县关于国家新型新城镇化综合试点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4 07:4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关于国家新型新城镇化综合试点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关于国家新型新城镇化综合试点情况汇报》。

第一篇:县关于国家新型新城镇化综合试点情况汇报

县发改委关于国家新型新城镇化

综合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近几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区、景区、园区的“一三区”生态旅游精品城市为重点,创新机制,突破瓶颈,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大力鼓励农民进城就业和返乡创业,初步探索出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就地就近城镇化的发展新路子。

一、基本情况

(一)打造了投融资新模式(第6条)

作为生态大县、人口小县、经济欠发达县份,我们紧紧围绕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融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投融资创新的新路子。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精心策划储备大项目好项目,充分利用国家有关新型城镇化投融资政策,以金融创新支持城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通全力通过PPP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引进了嵩市现代有机科技示范园、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区等项目。借助农发行、国开行专项贷款13亿元的投放,建设了棚护区改造、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等项目,我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居民满意度及农民进城意愿空前高涨。

(二)开创生态保护新模式(第八条)

重点开展了抚河流域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一是全力提升生态优势。科学划定生态红线,完成了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加大保护力度,全县已建设各类保护区30余万亩、占国土总面积近1/6,生态公益林53.9万亩、占林地总面积近1/3,已经拥有四张国家级名片,即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九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和华南虎野化繁育基地。从2016年起全面启动为期五年的封山育林,应封尽封山林面积124.1万亩(全封116.5万亩、轮封7.6万亩)。二是大力加强环境整治。坚持预防为主、源头严控、过程严管、责任追究,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严格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区划,切实守住水资源、耕地、生态三条环境保护红线。深入推进水库水质污染、畜禽养殖污染、露天焚烧垃圾等专项整治,实施“守山护水、治污除霸”专项整治行动,开展环保泸溪河行、泸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整顿和规范石材等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将70多家石材企业清理规范调减为9家,并明确2018年底前关闭全县所有花岗岩开采企业。

(三)创新了生态治理新模式(第十一条)

一是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从2003年开始,就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县直部门和各乡(镇、场)年度目标考评和绩效管理考核,并作为重要内容。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生态文明建设不得力、不作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曝光,对末位实施责任追究和诫勉谈话。二是探索实行生态责任审计。2005年,在全国率先探索将生态保护工作纳入县直部门和乡镇党委及政府领导班子年度考评,将森林质量、水质标准等38项指标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离任审计的重要内容。2013年进一步细化了考核项目和标准,完善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审计办法,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对因工作失误影响生态建设的严格问责,被问责党员干部达38人。2016年以来,再次完善工作方案,研究出台了《县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责任情况考核、审计工作方案(试行)》《县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制度》,推动制度设计逐步由“目标考核”向“责任审计”转变,使“生态审计”走向了系统化、规范化、法治化、科学化的新阶段。三是健全四级环境保护网络。建立了县、乡、村、组四级“山河路长”负责制,依靠四级环境保护网络建立反应迅速、处置高效的网络化监管体系,严格落实“纯净、环境保护十条禁令”,逐步使保护环境成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四是编制《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提出的限制类涉及国民经济4门类9大类9中类9小类。坚持把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环境保护的硬约束、硬指标,严格执行,坚守生态防线。

五、创新政务信息新模式(第十六条)

一是大力建设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通过努力,我县通信3G网络及新一代4G网络实现了全覆盖。开通了县城和乡镇30多个4G站点,新建开通68个行政村800M站点。全县县委各部门、乡镇场、工业园区管委会、政府各部门全部实现光纤宽带接入,县信息中心机房设备也得到进一步完善。二是大推动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完成了上联省市电子政务内网系统平台。全县7个乡镇、5个林场都已接入政务网,各委办局目前接入率为70%。医保、国税、地税、公安、人事等部门也建成了专用网络。重点业务系统建设不断深入。随着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矛盾纠纷平台等应用系统的平稳运行,政府办公效率得到明显加强。同时完善了涉税平台的建立,进一步规范了税收征管,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实现财税收入持续增长。三是大力实施电子商务项目建设。2016年,投入8000万元引进中国网库集团建设中国面包产业基地,同时还建设了县电子商务孵化园。

五、创新绿色经济发展新模式(第二十条)

