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学生诚信教育
大学生诚信?说来都要让人家质疑我们的教育水平。因为这本是每一个公民都应拥有的基本素质,无奈何我国人口基数大,受国情限制,没能实现这一点。但连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都要向他们强调这一点的话„
当前,大学生在诚信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是毋庸置疑的。
日常言行缺乏诚信,背信违约。具体表现为:到图书馆借书,拖延不还;家庭并不困难却要申请助困补助;有的借钱不还;有的制造各种假证书„„
信贷缺乏诚信,恶意拖欠贷款、学费,银行和高校处境为难。近几年来全国许多高校也几乎是不约而同面临着严重的学生欠费问题。这其中除了一部分学生确实是无力负担高额的学杂费外,更深层次更本质的原因还应当归结于大学生的诚信危机。目前,我国全社会的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这也使得一些大学生钻了法律的空子。国家助学贷款是以对大学生的充分信任为前提,是一种依靠人们的信用为“担保”而发放的贷款,而现在国家助学贷款推行难,关键就在于大学生的信用状况不能让银行放心。如果大学生的信用问题得不到解决,状况得不到改善势必影响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健康持续贯彻执行。
考试缺乏诚信,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监考制度,不仅对考场纪律有严格规定,而且对监考老师的职责也有严格的考核,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无奇不有,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胜防。过去作弊者被发现其自身感到羞愧,要承担很大的舆论压力,而现在周围人对作弊者的行为表示理解,甚至可以抱以同情。对学生而言,不断发展的通讯技术大大降低了作弊的“成本”,这个成本不仅是操作手段上的,周围学生的看法、舆论的宽容是一个更重要的方面。而当前大学生的作弊现象也由“个别”迅速发展成为“群体”或“团体”作弊。
就业缺乏诚信,求职履历,弄虚作假;就业签约,无故悔约。随着高校扩大招生,大学毕业面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生在求职履历上大做文章,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造假证件、虚构经历,绞尽脑汁玩手段。在关于就业诚信的调查中,作为一种品质,诚信体现出很强的相对性特征。历次调查中,高达60%以上的学生认为求职过程中简历的适当修饰是可以理解的;而更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认为就业签约后再找到自己更满意的单位然后违约是可以理解的„
针对大学生出现的诚信危机,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大学生道德品质下降。人是社会的人,大学生亦是社会中的群体,同样受社会各种思潮和现象的影响。大学生发生诚信危机的原因在于历史积淀、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以及教育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
长期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等有关诚信的警言名句,但在封建社会长期的专制下,人们的诚信意识也存在着扭曲的一面。历史上“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老实人易吃亏”等格言古训,导致大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潜意识里诚信意识的匮乏,历史积淀中的带有“世袭”观念的残余还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现实社会中的失信之风、不文明之事被有些大学生所接受和效仿。在日常生活中,眼花缭乱的虚假广告、随处可见的假冒伪劣产品;还有企业、经营者的拖欠赖帐、偷税漏税,走私骗汇;一些单位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浮夸虚报欺骗„„社会中的不诚信现象如此泛滥,即使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也难免不受其影响。加之,大学生受到生活经验的“教育”,老实人总是吃亏,尤其是吃眼前亏,遵循诚信法则的人并不能得到太多的实惠,相反那些处处行事与诚信相悖的人常常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这些对于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极端不良的影响和诱惑。
在法制领域,目前我国还没有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没有失信惩罚机制,没有相应的立法规范实施,在公民诚信体制上国家在立法、司法、执法上没有达到很好的统一。一时之间,在现代社会之中坚守诚信未必符合当前的时代精神之类的论调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的上风。诚信虽然在观念上得到尊重,但是在现实中却没有明显的约束力。
长期教育中,学校、家庭重智育而忽视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教育环境和手段不利于学生培养诚信的品格。我国的学校和家庭教育长期以来,强调的智育教育,即取得高分,而忽视对学生的德育,认为此类东西对于培养人才来讲可以缓行。学校教育中,智育的首席位置乃德育教育之无法比拟,尽管学校也在不断开展德育教育,但往往也只注重受教育者对社会的绝对服从,而不够重视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态度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对受教育者来讲,更多的是一味的讲大道理,而对大学生的生活细节和身边小事的教育不够。另外,教师台上红色旋律,台下失信作假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如何培养出学生诚信的品格呢?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诚信意识和行为上不能起到子女的榜样。有的家长教孩子要勤奋学习,不要贪玩,自己却夜夜扑在麻将桌上;有的家长教孩子要文明,不要吵架、斗殴,而他们夫妻之间却打骂不停;有的家长教孩子要诚实、不要弄虚作假,而他们自己却常常当着孩子的面做一些弄虚作假的丑事„„如此的家教之中如何培养诚信。从深层次上来说,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中的各种现实不良现象的趋从代替了对价值理念的引导。
责任意识的淡薄、反思能力的缺失是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内动力。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经历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社会的阴暗面的全面理解和认识。同时由于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能力还不够,很容易使我们大学生将观察了解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误导我们失去诚信观念,甚至出现与公民道德规范相背离的行为规范。
学校诚信教育效果甚微。众所周知,近几年不仅是高校,各类各级院校都十分重视学生的诚信教育,大有从娃娃抓起之势,然而收效不佳。一来学校不够重视教师在诚信素养、教育价值观、职业道德、专业水平在诚信教育中的作用;二来教育方式、方法简单,大多以灌输、说教为主,将德育教育视为政治说教,或把德育教育当作知识“传输”,忽视情感教育;三来高校的德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由于高校德育管理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这给大学生不守诚信提供了可乘之机;四来学校在具体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公正和不诚信,也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最后,诚信机制未能引入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范畴,也使得学生诚信意识不强。
