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菅等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菅等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012年—2013年)
一、背景意义
菅等中心小学位于临城县县西部菅等北。学校环境优美办学历史悠久。菅等中心小学管辖13个村,现有教学班12个在校生456人教职工49人。学校先后获得河北省标准化学校、邢台市阅读性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新课程体系上的一大突破其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彰显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任何一门学科课程无法替代的。纵观农村小学的学生发展现状不难发现农村学校的学生存在对社会缺乏深刻认识对家乡缺少深入了解对处理问题缺少强烈责任感等一系列问题。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势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这一理念本校以临城流域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支撑以“基地建设参与活动”为突破口以“热爱家乡走进自然学会感恩”为主题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方法构建有菅等中心小学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操作框架。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要求为目标落实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3-6年级》。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为努力打破学校教育的封闭性打破知识传承的单一性等开通了渠道。它更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变革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目标亲近自然了解家乡走进社会学会感恩学会服务学会生活。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发现自我热爱家乡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实践意识。
(一)学生层面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2、初步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关爱和责任感。
3、初步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培养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5、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民主、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二)教师层面
1、通过对活动的组织、指导、参与和管理转变课程观、教学观改进教学方式使教师从传统学科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主题活动中的策划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2、改进教师的评价方式。从关注学生知识获取、技能习得与发展更多地转向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习惯养成和价值观的确立。改变教师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身份使教师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领者。
3、改善教师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新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形成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学校层面
探索一条符合本校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综合实践活动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实践课程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改进教学观念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四、课程内容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 1探索自然 2热爱家乡 3学会感恩
2、活动范围: a指定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b非指定性领域:“四节”活动节日文化班队活动民风民俗感恩实践活动教育。
c内容安排: 每学年征集教师及学生意见设计并确定每个学期的主体研究内容形成菜单以下是围绕学校所设计的部分主题供学生和教师选择。
三年级
1探索自然——植物类走进桃花园、校园的松树、我和牵牛花有个约会 2热爱家乡——风情万种岐山湖、避暑胜地”小天池 3学会感恩——孝敬父母我为父母做件事、母亲节、我们这一家 四年级
1探索自然——动物类家乡的猪、可爱的小猫、喜鹊你在哪 2热爱家乡——临城江水秀、保护水资源
3学会感恩——尊敬老师老师那厚厚的备课本、一只粉笔、教师节的来历 五年级
1探索自然——环保垃圾袋的自述、二氧化碳吸收、汽车尾气排放调查 2热爱家乡——临城崆山白云洞、天台山、普利斯塔等名胜由来 3学会感恩——追忆先烈寻找赵云古迹、隋唐时期的邢窑遗址 六年级
1探索自然——临城特产走进绿岭、临城江田鱼、临城板岩基地 2热爱家乡——临城江古村、苍坡古村、3学会感恩——回报社会小小临城导游、夸夸我的家乡、临城护江在行动
五、基地建设
1、宗旨为有序、有效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服务。
2、目的
a丰富学生阅历开阔学生视野锻造学生个性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b拓展学生生活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
c加深学生对临城江历史、人文、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树立继承传统、建设美好家园的目标
d加深学生对菅等经济建设的了解和认识体味“劳动创造价值科技引领进步”的真谛进一步明确“学好知识立足社会回报家乡”的人生目标。
3、基地活动指导: a活动原则自主实践、合作探究、综合提高、全面发展。
b活动内容观摩生产流程亲自动手操作参观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感受临城江耕读文化体验技术进步的力量做好调查及学习情况记录。
c参加活动人员菅等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及全体学生。
d活动时间每星期每位同学至少参加一次由各年级综合实践课老师组织实施活动时间由各年级向学校申报由学校组织负责落实。
e活动评价根据菅等中心小学综合实践评价体系进行评价。
4、主要基地
a自然风光基地文峰塔景点、四海山森林公园、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狮子岩景区、大若岩景区、石桅岩景区、石柱滩林
b风土人情基地岩头丽水街、临城古村落、五尺红十三军旧址、校园进士牌楼、岩头养猪场、岩头环保所基地、岩头麦饼摊、岩头金粉夹市场、湾里葡萄生产基地、东皋红柿基地、沙岗粉干作坊
六、实施策略
1、宏扬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亲历实践主动探究”是一门促进学生内在生命充分发展的课程应让学生作为主体全身心地参加活动完成学习对象于自我的双向建构进而体验到参与成功带来的满足实现主动发展。
2、营造氛围结合学校所处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实现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全息对话让学生体验活动乐趣促进自身发展完善健康人格。
3、加强合作认识和交往是共生的学生的学习本质是一种社会性建构活动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力得到锻炼合作精神得到培养参与合作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保障所有学生都在自由的空间中得到充分发展
