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桐乡第一试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
桐乡市第一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
浙江省嘉兴桐乡市第一实验小学
李秋霞
一、课程设计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点。它既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人自然社会、可爱的嘉兴等指定领域,也包括班队活动、科技周、读书节、艺术节等非指定领域。它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开发的三级管理课程。因而在开发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学校不能仅仅把综合实践活动的重点放在执行过程中,而应结合学校特色、学生特点、教育资源、教师特长等方面,创造性地整合、开发、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达到学科间内容间整合优化的效应。
因而,为了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在我校进一步地常态化实施,更有效地落实三级课程目标,切实提高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提出了“以整合的视角来重新规划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提高全体教师的课程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校的特色建设”的设想。
二、学校活动环境和资源分析
我们学校是桐乡市规模最大的小学,现有崇实园、世纪园两个校区,共有6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0余名,教职工24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占90%,具有高级职称的15人,中级职称的70余人。教师中有8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省“春蚕奖”、省教坛新秀称号,有省特级教师2人,国家级、省级名师6人,市级以上教坛新秀16人,桐乡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29人,优秀专业技术人才5人。师资力量雄厚。我校自2000年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几年来已经在学生中形成了较为浓厚的探究性学习氛围,在三年级到六年级指导开展小课题研究,已有研究成果200余个,其中获浙江省优秀奖、嘉兴市一等奖、二等奖、桐乡市一等奖的有11个,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较强。
另外,家长对学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比较支持,愿意担任校外的辅导员,愿意提供活动的帮助,并对自己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方面的进步与提高比较满意,这样,就形成了丰厚的校外资源。
三、课程目标设计
1、研究性学习活动目标:
1)、通过思维训练、科学探究等内容的实践活动,学会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学会交流和分享,学会合作,获得活动经验,感知科学探究的价值。
2)、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培养主动获取、积极分析、综合利用和妥善解决的能力。
3)、感受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形成务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对人类和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社会实践活动目标:
1)、通过风土人情、特色口语、乡土音乐、阳光体育等内容的活动,感知家乡文化的丰富与精彩。
2)、形成一定的学科技能,并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3)、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家乡文化的思想感情,从而关心家乡,关爱社会,增强家乡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3、信息、劳动、技术教育活动目标:
1)、通过手工制作、信息广角等内容的活动,学会设计制作手工作品,学会普通的家务劳动,学会利用网络的优厚资源,用信息技术知识介绍家乡。
2)、在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创造能力、应用能力和想象能力,更好地结合实践。3)、激发劳动的积极性和对未知世界探究的兴趣,感知我国劳动成果的辉煌和计算机领域的成就,树立为之努力的志向。
四、总课时及分配
一——二年级:每周两课时,其中一课时为整合内容,包括《人 自然 社会》和《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里精选的部分活动。
三——六年级:每周四课时,其中两课时为整合内容,把学校的专题活动、主题教育、班队活动、文化社团贯穿了起来,将《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可爱的嘉兴》、《劳动与技术》和《人自然 社会》等进行整合优化。
五、课程实施策略
(一)课程整合实施方法
1、以综合实践为主线,整合学校教育资源。
现在学校外部、内部教育活动比较多,特别是我们实验小学,这些活动往往安排在学生正常学习时间以外,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也事半功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来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把学校的专题活动、主题教育、班队活动、文化社团贯穿起来,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从而有效地利用学生的时间,减轻学生负担。同时,课程的整合还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使活动能贴合学生实际学习生活,激发了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促使综合实践活动真正能做到常态化和体现实践性。
2、重组学科知识,开发主题资源。
在新课程重实践的思想引领下,我们要求进一步深化教师的综合实践意识,要求大家以“生活化”、“探究化”、“活动化”的角度来看待所指导的主题。通过组织各学科教师的再学习,分年级把每个学科可以进行拓展应用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再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整合、重组和提升,围绕“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和“认识与完善自我”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和组织,开发与活动主题相关的各种课程资源,为学生构建真实的生活场景和多元的发展空间。
3、根据教师特长,合理安排辅导。教师是整个活动的引领者和组织者,他们在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很多时候都是兼职或者由减轻工作量的教师担任。这样势必就不能很好地开展探究活动,使综合实践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认为根据教师的特长,合理安排、各尽其能,这样才能使活动富有成效。我们在每个年级段都分设了7个不同的活动内容,全校一盘棋,把教学力量最优化组合,分别由该年级组最优秀并擅长于此活动内容的老师进行引领,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开展富有综合实践特色的各种活动。这样的优化组合,大大促进了活动的成效,并让学生真正地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成长。
4、实行结构化管理,多样中体现统一。1)、成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金剑辉(校长)
