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素材妙用-教师索礼
教师索礼闹剧,引发蝴蝶效应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陡沟中学 马士方
一、热点聚焦
“穷嗖、抠搜的、死德性……要你们这帮废物,你们咋那么没人性呢?”据当地电视台报道,因教师节当天未收到礼物,哈尔滨依兰县高级中学高27班班主任冯群超,在课堂上训了自己班学生整整一堂课。此事一经曝光,迅即成为网络热点话题。(9月14日《新京报》)
二、素材扫描
No1教师节日索礼,引发连锁反应
1.官方态度:索礼教师不该过度处置
因为教师涉及灵魂的职业特点,被特殊地要求摒弃物质享受,追求精神的洁净,其中就包括不收礼,这就似乎有失公平了,至少这个要求要想马上实现是脱离现实的,而依照这个逻辑制定出的教师规范,也自然遇到执行难的问题。而依照这个逻辑制定出的教师规范,也自然遇到执行难的问题,学生送礼也会屡禁不止。但必须承认,他至少代表了很多教师的真实想法,与整个社会风气有关,教师是个入世的职业,有它不能规避的实际性,特别是在物质化日趋严重的今天,他们无力独撑一片世外桃源,即便我们不认同这位老师的做法,包括他的毫无风范的措辞,但为此对其过度处置,似乎也是有失公允的。
2.媒体态度:索礼班主任其实是根“出头椽子” 人们难免会对主管部门对此的处罚“意犹未尽”。这样的处罚效果,充其量是惩罚了冯老师那张口无遮拦的嘴,而对这起老师谩骂学生事件的根源没有深究。虽然“经依兰县教育局的研究决定”下发了,但更多收到学生礼物的老师却还在“闷声大发财”。诚然,在当前的不良社会风气下,学校的送礼之风也不可能一下子杜绝。但是,联系到前几日的老师(写清楚是那个地方或者哪个人做的,以便学生引用)“微博炫礼”,足以给教育部门敲响警钟。在处理涉事老师的同时,更要狠抓师德教育,提高这些“灵魂工程师”的素质。否则,仅仅是烂了几根“出头椽子”,只会让这种发生在校园的腐败现象,变得更加隐蔽罢了。
3.网民态度:教师索礼露骨行径自有来由 一位老师粗鄙索要的嘴脸,让人觉得不可接受;而那种普遍流行的一团和气的送礼之风,却被很多人当作理所当然。但其实,这两者之间有任何根本的不同吗?不正是后者的负面示范,诱导了前者的失态失控吗?须知,教师节的送礼传统,核心便是你情我愿、只做不说。深谙此道者,便会左右逢源。不得要领者,难免千夫所指。也恰是在此语境内,净化教师节的行动,虽然每年皆有,但总是无所作为。缺乏来自民间的彻底支持,让官方主导的治理,大多无疾而终。反思一位教师的荒诞行径,终究要厘清可能的前因后果才是。
考场速用
一件普通的索礼事件,引发一场媒体大讨论,这多多少少出乎冯老师的意料,更给普天下教师敲响了一记警钟。虽然官方态度比较客观,但纵览全国各地的反应,还是倾向于严惩冯老师的恶劣行径,似乎将他开除出了教师岗位,天下就太平无事了。其实,这恰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极端,是不负责任的做法。为今之计,就是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全社会的公民素质建设,只有齐抓共管,才能彻底治愈诸如此类的恶现象,还教育星空的一方纯洁与宁静。
No2.教师索礼,古已有之
《论语·述而》载文:“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晦焉。”意思是:“只要自愿拿着十余束干肉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过去有人说,既然要交十束干肉作学费,那必定是中等以上的人家之子弟才有入学的可能,由此可见,即便光芒万丈的孔子也涉嫌“索礼”,因为那时畜牧业不大发达,估计肉干还比较值钱。
问题是孔子收礼能够帮贪婪教师敛财忙吗?答案唯有一个字:否!首先,孔子办学的时候,已经不做官了,没有俸禄“工资”收入。他在家办的是“私学”,也就是民办学校,没有官方财政补助,一切开支都要“自力更生”,包括他自己穿衣吃饭。那么,经费哪里来?这方面的史料还不多,大概除了可能的、有限的“积蓄”外,只有靠学生的“束修”了,穷得他“在陈绝粮”,差一点饿死,在郑国城门口狼狈得如“丧家之狗”。
其次,孔子虽然定下了入学“规矩”,但绝不是“唯肉干主义者”,也有灵活的“减免政策”。弟子中虽不乏大款如子贡,奉上点“束修”,如小菜一碟;也有“穷得叮当响”的颜回,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饭都吃不饱,没有肉干送老师,但一样被孔子视为贤才。
更重要的是,作为“万世师表”,孔子坚持的是“有教无类”,不问你有钱还是无钱,阔大款还是穷学生,完全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阔学生子贡学习好,孔子称赞他“告诸往而知来者”。穷颜回呢,更是孔子最心爱的第一号门生,一部《论语》字数不多,称赞颜回的倒有十几处。说他“颜回好学”,说他“其心三月不违仁”,“贤者回也”!
