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箱子游戏报告书范文
推箱子游戏设计报告书
一、项目背景
本实训要求对“推箱子游戏”进行分析、设计。
本实训对实训项目已经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及相关知识讲解,通过实训,促使专业技能得到综合训练,让我们了解软件开发基本技术和工作过程。同时,本实训中了解图形界面设计基本技术。
通过本系统的开发,要了解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方法,提前培养从事软件行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为以后的学习作一个铺垫。
二、设计目的
本课程的课程设计实际是重在提升学生对程序的理解力和游戏界面的设计能力,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训练,其目的在于加深动手能力以及对游戏设计思想的理解,掌握运用VB开发应用程序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巧。
三、游戏介绍
本游戏设计了关卡设计器对有难度进行设计,同时用方向键↑↓←→控制小人的移动,空格重新开始,回车选择下一关,page up 上一关,page down 下一关,Esc 退回。小人移动来推箱子使箱子到达指定位置,如果箱子全部到达指定位置就表示过关
3.1界面设计
3.1.1界面设计原则: 1用户帮助 2向导 3快捷键
4鼠标与键盘对应 5布局合理化 6显示信息一致性 7界面一致性 8美观与协调性 9合理性 10规范性 11易用性 12一般交互 13数据输入
本游戏是一个简单游戏所以只涉及一些简单的界面设计原则.3.2用户界面
又称人机界面,实现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以控制计算机或进行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的系统部件。
GUI:即图形用户界面,一种可视化的用户界面,它使用图形界面代替正文界面。本系统坚持图形用户界面(GUI)设计原则,界面直观、对用户透明。用户接触软件后对界面上对应的功能一目了然、不需要多少培训就可以方便地使用本应用系统。
下面解释说明即为本游戏的简单标签设计
3.3系统编码
3.3.0编程设计原则:
1、排版
2、注释
3、标识符命名
4、可读性
5、变量与结构
6、函数与过程
7、可测性
8、程序效率
9、质量保证
10、代码编辑、编译与审查
11、代码测试与维护
由于本游戏是小游戏所以只需注重
1、排版
2、注释
3、标识符命名
4、可读性
5、变量与结构
6、函数与过程等方面就可以其余原则可忽略.3.3.1 API函数声明
Private Declare Function BitBlt Lib “gdi32”(ByVal hDestDC As Long, ByVal X As Long, _ ByVal Y As Long, ByVal nWidth As Long, ByVal nHeight As Long, ByVal hSrcDC As Long, _ ByVal xSrc As Long, ByVal ySrc As Long, ByVal dwRop As Long)As Long 3.3.2 全局常量
Private Const MAXX As Integer = 20 Private Const MAXY As Integer = 15 Private Const SIZE As Integer = 302 Private Const D_LEFT As Integer = 1 Private Const D_RIGHT As Integer = 0 Private Const D_UP As Integer = 2 Private Const D_DOWN As Integer = 3 Private Const B_GROUND As Integer = &H0 Private Const B_DEST As Integer = &H1 Private Const B_BOX As Integer = &H2 Private Const B_WALL As Integer = &H4 Private Const B_BACK As Integer = &H8 3.3.3全局变量
Private Map(MAXX, MAXY)As Integer Private ScenesCount As Integer, CurrScene As Integer Private BoxCount As Integer, Completed As Integer Private X As Integer, Y As Integer, Dir As Integer Private FileNum As Integer Private MapLoading As Boolean Private Playing As Boolean 3.3.4 游戏开始 //定义子函数,载入游戏.Private Sub Form_Load()Playing = False MapLoading = False InitGame End Sub 3.3.5游戏初始化
//FileNum代表工作区号,用FreeFile函数返回,载入游戏.返回工作区文件尾号除以size Private Sub InitGame()FileNum = FreeFile Open “Map.dat” For Binary Access Read As FileNum ScenesCount = LOF(FileNum)/ SIZE If ScenesCount = 0 Then MsgBox “没有可用的地图文件或文件格式出错,” & vbCrLf & _ “请把可用的 Map.dat 文件和游戏放在同一目录。”, _ vbOKOnly Or vbExclamation, “文件读取错误” End End If LoadMap 1 Playing = True End Sub 3.3.6读取关卡数据
//调用函数定义坐标,对空间位置操作读出Data数据 Private Function LoadMap(Scene As Integer)As Boolean If MapLoading Then Exit Function If Scene < 1 Or Scene > ScenesCount Then LoadMap = False Exit Function End If MapLoading = True CurrScene = Scene Caption = “推箱子 第” & CurrScene & “关” BoxCount = 0: Completed = 0 Dir = 0 Dim Data As Byte Get FileNum,(CurrScene1 For j = 0 To MAXX1 For j = 0 To MAXX1 Case 34 LoadMap CurrScene + 1 Case 13 SelectMap Case 27 Unload Me End Select End Sub 3.3.12游戏结束
Private Sub Form_Unload(Cancel As Integer)Close End End Sub 3.3.13小人移动