副组长:陈汝耐(副校长)、姚文珠(副校长)组员:钱建良(教导处主任)、周耀东(教科室主任)、姚惠忠(政宣处主任)、沈爱明(教导处副主任)
2)、成立课程指导中心
主要负责全校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总体规划、指导,教师的培训,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的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事务。
组长:钱建良
副组长:沈爱明
组员:费玉仙(大队辅导员)、章国惠(大队辅导员)、李秋霞(综合实践教研组长)、其他各教研组组长
3)、成立课程教研组
教研组由各年级的指导老师按照活动的内容组成,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计3——6年级的分层次活动方案,从事活动的组织、过程中的指导和学生的管理工作。
组长:李秋霞
副组长:各教研组长 组员:参加辅导的所有老师
(二)课程整合实施细化
三——六年级实施细则(附表)
六、课程评价
1、建立《桐乡市第一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袋》
《桐乡市第一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袋》中包括:完整的个人活动记录,收集来的各种资料,小课题调查的记录和调查报告,各种完成的作品,活动感想与体会,活动照片,个人活动小结,评价的表格等材料,作为学生一个学期参加活动全过程的第一手资料,记录了成长的足迹,体现了活动的价值,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活动的成就感和快乐。
2、实施多元化评价体系
多元化评价包括评价内容的多元和评价人的多元两个方面。
首先,要在活动的各个时间段里根据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个性能力、合作意识等要素全面地、发展地评价学生,坚持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坚持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且能够及时地表扬肯定,促使学生进入良性循环,更好地显现出活动的作用。
其次,坚持评价人的多元化。学生不仅仅是想要得到老师的高度评价,还希望得到同学、家长甚至社会的认可。因此我们要在评价时注重这一点,结合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社会评等各个方面,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客观地看待自己活动时的表现,争取扬长避短,更好地树立自己的形象和锻炼自己的能力。
3、注重表彰和奖励
奖励的作用是无限大的。因此我们在学期末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重点课题和优秀成果展评活动。每个年级的每个主题组分别推荐2件优秀作品或选派2位优秀学生参加校级的展示评比活动,按60%的比例选出校级的优秀成果或活动积极分子,加以表彰和奖励,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并且在校园的宣传橱窗进行成果的展示,扩大影响范围,增进活动氛围。
对优秀的指导教师同样也要表彰奖励,评比内容为:是否有指导的课题或学生获奖;是否能有效地制定教学计划和设计好教案;是否完整地记录整个学期的活动过程;是否有撰写综合实践活动的论文或者案例;是否在学生评教活动中满意率达到规定要求;是否在活动中有差错事故等。获奖的教师学校将授予“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2007.10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
南汶西联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2009-2010
一、指导思想
“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江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课题。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教学范式。它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根据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的有关要求,各年级、各班要按照综合实践实施方案,以认真的态度、务实的措施、规划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积累经验,从而更好地推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
二、学校环境与资源分析
南汶西联小现有教师19人,学生334人,学校面积1240平方米,虽然活动面积很小,但学校各种设施齐全,电教室有45台微机;美术室、音乐室设备齐全,可供学生进行各种研究性学习。把天宝作为学生的实践基地,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资源非常丰富。
自实施综合实践课程以来,全校师生积极投身其中,学生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很感兴趣,热情较高,教师要作“有心人”,善于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使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
(一)学生层面
1、初步学会如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并且组织实施。
2、学会对自然、社会、生活及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3、尝试进行生产劳动,体验劳动和技术实践过程;
4、学会自主地与活动相关的社会部门和个人联系,进行表达与交流,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和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
5、在学习的群体间建立起相互真诚、平等、信任的合作关系。
(二)教师层面
1.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学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从传统学科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主题活动中的策划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与发展,而且要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态度的养成和价值观的确立,引导
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世界出发,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使他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得到不断提升。
3.改善教师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新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形成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学校层面
探索一条符合本校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综合实践活动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综合实践课程的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改进教学观念,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增强学校的知名度。
四、课时分配
全面开足综合实践课和地方、学校开的课,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3-6年级每周安排2-3节,内容包括:
1、信息技术教育;
2、研究性学习;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4、劳动与技术教育。
五、课程实施计划
(一)从三年级开始,以人与自然为主题,适当加入有关社会、生活的内容,全面启动综合实践活动。从中探索以下问题:(子课题)
1.如何充分开发本校课程资源?