考场速用
身为人师,应该传道授业,德学双馨。孔子索礼,是为生活所迫,是那个时代学费的另类代名词,无关索礼,更扯不上贪婪,或是有违师德之类。倒是今天的某些老师,在拿着国家财政拨款之际,还将手伸得很长很长,动辄拿孔子收礼为自己遮羞贴金,是真不知将“羞耻”二字抛到何处去了。
No3国外家长礼轻情意重,立法高悬廉洁自现
给老师送礼物,礼轻情意重。纵览各国学生及家长做法,各有千秋,可圈可点。1.韩国家长送大礼,政府出拳刹歪风。
在高度尊师重教的韩国,由于学生之间竞争激烈,有些家长不惜给老师送大礼,甚至直接送钱,以换取孩子在学校里获得特殊优待。韩国反贪和民权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韩国有五分之一的家长曾经向老师送礼行贿;而在大城市,这个比例是三分之一。为了打击校园行贿歪风,近几年韩国政府采取行动,严厉打击家长给老师送礼行贿的行为。法律规定,如果有中小学教师收受学生家长的红包,按数额大小将面临从行政警告到被开除的严厉处罚。
2.澳洲学生表心意,师生风行AA制。
在节假日或毕业前夕,澳大利亚的学生也会出于自愿,送一点礼物给老师,或者是爱心卡片,或者是一份巧克力。对于老师来说这已经算是相当贵重的礼物,而价值一旦超过了爱心卡片或者巧克力糖果之外的礼物,就属于受贿行为,老师是不会收的。通常做法是,老师觉得礼物实在太过贵重的话,会把钱退给学生。而到了大学阶段师生交流会选择酒吧共进晚餐,付费采用AA制原则,学生也不会因为这样就感觉好像有一些不好意思对不起老师,而相反倒过来有一些老师却会因为自己的得意门生表现不错,而反过来请他们吃饭。
3.英国家长送鲜花,表达尊重与感恩。
英国没有教师节,但家长非常在意给老师送礼,他们会选择圣诞节、复活节、学年末在接送孩子时会给老师送礼物,所送的礼物一般也都不很贵重,大多数是鲜花和巧克力,以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之意。另外如果某个老师生病了,生孩子了,或者退休了,也有热心的家长会组织随份子、买鲜花和礼物。其实这样还是很不错的,给老师送礼没有其他意义,只是纯粹的表达谢意或者是问候,是自发自愿也并不为形势所迫。
4.德国学生赠送巧克力,教师回赠感谢信。
每年6月12日是德国教师节。这一天德国各地都会开展尊师活动,学生也会给老师送礼物,但礼物都很特别。德国老师根本不在乎礼物的价值,而是看学生的心意。老师收到的每一项礼物都会拿出来让学生看,公开展示礼物,是德国人的习惯。德国生产巧克力,大多数人喜欢巧克力,所以教师节很多学生选择送老师一块巧克力,老师非常欢迎。收到礼物后,老师还得写信感谢。但在大学里,送老师礼物的情况就非常少了。在德国,几乎没有学生会送给老师贵重东西,因为德国老师的地位都很高,送贵重东西必然吃闭门羹。
5.美国家长请吃饭,相关老师不敢去。
在国内,家长请老师吃饭是经常的事情,在美国这样的情况非常少见。按美国学校的规章制度,老师不能接受家长或者学生请吃饭。一旦被抓到,就会被辞退。在美国,老师收到学生的一个小礼物就非常感动,尤其是学生自己制作的礼物。老师收到的礼物,经常是一枚自制的贺卡、一张写有感谢话语的照片。老师会将学生赠送的照片、贺卡贴满自己的办公室。美国法律规定,每名学生的礼物价值超过5美元,应退回给学生,否则就面临失业的危险。
6.智利家长送蛋糕,家校联谊齐聚餐。
智利的教师节在10月16日。智利的教师节活动由“家长会”操办,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家长会”,家长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可以向老师或学校反映,老师的想法也会传达给家长。教师节那天,“家长会”派人给老师们送蛋糕和礼物。到年底,“家长会”则会用剩余的会费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份圣诞礼物,并举办一次大型联欢活动,老师、家长和学生一起聚餐。
考场速用
贪财之意,人之共识,这世上不贪财的人似乎也有,但怎样让他们产生畏惧心理,唯有严格立法,借助法律的威严,让那些心存侥幸的人不敢越雷池,方能还教育的一方净土。即便有法律的严厉制裁,韩国每年也会抓出一大群涉案的教师,可见顶风作案的人并不因为法律的制裁就为之收手。倒是国民素质高的国家,比如美国与德国教师,因为本身的社会地位就很高,他们是倍加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教育岗位,所以才会杜绝家长试图行贿的任何土壤。但你不能说教师就真的不爱财,只不过头顶上悬着明晃晃的法律二字,他们不敢恣意妄为罢了。
三、凝眸美文
爱心托起教育的星空(跟文章不是很贴切,需改)
俗谚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就是这么个理儿,如果延伸至教育上,你将不得不承认:教育是一门艺术,来不得半点疑惑。那些名师之所以让人心悦诚服,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懂得教育之道。
可以说,教师是这个世界上预知未来最有魅力的群体,孔孟之道之所以能彪炳千秋数千年,不是他们长得标致,恰是他们的人格魅力在熠熠生辉!当汶川地震忽然爆发时,我们的教师群体,宁可弃子女于不顾,留下难以弥合的心灵创伤,也要挽救那些无辜孩子的性命,用自己的脊梁,托起了孩子生存的狭小空间!比起那些达官贵人狂喊“让领导先走”,是不是更显得高尚!比起那个在废墟下狂喊“救救我,我是张书记!,是不是更显得魅力四射!”我常常想,教师之所以获得社会最大限度的认可,一个不容回避的观点,就是他们承载着民族的责任,他们在默默奉献。他们付出的远远大于得到的。相对于那些没有奉献,甚而至于只知道索取而不觉得脸红之徒,他们活得潇洒,活得问心无愧。当世纪山风扑面而来时,当民族命运风雨如晦时,是教师,站在时代的峰尖浪口,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抨击万户侯!