4、注重整合把学校的专题活动、主题教育、班队活动贯穿起来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丰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5、操作程序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交流与总结阶段。
a准备阶段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确立活动主题主题一般由教师与学生商量决定也可参照学校设定的课程内容中的自主选题菜单确定主题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第二步制定活动方案教师和学生一起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条件及预期的活动成果等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特别注意的是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引导孩子将模糊的问题有效、合理地表述出来帮助学生准备工具与材料。
b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核心阶段。教师根据活动方案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式给予学生最有效的帮助。活动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也可以独立进行。在以小组形式进行活动时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起指导作用做必要的专题讲座和方法的介绍并对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和活动的生成性对学生作出恰当地评价。整个活动要做好记录和台帐整理并加强安全工作。
c交流总结阶段在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必须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交流做出合理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每个主题活动总结交流阶段一般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调查成果整理、统计学生制作活动的作品、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等。第二步组织学生交流作品和活动情况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的评价。
6、教学建议
a撰写教案基本步骤 主题名称——选定主题目的——活动目标——活动计划——活动过程与方法活动准备、调查了解、收集整理资料、资料分析——总结交流——活动评价——活动反思
b研究方法调查问卷、访谈、资料查询网络搜集、图书图片。c成果展示方式汇报——答辩——辩论——演讲
d校外活动应以书面的形式告知家长听取家长意见争取家长的参与支持也有利于校外活动的安全保障。
七、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学校课程领导小组: 组 长:褚爱军校长 副组长:贺小青副校长
组 员 :李玉峰 宋俊美 李雅 李艳荣 王乱英 韩丹华 张军霞 陈梅志
2、课时安排
每周三课时实行弹性课时制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搭配使学生在开放的时空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3、课堂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始终是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师资的培养就要把老师工作的兴奋点聚集到课堂教学中来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课堂研究树立以课堂研究为主阵地的意识。
①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展示课 每学期学校均组织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平时学校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由执教老师向其他老师阐述课堂设计意图课堂教学实施情况。同时学校组织本校优秀教师、邀请专家开设专题讲座。
②青年教师评优课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的评比活动让更多的教师深入研究课堂艺术。同时认真组织评课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八、课程评价
评价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要促进学生发展就要运用合理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评价要强调师生、学生之间对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和鉴赏。本课程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要求其教学评价也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
1、评价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重视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而不仅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或者没有得出所谓的“科学”结论但只要学生经历了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就应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要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通过肯定其活动价值让学生体验成功。
2、评价原则
a注重发展评价在于推动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不在于给学生下结论、分等级。只要学生经历了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践的体验和经验就应该给学生积极的评价。
b体现多元改变以往以教师评价为唯一标准的现象实现评价主题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内容与方式多元化。
c关注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给每个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多照顾后进生让每一位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d强调自评重视学生自我评估、自我调整、自我改进让学生及时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得失以便更好地做好未来的行动。
3、评价内容
a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活动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活动方案制定状况、具体行为方式、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各种良好思想意识的发展状况如环保意识、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安全意识等
b对教师的评价主要评价教师的参与态度、指导能力、继续学习、指导效果、资料编写、经验总结等。
c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对学生的评价有汇报、成果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评比、成长记录评定等。对课程开发实施者评价可采用看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领导和教师听课后的评定学生问卷调查查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编制的资料查看教师的备课工作和论文等等。
第二篇:侯镇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中心小学为了加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采取“点班带动,面上推广”的工作策略,采取措施稳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进程。
一、组建机构。
学校建立以国明政校长为组长,张文渻为副组长,7位教师为成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研课题组。国明政校长负责全面工作,张文渻为业务指导,其余几位教师为主研教师。
