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厂煤矿污染治理情况汇报材料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4 08:12: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许厂煤矿污染治理情况汇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许厂煤矿污染治理情况汇报材料》。

第一篇:许厂煤矿污染治理情况汇报材料

许厂煤矿污染治理情况汇报材料

接到市环保局转办的省环保厅鲁环网201504110835号反映许厂煤矿污染的信访后,高新区环保分局非常重视,执法人员于2015年4月15日到达现场,经走访群众,实地查看,委托监测等做了详细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企业基本情况

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厂煤矿隶属于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属省属煤炭企业,煤矿位于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柳行街道办事处南营村北首,距327国道1.7公里,西南距济宁市约8km。矿区南偏东方向100米处有孙桥村,向南依次有王桥村和南营村。矿区北偏东方向约500米处有卢营村。许厂煤矿组织机构代码70609243-7,负责人徐同科,企业营业执照载明的经营范围为煤炭开采、洗选、销售;矿山机电设备维修。主要产品是商品煤,核定生产能力320万吨原煤/年。

二、项目建设情况

矿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由兖州煤矿设计研究院于1987年编制完成,国家环保局(89)环监字第301号文正式批复。国家能源部能源计[1991]736号文正式对许厂煤矿作为淄博矿务局的接替矿区问题进行批复。许厂煤矿初步设计由煤炭部南京设计院编制,煤炭工业部[1996]45号文批复。资金来源为日本第三批能源贷款。1996年6月开工兴建,1998年10月份开始试生产,2002年4月顺利通过国家环保局委托山东省环保局组织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

物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监测机构每月进行监测,并在济宁市重点监管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发布系统中发布。排放浓度执行《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599-2006)和《济宁市地表水环境容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浓度:COD≤30mg/l、NH3-N=0.2mg/l左右、SS=10mg/l左右、石油类≤3mg/l。允许排放量:COD≤87.19吨/年、NH3-N≤1.92吨/年。

2、噪声:主要是设备运转产生的机械振动和动力性噪声。执行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昼间65dB(A),夜间55dB(A)。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监测机构每季进行监测,并在济宁市重点监管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发布系统中发布。

3、扬尘:主要污染物:颗粒物。排放方式为无组织排放,执行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标准限值:1.0mg/m3。

按照国家环保部令第31号公布的《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要求,企业的环境信息已于2015年4月1日在高新区管委会网站上公开。

(二)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1、废水治理:许厂煤矿现在的矿井水处理系统是2007年在原有处理系统的基础上新建的一套矿井水深度处理系统,设计处理能力30000m3/d,采用混凝澄清过滤的处理工艺,该项目被评为“山东省环境保护示范工程”。现有的生活污水处理站是2010年在原有系统基础上改造扩容的,设计处理能力3000m3/d,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曝气

3、扬尘治理:许厂煤矿扬尘污染主要是煤炭和矸石储运过程产生的扬尘污染。在煤炭形势好的时期煤炭产品全部进煤仓,无落地煤,煤泥进煤泥棚,目前煤炭滞销的情况下,煤场内堆有落地煤。在煤炭装车过程中有喷淋降尘装置,整个煤场上空安装有高压洒水喷淋系统,安装有多个360度旋转高压喷头,采用自动定时喷淋降尘,建有出矿冲车装置,出矿车辆全部经过冲洗,要求出矿运煤车辆全部覆盖篷布。运煤公路委托给专业的保洁公司管理,要求其必须采用湿式清扫,每日不少于四次,并及时对车辆散落物进行清扫。上井矸石通过矸石专用运输轨道运至矸石山,矸石山安装有自动洒水降尘装置,采取定时洒水降尘,并在矸石倾倒时进行洒水抑尘。为进一步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高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许厂矿正在煤场四周安装防风抑尘网,在运煤公路两侧安装洒水降尘管路和降尘装置,近日即可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

五、反映的问题及查处的情况

1、许厂煤矿的新车间噪音扰民:2015年4月16日,高新区分局委托济宁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对许厂煤矿厂界和距矿最近的孙桥村昼夜噪声排放进行了监测,许厂煤矿厂南界外一米处晚22:19噪声为56.4dB,现场检查噪声来自于矿区生产,噪声超标排放,经查噪声源为重介车间201皮带机头设备间传出的。2015年4月23日,高新区环保分局向其下达了《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要求其立即查找原因,停止噪音的污染,同时对该矿噪音超标排放的问题进行了立案查处。

