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利益导向实施方案
邢台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落实
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河北省人口计生委关于开展利益导向政策落实年活动的通知》精神,推动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落实年的全面落实,切实提高计划生育家庭福利,决定在全市开展“利益导向政策落实年”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目标,通过开展利益导向政策落实年活动,进一步深化利益导向初审制度,建立健全计生惠民的长效机制,使利益导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二、工作目标
(一)独生子女父母奖励
1、农村居民独生子女父母10元奖励落实率达100%;
2、城镇居民独生子女父母10元奖励落实率达95%;
3、农村和城镇居民主动退回二胎生育指标夫妻每人1000元一次性奖励落实率达100%;
4、公家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独生子女父母退休时3000元一次性奖励落实率达85%以上,其中当年新增对象落实率达100%,历史遗留问题年内落实率达50%以上,三年内全部落实。
(二)救助公益金
1、县级筹集标准不低于人均1元;
2、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救助率达100% ;
3、救助资金使用率达70%以上。
(三)三项制度
1、奖励扶助对象确认准确率、纳入及时率、资金落实率均达100%。
2、少生快富项目县配套资金要达到1:1的比例,年内新增项目户要达到250户以上。
(四)普惠民生政策与人口计生政策的衔接
1、加大对市委农工委等八部门《关于在普惠政策中对计划生育家庭实行优先优惠的若干意见》的落实力度,制定计划生育家庭在社会保障、就业培训、义务教育、合作医疗、扶贫开发等领域的优先优惠政策,优先优惠项目在10项以上,且覆盖每个乡镇。
2、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在新民居建设、新农合、城乡养老保险等方面的优惠补助政策。
(五)“双关爱”活动
1、为60岁以上计生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开展一次体检服务。
2、每个县市区建立1-2个计生老人互助幸福院。
(六)生育关怀、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活动
1、生育关怀(幸福工程)项目要达到5个以上,每个村(居)救助困难家庭52户以上。
2、每年开展宣传、募捐、救助活动5次以上
三、活动安排
活动时间:2012年5月——9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5月——6月,调查摸底
组织县乡专职人员对全县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进行彻底摸底排查,了解其家庭经济状况和需求,了解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和优先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要摸清独生子女父母10元、1000元、3000元奖励人数,特别是3000元一次性奖励,要摸清历史遗留人数和当年新增人数;摸清应纳入奖扶、特扶的家庭,特别是扩大范围的对象是否及时纳入,该退出的对象是否及时退出;摸清应救助的计划生育家庭的具体情况;摸清哪些家庭应享受城乡养老保险、新农合、新居民建设等优惠补助政策,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有什么特殊需求等。
通过摸底,建立起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台账,长期关注,有针对性的开展服务。第二阶段:7月份,建章立制
在摸底的基础上建立起利益导向政策落实的长效机制。一是各县市区要制定出台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落实办法,农村和城镇无业居民的奖励资金由县乡两级负担;机关、全额事业单位的奖励资金由所在单位负责发放,本级财政予以保障:破产企业职工的奖励资金列入职工安置费,或者从企业资产变收益中支付,不足部分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企业职工的奖励资金列入职工福利予以税前扣除。二是建立计划生育救助制度,提高救助金的筹集标准和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的救助标准。三是建立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初审制度。四是以初审制度为抓手,整合部门政策资源,制定计划生育家庭在社会保障、就医养老、子女教育,劳动培训、科技致富等方面的优先优惠政策,形成全社会参与,个部门联合的利益导向新机制。五是要协调党委和政府,制度和出台对计划生育家庭参加城乡居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民居建设的补助办法和标准。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要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对计划生育父母参保费进行补贴和提高其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的优惠政策,让计划生育家庭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第三阶段:8——9月份,全面落实