站在这个层面上讲,教师是否有爱心,关乎教育之成败。那些理论陈旧,作风粗暴,态度恶劣,方法单一的教师,注定是教育失败的集散地,是牢骚满腹的大本营。他们,将无以歆享成功教育的喜悦,更无以分享爱心教育的喜悦。如果说他们也能得到学生的爱戴,得到社会的认可,得到良心的宽容,除了学生素质优异,除了个人际遇超常,别的,是断无托辞!
其实,生活里类似的反面教材太多,太多。譬如最近火爆的“教师索礼”一事,就闹得沸沸扬扬,看起来就是一个节日不曾收到礼物的事件,其实骨子里恰是没有修养的体现,是个人素质缺失的反应。无论这件事将来作何处理,都不能否认爱心教育问题。
至于教师群体中高唱“我可以不高尚,但未必最无耻!”之流,只能算教师林子里的另类影像,实在不能代表教师形象!
第二篇:关于依兰县教师索礼的心得体会
关于依兰县教师索礼事件的心得体会
陈文新
教师这个职业一直被人尊敬,一方面源于她教书育人的天职,更重要的是因为她的无私奉献和爱心。但是就是这样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职业,最近也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黑龙江省依兰县教师冯群超由于因为班级同学在教师节当天,没有为她和其他任课教师买教师节礼物而训斥了同学,在6分多钟的录音里脏话不断,不少词语甚至有损学生尊严。这样的行为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更是对教育行业的一种侮辱。
从前的我们作为一名学生,对教师的谆谆教诲时刻铭记,教师不仅教给我们知识,更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现在我已经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肩负起人民的期望和重托,责任和义务激励着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得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家长的期望,不辜负国家的信任。
该教师违背教师职业道德,向学生索要礼物的行为严重损害了人民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所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是多少优秀教师多少心血所不能弥补的。所以,我们应该以此为戒,严格恪守职业道德规范,要时刻谨记我们是一名人民教师,她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精神的升华,是我们需要用一生来维护的光荣神圣的职业。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做的是主动与学生沟通,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困难,教授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做到“传道”;时时处处刻刻钻研教学专业内容,锻炼教育机智,及时更新教育手段,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的教授给学生,做到“授业”;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作为教师要更加敏感得察觉,进行耐心、科学的引导,让学生及时的从困惑中走出来,做到“解惑”。
教师就是这样一项工作,平凡中孕育伟大,花骨朵需要我们太阳光般的温暖,让花儿更加色彩斑斓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第三篇: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妙用课本素材
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妙用课本素材
还在为处处苦寻作文素材而烦恼吗?还在为找不到新鲜视觉而挠头吗?原来,素材最多最全的竟是我们相伴三年的语文课本。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见过空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作为高中生,写作的“优美的原料”来自何处,很大程度来自于所学过的高中课本。
下面以高中语文部分篇目为例,谈谈如何积累课内写作素材并运用。
课内素材
一、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终于转危为安。
◆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返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
◆一九五五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我们学过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答案。
◆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
◆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对他畅谈天下大势。可以说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准备,烛之武也是如此,尽管怀才不遇,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烛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业,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安定天下济苍生一逞抱负的路径。你想,一个小小的“弼马温”,怎么对晋国的历史、对晋国国君的为人那么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对秦晋之间的恩怨又是如此了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敬仰他们的主要缘由。
◆烛之武的闪光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林则徐)这样一个才华长久没显示出来的人,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还是出来解国家之围了。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对郑国的最朴素的爱又加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那些鲜活的身影却依然存留在人们的心头。象烛之武这样的识大体顾大局,临危受命的勇士,可以说就是国家的脊梁!让我们以古人为镜来勉励自己吧!
