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五篇

时间:2019-05-14 07:4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磐安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磐安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第一篇:磐安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磐安县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18年—2020年)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共磐安县委关于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实现“同步小康”打造身心两安“大花园”的决定》,特制定我县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一、背景现状

我县是全省较早开展生态建设的县市之一。近年来,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生态理念不断升华。从1995年开展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以来,我县先后获得了首批国家生态示范区、省级生态县、国家生态县、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在20多年生态建设历程中,我县从“生态富县”到“生态立县”,从“绿色崛起”,到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迈进,生态经济同步发展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二是生态优势日趋明显。全县森林覆盖率从1983年复县时的57.5%提高到现在的80.9%。6个出县境交界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功能区要求,其中Ⅱ类水质以上断面达到93%,金华市流域水质考核连续排名第一;空气环境质量全年稳定在二级以上,去年PM2.5年均浓度29ug/m3, 与2016年的31ug/m3相比,下降了6.45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全市排名第一。据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报告,近几年磐安县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为优,并在全省名列前茅。三是生态城镇初显雏形。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基础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品位有了很大提升,农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8个、省级生态乡镇19个、市级生态乡镇19个、市级生态村280个。同时绿色系列创建不断深入,成功创建一大批绿色学校、绿色家庭、森林村镇。尖山镇陈界村、维新乡溪下路村、冷水镇小章村等一批新农村成为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的典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四是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近年来,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红红火火,农民真切体会到“卖资源不如卖风景”、“绿色好生钱”。2017年实现了全县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近100亿元的目标。

当前我县正处在加快后发崛起、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生态环境保护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帐多。主要是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较弱。仅建成日处理3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5000吨的尖山污水处理厂,新城区的第二污水处理厂正在启动建设,尖山污水处理厂已超负荷运行,部分集镇污水处理能力比较弱;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漏液因历史原因存在渗漏,收集不够到位,处理能力弱;城镇、工业区块等雨污分流不彻底,存在错接、混接和直排现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维不够到位,超标排放比较多;农村水源工程缺乏,农村饮用水安全还得不到保障。二是重点行业监管任重道远。工业企业、畜禽养殖场、采制砂场、建设工程等违法排污时有发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超标排放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特别是木制品、工艺品等行业点多面广,群众投诉多;老城区拆迁改造及渣土运输车辆扬尘管理难度较大,制砂场矿山扬尘监管还有漏洞,建成区机扫率和洒水频率有待提高。三是农村面源污染治理

有待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不够彻底,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和秸秆综合利用力度需要加大,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有待加强。土壤固废污染处置监管能力和信息化监控有待健全,行业土壤污染调查和危废“存量清零”行动有待全面开展。四是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需加快进度。党的十九大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中央、省、市对生态文明建设非常重视,全省各地都在争创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生态文明氛围相当浓厚。我县是国家级生态县,理应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所以应抓住机遇,有针对性的解决生态环保问题,加快推进我县生态文明建设。

二、总体要求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落实县委十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县政府十三届二次全体会议等会议精神,不断强化“环境立市立潮头”的责任担当,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始终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规律,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目标,以实施“六大工程”为抓手,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全力提升县域生态环境质量,使磐安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山更美,积极研究探索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促进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生态工业加快发展,为我县全面实现“同步小康”打造身心两安“大花园”奠定生态文明基础。

三、基本原则

1.坚持问题导向、民生优先,更加注重环境质量和环境安全。聚焦社会关注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强化大气、水等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努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质量。

2.坚持预防为主、监管从严,更加注重源头防控和转型发展。以强化源头控制和深化污染治理为抓手,加快推进全过程污染防控体系建设,从严监管执法,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3.坚持城乡一体、建管并举,更加注重环境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环境基础设施和环境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强城乡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4.坚持全民参与、合力推进,更加注重全社会协同共管共治。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的责任体系、考核机制,落实多部门齐抓共管,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强化生态环保工作合力。

5.坚持政府引导、多元投入,更加注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构建“政府为主、市场运作、企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快环境治理机制转变完善。

四、工作目标

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没,坚决守住生态红线,擦亮生态底色,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全面完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各项指标,筑牢浙中江河源头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到2020年打造浙中生态文明先行区,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境内流域水质考核保持优秀。到2020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全流域水质得到明显提升;乡镇交接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并成功夺取大禹鼎。

----空气环境质量走在全省前列。空气质量指数优良天数比率

95%以上,PM2.5年均保持在30微克/立方米以内,全县森林覆盖率在81.25%以上。

----流域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实施始丰溪、澄潭江-夹溪流域综合整治等项目,完成干支流整治17km,进一步修复和提升水生态;

----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基本实现城镇建成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

----全县生活垃圾总量零增长。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全县GDP能耗明显下降。全县单位GDP能耗2018年降低到0.266吨标煤/万元,2019年0.258吨标煤/万元,2020年0.25吨标煤/万元。

五、工作举措

(一)实施水环境治理提升工程

1.提升污水处理设施水平。加快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和新建、扩建工程。基本完成日处理0.8万吨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完成冷水至第二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主管网约3.7公里,时间2018年底前;完成尖山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日处理6000吨的污水处理设备管网及卧龙街雨污管网埋设,投资2600万元实施台口断面水质提升工程,时间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工业区块、集镇雨污分流改造,巩固“零直排”城镇创建成效,争取到2020年基本建成完善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做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提升改造工作,并全面做好因新农村改造或城区改造而暂缓实施村的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验收和运维移交工作,总结运维经验,开展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创