2、地下水受到污染。2015年4月16日分局执法人员联合柳行

办事处进行了反映,同时将村民反映的以上问题和查处过程也和办事处做了交流,办事处下一步要做好村民的思想情绪稳定工作,进行村中走访和做好社情民意调查。

环保分局要加大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好村级环保监督员的作用,及时发现环保违法行为,及时处理。

第二篇:Xxx养牛厂治理污染合同

XXX养牛场

污染治理工程施工合同

甲方:XXX丰养牛厂

乙方:(代表)

1、甲方委托乙方对甲方铺设雨污分流管道300m,修建粪便

堆放场1000m,整修养殖污水/尿液储存池400m项目。

2、甲方总投资35万元,分三个工期付给乙方,雨污分流

管道铺设和粪便堆放场整修完毕付20万元;养殖污水/尿液储存池整修完毕付5万元;工程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将剩余的10万元全部付清。

3、乙方在施工期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与甲

方无关。

4、项目建设期40天。

协议一式两份,双方签字盖章生效

甲方:

乙方:XX年XX月XX日 23

第三篇:煤矿隐患排查治理汇报材料

山西华润煤业有限公司台城煤矿

煤矿隐患排查治理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您们好!

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在百忙之中,莅临我矿检查指导工作,我代表台城煤矿全体员工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现将台城煤矿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一、台城煤矿基本概况

台城煤矿为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理位置位于古交市镇城底镇台盘村南,行政隶属古交市镇城底镇管辖。批准建设规模45万t/a。设计服务年限7.5年。批采2、3、4、8、9#煤层,面积为1.1739km,矿井保有储量1068万t,可采储量470万吨。井田内2、3、8、9煤层为肥煤,4煤层为焦煤。矿井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为4.32m³/t,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4.09m³/min,等级为瓦斯矿井,煤尘具有爆炸性,自燃倾向性为Ⅱ级,矿井正常涌水量12.5m³/t,最大涌水量18.5m³/t,水文地质类型中等。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通风方法采用抽出式,主、副井进风,风井回风,主井进风量1200m/min,副井进风量1598m/min,风井回风量2866m/min,风量满足井下各地点需要;矿井供电实现了双回路供电;排水系统为临时排水系统,井下变电所、水泵房、水仓工程正在施工中;六大系统建设除紧急避险系统正在完善之外,其他各系统均已安装并正常运行。

二、矿井建设情况

六大系统建设情况:

1、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型号KJ160N,现正常 运行;

2、人员定位系统:型号KJ301,现正常运行;

3、通讯系统:地面

2014.11.30。目前矿井长期采矿许可证正在办理中。

2、营业执照:***,经营期限:2013.01.24-2014.11.30。

3、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有效期至2017.03.31。

五、施工单位及监理资质情况

1、施工单位:

单位名称:大同煤矿建井工程公司;备案机关:太原市煤炭工业局;备案文号:X201315;备案时间:2013年4月2日。

2、监理单位:

单位名称:山西省煤碳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备案机关:山西省煤碳工业局基本建设厅备案文号:基煤件备字11-002号;备案时间:2011年2月10日。

六、隐患自查情况

在接到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下发的《全国集中开展煤矿隐患排查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后,我矿矿长吴保森立即召开会议,组织各单位负责人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并安排安全科组织相关单位按照文件要求开展隐患自查。本次自查情况如下:

1、建设项目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存在不按设计施工等问题;自查情况:我矿严格按照《关于古交市台城焦煤有限公司资源整合初步设计变更的批复》进行施工,加强井下现场管理,严格按照煤矿三大规程管理和作业。

2、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资质是否符合要求,安全责任是否落实,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转包分包、以包代管等问题;

自查情况:我矿井下瓦斯治理到位,瓦斯监控系统运行正常。

8、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是否严格落实两个“四位一体”防突措施,重点检查是否存在局部防突措施代替区域防突措施,是否按规定进行效果检验等;自查情况:我矿不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9、是否落实探放水规定、煤矿防治水规定,重点检查是否开采防隔水煤柱、是否查明老窑水、采空区积水及承压水导水通道、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矿井排水系统是否完善等;自查情况:我矿现已成立了探放水组织机构,配齐了地质防治水副总和18名探放水队员。现已有三台探放水钻机,各种探放水制度齐全,已编写探放水设计方案、并严格按照探放水设计进行探放水。

