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电气设备安装控制与质量管理
论电气设备安装控制与质量管理
【摘 要】电气设备的安装是电力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电气设备的安装工艺也有一些要求,安装的质量关系到每一个用户未来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的安全,本文就针对电气设备安装的工艺控制与质量管理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电气设备安装;工艺控制;质量管理
提供电源的变配电所、用电设备和器具的电气部分以及连接两者的布线系统这三个部分构成了机电安装的电气工程,这三部分可以形成一个满足功能需要的电气工程。电气工程和建筑工程以及装修工程是相互依赖的,在布线时,把线往往布置在建筑物的表面;电气的工程和其他的专业的工程在平面和竖向上存在一个综合上的布置,这些是需要施工人员尽自己的努力去避免相互干扰的;电器工程包括受电、送电和用电的环节,如果不符合这个流程的施工组织通常情况下会出现贻误用电设备和器具的试运转的现象。
一、电气设备安装控制与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宅建设中的电话和有线电视是必不可少的,在高层的建筑中的供水和消防报警等也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各种的生产、教育建筑的自动化系统设备以及文化娱乐场所的音响和灯光设备。各种电力工程建筑的现代化照明、电梯等等,都是电气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是建筑必须具有的使用功能中的重要内容,这些物品的使用使得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位置变得越来越重要。电气工程电气设备安装如果发生质量的事故,将会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甚至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因此,加强对电气设备安装控制与质量管理是必需的。
二、电气设备安装的准备阶段控制
在安装电气设备之前,当建设单位完成安装设计之后,及时的组织图的会审和交底。首先,应该先将图纸发到进行安装的单位,例如监理工程师和相关的部门负责人以及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尤其是对于安装单位中主管工程的技术人员要仔细的去阅读图纸,详细了解图纸上的要求,对于不明确的问题要及时的提出,便于设计单位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图纸的完善。同时电气的安装图纸要满足业主的使用功能。图纸上的内容和安装要全部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和当地部门的要求。
电气设备在安装时,安装单位要结合土建的主体安装网络图编制一个详细的电气安装计划。电气设备的安装要保证它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并及时的让业主和监理人员进行审查。安装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主要的安装人员必须要对工程的安装和我国的有关电气安装的验收规范熟悉,在安装时要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安装。安装单位也要将安装人员的名单汇报到业主和监理部门。同时监理单位也要分配电气的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监理审查。
三、电气安装工程的前期质量管理
(一)电气施工图的质量控制
在电气的安装过程中,首先要看的是电气施工图,它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其次要符合当地的电力、电讯以及有线电视等部门的要求,与此同时,还要满足建设单位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在工程组织施工前一定要熟悉电气施工图,详细了解施工图中的重点工程和环节,一般情况下,比较重点的包括变配电房、管线的敷设、配电箱盘的安装以及防雷和接地等。在对于主要的电气设备进行核实和材料的使用规格进行检验后,对有线电视机房和通信机房等机房的位置以及管线的走向都要在施工前进行审查和认可,充分明确施工的要求。其中与与土建专业的协调是尤为重要的,尤其是在设备安装的基础和变配电室的地坪和土建的预留洞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材料的质量管理
在一些电力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于电气设备材料的品种和规格要求是比较多的,而且用量也较大,为了确保电气设备材料在以后可以正常的工作,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对于电气设备材料要进行统一的采购和管理。在电气设备材料的采购时,要求采购部门要根据电气施工图的设计型号和规格进行细心的采购,首先要做好自己的预算,在采购的过程中要做好数量的控制。采购的设备材料需要经过当地质检部门的检查测试,只有合格后才可以进场,对于进货到场的设备材料也要做好防护工作。
(三)队伍的管理
对于施工单位的队伍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员工的素质、施工资格以及上岗证书都要进行检查,在技术设备上也要达到国家的要求,对于施工单位的的施工计划和进度都要进行管理控制,确保专业的施工队伍进场进行施工。
四、电气设备安装的质量控制
在电气工程的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施工时间是比较紧的,而且他们的作业面比较宽,在要求有较好的质量的前提下,必须要分清轻重缓急,否则就会造成人和物的浪费,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以及管理的过程中,要认真的去学习,因地制宜,做好工程的详细情况的分析,把工程的主要环节做好的同时还要处理好一些关键性的质量问题。
(一)配管配线工程的质量控制
配管的材质要符合国家的标准,钢管要没有经过锈蚀,对于PVC管材要有阻燃的功能并达到技术方面的要求,在施工时用的管径要符合施工图的要求。在接地的部分要按照规定进行接地或接零。对于弯管要保证它不小于规定的转弯半径,煨弯的时侯要用弯管器进行施工,扁圆的偏差要在允许的范围之内,而且要没有明显的皱折。对于薄壁的钢管应该用丝扣进行连接,不允许用熔焊进行连接。
在施工中,对于金属管和线盒的配合要适当,管口要去刺,整体要平整光滑,而且丝扣要整齐。金属的管子在穿线之前要严格戴好护口。埋入的砼的深度要符合有关部门的标准,在管子的四周砼的保护层要不少于20mm,对于消防线管的埋置深度要不少于30mm。
在施工中遇到线管的外径超过砼的原构筑物的1/3时,是不应该将线管埋在砼内的。对于砖墙暗敷的配线管,不管是怎样的敷设都要随墙埋入,当水平方向的配管外径到达20mm的时候,要求要现浇一段碎石砼。在建筑物中,用于照明的导线和电缆大多数是阻燃型的,施工时用的导线和电缆要与图纸上的要求的型号和规格相同,符合国标的要求的材料才可以使用。一般情况下,在管内的导线是不允许出现接头的,导线的根数要不超过10根,如果有不同的电压等级和不同的电表计量的导线是不能穿在同一个管内的,除了支流的回路和接地线以外,钢管内是不允许穿单根导线的。导线连接头要采用压接的工艺,在使用电气焊进行连接时,接头处不要有裂缝、加渣、断股等问题出现。在电缆头的制作上要按规范去制作,包扎密实。
在电气的材料上对于管材的使用,大多数是使用含氧指数大于27的阻燃PVC硬塑管,要求所用管子管径、材质符合设计要求,如果有合格或伪劣品,要坚决的清除施工现场。在线管的弯管处要保证不小于规定的弯曲半径,在施工时必须用弯管器,它的扁圆的偏差要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而且要无明显的皱折。在管件的连接上要采用专用的外接件,外接件的长度不小于3的线管直径,而且要用专用的PVC胶水进行粘结。在管线的预埋中,凡通过接线盒敷设的管子,只要可以不断开的就先不要进行折断,等到线盒整理的时候再进行断开,这样可以保证各种管线都是畅通的,有效的避免水泥砂浆的进入。在与土建交叉作业的过程中,要在楼地面上的管线上加强保护,在经常走车的部分铺设过道,防止踩坏,如果将管线碰坏,要立即通知电工及时修复,确保管线的施工质量。
(二)电缆的安装要求
电缆在输送电能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电缆的质量不好,就会造成火灾等事故的发生。在工程中,大多数的电缆是沿竖井、桥架和沟道进行铺设的,在规格上有从4到240平方毫米的不等,假使在施工前对于电缆不进行审查,就可能会出现施工的混乱,造成由于电缆过热而出现的火灾事故。
(三)配电箱的安装控制
首先,在订货之前要认真的检查设计图纸的三相负荷是否是平衡的,不平衡的要进行调整,根据调整的结果,严格区分箱内导线的色别,之后将它的调整结果作为技术的参数进行书面的整理并提供给供货的厂家。同时,可以根据系统图的要求绘制箱壳的预留孔洞的大样图,这样商家可以按图进行预留,就可以在安装中避免在开孔处容易生锈和不美观等质量问题。
