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家长代表发言稿

时间:2019-05-14 08:3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精准扶贫家长代表发言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精准扶贫家长代表发言稿》。

第一篇:精准扶贫家长代表发言稿

精准扶贫学生家长代表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作为受捐助学生xxx的家长代表,能出席此次充满了人间真情的盛会,我深感荣幸。此时此刻,我的感激之情已无以言表,感觉所有言语上对谢意的表达,因为我的孩子在去年被诊断为白血病。当时我听说孩子得了这种病,我崩溃了。我一想孩子不但要遭受病痛的折磨,我的家庭还要承受高额的费用,我的眼泪顺着我的脸颊一滴一滴的流了下来。我的内心百感交集,有无数种滋味,为什么这种事会发生在我的身上。我肩上的负担越来越重,有时感到压力很重,而你们的关怀与捐助就象是雪中送炭增加了我们的信心

在孩子的病期间xxxxxxxx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孩子进行捐款,在这里我非常感谢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感谢你们对孩子的关心。

为了我的孩子能重新背上新书包、与同学们在一起学习在一起玩耍,有那么多的人在奔波,更有那么多的爱心飞入我的家庭。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知道感恩是做人的基本。爱是永恒的,爱是薪火相传的,是永远没有终点的接力,我们从爱中吸取了力量,明天,我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向同样有困难的人也能伸出援爱之手。

同学们,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教育孩子——让他们学会感恩,要让孩子知道,我说的感恩不只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是自立,自尊和追求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他来于心里的满足,来自于一种回报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心态。感恩能够促进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感恩可以使我们少些抱怨,少些仇恨,少些对抗,多些宽厚,多谢友善。感恩让我们拥有健康的心态,能够善待他人的理解与错误,感恩让我们对生活充满希望,理智的面对人生的不幸与挫折。带来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与感激。他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而更应该感恩于为他们的成长付出毕生心血的老师,要努力学习,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还要感恩每时每刻在他们身边扶持的每一个人,是他们证明了我们存在的价值。

我的孩子,你应该感激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吧!我想:当感恩成为你们的一种自觉,当你们拥有了一颗了真诚地感恩之心,你们的生活中一定会有一处处动人的风景。

惟愿此后有更多的人加入这样的“公益爱心团体”,一如既往的帮助弱势群体!也祝愿我们南北中学的全体师生身体健康、学习工作顺利,我们的学校越办越好!还有我们所有受捐助的学生要勤奋努力,自立、自强永远做生活的强,我知道其实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我深深地谢意,是你们的慷慨捐助帮助了我,非常感谢大家,谢谢。

第二篇:精准扶贫贫困户代表发言稿

贫困户代表发言 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是**村民**,今天由我代表贫困户发言。我能在2016年尽早脱贫,这源于国家的好政策,各级政府及部门、**村两委及帮扶干部的精准帮扶,对此,我们表示最真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自核定为贫困户以来,帮扶干部经常入户,为我们送政策、送技术、送资金、送温暖。企业与我们开展结对帮扶,提供就业岗位、医疗帮扶、资金帮扶,实实在在的扶助我们。现在,所有贫困户的生活都有了很大改善,大家的主观脱贫意识、勤劳致富意识明显增强。

今后,我们将不断增强自力更生发展致富的动力,树立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克服自身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奋发努力,不辜负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争取所有贫困户早日脱贫,过上小康生活。

谢谢大家!

第三篇:企业代表精准扶贫发言稿

企业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村的群众、各位企业同仁:

大家好!我是**公司代表**,今天由我代表**村的*个企业发言,深感荣幸。

总书记指出:扶贫工作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村14个企业积极响应号召,发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扶危济困,共同富裕”的精神,踊跃参与到**村的精准扶贫工作中。我们深帮扶贫困,我们责无旁贷。为此,我们企业自觉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尽己所能,提供帮困。进村与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帮助他们制定增收计划,提供致富信息,帮助学习掌握实用技术,促进产业发展,积极提供资金支持及医疗帮扶,为贫困户提供30个工作岗位保障就业,提供帮扶资金9万元。同时积极引导贫困户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树立坚强的生活信心。

今后,我们将会继续全力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与**村的父老乡亲一道,和衷共济、齐心协力,助力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感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第四篇:中国电信互联网+精准扶贫发言稿

中国电信互联网+扶贫,让精准扶贫更精准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之一。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艰战冲锋号已经吹响,要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就要“精准扶贫”。如何把“互联网+”精神和“精准扶贫”相结合?中国电信建设的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给出了一个答案。