Private Sub ManMove(OffsetX As Integer, OffsetY As Integer)Dim DestX As Integer, DestY As Integer If OffsetY =-1 Then Dir = D_UP ElseIf OffsetY = 1 Then Dir = D_DOWN ElseIf OffsetX =-1 Then Dir = D_LEFT Else Dir = D_RIGHT End If DestX = X + OffsetX: DestY = Y + OffsetY If DestX < 0 Or DestX >= MAXX Or DestY < 0 Or DestY >= MAXY Then Exit Sub If Map(DestX, DestY)And B_WALL Or Map(DestX, DestY)And B_BACK Then Exit Sub If Map(DestX, DestY)And B_BOX Then Push DestX, DestY, OffsetX, OffsetY Else DrawMan DestX, DestY DrawBox X, Y, Map(X, Y)X = DestX: Y = DestY picMain.Refresh End If End Sub 3.3.14推动箱子
Private Sub Push(SourceX As Integer, SourceY As Integer, OffsetX As Integer, OffsetY As Integer)Dim DestX As Integer, DestY As Integer
DestX = SourceX + OffsetX: DestY = SourceY + OffsetY
If DestX < 0 Or DestX >= MAXX Or DestY < 0 Or DestY >= MAXY Then Exit Sub If Map(DestX, DestY)And B_WALL Or Map(DestX, DestY)And B_BACK Or _ Map(DestX, DestY)And B_BOX Then Exit Sub
Map(SourceX, SourceY)= Map(SourceX, SourceY)1 If Map(DestX, DestY)And B_DEST Then Completed = Completed + 1 If Completed = BoxCount Then Win End Sub 3.3.15过关处理 Private Sub Win()If MsgBox(“你太聪明了!要继续玩下一关吗?”, vbYesNo, “过关!”)= vbNo Then Unload Me End If If Not LoadMap(CurrScene + 1)Then If MsgBox(“你已经过了最后一关!还要继续吗?”, vbYesNo, “真厉害!”)= vbYes Then LoadMap CurrScene Else Unload Me End If End If End Sub
四、实训总结
经过这两星期的培训是我获益良多,我的实训内容是理解游戏——推箱子。在这次实训中,我运用了VB所学的知识,并且能够较熟练的使用一些编程语句。整个实训中,从理论到实践,学到过很多很多的东西,做这个游戏,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还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实训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到应用,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不少的问题,其中有很多编程问题,起初,我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后来,慢慢的进入了状态。我做的是一个推箱子的设计,内容包括很多,经过两星期的努力,我们理解整个程序,但是总是有很多错误出现,有好多是些小问题,这都是我们细节造成的,所以设计程序一定要仔细,不容一点的马虎。当然也有大问题,关于键的操作的编码,是我最难理解的问题,不过,后来经过查阅资料和请教同学,还是完成了这些任务。
第二篇:《箱子岩》教案
哀其不幸 恨其不争
———略论沈从文散文《箱子岩》的人事现象
易惠霞(湖南商学院基础部,湖南长沙410205)
摘 要: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沈从文创作思想的内涵,就必须熟悉其作品。在小说中,沈从文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往往是包含在人物事件的描绘中;在散文中,沈从文却常常直抒胸臆,点明笔下人事的内在蕴涵。散文《箱子岩》悲哀于在压迫下湘西少数民族生命主体性的丧失,悲愤于民族灵魂溃烂而趋向衰败。窥视《箱子岩》尚未阐明的主题便是:民族精神的改造;对待人事的内在蕴涵便是:哀其不幸,恨其不争。
关键词:沈从文;散文;箱子岩
一
《湘行散记》代表了沈从文散文创作的最高成就。它以叙事、写人、记闻为主,描写了常德沿沅江水溯流而上延绵千里的水流及各支流的乡村景物、人事。这些散文贯穿着与其小说一致的创作追求,即对各种生命形式的捕捉,并以小知识分子和湘西下层人民为主要描写对象,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作家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与把握。其作品为人们打开了一幅幅神秘空幽的山水画,也毫不遮掩地暴露出画面中的沧桑与黑暗。《箱子岩》便是辰河流域的一道这样的风景。
《箱子岩》记叙了沈从文相隔15年前后两次游览箱子岩的见闻。沈从文运用写人叙事的方法,通过平凡的划龙舟竞赛,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历史和未来,从纵向与横向,点面结合地刻画出故土故人的生活形象,其中有为之悲哀的集体群象———湘西村民,有为之愤恨的“可以溃烂这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跛脚什长,也提到了寄予幻想的英雄人物———贺龙。也许提到哀其不幸,恨其不争,我们就自然地联想到鲁迅的改造国民性的精神。但我们也知道沈从文曾经否认其笔下的下层人民雄强与犷悍等品质与当时改造国民性思想之间的共通之处。他说:“我是试用不同方法学习用笔,并不有什么一定的主张。我因为底子差,自以为得踏踏实实的学习30年……。”当然这是一种谦虚或者是一种拘谨的说法,文学创作不一定非有明确主张,但独特的感受是一定有的。中国历来的作家一般同时是政治家,而沈从文一生远离政治,其结果导致作家终生精神上孤独落寞,甚而至于在其40多岁就被迫停止文学创作。但作为一个无党派作家,他对于生命,对于民族的生存方式有其独立的思考,在他笔下有的是真善美,有的是对高昂着的生命力的呼唤。作为一个民主主义者,他也许不知用什么方法可以改造他的同乡村民,使其将划龙舟的狂热转移到一份新的生活竞争中,但是对于人类的精神家园,对于社会人生,他始终有自己坚定的信仰,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失为一位可爱可敬的作家。在这里笔者并非要讨论文学与意识形态,只是认为倘若沈从文政治上的朦胧性已为大家断言,那么笔者以为其道德的鲜明性是与之并存的。作家的道德是基于他对人性的认识及由人性派生的义利取舍,因此对于种种让他产生奇异乡情的脸子,作家分别表示了悲哀、愤恨和期望。在《箱子岩》中,作家并不是一味寻求15年前的那条辰河———那不过是刻舟求剑的梦幻而已,而是他从中已敏锐地觉察到家乡人民的麻木和堕性,并深切地呼唤重新来一股劲儿去改变现状,创造新的历史。
二