按照目前要求,将奖励、救助资金发放到位,优先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推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存折发放制度,通过金融部门将奖励资金打入到个人账户。集中开展1——2次救助活动,使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和其他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按标准全部得到救助。对纳入奖扶、特扶的对象及时发放救助资金,对未及时纳入奖扶特扶的对象摸清原因,主动提供帮助,使其早日享受奖扶特扶政策。少生快富项目县要推广少生快富资金与扶贫资金捆绑使用的做法,县乡村都要完善项目文本与档案的管理。落实对计生家庭的优先优惠政策,县级计生局和乡级计生办要结合相关部门,建立优先优惠落实台帐,及时提供服务。优先优惠政策要覆盖每个乡,惠及每个村。开展双关爱活动,利用村、社区闲置校舍、院落等房产资源,建设计生老人幸福互助院,提供养老服务。县级技术服务站要为60岁以上计生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开展一次体检服务。开展生育关怀、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活动,要有摸底表、救助名单和服务项目表。各县市区要设立生育关怀(幸福工程)项目库,对开展的宣传、募捐、救助活动要有信息、活动记录。第四阶段:检查验收
9月底市人口计生委将组织力量,对利益导向落实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四、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计生局要把开展利益导向落实年当作一项主要工作,计真筹划,精心安排。要积极协调党委政府从资金、政策上予以保障和支持,要成立由党委、政府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利益导向落实年活动领导小组”,明确积极各部门职责,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落实到位。
(二)落实部门职责。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落实,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齐抓共管,使民生普惠政策与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相衔接。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卫生、教育、农业、扶贫等部门,在出台民生普惠政策时要按照“初审制度”的要求,主动征求人口和计生部门的意见,在落实惠民政策时优先安排计生家庭,使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三)强化资金保障。要加大利益导向资金投入的力度,建立起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政策性资金为辅的资金保障体系。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增加资金投入,及时将奖励、救助、奖扶特扶及城乡养老保险、新农合优惠补助等专项和配套资金足额拨付到位;协调有关部门将掌控的政策性资金、涉农项目资金、扶贫资金、社会福利资金等重点向计划生育家庭倾斜。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支持的局面,为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提供长期可靠的资金保障。
(四)创新机制方法。利益导向政策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关系到计划生育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各县市区要积极研究制定计生惠民新政,争取“奖、优、免、补”等优先、优惠政策,为计生家庭排忧解难。要结合本地实际,整合资源,拓展工作思路,创新机制和方法,探索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新经验、新思路,建立起利益导向政策落实的长效机制。要注意总结及时上报好经验、好做法,市人口计生委将总结创新经验,并在全市推广。
(五)严格督导奖惩。各县市区人口计生部门要把计生利益导向政策落实工作纳入政府及相关部门计划生育管理责任制中,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重大事项,纳入党委政府重要事项督查范围。市人口计生委将对各地少动开展情况和利益导向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导验收,督导检查结果将作为年终考核日常评分的重要依据,明确责任、严格奖惩。各县市区要于9月20日前将利益导向政策落实年活动开展情况的书面总结上报市人口计生委政策法规科。
附:邢台市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落实情况表
第二篇:家庭利益导向工作实施方案
石坝村计生协会参与农村计划生育
家庭利益导向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我村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度生育水平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有关规定再结合我村的实际情况,现特拟定本实施方案。
一、领导机构
为了保障全乡计划生育家庭利益导向工作得于顺利展开,更好的宣传群众领导群众转变传统的生育观念成立本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村支两委全体干部。
二、工作方法及步骤
1、加在宣传力度,利用广播,宣传标语、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图片等方式向群众宣传国家奖励扶助制度。从本村找出比较比较典型的由于家庭子女多,父母负担过重等因素而导致全家无法致富的例子,用事实说话。分析目前子女上学以及以后工作等情况的发展形式,从根本劝说群众转变传统的生育观念。
2、全面带动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优惠政策,帮助他们解除困境,兼顾他们的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能使他们亲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觉得响应国家号召,政治上有地位,生活上有帮助,经济上有实惠。对儿女结扎户进行奖励,发放补助,给予建房补助等。提高群众认识和遵守计划生育的积极性。
