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一 七年级上学期上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计划,方案下载大全

时间:2019-05-14 07:0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初一 七年级上学期上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计划,方案下载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初一 七年级上学期上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计划,方案下载大全》。

第一篇:初中初一 七年级上学期上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计划,方案下载大全

初中初一 七年级上学期上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计划,方案下

载大全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教改的基本思路为指导;以《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学部总体教学计划,结合本年级教学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前提,以学生终生发展为教育目标,落实学科教学任务,特拟定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105人,都是从小学升上初中的新生。从年龄结构方面看,学生的年龄偏小,认知水平与小学生差别不大,在适应新的初中生活方面还要有一定的磨合期;从知识结构方面来看,刚刚小学毕业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思维方式和接受能力还比较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还比较简单;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来看,不少学生来自非课改地区,也有不少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能力,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对于起始年级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材分析: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材内容,主要以地理知识为主。从对社区的了解,到对地图的认识,再到对世界大洲大洋的的分布和主要国家的了解,然后是对时间自然环境的初步把握,最后是中国国家地理的展示,从中国在世界的位置—中国国土的组成—邻国—地形类型—平原—山地—高原—盆地—河流—以及村落城镇的发展。

主要特点是:

1、教材内容的综合性较强,知识面较广,着重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的训练。

2、培养学生素养,注意知识的有机整合,大胆处理和创新教材,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第二、三、四单元

难点:比例尺的计算和运用;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和归纳地理事物的特点。

五、预期目标:

1、所有学生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

2、课堂创新,高效,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亲近自然、建设和谐社会的情感;

4、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力争使本学科成为优质学科,学生成绩优秀,不出现低分现象,培养高分层。

六、实施措施:

1、掌握课改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落实课改精神,创新课堂教学,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2、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3、以学案教学为主,本期学案力争超过教案的三分之一,少讲多读,精讲多练;

4、加强教学研究,进行内容整合,减轻学生负担;

5、辅差帮困坚持不懈,确保无人掉队。

6、自觉做好教学各项常规工作,按质按量完成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单元测验等常规教学任务,尤其认真实施课堂目标教学法。

7、切实抓好学科培优工作,通过会议、辅导、谈心等方法努力提高优生率,把学科成绩跃上新台阶。

七、教学评价:

1、评价目标:学生能力是否提高;是否具有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评价方法:活动法、观察法、项目评价法、自评法

3、评价过程:要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按期积极参与的程度和能力的体现作出评价。

八、教学进度与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

6课时

预备课

1课时

第一课

我的家在哪里

2课时

第二课

多种多样的社区

2课时

探究课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课时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7课时

第一课

大洲和大洋

2课时

第二课

自然环境

2课时

第三课

世界大家庭

2课时

1课时

10课时

3课时

3课时

3课时

1课时

13课时

2课时

探究课

从地球以上看世界

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第一课

国土与人民

第二课

山川秀美

第三课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探究课

游历华夏

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一课

家住平原

第二课

与山为邻

2课时

第三课

傍水而居

2课时

第四课

草原人家

2课时

第五课

干旱的宝地

2课时

第六课

文明中心——城市

2课时

探究课

来自家乡的报道

1课时

以上总计课时为36节,其余为机动课时,可以用于复习、考试和其他安排,但总体上不与学部教学处的安排相冲突。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人本学期任初一(5)、(7)、(8)班历史科教学,经过两周的观察,学生基本能完成学习任务,(5)(7)班学习兴趣较浓,组织纪律性较强,(8)班同学反应相对比较慢,学习氛围一般,学习上存在一定障碍,针对这一点,在本学期要在课堂上课下多花时间鼓励,做好培优扶困的工作,缩小后进面。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整体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出版的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真正反映了课改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该书主要以人类文明史发展为主线,该教材重点突出,以点带面,建立了新的评价机制。该书图文并茂,生动规范,单元,课和子目的设计合理规范,更注意吸收当代文化的变化发展,对历史的分期历史发展的动力,民族关系等重大史学问题进行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把握和处理。

