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作文题审题立意及拟题方法(五)
浙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作家上中学的女儿,因为成绩平平,女儿同学都管她叫“23号”。她的班里总共有50个人,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但在父亲刘继荣眼里,女儿是个快要成为英雄的人。但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父亲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请以“站在路边鼓掌的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以“站(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为话题,题目平易,难度适中。符合作文写作的基本原则,能让大多数考生有内容、有兴趣写,可运用记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完成作文,适合不同文体写作优势的考生。
从审题角度看,比前几年的作文题都容易,审题基本没有难度。刘继荣的《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很多考生都熟悉,考生一般都能理解和把握题意,而且命题本身不会限制考生的思维。另外,试题有较大的写作空间,提供了较多的立意角度,也体现了时代精神,“鼓掌”可实可虚,可以激发考生的想象,打开考生的写作思路,考生是能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写出一篇好的作文来的。考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出发来写,可以只写某一点,不必面面俱到。
从内容角度看,命题符合学生实际,考生有话可说,都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感触,“鼓掌”可实可虚,实质是人生的理想、价值、生活态度、思想情绪的外显,确定“为何鼓掌”“鼓掌的意义”是审题和写作的关键。因此,如何由表及里,体现自我对于人生定位的价值判断就需要考生有较好的思维品质。总体看,这个题目有利于尖子生发挥,拉开距离。高分的作文应该有比较深刻的思想内涵,尖子生有内蕴的才能写得好。
2012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卑渺角落里的慷慨
我只愿放下步子,在一方静好无常的土地上,带着金砂般渺小而闪光的品质,为世界的前行慷慨解囊。
——引子
风无偿助力,鹰得以搏击长空;土慷慨汇实,花得以纷繁绝艳;星默然成伍,银河得以广邈非常„„这世上总有这那么两种角色:一方是聚光灯与荣誉追随的领跑者,一方是倨于静隅无谓名姓而给予助力的鼓掌的路人。历史总是将心偏予光芒独立之人,而我更愿为那卑渺角落里的慷慨发出敬仰的声音,即使他们如微尘,淡泊而无闻。
这个世界时常显得过于忙碌,利益的争夺早已让古者恬然处世默然奉献之言束之高阁。身边不缺勇于追求注目成功之人,看那选秀无休止海选中浮起的欲望与期待,看那层出不穷争先恐后在书架上占去一席之位的青春言情与致富“秘籍”。不错,他们不失为社会前行的推力,正如古代西方有言:“人无欲望便死亡”,可这些追逐时常太过聒噪与不安。
于是我更愿意成为那卑渺路旁鼓掌喝彩的无声一员,正因他更淡然,于是便更无私与自由。著名影星金·凯瑞的影片《一个头两个大》中有这样一个感人片段,在影片结束时所有群众演员的样貌与姓名皆一一得到展列,在惜时如金的好莱坞大片中整整占去了五分多钟的舞台。这便是对那些卑微而慷慨的尊敬与珍视吧!在主角无上光芒夺人心魄时,他们扮演的小人物在镜头吝啬的角落里作着锦上添花却是至关重要的添补,他们中有活泼的孩子,有美丽的少女,亦有白发如雪的老者,他们只是路人,而那份慷慨与无私的美丽却足以镶于奥斯卡金杯之巅。
在卑渺角落中奉献掌声与慷慨亦是历史前行不可忽视的一种助力。人生在世,有那些少数人可采撷的光芒,亦有多少人平凡而实在的付出。正如英伦博物馆曾特意留出一方黄金地段予以英国市民展示其家族的历史与个人的生活,这何尝不是一份予以卑微慷慨的身份证明。那些为伦敦前行奉献的掌声,那些为世界奉献慷慨品质的“路边人”,何尝不是值得世界重视和敬仰的主角? 于是朋友,我艳羡英雄的奋斗史与无上光荣,我亦肯定那些追求卓越的希望。但我更愿执守己身纯粹的悲喜和品质,在一方卑微无常的位置,为世界和他人,慷慨地鼓掌。
2012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光荣的荆棘路
光荣的荆棘路
台湾著名女作家刘继荣的女儿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只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可是,为别人喝彩固然重要,亲自参与人生努力奔跑才是一种圆满。
倘若人人都在路边鼓掌,那么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将有鼓掌,那么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将有谁在奔跑,将有谁来开辟一条新道,将有谁来为后来人树一个航标,开创一片全然不同的天地? 社会像一个大舞台,站在其上表演的人有之,而站在台下鼓掌的人却是占了多数。人们为他人的精彩鼓掌,分享他人的成功来体会快乐,殊不知,我们自己也可以创造,我也同样能够,让别人见证我的美丽,也唯有这样的共同创造,才能推动时代前行的步伐。
我想起来这样一群人,他们那一代人,多诞生于晚清的日落与新世纪的清晨,古老的文明古国迎来了新生的阵痛,他们比任何一代人多一份焦虑、困惑与希望。他们通过自己手中的笔或各种有意义的方式,引领民众,描写未来。
他们都在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奔跑,不做路边鼓掌的人。他们都勇挑社会的大梁,建立了自己的赫赫功名。其中有沈从文对湘西文化的诗情礼赞,有巴金对旧式礼教的深切控诉,有茅盾对社会经济的深刻剖析。有郭沫若凤凰涅磐的呐喊„„他们都勇敢参与了这场战斗,才最终开辟了一个崭新时代。倘若人人只是鼓掌,那么谈何进步与复兴?我们都应该勇敢地踏上这一条荆棘路。
况且这样的参与对别人也可以说是一种鼓励。冰心曾说:“爱在左,同情在由。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让穿枝拂叶的行人,踏过荆棘,也不感痛苦,有泪可落,也不觉悲凉!”我也许不是鼓掌的那个人,但我踏过的每一步,洒下的每一滴汗,留下的每一份情,俨然都是为我身后的人群添了一点温暖,一点鼓励。谁能否认我在这样奔跑的同时也为他人留下了掌声?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我在奔跑。我勇敢地踏上了这一条光荣的荆棘路。哪怕一个人,哪怕孤单到想落泪,我都愿做一个先行者。
我不能否认刘继荣女儿的话有一定的可取性,为别人喝彩的确重要。但我更坚信,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一种信仰,一种期待,一种追求。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个亲自参与努力奔跑的过程。
历史拍着它强大的翅膀飞过那么多世纪,这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我只愿随历史的洪流一路奔跑,时代推我前进,我为时代领航。
第二篇:高考作文题审题立意及拟题方法(二)
(2012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大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快乐„„根据上述图文,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审题导引】
在今年十六份材料作文中,湖南卷较为特殊,所给的材料除了文字外,还配了一幅图画,而图画还是以照的形式呈现,有别于一般的新闻图画或者漫画图画,这是高考中第一次出现的新的命题形式。命题形式很有创意,与众不同,也丰富了材料作文的命题样式。虽然命题形式新颖,但配上的四句文字材料给图画做了提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
命题的创新给了考生多角度发挥的余地,因为文字提示给了考生方向,写作中只要抓住材料的核心意象“手”,再结合文字提示——“服务”、“想象”、“创造”、“收获”四个关键词语,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词语作为写作的话题,即可演绎成一篇符合要求的考场作文来。如侧重于写“温暖服务的手”、“创造力量的手”等。