大学的教育应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认知。大学生涉世不深,对于信用和诚信的认识不清,如果再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和正确引导,就很容易被不良的社会现象误导,同时又还没有通过足够丰富生活的阅历来体验道德素养对一个人的生存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对道德失范所带来的后果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我们呼唤建立规范、科学、操作性强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要切实有效地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必须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诚信教育体系,将诚信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最好从组织制度和思想三方面来抓。
一、组织方面:
要注重辅导员、班主任环节的建设。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接触多,交流多,对学生影响广泛,必须选择素质水平高、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并具有较强教育管理能力的人员充当。同时要注重辅助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在教育者和学生之间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和他们自身良好诚信形象的“榜样效应”,从而有力地带动同学。
二、思想观念方面:
要充分认识到诚信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道德要求;要把诚信作为高校和学生行为的基本规范,注重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要把诚信建设摆在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首位,将诚信视为一种文化在高校和大学生群体中传承发扬。
三、制度方面: 高校诚信教育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几所高校出台了学生学术道德规范管理条例,并且还仅限于研究生。高校诚信道德建设仅靠正面教育缺乏约束机制,那么诚信将仅存在于理想认识中。建立规范、科学、操作行强的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体系,应当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
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道德建设制度,以强化诚信教育; 建立诚信的考评体系和相应的信誉档案;建立学生诚信或个人信用档案,逐步实现系统内联网,并与教育部门的全国学籍网连接,收集学生在各方面的诚信表现,并将其作为就业、毕业、评奖的重要指标;
在高校中积极拓展诚信监察渠道,如建立公示制度、申请和听证制度以及加强学术活动的舆论监督和建立举报奖励制等;
在学生自育时要强调诚信道德建设;
深化大学生诚信实践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建立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 培育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构建社会诚信文化系统,在环境建设中要体现诚信道德建设,引导学生共建和谐校园„ 总之,高校的诚信教育的效果是事关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的大事,是事关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学生的前途与命运的根本任务。全体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并积极探索诚信教育的新方法、新举措,真正培养出新一代诚实守信、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共创新时期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第二篇: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免费下载】
摘 要:诚信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和原因,并从加强高校诚信教育,建立健全诚信教育的约束机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诚信教育模式三个方面就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诚信教育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8-0044-02
党的十七大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就为高等学校提出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培养青年的时代任务。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大学生诚信教育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石,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本文世纪论文网()提供治教育的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大学生群体里诚信缺失现象凸显,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加强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培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提升诚信道德,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多数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良好的,积极向上的,但个别学生的行为也令人担忧,表现出了一些不诚信的行为。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学习方面,表现为作业抄袭、考试作弊替考、逃课旷课、论文抄袭;二是生活方面,表现为轻易许诺、失信于人、两性交往过程中的不诚信现象;三是经济方面,表现为拖欠助学贷款或学费、违约欺骗、骗取困难补助;四是就业方面,表现为简历造假、随意毁约。
更多形式与政策论文:http:///xingshiyuzhengce/
