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2018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版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的例1,例2,例3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习题P1-5。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读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读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读亿以内的数。教学准备:
师准备计数器。
学生每人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万以内的及比万大的数的信息各两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学生说说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教师将其中的数据进行记录。
2.考考你:这些数你会读吗?(在万以内数据中选择4条:一般数、中间有0的数,末尾有0的数、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让学生尝试读数)
3.说说你是怎么读的?小结万以内的数的读法。4.关于万以内的数,你还知道什么知识?(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
(2)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如: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4)组成:例8030是由8个千和3个十组成的。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屏幕上随即展示我国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及北京人口等有关数据。)
同学们这些数据你会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三、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
通过预习课文,你了解了亿以内数的哪些新知识? 先四人小组讨论,在汇报,师在黑板上作简要记录。1.数位名称: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2.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边汇报边整理成数位顺序表:(略)3.计数方法:
用万作单位,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由此得出: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要求学生在小组里拨珠数一数,然后请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示范。4.分级方法: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都是一级。
(1)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一。(2)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万。(3)亿位和亿位以上的数位是亿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亿。在数位顺序表上补充数位。
5.数的组成:在13819000 中8在十万位,表示8个万,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6.总结: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臵叫做数位。一个
数字所占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
7.练一练:
(1)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2)十万十万地数,从七十万数到一百万。
(3)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八千万数到一亿。(指名读,全班读。)
(4)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分小组读一读本小组成员收集的信息数据。)
四、数学亿以内数的读法。
看来大家对亿以内数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那么这些亿以内的数你们会不会读呢?
2496 24960000 6407000 85000300 1.学生试读。2.全班交流。
(1)在出现不同答案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阐明理由。教师适当点拨,指正。(2)把每个数的读法用汉字记录下来,开展小组讨论:读数时有哪些规则?(3)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修正,最后进行归纳: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读万级时,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4)试一试:读出下面各数。569000 24600 708000(5)向读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取经,看怎样读起来更方便?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种方法:
数出最高位后,按照数位顺序往下读;
先分级,用虚线把万级和个级隔开,先读万级,再读个级;(可以进一步询问:为什么用虚线隔开呢?)标上数位再读。
肯定学生的方法,然后征求意见:你们会选用哪种方法呢?
五、巩固联系
1.课本第9页的第5题:你能正确地读出第2页上的数吗?(先个别读,再同桌互读。)
2.课本第8页的第2题:读出下面每组数。(重点是准确读出每一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反思:
第二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例4,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6、8、11题。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己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3.结合显示素材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写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写法为基础,把个级写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写亿以内的数。教具、学具准备:
师:含有亿以内数相关信息的音像材料,数位顺序表。生:收集现实生活中亿以内数的信息数条,计数器或算盘。教学过程:
一、出示信息,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 1.播放新闻。
荆州长江大桥总长四千三百九十八米。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二小现有学生一千九百五十三人,校园面积为九千五百平方米。
2.师:你在刚才的画面中了解到了哪些数据?你能把这些数据写出来吗?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万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哪一位是几就在哪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二、利用信息,学习有亿以内数的写法 1.继续播放新闻:
据统计,2000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2.提问:在刚才的新闻中你注意到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数都很大,它们都占有两个数级……。学生的回答只要有道
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师:你能试着写出这些数吗?先独立写一写,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倾听小组意见,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各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意见:
(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2)一级一级地写,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教师鼓励同学提出质疑或进行补充。
3.即时练习:让学生试写第6页“做一做”的四个数。
师:这些数的位数很多,写的时候可能会出错,谁有好的检查方法介绍给大家呢?学生可能提出两种方法:
(1)写完后可以把写出的数再写一遍,看是否与要求写的数一致。(2)根据最高位的判断这个数是几位数,然后进行核对。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写完后注意检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9页第6题,先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然后再写下来。2.数学游戏:
由新闻发布官发布自己在课前收集的信息,各位小记者负责将信息中的数据记录下来,最后统一核对,考察小记者工作是否合格。
如:三年内中国数字电视用户将达到三千万。四 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发言后,教师板书课题。
五、课堂独立作业
课本第10-11页11、12题。
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进行指导和帮助。反思:
第三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复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数位、计数单位、数级等数学概念,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2.通过“争当小老师”一事,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3.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亿以上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教学关键:由学生自主复习巩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我们都想当小老师吧?今天我们就比一比谁是“优秀小教师”。每人发一张学生课前做的小片子。
片子内容: 判断题:
(1)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2)2496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 ?();
24960000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6407000
读作:六百四十万零七千 ?();
85000030
读作:八千五百万零零三十()。
(3)六千八百五十万
写作:68500000()
一百万七千
写作:1007000()
四万零九十
写作:4090
()
(4)17860000米=(1786)万米
()
17865000米≈(1786)万米
()
(二)判断反思:
(1)请小老师判断第一题。
反思:①第一题涉及哪些数学概念?(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② 谈谈你对数位的认识。(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臵,叫做数位;所学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③谈谈你对计数单位的认识。(所学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字面的区别是没有“位”字。)
④ 谈谈你对数级的认识。(四位一分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⑤你对这三个数学概念还有什么疑问吗? ⑥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2)请小老师判断第二题。
①观察第一、二小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亿以内数的读法与万以内数的读法相同,只是多加一个级称)
②观察第三、四小题你觉得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亿以内数每级末尾的零不读,数中间的零只读一个)③谁能对亿以内数的读法进行总结?(3)请小老师判断第三题。①想一想怎样写出亿以内数?
②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吗?(零占位的问题)
(4)就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你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也就是怎样能迅速、快捷、避免错误。
(读、写法注意四位一分级;做完回查。)(5)请小老师判断第四题。①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②你能说说改写和省略的异同之处吗?
(6)请你对自己评价一下,是否是一个好老师。
(三)巩固练习:
要想当一个好老师光给别人挑出问题是不够的,自己必须概念清晰。下面请你们自己测试一下自己。
1.出示书中的图片练习P9第4题,P10第8题,P11第11题。通过这组练习请你为自己打分。2.判断下面那些说法不合理。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 我今天卖出二千万根冰棍; 我们学校有500多人; 我们学校有十万人。
3.用0、0、0、1、2、3、4这七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七位数。读两个0; 读一个0;
所有的0都不读;读三个0。4.第16页第3题;第17页第5题; 5.合作小组用自己做的转盘练习读、写数。反思:
第四课时: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例5做一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类推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重点: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难点:学会比较位数相同亿以内数的大小。
3.关键:以比较万以内数为基础,把个级比较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10101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位,表示()个()。
2.在○里填上“>”,“<”或“=”。999○1010 601○564 687○678(请学生说一说万以内数的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二、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还需要对一些大数目进行比较。如:经调查我国面积最大的有六个省份,黑龙江454800平方千米,内蒙古1100000,青海720000平方千米,四川485000平方千米,西藏1210000平方千米,新疆1660000平方千米。你知道哪个省份的面积大,哪个省份的面积小。
三、教学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出示例4:你会比较每两个省面积的大小吗? 720000和1100000,454800和485000 教师:这么大的数,同学们比较过吗?(没有)能不能用以前学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来比较这些大数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例4:⑴两个数的数位相同时怎样比较大小?⑵两个数的数位不同时怎样比较大小?教师加入学生的讨论中,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辅导。
讨论完后,每一组推荐一个代表上台讲述讨论的结果。老师结合学生的口述板书:
720000<1100000,454800<485000。让学生重点说一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位数相同和位数不同两种情况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如果位数不相同,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较;如果左起的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的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教师结合学生的总结板书: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学生完成第13面“做一做”的题目,并且说说比较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先比较大小,再说出比较的方法。2.完成练习二第2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他们说一说排列的过程和方法。
五、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我们在比较数的大小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小结后教师做概括性的总结和评价。)反思:
第五课时:改写和省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改写、省略的方法。
教学关键:能够把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迁移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教学过程:
一、改写:
1.今天,我们全班进行一下信息的交流。(分小组汇报)要求:先说说你们收集的是哪方面的信息,是怎样得到的。
再每组选一条你们最喜欢的信息,介绍给大家。
其他同学,如果听到你感兴趣的信息可以记录下来。
2.刚才,同学们分组介绍了自己收集的信息。通过交流我们对居住的北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谁来说说你记录了哪些信息?(学生实物投影展示)
3.抓住学生用不同记录方式记录的信息,引导学生观察:(1)两位同学记录了相同方面的信息,看看一样吗? 例如:
①北京每年因漏水浪费水资源100000000立方米。
北京每年因漏水浪费水资源1亿立方米。②北京天然气供应量超过1400000000立方米。
北京天然气供应量超过14亿立方米。
③2000年全市从事科研活动人员240000人,科技活动经费23000000000元。
2000年全市从事科研活动人员24万人,科技活动经费230亿元。(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100000000、1亿两种记录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计数单位不同:个、亿。数值相同:大小相等。两种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为了读、写、算时更方便,我们常常会把这样的大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3)总结改写的方法:
1.学生试着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改写。(汇报反馈)
2.根据改写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怎样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去掉万级、个级的8个0,换一个亿字。)还有什么问题?
二、省略:
1.出示:全市公交线路776条,年客运量约47亿人次。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大约是47亿人次,可以是47亿多也可以不到47亿,是一个近似数。)
2.小组合作(先把下面的数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再总结你们小组的方法。)
全年订阅报纸1170000000份。收寄函840000000份。
西城区大型商场年营业额达到9580000000元。开发区工业总产值198950000000元。3.汇报,交流:
1170000000≈ 12亿
(五入)840000000 ≈ 8亿
(四舍)958000000元 ≈10亿元
(进位)
198950000000元≈1990亿元(进位)4.小练:老师这儿有一组信息:
2000年北京的铁路年运送乘客239000000人次。2001年北京的铁路年运送乘客2510000000人次。①自己独立完成,省略亿后面的尾数。②订正 239000000人次≈2亿人次
2510000000人次≈3亿人次
③ 师:都是2亿多,为什么一个是2亿,一个是3亿。
④利用手中的数轴,小组合作解释这个问题: 0
1亿
2亿
3亿 汇报。⑤看图。
(4)小结方法:看千万位四舍五入。
三、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改写和省略,对于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把你的体会写下来。反思:
第六课时:求近似数(A)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3页例
6、例7,“做一做”及练习二第3-
5、7-8题。教学目的:
1.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能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2.难点: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3.关键:把生活中的某些镜头带到学生面前,由果到因,让学生体会“近似值”在社
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学过程:
一、教学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投影出示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图片,介绍白细胞:能消灭病菌,清洁血液;红细胞:能输送氧气。一小滴血液含有:红细胞:5000000个,白细胞:10000个。
2.让学生把红细胞 和白细胞的个数读出来。①按照四位分级的方法把上面三个数表示成下面形式: 500 0000
0000 ②让学生读出二个数:五百万、一万。③教师:读了这些数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④教师根据学生的读数过程作如下板书: 500 0000=500万0000=1万 3.学生观察、比较等号右边与等号左边的数。
①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等号右边的数与等号左边的数有什么不同?
(等号右边的数省略了万位后面的尾数,等号左边的数没有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②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等号两边的数大小完全相同)4.学生小组讨论:
①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只需要去掉万位后面的四个“0”,并写上“万”字。)
②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既简单又不容易写错,使人一看就知道数的大小。)5.小结:为了读数和写数的方便,今后我们可以直接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数。6.练习:
⑴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4页“做一做”
1、2题,师巡视。
⑵改写完后,抽一部分同学把完成的练习在展示台上展示出来,集体评价。
二、教学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1.导入:
有些较大的数,有时没有必要或者无法说出它的准确数。比如,重庆市开展万人长跑活动,参加的人数约15000人,这个15000人就是一个近似数。又比如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经费是20000000(2千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亿6千万元,这个1亿6千万也只是一个大概数据。既然生活中用到近似数这么多,那我们就应重视近似数的学习,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我们已经学过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2.复习:
用什么方法省略4926和9375千位后面的尾数?两个数的省略方法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要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方法。)
师:如果把数扩大到比万大的数,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它的近似数吗? 3.教师出示例6 ①让学生试做,同时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
②集本订正,然后分组议一议:⑴在省略12756和1389000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⑵在求近似数时,12756的千位上的数不满5,应该怎么办?1389000千位上的数比5大,该怎么办?⑶求出的近似数为什么不使用“等号”而要使用“约等号”?
③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解决以上三个问题。要特别注意让学生搞清楚:因为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不是准确数,所以要使用“约等号”。
④让学生完成第15页“做一做”的题目,然后抽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4.小结:
①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我们还学习了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这两方面内容在意义和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②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由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求近似数和改写数都要改变数的表现形式,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求近似数改变了原数的大小,而用“万”作单位只改变了数的表现形式,没有改变数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
①完成练习二第3、5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在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第4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以及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小结后教师做概括性的总结和评价。反思:
第七课时:比大小、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复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5页的练习二第4、5、6。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类推的能力。3.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4.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5.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重点: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能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2.难点:学会比较位数相同亿以内数的大小。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3.关键:以比较万以内数为基础,把个级比较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把生活中的某些镜头带到学生面前,由果到因,让学生体会“近似值”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学了怎样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谁来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指名1、2个学生回答)
师让学生自己完整的总结:首先要看数位是否相同,相同的数位就要从最高位比起,如果不能比较出来,就一位一位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如果数位不相同,就看哪一个数的数位多那个数就大。
2.复习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100000=110万
1210000=121万
720000=72万
师:要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就要把万后面的零去掉,要加上一个“万”字。3.做一做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核对。
二、复习求近似数的方法
1.让学生表演地球与太阳(课本例6)。2.师:“大约130万个”是一个什么数? 生:是一个大概数,近似数。师:求一个近似数要用什么方法? 生:四舍五入。
3.12756≈10000=1万
1389000≈1390000=139万
≈13000=13千
=1389千
① 师:我们要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应该怎么做?
生:首先找出万位,再看千位上的数是否满5,不满5就四舍,满5就五入,然后在把万后面的数改写成零或加一个万字。
② 请同学思考:如果是省略千、百后面的尾数又该怎么办呢?
做练习15页的“做一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请小组派代表来汇报。生总结:省略哪一个数位上的数要先找出那个数位,然后看到右边下一位是否满5决定四舍五入,但必须在后面加上省略那一数位上的计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第4题 由师生对答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2.第5题 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开火车的形式校正,并要求说明过程。3.第7题 由老师提示,讲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对。投影校对,并让学生提出质疑。
4.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拿学生的课本投影校对,并请学生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体会,并答解疑难问题。反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18页的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练习三中的习题P1-2。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2.初步认识自然数。
3.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重难点:
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教学关键:
能够根据已学过的万级数的数位顺序表迁移类推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教学过程:
第八课时: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一、数的产生
读一读这些数:7、29、9000、136。
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数,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课前大家了解了一些,我们一起来交流。(师生共同介绍数的产生)1.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可以出示书上图)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
①计数方法
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
例: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例: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
②符号
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现在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等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师问: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谁?最大的呢?
生小组讨论完派代表发言,最后请同学进行总结。
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也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二、十进制计数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多,需要相互交换物品,又经过了很长时间,产生了较完善的计数方法。
就象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及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世界人口已有50多亿,银行存款已超过百亿等。你能从亿接着往下数吗?
1.数位顺序表。(1)猜一猜
师问:“亿”后面的计数单位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可能会说从前面学过的万级、个级类推出来,这时师从学生所说的引导生说出10个亿是十亿等。
(2)师小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师:相邻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师:像个与十,十与百,万与十万,千万与亿这样紧挨着的就是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
(3)学生独立补充完整课本数位顺序表 1.填写数位和计数单位。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为读写方便,把数位分级,学过的亿以内的数是怎样分级的?
数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数级……()级()级()级 计数单位……
(小组合作完成)填写完整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 ……10个千万是多少? ②10个亿是多少?10个十亿是多少?10个百亿是多少? ③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叫什么级?每级各表示什么?
2.个、十、百、千、万……千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叫什么?(计数单位)直到现在我们一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亿以内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小组讨论)(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即十进关系)
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臵叫做数位。
三、练习1.填一填
①一百亿有()个十亿,()个百亿是一千亿。②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亿位。③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和()。
④()个一百亿是一千亿,10个()是一百亿、10个亿是()。⑤4在十亿位,表示()个()。
2.写出一些多位数,说说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
第九课时:亿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例
1、“做一做”和练习三P3-5。教学目的:
1.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2.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读亿级的数。
教学难点:亿以上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关键:以亿以内的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万级读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读亿以上的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组交流:
在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生活中的大数,可以有意识的用学生复习亿以内数时用到过的一些数据。上课时,请同学们把搜集的数据在小组内互相读读、写写。再说说是怎样读或写这些数的。这样是帮助学生复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2.全班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重点处理亿以内的数,引导学生看亿以内的数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在交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数据的来源,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2)全班交流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二、讲授新课:
(一)亿以上数的读法
1.出示一些亿以上数的信息。(有学生搜集的、也有教师提供的)例如: ①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00000千米。
②我国平均每月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大约是3700500000双。③2002年我国出口总额约为325600000000美元。
④截止到2003年一月,我国青少年上网人数约为102000300人。
师:请你比较一下这些数和刚才读的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到数级扩展成是三级数。)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 要求:
(1)先自己试着读读这样含有三级的数,再在小组内互相读读。
(2)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读这些数的?试着说说读数方法是什么?
3.全班反馈: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前边来读数。
(2)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读亿以上的数的方法是什么?
方法:(学生可能说得不完整,教师可帮助学生整理补充。实际是把亿以内数的方法迁移到这。)
①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③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4.说读法时,重点处理0的读法:(如果刚才学生说到的数中有0的可以指着让学生读读。)
(不管学生说到0的问题没有,都要着重处理0的读法。在读数时,0最难读,数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出示几个练习强化0的读法)例如:
(1)听录音判断对错:
610 0000 0000 读作:六百一十亿 ?()
236 0509 0008 读作:二百三十六亿零五百零九万零零零八。()100 4000 2000 读作:一千零四亿零二千。()问:“你怎么这么快就得出答案来了?”(分级了)(2)教师出示读数的卡片让学生读:
800 7000
0006
1500 8000
3040 0000
0000 5000 5080 0060 0000(教师在这要重点抽问:哪个0读了? ?哪个0没读?为什么?)
5.师:你觉得读含有2级的数和含有3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读法一样,数级扩展)
6.下面围绕读法进行练习。做练习一:并填反思表。练习一
(1)读出下列各数:(先自己读读,再2人互相读读。1人读1人判断。再换过来读。有争议的可以举手。)
8300000000
578000000
20700600 10001000000
620300400000
4600800000 读完六个数可以填写反思表,一共3个题。反思表
1.六个数,你读对了()个数?
2.你是怎么读出比亿大的数的?(多选)()
①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②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③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3.亿以上数的读法你是怎么学会的?()①自己看书。
② 通过别人帮助学会的。别人是()。③利用以前学过的读数方法来读亿以上的数的。④ 其他。
(设计这个反思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此有意识的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反思让学生关注自己是怎么学,用什么方法学会的。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感受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下面学习亿以上数的写法做好知识和方法的准备)
(2)课本“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三、课堂小结
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提问质疑。反思:
第十课时:亿以上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页的例
2、例3“做一做”和练习三 6、7。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上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上数。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教学重点:教学亿以上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亿级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教学关键:以亿以内数的写法为基础,把个级、万级的写法推广到亿级,能正确写亿级的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让学生看一看数位顺序表,说一说从数位顺序表中可以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从数位顺序表中可以知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五位是万位……,还可以知道从个位到千位组成个级,从亿位到千亿位组成亿级)。
2.让学生回答亿以上数的读法法则。做练习第28页第5题。3.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八百三十二万
二万八千五百八十七
七千零三万五千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亿以上数的读法,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仅仅会读这些大数目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会写这些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亿以上的数的写法。
板书课题:亿以上数的写法
三、教授新课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亿以内数是怎样写的呢?在写法上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可能回答……(先写最高位,再依次往下写,最后写个级)
师:那么,亿以上数的写法和亿以内数的写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起来探讨,看看下面这些数该怎么写?
1.整亿数的写法。
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亿,让学生自己试着写一写,并跟你的同桌说说为什么这样写。(引导学生说出整亿的数,要从亿级写起,在万级、个级各写4个0就可以了)
师总结:整亿的数先写亿级的数,再在后面加8个0。2.非整亿数的写法。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会写整亿的数,还总结了方法,下面这些数又该怎么写呢? 三十亿九千万
写作: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
写作:
师:这两个数比较复杂,但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我相信你们都能写出来,有没有信心?打开课本22页,写在书上,写完后四人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① 这些数包含几级?(写数时先写哪一级,再写哪一级?)
② 百万位到个位为什么写0?(哪一个数位上没有单位,就用0占位)③ 百亿位到十亿位为什么连续写两个0? 3.在这里教师要重点处理0的写法。
(1)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用0占位。(2)使学生意识到,不能读几个0就写几个0。
4.组间交流。学生手中有很多数据,可以充分利用,可以安排这样一个活动,两人间读一条自己喜欢的大数的数据,1人读,1人记录。
师:谁来根据大家说的总结一下亿以上数的写法。5.课本做一做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
四、巩固练习
1.写出下面各数。(先自己写,再小组间互相说说)二百零六亿零五百八十万
写作: 四百八十亿
写作: 十二亿七千六百万
写作: 三十亿零六十万
写作: 一千零四十亿零五百万
写作:
同时提供给学生思考题思考:(先自己思考,再小组间说说)1.请你思考一下有什么好方法、好经验要和同学们交流的? 2.课本练习三,6、7、8、9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再讲评。
五、小结:
(1)怎么写亿以上数的?
(2)自己是怎么解决新问题的?再次回头反思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反思:
第十一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教学关键: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教具准备:算盘、计算器。教学过程:
课前参与: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准备一下,把你所认识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一、计算工具的历史
(一)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学生发言。
(二)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
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人发明算盘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在求解一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算筹显得越来越不方便了。于是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它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并一直沿用至今,被许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
一般的算盘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来发展到用铜等金属制作算盘。高档的算盘用玉制作。算珠除了圆柱形的算珠,也有截面为菱形的算珠。最大的算盘有几米长,最小的只有几厘米。
算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各种运算。时至今日,用算盘计算加减法的速度毫不逊色于计算器。
算盘上粒粒算珠的上下左右移动,可以使计算者直观的看到加减乘除的运算过程。算珠互相碰撞及算珠与横档的碰撞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形成一首美妙的“计算进行曲”。计算者从声音中体会到计算的愉快。这些愉快的感觉反映到俗语中,“三下五去二”、“管它三七二十一”,“劈里拍拉的算账”。
利用算盘进行计算时,不仅要用手指不断的拨动算珠,还要用眼睛看数,同时要不停的动脑筋。这是非常典型的手脑并用,对提高智力,开发右脑是一种好方法。有学者指出,学珠算练手指是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
由于用算盘计算有这么多的优点,所以这个在中国已使用了二千多年的计算工具,现在在世界各地仍得到广泛应用。在受中国文化影响比较深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珠算技术的传授及普及教育一直受到重视。日本的小学生把读书、写字、打算盘列为三大基本功,日本的珠算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日本全国的算盘学校高达35,000所。韩国的珠算教育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即使远在南美洲的巴西,也成立了珠算联盟,每年进行4次珠算考核和二次珠算大赛。北美洲的墨西哥有全国珠算支部,美国有珠算教育中心,有1,000多所学校接受珠算教育,算盘正成为美国的一种数学教学工具。
计算机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目前,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计算机的大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大约有一间房间那么大,现在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掌上电脑。
计算机发展史:
■ 1946年发生了人类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以使用电子管为特点的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末和50年代初获得重大发展。
■第二代电计算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间问世以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并增加浮点
运算。
■ 1964年IBM360系统问世它成为使用集成电路的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著名代表。■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计算机。■第五代电子计算机被称为智能计算机。
■模仿人类大脑功能的神经计算机已经开发成功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进入第六代。
二、算盘和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1.算盘。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其中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
(1)算盘各部分名称
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
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
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2)两种不同的算盘:
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书23页图): 观察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
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
(3)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2.计算器。
(1)计算器的使用非常的广泛,你认识计算器吗? 出示一个计算器,你能说说每个键的功能吗?