4、形成以政策性奖励扶助为主体,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为补充,相关社会经济政策配套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有利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利益导向机制。
5、全面落实农村独生子女户和二女结扎户享有的各种优先优惠政策和奖励扶助。
三、工作目标
引导更多农民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减少或杜绝政策外生育,有效控制全乡人口,提高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
石坝计生协会
2010年1月
第三篇:利益导向简报
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在春节期间走访慰问农村困难计生户
为确保我县人口计生工作和谐发展,2012年春节期间,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对农村困难独生子女户、二女户、手术并发症患者家庭、留守儿童进行走访慰问工作,把对他们的走访慰问活动作为推动人口计生工作有效开展的契机,切实抓好落实,使他们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县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慰问全县21个乡(镇)计生办(站)全体职工,每个计生办站送去慰问金5000元,农村独生子女户和二女结扎户困难户、手术并发症患者家庭、留守儿童共50户每户送去慰问金200元人民币及棉被一床,余下的计生户由各乡镇走访慰问,2012年春节走访慰问乡镇计生干部、计生户共计人民币23.7万元。
第四篇:计划生育利益导向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工作提标扩面。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四项制度”所需资金通知如下:
一、合理确定利益导向“四项制度”地方各级财政承担比例
根据国家和我省相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四项制度”所需资金地方各级财政承担比例如下:
(一)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制度
1、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家庭,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奖励费500元至1000元;独生子女保健费从每月提高到每月不低于10元,所需资金均按原有渠道安排。
2、农村放弃政策内二孩生育家庭一次性奖励6000元。
3、农村已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生子女家庭和计划生育二女家庭,从落实相应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的次年起,夫妻双方每人每年领取不低于300元的节育奖励金,直至年满60周岁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接为止。
(二)计划生育家庭保障制度
1、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和计划生育二女家庭,夫妻双方年满60周岁,每人每年领取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1200元。
2、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和计划生育二女家庭,夫妻双方及子女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每年给予不低于70元的缴费补贴,年满60周岁后,基础养老金月补贴不低于120元。缴费补贴提高部分人均每年所需的40元。
3、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和计划生育二女家庭属低保户的,夫妻双方及子女在其享受基本保障金的基础上,每年按照不低于当地农村低保保障标准20%的比例增发补助,所需资金按照原有渠道承担。
4、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和计划生育二女家庭,夫妻双方及未成年子女,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需参合资金,县级财政全额承担。
5、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和计划生育二女家庭,夫妻双方及未成年子女,减免医疗费用个人负担部分50%的所需资金,由县级财政代缴和承担。
6、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和计划生育二女家庭,夫妻年满60周岁后,优先入住老年公寓或敬老院,并给予每人年均不低于3000元的补贴,所需资金由县级财政承担。
7、城镇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独生子女家庭,夫妻双方年满60周岁,每人每年领取不低于1200元的奖励扶助金。
(三)计划生育家庭救助制度
1、独生子女伤残家庭和死亡家庭,夫妻双方的特别扶助金分别从每人每年领取不低于2000元。
2、计划生育节育并发症对象,特别扶助金从每人每年领取一级3600元、二级2400元、三级2000元。
3、独生子女死亡的,一次性发放抚慰金3万元;独生子女伤残等级3级及以上的,一次性发放抚慰金2万元;独生子女伤残等级4级及以下的,一次性发放抚慰金1万元。所需资金由省级财政全额承担。
(四)计划生育家庭优惠制度
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和计划生育二女家庭:
1、农村危房改造优先优惠;子女学前教育入学优先、适度减免费用;子女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给予一次性奖励;扶贫开发提供的资金和物资在帮扶标准基础上提高不低于30%;种粮、农机、牲畜繁育、家电下乡等在基本直接补贴标准上提高不低于30%。