优争先,努力提高负荷率、达标率和收集率。

2.深化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强化源头管控,着力推进工业污染防治和结构调整,深化开发平台的环境设施建设和清洁生产改造。继续推行重点废水排放企业委托第三方运行机制;督促江南药镇制药企业加强治理,处理好生产废水的处理和排放问题;加强对重点排污企业监管,确保废水处理设施完善、达标排放;落实排污许可证发放制度,深化主要污染物总量准入审核、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等制度;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关停整治提升 “低小散”企业(小作坊)。到2020年底前企业废水处理设施基本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得到健全。采制砂场、畜禽养殖场整治更加规范。继续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治理监管平台及监控设施建设,并接入环保监管平台。对全县制砂场进行全面规范整治,实现污水零排放。加强涉水工程和建设工程治理,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到2020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分别比2015年下降17%,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别下降3%。

3.全面保障饮用水源安全。全面完成市岭下水库、花溪水库工程,切实推进好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重点推进流岸水库工程进展,争取2018年流岸水库开工建设,2022年基本完成。继续推进虬里水库前期工作,积极与永康合作,视条件成熟情况争取项目早日上马。完成新建山塘、水库等小型水源工程7座以上。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提升项目90个以上,受益人口3万。完成九和等2个乡镇集镇供水水厂改造。到2020年全县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有明显提高。完成高效节水0.5万亩,完成灌区建设、堤岸防护岸建设等项目。完成山山坞等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谷畈、石城等8座山塘综合整治。实施河湖库塘清淤工程,完成河

湖库塘清淤13万方。实施始丰溪、澄潭江-夹溪流域综合整治等项目,完成干支流整治17km以上,建设生态堰坝、生态防洪堤,优化河溪生态健康体系,进一步修复和提升水生态。

(二)实施大气环境治理提升工程

1.严格大气污染排放产业准入。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重要条件。禁止新建20蒸吨/小时以下的高污染燃料锅炉,禁止新建直接燃用非压缩成型生物质燃料锅炉。

2.推进重点企业VOCs治理。按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围绕木制品、五金制品等重点行业,进一步强化防控措施。2018年底前,依法依规全面完成5家“散乱污”企业的清理整顿任务,2019年底前完成重点木制品、五金制品企业的VOCs的污染治理。2020年底前,持续深化推进木制品加工、木质家具制造行业污染治理,积极推广使用水性、紫外光固化涂料,争取替代比例达到60%以上。

3.加强扬尘精细化管理。加大城市拆迁改造、交通工程、建筑工程等领域的扬尘治理力度,提升空气环境质量。制定建设工程扬尘防治工作措施,力争到2020年实现扬尘有效控制;制定道路保洁实施细则,采取“吸、扫、冲、收”组合式道路保洁措施,确保县城建成区机扫率2018年达到80%以上,2019年达到85%以上,到2020年达到90%以上。加强渣土清运与砂石运输规范化管理,探索公司化运作。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所有采石场、采砂场、矿山、砖瓦厂等矿(厂)区要落实洒水覆膜植绿等措施,严禁越界开采和堆放行为。矿山碎石等主要工序开展密闭化改造、安装喷淋洒水,有效防治粉尘污染。

4.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按照《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要求,积极推进适用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到2020年,新建民用建筑执行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达到100%;政府投资的新建公共建筑以及单位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执行浙江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达到100%;全县民用建筑内外墙体水性涂料使用率达95%。

(三)实施土壤固废污染整治工程

1.完善土壤环境监控监测网络。加强危险废物处置监管控制,建立信息化监控系统运维的长效监管机制。结合企业固体废物出入口规范建设,同步推进企业联网监控。到2018年底,完成省控以上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联网监控,开展重点工业区块土壤环境风险监测点位布设;到2020年底,风险监测点位基本覆盖所有重点工业园区,实现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规范收集全覆盖。

2.强化产业用地土壤环境保护。开展重点行业土壤污染调查和危废“存量清零”行动,2018年底前完成我县所有危险废物产生企业危险废物“存量清零”。2020年底前掌握8个重点行业关停企业和在产企业用地潜在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建立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定期调查制度。

3.推进重点行业污染地块修复。进一步优化涉重金属行业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切实强化污染整治和排放量削减。组织实施污染地块修复工程,完善修复工程验收制度,加强污染地块修复工程环境监管,确保污染地块修复安全。

(四)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1.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全面深化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

制推进工作,提升建设好溪流域、玉山台地2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以种养配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清洁化生产等为主要内容的10个生态循环示范主体。

2.加快畜禽产业转型升级。继续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雨污分流、干粪收集处理、尿污水发酵处理等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工程。强化年存栏生猪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管理整治提升工作。到2020年,全县畜禽粪便以“上山入园”为重点的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提升建设5个以上生态美丽牧场。

3.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工程。以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为抓手,全面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到2020年,全县化肥使用量比2017年减少4%以上。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模式和多种减量增效技术,加大科学安全用药培训力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提升农药使用效率。到2020年,全县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4%以上。

4、完善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研究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模式和支持政策,全面实施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统一回收和集中无害化处置,打造绿色安全和谐的清洁田野和环境整洁优美的新型农村,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到2020年,全县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与废弃农膜回收处理率达100%。