◆有一则寓言故事这样说:太阳和北风比赛,看谁能让一个过路人脱掉衣服。北风刮起刺骨的寒风,企图刮掉人们身上的衣服,但人们却将衣服裹得越来越紧。太阳用柔和的阳光温暖人,天气渐渐暖和了。人们也就把衣服脱了。批评也要像太阳那样,用温和的态度、暖心的话语,让对方心悦诚服,而不应用强制的手段,生硬的话语,俗话说:“良言一语三春暖,恶言一句六月寒。”讲究点说话的艺术,让话语像三春的太阳温暖人心,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烛之武退秦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评说烛之武、邹忌、触龙的游说艺术 ——烛之武,郑国之“老”百姓也,其挑拨离间的游说艺术在晋秦围郑的危急存亡之秋大派用场。邹忌,齐国之美男子也,其“美”仅次于城北徐公,假此以己推人说服齐王广纳群谏名扬天下。触龙,老朽矣,世间皆知老妇人因唠叨而著名,不料触龙爷爷竟也大发唠叨,迂回包抄,晓之以理,使得赵太后将其爱子长安君“恣触龙之所使之”。
课内素材
二、《鸿门宴》(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身历七十余战,攻无不克;起兵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然垓下一战他却一败涂地,终酿千古遗恨,何也?这是“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是因为没有夺取天下的深谋远虑。
至垓下被围,乌江亭长劝项王渡江东称王,以期卷土重来,然项羽却道“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最终“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真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史记》作者司马迁说“自衿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指出项羽缺乏政治家的谋略,只依赖武力。毛泽东则说“不可沽名学霸王”。而项羽呢?他在惨败的局面下还不能正确反思自己一溃千里的原因,还以炫耀武力为荣事,两次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到上天。如此糊涂岂非败情之悲吗?
◆项羽这个人物的致命弱点是什么?缺乏政治远见,一味沽名钓誉是项羽的致命弱点。项伯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他就立即改变了“击沛公军”的主张,樊哙指责他“欲诛有功之臣,此亡秦之续也”,虽然语言尖锐,他却“未有以应”。可见他虽然武力上是绝对优势,心理上却不堪一击。他欲得天下,又图虚名,既准备违背怀王之约,又害怕世人指责。他不用范增之计,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迷信武力,而根本原因则在于心理上的脆弱。
作为楚国贵族的后裔,项羽却有许多缺点错误,甚至有不可饶恕之处,这是必然的。但他毕竟为推翻暴秦作出过一定的贡献,他性格上也有某些闪光点,如不畏强暴,不用阴谋等等,应当实事求是地给以肯定。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4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点拨】杜诗认为真正的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或许可以东山再起,在雄浑的历史画卷中抒写属于自己的一页。王诗在客观分析项羽兵败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大胆地设想,即便江东才俊如今还在,他们是不愿与项羽从头再来的。认为项羽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李诗洋溢着对项羽的赞美与敬仰,褒赞其为“人杰”“鬼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毛诗通过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彻底革命精神。颈联运用项羽这一典故,勉励全党全军要抓住战机从胜利走向胜利,不能学习楚霸王项羽沽名钓誉的做法。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这首楚辞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黥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史记》中记载,项羽和刘邦都曾看到过秦始皇出巡的壮大场面。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俩人觊觎帝位之心相同,但其语言一个率真无忌,一个含而不露。项、刘性格之差异,由此可见一斑。
◆司马迁在《史记》中所歌颂的几乎都是一些勇于进取、勇于建功立业的英雄。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他们为了某种信念、某种原则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都有一种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司马迁曾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他遭受宫刑,痛不欲生,为了完成《史记》他顽强地活了下来。他视为榜样的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的个人奋斗经历与《史记》中所歌颂的这些艰苦奋斗的思想,是司马迁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它永远给我们以激励,给我们以启迪,当我们灰心丧气、濒临绝望的时候,给我们以无比的力量、信心与勇气。
◆经典历史镜头
一场“鸿门宴”让我们认识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优柔寡断、自大轻敌的项羽;善于用人、狡诈多端的刘邦;多谋善断、临变不惊的张良;老谋深算的范增;智勇双全的樊哙„„他们各自的命运也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感叹和思考:历史造就了项羽,时势却成就了刘邦;对项羽,人们只是欣赏而不愿意效仿;而刘邦,这样一个市井无赖,却成就了帝王之业。究竟谁是英雄,这是一个难题,也恰恰给我们的写作提拱了发挥的空间。
【写作应用】这则素材可以用于“个性”“英雄”“听取别人的意见”“认识自我”“强和弱”“战胜对手和提高自己”“历史与镜子”等有关的话题的写作中。
历史是一个宝库,写作时要依据要求,巧妙地引用和变换角度,合理地安排好文章的结构,深入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课内素材
三、经典人物——祥林嫂,旧中国一位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她勤劳能干,为了生存,逆来顺受,深受封建制度迫害,并且没有任何反抗意识,最终沦为乞丐,孤寂凄惨地死在鲁镇一派“祥和”的祝福中。
翠翠自幼父母双亡,内心无比孤独。虽有外公无微不至的照顾,但外公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她的心是封闭的,与外界隔绝的,孤寂的,最终在孤苦中等待。
水生嫂具有勤劳、勇敢、质朴的品质,也具有一般家庭妇女的特点。她守着自己的家庭,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离开。当大敌当前,国难当前时,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并组织妇女参加抗日斗争。
