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十一五规划5篇

时间:2019-05-14 08:06: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晋中市十一五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晋中市十一五规划》。

第一篇:晋中市十一五规划

晋中市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抓住发展机遇,继续深化经济结构调整,统筹城乡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全力组织实施“项目带动、人才支撑、环境保障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加快“农业现代化、工业新型化、旅游国际化、城镇集群化”推进进程,在解放思想和转变观念、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基本形成结构较为合理的新型工业体系、历史文化与现代气息相辉映的城市群、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农业强市、以文化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格局、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经济总量和质量,提高城乡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把晋中建设成为山西中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带和城市群。

“十一五”时期的奋斗目标,概括起来就是“围绕一个目标,主攻三大任务,实现四个领先”。

一个目标是:建设山西中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带和城市群。

这是晋中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是加快晋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全市人民的热切期望。在去年二届一次人代会上我们将这一目标细化为“五个基本形成”。各位代表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给予了充分肯定,在《纲要》中我们又根据形势的发展进行了完善和具体化。“经济带和城市群”的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取向,“十一五”期间的目标是打好基础,建成雏形。

“三大任务”是:经济总量倍增,居民收入翻番,增长方式转变。

经济总量倍增,就是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保持经济快速发展”这个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把加快发展作为“十一五”期间的首要任务,只要是有质量的速度,能搞多快就搞多快,只要是有效益的规模,能做多大就做多大。到“十一五”末,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50亿元以上,增幅高于全国、全省水平,人均GDP15000元左右,达到全国中等水平、全省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达到12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40亿元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40亿元,这些主要指标均比“十五”末增长一倍以上。

居民收入翻番,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和富民优先的基本导向,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最高准则,努力使城乡居民收入随经济增长而普遍增长,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群众共享。“十一五”期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5%左右,达到16000元,比2005年翻一番以上,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8.5%左右,达到5000元以上,加上政策性惠农措施的落实,大幅度减少农民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的支出,农民的实际收入比2005年翻一番,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增长方式转变,就是按照“又快又好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在物尽其用和资源充分利用上挖潜力,在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上下力气,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到“十一五”末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量下降40%,新型工业化水平达到50%左右。

“四个领先”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煤化工基地培育、旅游业发展和城市群打造在全省领先。

在新农村建设上,根据省委、省政府对晋中的期望与要求,按照“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化”的总体思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生活质量,在全省领先的产业继续保持领先,相对滞后的工作迎头赶上,新安排的任务率先推开,使我市新农村建设在全省走先一步,带个好头。

在煤化工基地培育上,紧紧抓住当前石油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为煤化工发展带来的机遇,立足基础优势,合理布局,倾力扶持,到“十一五”末,销售收入在全省煤化工行业占比达到20%以上,成为全市第一大工业产业,建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在全省领先的煤化工产业基地。

在旅游业发展上,拓宽旅游发展思路,提高硬件水平,整顿市场秩序,强化市场营销,提高整个行业档次,加速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转变,到2010年综合收入达到80亿元,建成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发展成为山西旅游的龙头。

在城市群建设上,树立“不求其大、但求其佳”的理念,明确“整体协调和谐,各自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目标,科学合理规划,降低建筑密度,提高绿化水平,形成城镇组团,把重点城镇都打造为晋中大地上的一颗颗明珠,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城市群建设走在全省四大城市群的前列。

第二篇:晋中市工业园区“十一五”发展规划

晋中市工业园区“十一五”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大运高速公路经济带的战略部署,把我市建设成为山西中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带和城市群,遵循工业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借鉴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优化工业布局,加快产业积聚,改善投资环境,扩张经济总量,实现工业的率先发展。现制定晋中市工业园区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工业园区建设的现状

我市工业园区建设是以晋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医药工业园为标志起步建设的,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近几年特别是2000年以来的大力推进,发展的思路逐步清晰,发展的规模逐步扩大,发展的速度逐步加快。工业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我市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在较短的时间内初见成效,形势喜人。工业园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产业布局日趋完善、园区特色逐步显现的各种类型齐全的工业园发展体系。以榆次工业园、安泰工业园、山西医药园为代表的工业园区建设已取得重大进展。

1、榆次工业园

榆次工业园本着建一流园区、创一流服务的建园宗旨,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现代工业为主体,强化服务,开拓进取,成为山西省五个精品园之一。

园区道路、电信、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实现了“六通一平”和“园区园林化、道路城市化、通讯网络化、设施现代化”。三年来成功引进来自北京、江苏、浙江、河南、云南、太原等在内的省内外90多家企业和项目。

到2005年底,园区注册登记企业90户,注册资本4.6亿元,总投资23亿元,其中外资2500万美元。征地企业数73户,其中投产企业43户,开工在建的20户,未开工的10户。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实现14亿元。