其次,就是箱体的安装过程。通常在安装箱体之前,应该先检查箱体的规格和尺寸是否是符合安装要求的,之后再根据现场的预埋管数量和管径的需要开启敲落孔,假使厂家没有预留敲落孔,在开孔时要根据管的外径大小选取相应的钻头进行开孔,开孔时要用专用的开孔器,孔径要适宜,禁止用电气焊进行割孔,同时,对于开孔处要进行严格的防腐补漆的处理。在进行箱壳的安装时,要先把箱壳稳固在墙体上,要根据箱盖的形状去考虑箱壳的凸出墙面尺寸。在箱壳安装后,等到周边的水泥砂浆凝固,之后就开始进行进箱管道的连接,对于进、出箱管要进行接地,同时注意依照管径的大小来选取跨接线。而对于箱体的外壳接地,可以利用进线的电源专用PE保护线经汇流排引接至接地螺栓作为箱壳的专用接地线。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施工可以使箱体的外壳有可靠的保护接地同时解决了钢管进箱交接处的焊接烧伤箱体的问题,保证箱体不会发生变形。
最后,在箱体的安装完成之后就要进行穿线的工作,在穿线之前要仔细的核对系统图,按照要求去选取导线。在穿线时要对预留导线的长度进行考虑,通常情况下都是按箱体的半周长长度进行预留的。配线的路径要沿箱体的底部,在导线的弯曲处要有弧度,进入空气的开关或是汇流排要清晰、美观,同时要留出适当的余量这样可以确保以后的维修需要。对于每一个接线柱最好只接一根导线,最多不要超过两根。对于箱内的导线标志的排列要整齐,对于主进的电源线标志为L1,L2,L3,N,PE,出线应该根据系统图对各回路进行编号,在箱盖的正面要有各控制的回路名称。
在实际的工程中,配电箱的元件的种类和数量是比较多的,所以要认真的安装。施工单位要对于现场的配电箱按设计修改通知单逐一核对,及时的纠正错误。电气设备的上下级容量配合也是相当严格的,如果不符合技术的要求,将会造成系统在运行上的不稳定,埋下事故的隐患。
五、电气安装工程的后期质量管理
在现场施工基本结束之后,还应做好后期的质量管理,所有的配电箱、开关以及插座等设施在完工前要全面清理,保证箱、盒内没有污物,配电箱的名称、编号和功能标记齐全和清晰。检查施工单位完成绝缘的电阻测试和接地的电阻测试以及通电测试的各个测试项目后。督促施工单位对所有的隐蔽工程检查的隐检单,各种电气技术资料、质量保证书和材料的测试报告等整理汇总。所以,在电气工程的安装过程中不仅要涉及到人和物的影响,还包括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每一个环节的疏忽都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电气工程的安装是一项全面细致的工作,它可以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我们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每一个环节,在其可能出现问题的部位有效的进行控制安装,及时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
在建筑物内,工程一般有地下接地网的焊接点的检查,引下线焊接点的检查以及屋顶的柱钢筋和女儿墙柱内钢筋的焊接检查。对于这些比较隐蔽的工程要求电气的安装单位分层配合安装,同时在完工之后要进行自检。填写好自检的记录和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对于隐蔽工程的当场检查记录不符台要求的单位,要求他们限期接改至合格为止。在隐蔽工程的记录没有签字时是不得进行隐蔽的。假使在没有经过查而隐蔽的则由安装单位掀开隐蔽物再进行检查,否则就会被视为不合格。
六、竣图工及资料整理
在施工的过程中,假使施工的内容有变更,要求施工的单位和监理工程师要及时的在施工图中作出记号,并作出记录工作,及时的要求施工单位编制完整的竣工图。资料和合格证在设备开箱时,监理工程师要到场同施工单位一起进行检查,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要列出资料图纸清单的会签。对于有关的图纸资料可以由施工的单位进行代管。在交工时,施工的单位一起交给监理工程师检查,检查无误后装入竣工资料档案中。
七、结语
电气设备安装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必须予以特别重视,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仔细认真,保证电气设备安装质量,施工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要有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意识,对于不合格的工程要坚决的拒绝,用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建造出更好的工程。
参考文献:
[1]建生.论土建施工工程中的电气安装技术.内江科技.2009
[2]志岚.浅谈建筑电气安装的技术要点[J].山西建筑.2007.
第二篇:电气设备安装标准
电气设备安装标准
1、配电盘安装时依据设计将配电盘依次排放在基础上,找平找正后在底部四角点焊固定,拧紧盘间螺栓。调整检查一、二次回路及各部件连接件螺栓紧固,无松动。
2、电气设备的接地按设计要求进行,接地线由就近的接地主网引出,与设备做可靠的电气连接。
3、电缆敷设按照设计路径敷设,与设备连接处穿管保护。动力电缆头制作采用热缩电缆头工艺,控制电缆头制作采用热缩套管工艺。按图纸做好电缆标识与线芯端号标识。电缆的屏蔽层按设计做好接地。
4、在水平巷道或倾角45°以下的巷道内,电缆悬挂高度和置,应使电缆在矿车脱轨时不致受到撞击、在电缆坠落时不致落在轨道或运输机上,电力电缆悬挂点的间距应不大于3m,控制与信号电缆及小断面电力电缆间距应为1.0~1.5m,与巷道周边最小净距应不小于50mm;
5、不应将电缆悬挂在风、水管上,电缆上不应悬挂任何物件,电缆与风、水管平行敷设时,电缆应敷设在管子的上方,其净距不应不小于300mm;
6、在竖井或倾角大于45°的巷道内,电缆悬挂点的间距:在倾斜巷道内,电力电缆应不超过3m,控制与信号电缆及小截面电力电缆应不超过1.5m;在竖井内应不超过6m;敷设电缆的夹子卡箍或其他夹持装置,应能承受电缆重量,且应不损坏电缆的夕皮;
7、高、低压电力电缆之间的净距应不小于100mm;高压电缆之间、低压电缆之间的净距应不小于50mm,并应不小于电缆外径。
8、巷道内的电缆每隔一定距离和在分路点上,应悬挂注明编号、用途、电压、型号、规格、起止地点等的标志牌。
9、硐室内各电气设备之间应留有宽度不小于o.8m的通道,设备与墙壁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o.5m。
10、硐室内各种电气设备的控制装置,应注明编号和用途,并有停送电标志。硐室入口应悬挂“非工作人员禁止人内”的标志牌,高压电气设备应悬挂“高压危险”的标志牌,并应有照明。
11、井下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及电缆的配件、金属外皮等,均应接地。巷道中接近电缆线路的金属构筑物等也应接地。
12、接地装置所用的钢材,应镀锌或镀锡。接地装置的连接线应采取防腐措施。
第三篇:火电厂高低压电气设备安装质量控制探讨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也日益增多,火电厂的建设就显得更加重要。而火电厂的运行需要众多的高低压电气设备,因其结构较为复杂,安装时就必须保证其运行的可靠性。在参阅大量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工作经验,主要从安装前的筹备工作、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设备运行前的调试工作三方面入手,探讨了火电厂高低压电气设备安装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火电厂;电气设备;安装质量;质量控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用电量日益增多。众所周知,火力发电在我国电能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运行的可靠性就成为人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对于火力发电厂来说,其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低压电气设备的安装质量。所以,探讨火电厂高低压电气设备安装过程的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必要。
1安装前的筹备工作
在正式安装之前,安装人员要有针对性地检查设备。检查工作要全面细致,具体内容包括检查设备连接点、安装环境等,并再次检查设备安装的质量,以便在安装时不会出现错误或者遗留隐患。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环节的检查要覆盖到安装环节的方方面面,不论大小,事无巨细都需要进行检测。比如小车、链条、吊车、电焊机以及电压电流表等,甚至钳子、锤等也不能遗漏。对于安装人员来说,安装前的筹备工作十分重要,是保证安装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与前提,必须加以重视。与此同时,对于安装环境的检查也必不可少,首先高低压电气设备不能安装在环境潮湿的地方,并且其应当做好防潮保护;其次,高低压电气设备的底座应当安装在地面平整、土层结构稳固的场地上,防止沉陷、坍塌等不良问题的发生,必要时,还应当对场地进行加固处理;最后,在安装高低压电气设备时,应当尽量选择环境卫生整洁、人与动物活动较少的区域,尽量减少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对高低压电气设备的影响,同时也有效避免其给周围环境带来安全隐患。
2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2.1注意电气闭合锁机械闭锁的规范操作