据悉,中国电信围绕扶贫工作,建设了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扶贫的精准度,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位。以甘肃省为例,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实现了甘肃全省101万贫困户,417万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并找准贫困户致贫原因,对症下药、因村施策、因户施策1100万条,实现了扶贫对象与扶贫措施的精准管理。

2015年1月,总书记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6月,总书记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11月初,中共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在下一轮的五年规划中,将实现全面脱贫。

扶贫上升到国家战略新高度,是政治大事也是民生大事。中国电信此次大会上展出的国内首个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受到各界关注。据悉,该平台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管理为目标,通过建立智能分析模型,准确评估扶贫措施叠加效应,推进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位。精准扶贫,才能实现精准脱贫。

人大代表、湖南电信党组书记、总经理廖仁斌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针对农村信息化建设与记者交流时指出,我国农村网民达1.78 亿人,农村的信息网络和内容应用存在刚性需求,但服务三农的信息网络与内容应用落后。为此,他建议加大农村信息网络基础建设投入,将“村村通信息”提高到与“通水、通电、通路”的高度来,做到精准扶贫。农村的信息网络和面向三农的内容应用存在刚性需求,已成为信息消费的新方向。廖仁斌指出,目前光网乡村数量不足,很多偏远农村既没有宽带接入,也缺少3G/4G信号覆盖;面向三农的信息网站、数据平台和应用都比较少,城乡之间的“信息化鸿沟”依然明显存在;面向三农的农业数据云平台尚未建立,农村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信息应用APP的量都落后于需求。

另一方面,已开展的信息化项目商业氛围过于浓厚。如农村金融、农村OTO,农村物流等已经开展的信息化项目,商业气息都很浓,缺少以公益服务为主的项目(如农村政务服务、留守儿童老人可视电话、村级电子阅览室、平安乡村视频应用等),没有建立起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运营,以公益性和普惠性为前提的农村信息服务市场化运作机制。

显然,国内城乡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农村边远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通病。统一规划建设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迫在眉睫,精准扶贫系统也需加快进度。

精准扶贫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宽带中国战略》明确给出到 2020年,宽带网络 100%覆盖城乡;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2Mbps的目标,目前的状况与目标仍有不小差距。

在接受飞象网采访时廖仁斌指出,近几年中国电信一直致力于推进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包括全光网建设、4G网络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但也要客观看到,“在整个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中国电信存在巨大投资压力”。

他认为,迅速把“互联网+”解决好,才能使农村信息化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中国电信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才会有回报。“如果不解决应用问题,对于‘三农’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对所带来的价值和效益也大打折扣,因此中国电信肯定会坚定不移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他强调说。

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廖仁斌作为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政府部门应设置农村信息建设补贴资金,并明确扶持政策;设立农村信息化专项基金,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来,加大信息网络基础建设投入。

同时,研究制订相关政策,统一确定包括“宽带乡村”、“互联网电视乡村”、“电子商务乡村”、“电子政务乡村”、“平安乡村”、“智慧教育乡村”等基于互联网应用的新农村建设标准和运营服务标准。

2016年1月7日,国务院扶贫办与中国电信签署《“互联网+精准扶贫”行动推进合作协议》。通过搭建国家级扶贫云及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建设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构建扶贫大数据平台,共同推进扶贫领域信息与通信的融合,进一步提升扶贫开发信息化的水平。

据了解,自2012年以来,中国电信已投资500多亿元,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仅2015年在农村地区投资已达到180亿元,南方21省2015年底已通宽带的行政村超过31万个,通达率91%;目前,天翼3G网络覆盖全国54万个行政村,覆盖率超过86%,天翼4G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发达乡镇。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推广,为传统行业带来无限机遇。贫困地区应抢抓这一时代先机,利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扶贫方式,推动“互联网+”与扶贫开发跨界融合,探索“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为扶贫插上“飞翔的翅膀”,将互联网思维转化为加快发展、后发赶超、全面小康的不竭动力,不断开辟扶贫新路子、提高扶贫精准度、开创扶贫新局面,确保让“精准扶贫”成为中国经济的下一个“风口”。

一、利用“互联网+”构建大数据平台,推动扶贫由“粗放管理”向“精准管理”转变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实施精准扶贫,首先要精准识别、精准研判、精准管理。“互联网+”时代,应探索大数据与扶贫开发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依托大数据实施精细管理、精确瞄准、动态监测,推动扶贫政策和扶贫资源投向更精准、扶贫管理更精准,打造“精准扶贫”大格局。