初中七年级上册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到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在课型设置上,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新教材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增加了“学习与探究”课,在栏目设置上,出现了许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学习栏目,而图文资料的有效运用,大大增强了历史知识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同时也注意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半坡聚落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区别

4、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直到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

5、说出西周分封制主要内容,直到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6、通过商鞅变法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认识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7、了解“百家争鸣”主要史实,以都江堰等为例,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8、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9、列举汉武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讲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0、了解“四大发明”,名医华佗,张仲景,李时珍以及祖冲之和《九章算术》。

1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主要史实,《史记》和《资治通鉴》。

12、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人口南迁河民族交往。

13、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和的措施。

14、《水经注》、《天工开物》等著作,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四、教学改革的设想(教学具体措施)

1、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即把历史科的地位提升到主科地位。

2、抓好课堂纪律,充分利用“45分钟”。

3、多讲述名人历史故事,与历史典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适当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或历史博物馆,让学生增长见识,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5、多组织一些历史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表演能力。

6、每天布置适当的作业和练习,巩固知识,大约80多次。

7、做好“培优扶困”工作,提高两率临界生的成绩。

五、拟定本学期教学目标: 任教班级

学生人数

原及格人数

目标及格人数

原优秀人数

目标优秀人数一(5)班

43

40

20一(7)班

43

40

20一(8)班

43

40

20

第二篇:初中初一七年级下学期下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计划,方案下载

篇一:初中初一七年级下学期下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初一七年级下学期下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计划,方案 下载大全

2010-10-27 | 阅: 转: | 分享

一、教材分析

新课标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本学年继续讲授中国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历史,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我计划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师适当补充一些练习作为课堂训练,从而改进评估教学;

3、组织学习某一历史人物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培养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看问题的能力;

4、教导学生理解记忆知识点。切忌死记硬背;

5、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和体验。

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动脑筋”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容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

难点: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如何发展的以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巩固的

四、教学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课标,把握课标的基本要求和现行教材并吃透教材。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

2在课堂上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为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3、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4、要求学生注重教材内容的纵向和横向的分析。在横向方面掌握同一时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对外关系等等,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其历史作用。在纵向方面,要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从这两个方面增加学习的综合、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以利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5、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的、步骤,抓住教材的重点。选择恰当的事例拟好课堂思考题,开启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参与教学。

五、教学进度

一、学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四个班历史教学,在他们当中,有的同学学习历史的兴趣很浓,有的同学根本没什么兴趣。上学期历史的平均成绩在79分左右,整体成绩比较理想,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 在历史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历史学科的爱好者。

二、教材分析

依据七年级历史课程标准,整合人民版、人教版历史教材,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渐建构带有自己特色的历史教学模式,争取各个 班的每个同学的历史成绩都有所提高。

二、教学目标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

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

四、具体措施

(1)以启发诱导式教学为主,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 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挂图等教学工具;积极采用现代化 教学手段。

(3)争取每期都要开设历史活动课,要求自己必须自始至终参加学生 的活动,并且要让学生学有所得。

五、进度安排

本学期总课时为38课时,每周2课时。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0课时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8课时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0课时 总复习附录

6课时篇二:2014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南阳桥中学 文玲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独特的新课堂模式,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南阳桥中学的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二、基本情况分析

1、上期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上学期历史进行了课堂改革, 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采用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即吸收景弘中学的六三模式, 和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模式, 结合本校学生的学情.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学案.釆用独学, 对学, 群学等模式进行教学.从学生期末检测来看,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年级148个学生,人均分67.4.及格率81% 优秀率34% 与同年级的其他学校相比.仅次于渌口镇中学.大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相互合作能力、解题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2、学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历史教学,在学生当中,有的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很浓,有的学生兴趣不足。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历史学科的爱好者。3、教材分析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繁荣”与“开放”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了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者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如此安排,既增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这一单元中,像“经济重心的南移”“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这样的内容,传统教材中虽然也会有所涉及,但以之作为课题,却不曾有过。教科书紧扣课标主题,集中叙述相关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印象,也为完成本单元活动“观察《清明上河图》,围绕宋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等,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议论,比较古今异同”奠定了基础。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除两节文化课文外,教科书以《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两课对应“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用《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来“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通过《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最后《盛世危机》以“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本单元课文在讲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时,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在列举经济发展成就的时候,没有忽略“闭关锁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隐忧。这种设计,与课标主题中“社会的危机”相呼应,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三、教学方法