二、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教师队伍。
1、在校教师均有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责任和义务。学校安排各班班主任为任课教师,同时还积极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聘请社会人员兼职。注重教师的培训与培养,不断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建设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
2、对教师们进行规范性,灵活性培训。规范性培训,就是把老师送到市级进行专题培训,充实理论,丰富内涵。灵活性培训,第一就是校内培训老师,蔺国明老师先后组织老师们学习综合实践课程标准,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明白了这门课程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同时学习其他地区综合实践活动经验,弄清了具体的操作方法。第二,就是让教师走出去,多走走,多看看,见多识广,学习为我所用的东西。
三、按课程表,科学运用活动课时。
按照《纲要》要求,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一般每周为3课时,同时开发利用周末、节假日等课外时间,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在具体课时分配上,研究性学习每学期组织1-2个研究课题或项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每学期2-3次活动,每学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10天;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可按集中或分散的方式,统筹安排课时。
四、充分利用现有地方教材。学校以寿光市教研室开发的小学3-5年级(6年级正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作为指导性教材,各班班主任充分借助这一有利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好、实施好本班的综合实践活动。
五、形式多样化
1、在校内开展。注重开发优势教学资源,学校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各具特长的教职员工以及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校园设施、场地和设备等。
2、在校外开展。一是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二是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展实践活动。
六、保证活动经费投入,顺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象其它学科,它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向自然环境,向学生的生活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这就需要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拍照、摄像、购买资料、奖励师生等,都需要经费开支,尽管我们学校财力有限,但是,学校也拨出相应的资金投入,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七、值得思考的地方。
我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过程中,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很理想。大家都知道,综合实践活动应该让学生自己去组合,自己去活动,但我们的教师也出现过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情况,另外,在管理上我们也感到困惑:参加综合实践的老师工作量很大,至今我校没有找到合理计算方法。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 2014.8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刘举人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全面、主动地发展。开展多种活动项目,丰富活动内容,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组建机构
学校建立以戴广东校长为组长,李新颖、李井贺、任巨兴、贾艳学、冯桂荣、梁冬仙霍淑芝、冯津燕、王福俊教师为成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戴广东校长负责全面工作,李新颖、李井贺为业务指导,其余几位教师为主研教师。
三、队伍建设
1、在校教师均有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责任和义务。学校要注重教师的培训与培养,不断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建设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各任课教师要积极利用学校、社会资源。
2、对教师们进行规范性,灵活性培训。规范性培训,就是把老师送到市级进行专题培训,充实理论,丰富内涵。
四、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分段目标
1、小学低年级目标(1-2年级)⑴、培养儿童愉快、美好的生活体验和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⑵、培养儿童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和初步能力。⑶、初步的责任感和行为规范。⑷、独立、安全生活的基本能力和技能。
2、小学中高年级目标(3-5年级)
⑴、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A、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B、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C、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D、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⑵、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A、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
B、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C、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D、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⑶、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五、活动内容
内容包括四大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各学科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因地制宜,要注意把文献资料和现实生活中“活”的资料结合起来,要注意从当代社会热点、焦点以及学生生活、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中选择设计。最主要的是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 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实践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农村小学可以组织学生考察身边的环境、帮助村里打扫街道、清理垃圾、帮孤寡老人干家务等活动。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爱护社会环境,关心村庄的发展。
3、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以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4、信息技术教育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 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六、活动形式
1、在校内开展。注重开发优势教学资源,学校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各具特长的教职员工以及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校园设施、场地和设备等。
