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优良生态文明 助力老区脱贫致富
建设优良生态文明 助力老区脱贫致富
摘 要: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的更高形态,它倡导人类、自然、社会人和谐共生,和谐是它的灵魂。新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将助力信阳老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
关键词:新农村 生态文明建设 信阳市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4-166-02
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的更高形态,它倡导人类、自然、社会和谐共生,和谐是它的灵魂。在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着眼于未来,致力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共赢的可持续发展形态。
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由“提出”到“全面论述”,由初步探索到上升到“五位一体”的国家战略,充分说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我国农村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提供者,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基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如何将直接决定全面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实现,广大人民生活是否幸福。
一、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信阳作为革命老区,农业大市,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农村的工业污染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生态是信阳最大的优势,最美的名片。但随着我国工业向内陆转移,老区的工业步伐也明显加快,追求经济指标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水土流失、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垃圾围村、饮用水不安全等突出问题,已严重制约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信阳市委、市政府正视问题、捕捉时机,抢抓机遇,从2006年起,全面启动了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从政策出台到贯彻落实,都经过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领导实行层层责任制,经过几年建设,实行了“村村通公路、户户接自来水、处处旱厕改造、垃圾处理全面升级”等,让老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1个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2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02个省级生态村是项目建设结出的丰硕成果。
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性、系统性,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等因素决定了此项建设非一蹴而就、尽善尽美。信阳作为革命老区和农业大市,在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人口素质不高,环保意识淡薄,追求短期利益;经济底子薄弱,环保设施建设滞后;制度监督缺失,环保执法表象;专业人才匮乏,技术支撑力不强等问题。这些既反映了建设主体的问题,也暴露了社会治理制度缺失,以及政府公共管理弊端。这些问题在我国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带有较强的普遍性,我们只有正视问题,寻求措施,砥砺前行,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才能花开枝头,硕果遍地。
二、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措施
中国发展中的问题重点是“三农”问题,我们只有剖析原因,寻求突破,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特点决定了我们解决问题要打“组合拳”,综合推进,形成合力。笔者认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环境教育,营造良好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强调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
首先,要加强全民环境教育,提升全民生态意识。作为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只有居住在农村的人发自内心地要改善环境并保护环境,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更加顺利。因此,提高农民对生态文化的认识,增强农民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是营造良好生态文化氛围,解决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环保部门可结合每年的“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借助电台、电视、手机、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展环境法律宣传教育活动;举行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如“中华环保世纪行”,从而了解到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的价值所在,增强生态危机意识,促进公众依法维权意识的觉醒,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责任意识和生态意识,使他们自觉树立绿色、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要让“垃圾入箱、污水清洁排放”成为村民自觉的行动;让维护村庄环境卫生、植树栽花、保护生态成为村民时尚。
其次,挖掘农村特色文化,倡导文明新风。通过挖掘信阳的山水文化、红色文化、森林文化、茶文化,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打造健康文明和谐的精神文化,摒弃盲目攀比,铺张浪费,信奉邪教、赌博等陋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形式多样的娱乐方式,团结和谐友好的乡风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根。
2.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承载了亿万农民的期待,也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首先,改变传统的发展观和政绩考核机制。十七大报告总结过去五年工作的时候指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高”是我国面临若干问题的最突出问题,生态环境的破坏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因此,要改变以往唯GDP论英雄的观念,倡导“绿色GDP”,坚持绿色发展,强调生态为政观,要求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时,遵循经济规律办事,注重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成本,树立长远、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同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各级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把资源消耗、生态效益、环境成本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从而引导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保相关行业、专业人士以及人们群众的生态文明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其次,要积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针对农村主要污染形式制定相关条例,例如农村养殖废弃物污染防治条例、农药污染防治条例等。
另外,可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开征环境保护税、生态补偿税,加大违法惩处力度,让违法成本大大高于收益,这样企业主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就会积极采取措施整治污染和促进环境的改善。
最后,我们也可以完善相关激励性政策,通过政策上扶持,价格上调节,倡导绿色经济,绿色产品,绿色消费,对绿色产品、有机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给予税收减免优惠政策;政府现金补贴的形式鼓励农民秸秆综合利用、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和用农家肥等。
3.发展壮大生态产业,引领农民增收致富。经济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贫穷落后的秀美乡村不是新农村。新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可立足各地自然资源优势,坚持生态与生产并重,开拓性发展生态经济,让生态产业化,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增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动力。
旅游是传播和分享生态文明的美丽产业,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绿色产业{2}。信阳乡村美丽的田园风光、秀美的山水资源、丰富的红色资源、悠久的茶文化等旅游资源为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观光旅游业、休闲农业、农家乐等提供了强大保障。乡村旅游业的开发是生态产业化的典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通过对农业资源的充分开发,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生态文明的有效载体。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强调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低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3}。在农村推广生态循环经济,大力推进“生态经济”工程,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例如农村现在大力推广的沼气的应用、禽畜粪便和秸秆的综合利用。信阳新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还可依托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扩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致力打造一批茶叶、板栗、草莓等生态农业专业村。
4.加速资金整合投入,夯实生态建设基础。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公益事业,城乡分而治之的历史原因造成政府对农村环保投入的严重不足,政府应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但仅靠政府部门“输血式”的资金投入打造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不可持续的,还必须依靠农民这个主体,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合力推进,共创辉煌。对革命老区的信阳来说,资金匮乏是信阳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信阳市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坚持多予少取,多渠道筹资,多元化投入,采取“财政部门拿一点、项目资金争一点、农民筹一点、社会能人捐一点”的办法,解决建设资金问题。资金到位后,首先,确保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像农村沼气池建设、道路硬化、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土壤污染防治、农村生产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等设施建设;其次,资金运用上,各部门统筹协调好,重点项目重点投入,不能面面俱到;最后,要加大农村环保执法机构的建设。信阳市各县财政要加大农村环保机构的建设力度,要在县以下村镇设立环保部门,配备必要的人员、仪器,逐步建立农村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加大农村环境监督执法力度,各部门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加大重要农产品产地的环境监测、饮用水保护、以及小化工、小水泥等高污染行业违法排污行为,发现一处查处一处,绝不姑息。
5.依靠农业科技发展,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而新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必须有现代化的科技支撑。实现农业生态、高产、高效,建设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同样离不开科技进步。因此,环保科技和生态技术在农村的推广使用就显得尤其重要。
首先,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要紧紧围绕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采用与当地的地理条件、产业特点相适应的生产技术、装备和投入,比如在大田作物上,要更多地注重使用良种、环保农业和适用的机械设备;在生态农业上,采用技术加强农业生产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率;用测土配方施肥,保证肥料的正确施用;植保综合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