确立以生态旅游业为主导,积极培育以有机休闲农业、绿色低碳工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绿色产业体系。一是培育全域旅游新业态。牢固树立旅游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主导地位,瞄准全国旅游强县目标,规划建设十大重点景区、三条精品线路和100个精品景点,着力将全县1251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打造成为全县域旅游景区、最美生态旅游目的地。二是培育有机休闲农业新优势。依托纯净的空气、水和肥沃的土壤、温和的气候,聘请中国农业大学在全国领先编制全县域有机休闲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确定“1核4区9庄园12基地”总体布局,深入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大力推进以马头山镇、嵩市镇为核心的有机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积极引导乡村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大力发展全县域有机休闲农业。目前,全县已拥有千亩以上有机农业产业基地11个,有机农业种植总面积超过10万亩,初步形成了以有机白茶、有机大米、有机竹笋、有机果蔬为重点的特色产业。三是寻求低碳工业重点突破。全省首创发展“飞地工业”,在抚州高新区建设千亩工业集中区,大力发展服装鞋帽和制造加工业。县内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先,依托XX、XX两个工业集中区,以配套旅游产业发展为方向,大力发展以旅游食品加工、木竹精深加工、旅游工艺品为重点的低碳工业。四是培育现代服务新业态。积极培育养生养老服务业。扎实推进法水森林温泉、狮子山养生养老基地和城北大型养生养老项目,狮子山养老基地被列入《XX向莆铁路经济带十三五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大众绿色创业。大力支持面包产业发展,建成了以为中心,遍布全国的绿色大众创业网络,并引进了中国网库集团,采取“产业+互联网”方式,建设“中国面包电子商务基地”。

六、创新特色小镇新平台(第二十三条)

目前我县引进了面包文化小镇和国科健康小镇项目,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在建设小镇中我县:一是始终坚持生态产业为基。特色小镇的核心元素在于独特的生态产业特色。立足产业行色,大力引进在外面包户返乡创业,将面包小镇建设成为集面包特殊人才培训、原材料生产加工、新产品新原料研发,特色旅游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利用国科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资金和专业优势,大力提升县人民医院的医疗设施和医疗水平,建设集养生、养老、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小镇。二是积极推进多功能融合。全面注重发掘生态文化、苏区文化、畲族文化等功能,汇聚人文资源,形成文化标识;嵌入旅游功能,挖掘旅游题材,丰富旅游元素,打造成面包文化小镇、国科健康小镇高级别景区;同时完善特色小镇的医疗、教育和休闲设施,推进数字化管理全覆盖,确保“公共服务不出小镇”。通过对这些功能的深挖、延伸,真正产生叠加效应、推进生态旅游、有机休闲农业和特色小镇的融合发展。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一是供电设施严重不足。是目前全省唯一只建有一座110千伏单电源的县城,至今没有35千伏城区变电站。二是交通条件相对落后。只有一条上世纪70年代建设的鹰厦铁路,目前没有高铁和动车,全县约780公里农村公路全部是等外公路,467座的农村公路桥梁是危桥。三是农业设施十分薄弱。绝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建于上世纪50、60年代,老化失修严重,缺水易旱,洪水易涝,远不能适应当前生产生活需要。四是群众生活比较贫困。仍有“省级开发贫困村”11个,80%“两红”人员特殊优抚对象仍然贫困。五是地质灾害频繁。是全省重点地质灾害多发区,灾害重点治理区域达655平方公里,重点灾害点500余处,当地群众居住条件恶劣,急需整体移民搬迁。

(二)生态保护不堪重负

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7.3%,全省第一。为呵护“一方青山绿水”,2002年以来,先后关闭和清理了县农药厂等多家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影响财政每年因此减收近亿元。同时坚决拒绝了一大批不利生产保护的项目,累计减少投资约40余亿元。受此影响,财源逐步单一化,收入来源稳定性差,缺乏后续财源。总体来讲,一方面保护了优越的生态环境,开始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另一方面也致使县级财政极其困难,经济发展举步为坚,民生保障几尽难以维持。

2017年8月4日

第二篇: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简析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简析

时间:2015-03-20 14:10:20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顾晴

为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发〔2014〕4号)和《关于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的分工方案》(中办发〔2014〕7号),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关于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14〕1229号)的有关要求,经部门联审和专家评审,同意将江苏、安徽两省和宁波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随即,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以后简称《试点方案》)出台。

一、试点方案内容简概

《试点方案》主要内容:一是明确了江苏、安徽和宁波等64 个试点地区名单。二是着重阐述了试点的五大领域,包括探索建立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摊机制,完善多元化城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建立新型行政管理模式,创新城乡发展体制机制。

凝聚《试点方案》,其可能将带来四大改变:一是试点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会加快。二是试点地区地方债券发行和PPP [1]。融资进程会加快。三是试点地区农地制度改革会加快。四是试点地区行政管理体制和财权事权变革会加快。

[1] 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2] 城镇化率是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通常情况下用一个地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即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总人口×100%

二、试点方案时间数据解析

试点时间分为三个阶段,2014 年底前开始试点,并根据情况不断完善方案,到 2017 年各试点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18—2020 年,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可见表1。

[3] 建制镇:建制镇即“设镇”,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镇。建镇的条件在不同国家有不同规定;在同一国家,对不同地区和在不同发展阶段都有相应规定。中国建制镇自北魏开始逐步形成,经过调整时期、衰落时期、恢复时期、发展时期。按照建镇标准,搞好规划,合理布局,使小城镇建设真正起到促进城乡物资交流和经济发展的作用。随着建制镇的增长,也说明中国国民经济得到持续的高增长,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