乡土情结一直是作家内心无法抗拒的永恒诱惑,那片生他、育他的沃土是他永远的精神家园。作为“乡下人”,作家常常深深地回望这片悠悠故土,回望这故土上生生不息的原始生命的蓬勃旺盛和他们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泰然。辰河是作家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是辰河给了沈从文第二次生命。作家记忆中的辰河永远美丽如画:百米高的石壁被夕阳烘炙为五彩屏障,夹江高矗,河中三只朱红色的龙船如箭般穿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船上的青年桨手和两岸的助兴者与锣鼓声和鞭炮声,熔成一团惊天地泣鬼神的生命之火。即便是日头落尽云影无光时,那一片紫雾笼罩的温柔暮色里,且闻有小孩的哭声,妇人们的叫唤声,给人一种悠然不尽的感觉。这幅人物交织的热烈画面描绘得有声有色,透露出作家对故土不尽的眷恋和赞叹,赞叹这拥有悠久的先楚文化的沃土,赞叹这沃土上朝气蓬勃的生命力,赞叹这些生命惊人的忍受力。多少年来湘西人民经历了种种不幸,遭受了无数苦难,但是这个永不堕落,永不衰老的民族忍辱负重,以超人的生命力把命运的一切肆虐方式化为正常生命的一种基本形态,从而在他们自己的天空里支撑起一片长青的绿荫。在这片绿荫里,他们与古代遗迹同存,生活在一个不论时空不论贫富的独立天地。他们不悲不喜,不抗争也不逃避,泰然面对随时降临的灾难,以不变应万变,安分地过着小日子,既无豪言壮语,也无铺张扬厉,如同接受阳光和空气一样接受了一切的变与不变。那份超常的从容,仿佛发乎天籁与生俱来,让人惊讶、让人感动。究其源,这从容即是原始的生命热力,它来自于本土文化特有的传统,来自于长期受压迫的历史,来自于生存高于一切的人生信念。因之对比城市人的“缺乏生命力”、“懒惰”、“拘谨”、“小气”,湘西乡民的勃勃野气、勤奋、豪爽和朴实就成为作家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净土。对于阔别家乡多年的沈从文,这始终是他魂牵梦萦、挥之不去的家园所在。
但是对于这家园的回望不等于简单的怀旧思乡之愁绪,也不仅仅是对大自然的亲和。作为一位从都市归来的探亲者,作家自觉地意识到未经教化的原始生命的非理性化,并已觉察到这种非理性导致了民族的堕落及衰败的必然性。1934年的返乡之行扎扎实实毁坏了沈从文生命记忆中的精神家园,15年后的辰河已今非昔比:不是夕阳烘灸的五彩斑斓的峭壁,而是藤叶萎落瘦削斑驳的岩壁;不是来去如飞的彩船,而是搁在岸上贴有鸡血同鸡毛的渔船;不是那些鼓声中身缠红布的青年桨手,而是寒风里几个缩颈敛手的老渔婆。这些触目惊心的严峻的现实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现代文明”的侵袭使得昔日世外桃园般的湘西世界正处在风雨飘摇、濒临崩溃之中,作家心目中的净土也将荡然无存。这似是突如其来的变故,猛然搅动了作家平静的内心世界。作家割不断的乡土情结和神圣的责任感迫使他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湘西人民深深地忧虑着。这是一份怎样的无法释怀的担忧!一方面,家乡人民与生俱来的忍辱负重和发乎天籁的超常从容是那么使人刻骨铭心;另一方面家乡人民原始的未经教化的麻木堕性是那么令人悲哀。这些乡民像古代悬棺一样,不知今夕何夕,犹如其它无生命物质一样,惟在日月升降、寒暑交替中放射、分解。他们不以所受之辱为苦,不以所得之荣为幸,当然也就更不会意识到原始生命的无为会阻碍历史的发展前进,会导致整个民族的衰败灭亡,还有什么比这种麻木与无动于衷的精神状态更令人伤感?对于这沉睡已久的古老故土,生于斯长于斯的沈从文惟有以悲愤悼之,以哀恨思之。然而时代毕竟是积极前进的,它的伟大就在于能淘汰一切负面力量,千年不变的盲目保守和顺从终究要被历史遗弃。在现代文明进程中,作家所哀的就是这种亘古不变而导致的民族的落后与衰败,所痛的却是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古朴的人文精神的丧失。
“农村社会所保有的那点正直朴素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20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唯实唯利庸俗人生观……做人时义利取舍,是非辨别也随同泯灭了”(《<长河>题记》),这正是“现代文明”伴随而至的人性堕落。《箱子岩》中的跛脚什长自然是这种堕落的典型代表。这位动荡局势的投机者,原本是打鱼人的儿子,因同共产党打仗蹶了一只脚,于是得了伤兵抚恤费回到家乡。他打着伤兵的招牌,以什长的名义作起鸦片生意而发起国难财来。作家运用各种描写手段和插叙勾勒出了一个满口粗言秽语、满身油气和铜臭的兵油子形象———跛脚什长。如果说他贩卖的鸦片极大地摧毁了乡村居民的身体,那么他的铜臭与油气则严重腐蚀了乡村居民的灵魂。然而对于年青的跛脚什长,作家的心态并不那么单一,换言之并非全盘否定,其中有鄙夷厌恶,也有惋惜遗憾,有痛心疾首,也有恨其不争。笔者认为,沈从文1934年的返乡之行很大程度上丢掉了他的湘西牧歌和梦幻的美感,但是那份结集着快乐与忧患的浓浓乡愁始终弥漫在作家心头,在这里没有阶级性质,只有人性和义利取舍。跛脚什长并不属上层阶级,他作为一个渔民的儿子,一个15年前在几只小渔船上欢乐跳蹦的儿童,仍然是湘西民族的一份子。他与所有湘西人民一样生活在未经教化的原始土地上,同样承受着一切异己的力量,被拉去打仗而致残,也不管是打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同样是在命运的重压下丧失了人的生命的主体性,且同样有着令人惊讶的生命力,同样只为生存而生存。但不同的是“这小子看事有眼睛,做事有魄力”,“吃喝玩乐发财走好运”,因此而受到他的同乡们恭维。跛脚什长作为现代文明的象征,是原始的混沌生命面临“文明”所体现的茫然失措。他们一方面无法抛弃千年不易的保守性,另一方面又无奈于被历史遗弃的危险性,因而诞生了跛脚什长似的“现代文明”与原始文化的综合体,未变的是惰性麻木,已变的是惟利惟实。其实,跛脚什长也不过是偶然得到一次发财走运的机会。倘若他没有去打仗,在战争中两腿没有致残,那么这个年青汉子也许如其他乡民一样,只能羡慕他人的发财;倘若他在战争中阵亡,那么他也不过是如同某种生命物质一样只能自生自灭罢了。作家这种人生无常的忧患,体现在跛脚什长身上时,不知不觉地转化为对他钟爱的那个湘西社会即将灭亡的理性的悲愤。这悲愤源自于跛脚什长对“现代文明”的趋利主义,源自于农村朴素人情美的丧失,源自于民族精神的沦落,源自于作家精神家园的迷失。但作家的目的始终是在这些混沌的人生形态中发掘其中蕴藏的精神宝藏,而非仅仅暴露社会变动的沧桑落后。也许湘西土匪不乏梁山好汉,也许跛脚什长只是一个可以用药治好的痈疽,也许作家无法摆脱本土文化对自己骨肉的渗透,也许作为局外人我们真的无法懂得这个民族、无法懂得沈从文。但是我们一定能看出作家淡泊如水中复杂的情感激流:是对跛脚什长兵油子习性的厌恶鄙夷,也是对他作为战争牺牲品的惋惜遗憾;是对他腐蚀乡民的痛心疾首,也是对他作为渔民后代的失望愤恨。同时我们也一定能悟出作家思想的倾向性,即在本土文化的朴素人情美和所谓“现代文明”的趋利主义之间,作家仍作出了一如既往的选择。
三
沈从文的作品常常表现出一种朦胧的忧虑,作家的隐忧来自于作家对湘西社会演变和现实人生思辩的历史观照。这就是沈从文谈及的“乡土悲悯感”,正是这种悲悯使得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寄寓了难以言传的忧虑感。作家眼中的故乡辰河固然美丽如画,但作为湘西的辰河更多的是神秘、古典、空幽:那夕阳下的五彩屏障、朱红线条的龙船、头腰皆缠红布的青年桨手、紫雾笼罩的河面,尤其是那百米高石罅隙间无数巨大横梁上搁着的暗红色古代悬棺,给人一种幽然不尽的历史感———悲壮、凝重、苍凉———几千年来无数人和物都目睹了辰河流域的一切来来往往和生生死死。如果说紫色意味着美丽的忧郁伤感,红色就是沉重的沧桑和悲壮的象征。从这份忧郁沧桑中我们看到了跛脚什长和湘西乡民命运的必然性和悲剧性,毕竟作家的忧患和悲悯是植根于少数民族长期被压迫的命运。我们理解了作家的隐忧的历史感,就不难理解作家对跛脚什长的恨其不争。