其次,注重科技推广和使用,推动农村环境保护。通过研发农村适用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技术,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技术和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来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
最后,大力开展生态科技创新活动,加大绿色技术、循环技术、低碳技术的研发、推广和使用{4}。通过科技创新,形成科学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立可持续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式,最终提高农村的生态文明层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国长期城乡“二元”不平衡发展积累的问题需要慢慢化解,解铃还需系铃人,只要我们找准病根、科学施策,我国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定能喜结硕果。
[基金项目:信阳市社科联2015年科研项目阶段成果(项目编号:2015GL118)]
注释: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2007
{2}中国旅游报.开明开放开拓迎接“旅游+新时代”2014.8.21
{3}赵国良.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0(3)
{4}陈寿朋.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关注森林.经济,2008(7)
(作者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河南信阳 464000)
[作者简介:潘凌云(1976―),女,河南省信阳人,管理学硕士,信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从事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研究。]
(责编:若佳)
第二篇:老区脱贫致富经验交流材料
革命老区如何脱贫致富?农业比重大的地区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2001年以来,在××山精神指引下,××省××市坚持解放思想,加快改革步伐,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找出路,通过大力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积极兴办工业园区,支持和带动农业集约化、产业化,推动城市化,如今的××已经步入发展的快车道,长期积蓄的发展能量迸
发出无限的活力。工业兴、农民稳、群众富,曾经贫困的革命老区走上了全面小康之路。
××的实践告诉我们,农业比重大的革命老区,只要开拓思路,立足资源优势,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以工业带动农业,增强支农力度,同样能走出一条又好又快发展的成功道路。
××市位于××省中部,是革命摇篮××山所在地。全市辖10县2区1市,面积2.53万平方公里,人口472万。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变化日新月异。1978—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由8.59亿元增加到40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46元增加到86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29元(1985年)增加到1112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40元增加到4029元;财政总收入达到40.8亿元,为1978年的14.7倍;工业总产值420亿元,为1978年的80倍。2002年以后,实现了3年工业增加值翻一番、4年财政收入翻一番、5年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
××是××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具有标志性,对于老区脱贫致富具有示范性。促使××迅速崛起的做法和经验主要有:
一、以推进工业化为战略核心,带动城市化和现代化
××的发展是××省解放思想的重要成果。2001年,××省对比周边地区发展找差距,提出了解放思想、加快经济发展的要求。省委正式形成《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把解放思想贯穿于加快发展的全过程,加大深化改革力度,进一步推进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同年,在××山召开了中共××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会,提出要发扬××山精神,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就解放思想和发展战略统一了认识。在随后召开的中共××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报告中,又明确提出要“坚持把解放思想置于万事之先”,“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手段”。正是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基础上,××省提出“以加速推进工业化为核心,全面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这一重要认识,是从××省实际出发的,是把党中央的政策与××省实际结合的产物。被××人称之为“××山会议”的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会,开启了××发展的新航程,掀起工业化的新高潮。
××市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在全省解放思想、加快经济发展中积极行动,顺势而为、趁势而上,以“开创新××,繁荣大××”为主题,把解放思想与地区文秘杂烩网发展实际结合起来。一是突破唯农业的思维定式,从就农业发展农业的思路中解放出来,变农业主导为工业主导。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找出路,以大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推进农业产业化。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战略基本上是建立在农业基础上的,坚持以农业为主导,以增加粮食产量为发展目标,着力于向土地要粮食,向粮食要效益。改革开放过程中,在周边省份大力推进工业化、大干快上工业项目时,××和整个××省一样,仍固守于农业这一比较优势,围绕农业抓农业,其结果不仅粮食产量没有大的增长,而且错过了工业发展的大好时机,经济总体水平一直在低位徘徊。解放思想首先必须从农业社会的传统思维中解放出来,适应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趋势,把发展工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变以农为主为以工带农、以工富农。
二是从工业化的误区中解放出来,把加快推进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经阶段,也是加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转型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农业资源比较丰富、农业比重较大的地区,往往对工业化认识不足,把发展农业作为主要任务,以农业规模化替代工业化,甚至认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可以跳过工业化阶段,直接建立起以信息产业、知识经济或者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这样的认识,既不符合发展实际,也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离开工业化发展农业,既会延缓工业化的进程,也会影响农业本身的发展,这也是农业地区长期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正确认识工业化发展阶段,适应工业化大趋势,把推进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是地区现代化的关键。××正是从认识误区中解放出来,才得以提出“工业立市”的战略。自2001年以来,连续开展“强攻工业年”、“国企改革年”、“工业发展年”、“工业园区建设年”。并在××市“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坚持高起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快速做大工业经济和中心城市规模,提升工业经济和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是从工业与农业对立的认识中解放出来,通过工业化提升农业现代化。××省解放思想紧密联系实际,正确地提出,解决农业问题,就要积极发展非农产业;解决农村问题,就要积极发展工业经济;解决农民致富问题,就要改变大多数人口搞农业的局面。循着这样的思路,××确立了“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强调要“加速工业
崛起,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把工业化理念、市场化运作引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走产业化发展之路。着力以工业带动农业,通过提高工业化程度,增强支农的力度,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的实践证明,在工业快速增长、农业产值比重不断下降的同时,粮食产量却有较大幅度增长,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农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有很大提高。
二、办好工业园区,承接沿海地区和外资产业转移
确立以工业化为战略核心,解决了长期困扰发展的思路问题,激发了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按照新的思路,千方百计抓工业,集中力量上项目,全市上下形成工业化的热潮。在发展路径选择上,××没有重复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 的乡镇工业发展模式,而是按照适度集中、合理集聚原则,以办好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吸引产业转移为重点,形成规模集中、集约高效的地区工业发展新路子。
一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引导产业相对集中发展,形成“块状经济”。××市紧扣“上档次、扩规模、造特色、增效益”的目标,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体规划,科学布局,滚动开发,分步建设”的方式,利用城郊荒山、荒坡、荒地,有序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既节约了耕地、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又降低了入区企业的用地成本。2001—2007年,全市13个工业园区完成土地开发建设面积5.1万亩,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8.6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97.6亿元,入园企业达到1748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507家,安置就业3.26万人。2007年,全市工业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08.9亿元,同比增长77.5%;主营业务收入356.3亿元,同比增长76.4%;利税总额13.6亿元,同比增长60.5%。
二是完善园区功能定位,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按照“规划科学、定位准确、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体现特色、集成配套”的思路,明确市县(区)各工业园区的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形成分工合理、重点突出、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吉州园区于2006年跻身全省首批生态工业园区行列,新干园区于2006年被认定为全省盐化工产业基地,吉水园区于2006年被认定为全省绿色食品特色工业园。
三是建立“百里工业走廊”,发挥园区联动效应,营造发展高地,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在吉水县至泰和县的百里经济带上,规划建设“吉泰工业走廊”,以优化产业布局为重点,坚持产业有规划、项目有选择,通过主攻大项目、抓好大投入、建设大基地、搭建大平台,形成招商引资的优势、产业集聚的优势、带动增长的优势。为此,××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资金上,各类工业扶持资金,确保2/3以上用于支持工业走廊建设;全市金融机构的工业贷款每年增长30%以上;组建工业走廊建设融资担保中心;促进直接融资和吸引民间投资。在项目上,实行项目审批与土地供给联动,市政府每年在省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中预留不少于30%的指标,专项用于工业走廊的重大工业项目。在税费上,对进入工业走廊的企业实行税费优惠,鼓励现有企业利用闲置土地和厂房与外商和市外企业合资、合作,对其转让过程中所缴纳的房地产交易管理费和技术服务费减半收取,对其上交的契税收入,由受益财政予以适当补助。在基础设施上,加大对电力、交通、物流、市场、信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强服务功能,降低工业走廊内企业的商务成本。此外,对入区创新型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配套支持和奖励。