釆用独学、对学、群学、讲述式、谈话式、启发式、提问式等教学模式。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8、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五、教学设想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的教学。

3、开展历史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创办历史报等形成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节其学习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六、周计划安排表:2014.02 篇三:2014-2015学年下学期初中七年级下学期历史计划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新课标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本学年继续讲授中国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历史,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我计划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师适当补充一些练习作为课堂训练,从而改进评估教学;

3、组织学习某一历史人物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培养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看问题的能力;

4、教导学生理解记忆知识点。切忌死记硬背;

5、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和体验。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动脑筋”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容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

难点: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如何发展的以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巩固的

四、教学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课标,把握课标的基本要求和现行教材并吃透教材。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

2、在课堂上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为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3、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4、要求学生注重教材内容的纵向和横向的分析。在横向方面掌握同一时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对外关系等等,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其历史作用。在纵向方面,要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从这两个方面增加学习的综合、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以利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5、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的、步骤,抓住教材的重点。选择恰当的事例拟好课堂思考题,开启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参与教学。

五、教学进度

一、学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四个班历史教学,在他们当中,有的同学学习历史的兴趣很浓,有的同学根本没什么兴趣。上学期历史的平均成绩在79分左右,整体成绩比较理想,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历史学科的爱好者。

二、教材分析

依据七年级历史课程标准,整合人民版、人教版历史教材,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渐建构带有自己特色的历史教学模式,争取各个班的每个同学的历史成绩都有所提高。

二、教学目标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

四、具体措施

(1)以启发诱导式教学为主,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挂图等教学工具;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3)争取每期都要开设历史活动课,要求自己必须自始至终参加学生的活动,并且要让学生学有所得。

第三篇:初中初一七年级上学期上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

初中初一七年级上学期上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

析下载大全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历史教学,在教学工作中,我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虚心向同事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在这个年级中,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能踊跃回答教师的体温,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作为教师,我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并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 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但也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把课堂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会”,让他们了解历史,喜欢历史。

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在期末考时我任教的班级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无论成绩的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今学期我担任历史教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同事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

一 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 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 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 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 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让他们更了解历史,更喜欢学习历史。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白驹过隙,时光匆匆,转眼一学期的工作要结束了,这一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5班的历史课,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有太多的话想说.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争取在新一年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个人方面

(1)写好教学一体案

按教学大纲要求和学校新课堂的规定,与同学科教师共同备好每一课,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认真设计好课的类型,课堂拓展及课堂练习等教学环节,每一课都做到 "有备而来"争取堂堂精彩.课后及时反思,找出每节课的改进措施,争取使课堂更加完善.

(2)严慈有度

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

(3)因材施教 注意分层教学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学生们易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辅导学生学习时,不仅要使优等生学好,也要使中等生学好,更要使学困生学好。因而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不同的课型,针对学生的差异,预设好不同的学习目标,杜绝"一刀切".同时又采取让同学教,小组互帮互助的方法,让先进学生带动后进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互助,他们的学习情况有了明显的进步。"进步就是优秀!"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

(4)让兴趣长驻学生心田

我认为,七年级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段,历史教材内外有很多有趣的事实典故,既情趣盎然,又意义深刻.利用教材中的动脑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深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让学生学的容易,学的轻松,学的愉快.

(5)虚心学习充实自我

自学校推行新课堂以来,恒阳中学的的教师队伍都以学为荣,求变求新.利用周二,周五学习日,我们记读书笔记,写教学随笔和读后感,开office,在争做一流教师的队伍中,我们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不断提升."活到老学到老"我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诠释着这份责任与光荣!

二.学生方面

本学期同学们刚刚接触历史课,通过有意培养,同学们学历史的兴趣很高,只是不少同学还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这些都有待以后进一步改进!

三.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点拨,精练习,精巩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

2.对后进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新学期里能有更大进步!