(五)实施城乡垃圾分类提升工程

1.实施生活垃圾源头减量行动。继续完善“全程分类体系”,扩大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的实施区域,加快垃圾分类处理进程。完善垃圾分类宣传、培训、投放、收集、运输、处置、执法、源头减量、监管考核等方面的标准和制度,实现生活垃圾的源头减量。2018年,城乡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实行全覆盖。

2.提升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加快生活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减量和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奖补制度。开展全县垃圾分拣员和阳光房房长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垃圾分拣和处理水平。2020年底前,完成县垃圾焚烧处理中心工程建设,实施全县阳光堆肥房升级改造,新建5座成肥站点,完成15个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创建任务。

3.完善垃圾分类运行管理机制。制定和完善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的标准与规范,探索规范化分散处理技术并研究配套政策。建立垃圾分类市场化运作模式,做长垃圾分类产业链;建立覆盖垃圾分类各责任主体的多层次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加强对生活垃圾分类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通过网络监管与现场督查、执法检查相结合,形成有序的常态化监管机制。

(六)实施监管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1.完善产业准入管理。按照我县发展定位和更高的节能环保要求,制定完善产业准入标准和名录,落实产业环境准入的协同管理。加强常态管理和监督检查,坚决停建或依法取缔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建设项目,全面清理整顿违反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的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大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力度,严格实施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2.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按照“坚守底线、严格保护”的要求,科学合理划定生态红线。贯彻执行上级生态红线管控措施,落实分类分级管控。2020年底前,根据上级部署,完成全县434.98Km2的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森林覆盖率达到81.25%以上,完成平原绿化扩面3000亩、珍贵彩色森林(木材战略储备林)建设

万亩、绿化造林600亩、一般森林抚育5000亩。

3.提升监管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实施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实行豁免制、备案制、审查制和“最多跑一次”清单制,实行“区域环评+环境标准”审批制,简化审批程序;大力加强干部队伍素质培训,提高服务生态经济发展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水平,积极为企业做好环保技术服务支持。

4.严打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对全县排污企业检查力度,通过日常巡查、突击检查、夜查、专项检查等多种检查形式,精准传递环保监管压力;开展各部门联合执法检查行动,深入推进“双随机”抽查制度,加大对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重拳打击环境违法排污行为,以高压态势严控环境污染;推动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建设,对偷排偷放、非法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等恶意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查处;符合移送条件的,坚决依法移送公安部门予以行政拘留;对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司法机关;充分运用报纸、微信公众号等新闻媒体进行公开曝光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5.加强环保能力建设。大力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全面掌握全县污染源基本情况,2019年底前完成普查成果的使用和共享,制作全县污染源分布情况一张图。以资源整合、水平提升为目标,继续加强环境监测、应急和信息化能力建设。2018年投资300万元完成花溪水库饮用水自动监测站建设,实时监测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氮、藻类、生物毒性等参数,建成后连接省平台;加强智慧环保建设,建成环境保护监管平台,投资260万元购置水、气、土壤等监测设备,提高监测监管能力;投资200万元新建城乡负氧离子空气清新站5个。2019-2020年继续加强智慧环保建设,做好土壤噪声等监测设备添置,适时新增负氧离子空气清新站等设施。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县生态文明建设。人大、政协加强生态文明执法检查和民主监督。纪律监察机关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各项政策措施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各部门、各乡镇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提实要求、抓实任务、压实责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二)深化体制改革。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社会参与”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县乡两级环境保护和建设协调推进机制。强化牵头责任单位负责制,完善居民参与决策和监督机制,加快形成政府、企业、居民合力推进的全社会环境保护体系,完善环境保护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县乡两级政府向人大报告生态环境状况的制度。制定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积极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调查评估,探索研究自然资源生态价值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拓宽“两山”理论转化通道。

(三)强化政策保障。完善环境价格机制,进一步规范排污收费标准。研究建立污染防治、土壤修复资金投入机制,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强化对污染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支持,完善清洁生产审核补贴、产业结构调整资金扶持、生态建设和生态补偿等政策机制。研究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投资增长机制,以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的若干意见》为指引,大力实施污染减排和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等工程,争取更

多的“两山”建设财政专项激励和省级生态环保专项转移支付等资金和项目。加大县财政投入力度,整合各方资金,争取每年投入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项目资金3亿元以上,并每年稳定增长。建立健全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2018年建立磐安与东阳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2020年底前基本建成与周边县市的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并逐步健全完善。

(四)推进公共参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培育壮大环保志愿者队伍,大力倡导以节约、绿色和低碳为主题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营造全社会珍惜环境、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扩大环境质量、污染源管理等环境信息的公开范围和公开渠道。积极探索环境保护社会治理新机制,加强重大决策和建设项目的公众参与,完善有奖举报制度,扩大环境领域社规民约实施范围。鼓励县、乡、村推进生态创建,加强生态文明的示范引领。

第二篇:生态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生态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为有序推进生态市建设,确保在2007年前建成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全国生态市,根据全国生态市建设的指标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2005—2007年生态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如下:

一、社会经济

1、国内生产总值和预算内财政收入保持适度增长,农民和城镇居民收入

水平保持较快增长,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长1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增长15左右。到2007年,恩格尔系数小于40,贫困人口比例小于0.2。

责任部门:农工办、财政局、劳动社保局、统计局、民政局

2、扩大充分就业,减少收入差距。每年提供就业岗位5万个,实现就业1.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4以内,基尼系数基本保持在0.3—0.4之间。

