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村官

时间:2019-05-13 15:2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村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村官》。

第一篇: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村官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村官

本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仅作为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根据这篇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写出自己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关键的是人才。

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的积极作用

1、大学生担任村官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

聘大学生当“村官”,是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宏伟目标,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建立新农村文化,形成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农村文化观。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文化的哺育和支撑。如果说经济、环境等要素是新农村建设的“硬实力”,那么文化则是新农村建设的“软实力”。尤其在各种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发展观念互相冲击、碰撞之际,文化的特质更显示出“硬实力” 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虽然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是高素质的人才,但是从整体上来讲,大学生这个群体是一个受过国家高等教育的高素质群体,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拥有相当丰富的知识储备,接受过先进文化、先进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熏陶,愿意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的大学生把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和农村实际结合起来,对改善民风民俗和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大学生担任村官有利于更新农村思想意识形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新农村的发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依法、民主和科学治理的要求来进行。村官是新农村的领路人,是新农村各种事业的组织管理者,也是新农村各种复杂矛盾的协调和解决者。这就要求农村村官在处理农村事务的过程中要有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而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大多数农村村官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法制意识薄弱等制约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有新鲜血液的注入,那就是引进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虽有在处理实际事务、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缺乏能力、经验和方法的不利方面。但也要看到他们有利的方面,他们整体科学文化素质较高,思想观念先进,法制民主科学意识较强,思路活跃、点子多。可见,大学生村官和农村老村官在很多方面有着明显的互补优势。大学生村官的就任,能够给新农村建设带来很多新鲜的东西,能够引起农村思想上的碰撞和演进,有利于农村村官在科技文化素质、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民主法制、科学意识的更新。

3、大学生担任村官有利于促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大学生村官是政府通过一定程序选出来的,是大学生中佼佼者,整体素质较高,对党依法、民主和科学执政的理解更深刻,对国家政策、方针和措施的认识更多。对于农民权益的缺乏保障或缺失,他们能够敏锐的发觉,也能够仗义执言。他们没有思想负担,不因循守旧。村官是农村自治性组织的代言人,大学生村官具有较强的民主法律意识,他们可以不用考虑过多的自身利益,没有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阻碍。能够自觉的按照有关国家法律依法办事,能够充分听取广大村民意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让广大村民充分参与到农村发展和建设的法制和民主的轨道上来。

二、大学生担任村官存在的不利因素

1、理想色彩过浓,缺乏经验。由于大学生一直在学校读书,缺乏乡村工作的经验,当放下书本到再开始乡村工作,容易出现彷徨、迷惑、无助的状态。此时他们如果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心态调节,极有可能会放弃村官的工作。年轻人有点理想主义的东西不是坏事,没有理想的灯塔,人生的道路会越走越窄、越走越迷茫。但是如果太理想化,做任何事情都要达到理想模式,就往往会好高骛远,做出不切实际的行动来。同时,现在的大学生经常空谈理论,不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往往一塌糊涂,纸上谈兵现象比较严重。这样在乡村工作中他们很就难把工作做实,因此就不会取得非常明显的成绩。

2、职业期望过高,功利性强。职业期望过高是现在大学生的通病。他们想一开始就取得骄人的成绩,没有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毛病。功利心太强可能使进入村官队伍的有些大学生仅仅把他所从事的工作当成一个跳板,为以后考公务员积累资本,或者把村官当成一种向上跳的踏板,没有真心实意想在农村做好一番事业,这样工作就不会有激情,往往流于表面,很难为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这些功利心太强的“聪明人”,势必将难以忍受数年时间在最底层干事创业必须经历的清贫、孤寂、无奈、误解、艰苦。