也许作家的人生无常的预感和乡土悲悯感,使其作品缺乏鲁迅那种能震撼全部灵魂的力量。但是无论如何,这位言必自称“乡下人”的作家已经从乡下走出来了,已经敏感地认识到湘西乡村的落后保守,并以全新的开放性眼光观察和体验外部世界与本民族在现实中的存在。“乡下人”立足于自己的信仰,深切地呼唤着生命中的划龙舟精神,呼唤着人性美的回归。更为可贵的是,作家的思想道德回应着历史的前进和人类的发展。因此,他尝试着为那些“患生硬性痈疽的人”开出药方,还为人们指出一条捷径,即像贺龙一样去改写和创造历史,建设一个崭新的湘西世界。这是作家的道德观和使命感所使然,换言之,我们可将其理解为民族精神的一种改造。
参考文献: [1]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对作为文学家的沈从文的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5.[2]刘洪涛.20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湖南乡土文学与湘楚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3]凌宇.沈从文小说的倾向性和艺术特色[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0,(4).作者简介:易惠霞(1968-),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商学院基础部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究。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第24卷第3期
第三篇:《箱子岩》教案
《箱子岩》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作家沈从文及其作品,了解湘西的一些风俗民情。
2、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3、理解作品融抒情、议论为一体的表现手法。
4、探讨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有关“历史”的思考,体会作者的感受和忧思。
5、归纳本文的艺术特色,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比较作者两次到箱子岩的所见所闻,两类人物描写的用意和两次不同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抒情、议论句子的含义,把握作者有关“历史”的思考。
教学设想:
筛选——比较——研讨——归纳
引导学生通过对一些具体问题的思考,筛选出作者两次对箱子岩风光风俗描写的重点内容和表明作者观点的议论抒情的语句,对作者两次到箱子岩的所见所闻,两类人物描写的用意和两次不同的感受和体会这三组内容进行重点对比,以教师引导为主,组织学生课堂讨论交流,进而探讨文章的主旨,归纳文章的艺术特色。
课型:
教师引导,师生共同交流、探讨。
教学安排: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西南的湖南、贵州、四川三省交界的地方,有一片神奇的土地——湘西,那里有著名的吊脚楼、河街码头,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俗风情令人神往,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有一位20岁的小伙子离开这里,到北京闯天下,但对故乡魂牵梦萦,十几年之后他又回到了故乡,写成了一组记录自己所见所闻的游记散文《湘行散记》,这位小伙子就是现代文坛上著名的“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今天,我们就追随着沈先生的足迹,走进这片神奇秀美的土地,走进沈先生。
二、简介作者
沈从文,生于1902年,卒于1988年。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到沅水流域各地,随军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生活,开始接触中外文学作品。1923年到北京自学并学习写作。1924年后开始发表作品。1930年起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被安排到中国历史博物馆,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致力于中国古代服饰及其他史学领域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传奇色彩。
从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开始,出版了70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代表作《边城》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是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散文也独具魅力,被誉为“世界乡土文学之父”。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作品主要有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
三、写作背景介绍
著名作家汪曾祺曾说:“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20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20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里。”他相信“真的历史却是一条河”,所以,只有在这条承载着世世代代湘西儿女的哀乐悲欢、长达千里的沅水中,才能发现真正的湘西。那个位于沅水中段的特别著名神秘的悬崖——箱子岩,就寄托了作家对湘西人民的历史与现实、过去与未来的苦苦思考。沈从文20岁(1922年)离开湘西,1934年又回到故乡,写成了一组记录自己所见所闻的游记散文《湘行散记》,《箱子岩》便是其中的一篇。
箱子岩位于泸溪浦市之间,这个断崖同沅水流域许多滨河悬崖一样,都是石灰岩作成的,沿河断崖绝壁是古穴居人住处的遗迹,那种
赭色木柜一般方形木器,现今还有三五具好好搁在崭削岩石半空石缝石罅间,说来异常动人,对于它产生存在的意义,应当还有些较古的记载或传说,年代久,便遗失了。
四、课文研讨
(一)本文写了作者两次到箱子岩的经历和不同的感受,找出作者两次对箱子岩记叙、描写的段落。
明确:第一次作者对箱子岩记叙、描写的段落是第1、3、4段。第二次作者对箱子岩记叙、描写的段落是第6、7(开头部分)、9——19段。
(二)指名学生分别朗读第1、3、4、6、7(开头部分)段,引导学生对作者两次在箱子岩的所见所闻做初步比较,在对下列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完成下表。
时间
自然景物特点
气氛
事件
感情
第一次十五年前端午节 鲜艳、明丽、神秘 热闹、欢快 观看赛龙舟
热情地赞美 第二次十五年后十二月七号过年前夕
寒冷、破败、单调、萧条 冷寞、死气沉沉
在一家小饭铺里,遇
见一个跛脚青年
深深的忧虑
(三)引导学生对下列问题进行探讨,进一步深入地理解作者两次在箱子岩的不同感受。
1、作者十五年前到箱子岩看到的自然景物和十五年之后分别是什么样子?两组景物描写有什么差别?