3.多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用历史史实教育学生,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吃苦,勤奋,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追求真善美的高尚道德情操.

4.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学生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和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本学期,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要求,以教改为契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同行请教,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扎实地做好了教育教学工作。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使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思想方面:

本人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教学方面

1、备课 :教学中,备课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我做了以下几点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上课 :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历史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反思,找出不足。

3、辅导 :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

4、作业 :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根据减负的要求,我布置适量作业,作业总是经过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并及时进行了批改,记录在案。

5、评价。注重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搞好单元测试和当堂测试。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及时做好了查漏补缺工作。本学期每讲完一个单元都对学生进行了检测。特别是总复习阶段,强化了模拟训练,并及时做好了成绩分析。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6、开展课外活动。本学期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了如下活动: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知识竞赛;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每次活动教师都认真组织安排。收效明显。

7、德育渗透

本学期通过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提高了学生思想品德。1.进行了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通过对历史文化、经济等成就讲授,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突出了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2.教会学生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分析历史人物。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评价能力同时,学会运用辩证法。3.进行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教育。归纳明清前期国家发展,使学生认识到这不仅是政府政策作用,而且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结果,使学生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重塑祖国统一的观念。4.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向历史无数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能工巧匠学习,培养高尚品德和情操。学生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点。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本学期教学除了向学生教了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对他们进行了爱国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等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1、课前准备充分。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为了能讲好历史课,在备课前,我先把教材及资料的相关内容仔细的看,筛选出与本节课知识点比较贴近又能结合实际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精心的将这些知识点系统组织起来教学。备课时,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备学生的同时,又备教法,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及时调整,为课堂教学服务。

2、课堂教学多样。采用多种多样的教法从教,如分析法、讨论法,自学、阅读、课件教学等方式,使学生有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难点,抓基础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按质按量地完成了本学期22课基础知识的教学,做到重大历史事件讲清,重要历史人物评析,使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掌握了从隋朝到明清的重要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内容。

3、作业批改细致。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不同的评价,使学生做作业能巩固所学,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正确引导、耐心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取得他们的信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4、小组配合默契。利用班级四人一组,确定小组长负责,进行预习检查、作业检查、订正检查、课课清等活动,效果好。

5、检查有序进行。每节课上新课前,对上节课相关内容进行听写检测、提问,然后批改打分,予以及时订正巩固所学。期末复习主要是通过归纳概要听写检测来督促学生。

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认识到少部分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凭兴趣去学,精细不够,有被逼的感觉,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有待于进一步培养兴趣,有待于以后的努力。

本学期,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语文课,就连以前极讨厌语文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小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初一历史学科全市统考在2008年元月22日下午进行,考试以闭卷方式进行,在市教育局派出巡视员,各校按要求安排监考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元月25日下午,市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各校历史教师进行了统一评卷,28日完成全部评卷工作。现将2007~2008学年上期初一历史学科评卷质量分析如下:

一、总体质量情况

1、评卷抽样基本情况 永安市2007~2008学年初一学籍数为4392人,考生数为4185人,是学籍数的92.7%;与考数为4154,与考率为99.3%。以30名考生为一个单位,考卷共计为149个单元。抽样其中8个单元做为质检基本情况统计:最高分为99分,最低分为6分;其中一个单位最高平均分为78分,一个单元平均最低为54分,8个单位的平均卷面为63.5分,及格率为60%;优秀率为27%。经统分全部完成后,全市初一历史平均分为63.22,及格率为61.3%,优秀率为27.7%。按中考等级制划定,A级率为16%,B级率为27.4%,C级率为16%,D级率为41%。与抽样的比例基本相符,抽样检查较为真实可靠。

2、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上述数据与省双高普九的要求和2005年以来3年中考历史学科各项指标比较,显现出较大差距,仅合格率一项距省双高普九要求差距近20个百分点,优秀率差距为3个百分点;而与前三年中考A级等级率更是相差高达30个百分点。它一定程度真实反映出历史学科在初一新的学科中学生正处在磨合期的状况,也折射出初一历史教学在相当学校中力量相对薄弱的状况。具体从评卷上看,仅得10分以下的学生数为51个,占考生比例的1.2%,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低分群。