3、缺乏配套措施,待遇较差。有人认为村官工作的状态,一是工作、生活上的条件差得多,二是经济上的待遇很低,三是舆论上、心理上的压力很大。相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所选择的城市来说,乡村偏僻,交通不便,办公设施缺乏,居住条件落后,经济报酬很低,同时,因为上大学时自己和家人就有过高的预期,所以一旦回到乡村,就会面临很大的舆论压力和心理负担。但是最为重要的问题是大学生到基层和农村就业没有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所以,在合同期满后,他们的地位很尴尬:一是缺乏编制,大学生村官没有身份认同感;二是待遇太低,无法使村官安心工作。而身份又和待遇紧密相连,这些大学生不能总是挂职。因此,政府机关在决定吸收大学生到乡村机构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做好相关配套措施,这样才能留住人才。

4、熟悉程度不够,适应困难。在中国农村做村官的大多数是本村人,如果做的好是为乡亲做贡献,做的不好别人会在背后骂他一辈子,因而外来人很少能够在村里工作。从村民之间的熟悉程度来考察村庄,就可以发现在一些特别小的村,因为村民互相熟悉,村庄实际上是一个熟人社会,村民可以选择他们熟悉、了解的人做村官。在大的村,行政村一级的村民之间不是很熟悉。大学生到乡村工作后入场都很困难,由于村民不了解他们,所以他们要与村民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就会比较困难。乡村政治的这种排外性使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的难度加大,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做出更亲善的行为,才能进入村子内部。

三、促进“大学生村官” 计划发展的对策建议

虽然很多地方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干部素质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但是有一些地区的大学生村官计划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搁浅,如河北邯郸市大名县大学生村官计划,还有海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也渐趋停滞。对于如何更好地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一些建议:

1、改变社会观念,靠感情留住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是个新事物,当年的天之骄子居然扎根农村,做起村官。这和传统的思想观念有着巨大的差距,不仅很多大学生一时接受不了,广大农民也可能认为有些突兀。这可能会给广大农民和农村村官这样一个印象,大学生村官是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不得已而采取的措施,并非长久之计,认为这些大学生村官不知道什么时候说走就走了。因而,他们可能会与这些大学

生村官保持一定的距离。新事物的诞生,发展和成长总要有个过程,这需要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消除阻力,增加动力。媒体应该给予更多关注,对广大农村加大宣传力度,晓以利弊。大学生村官不是去争权夺利,不是去镀金添彩,而是真心实意的去发挥才干,促进农村发展的。让广大农村村官放心,让广大农村村民理解从而以更多的实际行动支持大学生村官的工作。

2、提供财政补贴,靠待遇留住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也是现实的社会人,光靠精神或感情的理解和支持是不够的。还必须满足其一定的物质需要,解决其后顾之忧。大学生的待遇问题,是建立比较完善的留人、用人机制要考虑的问题,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应和他们就业的机会成本相差不远。否则,就可能不能形成对大学生村官有效的激励。国家财政应按照一定的比例提供相应的补贴,以解决好因大学生村官上任而带来的地方财政问题。这一问题的顺利解决,有利于带动更多大学生去当村官的积极性。

3、建立配套机制,靠事业留住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现象是我国新形势下出现的崭新事务,我们还没有建立完整的配套机制,也就是怎样进行合理有效的操作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首先,要解决的是大学生村官的身份问题,如果大学生村官在工作满一定的期限后,仍然愿意留在当地,继续奉献自己的才能,这就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没有当地的户籍,能否参与村委会的改选。我们认为,应当对相关法律法规作一定的修改或补充,使得继续愿意留在当地服务的大学生有资格参加村委会的改选,给有热情的大学生一个正当的名分。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选拔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合理流动机制以及培训深造机制等。只有这一系列的机制形成和完善以后,大学生确实认为任职村官不确定因素少了,风险小了,才有可能把它作为事业去投入,去付出,做出成绩,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4、结合职业规划,解决大学生后顾之忧

对于大学生村官任职一定时期后,如果发现大学生村官确有能力,有意愿留在农村进一步发展,则继续加以任用,或给予参加村委会的选举,或让其经过培训深造更好的胜任新的工作岗位。如果发现大学生村官能力欠缺,不适合担任村官职务或者没有意愿担任村官职务,要为其职业的发展提供相关的配套措施,以便在其他领域或行业能够发挥才能。比如,大学生村官离职后,政府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让其在其他领域竞争时候,有一定的优势。这样,建立一套完善的大学生村官准人、准出制度,就解决了大学生的后顾之忧,能够更好的让其在广大农村发挥才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贡献力量。