也可以综合多个方面成文,从四个点下手展开行文,通过自然圆润的过渡升华主题,更能突显考生的文字驾驭能力,得高分的可能性会比较大。但同时在篇章结构和语言等方面必须有较高的驾驭能力才行。
审准材料的意义仍然是首要的。由于材料的多维性,其意义也就具有多向性。一定要注意写作要求中的“根据上述图文”中的“图文”,应把图文看作统一体来理解。“手”是一个意像,一份寓意,一种语言,一种表达。应当说,每一种理解均可以成为一个思维的触发点,联想的拓展点,创意的生长点。如“温暖”,如“想像”,如“创造”,如“收获”,均可成文。同时,这些点与点之间的呼应、组合、重构,又可能营建更大的思维空间与意义空间。如“温暖”+“想像”+“创造”或“想像”+“创造”+“希望”等等,或某两个元素的叠加。这种组合显然是多向的、多维的、多层的。仅从言说与成文的角度看,你可以写那种有情境、有细节、有体验的温暖故事,以情取胜,以感动为目的;当然也可以发表关于想像、创造、希望之类的各种议论,并佐以各种例证。
与其他十五份材料作文不同的是,该材料具有较强的文学性,为写作记叙体文章留下了巨大的空间。“手”作为命题的重要元素,它的独特性在于它是形象的、传情的、隐喻的。形象是文学的存在方式,审美的存在方式。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手便是爱与温暖的传递。“牵手”是爱恋,“分手”是伤感,“捧手”是呵护,“放手”是飞翔,“动手”是创造。与“手”相关的一切想像,基本上指向明媚的精神气息和感动的心灵世界。如果考生足够地心思细腻,均能从“手”这个细节出发,让创意走得很远,亦很美。
二、关于内容
(一)审题
今年的作文题为图文结合的材料作文,文字表达具有发散性,末尾的省略号表示还可以对“这双手”展开其他联想和立意,所以尽管从整体而言考生在题意方面区分度不大,但仍有部分考生题意可能要判为“基本符合题意”或“偏离题意”,故对今年的作文题意,特做如下说明:
1.题目中对图像的提示性解说用的是四个主谓式短语,且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但对其后的省略号的理解可以不局限于此种表述方式,如考生联想到“某人的一双手” “这双手干过什么” “手有何功用、意义”等,亦应视为“符合题意”,但应理解为第二等之“符合题意”。
2.材料中的图像及文字都是关于“手”及这一“张开的手”的形象的隐喻或联想引申意义的,提示语中 “根据上述图文”中的“图文”,应理解为图文统一体,所以考生立意,应在此整体意向上生发,如果考生作文只是就某一句中的某个词(如“想象”“收获”)展开立意,而完全未涉及“手”这个主体及其能动性,应视为“基本符合题意”。
3.完全与材料无涉,明显属于抄袭、宿构的,即使在其题旨范围之外插入了有关“手”的个别文句,应视为“偏离题意”。
4.未加说明的其他立意的情况,请评卷员与组长商议。对于“偏离题意”的判决,必须通过组长审核。
(二)内容
1.文章材料丰富、扎实、恰当,且内在逻辑关联较好,应视为“内容充实”。
2.文章缺乏具体的材料,或虽有材料,但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或整篇文章意思发散、让人不知所云,应视为“内容不当”。
(三)中心
1.文章符合题意,有明确的主题贯穿全文;主次详略得当,视为“中心突出”。
2.文章无中心,或有多个中心且互相矛盾冲突,缺乏内在联系,视为“中心不明确”。
【提示:就今年的作文情况而言,有部分考生四个或多个意向都写到了,这类文章应视其具体内容加以判断:如果其不同意向有一主要观念加以统领,应视为“中心明确”;或者在未有主旨句的情况下,其意向的流转自然圆润(如从“创造”到“收获”),也应视为“中心明确”或“中心突出”。而文章意思明显发散,有较强断裂感的,应视为“中心基本明确”或“中心不明确”。】
(四)感情
1.文章所写的景、情、事、理,含有自己真切的感受、体验、体悟,符合情理,与文 章的内容和谐一致,视为“感情真挚”。
2.文章表达的感情符合情理,视为“感情真实”。
3.文章表达的感情基本符合情理,视为“感情基本真实”。
4.文章表达的感情不符合情理,或与文章的内容冲突,视为“感情不真实”。
三、关于表达
(一)语言
1.语言规范,语句结构完整,没有语病,语意连贯性强,视为“语言流畅”。
2.语言规范,语意基本连贯,或有2、3处语病,视为“语言通顺”。
3.语言大致规范,语意不够连贯,或有4、5处语病,视为“语言基本通顺”。
4.语言不够规范,语意不连贯,多处使用与现行规范汉语语言文字不符的语言符号,或有5处以上语病,视为“语言不通顺”。
(二)文体
1.试题明确要求写成“议论文”或“记叙文”,“评分标准”也有“符合文体要求”一项,因此考生写的文章,应该符合“议论文”或“记叙文”的文体要求。
2.所谓议论文,是指围绕某一观点展开,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的文体。所谓记叙文,是指表达方式以叙述、描写为主,写人记事的文章。但对文体的判定不宜过于死板,应从考生作文实际出发,综合考虑,灵活处理。如随笔或主要以议论手法抒情的文章,可视为议论文;叙事性散文,可视为记叙文;童话、小小说,也可视为记叙文。
3.文章包含了多种文体因素,内在联系不紧密,视为“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4.文章包含了多种文体因素,文体之间缺乏内在联系,或者大量地违反所用文体的基本规范,应视为“不符合文体要求”。
(三)结构
1.文章具有必要的组成部分,且围绕中心,衔接自然,有较强的内在联系,视为“结构严谨”。
2.文章具有必要的组成部分,且围绕中心,衔接较自然,视为“结构完整”。
3.文章具有必要的组成部分,且大致围绕中心,视为“结构基本完整”。
4.文章缺乏必要的组成部分,内在联系混乱,条理不清楚,或者内在逻辑十分混乱,或文章没有完篇,严重影响到文章的完整,应视为“结构混乱”。
发展等级部分:
1.不宜把发展等级分的标准定得过高。应从高中学生实际出发,保证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等级分,有较强写作能力的考生,能得到较高的发展等级分。
2.发展等级分与基础等级分之间应有联系,但不一定是成正比例。在基础等级段得分较低的,在发展等级段可得分较高。但在基础等级段评为四等的,原则上不给发展等级分。在基础等级段评为三等的,发展等级分最多不超过12分。
3.发展等级段16个评分点中,有一点突出可得满分,两点比较突出可得满分,三点达到要求可得满分。其他情况按此标准折算。即只一点比较突出给10分,一点达到要求给6分,两点达到要求给12分。
4.所谓“达到要求”,指基本符合发展等级段评分点的要求。“比较突出”指全面符合某个评分点的要求,“突出”指不仅全面符合某个评分点的要求,而且在某一方面有优异的表现。
5.“丰富”之“论据充足”一点,不是指举例很多,因为“论据”不等于事实,它还包括道理,是与对事理的充分论证分不开的。
6.“有文采”之“文句有表现力”,不仅是指排比、反复等句式表现出的“有气势”,而更应理解为文句在内容表现方面的有意蕴或简明精确。
其他:
1.有确凿证据判定考生的文章是按照某一篇文章仿写的,且构思、内容、文字等与仿写的文章有许多相似之处,该文的实际得分,按应得分数的70%执行。
2.文章不足400字但已完篇的,给一个总分(最多不超过24分),不再分项分等评分,也
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3.照抄试卷中阅读材料的,若照抄部分字数超过全文篇幅80%,总分最多不超过10分;字数占全文篇幅50~80%的,总分不超过24分;低于50%的,根据实际情况在25~42分的范围内记分,个别文句的引用除外。
【考场标杆例文】
【评点】 作者对试题写作材料的图文理解与把握准确,文章紧扣“暖暖的手”,用“送温暖”贯穿全文,中心突出,所选材料丰富、恰当,内容充实,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感情真挚,内容项可在一等上限计分。文章以议论为主,符合文体要求。行文围绕中心,衔接自然,内在联系紧密,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表达项可在一等中上限计分。发展等级可从“较丰富”、“较有文采”两个方面计分。
总分:内容20+表达19+发展19=58分
【评点】 本文从“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立论,符合题意。论证过程中用了名人/凡人,正面/反面的事例,有一定思维层次,但因为陈贤妹、仲永等事例与观点联系牵强,内容只能算是“较充实”,中心介于“突出”与“明确”之间,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表达介于“流畅”与“通顺”之间,符合文体要求。“表达”项可在一等中下档计分。发展等级可在“文采”和“丰富”方面给14分。
总分:内容16+表达17+发展14=47分。