【写作应用】一个人的命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个人的性格、性情的影响。以下素材,可以作为“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人生”“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精神(心灵)枷锁”“生命的尊严”等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应用时要注意使用的角度。
课内素材
四、经典故事
《边城》中渡口撑船老人与他的外孙女翠翠相依相伴。掌水码头团总顺顺的两个儿子都爱上了翠翠,一个大度成全,外出闯滩,因意外而死;一个内心有愧,抛下翠翠出走他乡。故事展现了宁静和谐的边城生活,以及爱情悲喜的真善美。
【写作应用】这则材料可应用于“和谐”“亲情”“爱心”等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中。我们国家正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和谐的社会需要的正是人性中的真善美,而《边城》中体现的这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不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吗?使用这则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从不同的话题角度或命题意图出发,灵活使用。
课内素材
五、经典言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写作应用】这则素材,可以用于“师道”“尊师”“敢为人师”“教学相长”“合作”等有关的话题、材料或命题作文中,具体写作运用时,要注意变换角度,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扣住话题,合理地确定文体。如写“教学相长”,既可以写成议论文,引用众多材料围绕师生关系,阐明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写成记叙文,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故事来让读者思考,受到教育。
课内素材
五、经典话语
鲁迅先生在谈到如何对待民族文化遗产时说:“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写作应用】这则素材可用于“对待民族文化遗产”“鲁迅伟大的贡献”“选择”等有关的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中。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是我们对待文化遗产和外来事物时必须恪守的准则。使用这则材料,应该紧扣作文要求进行合理引申,并适当剖析。应用时注意变换角度。
课内素材
六、经典事例
济南市一家理发店的理发工人,拒绝给一个“乡下佬”剃平头,认为乡下佬只配剃光头。当“乡下佬”碰了壁跑掉以后,一对男女理发师还说:“乡下佬还想理平头,没门!”“也不瞧瞧自己那模样!”„„
【写作应用】这则素材可用于“权力与责任”“歧视”“平等待人”等有关的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中。权力是社会赋予的,权力与责任、义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该素材是违背此规律的反面典型,事虽小,折射出的问题却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的,使用时注意小中见大,论述不可过激。
课内素材
七、博物学家的小故事
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一位大学生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开弓抓在手里,兴奋地观看起来。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里的甲虫藏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到。看着这些奇怪的甲虫,大学生真有点爱不释手,只顾得意地欣赏手中的甲虫,早把嘴里的哪只给忘记了。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这大学生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痛。他这才想起口中的甲虫,张口把它吐到手里。然后,不顾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内的剑桥大学走去。这个大学生就是查理•达尔文。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就把它命为“达尔文”。1831年,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但他放弃了待遇丰厚的牧师职业,依然热衷于自己的自然科学研究。
【写作应用】这则素材可用于与“执著”“职业选择”“取与舍”等有关的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中,应用时要注意变换角度。
课内素材
八、课文经典片断
我曾以博物学者的资格参加贝格号巡舰的环球远行,在南美洲看到的关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现在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回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与这个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这样,在五年的时间内,我专心思考这个问题,并且做了一些札记。1844年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写成当时我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纲要。
【写作应用】这则素材适用于与下列话题有关的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1)积累(2)开拓(3)认识规律(4)追求(5)成功的秘诀(6)坚持是胜利的保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因为有了丰厚的积累,达尔文才有惊人的发现。这则材料内涵很丰富,使用广泛。使用时,注意角度转换,注意表达,避免成就感。
课内素材
九、经典论据
《咬文嚼字》举了如下事例:“郭沫若改台词”“王若虚改”“李广射虎”“贾岛‘推敲’的故事”“《惠山烹小龙团》的诗句”,这些事例,告诉我们,在求学的道路要以严谨的精神,刻苦自励来逐步达到艺术上的完美。
【写作应用】这则素材可用于与“虚心学习”“严谨治学”“相信自己和听取他人意见”“谦虚使人进步”等有关的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中,具体运用时要注意变换角度和语言的表述。
课内素材
十、经典言论
维纳斯正是由于双臂残缺才具有了“丧失”的美感,才有迷人的气质,将维纳斯的缺陷填补复原反而限制了人们的想象的空间,失去了抽象意义上的无比神妙的整体美。