第二篇: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从实践中见真知——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大多数人对中学生假期打工是支持的,即利大于弊。中学生的重要任务固然是学习,但社会又何尝不是一间教室呢?培根说:“知识本身并没有教人们怎样运用,运用的智慧在于书本外。”我们学习的知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我们终将走入社会。在刚接触这个社会时,重要的是心里承受能力与交际技能和团结的精神。我们希望广大中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假期打工”,不要把它当作天方夜谭,家长们也不要让孩子当“温室里的花朵”,较早接触社会是有益处的。

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赚钱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以下是对某同学的采访对话:

【问题】你觉得中学生假期打工好吗?

答:很好的主意。可以丰富生活,搞好社交关系,也可以挣一些零用钱,不必像父母伸手。我这个暑假就要去打工。

【问题】为什么同意?

我认为打工使我们提前步入社会,会有益于我们磨练意志,所以我同意。

【问题】你觉得假期打工对你的意义?

我觉得这是件好事,毕竟中学生总有一天会长大,总要自己经历人生,因此现在步入社会不是件坏事,真的可以锻炼能力。

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许多中学生外出打工赚钱,不用说那些贫困户,就是家财万贯的子女也外出赚钱,据说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子女们在学生时代也有打工的经历。

当然,一方面产生这种现象是由于那个社会造成的,但我想更多的方面是由于他们教育体制决定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在中国社会中,父母做的一切似乎都为了子女,他们不希望儿女再像自己过去生活得那般苦涩,于是就伸出自己强有力的臂膀,尽力为子女们挡风遮雨,含着怕化抱着怕摔,百般呵护。

小鸟都有翅膀,翅膀硬了,就应该离开大鸟独自飞翔了。总不让小鸟飞,它将来能飞得起来吗?于是,许多青少年跳出了“爱”的羁绊,用那双用来迈入“圣殿”的双脚,先踏入社会这块热土——选择在假期打工。当然,对于家长们的担心,也是无可厚非的。

“学生假期打工赚钱”之我见

在这次活动中发现了一些问题,针这些问题,我们根据老师和家长的意见向那些还在打工或将要打工的同学们提几项建议。

(建议1)同学们最好找些与熟人或同伴一起工作,这样遇到问题可以相互商量解决,或者及时请教父母,老师等长辈,作好自身保护工作。

(建议2)学生是以学习为主,社会实践只是学习生活的一个小插曲。我们应该量力而行,否则不仅达不到锻炼的目的,严重的反而会有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建议3)社会上如果有一些好的企业可以提供一些适合我们中学生职位,并安排合理是工作时间,即可以让我们积累步入社会的经验,也可以锻炼我们的品质.总结:

打工只是一种磨练的过程.中学生假期打工得到了许多同学、家长们的认可和支持.一方面,家境相对贫寒的学生,想乘此机会挣些学费,生活费;另一方面,平日消费较大但手头又不大宽裕的学生,想通过打工,挣些零用钱。所以,我们在学习之余应多多的锻炼自己,打工就是一种可行的途径.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活动,即人类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如政治活动、社会改革实践、阶级斗争等。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践,使实践与认识相结合。大学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结合所学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既提高能力又服务社会,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二是志愿者服务,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专长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三是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种贯穿于日常生活当中的社会实践形式,以小见大,以细微之处见长,是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长效机制。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很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各地和很多行业去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回校后进行认真的讨论总结,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来理解社会,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

第三篇: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言

大学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但随着社会的转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目标追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又在利益问题上趋于急功近利;他们往往只注重专业学习,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基本常识,也就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而远大的理想。面对这些挑战,大学生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文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的塑造。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自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当代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人生。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我们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我们现在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要把握好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为社会大理想做贡献,用个人理想来促进社会大理想。同时,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带动周围的同学朋友一起坚定这一伟大的理想。