[4] 城市化过程曲线:美国城市学者诺瑟姆1975前提出了“城市化过程曲线”,也就是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过程概括为一条稍微拉平的S形曲线,并把城市化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城市水平较低、发展较慢的初期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的中期加速阶段和进入高度城市化以后城镇人口比重的增长又趋缓慢甚至停滞的后期阶段。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达到10%就表明城市化进程开始启动,该阶段城市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低于25%。加速阶段:城市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30%以上,人口开始大量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达到60%-70%。稳定阶段:城市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达到60%以上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趋缓甚至出现停滞,并有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从表1可以看到,2013年64个试点地区的城镇化率(按照统计局口径,以常住人口为例)最低为河南省兰考县32%,最高为广东省东莞市89%,其中城镇化率30%以上的有34个地区,城镇化率60%以上的有28个地区。用“城市化过程曲线”[4]分析可得,64个试点地区,一半以上地区已进入加速阶段,其他均处于稳定阶段。到试点结束的2020年,64个试点地区中76%的城市将进入稳定阶段,其余地区也均步入加速阶段。

由此可见,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产业结构升级、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生产方式由乡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综合过程。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城镇化是我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建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是相一致的。

三、江苏试点2000-2013年实例简析

以笔者家乡江苏为例,2000年以来,江苏城镇人口稳步增加,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是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阶段。全省城镇人口由2000年的3040.81万人增加到2013年的5090.1万,其中2007年突增4000万人,2013年突破5000万人。2000年以来,全省城镇人口年均增加157.63万,年均增加4.04%。从城镇化水平看,2000年以来全省城镇化率快速增长,连续突破50%、60%大关,进入城镇化加速的后期阶段。从发展趋势看,全省城镇人口比重由2000年的41.5%上升到2013年的64.1%,上升了22.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1.66个百分点,该时期也是历史上江苏人口城镇化速度最快时期。

可见下图

四、力行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的必要性

城镇是高密度的居住体,简单地说,就是单位土地上集聚了更多的人口,集聚了更多资源的能量,集聚了更多的投资。当前,正处于城镇化进程发展的关键节点,自身实践和国内外城市发展历史已经表明,以往“摊大饼”的模式无助于城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尽快向城镇化的新阶段转型。

(一)城市定位以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

在城市规划和产业建设层面明确设定城市自身定位。摒弃掉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重硬件,轻软件”、“重地上,轻地下”、“重面子,轻里子”、“重外延,轻内在”的弊病。从过去“重规模、重外延、重扩张”的模式转变为更多地着眼于提高城市发展质量。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和生态水准。环境是衡量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城市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提升城镇化的质量,首要的就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要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城镇化发展的全过程。近几年长时间弥漫在华北上空的雾霾天气再一次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治理环境的紧迫感,坚持绿色、低碳、生态、智慧发展,积极发展以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坚持科学发展和合理保护并重,切实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

(二)多层次城镇体系协调发展,注重小城镇建设,强化中心镇作用

城镇系统是由实体性的城镇系统共同构成的地域空间,在城镇系统中,各级城镇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相互补充,每一层级城镇在其中的作用都不可或缺,因此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既要重视中心城市的建设,也要重视小城镇的建设。小城镇介于中心城市与农村之间,既有城市的部分功能,又能与农业生产紧密联系,可起到城乡物资交流、信息传递的纽带作用,可充分利用农村原料和能源,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达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同步发展城乡经济的目的。要从全面角度进行通盘考虑,坚持突出重点,打破均衡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模式,集中力量,梯次推进,有选择、有步骤地优先发展重点城镇,要根据各地特色,从产业基础、配套条件、文化传统出发,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中心镇发展格局。

(三)优化结构,加大产业支撑力度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离不开产业发展,加快经济产业结构转型与优化,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城镇化建设的根本动力。因此我们要把推进城镇化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有机结合起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聚集人力资源,促使企业形成充分竞争,增强创新动力和能力,提高科技进步与经营管理水平,推动工业变大变强。城镇化聚集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影响着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带来的人口聚集和产业聚集,推动服务业的发展,从而使服务业范围拓展、规模扩大、质量提高,最终改变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局面。我们要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抓手,在壮大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确立城镇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配套产业和服务产业,提高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使工业和第三产业成为推进城镇化的动力源泉和物质基础,加快产业发展和产业集聚,有效地支撑和推进城镇化的发展。

(四)进一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作为城镇经济发展的硬件支撑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镇发展的容量与空间,也直接关系到城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是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的道路、排水、电力、通讯等配套要齐全,园林绿化、污水治理、垃圾整治要同步进行。二是加大城镇环境治理力度,彻底转变“重建轻管”的观念,大力整治环境“脏、乱、差”,着力加强对建筑、市政、绿化、环卫、市场监督、交通等方面的管理。努力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经济发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活富裕、辐射能力强、带动效应好、集聚集约水平高的现代化小城市。

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试”什么

时间:2015-03-20 14:15:59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武凤珠

自十八大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新要求后,“新型城镇化”就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这条路该怎么走?2015年2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确定在江苏、安徽两省和宁波等62个城市(镇)开展试点。那么,试点究竟要“试”些什么?