10、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是否采取有效防范措施;自查情况:我矿不属于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

11、有自然发火倾向的矿井,是否采取有效措施,采空区和封闭火区管理是否符合规定;自查情况:我矿已制定了防灭火设计、措施和预案;采空区管理符合规定,我矿无封闭火区。

12、煤矿是否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急救援队伍,或与救护队签订救援服务协议、配备应急救援装(设)备,预案管理、演练、应急培训是否符合要求;

第四篇:伦敦污染治理

英国伦敦雾霾治理措施与启示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伦敦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雾霾问题的城市之一。20世纪50年代,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让“雾都”之名举世皆知。现在伦敦已经基本抛掉了“雾都”的帽子,其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一、伦敦雾霾的发展历程

19世纪,作为工业革命发源地和工业中心的伦敦进入工业急速发展期,大量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的消耗量不断增加,使得伦敦大气污染愈演愈烈,工厂产生大量废气,形成了极浓的灰黄色烟雾,伦敦的空气污染形势渐趋严峻。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的100多年间,伦敦在冬季发生过多起空气污染案例,最早的记录甚至可追溯到1813年。随后的1873年、1880年、1882年、1891年、1892年和1952年等年份又多次发生大气污染事件,其中1952年12月的一次严重大气污染事件最为典型。

1952年12月4日至9日,大范围高浓度的雾霾笼罩伦敦。据史料记载从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人,其中,48岁以上人群死亡率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人群的死亡率为平时的2倍。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著增加。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这起事件总共造成12000人死亡。这就是后来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空气污染不仅损害人体健康,而且严重地腐蚀了建筑物,还使土壤贫瘠,水质恶化,鸟类远辟他乡,并影响植物生长。

形成伦敦烟雾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烧煤的工厂排放的大量浓烟、汽车排放的机油废气和从欧洲大陆飘过来的污染云,都令伦敦的空气质量变得很差。当年的伦敦,工业排污量非常大,每天都有1000吨的浓烟从烟囱中飘出来,排放2000吨二氧化碳(CO2)、140吨盐酸和14吨氟化物。更为严重的是,燃煤粉尘中含有三氧化二铁成分,可以催化另一种来自燃煤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进而与吸附在粉尘表面的水化合生成硫酸雾滴,混合了水蒸气之后,就形成了800吨的硫酸。家庭烧煤也加剧了大气污染。在集中供暖时代之前,寒冬的伦敦,数以万计的家庭只能烧煤取暖。由于战后经济困难,政府将优质煤出口国外,而伦敦人则烧劣质煤,污染更为严重。当空气不流通的时候,这些污染严重的黄烟就被“困在伦敦上空”,便形成了浓雾。这些硫酸雾滴吸入呼吸系统后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使体弱者发病甚至死亡。伦敦烟雾事件的间接原因是开始于12月4日的逆温层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物蓄积。

随后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等伦敦又连续发生了多达十二次严重的烟雾事件。20世纪70年代中期,伦敦的“雾日”逐年减少,1980年则进一步下降。目前,伦敦有毒烟雾已销声匿迹,并成为全球的生态之城。

二、伦敦雾霾的治理过程

1952年伦敦的严重烟雾事件,促使英国人民开始深刻反思。英国政府开始“重典治霾”,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治理效果。1953年以来伦敦60多年的烟雾治理,按照其空气质量的改善趋势可划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1953-1960)。英国政府1953年成立了由比佛爵士领导的比佛委员会(the Beaver Committee),专门调查烟雾事件的成因并制定应对方案。在比佛委员会的推动下,1956年英国出台专门针对空气污染的《清洁空气法》。该法提出禁止黑烟排放、升高烟囱高度、建立无烟区等措施,并且在控制机动车数量、调整能源结构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同时,清洁空气委员会(Clean Air Council)成立,负责监督空气污染的改善情况,并从对空气污染治理有经验、有学识或有责任的人那里获取空气污染治理建议。具体的管理措施包括由地方政府负责划定烟尘控制区,改造家用壁炉,更换燃料,禁止黑烟排放;设立奖惩机制,对控制区内进行壁炉改造的合理费用,由地方政府补贴至少70%,而对违反条例的人员则依情节处以10-100英镑罚款或最高3个月的监禁。1960年,伦敦的二氧化硫(SO2)和黑烟浓度分别下降20.9%、43.6%,取得了初步成效。