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大学生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富强、文明、和谐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是要知道如何去爱国,爱国不是要我们在发生中日矛盾时举着旗帜到处游行,到处砸人家的丰田汽车;爱国也不是一大帮大学生在新浪网上叫嚣着要爱国,却发现自己的英语四级还没有过;爱国更不是学校早上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操场上一片叽叽喳喳的声音。我们可以从尊重国旗,尊重国歌做起,来体现我们的爱国之情;我们可以像周恩来总理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表达我们的爱我之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这些时代的接班人来发扬光大。同时,大学生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社会动态,国际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积极思考创新,对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我们大学生要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陶冶良情操。并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勇于指证他人的错误、不规范行为,为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总结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牢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融入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了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关于形式与政策课程论文的说明

1、统一用A4纸打印。论文第一页,论文题目用3号加粗宋体,正文用“小四”号宋体。请装订左侧。请在论文右下角插入页码。内容摘要和关键词用5号楷体,末尾的参考文献用5号宋体。

2、论文立足于形势与政策课各专题的学习,反映大学生对当前国内外形势与党的政策的认识与体会。字数不少于2000字。

3、杜绝任何形式抄袭。若为抄袭或网上下载的材料,成绩记为零。

4、装订顺序:论文封面、正文、参考文献

5、各班学习委员收齐本班的课程论文,按学号排序,并附上应收论文数目、已收论文数目和缺考学生名单,在X月X日前上交任课教师(学工处信息科)。电子稿由学习委员收齐打包统一发送至邮箱。

6、任课教师需要按照考试中心要求登入教学管理系统成绩数据库,登入学生成绩,学生完成相应学习任务且考察合格者,计相应学分。

7、根据考试中心要求,任课教师需要以教学院部为单位将成绩纸质稿(一式三份)以及学生论文纸质稿于放假前交思政部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8、成绩评定的量化标准

考核成绩评定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

Ⅰ、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30%,包括考勤、实践教学活动的参与和表现。具体参见形成性评价成绩构成审核备案表;并且保留相应原始材料;

Ⅱ、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70%,课程论文形式,细化量化评分标准如下:

以百分制,分四个等级:

一等:(80分以上)切合题意、结构严谨、逻辑严密、分析深刻

二等:(60~79分)符合题意、结构完整、逻辑通顺、分析到位

三等:(43~59分)基本符合题意、结构基本完整、逻辑基本通顺、分析无原则错误

四等:(0~42分)偏离题意、结构混乱、逻辑不清、无分析或分析有原则错误

备注:学生考试答题必须政治正确,否则计零分。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年来,中国由贫困走向初步昌盛,由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由求温饱初步走向小康,发展迅速,大大超出国际上多数人的预想。30年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中国正运用他独特的魅力与激情实现着世界的和谐进步之路,实现着中国的自强发展之路。

30年过去了,中国某个乡村发生的事情成为世界媒体的报道焦点,地球某地的中国人成为全球新闻中的主角,似乎已经显得平常。当我们将目光回溯到中国融入世界现代化潮流的起点,并用心去触摸这30年的变迁时,我们尤为深切地体会到,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一个伟大的转折已经完成,中国与世界彼此相互影响的时代已经开启。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刻历史感的民族,对于“历史性的变化”有着同样深沉的感悟。整整200年前,拿破仑率领下的法军大举用兵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狼烟四起。贝多芬于1808年完成了《命运》交响曲的创作,然而叩响中国命运之门的却是又一个多舛的百年。整整一百年,韧性的抗争书写着峥嵘岁月,当光阴又过百年之后,2008年发生的一切告诉世界,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已经、正在并将继续主动积极地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这一作用已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一.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07年的5%以上,中国进出口总额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足1%上升到2007年的约8%。中国的发展为国际资本提供了广阔市场,中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7800亿美元,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在大幅增长。

二.中国发展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

1978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增速达到16.7%,已成为世界第三大、亚洲第一大进口市场。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2001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额近5600亿美元,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约1000万个就业机会。

