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_努力构建新型广播影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4 08:12: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_努力构建新型广播影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_努力构建新型广播影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一篇: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_努力构建新型广播影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关于乡镇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网络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县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确保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全覆盖,现就建立和晚上我县基层广播影视服务网络的建议:

一、落实机构,建立统一的乡镇广播影视服务站

分别在中城,南岸,新滩,板栗,会议五个乡镇建立统一的乡镇广播影视服务站,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实行“一块牌子、一只队伍、一套机制,市场运营、分别核算、行业管理的模式”。在乡镇建立“村村通”、“户户通”、“全覆盖”和“农村电影放映”四项工程的安装、运营、维护、管理、服务等工作为一体的乡镇广播影视服务站,以乡镇为主体,形成县区有中心,乡镇有站点、村办有协管的自上而下、服务全面、机制健全、管理科学,运行畅通的服务网络。

二、明确职责,建立完善运行维护机制

(一)职能职责。乡镇广播影视服务站的主要职能职责为: 1.配合做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用户的维护和管理

2.配合做好农村直播卫星“户户通”、广播电视有线、无线用户的规划及设备的销售、安装服务;

3.配合做好农村广播电视发射台站、“村村响”工程及光纤杆路的管理维护;

4.配合做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户户通”和广播电视有线、无线用户设备的售后维修服务;

5.配合做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的组织协调;

6.配合做好农村广播影视方面的政策法规宣传和技术推广应用; 7.完成主管部门安排的其他任务。

(二)工作机制。为落实好服务站的职能职责,更好的服务广大群众,乡镇广播影视服务站拟建立以下运行维护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挂牌上岗制度。服务站要统一制作公示牌,公示牌上要标明技术人员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和业务范围、承诺事项等。技术人员要统一挂证上岗,工作中要做到服装整洁,仪表大方,举止文明,热情服务。

二是建立培训制度。服务站建成后,必须经过县台和广电网络公司统一集中培训,方能上岗。工作期间,要根据各时期的工程项目要求,适时组织开展有针对的技术培训,提高技能水平,提升服务能力,确保广播电视真正做到村村通、户户通、全覆盖。

三是建立跟踪管理服务制度。服务站人员必须对辖区用户进行跟踪服务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服务站技术人员在收到广播电视用户收视故障申报后,应按有关政策规定和职能职责及时组织维修,确保用户的合法收视权利。

四是建立用户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服务站要建立用户档案信息,规范管理服务。服务站工作人员要经常进村入户,主动了解记录设备运行情况,征询用户意见建议,全面收集反馈用户信息,整理后形成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立卷归档,指定专职人员负责保管。同时每月按时上报各类报表和信息。

五是建立日常考核制度。服务站要在县台和广电网络公司的指导下形成具体的日常考核制度,做到有规可循,有法可依。

三、加强领导,为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网络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要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加强与绥江广电网络公司和各乡镇政府的沟通协调,构建广电局和广电网络公司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确保于9月30日前基本完成乡镇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工作。

(二)落实经费保障。为保障乡镇广播影视服务网络正常有序运行,服务站运维经费采用“多方统筹、分别结算”的方式筹集。“村村通”维护经费由县局在财政部门下拨的专项经费中调配。有线(无线)数字电视和“户户通”维护经费由云南广电网络公司昭通分公司负责筹集落实;今后若有变化,另文通知。

(三)加强资金管理。为切实规范专项资金管理,保障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1、专项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项使用”。

2、专项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资金拨付一律转账结算,杜绝现金支付。

3、资金的拨付本着专款专用的原则,严格执行项目资金批准的使用计划和项目批复内容,不准擅自调项、扩项、缩项,更不准拆借、挪用、挤占和随意扣压;资金拨付动向,按不同专项资金的要求执行,不准任意改变;特殊情况,必须请示。

4、严格专项资金初审、审核、审核制度,不准缺项和越程序办理手续,各类专项资金审批程序,以该专项资金审批表所列内容和文件要求为准。

5、专项资金报账拨付要附真实、有效、合法的凭证。

6、万元以上的专项购置经费一律实行政府采购或参与式采购。

7、专项资金利息收入年终一律转入本金滚动使用。

8、加强审计监督,实行单项工程决算审计,整体项目验收审计,年度资金收支审计。

9、对专项资金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查,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要全程参与项目验收和采购项目接交。

10、对工程类项目专项资金所发生的隐蔽工程,负责资金结算的工作人员,必须到现场签证认可,否则财政部门不予结算。

(四)严格考核管理,由县台和广电网络公司进行考核,根据村村通、户户通、全覆盖、电影放映的任务量、维修量、安装量来进行严格考核,并发放各项资金。

第二篇: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努力构建新型广播影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修改稿).