园区以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为代表,已初步形成了机械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金属材料及其制品、生物医药和高新技术、电气设备制造等五大支柱产业。

2、山西医药工业园

山西医药工业园是全省50个特色园之一,经过四年的倾力建设,山西医药工业园已具相当规模,园区道路、供热、供水、排污、电力、通讯设施齐备,管理服务体系健全,运转高效。目前已有山西安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德元堂药业有限公司、山西广生制药公司等15家医药保健品企业(项目)入驻,项目计划总投资近11亿元,全部建成达产达效后预计可实现年科工贸总收入46亿元,年利税约12亿元。截止目前,入园的15个项目中已建成项目8项,在建项目7 项,已完成投资4.9亿元。2005年已投入运营的企业完成产值1.85亿元,占开发区当年工业总产值的24.3%。这批企业中被认定为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的有3家,国家和省级推广的高新技术产品和火炬计划项目9项;正在筹备上市的企业有2家,显示出整体较高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实力,已经成为展示山西现代医药产业形象的窗口和山西重要的医药生产基地。

3、介休安泰工业园区

安泰工业园是我市确定的5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山西省环保局确定的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园区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环境、提高效益为目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了独特的安泰生态循环产业链,实现了多项资源综合利用。现有产业有洗煤、焦化、烧结、冶炼、炼钢、煤气发电和矸石发电、水泥等。

园区规划面积3000亩,投资总额40亿元,目前在建的项目有220万吨机焦,200万吨

特钢及配套的2×25MW发电项目,目前已达到110万吨大机焦生产能力,配套的2×25MW发电项目预计年内投产。200万吨特钢项目已形成100万吨钢铁生产能力,2005年实现产值40亿元,标志着一个新型钢铁企业在我市崛起。

4、中煤九鑫灵石工业园

以200万吨机焦项目为龙头,规划形成30万吨甲醇、20万吨焦油加工和3万吨金属镁的生产能力。总投资42亿元,目前完成投资16.5亿元,形成100万吨大机焦生产能力。

5、榆社化工园

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初步实现了通电、通水、通路、通信、平整土地“四通一平”。入园企业3户,即榆社化工公司、广生包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榆社塑料编织制品厂。目前园区生产能力达到碳铵18万吨、聚氯乙烯20万吨、烧碱18万吨、医用PVC生产能力1000吨。年发电装机容量达8.9万KW。2005年实现产值15亿元。

6、平遥工业新区

平遥县工业新区为保护平遥古城,对平遥古城内及周边工业企业实施搬迁,合理配置资源,改善工业结构,提高工业的科技含量,优化投资环境,提供工业企业发展的平台,区内规划“一纵四横”的主次干路,已实现通信、供电、供水、排水、场地平整等“六通一平”。目前,已有九户企业入区建设。完成总投资2亿元,预计项目投产达效后每年可新增销售收入5.8亿元,新增利润8000万元,完成税金5000万元,解决就业5000人。

7、祁县玻璃器皿工业园

祁县玻璃器皿工业园区立足现有企业集中区域和环境条件相对宽松区域,结合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高标准、高起点规划,促进玻璃器皿生产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进一步集聚,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祁县的第一支柱产业。

区内现有企业49户,其中玻璃器皿生产企业32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户,年生产能力

6.2万吨,年销售3.8亿元,年上缴税金2700万元,占全县玻璃器皿产业总产值的38%;占全县玻璃器皿产业上交税金的41%;直接创汇2800万美元;从业人员1.8万余人。

主要产品有酒具、茶具、咖啡具、蜡台、风灯、水升、果盘、花瓶、糖盒、工艺品等10大类5000多种产品。产品销售主要以国际市场为主,国内市场正在开发之中,98%以上的产品畅销五大州88个国家和地区。

二、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重要性

工业园区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工业园区建设,把服务、土地、资金、劳动力等优势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效益,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成为加快工业化和工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

1、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是提高我市经济总量、实现结构调整明显见效的希望所在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就是要实施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企业间的合作与渗透,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延伸产业链,形成集约化经营的良好格局,通过园区的快速发展,达到经济总量的扩张和经济结构的优化,提高工业经济竞争力。

2、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要求

我市是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地区,受历史条件和技术装备的限制,资源利用率低,废弃物多,环境污染严重。通过工业园区建设可为区域经济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发展空间,通过统一规划道路、供电、供水、治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充分利用,“三废”的集中治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缓解建设用地紧张的矛盾。

3、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是扩大对外开放、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的有效载体通过工业园区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加强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硬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软环境的吸引力,形成综合竞争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构筑招商引资的平台和载体,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引进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使我市工业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推进工业经济国际化。