2.如何对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内的四块内容进行整合,体现综合化特点?
3.如何在学科教材中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的素材,并以此为切入点开展活动?
4.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5.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6.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管理和评价。
7.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8.综合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
(二)课程内容及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以上四块指定领域内容既可以相对独立地设计和实施,也可以通过综合性的活动主题或项目,以其中某一领域为切入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将四块内容融合在一起;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学生的交往活动等;丰富的学科知识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可以充分挖掘学科内容中的素材,使之延伸、提升、综合、重组为综合实践活动。并将参考《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指导用书。
(三)活动内容
根据课程原则,结合我校情况及学生实际,本学年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具体内容框架如下:
第三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评价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评价方案
一、评价的目的
建立完善、公正的教师评价体系能给课程的建设、执行者提供正确实施课程导向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热情和工作态度,决定着教师能否积极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中来。建立完善、公正的教师评价体系还能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教师工作是一种专门职业,每位教师都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与改进,每位教师都有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内在需求与可能性,而评价则是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因此教师评价的目的不再是给教师排队,把教师分成优、良、合格、差几个等级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奖惩,或仅对教师过去工作的成败简单进行考核、鉴定、认可等;而是要为教师提供关于教育教学的信息反馈和咨询服务,帮助教师反思和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得失,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从而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二、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1、过程性原则:
要重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性评价,相对弱化对教育教学业绩的评价。评价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对活动的理解,对活动本质的把握,对学生指导的技巧与水平。不把活动结果的好坏作为唯一或最主要的评价内容。评价的着眼点在于教师对学生活动的参与、规划和指导;在于教师为学生创设民主开放的氛围
和教师对学生的热情与理解;在于教师对各种可资利用的资源的开发。
2、多元化原则:
构建教师评价体系时必须注意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的多元性。就评价主体而言,包括学校、学生、家长、社会以及教师。就评价标准而言,既有考核传统智力发展的尺度,又有重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个性发展中的作用;既强调知识取向,又考虑价值取向。就评价方式来看,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采用互助式的评价,评价方法有自评、他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对话协商的交互活动。
3、自我反思的原则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既是课程的设计者又是课程的实施者,他们对课程实施中的情况有着深刻的了解,通过他们的自我反思,既可以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为课程的进一步修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4、实效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评价是以促进专业发展为目的,与以往的以奖惩为目的的评价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了实现教师评价对教师发展的效能,必须尊重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只有在与被评教师充分协商交流的情况下,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才能把握住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三、评价的内容
1、对待综合实践课程要有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教师不仅要有实施课程的责任,还要有承担开发课程的使命,所以它需要教师
投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一个消级守旧、不思进取、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是难以胜任这项工作的。
2、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它要求指导教师具有较强的组织与协调能力。指导教师要组织和管理好学生,引导学生组成活动小组,并协调学生活动中与各部门的关系,通过与相关部门或人员的沟通,为学生展开综合实践活动创设宽松的活动空间。
3、探究与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特点要求指导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指导教师要学会问题探究和问题解决。只有教师具有问题意识、具备探究能力,才能较好地指导学生开展活动。
4、活动主题的设计与规划的能力,包括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能力、制订教学目标的能力、制订活动方案的能力、预测活动情境变化的能力。
5、对活动结果的评价能力。对活动结果进行评价,为改进教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还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强化活动效果的重要途径。因此,应该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开展,它包括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评价、对学生设计方案的评价、对学生活动过程中表现的评价以及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设计评价指标、选择评价手段及有效运用评价结果的技能。
6、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会面对着纷繁复杂的资料或信息。教师要指导学生,必须要明确获得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学会运用调查、考察、文献检索、测量、实验等不同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学会统计、整理、分析、归纳资料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收集和处理信息。