四是发挥园区优势,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着力招商引资、招大引强。××利用园区优势,扩大招商引资,突出以承接市外、省外、境外、国外产业转移为重点,主动“对接长珠闽、联通港澳台、融入全球化”,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和手段,大力推行专业招商、产业招商、以诚招商、以商引商。特别是对应沿海发达城市,先后成立深圳、广州、厦门、杭州4个招商局,加大招商对接和产业转移承接的力度。同时,还在工业园区辟出一定区域,引进深圳产业园、深圳中兴科技产业园、吉水标准件产业园、泰和温岭工业园,为发达地区产业大规模转移、异地发展提供条件,实现了从引进项目到引进园区的重大跨越。同时,以招大引强为重点,着力引进节能环保效益型大项目、大企业。浙江客商投资的无纺织造布项目,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全国仅此一家;深圳客商投资建设的铝银浆项目,同行业排名全国第三,产品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同时还吸引中石化集团、中盐集团、中信集团、中诺、飞歌音响、新加坡食品医药科技、日本友利电子、香港森泰、华禹通信、航盛电子、三笑日化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投资兴业。仅2007年,全市新引进的投资规模超亿元的项目有60多个,投资规模超过10亿元的有5个。招商引资蔚然成风,高潮迭起,在××工业园区曾出现60多个项目同时开工的局面。上世纪80年代在东部沿海涌起的大开放、大发展热潮,今天在××得以重现。
三、鼓励全民创业,对回乡创业给予和外资同样的政策
××市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省提出的“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赣”战略部署,抓住务工经济由打工阶段逐步向创业阶段跨越的时机,积极引导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创业,大力发展“雁归经济”,实现了从输送务工者到引回创业者、从输出劳动力到引进生产力的转型,形成“人才回乡、资金回流、企业回迁”的热潮,走出一条开放型经济与本地内生型经济相结合发展的新路。据统计,目前××市回乡创业人员近5万人,发展个体工商户2万多户,创办或领办民营企业近2400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38%,注册资金57亿元,占全市企业注册资金的45%,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8家、千万元以上企业52家。
从创业主体看,主要包括3类。一是打工能人。这是回乡创业的最主要部分,约占到回乡创业人数的85%。二是管理强人。在沿海企业担任过中高级主管,具备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回乡受聘担任企业的管理者。三是成功人士。多数是通过求学等方式,走出家门,学有所成,利用自己在技术、融资、管理方面的优势和特长,携科研成果或成功经验回乡创业。
从创业领域看,由初期的饮食服务、商品流通、资源开发、房地产等传统产业逐渐向机电制造、纺织服装、五金建材、电子通信、农产品深加工等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产业拓展。例如合力泰微电子公司,就是3个泰和县籍外出务工者回乡兴办的企业,意为合力振兴泰和,投资8000万元建成××省首条液晶显示器(lcd)全自动生产线,投资3亿元,拟建全国第三大液晶显示基地。近年来,回乡创业开始向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产业化领域发展,形成一、二、三产业全覆盖,其中第一产业占16%、第二产业占41%、第三产业占43%。
从创业形式看,更加灵活多样。一是独资式,这是回乡创业的主要形式,占一半以上。二是合资(合作)式,一些回乡创业人员在资金实力有限的情况下,往往通过参股、参与管理等形式,合资合作兴办企业。三是外联式,与外地老板联合办厂,负责成品或半成品生产,市场销售交由外方。四是转移式,一些务工人员在外地成功创业,等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再回乡创办分厂或整体回迁。如一些现代食品加工或大型种养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回乡创办“公司+基地+农户”式的食品加工或大型种养企业。
回乡创业形成一系列积极效应。一是带动了全民创业。从打工者到创业者,带来全新的创业观念,形成创业的示范效应,激发了民众的创业热情。近两年,在回乡创业的带动下,××市民众创业蓬勃发展,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3.3万户,私营企业2312家,民间投资40亿元。二是促进沿海企业向××转移。由回乡创业人员做向导,促进了××与沿海企业的对接,引导产业加快向××转移。绝大多数回乡创业都是以沿海企业和市场为背景的,据调查,80%的企业是根据沿海市场信息设立的,其中70%的企业直接对外供货,30%的企业与沿海企业集团合作,结成联盟。三是增加就业与收入。回乡创业对于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就业起到积极作用。据统计,××市回乡创业5万人,直接吸收从业人员约90万人,带动城乡居民人均增收70元,实现了“回乡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方”。两年来,回乡人员创办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2亿元,上交税收4.5亿元,成为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回乡创业也给创业者带来许多实惠。一方面节约创业成本。××在土地、能源、劳动力以及生活成本等方面,比沿海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这就为创业者节省了大量创业成本。另一方面,大大减少不同文化、生活方式的冲突,有利于发挥地利、人和等多种乡土资源优势。
××在推动回乡创业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回乡创业给予外资同样的待遇,有力地支持回乡创业。一是出台一整套支持性政策。2005年××市就出台了《关于实施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将回乡人员纳入全民创业的范畴。同时,各县市区也在税费减免、资金信贷、土地安排、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给予回乡者创办的企业或带领外地企业和人员回乡办厂或兴办企业的,与外商同等对待、同样待遇。如安福县工商部门制订23条措施,包括政府出钱聘律师为回乡人员办企业免费提供法律服务、对回乡创业人员评定信用等级并据此发放贷款等。吉州区给回乡创业者发放“创业绿卡”,让回乡创办企业者在用地、办证等方面享受一系列优惠待遇。二是为回乡创业提供平台。在工业园区建立专门吸引回乡创业的创业园区,精心构筑回乡创业的平台。泰和县在工业园区划出6000多亩,完成“六通一平”用于回乡创业,在已经建成的泰垦创业区,面积达1000多亩,引进回乡创业型企业60多家。新干县建成5000多亩园区,引进回乡创业企业80多家,形成“一园三区六城”的发展格局。吉水县从2005年开始,累计投入1700万元,在吉水工业园规划500亩开辟了回乡创业园,引进回乡创业型企业23家,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为全省第一批重点扶持的回乡创业园。三是提供全方位服务。对回乡创业者实行一站式、全程式、跟踪式服务,配套“马上办”、“直通车”和“经济110”机制,实现对回归企业一切手续从优、从快、从简,做到服务程序“链条化”、服务方式“人性化”,积极构筑为回乡创业者竭诚服务的“绿色通道”。对回乡创业园落户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坚持各级领导挂点帮扶制、责任追究制、办事时限制和首问负责制;建立回乡创业者恳谈日制度,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四是实施小额贷款信用担保政策,支持创业活动普遍展开。自2002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小额贷款4.5亿元,其中2007年发放2.3亿元,通过小额贷款扶持个人创业8839人,带动就业人数近3万人。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绿色、特色产业基地
××坚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以农业产业化为主攻方向,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培植独具特色的“农字号”龙头企业,拓展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始终坚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作为稳固农业基础,优化特色农业结构,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龙头工程”抓紧抓实。
一是拓宽农业发展思路。相继明确了“发展特色农业”、“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乡村企业为骨干,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体,种养加系列经营,农工商全面发展”、“确保粮食稳定增长,大力发展多种经营,重点突破乡镇企业”等工作思路和举措。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市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142.3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320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36.7亿元增加到163.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5.1%。突破了粮食单一生产结构,经济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从6%上升到27%,提高了21个百分点。
二是加强产业基地建设。坚持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建龙头,实施一村一品战略。近年来,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46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78家。其中,有10家龙头企业、10个农产品生产基地、164个特色产业村被列入2007年全省“十百千”工程。
三是引进大企业带动农产品深加工。以大开放促进农业经济大发展,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吸引深加工企业投资××。先后有湖南三可公司、上海熙可国际控股公司、青原区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盛兆农畜实业有限公司等落户××,有力地推进了××农产品深加工增值。
四是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优势。制定《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财政扶持、工商登记简化手续、税收优惠、金融信贷优先、农业加强指导等具体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措施。在8个所辖县内,围绕生猪、肉牛、蔬菜、金桔、葡萄、茶叶等优势产业,开展了10个合作社试点示范,由农业局等8个市直单位对其进行重点帮扶。目前,全市已经发展各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400个,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06个,有效提供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五是加快新农村建设。实施“百村示范、千村试点”工程,全市农村新通自来水4.4万户,新建水冲卫生厕所3.9万户,改造房屋1.1万户,133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基本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广播电视通播率达100%。到2007年底,沼气用户达22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4%;新建2251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惠及12.1万户、49.88万人。
六是农村综合体制改革协调推进。农村税费及配套改革成效显著,水利管理体制、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全面铺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泰和县被列入全国20个综合改革试点县之
一、全省唯一的县域经济改革与发展试点县。××市于2007年跻身全国首批10个循环农业示范区,吉水、新干和永新县分别获得全国粮食生产、生猪生产和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
五、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长期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大大提升了旅游资源价值,推动旅游产业迅猛发展。以××山红色旅游为主线,以绿色生态资源为依托,突出庐陵文化特色,实行“红、绿、古、蓝”旅游综合开发,呈现了旅游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旅游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列全省前列的良好态势。1995—2007年,来××市旅游的人次由38.7万人次增加到919.4万人次;旅游收入从1.14亿元增加到49.6亿元;旅游创汇由53.2万美元增加到1620万美元;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5.3万人,间接从业人员约26.5万人。
其中,××山市通过解放思想,确立了旅游兴市战略,致力于“五个突破”,使旅游经济迈上新台阶。一是全力实施旅游文化系统工程,在文化表现力和旅游吸引力上有新突破,增强红色旅游的感染力。二是实施景区美化工程,在品质提升和旅游形象国际化上有新突破,增强红色旅游的影响力。三是全力实施“产品多元化”工程,在由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转变上有新突破,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四是全力实施资源优化工程,在旅游营销市场化上取得新突破,增强红色旅游的竞争力。五是全力实施管理标准化工程,在旅游管理水平上有新突破,增强红色旅游的带动力。2007年,××山共接待游客30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亿元,旅游业的增加值占全市增加值的50%、旅游业从业人数占全市从业人员的50%。不仅实现了经济发展、群众增收,也产生了重要政治影响。