2、子女高中教育优先享受国家助学金每年不低于1500元,所需资金从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中安排。
3、饮水安全工程免入户材料费和安装费,所需资金由水利部门按既有来源渠道筹措解决。
第五篇:计划生育利益导向
利益导向
一、指导思想
示范区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国家、省、市现行优先优惠政策为依据,统筹部门资源,立足实际,整合利益导向政策、资金、项目,创新利益导向载体,构建我市多层次结合,全方位融合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工作目标
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全面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部门资源有效整合,利益导向机制不断强化,实现现行优惠政策全覆盖,示范工作特色突出,创新领先。确保国家“三项制度”(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少生快富)的有效落实;确保《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惠农政策中进一步体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的通知》(甘政办发〔2007〕76号)精神的落实;确保加分奖励、资金奖励和惠农政策奖励的有效落实;确保群众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知晓率和满意度有明显提高。全市奖励、优先、优惠、扶持、救助、保障为一体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不断充实和完善。
三、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建设示范区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市、县区和相关部门实现联动,明确抓人口就是抓经济,抓利益导向就是抓民生,舍得财政投入,推动基本国策落实。引导相关部门增强大人口观念,发挥部门资源优势,制定明确的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政策措施,体现对计划生育群众的优先优惠和倾斜照顾。
(二)坚持“普惠”,突出“特惠”。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制定各项惠民政策时,要充分体现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对积极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家庭要优先扶持,提高标准,在“普惠”基础上实行“特惠”,让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三)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根据本县区、本部门实际,加强调查研究,立足长远,体现导向,优先保障计划生育家庭的基本权益。要在独生子女、农村二女户家庭子女成才、生殖健康、家庭致富和养老保障制度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利益导向新政策、新措施,为计划生育家庭办实事、办好事,又要有长远发展规划,量力而行,克服盲目性,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实效性。
四、主要任务
全面落实甘政办发〔2011〕108号文件明确规定的以成才、致富、保障、健康“四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家庭幸福计划。
(一)成才工程。通过学费资助、学习培训、考试加分、就业照顾等措施,帮助农村两户子女完成学业,掌握技能,促进就业。
1.农村两户子女省内大学录取时加10分,初中升高中、中专录取时至少加10分。(各级教育部门负责落实)
2.资助考入大专以上院校的农村两户子女完成学业。(资金由市、县区财政负担,资助金额由市、县区政府确定,各级教育、人口部门负责落实)
3.在企事业单位招考工作人员时对农村两户子女给予倾斜照顾。(具体政策由市、县区政府制定,各级人社部门负责落实)
4.在落实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时优先安排经济困难的农村两户子女。(各级教育部门负责落实)
5.将农村两户子女中的“两后生”(高中和初中毕业后未继续升学的学生)优先纳入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各级人社部门负责落实)
6.开展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试点,引导独生子女健康成长。(各级人口、教育等部门和共青团、妇联、计划生育协会等社会团体实施)
(二)致富工程。通过资金奖励、项目贷款、技能培训等措施,扶持计划生育家庭创业致富。
7.对当年新增农村二女节育户一次性给予不低于3000元的资金奖励。(各级人口部门负责落实)
8.开展诚信计生奖励(长效节育奖励)试点,对自愿落实节育手术的农村二女户夫妇自采取措施次月起给予每人每月60元的奖励金,直至与国家奖励扶助制度对接。(各级政府牵头实施,人口部门负责落实)
9.在整村推进到户扶持项目中,对农村两户贫困户的扶持标准可高于其他贫困户3000—5000元;每年确定的50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中,每村可树立1户“少生快富示范户”,在到户项目上给予扶持。(各级扶贫和人口部门牵头组织,各涉农部门负责落实)
10.国债沼气项目中,地方配套部分经费时,对农村两户给予倾斜照顾,对农村两户中的农业示范户优先提供技能培训和相关服务。(各级农牧部门负责落实)
11.将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村两户优先纳入农村妇女小额担保信贷项目中,扶持发展致富项目。(各级妇联组织负责落实)
12.优先为城镇失业独生子女领证户提供下岗职工小额贷款,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就业。(各级人社部门负责落实)
(三)保障工程。通过资金扶助、项目扶持、困难救助等措施,解决计划生育家庭老有所养的问题。