第三篇:审题立意方法
作为高考作文的题型样式,倘若不是事先已有接触、曾经操练的话,材料作文是最能考量考生的真实水准的。因为在考你写作能力之前,首先考你的阅读能力,即对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较之那种类似话题、内容宽泛、只要不超出范围主题完全可由作者自己掌控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基本能杜绝用所谓以往操练过的不变“经典”来应对万变考题的套题弊端。
然而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方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以下方法谨供参考。
一、主旨领悟法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
《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二、关键把握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
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 “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
四、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
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论点。
五、细节切入法
示例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从局部细节来看,大致有以下思路:
郑板桥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启示人们要“善于借鉴”,学会融合;“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提示我们要注重个体与总体、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和谐,即“和谐就是美”;而“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则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 “彰显个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方能体现其价值、立于不败之地的真理。
六、倾向揣摩法
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甚至南辕北辙,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
六、倾向揣摩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情感,审题时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示例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好事之徒”,“趋之若鹜”,贬斥之情溢于言表,显然对想接上断臂这种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要有独特的美;②要顺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如不顾材料的倾向性而提炼 “攻关不怕难”、“坚持就能成功”之类的观点,就有跑题之嫌。
七、多向发散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发散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
示例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尽秦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从薛潭角度,我们可抓住他 “学讴”、“未尽秦青之技”就“辞归”,得出“要谦虚”的启示;也可从他意识到自己远未学到老师的本事而 “谢求反”,总结出“要知错即改”的道理。从老师秦青的角度,我们可从他面对学生的自以为是,并未发怒,而是“弗止,饯于郊衢”,且“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不一般的举动中,受到启发:“教育要讲究方法”。
然而薛潭 “终身不敢言归”的做法值得商榷。倘若学生真的将老师的本事全部学到家的话,那又何必 “终身不敢言归”呢?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另行拜师,博采众长。当然,提炼出多个观点后,应择优而作。
八、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示例
公交车靠站停稳后,车站上一位妇女为抓紧时间,抱起原先站着等车的小孩上车。车上一青年乘客主动起身让座。抱小孩妇女谢过对方,放下小孩,笑笑说:“小家伙刚会走路,还是让他自己站吧。”此刻,见两人互相谦让,无人入座,一旁的时髦少妇眼明手快,一屁股坐下,并大声招呼道:“囡囡,妈妈帮侬抢到座位了。”
材料中共出现了三个“人物”。无论从让座青年角度提倡 “要助人为乐”,还是从抢座位的时髦少妇方面提出“要文明礼让”,似乎均无不可。然而从整个材料的重心、指向来看,应舍弃后两个次要人物,着眼点放在主角抱小孩的妇女身上,宜立意“尽早让孩子自立”。
九、求同存异法
此法对组合性材料作文尤为适宜。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摒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
示例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 ”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一中一外、一古一今的两材料,告诉我们的是同一个道理:在急功近利、异常浮躁的当今社会,务必“要有远见卓识 ”。
十、互补完善法
示例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孰是孰非?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只有既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而各种方法也并非孤立的,可能互有交叉。若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能灵活地综合运用,效果则更佳。
第四篇:作文审题立意拟题 (yong)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与拟题扣题
一.审题技法
材料作文的审题: 1.文字材料
古语说,审题如审贼,讲究一个“细”字。材料作文的审题忌一步到位,没有读懂材料,就像盲人摸象一样摸住一处就写,结果往往偏离题意。审题应按步骤操作,材料作文的审题程序是:
①概括材料明要点。看材料涉及哪些人或事物,如果是多个人物,确定材料的主人公;写了主人公的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抓关键词语或句子,明确材料从哪个角度说明道理。
②确定性质和倾向。根据事件的结果确定事件的性质和命题者的倾向性。如果是好的结果,材料的性质就是正面的,命题者的倾向性就是赞成;如果是不好的结果,材料的性质就是反面的,命题者的倾向性就是反对;如果材料没有结果,材料的性质就是中性的,应辨证分析其说明了什么道理。
③关键词语抓得准。抓住材料的关键词语,吃透材料的基本意思,是文字材料作文审题的最基本要求。抓住材料的关键词语后,要注意语言的转换,可用“只有„„才„„”的形式把关键词语变成一个有倾向性的观点。如关键词是“适度”,就可以转换为“只有适度,才能事遂人愿”。
④筛选观点定主题。根据事件的结果推出原因,认真筛选材料中体现的各种观点,联系现实生活,确立第一主题。与材料的性质、出题者的倾向性一致的观点肯定是第一主题。主题可以作辩证分析的要进行辩证分析。一定要根据材料的性质和含义多角度分析材料,结合现实生活,列出两到五个观点,再从中选出第一主题。罗列观点的过程就是对材料全面分析的过程,也是防止跑题或偏题的好方法之一。
示例:(2010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甲:什么是浅阅读?