今后10—1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确定以“六大基地”建设为目标,全面推进现代化进程,即把××建设成现代轻型制造业基地,国际知名的旅游胜地和休闲基地,中部优质农产品向沿海输出的生产和加工基地,高素质劳动力培训基地,水、火、核并举的××省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省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基地。到2020年,实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两个翻两番”,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或接近2000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200亿元;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已经步入发展的快车道,长期蓄积的发展能量迸发出无限的活力,推动着××的崛起。黄洋界上改革号角已经吹响,××山下老区人民将再创新的辉煌。(
第三篇: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中国梦
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中国梦
一、国际背景意义
我们现在在国际上介入的工作比较多,大家知道千年目标就是2000年联合国首脑会议制定的千年目标到2015年终止,2015年以后的新千年目标或者是发展目标、发展进程现在正在紧锣密鼓的制定。我们中国现在的这样的地位跟2000年的地位,已经是今非昔比,不可同日而语了,那么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预期加高了,中国自身的责任感也加强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确实要花很多精力来分析和探讨中国在2015年以后国际发展进程中间,应该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
不仅仅是这样,在去年联合国多哈的气候会议上提出要在2015年完成一个国际协定,就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要达成一个协议。中国现在不是简单的树大招风,我们2011年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超过美国和欧盟27国排放总量的总和,而且这样的趋势还在进一步发展,差距在进一步拉大,这方面我们也有很多工作要做。
当然现在中国城镇化的速度和规模,应该都是史无前例的,也可能是后无来者,我们每年一个百分点就是1400万人口,这些年每年都超过1500万人口,即使是这样,我们还需要至少是20年时间才能够完成的我们的城镇化进程。大家说可能印度有可能要超过我们,但是实际上印度超过我们短时间还不是那么简单。我们2012年的钢的产量是7亿1500万吨,印度钢的产量是7600万吨,也就是中国的十分之一,印度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现在基本上都和我们八十年代的水平差不多,所有的这些都消耗大量的能源。
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对我们中国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历史和战略意义,更重要的应该说它有一种叫普实性,普遍的实用性,有普世价值,那么,生态文明应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这样一种社会文明形态,不仅仅是中国要建设生态文明,全世界都应该向着生态文明的方向发展。
中国这些年,要实现一种民族的伟大的复兴的话,仅仅有GDP显然是不够的,日本处于世界第二经济体这样一个地位,有20多年时间,但是它并没有大的软的实力,因为它没有一种引领世界的价值理念,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现在的生态文明建设,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在国际上做工作,希望能够把生态文明构建一种话语体系,能够在世界的治理中间能够体现出来。
那么现在我们说这个生态文明这个是属于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从现在我们在国际的交流的情况来看,也应该说国际社会表现了一个比较积极的认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国内的生态文明的认知和实践,应该说在世界上有一种引领的意义。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我今天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这样的战略地位,这样的演化的进程关于它的学术、认知,它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相应的建设实践,这些方面跟大家一块谈谈我自己的认识。
(一)基本国情迫使我们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在两会期间,生态文明、中国梦、美丽中国,特别是在我们雾霾重重的北京,大家对这个中国梦的解读,更多的就跟生态文明结合在一起了。而且习近平同志在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就生态文明问题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是应该说是最直白的、最有说服力的生态文明的行为和社会选择:
有一个人在海边晒太阳,旁边有一个人催他说:“你太懒惰了,赶紧去干活吧!”然后这个人说:“为什么要去干活?”他说:“你干活才有钱,才可以挣钱”。“为什么要有收入要挣钱?”,“挣钱了,你才能有好生活嘛!”,“好生活是什么样子?”,“好生活就是在这晒太阳”,既然这样的话,已经在这晒太阳了,为什么要去重复这么一个过程?”
现在实际上大家可以看,像太湖治理,本来太湖就是一池清水,结果把它全部污染了,现在花巨资来治理,何必当初呢?我们说的美好的生活就是属于天蓝、水净、地绿,本来我们就天蓝、地绿、水净,结果我们偏偏要非常勤奋的去把它破坏了,然后非常勤奋的加以改善,像这样的折腾,就显然我们是在与自然作对,不是属于一种尊重、顺应、保护自然。我们想通以后,确实很多我们在做的无用功,我本来在这享受着蓝天、白云、沙滩、阳光,结果的话我去发展,最后把污染了,再用来治理,最后还是要回到这样的原点。
所以说生态文明,为什么说一定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这个是属于一种根本的理念的思想,世界观认知方面的,不是属于现在我们所说的,现在我们是为了建设生态文明。但是现在我们说生态文明,也并不是说一定要建设返璞归真,在那晒太阳要是没饭吃,显然是不可能的。
2009年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4月份丹麦政府开了一个高层次的会议,这个会议我也去了。在这个会议上科菲安南去做了一个演讲,他讲了一个故事说:在联合国秘书长的位置上,整天忙忙碌碌没有一点空闲,整天关在火柴盒的办公室里面,基本上享受不到自然。他说退休以后和妇人一起到了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一个森林里面,30公里的森林里面,没有电、自来水,完完全全的绿色,周围也基本没有人,那是非常清新、非常的安静,没有手机、电视,电灯都没有。不到一个星期就感觉到这个太枯燥了,跟世界有点脱离了,在第五天的时候他说不行,像这样一种生活不行,跟现在的生活脱离了太远了。第六天他就步行30公里跑出来了,在附近买了一份报纸,把手机全部拿回去了。
所以我们现在这样的生活,我们不可能属于返璞归真,不可能回到原始,只是我们生活品质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所以说李克强同志在3月17日答中外记者问的时候说:绿水青山、贫穷落后,那不行,不是我们所追求的、需要的,但殷实富裕、环境恶化也不行。在北京,现在的生活跟30年前我们当时出国的时候是另外一个世界,我们现在感受我们这个世界比他们还先进、发达,这是另外一个环境的根本的改变,但是从这样一种生活的便捷,从这样的资产占有的富足程度,从我们现在对国际资讯的了解,应该说在很多方面我们并不亚于发达国家。
但是我们现在的空气质量,我们现在的交通拥堵,就不是我们所期望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现在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是失去了一种理性的,就是习近平同志讲的,我们本来就蓝天白云,有沙滩阳光能够与自然和谐的,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把自然破坏了,所以我们现在建设生态文明应该是一种被迫、无奈,而不是一种主动,在工业文明里面应该说这是一种必然,因为工业文明就是要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所以我们李克强同志说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生态形势的严峻性,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这成为我们发展的短板了,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是要打破这个瓶颈的制约。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不是顺便来搞这个建设,而是属于我们现在发展阶段,我们现在的基本国情迫使我们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那么现在从这个操作层面来讲,李克强同志讲的也很清楚,要提高门槛也要还旧账,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没有总书记所描述的这样一种自然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轨迹,我们现在是一种被迫、无奈,这个被迫、无奈选择生态文明也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因为我们要说生态保护,我们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农业学大寨以后就开始强调生态文明,但是当时的生态文明是因为农业学大寨毁林开荒,将森林、草原、湿地变为农田,造成了水土流失、自然生态系统的退化,当时的生态退化,我们要生态平衡没什么环境污染,并没有环境毒化,所以是一个不同性质的。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不断提升
应该说在二十世纪的改革开放那些年代里面,我们确实也是面临了很多,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性质变了,从自然环境的恶化、生态失衡变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毒化,环保部说现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数据是保密的,甚至美国大使馆在进行PM2.5监测的时候说它是违法的,所以性质变了,我们由于在经济不是十分发达的时候人口压力大对自然的破坏主要以生态破坏为主,那么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间,城镇化的过程中间,由于我们发展速度快,对大量的污染物、重金属进入环境,造成环境的毒化。
所以进入二十一世纪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提到议事日程,那么在2002年的时候当时非常明确的提出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在十年前,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上面就把这个生态良好作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那么在2005年生态文明在我们官方文件中间第一次提出来,当时提生态文明也还是一个比较狭义的理解,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因为是在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要完善促进生态建设的法律和政策体系。那么在十六届的四中全会,就把这个生态建设作为我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三位一体的到生态文明变成四位一体,所以从这个发展过程中间生态文明的地位不断在提升,我们现在说的五位一体在2008年的时候胡锦涛同志已经非常明确的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已经非常明确的提出了。大家可以看我们生态文明建设是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地位不断得到提升,在十八大上面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凸显,明确提出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总体布局。而且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所以这个地位不光是一种突出地位,而且还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因为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一种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理解应该是生态文明是相对于工业文明,相对于农业文明这样一种社会文明生态,但是我们党的十八大对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应该说还是非常谨慎,也是非常睿智的,没把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社会文明形态,因为在马凯同志主持的会上面,我们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他也是非常明确说我们还是属于发展中国家,还是属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城镇化还要加速推进,我们不可能完全抛弃工业文明,工业文明还要兴起,但是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所以要把生态文明融入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那么在十八大两会讨论中间,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应该是非常明确,因为它的重要性关乎人民的福祉,关乎民族的未来,这样的地位不可谓不高,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我们说四大文明古国,世界上已经出现了大大小小二千多种文明,现在真正能够一直延续没有间断的就只有中华文明,是中华文明能够永续发展,不光是出于中华民族的问题,而且要为全球生态安全作贡献。这是中国的责任、义务,特别现在是美国的一些智库、国际的一些结构对中国的预测说应该是2025年前后中国在经济总量上应该可以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当然中国要真正从这样的一种社会、国际第一政治的影响力上面超过美国可能不是十年、二十年的事情。
(三)国际社会指责中国是“新殖民主义”是污蔑
中国的发展显然不光是对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对全球的生态安全,现在国际社会指责说中国是属于新殖民主义。
哪有穷人殖民富人?