责任部门:农工办、劳动社保局

3、控制人口增长,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9以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率保持到90以上,全市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责任部门:计生局

4、巩固提高全市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初中教育普及率达99以上,全市所有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三年内每年建成省级“绿色学校”1—2所、无锡市级“绿色学校”4—5所、××市级“绿色学校”20所。到2007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建成“绿色学校”。

责任部门:教育局

二、农业环境保护

1、开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2005、2006、2007年分别建成无公害食品基地40个(面积8万亩)、45个(面积10万亩)、50个(面积12万亩),到2007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中有机及绿色好范文版权所有!产品比重达到20以上。

责任部门:农林局

2、推广生态养殖模式,2005、2006、2007年分别完成3个、5个、8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试点。到2007年,全市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大于90。

责任部门:农林局、环保局

3、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和推广使用,2005、2006、2007年分别新增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5个、6个、7个。到2007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责任部门:农林局

4、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素等。到2007年,化肥施用强度小于250千克/公顷,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大于90。

责任部门:农林局

5、加强农用薄膜回收,2005、2006、2007年分别有5个、5个、6个镇设立农用薄膜回收点,农用塑料薄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

责任部门:农林局

6、推广农村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使用。到2007年,农村生活用能中新能源所占比例达到30以上。

责任部门:农工办、发展计划局、农林局

7、加大防洪抗旱能力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系统抗灾能力。

任部门:水利局、农林局

三、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

1、完善定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加强风景名胜区管理。到2007年,全市“一园四区”(指森林公园、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15以上。

责任部门:规划局、园林旅游局、农林局、国土资源局

2、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到2005年,全面完成地下水禁采封井任务。

责任部门:水利局

3、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到2007年,受保护基本农田面积大于90。

责任部门:国土资源局

4、大力开展城乡植树造林活动,三年内每年新增林地面积1.5万亩。到2007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8以上。

责任部门:农林局、园林旅游局

5、制订并实施砖瓦窑关停计划。三年内全市关停45只砖瓦窑。

责任部门:国土资源局、经贸局、工商局

6、整理土地和利用废弃石宕。三年内,每年完成800亩废弃石宕的复垦、利用。到2007年,全市退化土地恢复治理率达到90以上。

责任部门:国土资源局、农林局

7、加强废弃石宕复绿。到2007年,全市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废弃石宕基本完成复绿任务。

责任部门:农林局、国土资源局

四、工业污染防治

1、继续实施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制度,加强“红色”、“黑色”企业环境行为的监督管理。到2007年,“红色”、“黑色”企业在参评企业中所占比例低于10。

责任部门:环保局

2、对长期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严重超过排污总量和无环境容量地区的严重污染企业,实行关停。

责任部门:环保局、经贸局、工商局、国税

局、地税局等。

3、加快废水治理,提高废水达标排放标准。2005年,印染、造纸、化工、制革、洗毛等主要水污染企业全部实现一级达标排放;2007年全市所有水污染企业全部实现一级达标排放。

责任部门:环保局、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

4、全市乡镇污水厂处理厂正常运行,工业废水实行集中处理。三年内每年建设

排污管道100公里,每年削减排污口50-70个。到2007年,全市保留100个工业企业排污口。

责任部门: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

5、排污口规范化整治。2004年底前,完成建成投运的污水处理厂远程实时监控装置、cod在线监测仪的安装,完成日处理能力2000吨以上的企业废水处理设施cod在线监测仪的安装;2005年底前,完成年内建成投运的污水处理厂远程实时监控装置、cod在线监测仪的安装,完成日处理能力2000吨以上的企业废水处理设施远程实时监控装置的安装;2006年底前,完成所有废水处理设施远程实时监控装置、cod在线监测仪的安装。

责任部门:环保局

6、加快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到2007年,基本完成电厂、钢厂废水(循环冷却水)回用等综合利用工程建设。

责任部门:发展计划局、环保局

7、加快电厂二氧化硫和烟尘治理,所有电厂必须建设静电除尘和高效脱硫系统。2005、2006、2007年分别完成30、40、30电厂除尘脱硫工程建设。到2007年底,全部电厂完成脱硫除尘治理。

责任部门:环保局

8、加快集中供热和推广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2005年,淘汰全市具集中供热条件的0.5吨以下燃煤手烧锅炉。到2007年底,全面淘汰集中供热范围的燃煤锅炉,燃煤窑炉(特种行业窑炉除外)全部改为燃油或燃气等清洁能源方式。

责任部门:发展计划局、环保局、技术监督局、各有关镇人民政府

9、加快推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审计、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开发区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三年内每年完成循环经济试点10个、清洁生产审计25家、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20家以上。到2007年,全市必须实施清洁生产审计的制革、印染、化工等企业,全部实行清洁生产审计。

责任部门:环保局、经济贸易局

10、实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三年内二氧化硫、烟尘排放总量每年削减5,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每年削减2-3。

责任部门:发展计划局、环保局

11、开展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2005年,××经济技术开发区和3个镇工业集中区建成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其余镇工业集中区完成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2006年,6个镇工业集中区建成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07年,7个镇工业集中区建成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责任部门:环保局、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

12、加快电镀加工企业、铝氧化企业集中生产和集中处理步伐。到2007年,全市各镇、开发区只保留一个电镀加工、铝氧化集中生产和集中处理点,关停分散小电镀加工、小铝氧化企业。

责任部门:环保局、经济贸易局、工商局、各镇人民政府

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1、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成果,提高城市卫生水平。

责任部门:卫生局、城管执法局

2、健全完善全市调水方案,2006年底前完成相关工程建设。

责任部门:水利局、各有关镇人民政府

3、加快实施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提高城乡生活污水截流率和处理率。2005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2007年镇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加快制订并实施中水回用规划,实现中水回用。

责任部门:规划局、建设局、建投公司、各镇人民政府好范文版权所有!