一试 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摊机制

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这次户籍改革的目标是,到2020年,让1亿农业人口实现“城市梦”。而仅在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省之一的江苏,就有800万农民有望在6年内落户城市。

《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社会成本视角的研究》作者张国胜博士认为,“目前,农民工市民化进展的缓慢,表面上是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土地制度等二元体制改革的滞后,但根本的原因还是改革这些制度需要付出相应的社会成本。”

就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江苏省财政厅的测算数据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仅社会保障(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和保障性住房、就业及子女教育四项,就需要3—4万元/人的成本;若以人均3万元计算,那么800万待落户转移人口需要地方财政新增投入2400亿元。

怎样解决这样一笔高额成本?安徽、江苏、福建晋江、广东东莞等多个试点都原则性地提出了政府合理负担、企业依法负担和个人自愿负担的成本分担机制。其中,江苏省提出了三条具体的路径:

第一,建立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体制,构建多元化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等投融资机制;重点探索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参与城镇化项目建设的有效途径,规范和鼓励企业通过PPP等模式进入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领域。——分化政府公共设施建设的负担;

第二,初步建立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以保障农村宅基地用益物权为核心,地籍清楚、产权明晰、流转有序、收益分配合理的新型农村宅基地制度;创新城乡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激励机制,引导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创新农业现代化发展体制机制,到2020年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60%。——通过土地流转提高农村土地的经济效益;

第三,创新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探索形成以科学合理调整行政区划为基础的层级少、机构精、效率高、成本低的城市设置机制;调整扩容发展两至三个大中城市,可以考虑通过县市改区成为大中城市,如此可整合提升区域基础设施、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对周边的辐射带动能力。

对于常住转移人口,江苏省将只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使进城农业人口能够公平、公正地享受医疗、养老、最低生活保障、子女义务教育等市民待遇,居民购房、就业培训、社会保险等则需要企业和个人承担部分费用。

二试 完善多元化城镇化投融资体制

据专家测算,2014—2016年我国城镇化投融资总需求将达到25万亿元,其中资金缺口达11.7万亿元。致力于中国城镇化研究的联合智库——“城市中国计划”发布的《探索更为高效的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项目报告也指出,在未来城镇化过程中,如果政府债务控制在60%以内的安全负债空间,预计到2020年,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将达20万亿元。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政府投资管理体制,以土地资源融资、财政税收、银行贷款等传统融资模式为主。然而新型城镇化是个长期工程,城镇化率要达到70%至少需要15—20年的时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主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性金融支持、银行信贷与市场融资的传统融资模式已经难以承载城市扩容的庞大资金需求,构建多元化的、适应中长期投资特点的投融资体系变得至关重要。

对此,《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总体实施方案》在顶层设计中作出了政策性的方向引导:“把地方政府债务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编制公开透明的城市政府资产负债表,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制度,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依据城市规划编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融资规划,针对不同项目性质设计差别化融资模式与偿债机制;理顺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放宽准入,完善监管,制定企业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办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此次城镇化试点城市分布在东、中、西部的不同地区,其中既有财政充盈、市场化筹资机制较为完善的沿海城市,又有财力较弱、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尚在摸索的西部后进地区。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性,因而在试点工作方案中也作出了不同的部署,如:

浙江省宁波市将“争取省级发债资金向本市倾斜”,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编制《民间资本进入城镇化重点项目引导目录》,明确合作方式、回报预期和运营模式;制定实施《宁波城镇基础设施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创新投融资模式;设立城市发展基金,引入金融机构和战略投资者”,并通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方式,“推进国有企业‘瘦身强体’,探索设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在“争取省级发债资金向本市倾斜”、“大力发掘PPP模式”、“积极争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运营”以外,还将“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农村集体资源使用权抵押、预期收益权抵押、大中型农机具和不动产产权抵押‘四权抵押’贷款,拓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则将“创新发展多层次的产业投融资体系”,“重点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创新投融资模式,全方位立体推进产业投融资发展;稳步开放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建设、管理和运营市场,鼓励多种资金以多种方式投资建设产业园区;鼓励产业基金和风险基金进驻,争创‘新三板’试点园区;政府充分发挥服务功能,完善交易平台建设,健全完善社会信用和担保体系等基础服务建设”。