显示屏、时间键、日期键、清除键、开关及清除屏键、存储运算键、括号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等。
(2)让学生看课本自学,边看自己的计算器边看书,然后小组交流。(3)计算器的使用与算盘相比有什么优势?(4)全班看计算器,师生对口令。
三、总结
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通过使用计算器,你觉得计算器如果具备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们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备这种功能的计算器,该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
四、作业:
1.继续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如果能根据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将其罗列就更好了。)
2.了解计算器的其他功能。反思:
第十二课时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教学重点: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386+179=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自己试试看:
26×39=
312÷8=
l.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2.计算。
54+46=
60×2= 198÷49=
50+30= 38×79=
20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最好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3.做一做练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说说你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畅所欲言。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大胆猜测,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
9999×7=
9999×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最高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三、练习
做一做。练习30页的第11、12题。
第11题用比赛的方式进行,以巩固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
第十三课时:1亿有多大(活动课)
教学内容:第33页的内容。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活动重点: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从而能主动总结研究方法。活动难点:形成1亿有多大的空间观念。活动准备:纸张、书、大米、黄豆等。活动过程:
包括四个阶段:设计方案──动手实际──获得结论──表达交流 阶段一:确立问题 设计方案 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具体素材描述。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2.确立研究的问题。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 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 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需要多少时间? 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 一亿滴水有多少?
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 3.制定活动方案。(1)活动步骤。
(2)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
并把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中。阶段二:动手实践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 程补充记录在记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
阶段三: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阶段四:表达交流
1.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2.活动小结。
A 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B 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反思:
第十四课时:大数的认识复习课
(一)教学目的:
1.进一步复习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
2.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省略亿、万后面的数。3.结合练习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省略亿、万后面的数。教学关键:以练习的方式来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位顺序表
1.让学生回忆一下亿以内数的数位,并指名同学背诵。2.在黑板上挂数位顺序表,问:你们还记得如何分级吗? 生:从个位到千位为个级,万位到千万位为万级。
3.师:个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万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亿级表示有几个什么? 4.师:我们还知道每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5.讲评练习有关这方面的练习。
二、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法,那么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 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
生:第一步要分级,用逗号或虚线隔开,从高位往低位读起。2.亿级、万级和个级的读法有什么不同。如:4005 2136(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
1084 3005 2019(一千零八十四亿三千零五万两千零一十九)师:亿级多了一个亿字,万级多了一个万字。3.复习中间和末尾有零的读法。①每一级的末尾有零。
如:789 0000
读作:七百八十九万
0000 0000
读作:四十五亿 师:每一级末尾的零都不读。②中间和末尾有零的情况。
如:4005 2136
读作: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
1435 0871 0532
一千四百三十五亿零八百七十一万零五百三十二 师:零放在什么位臵要读? 生:每一级前面和中间的零都要读。
师:中间两个零或多个零要怎样读呢? 生:都只读一个零。
4.请同学把读法的法则在总结一遍,然后全班读一遍加深印象。
三、复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和亿以上数的写法,那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
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
生:第一步要判断最高位是那一位,从最高位写到最低位。七千万零五百(7000 0500)
2.师:每一级的末尾没有单位时该怎么办?谁举一个例子。
生:每一级的末尾没有单位时应该用零占位。如:五百二十一万(521 0000)3.师:是不是读零的地方都写一个零?七千万零五十。(7000 0050)生:要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往下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六百万八千(600 8000)
4.请同学总结写法,个别请,这里比较简单,可以请中等的学生回答。
四、比较大小
师:在比较大小的时候,我门应该怎么做?第一步?有几种情况? 生:第一步分级。
师:如果数位相同和不同怎么办? 看题目:20 8090>20 0809 生:数位相同时,要从最高位比较,如果最高位相同,就一步一步的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生肯定,如果学生回答不完整,可以请同学补充。如:1900<2万
师:如果碰到这样的数时,应该怎么办? 生:可以先把2万化成阿拉伯数字。师:然后在按照比较的方法。如:3458<123456 生:数位不同,只要看数位多的数,那个数就大。
五、省略“亿”“万”后面的尾数 1.整亿整万的数。
如:470 0000=470万
0000 0000=127亿 师:这样的数要怎样省略?
生:整万的数要省略四个零,后面加一个万字,整亿的数要省略亿后面的八个零,加一个亿字。
2.求近似数
如:1292 4800≈1292万7200 0000≈3亿
0720 0000≈35亿 师:求近似数要怎么求?
生: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然后省略后面的数,加一个万字。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然后省略后面的数,加一个亿字。在这里要重点强调整数和近似数是不同的,要注意符号。
六、总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回去好好复习。
反思:
第十五课时大数的认识(复习课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教学重点: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难点: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教学关键:
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数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教学过程:
第一关:明辨概念。(以抢答形式出现,师给予点评)
一、填空。
⑴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
⑵从个位起,第五位是(万位),计数单位是(万),第九位是(亿位),计数单位是(亿),第十二位是(千亿位),计数单位是(千亿)。
⑶1702030009是(10)位数,它的最高位是(十亿位)。⑷十万十万地数,数100次是(一千万)。
⑸一个数是由7个十万、6个万和3个十组成的,这个数写做(76?0030)。⑹一个数千万位上是8,万位上是5,其它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8005?0000)。⑺1个百万是(10)个十万,1个千万是(10)个百万,(100)个百万是一亿。⑻在4和6之间填上(5)个0,这个数就万为四百万零六。
⑼30300030最高位上的3表示(3个千万),中间的3表示(3个十万),最后的3表示(3个十)。
⑽一个六位数,最低位上是1,任意两个相邻数位上数字的和都是6,这个数写作(515151)。
⑾591000是由(59)个(万)和(1000)个
(一)组成。
二、判断对错
⑴读数和写数都要从最高位读起或写起。⑵4321>4320万
⑶9□000≈9万,□里最小填0。⑷四万零五百写作:40000500 ⑸404040读作四十万四千四十。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⑴13500000元=()。
A、135元
B、1350元
C、1350万
D、1350万元 ⑵读5000505这个数时,要读()个零。A、1 B、2 C、3 D、4 ⑶一个数最高位是()位,这个数是八位数。A、百万
B、十万
C、千万
D、亿
⑷有一个数,万级是207,个级是375,这个数是()。A、207375 B、2070375 C、2073750 ⑸下面各数中,最接近20000的数是()。A、19998 B、20003 C、21000 第二关:细答基本(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一、在〇里填上“>”、“<”或“=”。
567765〇576756
3560000〇356万
二、按要求写数。
90000000000吨=900亿吨
810000千克=81万千克
三、求近似数。
74380≈74万(四舍五入到万位)。1309998572≈13亿(四舍五入到亿位)。第三关:勇闯万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讲评)
一、根据数的组成填写下面各题。
(500000000)+(2000000)+(700000)=502700000(3000000)+(800000)+(9)=3800009
二、用2、7、0、3、1这五个数组成一个五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73210),最小的数是(10237),约等于7万的最小的数是(70123),约等于3万的最大的数是(32710)。
三、用5、4、7和2个0组成五位数,使这个数:
⑴只读一个零:50047,50074,40057,40075,70045,70054 ⑵读两个零:50407,40507,70405,50704,40705,70504 ⑶一个零也不读:54700,45700,75400,57400,47500,74500 作业:认真复习,明天检测。反思: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米
公顷的认识
备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大家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 位——公顷,学会测量土地面 积,知道1公顷有多大。
2.使大家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 进率和单位换算。•
3.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 好习惯、引导大家热爱生活,关注身边 的每个事物。教学重点 掌握平方米、公顷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 掌握平方米、公顷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具 学具 图片
教学方法 讲授法 练习法
课
时 一课时
预
习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有多大?如何描述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2、.谁能说一说1 c㎡ 1d㎡
和 1㎡分别有多大?
3、请你看一看,想一想。出示课件:填写什么单位合适? 一张邮票的面积约8();
课桌面的面积约24();
教室地面的面积约72()。
4、提问:在我们班同学中,有人去过北京的鸟巢吗?你看到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大不大?那你知道鸟巢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吗? 学生讨论应该填写什么面积单位
师:看来原来学过的面积单位显然不合适,需要一个比平方米还要大的面积单位才能表示出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测量土地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板书
二、探索交流、引入新课 1唤起回忆,激活经验
师:同学们回忆我们是怎么描述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嘛?
学生回忆。
教师向学生说明: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公顷。
2、利用经验,沟通联系。
提出问题:你能想象1公顷到底有多大吗?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1公顷=10000平方米 再问:你现在能想象出1公顷有多大吗? 学生自由说,可以同身边具体生活相联系
3、提供实例、充分感知
师:其实1公顷大小的地方,我们还是经常看见的,比如我们学校的运动场占地面积就约是1公顷。
我们校园整体占地约4公顷。
三、练习巩固
1.学生填写课前问题国家体育场鸟巢占地面积大约是20()。学生讨论20公顷=()平方米
2、基本练习练习六的2、3题
3、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讨论练习六的第四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忆说一说。(平方厘米c㎡
平方分米d㎡
平方米㎡)
学生汇报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讨论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认识公顷
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课题
平方千米的认识 科
目 数学 备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平方千米、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培养主动探索的习惯。教学重点 掌握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具 学具 小黑板
教学方法 讲授法 练习法 课
时 一课时 预
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
2、猜想一下国家的领土面积有多大吗?
:大约是960万()。
3、导入揭题:我们国家的面积和我们学校的面积相比怎么样?(大很多)它们用的是什么面积单位?(平方千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比公顷还大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的世界。(板书课题:认识平方千米)
二、自主探究,认识平方千米
1、认识平方千米的含义
师:我们在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时,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板书:平方千米可以用符号“km2”表示。
2、那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呢?
上节课,我们认识的公顷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
那请大家猜想一下,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揭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1000米有多长?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1平方千米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大家想像一下,是不是非常大啊。
3、那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呢?又等于多少公顷呢?
你能自己推算一下吗?
4、交流反馈。
指名说一说是怎么推算的。
1平方千米就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所以 1平方千米=1000×1000=1000000平方米。
10000平方米=1公顷,所以1平方千米=100公顷。
5、实例感知
1、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面积大约40公顷,两个半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再次感受1平方千米人大小)
2、一个足球场的面积约7000平方米,140个足球场的面积约是1平方千米。
三、练习
1、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并交流
2、练习六的6、7、8 6题学生读一读,并填一填 7题学生研究
8题独立完成后,交流,快速回答。
四、拓展延伸
把学过的面积单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说,一个这样的面积单位表示的面积有多大?并说出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各是多少?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小组内交流)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学生猜想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认识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0×1000=1000000平方米。
10000平方米=1公顷,所以1平方千米=100公顷。
教学反思
课题
公顷和平方千米习题课 科
目 数学 备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大小
教学难点 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教具 学具 小黑板 教学方法
练习法
课
时 一课时
预
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从小到大说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老师板书)说出他们之间的进率,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二、巩固练习。
(一、)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小华身高约140()。
(2)一间教室的占地面积约是50()。
(3)学校体育馆面积占地约6()。
(4)我国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
(二)1.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2.边长为()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3.测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时通常用()、()做单位。
4.我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
5.1平方千米=()公顷
1公顷=()平方米
16公顷=()平方米
1000公顷=()平方千米
80平方千米=()公顷
4公顷=40000()
三、解决问题。
1.一块长方形果园的长是500米,宽是400米,这个果园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
2.红光小学的操场长100米,宽65米,小明绕操场跑了两圈,他一共跑了多少米?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反思:
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
定度数画角。
(3)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加深对角的认识,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教学难点:直角的认识、周角的含义。
教学关键:加强操作活动,弄清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课时划分:4课时
直线、射线和角 ……………… 1课时 角的度量………………………… 1课时 角的分类………………………… 1课时 画角……………………………… 1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直线、射线和角
教学内容:射线、直线和线段的认识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角的定义。(课文第38-39页的内容,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
4、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
5、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6、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学。教学重点:角的意义。
教学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直线
1、复习线段的特点。出示线段:它有什么特点?
2、认识射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2)射线有什么特点?(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 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3、认识直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23)学生尝试画直线。(4)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4、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 名称 图形 联系 线段
射线
直线
小组汇报
5、练习,下面那些图形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P39、1)引导想象,课件显示: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作铺垫。
二、认识角
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条,问:这个图形认识吗? 什么叫做角?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下面我们来研究角。
1、你能举例见过的角吗?
学生举实例,教师随着学生举例课件显示实物并抽象成各种形状的角,让学生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
2、建立角的概念。
(1)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画角的步骤: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②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③写出各部分名称。用∠1表示。
(2)问:到底什么叫角?总结角的概念。
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和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表示。
三、巩固练习:
1、P36“做一做”
1、2
2、P39、2、四、课堂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什么?
我们这节课研究了直线、射线和角(板书课题:直线、射线和角)
五、课后作业:P40、8 反思:
区别
第二课时 课题: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角的大小、角的计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课文第40-41页的内容,“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4、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5、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准备: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
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
(1)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
(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P37),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39、3)。(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四、比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P38例1)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五、巩固练习:
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75° 105° 120° 135° 150° 180°
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角的分类
教学内容:认识平角、周角以及锐角、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关系。(课文42页的例
2、及相关的练习)、教学目标:
1、学习角的分类,使学生学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角和周角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各种角的学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最近讲了什么知识?(角的知识)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 师打开一个口袋,里面是各种角:
师:我们每组都准备了许多角,面对这些角,你们打算怎么研究?(分类)
二、探究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把每组的角进行分类。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你们知道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吗?
学生边小结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
板书: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 2.你们是按角的度数进行分类的吗?
师:你们量了吗?量一量。这些角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三类角中,哪一类角比较特殊?(直角)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直角?
3.请选择适当的学具,每人画一个直角。指名汇报,你选择了什么学具?怎么画的? 4.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指出你用什么方法帮同学检查的?(板书:目测、量、比三角板)
5.小结:以90°的直角为标准,来判断锐角、钝角,所以直角很重要。(出示一个直角贴在黑板上)
6.认识平角和周角。
①师:除了这些角,你们还知道什么角?你对平角、周角有什么认识?打开书P41,自学例2.②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动手折出平角、周角。板书:平角:等于180°周角=360°
师:你还发现平角、周角与什么角有关系?板书补充: 1平角=2个直角 1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师:那我们来看钝角。只说它大于90°,行不行,怎么补充? 板书: 钝角:大于90°,小于180°三、三、巩固认识:
1、先判断是什么角,再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想一想,你们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小篇子)
2、P41、思考题
3、P43、4看图填一填
4、P43、1先估计再量出图中各角的度数。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角的分类)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P43、3、5。反思:
第四课时 角的画法和角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按给定的度数画角。(课文第43页的内容及相应的“做一做”,第2题,以及练习七的第2、3、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画角和练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5、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具准备: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出下面的角各是哪一种角。
2、我们已经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会进行角的分类,怎样画角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画角。
板书课题:画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角的画法 问:量角的工具是什么?
说明要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也要用量角器来画。出示例题:画一个65°的角(1)请同学自学角的画法,书P42(2)试一试:让学生拿出量角器、铅笔、练习本,按书上的步骤一步一步地画一画。
说一说: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学生一边说,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最后教师讲解说明。
2、做一做(P42、2)分别画出75°、105°的角。
让一名较好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注意画的步骤。
三、巩固练习
1、P43、2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并说说它们分别是哪一种角。10° 45° 60° 90° 105° 120°
2、P44、6用一副三角尺,分别画出15°、75°、150° 165°的角。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P45、7。反思: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教学难点:估算时,正确处理因数估大估小的问题。课时划分:9课时
1、口算………………….2课时左右
2、笔算…………………… 7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 课题: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课文第47的例1,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八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3、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具准备:图片、题卡。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
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练一练: 18×4= 24×3= 25×2= 14×6= 2)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练习:130×5= 2×380= 150×6= 7×13= 460×2=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六第1题。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
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 口算练习(略)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第49页6--9。反思:
第二课时 口算乘法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有关“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2、让学生感悟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为后面学习“积的变化规律”埋下伏笔。
3、在估算过程中,学会有理有据地进行表达,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
4、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提供独立思考的环境,通过习题教学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6、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教学用具:挂图、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教科书49页的第4题。
1、教师以口算卡的形式出示算题,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算理、正确应用算法的基础上,提高运算的正确性和速度。
2、练习时人人参与,独立口算。
3、个别答和小组开火车相结合,然后在教科书上填写结果。(2)教科书48页的第5题。
1、小黑板出示算题。
2、口算得数,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请认真观察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讨论。)
结合学生的发现,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教师可利用板书进行简要的说明。)
二、估算练习。教科书49页的第6题。
1、小黑板呈现题目,学生读题。
2、学生独立思考,口算结果。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三、创新思维练习。、教科书48页的第7题。
1、板书题目。
2、读题,理解题意。“买3棵送1棵”是什么意思?(付3棵的钱,得到4棵小树)
3、想一想,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独立思考,交流讨论。
4、反馈讨论结果,教师进行小结。引导学生认真体会,鼓励创新思维。
5、课堂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笔算乘法 第一课时
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笔算乘法(例1)(课文第49页的例
1、“做一做”,练习七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教具准备:图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52×2= 231×4= 321×2= 415×3= 298×3= 523×3=
2、笔算 24×12= 44×59= 63×52=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臵怎样?最后算什么? 145×12=1740
× 12-------290 1 45-------1 740 问: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
1、书后做一做 134×12= 176×47 = 425×36 = 237×82=
2、练习七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反思:
第二课时 笔算乘法练习
教学内容:综合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文练习七的第5—11题)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计算的技能。
3、使学生经历巩固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5、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教具准备: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8×3= 16`×8= 36×2= 46×20= 4×160= 3×150= 15×6= 150×6= 26×7= 20×19= 200×73= 900×24= 430×8= 190×5= 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笔算
322×24= 145×27= 679×13= 286×35= 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板书课题:笔算乘法练习
二、练习内容:
1、判断并改错。134 152 246 × 16 × 23 × 34---—— ———— ———— 804 156 964 134 104 638 ———— ———— ———— 938 1196 7344 说一说找到的错处和纠正的结果、错的原因和怎样避免。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2、笔算
124×73= 46×215= 224×36= 28×153= 27×142= 182×47= 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解决问题
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
2)一场电影有观众806人,照这样计算,放映32场共有观众多少人? 3)有8个班做体操,平均每行24人,站了12行,共有多少人?
4)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3套,儿童百科每套125元,数学大全每套18元,一共要花多少钱?
5)书上练习七第8题
四、思维训练:探究一下正确的积是多少。
1、小量做了一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18看成了15,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609,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
2、练习八第12、13思考题。
第二篇:新版人教2013四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义务教科书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新人教版
四年级英语上册教案全册
课题: Unit One My classroom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 能听懂、会说:What's in the classroom? Aboard, two lights, many desks and chairs.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2. 能听、说、认读本课主要单词:classroom, window, door, picture, board, light, 3. 能听懂并能按照指令做事情。
教学重点: 学习What's in the classroom?及相关单词:classroom, window, door, picture, board, light。教学难点:
1. window一词注意w的发音,不要与v的发音混淆,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纠正。
2. 在回答“What's in the classroom?”时,注意单词复数的读音。教具准备:
1.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 1 Let's learn/A]
2.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 教师自制的单词卡
4.一张画有教室的大图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 / Revision)
1. 教师播放第一册Recycle 1单元中得“Chant and find”部分,学生跟着录音一起说。
2. 教师出示与chant内容相符的图片,问:“What's in the picture?”让学生进行回答。Picture一词由这里引出。
3. 复习pencil, ruler, bag, book, pencil-case, sharpener, eraser, crayon,pen等单词。
4. 引导学生用以上单词做问答练习,如:What's in the bag? What's in the pencil-case ?
5. 在学生回答出问题后,教师可再追问:How many pencils/pens…?使学生能用复数进行回答。如:What's in the pencil-case? A ruler, two pencils…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 教师把一张画有教室的大图贴到黑板上,说:This is a classroom.What's in the classroom?
2. 学生听懂后,教师可先试着让学生回答,能说出英文的学生给与表扬(desk, chair, picture都已学过),也可让学生用中文回答。
3. 告诉学生我们要学习有关classroom的内容,教读classroom
4. 让学生观看本部分的教学课件2遍。[Unit 1 Let's learn/A]
5. 让学生看着课件的画面回答:What's in the classroom?(在看了两遍课件的基础上,考查学生的听力和记忆能力)学生不见得都能回答出来,能说出部分即可。教师可针对学生回答的不同程度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完整的回答出来。如有困难,可再看一遍本部分的教学课件。
What's in the classroom?
A board, two lights, many desks and chairs…
当学生只回答出 board, light, desk and chairs 时,教师进一步再问:How many?引导学生说出:A board 或One board.Two lights.教师可以直接把many一词告诉学生。
6. 教师分别指着黑板,灯,桌子和椅子让学生说出单词。
7. 出示单词卡,让学生进行认读。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一些记忆单词的方法。如观察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和最后一个字母等。(把单词卡贴到黑板上)
8. 学生跟读并模仿Let's learn部分的内容。(使用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9. 教师在学生学习了对话的基础上,扩充词汇量:There are many things in the classroom.What are they?
10.让学生观看教学课件,学习其它单词。可从已学的单词过渡到新单词。
11.教师指着教室中的相关事物问学生:What's this?让学生回答。
12.教师出示单词卡,让学生进行认读。(并把单词卡贴到黑板上)
13.看黑板上所贴的单词卡,读出单词。
14.让学生做pair work: 根据教室中的实际情况,自编对话
15.学生展示练习情况,教师注意学生对名词复数的运用,及时给与指导。纠正学生错误时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说得很好的学生应及时表扬。
16. 教师和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导入Let's do的学习。I can do many things in the classroom.: Open the door, turn on the light, clean the window, put up the picture, clean the board and sweep the floor.教师尽量把说话的速度放慢一些,边说边做出相应的动作,以便使学生理解。
17.教师先说词组, 然后再让能力较强的学生代替教师发布指令,让其他学生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建议多让一些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趣味训练(Practice)游戏1:
做“Listen an find”的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的每个学生都被指定为一个本课所学单词,然后教师读单词。如:教师读door, 那么各组被指定为这个单词的学生就必须马上跑到教室门的位置。然后由各组的其他同学判断对错。对了加分,教师接着读下一个单词,游戏继续。最后,比一比哪个组得分最多,哪个组就获胜。游戏2:
做“找朋友”的游戏。(此时黑板上已贴有一张大的教室图片和单词卡)让学生把单词卡贴到图中相应的地方。贴好后,让其他学生判断对错。如果对了,就大声朗读出来;如果错了,请他人改错后再读出来。
如果可以的话,这个游戏还可把单词卡直接贴到教室中相应的地方。以便使学生更好的记忆单词。
(四)作业布置(homework)
Listen, draw and say
1. 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图画纸。
2. 教师说一段话,学生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在纸上作画。
所听内容:This is my classroom.What's in the classroom? A picture, two boards, two doors, three windows, six lights , many desks and chairs.3. 请学生说出自己所画的内容,核对答案。
4. 两人一组,看图做问答。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很浓。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课题:Unit One My classroom
教学目标:
1. 听懂、会说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We have...这一句型。
2. 听懂、会说表建议的句子“Let's go and have a look.”