第一,低压柜部分的安装必须注意电气闭合锁机械闭锁的操作规范与精准。为了保证安装的质量,就应该要求动静触头的中心线始终保持一致,保证其连接牢固,无松动现象。在安装时,要确保二次回路的辅助开关可以精确、迅速地进行操作。不仅如此,低压柜中的柜体与抽屉之间的连接状态要正常,避免无法打开或者闭合。
2.2保证电缆的质量
在电缆敷设环节,因为电缆具有精密性与特殊性,所以要确保其无破损或者弯折的现象,要严格控制电缆的绝缘性。只有在此状态下进行敷设才能保证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敷设时,必须保证周边环境的整洁,如果存有垃圾、腐蚀物或积水等,需要及时清理,必要时,要使用保护管进行敷设。最后,工作人员应该避免使用带有腐蚀性质的润滑剂或黏合剂等,以免损伤保护层。
2.3注意变压器基础轨道的误差
在安装电力变压器时,要注意变压器基础轨道的误差,最好小于3mm,中心偏差不大于5mm。在安装时,要确保焊接的牢固性,保证每一点垫铁不超过3块。电力变压器就位后,应当调整变压器的垂直度和水平度,使垂直偏差小于5mm/m,水平偏差小于2mm/m。变压器的接地应位于主地网内不同两点位置,保证线圈、铁芯以及绝缘垫块等完好无损,同时避免油路遭到堵塞。为了保证安装的质量,应该将其绝缘层包裹紧致并使用压钉固定。另外,还要保证周边环境整洁、无污物,储油罐外观完好、整洁。2.4发电机性能检查安装发电机时,要通过定子出线套管和内部引线等进行软连接,要保证其绝缘性能。发电机的刷架与电刷的安装应该确保其与轴的位置处于同心之内。要通过电气实验检验发电机的性能。最后安装完成后要再次进行发电机绝缘性能、耐压性能等的检查,检查发电机直流电阻。
3设备运行前的调试
在设备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查与调试工作,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
3.1设备检查
设备检查主要包括:①检查卫生状况,确保周边环境整洁,没有污物。要重视设备的防尘工作,避免隔室内存在杂物,尤其要确保运行时带电体之间未吸附灰尘,以免发生隐患。②检查各项标志是否清楚、齐全,比如变压器的编号、警示牌等是否张贴完毕。③确保设备中各个螺栓全部牢固,不存在松动的情况。可以使用扳手等工具再次拧紧。检查各个接线端子、母线以及其他螺栓等是否连接牢固。④检查接地状况是否完好、高压柜外壳是否接地、低压柜外壳以及配电室的门等位置是否接地。
3.2测试工作
要测量设备的绝缘电阻,确保绝缘状况良好。断路器在通电前要进行手动开闸、合闸试验,保证其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
4结语
综上所述,火电厂高低压电气设备的安装是一个系统性、复杂性都比较强的工程项目,想要做好这项工作,还需要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其安装的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安装人员必须端正态度,在安装过程中不断总结,以正确的安装技巧和经验进行安装。为了强化设备安装的安全、可靠,必须从安装前、安装中和安装后三个阶段进行控制,进而保障火电厂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程盼.火电厂电气设备常见故障研究[J].电工技术,2016(03).[2]曹金丛.新环境下的火电厂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技术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08).[3]雷军灿.火力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及故障防范研究[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26).[4]罗玉明,洪文彬,赵云明,等.金家坝水利枢纽电气设备选择及布置[J].东北水利水电,2016(08).
第四篇: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
目录
1.2.3.4.5.6.7.8.9.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控制计划
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 室内质量控制操作程序 失控处理流程
室内质控的方法和处理措施
Westgard多规则质控日常使用中应该注意问题 临床管理中应有的记录 床旁检验项目质量控制
检验科质量管理制度
一、目的:规范质量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
三、内容:
1、质量管理制度用以监控和评价每个方法的分析过程质量,确保病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实验室的场地和环境条件必须与提供的检验服务相适应。
3、使用良好的测定方法、设备、仪器、试剂、材料和辅助品,保证获得准确而可靠的检验结果。
4、操作人员上岗前应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或接受良好的培训,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5、建立操作手册,按此手册进行检验操作。所有操作手册必须由实验室主任认可、签名和注明日期。方法的任何改变都必须由主任认可、签名、注明日期。
6、在引用新方法对病人样品检验前必须建立或认可每个方法的下列操作特性: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线性范围、干扰试验、回收试验、特异性,病人检验结果的可报告范围、参考范围等。并建立校准和控制方法。新方法的材料应完整。由主任认可、签名后方可生效。
7、定期进行设备保养和功能检查,并建立仪器操作手册以使设备、仪器和检测系统保持完善的实验性能,保证准确和可靠的结果和报告。
8、明确在标本采集前对病人的要求,保证收集符合要求的标本。建立标本采集、运送、接收、登记及处理的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分析前标本准确无误。
9、按照检验申请单(书面或计算机打印)申请的项目作检验。检验申请记录须保存2年以上。
10、采用国标标准真空采血系统,应用静脉血进行实验以保证检验结果的质量及操作者安全。
11、定期进行校准和校准确认,在校准确认中没有符合实验室规定的可接受范围,必须重新校准并做好记录,备案。
12、各专业组制定测定方法的质量控制制度。包括所需的质控品的类型、使用频率、使用的控制规则、靶值和控制范围。每天报告病人检验结果前,质控结果必须在控制下。失控必须有记录,有纠正措施。保留所有质量控制工作的记录,保存期2年。质控品和校准品结果不在实验室建立的可接受范围内时应对最后一次可接受控制结果以后或者这次失控的所有病人结果作评价,确定这些病人结果是否受影响;实验室是否必须要重做,以保证结果准确、可靠。
13、认真参加由国家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及省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各个检验专业的临床检验室间质评计划。保留所有记录材料,原始记录保留不少于2年。
14、检验报告必须及时、完整地发出给申请者。若不能在原来规定的时间内报告病人结果,必须根据病人检验要求的紧迫程度,采取措施。发现已报告的病人结果有问题时必须立即通知有关医师和临床部门并尽快提供已校正的准确结果。检验结果记录保存2年以上。
15、定期征询临床医护人员对本科结果的评价,及时纠正潜在引起实验偏差的趋势,不断改进实验室的工作。
检验科质控计划
本为了加强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作为检验科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要求。近年来,随着我科先进医疗设备的应用和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为了“管理年”检验科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实施,本检验科将根据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的经验,从体系文件的编写、人员积极性的调动、人员素质的提高、检验全过程(检验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室间质评及管理评审等方面,结合自身实际,求真务实,不断探索,持续改进,在检验科中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一.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
各实验室严格执行已编写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质量小组和各实验室组长要定期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持续整改措施。
二.管理层要高度重视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绝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工作,有效的运作必须是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通力合作。因此,科内质量监督员,生物安全小组和质量控制小组,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