4、加快制订并组织实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或堆肥等无害化处理方案。2005年完成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开工建设;2006年建成投运。

责任部门:发展计划局、建设局

5、加强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责任部门:建设局、开发区管委会

6、加强城市绿化建设。2005、2006、2007年分别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50万平方米、150万平方米、20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都达到12平方米以上。

责任部门:园林旅游局

7、巩固、扩大城市烟尘控制区建设成果。划分城市清洁能源区,2007年底前全部淘汰区域内燃煤锅炉,实行集中供热或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城市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

责任部门:发展计划局、环保局、技术监督局、城管执法局等

8、巩固、扩大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成果。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60以上。

责任部门:环保局、城管执法局、建设局等

六、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1、加快环境优美乡镇建设。2004、2005、2006年分别建成3个、9个、3个环境优美乡镇(澄江镇不计)。

责任部门:环保局、农林局、各有关镇人民政府

2、加快生态村建设。2005、2006、2007年分别建成8个、10个、12个生态村。

责任部门:环保局、农林局、各有关镇人民政府

3、开展河道清淤整治。2005年,完成长寿河等整治,实现水质达标;2006、2007年,完成张家港河、锡澄运河及应天河、青祝运河、富贝河等河道整治,实现水质达标。到2007年,全市主要河道水质基本达到功能区类别标准。

责任部门:水利局、交通局、环保局、各有关镇人民政府

4、加强农村改水改厕。到2007年,镇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责任部门:卫生局、建设局

七、生态文化建设

开展绿色社区建设。2005、2006、2007年分别建成5个、8个、12个绿色社区。到2007年底,50的社区建成绿色社区。

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民政局、环保局、澄江镇人民政府

八、环境专项整治

1、开展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专项整治,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率达90以上。

责任部门:卫生局、环保局

2、开展全市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危险废物全部处置利用,无危险废物排放。

责任部门:环保局

3、开展核与辐射专项整治。

责任部门:环保局、公安局、卫生局

4、开展“白色污染”专项整治。

责任部门:工商局、技术监督局、卫生局、经济贸易局、环保局

5、开展城区燃煤大灶专项整治,改用燃油、燃气等清洁能源。

责任部门:环保局、城管执法局

6、开展城区建筑施工噪声专项整治。

责任部门:城管执法局、建设局、环保局

各责任部门要根据行动计划,制定实施计划,并采取有力措施,强力组织推进,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第三篇:建德市新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建德市新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审议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新城建设,促进城市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杭州市构建“生活品质之城”和规划建设“二十一座新城、百个城市综合体”的总体部署,结合建德实际,特制定2009—2011年新城建设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围绕构建“以山为景,以江为轴,以水为魂,绿色、清静、通畅、亲水,秀气而不失大气的山水城市”的总体要求,以环境建设为核心,以新城建设为主战场,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建配套为重点,深入实施“加快东扩、适时南拓、有序西进、努力中优”的发展战略,拓展城市空间,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力争通过三年的艰苦奋斗,实现“城市框架基本成型、新区主要基础设施基本完成、建成区市政设施全面提升、城市入城口形象根本改善、沿江4A级景区全面建成、社会民生设施不断完善”的基本目标,努力将新安江建设成一流的山水旅游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

二、行动内容

(一)推进新区开发,拉开城市框架

以洋安、桥东、城东、城西为重点,推进城市新区开发建设,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城市框架基本成型,形成以建成区为中心和洋安、桥东、城东、城西、溪头、桥南等多板块组团式的城市新格局。洋安新城主要基础设施基本到位,新城框架基本成型。桥东区块开发初具雏形,城市客厅综合体初显成效。城东区块开发基本成型,高速新安江出入口地块开发全面推进,城市交通、旅游集散枢纽初步显现。城西区块休闲旅游综合体建设初具规模。东区、溪头区块开发全面完成。桥南区块开发全面启动。

(二)推进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集聚功能

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建配套先行,高强度投入,推进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引领和带动新区开发,提升新城集聚功能。洋安新城完成洋安主干道等主次干路网、沿江休闲产业带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桥东区块完成江滨大道及城防工程、江滨公园和严州支路等主次干路网及配套设施建设。城东区块完成320国道高速新安江出入口至下涯段整治、洋溪旧城改造、城防工程和区内主次干路网及配套设施建设。城西区块完成新电路、白小线等主次干路网及塘坞口区域配套设施建设。东区和溪头区块全面完成各类基础设施配套。完成320国道焦山隧道和建德大桥至国信路口段道路改造,提高东区与溪头、桥东区块的联结度。桥南区块完成白章线白沙至江村埠段、320国道桥南立交桥至江村埠段和汪黄公路改造,基本完成白沙湾、江村埠等地块基础设施建设,拉开桥南开发框架。