三、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市工业园区建设还处在初创阶段,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是对实施工业园发展战略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各部门对推进工业园发展的合力需进一步强化。

二是合理解决工业园发展用地是我市工业园发展目前面临的难点问题。

三是部分工业园规划滞后,对工业园发展缺乏总体规划和有效指导。

四是部分工业园产业特色不够明显,产业关联度不高,互补性不强,上下游产品分工和协作配套未形成产业链。

四、工业园区建设要坚持的原则

一是工业园区建设与调整工业布局紧密结合。根据我市工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结合各县(市、区)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发展的实际,认真规划工业布局,打破隶属关系和所有制界线,以建设专业特色工业园为带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优化工业布局,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是工业园区建设与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紧密结合。鼓励企业将新的基建项目、技改项目、技术创新项目、出口创汇项目入园建设。国债、省市县重点调产项目优先安排入园。特别要选择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项目入园。

三是工业园区建设与经济全球化紧密结合。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强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硬环境的承栽能力和软环境的吸引力,形成综合竞争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构筑招商引资的平台和载体,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引进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使我市工业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推进工业经济国际化。

四是工业园区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紧密结合。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园区规划必须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道路建设规划,既要顾及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又要考虑今后工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五是工业园区建设与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紧密结合。坚持把工业园区建设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要实行道路、供电、供水、治污等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大力推广节能节水技术,努力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充分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六是工业园区建设与发挥比较优势紧密结合。工业园区建设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形成工业发展的优势行业和优势产品,发展区域特色经济。

五、我市工业园区建设的总体目标

按照行业集聚、产业对接、资源共享、循环经济的要求,各县(区、市)都要结合实际制定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市级重点规划建设最具特色的五大工业园。

工业园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用3—5年时间完成道路、给排水、供电、供水、供气、供热、通讯、治污等基础设施建设,五年使我市工业园区达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环境优美、优势突出、效益显著”的总体要求,五大示范工业园区销售收入力争达到500亿元,占晋中工业经济总量的50%以上。

六、各工业园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1、榆次工业园

按照把榆次工业园区建成“山西最好、全国较好”的总体要求,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加快大项目引进速度和建设进度,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抓好现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水平和产品档次,形成以传统产业为主

导,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产品档次高,产品关联度大,竞争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到“十一五”末,计划建成总投资亿元以上大项目20个,总投资500——10000万元项目180个,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出口总额3亿美元。

2、山西医药工业园

继续坚持以创造优良投资环境,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和配套优惠投资政策为宗旨,发挥医药特色产业聚集优势,在产业链塑造、中介体系培育等方面进行规划,着力引导医药物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升级,使园区的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十一五”期末,力求完成园区一期工程的建设开发,和驻企业达到 20家以上,培养2——3家上市企业,项目总投资达10亿元以上,科工贸总收入25亿元以上,年实现税金1亿元以上,成为全省医药企业聚集发展的示范工程、集群化特色经济示范园区和现代化医药生产和流通基地。

3、介休安泰工业园区

结合山西省发展大公司大集团振兴经济的思路,以及晋中市“8553”工业项目三年推进计划,充分发挥安泰作为三大龙头焦化企业的优势和示范作用,联合外部周边优势企业,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宝贵的煤炭资源,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成熟清洁的转化工艺、有利于生态恢复的环保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炭的转化率和利用率,全面实施清洁生产,推进和加速本集团本地区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把安泰工业园区建成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立足当地机焦的规模优势,充分利用其丰富的焦炉煤气资源、焦油资源和粗苯资源,吸引和联合外部企业共同在园区内开发生产煤炭深加工产品,如焦炉气制甲醇,甲醇制二甲醚、醋酸,焦油精制,粗苯精制等煤化工产品。

用3~5年时间,把安泰工业园区建成山西省年产值300亿元的大集团大公司,并使本园区内各单位产品的能耗、物耗、水耗和污染物的排放量、清洁生产指标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到2008年,通过合作方式,在工业园区建成全国最大的H型钢生产基地。

工业废水实现串用、回用和梯级利用,达到零排放。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园区通过走循环经济之路,将形成年产250万吨机焦、170万吨生铁、200万吨特钢、12万吨焦油、3.5万吨粗苯、2.4万吨硫铵、11亿度电、30万吨甲醇的生产能力。年工业产值达到300亿元,年上缴国家税金10亿元左右。

4、灵石中煤九鑫工业园

以200万吨大机焦建设为龙头,延伸煤化工产业链,形成200万吨焦炭、20万吨甲醇、20万吨二甲醚、20万吨电石、6万吨甲醛、3万吨1,4—丁二醇、3万吨金属镁的生产能力。到“十一五”末,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实现集中洗煤、配煤,集中煤焦油加工和煤气综合利用。