讨论后明确:作者十五年前到箱子岩看到的自然景物:“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为一个五彩屏障。石壁半腰约百米高的石缝中,有古代巢居者的遗迹,石罅隙间横横的悬撑起无
数巨大横梁,暗红色长方形大木柜尚依然好好的搁在木梁上。”
作者十五年后到箱子岩看到的自然景物:“没有太阳的阴沉酿雪天,气候异常寒冷。停船时还只下午三点钟左右,岩壁上藤萝草木叶子多已萎落,显得那一带斑驳岩壁十分瘦削。悬岩高处红木柜,只剩下三四具,其余早不知到哪儿去了。”
作者描绘的十五年前看到的自然景物色彩鲜艳,景色明丽,带有一些神秘色彩。而十五年后到箱子岩看到的自然景物却是寒冷、破败、单调、萧条的样子。
2、作者第一次到箱子岩时通过那些事情渲染出节日浓烈的气氛的?第二次到箱子岩时又通过那些事情渲染出过年前夕冷寞、死气沉沉的气氛的?
讨论后明确:作者第一次到箱子岩时通过青年们赛龙舟,人们在两岸大声呐喊助兴,好事者放鞭炮,人们半夜尽兴游玩等事情渲染出节日浓烈的气氛。第二次到箱子岩时作者通过老渔婆缩颈敛手在船头寒风中修补渔网,人们围坐在一起烤火,聊天等事情渲染出过年前夕冷寞、死气沉沉的气氛。
3、作者为什么要极力渲染赛龙场面的热烈气氛?
讨论后明确:作者极力渲染赛龙舟场面的热烈气氛,是为了展示你追我赶、勇于向前、毫不让步和妥协的划龙船精神,与后文写故土故人生活中的痼疾和污秽形成了对比,作者希望湘西人民用划龙舟的精神和热情,创造历史,改变历史。
4、作者描绘端阳节赛龙舟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讨论后明确:作者借写赛龙舟来表现传统的民族文化绵延已久的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在当地人身上体现出的那种植根于湘西古老民族文化土壤的朴素的人性美,洋溢着勇敢、雄健、慷慨、诚实、热情的生命活力。
5、跛脚青年在文中占了相当篇幅,他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异常恶劣”。他引起了作者对乡村人物命运怎样的思考?
讨论后明确:跛脚青年的形象使作者看到了湘西世风日下,人们渐渐失去淳朴、善良的品性,而靠邪路混世界的人反而为人们所钦羡。这是作者所担心的。忧虑之极,作者把这个跛脚青年当成一副“以毒攻毒”的毒药。
五、作业
思考题:找出课文有关议论抒情的段落,归纳作者所表达的观点,感受作者是怎样把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作家沈从文及其作品,了解湘西的一些风俗民情。
2、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3、理解作品融抒情、议论为一体的表现手法。
4、探讨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有关“历史”的思考,体会作者的感受和忧思。
5、归纳本文的艺术特色,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教学重点:
比较作者两次到箱子岩的所见所闻,两类人物描写的用意和两次不同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抒情、议论句子的含义,把握作者有关“历史”的思考。
教学设想:
筛选——比较——研讨——归纳
引导学生通过对一些具体问题的思考,筛选出作者两次对箱子岩风光风俗描写的重点内容和表明作者观点的议论抒情的语句,对作者两次到箱子岩的所见所闻,两类人物描写的用意和两次不同的感受和体会这三组内容进行重点对比,以教师引导为主,组织学生课堂讨论交流,进而探讨文章的主旨,归纳文章的艺术特色。课型:
教师引导,师生共同交流、探讨。
教学安排: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作家沈从文及其作品,通过作者对湘西的优美描写,感受到那里自然淳朴的风俗民情,同时,我们对作者两次在箱子岩的所见所闻做了比较,今天,我们继续比较作者笔下两类人物的描写和两次不同的感受和体会,进一步探讨文章的主旨,归纳本文的艺术特色。
二、课文研讨
(一)重点研读9—20段,分析比较作者分别描写跛脚青年,屈原和贺龙这两类人物的用意。
1、作者运用了那些描写手法和表现手法来塑造跛脚青年这个人物形象的?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讨论后明确:
(1)作者对跛脚青年的刻画主要运用了动作行为描写、神情描写和语言描写,如“懒洋洋”“拉开”“摊出”三个词语表达出他“兵油子的油气与骄气”,说明他蛮横、霸道、骄气。“发了财,哼。用得着瞒你们?本钱去七角,桃源行市只一块零,除了上下开销,二百两货有什么捞头,我问你。”这段语言描写形像地刻画出他在众人面前既要炫耀,好卖弄,又狡黠地有所保留的心理,以及摆出一副见多识广的样子,看不起别人的神态。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侧面描写主要通过别
人对他的言行来体现:如第9段中跛脚青年刚出场时“许多人见了他都同时叫唤”,显示了他与众不同的特殊地位,第15——18段写在他离开后通过成衣人和水手对他的讨论,说明他是一个吃喝嫖赌,无恶不做的兵痞,无赖的形象。
(3)第14段作者运用了插叙交代了跛脚青年与别人不同的经历:他当过兵,负伤后跛了脚,领到了一些抚恤金,还有了“什长”这个名分,做贩卖鸦片之类的“特别生意”。
(4)第19段作者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十五年前在渔船上欢乐跳踯的天真烂漫的小孩子在十五年后成长为毒害乡民的什长,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文章的批判力度。
2、作者描写跛脚青年这个形象有什么用意?