【写作应用】这素材可用于与“正视缺陷”“创造残缺的美”“优势和劣势”“心态”等有关的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中,运用时要注意中心的广度和深度,结合现实,力求有针对性和教育性。要做到说理辩证,一要辩证地看待缺陷,任何完美的东西都有缺陷,任何缺陷都有可能显示完美,关键是能否唤起人的想象,给人以多方面的暗示;二是考虑不是所有的缺陷填补起来就是完美;三是考虑身体的缺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心灵具有缺陷,我们要用强大的精神力量来弥补先天的缺陷。
课内素材在高考满分作文中的运用示例: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语文,汉语中蕴藏的文化。从结绳记事到文字的出现,蕴藏着形象;从诗词的清丽脱俗到散文的柔美飘逸,蕴藏着灵动;从气势磅礴的论文到经典的小说,蕴藏着灵魂。
品味语文,就像细品一杯香茗,温馨的气息沁人心脾;品味语文,就像荷叶上刚沁出的一滴露水,生命的气息传遍全身;品味语文,就像山溪间一股流淌的清泉,纯然、质朴„„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带着我的魂来到了濮水边,清幽的月光下,一位孤独的老者,徐徐的背影。只听到一句:“宁拽尾于涂。”来回答请命的使者。他那无所待的逍遥游,他那如大鹏般的志向触动着我的心灵。荣华富贵尤可舍,权势名利尤可抛,这就是庄子,做着“蝴蝶梦”的庄子,醒来之后,物我已两忘,不知是“我”变成了蝶,还是蝶化成了“我”。这棵孤独地守候月亮的树永远竖立在我的心中。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带着我的魂来到了那座失落的大观园。宝钗的可人、练达让人着迷,黛玉那如水的性情让人怜惜,凤姐的泼辣让人钦佩,宝玉的痴情让人心生敬意。一切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天使印入我的脑海,大观园的盛衰也让人看后觉得惋惜,宝黛的反封建勇气可嘉,那段缠绵悱恻的爱情令人伤感。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带着我的魂进入那《边城》的透明之境。闻到了,边城人民质朴的情怀;听到了,边城的大老、二老含情脉脉的情丝;看到了,翠翠等坐在岸边那望眼欲穿、灵动的双眸。那段凄婉哀伤的边城之意化作一股清泉流遍我的身体,牵动着我的神经。人性的透明莫过于此,结局是悲凉的,可又有谁能否认翠翠是幸福的呢?无尽的等待已化作有情的相思泪,挥洒在边城的角落,飘散在每个读者的心间。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涤荡着人性的灵魂,进入至高的精神空间,去品味人性的至纯,去感受人性的高洁,去感受人性的华美、天真„„
语文,博大精深,包容世间万象,海纳百川,其灵魂在文学之光的普照下,得到精神的滋养,得到精神的润洗,彰显出人的本性,若一泓清泉在我心中汩汩流淌„„
【温馨提示】 高中生要利用好教材这个几乎取之不竭的作文素材资源库,我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熟读教材,浚本清源。高中学生要想写出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作文,我认为第一要务是先学好语文教材,熟读语文的课内经典,并且多读多背,这样学生在作文时就可以比较熟练地去引用教材中一些现成的素材。近年来在加强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知识面或是减轻学生负担这些口号下,出现了语文教材作用被弱化,教材中的经典被轻视的现象。你没看到连国家统编的语文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也越来越少吗?现在有些老师在教学中,文言文、诗词之外的课文讲得越来越少,甚至不讲。我认为这是很值得重视的问题,因为这有可能造成对学生的误导。近年来高考中很多学生在引用历史文化名人、事例或典故时所出现的“关公战秦琼”这样的低级错误就是明显的例子。熟读教材与经典至少可以让学生避免再出现这样的错误。近些年有些地方高考作文题就直接来自于课内,如2006年福建高考作文备选话题之“戈多今天已经来了”,其中是“戈多”就是高中第五册《等待戈多》的主人公。这等于也是向高中学生提出了熟读教材的要求,否则遇到同样类型的题目你将无从下笔。
第二,学以致用,熟而生巧。熟读文科教材除了可以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染,从语文范文中学习写作方法,还可以从教材中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并且在作文时熟练地加以运用。如果学生在平时的作文练习中能有意识地积极从教材中取材,那么经过三年的练习,学生应该可以熟练地运用这些从教材积累的素材了。从近年高考中许多考生作文实践来看,很多作文高分考生都大量引用教材中所涉及的事例或典故,有的甚至是直接以教材中的文章或故事为蓝本进行改写。例如2006年高考湖南一考生的作文《谈意气》:
意气,是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人不能没有意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光。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光,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人有意气,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
„„
文中所用的大量事例、典故对高中生来说应该都是非常熟悉的,这个考生之所以能运用得如此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显然和他熟读教材以及平时习作中有意识地常常运用这些素材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化用名句、名篇,点石成金。从教材中积累的素材除了事例性的材料,其实也包括语言性的素材。在作文时可以引用这些平时积累的名句、名篇,而且这种引用或化用往往可以收到点石成金的效果。例如2006年上海一考生的高分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
„„
在深夜感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宏大和“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细致;感受“马作的庐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豪迈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浪漫。
在这么一个深夜里,因为有你而充满色彩、味道;因为有你,而变得丰富精彩。
依旧是你——在我灰心的时候对我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在我奋斗的时候对我说:“就这样,有志者事竟成。”在我成功的时候对我说:“满招损,谦受益。”
„„
名句、名篇以其高度的概括和包涵的哲理为人们所推崇,如果能在作文中恰到好处地加以引用或化用,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作文增色,读来让人觉得文采斐然。
第四,老树新枝,推陈出新。对高中生作文来说,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那么我们在作文时引用这些从教材中积累的素材时也要注意创新,不能只是生搬硬套,人云亦云。例如上海一考生写的《我想握住你的手》:
还有什么海能把你的身影淹没?还有什么墓碑能比你的名字永恒?还有什么样的手能如你的手触进人生和历史最深最重的一页?