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浅阅读很时髦的。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
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步骤:
①概括材料明要点。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讨论浅阅读行为的利与弊。②确定性质和倾向。甲、丁反对,丙、乙赞成。所以材料的性质是中性的。③关键词语抓得准。浅阅读、简单轻松、实用有趣、失去、怀念。
④筛选观点定主题。既要看到浅阅读的优点,又不能丢失传统的“深阅读”。2.图片材料
看图作文,顾名思义,就是要看图画或照片来写文章。要使文章能准确地反映图意,看清画面是不可忽视的。要想看清画面,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总观全图,看全貌,并有步骤地进行观察。二是观察背景和人物,如画面的背景反映了什么,近景和远景怎样配合,它们和画面上的人物有什么关系,还有人物的身体、年龄、活动情况等。三是观察细节,如人物的表情、服饰、用具等。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什么能流芳百世?除了画面上耶稣和他的12个门徒在同进最后的晚餐那动人的情景构成画面的整体美以外,恐怕还在于这幅画的细节特别感人,尤其是那个出卖耶稣的叛徒犹大的面部细节画得格外传神。绘画是如此,看图作文也是这样。最重要的是要善于看清画面上有哪些细节,想一想作者画这些细节的目的。四是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一幅画的主题抓得准,看图作文才能写得好。这样,我们就要细心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他(她)在画中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颂扬什么,批评什么?他要说明什么?又是怎样把自己的意图融化在画面之中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看图作文是材料作文的一种变式。它与材料作文的不同,只在于看图作文提供的是图画材料,材料作文提供的是文字材料。所以看图作文的审题思路与材料作文的审题思路大同小异。具体审题步骤如下:
①概括画面内容和要点。看图中画了哪些人物或事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上面有哪些文字,文字的表达指向是什么。要找全,找准,不要遗漏。
②确定画面主体和性质。依据事件的结果,判断图画的性质是正面的,反面的,还是中性的。
③确定命题者的倾向性。即命题者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或者要说明什么道理。④分析原因找说明道理。即分析命题者为什么提倡,为什么反对,如果命题者的倾向性是中性,要辨证分析,找出命题者要说明的道理。
⑤根据性质倾向定主题。根据画面的性质、出题者的倾向性确定第一主题。确定主题时,考生要联系头脑中储备的材料,联系现实生活
二.立意技法
(一)“大题小做”立意法
大题小做就是把内容宽泛的话题具体为自己要写的小事件、小文章,为大题目、宽题、虚题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从小处着手,以小题材反映大主题,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高考作文命题,面对的是全国(或全省)所有的考生,要让所有参加考试的学
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理可议,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因此,命题往往是比较宽泛的。考生在构思的时候,如果直接以大写大,很容易泛泛而谈,不着边际,应围绕作文中心,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分解出许多具体的题目来,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化大为小,大题小做。短小的800~1000字的文章,从一个具体的、小的角度切入,文章就容易写深,写透,写实。
所谓大,指题目中的概念太抽象,内容特别多,可写范围广,时间跨度长,空间距离大,可写的人、事、物、理很多。一方面,这类题目为考生提供了张扬个性、驰骋笔墨的广阔天地。另一方面,这类题也使考生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即难于把握,落笔时不易集中,容易失去方向,无法驾驭。大题小做,有题材上的,也有立意和联想上的。题材上的化大为小,指从写作题材纷繁复杂的结构组成中,精选出被一般人忽视、看似平凡微末的事物作为角度,通过对这些“小”的扩写,来展示整体事物的万千气象之“大”。在这里,这些“小”要能体现原整体事物的精髓。立意上的化大为小,指从一个大主题中找出一个他人所轻的“小”来作为切入点,表现大主题。联想上的化大为小,指从联想中取其与此联想神似的一端,拓展联想的空间。这里的“小”大多指细节性的。无论哪种类别上的化大为小都是以“小”为角度写其“大”。
大题小做的具体方法如下:1.为动宾短语构成的题目加具体的内容。如2010年江西卷“找回童年”,立意要具体指出找回童年的什么。是要找回童年的自由快乐,还是要找回童年的无忧无虑,或者是要找回童年的敢想敢做、百无禁忌。又如2010年北京卷“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立意时要弄清楚“仰望星空”具体指什么,“脚踏实地”具体指什么。
也可以为动词性的题目填宾语。如2009年山东卷“见证”,可以写见证了奥运的成功举办,也可以写见证了四川大地震,还可以写见证了爷爷奶奶越老越甜蜜的爱情。2009年四川卷“熟悉”,可以写熟悉了农村田园生活的美,也可以写熟悉了城市的高楼大厦,还可以写熟悉了老师饱含真情的甜美的声音。
2.为题目中名词性词语的范围作限定。如2010年江苏卷“绿色生活”,可以限定为一种乡村宁静自然静谧的田园生活,也可以限定为一种健康朴实平和的生活,还可以限定为一种淡泊名利充满真情真爱的美好生活。又如2008年天津卷“人之常情”,可以限定为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也可以限定为热爱祖国是人之常情,还可以限定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人之常情。一定把题目具体到一个小的角度才能写得生动,写出文采。
3.将题目中的喻体还原成本体。如2009年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可以还原为“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自信”,也可以还原为“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亲情”,还可以还原为“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书籍”。
4.将题目中的代词具体化、确定化。如2010年广东卷“与你为邻”,“你”可以具体指微笑,也可以具体指梦境,还可以具体指小鸟等动物。如2008年上海卷“‘他们’是谁?”“他们”应该是某一个群体,或某一类人,可以指农民工,也可以指革命老前辈,还可以指父母、老师等。考生一定要把“他们”具体化、明确化,才能写好这类考试作文。
总之,作文不求面面俱到,但要力求用800字的篇幅将属于这个文题范围内的某一点、某一侧面、某一感人片段写得深刻一些,充实一些,生动一些。如椽大笔,不一定篇篇都是妙文华章,倒是一些日常凡人小事,能让人领略生活的况味
(二)小题大做立意法
小题大做,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有的作文,角度狭窄,涉及范围较小,要想作文内蕴丰富、思想深刻,就要借助联想,跳出小圈子,扩大视野,挖掘思想的深度。生活中有些材料看似很平常,但却包含深刻的意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把小题材放到广阔的社会及历史背景中展开,并深入开拓,就能收到“一滴水反映出太阳光辉”“窥一斑而见全豹”“一叶落而知秋,一芽绿而示春”的艺术效果。如2010年全国卷I,我们可以把它称做为“小题”,这一类作文往往以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现。材料提供的往往是一些具体的生活故事,让考生“从一件小事谈起”。面对这一类题目,如果就事论事,就会使之肤浅、平庸;这时候,比较有效的方法是以小见大,小题大做,要从现象到本质,作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开掘,从小事情中开掘出大道理来。小题大做,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琐屑小事,俯拾皆是,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小题材照样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大”和“小”是对立统一的,“小”是“大”的一部分,“大”必须通过无数的“小”才能体现其本质特征。“小题”如何“大做”?