三.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

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认真履行相应的国际责任。迄今,中国共参与22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上万人次,现正在执行维和任务的有1900多人,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在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的世界大势之下,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四.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作出的战略抉择。这个战略抉择,立足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了中国对内政策与对外政策的统一、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在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开始学会用世界的眼光思考自己的发展,并以一系列合作共赢的实际举动逐渐打消了各方的猜疑与忧虑,创造了对自身发展更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用自己的真诚,塑造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和平形象。30年来,中国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了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了世界和平,促进了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五.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坚持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入,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支持国际社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民生,支持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支持各国共同防范金融风险、维护能源安全,坚持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推动各国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六.中国将始终不渝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作为一个大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在政治、经济、安全等诸多领域,中国真正融入国际社会,却始于改革开放。走过30年的历程,中国已经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建设性作用。中国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继续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气候变化、环境保护、流行性疾病防治等领域国际合作,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成功举办奥运会,从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到推进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从加强东盟与中日韩(10+3)的合作到构建上海合作组织,从减免发展中国家债务到设立中非发展基金,从中俄、中越边界谈判的进展到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合作政策,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到与全球携手应对眼前的金融危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得越来越积极,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跃然而起。

自强方能自立,自立凝结自信,自信转而推动自强。“自助者天助”,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积极变化得益于30年来锲而不舍的改革开放进程,其要义在于排除一切干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自觉。历经难以数计、形形色色的遏制、指责、臆断及误读,中国没有停下自强不息的前进步伐,也因而变得更为自信。

30年来,中国在适应世界对自己的心态变化的同时,也在学会如何与世界打交道。在涉及国家主权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我们敢于斗争、善于应对,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种种制裁,遏制了反华浪潮,赢得了尊重。摩擦与碰撞历练了中国人,中国不断加深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在一个接一个的“威胁论”、“崩溃论”相继破产后,世界也越来越多地体会到了中国发展的不同。从四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世界看到了13亿中国人民的凝聚力;从北京奥运会,世界体会到了13亿中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不懈追求;从中国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应对,世界感受到了13亿中国人民的责任感和这种责任感给全球经济走出危机带来的信心。不止一个西方学者说过,我们无法再用现有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发展,必须重新认识中国的发展道路对世界的意义。

各国关注中国的变化,也是在关注世界的未来。历史表明,一个大国的崛起必然会对现有格局带来重大影响,极少有西方大国不靠殖民掠夺,不靠战争而崛起。西方对中国的担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此而产生的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不确定感。

以往的历史表明,中国更多的是被动地承受着来自外部世界的撞击,并在撞击中觉醒,在撞击中探索强国之路。21世纪的到来是个伟大的转折点,中国的发展表明,她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是在积极借鉴、学习人类文明先进成果的同时,也为世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宝库不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与财富。

走过30年开放路程的中国人深深懂得,世界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解和认同将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问题、新摩擦甚至新冲突。这将是21世纪几代中国人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同和谐,共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在历史新阶段的一面旗帜。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和平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够赢得更多的理解与信任,为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第四篇:关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当前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渠道。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门课程突出将理论教学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的特点,着重培养大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灌输式”、“说教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显然已不能满足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本文将针对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参考成人学习理论,对创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成人学习理论;教学研究

“形势与政策”课是国家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是一门十分注重理论教学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的课程,对于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全面准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重要作用,是教育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纳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

2004年和2005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先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建设得到了重视,在课程规范化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尤为受到关注,但对于课程教学方面的讨论稍显不足,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根据一些研究者开展的关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研究,仅有不足四分之一的大学生对教学效果表示满意,目前课程教学依然以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为主,教学效果甚微。[2]

2015年7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注重师生教学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创新推动学生实践教学;坚持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创新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等内容。因此,“形势与政策”课如何创新教学方法和组织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主动性,提高其学习效率及对理论的运用能力是符合当下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要求的重要议题。

一、成人学习理论

成人学习是一种改变由经验形成知识和行为的学习过程,是认知结构组织与再组织。成人比儿童具有更多的经验,对理解新鲜事物并掌握其认知结构具有更强的能力。成人学习有四个法则。