鲁迅先生,我能握握你的手吗?
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啊!粗糙、坚硬,关节粗大。其实这本应是一双秀气的手,绵软白皙,最适合江南书生踏雪访梅,饮酒邀月。这本是一双翻唐诗填宋词的手,也可以调朱粉点秋香。但在腥风血雨、黑暗如磐的长夜里,你选择用这双手奋笔疾书,万千笔墨化作一把把锐利的匕首直刺向反动腐朽组成的阵营。你用这双手紧握长矛,横站着战斗。你坚定地说:“我一个也不饶恕。”书生成了战士,脂粉化作侠气。
我动容了。回望身后,一片蝇营狗苟;冷眼红尘,皆是求名逐利。当现代的肤浅和喧嚣成为生活的主旋律时,谁还会去关注肤浅和喧嚣的背后?我该怎么办?先生,我想握住你的手,给我一个解释,好吗?
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啊!干瘦、枯黄,略带些苍白,却从手心里流淌出永不枯竭的热量。就是这双手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颤抖着,写下了《白莽作孩儿塔序》:“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握住这双手,我明白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刚烈和赤诚,明白了“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的忧思和深邃。
„„
我在朦胧中似乎看到了希望,这就是你给我的解释吗?
紧握这双手,在现代的肤浅和喧嚣中,我站成了一棵树,硬成了一块石,凝成了一抔土„„
【点评】鲁迅是高中生耳熟能详的一代文豪,很多学生在以他为作文素材时往往难免落入俗套,但这篇作文却立意深刻,意境深远。作者显然着意研读了鲁迅的文章,了解他的生平,并且读懂了鲁迅。他所用的素材几乎完全来自于教材,但他并不是重复教材中的观点,而是用鲁迅的崇高来批判现代的肤浅与喧嚣,鲁迅的手成了一种精神或人生态度的象征。这不是创新又是什么?
第四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素材的精选妙用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素材的精选妙用
信息技术教学素材是指用来协助教学以达到更好教学效果的所有材料和手段以及物品、影片等。现在用来做信息技术教学素材的有图文、声音、实物、微课等资源,无论是内容选择还是呈现形式都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在设计和选择信息技术教学素材时,教师需要精选妙用,才能让学生关注生活,想象创新,观察发现,并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
● 时鲜性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时鲜性素材是指与时代和生活接轨,并洋溢着鲜活气息的素材。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也要让学生实时关注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感受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概念、新形态,了解和掌握充满活力又非常实用的新技术、新方法;体会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变化的趋势,形成适应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为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奠定必要的知识、技能和心理基础。
例如,在教学《电脑组成》一课时,笔者除了介绍电脑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外,还大胆预测了电脑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同时,笔者还组织学生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例如,第一组,介绍电脑硬件之存储设备的发展。电脑体积越来越小,性能越来越好,功能越来越强大。第二组,介绍电脑周边硬件的发展。第三组,了解电脑的种类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时代设备与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热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其愿意学习和探究。同时,由于受学生特点、硬件环境限制,教学使用的软件版本不必求新求异,应更注重内容本质的学习。例如,学生学习了Word的文字处理功能后,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是否学习更高版本的软件,或学习WPS等同类型软件。因为文字处理软件的出现是为了提高文字出版、文字处理的速度,提升工作学习效率。学习Word不是为了掌握软件菜单项、工具栏的操作,而是理解最根本的文字处理的原理与规则,不论是哪种软件、哪个版本,这些原理、规则才是学生拥有的知识和技 能。
● 半成品素材,引导学生想象创新
半成品素材,就是完成到一半的作品,提供的素材内容不太完整,相对留白。半成品素材的提供,尽量减少了学生的初始差异,同时也给学生预留了很大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将作品补充完整,并最终让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帮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例如,教学《画卡车》一课,本课主要内容是学习使用直线、矩形工具和简单的画图工具绘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将画图与谜语相关联,为学生提供了画图模板,中间区域为绘画主题内容,右上角为边框配谜语,每个模板单独一个文件,文件分别命名为“洒水车”“轮船”“坦克”“新型工具”等,以便学生根据自身喜好选取使用。由于谜语和谜底已经配上,学生不必为设计、输入谜语这种非本课教学点的内容耗费时间与精力。学生既可以在现有模板上完善,又可全新创作,甚至发挥想象力设计“未来车”,能力强的学生还可进行车辆使用情境的渲染,提高作品感染力。最后,笔者根据巡视结果,选择不同创意的学生作品展 示。