1.有独到眼光。如《“七·一”记事》,单记“七·一”这天的活动和事件,容易停在一个平面上,尤显单薄;再如《劝君莫酗酒》,单议酗酒对人体的危害,似乎囿于个人的圈子,缺少些社会性。小题的取材,依题撰文,难以写出分量和厚度。因此要学会细腻观察,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
2.能小中见大。并非随意捡来一件小事便可以表明一个大道理。这里还有一个深入开掘和精心加工的问题,即要从本质上把握住“小事”与整个时代、社会和生活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在构思中要审度小处,着眼大处。虽然笔下处处是“小”,但眼中时时是“大”。比如《压岁钱》这个作文题目,可以展开这样的联想:身为大款的表叔给压岁钱时的神态,人们对他恭敬的态度,自己的感受;贫困的外婆给压岁钱时真诚而窘迫的神态,人们对她鄙薄的态度,自己的感受。最后结论是:真情是金钱不能替代的。这样联想构筑全篇,便由围绕“压岁钱”叙写一些小事而表现出了一个大的“本质”。
3.善引申开拓。要有开阔的思维,丰富的联想。一滴露珠,能想象出黎明的清新;一颗寒星,能想象出夜空的宁静;一朵浪花,能想象出大海的浩渺。能见人之所未见,想人之所未想,能够一粒沙里见世界,一句话中见真情。要尽可能开发“材源”,串起那些相关内容,丰富文章的容量。例如,在日常的凡人小事、常见情景中,切入重大而严肃的主题,《妈妈只洗了一只鞋》的文题是够小的,但却可以切入“家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的大问题;再如还可以把具体事物的某些特征同某种哲理、风格、精神品质联系起来,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借文题中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人类的普遍感情和抽象道理。同时,还可把题材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放在时代的高度,使文章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
信息,表现时代精神。当然,小题大做应有个限度,不能任意拔高和扩大。
(三)顺向立意法
顺向立意法,即根据材料的中心,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如:“宋国有个富人,一天下大雨,他家的墙被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依据“智子疑邻”的故事,提出自己的主张:不能凭感情亲疏远近认知事物,感情阻碍人对事物的认知。
(四)逆向立意法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以悖逆常规现象或常规方法为前提,通过反向思考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或方法。“反弹”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见解。如:“一个女孩趴在卧室的窗台上,她看见邻居正在埋葬一条小狗。这条小狗很可爱,小女孩平时常和它嬉戏。看见小狗悲惨地死去,小女孩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便把小女孩带到另一个房间,打开了另一扇窗子。从这个窗口望出去,那是一个阳光灿烂、鸟语花香的玫瑰园。小女孩的愁云为之一扫,心境顿时开朗起来。老人慈祥地对小孩说:‘孩子,你开错了窗。’”在上述材料后提出下列要求:“小女孩是不是开错了窗?请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中的“是不是”“思考”等词语,为考生张扬个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不少考生都认为这个小女孩“开错了窗”,把文章的主旨定位在“应用乐观的眼睛看世界,否则满眼都是悲惨和伤感”上,结果大同小异,缺少创意。有位考生独辟蹊径,认为“两扇窗子都没有开错”,当代少年的感情世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既要用乐观的心态欣赏窗外的阳光,又要以同情的目光关注窗外的不幸;既要乐其当所乐,又要悲其当所悲。失去了对弱小者、不幸者的关爱、同情乃至哀伤,这样的感情世界是不完整的,缺少人文色彩的。这位考生发人所未发,其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五)辩证立意法
辩证立意法,即换一种眼光,变换一个角度看原材料。这是一种辩证思维。它提醒我们多从事物的不同侧面来思考和分析,进行多角度的审视。如论述学习“苦与乐”,一般同学会说学习是苦的,只有先吃苦然后才会快乐。“换一种眼光”呢?对“苦与乐”的认识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认为苦的事,却也有人乐此不疲;有人认为乐的事,有人却认为苦不堪言。吃不着苦的苦,比吃得着苦的苦还苦,是心灵之苦。再如“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会因人、因事、因时空等因素不同而存在各种错综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对待地震灾难,亮出“国殇是一场悲剧,然而,国殇更是一次空前的团聚”的观点„„这样认识、立意可能会更高一筹。
三.拟题技法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会使文章生色,而拙劣平淡的标题会冲淡文章的内容。“花香蜂自来,题好文一半”,无论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的拟题,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紧扣材料和要求,在准确简洁的前提下,力求生动形象、有创意,富有表现力,拟制出让阅卷者一见倾心的标题来。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拟好文章的题目呢?总的说来拟题要求简洁、生动、新颖、深刻、醒目。下面给同学们介绍几种拟题方法:
1.引用法拟题
名言警句、成语典故、电影片名具有语句凝练,含义深刻,易懂好记的特点,直接引用以之为题,可以使文题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新颖生动。
引用古诗文名句来拟定文题,这样做往往能化俗为雅、化拙为巧,增强文章的文化气息,彰显作者的人文素养。如《且放云帆济沧海》《灵感与细节齐飞,心动共行动一色》《生命诚可贵,尽职价更高》等标题无一不使人耳目一新。
运用引用法拟题,通俗明了,妥帖自然,并为大家所喜闻乐见。平时多背点古诗词名句,平时多留意歌曲、俗语、歇后语等知识,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素养,而且对拟作文题很有好处
2.仿写法拟题
巧妙的仿写、借用、改写,可以使题目鲜活别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怎一个“慢”字了得》批评一味求稳、甘于求慢的传统心理,号召人们大胆创新,大步前进。该标题巧妙地化用了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名句,诙谐幽默,新颖别致。《付出未必有回报》,改写歌词“付出总有回报”;以“改变”为话题的作文,可拟题为《生于改变,死于顽固》,写一篇议论文;谈清正廉明的文章,某生拟题为《入淤泥而不染》,改写《爱莲说》中的诗句“出淤泥而不染”,一字之别,真可谓匠心独具;《诚信所至,金石为开》改写成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金钱诚可贵,诚信价更高》化用裴多菲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此外,《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要留奉献满乾坤》《高高在“下”》《问世间“名”为何物》《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给“从谏如流”上把锁》《诚信,爱你没商量》《诚信风来满眼春》《爱是怎样炼成的》《没有“异想”,哪来“天开”》《拍卖我们的生涯》《交友,让我欢喜让我忧》《岂能因“财”施教》《缘何前“腐”后继》《吴良心病历》《好人一生平安》《我心依旧》《近水楼台“贤”得月》《艺不惊人誓不休》《人生自古谁无“挫”》《诚以养德,信以修身》《都是明星代言惹的祸》《我的青春我做主》《别拿浅阅读不当干粮》等标题都很生动
3.修辞法拟题
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法,能避免一览无遗,使文题生动形象、精炼紧凑、含蓄隽永,从而使文章锦上添花。事实上,文章的题目和内容一样,需要形象生动,有文采。运用修辞手法拟题可达到熠熠生辉的效果。