(三)推进建成区市政设施提升,提升城市品位

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为载体,推进市政设施和园林绿化提升,实现老城区有机更新,做优做美建成区。推进建成区路网建设和道路综合整治,提高道路通畅能力。结合道路改造,实现各类杆线“上改下”。加快城市给排水设施建设,完成新安江水厂扩建和向东、南两线供水工程,完成更楼到主城区、主城区至城东污水厂污水干管工程,实施城东污水厂扩容工程,完善城市给排水设施系统。加强城市公交场站建设,完善城市公交线路布局,基本实现步行5分钟有公交站台、间隔10分钟有公交车辆目标。完成沿江沿街建筑立面整修、背街小巷整治和庭院改造工程。加强市容环卫设施建设,新建改建一批公厕、垃圾房、果壳箱等,市容市貌更趋改善。全面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打造园林绿化精品靓点,推进城市园林生态化、乡土化、彩叶化、园艺化、珍贵化。

(四)推进东、南入城口改造,改善大门形象

加快320国道东、南入城口道路改造和综合整治,打造大气、生态的城市新大门。推进东入城口改造,实施高速新安江出入口地块综合开发,完成洋溪大桥和长途客运中心建设,完成320国道高速新安江出入口至清溪翠谷段改造。实施南入城口改造,完成320国道桥南立交桥至新安物流段改造和新安物流至高速寿昌出入口段整治。

(五)推进沿江4A级景区建设,优化城市环境

围绕建设一流山水旅游城市目标,按照“生态、亲水、休闲”的要求,完善旅游设施,做美城市环境,将新安江建设成为“绿色生态、清凉亲水、景观优美”的4A级景区。加快沿江休闲设施建设及旅游码头、游船等设施改造,推进高等级宾馆、商务楼建设,增强休闲度假旅游综合接待功能。推进新安江沿江夜景景观建设,璀璨城口、梦幻滨江、雄伟大坝三个组团亮灯工程全面建成,打响新安江夜游品牌。推进江滨公园、凤凰山公园、白沙公园建设和改造提升,实施月亮岛、庙嘴头、白沙桥南端综合整治,增设沿江人文设施,丰富城市人文内涵,美化城市软硬环境。

(六)推进社会民生设施建设,提高生活品质

围绕城市公共设施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社会民生设施建设,优化布局,完善设施,基本满足新一轮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快拆迁安置房建设,基本做到“房等人”。强势推进新区开发征地拆迁工作,基本实现“土地等开发”。全面推进城区危旧房改造,加快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建设,完成城区危旧房改造五年计划,基本消除城区危旧住房,基本解决城区困难群众住房。加快学校建设,完成溪头中小学、桥东小学、洋溪初中和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启动洋安中小学建设,城区各类教育设施基本满足普通教育和学前教育要求。实施市妇幼保健医院建设。完成新安江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新建桥南农贸市场。完成严州中学游泳健身中心建设和计生指导站改造,实施档案馆、文博馆(城市展览馆)、杭州跳水基地暨市民健身中心建设,提高城市品位。继续推进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改善社区环境。

三、工作要求

(一)注重城市规划引导

围绕建设一流山水旅游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目标,按照新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坚持以规划为龙头,高起点规划,切实做好各类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以建德市域总体规划为指导,并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进一步做好城市控制性规划编制和城市设计。完成洋安、桥南区块、汪家至更楼段控规编制和洋安新城、桥东城市客厅综合体、城西旅游综合体、洋溪区块的城市设计,完成市域交通路网和交通设施布局、污水处理设施布局及城市建筑风格、城市建筑色彩等专项规划,重视抓好城市单体建筑设计,基本实现城市规划全覆盖,并切实提高规划的水平和档次。加强城市规划的宣传与公示工作,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知情度。

(二)注重城市资源经营

坚持“基础配套先行,环境建设优先”的原则,注重城市资源的培育和经营,通过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实现城市建设由单纯的经营土地资源向经营城市产业、城市规划、城市品牌等综合资源转变,提升城市整体价值,推进城市建设良性循环。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算小帐和算大帐的关系,优先加快并完善出让地块区域的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土地出让的市场竞争力。合理制订土地出让计划,根据区块开发成熟度,有序推出开发用地,实现土地开发价值利益最大化。

(三)注重城市产业培育

注重城市产业培育和发展,促进人口、资金、信息等要素集聚,实现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一是以推进沿江4A级景区建设为载体,加快休闲度假旅游设施建设,培育发展休闲度假旅

游业。二是以龙头企业为引擎,引导并鼓励规模大、实力强的工业企业到城市新区建造总部或职能性总部办公大楼,加快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三是围绕打响“生态名城、人居建德”品牌,积极开发高品位生态房产和景观房产,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四是按照“繁荣、便民、提升”的要求,积极引进新型商业业态,新建大型超市、高档商场、时尚购物休闲街和旅游商品市场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配合建立建德市新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街道和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建设局,具体负责协调新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要充分发挥各区块开发建设指挥部和各建设主体的作用,加强工作力量,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增强各建设主体的责任性和积极性,为新城建设提供人力保障。各相关职能部门和管线单位要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强化服务,形成合力,确保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

(二)健全机制,多元筹资

新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设项目多、资金需求量大。要坚持统筹解决新城开发建设资金,加强融资平台建设,加大融资力度,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要充分发挥各市场主体的作用,通过整合资源,增强投融资实力。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城市建设项目的信贷投放力度。要解放思想,创新举措,通过开放市场和产业带动,吸引鼓励社会和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市财政要统筹做好资金保障工作,组织多元化投入。同时,要建立健全投入产出平衡保障机制,加强投入产出绩效管理。