● 对比性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对比性素材,是指所提供的素材是对比或对照性质的。教师在教学中提供对比性的素材,学生在丰富的素材对比中进行分析,学会思考。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整体感知的方式,扩展感知面,拉长感知过程,让学生在“是什么,不是什么”的对比材料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的类比材料中实现自我概括与判断推理,充分发挥迁移内化的作用,培养他们的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制作封面》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美感,提高其封面设计水平,笔者通过三个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第一个活动,把书名进行遮盖,让学生上台在白板上进行“刮奖”操作,竞猜书名主体部位设计的位置,学生将设想的位置与印制书本书名的位置进行对比,通过趣味体验进行猜想验证;第二个活动,教师将书籍封面标题、作者、插图等封面元素,分解成几个可拖动的图形,发送到学生电脑,学生进行拼摆操作,感知封面构图的多样性,感悟不同构图产生的不同效果;第三个活动,笔者提供部分素材让学生自行设计封面作品并与书籍的封面成品进行对比,感受不同的风格,感悟设想与书本成品封面的差异,提高自己的鉴赏与设计水平。教师要创设不同的情境,给予学生不同的任务,让他们在操作实践中使用工具,感受方法的多样性,挖掘技术操作蕴含的思想,从本质上理解操作的应用价值,灵活变通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 拓展性素材,推动学生深入思维
拓展性素材,即从教材出发,增设具有延伸性、趣味性和拓展性的素材,从而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避免他们出现“学习面过窄”“视野不开阔”“思维能力弱”等问题。因此,在对探究素材进行开发和运用时,教师要及时地将拓展性的素材纳入到教学视野中,拓宽教学内容的纵向、横向联系,关注生活应用,关注来龙去脉。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获得探究活动的阶段性成果后,由衷地感到成功的喜悦,更要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内容的未知延展,体验到教学的厚重沉淀,从而推动他们的思维不断深入。
例如,在教学《整理数码照片》一课时,笔者根据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不仅介绍了数码相机“肚子”里照片的整理,还介绍了手机、Pad器材中照片的整理。整理照片时,既要删除重复、模糊的照片,又要根据主题进行归类整理。在整理文件时,要对文件进行批量重命名,命名一般以主题加时间为文件名,命名原则以方便查找为主。同时,拓展素材一般以微课、演示文稿等形式通过人人通平台发布,或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展示,这样能扩大学生的学习面,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在教学《学文字编辑,编排我的作文》一课时,笔者除提供了相应的学生旅游日记、风景区的插图等素材外,还提供了网络环境下使用移动工具进行写作的新型案例,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学生利用手机撰写游记的视频,并提问:该学生利用了哪几种APP?前后的顺序能调换吗?你觉得这跟原来的游记写法相比有什么优势?视频中的学生首先利用手机中的“有道云”APP软件进行语音录入,并转化成文字;接着利用“美篇”APP插入风景图片或旅游小视频;最后把游记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整个过程在手机终端一气呵成,这种新型的记录生活的方式,令学生感到新奇?c震撼。同时由于实用且便捷性较高,他们都愿意去积极体验、探索,并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信息技术教师精选妙用教学素材,一定会给教学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利用时鲜素材,能把握时代脉搏,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使用半成品的素材,能促使学生“瞻前顾后地想”;应用对比性素材,能促使学生“居高临下地想”;结合拓展性素材,能促使学生“举一反三”地思考。
第五篇:关于依兰县教师索礼被清事件的心得体会
关于依兰县教师索礼被清除事件的心得体会
有人说,世界上有一种人是值得尊敬的,这种人是教师;有一种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耀眼的,这种职业是教师。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
可是依兰县一名高中教师却因为教师节学生没有给自己送礼物而口出脏话,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他怎对得起“老师”这个称号呢?他怎有资格从事这一神圣的职业呢?
你看,最美乡村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默默地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奉献青春。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他们就很好的诠释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古往今来,从教人员无论社会上称之为“先生”还是呼之为“教师”;无论众人评定他们社会地位是高,还是低;无论领到的薪水是多,还是少;在人们的眼里,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倍受世人尊重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
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李岚清曾指出:“高尚的师德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青少年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往往是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终生的。”这语重心长的话语充分说明了师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想,也为那些缺乏高尚职业道德的教师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学生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式人物”。所以,我们必须注重从小节抓起,重视人格的修炼。我要以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影响学生。作为学生的榜样,引路人,要做到为人师表,时刻铭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我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带动更多的具有高素质人的诞生,培养学生现代人具有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