5、祁县玻璃器皿工业园

园区抓住规模扩张、布局优化、龙头培育、品牌打造、市场开拓、产业配套、政府服务等重要环节,打造全国一流的玻璃器皿工业区。

利用区位优势,加强工业区管理,强化基础设施和营销网络的建设,促进入区企业规模扩张,上档升级,通过技术、资金的集中投入,吸引一大批大项目,大企业入区建设,形成高、中、低档产品种类齐全,档次高,规模大,环保型的工业区。到2010年,新建60户企业,使入区企业达到100户以上,培养玻璃器皿骨干企业58户,从业人员达到46000人,工业区总产值突破30亿元,税金突破5亿元。建成可持续、协调、平衡发展的新型工业示范区。

6、榆社工业园

榆社化工园以榆社化工股份公司为龙头企业,抓住我市大力发展煤化工及乙炔化工的大

好契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进一步延伸产业链。规划建设 80万吨烧碱、聚氯乙烯,配套建设200万吨煤矿、重组华能电厂2×10万KW发电机组、100万吨水泥熟料、100万吨电石、5万吨PVC型材等项目,力争到“十一五”末,形成100万吨烧碱、聚氯乙烯,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

七、主要措施

1、科学合理规划,提高工业园区档次品位

规划是龙头、是关键、是基础。规划决定建设的规模、方向和品位。要围绕产业布局的合理、污染的防治、环境的优化和资源的共享,加强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宏观指导,一是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要与城市化相衔接。把工业园区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做到一次规划、严格实施、逐步到位,同时城市总体规划也要体现工业园区合理布局的要求。二是要抓好工业园区内的规划布局。园区内道路、给排水、供电、供水、供气、供热、通讯、治污等要有专项规划。三是要严把项目准入,提高入园项目质量,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具有投机性质的资本进行圈地炒作,坚决杜绝没有项目支撑的空壳工业园。四是要按照“绿色大运”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使工业园区向生态工业园发展。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工业园区快速发展

招商引资是当前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中的生命线。各园区要培养一批专业化的招商引资队伍,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招商引资活动,积极主动地承接国外和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和资本扩张,力求以园引资,以资建园,制定行之有效的引资奖励办法,重奖园区引资有功人员。要制定出更加优惠的入园政策,提供一流的环境,一流的入园服务,一流的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的企业入园。

3、创优环境,合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

工业园区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市经贸委作为全市组织实施工业园区建设的综合部门,负责指导全市工业园区建设的发展规划,综合协调工业园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各县(区、市)经贸局都要把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协调计划、财政、土地、城建、环保、税务等部门,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工业园区投资环境。在硬环境方面,要突出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环境优雅、具有现代气息的工业园区,为工业项目引进创造良好的硬环境。软环境方面,要健全与国际接轨的各项制度,让投资者对政策放心;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改变工作作风,减少项目审批程序,及时为在建项目协调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篇: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规划

百科名片

“十一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2006~2010年。

目录[隐藏]

[编辑本段]

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中国除了1949年-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一个“五年计划”,目前正在着手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研究、编制工作。

[编辑本段]

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内容

目 录第一篇 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一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第二章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第二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四章 发展现代农业

第五章 增加农民收入

第六章 改善农村面貌

第七章 培养新型农民

第八章 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

第九章 深化农村改革

第三篇 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十章 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

第十一章 振兴装备制造业

第十二章 优化发展能源工业

第十三章 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

第十四章 提升轻纺工业水平

第十五章 积极推进信息化

第四篇 加快发展服务业

第十六章 拓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 丰富消费性服务业

第十八章 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

第五篇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九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二十章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第二十一章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六篇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二章 发展循环经济

第二十三章 保护修复自然生态

第二十四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第二十五章 强化资源管理

第二十六章 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

第七篇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二十七章 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

第二十八章 优先发展教育

第二十九章 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第八篇 深化体制改革

第三十章 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三十一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十二章 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第三十三章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第三十四章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第九篇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第三十五章 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第三十六章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第三十七章 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

第十篇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三十八章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第三十九章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四十章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第四十一章 加强公共安全建设

第四十二章 完善社会管理体制

第十一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第四十三章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第十二篇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四十四章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十三篇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第四十五章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第十四篇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第四十六章 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

第四十七章 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

第四十八章 健全规划管理体制

[编辑本段]

规划相关

“十一五”规划是一个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规划。它为我国2006年-2010年这五年的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虽然是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但严格来说,从“规划”的意义方面,它应该是“第一个”。因为此前的十个,都是“五年计划”。

[编辑本段]