13.城镇居民生育一个孩子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自领证之月起至独生子女16周岁止,每月给予不低于10元的独生子女奖励费,并在其退休(职)时给予不低于1000元的一次性奖励;农村居民只生育一个女孩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给予不低于1000元的一次性奖励。(各级政府负责落实)
14.城乡独生子女领证户和农村二女户父母、子女死亡、意外伤残或患特殊疾病的,给予1000—4000元的一次性救助。(资金由省、市、县区三级财政负担,其中省级负担80%,市、县区各负担10%,由各级人口部门委托计生协会落实救助资金发放工作)
15.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两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各级民政部门负责落实)
16.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由各级政府为农村两户代缴保险费或提高保险标准。(资金由各试点县财政负担,其人社部门负责落实)
17.探索开展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以及空巢家庭养老服务试点;优先保障独生子女、农村计划生育二女户的年老父母特别是死亡或伤残独生子女的年老父母入住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农村养老院对困难农村两户入院给予优待照顾。(各级政府牵头实施,各级民政部门负责落实)
18.农村危旧房改造中将农村两户优先纳入并给予补助,城镇保障性住房分配中将城镇困难独生子女家庭优先纳入。(各级政府负责落实)
19.征地补偿和村集体收益分红中对农村两户提高补偿标准或多算1人予以补偿。(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指导并负责落实)
20.人饮工程中减免农村两户自来水入户费用。(各级水利部门负责落实)
21.组织开展计划生育家庭保险试点,探索设立计划生育家庭平安健康险、独生子女保险和计划生育手术险等多个险种,构建计划生育家庭风险屏障。(由各级人口部门委托计生协会等社会团体实施)
22.对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父母没有退出育龄期且要求再生育的家庭,提供免费再生育服务。(各级人口部门负责落实)
(四)健康工程。通过开展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服务,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优惠等措施,提高农村两户成员的健康水平。
23.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中为农村两户代缴参合金并提高报销比例或降低报销起付线、纳入大病医疗救助。(各级民政和卫生部门负责落实)
24.每年为农村两户父母、子女提供一次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各级卫生和人口部门负责落实)
25.将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纳入计划生育免费治疗范围,并发症治疗费用由承担计划生育手术的机构负担;造成生活困难并符合低保条件的,纳入城乡低保范围。(各级人口、卫生、民政部门负责落实)
26.做好将三级以上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纳入特别扶助制度试点工作,探索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扶助办法。(各级政府组织实施)
上述26条所涉及由各级政府负担的新增经费均按照市县6∶
4、市区4∶6比例分担。
五、结合实际,创新载体,全方位多渠道拓展利益导向内容
(一)2011年开始在城关、安宁、红古三区开展诚信计生奖励(长效节育奖励)试点。
(二)以县区政府为主体,根据实际情况,筹措资金提高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标准。
(三)各县区在解决“零就业”家庭子女事业单位就业时,对计生家庭实行倾斜,给予政策性安置,优先照顾安排农村独女和两女户家庭高校毕业生。
(四)各县区在城市改造拆迁工作中,对独生子女和二女节育户在资金或返还面积上给予倾斜照顾。
(五)全面开展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工作。2011年各县区投保量达到“两户”家庭总数的10%以上,并逐年提高。
(六)加大全市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救助力度。市财政每年列入预算20万,县区财政每年10万,建立“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基金”,市级每年对300户计生困难家庭进行救助。
(七)开展计划生育家庭子女“成才工程”,对考入高校的计划生育家庭子女给予奖励。
(八)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落实婚前免费检查制度。提高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市、县区财政每年下拨专项资金450万元,确保全市免费婚检率达到95%以上。
(九)落实“生殖健康服务进家庭”计划。依托基层卫生和计生服务机构,建立育龄群众健康档案,落实流动人口免费基本技术服务,实现避孕药具免费发放全覆盖。组织相关医院和计生服务机构进社区、进农村、进高校、进军营,免费开展生殖健康知识宣传和普查服务活动。
(十)落实“幸福工程”生产帮扶项目,用好帮扶资金,实现滚动发展,帮助更多的计生家庭生产致富。
(十一)广泛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各县区建立生育关怀基金,帮助计划生育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十二)市级落实每年4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计划生育节育手术并发症患者治疗。
(十三)各级深入开展“结对帮扶”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子女活动,动员社会力量,积极筹措资金,帮助计生家庭子女完成学业,全市结对帮扶对象达到200人以上。