7、指导学生的能力,学生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如主题获取、材料收集、问题研究、成果形成,都需要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8、自我反思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在还没有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的情况下,更需要教师在探索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不断否定自己的同时,积累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四、评价的基本方法
(一)、学校评价
学校的评价应体现出对教师的促进,通过成立评价小组,对教师进行科学民主的评价。
1、评价学期初教学计划是否切合教学实际。评价小组对教师制定的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进行审定,看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和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否在本学期顺利实施并取得相应的教学成绩。
2、教学常规评价。备课、上课、听课、特色作业等。
3、积累的资料评价。在教师评价的资料袋中应装有大量的教师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留下的资料,如工作计划、主题活动的方案、主题活动过程的记录、主题活动的反思、论文、学生的作品及师生获奖的记录等,这些都是被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教学痕迹,是获得第一手资料的信息源。
4、评价学期末的工作总结,是否圆满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评价小组与被评教师对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被评价教师汇报一学期的工作。
(二)、教师自我评价。引导教师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价是实施教师评价的重要途径。教师经过自我诊断、自我调整、自我评价,最终得
到自我完善和提高,这一良性循环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自评可采取以下方法:
(1)采用学校设计的评价项目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要求对自己指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自我评价并作为综合评价的一部分,促进反思。
(2)教师可以撰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对自己整个活动过程进行反思。通过反思作为指导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有哪些地方还做得不够好?哪些地方是成功之处,可以在以后的活动中继续保持并发扬光大等等。
(三)、学生评价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人、实践者,他们的评价是最直接的体验、感受。学校可以通过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向学生了解指导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过程和工作成绩,从而对教师进行评价。
(四)、第三者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在主题活动中涉及面广,可采取访谈及问卷等形式向教学活动所涉及的人群采集教师的评价信息。采集对象可以是学校的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及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但由于他们对教师评价体系和指标缺乏认识,他们的评价只能作为教师评价的参考。
第四篇: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方案(范文模版)
《我与文明交朋友》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
一、活动背景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长期以来被人们作为衡量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也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扩大,真诚、得体、富有魅力的交往礼仪已成为扩大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培养他们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把“文明行为习惯”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入手,全面提高青少年的德育素质和行为规范,是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举措。为此,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活动实施方案。
二、活动指导思想
坚持全面实施、突出重点、逐步推进、重在实效的原则;坚持主体参与师生互动、实践育人的原则;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重点内容;以唱响国歌、遵守《守则》《规范》为活动指南,着眼于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将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及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通过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使学校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提高礼仪修养,学会做人,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队。
三、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活动理解文明礼仪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明意识。
2、拓宽知识面,引导学生走进图书室,走入互联网,走向社会,多途径获取有关文明礼仪的广博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爱好,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
3、指导学生选择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有序开展活动。
4、让学生通过讨论、观察、走访、调查、交流,初步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形式。
5、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方案制定的基本方法。·情感目标
1、通过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讲文明、懂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使学生树立做“讲文明,懂礼仪”的新时期好少年的意识,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美、欣赏美、传扬美的情感。
3、通过亲身的体验活动,使学生争取做到“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少年”,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多一些礼仪知识,多一份成功的希望,为构建文明校园和文明家庭作出贡献。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能力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能力和社交与应变能力。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会查找、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并进行科学统计、分析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并善于总结的能力。