发展与演变

1953年开始,中国编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框架体制,到2005年,共编制了十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计划向规划转变。“五年计划”,也就变为“五年规划”。这是我国由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又一个历史坐标。规划的特点就是从具体、微观、指标性的产业发展计划向宏观的国家空间规划转化。

第四篇:“十一五”规划

第二讲 辉煌的“十一五”规划

今天我们这个讲座的题目是:辉煌的“十一五”规划。大家都知道,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而我们要讲的是“十一五”,所以,这一讲的关键词就是——回顾。(PPT)我们要回顾过去五年当中,国家发生了哪些大事;回顾过去的五年当中,我们取得了哪些成就;回顾过去五年当中,我们的计划完成情况。

翻开教材,P8第一段: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这里的“不平凡”涵义是很丰富的。大家可以好好地品味一下。

“十一五”期间,党和国家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背景下,应对(惊涛骇浪的)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淬不及防地重大)自然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南方泥石流)、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最突出表现在汶川地震中,中国政府的行动力,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就赶到现场指挥,还有媒体的透明度等等)大幅度提升,(换句话说,中国应对这一系列地事件当中,是沉着从容,同时中国前进的脚步并未受到阻挡。)

同时,在这五年当中,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北京奥会想必大家都印象深刻,回想一下,仿佛就在昨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我当时是在天津读研究生,所以地理上的优势,我是凑了北京奥运会的热闹,当时亲自去鸟巢里看了比赛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当时的阅兵典礼,别说男孩子们群情激昂,就连女生们都看得是心潮澎湃。)、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高度重视民生、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的切身利益,(惠民工程系列)取得了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胜利。

“十一五”规划成绩斐然。“十一五”规划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再开始讲之前,大家能告诉我“什么是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我们开始第一个“回顾”,回顾从1953年开始的前十个“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一五”成就: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主要问题:一是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二是1956年出现全局性的冒进,三是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后遗症。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1962年)

“二五”的主要指标是:工业产值增长一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钢产量1962年达到1060万吨到1200万吨,基本建设投资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由“一五”35%增长到40%左右。

主要问题:“二五”在制定和执行中出现严重冒进倾向,许多计

划指标不断修正和大幅度提高。由于1958年来的“大跃进”运动和“反右倾”运动,造成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失调。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年-1970年)

“三五”成就:各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了计划。其中,工农业总产值超额16.2-14.1%完成了计划,农业总产值超额2.2%,工业总产值超额21.1%,新增主要产品能力:煤炭开采6806万吨,发电机组存量860.4万千瓦…

主要问题:尽管“三五”绝大部分经济指标完成了计划,但盲目追求高速度、高积累为以后的国民经济大发展设置了障碍。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年-1975年)

“四五”成就:工农业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1.7%,其中农业完成104.5%,工业完成100.6%。主要产品产量完成的结果是:粮食103.5%,棉花96.5%,钢79.7%,原煤109.5%,原油110.1%,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01.6%,财政收入完成98%。…

主要问题:1973年7月国家计委修订“四五”计划。《修正草案》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调整,不少指标有所压缩,钢产量下调到3200-3500万吨,后又调到3000万吨。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年-1980年)

“五五”成就:1977年至1978年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连续两年大幅度增长,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恢复或者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197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5055亿元,超过计划的4.4%,比上年增长10.4%。1978年社会总产值为6846亿元…

主要问题:此时表现出明显的冒进倾向,对经济发展要求过急,规定的具体指标过高,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出现新的失误。…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年-1985年)

“六五”成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全面稳定增长。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国民生产总值1985年达到7780亿元,与1980年相比平均每年增长10%。

主要问题:国民经济发展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六五”后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增长过猛,货币发行过多。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年-1990年)

“七五”成就:五年内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8%,平均每年增长6.7%,其中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5%,五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4%,平均每年增长7.5%,进出口贸易总额五年增长35%,并相应扩大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规模。城乡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平均每年增长5%。在这五年内,继续保持国家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基本平衡。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年-1995年)

“八五”成就: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左右,比“七五”时期的年均增长高出近4个百分点,经济波动不到5个百分点。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执行的8个五年计划中,“八五”计划是中国历次五年计划中增长最快、波动最小的一个五年计划。“八五”期间,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基本形成,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外贸易总额累计达l0145亿美元,比“七五”翻了一番。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年-2000年)

“九五”目标: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2000年,在中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年-2005年)

“十五”目标: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到2005年按2000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亿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400元。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达到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增强。

以上简单地回顾了一下前十个“五年计划”(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上“和讯新闻网” 专栏:国家脚印)。接下来,我们认真地回顾“十一五”规划的贯彻落实。

我们在前面已经明确了,“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所以,我们重点看经济增长和提高人均实际收入水平方面。在这两个方面上,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实现得较好,包括教育、医疗等在内的公共服务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社会保障水平也是明显提高。最突出的表现是:

一、人均GDP增幅高于预期。(PPT)

第五篇:十一五规划

图书馆“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前言

图书馆是我院文献信息中心,承担着为全院师生提供教学、训练、科研和竞赛所需的各学科各类型文献资源的任务。本馆紧密配合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以读者为中心,以创办体育大学和创建广东乃至华南地区一流的体育特色图书馆为目标,从长远的、宏观战略上考虑,制定本馆“十一五”发展规划。

二、发展现状

(一)主要成绩

1、馆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图书馆对内、外墙进行了翻修,正面外墙贴上了色彩明快的釉面砖,内墙也用白色乳漆重新粉刷,显得宽敞明亮;同时更换了破旧的门墙,换上了崭新的窗帘。图书馆老化的电线也全部更换,照明系统重新布设。经过一系列的翻新改造,图书馆的面貌大大改观,为读者创造了良好的借阅环境。

2、硬件设施大大改善

近年来,学院加大了对图书馆现代化方面的投入。2002年底,总投资达到80万元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正式动工,2003年初建成。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拥有60台高性能的多媒体电脑,以及投影机、视频展台、DVD机、控制中心等设备,可以为读者提供上网以及多媒体教学等服务。电子阅览室开放2年多以来,深受读者们欢迎。与此同时,图书馆升级了服务器,添置了新复印机和多台工作电脑,大大改善了图书馆的设备状况。

3、藏书建设取得巨大成果

为了迎接教育部2008年对我院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近年来,图书馆狠抓藏书建设。据统计,2001年至今,图书馆共采购图书13万多册。其中体育类中外文图书、报刊的收藏量华南地区最多、最全,省内高校、国内体育馆校以及港澳台甚至东南亚地区都有读者前来我院查找、利用文献资源。

4、开拓文献资源采购业务

本馆执行国家政策和学院规定,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文献资源的招标工作,使文献资源的采购真正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使本馆文献采购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

5、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近年来,图书馆在管理上下功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方面坚持考勤制度,使图书馆成为全学院考勤工作做得最好的单位之一;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图书馆党务、行政、业务、科研方面的管理制度,编制了《图书馆规章制度汇编》,使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有章遁。

6、服务水平再上台阶

多年来,图书馆坚持“读者至上”和“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从多方面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首先,图书馆延长了开放时间,周开放时间达到81小时,中午、周六、周日部分室(部)正常开放;其次,图书馆建立了图书馆网站,通过访问网站,在家中也可以检索图书馆的藏书资料,进行借书查询和图书预约、续借操作,可以向图书馆荐购图书,对图书馆的工作提交意见或建议。此外,图书馆还调整了借书权限,使读者的借书范围更广,借阅权限更大。通过购买数据库和加入广东高校网络图书馆,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10多种全文数据库的检索和下载服务,深受读者欢迎。

7、科研成果丰富

贯彻“以工作带科研,以科研促工作”的方针,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图书馆员工还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据统计,“十五”期间,图书馆共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四项,院级科研课题30多项,编撰出版书籍数册,在各类型专业刊物发表文章120多篇,参加各类学术会议,获奖和交流的论文达30余篇。

(二)不足与问题

1、“以读者为中心,读者至上”的观念未完全落实。个别工作人员对读者的服务态度有时不够友好,未能切身处地站在读者的立场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

2、爱岗敬业思想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串岗、离岗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不足,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强。

3、服务方式和范围未能完全满足读者要求。服务方式和范围还主要停留在阅览和借还书阶段,参考咨询工作虽已开展起来,深层次的服务还需继续加大、加强力度。

4、办馆条件严重不足。

(1)馆舍面积仅为3150平方米,以2004-2005学在校学生4842人计算,生均仅0.65平方米。

(2)阅览座位仅为350个,按座位数与学生之比为1:4计算,图书馆的阅览座位应为1200个。

(3)电脑设备不足。电子阅览室仅有60个机位,经常出现读者排队上机现象;图书馆有近半的工作人员还没配备电脑,有些日常工作无法开展;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不足。

5、电子资源无法满足需要,没有自己的特色资源。

三、机遇和挑战

踏入新的五年,图书馆将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当前,学院正在密锣紧鼓地进行迎接2008年教育部对我院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准备工作,为了实现包括图书馆在内的测评指标达到优良标准,学院领导非常重视,无论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投入。在可见的将来,建筑面积20552平方米的新图书馆将拔地而起,新图书馆实行更加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为读者提供更加舒适的借阅环境,更多元化的服务。此外,学院提出要在2015年创办体育大学的目标,这对图书馆来说也是一个发展的契机。当然,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学院为图书馆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图书馆必须抓住这些机遇,从管理、藏书、服务等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四、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图书馆工作和各项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图书馆的发展全局,紧紧围绕我院的教学、科研和训练任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牢固树立“一切为了读者”的服务理念,大力加强藏书建设、现代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人员素质,扩大服务范围,为实现学院创办“广东体育大学”的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院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发展目标是:改善办馆条件,充实馆藏资料,优化藏书结构,加强现代化建设,为我院教学、科研和训练提供资源保障,为我院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创办体育大学的目标提供应有保障。