(三)完善政策,优化服务

制订和完善加快新城建设的相关政策,并做好各区块之间、各建设主体之间的衔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国土、林业部门在用地指标上对新城建设项目要优先予以安排和落实。对新城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建设施等政府性投资项目,市财政要加强综合协调和组织资金保障。新城建设项目涉及的相关审批管理部门要进一步简化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和相关程序,切实提高办事效率。

第四篇:关于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

土木1102班

学号:

11101140228

姓名:

余叙

系列问题。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为此,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十六大报告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列入了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正是基于对生态持续优化和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2002年以来,中国不断加大重点流域、区域、城市、海域污染防治力度,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新进展。

党的十八大从人类发展的连续性出发,尊重并维护后代人所拥有的与当代人相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用永恒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要求尊重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战略格局中,清晰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解决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决心和信念。这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必将对未来中国的发展模式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方式、发展成果的分配等方面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可以相信,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中国一定能够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目标,美丽中国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

二、建设美丽中国,努力把青海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紧扣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新生活这个主题,从青海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和功能作用出发,提出了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战略部署,这是省委对省情认识质的提升,更是对未来发展更高层次上的谋划,符合党和国家对青海的殷切期望,体现了省委对发展大势和全省人民期盼的准确把握,凸显了青海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和特殊作用。

青海具有重要的、无可替代的生态战略地位和巨大生态环境价值。青海位居我国内陆腹地,接近欧亚大陆中心地带,是欧亚大陆孕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区域,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之源”。青海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造就了全球高海拔地区独一无二的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孕育了高原独特的生物源系,其基础性生态效益直接维系着国家的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所以,青海被认为是对全国、全球大气、水量循环影响最大的生态调节区,全国和东南亚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及调节区、全球高海拔地区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高原生物种质资源基因库。因此,作为青藏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青海生态不仅关系到青海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影响着整个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甚至世界的生态平衡,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生态系统。新中国成立以来,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青海就本着保护和建设好美好家园的目标,实施了西宁市南北山绿化、植树造林、中小型水利、工业“三废”监测和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草原围栏建设等一批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成立了孟达、青海湖、隆宝滩、可可西里、三江源、可鲁克湖等一批国家和省级的自然保护区。进入新世纪,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我省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批准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经过全省上下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目前,三江源草地系统退化趋势初步遏制,水源涵养能力整体提高,森林生态功能强,水土保持能力明显提升,荒漠化面积正在减少,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三江源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中华民族的生态文明建设和长远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为青海加快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体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一是要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三江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区系和植被类型,是全球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环青海湖地区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是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的基因库。祁连山冰川冰雪融化成为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是甘肃河西走廊绿洲的水源基础,更是遏制中国沙尘暴策源地的关键所在。所以,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的先行区,就是要形成以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为屏障、以青海湖草原湿地生态带、祁连山水源涵养生态带为骨架的“一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

二是要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水资源保护地。青海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是我国重要水资源涵养区和产水区,是世界上湿地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海拔最高的地区。全省水资源总量629.3亿立方米,每年向下游地区输水量占水资源量的97.7%。保护好青海的水资源,稳定江河的基流,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不仅对青海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而且对黄河、长江、澜沧江、黑河等流域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所以,把青海建成全国重要的水资源保护地,必将对中华民族的生态文明建设和长远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三是要着力把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的示范区。2011年底,国务院批准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这是国家是对加强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的又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又进一步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此,必须先行先试、勇于创新,探索建立符合功能区功能定位的保护发展模式和科学发展手段,完善有利于促进试验区建设的体制机制,统筹实施民生改善、生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财税、投资、金融、产业、人口、对口支援、人才等支持政策,研究制定三江源生态保护条例,推动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发展生态移民后续产业,推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上新台阶。

四是要着力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大力实施节能减排示范项目,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提高工业“三废”集中处理和综合利用水平,确保新上工业项目能耗、技术、环保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推进重点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加大湟水流域、青海湖等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县县有污水处理厂,启动农村清洁工程,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染防治工作,推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切实守住耕地红线,为实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天蓝、地绿、水净”的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这要求我们从自身做起。对于减排,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西姆•施泰纳说,在二氧化碳减排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

从自身做起。如今这种力量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比如低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地球变暖的‚祸首‛,却也是受害者,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减少碳的排放量。然而我们每天都要呼吸、上网、用电、坐车,这些都能造成二氧化碳点的排放。如果减少碳的排放量会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要成为低碳一族,必须学会计算碳排放量。

消耗100度电=78.5公斤碳排放量=1棵树 消耗100公升汽油=270公斤碳排放量=3棵树......这是由一套精准的公式计算出来的,它反映‚公众日常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碳补偿‛的环保链。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引出了一个新词——碳足迹。它

标示者某个公司、家庭或个人的‚碳耗用量‛,是一种新的用来测量某个公司、家庭或个人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环境影响的指标。碳耗用量越高,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二氧化碳‛就越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种树就是碳补偿,通过植物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也是碳补偿的唯一办法,一棵树生长40年,平均每年可吸收465公斤二氧化碳,平均每天吸收1.27公斤的二氧化碳。