第一,效果法则:成人在愉快的环境和氛围中学习,效果最佳;

第二,联想法则:成人更愿意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强化对认知对象的掌握;

第三,有备法则:成人往往在有需求的时候才会选择学习,强调学习的目的性;

第四,练习法则:成人需要通过大量实践练习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成人在学习过程中更愿意接受指导性学习,更愿望交流、反馈,主动性和参与性突出。当成人的兴趣和经验得到满足时,其学习动机就会被激发出来。大学生已属于成人的范畴,成人学习理论可以适用于“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中,根据成人学习的法则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满足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动机,提高教学实效性。

此外,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模型也能给予“形式与政策”课教学设计很好的启发。按照运用不同学习方法的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所学内容的比例(详见图1),直观地展示了不同学习方法的学习效率。他指出,学习效率在30%以下的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包括“听讲”“阅读”“视听”“演示”,而学习效率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包括“参与讨论”“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向别人讲授”或“立即在实际中使用”。由此可见,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的“教社政[2004]13号”文件明确了“形式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就是要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3]

紧接着,“教社政[2005]5号”文件明确了“形式与政策”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的定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4门必修课承担着基本理论的教学任务,而“形势与政策”课则承担着将理论与现实对接的重要任务,着重培养大学生应用基本理论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学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通过最新国内外热点难点焦点事件的解析,帮助大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将知识内化成为思想,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实现健康、全面的发展。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不仅在传授知识,更在传授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学会用普遍联系和全面发展的方法观察形势,用因果联系挖掘事物的本质,了解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把握形势发展与政策制定的必然趋势,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做到真与善的统一。[2]

因此,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更加需要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更加需要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强化其对方法的应用体验,帮助其实现知识的内化,并获得审视判断形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说教式”“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是很难有效达成本门课程教学目的的,而成人学习理论的观点与实现“形式与政策”课教学目的的要求较为吻合,增强课程的参与性、实践性、互动性,改变学生原来由经验形成的知识结构和行为,全面提升“形式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效性。

三、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组织

在成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明确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和目的,可以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两方面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增强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一)教学内容的组织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多而广,时效性强,课程时间跨度大,但每个学期安排的课时却很有限。因此,精选教学内容是上好“形势与政策”课的核心环节。根据成人学习法则中的联想法则和有备法则,大学生学习更愿意接受与他们现实生活贴近,特别是与他们成长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要以问题为导向,更多地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从与大学生切身相关的问题引导到当前社会、国家发展形势,从分析形势具体到解读政策,最后教育落脚点仍然要落回到大学生摸得着、够得到的实际生活中。授课教师要善于选取现实中的案例,尤其是大学生身边人身边事,以小见大,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认同。政策解读不接地气,不但达不到好的教育效果,甚至会遭到大学生的抵触。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从选定主题开始,即确定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然后以此作为内容主线,筛选各类翔实的支撑论证素材。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和学习金字塔中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效率排序,“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尤其是要开展师生互动教学,因此,教学素材的数量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如图表、视频、翔实的数据和完整的案例,这样才能满足不同教学方法对素材使用的要求。此外,“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时政性,教学素材必须来源于正规的官方媒体和渠道,是国家和社会对外正式公布的数据和事件,能够正确代表国家和社会主流的观点,切不可随意在网络中搜索、下载未经证实的素材内容。

(二)教学活动的组织

教学活动组织实质上是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主动作用教学内容的过程及其方式。时间和空间都极为有限的传统课堂教学活动已不能满足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求。学习金字塔中更为高效的团队学习、参与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方式需要不断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

因此,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利用高校的现有资源,以课堂教学为主体,辅以网络课堂、实践课堂,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利用互联网延伸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微话题讨论、优秀视频和读物推荐、学习成果分享、教学答疑等活动,进一步丰富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

形势与政策教育还要与校园文化活动、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在广泛接触社会的实践中增强对国家、社会发展变化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思考。课堂教学应着重发挥主导教学的作用,以教学主题引导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形成层次丰富,内容联系紧密的教育活动链。同时,还要注意及时收集学生在参与各个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典型案例和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充分的分析与评述,倡导、鼓励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价值取向,及时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的观点,进一步巩固和升华教学成果。建立立体化教学模式符合“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目标的要求,也符合具备成人学习特点的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提高本门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包泉.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与教学研讨会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7):116-117.[2]苏琪.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太原:山西农业大学,2014:14-15.[3]周树辉.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开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127-129.[4]林钻辉.成人学习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创业课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5):128-130.