一是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识别。摸清“贫困家底”、进行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利用大数据去完成“六个精准”工作是精准扶贫的一个有效抓手,要探索创新“瞄准”机制,通过“一进二访三联”(“一进二访”指进村入户、访困问需、访贫问计,“三联”指领导联县包乡、单位联村、干部联户)、结对帮扶等活动,进行全面摸查,进一步把扶贫对象、贫困类型、贫困规模等“第一手资料”核实核准,识准扶贫对象、找准致贫原因、定准帮扶措施,并根据致贫原因逐一分类、识别、全面建档立卡,通过电脑录入“扶贫信息系统”,建立扶贫信息大数据库,实现扶贫工作全程信息化管理,为提出符合贫困地区实际的综合扶贫开发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精准扶贫夯实基础。

二是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研判。数据及其背后所蕴含的信息是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支撑。建档立卡数据库仅实现了数据录入、查询和统计等较低层次的功能,还需要运用大数据技术深入提炼数据中存在的大量有用信息。要运用数据挖掘手段,深入分析研判扶贫信息,从中挖掘出隐含的、大量有用的元素,进一步发现信息背后潜在的现象和规律,归纳总结出各地贫困人口的不同特征,在此基础上为每个贫困户量身制定可量化、看得见、能落实的帮扶措施,切实瞄准“真贫”、实施“靶向疗法”,为各级政府因户施策、对症下药、检验成效的提供可靠依据。

三是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管理。科学的决策来源于大数据分析,“互联网+管理”将是精准扶贫看得见、用得上的扶贫管理抓手。要结合精准识别、精准研判情况,运用大数据技术绘制“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扶贫攻坚作战图,做到分类施策、对症下药、靶向治疗。要建立驻村扶贫工作管理平台软件,运用大数据对扶贫对象、扶贫信息进行精细管理,并通过驻村干部的实时监测,及时更新脱贫动态,实现数据动态监测和贫困对象动态进出,做到动态管理、进出有序。对精准扶贫每一项工作,要明确具体目标、着力重点、措施办法、完成时限、责任主体,上网公布,定期通报,对各类问题实行跟踪销号管理,形成环环相扣、可核可查、衔接紧密的推进体系、落实链条和考核督查机制。

二、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商扶贫,推动扶贫由“线下”向“线上”转变

“互联网+”不会嫌贫爱富,电商也不是大城市的专利,“互联网+”完全可以在精准扶贫上大显身手。贫困地区要主动对接互联网,运用“互联网+”开展电商扶贫,让农民搭上“互联网+”这班“时代快车”,变“面朝黄土”的农民为“面向互联网”的新农民。

一是建好电商平台。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对接,为农产品产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将给农民打开另一扇致富之门。要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本地特色产品,建设互联网销售平台,如淘宝店、京东商店、微店等,通过打造平台和通道,推动农民电商创业,变“网吧”为“网店”、变“网民”为“网商”,实现“线下”与“线上”相结合。要开展电子商务扶贫试点,探索资助贫困农户开网店,通过电子商务等平台,让农产品在网络上和用户直接见面,再通过现代物流直接送到用户手中,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有效解决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问题。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是总书记到过的偏远苗族村寨,目前已成为第一个借力电子商务实施精准扶贫的示范村。该村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淘宝网店等平台,争取到近10家省直单位和企业职工食堂定点采购订单,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二是培养电商人才。发展电商,人才是关键。要通过与职业院校、电商巨头合作等方式,建立电子商务服务站、电子商务培训基地、电子商务协会,开展电子商务实用性培训,大力培养农村电商人才。要以大学生村官、“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第一书记、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为重点,帮助他们熟练掌握开店流程、网店装修、网络营销、电子物流、电子支付与收款、电商安全等电商经营技巧,将其发展成农村电子商务带头人,以此示范带动广大村民“触网”、开店、脱贫,让农民搭上“互联网+”这班“网际快车”。

三是开发电商产品。要结合贫困地区实际,针对市场同类产品消费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找到市场的“痛点”,帮助当地挖掘农产品卖点,开发特色产品,探索发展“一村一品一店”模式,建立“地方特色馆”,推进农副产品、民族手工艺品、旅游产品等上网、进城、“崭露头角”。发展基础夯实后,可以成立公司,对产品进行深度开发,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形成规模化生产,提升整体效益,以“农户+企业+基地+电商”探索O2O双线扶贫模式。如湘西州网店松桂坊,先后在天猫、京东、1号店等网商平台上开店,主要销售湘西腊肉、农家外婆菜、糯米糍粑等农家特色产品,该公司采取“公司+基地+网络’的方式,目前,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到日本、马来西亚等地区,成为腊味第一品牌。