发展目标:我院图书馆在2008年之前应建设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左右的新馆,并配备先进设施;馆藏纸质文献总量将达到50万册以上(电子图书约10万册),馆藏资料满足我院各专业、各学科用书的需要;电子阅览室机位达到100个以上,公共检索机位20个以上;建立博硕士学位论文提交和发布平台,建设博硕士论文数据库和体育专家数据库,提供电子图书、全文期刊和各类特色数据库的检索服务。

六、主要任务

(一)基础设施建设

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基础设施。学院新图书馆将于2006年5月动工兴建,新图书馆要建成校园标志性建筑,充分体现“功能需要”、“技术领先”和“以人文本”的三项原则。“功能需要”是指能够满足现代化图书馆各种功能的要求;“技术领先”是指能够收藏和利用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源,满足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技术要求;“以人为本”,就是要给读者创造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给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新馆的建筑面积将达到20552M2,阅览座位1300多个。新馆在功能设计上采用藏、借、阅、检、研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具有突出的高等院校文献信息中心的品位与风格,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采用灵活的开放式服务模式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是集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于一体的新一代图书馆。其总体设计目标和基本要求为:

1、新图书馆大楼的建设要按“一流规划、一流设计、一流建设、一流质量”的要求,按照一流的标准去规划设计,建成校园标志性建筑。

2、新图书馆要建成学院的文献服务和信息网络中心、检索咨询中心和学术交流活动中心,为广大读者提供优美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研究条件,成为读者学习研究、开展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3、新图书馆在建筑设计时,既要满足藏书的需要,又要满足服务的需要,同时随着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还要满足网络文献信息的检索和获取、学术报告、展览宣传、读者休息等多功能的需要,为读者、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工作条件。

4、新图书馆建筑要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的需要,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应紧密结合图书馆的性质、特点及发展趋势,为运行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现代化的服务手段提供灵活性强、适应性高的空间。满足藏、阅、借、检、研一体和空间布局灵活使用的要求。

5、新馆大楼整体设计理念是:开放式、多功能、人文化。要突出文化品味,注重智能设计,节约资源,健康环保,将新图书馆建设成既富有文化底蕴,又富有现代文化气息,既有适应时代发展的各种使用功能,又有艺术欣赏价值,既符合图书馆建筑规范,又能满足现代化图书馆管理要求,造型美观,匠心独具,与整个校园风格协调一致的图书馆。

6、体现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宗旨。设计以人为本,处处为读者着想,力求人文与科技的完美结合,提供人性化的阅读空间,努力营造求知、创新、高雅、自由的学术氛围,使之能吸引读者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和满足个性化服务。

7、具备外向型高等学府学术殿堂的品味,以适应对外交流和国际合作的需求。

8、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设计应有灵活性和发展余地,新图书馆要参考智能大厦得的综合布线要求来设计建筑,要具有传统图书馆向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发展的能力。

(二)文献资源建设

根据学院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调整图书馆的藏书结构,为教学、科研、训练和竞赛做好文献资源服务,制订并逐步完善采访工作细则,全面加快馆藏资源建设,在现在33万册馆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2006年要达到纸质图书37万册,2008评估前达到纸质图书42万余万册,电子图书10万册的规模。争取2009年馆藏图书馆总量达到50万册以上,2010年达到60万册,与学校的发展和办学规模相适应。报刊订购将达到1000种的规模,并根据学院学科建设的需要,注意核心期刊和重点期刊的订购。并注重奥科会、全科会等一系列的体育论文集的收藏,拟成立体育特色的特藏库。