三试 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

对城乡结构有深入研究的经济学家华生指出:“城市化的核心就是土地,城市化就是农民进城换了一个地方去住,就是换了一块土地去住,这是本质。”中国有1.68亿外出农民工,这些农民工原有的宅基地、承包地或被低价征收,或长期空置。人员流动性和土地配置灵活性之间产生冲突,与之相关的制度便有了改革的必要。

2012年,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并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方面,也提出要“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

这些政策为之后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标明了原则和范围,《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中有关农村宅基地的部分,也将以此为依据:

江苏省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总体目标之一便是“初步建立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以保障农村宅基地用益物权为核心,地籍清楚、产权明晰、流转有序、收益分配合理的新型农村宅基地制度”;

重庆市主城九区不仅将“在率先推进户籍、地票、农村产权制度等系列改革的基础上”,“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建立以人为本、科学规范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列入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总体目标,而且提出了“完善农村产权制度”的主要任务,表示要“充分尊重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意愿,保障其对承包地、宅基地、林地等有关权益,以市场化方式处置‘夹心房’、‘连体房’等问题”;

河南省洛阳市的政策是,“允许农业转移人口在保留农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及集体经济收益权的基础上落户”,“自愿进行宅基地和承包地流转的本市户籍农业转移人口对保障性住房具有优先租用权或购买权”;

此外,浙江省嘉兴市、湖北省宜城市、贵州省安顺市、福建省莆田市等试点地区都将 “加快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明确宅基地权能”,并“拓展各项权能实现形式”,其中,江西省樟树市的目标是,“到2017年,全市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五权’登记率达到60%,2020年‘五权’登记率达到100%”。

四试

建立新型行政管理模式

“我国之所以编制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是因为我国有一些制度阻碍城镇化自然发展。由于城乡制度分割,特别是建立在城乡户籍制度基础上的社会待遇、福利的差异化,阻碍了发展要素的自由流动。”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说。目前,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的经济强镇,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权限,因受制于传统的行政层级和架构的掣肘,无法获得应有的突破,于是在《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中,出现了“撤镇设市”的新型行政管理模式探索。

从《方案》中可以看到,此次仅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镇两地成为“镇改市”国家试点。事实上,新型行政管理模式的建立并不是只有“镇改市”一种形式。《方案》公布的“试点主要任务”明确提及,“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管理模式”目的是“探索更加精干、高效的组织构架和行政体制”,“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以副省级城市青岛市为例,青岛市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总体目标之一是,“小城市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率先突破,实现‘小政府、大服务’,构建‘大职能、宽领域、少机构’的大部制管理体制,推进小城市试点,基本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体制。到2016年,市和区(市)机构精简10%,人员编制压缩5%”,其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主要举措有二:

第一,选择符合条件的建制镇实施“镇级体制、县级权限”小城市试点,实施扩权强镇改革,赋予县级行政审批、监督服务等管理权限,探索镇级综合执法新模式。允许以大部门制为前提,优化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第二,探索“政府管理、公司运行”的法定机构管理模式,在董家口经济区、龙泉汽车产业功能区等试行“理事会—管理局”双层管理架构的法定机构试点。理事会负责履行重大事项的决策职能,管理局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和运营,对理事会负责。

新型行政管理模式并无定式,大连市提出要“探索建立机构精简、人员精干、层级扁平、分工明晰、机制灵活的新型管理架构,形成‘小政府、大服务、高效率、低成本’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石家庄市准备“建立市域综合管理体系和县改市城市‘一级政府、三级管理’体系”;山东省德州市、湖南省株洲市、四川省泸州市等则要“将符合条件的县有序改市”。

“县改市”比“镇改市”有着行政体制上的可施行性,吉林省安图县已经对“行政管理创新、行政成本降低的设市模式”作出了制度上的改进与探索,通过“推行大部制改革,对机构职能部门进行优化重组,减少机构设置。理顺权责关系,加快形成精干高效的政府组织体系”;“建立扁平化管理模式”,“减少行政层级、提升管理效率、强化社区自治”;“创新社区行政管理体制”,“推进以楼栋为单位的网格化管理”等方式,逐步摸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县改市”施行方案。

五试

创新城乡发展体制机制

“到2020年,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形成常住人口45万人的规模,成为引领武汉市及周边地区走绿色、低碳、高端、可持续、能推广的城镇化道路标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汉南区实现‘政区合一’,契合四化同步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这是武汉市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总体目标之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要想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稳健、长远发展,达成试点地区所预期的目标,首先要从根本上改革制度,创新城乡发展体制机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是对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作出的顶层设计,也是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据此,武汉市将以“产城融合、城乡融合”为核心,综合推进行政管理等体制机制创新,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在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建立政企分开的城镇化开发管理体制,按照“全域规划、产城融合、生态新城、城城对接”的理念,完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融合中法两国在城市规划设计、建造和管理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和经验,切实推进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完善生态示范城的体制机制;