二、试卷分析和评卷存在的差异性

1、试卷卷面分析

①2007~2008学年上期初一历史期末试卷基本涵盖了七年级上册的知识点,重点突出,题目语言简洁直白,没有语言障碍,例如综合题的第28题以秦始皇、汉武帝两幅画像做题设问,一目了然。

其次,设题巧妙,运用文物,增强了学科特征,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的方法。例如选择题的2、8、18题和综合题的27题。再次,试卷注重学生运用知识,开发能力的评价,例如材料题第25题的设置和综合题28题的第三问等等,这类题分值总为14分,较大程度体现了新课改革的要求和目标。②试卷也存在的一些可以探讨的问题。

上述对试卷的肯定,但又出现了个别题目考生较难掌握,学生失分比比较严重甚至不得分的情况,这与试卷的要求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也存在着个别题有不够严谨的问题。例1:选择题第5小题,题目是“后人写诗称赞李冰说,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冰获此殊荣的主要原因是他……”其答案正确的一项显然是“修筑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试题设置四个选项时,出现了两个不完整概念,一是A选项:“兴修水利,使关中地区成为沃野”这里学生有个知识盲点,即“关中”这一地理概念学生不懂,导致学生直接以“兴修水利”一词中猎取选择信息;二是B选项“修都江堰,消除了水患”把都江堰的关键功能“灌溉”给人为除去,致使学生对该选项游疑。抽样9个单元试卷中,答错人数为30人,占1/9的比例。

例2:改错题的提示中“每小题有两错……”这一概念模糊,指向不明,两错是句子错误?还是两个知识概念错误?学生无法准确把握,这造成了第21题多种答法。21题题目为“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半坡原始居民”由于提示不明,学生在答卷中出现多种答法,根据评卷题组组长统计,将两个句子整体判错的占答题人数的20%,虽然这里反映了部分学生答题方式上不正确,但题目本身也为这种失误,制造了客观上的因素,同时答案本身出现的多种正确答法,增加了评卷难度。

例3:综合题第28题有二处存在问题

一是两幅图示没有标明图

1、图2的字样,而设问为“他们分别是谁”学生的答案,如果是“汉武帝和秦始皇”按标准答案是不给分,显然导致不得分是出题不严谨造成的。二是第3设问中“有人说秦始皇的功劳比汉武帝大,有人认为汉武帝的功劳比秦始皇大,你的看法怎样?说明理由”从题面上看,出题教师意在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用史实导史论的能力,与课标要求紧密联系。但是,题目语言有悖历史的科学认识。历史人物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推动历史的进步,形成对历史时期的贡献,非此即彼,是不能用大、小这样幼稚的概念来划分的。题目语言似乎意在贴近七年级学生年龄的接受能力,却误导了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科学认识,造成失分严重。其中在抽样卷中,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回答问题的“人物功劳怎么比大小?谁在历史上做出贡献,谁就有功劳,就应该肯定谁,怎么能比呢?”笔者认为,这位学生的历史认识是正确的,遗憾的是没能用史实加以佐证(当然,一个七年级的学生能有此类认识,难得可贵)由于没按标准答卷回答,没有得分,这实际上并不能真正体现该题的本意。例

4、判分标准和题面要求有不适应处,如25题的第一个设问“指出孔子的身份地位”题面设2分,而要求学生回答的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这样一个答案,只点明了孔子的身份,而题面要求的“地位”呢,这也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不少学生针对题面2分的设置,只回答“大思想家,大教育家”,由于不完整而失分,这类学生占抽样卷的60%。二是按题面要求“孔子地位”,学生回答“他的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因标准没有而不得分。

这样的失分和不得分现象显然和出题设的分值和导向有直接关系。

2、评卷的差异:

上述卷面存在的不足,给评卷教师带来诸多的问题。

1、如例2所指出,学生将两个分句完整互调,改动错误的知识概念,评卷教师只能按标准给一半的分数,这就有失公允。

2、能力题的能力导向不够具体,评卷教师难以做到判定得分的公正,如例3所涉及的问题。

3、学生按题面要求回答问题,但没设分值,评卷教师无法给分,如例4。

三、今后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学生学习基本功的训练:①错别字和不规范书法:学生回答问题中 大量存在错误字和看不清文字,例如“离骚”的“骚”字,不少生写成“蛋”、“蚕”字等,有的学生干脆随手乱写,让教师去判定。我市不少学校的语文科教师专门让学生每天一张贴的钢笔练习,这很值得推广,同时教师的板书应当规范,避免给学生写字以复面影响。

②正确的记忆导向和历史学科常识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用学科常识准确的回答问题。

③准确表述的训练,它涉及到学科间的渗透,是老师在平时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中,必须注重的问题。

2、教材引导时对教材资源的整合。这要求教师备课要综合,全面,有效地对教材提供的导言,大字、小字、图示、注释、问题等所有资源进行整合,让学生准确完整吸收资源的信息,避免学习的疏漏,养成认真阅读,理解的习惯。如选择题第14题,题目为“关于昭君忆出塞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题目语言直白,没有障碍,重点在指出“错误”,而大部分学生习惯定性选择正确答案,造成70%的学生选错答题。

再如第6题,选择成语,四个选项的成语都出自教材,但在抽样120份卷中,选错的达1/3,说明学生对教材的知识信息并未完整接受。

考试方法和考试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考试是知识能力的评价,不能因为新课改重过程而轻视这样的评价。因此,考法考能的培养和训练从初一抓起很有 必要,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体现。

以上分析,是本人在本次评卷过程的一些认识和反思,并与其它评卷题组教师达成了某些共识,如有不妥,欢迎批评指正。

附:历史抽考成绩统计表

本次考试3个班的各项指标差距不大,整体上比较平均。下面主要根据考试成绩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总结。

一、教学方面:

结合现在的自然分才教学理念,每节课采用指导自学书进行教学。从学情中反映学生们整体上历史知识面贫乏,所以每节课根据学情精心备课,力争使分才教学落到实处。指导自学书的使用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但因时间关系,往往有些环节课堂又进行不完的情况,特别是自主建网,这一环节需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结综合能力,由于学生这方面能力有限,课堂进行难度很大。其次,指导自学生的使用与初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两者的兼顾是个很大的挑战。

二、学情方面:

优点:多数学生基本适应历史这门新学科的学习,课堂上能够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多数学生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随堂练习和偶尔布置的家庭作业。

不足:本次试题内容整体难度不大,多数考查内容在考前的复习范畴之内,但有一部分学生还是掌握得很不好。主要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太差。其次,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也是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三、努力方向:

1、根据学情,精心备课,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2、对跟踪问题及时反馈、巩固及落实。

3、平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分析归结问题。

4、进一步加强学法指导。

2009--2010学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工作已经圆满结束,为了更好地发扬优点、弥补不足,重新完善和调整下学期的工作思路,使全县历史教学不断取得新进展,现对本次考试情况进行全面审视和总结。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体现全新的教学评价观。

2、完全依据历史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的授课进度,按照新课程标准命题,紧扣教材,着重考查“双基”教学,体现创新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命题原则

1、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注重能力的培养过程。

2、坚持基础性、全面性、开放性、导向性。

3、结合初中生的学习实际,由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组成,试题注重从多角度去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理解情况。试题难度比例保持在难、中、易比例为1:2:7。命题的具体情况见下列命题考试双向细目表: 附表一:

2009——2010学七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 末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考试内容

题型和题号

考试水平

预估难度章(单元)

主要知识点

单项选择题

历史诊断题

列举题

识图题

材料解析题

问答题

识记

理解

运用

分值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

2分第二课

原始的农

耕生活

2分第三课

华夏之祖

2分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2分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2分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2分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2分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2分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

4分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

31(1)

14分第十一课

“伐无道,诛暴秦”

11、12

6分第十二课

大一统的汉朝

2分第十三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四篇:初中初三九年级上学期上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计划,方案下载