三、利用“互联网+”开展教育扶贫,推动扶贫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教育扶贫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要以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来审视教育扶贫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化、平等化、开放化优势,通过互联网开展教育扶贫,激发内生动力,变等靠“输血”为强身“造血”。

一是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建设。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但在互联网+时代,则是“要想富先联网”。互联网的发展,为教育扶贫提供了新的方式和契机。要抓住 “乐昌市智慧城市建设”框架协议这一时代机遇,加快推进农村宽带网络建设,提高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打造农村信息“高速公路”,努力消除“数字鸿沟”带来的差距,完善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体系,打通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民族贫困地区群众享受数字红利,为开展教育扶贫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探索创新教育扶贫模式。“互联网+”时代,尝试以互联网思维来推动教育扶贫工作,是一个比较好的探索。要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传递到欠发达地区,有效改变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状,实现教育公平,让教育扶贫产生新的化学反应,从而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根本转变。要通过互联网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通过“云教育”、远程教育、“365大学”等网络教育平台将法律服务、政策鼓励、管理技能、市场要素等高质量、实用性强的知识、技能,有效地输送到贫困地区。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大“雨露计划”“同心温暖工程”“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扶贫助困圆梦计划”等培训项目实施力度,营造全民终身学习氛围,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让每个农村劳动力都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切实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创业能力,让贫困地区人民真正富裕起来。

三是完善教育扶贫保障机制。要做好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优先为村小学和教学点配置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确保硬件设施建设配套不滞后。要组织大中城市和东部地区学校的专家学者、优秀教师、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和志愿者到当地学校服务,通过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方式,做好“线下”人才培养服务工作。要把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作为扶贫工作重点,健全完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机制,安排贫困地区教师到发达地区观摩学习,促进两者之间教师交流,完善信息互通保障机制。同时,也要加强考核评估,建立长效帮扶机制,确保教育扶贫更加精准、更有成效。

四、利用“互联网+”开展金融扶贫,推动扶贫由“大水漫灌式”向“精准滴灌式”转变

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是无法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在传统金融扶贫无法完全满足贫困地区刚性需求的情况下,可以金融扶贫为依托,发展互联网金融,携手传统金融一起开展扶贫开发,利用以P2P网贷平台、金融云平台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结合大数据进行“精准滴灌”,催热潜力巨大的贫困地区金融蓝海市场。

一是依托互联网汇聚“源头活水”。扶贫资金“僧多粥少”是精准扶贫需要破解的难题,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破解扶贫资金缺口问题成为现实。依托互联网,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便捷地利用金融资本服务扶贫工作,用未来的钱办现在的事。要探索借鉴包商银行小马bank的“互联网金融+线下平台”模式、京东的“京农贷”等农村金融服务产品来扶贫,通过线上平台以众筹、众包等形式募集资金、汇聚“源头活水”,利用线下平台进行精准放贷,形成线上与线下合作共赢的O2O扶贫模式,有效解决款项投向问题,达到精准扶贫的目标。

二是创建云平台确保“滴灌到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传统金融单纯依靠线下调查的方式来甄别客户信息的方法被彻底颠覆。互联网能够以其独特的魅力让金融应用于精准扶贫,确保扶贫资金“指哪打哪”,真正用在需要帮扶对象上。基于互联网技术,可以在扶贫实践中创建金融云平台,通过改造金融流程、创新金融产品,比如“快e贷”的“秒审”“融e贷”等,在放贷前迅速识别农户风险,确定信贷额度,进行小额贷款;在放贷后,对借款农户的资金流、商品流实施持续闭环监控,确保扶贫资金合理高效利用。

三是基于大数据避免“跑冒滴漏”。民心是最大政治,贫困地区老百姓最寒心的事莫过于,扶贫资金被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请客送礼、损失浪费等,导致扶贫资金“跑冒滴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可以充分挖掘大数据的潜力,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动态监测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把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时在网上进行公布,接受扶贫对象监督,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审计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及时曝光和严惩违纪违规行为,让“高压线通电”,把扶贫的“保命钱”看住、用好,确保把有限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发挥最大效益。

五、利用“互联网+”开展产业扶贫,推动扶贫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

“互联网+扶贫”的前提是“互联网+产业”。要坚持因地制宜,结合扶贫对象的区域分布、生产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量身定制”特色化、专业化、接地气的发展产业,以产扶贫、以产扭贫、以产脱贫。