我们是2011年在赞比亚,当时希拉里在那访问,就明确的指责中国在赞比亚开采铜矿,利用当地的资源在非洲开采石油,说中国是新殖民主义。不光是非洲是这样,就连巴西,我是2010年随外交部,因为我是外交部的外交政策咨询委员,到巴西去访问,巴西的这样智库甚至外交官就明确指出,中国在巴西的经济活动就是一种典型的新殖民主义行为,当时我们都感觉到很奇怪,我说你说的不对。巴西人均的收入超过中国的一倍,当时他们是人均超过一万美元,我们也就只有五千美元,说哪有穷人来殖民富人的,这是第一。
哪有殖民主义者把定价权交给被殖民主义? 所有的这些资源产品的定价权全部在巴西人手里,他们淡水河谷的铁矿石说涨就涨,我记得是2004年涨78%较上一年,说涨多少就涨多少,我们都只能被动接受,这些年铁矿石涨了五六倍,我们没有这样一种定价权,哪有殖民主义者把定价权交给被殖民主义者,这不和逻辑。
没有中国的市场需求,他们怎么拉动经济增长?
巴西南美的大豆等都靠我们对他们资源的需求,每年要出口50万吨大豆,是他们的经济支柱,后来商务部长陈德铭到访阿根廷,要没有中国的市场需求,他们怎么有可能经济增长?怎么保证他们的经济活力?但是现在社会上就这样认为,国际社会就是这样一种误解、曲解,就是这样蛮横不讲道理,给他做了贡献还骂你。所以这个是我们要把生态文明作为一种话语体系要推向世界,要为全球的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那么这样的一种生态安全格局显然要以人口资源环境必须要处于均衡状态,经济社会生态这样的效益要统一,给自然以修复空间,给子孙以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我们这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我们小的时候挑回来的水是直接喝的,没有要烧开喝的,什么问题都没有,现在基本上就不可能了。我是长江边上了,现在他们说长江水都不喝,因为他们有的说: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君的下水道,我的自来水。现在长江被污染的成为一个下水道了,长江水都不喝了。
三、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当然还有国家能源安全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能源安全是属于非常迫切的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在很多会议上国际上提这样一个命题,水是生命之源是一个生存的问题,没有水就没法生存,生源是一个发展的问题,是生活质量的问题,没有能源我们的生活质量都不可能保证,冬天不可以供暖,夏天不可开空调,所有的电器都不能使用,交通不可能便捷,所以能源是我们生活品质保证,水是我们生存的保证,后来有人说不对,这个能源才是最根本的,道理很简单只要有能源难道不会有水吗?我们可以海水淡化,没有水我们可以把水远距离的通过能源的消耗来加以重新调配。所以能源才是最重要的,当然这个说的是太夸张了,不管能源怎么充沛,我们也不可能把撒哈拉沙漠变成绿洲,不可能按照工业文明的思路来改造自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我们怎么可以去改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能源安全对于我们保证生活品质至关重要。
我们1980年全中国的能源消耗在6.5亿吨标煤,过了20年到2000年我们才13.5亿吨标煤,20年时间增长了7亿多标煤,我们现在是36、37亿吨标煤,我们要2015年控制在41亿吨标煤以内。我们说我们是属于富煤、少气、缺油,但是我们现在天然气是进口,石油我们进口是属于2.87亿吨,自己生产才2.05亿吨,我们的煤炭现在也是进口国,去年我们就进口了2亿多吨原煤。我们雾霾天气实际上就是我们化学的能源消费的直接结果,本来我们华北地区这样的天气整个京津冀工业发展的规模,河北省是属于全国的第一产钢大省,全国是7.2亿吨钢,河北就生产了2.3亿吨钢,就河北省,一吨钢是现在是需要0.67吨标煤,大家可以算,都是要靠能源把这个钢给炼出来的。本来是环境的容量都已经是属于到了极限,甚至超过极限了,这个冬天突然之间这么冷,我们市政府又非常明确的要大家关注民生,下文件要保证所有的供暖不低于16度,结果暖气烧的热,现在我们的统计数据是2100万人口,实际上超过2300万人口,因为北京流动人口特别多,没有办理登记人口也特别多,这么多人要供暖,而且这个温度低于常年,那么这个大量的煤炭、天然气和超过五百万辆的机动车,组合在一起才形成了雾霾天气,应该属于冬天的寒冷是属于雾霾天气直接的诱引,要是暖冬的话就不需要消耗这么多,不会发生的这么严重,从这个意义上讲能源的消耗,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保证能源安全,如果许多能源的供给的话,我们靠什么供暖?所以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在能源问题上,在十八大中间非常明确的提出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不是变革,不是改进,而是革命。
当然我们水安全、粮食安全,用水总量这个也是非常明确的,北京应该说已经远远的超出了我们水环境的容量,正是因为超出了水环境容量,我们才可以采取周边的水要供北京,不仅仅是周边其不够,还要南水北调从长江调水,那么通过这些建设生态文明才能够进入一个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的时代,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意义应该说是属于不断的凸显,也是带有一种被迫的性质。
四、生态文明的学术认知的演化进程
(一)文明认知过程 1.最早认知
因为我们党的五年中间也没有界定什么叫生态文明,只是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什么叫生态文明,生态和文明是两个词,生态很简单,就是一种生物和它的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就是生态,它是中性的,并不是一种褒义或者是贬义。我们的文明按照我们中华文明传统记载里,在《周易》中间都有出现将“文”和“明”两个字连在一起,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如果在字义上面来讲,如果是属于农耕文化中间,因为龙是我们的一种吉祥,一种权威,田是我们农耕文化的集中体现,就是天下有这样的文化。
2.明确解释
直到唐代对这个文明才有一种比较明确的解释,这个解释就是经天纬地叫“文”,照临四方是“民”,经天纬地是物质财富,照临四方是一种精神财富。文明是一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种积累。
3.西方认知
那么对于西方话语体系中间,这个比较简单因为西方的文明相对来讲比较短,他们有个人聚集一起就是有市民成为城市这就是文明,因为人在一起之间有交流、文化、有社会规范,有财富的生产,这就是文明了,所以西方的这样的理解相对来讲,他们更强调人的本身。
(二)生态文明的认知过程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因为我们现在说生态文明,追溯最早的就是老子、庄子,中国古典哲学中间对于天、地、人的这样一种关系的认知,应该说就是我们生态文明的认知的基础或者说是理论的基础。把这些东西和欧美人一讲,他们不知道中华的文明在这个公元前五百多年前,公元前六世纪都已经将人和自然的关系从哲理上讲的这么清楚,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当时这个就很清楚,我们人、土地是属于财富之母,我们就依靠于土地而生活,但是这个土地收成确实是靠天,天公不作美,地也没有收成,天公不作美,也应该有自己的规律,春夏秋节日变化,不是使我们想改变就改变的,所以这样的道,这样的规律、规则,这就是自然体系,这就是我们一种自然。
2.天人合一
所以,我们的生态文明应该说在两千五百年前老子都已经把它讲的非常清楚了,庄子进一步提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我们这个古代的哲学家、哲学理念,我们中华文明几千年得以延续中间也正是由于我们这样的一些哲学理念、思维、理论的传承,西方相对来讲对生态文明的认知要短多了,因为我们现在说生态文明对自然的约束,人与自然的和谐。我现在所看的文献最早的是在工业革命以后他们对工作文明的反思。
3.稳态经济
在十九世纪的中叶英国有一个古典经济学家叫穆勒,他提出叫稳态经济,因为在当时工业革命英国特别强大,它就可以征服世界,它就认为经济是一种没有边界的,我只要有劳动力投入,只有要资本的投入就可以无限的扩张你的经济,穆勒在这个时候就认为我们没有必要去做这样无限的扩张,他认为这个世界是没极限的,但是我们没有必要去把每一寸土地都开发了,这些小草,小的生命他们也很美好,我们人口也没有必要永远的增长,经济也没有必要永远的增长,所以穆勒说我们就应该整个经过处于这种稳定的状态,没有必要去扩张,应该说这是属于欧洲文献中间最早的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他说人可以改造自然,但是没有必要去改造自然,我们应该与自然融为一体。
4.宇宙飞床经济学
后来我们知道在上个世纪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中期鲍丁提出一个要求叫宇宙飞船经济学,他认为我们的地球跟古典经济学家不一样,我们是边界的,不是没有边界的,是有约束的,地球就是一个宇宙飞船,在这个宇宙飞船里面,我们能够获取的资源是有限的,这样一个宇宙飞船它能够容纳的废弃物是有限的,非常明确的承认,与古典经济学家不一样,他不认为世界的发展是有边界,鲍丁他认为是有边界的。