人是社会的人,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群体,同样也受到社会各种思潮和现象的影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在于社会环境、学校家庭教育、制度约束,以及教育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当代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除了接受传统的教育外,也受到了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影响。由于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健全,诚信保障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效益原则导致了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滋生,淡化了部分人的大局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致使社会上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从而也影响了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树立。
(2)学校诚信教育缺乏系统性。大学的诚信教育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的重要途经,但目前一些学校诚信教育尚未完全进入课堂,一些学校的诚信教育对学生提出了应该怎么做的要求,却没有具体的引导学生怎么做的方法,以及做得怎么样的约束措施,一些诚信的活动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从诚信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到诚信教育的功能、模式、理念等都缺乏广而深的系统探讨。
(3)家庭对诚信教育的缺失。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家庭教育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家长的素质及道德水平对于孩子的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更多的关注于智力的开发和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做人”的教育。个别家长自身一些诚信缺失的言行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使得部分学生对于诚信的认知出现了偏差。
(4)缺乏必要的诚信约束机制。“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做好事。”目前高校没有形成一套标准来有效评估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学生有了失信行为不能及时得到相应的惩治和教育。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做人之本,立德之源。诚信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如何将诚信这种价值观根植于大学生的内心深处对大学生的成人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全方位、多渠道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
第一,加强诚信教育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针对当前社会中出现的不诚信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教学形式上将灌输法与讨论式、启发式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通过学习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帮助学生懂得诚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帮助学生理解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结合人际交往准则、人的社会性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诚信是基本的道德准绳及自我约束;结合学习法律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诚信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
第二,将诚信教育贯穿于高校教育过程的始终。要想从思想上、行动上彻底消除大学生的“失信”意识,彻底根除 “失信”行为,必须将诚信教育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公共课到专业课,都要将诚信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把握时机,将诚信教育渗透进去,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诚信道德修养,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将诚信和职业道德、个人发展、成人成才结合起来,提高对诚信的认识和认同。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诚信”育人,在课堂外也应把诚信做人的要求贯穿在作业、教学实践、论文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中。
第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道德必须在实践中习得并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诚信教育中的导向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勤工助学、社会调查、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顶岗实习等,培养大学生诚信的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素养,让学生亲身感受诚信的重要性,做到知行合一,使学生逐渐从心理上认同诚信原则,内化为信念,从而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
(2)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约束机制。
诚信教育既要有诚信规范的指引,又要靠示范机制的促进,更要靠规章制度的约束。完善的大学生诚信制度保证了诚信的施行,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除了需要道德力量的自律,同时也少不了制度规范的他律,二者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第一,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就犹如社会上的银行信用记录一样,诚信档案既是学生的财富,同时也对学生是一种约束。诚信档案将成为学生在校时综合测评、评定奖学金、评优评先、入党考察、保送研究生等的重要依据。通过实行记录的电子化联网管理,在学生毕业时,诚信档案将同学生的人事档案一起交给用人单位,将学生的诚信记录延伸到社会。第二,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测评体系。首先,确定诚信测评体系的各项指标,内容要全面,应基本涵盖学生的学习、政治、经济、人际交往、就业等方面,通过量化的数据、行为实事来对学生的诚信度加以说明;其次,确定诚信测评的标准,把大学生诚信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并对应相应的标准,以便参照定位;再次,多途径对学生的诚信度进行测评,可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社会团体、实习单位评议。
第三,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监督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诚信监督机制,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广播台、宣传栏、校园刊物等舆论宣传阵地有效的实现其监督功能。如设立诚信“红榜”
和“黑榜”,实现对诚信行为的奖励和对不诚信行为的惩罚。学校应积极拓展监督的渠道,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公示制度、申述制度、听证制度,加大对大学生诚信行为、诚信评价过程及结果的监督力度。