四、活动内容
(一)以校园礼仪为主要内容,结合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的学习与实践,以礼仪、礼貌、礼节“三礼”教育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为重点,树立学生“十个文明形象”,即:1.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肃立行礼。2.与人相处,语言文明,友善宽容,明礼诚信。3.公共场合,轻声交谈,举止文雅,着装得体。4.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乐于助人。5.乘车购物,不拥不挤,座位让给有困难的人。6.行车走路,遵守交通规则。7.保护环境,垃圾废物不乱扔,绿地草坪不践踏。8.爱护公用设施,节约公用资源,遵守公共秩序。9.社会交往,热情、友好、大方。10.情趣健康,远离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场所。
(二)将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贯穿于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学习礼仪。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实践礼仪。让每个学生都广泛参与到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中来,在参与和体验中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展示礼仪。通过开展师生校园礼仪风采展示、征文和演讲比赛,讲身边发生的礼仪故事、争创文明礼仪先进学校和文明使者等活动。宣传礼仪。通过家长学校和培训文明礼仪宣传员,面向家庭、社会进行礼仪知识的宣传,营造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的良好氛围。
五、活动主题
“我与文明交朋友”
六、活动时间 2010—2011学年
七、活动对象
三年级综合实践老师与三年级全体学生
八、调查方法
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分析法、访问法、资料归总法
九、活动过程指导
活动一:围绕“我与文明交朋友”提出问题
1、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制作简单的资料卡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不讲文明行为的危害,提高思想认识,明白讲文明懂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学生中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2、播放一些校园不讲文明的事例,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交流想法。
3、针对校园文明行为,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4、选拔小组长,确立小组的研究主题,在尊重学生兴趣和选择的前提下,调整每组的人数为6-7人,强弱搭配,使每组、每人明确各自要研究的小主题。分工时建议学生考虑工作需要和个人特长,分工协作,设信息收集员、资料保管员、采访员、记录员、摄影员、小美工等角色。
活动二:指出我身边课堂学习中不文明的行为习惯,识别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对与错,以及这种行为的严重后果,能提出批评与自我批评。
1、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有哪些不文明的行为,针对学生的回答,教育学生要注意自身的不文明行为。
2、以小组为单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全校师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鼓励学生大胆、主动、文明地进行问卷调查,对学生在调查中碰到的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
3指导学生对收回的问卷进行分析、归类、汇总,要求学生针对本组的调查问卷写出调查报告,使学生能深刻体会到文明的重要性。
活动三:评选“班级文明之星”
1、班长组织全班学生参加文明之星评比。
2、宣读“文明之星”的评比要求,引导学生公平、公正地选出本班的文明 之星。
活动四:制定《小学生班级文明公约》,学习《小学生班级文明公约》
1、小组讨论,结合活动引导学生制定《小学生班级文明公约》。
2、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学习《小学生班级文明公约》,互相说说自己的看法。活动五:开展“文明校园”绘画比赛及“文明校园”绘画展示
1、活动前告诉学生“文明校园”绘画比赛的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2、学生自由绘画。
3、作品展示,欣赏作品,评选优秀作品。活动六:“我与文明交朋友”活动日记和心得体会
1、每次活动前都要求学生写活动日记和心得体会。
2、指导学生如何写好活动日记和心得体会,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3、评选出优秀作品并给予奖励。活动七:变废为宝制作
1、确定主题,成立活动小组,选拔小组长。
2、小组合作设计小制作的图样。
3、制定小组分工计划。
4、说说要做的小制作需要什么材料?小组安排小组成员收集废品。
5、用收集的废品完成小制作。
6、欣赏作品,评价作品。
7、把优秀作品拍摄下来。
活动八:写倡议书、决心书及决心书宣读大会
1、先让学生了解倡议书、决心书的格式,再指导学生根据活动主题写倡 议书、决心书。
2、指导宣传小组利用校园广播向全校师生发起我与文明交朋友的倡议,建议宣传小组多向低年级同学宣传校园文明礼仪知识。
3、召开决心书宣读大会,组织学生集体签名,为争当文明小学生而共同努力。
第五篇:综合实践课程方案
2013-2014年下学期龙湾中学
综合实践课程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的必修课程。开设这一课程,有助于使学生通过综合实践,养成质疑和思考的习惯,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和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助于使学生通过综合实践,热心参加社会活动,正确关注社会与人生,努力创造和实现积极的人生价值。
一、课程目标
(1)学校概况
①我校是一所初级中学,地处偏僻乡村,有学生550人左右,学生主要来自本乡镇,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毕业后分别升人普通高中、职校技校学习,还有直接走向社会。学生素质高低不一,学习成绩好差不等,但探究和实践能力普遍不强,日常生活习惯于依赖家长。学生家长虽然文化水平差距较大,但由于社会的发展,普遍对子女的期望值较高,趋向于单一的升学目标,忽略对子女的劳动、参加社会活动、信息技术学习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②我校教师虽然大都是大学毕业,但专业性都比较强,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综合教学的能力普遍不强,尤其对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缺少基本的认识。
③我校是乡镇中学,由于经费的问题,我校微机房等基础设施并没有同步增长,劳技课教学器材尤为匮乏。
(2)根据以上所分析的情况,初步确定学校综合实践课的课程目标为 :
1、使学生初步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了解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关系,树立个人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形成鉴赏和创造真善美的能力。
2、使学生乐于参加社区活动,主动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尤其是关心他人的疾苦,热心帮助他人;善于尊重他人,善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使学生初步了解信息科学,能够操作计算机等信息工具,能够运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搜索利用信息,能够设计简单的计算机操作程序。