①比喻。如2010年山东卷《心灵的暖春》、2009年宁夏卷《紫藤萝般的善良》等。②夸张。以“挫折”为话题——《你别把我看扁了》 《那个障碍粉碎了我》等。
③反问。如2010年全国卷Ⅰ《有鱼吃就该不抓老鼠吗?》等。
④借代。如2010年广东卷《与你为邻——我的精神邻居》,“精神邻居”代指具有真善美的人。
⑤对偶。如2010年湖北卷《幻想之树常绿,创新之花永开》等。
⑥拟人。如2010年甘肃卷《与品读相拥》、2009年全国卷I《西安的无奈》等。⑦呼告。如2010年辽宁卷《别了,贪婪!》、2010年全国卷Ⅱ《给阅读加点深度吧!》 ⑧对比。通过多角度联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加以对比,使读者一见便知正误,细读便明是非。如名著《红与黑》《战争与和平》
4.表达式拟题
人们常说:“眼睛有神龙会飞,标题有神文添彩。”考场作文中简洁、新颖、生动、切合文意的标题,常常会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当然考场作文快速拟题的方法很多。其实,把一些现有的、精彩标题适当改动,进行套装借用作为文章的题目,不仅是考场作文快速拟题的高明之举,而且常能使文章熠熠生辉,妙趣横生,所以说作文套装拟题,没有什么不可以,在此向大家推荐一些常见标题的表达方式:
①让„„在„„的天空中游走。示例:让人生在深阅读的天空中游走。②让„„放出迷人的色彩。示例:让坚守职责的人生放出迷人的色彩。③人生之树因„„而常绿。示例:人生之树因有鱼吃还抓老鼠而常绿。④„„诚可贵,„„价更高。示例:吃鱼诚可贵,捉鼠价更高。⑤扬起„„风帆。示例:扬起因材施教的风帆。⑥„„,助你成功。示例:坚守职责,助你成功。⑦人生因„„而精彩。示例:人生因坚守职责而精彩。
⑧让„„的果实挂满生命的枝头。示例:让因地制宜的果实挂满生命的枝头。⑨„„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示例: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⑩让„„在你的心田飞翔。示例:让牵挂在你的心田飞翔。四.点题技法 1.重要性
点题,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明题意,揭示文章的主旨,暗示全文的脉络层次。这种用于点题的语句,称之为点题之笔。这种点题之笔,在诗歌中又称之为“诗眼”,在文章中又称之为“文眼”,是全文的精神“团聚处”。因此,作文时要特别注重运用点题之笔,“赘字冗词不能有,点题之笔不可无”。反复点题,处处强调是取得作文高分的重要法宝之一。考场作文点题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方面:①点题,是获取“保险”分的“奠基石”;②点题,是想要获取高分的考生的妙招;③点题,是挽救离题作文的“救命之草”。有一位阅卷老师这样说:“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还应该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在作文中要不断提到文题,点明你的行文和文题的关系,引领读者随你的思维而去。”
2.点题术
一要不断出现文题词语(命题作文紧扣标题、话题作文紧扣话题、材料作文紧扣主题),文中点题扣题的字眼宜多不宜少,不断地告诉阅卷老师自己的作文没有偏题。二要学会在关键处或醒目处点题。何谓关键处或醒目处?标题自然是,开头、结尾肯定不能忘,中间几段最好能在段首或在段尾分别点题,是议论文的,在事例论证后也别忘了点题,必要之时,要把点题的句子单独成段。
①标题点明题意。非命题作文要求自拟标题,我们就用标题来点明中心,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例如2010年河南一考生拟写的《恪守义务、职责》、2010年云南一考生《怀念深阅读》都是用标题直接点明题意。
②开头点明题意。例如2010年安徽一考生写的《浅议因材施教》一文的开头: 孔子被奉为圣人,不仅是因为他的言行值得后人仿效,他的教育方法更是值得我们借鉴。孔子弟子三千,他强调因材施教,即不同的人应根据其自身的长处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正是因为孔子的这种教育理念才使得其弟子都有各自的建树。因此我认为正如我们强调因地制宜一样,我们同样应推崇因材施教。
考生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从而凸显文章的主旨,使读者一目了然地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③段落中立、摆、议点明中心。写议论文可以把中心论点分解为几个小观点,放于每段醒目位置,强化阅卷老师对文章中心的印象。例如,2010年湖北一考生写的《幻想照亮生命》一文:
也曾有这样一朵鲜花,因心怀幻想而绽放在娱乐舞台上。(立,分论点,点题)风华正茂时他只是一个无名小卒,而今却是娱乐圈的一哥。十七八岁的他怀着一个璀璨的明星幻想,奔跑在追名的路上。洗车场里有他任劳任怨的身影,摄影棚中有他台前幕后的辛劳,他穷尽心力终于站在闪耀的聚光灯下,用他的真功夫征服了无数中国观众。(摆,举例论证,围绕“现实”紧扣主题)他叫成龙,是幻想让他焕发出生命的光彩。(议,总结点题)④结尾点明题意。如2010年甘肃一考生写的《慢尝书香》一文的结尾:
慢尝书香,我们仿佛走进荷香四溢的湖畔;慢尝书香,我们欣赏到无限美好的风景;慢尝书香,我们走进了漫天星辰的夏夜;慢尝书香,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慢尝书香,“黄金屋”中风景独好!
文章结尾处既点明了题意,又使文章内容富有现实的针对性。
点题的方法多种多样,点题的位置自由灵活,考生要根据文章自身的特点和表达主题的需要恰当地安排。
古人作文有所谓凤头、豹尾的说法。“凤头”是说作品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那样秀气、漂亮,“豹尾”是说作品的结尾要像豹子尾巴那样有力、刚健,这要求作者要认真写好作品的开头和结尾。
第五篇:作文审题立意及拟题训练
作文审题立意及拟题训练
1.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参考标题 勿以善小而不为
向举手之劳致敬
2.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参考标题 放下顾虑
竹杖芒鞋轻胜马
无虑一身轻
由破釜沉舟想到的
3.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敬礼。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
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敬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在材料含意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关键词:“一个人”、“大山深处”、“爱岗敬业”、“认真负责”、“自得其乐”
写作方向:“慎独”“庄严”“乐观”“做最好的自己”“对良心负责” 参考标题《一个人的盛典》《举手致敬的感动》《列车清道夫》《大山深处的庄严》《守住良心》《喧哗与寂寞》《只为汽笛长鸣》《做最好的自己》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关键句:“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水对于鱼来说确实是生存必备的,可不一定所有的鱼儿都能意识到这一点,对应到我们人类自己身上,我们不难发现,我们身边最常见而又不可 或缺的东西是什么?是父母、学校、老师、朋友等等身边的人,是社会乃至国家,还有自然环境等等,他们在我们生命中扮演的角色,对于我们生存的意义,我们平时有注意到吗?如果考生能够想到这一层,写作本文就基本上不存在什么问题了。我们平时在写作中常常强调要关注生活,关注自我,关注他人,也恰好应证了本题对考生的要求,珍惜、感恩、认识自我等等主题都是切合题意的。
(1)水的启示——谈谈“幸福”
批评现象:身在福中不知福。
参考标题s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假如空气成为商品》《鱼眼看世界》《失去才懂得珍惜》《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简单不如忽视》《做生活的有心人》
5.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社会价值取向:关注自我精神世界,关注社会时代精神需求,这些正是现实生活中缺失的或者丢弃的。
什么是“心灵的微光”?人们如何将“心灵的微光”丢弃的?“心灵的微光”一旦丢弃了,又会有什么后果?人们如何重拾“心灵的微光”呢?