六、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2011年1月—2011年3月)。各县区、各部门召开会议,深入基层调研,专题研究示范区创建工作。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开展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重要意义。通过党报开设利益导向专题栏目、举办利益导向政策讲解、培训班等形式大力宣传各级利益导向政策规定和经验作法,全市上下形成良好的利益导向宣传舆论氛围。
第二阶段:制定方案(2011年4月—2011年5月)。根据省、市示范区建设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或实施意见,全面开展利益导向示范县区创建工作,力争在创建利益导向品牌和载体、出台重大政策和项目上有创新、有突破。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2011年6月—2013年12月)。示范区建设以县区为单位,2011年起实施,分建设并考核。城关区、安宁区2011年完成创建目标,西固区、红古区、七里河区2012年完成创建目标,永登县、榆中县、皋兰县2013年完成创建目标。鼓励县区创造条件提前完成示范区创建工作。各县区要按照指标设置进行自查,对于达到建设标准的由县区政府向市政府写出专题报告,由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领导小组进行评估考核达标后,报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领导小组评估验收后予以命名表彰。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宣传倡导,实现群众知晓满意。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通过举办培训班、开设宣传栏(节目)、印制宣传手册、宣传挂图、书写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意义,调动广大干部和群众参与支持示范区建设的热情。做到优先优惠政策“标语上墙、挂页入户、资料进袋”,政策深入人心,确保群众对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知晓率达到95%以上,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二)切实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各县区要严格按照甘政办发〔2011〕108号文件和《甘肃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进一步规范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实施意见〉的通知》(甘人口委知字〔2009〕40号)要求,将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在乡、村两级公开、公示,落实举报电话和查询系统,监督各项奖励优惠政策的全面落实。
(三)示范特色突出,工作创新领先。各县区、各部门结合各自实际,积极建立和完善我市“惠民计生”政策体系。在充分落实现行利益导向政策的基础上,鼓励各级创新载体,特别要围绕计划生育家庭优生优育、子女成才、抵御风险、生殖健康、家庭致富、养老保障等方面的需求,实施计生“两户”家庭“成才计划”,建立“长效节育措施奖励(诚信计生奖励)政策”,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幸福工程”等社会公益项目,探索建立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生育保险、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扶助等制度,加大惠农政策在“普惠”基础上的“特惠”力度,着力促进优惠政策“提标扩面”,提高政策感召力,真正发挥示范的导向作用,让广大计划生育家庭和群众在各方面得到实惠和好处。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将示范区建设纳入“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重大事项督查内容。各县区、各部门要明确工作职责,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要开展对示范区建设的专题调研,制定有利于计划生育家庭长期得实惠的工作机制和措施办法,为示范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全市示范区创建工作由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市计划生育协会具体负责示范区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政策落实。
(二)强化部门责任。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部门计划生育职责,明确落实各自在示范区创建工作中的具体任务。在研究制定和完善重大民生政策时,要主动与人口部门协商,切实做好普惠政策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衔接。在惠农政策项目中将“两户”家庭优先纳入,到户资金多算一人或提高30%,体现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和倾斜照顾。
(三)加大督促落实。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省政府利益导向“四大工程”26条规定,确保落实率达到100%。各级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领导小组要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检查指导,做好整合提升和示范推广,严格目标考核,做到整体有安排、阶段有重点、落实有成效。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加强沟通联系,随时掌握示范区建设情况,每月上报工作进展状况,全方位总结、宣传示范区建设经验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