4、使学生善于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问题,善于对现存的东西思考质疑,提出改进改善的建议和设想。
5、使学生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使他们具有独立的和健康的生活素质。
6、使学生初步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结构,思考自己成人后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努力方向,初步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
二、课程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综合实践课程内容为: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纲要》强调学生应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纲要》认为应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纲要》要求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能力。
根据《纲要》的这些阐述和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以及我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我校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1、课程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家务劳动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技术,了解信息技术,形成关注社会的意识,具有一定社会责任感,善于质疑,勤于动手,对小制作小发明有浓厚的兴趣。
2、学时安排:每周5课时
3、课程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能基本掌握计算机操作要领,有一定的搜索、辨别、处理信息的能力。
劳动技术教育;指导学生逐步学习和从事煮饭、烧菜、洗衣服等家务劳动;学习花卉的栽培;学习处理自行车的简单故障。
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定点帮助孤寡老人和残疾人,设立和打扫社区包干区。
研究性学习:在各科教学中倡导研究性学习的原则的同时,从两个方面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1、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调查,丰富学生的视野,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①参观附近乡镇,了解近几年农村的发展变化。
②参观龙湾双丰村,了解农业生产的生产过程,认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③指导学生观察校园一年四季的景物变化,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
2、有计划的安排学生围绕下列课题进行专题研究。
①交通安全的存在问题及对策。②本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
③学生参加家务劳动的情况调查。④关于城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⑤所居住的社区卫生现状及对策。
三、对学生学习综合实践课程的评价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决不能沿用通过量化手段来划等分类的评价方式,也不能沿用只有教师评价的单一途径。评价学生的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情况,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进行,应着重评价学生在综合实践课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况。因此,我校对学生学习综合实践课进行以下评价和评价方式。
1、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①对每位学生发放综合实践课程活动记载卡,由学生自己填写。
②组织学生对自己参与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总结,着重分析自己参加综合实践课程的收获,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强化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
③教师对学生参加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情况作观察记录
2、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
要求每位学生在下列项目中选择一项,作为自己的学习结果交老师评价或小组评议:
①对自己的课题总结或研究报告。
②主题演讲。
③自己设计的方案、模型。
3、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所提供的学习结果作出以肯定和建议为主的评语式评价。
四、对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综合实践课程的评价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师在这门课程中,主要起组织、指导作用。因此,评价教师的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情况,决不能沿用均分、优秀率等考核指标,应建立新的评价体系,而应着重考查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的认识,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在综合实践课程中的组织指导作用,对学生学习综合实践课程的观察记录等等,因此,我校对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综合实践的情况进行以下评价;
1、评价的内容
教师所拟订的综合实践课程方案。
教师对学生学习综合实践课的指导情况。
教师对学生学习综合实践课程的记录观察。
教师对学生学习综合实践课程的评语。
教师对指导学生学习综合实践课程的总结。
2、评价的重点
着重评价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是否坚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
着重评价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程的组织是否严密周到、科学合理,各项措施是否到位。着重评价教师在综合实践课的教学中是否贯彻”综合”的原则,引导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内容是否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学以致用。
3、评价的方式
教师自评:教师对自己一定阶段的指导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肯定成绩,找出
存在问题,明确改进方向。
备课组互评:以备课组为主,以探讨改进综合实践课程为目的,相互评议。学校评价:学校由职能部门依据备课组的评议情况作出评价。
五、对综合实践课的管理
1、学校成立综合实践课领导小组,该组由分管校长任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该领导小组,并分工负责。
2、成立综合实践课对外协调小组,负责协调学生外出调研、考察等工作。
3、落实综合实践课程中学生考察调研的定点单位。
4、制定学生外出调研、考察审批制度,学生外出活动应精心组织,落实好措施,各年级、各班级组织学生外出应按规定程序报批,得到批准后,方可组织学生外出活动。
5、把承担综合实践课统一纳入教师工作考核,承担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教师和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教师由学校按照其所组织指导的实际情况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