依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根据每天不同的耗电量、耗水量、汽油消耗量以及肉类食用量等来计算出碳足迹以及需要的相应的碳补偿

或许每个人的数据不同,但平均算下来需要的碳补偿所需每天的种树量去世不低于50棵。可见我们按照目前能源的消耗程度,碳补偿对于维持生态环境只是杯水车薪。那如何从身边做起,来减少我们碳排放呢。

我们正需要低碳生活这种以生活作息时尽量减少耗用能量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主的新绿色生活型态。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身边很多地方注意保护环境。

第五篇: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系统工程。保护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环保工作者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宣传工作,认真履行职责,承担生态治理的责任,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生态文明。

一、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将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彻底消除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摈弃旧的观念,改变一些政府官员惟GDP增长论英雄的观念。在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更需要我们转变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活观念、消费观念,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建设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抛弃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需要我们环保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用好这一制度,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使国家保护环境的意志在经济发展中真正得到体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文明,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社会理论的内涵。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必将有力地促进包括政治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的进步,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二、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全社会生态意识

生态文明意识的普及与提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生态文明的提出是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在当前经济发展中,我们仍然存在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三高一低”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沙漠化、植被减少、水旱灾害等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尤其是在一些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生态环境破坏尤为严重。在人类社会进入到物质文明丰富的今天,需要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这才是更高层次的发展。要在全社会确立这一思想和观念。

我们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和宣传生态文明,要通过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告诉广大民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健康成长的物质条件和可靠保证,有益于人类的身心健康,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格,净化人的心灵,规约人们的行为,推动人的现代化和人类文明向更高层次进化。

我们环保工作者尤其是基层环保工作者,常年奋战在环保工作第一线,为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全社会宣传环保,促进环保工作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我们环保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不仅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变成我们自己的自觉行动,更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宣传生态文明,提高生态意识,继续发挥我们在宣传环保、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中的先锋作用。

三、严格执法,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大为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同时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较大成绩,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有一支较为过硬的环境保护执法队伍。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和落实这些方针、政策。有许多方针、政策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是国家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基本职责。问题是这么多年来,有些政策没有在实际工作中达到可以具体执行的程度或者是能够依法可靠执行,政策制定得再完美,如果在实际中无法执行,它就不是一个好的政策,需要我们多做实际工作。

第一,要健全和完善生态保护方面的法制,使生态保护有法可依。要切实采取行政、法律手段对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惩处。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进行制度建设,以规范与约束人们的行为。虽然我们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对污染源进行控制和治理,国家环保总局甚至动用了区域限批、流域限批、绿色信贷等政策,有些地方环保部门也采取了挂牌督办、专项行动、综合整治等一系列措施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但环境污染仍然屡禁不止,原因何在?一是地方保护主义,二是环境执法手段软,再加之目前的确存在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实,使部分企业宁可冒险偷排偷放,也不按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办事。怎么办?一方面要加强立法,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制度,使生态保护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说到底是要真管用,如果只停留在文件法规中,是起不到真正作用的。

第二,要严格落实生态治理的责任,加大惩处的力度。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责任与个人责任的相互融合,社会责任要具体落实到政府部门,强调政府承担建设生态文明的法律责任。个人责任则要使每个社会公民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形成自觉的行动,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一块煤等。

环保工作者要落实生态治理的责任,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严格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坚决打击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我们有些制度制定得很好,但执行起来就比较难,这就要求我们基层环保工作者提高思想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来,顶住压力,为民办事。通过环保队伍整体的严格执法,使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强环保干部队伍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干部是关键;落实生态治理的责任,环保干部队伍是关键。必须进一步加强环保干部队伍建设,强化环保干部尤其是一线执法队伍的权力,使他们在执法中不受任何干扰,确保执法到位;其次环境执法队伍的建设和各方面待遇要有切实的保障;第三要建立公众参与生态保护的机制。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环境违法行为或生态破坏行为是由群众举报才发现的,建设生态文明如果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有些问题不会得到及时处理,至少目前或相当长一段时期,这种情况会依然存在。为了使破坏生态或污染环境的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打击,必须建立群众参与的社会机制。同时人民群众参与生态建设与保护,也是对政府履行工作职责的有效监督。

把发展与生态保护紧密联系起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我们环保工作者分内的责任。

下载磐安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磐安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3、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如何建设两型社会?如何过“低碳生活”?国家怎么办? ①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科技创新。③实施依法治国方......

    专题生态文明建设(最终定稿)

    专题六建设生态文明 共享蓝天碧水 命题角度一巴黎气候大会 1.为什么世界各国要携手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大会受到世界广泛关注,说明了什么?) (1)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

    生态文明建设

    昨日下午,2012年“深圳市民环保奖”颁奖仪式举行,来自深圳大学的90后大学生张意全等10位市民代表捧走了这一被誉为“绿色奥斯卡”的环保大奖。他们中有为率先开展PM2.5数据民......

    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社会而取得的所有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球经济发展减速的情况下,建设生态文明是维持我国经济增速的必然选择。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力弱。特别是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和人口增加,能......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共创美丽中国学院:师范学院 专业:小学教育 班级:B1104 姓名:葛兰 学号:1311110405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

    建设生态文明范文大全

    当前,我国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不断产生,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中央高度重视,着力要将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自然生态,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今后五年经济社会提出的要求,而我省则提出建设生态大省的任务。这是完全必要的。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