5.工业文明的阶段性 随后,西方也有经济学家,他认为工业文明也应该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业文化的阶段性就在于化石能源的阶段性,因为我们化石能源是经过几亿年的地质过程而形成的,我们在短短的一二百年时候把化石能源全部用完,工业文明也就寿终正寝了,所以有人就认为工业文明是我们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间一个非常短暂的阶段性的场面,工业文明也就是不过区区百年时间真正的能够享受工业文明。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说工业文明基础就是化石能源,一旦化石能源消耗殆尽,我们工业文明不复存在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工业文明之后就应该有一种新的文明来取代,显然不是化石能源。
五、生态社会主义和生态马克思主义
还有一种伦理道德的政治的,就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由于这样的能源危机,由于这样的环境污染,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将生态结合起来形成生态社会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那么生态社会主义和生态马克思主义干什么,他们主要是从制度上对资本主义加以批判,认为我们现在所有的这些生态危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必须要粉碎我们才可能摆脱生态危机,他讲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有这样一种资本主义制度追求着保障的是利润的最大化,是一种利润动机。他们可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将生态危机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可以将经济危机转变成为生态危机,这就是国际上的不公平,也是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生态社会主义和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我们应该要用生态理性来取代经济理性,因为这个生态理性和经济理性是完全相矛盾的,经济理性由于利润最大化、生产财富、财富的积累,而生态理性是寻求的是和谐、协调和可持续。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生态马克思主义强调我们必须要打碎社会主义的制度枷锁
六、生态文明的界定
实际上应该说生态文明这样的界定没有那么复杂,它的就是一种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成果。我们来说文明,文明是和文化连一起的。在一千多年前我们就非常明确的界定文明就是一种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一种总和,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那么我们讲生态文明的话就是指出我们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这样一个规律,所能够取得这样一种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繁荣,这样一种社会文明形态。应该是一种和谐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这样一种社会文明形态,而且要以人的发展为宗旨。那么我们现在就涉及到,就是说和我们十八大中间的定位,我们究竟把生态文明看成我们临时演化竞争中间的社会文明形态,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因为从这个社会形态的角度看有奴隶文明、封建文明、资本主义文明、社会文明,从生态方式上面来看有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我们怎样来看待究竟它是一种社会文明形态还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
因为我们说这两个接近都应该对,大家知道在十八大以后生态文明的翻译让外交部翻译为难了,最后他们翻译了叫生态进步,他们翻译以后很多西方的学者也很关注中国,说这个翻译不对,生态文明就是生态文明是相对于工业文明提出来的,是对工业文明的一种否定是对工业文明的一种改进,不是一种生态本身的进步,所以后来李克强同志发现这个事情以后,非常明确的要求生态文明英文的翻译就叫生态文明,不要叫生态进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生态文明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文明形态,社会文明形态,不仅仅是一种要素。
那么,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十八大报告中间把生态文明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要素,五位一体中间的一个内容,同时也从社会文明形态中间要求要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要把生态文明融入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
这个价值取向从理念上来讲显然应该是一种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从价值观上面看应该是寻求公正,这个公正是社会公正和生态公正,不仅仅是一种社会公正,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体的,还要寻求生态公正,保护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要寻求效率,这么一个效率要有社会效率,这是一种制度、体制上面的要有这样一种生态效率,使我们生态环境的容量能够发挥到极致,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能够保持在良好的、较高的状态,经过效率这是一种市场性的。
那么生态文明价值观必须要和谐,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工作也好,效率也好,和谐也好,最后还应该是属于我们人的发展,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
有人说生态文明跟工业文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工业文明它的价值理念就是从功利主义或者是叫效用主义,工业文明伦理基础就是讲功利、效用,只有有效用就是属于有价值的,由于工业文明的伦理基础,所以它的一种生产取向就是利润最大化,对于企业来讲是利润的最大化,对于资本家、个人来讲就是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那么消费也应该是属于一种大额消费。
我们说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有一个美国经济学家叫罗斯托,他写了一本书叫《非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宣言是说的我们人类社会进步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他说不是,他写的叫《非共产党宣言》,他写的是社会发展阶段是从农业社会、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这样的按照工业发展的阶段来界定,那么到最后是一种高额的消费的一种社会阶段就是后工业社会物质财富得到极大的丰富,我们可以高消费,但是工业文明它是不承认有这样的发展边界的。
1972年罗马俱乐部提出来增长的极限以后引起了轩然大波,它不承认有边界。我们生态文明显然尊重自然增长是有边界的,是有约束的,从生产方式上看工业文明显然是一种线性的从原料、生产、产品、废物。那么生态文明属于我们承认是有边界的话,就应该是一种循环的,我们的消费方式工业文明应该是寻求一种物质的占有和大额的浪费,那么生态文明显然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减少对自然的影响。那么我们现在说要建设生态文明,实际上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阶段面临的压力和阻力很大,正是有这样的一种压力和阻力迫使我们,就像李克强同志说的一样,要通过我们生态文明建设来破解我们发展的瓶颈。中国作为一个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阶段,作为一个后来者,我们有一个叫城乡二元结构,城市相对来讲比较发达,比较富有,农村相对来讲比较贫穷、落后,所以这么一个叫城乡二元结构。
我们经过这些年的城镇化,像这样的城乡二元结构变成一种城市内部的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的二元结构。就使得我们现在中国的城镇化与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形成一种非常明确的中国特色,我把它叫三轨并行的城镇化,在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是一步到位的,我们现在是属于三轨并行,哪三个轨道?