(3)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诚信教育模式。
诚信缺失是一个社会问题,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仅仅依赖于高校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普遍重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有特点,各有优势,其功能和地位各不相同,应将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以学校为主体,家庭和社会为两翼的三位一体的诚信教育体系。
第三篇: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从实践中见真知——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大多数人对中学生假期打工是支持的,即利大于弊。中学生的重要任务固然是学习,但社会又何尝不是一间教室呢?培根说:“知识本身并没有教人们怎样运用,运用的智慧在于书本外。”我们学习的知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我们终将走入社会。在刚接触这个社会时,重要的是心里承受能力与交际技能和团结的精神。我们希望广大中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假期打工”,不要把它当作天方夜谭,家长们也不要让孩子当“温室里的花朵”,较早接触社会是有益处的。
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赚钱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以下是对某同学的采访对话:
【问题】你觉得中学生假期打工好吗?
答:很好的主意。可以丰富生活,搞好社交关系,也可以挣一些零用钱,不必像父母伸手。我这个暑假就要去打工。
【问题】为什么同意?
我认为打工使我们提前步入社会,会有益于我们磨练意志,所以我同意。
【问题】你觉得假期打工对你的意义?
我觉得这是件好事,毕竟中学生总有一天会长大,总要自己经历人生,因此现在步入社会不是件坏事,真的可以锻炼能力。
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许多中学生外出打工赚钱,不用说那些贫困户,就是家财万贯的子女也外出赚钱,据说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子女们在学生时代也有打工的经历。
当然,一方面产生这种现象是由于那个社会造成的,但我想更多的方面是由于他们教育体制决定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在中国社会中,父母做的一切似乎都为了子女,他们不希望儿女再像自己过去生活得那般苦涩,于是就伸出自己强有力的臂膀,尽力为子女们挡风遮雨,含着怕化抱着怕摔,百般呵护。
小鸟都有翅膀,翅膀硬了,就应该离开大鸟独自飞翔了。总不让小鸟飞,它将来能飞得起来吗?于是,许多青少年跳出了“爱”的羁绊,用那双用来迈入“圣殿”的双脚,先踏入社会这块热土——选择在假期打工。当然,对于家长们的担心,也是无可厚非的。
“学生假期打工赚钱”之我见
在这次活动中发现了一些问题,针这些问题,我们根据老师和家长的意见向那些还在打工或将要打工的同学们提几项建议。
(建议1)同学们最好找些与熟人或同伴一起工作,这样遇到问题可以相互商量解决,或者及时请教父母,老师等长辈,作好自身保护工作。
(建议2)学生是以学习为主,社会实践只是学习生活的一个小插曲。我们应该量力而行,否则不仅达不到锻炼的目的,严重的反而会有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建议3)社会上如果有一些好的企业可以提供一些适合我们中学生职位,并安排合理是工作时间,即可以让我们积累步入社会的经验,也可以锻炼我们的品质.总结:
打工只是一种磨练的过程.中学生假期打工得到了许多同学、家长们的认可和支持.一方面,家境相对贫寒的学生,想乘此机会挣些学费,生活费;另一方面,平日消费较大但手头又不大宽裕的学生,想通过打工,挣些零用钱。所以,我们在学习之余应多多的锻炼自己,打工就是一种可行的途径.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活动,即人类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如政治活动、社会改革实践、阶级斗争等。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践,使实践与认识相结合。大学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结合所学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既提高能力又服务社会,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二是志愿者服务,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专长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三是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种贯穿于日常生活当中的社会实践形式,以小见大,以细微之处见长,是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长效机制。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很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各地和很多行业去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回校后进行认真的讨论总结,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来理解社会,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
第四篇:大学生形势政策论文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思考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 的战略任务,也是对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中做出表率,着力于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义、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依靠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坚定不移反腐败,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加强制度体制支撑,切实改进党风政风,实现公众参与最大化等重要途径,让亿万人民群众享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自己带来的福祉。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宣传工作;舆论监督 关键词:十八大;核心价值观;人民群众;主体作用
正文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这“三个倡导”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的十八大重大理论创新之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党的十八大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而作出的决策部署。形势在不断发展,实践在不断深入,理论在不断创新,坚持“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日益突出,其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日益凸显。