3. 能听懂、会说并能恰当使用表示方位的词near。
教学重点: 学习句子We have a new classroom.We have 6 new lights;学习用near表示方位。
教学难点: 学生对our 和my 的表达要比理解稍难些。our 一词的发音对学生来说读准不太容易。教具准备:
1. 学生自带一件物品,最好是有关已学过的英文单词。
2. Amy, Mike 和Zhang Peng的面具。
3. 一张画有教室的大幅图片。
4.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 1 Let's talk/A]
5.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 复习已学句型:This is… I have… 教师手拿一个毛绒玩具,说:I have a dog , this is my new dog.2. 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实物模仿句子
3. 当学生能够说出句子时,教师可提问:Where is it? 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回答:It's on/in/under/the …
4. 在学生回答Where is it?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加入near 一词,It's near the… 让学生在实际的情景中理解near 的含义并运用。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 教师出示Amy和Mike的面具,问:Who's he? Who's she?学生回答出Amy和Mike后,教师补充:Amy and Mike are classmates.让学生猜classmate 的含义。教读classmate
2. 教师介绍新人物并展示情景对话:出示面具This is Zhang Peng, he is Amy and Mike's new classmate.They have a new classroom.Do you want to have a look? Ok, Let's go and have a look.(间接引出新句子)教师出示一张教室图并把它贴到黑板上:This is a new classroom.提问:What's in the classroom?(让学生先熟悉一下对话情景。)
3.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本部分的教学课件。[Unit 1 Let's talk/A]
How many lights in the classroom?
Is the new classroom big?
Where is ZhangPeng's seat?
4. 让学生通过视听来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有困难的地方教师要做必要的帮助。
5. 学生跟读并模仿Let's talk部分的内容。(使用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6. 请学生解释We have a new classroom.We have 6 new light.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用We have…说句子。请学生解释Let's go and have a look.本句可用动作来表示。教师告诉学生Let's go and have a look.是建议去看远处的东西。
7. 教师可让学生互相问一问在教室中所坐的位置。Where's your seat? It's…
8. 再次观看本部分的教学课件,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分角色配音。
9. 让学生三人一组,分角色表演对话。评选最佳表演奖。教师要注意学生使用my, our两词的准确性。最好让学生在说话时把这两个词的动作表演出来,以免混淆。
10.听Let's chant部分的录音。(使用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教师随着录音的播放出示表示work和play的图片,使学生对句子加以理解。
学生听录音进行模仿。
(三)趣味操练(Practice)游戏1
做“找朋友”的游戏。教师给学生1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下位子去找与自己拥有相同物品的同学。教师说停后,看谁找到了“朋友”,并让拥有相同物品的“朋友”一起说:We have… 找到朋友的学生都说完后,教师再给时间让学生去找“朋友”,继续游戏。
游戏2
做“拍手”的游戏。教师播放Let's chant的录音。学生两人一组,一边跟录音说歌谣一边做拍手游戏。拍手方法:两人面对面,Work and play, 两人各自的左手相互击掌一次;Word and play.两人的右手相互击掌一次;In the classroom every day.两人各自的左右手打开同时与对方击掌一次。Work and play, Work and play.We have fun every day.的拍手方法与前三句相同。游戏3
做“猜物”的游戏。以小组为单位,4-5个人为一组。其中一个人被蒙上眼睛,其他几名学生此时商量他们共有的东西是什么,商量好后让被蒙眼睛的学生猜。该学生猜:Do you have…? 其他几名学生回答:Yes/No, we have…如猜对换人继续,如猜错不用换人继续游戏。
(四)作业布置:
1、listen to the tape.2、sing the song.学唱歌曲《Apple Song》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对新单词学的较快,并能较快理解新句子。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方案课题:Unit One My classroom 教学目标:
1. 能认读并会书写大小写Aa, Bb, Cc, Dd, Ee.能听懂、会说单词:beef, doctor, bed
2. 能根据单词的发音,判断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和所含的元音字母。
3.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书写英文字母Aa, Bb, Cc, Dd, Ee的大小写,学习单词beef, doctor, bed。教学难点:大写C和D, 小写b和d易混淆; 大写B和E的笔顺 教具准备:
1. 写有大小写Aa, Bb, Cc, Dd., Ee的字母卡
2. 写有本课单词的单词卡
3.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4. 自制课件(见媒体素材)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 教师播放“chant”,师生共同随着录音带边打节奏边说歌谣。(使用第二册教材Unit 6,Let's chant/B)
2. 让学生背诵字母表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 播放教学课件(字母A)
1)教师分别用鼠标点击手、苹果和蚂蚁,让学生回答:What's this? 随着学生回答出:It's a hand.It's an apple.It's an ant时,用鼠标操作显示英文单词。再让学生看着这些单词找出所含的相同字母Aa。教师要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apple和ant前an的使用。
2)先让学生认读和区分大小写字母Aa。并让学生说出大小写Aa的笔顺。(第二册教材已学过,与之相配套的活动手册上印有字母的书写笔顺)对学生回答正确的及时给与表扬,并让学生进行书空练习。学生如回答错误,再找其他学生帮助说出正确答案,然后进行书空练习。
3)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的四线三格中教写大小写字母Aa。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抄字头,然后给时间让学生多写几个以达到学会的目的。教师在这一时间内要在学生中进行巡视,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2. 播放教学课件(字母B)
1)教师分别用鼠标点击男孩和球,让学生回答:He's a boy.It's a ball.(注意人称he的使用)。点击牛肉,教读单词beef。用鼠标操作显示以上三个英文单词,让学生看单词找出所含相同字母Bb。
2)让学生认读和区分大小写字母Bb,并说出各自的笔顺。教学步骤同画面1的第二、三步。
3. 同样步骤学习字母C、D、E
4. 看课本听录音跟读单词和字母。[使用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Unit 1, Read and write/A]
5. 教师出示单词卡,让学生大声朗读。培养学生认读能力。
6. 教师出示部分图片,下面写有不完整的单词,让学生通过看图填入所缺字母后朗读出来。此活动与“Write and say”相结合。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游戏1:看谁找得快
学生把字母卡依次摆放在桌面上,教师读字母,学生以最快速度找到该字母并举起来向教师出示。看谁找得快,最先举起字母卡的学生为胜利。
游戏2:配对子
小组活动。教师发给每组一套自制卡片。每套卡片共10张,每张卡片上写有一个大写或小写字母:A, B,C, D, E, a , b, c, d, e。游戏方法:把这10张卡片扣着放在地上,小组成员按顺序每人从其中取两张卡片,大家进行判断。如两张卡片上的大写和小写字母不相符(如:B和d)则放回原处由其他人继续进行游戏。如果两张卡片上的大写和小写字母相符,该卡片被拿出,接着从其他卡片中再拿取,直到卡片都被拿完,游戏结束。最后,谁手里拿的对子最多,谁就获胜。
(四)作业布置:
1. 本单元“Let's find out/C”部分。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找出图中隐藏的大写和小写字母。
2. 让学生回家教家长书写大小写字母Aa, Bb, Cc, Dd, Ee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对对话的理解较好。
第四课时教学设计方案课题: Unit One My classroom 教学目标:
1. 能听懂、会说:This is my classroom.The wall is white.The floor is green...并能用This is...和表示颜色的词来描述教室中的事物。
2. 能听、说、认读本课主要单词:computer, teacher's desk, fan, wall, floor。
教学重点:学习This is my classroom The wall is white.The floor is green…;学习单词:computer, teacher's desk, fan, wall, floor 教学难点:the 的发音与运用
表达复数时be动词的运用 教具准备:
1.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 1 Let's learn/B]
2.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 教师自制的单词卡
4. 自制颜色转盘(形如第一册P28页Let's learn部分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 / Revision)
1. 教师出示自制的颜色大转盘,一个学生拨动上面的指针,使转盘转动。当转盘停止后,让大家说出指针所指的颜色。再让另一个学生继续转动转盘,直到所学的有关颜色的单词(red, yellow, green, blue, purple, white, black, orange, pink, brown)都被复习过一遍。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 复习本单元A部分Let's learn的内容。
T:Look!This is our classroom.What's in the classroom?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然后教师补充说:There is a floor, a teacher's desk, a computer, two fans and four walls in the classroom, too.(教师一边说一边指着教室中的实物,有些教室的设施也许没有这么齐全,不能在实际的课堂中教学,建议使用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或本单元的双面对开实景图)
2. 教师分别指着教室中的讲台桌,地面,墙,风扇和计算机问学生:What's this? 让学生试着回答问题。教师可做适当提示。
3. 播放本部分的教学课件[Unit1 Let's learn/B]教师分别点击以上事物,通过视听使学生更有效地记忆单词。(建议课件的制作能在用鼠标点击讲台桌,地面,墙,风扇和计算机时闪烁。当再次点击时可显示英文单词。)
4. 利用课件显示英文单词并教读。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
5. 教师播放课件中的句子部分。
6. 教师提出问题:What colour is the wall? What colou is the floor.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学说句子The wall is white.The floor is green.教师注意及时纠正the的发音。
7. 学生跟读并模仿“Let's learn” 部分。(使用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8. 观看课件画面,对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扩展练习。如:Look!This is my classroom.The wall is white.The floor is green.The fan is green, too.The computer is blue.The teacher's desk is yellow.对表达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用提问的方式加以引导:What colour is the fan/computer/teachers' desk?
9. 让学生打开本单元的双面对开情景图,两人一组看图说话。教师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让学生在本班教室的实际场景中进行操练。学生可以下位子在教室中一边看,一边说,一边指。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10.复习本单元所学有关classroom的所有单词。教师出示单词卡让学生认读,并把单词卡贴到黑板上。学生在读出单词的同时用手指向教室中相对应的事物。考查学生认读理解单词的能力。
11.把以上单词制作成表格,形如本册教材第7页。做Bingo的游戏。让学生先把空缺的四个格随意涂上红、黄、蓝和绿色。然后听老师读单词划圈,能够连成一条线的同学喊Bingo。继续游戏,直到所有的单词都被划上圈。此游戏为“Let's play” 部分。
(三)趣味训练(Practice)
游戏1:Colour your classroom.1)教师发给学生一张印有教室的黑白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把教室中的物品涂上颜色,然后两人一组,互相指图说一说自己设计的classroom。
2)本游戏可以进行Listen and colour的练习。学生要通过听懂教师的指令之后,按照要求给图片图上相应的颜色,然后再看图说话。
3)建议:这一游戏还可制作成课件。(具体内容与操作见媒体素材)
游戏2:计时猜词竞赛
每个小组5-6人,小组之间进行计时猜词比赛。比赛规则:教师准备好写有英文单词computer, fan, wall, floor, teacher's desk, board, chair, desk, picture,classroom, window, light, door的单词卡。每个小组依次到教室前面参加比赛。比赛前,小组内的第一名学生坐在椅子上,其他学生面对该名学生蹲在地上。教师站在这名学生的椅子后面,手拿单词卡放在他的头上。比赛计时3分钟,教师最好指派一名学生帮忙计时。比赛开始,教师出示第一张单词卡,蹲在地上的学生要看着这个单词用动作或语言来表述出此单词的含义。(如用语言表达则不能直接说出单词的中文意思,如果说出,视为犯规。)坐在椅子上的学生要根据组内同学的表述来说出英文单词。猜对计分并换人。第二名学生坐在椅子上,继续猜词。如有学生没猜对单词则不能换人,教师出示下一张单词卡让该学生继续猜,直到猜中单词时才可换人。按此规则小组内的学生轮流坐到椅子上进行猜词,直到计时停止,比赛结束。最后看哪个小组猜对的词最多,得分最多,哪个小组就获胜。
(四)作业布置:
Talk about it in your group.(适当增加句型,进行扩展会话练习。)
如:This is my classroom.It's very big.The door is yellow.The windows are green… I like my classroom.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学生对本课掌握得较好,乐于用本文学的句型造句。
第五课时教学设计方案课题: Unit One My classroom 教学目标:1. 能听懂、会说Let's...和Let me...及其表示赞同的回答:Good idea.和All right.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和正确使用这两个句子来表建议和意愿。
2. 能听懂、会说clean the classroom, clean the desks and chairs, clean the window, clean the board.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用到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组。
3. 能听懂会用It's nice and clean和Good job!夸奖某物或某人。
4.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教育学生要热爱班集体,热爱劳动。
教学重点:
学习Let’s… 和Let me…及其表示赞同的回答:Good idea.和All right.学习词组clean the classroom, clean the desks and chairs, clean the window, clean the board.教学难点:
区分和正确使用Let’s…与Let me…
clean在本课中具有两种含义,教师要在学生不理解时进行解释。
单词job的发音有些难,特别是字母j的发音。
教具准备:
1.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 1 Let’s talk/B]
2.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 教师自画的图片(图片可表示出本课所学的词组)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 / Revision)
1. 复习本单元A部分Let’s do的内容,让学生听指令做动作。教师也可把这一练习改为Simon says的游戏。如果听到教师说Simon says: Open the door.学生必须要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果教师的指令中没有说Simon says,学生则不必做出相应的动作,而应保持原来的姿势不动。
2.让学生翻开课本,看一看,说一说P4页和P5页黄颜色部分的标题都是什么。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熟悉Let’s...这一句型。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 用学过的词组clean the window导出新词组。教师先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clean the window并做出相应的动作或说出中文意思。然后分别出示卡片并贴到黑板上:clean the classroom, clean the desks and chairs, clean the board,让学生认读词组,并启发学生说出中文。
2. 教师创设情景,呈现新知。教师出示人物面具,让学生使用This is…介绍这些人物:Wu Yifan, Sarah, Amy, Zhang Peng, John, Mike, Chen Jie 和Miss White.教师创设情景:They are classmates.One day they are going to clean the classroom.Every one wants to do something.Now let’s look!What do they want to do?
3. 师生共同观看教学课件2遍[Unit 1 Let’s talk/B]
4.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Who says: Let’s clean the classroom?(Wu Yifan)
Who says : Let’s clean the desks and chairs?(Zhang Peng)
Sarah 和 Amy 同意他们提出的建议吗? 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呢?(Good idea.All right)
告诉学生在表示同意别人提出的建议时可用Good idea和All right来表示,让学生学说这两个句子。
Who want to clean the window.(Mike)
Who want to clean the board?(Chen Jie)
Is the picture nice?(Yes.It’s nice.并板书,让学生用完整句回答问题)nice在Nice to meet you.句子中曾经学过,教师可稍做解释,与good同义。
Is the classroom nice and clean?(Yes.It’s nice and clean.并板书,让学生用完整句回答问题)clean在本句中与前面所学的意思不同,意为干净的。教师可先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才出该词的含义。
What does Miss White say?(Good job!并板书)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能力猜意思,教师做补充。
5.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Wu Yifan, Zhang Peng与Mike, Chen Jie所说的句子相同吗?有什么区别?让学生带着问题再看一遍教学课件。
6.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一步做讲解。Let’s…是建议让我们做什么事情,是一个人对其他人说的话,意思是让大家和自己一同做一件什么事。而Let me…也是一个人对其他人说的话,但是只是让自己做某事,没有让大家一起做的意思。
7. 让学生看黑板读出词组和句子。
8. 看书听录音并跟读。(使用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Unit 1 Let’s talk/B)
9. 让学生观看教学课件,给学生分小组,扮演对话中的人物进行实际交流。(此时,学生可以运用教材中的人物头饰。)
10.学生展示练习情况,教师要做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进一步培养学生敢于开口、勇于运用英语的习惯并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1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本课所学知识自编情景对话,教师可找1-2组进行展示,并及时进行评价。
12.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热爱班集体和热爱劳动的教育。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游戏1 猜词游戏(见Unit 1 Let’s play/B)
小组活动。教师把准备好的图片发给每小组一套。图片上画的图分别表示:clean the window, clean the desk, clean the chair, clean the board, clean the classroom, open the door, turn on the light, put up the picture, sweep the floor.游戏规则:一名学生闭上眼晴,另一名学生站在他后面把图片放在他的头上,闭着眼睛的同要猜出图片上所表示的英文是什么,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要根据他所说出的内容用Yes或No来判断。最后比一比哪个同学猜出的单词最多。
游戏2 最佳Partners
要求:
1)每两名同学为一对拍档。
2)每对拍档的时间均为4-5分钟。
方式:一位同学说英语,他的拍档在前面做表演。(注意:不许往后看)。
最佳拍档:配合得最默契的一对将获得“最佳拍档”的称号。
4.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你能用Let’s…或Let me…说出多少个句子?
学生把学过的句子加以总结,并可说出课外所学的有关句子并教给大家。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Listen to the recorder
2、Read the sentences 教学后记:学生对话较好,能正确理解对话。第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Unit One My classroom 教学目标:
1. 能认读并会书写大小写Ff, Gg, Hh, Ii。能听懂、会说单词:farmer, hat, ice water.2. 能根据单词的发音,判断单词的第一个字母 3.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书写英文字母Ff, Gg, Hh, Ii的大小写;学习单词farmer, hat, ice water。教学难点: 大写C和G, 大写E和F的外形易混。容易错的地方:大写F, H和小写i的笔顺,小写f, g, I的占格位置。教具准备:
1. 写有大小写Ff, Gg, Hh, Ii的字母卡
2. 写有本课单词的单词卡
3.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4. 自制课件(见媒体素材)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 复习所学过的字母Aa-Ee。教师出示字母卡,学生认读字母。教师出示字母卡时可单独呈现大写或小写,让学生认读。
2. 游戏:教师念一个字母,学生迅速从他(她)的字母卡中找出相应的字母,举起来并大声朗读。教师奖励反应最快的学生。
3. 让学生说出所学过的含有以上字母的单词。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 播放教学课件(字母F)
1)教师分别用鼠标点击鱼和薯条,让学生回答:What's this? 随着学生回答出:It's a fish.和French fries时,用鼠标操作显示英文单词。点击农民,让学生模仿发音。再次点击,显示英文单词,教师教读。然后问学生这三个词的第一个字母是什么,让学生说出Ff。
2)先让学生认读和区分大小写字母Ff。并让学生说出大小写Ff的笔顺。(第二册教材已学过,与之相配套的活动手册上印有字母的书写笔顺)对学生回答正确的及时给与表扬,并让学生进行书空练习。学生如回答错误,再找其他学生帮助说出正确答案,然后进行书空练习。
3)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的四线三格中教写大小写字母Ff。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抄字头,然后给时间让学生多写几个以达到学会的目的。教师在这一时间内要在学生中进行巡视,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2.同样步骤学习字母G、H、I
3. 看课本听录音跟读单词和字母。[使用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Unit 1, Read and write/B]
4.教师出示单词卡,让学生大声朗读。培养学生认读能力。
5. 教师出示部分图片,下面写有不完整的单词,让学生通过看图填入所缺字母后朗读出来。此活动与“Write and say”相结合。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l 游戏1:看谁敲得快
学生准备好铅笔、尺子等可以用来敲打物品的东西,教师说单词学生要用最快的速度去敲击与所听相符的单词或图片,最快最准的获胜。
l 游戏2:Bingo
学生将所学的字母卡随意排成三列,每列三个,如图:
×××
×××
×××
教师每念一个字母, 学生便将该字母找到并背朝上摆好。教师共念三个字母,最快使把好的字母成一直线(横线、竖线、斜线皆可)的学生就喊:Bingo!在其他学生检查无误后给予以分奖励,游戏继续进行,看谁的分数最多。
l 游戏3 猜字母
学生两人一组。一个学生在另一个学生的后背上用手书写字母,让他凭着感觉来猜出书写的是哪个字母。然后相互交换。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1. 让学生回家教家长书写大小写字母Ff, Gg, Hh, Ii
2. 把所学单词综合在一起,进行归类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Listen to the tape
2、Read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教学后记:学生理解较好。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Unit 2 My schoolbag 教学目标:
1. 能听懂会说本课的会话。
2. 听懂会说How many...do you have? I have...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要求模仿正确,语调自然。
3. 能听说认读本课主要词汇: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notebook, math book, story-book, school bag以及句子How many...do you have? I have...教学重点:
1.句型:How many… do you have? I have…
2.词汇: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math book, notebook, story-book, schoolbag
教学难点:
1.发音:have, math book, story-book, schoolbag
2.区别书写形式:notebook, story-book与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math book 教具准备:
1.小松鼠和小熊的手偶、面具或头饰
2.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 2 Let's learn]
3.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 复习第一单元My classroom所学内容
做游戏:Simon says 教师说simon says: Clean the board….学生根据游戏规则做出动作。
看图问答:教师出示一幅画有教室的图片,学生之间根据图片内容做问答练习。
2. 复习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单词
做游戏:教师先出示图片pencil, pen, pencil-case, ruler, ersaser, crayon, book, sharpener…,请学生说出单词。然后教师出示写有上述单词的卡片让学生读出来,让学生把单词和图片配成一对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 让学生熟悉句型How many… do you have? I have…
教师手拿两支铅笔,说:I have two pencils.教师提问:How many pencils do you have?
学生回答:I have …
教师手拿一个书包,提问:How many schoolbags do you have?
学生回答:I have…
教师出示单词卡,教读schoolbag并让学生指一指自己的schoolbag。(把单词卡贴到黑板上)
教师提问: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
学生回答:I have…
(教师可让多名学生来回答上述问题,并板书How many … do you have? I have…)
2. 教师出示小松鼠和小熊的手偶、面具或头饰,一边说一边表演课文的对话。
小熊:I have many books in my schoolbag.小松鼠: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
小熊:I have 6.An English book, a Chinese book, a math book, a notebook, two story-book.3. 教师提问:How many books does the Teddy Bear have?
学生回答:6。
教师提问:Do you know what books the Teddy Bear has?你知道小熊的6本书都是什么书吗?在学生回答不出来时,教师说: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6本书都是什么书吧。
4. 让学生观看教学课件。[Unit 2 Let's learn/A]
5. 教师分别出示语文书、英语书、数学书、故事书和笔记本,让学生用英文进行识别。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这些单词。
6. 教师出示单词卡,让学生认读单词。(把单词卡贴到黑板上)
学习math时,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th咬舌尖。指导学生区别带有book这几个单词的不同书写形式。
7. 学生听录音跟读、模仿。(使用教材相配套的录音带,Unit 2 Let's learn/A)
8. 看教学课件,让学生分别给小松鼠和小熊配音。
9. 让学生两人一组,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扩充和自编对话的练习。如:
A: I have a new schoolbag.B: Oh, it's nice.What's in your schoolbag?
A: A pencil-case and many books.B: 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
A: I have 4.An English book, a Chinese book, a manth book and a notebook..10.找几组学生汇报成果,共同交流。教师要及时做出评价。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游戏1 Listen and do
学生要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由教师或某一个学生发布命令,其他学生听懂之后要完成这一动作。看谁做得又对又快。指令为:
Put your notebook under your bag.Put your pencil in your desk.Put your pencil-case on your chair.Put your eraser near your pencil-case.Put your English book on your head.游戏2 看谁拿得快
教师用英文说:Show me your English book.Show me your Chinese book…学生听到之后,要用最快的速度找到和举起相应的物品,看谁拿得快。
游戏 3 Listen and draw
教师给学生每人发一张纸,纸上印有5个长方形。告诉学生每个长方形都代表一本书。做法:如教师说:English book,那么学生在第一个长方形上写几个英文字母即可。Math book 可用算式或数字表示等等。主要是考查学生是否能听懂并把这些词进行区分。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启发学生把本课所学句型和单词综合运用,并回答出问题:
How many Chinese books do you have?
How many English books do you have?
How many math book sdo you have?
How many notebooks do you have?
How many story-books do you have?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Listen to the tape
2、Sing the song.教学后记:学生的练习反馈情况较上一节课好。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Unit 2 My schoolbag 教学目标:
1. 能听懂会说本课的会话。
2. 听懂会说:询问颜色及回答What colour is it? It's...及感叹句How nice!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要求模仿正确,语调自然。3. 能听说认读本课主要词汇:colour, fat
教学重点:
1.句型:What colour is it? It's…
2.词汇:colour , fat
教学难点:
1.发音:What's colour is it?