初中初三九年级上学期上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计划,方案下

载大全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初三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分析: 初三年级情况是:不好动、不好说、课堂气氛不如一二年级热烈。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放出去就收不回来。今a年初三情况是:学生素质比上届高点,但学习习惯还须要培养,小部分男生,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100%的合格率目标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课堂及时巩固,及时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世界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15个单元主题,世界古代史、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扩大和国际工人运动、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大战、科学和思想文化、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东西方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科学技术和文化49课,有新课、活动课,世界史教材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学期目标及设想

1.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0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3.深入研究和领会毕业考试中各种题型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练习。如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重在抓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力,学习较困难者,重点让其掌握考纲所要达到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做到毕业会考能顺利通过。

4、加强教育科研,理论联系实际搞好历史学科研究。5,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充分利用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丰富历史课堂内容。6,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投影,、像,影片、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五、具体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初三这学期的历史内容是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以问题教学为抓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智能的核心是思维,思维的起点是问题,如何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是本学期课堂教学中沿着重要研究的方向。每一堂课提出的问题必须从教学目标的分类开始,由浅入深,思维有易到难,从思维的广度、深度到灵活度螺旋上升。3.以多媒体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力图以直观的、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改进以往的教学,力求使自己的学科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课堂教学朝着乐、活、趣的方向努力。

4.以课改的理念作指导,对新教材进行摸索

新教材教材插图多,直观性强,能力要求高,所以准备好好研究这本教材,上出自己的教学特色。

5.对课型进行研究,认真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并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新的学年开始了,为了在有效的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的搞好历史教学,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今学期,以学校各项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新课改精神为指针,以提高学生素质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重视双基教育和能力培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强化基础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新世纪人才;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突出优生优培;强化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的研究和多媒体教学的研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情分析

今年初三学生情况极为复杂,学生差异性大,学生层次多样化,城乡学生比例几乎大体相当。乡村学生基础较差,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历史兴趣。其次由于部分学生年龄小,基础不一样,理解、记忆能力相对较差,对历史课学习有一定的困难。今年的初三学生,分为实验班和育新班,我所任教的4个班级包括1、2、3、4四个班全是育新班,由于学生家庭条件普遍比较好,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一种优越感,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特别注重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历史课的重要性,为学生终身发展学习奠基。

(二)教材分析

今学期需要复习中外历史初一到初三六本教材加上潍坊乡土历史七本书的内容,着重复习中外历史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中国历史》七年级(下)《中国历史》八年级(上)《中国历史》八年级(下)《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潍坊乡土历史》(全册)

通过复习中外历史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的内容,既有助于学生明确中外辉煌的成就,也有助于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在整个中学阶段显得重要。

三、具体目标

(一)常规教学目标: 成绩目标:

中考力争全县第一,确保第二,消灭消灭第三及第三以下以下现象。认知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外历史所讲述的重要历史年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把握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线索,全面掌握所学知识。能力达成目标: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想象的能力。情感教育目标:

通过对中外历史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情感教育、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历史人物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学习他们的报国热情和优良品德;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力求做到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二)教科研目标:

加大教科研力度,今学期,历史教学要抓住新课改这个龙头,大胆进行课堂改革,以新课改为突破口,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电教手段的利用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深入进行课题研究,以《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为课题,推动教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四、保障措施:

⒈学习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⒉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认真备课,既备教材、教法,又备学生。

⒊严格落实教学常规,精心设计教案,教案的设计力求做到符合教材需要和学生实际。上课精讲多练,努力提高课堂质量

⒋借鉴和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努力提高业务水平。⒌加大普通话授课力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大课堂容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⒍依据学生个性实施因材施教。注意对优秀生培养,定准目标,定期辅导,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更好发展。同时做好绩差生的转化工作。

⒎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因材施教,努力做到整体优化。

⒏落实听课、评课制度,按时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附:教学进度表:

2005---2006学第二学期

初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昌乐县实验中学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5)班考试人数

:40人,平均分:60.00分,及格人数:25人,及格率:62.5%,优秀人数:2人,优秀率:5%,高分人数:0,高分率

0,低分人数

0,低分率

0,90~100分: 0,80~89分:2人,70~79分:18人,60~69分:8人,50~59分:10,40~49分6人,30分以下

0人。

三(6)班考试人数:

40人,平均分:60,及格人数:25人,及格率:62.5%,优秀人数:1人,优秀率:1.75%,高分人数0,高分率

0,低分人数0,低分率 0,90~100分:0人,80~89 分:1人,70~79分: 18人,60~69分:9人,50~59分: 6人,40~49分:6人,30分以下:1人。在这次期末考试中初三(5)班的政治两率较好,初三(6)班的两率也较好,但在今后仍需努力。

初三(5)、(6)班历史科教学,绝大多数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认真,而且能自觉遵守纪律;但有些同学不爱动脑筋,有个别学生由于智力的问题,反应较慢,学习存在较大障碍,针对这一点,在本学期要在课堂上课下多花时间鼓励,做好培优扶困的工作,缩小后进面。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们使用珠海出版社的历史《中考宝典》教科书。教材注重教师的备考习惯和学生的复习习惯,分为考点归纳训练、题型专练指导、热点专题训练和仿真模拟测试共四个复习阶段。实行点面结合,重点突出,适用性强。

本书系统全面、时效性强、科学高效、立意创新,能正确把握地方中考的方向,而且选材面广,指导到位,题型能充分体现中考命题方式和趋势。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中国现代史、中国近代史,与人类文明的起源,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三大宗教的产生,以及中古的亚欧文明,和文明的冲撞与融合。了解古代的科技和文化,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巨变,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对比,和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国际工人运动,了解殖民地的扩张和资产阶级统治扩大等历史知识,对重大问题有所理解。

能力目标;为进一步和中考接轨,教师上课时要内容少而且精致,而且要循序渐进,边概念的历史知识为感性的历史知识。要求学生具有历史事实的整体把握能力,能够对事物的发展过程有个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同时对于同类的事物有一个归纳的能力。把看似分散的历史知识形成一个系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的基础上,让学生放眼世界,了解人类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造社会,并且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同时也从丰富的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学会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人和事物。并且可以为将来所用,投身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去。

四、教学改革的设想(教学具体措施)

(一)启发指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启发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要有的放弃,重点启发指点迷津引导学生自求有得,不同能力的学生应有的所不同。

(二)尊重全体学生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而每个学生都是有独立自我意识的尊严,要充分倾听他们的个人见解,上课给学生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自我表现。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指导教学

结合学科的特点,注重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在分析问题的同时,要以充分而生动的典型事例为论据,坚持理论——实践——理论的反馈过程。

(四)布置创意作业,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五)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结合材料、图片(影片)、问题等多种素材切入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结合理性主义、经验主义、构建主义三大理论体系灵活运用教材

(七)注意素材资源的搜集,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初三历史素材库

(八)注意学生的分层教学,引入Solo评价体系,思维的发展

五、拟定本学期教学目标:任教班级

学生人数

原及格人数

目标及格人数

原优秀人数

促使学生

目标优秀人数三(5)班

40人

25人

30人

2人

5人三(6)班

39人

25人

30人

1人

5人

第五篇:初一年级历史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初一年级历史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2008---2009学下学期

一、学生状况分析

初一是起始阶段年级,最大特点是:好动,好讲,比较浮夸。初一(2)、(3)班课堂比较活跃,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有个别学生问题回答完毕后就会跑调,放出去就收不回来。初一(1)班上课纪律较好,但思维不够活跃。所以这个年级主要抓常规工作。

二、教材简析

本学年讲授第2册中国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第2册中国历史叙述我国隋朝至清朝的历史,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其中有*的为弹性课,不做统一要求,可根据学生情况,灵活掌握。其余课时除每单元安排一节活动课外,可灵活掌握,每课课文由引导框、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以及课文中动脑筋和课后练习,活动与探究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三、教学目标

初一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增强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四、重点工作及措施

(一)重点工作:

1、抓好起始年级的常规教育,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2、深化对课标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3、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激趣有效整合。

(二)措施:

1、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为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下载初中初一 七年级上学期上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计划,方案下载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初一 七年级上学期上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计划,方案下载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