联想到2011年至今发生过的一系列骇人听闻的诸如“小悦悦”、“毒胶囊”等事件,联想到不断涌现出“最美妈妈”“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等人物,我们觉得“心灵的微光”不就是诚信、尊重、责任、博爱等看似不起眼的道德品质吗?人之初,性本善。如材料所言,这些肯定在每一个人的心灵上闪过,因为它们是每个人都自以为拥有的,但现实却是为了自保往往会将它们丢弃。
而一旦发现这些“心灵的微光”丢失了,人们就会痛心疾首,就会怀念那些美好的日子。于是在痛心疾首和怀念中,在天才的作品中认出那些自己舍弃的微光。比如,在《巴黎圣母院》中,人们感动于丑八怪加西莫多、美少女艾斯梅拉尔达的人性光辉;在孔孟老庄等诸子百家中,感受着智慧人生……阅读经典,重拾“心灵的微光”,这或许是命题者的初衷。
当然要写好这篇文章亦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需要考生关注社会热点,理性思考社会的得与失,思考价值导向,引领考生的精神成长,切忌偏激。
哪里有天才?鲁迅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这里的“微光”也可以看作“灵感”或“机遇”,寻常人抓不住,不珍惜,而天才是用沙里淘金的劳作,寻觅别人弃之如敝履的微光。
参考标题
《微光照亮前程》《天才的视角》《小处常有大用》《差距就在一念间》《变废为宝的本领》
拟题方法
标题着比喻,妙笔生花
高考作文时有许多同学善用比喻法拟题。如以“话题”所在的词或短语开头,然后再以一个破折号引起,再将比喻的内容点出,具有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诚信——
(2)谈谈“爱”——如父爱、母爱
批评现象:不珍惜父爱、母爱
人生的指南针》、《诚信——人生航船的风帆》、《诚信——人生的引航灯》、《诚信——人生的信用卡》、《诚信——开启未来的钥匙》、《诚信——链接生命的金环》、《诚信——人品的试金石》等;还有用“是”来构成暗喻式的构思:《诚信是桨》、《诚信是生活中的阳光》、《诚信是金》、《诚信不是包袱》、《诚信是氧气》等;也还有用借喻的:《穿着棉袄洗澡》等。
a、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为话题:①信心是帆,意见是船;②攀好生活的舵;③用谦虚的笔写自信的人生;④守住自己的路标;⑤自信的手杖;⑥江有主流,仍纳溪水;⑦带着自己的翅膀飞翔;⑧硬币的两面;⑨内心的声音与外界的声音;⑩要眼睛还是要耳朵。
b、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①走出感情的沼泽;②更新我们头脑中的感情“软件”;③感情不是保险绳;④放下感情的叶片。 2.标题用典故,初显文采
标题中运用典故,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它的第一感觉便是这个同学很有新意,有文采,了不起,还能把这句诗或这个典故用在标题里面。典故可以是诗典,即古今中外著名的诗句或化用诗句:《润物细无声》(1992)、《诚信归去来》、《诚信,直教人生死相许》、《人之有诚信,犹鱼之有水》、《若为诚信故,一切皆可抛》等。
还可以是语典,即指各种书籍中的旧句或词语(包括成语)或化用成语:《诚信所致,金石为开》、《投之以诚,报之以信》。
也可以是事典,如古今中外著名的文学艺术中的故事:《赤兔之死》、《故事新编》、《新西游后记》、《朱贵开店》、《再见孔乙己》、《唐·吉诃德新传》、《刘备访友》、《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等。
还可以是谚语、歇后语、广告词以及流行歌曲的标题或歌词:《诚信——生命因你而美丽》、《茄子不开虚花》、《相信我,没错的》、《快乐守恒定律》等。 3.标题用呼告,热情呼唤
用呼告的方法拟题可以直接在标题中表现作者的爱憎,要么是对叙述主体的热情呼唤,要么是淋漓尽致的谴责或贬斥。
如:《将诚信进行到底》《朋友,请带好你的“护照”》《用诚信的甘露浇灌人生的花朵》《让诚信的旗帜高高飘扬》《让世界充满诚信》。 4.标题作比拟,情感细腻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方式,简单地说,拟人就是将物当成人来写,而拟物,就是说将人当成物来写。在拟作文标题时,可以借助比拟这种修辞手法。
《诚信.生命因你而美丽》,《不能没有你》、《没有你,我该怎么办?》、《诚信不会孤独》、《打捞诚信》等。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标题活泼生动、形象而富有文采。5.标题巧反问,强调情感
《若有诚信,夫复何求?》、《诚信落伍了吗?》、《诚信岂可抛》、《没有你,我该怎么办?》这几个题目因反问修辞手法的运用而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体现了作者对“诚信”的真义的理解与期待的情感。
2004年高考中的一些用反问拟的题:以“杂”为话题:《为什么这样杂乱无章?》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①《岂以亲疏辨好恶?》②《怎一个“情”字了得?》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为话题:《敢问路在何方?》以“忙”为话题:《究竟谁在忙?》
6.标题用对比,突现主题
《待人以钱,不如待人以诚》
《你不诚,我不信》
这些题目通过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作者的观念,衬托出“诚信”的价值。7.公式类题目,耳目一新
《1>5》《7—1<0》这两个题目很有味道。
第一个题目中的“1”代表“诚信”,“5”代表除“健康”以外的“金钱、荣誉、才学”等五个背囊,至此,“1>5”的含义不言而喻。
第二个题目中的“7”代表寓言中的七个背囊,“1”代表“诚信”,如果人生舍弃了“诚信”这背囊,其发展将缺乏基础,其意义将化为乌有,故用“0”来表示。
8.对偶
以“选择’’为话题:张开双臂,选择博爱;诚以养德,信以修身。
以“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血浓于水,理大于情》《眼前同一水,笔下情各异》。以“曹操”为话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9.仿拟
例如2004年高考中出现的一些仿拟题目;①《莫让感情蒙蔽了眼睛》②《梦访伯乐吟留别》③《莫为他言遮慧眼》④《真爱无言》⑤《月若有情月长吟》⑥《桃花源祭》。
10.引用
例如2004年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为话题:①《兼听则明,偏听则暗》②《我不做一只橙子》③《橘子红了》④《从谏如流》
以“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为话题:①《独上高楼》