2.在回答句子时颜色前面不用冠词,学生经常会出现It's a red.这样的错误。
教具准备:
1.教师使用的一只玩具熊猫
2.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 2 Let's learn]
3.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 做本单元A部分Let's do内容,听指令做动作。
2. 复习上一课内容:
看单词卡,读单词:English book, Chinese book, math book , notebook, story-book。
做对话: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 I have…
3. 教师播放录音,学生模仿录音做对话(使用第一册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Unit4 Let's talk/B)
A: I have a …
B: Oh, really?May I have a look?
A: Sure.Here you are.B: Thank you.Oh, it's nice!I like it.A: Thanks.(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 如果在前面做的对话中,有学生说出:I have a new schoolbag。这时教师要利用这一契机追问:Really? What colour is it? 如果没有学生说出与课文相关的句子,教师可进行以下操作:教师手中拿一个书包,说:I have a new schoolbag.It's black and white.让学生听两遍后,问学生:What colour is it? 如果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教师可用以下句子进行引导:Is it black/red/blue?当学生说出颜色的词时,教师说完整句It's … 让学生重复。
2. 让学生用身边的物品做What colour is it? It's…的问答练习。(注意颜色前面不能用冠词,对学生说出的句子It's a blue.教师要随时给与纠正)
3. 教师出示一只玩具熊猫,问学生:What's this?对能够回答出来的学生进行表扬,如果没有学生能说出来,教师:It's a panda.It's a fat panda.在说句子时,教师要用手势帮助学生理解fat一词。让学生看着熊猫重复教师刚才说的句子。
4. 教师指着熊猫,与学生做问答。
教师:What colou is it?
学生:It's black and white.教师:How nice!(教师说此句时,尽量把语气夸张些,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5. 让学生模仿着做这组对话。
6. 让学生观看本部分教学课件。[Unit 2 Let's talk/A]
7. 让学生根据视听内容,判断对错。
Chen Jie has a new schoolbag.Many books in the schoolbag.An English book, a notebook, and…
The panda is fat and nice.第一句错误,应为Amy has a new schoolbag.第二句错误,应为Many books in the schoolbag.An English book, a story-book, and… 第三句正确。
8. 听录音带,跟读并模仿。(使用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Unit 2 Let's talk/A)
9. 观看课件,让学生给人物配音。
10.让学生分小组表演对话。教师可让学习好的学生在课文的基础上,自编对话。对学习好的同学要提高要求。
11.学生汇报练习结果,教师要进行评价。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游戏1 猜颜色
两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手拿一件东西放在身后,对另一个学生说:I have…另一个学生说:Really? What colour is it? 手拿东西的学生说:Guess!然后那个学生来猜东西的颜色:It's … 手拿东西的学生用Yes/No来判断对错。直到那个学生猜对为止。然后两个学生互换角色继续游戏。
游戏 2 遵守交通规则
小组活动。一个学生来当交通指示灯,其他人可在不同时间用What colour is it?向这个学生询问指示灯的颜色,并要根据指示灯回答的颜色做出通行、停止和放慢的动作。例如:有一个学生问指示灯:What colour is it? 指示灯回答:It's green.这时大家可随便行走。忽然,有一个学生又问:What colour is it? 回答:It's red.那这时大家必须停止走动。如果有学生做错了,就要与当指示灯的学生交换位置,继续游戏。
(四)作业布置:
可结合第一单元所学内容,让学生互相用What colour is it?询问教室里的墙、门窗、黑板、电扇等物品的颜色并做相应的回答。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和掌握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学生对单词学习较有兴趣,学得较快。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Unit Two My schoolbag教学目标:
1. 能认读并会书写大小写Jj, Kk, Ll, Mm, Nn。能听懂、会说单词:jigsaw puzzle, jacket, nurse, noodles。
2. 会拼写单词:bag, pencil, pen.3.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1. 学习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英文字母Jj, Kk, Ll, Mm, Nn的大小写。
2. 学习单词jigsaw puzzle, jacket, nurse, noodles。
3. 学习拼写单词:bag, pencil, pen
教学难点:
1. 大写J, K, M, N的笔顺和小写j, k的书写格式。
2. 单词jigsaw puzzle, kangaroo, lion的发音。
教具准备:
1. 图片jigsaw puzzle, jacket, key, kangaroo, lion, lock, nurse, noodles
2. 写有大小写Jj, Kk, Ll, Mm, Nn的字母卡
3. 单词卡jeep, kite, lamp, monkey, man, mouse , nose
4.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 听写。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四线三格纸,教师随意读出字母Aa-Ii,学生要在纸上书写所听到的字母。听写完毕后学生要把写好字母的纸交给教师。
2. 教师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认读字母。
3. 复习单词。注:要求听说的单词,让学生看图说单词。要求听、说、认读的单词,让学生看单词卡读单词,并说出中文含义。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 教写字母Jj和教学单词jigsaw puzzle, jacket。
教师出示单词卡jeep,让学生读出来并说出中文。
教师问学生jeep的第一个字母是什么:What letter is this? 学生回答:j。教师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辨别字母Jj的大小写。
教师说: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个以字母j打头的单词。出示图片,教读jigsaw puzzle和jacket。这两个单词的发音有些难度,对发音不准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与帮助。
教师:这三个词都是以字母j打头的单词。谁还记得怎样写大小写Jj?可让学生书空或在黑板上书写。对书写笔顺正确的学生给与表扬,如书写错误,教师可再找其他学生书写。
教师在四线三格中教写字母大小写Jj。注意让学生区分大写J的手写体和书写体,可同时出示手写体和印刷体的单词卡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记住手写体的大写J没有横。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小写j 占了几个格几条线,提醒学生在书写这个字母时注意占格位置。
2. 教写字母Kk。
教师出示图片袋鼠,让学生说出单词kangaroo。
教师从兜里拿出一把钥匙,问学生:What's this? 让学生说出单词key。
教师出示单词卡kite, 让学生读出来并说出中文。
教师问:谁知道这三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是什么?学生回答:k。
教师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辨别字母Kk的大小写。让学生说出大小写字母Kk的笔顺并书空。教师在四线三格中教写字母大小写Kk。教写中告诉学生大写K的右边是一笔写出的,上下两部分的交点在第二线。小写k的手写体与印刷体不同,让学生看着字母卡指出哪个是手写体,哪个是印刷体。让学生看着教师在黑板上写的小写k,告诉他们小写k的第二笔的起笔是从第二条线下边开始的。
3. 教写字母Ll。
教师出示图片狮子和锁,让学生说出单词lion和lock。
教师出示单词卡lamp, 让学生读出来并说出中文。
教师让学生说出这三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是Ll。
教师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辨别字母Ll的大小写。让学生说出大小写字母Ll的笔顺并书空。教师在四线三格中教写字母大小写Ll。教师可出示写有手写体和印刷体的单词卡让学生辨认。告诉学生我们要学写手写体。
4. 教写字母Mm。
教师出示单词卡monkey, man, mouse,让学生读出来并说出中文。
教师让学生看着单词说出它们的第一个字母是什么。学生回答m。
教师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辨认字母Mm的大小写。让学生说出大小写字母Mm的笔顺并书空。教师在四线三格中教写字母大小写Mm。教师要让学生观察出大写M下面都要到达第三线上。
5. 教写字母Nn和教学单词noodles, nurse。
教师出示单词卡nose,让学生读出来并说出中文。
教师问学生nose的第一个字母是什么:What letter is this? 学生回答:n。教师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辨别字母Nn的大小写。
教师说: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个以字母n打头的单词。出示图片,教读nurse, noodles。教师要注意听学生读noodles时的尾音是否正确。
教师:这三个词都是以字母n打头的单词。谁还记得怎样写大小写Nn?让学生书空或在黑板上书写。对书写笔顺正确的学生给与表扬,如书写错误,教师可再找其他学生书写。教师在四线三格中教写字母大小写Nn。教师要提醒学生在书写时记住大写N的笔顺,第二笔不要写反。
6.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把所学字母Jj-Nn每个写一行。教师在教室中巡视,及时给学生进行辅导。
7. 让学生听录音带跟读模仿。
8. 学习拼写单词bag, pencil, pen。
教师分别拿实物书包、铅笔和钢笔问学生:What's in English?学生回答:bag, pencil, pen。
教师问:Can you spell these words? 如有学生能够拼出单词,教师要给与表扬并说:那让我们来看一看他拼的对不对,然后出示单词卡。如没有学生拼出单词,教师说:我们学习单词不仅要会说还要会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个单词的拼写,看谁学得快。然后出示单词卡。
让学生看单词卡拼读单词。
教师让学生看单词回答:How many letters in this word?学生回答后,让他们背着拼出单词。
教师让学生在四线三格中默写字母b, a, g, p, e, n, c, i, l,教师教学生在四线三格中书写单词。告诉学生首先要把每个字母书写正确,然后按照单词的拼写把字母写在一起,注意单词的每个字母间要有一点距离。让学生照板书抄字头,然后每个单词写一行。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游戏1:看谁拿得快
教师可将字母Jj, Kk, Ll, Mm, Nn的大小写字母打乱顺序分别贴在黑板上,然后请两组学生,每组5名出列。教师报一个字母,让每组的第一个学生快速地跑近黑板,将该字母的大写与小写分别取下。先拿到正确的大小写字母卡的小组为胜者,可获一分。计算最后结果,给与优胜小组奖励。
游戏2:拼图说单词
教师把与本课单词有关的图片剪成几块,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拼图比赛。拼出后让学生说出单词以及该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拼出图形加一分,说对单词加一分,说出字母加一分,最后看哪个小组得分最多,哪个小组就取得胜利。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本项活动复本课时所学的单词及字母。
a.让学生两人一组,分别选一张大写的J, K, L , M ,和N字母卡。
b.将小写字母及本课时出现的词汇扣在桌面上。
c.每人一次翻开一张卡片,如果卡片上的单词第一个字母和手中的字母一致就赢得这张卡,如果不一致放回原处。
d.继续翻卡片,直到翻开所有的卡片。卡片多的学生获胜。
e.让学生读出手中卡片的单词,核对卡片。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Listen to the tape
2、Read the words 教学后记:学生对练习完成得较好。第四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Unit 2 My schoolbag教学目标:
1. 能听懂会说21-50的数字。
2. 能用50以内的数字回答How many...can you see? How many...do you have?
教学重点:
1.句型:How many … do you have? How mangy … can you see?
2.词汇:twenty-one… thirty, thirty-one… forty, forty-one… fifty
教学难点:
1.发音:thirteen与thirty, fourteen与forty, fifteen与fifty
教具准备:
1.5-6个计数器 30本英语书、40本图画书和50本故事书.3.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 2 Let's learn/B]
4.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复习数字1-20
1)报数:教师让学生从1-20按顺序用英文报数,如果前一个学生报到20了,那么下一个学生就要从一再开始。
2)游戏:叫号。教师把写有one-twenty的单词卡发给学生,教师随意说数字,谁拿着相应的单词卡,谁就站起来并大声读出该单词。
2.操练句型How many… do you have? I have…(使用20以内的数字)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 教师在讲台桌上分别摆放几本英语书,图画书和故事书。
教师说:There are many books on the teacher desk.What books ?
学生答:English books and story-books.教师问:How many English books/story-books can you see?
学生答:…
教师从一摞图画书上拿起一本问学生:Is this an English book?
学生答:No.教师接着问:Is this a story-book?
学生答:No.教师说:What book is this? It's a picture-book.让学生学说picture-book.教师问:How many picture-books can you see?
学生答:…
2. 教师往英语书那摞上再添几本,续到30本为止。问学生:How many English books can you see? 如果有学生能够回答出,教师应给与表扬。
3. 教师说:让我们来看一看小熊是怎么回答的。让学生观看本部分教学课件。[Unit 2 Let's learn/B]
4. 让学生模仿小熊的话One, two, three… Sorry, too many.来回答问题How many English books can you see?
5. 教师问:小熊回答出有多少本英语书了吗?
学生答:没有。
教师说:是的。小熊没能说出到底看见了多少本英语书,那是因为too many,而小熊只会说20以内的数字。哪个同学知道too many是什么意思呢?
6. 教师说:那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有多少本英语书。教师带着学生数:One, two, three…twenty, twenty-one, twenty-two…thirty.教师教读单词thirty。读
这个词时,教师要告诉学生咬舌尖,尾音读[ti]不要读成[tin]。教师拿出单词卡让学生认读并贴到黑板上。
7. 教师把讲台桌上的那摞图画书续到30本。让学生回答:How many picture-books can you see?
8. 教师把讲台桌上的那摞图画书续到40本,问学生:How many picture-books can you see?
当学生数到30本回答不上来时,启发学生回答:Sorry, too many.9.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数讲台桌上的图画书,一直数到40。教师教读单词forty。教师出示单词卡让学生认读并贴到黑板上。认读单词时让学生对fourteen和forty加以识别。
10.教师把讲台桌上的那摞故事书分别续到30本和40本,让学生回答:How many story-books can you see?
11.教师把讲台桌上的那摞故事书续到50本,问学生:How many story-books can you see?学生能够根据规律数到49,这时教师帮助他们说出50这个单词。教师教读fifty并把单词卡贴到黑板上让学生认读。
1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对话和单词。[使用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13.让学生看黑板认读新单词:twenty-one…thirty, thirty-one…forty, forty-one…fifty
14.听录音学说Let's chant。可以让学生更改句子中的单词,表演新的chant。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游戏1 听指令拨数
教师准备好几个计数器(数学课上用的那种),每两个小组共同使用一个。游戏规则:两个小组各选派一名学生参加比赛,参加比赛的学生要听到对方小组同学说出50以内的数字后,马上在计数器上拨出该数字。结果正确的学生可以加一分。错误的不加分。然后再选派第2名学生继续比赛,直到每个学生都被轮到一遍。最后看哪个小组得分最多,哪个小组就获胜。
此游戏还可让被选的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数字,让对方小组的同学马上说出英文。说对的加分,没说对的不加分。
游戏 2 看谁的记忆力最好
教师可事先印制几张表格,表格上写有一些物品的名称和数量。教师发给每两个学生一张表格,游戏为两人一组。教师给30秒时间让其中的一个学生仔细看这张表格并努力记下来。30秒之后,由另一个学生问他:How many … can you see?这时那个学生要背着不许看表格来回答问题。看一看能够记对多少。然后,两人交换继续游戏。各小组之间可以互换表格,使游戏时间更长一些。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Listen to the tape
2、Read the sentences
3、Sing the song
教学后记:学生对句子学习较好。
第五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Unit 2 My schoolbag 教学目标:
1. 能听懂会说本课的会话。
2. 听懂会说My schoolbag is heavy.What's in it?及用50以内的数字表达物品的数量。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要求模仿正确,语调自然。
3. 能听说本课主要词汇:heavy
教学重点:
1.句型:20 story-books, 32 pencils, 8 rulers and 3 pencil-cases.2.词汇:heavy, 50以内的数字
教学难点:
1.名词复数发音 教具准备:
1.书包、铅笔盒、蜡笔、卷笔刀、书等学习用具
2.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 2 Let's talk/B]
3.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复习50以内的数字
● 游戏:教师说出一个数字,让学生按顺序接着说出它的后五个数。稍难一点儿还可以让学生倒着说出它的前五个数。
● 游戏:让学生按照教师规定的顺序从1数到50,下一个学生要能接上前一个学生所说的数字。但有个要求:逢二和二的倍数不能说。如想增加点儿难度教师可以要求不说的数字更多些或者更大些。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 教师出示Unit2, Let's learn/B的教学挂图,问学生:What's on the teacher's desk?
学生会回答:English books, picture-books and story-books.教师再进一步问:How many English books/picture-books/story-books?学生会答出:thirty, forty, fifty.教师先引导学生说thirty English books, Forty picture-books, fifty story-books.再启发学生用Thirty English books, forty picture-books and fifty story-books来回答What's on the teacher's desk? 2. 教师让学生用此方法回答:What's
in
the schoolbag/pencil-case/classroom/picture?让学生两人一组做问答练习。
3. 教师手中拿着一个书包说:My schoolbag is heavy.一边说一边用动作和表情让学生理解heavy一词。让学生猜意思并教读单词heavy。
4. 教师出示两张画有书包的图片,说:This is ZhangPeng and Amy's schoolbag.并让学生猜一猜What's in their schoolbag?
5. 让学生观看本部分教学课件。[Unit 2 Let's talk/B]
6.让学生再看2遍课件后完成下列表格。
7. 核对答案。看表格回答问题:What's in ZhangPeng's schoolbag? What's in Amy's schoolbag?
两人一组,一个扮演ZhangPeng,一个扮演Amy。做What's in it?的问答。
8.当两个学生做完上述问答时,教师问其中的一个学生:Is your schoolbag heavy?一边说一边用动作给以提示,启发学生说出My schoolbag is heavy.教师再问另一个学生同样的问题,启发学生说出My schoolbag is heavy, too。教师多叫一些学生来回答。
9. 让学生听录音,跟读模仿。(使用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10.三个人一组进行对话表演。
11.教师让学生两人或三人一组,做问答练习:How many … do you have? I have…教师可提示学生在问问题时,可做小小变化,如增加long,short及颜色等形容词。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游戏 对话表演比赛
教师让学生根据本课及前面所学内容自编对话,然后让学生到教室前表演他们自己所编的对话,选出最佳剧本奖和最佳演员奖。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Listen to the tape
2、Read the words 教学后记:对比较级的练习反馈较理想。
第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Unit Two My schoolbag教学目标:
1. 能认读并会书写大小写Oo, Pp, Qq, Rr。能听懂、会说单词:queue, rice。
2. 会拼写单词:book, ruler, pencil-case
3.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1. 学习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英文字母Oo, Pp, Qq, Rr的大小写。
2. 学习单词queue, rice。
3. 学习拼写单词:book, ruler, pencil-case
教学难点:
1. 大写Q, R和小写p的笔顺,小写p, q的书写格式。
2. 单词squirrel, queue, quiet的发音。
教具准备:
1.写有大小写Oo, Pp, Qq, Rr的字母卡
2. 图片rice
3.单词卡orange, pen, pencil, pencil-case, squirrel, rabbit, ruler
4.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 听写。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四线三格纸,教师随意读出字母Aa-Rr,学生要在纸上书写所听到的字母。听写完毕后学生要把写好字母的纸交给教师。
2. 教师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认读字母。
3. 复习单词。注:要求听说的单词,让学生看图说单词。要求听、说、认读的单词,让学生看单词卡读单词,并说出中文含义。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 教写字母Oo和教学单词。
教师出示单词卡orange,让学生读出来并说出中文。
教师做出打开的动作,让学生说出单词Open。
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一边说Ok一边用手势做出表示OK的动作。
教师问学生orange, OK, open这三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是什么:What letter is this? 学生回答:o。教师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辨别字母Oo的大小写。
教师在四线三格中教写字母大小写Oo。
2. 教写字母Pp。
教师拿着一个铅笔盒问学生:What's it in English? What's in the pencil-case?使学生说出pen, pencil。
教师出示单词卡,让学生认读pen, pencil, pencil-case。
教师让学生说出它们的第一个字母p。
教师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辨别字母Pp的大小写。让学生说出大小写字母Pp的笔顺并书空。教师在四线三格中教写字母大小写Pp。教写中告诉学生大小写Pp的第一笔先写左半部分,小写p占下两格。
3. 教写字母Qq和单词queue。
教师把右手的食指放到嘴上并发出“嘘”的声音,让学生猜出单词quiet。
教师出示单词卡squirrel, 让学生读出来并说出中文。
教师让学生说出这两个单词含有的相同字母q。
教师告诉学生我们要学一个新单词,它的第一个字母就是q。
教师让几名学生到教室前并站成一队说:This is a queue。让学生理解中文意思并教读单词queue。
教师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辨别字母Qq的大小写。让学生说出大小写字母Qq的笔顺并书空。教师在四线三格中教写字母大小写Qq。教师提醒学生大写Q的第二笔不进圈内。小写q占下两格。
4. 教写字母Rr和单词rice。
教师可先让学生通过猜谜语说出单词rabbit,让后再出示单词卡rabit,ruler让学生读出来并说出中文。
教师让学生看着单词说出它们的第一个字母是什么。学生回答r。
教师出示图片教读单词rice,让学生通过读音说出第一个字母是r。
教师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辨认字母Rr的大小写。让学生说出大小写字母Rr的笔顺并书空。教师在四线三格中教写字母大小写Rr。教师指导学生怎样把小写r写得更漂亮。
6.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把所学字母Oo-Rr每个写一行。教师在教室中巡视,及时给学生进行辅导。
7. 让学生听录音带跟读模仿。
8. 学习拼写单词book, ruler, pencil-case。
教师分别拿实物书、尺子和铅笔盒问学生:What's in English?学生回答:book, rule, pencil-case。
教师问:Can you spell these words? 如有学生能够拼出单词,教师要给与表扬并说:那让我们来看一看他拼的对不对,然后出示单词卡。如没有学生拼出单词,教师说:我们学习单词不仅要会说还要会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个单词的拼写,看谁学得快。然后出示单词卡。
让学生看单词卡拼读单词。
教师让学生看单词回答:How many letters in this word?学生回答后,让他们背着拼出单词。
教师让学生在四线三格中默写字母b, o, k, r, l, e, p, n, c, I, a,教师教学生在四线三格中书写单词。告诉学生首先要把每个字母书写正确,然后按照单词的拼写把字母写在一起,注意单词的每个字母间要有一点距离。教师在教写ruler和pencil-case时,注意小写u和s还没有学习书写,让学生照着板书写就可以了。让学生照板书抄字头,然后每个单词写一行。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游戏1:Bingo
让学生把本课所学的字母和部分单词随意写在游戏板中。教师任意说出一个字母或单词。学生在游戏板中迅速找出教师说的字母或单词并用铅笔在字母或单词上画一个圈。每画出完整的一行或一列字母或单词,学生就说Bingo!直到所有的字母和单词都圈完。让学生擦去画的圈,重新再做一次游戏。由于教师念字母或单词的顺序不一样,每次圈的顺序也不一样。在游戏结束以后,全班一起复习词汇。
游戏2:击鼓传花
教师把所学过的要求学生认读的单词放到一个小纸盒里,让学生听音乐传东西。音乐停止时这个东西在谁手里,谁就要从盒子里抽取一张单词卡并读出上面的单词。如果说对了,继续游戏。如果说错了,还可有再抽取两张的机会。再错就要被取消游戏资格。其他人继续游戏。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Looking for the letter's family
准备好已学过的字母卡片和单词卡片。把字母卡片和单词卡片发给学生。告诉学生字母和其相应的单词组成一个家庭,看谁能帮字母找到家庭。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开始寻找。
板书设计:
第三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
主备人:刘大国2007年9月1日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的任务:
(思想教育、“双基”教学、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方法指导、习惯形成及培优、促中、转差的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从而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 “亿” “千万” “百亿” “十亿”
“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 100 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情况分析
1、班级概况: 四年级是在
2007 年新组建的,现有人数为 43 人,其中男同学 28 人,女同学 15 人。大多数学生来自庄冲村,淳河村,唐冲村、秦咀村等,这些学生中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实施课堂教学有一定难度。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4、优秀生学习特点和后进生成因:(1)优秀生少,根据平时的质量检测,真正成绩稳定,思维灵活,对应用题能认真而正确地分析的同学只有 5、6 个。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很浓厚,能较好遵守小学生课堂常规,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共同探讨,互相协作,他们思维活跃,发言大胆,对有争议的问题能大胆争论,上进心强,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认真,不懂问题能大胆提问,恐怕学习成绩会下降。这些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重视,大部分的家长能而且有能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2 中等生对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般,成绩有回落的可能。他们学习认真,作业态度好。3 班中的后进生,大多数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单亲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
4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别很大,如计算速度、参与讨论的能力,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等。课堂中教师虽尽力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班中学生数多,个别学生的知识断层点,无法弥补,优等生的潜能也没能充分挖掘出来,无法面面俱到,这也是本学期需要解决的教学难点之一。
5、其他因素:
学生多数来自农村,他们热爱劳动,活泼好动,集体荣誉感强,学生多数家庭贫困,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但教育方法不当,家校配合不够,并对“减负,推素”存有认识偏差。
三、教材简析:
(教材知识结构体系、重点、难点、德育渗透点等)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
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材的安排上,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
1、重视口算和简便运算。如在一个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中,先学习因数及被除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口算,被除数、除数末尾有
0 时的简便方法计算。学了乘法运算定律和商不变性质后,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运算,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
2、加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中,让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基础,把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推广到多位数;也可以加深对对位数的认识。
3、突出整理、概括、提高能力培养。在多位数的加减法中,引导学生在积累大量加减计算和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对加减法进行定义,阐明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加减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多让学生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渗透教学思想方法。本册教学内容是学习整数的最后阶段,在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得出整数的计数法和读写法、四则计算的关系、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商不变性质等,在运用中加深了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探究能力。
6、突出开放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计算方法、试商方法上,允许学生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灵活运用,不做硬性规定,应用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带号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作为学有余力学生的练习补充,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拓宽学生思考的空间,增强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转差、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自主
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
(2)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结合多媒体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教学
改革课堂问答方式,实施参与性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
”我计划在教学中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指导。常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
积极,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6、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习,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习的达成度。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采取“基础练习个性作业”
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7、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社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有三者协调,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益。
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访问学生家庭或开家长会,与学生家长相互沟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使二者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同时,要适时适当地向部分学生家长讲明教育方法,共同教育学生。课 时 安
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实验教材的编者为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
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大数的认识(11 课时)1 亿有多大?………………………………………………………1 课时
二、角的度量(4 课时)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9 课时)
1.口算乘法…………………………………………………2 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7 课时左右
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 课时)
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5 课时)
1.口算除法…………………………………………………2 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 12 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 课时
六、统计(3 课时)
你寄过贺卡吗?………………………………………………… 1 课时
七、数学广角(4 课时)
八、总复习(5 课时)教 研 工 作 计 划
一、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对学生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迫切希望学校能切实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加大教研力度,让教学能够更上新台阶。针对理科类的教学活动,它必须在不断的探索中完善,在完善中进步。如何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开发教育资源,事例教育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求我们不断进取,认真研究,找出方法来改进我们的教学,丰富我们的教学生活。在今春的教研工作中我们准备继续贯彻上级的指导思想,抓紧抓实教研工作。
二、教研工作的奋斗目标:
1、贯彻执行学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教育方针,结合教育发展规律,以人为本,扎实有效地开展教育研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空间观念、计算能力和对应用题的分析能力,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3、本着共同提高的原则,多互访、互讲、互听、互评。
4、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寻找适合农村地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效果。
5、研究如何快乐的、生动的开展理科教研活动。
6、通过教研,在课堂教育的授课方式,作业设计,跟踪观察等方面有所成绩。
7、通过教研活动,力争出现几个优秀课任教师,几份优质教案,几篇优秀教学论文。
8、通过教研,力争整体提高理科业务素质。
三、教研工作的方法、措施及日程安排:
1、由每个班的理科教师分别抓一科目,开展主题试验。
2、深研课程标准,完善教学方法,力争从备课、作业与其他教育活动中实施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3、坚持小分散、大综合方式,重大的教育难题一起研究,探索,坚持集体备课,坚持写教研、教改月报告。
4、坚持每月听课制度,巡回开展,要求有讲课、说课、评课材料。
5、开展互帮活动、互相学习,成立小型学习小组,自主开展教研活动。
6、拟准备在 9 月份开展互听课活动,10 月份开展专题教育月活动,11 月分开展教学大比武,12 月份主要开展学生活动,教研教改总结活动。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努力,锐意进取,在数学这一基础学科的教改活动中取得一点成绩,切实提高教师授课水平,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点微薄之力。大纲对本册的教学要求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 “千万” “百万” “亿” “百亿” “十亿”
“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 100 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本册重点、难点分析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①
教学重点:万级数的读、写法。②
教学关键:把个级数的读、写推广到万级。第二单元:角的度量。①
教学重点:用量角器量角、画指定度数的角。②
教学难点:量角的方法。③
教学关键;量角器刻度的认识。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① 教学重点:口算、笔算的方法②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③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④
教学难点:垂直线与平行线的画法。③教学关键: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①
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② 教学难点:了解商的变化规律。第六单元:统计① 教学重点: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②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第七单元:数学广角① 教学重点: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② 教学难点: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第八单元:总复习①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并巩固和提高。② 教学难点:使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全 册 总
备教材的编写特点 :
这一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优化大数认识的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提供丰富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本册实验教材“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极为丰富。它的编排,改变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把大数的认识分成“亿以内的数”和“亿以上的数”两个单元,分别在四年级上、下两册分散编排的做法,而是在四年级上册整合成一个单元进行教学。这样的编排,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抽象思维能力较三年级有了较大的提高,能够接受丰富而系统、逻辑较为严密的数概念内容;另一方面由于知识相对集中,便于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迁移类推获得新知,形成较完整的认知结构。例.