第二阶段是显著削减阶段(1960-1980年)。1968年,英国政府对《清洁空气法》进行了修订和扩充,赋予负责控制大气污染的住房和地方政府部部长更多权限,包括出台新的锅炉颗粒物和烟尘排放限值的权力,和可以强制要求地方政府设立新的烟尘控制区的权力。1974年,政府颁布《污染控制法》(Control of Pollution Act),规定机动车燃料的组成,并限制了油品(用于机动车或壁炉)中硫的含量。这一阶段最核心的措施,就是大幅扩大了烟尘控制区的范围。到1976年,烟尘控制区的覆盖率在大伦敦地区已达到90%。伦敦空气中SO2和黑烟的浓度在第一阶段还略有波动,但到了第二阶段,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便有了显著改观,SO2和黑烟的浓度在短期内均大幅下降,10年降幅超过80%。到1975年,伦敦的雾霾天数已经从每年几十天减少到15天,1980年降到5天。第三阶段是平稳改善阶段(1980-2000),伦敦大气控制与治理的重点已从控制燃煤开始逐步转向机动车污染控制。政府陆续出台或修订了一系列法案,如《汽车燃料法》(1981年)、《空气质量标准》(1989年)、《环境保护法》(1990年)、《道路车辆监管法》(1991年)、《清洁空气法》(1993年)、《环境法》(1995年)、《国家空气质量战略》(1997年)、《大伦敦政府法》(1999)、《污染预防和控制法》(1999年)。这使得伦敦大气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更加完善。

第四阶段是低碳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此时伦敦的空气质量和20世纪50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善,SO2和黑烟浓度分别下降84.2%和47.4%,都不再是伦敦的主要污染物。2002年,伦敦市长经过广泛咨询后发布了伦敦的空气质量战略,其中详细说明了伦敦要如何达到国家空气质量目标。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正式提出低碳经济概念,提出将于2050年建成低碳社会。此后,伦敦的空气质量战略在2006、2010年进行了两次修订。目前,伦敦空气质量控制的重点是机动车污染控制,而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氮(NO2)和PM10。低层空气中烟的污染有93%得到控制,酸雨的危害已基本消除。今天的伦敦,已成为一座“绿色花园城市”,并荣登吸引全球游客最多的城市之榜首。