讨论后明确:在作者眼里“他就是一个可以溃烂这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跛脚青年的所作所为显示了湘西人民生活中的痼疾和污秽。作者借这个人物来批判外界社会日益败坏的世风对淳朴乡民的侵蚀与毒害。
3、作者写屈原和贺龙这两个人物的用意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作者之所以写屈原和贺龙,因为这两个人都是三湘大地上出现的风云人物。屈原毕生为民请命,关注民生疾苦,以他的政治和文学才能成为当地人们纪念的伟大先贤。人们纪念他,体现出传统的民族文化有绵延已久的旺盛的生命力。对贺龙,作者是充满敬佩和期待的。二十年前贺龙只是一个平常的马夫,二十年后就成了统领千军万军的一方豪杰,“谁个人会注意这个小小节目,谁个人想象
得到人类历史是用什么写成的”。作者又一次提到了“历史”,这样的感叹流露出期盼,希望当地人民能像贺龙一样去创造一段新的历史。表现出作者对美好新生活的热烈期盼和希望。
(二)研读第2、5、7(后半部分)、8、19(后半部分)议论抒情的段落,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比较作者两次到箱子岩不同的体会。
1、作者第一次到箱子岩的体会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
(1)感叹民族文化旺盛持久的生命力。
“这是节我所眼见的光景,或许就和两千年前屈原所见的完全一样。”“提起这件事,使人重新感到人类文字语言的贫俭。那一派声音,那一种情调,真不是用文字语言可以形容的事情。”
(2)感叹乡民们与世无争、自然淳朴的生活。
“这些人根本上又似乎与历史进展毫无关系。从他们应付生存的方法与排泄感情的娱乐方式看来,竟好象今古相同,不分彼此。”
2、作者第二次到箱子岩的体会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
(1)感叹乡民继续过着简单而充实的日子。
“这些人每到大端阳时节,都得下河去玩一整天的龙船,平常日子„按照一种分定,很简单的把日子过下去。每日看过往船只摇橹扬帆来去,看落日同水鸟。”
(2)感叹人的生命与自然融为一体。
“然而从整个说来,这些人生活却仿佛同‘自然’已相互融合,很从容的各在那里尽其性命之理,与其他无生命物质一样,惟在日月升降寒暑交替中放射,分解。”
(3)为当地人一成不变的古老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在“明天”的命运感到担忧。
“这些不辜负自然的人,„对历史毫无担负,„另外尚有一批人,与自然毫不妥协,想出种种方法来支配自然,„一份新的日月,行将消灭旧的一切。我们用什么方法,就可以使这些人心中感觉一种对‘明天’的‘惶恐’,且放弃过去对自然和平的态度,重新来一股劲儿,用划龙船的精神活下去?”
(4)为受到外面世界玷污的乡民的精神世界感到深深的忧虑。
“生硬性痈疽的人,照旧式治疗方法,可用一星一点毒药敷上,尽它溃烂,到溃烂净尽时,再用药物使新的肌肉生长,人也就恢复健康了。这跛脚什长,我对他的印象虽异常恶劣,想起他就是一个可以溃烂这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不由人不寄托一种幻想„„”
3、作者两次到箱子岩感受为什么会有所不同?
讨论后明确:结合文章写作背景来看,作者这时已经在湘西以外的世界中生活了十五年了。这十五年的时光,使他对外界社会和湘西社会都有了新的认识。作者由十五年前的热血青年,变得深沉而充满理性了。他对乡民的性格弱点进行着沉重的反省。希望他们能脱离原始蒙昧的状态,唤起他们的理性觉醒,作为一个有为奋进的民族加人到社会竞争中去。
4、如何理解作者两次到箱子岩的不同感受?
讨论后明确:作者对湘西社会淳朴自然的民风既有由衷的赞叹,又有对湘西社会前途的担忧,作者既希望乡民们能保持自然淳朴的民风,守住素朴道德的原始人性,又希望他们能保持旺盛的原始生命力,抵抗现实社会的侵蚀,使湘西社会能够充满活力地与外面的世界共同发展。另外文中对湘西民风的赞叹,也包含着作者对外界复杂、堕落的社会风气的强烈批判。
三、探究主旨
引导学生通过前边对作者两次到箱子岩的所见所闻,两类人物描写的用意和两次不同的感受和体会这三组内容进行重点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发表自己对文章主旨的不同看法,然后归纳总结,大致如下:
1、赞扬——对湘西社会淳朴自然的民风由衷的赞叹。
2、感慨——对民族文化旺盛持久的生命力的感慨。
3、担忧——对湘西社会前途的担忧
4、批判——对外界社会日益败坏的世风对淳朴乡民的侵蚀与毒害的强烈批判。
5、期盼——对湘西人民创造更加美好新生活的热烈期盼和希望。
四、艺术特色
沈从文作为一位湘西作家,创作艺术颇具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归纳:
1、浓郁的湘西风情。文章对湘西山区的自然景色与风土人情写
得具体、逼真,如对傍晚时分箱子岩及河上景色的描写,对赛龙舟场面的描写,对他第二次到箱子岩时在一家小饭铺里所遇人物的语言、行为等等的描写都带有浓郁的湘西风味。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在描写赛龙舟场面时,作者正面描写青年桨手划龙舟的英姿,侧面描写岸上人看划龙舟的热闹场面;对跛脚青年人的描写也采用的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对比手法的运用。
4、叙事与抒情、议论相交织。
5、语言韵味独特,生动、形象、贴切。如“四点钟左右,黄昏已逐渐腐蚀了山峦与树石轮廓,占领了屋角隅”句中的“腐蚀”“占领”两词运用巧妙,既表现出黄昏在不知不觉中笼罩了世界,又营造出了苍凉凄冷的气氛。“铺子里人来来往往,有些说两句话又走了,有些就来镶在我身边长凳上,坐下吸他的旱烟”句中的“镶”字运用很有特点,可以让读者体会出坐在长凳上吸旱烟的人那种一动不动、全神贯注的神态。还如对跛脚青年描写的语言,生动传神,韵味十足。
五、迁移巩固
查阅有关沈从文的资料,阅读他的中篇小说《边城》。
第四篇:《箱子岩》教案
忧戚悲患话乡愁——读沈从文的《箱子岩》
梁振桂/著
[摘要]对湘西历史、现实与未来所拥有的乡土悲悯感,是沈从文把握湘西人民的生命形式及对故土现实人生的观察与思考。
[关键词]沈从文;散文;乡土悲悯感