一、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义
(一)国家价值观层面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集中体现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追求实现的现实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分别对应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它们标志着社会不同领域的进步状态。前三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扎实的发展进步,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
(二)社会价值观层面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应当追求的理想价值属性。中国社会发展追求的不只是富裕社会,更是自由社会、平等社会、公正社会、法治社会。有了自由才会有人格尊严,才会有创造活力;有了平等才会打破阶层固化,机会才会向每个人开放;有了公正才会有和谐,才会有心情舒畅;有了法治,每个人的权利、自由、利益、安全也才会得到保障。
(三)公民价值观层面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爱”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爱国”是前提,是基础,“敬业”是爱国的具体体现,“诚信”是敬业的道德基石。“友善”是形成诚信的土壤,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
(一)学习良好社会风尚的事迹先进典型是一面旗帜,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火 车头。
(二)党员干部要做教师的模范高校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中层以上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教师中起示范作用。对于高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示范教师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高校党员干部的言行影响着教师行为,决定着学校党政之风气。
(三)全体教师要做学生的模范2012 年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首次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对于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促进高校教师进一步树立“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时代责任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校教师要高度自觉地用《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师价值观来引领和规范自己,高度自觉勇于担当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责任,真正做到《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要求: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
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
(一)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观高校是人才资源的聚地、文化引领的前沿,必须坚持正确导向,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践行者。一是加强思政教育。二是加强文化熏陶三是加
强实践养成。四是加强舆情引导。
(二)培育居民的核心价值观
高校应着力研究高校周边社区居民核心价值观教育大众化平台特点,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
科学人才思想库的优势,在培育社区居民的核心价值观方面给力。社区是一个社会的细胞,城市居民都生活在社区内,其价值观形成不能脱离社区的影响。
(三)培育和引领社会正能量
高校党团组织、学生社团、志愿者组织要向社会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如高校可以组织开展“感悟十八大·青春正能量·社区十八大宣讲小分队”“慰问孤寡老人”“举办音乐节”“举办体育文化节”“广场文化大家唱”“社会志愿者服务”“大学生科技文化下乡”“读书日活动”“高校博士到乡镇挂职”“高校干部到企业交流”“高校教师社区行”等若干活动。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内容占领社会企业学校家庭的时空。旗帜鲜明,生动有效的持续开展党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开展党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总布局宣传活动。
行为失范与理想困惑: 现状
我认为,“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社会基本道德或主流道德,二是社会的共同理想信念,为此,本文主要从道德行为与理想信念两个方面着手分析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如何分析当前社会成员的道德现状,在理论界其实已经是形成了许多观点,在此我借用清华大学教授孙立人关于社会整体的“溃败”的范式来说明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道德困境和问题。我认为这个说法的基本含义就是我们所处的社会已经面临整体上的颓废、堕落、腐化的趋势或危险,或者说道德行为失范,不受制约。针对以上道德失范和理想信念的危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带来功利主义盛行和道德行为失范的必然性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发展,客观上带来个人功利主义的蔓延和膨胀 二是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相对忽视。长期以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更多关注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增长,相对忽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并未根本解决。在学校教育中由于长期重知识理论轻人品的教育,导致我们的所谓社会主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落后,手段单一等,成效甚微,理论和实践脱节,造成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巨大反感,认为是“说一套做一套”。义教育等思想政治领域的工作往往流于形式
三是在文化市场中的政策导向偏差。在文化市场中我们缺乏积极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眼光和战略措施。长期以来,在文化市场中,由于产业化导向,缺乏意识形态工作的敏感性,忽视了文化市场也是一个重要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工作领域,以至于在这些领域,健康的向上的思想和价四是部分官员的腐败和大量媒体的不良报道起了不良的示范效应。我们认为,当前我国出现的道德失范、信念缺失的现象,与执政者中的少数官员的腐化的示范效应密不可分值观不去占领,消极的落后的东西就充斥市场。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策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有基础工作,有当前规划等,立足当前,主要应当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总体规划工作。要从顶层设计的高度,设计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思路、具体路径和措施。要深入开展相关研究。要认真规划设计,形成战略思路等。