三、主要经验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治理雾霾

伦敦曾经严重的大气污染引起英国各界的高度重视。具体表现在:(1)依法治霾。1956年,在著名的《比佛报告》(The Beaver Report)推动下,英国颁布了世界上首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Clean Air Act)。在此基础上,20世纪60-70年代,英国主要采取“末端治理”来治理空气污染。除了不断完善《清洁空气法》,1968年以后,英国又相继出台《污染控制法》(1974)、《汽车燃料法》(1981年)、《空气质量标准》(1989年)、《环境保护法》(1990年)、《道路车辆监管法》(1991年)、《清洁空气法》(1993年修订)、《环境法》(1995年)、《大伦敦政府法案》(1999)、《污染预防和控制法案》(1999年)及《气候变化法案》(2008)等一系列空气污染防控法案,对其他废气排放进行严格约束,制定明确的处罚措施,以控制伦敦的大气污染。英国根据国情,走以“立法为主,补贴为辅,全面推进,最终建立低碳社会”的模式,把建立低碳社会提升为基本国策。英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将削减26-32%的温室气体排放;到2050年,将实现温室气体减排80% 的长期目标。(2)制定国家战略,指导治理雾霾。从1995年起,英国又制定了国家空气质量战略,规定各个城市都要进行空气质量的评价与回顾,对达不到标准的地区,政府必须划出空气质量管理区域,并强制在规定期限内达标。欧盟要求其成员国2012年空气不达标的天数不能超过35天,不然将面临4.5亿美元的巨额罚款。为了符合标准,早在2003年,伦敦市政府开始对进入市中心的私家车征收“拥堵费”,以此来改善公交系统发展。随后英国提出《能效:政府行动计划》(2004)、《气候变化行动计划》(2005)、《英国可持续发展战略》(2005)、《低碳建筑计划》(2006)、《退税与补贴计划》(2007)、《英国能效行动计划2007》、《国家可再生能源计划》(2008)及《低碳转型计划》(2009)等一系列计划与政策的出台,彰显了英国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与决心。尤其是2009年低碳转型计划》勾画出英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蓝图,目标是到2020年,英国的碳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34%,120多万人从事绿色职业;700万栋房屋进行节能改造,150多万户家庭将得到政府资助自产清洁能源;40%的电力将来自低碳能源;新车的平均碳排放量将减少40%。由于英国的大力推动,近年低碳经济的理念在全球迅速传播,并得到广泛的认可。(3)加大财政投入。2009年英国政府拨款32亿英镑用于住房的节能改造,对那些主动在房屋中安装清洁能源设备的家庭进行补偿,预计将有700万家庭因此受益。2009年4月,布朗政府宣布将“碳预算”纳入政府预算框架,使之应用于经济社会各方面,并在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产业上追加了104亿英镑的投资,英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公布“碳预算”的国家。(4)构建协同配合的政策体系。英国在利用气候变化税、排放贸易机制等政策工具及低碳交通、“清洁煤炭”、碳预算等计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种政策工具与计划的特色,组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政策计划体系,低碳技术研发推广计划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已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以全体企业、公共部门和居民为主体的“低碳经济”互动体系,促进低碳经济转型,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5)设立各种专项基金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碳基金” 作为由英国政府利用每年大约有6600万英镑的气候变化税作为投资、按企业模式运作的商业化基金,有力地促进英国商业和公共部门减排CO2,加大投资可再生能源等低碳技术。2008年英国政府启动“环境改善基金”,可以将政府对低碳能源和高能效技术示范和部署的支持以及对能源与环境相关的国际化发展结合起来,提供相应的基金资助。为了在绿色运输和能源项目中加大投资,2010年3月英国设立10亿英镑(7.49亿欧元)绿色能源基金,改造运输体系使用清洁燃料,提升低碳能源(如风能、海洋波浪能和太阳能)的利用,为数千人创造新的工作岗位。

(二)利用清洁能源等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伦敦烟雾事件发生时,伦敦的烟尘最高浓度达4460 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达到3830微克/立方米。1950年代,伦敦的有关部门通过对大气污染源进行分析,发现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及家庭燃煤,因此,他们除了划定“烟尘控制区”,区内的城镇只准烧无烟燃料外,还决定增加清洁能源比例,推广使用无烟煤、电和天然气,减少烟尘污染和二氧化硫排放;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发电厂和重工业设施被迁至郊外;政府采用补贴的办法帮助居民改造燃具,而且要求市区和近郊区所有的工业企业都不准用煤炭和木柴作燃料,其产生的废气也均须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加以净化,达标后才可排出等。英国还大力发展监控技术,建立大气监测网。自1961年开始,英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个由450个团体参加的大气监测网。监测网有1200个监测点,平均每小时对烟尘与二氧化硫采样一次,每月测降尘量一次,其中伦敦、爱丁堡、谢菲尔德三个城市被列为重点监测区。再加上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对控制伦敦的大气污染和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伴随着英国空气质量的改善,英国的能源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65年燃料构成中煤炭的比例为27%,电和清洁气体燃料占24 5%,燃料油为43%;1980年煤炭仅限于远郊区工厂使用,比例进一步减少到5%,电和清洁气体燃料提高到51%,燃料油为41%。尤其是煤炭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从1948年的90%下降到了1998年的17%,而天然气的占比却从0上升到了36%。2003年,英国首次正式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将于2050年建立低碳社会。2008年英国颁布《气候变化法案》,政府承诺到2020年将削减26%-32%的温室气体排放、到2050年将实现温室气体的排量降低60% 的长期目标。2009年英国政府公布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蓝图,大力发展新能源。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要占15% 的份额,其中40%的电力来自低碳领域(30% 来源于风能、波浪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10% 来自核能)。