一是催生产业扶贫“长尾效应”。互联网+时代,随着电子商务、物联网的蓬勃发展,互联网以其便捷灵活的特性,改变着所有产业的业态,具体到产业扶贫上,能够催生产业扶贫产生“长尾效应”。一方面,利用互联网的迅捷接入特性,依托发达的物联网,可以在产业扶贫中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把特色产品直接通过网店进行销售,做到紧跟市场,形成遍地开花、效益可观的产业开发格局,引领广大的扶贫对象脱贫致富。另一方面,基于互联网的互联互通特性,用‘互联网+农村’的模式扶持农村实体经济,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开辟长富久富之路。

二是打造特色产业“龙头力量”。针对以往产业扶贫靶向不准问题,湖南提出了“资金跟着扶贫对象走、扶贫对象跟着能人走、扶贫对象和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思路。在产业扶贫当中,产业发展的“龙头力量”非常重要,可以起到做给扶贫对象看和带着扶贫对象干的作用。“互联网+”时代,可以依靠移动互联网,把扶贫对象发展产业与公司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农户+互联网+公司”等模式,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通过“当家产业”辐射带动贫困群众发家致富,让龙头产业真正发挥“龙头作用”。可以依托互联网,把柑橘、茶叶、黄金奈李、烟叶、油茶、桃子、黄牛、猪等特色优势产业与全国大市场对接,加快推进产业基地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建设,把特色产业做成当家产业。

三是培育脱贫致富“智慧产业”。“互联网+”时代,产业界限日趋模糊,产业链加速重组,产业紧跟市场、紧跟消费者,“智慧产业”前景可期。在产业扶贫中,可以把“互联网+”作为引擎,立足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发挥后发优势,培育持续脱贫致富的“智慧产业”。要抓住乐昌市“智慧城市建设”框架协议这一机遇,大力发展“智慧旅游”,让旅游资源立足互联网活起来,让旅游产业通过互联网火起来,让远方客人借助互联网涌进来。同时,“互联网+”,让类似QQ农场的网络虚拟农场变成现实。贫困地区可以结合特色农产品开发现实版的特色QQ农场,“都市农夫”通过网上下单,农户线下经营农场,“都市农夫”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对自己的农场进行实时管理,让市民体验农耕生活、享受农耕乐趣。

第五篇: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

25年前,我在中国福建省宁德地区工作,我记住了中国古人的一句话:“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至今,这句话依然在我心中。——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 2015.10.16

一、现状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等一系列难题依然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

“学习笔记”评述:

——从贫困人口的数量看,贫困人口仍然较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还有贫困人口7017万人。

——从贫困人口的分布看,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经过多轮扶贫攻坚,目前的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角落里”——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偏远山区,无论采取何种扶贫方式,难度都比以往增加,不少地方面临“保护生态”与“加快发展”的矛盾。

——从贫困群众的诉求看,日益呈现多样化。一方面,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另一方面,“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要求也增加了扶贫开发难度。

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在民生问题中,困难群体往往有更多更强烈的诉求,因此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扶。距2020年还有不到6年时间,要确保7000多万人全部如期脱贫,每年要减贫1200万人,每个月要减贫100万人,任务非常重。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尽管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缩小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依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中国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重要一步。”

“学习笔记”评述:

减贫与发展是反映经济转型、社会进步的一面镜子,认识和掌握贫困化发生机理、演化特征及分布规律,是制定扶贫规划的重要依据。总书记明确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自己花精力最多的是扶贫,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日渐紧迫,“不容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建成”目标的实现与扶贫成败与否有巨大的关联。“精准扶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迫切期待一系列“超常规”举措和政策“组合拳”取得看得见的成效。三、六个精准

“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 四、四个施策 “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 五、五种渠道

“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六、十项工程

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龙头企业带动。

“学习笔记”评述:

有些地方扶贫投入不少,但实际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扶贫对象的精准性、因贫施策的科学性不够。而精准扶贫,正是扶贫工作科学性的体现。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制胜之道也在于精准。“六个精准、四个施策、五种渠道,十项工程”,就体现出精准扶贫中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和更加的行动。贫穷是一种系统性弊病,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扶到点上、根上,才能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理解“精准扶贫”的要义,用我们老百姓的话,就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其中,精确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扶贫工作要到村到户,首先要了解哪一村贫,哪一户穷,摸清底数、建档立卡,被称为精准扶贫的“第一战役”。2014年全国共识别贫困村12.8万个、贫困人口8800多万,并录入扶贫业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动态化管理,为实施精准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七、多元主体