三.提高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和能力是影响到实验室检验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加强人员培训是有效的手段。各实验室要根据发展的需要、工作的复杂性、转岗等不同情况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和三基三严训练,提升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培训形式灵活多变,可采取科内业务学习、科外培训、请专家授课的形式。为保证培训质量,建立完善的培训-考核-授权制度,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的主动局面。
四.对检验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检验工作自检验申请单的开出、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和送检、标本的接收、标本的检测直至检验报告单送抵申请者(或患者)手中是一条相互关联的多环节的工作链,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均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必须对其全程控制。为保证有效性,将检验全过程划分为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三个独立环节进行管理,使其独立性得到强化、突出。1 检验前的质量控制
检验前过程指从申请单的开出至标本送到检验科的过程。研究表明,检验前阶段所用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7.3%。实际上许多关于检验结果不准确的抱怨和投诉与标本的质量有关,并不是检测过程的原因。因此,对检验前过程的控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检验前过程大多发生在检验科外,容易被忽视且不易控制,这造成了该阶段成为三个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检验科可利用全院的业务学习、邀请医护人员参加科内学习、检验通讯、印制发放原始标本采集手册等方式,对临床医护人员讲解宣传检验前过程的重要性和方法,使其了解不同检测项目对标本采集的不同要求、注意事项及检测结果的受影响因素等知识,严格按规定正确规范地采集标本或监督病人正确留取标本。此外,还应对标本运输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避免送检不及时、不规范影响检验质量。
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检验中指标本在实验室检测的过程,包括标本的接收过程。(1)重视标本的接收。
检验科要建立专门的标本接收和拒收登记,由检验人员对临床送检标本进行核查签收。核查内容应包括:申请单填写是否正确齐全、申请单与标本的唯一性标识是否一致、标本质量是否满足申请项目需要、标本是否及时送检等方面。对不合格标本拒收,并向送检者说明拒收原因,必要时可直接与临床医护人员联系,要求重送标本。对接收和拒收标本均应记录并保存。(2)把好仪器、试剂关。
合格的设备和试剂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检验科将对试剂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管理、试剂采购及出入库、保存条件、试剂的使用记录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杜绝不合格试剂进入检验科,杜绝不合格试剂和过期试剂应用于检测。在检测仪器方面,也应制定标准化设备管理文件,建立仪器设备档案,专人保管,对仪器设备考察、购买、使用、校准、保养、维护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并确保仪器设备的运行条件与使用手册要求一致,例如电压、电流、湿度、温度等。
(3)严格实验室标准化操作规程。
我科将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仪器、试剂盒操作说明书,对所有的仪器设备和检测项目编写标准化操作规程。其内容应包括:检测原理、性能参数、原始样品要求、溶器和添加剂、校准程序、检验程序、质控程序、干扰和交叉反应、生物参考区间、样品可报告区间、警告危急值、实验室解释(临床意义)、变异的潜在来源、参考文献等方面。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规程,使操作过程标准化、程序化,减少操作误差。
(4)做好室内质控。
通过室内质控可发现仪器、试剂误差波动规律并采取及时的纠正措施,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检验科将建立室内质控的标准化文件(SOP),开展除大便常规外的所有项目室内质控、建立质控原绐记录,质控图,每月有质控小结,使用12s、13s、22s、41s、10x等规则对失控进行判定,并建立失控分析记录。检验后的质量控制。
检验后过程指检验结果的审核、发出、临床应用、标本保存的过程。
(1)检验结果的审核。
建立双审核制度,先由操作者作为报告人进行初审,然后由经授权的负责人进行复审。如发现漏检、错检、书写不规范、病人资料不符合等情况,及时查对或与报告人联系,及时纠正。对有疑问或较异常的结果可经复查后才发出
(2)检验结果的发放
检验结果的发放必须及时、保密。经消毒后统一发放检验单。
(3)已检标本的保存。
检验科应对有保存意义的已检标本进行保存,并制定标准化文件对保存方法、保存条件、保存时间作出明确的规定,确保在保存期内可追溯到原始标本。做好这一环节,既有利于检验结果的复查,也有利于检验人员的自我保护。我科将所有血液标本的保存时间暂定为7天。
五.积极参加室间质评工作
室间质评成绩是检验科质量水平高低、室内质控好坏和检验结果可靠与否的具体反映。通过室间质评结果,能发现实验室自身不易发现的不准确因素,了解
实际工作中的系统误差,有针对性进行纠正,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我科今年将参加四川省临检中心所组织的两次室间质评,包括生化、免疫、血常规、输血、微生物、尿常规和细胞形态,要保证质评成绩全部合格,并力争优秀。并对失控项目要进行分析和处理。
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
一、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1.血液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操作分析 1.1分析前的质量控制,采血方法是关键
静脉采血法和毛细血管采血法是通常的采血方法,毛细血管血和静脉血差异在细胞成分上。静脉血重复性比较好,比较稳定。实际上,毛细血管采血得到的多种成份组成的血样:静脉血、动脉血、毛细血管血、细胞内液、组织间液。除促甲状腺激素值等少数指标外,进行血生化和血气分析,使用毛细血管采血的血样所得结果与使用静脉血样相似。研究表明,血常规检验手指血和静脉血结果差异显着,指头血血样的可重复性、准确性差。很大程度上,使用静脉血做血常规可以避免医源感染、交叉传染,患者减轻痛苦,微血块阻塞机器等血细胞分析仪故障减少。1.2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患者准备是条件
一天当中,血细胞数的波动状况上午和下午都不同,某些生理因素进食、吸烟、运动和情绪等,均对于血液成分有影响。这是实验室检查结果变异一个极易被忽视的很重要的因素,影响检查结果有许多非疾病因素,因此有必要做适当的准备工作。患者在饮食情况上,要求在空腹条件下采血,避免受进食的影响血液生化指标,进食后,由于葡萄糖、氨基酸、甘油三酯的吸收,会相应的升高检测结果。每次同样的条件下进行采血,尽可能地保证患者应处于空腹平静状态。情绪紧张、饱食油腻、激烈运动会激活或干扰凝血因子、血小板、纤溶成份。1.3分析前的质量控制,采血部位是要点
从静脉、动脉、静脉导管、毛细血管等不同部位可以进行采血。通常,人们做静脉穿刺习惯在双侧前臂窝附近的肘静脉或正中静脉中选择一根比较明显的。肘静脉不明显时,可用内踝静脉、手背静脉。颈外静脉采血幼儿适用。应避免采血处有皮肤溃疡红肿现象。检测项目较多时,防止血小板聚集,应先检查血常规。避免抽血时产生气泡和凝块,止血带不能过长压迫时间,不能于输液同侧臂采血,患者进行采血前如剧烈运动,要休息15分钟。
1.4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仪器选择是必要
选用正规、三证齐全的厂家的抗凝管及血球试剂产品,减少实验中的误差。使用封闭的真空采血系统、标准针头、标准离心,体外溶血的发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避免由于溶血可能造成的误诊和误治给患者造成的痛苦。1.5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运输储存是核心