(三)疏散人口和工业企业

为了解决城市人口和工业企业过于集中,而给市区带来大气污染等问题,伦敦在40年代末建成8座新城的基础上,于60年代末在城市以北和西北地区又兴建了彼得伯勒、米尔顿凯恩斯、北安普顿等3座新城(这3座新城距伦敦市中心的距离从80到133公里不等),这些新城的建设为人口和工业外迁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一方面伦敦政府利用税收等经济政策,鼓励市区一些企业迁移到这些人口较少的新发展区;另一方面,各新城对吸引工业企业落户也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当时的作法是,划定工业区范围,铺设道路,建设不同规模的厂房以供出租,注意营造好的居住环境等,同时对优惠条件进行大力宣传)由于政府对外迁的优惠政策和新城具有的优惠条件,因此许多工厂纷纷外迁。自1967年起,伦敦市区工业用地开始减少,至1974年市区共迁出24万个劳动岗位,以后又迁出4.2万个。与此同时,新城企业由原来的823家,增加到2558家;新城的人口总数也由原来的45万增至136.7万(包括其他地区迁人的人口)。

(四)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综合治理

8O年代初,伦敦的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44万辆,道路交通阻塞日趋严重。同时,汽车数量的增加也引发了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面对这一严峻局势,伦敦当局采取以下综合治理措施。

第一,实行向公共交通、步行、骑自行车等节油、无污染的出行方式转变的交通发展战略,以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从而有效降低机动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具体办法有:设立公交专用道,设立1000英里长的自行车线路网,设立林荫步道网,投资发展新型节能、无污染的公交车辆。

第二,扩大交通限制的范围。过去伦敦的交通限制重点集中在中心地区的高峰时间内。随着城市化和交通的发展,从内伦敦到外伦敦的各城镇中心、主要的放射道路及高速公路,交通问题和空气质量问题也日趋严重,因此,伦敦所有地区陆续实行了以限制为基础的一揽子方案,同时,辅之以切实可行的土地利用和交通政策,防止了空气质量和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第三,政府发布交通状况白皮书。公告市民:为了限制轿车数量,减少堵车和空气污染,将从2000年起提高停车费用,市内原有的各大公司、公共场所的免费停车场也一律改为收费停车场。

第四,加强对城市大气质量的控制管理。政府制定的控制大气质量的近期目标是,到2000年将CO2排放量降到1990年的水平。同时,建议政府制定有关机动车尾气排放量的控制目标及实施细则。

第五,加强汽车制造业的技术改造,设计生产先进的环保型轿车。英国政府为了治理机动车污染,在多次修订完善《清洁空气法案》中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规定,要求所有新车都必须加装净化装置以减少氮氧化物排放,新生产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在2007年基础上平均降低40%。从2003年起,伦敦市政府开始征收“拥堵费”,以缓解伦敦市中心的拥堵状况,该政策减少了机动车排放对空气的污染,增加了财政收入,为推行其他交通控制措施筹集了资金。

2008年伦敦政府推行低污染排放区政策,旨在加快污染严重车辆的更换速度,促进老旧车辆加装减排装置,降低车辆的污染排放,使伦敦的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在低污染排放区内行驶的车辆必须达到一定的排放标准,否则将会被征收费用。研究结果表明,与低污染排放区以外的区域相比,该措施的执行使得PM10污染浓度下降了约2.46%到3.07%。而且,伦敦的空气质量战略也强调,未来会通过不断提升低排放区的准入门槛,加强对机动车排污的控制

伦敦市政府还公布了更为严厉的《交通2025》方案,限制私家车进入伦敦,计划在20年内,减少私家车流量9%,每天进入塞车收费区域的车辆数目减少超过6万辆,废气排放降低12%。在限制轿车排放的同时,英国政府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和公共交通。伦敦计划2015年前建立2.5万套电动车充电装置。目前电动汽车买主将享受高额返利,免交汽车碳排放税,免费停车。

(五)多措并举,协同治理雾霾

首先,建立专门的管理、咨询机构。为了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大伦敦议会确定了17个不同的行业机构,分别制定实旖大气污染控制的各项措施。