第四篇: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课题1: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1)教学内容:教科书1—2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结合口算的结果让学生学会进行整十数或者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灵活掌握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出示例题图。
师生交谈: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同学们都拿到了崭新的课本,喜欢咱们的新课本吗?新课本里面还有很多有趣好玩的数学知识等着同学们一起去探索呢!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学校的图书室瞧一瞧。看看那里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数学难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要求“60本《科学天地》要打几包”怎样列式?60÷20=
2、探究口算方法。
提问:60÷20等于几?你们会口算吗? 同桌互相交流算法。
组织全班交流,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结合回答,适当板书。)
小结:60÷20时可以由乘法20×3=60,想到60÷20=3;也可以根据6÷2=3,想到60÷20=3,也就是根据表内除法类推出整十数的口算。
3、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4、探究笔算方法。
启发思考:60÷20,会用竖式计算吗?提问:3为什么要写在商的个位上?(引导学生回答:“3”表示是3个20,不能写在十位上。)
5、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96÷20 150÷30。学生验算。互相交流评价。
三、巩固深化,实际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练习并验算。
指名板演并说说计算方法,商的位置,验算方法。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4、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四、师生共同总结回顾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总结整十数或者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2页“想想做做”第3题。
课题2: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2)教学内容:教科书3——4页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结合口算的结果让学生学会进行整十数或者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计算下列各题:80÷20 450÷50 252÷70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二、探求新知
1、创设情境,出示例题。
学校新买来420本书,现在要分到各个班上去,校长决定每个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
2、学生列式并试做。比较学生试商的过程,说说分别是怎么试商的?交流。
3、师板书竖式过程。1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表示什么?
4、学生独立验算,找学生板演。
5、教学“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6、小结: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提高
1、独立完成P4“想想做做”1,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2、集体完成P4“想想做做”2,着重指出这些错误,希望大家不要出错。
3、解决实际问题,完成P4“想想做做”5。
四、小结本课,布置作业
完成P4“想想做做”
3、4题。
课题3:练习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页 教学目的:
1、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
2、使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
一、完成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2、先说出下面每题的商是几,再计算。要让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试商的?然后在计算,3、计算并验算(课堂作业)
4、先让学生理解题目意思,卡车每次运40箱,是运苹果还是梨还是苹果和梨的总数,那么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最后引导学生列式计算。5、口算并比较
6、写下表,再与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有什么发现:知道被除数和除数,怎样求商?让学生说说,然后计算商,最后通过各个商的比较,你发现什么,可以小组讨论,为什么会这样?着重让学生体会“商不变的规律”。
二、课堂小结
课题4: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1)教学内容:教科书6——7页1、2题 教学目标:
1、在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的试商方法,初步掌握试商的基本方法。
2、在学会试商的基础上尝试让学生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初步学会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的试商方法。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引出新知
1、出示估算题请你估计下面式子的商分别是多少,并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510÷90 922÷40 756÷80
2、出示引导题【教师拿一本书说】老师手里的书共192页,现在老师决定每天看30页,你觉得我能看几天,还多几页?
3、那如果老师现在决定每天看32页的话,那我得看几天,还有没有余下的页数?请同学们先列出算式先不要解答。
4、学生列出式子后,引导学生观察除数和刚才的除数有什么不同,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要求学生也来估算一下,商是多少?你是怎想的?
2、交流个人观点后,引导学生讨论可以把32看作几十来试商,并尝试完成书本P6例题中需要计算的地方。
3、集体交流计算结果后,组织验算。
4、教学“试一试”(1)、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讨论这回应该把39看作多少来试商?(2)、组织讨论结果,说明为什么看作40来试商。
5、交流试商结果后,再让学生完成计算。
6、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你觉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
三、巩固提高
1、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对比着说说把除数分别看作几十来试商,再计算。(完成想想做做1)
2、讨论想想做做第2题中每题改怎样试商,然后让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
四、总结完成课堂练习
1、集体总结学习内容
2、P7练习二1、2题。
课题5:练习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页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的试商方法,熟练掌握试商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试商的水平。
2、在试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基本的计算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综合不同内容的知识,让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试商水平,以试商为基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习题
1、教学P7第4题(1)、先出示第一行指名学生口答结果,其余同学判断;(2)、出示第二行和第一行一样完成;(3)、引导学生观察第一行和第二行在运算时的区别,总结出下面一行的题目计算时要注意用个位相乘的时候满10应该向前一位进一的。
2、教学P7第5题(1)、出示题目,先让学生根据题意估计积最接近于哪个数,把结果用线连起来。(2)、集体交流估算结果,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每一题是怎样估算的?(只要表达的意思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相乘。)
3、教学P7第6题
4、教学P7第7题(1)、让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2)、交流理解的结果,然后让学生列式交流后解答;(3)、求出每天生产水泥多少吨,后引导学生观察下半题,理解 “照这样计算”的意思,引导学生发现求解“天数”的数量关系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4)、找出计算方法后,引导学生说出试商的结果,并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然后把结果计算出来。(5)、结果计算出来交流后,让学生观察表格,并总结出生产水泥的吨数越多,需要的天数也就越多。
5、教学P7第8题。(1)、先让学生阅读理解题意,然后引导学生明白怎样来解决问题,既要用试商的方法来进行计划;(2)、同桌活动,然后组织交流;(3)、拓展开来,寻找最佳方案的方法
二、简单总结练习中出现的关键性知识点。
三、布置作业
完成第6题第二行。
课题6: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2)(四舍法试商)教学内容:教科书8——9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能力,掌握初商后需要调商的试商方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初商调整的判断能力,逐步形成必要的技能。
3、运用有关除法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更好地理解笔算除法的方法,发展推理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掌握初商后需要调商的试商方法。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新:
1、出示一组题:
127÷41= 907÷49=
2、再出示书本例题。学校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特举行读书活动,四(1)班有34人,向图书馆借书272本。通过这些条件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来解决?学生交流,总结问题,引导挑选目的性的问题当引入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例题,发现问题和规律(1)、尝试让学生试商,并在试商的过程中和同桌讨论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想,你得到的试商结果正不正确?(2)、集体交流,总结到初商后的结果不一定是正确的还学要调整商的大小,这一步就是调商。(3)、然后让学生对比几钟试商的方法:
272÷34把34看作30试商,初商过大,需要调小。(4)、组织学生回顾各是怎样调商的,并在班里交流,充分获得调商方法的体验。
2、算一算,比一比(1)、出示“想想做做”1的四题,让学生和同桌讨论怎么试商,哪些题需要调商?(2)、集体交流总结,使学生明确在哪些情况下不用调商,哪些情况下需要调商。
三、巩固提高
让学生独立完成P9“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估计商是几?试商后出现什么问题?实际的商是几?
四、布置作业
P9“想想做做”
3、4两题。
课题7: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3)(五入法试商)教学内容:教科书9——10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能力,掌握初商后需要调商的试商方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初商调整的判断能力,逐步形成必要的技能。运用有关除法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初商后需要调商的试商方法。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试商和调商的方法,就是把除数中的个位舍去来试商,可是有时,舍去试商也不一定对。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二、探求新知
1、接着上节课的例题情境,出示例题。(1)、尝试让学生试商,并在试商的过程中和同桌讨论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想,你得到的试商结果正不正确?(2)、集体交流,总结到初商后的结果不一定是正确的还学要调整商的大小,这一步就是调商。(3)、然后让学生对比几钟试商的方法:
252÷36把36看作30试商,初商过小,需要调大。(4)、组织学生回顾各是怎样调商的,并在班里交流,充分获得调商方法的体验。
2、算一算,比一比(1)、出示P10“想想做做”1的四题,让学生和同桌讨论怎么试商,哪些题需要调商?(2)、集体交流总结,使学生明确在哪些情况下不用调商,哪些情况下需要调商。
三、巩固提高
集体完成P10“想想做做”2,着重指出这些错误的典型性。
四、布置作业
P10“想想做做”
3、4题。
课题8:练习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11——12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进一步提高口算和估算能力。
2、进一步体会乘法与相应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对初商调整的判断能力,形成必要技能。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推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堂集体练习
1、完成P11第3题。
2、完成P11第5题。
3、完成P11第8题。
4、完成P12第9、10、12、14题。
二、学生单独完成的作业。
练习三第1、2、4、6、7、11、13题。
课题9: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13——14页。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进一步提高口算和估算能力。
2、进一步体会乘法与相应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对初商调整的判断能力,形成必要技能。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推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正确地进行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进一步提高口算和估算能力。教学过程设计:
一、基本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1)、一组一组出示后让学生口答,集体校对。(2)、对比每组算式总结规律。(3)、交流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口算的方法,初步认识计算的方法。
2、先估计下面每题的商是几,再计算。(1)、一组组出示让学生估算,并注意估算时试商的方法。(2)、集体交流反馈,并说说哪些题在试商的过程中需要调商?(3)、尝试用试商的结果进行计算,指名板演。(4)、集体校对,总结计算方法,特别强调商是两位数的时候该怎样计算?
二、巩固练习
3、计算并验算;
4、图表应用题(1)、让学生先默读自己的题,然后集体讨论每人植树多少棵的计算方法。(2)、然后完成表格,集体交流。指名学生回答时让学生说你计算时是怎样想的,你是怎样试商的有没有调商?
三、实际应用(第9、10题)
(1)让学生读题后完成第一个问题,指名一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自己的本子上,最后集体校对交流。
(2)尝试让学生在理解第二个问题题意的同时提出利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可以同桌讨论交流进行比赛。
(3)整理提出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思维训练 完成书本P14的填数游戏,引导学生根据除法算式中已知的数字选择合适的突破口进行思考。
六、完成课堂作业:第6、7、8题。课题1:角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16——1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画图、观察和交流活动,认识射线、直线及相互间的联系,能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
2、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3、学生认识角,进一步了解角的特征。
4、学生在认识射线、直线和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重难点:建立射线的概念,掌握直线、线段和射线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建立角的概念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挂图。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认识射线、直线。
1、认识射线。
把图中斑马线其中的一条画下来。这是一条什么线?它有什么特点? 师将线段左边的端点去掉,向左边无限延长。还能继续延长吗?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有可能延长到哪?这条线叫什么名字?射线有什么特点?
2、认识直线。
将线段两边的端点都去掉,向两端无限延长,你发现了什么?这条线叫什么名字呢? 它有什么特点? 我们认识了直线、线段和射线,让我们再看看图上哪些线是直线,哪些线是射线,哪些线是线段?
那么,生活中有哪些线是直线、线段和射线呢? 议一议:(1)、直线、射线、线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
不同点 直线 没有端点 射线 有1个端点 线段 有2个端点(2)、直线、线段和射线有什么关系?
三、教学“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1、小游戏(1)、在本子上画一个点,试试经过一点画直线,看看能画几条?(2)、在本子上画两个点,试试经过两点画直线,看看能画几条?(3)、在本子上画一个点,试试经过一点画射线,看看能画几条?
汇报结果
2、生活中常常应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知识。你还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吗?
四、建立角的概念。
1、让学生动手画一个角,建立角的概念。
师边演示边叙述:先画一个点,再经过这一点画一条线,这是一条什么线?
2、教学角的符号。我想用一个符号来表示角,可以用“∠”表示。
五、拓展应用。
(一)、请你来当啄木鸟医生,帮果树治治病。(判断正误)
1、直线比射线长。()
2、角的两条边越短,角越小。()
3、组成角的两条边是线段。()
4、一条直线长5米。()
(二)、摘苹果。(选择答案)
1、直线和射线的长度都是(),而线段的长度是()。
①、有限的 ②、无限的 ③、有的是有限的,有的是无限的
2、在一条直线上确定两点之间的一段叫做(),线段是()的一部分,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①、线段 ②、直线 ③、射线
(三)、图中有几条射线,组成了几个角?他们各是什么角?(想想做做第3题)
(四)、做P17想一想。
(让学生知道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是最短的。这样的线段的长度就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六、小结。
师生交流今天的收获是什么?
课题2: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教科书19——2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激发认识角的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的愿望,进而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学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2、让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使其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重难点:角的正确度量 教学准备:量角器、三角尺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一个120度的角,与同桌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2、引思:你知道这个角有多大吗?
引导操作:你能用三角尺上的角量出这个角有多大吗?
3、尝试测量:学生用三角尺上的角量这个120度的角。(多找几人板演)
4、反馈交流:你是怎样量的?结果怎样? 学生边操作边交流各种不同的量法和结果。
5、设疑:为什么这几位同学量得结果不同呢?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谈话:为了准确测量出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你知道度量角的工具是什么吗?(量角器)
二、观察交流,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
1、观察:学生取出量角器观察,和同桌相互说一说量角器是什么样子的,上边有什么。
2、汇报交流:谁来谈谈你的收获? 结合学生回答,启发认识:(1)、1度的角。
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说明: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这就是1度,记作1。
追问: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1度的角有多大?在自己的量角器上找一找。(2)、认识量角器的构造:中心、内外刻度线等。让学生再次观察量角器,说说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交流后指出:量角器中心的一点是量角器的中心点。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从0度~180度。同桌相互指一指。
3、找一找。(1)、在量角器上,从右往左,依次找出0度,20度,125度和180度的刻度线。(2)、在量角器上,从左往右,依次找出0度,20度,125度和180度的刻度线。(3)、同桌互相找一找:一位说刻度,一位找后由对方检查找得对不对。
三、主动探索,掌握量角的方法
1、组织探究。
出示书上量角的图示,谈话:你能照样子用量角器量出课本上的那个角的度数吗?与同桌商量一下量角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学生尝试操作后交流:你是怎样量角的? 老师随机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量角的时候量角器的中心对着角的顶点,量角顺的一条0刻度线对着角的一条边,看角的另外一条边对着刻度几,这个角就是几度。
3、巩固操作。(1)、量一量书上的角。在黑板上画两个角,请学生板演。提问:谁给大家提醒一下,量角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强调: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再看另一边。即“两重一看”。(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第3题。
3、布置作业。
画几个三角形,量出每个角的度数,算一算三个角的和是多少度?
课题3:角的分类和画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22——24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角的分类,加深对锐角、直角、钝角的认识,认识平角和周角,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关系。
2、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重难点:掌握角的分类及各种角的画法。教学准备:学具袋中的活动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谈话:今天,我们继续认识角。(板书:角)
请大家拿出活动角转成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学生操作。
二、展开
1、学习角的分类。(1)、进一步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
提问:你转成的是什么角?你是怎样判断的?
指定几位学生汇报之后,提问:在转成的这些角中,哪种角的度数你能一下子说出来?是多少度?请用量角器再量一量。根据学生的发言,出示:直角90度。提问:你能估计一下转成的锐角、钝角是多少度吗?
结合学生的汇报,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关于锐角、钝角的度数,你能说出它们大小的范围吗?
出示:锐角小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并小于180度。(2)、认识平角、周角。
老师转动活动角形成的一个平角。提问:你能描述这种角吗?
学生发言后老师指出:这种角,两边在一条直线上,看起来“平平的”我们叫它平角。
谈话:平角是多少度?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回答后老师让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出示:平角180度。提问:你能指出图中平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吗?平角的大小指的是哪一部分只画一条直线说它是平角行吗?再点上顶点说它是平角行吗? 老师和学生一起转动活动角形成一周角。
讲述:像这样,一条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你知道周角是多少度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周角360度。提问:画周角只画一条射线行吗?(3)、探讨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提问:你能说一说直角、平角、周角有什么关系吗?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汇报后板书: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2、学习画角。(1)、画60度的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5种角,现在你能自己画出一个角吗?在纸上试着画一个60度的角吧。
学生画角,老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各自的画法。
学生汇报用三角尺中的60度角来画时,老师给予肯定:用三角尺上的角可以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能说出用三角尺上的角还可以画多少度的角吗?
学生汇报用量角器画角时,老师指出:一般画角,我们都要用量角器,并请学生到黑板上演示用量角器画角。
在小组里说一说:怎样用量角器画角?
全班学生一起用量角器画60度的角,边操作边小结:确定顶点和一条边——“两重合”——找刻度、描点——连线。(2)、完成“试一试”。学生用量角器独立画角,老师个别指导。同桌之间用量角器量一量检查所画的角。全班交流:用题解角器画角,你认为要注意什么?
三、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
四、总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发言,老师组织学生到黑板上把五种角的图片按顺序排一排。
课题4:怎样滚得远
教学内容:教科书28——29页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探索圆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与斜面角度的关系的活动中进行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让学生经历探索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探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情境图,木板,米尺,胶带圈,三角尺。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出示滚油桶和从山坡上滚木头的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并说一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二、自主探究
1、提问:你们知道圆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与什么有关吗? 让学生先小组交流,再集体交流得出结论:圆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不仅与斜面的长度有关,而且还跟斜面与地面形成的角度有关
2、谈话:你知道斜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得最远吗?怎样才能得出结论,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解决。
3、老师演示斜坡与地面的角度为30度的实验。
用一块长50厘米的木板在地面上搭一个斜坡,使斜坡与地面的角度为30度。用胶带圈轻轻放在斜坡上,让它自动地往下滚。等物体停止滚动后,从木板的询问开始量出物体在地面上滚动的长度。滚动几次让学生看看在地面上滚动的距离是不是每次都同样长。发现滚动的长度不同时,再讨论:把哪个数据作为结果比较合适吗?知道要求出几次的平均数比较合适。
4、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反复实验。(1)、你们也先搭一个与地面夹角成30度的斜坡进行实验,记录每次量得的长度,并求出它们的平均数,填入表中。
(2)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能所所分别搭成与地面成45度和60度的斜坡进行同样的实验吗?请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填入表中。(分小组进行)木板与地面的角度为45度,物体滚动的长度(); 木板与地面的角度为60度,物体滚动的长度(); 木板与地面的角度为()度,物体滚动的长度()。
三、交流总结
请同学们比较每次求得的平均数,说一说你的发现。
四、阅读“你知道吗?”
谈话:斜面在生活中应用广泛,课本P29页,“你知道吗?”介绍了另一种形式的斜面,请大家阅读。课题1: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没有括号)
教学内容:教科书30——31页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能够通过运算顺序进行对混合运算进行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对比、推理总结混合运算的特点,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形成一定的学习技能。
教学重重难点: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教学难点: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设计:
一、问题提出、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为了鼓励本学期进步大的同学,老师现在正想为他们准备一些礼物。你们认为准备什么礼物好呀!