《箱子岩》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散文集《湘行散记》中的一篇,写于1934年作者第一次回乡探视母病归来之后。作品生动地记叙了作者15年间两次到箱子岩的见闻感受,它以湘西的历史、现实、未来的发展为中心,融汇作品对人生的观察与思考,通过对政治、经济和人的精神状态的联系中,从一个侧面去把握湘西人民的生命形式。作品的人、事、景、物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作者浓浓的乡土悲悯感来展开,它沟通湘西的古今,关注边民的现实人生。叙述平淡朴实,色彩宁静冷峻,却汇集着巨大的情感潮流。
作者的悲悯之一来自于故乡人民素朴人性的消失。沈从文在小说《长河》的“题记”中对《湘行散记》的写作缘由曾作过概括的说明:有感于故乡在近二十年来“变化中的堕落趋势”,所以拟将“过去”和“当前”加以对照,目的是通过此“把最近二十年来当地农民性格灵魂被时代大力压扁扭屈失去了原有的素朴所表现的式样,加以解剖与描绘。”作者在《箱子岩》中极力描绘和解剖的,正是“原有的素朴”在近代社会变动中的黑暗堕落。为了更好地从一个广阔的时间空间里表现箱子岩历史的演变,作品采用对比手法,把箱子岩15年前后不同的变化加以比照。对15年前的箱子岩概况,作品有一段描写当地居民端阳节龙舟竞渡:“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早被乡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枝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两岸皆有人看看船,大声呐喊助兴。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铺地锦‟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鞭炮声与水面船中锣鼓声相应和,引起人对于历史回溯发生一种幻想,一点感慨。……”这是一幅风俗画描写,文字朴实,自然晓畅。它真实地描绘了15年前湘西古老朴实、热闹欢乐的娱乐场面,从中焕发着湘西人的旺盛生命力和热爱生活的天性,是湘西古朴神秘的牧歌情调生活和湘西人民淳朴、诚实、和平、正直的品德的写照。在作者看来,人类社会和大自然都应该是美的,“目睹山川美秀如此,„爱‟与„不忍‟会使人不敢堕落,不能堕落”,①能看
到自然美,就可能诱发生存、奋斗的希望。所以,作者在描摹自然人生时,着力表现的是“生的强大”,“美的永恒”,对赛龙船的气氛渲染,能勾起人们的遐思和向往,也能使人们在痛苦单调贫穷悲哀的命运中投射上一束热烈温暖的阳光,而透发出优美健康、自然和谐的韵律。然而,15年后的箱子岩,那醉人的场面早已变成了:“没有太阳的阴沉酿雪天,气候异常寒冷。……岩壁上藤萝草木叶子多已萎落,显得那一带斑驳岩壁十分瘦削。悬岩高处红木柜,只剩下三四具,其余早不知到哪里去了。……到搁龙船处看了一下,旧船已不知坏了还是早被水冲去了,只见有四只新船搁在石梁上,船头还贴有鸡血同鸡毛,一望就明白是今年方下水的。”凄凉境况尚且不说,就是人们也只是“按照一种分定,很简单的把日子过下去。每日看过往船只摇撸扬帆来去,看落日同水鸟。”这里,文字平淡,但透过平淡的文字背后,蕴藏着作者的无限感慨,正如作者所说的:“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略了。”②虽然,作者把“人与自然的契合”③视为美的一种生命形式,并醉心于这种美的创造和求得它的永存,故乡一直是他向往的精神家园,他怀恋故乡人民的真实淳朴,也深深体味到故乡人民为求生而作的一切努力。然而,现代社会的变化却使湘西的“农村社会所保存的那点正直朴素人性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④精神家园的失落使得仅有的一线理想毁灭,不能不引起作者沉痛的感慨。因此,全文弥漫着忧伤哀思的氛围,爱与恨交潜其中。
地方民族的悲剧命运固然激起沈从文的悲戚哀伤,但在他眼里,最令人悲痛的,恰恰是使湘西社会陷入目前“堕落”的因子。它是作者交织在情感中的悲悯之二。这因子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外部因素的表现一是满清政府采取的民族歧视、掠夺与同化,是湘西人民苦难的根源,作品对此作了真实沉痛的叙述。“辛亥革命前夕,在这苗蛮杂处的一个边镇上,向土民最后一次大规模施行杀戮的统治者,就是一个北方清朝的宗室!”这是满朝统治者最后一次对苗民大屠杀的历史见证。自清朝开始,苗民一直被视为“蛮族”,长期以来内地派往这里的统治者为防苗民叛乱,采取的一直是歧视、征服、压迫、屠杀、同化的手段,湘西人民成了历代社会变动的牺牲品。“死的因此死去,活的被迫留发、剪发,在生活上受新朝代的种种限制支配。”民族的耻辱与丧失人性的杀戮把湘西变成了“骸骨盈郊,青遍野,黄昏月冷,白日烟消”的惨象。除历代统治者的残酷统治之外,“受横征暴敛以及鸦片烟的毒害”而造成的“穷困和懒惰”⑤也是湘西堕落的一个重要原因。鸦片既是社会堕落的表现,又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它的泛滥是作者多次谈及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是被沈从文作为国民党政治腐败的例证提出的。因为鸦片生意“也就正是有人可以赚钱,有人可以犯法,政府也设局收税,也制定法律禁止,又可以杀头,又可以发财,那种从各方面说来都似乎极有出息的生意。”这种“有出息的生意”必然产生一群政治上的投机者和“腐蚀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作品中的跛脚什长就是一个实例。他堕落为卖鸦片玩女人,寄生于社会腐朽机体,“用什长名义受同乡恭维,又用伤兵名义作点特别生意”,靠贩卖鸦片在社会上“吃喝玩乐走好运”。跛脚什长是现代文明改造的结晶,人性的素朴与正直在他身上荡然无存。社会巨大压力的挤压,促成了农村社会精神上的溃烂,乡村灵魂的腐蚀和变异。作者对此不免感慨万千,哀伤之情难以言表。