第二,促进开发区与行政区融合,探索有条件的开发区向城镇型政区转型。探索行政服务市场化改革。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推进两区在空间上融合、功能上互补,实现两区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保护、社会事业、领导体制等“六个一体化”发展。——实现行政区与开发区体制机制的融合。

创新城乡发展体制机制并非简单的行政体系改革,它包括“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体制机制、农业现代化体制机制、城市‘多规融合’制度、城市生态文明制度、城市社会治理体系,以及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建设和创新城市、智慧城市、低碳城市、人文城市建设”等多项内容,各试点地区也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改革与探索。

比如对于“六个一体化”内涵,江苏省就有着与武汉市不同的定位,该试点地区将持续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和社会管理”的“六个一体化”,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同时“健全城乡统一的商品流通、市场监管、标准制定、社会保障等制度机制,促进土地、技术、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在城乡间平等交换、自由流动配置”。

第三篇:主城九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方案要点

重庆市主城九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方案要点

重庆市主城九区,是重庆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载体,包括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渝北、巴南区等9个行政区域,面积5473平方公里。2013年常住人口80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7.9%,户籍人口城镇化率73.5%。

一、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总体目标

在率先推进户籍、地票、农村产权制度等系列改革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畅通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通道、改革创新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推动新型城市建设等方面试点,为全国特大型城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积累经验。到2017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91%,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8%;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9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3%。

——形成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常态化格局。建立健全户籍制度与居住证制度有效衔接、相互补充的人口管理制度,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格局。建立规范透明、主体多元、渠道多种、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财力与事权更加匹配,直接融资比例扩大,PPP等投融资改革稳妥推进。

——形成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建立以人为本、科学规范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健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更加完善。

二、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主要任务

(一)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1.畅通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通道,建立居住证制度,分类引导落户居民合理分布。

2.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解决好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住房等问题。3.建立由政府、用工企业和个人三方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政府建立“周转金”,承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用工企业承担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新增缴费部分,房地产商等承担宅基地地票交易的成本;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按照规定承担相关费用。

4.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充分尊重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意愿,保障其对承包地、宅基地、林地等有关权益,以市场化方式处置“夹心房”、“连体房”等问题。

(二)改革创新城镇化投融资机制

1.编制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规划。以主城九区为重点编制重庆市“十三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规划。

2.深入推进PPP等投融资改革。

3.债券募集资金重点用于主城九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4.将城建税、城市建设配套费全部用于城市建设。5.探索创新政策性融资机制和工具。6.设立城市基础设施股权投资基金。7.探索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

(三)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

1.推进城乡一体规划建设,编制实施镇村规划,统筹城市建成区规划和非建成区规划。

2.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统筹产业布局、人口分布、城市建设。

3.创新城乡社会治理。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探索基层自治组织改革,构建公民信用体系。4.优化区域帮扶机制。探索创新劳动力资源有偿输送、土地资源利用协作等新机制。

(四)健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1.严格源头保护制度,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2.推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3.开展生态补偿试点。

4.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培育壮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设立资源与环境交易所。

5.推进污染治理设施、排污权抵押贷款等融资服务。

(五)推动新型城市建设

建设智慧城市、绿色城市和人文城市。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负责指导,市发展改革委牵头承办,有关部门、主城九区参加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组,研究制定新型城镇化战略、政策、规划,协调解决城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

(二)完善工作机制。将主城九区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纳入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完善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三)强化考核督查。将主城九区新型城镇化试点纳入市政府督查范畴。建立健全人口、城市开发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统计指标体系,强化对试点效果的统计分析。

第四篇: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启动 重点在镇改市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启动 重点在镇改市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已启动,重点为镇改市,此外还将农村宅基地和农房纳入全国统一不动产登记体系。近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等11个部委联合下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通知,要求各省选择符合条件的不同层级市、镇作为试点在8月底前上报发改委。

业内人士称,当前城镇化问题单靠城市改革难以解决,迫切需要寻找新突破口,要改变以往以单纯促进发展为目标的做法,集中优势资源设置试验区。尤其针对人口10万以上的建制镇,开展新型设市模式试点,这也将成为近中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

此次试点对象将重点放在镇改市工作。选择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建制镇,开展新型设市模式试点工作。建立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设市模式。按照城市设置和简化行政机构联动原则,探索新设市城市的行政管理模式,合理增设城市建制,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

据其报道,具体的改革内容包括探索建立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类,明确成本承担主体和支出责任。试点地区需把政府性债务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编制公开透明的城市政府资产负债表,以更好地吸引投资者,拓宽投融资机制,进一步解决城镇化资金问题。

此外,在农村宅基地方面,试点地区需加快推进农村地籍调查,全面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颁证,将农民房屋纳入确权登记颁证范围。将宅基地和农房纳入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体系,并率先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第五篇:关于樟树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探索