二是制度完善工作。首先是应当通过立法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法律地位。其次是建立对社会成员的奖惩制度,要加大对道德模范和在社会生活中和弘扬践行主流价值观的社会成员的奖励力度,而而那些违背主流价值对社会风尚造成严重损害的应当受到更严厉的处罚。
三是引领示范工作。首先要注重让执政的官员公务人员成为社会风尚的示范者和引领者。让各级官员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鼓励社会各基层净化社会风气,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
四是教育教化工作。首先是学校教育要强化。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灌输,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种下爱的种子,培育社会正义的基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次是对社会大众教育的要加强,通过邻里监督教育帮助教育,社会舆论监督教育,单位强制教育等方式,逐步引导社会大众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五是监管引导工作。对于媒体,首先在源头上监管要可能减少媒体不良信息的报道。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管和引导。其次应当对媒体报道加以引导。应当鼓励媒体加大力度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和事的舆论报道与宣传,在媒体中设舆论报道社会风尚奖等。再次是事后追责制度,媒体一旦发布违反主流价值的信息造成对社会风尚的损害的,应当吊销其执业资格。对于文化市场,建立更加严格的影视文化和娱乐作品的分级制度和审查制度等,主要是审查影视文化娱乐作品中一旦出现严重违反社会公德、主流价值的应当严厉“封杀”。众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再次是官德教育要推进。文献
1、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思考 杜鸿林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挑战与思路 颜旭,刘彦麟(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北京100091)
3、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陈剑(重庆行政学院,重庆400041)
4、高校应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正能量 吴兴富(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8)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学生就业问题多年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一些文化、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区的高校中,不少大学生甚至有“毕业即失业”的悲观情绪。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目前,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看法依然停留在以前的旧观念上: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是“精英”,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因此,毕业生及其家长十分强调单位的性质、行政级别(或企业规模)、中心地理位置及起点待遇等。可以说,观念不能及时更新,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
二是对毕业生能力的认识存在误区。目前,很多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社会及用人单位错误地认为高学历等于高的工作能力。事实上,知识和能力二者的发展并不一致,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
2.结构性矛盾
调查实证研究证明,“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我国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四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四年后却变成了滞销专业。供给与需求错位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映出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例如,由于以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使得部分工科类大学生在校期间为拿到技能等级证书,不得不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开设的技工培训学校学习。
3.高等教育本身的问题
我国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计划经济痕迹依然浓重,没有与市场“零距离”接触。一方面,高校培养层次比例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各层次就业率与同期招生数层次结构呈反比,研究生供小于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大于求。另一方面,高校现有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造成课程结构脱离实际。由于学校不能以市场需要、知识结构需要为导向,因此,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急需调整。
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对策思考
1.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再次,政府应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
2.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
同时,政府应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发布,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3.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第一,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各大高校就业率必然给学校施以压力和动力,学校只顾教育不管就业行不通了。
第二,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应紧密结合,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政府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确定扩招规模;高校应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第三,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