压迫、掠夺、同化和鸦片,仅仅是造成湘西苦难与堕落的外在社会根源,而标志着湘西地方民族古老文化传统结晶的道德形态与生命活力的,乃是“百年前或百年后皆仿佛同目前一样”即带着几乎千年不易的保守性,这种保守性与现代社会的演变脱节,是造成湘西在现代竞争中导致地方民族衰亡的根本原因。沈从文在极力表现“人与自然的契合”,把龙舟竞渡焕发出来的生命活力作为一种美的生命形式的象征,但现实并不使人乐观:“这些不辜负自然的人,与自然妥协,对历史毫无负担,活在这无人知道的地方。”千百年来,湘西下层人民在历史长河中挣扎求生,因精神蒙昧而安于现状的人生悲凉,都使沈从文“引起无言的哀戚”。⑥虽然沈从文对故乡的山山水水,对故乡人民有着深情的爱,但他并不希望故乡人民在与“自然融合”中“与其他无生命物质一样,惟在日月升降寒暑交替中放射,分解”,自生自灭,更不希望历史重新返回湘西的过去。相反,他希望“另外尚有一批人,与自然毫不妥协,想出种种办法来支配自然,违反自然的习惯,同样也那么昼寒交替,看日月升降”,却能在“慢慢改变历史,创造历史”,即而“行将消灭旧的一切”。他已经意识到,如果继续保持那种千年不变的“常”,恰恰是一种巨大的危险。因此,他希望湘西人民“放弃过去对自然和平的态度,重新来一股劲儿,用划龙船的精神”生活下去,将自己的生命活力,转移到社会“新的竞争”中去,“就可使他们还配在世界上占据一片土地,活得更愉快更长久一些。”
但是,如何去改造、转移这种局面?于沈从文,“可是个费思索的问题”。这也是他的忧患悲悯所在。因为现实黑暗使他“一面想起这个眼前身边无剪裁的人生,一面想起另外一些人所抱的崇高理想,以及理想在事实中遭遇的限制,挫折,毁灭,不免痛苦起来。”⑦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作者陷入一种难以自拔的痛苦:“我于是渐渐失去了原来与自然对面时应得的谧静。”⑧于是,一方面,他认为“转觉隐遁之可羞,振作之必要。”⑨而另一方面,他又觉得“历史是多么古怪的事情”,对许多的历史现象无法解释。作品最后以跛脚什长治生硬性痈疽的事例作类比,认为改造历史只得像“旧式治疗”生硬性痈疽一样,用毒药敷上,“尽它溃烂,到溃烂净尽时,再用药物使新的肌肉生长。”沈从文把改造社会的期望寄托在社会的政治改良上,他不同意中国的进步非得采取法国大革命或历史上大流血的方式,认为人类的光明可以从另一方式得到,关键在于“治愚”或“开发头脑”,采取“人性”疗法,“理性”教育人民,“用爱与合作代替夺权,来解释„政治‟二字的含义,真正的进步与幸福,在这种憧憬中,才会重新来到人间。”10所谓“爱与合作”就是沈从文一直怀恋的已经失去的民族性的长处——素朴的人性美。他希望通过“开明的贤人政治,正人君子政治,专家政治”11的社会理想把素朴的人性美召唤回来,他认为这种“人性”疗法是克服民族性弱点、救求国家民族危机的一幅良药。有了它,就可以治疗像跛脚什长这样一些“溃烂”的“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然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只是一种天真浪漫不切实际的幻想。人类的希望究竟在哪里?于沈从文,仍然是一种谜,一种思索,一种刻骨铭心的痛苦。
全文应用对比手法重在突出箱子岩15年间人、事、景、物前后不同的变化,紧扣湘西社会人生的特点及作者对湘西社会人生独具敏感的准确把握,写出湘西的真实来,使读者能通过平实的文字和作者一道去认识、去思索湘西的历史、现实和将来,并从中感受到作者深沉的感情和思想。同时,作者浓重的乡土悲悯感与社会古今的历史感交相融汇,又使作品产生着强烈独特的审美情趣。
注释:①③⑨沈从文:《泸溪·浦市·箱子岩》,《沈从文散文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②沈从文:《习作选集代序》,《沈从文选集》第五卷,成都:四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④沈从文:《长河·题记》,《沈从文小说选》第二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⑤沈从文:《边城·题记》,《沈从文小说选》第二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⑥沈从文:《湘行散记,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沈从文散文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⑦沈从文:《白魇》,《沈从文散文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⑧沈从文:《黑魇》,《沈从文散文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10沈从文:《定和是个音乐迷》,《大公报·文艺》,1964年8月20日。11沈从文:《苗民问题》,《沈从文散文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作者简介]梁振桂,女,1965年生,广西民族学院预科部讲师。南宁,邮编:530006。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5月
第五篇:啤酒游戏实验报告书-1151
供应链管理“啤酒游戏”实验报告
1.实验预习
1.1实验目的 1.2实验内容 1.3角色分组 1.3实验步骤
2.实验记录
第一步:实验讲解
第二步:分工组织
第三步:道具分发与要求
第四步:实验模拟
模拟流程(结合自己角色,联系上下游,说一下过程): 1)2)3)...第五步:实验结果与分析
结果记录:
粘贴记录表,汇总表中数据
结果分析:画出“同一小组(对应同一上家为一小组)各角色各期费用折线图,并标明总费用”,(描述一下折线现象及产生原因)
画出“同一角色各组(对应同一上家为一小组)各期费用折线图,并标明总费用”(描述一下折线现象及产生原因)
画出“整个供应链(现场模拟部分)各期成本折线图”(描述一下折线现象及产生原因,如何优化)
画出“本人管理的库存的期末库存量波动折线图”(描述一下折线现象及产生原因,如何优化)
零售商另需画出“同一小组(对应同一上家为一小组)各零售商客户流失量折线图”(描述一下折线现象及产生原因)
3.实验思考题
1)发货过程中,漏发、错发货对供应链有何危害,如何避免? 2)缺货原因是什么,是否可以避免,如何避免?
3)手中有存货,但宁愿欠下游货物也不发的现象,对自身库存成本控制、供应链有何危害?
4)通过以上相关图的对比,总结一下自己库存管理中做的好的方面和不足之处。5)上下游协商补货数量时,自己考虑了哪些因素,从结果来看,有何需要改进的地方? 6)通过以上对比图,谈一谈对“长鞭效应的认识”。7)谈一谈相互合作中,各参与方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4.实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