第一个就是我们现在这样的统计意义上的城镇化,只要你城市里面生活居住超过半年,那么你就是属于城市人口,我们每年都是应该是属于超过一个百分点,这是一个意义上的。
第二个意义上的城镇化叫市民化,就是将转移到了城市,但是不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务,原来我们讲2.3亿,李克强同志在几次讲话中间说了是2.6个亿,叫外来人口、流动人口或者是转移人口。我们想要把这2.6亿人口一年消化1亿3000万,我们也要20年的时间,我们从当前的52.6%到70%是新增的人口应该是有3个亿,这就是美国一个国家的人口,如果我们现在把这2.6亿再加进来,这就是属于5.6亿人口,这就是属于欧盟27国的总人口,所以这个市民化是第二个的城市化。
第三是我们没完没了的城中村,李克强同志也特别强调现在老城区的改造,因为我们老城区没有城市基础设施,没有社会服务设施,所以必须要改造,这个改造也是我们城镇化过程中间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说所有这样一些城镇化都需要消耗能力、资源,就使得我们这样对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对于我们现在生产、生活方式,都形成一个非常明确的挑战。
七、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新中国建立以前,中国的是一个农业社会没有什么化学能源,没有工业,基本上没有排放,大跃进的时候在1958年有一个小的高峰,排放比较多,随后的三年自然灾害,排放又降下去了,到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这对中国人也有一些影响,所以这个排放和能源消耗有所下降,那么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就一路的高歌猛进,现在我们排放是美国和欧盟27国的总和还要多,2011年按照现在的统计,中国的2011年的排放占全世界总量的28%,美国只占16%,欧盟加在一起11%,美国和欧盟加在一起也就是27%,中国是28%,那么2011年这一年我们中国的排放增加、增量是9.9%,从人均上面看我们现在已经是接近欧盟的平均水平了,应该来讲是2013年达到欧盟的人均水平是没问题,因为我们现在是人群排放也已经是到美国的水平是不可能,没那么多能源。
所以从现在这个情况看中国现在这样发展,如果不转变方式的话,我们不仅对中国自身,对全球的生态安全也是不负责任的。我们在2011年中国新增的排放量占全世界新增排放量的80%。我们现在的消费方式,北京大排量的车应该比伦敦、巴黎都要多,我们到欧洲去很多两厢车,我们现在从工业化水平,我们北京、上海已经进入到了后工业阶段。工业发展空间应该不是属于特别大的,我们现在大家看手机2011年生产超过11亿部手机,还有多大的空间,没有多大的空间了,所以客观上我们也是需要建设生态文明,也有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我们确实是需要加大力度来加速生态文明建设。因为我们从历史的看,在工业革命以前1850年基本上都是属于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只是到了上个世纪初,工业革命以后煤炭、石油,现在大家看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水电、核能占地比重都在不断的增加。因为我们现在从历史的角度看,工业革命以前我们是没有化石能源,少则30年再过50年我们可能没有化石能源,最后还得要走向可再生能源。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传统的产煤的大省,像苏北、山东、河北、辽宁现在基本上煤都没有了。按照英国石油公司的统计,我们现在煤炭储量只够我们开采38年时间,所以我们现在煤炭必须要大量进口。
那么这个能源建设的转型也成为一种必然,中国的人均现在接近欧盟,但是我们城市的排放,像天津已经达到美国的人均水平,这个帐算起来就很简单,因为我们现在全国人均现在是2吨标煤,我们的能源结构是92%,城市的人均的能源消耗是农村的3到4倍,这也是为什么发达国家现在在大力的推进低碳,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提出形成的减排目标。现在讲集约、绿色低碳、智能的城镇化,什么集约?就是要有高效率,集约就是要怎么来度量集约,如果是高耗能,高碳排放也谈不上集约,如果是绿色,我们如果讲以高碳的形式来实现绿色也不叫绿色。
这些年我们说叫环保不节能,这就不是绿色的环保,把污水处理很大的管网最后集中到一起,像高配电100万吨这样的一个日处理,处理后要消耗能源返回,这些都是能源,结果就是我们这个也环保,能耗也高、排放也高。所以我们环保实际上也可以是一种低碳,如果不低碳的话这个环保也不是真正的绿色,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低碳应该说是我们集约、绿色、智能一个最终的测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不管是生态也好、循环也好、绿色也好都需要有这么一种低碳。
今天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第四篇:xx街道“五突出”助力革命老区贫困村脱贫致富
某某街道“五突出”助力革命老区贫困村脱贫致富
编者按:根据省扶贫工作安排,某某街道与具有关荣革命传统的某某结为对口扶贫关系单位。面对人均耕地不足0.5亩、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数40%、人均年纯收入只有2004元的某某,某某街道科学筹划、主动作为、真抓实干,扎实推进“造血式”扶贫,自筹资金100多万元,新建食品综合加工厂,扩建黄酒酿造厂,修建公路5公里,修缮桥梁2座,改造危房2栋,修复农田水利设施10余处,翻新教室20余间,新建图书室1间,解决700多人饮水安全,转移劳动力就业75人,贫困人员增收步伐明显加快,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远超过当地村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45户贫困家庭年收入破万元,80%贫困户实现脱贫,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一)突出工作落实,紧紧抓住实干这一扶贫关键点 一是把扶贫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落到实处。设立由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成立扶贫工作办公室作为专职机构,对扶贫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每年“一把手”到某某的次数不少于2次,负责领导不少于8次,使扶贫工作真正成为重中之重。
二是把扶贫工作求真务实的作风落到实处。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与特区千差万别,为掌握第一手详实资料,街道先后派遣干部职 工近千人次进村入户实地调研,开展交流座谈35次,召开扶贫专题研究会议6次,一户一户的走,一户一户的问,从项目确定,到资金申请,从项目实施,到效果验收,每个阶段都有扶贫干部参与,确保扶贫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贴合实际。
三是把扶贫工作以人为本的要求落到实处。详细制定脱贫方案,先后出台《某某街道“双到”工作实施方案》、《某某、贫困户脱贫达标方案》、《某某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等系列配套扶贫方案,针对不同贫困户的不同意愿,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切实把贫困户的专长和项目效益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衡量,详细论证,做到“贫困户想做但效益不好的不做,效益好但贫困户不想做的不做”,确保项目可行性、效益性。
(二)突出“龙头”带动,紧扣“两委”建设这一扶贫重点 一是实行五个“必到必访”。即生病住院必到必访,节庆假日必到必访,生活困难必到必访,工作开展遇阻力必到必访,婚丧嫁娶必到必访,密切与镇、村干部的关系,齐心协力,共同致力于脱贫工作。
二是实行村委建设“走出请进”工程。有计划地组织街道党员干部与某某党员干部座谈交流,同时,组织村委干部到街道社区、股份公司学习农村城市化建设经验,到社区环境提升工程现场观摩基础建设,强化村委班子成员致富意识,提高他们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提升领导能力。今年因个别贫困户对危房改造政策不了解,到镇政府上访,得知情况,村委班子迅速行动,沉着应对,参 照区制定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一方面在县电视台及时发布信息,公布政策、公示名单,另一方面及时登门入户讲解政策,及时化解了此次危机。
三是实施“两委”规范化、信息化工程。投入5万元,用于村委会办公场地条件改善,以“五有”为标准,指导某某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打造村级组织活动阵地;推行村党务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村务”,贫困户名单、帮扶干部资料、帮扶资金使用全部公布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向某某赠送价值17000元的电视机、DVD机、传真机和数码相机等电子器材一批,提升某某信息化建设水平,拓宽村民获取外界信息的途径。
(三)突出工作到户,抓住惠民便民这一扶贫着力点 一是脱贫计划看得见、摸得着。实行增收目标、项目规划、政策扶持、帮扶指导、培训服务“五个”到户,根据贫困户帮扶意愿,制定《某某贫困户帮扶措施及实施计划表》,计划、扶持项目及帮扶责任人一目了然,保证每一户都有具体的脱贫措施和实现计划。
二是脱贫项目干得了、有甜头。在深入调查基础上,建档立卡294户,并根据“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指导思想,采取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户制宜的办法,有针对性制定脱贫方案,对村民提出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注重投资回报率、经营稳定性、效益长期性,力争科学、合理安排扶贫项目。设定了养猪、养牛、养蜂、酿酒、开店、种植经济植物等10余个脱贫项目,各户的种养项目 回报率均可在20%以上,最高可达50%。
三是脱贫致富有人帮、有依靠。“急贫困户之所急,想贫困户之所想”,不推脱,不懈怠,及时回应解决贫困户的需求。今年各种建材价格持续上涨,原计划修路工程面临停工,得知情况后,街道书记亲自督促相关部门,及时追加7万余元,保障修路工程顺利开展。面对今年洪水和干旱灾害,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号召干部职工捐款捐物,与村干部一同组织人员及时修复洪水冲毁的农田水利设施10余处,有效减少灾民的损失。
(四)突出产业带动,攻克集体增收这一扶贫难点
一是注重因势利导,找准增收切入点。某某是典型的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基础的贫困村,初步估算,每年产粮4000多吨,但是这样一个村子却没有综合加工厂,村民要把粮食运到几公里外的工厂,费时费力。为改变这种现象,街道投入4万元,建成粮食综合加工厂,不仅方便了村民,而且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带来近7千元的长期稳定收益。
二是发展特色产业,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某某原有一家酒厂,由于资金短缺、市场开拓不够等因素,经营并不景气,街道投入3万元用于该酒厂扩大生产,发动干部职工帮助酒厂拓展销售渠道。经过扩建,酒厂产量比之前增长了近4 倍,每年为村集体贡献近五千元的收入。
三是着眼造血扶贫,筑牢长远致富的基础。协助村集体入股高新区富民工业园,每年为村集体带来2万元的分红;翻新农田水利 设施,全力保障村小水电站运营,确保每年为村集体带来9000元分红;今年又新增入股福和“双到”产业园,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10万元收入。
(五)突出配套扶持,巩固整体推进这一扶贫重要支点 一是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扶贫资金近2万元对xxx两座桥梁进行修缮;投入27万元对xx5公里村道进行硬底化;投入资金4万多元扩容改造xx村民的饮水设施,解决了700多人饮水难问题;投入近万元,修复受损农田水利设施及道路。
二是注重智力扶贫投入。投入近4万元改造xx小学篮球场,为村民提供优质体育运动场地;更新老旧课桌60余张,重新粉刷教室面墙,改善学校教学环境;捐赠价值5万元的图书和书架,创建了某某图书室;逐户走访,确保全村294户贫困户适龄子女全部接受义务教育。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邀请10余名专家定向服务某某,派遣8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某某开展种植、养殖技能培训2次,编印发放各类技术资料200余份,确保每户贫困户掌握2门以上的种植、养殖技能。开展劳动技能培训126人,组织符合劳务输出条件的人员参加劳动技能培训,贫困户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75人。
第五篇:关于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
土木1102班
学号:
11101140228
姓名:
余叙