你们的提议真好,其实老师已经准备好了,请同学们们看P30的插图。现在呀老师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我该花多少钱呀?把你的算出来的结果和方法记录下来并和同桌说说。(集体交流,学生叙述各自的方法,教师相应把学生的运算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并根据实际情况说明学生的做法,做适当点评。)那么同学们用分步做的方法很好,不过我们能不能列出一个算式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探究新知,总结方法
1、让学生观察刚才的两个算式并说说各表示什么数量关系;
2、那解决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3本笔记本的钱+1个书包的钱=总共用去的钱
3、根据数量关系式那我们能不能把刚才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 生讨论交流后总结最佳式子: 5×3+20
4、那么让学生说为什么要列成:5×3+20?我们在算的时候该先算什么?为什么要样算?
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决过程,明确这样的问题应该先解决什么、再算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学生书写格式的指导。
5、出示P30的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尝试用混合运算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然后交流并讨论运算的顺序,为什么要这样运算?
6、总结比较两个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中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的规律。
三、巩固提高
1、出示P31的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最后交流结果,并指名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2、让学生打开书本仔细观察P31第2题找出其中的错误,再进行订正。最后指名学生说说每题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改正。
3、出示P31的第3题先让学生分组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再进行计算,最后集体交流。
4、出示P31的第5题先帮助学生弄清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再让学生列综合算式分别解决三个问题。
四、简单总结完成作业:P31第4题
课题2: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 混合运算(没有括号)
教学内容:教科书32——33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2、通过对比、估计等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有关混合运算的顺序。
3、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多样性的技能,提高解决实际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重难点: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多样性的技能,提高解决实际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直接引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今天我们将学习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二、自主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1、出示P32习题插图和问题,明题意尝试列出算式。(1)、先让学生说说场景中有哪些商品,哪些商品的标价是知道的,图中营业员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我们能知道什么?(2)、根据大家的对题意的理解,那么要求一支钢笔和一个订书机总共多少元该我们可以怎样运算?你有几种方法进行运算?
让学生自己先在本子上列出算式不计算结果,然后和同桌讨论有什么不同的方法,最后交流总结方法,并板书出各种方法。
2、交流探究结果,并让学生明白每一种算式的数量关系是什么,说说自己列式时的想法。
3、自己列出的算式进行计算,最后交流计算结果,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两道混合运算算式在计算时要先算什么?根据数量关系为什么要先算?(通过该教学点让学生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4、教学“试一试”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1)、学生列式计算;(2)、组织交流,在交流中明确运算的顺序;
5、总结运算顺序: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1)、让学生先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2)、加以归纳形成清晰的认识。
三、巩固提高
1、完成书本P33页“想想做做”第1题。(1)、让学生说说每题应先算什么?(2)、完成习题,校对结果。
2、出示P33页“想想做做”第2题第一列题组(1)、指名三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任意选一题做在自己的本子上;(2)、集体校对,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各个算式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帮助学生弄清“乘除混合运算”与其他题目在运算顺序上的区别;
3、分组完成P33页“想想做做”第3题,集体校对后比较归纳计算时存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出示P33页“想想做做”第4题;(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估计哪个算式的得数大一些,然后计算比较验证;(2)、交流看法,校对结果。
5、出示P33页“想想做做”第5题,按照题意列式解答,指名2位学生板演,计算完成后集体校对,根据图意适当说明运算顺序。
6、P33页“想想做做”第6题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明确题意然后指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地选择信息,然后引导学生提出一个两步计算的问题,集体交流。
四、适当总结,完成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剩余习题和第6题(自己提出的问题也要完成课题3: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34——36页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对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把握,引导学生自己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在学生产生疑问时使学生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通过计算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重难点: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理解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和作用。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交流,引入课题
同学们,昨天老师到街上买了一件80元的T恤,我一共带了100元,你们帮老师算算剩下的钱我还可以买5元一双的袜子几双?学生计算,然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根据学生可能列出的算式进行灵活的引入,并板书课题。
例:如果学生情况全部是:100-80=20(元)20÷5=4(双)分步骤做那么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都是用分步骤的方法进行计算的,那么我们能否用一个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今天我们将学习新的知识—『课题』
二、探究新知,明确算法。
1、确定计算方法 可能一:在学生自己探索引入题的时候,除了分步做外,可能还有“100-80÷5”这样的算式,这时要组织学生充分感受,组织学生讨论:解决例题中问题应该先算什么?列成这样的综合算式对不对?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才能解决哪一步必须先算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第34页。
可能二:在学生自己探索引入题的时候,也有可能有“(100-80)÷5”这样的算式,这时要让学生说明他的想法,一定要说明为什么要在“100-80”加一组括号,用意是什么?学生说明后,立即表扬这样的学生,并让学生开始自学课本第34页。
2、让学生充分感受需要改变这个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组织讨论在自学过程中你明白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
3、组织学生感知明确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知道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并让学生完成“试一试”,可以指名2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书上,最后校对结果并再一次明确运算顺序。
三、巩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先让学生说说每题应该先算什么?(2)、任意选择2题完成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集体校对;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让学生分组完成每组算式,并让3位学生到黑板上完成3组题;(2)、引导学生观察每组题,说说运算顺序的不同,并校对结果;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1)、让学生读题,尝试自己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指名2位学生进行计算,可以选择性地选择学生板演,一差一优有利于发现问题。(2)、就板演结果进行校对结果,口头统计学生错误情况,并指出错误同学的错误,明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的理由。
四、简单总结,完成作业P35“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5题。
课题1:认识平行
教学内容:教科书39——4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
2、学生通知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平行线,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平行线。
3、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平行线。
教学准备:信纸、方格纸、彩色纸、小棒、直尺、钉子板和橡皮筋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
举出生活中的几个例子,如:学校的双杠、每天使用的练习本格子等。
二、观察操作,认识平行
1、观察比较书上的照片,理解同一平面。(1)、观察每幅图中有几条直线?(板书:两条直线)举例说说每组直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板书:同一平面内)(2)、实物演示:两个长方体摞起,在同一平面上各有一条直线。请生观察这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吗?如果转动盒子,现在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吗?
小结:今天研究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分类比较,认识平行(1)、你能根据四幅图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吗?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生可能出现:
A、有的两条直线连在一起 有的两条直线是分开的 B、有的连在一个点上 师让学生解释连接的含义(2)、让学生闭眼想象平行线无限延长后仍不相交。逐步引导出相交与不相交,并相机板书。
总结并完成板书: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3)、请同桌联系图意说说,如何理解互相平行?谁是谁的平行线? 过渡:生活中有没有这样平行或相交的线呢?(4)、想想做做 第1题 在图中找出哪些线是相交的,哪些线是平行的?(让学生指图说出哪两条线平行或相交)(5)、你在生活中见到过互相平行的例子吗? 过渡:我们认识的图形中有互相平行的线吗?(6)、想想做做 第2题
下面每个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各有几组平行的线段? 2.动手操作,深化平行认识(1)、动手做平行线
①利用手边的材料,你能想办法做出一组平行线吗? ②学生操作,全班交流,展示。可能出现:A 在信纸上画B 在方格纸上画C 折D 钉板上拉E 小棒摆F 用直尺在白纸上画或任意画„„(2)、在点子图上画出两条相交的直线、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①想想做做 第3题 ②选择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展示。(3)、用三角板、直尺画平行线 ①看书P40,理解图意,照样子自己试一试。
②汇报:说一说画平行线的方法?应当注意什么? ③每人在白纸上再画一组平行线
三、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对平行有了怎样的认识?(板书:认识平行)有什么问题?
总结:平行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世界中无处不在,不仅因为它的美,更因为它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什么很多事物要排列成平行,或做成平行呢?下节课继续研究。
课题2:认识垂直
教学内容:教科书42——45页
教学目标:使学生经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垂线,能够借助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并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垂线,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借助支持、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教学过程设计:
一、初步理解垂直、垂足、垂线。
1、复习:看一些带有直线相交或平行的图片,让学生判断两条直线是什么关系。
2、看第42页顶端的三副图片,学生思考:三长图片中表示的分别是什么?图中两条相交的直线,有什么共同点? 如果学生回答是相交,或直接回答出来是“两条直线夹的叫是直角”,可以再引导他们用三角尺的指教到图上角上去比一比,明确构成的角是直角。
3、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将图上的两条直线分别从图中抽象出来。再让学生回答,抽象出来的每一组直线有什么共同点?从而揭示:另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中一条是另一条的垂线,这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做垂足。结合板书,教师在垂足上用红笔强调。
学生自己解释“互相垂直”,并用“谁是谁的垂线”的格式叙述。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5、寻找生活中的垂线。
出示第42页中间的三张图片,学生自己说说什么地方有垂线。
上节课我们已经寻找到了身边的平行线,现在请你们自己寻找生活中的垂线。学生回答的时候,注意修正学生回答中一些不科学的表达。
二、认识一点到一条直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
1、出示第42页的“试一试”。
2、帮助理解题意,引导学生找出哪一条是和已知直线垂直的线段。
3、学生自己量一量各线段的长度,并自己比一比,然后小组间交流各自的发现。
4、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得出所有的线段中,垂直的线段最短。教师相机出示:这条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A到已知直线的距离。
三、学习画一组垂线。
1、我们已经自己做过平行线,那现在根据我们已经能够知道什么是互相垂直,你们能够自己作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吗?
2、学生自己尝试后交流,得出可以有多种方法:如用小棒摆、用纸折、在方格纸上画等。
3、出示第43页的试一试:画经过A点的直线的垂线。学生自己先尝试,再请已经好的同学介绍,最后简单介绍用三角尺作垂线的方法。
4、学生再自己尝试画一组。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说说什么A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然后自己动手画再测量出A到垂足之间的距离。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看图后讨论:为什么这么测量?使学生明白应用了什么数学知识,并进一步体会生活中的其他例子。
五、课内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了什么新的收获?课题1:找规律(1)
教学内容:教科书48——4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引出规律
1、谈话: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们一起做个游戏,看看哪个同学们最先发现游戏规律!(游戏:请同学们伸出自己的一只手,数数有几根手指?再看看每两根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挡?一共有几个空挡?你还知道了什么?)
2、学生交流得出:一只手有5根手指,每两根手指之间有一个空挡,一共有4个空挡。
二、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1、教学例题。(1)、呈现例题情境图,提问:看看图上有什么?你能从图中找出像我们刚才游戏中手指和空挡这样排列的事物吗?看看哪个小朋友找到的最多?(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手帕和夹子、蘑菇和兔子、篱笆和木桩(3)、提问:仔细观察每一组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各有多少个,每组两种物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4)、学生讨论后得出:每组两种物体都是间隔排列的,例如每两只兔子之间有1个蘑菇,每两个蘑菇之间有1只兔子。夹子有10个,手帕有9块,夹子的个数比手帕的块数多1;兔子有8只,蘑菇有7个,兔子的只数比蘑菇的个数多1;木桩有13根,篱笆有12块,木桩的根数比篱笆的块数多1。(5)、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在小组里说一说。(6)、各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7)、教师总结:例题中每组两种物体都是一一间隔排列的,同学们发现了排在两端的那种物体比只排在中间的那种物体多1个。
2、教学“试一试”(1)、出示题目要求,指名读题。(2)、学生独立动手操作。(3)、提问:你摆了几根小棒?摆了几个圆?小棒的个数与圆的个数有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和例题中发现的关系一样吗?(4)、讨论:你能举一组物体为例,用一个对一个来比一比的方法,说一说为什么排在两端的那种物体比只排在中间的那种物体多1个吗?
3、教学“想一想”
提问: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这种规律吗?相互说一说。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1题(1)、指名说出广告牌的个数。(2)、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2、“想想做做”第2题(1)、指名口答。(2)、提问:锯的次数和段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段数比次数多1)你能说出锯成的段数为什么比锯的次数多1吗?
3、“想想做做”第3题(1)、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问,并指名说出自己的想法。(2)、指名回答第二问,学生可能有两种不同的意见(74或75棵)引导他们争论。(3)、用学具模拟实验,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圆,让学生懂得首尾相连时首尾的那两个点合并成了一个点,这样原来排在两端的物体与原来只排在中间的物体就同样多了。
四、总结评价,延伸规律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探索到了什么规律,能说一说吗?
课题2:找规律(2)
教学内容:教科书50——5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找规律,找到了什么规律,你能举例说一说吗?(指名回答)
二、教学例题
1、看例题上半部分及情境图(先不出现问题)
提问:从情境图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林阴道旁的树,做操的兔子,送花盆的猴子)阅读题目中的文字,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怎样理解“从一端到另一端共栽了7棵树”、“相邻的两棵树相隔3米”?
2、出示第(1)个问题:林荫道长多少米?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利用题目中的哪些信息?观察情境图,再想一想,你会列式计算吗?
3、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如发现不同的解法都让学生写在黑板上,并组织讨论。讨论题:(1)、计算林荫道的长度,应该把每段的长度与树的棵数相乘,还是与林荫道被分成的段数相乘?(2)、在两头都栽树的情况下,林荫道被树分成的段数与树的棵数有什么关系?(3)、这道题应该分几步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出示第2个问题:兔子做操的队伍长多少米?
学生独立解答,共同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步求出的是什么。
5、提问:比较(1)(2)两题,在物体的排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从一端到另一端,物体的间隔长度一定)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物体个数—1= 段数
每段长度 ×段数 = 总长度
三、教学“试一试”
1、做第1题(1)、谈话:这道题中的林荫道指的是哪一条林荫道,全长知道了吗?观看图中小猴放花盆的情境,自己思考这道题怎样解答,并尝试计算,如果想不出算法可以画出18厘米长的线段,用图片摆一摆。(2)、学生尝试计算,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3)、指名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并说出每步算出的是什么。(4)、提问:这道题与例题的第1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四、教学“想想做做”
1、做第1题(1)、指名读题。(2)、谈话:先想想走廊的两端放花和不放花一样吗?如果走廊两端都放花,是我们熟悉的问题;如果走廊两端不放花,比如在离走廊端点1米处放第1盆花,或者离走廊端点3米处放第一盆花,这两种放法放花的盆数,与3米、3米地分走廊把走廊分成的段数有什么关系?你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列出不同的算式解答吗?(3)、显示独立计算。(4)、展示不同情况的算法,共同订正。
2、做第2题。(1)、谈话:学校准备在长80米的跑道一边和边长20米的正方形草坪四周植树。如果让你们当家作主,提出植树方案,然后根据你们的方案购买树苗,那么,你们先想一想,植树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栽什么树?怎样栽——跑道两头栽不栽?草坪四个角上栽不栽?每隔几米栽1棵?计算出需要多少棵树苗。(2)、各小组讨论植树方案,填制下表。(3)、各小组展示方案,全班评议。
五、全课总结课题1:观察5——6个相同大小的 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教学内容:教科书52——5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积累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形状的经验,能分别确认或辨认由5和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不同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能根据观察物体看到的某个面的形状,用同样大的正方体摆出相应的物体,体会物体与它相应的平面视图的转换与联系,能借助简单物体或看到的形状进行直观的有条理的推理,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观察几何体的不同面的兴趣,愿意对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几何体与平面视图之间的转换,产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好奇心,体会“空间与图形”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能克服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教学准备:学具袋中的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引入
1、集体看图。
让学生4人一组,每人用4个正方体摆出如例题所示的物体。
2、观察物体。
要求学生观察自己摆出的物体,说说从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看到的形状,教师画出相应的视图。结合视图,让学生分别说说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中,每个正方体所对应的物体中的某个正方体的面。
3、小结引入。
二、探索方法
1、提出问题。
现在的物体正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请每个同学看着自己摆的物体想一想:如果让你再添1个同样大的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认为可以怎样摆?
2、操作交流。
4人一组,每人拿出1个正方体摆一摆,摆好后再看一看摆得对不对。教师根据不同小组的情况,适当给予帮助和指导。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摆。指名不同摆法的学生,用教具分别展示自己的摆法,在全班交流,并结合说明理由。
提问:根据上面不同的摆法,你认为这个正方体只要怎样摆,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就不会有变化?
3、教学“试一试”。
先后提出“试一试”的问题,分别让学生思考。先在小组里说说摆法,再摆一摆并交流自己的想法,讨论为什么这样摆看到的形状不变。提问:想一想,怎样摆1个正方体,就可以使从某个面看到的形状与原来所看到的一样?
4、小结。
从某个方向观察不同的物体,有时可能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实际上,从某个方向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就是观察到的这个物体的面的平面图形。
三、完成“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各小题让学生交流后,还要让学生结合讨论还有什么不同的摆法,体会从某个方位观察不同物体所看到的形状。
4、“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在图中数一数各有几个正方体,并分别摆一摆,看数的对不对。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你通过物体观察,有什么收获?
课题2:观察两个简单物体的组合 教学内容:教科书54——55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分离的简单物体的组合,学会辨认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2、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生活空间,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能克服操作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增强成功的体验,从而不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教学准备:学具袋中的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兴趣
1、讲故事:两个小朋友在玩具角里面玩搭积木。
2、谈话:有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小丽与小华进行搭积木比赛。瞧,他们多开心!
3、小丽:这是我用5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你能画出从正面、侧面及上面看到的形状吗?
4、小华:我也用5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摆,从正面、侧面及上面看到的形状和小丽的是完全相同的。
5、小丽:不对不对,不一样!
6、谈话:你们说呢?帮他们做一下裁判吧!
二、教学新课
1、看图作画初判断。
(1)谈话:从图上观察,也把小华摆的物体从正面、侧面及上面所看到的各种形状画一画,再判断到底与小丽的是否完全相同,好吗?
(2)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分别从三个不同面上所看到的形状,并与前面所画的进行比较,初次作出判断。
2、实际操作再判断。(1)谈话:要知道从各个面上观察到形状到底是怎样的?除了画一画,还有更具说服力的方法吗?可以怎样做?你们想不想也来搭积木呀?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摆出书上所示物体,然后实地观察再次作出判断。谈话:通过操作摆一摆后,你知道从哪个面观察得到的形状是相同的?哪个面观察得到的形状是不同吗?
3、得结论。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
4、(1)小丽:如果从上面看,要使形状不变,还可以怎样摆? 谈话:我们大家先摆一摆,看看会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追问:从上面看是不变,从其他面看呢?
(2)小华:如果从侧面看,要使形状不变还可以怎样摆?谈话:我们也先摆一摆,再跟他们俩比一比,谁想的摆法多? 追问:从其他面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
三、多样练习求巩固
1、搭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小华:请你仔细观察,想象,再按要求连一连。
2、“想想做做”第2题。
小丽问:如果这幅图是从正面看到的,应怎样摆?
学生在小组中摆一摆,互相检验后,屏幕出示小华摆成的正确答案。
小丽追问:如果是从侧面看到的,应怎样摆?从正面呢?
3、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互相出题并解决,形式不限。
4、谈话:通过比赛,小华特别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任意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瞧,她一会站在房子的正面看,一会站在房子的侧面看,一会站在天桥上往下看!
5、延伸
像刚才遇到的这些问题,你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过吗?在身边找一找,编一道题给小组成员做做。
四、回顾总结求深化
提问:在这节课上,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有哪些收获?课题
1、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56——5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加法验算。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理解不同算式间的相等关系,发现规律,概括运算律。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加法交换律
1、创设情境,解决问题(1)、(集体看书上例题前的图)谈话:请仔细观察画面,并根据题中所题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选择相关的已知条件,来把这道题完整地复述一下。(2)、指名复述,并请其他学生对复述情况评议。(3)、学生各自列式、解答。如果出现两个算式:28+17=45(人)和17+28=45(人),让学生交流想法。如果只出现28+17=45(人),提问:还可以怎样列式?不管出现哪种都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两个算式板书。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1)、谈话:观察两道算式,得数怎样?
讲述:28+17和17+28的得数相同,说明这两道算式是相等的,可以写成等式:28+17=17+28(板书)。(2)、提问: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学生写出等式后,指名说出自己写的等式,教师板书在28+17=17+28的下面。(3)、谈话:比较一下等号两边的算式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发表见解)(4)、教师小结:同学们发现了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5)、谈话:大家看这些等式(手指板书的等式)里面的加数都是具体的数,哪个数都不能代替另一个数,你能创造两个加数,把你们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吗?(讨论)(6)、板书讨论结果,有多种形式,教师都给予肯定。
二、教学加法结合律
1、解答例题,发现规律。(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提问:要求算出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怎样列算式?
组织学生讨论得出: ①、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28+17)+23=68(人)②、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28+(17+23)=68(人)(2)、提问:依据上面两道算式可以写成怎样的等式?学生回答后板书:(28+17)+23=28+(17+23)(3)、集体完成下列题目,算一算,下面的括号里能填上等号吗?(45+25)+13()45+(25+13)(36+18)+22()36+(18+22)
谈话:一定要先分别计算,再根据计算结果填符号。(4)、谈话:认真观察、比较这几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分小组讨论交流)(5)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等号两边算式的加数相同,加数的位置不变,只是运用顺序不同,等号左边的算式是先把前两个加数相加,右边的算式是先把后两个加数相加,得到的和是相等的。也就是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树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2、呈现运算律。
提问:如果用A、B、C表示三个加数,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讨论后,回答并板书)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4题
4、“想想做做”第5题
四、全课总结(略)
课题2: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59——60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复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字母式。
二、教学新课
1、例题教学(1)、出示例题。提问:谁能说出算式?(2)、谈话:按照运算顺序应该怎样算?还可以怎么算?你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吗?(3)、学生计算,教师巡视,选择不同算法的学生把自己的算式抄在黑板上。(4)、让抄写算式的学生说说自己如此计算的理由,和运算的根据,以及怎么想到把46和54先相加。(5)、讨论:你认为哪种算法简便?为什么?(6)、教师小结:在计算几个数连加时,把和是整百的数先相加起来,可以使下一步的计算简便。
2、教学“试一试“(1)、出示算式并提出要求:
67+75+25 78+(47+22)用简便方法计算,写出计算过程。(2)、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3)、指名把自己的算式写在黑板上。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1)、各自思考,把得数写下来。(2)、指名回答,并要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有不同看法的学生发表意见。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1)、讨论175+201怎样算简便。(2)、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3)、提问:这里运用了什么运算律?(4)、学生独立做354+102、105+216,指定两人在小黑板上做,共同订正。
4、“想想做做”第4题(1)、默读题目。(2)、谈话:看谁能很快算出合计数。(3)、指名说出三户各自用电的合计数。共同校正。(4)、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
5、“想想做做”第6题(1)、各自填表。(2)、从左往右观察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与和,看它们变还是没变,怎样变的,你发现了什么?(3)、从左往右观察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变化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5题
五、全课小结(略)
课题3: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以及相关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61——6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育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加法交换、结合律,用字母表示。
二、猜测验证,探索规律
1、大胆猜测。
谈话:猜猜乘法有哪些运算规律?
2、学习乘法交换律。谈话:回忆我们以往学习乘法的情况,你能发现乘法有交换律吗?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
谈话:大家真了不起,看来我们已经应用过乘法的交换律了。
出示第一个例题图,问: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要求图中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列算式?你能把图下面的等式填写完整吗?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根据这些等式说说什么是乘法交换律,如果用字母A、B表示两个乘数,可以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两个数想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板书:乘法交换律A×B=B×A
3、学习乘法结合律。(1)、出示第二个例题:华风小学6个年级的同学参加跳绳比赛,每个年级有5个班,每班23人参加。一共多少人参加比赛?(2)、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并计算,然后集体交流。交流时说说先算什么,如何列式。谈话:(23×5)×6,按运算顺序的规定,不加括号也应该先算23×5,这里加括号是为了强调先算前两个数,以突出两种算法的不同。提问:你能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板书:(23×5)×6=23×(5×6)(3)、提问:比较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相同点是三个乘数相同,三个乘数的位置也相同;不同点是运算顺序不同,等号左边的算式是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等号右边的算式是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4)、提问:你们还能写出类似的等式吗?学生说等式,教师组织学生口算,证明等号两边的算式确实相等。(5)、提问:观察这些等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在小组里讨论。
小组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帮助学生概括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这就是乘法结合律。(6)、提问:用字母A、B、C表示三个乘数,怎样表示乘法的结合律?学生独立写出并汇报。板书:(A×B)×C=A×(B×C)
4、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1)、出示“试一试”的题目。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吗?