精准定位 规划引领

——关于樟树市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探索

刘建民 杨国文

总书记强调,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涉及面很广,要积极稳妥推进,越是复杂的工作越要抓到点子上,突破一点,带动全局。2015年初,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提出将江苏、安徽两省和宁波、樟树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樟树作为江西省唯一的县级市被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让进城落户人口进得来、住得下、有保障,是新型城镇化成功最关键的所在。近年来,樟树市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始终坚持差异化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走出了一条具有樟树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子。

一、主要做法

樟树市位于江西中部,总面积1291平方公里,人口60万,辖19个乡镇(街道)。樟树市因树而得名,因酒而立市,因药而扬名,因盐而闻世,重点从“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多元化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发展农业现代化”三个方面开展试点探索。

1、人为核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是深化户籍改革。樟树市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进城安家落户,并在就业创业、子女就学和户籍迁移等方面给予倾斜。凡在城镇有合法稳定收入或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人员,本人及其配偶、子女、父母等均可申请登记落户或挂靠。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户口登记制度,大力推进户口“一元化”登记工作,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的区分。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市已吸引本市农民、外来经商务工等各类人员2000多人到城镇落户。二是打造双重身份。让进城落户的农民兼具农村村民与城镇居民双重身份。一方面,进城落户的农民与城镇居民同样享受城镇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另一方面,仍然保留其农村原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各项惠农补贴等基本权益,进城落户的农民城里就业有工资,农村产权有收益,双重身份带来双重收益。三是加大民生保障。让进城落户人员享有基本保障。住房方面,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采取多种方式保障进城人员基本住房需求,全面推进保障性住房“三房合一”和“租售并举”,农民进城购房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养老方面,着力探索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探索实行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联动机制,试点推行城乡居保保费银行代扣代缴等工作,不断完善全市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医疗方面,让转移人口与流入地居民均等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等享受重大疾病免费救治政策。教育方面,将转户人员子女和来樟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与城镇居民子女同等享受义务教育待遇。技能培训方面,大力实施农业转移人口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工程,通过举办返乡农民工SYB创业培训班、联合企业举办职业技能培训、邀请专家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等形式,让广大农民群众掌握一门就业本领。2014年,樟树举办各类创业就业培训98期,培训农民工5000余人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144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902人。

2、钱为关键,投资融资渠道多元化.樟树市大力创新“1+N”模式,解决“钱”从哪里来。“1”即以财政投入来带动。强化政府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探索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通过本级安排、争取上级支持、整合项目资金等通道,建立完善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强力资金保障。从2012年起,樟树在全省率先启动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市财政每年安排1100万元专项补贴。全市范围内按路程远近实行1、2、3元客运票价。从2015年开始,再次加大财政投入,每年安排1756万元专项补贴,全市范围内无论远近乘车只需1元钱。城乡客运一体化极大缩小了城乡间的时空差距,刺激了群众进城消费的欲望,农民进城赶集、务工、购房的明显增多。“N”即多形式、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模式。通过争取政策性融资、争取商业银行融资、探索债券融资、激活社会资本融资等方式,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企业、个人、社会共同参与,信贷、债券、社会资本等多渠道进水的投融资体系,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樟树争取到国开行和农发行城镇化建设资金11亿元;争取到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等商业银行为昌樟高速公路连接线、新(老)城区雨污分流管网等项目建设贷款资金11.4亿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私合营等模式,累计吸纳社会资本达12亿元,分别用于支持污水处理厂二期、药都大桥、高速公路连接线等重大项目建设。为落实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江西农发行省市县三级共同推进江西唯一县级试点樟树市的整体城镇化建设项目,贷款额度将达27亿元。项目实施后,能加快推动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区域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可实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8万多人,带动3万人就业,实现7.5万人的城镇化。