常规血液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采血完成后如不能及时送检或分析,必须在4~8℃冰箱冷藏不超过4小时,若保存不当,会影响结果,应尽量减少运输和贮存时间,尽快检验,尽快处理,时间耽搁得越少,检验结果的可靠性越高。标本应由临床检验人员或医护人员采集,做到专人专送。很多过程影响标本质量,如:血细胞的代谢活动,如果实验室都在附近,血样的运送并不构成很大困难。使用传统针头-注射器-试管采血的医疗机构试管往往没有管盖,更应该注意运送中的危险。如果血样必须送到远处的实验室,也应该在采血后1小时内离心血样,制成血浆或血清;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运送血清或血浆时严密包装。运输时间越短,运输时标本温度越低,标本到达时的质量越好是较长距离运输血液标本的原则。遵循以下原则贮存血样(1)避免晃动血样,产生溶血(2)惰性分离介质能够提高血清和血浆的产量,让血清保留在原管中(3)血样贮存的温度越低,血样保存的时间越长。但是对于有些检验指标,血样不能深冷冻(4)血样保存时应竖直放置以加快凝血。(5)为了防止蒸发,血样应贮存在封闭的容器中。蒸发的危险即使贮存在冰箱里依然存在(6)贮存中注意避光,尽量隔绝空气(7)血样深冷冻再溶解后,应重新混匀几次,防止检测物质分布不均。
2血液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客观管理 2.1加强分析前的仪器管理
确保检测仪器正常工作状态。所有检测项目都要有室内质控记录,24小时运转的仪器应每8小时检测1次质控标本。所有检测应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进行操作,避免人为误差。实验室应积极参加室间质评活动,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创立完整的工作记录表,记录仪器每天的工作状况及所有试剂情况,确保良好的质量。综上所述,血液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在实验室中分为三个阶段:患者准备工作,血液样本的采集,运送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即实验前质量控制;实验室的室内环境质量控制和操作规范,即实验中的质量质控;合理解释和分析检验结果及与临床的联系,即实验后质量控制。由此可见,只有血液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检验后的质量控制是实验室所能控制与掌握的,因此,加强血液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临床实验室要获得可靠的测定结果,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中,实验室质量控制(包括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问质量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控制着自吸取样本至获得测定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的整个测定过程,是保证高质量操作的必要措施,向患者提供报告的所有定量测定项目的实验室必须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和参加室间质量评价。
(一)评价检测结果准确与否的几个基本概念
1.误差(error):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所得的差。
2.随机误差(random error):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对象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差。
3.系统误差(systematic elror):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对象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4.精密度(precision):表示测量结果中的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精密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多次测定时,所得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5.不精密度(imprecision):一组重复测定结果的随机离散,其值由统计量定量表示为标准差(s)或变异系数(cv)。
6.准确度(accuracy):是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综合,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准确度不能以数字表达,它往往以不准确度来衡量,通常以偏倚(bias)表达。
7.bias:是试验结果偏离可接受参考值的系统偏离(带有正负号)。
8.校准(calibration):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值,与对应的由测量标准所复现的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注:(1)校准结果既可赋予被测量以示值,又可确定示值的修正值。(2)校准也可确定其他计量特性,如影响量的作用。(3)校准结果可以记录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中。
(二)室内质量控制
(一)室内质量控制的目的
室内质量控制是由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采用一系列统计学的方法,连续地评价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可靠程度。判断检验报告是否可发出的过程。室内质量控制的目的是检测、控制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精密度,并检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提高常规测定工作的批间、批内标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二)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前的准备工作
1.培训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开展质控前,每个实验室工作人员都应对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基础知识、一般方法有较充分的了解,并在质量控制的实际过程中不断进行培训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培养一些质量控制工作的技术骨干。
2.建立标准操作规程:实施质量控制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标准操作规程文件(SOP)做保障。例如仪器的使用、维护操作规程,试剂、质控品、校准品等的使用操作规程等。所有临床实验室都应建立一套较完整的SOP。
3.仪器的检定与校准:对所用分光光度计、量具要定期进行计量检定。对测定临床样本的仪器要按一定要求进行校准,校准时要选择合适的(配套的)校准品;如有可能,校准品应能溯源到参考方法和(或)参考物质;对不同的分析项目要根据其特性确立各自的校准频度。
4.质控品的选择:质控品是保证质控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根据质控品物理性状可有冻干质控品、液体质控品和混合物等;根据有无测定值可有定值质控品和非定值质控品。实验室可根据各自的情况选用以上任何一种质控品作为室内质量
控制品。但作为较理想的临床生化质控品至少应具备以下一些特性:(1)人血清基质,分布均匀;(2)无传染性;(3)添加剂和调制物的数量少;(4)瓶间变异小;(5)冻干品其复溶后稳定,2—8℃时不少于24小时,一20℃时不少于20天;某些不稳定成分[如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LP)等]在复溶后前4小时的变异应小于2% ;(6)到实验室后的有效期应在1年以上。
5.质控品的正确使用与保存:在使用和保管质控品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按质控品说明书操作;(2)冻干质控品的复溶要确保所用溶剂的质量;(3)冻干质控品复溶时所加溶剂的量要准确,并尽量保持每次加人量的一致性;(4)冻干质控品复溶时应轻轻摇匀,使内溶物完全溶解,切忌剧烈振摇;(5)质控品应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保存,不使用超过保质期的质控品;(6)质控品要在与患者标本同样测定条件下进行测定。.(三)室内质量控制方法的设计
各临床实验室可根据各自的情况及测定项目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
1.功效函数图法:功效函数图(power function graph)为分析批失控概率(误差检出概率和假失控概率)与该批发生随机或系统误差大小关系的图,即表示统计功效与分析误差大小(临界随机误差△REc和临界系统误差ASEc)的关系。
在临床实验室难以进行这种特性的实验研究,因为必须控制许多变量。然而,计算机模拟研究就很容易地获得这种信息,所建立的研究模型包括所考虑的因素及变量。利用功效函数图可以评价不同质量控制方法的性能特征和设计质量控制方法,同时功效函数图也是建立操作过程规范(operational process specifications,OPSpecs)图的基础。操作步骤为:
(1)确定质量目标:这是设计质控方法的起点。质量目标可以用允许总误差(TEa)的形式表示。目前实验室可采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可接受标准作为各项目的允许总误差。