2、在校外开展。一是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二是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展实践活动。
七、经费投入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象其它学科,它强调超越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向自然环境,向学生的生活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这就需要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拍照、摄像、购买资料、奖励师生等,都需要经费开支,我们学校将保证资金投入,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八家子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2010.9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价值取向,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小学阶段,应在3—6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这一新型课程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指导思想
必须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封闭性,引导学生遵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综合应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的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发展。
二、培养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性课程,其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阶段。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目标是: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实施过程中要遵循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等原则。
四、课程设置
1、内容框架设置课程菜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四大领域不是并列的关系,不能相互割裂。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学校、社会实际,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之间的整合,及指定领域与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等非指定领域的整合,从“探索自然”、“发展自我”、“亲近社会”等板块着手,整合形成了“生活与体验”、“卫生与健康”、“民风民俗”、“种植与养殖”等小板块的课程内容,形成序列、体现个性差异、体现地方特色。
2、课时安排彰显弹性特点
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每周为三课时。考虑到现行的课时计划和活动实施的实际,必须灵活安排课时,实行弹性课时制度。
长线活动与短线活动相结合。短线活动时间短,一课时或几课时,以短线活动为主;长线活动时间长、跨度大,以长线活动为辅;长短线活动相结合。
分散安排与集中安排相结合。在制定活动计划时,以时间段来安排课时,但实际实施过程中是以集体活动的集中时段与学生分组活动的分散时段相结合;或者是学校集体活动的集中时段与班级活动的分散时段相结合。
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作为制定方案的时段可在课堂上进行;学生小组观察、研究、考察、调查、查阅资料等活动可作为一个时段,在课后进行;总结展示可在课堂或课后进行。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排入课表的同时,具体活动时要求各班根据活动计划报学校同意后适时调整时间段的安排。因课时安排彰显弹性特点,在学校加强管理的同时,更需要教师自觉主动按课时计划开齐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3、师资配备实施一辅多兼
目前,在农村小学,还无法配备专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因此,“全员参与指导”是确定指导教师队伍的基本措施,主要落实“一辅多兼”的做法。即每个班确定一名指导教师,但在具体实施活动的时候根据实际需要,相关教师都要参与对学生的指导,特别注重对学生活动过程的全程指导和跟踪服务与评价。
4、活动模式注重实践体验
与传统课程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更关注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一个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一般都可以按“确立活动内容—制定活动方案—学生实践体验—成果交流评价”等步骤进行。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三种基本类型。一是选题指导型(选择课题,制定活动方案)。二是实践体验型(设计制作、社会实践、家庭体验、网络探究等)。三是成果交流型(活动情况的阶段性总结,或者是活动结束的成果展示)。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形式有:递进式(共同完成一个主题,围绕一个专题,逐步展开,环环紧扣,层层推进,不断升华)。协作式(一个专题按不同的活动形式或分成的小专题分组,小组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小组内调查研究成果,大组内交流)。
不同的学习领域,各环节有所侧重,但实践体验及成果展示是其中重要环节。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在调查、考察、参观、表演、实验、剪贴等多样化的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用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始素材库——信息资源本,作调查统计、记录、写感想等实践活动所用。让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自办报、小论文、图表、小制作、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不同形式展示出来,并通过校报、画廊、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星星电视台、综合实践活动周等阵地为学生的成果提供展示的舞台。
六、实施措施
1、搞好宣传发动
对有关部门、单位和学生家长进行宣传动员,使他们认识、理解和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形成实施课程良好的氛围。
2、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校长蒋福城任组长,教导主任李晓梅任副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课程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统筹、决策、协调、保障工作;负责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负责课程的开展、研究、指导。
3、组织教师培训
⑴校本培训,全员参与
加强理论学习,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件及有关课程标准、课标解读等理论学习文章。
(2)外出学习,重点培养
加大对实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尽可能安排他们外出学习,通过看现场、聆听专家报告、观摩教学活动等多种途径,提高骨干教师的业务素质,使他们挑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大梁。
(3)教育研究,全面提高
开展课改沙龙活动,组织教师利用教研活动、业务学习时间进行集体备课;定期组织汇报课、研讨课,对基本类型、形式、设计思路、教学模式等进行学习研讨。
通过系列培训活动,使教师迅速提高自身科研素养和指导学生活动的方法和能力,尤其是让教师在不同类型的案例剖析中获得有关的启示,使教师在摸索中前进,尽快走进新课程。
4、加强过程管理