其次,科研机构参与治理大气污染。伦敦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很注意科研力量的参与,许多全国性的研究机构,以及大学、工厂都广泛参与了科研工作。如以华伦泉实验室为中心,根据遍布全英的1200多个监测站的测定结果,对烟尘和二氧化硫在空气中的含量进行估算,据此提出不同地区控制大气污染的不同措施;一些高等院校如阿斯顿大学、里丁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威尔士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利兹大学等分剥对车辆尾气、空气质量标准、控制污染物的捧放、空气污染对农作物和土壤的影响、测定灰尘及其它污染物的仪器的改进、烟囱的设计安装及环保产品的研制等同题进行广泛深人的研究。第三,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监督治理。伦敦空气污染的防控和治理,成绩并不全归功于政府,英国各大高校、环保组织与媒体也在形成合力,全民都是治理空气污染的践行者。伦敦国王学院、伦敦盖伊医院与伦敦圣托马斯医院联合组建的国民健康保险制度基金会联合主办了一个有关“如何降低空气污染对个人影响”的研讨会,专门探讨的是伦敦市每一位居民如何从自身做起改善空气质量。伦敦国王学院还于2010-03-12在多个手机操作系统平台上推出了一款名为“伦敦空气”的手机软件,每小时向用户免费推送伦敦空气质量,让伦敦居民对城市空气质量有了进一步了解。英国是最早将空气治理信息向民众实时通报的国家。官方网络向市民发布伦敦地区实时空气质量数据以及各污染物每小时的浓度和一周趋势图。

英国公民在环境问题的讨论、决策、监督、执行上,有深厚的自治传统和强大的社会根基。如果政府在治理空气方面稍有疏失,主流媒体不会替政府粉饰遮掩而是大胆抨击。比如2012年7月,《星期日泰晤士报》就引述环保组织“清洁伦敦空气”所作的调查报告,质疑伦敦市政府只在监测点附近大洒化学溶剂,借以美化空气污染指数。英国公民获知空气信息的途径也不被官方独家垄断。公民能直接透过《自由信息法》向政府环保机构索取相关数据,不得被拒绝。政府开设的“英国空气质量档案”网站、民间组织与伦敦国王学院环保组织合作开设的“伦敦空气质量网络”均发布伦敦地区实时空气质量数据。政府绝不敢指责民间监测组织“非法”、“违规”、“不科学”。

第四,加强城市绿化建设。伦敦市在城市外围建有大型环形绿带,至2O世纪8O年代该绿带面积达4434平方公里,与城市面积(1580平方公里)之比达到2.82:1。远期绿带规划面积可达5791平方公里,与城市面积之比可达3.67:1。伦敦绿带的建设在置换城市空气,保持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环境,控制城市向外扩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园林绿化方面伦敦还十分重视生态园林,倡导建设“花园城市”的理念。这是伦敦自加世纪中期以来一直追求的目标,是一项调节城市大气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绿化功能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目前,在寸土寸金的伦敦城市中心区,有三分之一的面积被花园、公共绿地和森林覆盖。生态园林的建设不仅美化了城市,改善了大气环境,提高了城市整体质量,而且使昔日破败的城市衰落区以空气清新、优美宜人、富有特色的绿色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和观光客。

四、对我国治理雾霾的启示

从工业革命的先驱到生态文明的领跑者,英国为世界其它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借鉴。

1.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立法 只有严厉的政府制度才能减少污染。自由市场并不能解决污染问题。污染在经济学中被视作外部因素,说明单个公司是不可能为解决污染问题而付出代价的,因此公司本身没有动力主动去做。需要有政府制度来制约、规范,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铁腕治理,才能减少污染。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立法,加快配套的环境法规的制定进程,加重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有效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严格依法行政,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切实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干预执法等问题;实行严格的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对执法人员不作为、渎职的要严肃处理。2.全面规划、加快实施大气环境治理战略

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是区域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对已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提出改善和控制污染的优化方案。做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采取区域性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同时,制定控制大气污染的科技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计划等,把大气的综合治理与利用,转变为新兴产业,彻底消除隐患,大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3.科学技术是解决与治理大气污染的关键 在英国治理空气污染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发挥了关键的指导性作用。英国政府鼓励企业采用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改革生产工艺,优先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工艺,这是防治大气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政府要求企业严格生产工艺操作,选配合适的原材料,有利于减轻污染或对所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安装废气的净化装置,对污染源进行治理,使大气环境质量达到标准。除通过攻关关键技术实现治污目标和产业突破外,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科学研究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决策过程越科学,可执行性就越好,政策就更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五篇:先污染后治理