(2)评价分析方法:对本实验室定量测定的项目逐一进行评价,确定每一项目的不精密度(用CV表示)和不准确度(用bias表示)。(3)计算临界系统误差:
临界系统误差ASEe=[(TEa—Ibias1)/CV]一1.65。
(4)绘制功效函数图:功效函数图描述了控制方法的统计“功效”,其中y轴为误差检出概率Ped,X轴为临界误差大小。在图中,Ped作为控制测定值个数/7,和检出分析误差大小的函数,y轴的截距则为假失控概率。功效函数作为一种函数,可以认为其自变量为△SEc和n或△REc和n,其中的n为控制值的测定个数(同一控制物的重复测定次数或同一批内不同控制物测定结果的总数),而误差检出概率Ped则为其应变量。功效函数图就是该函数在笛卡尔坐标上的轨迹,y轴上的截距则为其假失控概率。功效函数图的绘制比较复杂,可利用计算机模拟程序进行绘制。笔者主持开发的质量控制计算机模拟程序(QCCS)和Qc Easy可绘制不同质
控方法的功效函数图。
(5)评价质控方法的性能特征:
质控方法的性能特征包括误差检出概率和假失控概率。通常误差检出概率达90%以上,而假失控概率在5% 以下就可满足一般临床实验室的要求。
(6)选择质量控制规则及测
定质量控制结果个数:根据评价的结果,选择的质量控制方法既要有高的误差检出概率和低的假失控概率,又要简单、方便计算。
2.质控选择和设计表格:对采用上述设计方法比较困难的实验室也可采用质控选择和设计表格来进行质量控制方法的设计。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质量目标(同上)。(2)评价分析方法(同上)。
(3)计算临界系统误差(同上)。
(4)将“稳定性”分为“良好”、“中度”、“差”3个等级。使用你自己的最佳判断。如果是“良好”则认为方法几乎没有问题;“差”则认为方法经常出现问题,“中度”则是处于两者之间。
(5)决定使用哪一个质控选择表格用作选择质控方法(见表1和表2)。(6)利用△SEc值作为表格的行。
(7)利用你判断的稳定性作为表格的列。(8)查出表格的质控规则和质控结果个数。(9)使用功效函数图来验证其性能。
(10)选择最终需要执行的质控规则和质控结果个数。
3.OPSpecs图法:OPSpecs指的是实验室测定工作的操作过程要求。此法为Westgard近年提出的一种图示法,是测定方法的不精密度、不准确度和已知质量保证水平达到规定质量要求需要采用的质控方法之间的一种线条图。应用OPSpecs图可简化设计质量控制方法的过程。只要将测定方法的不精密度和不准确度标记在OPSpecs图上,就能直接查出选择的质控方法保证质量水平的能力。
(1)确定质量目标(同上)。(2)评价分析方法(同上)。(3)绘制OPSpecs图。根据各项目的rIEa、不精密度、不准确度,画出OPSpecs图。可使用本作者开发的“QC Easy”计算机软件用计算机绘制。从OPSpecs图上可获得达到质量目标时所需采用的质控方法的信息(包括质控规则、测定质控结果的个数、质控方法的性能特征等)。
(4)评价质控方法的性能特征:质控方法的性能特征包括误差检出概率和假失控概率评价。通常误差检出概率达90% 以上,而假失控概率在5%以下就可满足一般临床实验室的要求。
(5)选择质控规则:质控规则是解释质控数据和判断分析批控制状态的标准。以符号A 表示,其中A是测定质控标本数或超过质控限(L)的质控测定值的个数,L是质控界限。当质控测定值满足规则要求的条件时,则判断该分析批违背此规则。可从OPSpecs图上得到适合的质控规则。
(6)确定测定质控结果个数:根据OPSpecs图给出的信息确定各项目测定质控结果的个数。
(四)室内质量控制的实际操作
1.设定质控图的中心线(均值)和s:在开始室内质量控制时,首先要建立质控图的中心线(均值)和s。各实验室应对新批号的质控品的各个测定项目自行确定均值和s。均值和s必须在实验室内使用自己现行的测定方法进行确定。定值质控品的标定值和范围只能作为确定中心线(均值)的参考。
(1)暂定中心线(均值)和s的确定:为了确定均值,新批号的质控品应与当前使用的质控品一起进行测定。根据20或更多独立批获得的至少2O次质控测定结果,对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剔除超过3s外的数据),计算出平均数和s,以此均值作为暂定中心线(均值)。以此暂定中心线(均值)作为下1个月室内质量控制图的中心线(均值)进行室内质量控制;1个月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前2O个质控测定结果汇集在一起,计算累积平均数(第1个月),以此累积的平均数作为下1个月质控图的中心线(均值)。重复上述操作过程,连续3~5个月。
(2)常规中心线(均值)和s的建立:以最初2O个数据和3~5个月在控数据汇集的所有数据计算的累积平均数和s作为质控品有效期内的常规中心线(均值)和s,并以此作为以后室内质量控制图的中心线(均值)和s。对个别在有效期内浓度水平不断变化的项目,则需不断调整中心线(均值)。
2.质控限的设定:质控限通常是以标准差的倍数表示。临床实验室不同定量测定项目的质控限的设定要根据其采用的质控规则来决定。
3.更换质控品:拟更换新批号的质控品时,应在“旧”批号质控品使用结束前,将新批号质控品与“旧”批号质控品同时进行测定,重复上述过程,设立新质控图的中心线(均值)和质控限。
4.绘制质控图及记录质控结果:根据质控品的均值和质控限绘制Levey—Jennings控制图(单一浓度水平),或将不同浓度水平绘制在同一图上的z.分数图。
5.质控方法(规则)的应用:将设计的质控规则应用于质控数据,判断每一分析批是在控还是失控。
6.失控情况处理及原因分析:
(1)失控情况处理:操作者在测定质控时,如发现质控数据违背了质控规则,应填写失控报告单,上交专业室主管(组长),由专业室主管(组长)做出是否发出与测定质控品相关的那批患者标本检验报告的决定。
(2)失控原因分析:失控信号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操作上的失误、试剂、校准物、质控品的失效,仪器维护不良以及采用的质控规则、质控限范围、一次测定的质控标本数等。失控信号一旦出现就意味着与测定质控品相关的那批患者标本报告可能作废。此时,首先要尽量查明导致产生失控信号的原因,然后再随机挑选出一定比例(例如5% 或10%)的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最后根据既定标准判断先前测定结果是否可接受,对失控做出恰当的判断。对判断
为真失控的情况,应该在重做质控结果在控以后,对相应的所有失控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如失控信号被判断为假失控时,常规测定报告可以按原先测定结果发出,不必重做。
当得到失控信号时,可以采用如下步骤去寻找原因:
(1)立即重测定同一质控品。此步主要是用以查明人为误差,每一步都认真仔细得操作,以查明质控的原因;另外,这一步还可以查出偶然误差,如是偶然误差,则重测的结果应在允许范围内(在控)。如果重测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
(2)新开一瓶质控品,重测失控项目。如果新开的质控血清结果正常,那么原来那瓶质控血清可能过期或在室温放置时间过长而变质,或者被污染。如果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进行下一步。
(3)进行仪器维护,重测失控项目。检查仪器状态,查明光源是否需要更换,比色杯是否需要清洗或更换?对仪器进行清洗等维护。另外还要检查试剂,此时可更换试剂以查明原因。如果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进行下一步。(4)重新校准,重测失控项目。用新的校准液校准仪器,排除校准液的原因。(5)请专家帮助。如果前五步都未能得到在控结果,那可能是仪器或试剂的原因,只有和仪器或试剂厂家联系请求他们的技术支持。(五)室内质量控制数据的管理
1.每月室内质量控制数据统计处理:每个月的月末,应对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处理,计算的内容至少应包括:
(1)当月每个测定项目原始质控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2)当月每个测定项目在控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3)测定项目所有在控数据的累积平均数、s和CV。
2.每月室内质量控制数据的保存:每个月的月末,应将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汇总整理后存档保存,存档的质控数据包括:(1)当月所有项目原始质控数据。
(2)当月所有项目质控数据的质控图。
(3)所有计算的数据(包括原始及在控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及在控数据累积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等)。
(4)当月的失控报告单(包括违背哪一项失控规则,失控原因,采取的纠正措施)。
3.每月上报的质控数据图表:每个月的月末,将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汇总整理后,应将以下汇总表上报实验室负责人:(1)当月所有测定项目质控数据汇总表。(2)所有测定项目该月的失控情况汇总表。
4.室内质量控制数据的周期性评价:每个月的月末,都要对当月室内质量控制数据的平均数 CV及累积平均数、s、CV进行评价,查看与以往各月的平均数之间、s之间、CV 之间是否有明显不同。如果发现有显著性的变异,就要对质控图的均值、s进行修改,并要对质控方法重新进行设计。
(三)、室间质量评价
(一)室间质量评价申请和标本检测
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必须参加国内已有的室间质量评价计划以验证实验室检测能力。