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工作明确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中,并将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作为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列入执行课程计划的专项检查内容,列入视导检查中重要工作来落实,落实到对学校目标考评、对教师考核聘任等工作中去,确保实验有效实施。同时,组织学生信息资源本展评、优秀学案评比、活动设计方案评比、活动材料展评、优秀辅导教师评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展示等活动。通过竞赛活动,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顺利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实施过程中将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阻力。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局部与全局、现实与长远等各方面的关系,以科学研究为轴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引导综合实践活动健康发展。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一定会开创出具有石桥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出发点,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课程。通过活动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培养作为一个社会人、现代人的各种能力和素质,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二、活动的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实施内容
1、关爱大自然,争当环保小卫士
在地球环境日趋恶劣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共有的生存环境,懂得爱护资源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提高环保实践能力,激发热爱我们共有一个美丽家园的情感,从而争当环保小卫士。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发现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知道浪费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开始了解、调查、搜集周边环境状况资料,唤起学生的忧患意识。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道理,知道破坏环境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主动向社会宣传,让大家都来保护环境,绿化我们的家园。
此课题可定以下子课题:人与树木、垃圾的危害、空气中的有害气体、野生动物与人类……
2、走向社会,我是合格的小公民
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接触社会、认识和了解社会,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学习活动。
在活动中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关注身边的事,做一个社会人;学会交往与合作、培养动手、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乐于参加力所能力的劳动、体验劳动的可贵;愿意为家乡为社会建设和发展服务,有较强的服务意识与责任心;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关心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并乐于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所涉及的活动内容有:社区卫生宣传、学雷锋活动走进社区、绿化美化社区、净化社区系列活动……
3、盘活竹乡资源,挖掘竹乡文化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新课改的教育平台上,它有着更大的创新走向。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鼓励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自然的“十字路口”,把学习的触角引向多个角落。立足当地实际,着眼家乡发展,彰显地方特点。盘活地方资源,凸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知识积累的丰富性、探索问题的多样性、教育评价的多元性,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拓展教学途径,让学生的创新精神、个性得以和谐主动的发展。
充分利用建瓯市当地的“活教材”——“中国竹子之乡”的丰厚资源,为我所用。例:开展考察了解家乡竹乡宝库知多少;建瓯特产;收集民间竹编工艺;上网查找名家竹画;谱写竹乡小诗歌;办一份竹乡巨变电脑小报;到农村开展关于竹子的种植与管理等知识的实践探索活动。
4、以“小小科学家俱乐部”为载体,构建“五小”工程。
为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倡导创新意识,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学行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江总书记“关于科学普及尤其要从青少年抓起,这是振兴我国科技事业的基础措施”主要指示为指导,5、综合实践活动与雏鹰争章有机整合。
把雏鹰争章机制引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个板块。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以雏鹰奖章活动为抓手,在综合实践中突出建设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强调发展性评价,重视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更要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并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给予二次评价、多元评价,从而不断完善奖章机制。注重把握在争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教育,即在定章中体验“选择中学自主”,在争章中体验“实践中求感悟”,在考章中体验“展示中强自信”,在颁章中体验“激励中有内化”,在护章中体验“持久中育品质”,注意争章活动的完整性,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努力提升学生自主参与争章的意识。可创设许多特色章,如网络章、信息章、消费章、生态章等等。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有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评比等。“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
五 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XX.8—XX.9学习、培训、制定计划)
1、参加各级培训,组织教师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
2、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制定实验方案。
3、设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制定教研计划,制定校本教研活动。
4、召开全体担任该课程教师会议,加强责任意识。
(二)探索阶段:(XX.9—XX.6实践、探索、提高)
1、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逐步将理论和方法转化为教学行为。
2、开展观摩、听课、评课、研讨、座谈、交流等活动,提高实施能力。
3、进行论文、案例、作品等交流、验证。
(三)总结阶段:(XX.7—XX.8总结、深化、提高)
1、撰写综合实践活动实验报告、撰写论文、进行试点总结;
2、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调查报告、个案记录与分析、作品;
3、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及评析;
4、综合实践活动资料与教学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