“先污染后治理”现象分析

班级:

学号:

作者:

摘要: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城市发展与环境污染都相伴相随。如何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桎梏,寻求正确的,科学的发展道路,已成为迫在眉睫的议题。本文通过查找资料与对现实生活体验相结合的方法,采撷众家之言,得出政府的引导乃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与关键所在。

关键词:经济技术政府环境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进行着飞速的发展,然而,环境的问题也显得日益突出。无论从天气预报上对可吸入颗粒物的报道,还是从现实生活中人们呼吸道感染病例的增多,我们都能强烈的感觉到环境质量的下降。

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似乎都绕不过先污染后治理的铁律,象伦敦的“雾都”事件,中国的雾霾天气,等等,无不证实着这一铁律的不可打破性。那么,先污染,后治理的这种现象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这种现象的产生包含着种种因素,首先是经济因素。以破坏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能使成本降低,有利于产品在市场价格上占据优势,拥有竞争力,为资本家带来更大的利润。然而,环境的污染与资本家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在这样的经济动因下,他们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是技术因素。由于技术的落后,致使许多先进的生产方式得不到利用。譬如垃圾处理技术,我国的垃圾处理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并且,技术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会消耗人力,物力,财力。值得一提的是,先进的技术并不代表利润的提高,就如绿色食品的生产,由于投入与回报的不对等,很多生产者面临着严峻考验。

另一个因素是人们认知上的局限性。环境破坏的显现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等到问题真正让人们所发觉时,它已经演变为一个大的问题,此时再去想办法解决,它已经不容忽视了。并且,环境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的成本也是相当高的。

最后是政府的监管不力。象很多的在焦点访谈上曝光过的环境问题,最后的解决也是差强人意,更何况是一些不为舆论所曝光的呢?

针对先污染后治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解决这一问题:

1. 对生产环保产品的企业,工厂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经济上的帮助。

2. 国家投入一定量的资金用于技术的开发,出台相关的政策来支持企业,公司的技术创新。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3. 出台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法律。环境管理部门严把质量关,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厂进行整改或关闭。

4. 加大环保意识的宣传,注重与其他国家及非政府组织的合作。

要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经济手段与非经济手段要共同施行。在此间,政府的宏观调控占据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因而,相关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环境监管的职能,为我们的美好生活把关。

下载许厂煤矿污染治理情况汇报材料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许厂煤矿污染治理情况汇报材料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污染治理工作方案

    污染治理工作方案 污染治理工作方案1 一、总体要求坚持发展与治理并重、生产与生态兼顾的原则,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综合防治,控制和削减农业排污总量,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多措......

    养殖业污染治理探讨

    养殖业污染治理探讨 养殖业网,龙岩市养殖业污染治理探讨 2010年02月06日一、畜牧业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龙岩市畜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及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增长......

    泾河污染治理

    泾河流域水污染原因及其综合治理 ——以平凉段为例 摘 要:通过介绍泾河流域的概况及其特征,分析甘肃平凉市境内水污染的原因,提出污染治理措施和建议,并从管理的角度来正确处理......

    先污染后治理范文

    "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思想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发展与环保"双赢"......

    工信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总结汇报

    工信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总结汇报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会议精神,规范生产使用塑料制品和回收处置塑料废弃物,建立健全塑料制品长效管理机制,坚决打赢塑料污......

    伦敦污染治理经验

    1952年12月4日至9日,伦敦上空受高压系统控制,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伦敦城被黑暗的迷雾所笼罩,马路上几乎没有车,人们小心翼翼地沿着人......

    装修污染治理方法

    装修污染治理方法近年来,室内装修产生的空气污染致使儿童患白血病的案例越来越多,更多人已经认识到室内空气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并寻求治理办法。一些业内人士提出,科学认识室内......

    扬尘污染治理工作总结

    平凉(华亭)至天水高速公路项目PT8标关于痛定思痛做好工程项目扬尘污染治理工作总结中铁**局集团有限公司平天高速公路PT8标项目经理部二零一九年四月平天高速PT8标关于痛定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