1.室间质量评价申请:实验室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室间质量评价组织者申请参加某项室间质量评价计划。当实验室要更换不同的室间质量评价计划时,必须至少参加原室
间质量评价计划1年,并须在更换前通知室间质量评价组织者。
2.室间质量评价标本检测:实验室必须以与其检测患者标本一样的方式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的样本。
(1)室间质量评价标本必须由进行常规检测的人员测试,工作人员必须使用实验室的常规检测方法。实验室主任和标本检测人员必须在室间质量评价组织者提供的工作表上签字,保证室间质量评价的标本与常规标本处理方式相同。
(2)实验室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标本的次数须与常规检测患者标本的次数一致。(3)实验室在规定回报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截止日期之前,实验室间不能进行关于室间质量评价检测结果的交流。
(4)实验室不能将室间质量评价标本送至另一实验室进行检测,任何实验室如从其他实验室收到室间质量评价标本必须通知室间质量评价组织者。当室间质量评价组织者确认
某一实验室意图将室间质量评价标本送给其他实验室进行检测,则该实验室此次室间质量评价为不合格的室间质量评价成绩。
(5)实验室在进行室间质量评价标本检测时,必须将处理、准备、方法、检测、审核的每一步骤形成文件化的记录。实验室必须保存所有记录的复印件至少2年。(6)室间质量评价要求使用患者标本检测的主要检测系统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样本。
(二)临床生化检测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一般要求
1.每次活动实验室某一检验项目未能达到至少80%可接受结果则称为本次活动该检验项目室间质量评价成绩不合格。
2.每次活动实验室所有检验项目未达到至少80%可接受结果则称为本次活动该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成绩不合格。
3.在规定的回报截止日期前实验室未能将室间质量评价的结果回报给室间质量评价组织者,则该实验室的室间质量评价成绩不合格,该次活动的实验室的室间质量评价成绩 得分为0。
4.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得到不合格的室间质量评价成绩,实验室必须对相关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及对导致室间质量评价失败的问题进行纠正。对不合格室间质量评价成绩的检验项目或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必须采取纠正措施,并对其进行文件化的记录。实验室必须保存文件记录2年以上。
(三)临床生化检测项目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具体要求
1.计划内容和活动次数:室间质量评价计划每次活动应至少提供5个标本,特殊检测项目例外。每年在大约相同的时间间隔内,至少开展3次活动。每年计划提供的标本应具有不同的浓度水平。标本可通过邮递方式,也可由检查人员携带进
行现场测试。
2.每次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检验项目:每次质评计划规定某一专业所应有的检验项目。
3.实验室检验项目的评价:计划根据以下条款评价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度:(1)为了确定临床生化检测的某一检验项目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必须将该检验项目的检测结果与靶值进行比较。
(2)对于临床生化的检验项目,必须计算该检验项目的bias(%)。bias(%)=(测量结果一靶值)/靶值×100%。
(3)在每次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中,某一检验项目的得分计算公式为:该项目的可接受结果数/该项目总的测定标本数×100%。
(4)对该专业的全部检验项目,其得分计算公式为:全部项目可接受结果总数/全部项目总的测定标本数×100%。
三、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3.1.认真审核测定结果:目前的医学检验越来越系统,越来越自动化,所以,检验人员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多。无任是患者信息的录入、标本编号到分离、审核仪器操作检验结果、发送检验报告单以及检验结果的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都是一环套一环,上述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瑕疵或者错误,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必须要认真分析和核对检测结果,以便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错误,并及时改正。在此基础上,还要强化检验结果的分析比较,一旦检验结果超出了医学水平,检验人员应当立刻与近期结果进行比较,有效分析各参数之间关系,并与临床资料作分析比较,必要时还要与深入临床一线,了解患者病情以及标本采集的具体状况,从而真正保证检测结果的合理、准确和有效。
3.2.建立报告单签收制度:建立健全严格的报告单签收制度,所有的检验报告单都应该由专人负责统一送达。检验科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检验报告单的室内保存时间、保存方法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以便复查和核对。
3.3.结果分析和解释:一旦出现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相符合的情况,检验人员应及时和临床医生进行沟通,找准症结,摸清情况。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很多患者都希望知道自己病情和病因,所以,会经常性让检验人员对自己的检验结果做出有关解释,检验人员应当有针对性地根据检验结果对病情进行客观全面地分析,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
室内质量控制操作程序
为保证每个样本测定结果的可靠性,提高常规测定工作的批间、批内标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此本科室制定本程序。
室内质控流程如下:
选购质控品→设定质控图的均值→设定质控限→绘制质控图→失控判断规则→日常工作前质控测定→失控原因分析及处理→质控数据的管理
1)各实验室必须将室内质控工作贯穿到日常检验中,质控方法可根据具体测定项目不同自行选择,根据国内外质控技术发展趋势逐步完善。
2)每天室内质控标本需与病人标本同时测定,只有当质控结果达到实验室设定的接受范围,才能签发当天的化验报告。
3)当室内质控结果出现失控时,需仔细分析、查明原因,若是真失控,应该在重做的质控结果在控后,对相应的所有失控的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方可发出报告;若是假失控,病人标本可以按原测定结果报告。
4)质控品的订购由各实验室上报计划,科室统一安排。
5)质控品的保存由各实验室指定专人负责。
6)质控品检测的全过程需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执行,不能任意更改。
7)更换质控品应在前一批号未使用完之前,以保证新、旧批号同时使用一段时间,不得使用过期的质控品。
8)各实验室每月末要对当月的室内质控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与以往各月的结果进行比较,制定下一个月的质控计划。将质控原始数据及质控图汇总整理后存档保存。
9)各实验室工作人员每日需对冰箱、温箱、比色仪等常规设备的工作状况进行检查。
10)科室所有使用的仪器必须定期按一定的要求进行校准和评估,同类仪器和同类项目的测定每年由科室组织两次比对试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11)科室对检验报告的质量每年进行两次抽查评估。
12)各实验室都应备有室内质控登记本,登记内容包括:质控项目、质控品来源、质控品批号和有效期、测定结果、失控分析及处理措施、阶段小结。
质控失控处理流程图
实验室室内质控制度
1. 各实验室必须将室内质控工作贯穿到日常检验中,质控方法可根据具体测定项目不同自行选择,根据国内外质控技术发展趋势逐步完善。
2. 每天室内质控标本需与病人标本同时测定,只有当质控结果达到实验室设定的接受范围,才能签发当天的化验报告。
3. 当室内质控结果出现失控时,需仔细分析、查明原因,若是真失控,应该在重做的质控结果在控后,对相应的所有失控的患者标本进行应重新测定,方可发出报告;若是假失控,病人标本可以按原测定结果报告。
4. 质控品的订购由各实验室上报计划,科室统一安排。5. 质控品的保存由各实验室指定专人负责。
6. 质控品检测的全过程需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执行,不能任意更改。
7. 更换质控品应在前一批号未使用完之前,以保证新、旧批号同时使用一段时间,不得使用过期的质控品。