“我们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发挥中国制度优势,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

“学习笔记”评述: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国已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为“扶贫日”,不少人将“1017”谐音为“邀您一起”,意在最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投入扶贫济困工作。目前,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互为支撑,拓展着全新的扶贫格局。从各方“单打独斗”到整合资源“握拳出击”,这也是精准扶贫思维的重要体现。从各地实践看,在吃透当地情况的基础上,搞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常常成效更加明显。以政府一元主体为核心的扶贫计划往往多依赖于行政力量,搞大水漫灌、一刀切,从而忽视市场与社会,群众不但没有富起来,大量的投入还打了水漂。精准扶贫的思路动员了我国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到扶贫的行列中来,开创了多维联动的社会扶贫新格局,真正反映民情民心,将脱贫致富带入到寻常生活中。

八、管理

“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

“学习笔记”评述:

我国自1986年起开始设立贫困县,旨在集中资源扶助最贫困的地区。然而,在原有考核机制下,为争取政策扶持,部分地区出现了“哭穷”争戴“贫困帽”的现象。为创新扶贫县考核机制,2014年中组部、扶贫办印发了《关于改进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工作的意见》,全面推进扶贫县考核、约束、退出三项机制改革。国务院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的文件,对贫困县必须作为、提倡作为、禁止作为等事项作出了明确规定。在退出机制上,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调查研究,河北、贵州、甘肃等省份制定了贫困县退出标准、程序、奖励办法和脱贫时间表。

正在编制的“十三五”规划将把扶贫开发放在重要位置,从顶层设计着手,谋划了一整套制度保障,尤其强调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充分调动各级党委政府主动作为抓扶贫。除地方政府外,规划还拟对行业部门的扶贫责任做出明确要求,今后行业部门扶贫工作将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顺手之举”,而是有一系列制度体系予以监督保障。

九、扶志与扶智

“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学习笔记”评述:

扶贫扶贫,关键是一个“扶”字。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恢复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读不起书,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缺乏启动资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安格斯·迪顿认为,没有国家与积极活跃的公民的有效互动,就很难形成战胜全球贫困所需要的增长。精准扶贫不是强行脱贫,而是要拔除贫根。用科学的态度营造起扶贫扶志扶智的制度环境,转变一些地区“等靠要”观念,才能解决“人的素质性脱贫”问题,引导民众主动参与乡村建设。说到底,扶起贫穷的人们,最终是要让他们自己站立。精准扶贫摆脱了以往社会保障制度中被动盲目投入的趋势,政府着力于建设一个环境,培育脱贫的能力。

十、展望

让精准扶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学习笔记”评述:

总书记在听取云南和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时均指出,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在精准扶贫政策影响下,贫困地区的人口红利、改革红利和开放红利正在逐步释放,人力资源的运用,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技术都在刺激着贫困地区在经济结构和产业调整上找到新的“效益生长点”。

随着扶贫工作进入冲刺期,单纯依靠一个政策、一项举措让上百万人脱贫已不现实,扶贫政策边际效应不断递减。顺应这一趋势,针对不同致贫原因分类施策,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职业技能培训、整村推进、易地搬迁、保障兜底等举措将成为扶贫开发工作“主轴”。而这些举措的实施,将形成巨大的规模效应,给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下载精准扶贫家长代表发言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精准扶贫家长代表发言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精准扶贫

    茌平:开展创业技能培训 搭建就业平台 【导语】茌平县始终把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通过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劳动技能培训,提高群众的创......

    精准扶贫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让“精准”成为习惯 “精准扶贫的精髓是‘因贫施策’”“提高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和措施到户的精准性”。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话题建......

    精准扶贫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途径探索 花垣县农广校 石明珍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目的就是将普通的农民培养成有文化、有技能、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引导农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 (一)建档立卡,为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按照自治区扶贫办关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的统一部署要求,在库台克力克村开展建档立卡工作,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全村贫困户电子信息......

    精准扶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 学习报告(论文) 题目: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发展历程及创新路径研究 学院 ** 学生** 学号 ** 班级 ** 指导教师 ** 摘要: .............................

    浅论如何精准扶贫

    浅论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打好脱贫攻坚这一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2015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

    精准扶贫

    六安中公教育,皖西地区公考权威机构! 精准扶贫 【背景链接】 2014年1月发布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