系列问题。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为此,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十六大报告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列入了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正是基于对生态持续优化和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2002年以来,中国不断加大重点流域、区域、城市、海域污染防治力度,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新进展。
党的十八大从人类发展的连续性出发,尊重并维护后代人所拥有的与当代人相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用永恒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要求尊重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战略格局中,清晰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解决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决心和信念。这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必将对未来中国的发展模式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方式、发展成果的分配等方面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可以相信,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中国一定能够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目标,美丽中国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
二、建设美丽中国,努力把青海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紧扣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新生活这个主题,从青海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和功能作用出发,提出了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战略部署,这是省委对省情认识质的提升,更是对未来发展更高层次上的谋划,符合党和国家对青海的殷切期望,体现了省委对发展大势和全省人民期盼的准确把握,凸显了青海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和特殊作用。
青海具有重要的、无可替代的生态战略地位和巨大生态环境价值。青海位居我国内陆腹地,接近欧亚大陆中心地带,是欧亚大陆孕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区域,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之源”。青海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造就了全球高海拔地区独一无二的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孕育了高原独特的生物源系,其基础性生态效益直接维系着国家的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所以,青海被认为是对全国、全球大气、水量循环影响最大的生态调节区,全国和东南亚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及调节区、全球高海拔地区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高原生物种质资源基因库。因此,作为青藏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青海生态不仅关系到青海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影响着整个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甚至世界的生态平衡,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生态系统。新中国成立以来,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青海就本着保护和建设好美好家园的目标,实施了西宁市南北山绿化、植树造林、中小型水利、工业“三废”监测和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草原围栏建设等一批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成立了孟达、青海湖、隆宝滩、可可西里、三江源、可鲁克湖等一批国家和省级的自然保护区。进入新世纪,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我省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批准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经过全省上下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目前,三江源草地系统退化趋势初步遏制,水源涵养能力整体提高,森林生态功能强,水土保持能力明显提升,荒漠化面积正在减少,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三江源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中华民族的生态文明建设和长远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为青海加快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体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一是要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三江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区系和植被类型,是全球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环青海湖地区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是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的基因库。祁连山冰川冰雪融化成为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是甘肃河西走廊绿洲的水源基础,更是遏制中国沙尘暴策源地的关键所在。所以,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的先行区,就是要形成以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为屏障、以青海湖草原湿地生态带、祁连山水源涵养生态带为骨架的“一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
二是要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水资源保护地。青海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是我国重要水资源涵养区和产水区,是世界上湿地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海拔最高的地区。全省水资源总量629.3亿立方米,每年向下游地区输水量占水资源量的97.7%。保护好青海的水资源,稳定江河的基流,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不仅对青海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而且对黄河、长江、澜沧江、黑河等流域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所以,把青海建成全国重要的水资源保护地,必将对中华民族的生态文明建设和长远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三是要着力把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的示范区。2011年底,国务院批准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这是国家是对加强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的又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又进一步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此,必须先行先试、勇于创新,探索建立符合功能区功能定位的保护发展模式和科学发展手段,完善有利于促进试验区建设的体制机制,统筹实施民生改善、生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财税、投资、金融、产业、人口、对口支援、人才等支持政策,研究制定三江源生态保护条例,推动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发展生态移民后续产业,推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上新台阶。
四是要着力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大力实施节能减排示范项目,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提高工业“三废”集中处理和综合利用水平,确保新上工业项目能耗、技术、环保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推进重点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加大湟水流域、青海湖等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县县有污水处理厂,启动农村清洁工程,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染防治工作,推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切实守住耕地红线,为实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天蓝、地绿、水净”的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这要求我们从自身做起。对于减排,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西姆•施泰纳说,在二氧化碳减排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
从自身做起。如今这种力量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比如低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地球变暖的‚祸首‛,却也是受害者,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减少碳的排放量。然而我们每天都要呼吸、上网、用电、坐车,这些都能造成二氧化碳点的排放。如果减少碳的排放量会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要成为低碳一族,必须学会计算碳排放量。
消耗100度电=78.5公斤碳排放量=1棵树 消耗100公升汽油=270公斤碳排放量=3棵树......这是由一套精准的公式计算出来的,它反映‚公众日常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碳补偿‛的环保链。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引出了一个新词——碳足迹。它
标示者某个公司、家庭或个人的‚碳耗用量‛,是一种新的用来测量某个公司、家庭或个人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环境影响的指标。碳耗用量越高,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二氧化碳‛就越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种树就是碳补偿,通过植物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也是碳补偿的唯一办法,一棵树生长40年,平均每年可吸收465公斤二氧化碳,平均每天吸收1.27公斤的二氧化碳。
依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根据每天不同的耗电量、耗水量、汽油消耗量以及肉类食用量等来计算出碳足迹以及需要的相应的碳补偿
或许每个人的数据不同,但平均算下来需要的碳补偿所需每天的种树量去世不低于50棵。可见我们按照目前能源的消耗程度,碳补偿对于维持生态环境只是杯水车薪。那如何从身边做起,来减少我们碳排放呢。
我们正需要低碳生活这种以生活作息时尽量减少耗用能量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主的新绿色生活型态。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身边很多地方注意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