第五篇:大学生形势政策论文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思考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 的战略任务,也是对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中做出表率,着力于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义、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依靠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坚定不移反腐败,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加强制度体制支撑,切实改进党风政风,实现公众参与最大化等重要途径,让亿万人民群众享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自己带来的福祉。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宣传工作;舆论监督 关键词:十八大;核心价值观;人民群众;主体作用

正文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这“三个倡导”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的十八大重大理论创新之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党的十八大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而作出的决策部署。形势在不断发展,实践在不断深入,理论在不断创新,坚持“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日益突出,其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日益凸显。

一、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义

(一)国家价值观层面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集中体现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追求实现的现实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分别对应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它们标志着社会不同领域的进步状态。前三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扎实的发展进步,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

(二)社会价值观层面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应当追求的理想价值属性。中国社会发展追求的不只是富裕社会,更是自由社会、平等社会、公正社会、法治社会。有了自由才会有人格尊严,才会有创造活力;有了平等才会打破阶层固化,机会才会向每个人开放;有了公正才会有和谐,才会有心情舒畅;有了法治,每个人的权利、自由、利益、安全也才会得到保障。

(三)公民价值观层面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爱”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爱国”是前提,是基础,“敬业”是爱国的具体体现,“诚信”是敬业的道德基石。“友善”是形成诚信的土壤,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

(一)学习良好社会风尚的事迹先进典型是一面旗帜,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火 车头。

(二)党员干部要做教师的模范高校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中层以上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教师中起示范作用。对于高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示范教师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高校党员干部的言行影响着教师行为,决定着学校党政之风气。

(三)全体教师要做学生的模范2012 年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首次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对于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促进高校教师进一步树立“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时代责任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校教师要高度自觉地用《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师价值观来引领和规范自己,高度自觉勇于担当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责任,真正做到《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要求: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

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

(一)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观高校是人才资源的聚地、文化引领的前沿,必须坚持正确导向,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践行者。一是加强思政教育。二是加强文化熏陶三是加

强实践养成。四是加强舆情引导。

(二)培育居民的核心价值观

高校应着力研究高校周边社区居民核心价值观教育大众化平台特点,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

科学人才思想库的优势,在培育社区居民的核心价值观方面给力。社区是一个社会的细胞,城市居民都生活在社区内,其价值观形成不能脱离社区的影响。

(三)培育和引领社会正能量

高校党团组织、学生社团、志愿者组织要向社会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如高校可以组织开展“感悟十八大·青春正能量·社区十八大宣讲小分队”“慰问孤寡老人”“举办音乐节”“举办体育文化节”“广场文化大家唱”“社会志愿者服务”“大学生科技文化下乡”“读书日活动”“高校博士到乡镇挂职”“高校干部到企业交流”“高校教师社区行”等若干活动。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内容占领社会企业学校家庭的时空。旗帜鲜明,生动有效的持续开展党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开展党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总布局宣传活动。

行为失范与理想困惑: 现状

我认为,“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社会基本道德或主流道德,二是社会的共同理想信念,为此,本文主要从道德行为与理想信念两个方面着手分析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如何分析当前社会成员的道德现状,在理论界其实已经是形成了许多观点,在此我借用清华大学教授孙立人关于社会整体的“溃败”的范式来说明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道德困境和问题。我认为这个说法的基本含义就是我们所处的社会已经面临整体上的颓废、堕落、腐化的趋势或危险,或者说道德行为失范,不受制约。针对以上道德失范和理想信念的危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带来功利主义盛行和道德行为失范的必然性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发展,客观上带来个人功利主义的蔓延和膨胀 二是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相对忽视。长期以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更多关注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增长,相对忽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并未根本解决。在学校教育中由于长期重知识理论轻人品的教育,导致我们的所谓社会主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落后,手段单一等,成效甚微,理论和实践脱节,造成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巨大反感,认为是“说一套做一套”。义教育等思想政治领域的工作往往流于形式