23×15×2 5×37×2(2)、学生尝试计算,指定两人分别把两题的算式抄在黑板上,让算法不同的学生也写下来。提问:他们先把哪两个数相乘?为什么要把这两个数相乘?运用了哪些运算律?
三、组织练习,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4题。
五、全课总结(略)
课题1: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学内容:教科书65——67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学会用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初步体会这些方法在整理信息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并学习运用这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 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例题
1、出示情境图,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充分交流,使学生感受到图上的信息比较多,听完了不能一下子理清楚。
2、谈话:我们可以列表整理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下面请你自己列表整理。教师了解学生的方法,适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3、在小组里交流如何整理的。同组互相提出修改意见,使每个同学的方法更完善。
学生汇报,每组选出自认为最好的方法到实物投影上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以“能否简明表示出条件和条件之间,条件和问题之间关系”为标准,去评价哪些同学的方法比较好。
然后逐步引导,形成下面的两种表格:(1)
小 明 小 华 3 本 5 本 18 元 元?
(2)3本——18元 5本——?元
4、谈话:下面我们就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求什么?特别要说清楚你是从哪里想起的?
学生列式计算。全班交流,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 板书:18÷3=6(元)
6×5=30(元)
5、提问:你是怎样想到先求1本的价钱的?是从哪里想起的?
谈话:同学们在分析数量关系十实际上用了两种不同的策略。一种是从已知条件想起,想到根据这两个条件能求出什么;另一种是从问题想起,想到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先求什么?
6、小军用42元买练习本,他买了多少本?你能先列表整理再解答吗?
7、根据上面两题的解答结果,填出括号里的数。
3本——18元 5本——(30)元(7)本——42元
仔细观察上面3组数,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交流。全班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买的本数变化,用的钱数也变化;买的本数越多,用的钱数越多;但不管本数、钱数怎样变化,每本的价钱是不变的。
二、练习提高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三、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3、4题。
四、全课总结
课题2: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学内容:教科书68——6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稍复杂的信息,并运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设计
一、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中的已知条件。
小芳家种了3行桃树、8行苹果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苹果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谈话:看了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出示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2)、谈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果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要不要把上面提到的信息都整理进去?你能根据问题列表整理吗?学生列表,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展示学生列出的表格。(3)、提问:下面分析数量关系,你打算从哪里想起?怎样想?在小组内讨论后指名回答。(4)、让学生列式分步算式解答,指名板演。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2、教学“试一试”。(1)、出示问题:苹果树比桃树多多少棵?(同学先独立列表整理,并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怎样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2)、学生列表、小组交流、列式解答。(3)、展示学生的表格和答案,共同校正。
3、谈话:你能根据题目呈现的信息,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再设计表格填表并解答吗?学生独立做题。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的答案。
4、比较小结。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先列表再解答,也可以不列表,先分析条件和问题之间的问题,直接列式解答。
2、“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在书上填表,再解答。学生独立做题,让两个学生把答案写在投影片上展示,共同评议。提问:这道题你是怎么分析数量关系的?说一说每步求出的是什么?可以怎样检验我们做的对不对?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解决问题的哪些策略?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五、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2题。课题1:统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70——7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分段整理数据。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同学们穿了校服,真漂亮,感觉很整齐,你们的校服是什么时候做的?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做校服之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3、老师与你们班主任联系了一下,把你们的身高制成了这四(1)班学生身高记录单。
4、出示70页的学生身高记录单。
二、教学新课
1、提问:从这张身高记录单上你知道了什么?再观察记录单,你能看出当时我们班最矮最高的是哪个同学?
谈话:老师与厂家联系了一下,厂家不可能为每个同学设计一种型号,商定分为大号、中号、小号。从图片上你收集到哪些信息?
2、提问:根据厂家提供的型号,想一想,接下我们要做什么工作?
谈话:为了弄清楚适合穿大、中、小三种型号服装的各有多少人,就需要对记录单上的数据分段整理。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分段整理数据呢?请发表意见。你们认为哪种记录方法比较好,为什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用画“正”字的方法分段整理数据,组长要做好分工,看哪组整理的又快又准确。
3、各小组汇报统计结果。
谈话:我们能不能把你们画“正”字的记录表送给生产厂家呢?还应该怎么办?请你们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入统计表。
提问:表中的合计起什么作用?还要填写统计表名和制表日期。怎样给这份统计表命名?
4、提问:服装厂看到这张统计表,会明白哪些问题?这就是分析数据。
5、回顾统计过程: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来解决购买校服的问题的?我们经历了一个怎样的统计过程?(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制统计表、分析数据)
三、组织练习
谈话:刚才我们利用统计解决了定做校服的实际问题,统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运用是很普遍的。
1、“想想做做”第1题。(1)、让学生自己完成统计表。(2)、交流分段统计的结果。(3)、提问:你是怎样分段整理数据的?对分析统计结果你有什么看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下面请你们做“想想做做”第2题和第3题,了解我国目前空气污染的状况,了解目前的空气质量。学生独立做题。全班共同交流统计结果。
看了上面两张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课题2: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科书75——7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难点:确定直条的高度。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二、自主探索,获得新知
1、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的条形统计图,并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2)、谈话:这张统计图反映了第一轮投票中5个申办城市的得票情况。
请大家认真观察统计图,准备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图中你能看出五个城市各得了多少票?
②条形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③这张条形统计图与以往我们学习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④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3)、学生分组交流,并反馈。
2、教学“试一试”。(1)、让学生独立完成。(2)、在小组里交流统计图的完成情况。重点检查:直条高度是否正确;是否把数据标在直条上面。(3)、提问:你从统计图里知道些什么?(4)、提问:把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看看条形统计图有哪些优点?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谈话: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它与前两幅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用尺子比量一下直条高度正确吗?(2)、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说说上面每座电视塔高多少米?中央电视塔比江苏电视塔高多少米?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谈话:这幅统计图与上幅统计图又有什么不同?(2)、提问:我国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高,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低?2004年的棉花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多少万吨?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学生自己完成统计图。(2)、在小组里互相检查作图情况。
制图日期填写了吗?直条的高度准确吗?直条美观吗?标出数据了吗?(3)、提问:从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四、总结评价,汇报收获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你是怎样获得的?
课题3: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内容:教科书79——8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规则否则公平。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和与他人团结协作精神。教学过程设计: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平时玩过游戏吗?谁来说一说玩了哪些游戏,是怎样玩的?同学们平常喜欢玩游戏,今天我们也玩一玩游戏。
二、操作体验
1、出示例题图
谈话:我们来看一看这几个同学在玩什么游戏,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玩这个游戏吗?刚才这个同学读的就是他们的游戏规则。请同学们猜猜看,根据这种游戏规则,谁赢的可能性打算一些?同学们猜的怎样呢?想不想用这种游戏规则玩一玩呢?
2、分组活动
谈话:请同学们运用他们的游戏规则玩一玩摸球游戏,并用画“正”字或打钩的方法记录每次摸球的结果。摸球时一定要有序进行。请同学先分工再做游戏。(小组长分工)
3、各小组展示摸球结果记录表。
谈话:运用他们的游戏规则做的摸球游戏已结束。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每个小组游戏的结果,想想看刚才的游戏公平吗?为什么?(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得出结论:不公平。
4、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使今天的摸球游戏公平吗?
分小组重新设计游戏规则。
5、谈话:谁来说说要使游戏公平,要怎样设计游戏规则?为什么这样设计?
6、再次做摸球游戏。
请你们按照自己设计的游戏规则,再摸一摸,把摸的结果也填写在记录表里。
7、集体讨论。
展示各小组摸球记录表,谈话:请同学们现在再仔细观察一下每个小组摸球的结果,你又发现了什么?根据这种游戏规则玩游戏,是不是就没有输赢了?
8、教师小结:游戏规则公平了,只能表示游戏双方赢的机会均等,但实际游戏的结果,一般仍可能会有输赢,这正说明了可能性不是必然性。
三、巩固运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谁来说说方方和圆圆她们在做什么?她们玩的游戏规则是什么?你能用游戏的数据说明你们刚才得出的结论吗?
2、“想想做做”第2题。
默读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提问:你认为在哪个口袋里摸球是公平的,为什么?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读题,说出题意。
4、猜一猜。
谈话:出示一枚硬币,如果把这一枚硬币抛起后落下来,你知道是哪面朝上呢?为什么?如果抛10次、100次„„10000次,结果又怎样?在课本第81页“你知道吗”中介绍了外国5著名学者抛硬币试验的数据,请你们读一读。
提问:看了他们的试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四、全课总结
课题1:亿以内数的认识和读写(1)教学内容:教科书86——87页。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
2、初步认识数位概念,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
3、能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4、通过归纳亿以内数的读数规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整理数位顺序表和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教具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要求同学说出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
2、填空:(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千是()。(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几?
3、读出下列各数。4769、6058、7002
二、新授
1、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2、师生互动
提出要求:在计数器上一千一千地拨珠,一直拨到九千。问:九千加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怎么办?(板书:万)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拨珠,一直拨到九万。
问:九万加一万是多少?万位满十怎么办?(板书:十万)(用同样的方法认识百万和千万)板书:百万、千万
指出: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1)、什么叫数位?数位顺序表是什么?(2)、布置学生自学并检验。
a、什么是数位?数位顺序表是什么? b、什么是个级、万级?
c、个级、万级上分别有什么数位?
4、在计数器上拨出24万和68万,同位之间互相试读、试写。
5、教师拨出数字96万,请学生试读、试写
6、师生共同归纳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7、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1、3、4、5题。四全课总结。
课题2:亿以内数的认识和读写(2)教学内容:教科书88——89页。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
2、初步认识数位概念,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
3、能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4、通过归纳亿以内数的读数规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整理数位顺序表和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教具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在计数器上拨出三千零七十万,请学生读,并写出来。
2、小结:万级的读法与个级一样,只不过读完万级后要加一个万字,写万极 的数是,按个级的方法来写,再在末尾添上4个0。
二、新课
1、教学例1。(1)、在计数器上拨出五千万,请同学读出来。(2)、将五千万拨为五千二百三十九万五千二百三十九。
问:这里拨的数有几位?分别是哪几位?这个数包括了几个数级? 问:这个数里有几个万和几个一?(3)、请同学写一写,读一读。
2、教学例2、3。(1)、在计数器上拨出三百万四千。
请学生读一读这个数。提醒:万级末尾的0不读,个级末尾的0也不读,也就是说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写这个数,请同学叙述,教师板演。
指出:在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2)、请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四百零八万零七。请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这个数。
板书这个数字,分别指出其中的每个0,问是否读出来,怎样读? 指出:可以先用线把个级和万级的数分开来,再分别来读。
3、教学“试一试”。
组织交流,问:在什么位置上的0可以不读?在什么位置上的0必须要读?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6题。
2、完成思考题。要求大家摆一摆。
四、全课小结。
课题3:十进制计数法,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大数字 教学内容:教科书91——93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和生产中还有比千万更大的数,理解整亿数的读法和写法。
2、使学生能从数级、数位和计数单位三个方面系统整理出含有亿级的数位顺序表,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3、通过不同写法的比较,学会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目。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读出下列各数。12345678 50020002 78078007
2、写出下列各数。三千零二十万零二百 九千四百万
3、还有没有比这些数数位还要多的数呢? 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亿”。(1)、看例题,请同学分别说说图意及产量的情况。(2)、提问:九亿、十七亿、三百七十五亿是多少?他们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拿出计数器一千万一千万的数,数到九千万,再加一千万是多少呢? 板书:亿
同样,十个亿就是十亿,十个十亿就是百亿。板书:十亿、百亿„„
说明:亿、十亿、百亿等等都是计数单位。(3)、在计数器上数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2、整亿数的读写法。写一个数:五十亿。
讨论:该怎么写呢?(提醒:想想整千万的数是怎样写的。)小节读写法。
3、数位顺序表。(1)、完成教科书89页上的数位顺序表。(2)、讨论: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了哪几级?分别是什么?(3)、说明:还有比千亿更大的计数单位,所以在千亿前面加上省略号。(4)、观察:没相邻的两个基数单位之间进率是多少?
介绍:这种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十进制计数法”。(5)、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4、教学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1)、板书数字:9600000和***(2)、问:这么多“0”,认起来方便吗? 我们能不能想一种简便的方法呢?(讨论)
说明:第一个数读作:九百六十万,也就是960个万,我们可以直接写着:960万。
也就是说,把个级的四个“0”用一个“万”字来代替了。(3)、把后面一个数用“亿”作单位,改写出来。(4)、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3、4、5题。
四、学习“你知道吗?”
课题4:大数的改写和近似数(1)教学内容:教科书94——95页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由若干个亿和若干个千万组成的大数字有初步的认识,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从中感受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国的所有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提问:我们学国的数有哪几级?每一级有几个数位?
2、写出下列各数。四十二万八千六百 五千六百万零三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1)、指名学生读一读这些数。(2)、试着说说这些数的组成。(3)、对照数位顺序表写一写这两个数。
2、归纳概括读写方法。(1)、提问:读数的时候,我们是从哪一位开始读的?写的时候呢?
为什么写的时候末尾有5个0,而读的时候一个也不读呢?(2)、师生共同总结含有三级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写万级和个级,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3)、师生共同总结含有三级数的读法。
先读亿级,再读万级和个级,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每级中间有一个后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4)、讨论:在读写这样的数时,我们还要主义什么?
三、组织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1——6题。
四、学习“你知道吗?”
课题5:大数的改写和近似数(2)教学内容:教科书96——97页。教学要求:
让学生认识近似数,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求出一个大数字的近似数。教学过程: 一.复习1.改写
1500000=()万 40700000=()万 70450000=()万 29000000=()万 二.新授
1.例2.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484204 486685 48万 49万
—&S226;——&S226;——&S226;——&S226;——&S226;——&S226;—→
↑ ↑ 484204 486685 看图思考:(1)、两个数在48万和49万之间,哪个数更接近48万?哪个数更接近49万?(2)根据哪个数位确定的?
(3)我们用四舍五入法时看哪一位? 板书:484204≈480000
千位上是4用“四舍”,把万位后面的尾数舍去。
千位上是6用“五入”,舍去万下面的尾数后在万位上加1。板书:486685≈490000
2.练一练:把下面的数四舍五入到万位 3286900 509300 3.总结: 提问:
(1)四舍五入到万位要看哪一位?四舍五入到亿位呢?(2)千万位上比5小和比4大分别怎么做?
(3)原数和近似数之间用什么号?什么时候用等号? 三.巩固练习
1.填“=”或“≈”
4700000000()47亿 384000000()4亿 750000()75万
104200100009()1042001万 3740000000()37亿 47960000009()48亿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四.作业
“想想做做”第6题。
课题1:认识加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100——101页。教学要求:
1、认识计算器在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了解主要的功能键,促使学生产生对计算器的巨大的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的能力,认真观察、分析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看谁算的又快又好 70+20= 90-50= 12÷4= 18×4= 456×43=
2、你怎么算的这么快?
3、前面有同学是用口算,其实还有一种专门用来计算的机器,我们把它叫做计算器。(板书课题。)
二、认识计算器。
1、介绍电子计算器的种类和用途。
2、认识电子计算器。(1)、小组观察计算器的构造。(2)、认识计算器上的键盘及显示器。(3)、介绍各键的功能和用途。(4)、指名学生说说各键的用途。(5)、小节
三、电子计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1、使用方法的学习。
刚才对各个键的用途的学习,小组内讨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交流。
2、进行简单计算。2+9= 25-14= 6×3= 48÷8=
3、完成“试一试”。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四、学生练习找规律。
完成“想想做做”第2、3、4题。
课题2: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102——103页。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计算器计算。364568+265892= 407005-215129= 312×250= 33138÷63=
二、教学新课
1、谈话引入并板书课题。
2、教学例题。(1)、出示题目,请学生说说运算顺序。(2)、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3)、学生汇报计算过程。(4)、教师用计算器演示计算过程。
说明:要计算完第一步的结果记录下来,然后计算器归0再计算第二步。(5)、小结
2、教学“试一试”。(1)、出示题目,学生计算,教师总结。(2)、小结:在使用计算器时一般都要先确定运算顺序,再按顺序进行计算;当运算顺序与算式书写顺序不一致时,要有清除归0的操作。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1、2、3、4题。
第五篇:人教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百变团花》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出团花的外形制作方法
通过师生共同演示来解决团花的纹样制作的难点
3、情感与态度: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团花的外形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难点:纹样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策略:
本课以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为主线,重视探究经验。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经过探究,自己发现知识,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
课前准备:彩色折纸,剪刀和固体浆糊,课件,展示布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在教学中进行纪律评比,纪律好的奖一面小红旗,一节课下来看哪一组的红旗累计最多,最多者奖一幅成品剪纸画。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种新的美术种类——剪纸。若将其拼成一幅画,则别有一番情趣。(板书课题。)
三、新授:
1、讲述:在古时候,印刷还不是很发达,一些年画、版画也不是很好买到,若遇喜事古人是如何美化自己的居室呢?
聪明的同学一定会想到剪纸。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剪纸——百变团花。
2、学习基本纹样的剪法。
一些复杂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纹样构成的。只有对基本纹样掌握透彻,才能剪出精美的图案。下面是一些基本纹样,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
3、学习剪对称图形。
剪对称图形只需将纸对折一遍即可。
(1)、剪树叶:
(2)、剪鱼:(鱼鳞或用笔画或用刀刻,鱼翅经过剪制后再贴。)
(3)、指导学生将所剪的叶子及鱼拼成一幅水底群鱼图。再添制一些水底景物,使画面更加完美。
4、学习剪团花。
先将纸斜对角折,剪出正方形。再反复对折几次,折的次数越多,剪出的图案越复杂、越精美。
5、学习剪花瓶。
(花瓶其实也可剪成对称图形。)
6、将剪成的团花和花瓶组成一瓶花,再配上绿叶,则更完美。
7、各小组进行制作比赛,看哪一组的优秀作品最多,最形象,所需时间最少,将获胜,获胜组奖一面小红旗,以示鼓励。
8、将各小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以激励大家的学习兴趣。
四、作业:
剪贴一幅百变团花图。
《摆花样》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学习拼摆的知识和方法,对以后学习重复做准备。
能力:锻炼学生设计的能力。
教育:教育学生自己创造美、创设美的环境。
教学重点:如何拼摆物品。
教学难点:创造性的拼摆物品。
教具准备:书、磁铁石(彩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生活中的美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在咱们的身旁。比如说,咱们用的彩笔。教师问:这样摆漂亮吗?象什么呢?今天我们就用手中一样的东西来摆出一幅画。
学生回答:“漂亮”。
二、具体讲解
摆花样主要用具就是同一种东西进行摆放,力求一致性。比如,图钉、扣子、彩笔、笔、粉笔、钉子、图钉、钉书钉……等都是可以的。
根据不同的用具拼摆不同的图案。比如,图形。
根据自己的用具拼摆不同的图形,成为一幅好看的画。
三、学生作业
学生自己亲手拼摆物品。老师指导
四、课堂小结
教师指出学生的作品的优缺点。
教师请学生参观各式各样的摆出的作品。大家选出摆出得好的作品。教师和学生表扬好的作品。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摆花样,笔也可以,希望你们的生活美术色彩越来越浓。
《杯子的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杯子各部分结构、材料、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2、欣赏古今中外的各式杯子,丰富学生的视野,认识杯子的文化内涵,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了解设计要素,渗透设计意识,进行初步的形象设计,感悟形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杯子的各部分设计意图,进行初步的形象设计。
教学难点:渗透设计意识,进行初步的形象设计,会在设计中感受、体会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2B铅笔或勾线笔(师、生)。
教学过程:
一、感知认识
(一)启发导入
1、谈话: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设计。(板书:设计)
首先请同学们看这一段话:设计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是一种文化;是用设计的语言去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同学们现在还不理解,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慢慢地去体会、去感悟。
2、揭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杯子的设计》,当当小小设计师。(课件)
(二)初步感知
1、谈话:请同学们想想,要设计一个杯子必须知道哪些元素?
2、揭示:你们说的很好,老师帮你们总结概括了,他们分别是杯子的结构、形象、纹饰、功能、材料。(课件)
二、观察分析
(一)分析结构
1、谈话:我们首先来了解杯子的结构,请你分析一下杯子由哪几部分组成?(根据学生的回答,用鼠标指示相应的结构)
2、揭示:现在我们回顾一下杯子的结构——杯盖、杯口、杯身、杯柄、杯底。
(二)观察形象
1、谈话: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种不同形象的杯子。
2、欣赏古今中外的杯子图片,分析杯盖、杯口、杯身、杯柄、杯底各有什么形象特点?
杯盖:超越盖子本来功能,有时和杯身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形象整体;有时也能做杯垫。(没有杯盖也可以)
杯口:不再局限于圆形,有方形、心形、不规则形。
杯身:有简单的几何形体、动物或物品的造型;对称形和不对称形;互补形等。
杯柄:有些杯子很有特色,没有杯柄;有些杯柄的形象很简单,用花纹装饰;有的杯柄设计很有个性,瞧!这个耳朵多生动。
杯底:杯子生产的年代、生产商的logo、个性图案等。
(三)了解纹饰
1、谈话:漂亮的杯子都有各式不同的纹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欣赏古今杯子图片,总结纹饰特色。
①
纹饰一般出现在杯子的哪里?(身、柄、盖、底)
②
哪个纹饰让你印象深刻?
(四)功能展现
展示图片,揭示杯子在各个时代的不同功能。
古代:酒器、水器
现代:保温杯
磁化杯
电热杯、变色杯、量杯、旅行杯等
(五)熟悉材料
1、谈话:如果我在家里喝水,我用怎样材质的杯子更合适?如果我出去旅游,我用怎
样材料的杯子更合适?如果我在一个古朴的茶馆里和喝茶,我用什么样材质的杯子更合适呢?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技的进步,杯子的材料有着怎样的变化呢?
欣赏图片
古代——现代
青铜、玉、陶瓷、竹、木、金属、玻璃、塑料、纸、合金、高分子混合(笨重、易碎—→轻巧、卫生、结构稳定)
三、初步设计
1、承上启下:现在你们能够稍稍明白一点“设计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是一种文化”这句话的含义了吧!
2、小试牛刀
(1)师示范(铅画纸上画出具有观赏性的杯子形象)
(2)提出要求
你是初级设计师
①
先思考形象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②
设计一个具有观赏性的杯子形象(大小与作业纸的比例合适)
(3)学生进行初级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
①
说说你设计的杯子的形象特点,具有怎样的功能?
②
在设计有个性特点的形象时,还要考虑什么?(功能,实用性)
在清楚明白你所设计杯子的形象特点以及功能,并且能将这两者与实用性结合,那就成为一名中级设计师啦!
五、总结延伸
下一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设计图的绘制方法,希望你们都能成为出色的高级设计师。
《大树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树杈、树叶等)。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地关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2、画面构思和组织。
教学准备:
铅笔、橡皮、彩色笔、油画棒等用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示范在黑板上画出一棵大树的轮廓。
2、问:看了这棵大树的轮廓,你能说说大树由哪几部分组成?
树根、树干、树枝、树杈、树叶等。(通过剪贴的形式,将大树逐步拼贴完成,介绍树的结构。)
3、问:树上、树下、树洞里可能会有哪些小动物来玩?