8. 各实验室每月末要对当月的室内质控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与以往各月的结果进行比较,制定下一个月的质控计划。将质控原始数据及质控图汇总整理后存档保存。9. 各实验室工作人员每日需对冰箱、温箱等常规设备的工作状况进行检查。
10. 科室所有使用的仪器必须定期按一定的要求进行校准和评估,同类仪器和同类项目的测定每年由科室组织两次比对试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11. 科室对检验报告的质量每年进行两次抽查评估。12. 各实验室都应备有室内质控登记本,登记内容包括:质控项目、质控品来源、质控品批号和有效期、测定结果、失控分析及处理措施、阶段小结。
第五篇: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
护 理 质 量 管 理 与 控 制
一、护理质量管理
1、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管理也可称为护理质量控制,是要求医院护理系统中各级护理人员层层负责,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满足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要求,保证护理质量的服务过程和工作过程。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质量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护理质量的提高是取得良好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
2、护理质量管理的目的
1.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2.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
3.有利于管理者发现问题,进一步改进工作。
4.为教育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在职教育的理论依据。
5.为医院节省资金、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护理质量管理的原则
护理质量管理是以“患者第一”“预防为主”“事实和数据化”“以人为本,全员参与”“质量持续改进”为原则。
4、护理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
医院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其成员组成护理部质控组,以护理部质控组为核心的各专科质控组及病房质控组组成三级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对护理工作的监控,使护理人员在业务行为,思想职业道德等方面都符合客观的要求和患者需要;使护理工作能够达到最佳参数、最短时间、最好的技术、最低的成本,产生最优化的治疗护理效果,最终实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目的。
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组成:
姓名
职务
姓名
职务
王淑娟
护理部主任
李素华
手术室科护士长
陈桂芝
护理部副主任
佟秀梅
急诊科科护士长
李云松
护理部干事(兼秘书)
周会兰
门诊系统科护士长
郭翠凤
外科系统护士长
王玉芳
供应室护士长
王玉兰
内科系统护士长
刘艳娇
督导员
5、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模式
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模式是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采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模式。首先应确定质量管理的目标,其次落实实施管理计划,然后检查质量和实施的全面情况并衡量和考查效果,发现问题。最后总结经验教训,改进不足,巩固成绩,从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二、护理质量管理控制
1、护理部质控组的工作职责
1.制定完善临床护理工作的各项考核标准。
2.制定质控计划及临床护理工作考核内容。
3.实施检查和考核。4.分析并量化考核结果,并向考核的科室反馈考核结果。
5.与临床科室共同提出改进措施。
2、护理质控检查工作安排
1.全院各病房每月检查一次。
2.对于一些特殊科室,如中心ICU、手术室、供应室、血液净化科、急诊科、门诊系统每月综合检查一次。
3.每年规范、培训并考核护理操作。
4.每年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急救操作考核一次。
5.随时进行皮肤压疮、差错、护理会诊的上报登记。
6.每月汇总各病房质控检查结果并评出分数。
7.每月在护士长会上汇报、讲评当月质控结果,指出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供借鉴,并制定改进措施。
8.每月在护士长会上进行护理差错分析。
9.每月将质控结果与科室护理工作奖惩挂钩,未达标(95分以下)者,均按规定于科室奖金挂钩。年终对质控检查分数进行汇总、排序和讲评,优秀的护士长及病房给予表彰及奖励。
3、护理质控检查的内容
1.护理质控检查的内容包括综合检查、重点检查和夜班检查,同时还包括一些加分和减分项目。
2.综合检查包括检查护理人员对病房工作的全面了解,对危重患者的护理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护理表格书写,药品管理,病室规范,健康教育,劳动纪律,仪容仪表及服务态度等。
3.重点检查每月安排一项或两项重点检查内容。
4.护士长夜查岗,检查及工作内容为检查夜班护理工作情况、处理突发事件以及进行人力调配,同时负责重点科室抽查。
5.加分项目包括特殊事件受表扬的人或事;医疗护理差错及时被发现,堵塞漏洞者;院外带来的护理并发症,经精心护理后患者痊愈等内容。6.减分项目包括发生护理差错;护理纠纷、投诉经核实有护理缺陷;患者满意度调查中点名批评者等内容。
4、护理缺陷控制
护理缺陷是指在护理活动中出现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失误。包括护理事故和护理差错。
1.护理事故:护理事故是指在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的过失,直接造成患者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分为护理责任事故和护理技术事故。护理责任事故一般是由于玩忽职守、敷衍塞责,违反规章制度及护理常规,违反操作规程所致;护理技术事故是由于技术过失造成,护理人员应在工作中尽职尽责。
2.护理差错:护理差错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或违反操作规程等原因,给患者造成了精神及肉体的痛苦,或影响了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和构成事故者。依照程度分为严重护理差错和一般护理差错。前者是指造成服务对象身心痛苦、影响诊疗,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后者指造成服务对象轻度身心痛苦或无不良反应的。
5、护理缺陷的处理程序
1.保护患者:密切观察病情,立即通知医师,及时纠正错误,将错误的危害降到最小。
2.逐级上报:在24小时内及时逐级上报。护理事故和严重差错应立即报告。夜间通知夜班护士长。
3.封存有关物品:输液器、注射器、残存药液、血液、药物等容器,并及时送检。
4.登记填写《护理差错登记表》。
5.科室在1周内组织护理人员分析讨论差错产生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
6.处理:根据差错的严重程度,分别给予口头批评、书面检讨、经济处理、质控减分、停职反省、待岗等处理。
7.护理部每月进行差错分析,制定防范措施。
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
1.根据医院的总体规划,结合本部门的特点及工作重点制定工作计划、季度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及周工作计划。
2.根据工作计划制定具体考核办法。
3.按工作计划及考核办法检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重点检查实施及落实情况。
4.护理部质控组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综合考评、检察、督促,结果作为科室及护士长考核依据。
5.科室质控小组及护士长共同完成临床科室护理工作质量检查,同时作为护理人员考核依据。
6.将检查结果及时汇总、反馈给相关科室及人员。
7.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将此措施告之全院护理人员。
8.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进一步质量改进的参考,并作为护士长管理考核重点。9.对临床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新项目做好相关人员培训并登记记录,制定相应护理常规,报护理部审批、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