三是在文化市场中的政策导向偏差。在文化市场中我们缺乏积极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眼光和战略措施。长期以来,在文化市场中,由于产业化导向,缺乏意识形态工作的敏感性,忽视了文化市场也是一个重要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工作领域,以至于在这些领域,健康的向上的思想和价四是部分官员的腐败和大量媒体的不良报道起了不良的示范效应。我们认为,当前我国出现的道德失范、信念缺失的现象,与执政者中的少数官员的腐化的示范效应密不可分值观不去占领,消极的落后的东西就充斥市场。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策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有基础工作,有当前规划等,立足当前,主要应当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总体规划工作。要从顶层设计的高度,设计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思路、具体路径和措施。要深入开展相关研究。要认真规划设计,形成战略思路等。

二是制度完善工作。首先是应当通过立法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法律地位。其次是建立对社会成员的奖惩制度,要加大对道德模范和在社会生活中和弘扬践行主流价值观的社会成员的奖励力度,而而那些违背主流价值对社会风尚造成严重损害的应当受到更严厉的处罚。

三是引领示范工作。首先要注重让执政的官员公务人员成为社会风尚的示范者和引领者。让各级官员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鼓励社会各基层净化社会风气,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

四是教育教化工作。首先是学校教育要强化。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灌输,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种下爱的种子,培育社会正义的基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次是对社会大众教育的要加强,通过邻里监督教育帮助教育,社会舆论监督教育,单位强制教育等方式,逐步引导社会大众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五是监管引导工作。对于媒体,首先在源头上监管要可能减少媒体不良信息的报道。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管和引导。其次应当对媒体报道加以引导。应当鼓励媒体加大力度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和事的舆论报道与宣传,在媒体中设舆论报道社会风尚奖等。再次是事后追责制度,媒体一旦发布违反主流价值的信息造成对社会风尚的损害的,应当吊销其执业资格。对于文化市场,建立更加严格的影视文化和娱乐作品的分级制度和审查制度等,主要是审查影视文化娱乐作品中一旦出现严重违反社会公德、主流价值的应当严厉“封杀”。众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再次是官德教育要推进。文献

1、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思考 杜鸿林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挑战与思路 颜旭,刘彦麟(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北京100091)

3、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陈剑(重庆行政学院,重庆400041)

4、高校应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正能量 吴兴富(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8)

下载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村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村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5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2015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对“美国战略东移与中国周边安全”的思考 姓 名: 学 号: 系 别: 班 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文献综述 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由来已久 前苏联在“美苏冷......

    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学生诚信教育

    大学生诚信?说来都要让人家质疑我们的教育水平。因为这本是每一个公民都应拥有的基本素质,无奈何我国人口基数大,受国情限制,没能实现这一点。但连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都要......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免费下载】

    摘 要:诚信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和原因,并从加强高校诚信教育,建立健全诚信教育的约束机制,......

    大学生安全教育 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学生安全教育 “安全”,是个既熟悉又模糊的词。在很多时候,我们总因忙忙碌碌于繁杂的日常工作和琐碎的家务事中,从未认真仔细地思考过。但“安全”又是年年讲、月月讲、天天......

    形势与政策论文_浅谈大学生就业

    势 与 政化工01班 郭骅 20076902 策 论形 文 浅 谈 大 学 生 就 业 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将对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极大影响。据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00......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学生就业问题多年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一些文化、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区的高校中,不少大学生甚至有“毕业即失业”的悲观情绪。一、......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就业问题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以企业为主体的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会有明显下降。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将更加突出。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既需要大学毕业生转变求职观念,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