请孩子上黑板来,将来大树周围做客的小动物添画在黑板上。
4、板书课题。(《大树的故事》)
(二)、赏析探究。
1、讲故事的活动:(翻开书本至17页)
生:围绕书本上的一张作品,同桌互相讨论。
问:你能根据书上的小朋友的作品,讲一讲他们画的是什么故事吗?
问:你是通过哪些信息了解画面故事的?(整棵树、树根
等信息)
2、看课件
对比2幅画,分别画的是大树的什么部分?
1)教师根据作品分析画面表现大树的哪个部位、构思与构图。(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图片的方法分析)
横构图
竖构图
构图要做到:画面饱满、主题突出、富有生机
引导学生构思。
(三)、创作表现。
1、教师黑板示范。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棵椰子树,请同学根据构图来构思一下椰子树的故事。
故事1:小猴子和椰子树的故事
故事2:海鸟的椰子树的故事
2、思考:
1)准备画出什么样的有关大树的故事?
2)你准备表现树的哪部分?
3)画面中有谁?
4)用什么方法表现,绘画或制作。
2、学生作画。
引导学生绘画前先构思,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展示评价。
1、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
2、推荐画得好的作品。
3、说出理由。
4、课后延伸:大树为什么能保护我们的环境?有关大树的知识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
(五)、总结。
《动物乐园》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比、拆装雕塑动物等活动,学生明白了立体泥塑动物的制作要从基本形体入手,要抓住动物特征,采用切割、揉捏等技法创作。
2、能力目标:
在共同探究中明白了泥塑动物的制作方法,通过参考、借鉴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采用揉、捏、粘、切、刻等技法,临摹或创作泥塑动物形象,增强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
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通过共同探究、共同创作,学生意识到要热爱生活,保护动物。
教学重点:学习用基本形体塑造动物形象。
教学难点:抓住特征表现出立体动物,作品力争完整、牢固、美观、生动、新颖。
教具准备:橡皮泥或泡泡泥、泥塑作品、剪刀、小棍、牙签等材料。
学具准备:橡皮泥或泡泡泥、牙签、小棍、剪刀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咱们先到动物乐园去转转(播放视频)。
动物乐园里真是太热闹了,老师把几位动物朋友请到了我们教室,猜猜他们是谁?(展台表演)
美羊羊:今天的天气真好啊,我要好好晒晒太阳……啊,不好了,灰太狼来了,他会吃了我的!
小灰灰:美羊羊,你别害怕,我是小灰灰。
手偶:是啊,是啊,你别害怕,它不是真狼,它是我们捏出来的。我们是谁,你猜出来了吗?--我们就是老师的手指头,我们不光捏出了美羊羊和小灰灰,还有好多动物呢!(展示动物)
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双手捏捏可爱的小动物?今天我们就用自己勤劳而又灵巧的小手捏捏小动物,创建一个动物乐园。
二、合作探究:
师:要想把动物捏好,我们要共同创四关,你们有信心吗?
1、第一关:比一比
出示羊、兔、乌龟、老虎、长颈鹿等动物的图片对比图,探究:捏制的动物与生活中的动物有什么不同?
师:捏出来的小白兔与生活中的小白兔颜色上有什么不同?
生:颜色更鲜艳……
师:捏出来的小猪与生活中的小猪在外型上有什么不同?
生:外形更概括……
师:蛇与鸡各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特点更夸张……
师小结:泥塑动物
造型:概括、夸张、突出特点
色彩:更加丰富、图案装饰更漂亮
2、第二关:想一想
(1)以前我们捏过橡皮泥,你们都会哪些方法?
揉、搓、切、捏、刻……
今天,我要为大家展示一种新方法:“剪”把老鼠变成刺猬。
还有很多方法等待我们大家去发现,大家一会儿制作时动动脑筋吧!
(2)以前我们制作过橡皮泥太阳,它与动物泥塑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是平面的,一个是立体的。
怎样去做立体的呢?我们进入下一关。
3、第三关:赛一赛
(1)小组比赛:拆一拆泥塑动物,再装一装泥塑动物,看谁动作最快?讨论一下完成泥塑动物需要几个步骤?
学生总结:概括基本形----抓住特征------具体刻画-----美化装饰
(2)老师按照学生总结出的步骤想做一个平面大象,请学生找毛病。
生:基本型是平面的,所以大象也立体不起来了。
教师改正做法。
师:瞧,小马虎本来要做大象,可是鼻子做的太短了,大象变成了小猪。长鼻子是大象的什么?
生:长鼻子是大象的特点。
师总结:所以我们在做小动物时,一定要把基本形做立体,抓住小动物的特征,可不要让你的动物立不起啦呀,或是让大家认不出来!
(3)巩固知识
老师这里做了一些动物,看看你会做吗?(出示泥塑小动物)
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小朋友的作品。小朋友们把自己的作品放入了动物乐园,你想做吗?我们进入第四关。
4、第四关:做一做
说一说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动物?想突出它的什么特点?
教师鼓励学生尽可能夸张动物的动作表情,让手中的动物更加完整、牢固、美观、生动、新颖。
作业要求:互帮互助捏塑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让它到大自然中自由快乐的生活。相信在你灵巧的手下泥塑动物一定能跳起来,笑起来,活动起来。有没有信心?
学生进行泥塑制作,教师进行巡视辅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泥塑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否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师生质疑解惑。
三、交流评价
感受成功。
1、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请学生自评互评:我的动物叫什么名字,我想对它说……
2、教师小结:
动物乐园真热闹,各个动物来报道。
立体动物咪咪笑,造型夸张颜色好。
小朋友们手真巧,捏的动物真是妙。
朋友之间多友好,保护动物要记牢。
大家记牢了吗?
《过春节》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不同地区不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2、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和工具来制作春节的小礼物,表达自己美好心愿。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3、将记忆中春节的美好景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画面要体现出春节的喜庆气氛和热闹场面。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
教学准备:图画纸、水彩笔或蜡光纸、剪刀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春节是我国盛大的传统佳节,也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节日。你认为春节令你最难忘的、有趣场面有哪些?
师总结归纳并介绍春节的一些知识和习俗。
二、新课。
1、欣赏教材44页。
学生仔细观察,比一比,这两件门神作品哪一件更古老?看一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中国人过年时有在大门上贴门神、贴春联、贴福字的传统习俗,它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愿望呢?
想一想,你能说出门神、春联、福字可以贴在什么地方吗?贴时有什么讲究吗?
2、提问:你们想学学剪窗花吗?
教师演示纸的折法。
画花边。
花边剪法。
3、老师还想教教你们学习制作小灯笼,你们愿意学吗?
教折纸;
教剪纸;
粘贴连接。
讨论:你知道小灯笼、窗花剪纸的共同特点吗?
三、艺术实践。
画一幅表现春节花会、庙会等题材的创作画,或者和小组同学合作制作一件有浓厚春节气氛的小场景。
四、学生创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评议。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哪些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色彩鲜艳?
《会变的线条》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不同种类线条带给人的美感。
3、通过学习,能用不同种类的线条组织、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体验艺术作品中线条的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种类线条表现美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教师出示一根彩带),这位朋友最会跳舞了,有谁能让它把身子扭动起来?(指名演示)这些线条在同学们的手里能跳出这么优美的舞姿,想不到它有这么多千变万化的姿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会变的线条(板书课题)。
二、审美与欣赏(感受各种线条的形态和性格)
1、欣赏艺术作品中的线条(了解人类使用线条的发展变化)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
新石器时代器皿
书法作品
绘画作品中的线
2、线条会变成各种各样的形态,藏在我们教室里。下面就让我们去好好找找吧
3、让我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找一找它们还躲在哪里?
多媒体出示,自然生活中的线,同时讲到各种线条给人带来的感觉。:直线(建筑)挺拔、曲线(沙漠)柔美、折线(建筑)坚硬、立交桥(螺旋线)旋转。看来线条还真是到处都有。
三、理解和运用
1、欣赏
A、看图蜘蛛网
观察特点
蜘蛛是特别聪明的动物,用简单的线条也能织出自己的家来。
请观察它用了哪些不同的线条?
你觉得蜘蛛的网有什么特点?(有序)
(老师觉得蜘蛛的网有种独特的美感,它的线条既有规律又有变化,而且蜘蛛顽强的织网精神也很令人赞叹。)
想知道它是怎样织网的吗?
(师示范,对比范画说明线条的组织)
小结:线条既要有不同种类的变化也要有一定的秩序的组织在一起才能给人以美的感受,那我们作画得时候也要学习蜘蛛织网的方法。
B、《苗族蜡染图案》
“你觉得这幅图中的线条怎么样?说说你的感受”。
有秩序、有变化、疏密有秩,给人以装饰美感。
2、练习
刚才同学们看了这么多作品,老师也想尝试着画一画线条。
看我这有一个椭圆形的图案,请同学们学一学老师是怎样组织线条的。
(师示范)
你想画出试着画出漂亮的线吗?
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吧(变一变)。
游戏要求:运用线条有序的变化组织装饰图案,变出不同的效果(分组游戏,每个小组运用同样的图案)。
在画的时候不要忘了蜘蛛织网的本领,线条要有秩序的变化的交织在一起。
奖励每组最棒的小朋友。
四、作业:
新石器时代陶器皿作品。
接下来我们欣赏远古的人们用线条装饰的陶器,观察他们都用了哪些线条组织在一起。
其实老师觉得你们也可以用线条设计出比他们更美的器皿。就在刚才你们已经设计出了好多个呢?
请看(师任意将图案组合成几个陶器)
看你们设计的陶器,每个都很独特,看来你们学到了蜘蛛的本领拉。
请你们运用线条装饰这些器皿吧。
五、展示评价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六、拓展
生活中线条装饰的运用。
《会变的小手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对手套进行简单的运用,设计出新的艺术形象。
能力目标:通过想象,欣赏,探究活动,学生能大胆创作。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等。
重点:
了解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思维,创作出生动的形象。
难点:
创造性地使用手套,设计丰富多样的形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手套、课件、教材
学生准备:教材、手套、彩纸、剪子、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大家都带来了漂亮的小手套,把你的手套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看一看,我们的小手套像什么?如果变一变,又会像什么?
戴上手套展示给大家看。
板书:会变的小手套
二、讲授新课
1、欣赏教材中的作品。
2、小组讨论:
这些小东西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怎样能把手套变换成这样的形状呢?
3、把小手套随便摆一摆,看看像什么?
小组同学互相看看各自摆出的小手套,看看像什么?
如何使变好的形象更加生动?(添加)
4、总结方法
三、学生制作
用自己的小手套变一变,会做成什么?
鼓励学生相互学习,拓宽思路。
四、小结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手套做出的形象进行表演。
《绘画中的节日》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欣赏绘画中的节日场面,使学生初步了解到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在不同的节日里,人们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而在节日中更多的是体现出快乐、祥和的气氛。在绘画中,如何表现出这种气氛是艺术家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教学内容与目标:
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从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培养学生尊重、发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取信息的方法,谈出自己的感受。了解画家(学生)表现节日题材作品的不同特点。
难点:针对不同作品大胆谈出自己的感受。
学习材料:
少数民族节日图片、绘画作品等。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节日:
1、谈谈我们的节日都是怎样庆祝的?
2、看看书中的节日,他们是怎样庆祝的?(春节、元宵杰、端午节、泼水节)
3、你还知道哪些节日是怎样庆祝的?
二、画家笔下的节日:
1、《枣园来了秧歌队》
2、作品中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三、小朋友笔下的节日:
1、小朋友的作品中都表现了哪些节日?
2、他们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方法?共同特点是什么?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开拓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我们笔下的节日:
1、你想表现什么节日?
2、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
3、作业要求:表现一个节日活动,要表现出节日的喜庆、祥和、热闹的气氛。
4、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5、展示我们的作品
6、拓展:了解更多的民族风俗习惯。
《节日的装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与评析,体会节日装饰的不同表现方式。
2、能力目标:结合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地想象和联想,了解运用美术方法可以将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美。学习发现身边的装饰,了解节日装饰的特点,尝试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节日进行装饰。
3、情感目标: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激发学生运用美术去装饰生活,引导学生对美的发现与追求。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包括多元文化。欣赏现代、传统的装饰,体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意识,感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节日装饰的色彩、造型特点,认识各地区不同的节日装饰以及各种类型、形式的装饰方法、描述自己对各种装饰的印象、体验美感。
难点:学习表现节日装饰的造型与色彩。
教具准备:卡通片光盘、课件、环境布置道具若干。
学具准备:作业纸、彩纸、剪刀、胶水、节日相关装饰品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问候,学生今天很高兴能和同学一起来上这堂欣赏课。出示图片门神和对联。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一)教师出示课题:
-节日的装饰
师:从色彩上看,节日里的人最喜欢选择什么颜色来烘托喜庆的气氛呢?
生:红色
师: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红色是喜庆颜色,它鲜艳、热烈,代表红红火火,吉祥如意。在中外很多传统节日中总也缺不了红色!)
师:节日里除了红色,人们还会用其它大量的颜色进行点缀,使节日的色彩在红红火火中呈现丰富多彩的装饰美。
生:学生回答的内容多样
(二)从形式上分析: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
师:人们为什么要在春节时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呢?春天象征什么呢?
生: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这些风俗习惯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憧憬,人们总是把春天作为一个美好的象征,用春天来比喻新的开始和美好的青春。
师:还可以用哪些形式来表现春天?
生:春联、绘画、音乐、雕塑、歌曲等。学生欣赏。
教师放音乐雕塑、歌曲等的课件。
(三)从地方节日活动中分析:
1、点课件看,这是蒙古族的“那达慕”节,盛装的人们进行射箭,摔跤,骑马等比赛。
2、南方人舞狮:
3、在农村,人们还非常喜欢在家里挂年画来表达美好的愿望。(点课件)大家瞧,这张年画画的是什么?表达人们什么愿望?(莲年有鱼-----连年有余)
学生认真观看课件,认识各个地区不同的节日活动和装饰,以及各个地区的不同类型、形式的装饰方式。
(四)外国的节日活动:1、圣诞节2、复活节3、樱花节
认识各国家、地区的节日装饰。通过对比、分析感受不同。
三、学生作业: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多种材料制作节日饰品。
自评、互评作品。四、小结:用巧手来装饰生活,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丽!
五、延伸与拓展:从节日的服装、食品、环境等方面感受节日的气氛,学生回家查找资料。
《捏泥巴》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学生活动中,探究各种泥器物的制作方法,体验泥的特性,感受捏泥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捏泥,体会陶艺的捏制成形方法,尝试制作各种泥器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捏泥巴、玩泥巴,了解祖国古今的陶艺作品,激发创作欲望。通过对玩泥过程知识及技巧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及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体会中国陶艺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创作源泉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小器皿的捏制方法及造型设计。
教学工具:不同造型的器皿。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欣赏老北京的很多有趣的玩意儿,仔细观察说出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泥公鸡、兔爷、小泥罐等)展示泥制陶罐,请同学们上来摸摸。泥制的物品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引出课题:捏泥巴
二、探究
1、说一说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用泥制作的?
(泥面具、泥雕塑、老北京的泥玩具等。)
2、看看从古代到现代陶艺的发展历史。(课件)
中国有这么深厚的陶艺文化,你们想不想也尝试做一做?
3、分小组活动:每组准备不同样式的陶罐,小组成员通过观察、触摸,体会它的制作方法。
三、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陶罐示范制作。
示范捏泥的手法——揉、捏、搓,并将基本形组合成各种奇怪造型。
四、学生作业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鼓励学生多想办法。
五、小结。
泥塑的技法非常丰富,在我们对不同的物象的创作中,要自己摸索方法,创作方法,才能丰富形象。
《刷牙》教案
教学目的:
1、感受绘画乐趣;通过绘画练习,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2、体验刷牙的乐趣,把刷牙时的有趣样子表现出来。
3、培养审美能力;培养创造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牙刷
牙膏。
教学过程:
(一)启发诱导
体验感悟
1、通过儿歌《天天刷牙好》体验感悟。
小牙刷,手中拿,张开我的小嘴巴。
上下刷,里外刷,牙齿刷得白花花。
早上刷,晚上刷,没有蛀牙人人夸。
2、引导学生了解刷牙的必要用具及其特点,出示实物,观察实物的模样。
(二)情景诱导
激活思维
1、结合儿歌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刷牙表演,让学生拿着牙刷、杯子,一起表刷牙歌,说一说刷牙的动作、模样、姿势等,教师给予及时表扬。
2、运用小组比赛形式试着引导学生互相观察,深刻感受刷牙时的动作、模样、姿势等,欣赏刷牙的美感。
(三)欣赏感悟
想象创新
引导学生欣赏同龄学生绘画作品,体验作品创作特色,启发鼓励学生像他们一样想象创作。
引导幼儿回忆刷牙时的有趣动作和趣事,教师给予及时的建议和肯定。
(四)引导幼儿大胆介绍自己作品的有趣场面,教师及时鼓励、点拨和表扬。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
教学内容与目标:
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感知中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
难点:拓印的技巧。
教学准备:
彩色铅笔、油画棒、比较薄的纸张。
教学过程:
1、摸一摸,猜一猜。
准备两件质感截然不同的物品,如光滑的盒子与竹编的盒子;平滑的镜子与粗糙的砂纸,让学生触摸感受实物的质。
2、看一看,想一想。
提示学生,什么人用触觉认识文字,什么动物用触角探路,多认识体会一种功能,感受纹理。
3、找一找,拓一拓。
小实物:叶子,钥匙,鞋底,硬币。
大实物:文件架,塑料包装盒,地面,墙角,井盖,木桌椅,纱窗。
4、组织活动。
(1)活动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返回教室,与学生对表加强时间观念。规定活动范围:教室,走廊,操场。
(2)规定活动秩序:避免大声喊叫,影响他人上课,使学生心中有他人。
(3)规定组长责任制:由组长按时带回教室。完成简单管理任务。
5、整理材料。
引导学生把采集的材料用文字简单地编辑一下,注明每块拓品来源于哪些实物,采集的时间、地点。
(1)当你拓完作品,心中有什么感受?
(2)看看你的拓品像什么?
(3)对拓得模糊不清的图案,找一找原因。
(4)想想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加工,使它更好看。
把以上问题写在拓品的空间里,并用箭头标明方向,使整个作品图文并茂,标识说明性强,初级作品就很完整。引导学生把拓品作为素材使用。帮助他们把拓品的纹理巧妙地利用起来构成画面。
6、后期制作。
《下雨了》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条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的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2、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
3、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难点: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条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的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示范画。
学生准备:绘画用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
谈谈下雨:
1、为什么会下雨?
2、下雨好不好,为什么?
二、讲授新课
看看下雨
1、回忆你见过什么样的雨?
2、到黑板上画一画你见过的雨。
3、欣赏书中小朋友的作品。
三、绘画练习
画画下雨:
1、提出作业要求:
2、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四、小结。
赏赏下雨: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让学生谈谈作画的体会。
《小扇子》教案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种类及欣赏价值,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来制作小扇子,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创造出形状各异、图案不同,可以在不同的场合使用的小扇子。
2、能用各种不同的制作方法,制作出材料不同、外形各异、美观的小扇子。作品体现出实用性、观赏性。
3、在学习和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种类及欣赏价值中,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及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扇子文化,学习小扇子的设计与制作,体验做扇子的乐趣。
教学难点:小扇子的构思设计,不同材料的选择利用,扇形的创新与装饰。
教具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各种纸材、剪刀、胶、彩笔.油画棒.自己能想到找到的可以装饰的小物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试说扇子的作用。
课件出示《西游记》中三借芭蕉扇的图片,引出扇子。
二、揭题
扇子的用途可真多!扇子不仅用途多,还有经济实用、精致美观、携带方便等优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体会这小小扇子的魅力吧!
课件
1:小扇子炎炎夏日,手拿一把扇子轻轻摇一摇,就会给我们带来凉爽。扇子除了能给我们纳凉外,还有什么作用?你看到谁用过什么扇子?(生答)
课件2
:房间里挂着大扇起美化装饰作用、舞台上人们拿着扇子跳起欢乐的扇子舞。衣衫褴褛的济公拿的是一把破芭蕉扇。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出现在金戈铁马的战场上,更显出他运筹帷幄、镇定自若的神情
。还有想象中神奇的扇子,孙悟空过火焰山时用芭蕉扇扑灭了大火。古时皇帝出行时后面有拿着大扇障的宫女,起仪仗队的作用。
三、扇子的历史
谁知道扇子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
课件3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扇子的国家,距今已有
4000
多年的历史。夏令时节来临,人们把丹鹊脱掉的翎毛制成扇,,这是我国第一把羽毛扇子。因此,古人据此意造“扇”字,“户”下从“羽”。
四、扇子的材质
扇子的文化历史悠久,充满智慧的人们,利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制作了各式美丽扇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4
:出示各种不同材质的扇子
五、扇面画
老师这里有两把扇子,谁来说说它们的形状、材质、大小。
课件五:出示空白的扇面和有绘画的扇面。
如果让你来选择,你会选择那一把?为什么?
扇面可画上什么图案呢?(生答)
六、扇子的形状
我们可以用美丽的图案来装饰扇子,那么扇子的外形可以有哪些形状呢?
1、外形变化
扇子的形有圆形、苹果形、葫芦形,那么还有什么形呢?那些同学到黑板上
来画一画,师作简单点评。
2、超级“变变变”
胖胖的圆形可变成小瓢虫、还可变成什么?学生说,师板画。
课件6
:出示各种图案的扇子。
七、扇子的制作
这些扇子是怎样做成的呢?
课件7
:扇子的制作步骤。
评析:向学生直观展示,给予学生一些做扇子的间接经验,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互相探讨,互相学习,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创作的方法,通过欣赏课件中的制作方法,为学生的创造表现提供借鉴。
1、作业要求
(1)创新;(2)合作或独立完成;(3)保持环境卫生整洁
2、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创作
3、指导学生作业,及时表扬创新“闪光点”
八、精彩瞬间
欢迎同学们来到扇子市场,请尽情挑选自己喜欢的扇子,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如果说的好就可以把它“买”下来,说自己的扇子也行。
九、拓展阶段
请同学们课后和同学们或家人一起讨论: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制作装饰小扇子,尝试着做一做。
《雄伟的塔》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于塔的知识,认识各种各样的塔。
2、学生通过会设计简单的塔,加深对塔这一建筑形式的认识,引发对塔的关注。
3、培养他们保护古迹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设计一座漂亮、雄伟的塔。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塔的特点,把塔设计的更雄伟。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实践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拼图游戏,揭题
1、拼图、猜是什么
师:小朋友们,玩过拼图游戏吗?老师带了一个拼图,谁愿意上来拼一拼?
看看他拼了一个什么?
生:塔(板书:塔)
2、揭题
师:你觉得塔是一种怎样的建筑?
生:高、大
小结:塔就是一种高耸、雄伟的建筑物。(板书:雄伟的)许多城市和国家都将塔作为一种标志性的建筑物。
三、讲授新课
A.欣赏了解塔的结构、功能
2、分析塔的结构
⑴再看拼图
师:从外面看,你发现了塔有什么秘密呢?
生:每一层都是相同的形状,从大到小,中心对称
⑵认识塔的种类
四、欣赏、设计
师:我们也来做一回小小设计师,来设计一座雄伟的塔。
1、设计绘画
⑴师:小设计师们一定也跃跃欲试了吧,你想设计一座什么样的塔呢?
生:……
⑵师:想一想,怎样使塔更雄伟?
生:在塔下画一些小汽车、小树等,在塔的上方或者中间画一些云朵……
要把纸撑满。
小结: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老师相信大家都会把塔画得很高,不过要注意,塔虽然高,一定要让塔站稳了,千万不要让人觉得你的塔会倒塌。所以塔的下面底座部分要画得大一些。
2、学生操作
五、展示评价
出示作品,说说谁的塔最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