②《菊花飘香的时节》。 好题欣赏
1.和苏轼一起赏月
2.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 3.试问千年有多重
4.将奉献进行到底
5.梅花盛开的地方
6.包容,千年的美丽
26.带着“诚信上路” 27.点一盏心灯
28.人生也是一张答卷 29.期待诚信
30.打开“第三只眼” 31.一花一世界
7.遗忘教你洒脱
8.勤俭,从这里开始 9.精神的三间小屋
10.揣好梦想上路
11.昨夜雨,今朝下
12.守候心灵的春天
13.沙尘暴会诊报告
14.不能向挫折称臣 15.心灵的储蓄
16.作别西天的云彩 17.与诚信同行
18.爱,是怎样炼成的 19.牵挂是一种美丽
20.有一种失败叫成功 21.没有主题的演讲
22.没有翅膀的飞翔 23.心星点灯
24.让心灵在书中憩息 25.生命的出口
32.走出困境的八种方案 33.科学的膜拜
34.横看成岭侧成峰 35.月是故乡明
36.雏风清于老凤声 37.千里共婵娟
38.为有源头活水来 39.一笑而过
40.勿以善小而不为 41.有梦才有远方
42.一千零一个愿望 43.最好的风景
44.让我们荡起双桨 45.救救孩子
46.请把我的情感留下 47.我为宽容辩护
48.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49.未来的主人翁
50.世界有了我们更美丽 51.不经意的美丽
52.倾听心灵的钟声 53.山外青山
54.摸摸老虎的屁股 55.人生需要装饰
56.问渠哪得清如许 57.理性的美丽
58.此处无声胜有声
59.无限风光在险峰
60.一场特殊的审判 61.守住心灵的契约
62.不到长城非好汉 63.出色人生的定义
64.诚信药片生产流程 65.我思想,我美丽
66.诗人·明月·黄花 67.得失寸心知
68.搭起通向理解的五彩桥 69.学会放弃
70.近水楼台“贤”得月 71.孔雀东南飞
72.诚以养德,信以修身 73.一句话,一辈子
74.道德,为人的底线 75.明明白白我的心
76.英雄偏到“无用武之地” 77.生命的高度
78.我闻到了阳光的味道 79.祸患常积于忽微
80.打开心灵的窗户 81.该出手的不出手
82.走出呵护展翅蓝天 83.亲情永不下岗
84.我拿青春赌明天 85.摸一摸猴子屁股
86.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87.呼唤晴朗的天空
88.忘却为了铭记
89.不要“心太软”
90.小心这把双刃剑
91.擦干泪,不用怕
92.落霞与孤鹜齐飞
93.秋水共长天一色
94.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95.心灵的名片
96.金钱·欲望·幸福 97.脚比路长
98.假如时光可以倒流
99.一枝红杏出墙来
100.道是无情却有情 101.真理永恒
102.“创新”会议纪要 103.良心无价
104.跨越情感的美丽 105.杂说
106.没有异想哪来天开? 107.路是月的痕
108.莫让“情”云遮慧眼 109.恪守尊严
110.“幸福”的黄头发 111.莫让天平倾斜
112.留给世界一个背影 113.让灵魂飘香
114.公正最是无情叶 115.只为伊人飘香
116.没有结不成的缘 117.谏太宗十思书
118.为别人开一朵花
119.心中的天平
120.打开第三只眼睛 121.朴素之歌
122.“眼里”哪能“只有你” 123.痛苦并快乐着
124.“看透了”先生传 125.牡丹的拒绝
126.一封消费者的申诉书 127.完美的缺陷
128.放弃是一种开始 129.等待重逢
130.竞争不相信眼泪 131.花的咏叹调
132.有梦不觉人生寒 133.两地书
134.把“眼睛迷雾”擦干 135.追问生命
136.究竟谁是成功之母? 137.信封里的财富
138.曹雪芹与出版商的对话
139.克隆自己
140.关于真情的新闻报摘 141.拥抱对手
142.红楼梦女子足球队 143.浅薄与丰厚
144.男儿有泪也轻弹 145.阅读善良
146.一条不哭泣的鱼 147.学会赞美
148.与“孔子”对话 149.躺着的丰碑
150.感情,让法律走开 151.现在开庭
152.保护也是一种伤害 153.叩问历史
154.风吹哪页读哪页 155.美丽的谎言
156.你的欲望,我的悲怆 157.心灵的山水画
158.幸福是灵魂的香味 159.拯救凡高
160.不做“流行”的奴隶 161.凝固的音乐
162.抓住时髦的尾巴 163.水的断想
164.寻找生命的座椅 165.宽容的力量
166.给点阳光,我就灿烂 167.爱心不锈
168.老师是一棵大树 169.我的快乐公式
170.点亮信仰的明灯 171.甜蜜的负担
172.拾起心中最好的麦穗 173.生命的退让
174.“诚信灵”新产品说明书 175.一千零二夜
176.“贾乱真”的起诉书 177.采撷美丽
178.关于一块香蕉皮的审批报告 179.眼睛上的窗帘
180.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181.折断的翅膀
182.选择伟大心灵的实验报告
183.把真情留住
184.“寻找幸福”网页栏目设计 185.人心的法则
186.心灵天平的使用规则
187.风景这边独好
188.一则寻找爱情的广告 189.望生塔上的歌
190.拨开天空的乌云 191.一地梨花
192.提速的火车不出轨 193.智慧的背囊
194.看似星辰又若风
195.爱的交集
196.是海棠依旧,还是绿肥红瘦 197.摆渡真诚
198.“坏孩子”大学招生简章 [99.天堂的通行证
200.冒牌手机的自述 201.心不设防
202.日本,听我对你说 203.对命运说“不”
204.站在“幸福”枝头上微笑 105.丈量情感
206.也许……可是……
207.为生命让道
208.酒香也怕巷子深 109.给心灵松绑
210.乱花渐欲迷人眼 211.能思考的苇草
212.人类的末日究竟是哪一天? 213.校正情感
214.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215.蜡烛与太阳
216.从金刚石和石墨谈起 217.苦难方程式
218.要勇于跪倒在真理面前 219.想像的魔力
220.寻找苦难的天堂 221.预习痛苦
222.请珍惜第二个地球 223.为忙人喝彩
224.让世界远离恐怖 225.冰箱哲学
226.酒香不怕巷子深
227.忽然想到
228.用两只眼睛看世界 229.新正气歌
230.春风又度玉门关 231.轻轻地告诉你
232.守住心灵的契约 233.零距离接触
234.“今日说法”现场播报 235.文化的根
236.倾听自己的心跳 237.一个人的战争
238.子路、谦虚及其他 239.品味遗憾
240.蒙娜丽莎的微笑 241.世界美如斯
242.倾听花开的声音
243.与往事干杯
244.结着愁怨的丁香花 245.嫁给苦难
246.海拔是一种境界 427.只说现在 248.生命的三个瞬间 249.皈依自然
250.爱因斯坦的忏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