3、业为根基,因地制宜加速一体化。

按照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的要求,以樟树市城区为中心,临江镇为副中心,沿105国道大力发展医药流通及相关产业,沿樟观线大力发展保险设备制造产业,沿清宜线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地种养业,沿葛玄路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通过产城互动,引导人口和生产要素向沿线集镇聚集,提升城镇辐射带动能力。一是打造农业“两区”亮点工程。农业“两区”建设即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在阁山镇8个村(居)、118个自然村,按照“确五权六阶段三十七个步骤”,率先在江西全省开展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等农村产权进行确权登记颁证。2014年,省委强卫书记到樟树进行考察调研,对樟树农业“两区”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称将来还要来看。农村综合改革实验,创新地开发了农村产权制度管理软件系统,搭建起农村产权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使农村静态“资产”变为动态“资本”进入市场。如开展了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工作,与农行、农商行分别签订了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合作框架协议,累计发放贷款2000余万元。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围绕打造全省乃至国家一流园区的目标,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为核心,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吸引了一大批国内知名涉农企业纷纷落户。江枳壳种植示范及精深加工、蓝莓种植示范及精深加工、中国药用植物园、果园谷等11家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先后签约入园并开工建设,总投资额达25.4亿元。二是加大特色产业开发扶持力度。樟树产业特色分明,为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在油茶和中药材产业方面,市财政每年安排600万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油茶产业进行引导扶持。目前,全市已累计发展油茶林面积18.5万亩,其中高产油茶8.5万亩,年产茶油1200吨,产值近亿元,同时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8万亩。休闲农业方面,以樟树文化、民俗古居、自然生态和特色产业为依托,开发以阁皂山景区、古海旅游景区为重点的乡村山水游。2015年上半年,休闲农业共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实现综合产值6000多万元。绿色有机、富硒农业方面,全市已通过认证的绿色食品59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达11家,通过认证的有机食品26个,企业5家,打造出了四特东方韵、玉珠大米、春丝面条(米粉)、春旺山茶油等一批叫得响的绿色品牌。三是加快推动镇村联动建设发展。把镇村联动建设打造成推动城镇化建设的延伸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打造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新型平台,使农民身份向“非农”身份自然过渡,实现“就近市民化”和“就地市民化”。阁山镇是樟树市的主要工业区和旅游开发区,紧挨城区,资源禀赋,辖区内有重大旅游项目2个、工业企业20余家,该镇一方面引导农民到企业务工,一方面鼓励有实力的村民到集镇发展加工、餐饮及旅游服务业,使农村人口向集镇聚集。目前,该镇有2300余农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3000余农民通过洗脚上岸实现创业致富。2014年,该镇实现财政收入1.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万元。

二、几点启示

启示一:新型城镇化要坚持以人为核心。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最重要的是要让进城落户的农民安居乐业、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益。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首先应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因地制宜、分步推进的原则,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我市异地就业人员和城郊农业人口,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让进城的农业转移人口享受与市民一样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保等方面的权益。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城镇具有人情味,促进新老市民快速融合。

启示二:新型城镇化要坚持四化同步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要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实现四化同步发展。新型城镇化应以农业现代化为根基,以工业化为根本推动力,以信息化为新动力。农业现代化是根基。没有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发展就失去了人口支撑、食品、粮食支撑。工业化是根本推动力。只有二、三产业发展了,才能吸纳更多农民进城,才能实现融合发展,才能避免有城无市、有镇无产的空城。信息化是新动力,是提高经济效率、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有效手段。

启示三:新型城镇化要坚持制度创新保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制度创新保障,就是要让有进城愿望的农民离得开、进得来、住得下、能就业、有学上、有保障,实现从农村到城里扎根的转变。当前,要以户籍制度、土地出让制度、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和城镇行政管理体制为重点进行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就是把那些附着在户籍制度的服务剥离开来,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成本共担、协同推进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土地制度改革就是在保护耕地基础上保护农民利益、节约用地。为此,要建立城镇用地规模结构调控机制、健全节约用地制度、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强化耕地保护制度等。创新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就是解决钱从何而来的问题。为此,要加快财税体制和融资机制改革,创新金融服务,放开市场准入,逐步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

启示四:新型城镇化要坚持城乡发展一体化。

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不仅要消除影响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阻碍,即城乡二元结构,而且还要选择正确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路径,这条路径应该是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发展一体化。所以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同时,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农业、农民,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新型城镇化应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要同步推进社区服务,为群众就业和生活提供便利条件。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土地流转要坚持自愿、有偿的原则,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确保不擅自改变农地用途。

作者:刘建民系樟树市委党校副校长 *** 杨国文系樟树市委党校理研室主任*** 地址:樟树市共和东路156号樟树市委党校

下载县关于国家新型新城镇化综合试点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关于国家新型新城镇化综合试点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集体土地流转新型城镇化试点

    权威人士3日透露,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确权工作有望于11月前完成。在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土地制度改革有望得到进一步推进,但可能不会突破现有法律框架。 业内人士......

    新型城镇化建设汇报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为实现“两个率先”做好规划服务工作 ——****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汇报 2011年是****县实现“两个率先”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实施......

    新型城镇化汇报材料

    乐昌市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汇报 乐昌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2017年9月24日近年来,我市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按照“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有序推进......

    评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评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终于推出。中国经济增长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期,从过去的双位数增长下降至现在的 7.5%,这是一种重大的转折。在这......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读书笔记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读书笔记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在16日发布,在中国面临产业调整,进一步推进现代化进程,实现经济换挡的重要时期,《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无疑起到了纲领......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稿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目 录 第一篇 规划背景 第一章 重大意义 第二章 发展现状 第三章 发展态势 第二篇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四章 指导思想 第五章 发展目标 第......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读后感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读后感 读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首先一点感受就是我们目前的城市问题很严重,不仅仅是建筑建设和交通拥堵的问题,更表现为城市土地,管理,服务水平人......

    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2014-03-17 03:4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目 录 第一篇 规划背景 第一章 重大意义 第二章 发展现状 第三章 发展态势 第二篇 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