其间,需要在全校进行调研,逐步建立并完善藏书体系,加强体育类和相关学科的中外文图书、期刊和数据库的订购工作,使之形成更显著的我院藏书特色。

(三)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及自动化管理系统建设 图书馆新馆将采用全新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以稳定、高效、使用方便为目标。在硬件设施方面,采用国际名牌的服务器和交换机,配置高性能、大容量的存贮设备,满足电子图书、随书光盘、论文提交和其它特色数据库的存储要求;新图书馆大楼采用综合布线系统,提供高速、完善的网络信息接入点,同时具有语音广播、消防监控、闭路电视监控功能。在软件方面,鉴于目前使用的SULCMIS III在功能、稳定性方面存在缺陷,新馆将考虑采用更成熟、更先进的计算机管理集成系统,以适应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要求。在数据库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强与广东网络图书馆的合作,为读者提供期刊网、维普数据库、万方电子资源、优秀硕博士论文数据库等全文数据库检索和下载服务;同时,购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报刊数据库、体育咨讯网;建设本馆的特色数据库,包括博硕士生论文数据库、学院科研成果数据库、院内从事体育科学研究专家数据库,以及各体育大项(例如篮球、足球、田径等)的多媒体数据库;电子图书方面,在购买10万册电子图书的基础上,以后每年将新增1—2万册。

(四)图书馆管理

在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与各系、部选派相应学科的教授建立联系;成立广州体育学院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作为全校文献信息工作的协调机构,负责各学科文献资源以及数据库建设的咨询、规划和监督工作。

采用先进的全面办公自动化系统,降低办公成本,增强各种事务的透明度,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公效率,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协作水平。

(五)员工队伍建设

加强图书馆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在各项业务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做好新党员的发展和培养教育工作。

继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图书馆员工敬业爱岗的自觉性,挖掘全体馆员的潜力,充分提高馆员积极性、创造性和服务热情,以人为本,做好服务工作,增强做图书馆人的自豪感。

通过岗位聘任和业务培训,进行图书馆业务人员的合理分工;通过引进人才和继续教育,改善图书馆的专业结构,力争到2010年使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数比例达到规定要求。

(六)图书馆服务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的办馆指导思想,全面更新服务观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在做好图书馆基本借阅服务的基础上,大力拓展高层次的信息咨询服务,通过设立咨询台,编制推荐书目,开展在线咨询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参考咨询服务工作。主动承担教师所主持的各级别课题所需要查找的文献资料,提供各级别课题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等情报,实行定题跟踪服务,为学院的教师从事高水平课题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为学院的科研建设做贡献。加快图书馆网页建设,做好网络资源的整合和导航,实现快速获取资源功能;在图书馆网页开辟“新书通报”、“新书点评”和“读者荐书”栏目,加大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宣传力度。

以新生培训,文献检索选修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多层次地开展读者信息素质教育,提高读者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

七、主要措施

(一)争取上级领导支持。

图书馆的事业的建设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赖于上级领导的支持,图书馆是学院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科研和训练提供保障的重要部门,我们应千方百计地争取上级领导支持,努力改善办馆条件,争取在2007年建成新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方便、舒适的借阅环境。

(二)加大经费的投入。2010年预计图书馆藏达到60万册,希望财务部门作好经费计划,保障对图书馆购书经费的投入。

(三)加强图书馆的硬件设施。

图书馆计划将进行一系列数据库的建设,购进电子图书等都需要硬件设备的投入,还有目前图书相匹配的光盘也需要购置相应的硬件设施,才能达到图书与光盘同时能与读者见面,更好地使文献资源得到利用。从现代化管理的角度出发,对读者借还书处需采用双显示系统,更好地方便读者。

(四)强化管理,提高办馆水平。

在认真贯彻执行学院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图书馆的各项制度,使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有章可循。继续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和其它制度。

(五)提高服务意识,提供优质服务。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六)提高人员素质,促进业务发展。

人才是办馆之本。要通过引进人才和加强对现有人员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促进图书馆各项业务上新台阶。

下载晋中市十一五规划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晋中市十一五规划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一五规划(范文大全)

    “十一五”时期发展的指导原则 《纲要》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

    十一五规划

    温家宝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的说明(全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研究制定的。胡锦涛同志主......

    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规划目录前言1第一章“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宏观环境第一节“十五”计划预计完成情况第二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第三节“十一五”经济社会......

    黑龙江省十一五规划

    黑龙江省“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 事业发展规划 人口问题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是我国......

    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

    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 发布时间:2010-02-05 字体:【大】 【中】 【小】 (2006年7月11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五年,也是体育事......

    铁路“十一五”规划文档

    对比“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建议,交通运输中的各个子行业在政策支持 力度的排名上发生了较大变化,铁路成为最优先扶持的行业。“十一五”期间的主要建设里程目标是:建设......

    十一五规划讲话

    ***在全省编制“十一五”规划和2004年年度计划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提纲同志们:刚才***同志已就全省“十一五”规划和2004年年度计划的编制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最后,我再就“......

    十一五规划心得体会

    中国青年报:十一五规划,从先富向共富转弯漫漫黄沙覆盖着山川,贫穷的农民与他们的牲口一起挤在土房的屋檐下。没有人家有自来水,也没有商店卖衣服,只有用一股股的线织成的上衣和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