全面完成“十一五”村村通工程 构建完善新型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

三台县广播电影电视局

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属典型川中丘陵地貌,幅员面积2661平方公里,辖63个镇乡、935个村,总人口147.81万人(农业人口128.06万),是四川省百万人口大县,四川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全国文化体育先进县,全国文明县城。

“十一五”期间,三台县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超强力度、超常措施大力推进广播影视“村村通”工程,全面提升农村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严格落实“建管用”、“责职权”,建立健全“村村通”长效机制,构建“符合实际、富有特色、西部领先、城乡一体”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提前了完成了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电影“人人看”目标,在西部县(市、区)率先实现广播影视服务城乡同质化和均等化。农村群众一致称赞:“广播电视村村通,通到百姓心坎中。”

目前,三台县已建成覆盖县域全境的广播电视双向光纤网络,有线网络主干光缆750公里,支干光缆2400余公里,电缆干线6300余公里,光接收机3000余台,放大器24000余台,实现光纤到村;广播馈送线路6500余公里,专用地下管网338孔公里,高音喇叭17000余只;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传输37套电视节目和4套广播节 目;无线传输覆盖县域全境;完成了1125个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建设,完成上级下达目标任务157%。其中,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28.45万户,入网率70%,村通率100%;有线广播覆盖935个行政村,通播率100%;完成四川省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骨干台大旗山广播电视发射台维修改造,播出两套中央电视节目、一套中央广播节目和一套自办广播节目,无线覆盖率100%;加强电影放映队伍建设,组建三个农村公益电影民营放映公司,确保了“一村一月一场电影”落实到位。

2008年4月,四川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现场会在三台县召开,来自全省各市州的广电同行对三台县村村通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三台县广电局先后荣获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局四部门联合表彰的“双服”(服务农村、服务基层)先进集体、全省有线广播电视维护先进集体、全省广电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等百余项荣誉。国家广电总局主办的《广播影视决策参考》(2007第12期、2008年第5期、2010年第5期)及《西部广播电视学刊》等刊物,先后10余次刊发三台县广播影视改革与实践的经验文章推广交流。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升认识——以“办人民满意的广播影视”凝聚共识,争取各级党政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村村通”工作,成立了县长为组长、县级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领导小组,将村 2 村通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县级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全县历年“民生工程”,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并对全县“村村通”工作实行统一指挥、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考核。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深入边远镇乡、村组调研“村村通”工程实施情况;县人大、县政协年均组织2—3次专题视察;县财政确保了县级匹配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五年来,中央投入40.4万元(用于无线覆盖),省配套价值240万元器材,市财政配套20万元,县财政匹配10万元,局台自筹资金2000余万元,全额用于广播、电影、电视覆盖工程建设;县级相关部门和镇乡党委政府将“村村通”任务层层分解落实,逗硬考核奖惩,形成了层层有任务、人人有责任的工作格局。

县广电局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将“村村通”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一号工程,由技术层面上升到“确保政令畅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推动,充分利用自身“声、屏、网”互动优势,深入宣传“村村通”工作的重大意义,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支持“村村通”建设,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关注和支持“村村通”工作的强烈共识。在此基础上,县广电局建立了班子成员联系点制度,按照“针对一个片区,明确一个包抓领导、落实一个协调部门、制定一套推进方案、安排一个督查人员”的“五个一”工作流程,层层签订 3 责任书,分片包干、强力推进。在实施区域建立了广电局分管领导、镇乡领导、村社干部、村民代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提出具体要求,明确进度安排,分析存在问题,研究解决办法,提出推进措施,形成了上下协同、左右互动、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了责任、资金、措施、机制等“四个到位”,有力推动了“村村通”工程顺利实施。

二、科学规划——突出规划的科学引领作用,整合资源实施“3+1”基础工程

县广电局视“村村通”建设为推动广播影视事业跨越发展的现实机遇,坚持“统筹规划、全面覆盖,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原则,突出科学规划的引领支撑作用,既注重当前“村村通”建设要“速度更快、标准更高、节目更多、效果更好、安全运行保障能力更强”,又注重为将来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三网融合多业态全业务发展奠基,确立了“无线覆盖为基础、有线覆盖为主体,全业务布局为主线”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模式,整合优势资源,聚全系统之力,统筹实施广播、电视、电影及宽带“3+1”基础工程。首先于上世纪末建成大旗山无线发射台,实现无线传输全覆盖。2000年以来,采取“先点后线,由线到片,最终全县大联网”的规划思路与“积累资金滚动推进,整村发展户户安装”的发展思路,做到规划、标准、施工、验收、管理“五统一”,科学务实、灵活高效地打好了“四步走”攻坚战。一是先发展人口 4 密集的县城和集镇,积累资金滚动发展;二是光缆传输,实现区域联网;三是2002年实现全县光纤大联网;四是2010年建成了全县广播电视双向光纤骨干环网,为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奠定了坚实基础。尤其在广电行业普遍“热电视、冷广播”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不断完善“城市反哺农村、事业反哺产业、电视反哺广播”的反哺机制,长期致力于广播电视村村通、同步通,在普及电视的同时促进了广播的良性发展,上世纪80年代到2005年期间常通常响率达85%以上。2007年至2010年,县财政又投入1200万元支持广电部门完成922个行政村通有线广播的恢复建设与灾后重建,使全县935个行政村“村村通”有线广播村通率达到了100%,通响率达到了100%。电影管理职能并入广电以后,县广电局及时制订电影规划,积极培养放映主体,建立健全市场竞争、业主自主经营的电影产业化运营体系,实现了全县所有放映设备数字化;同时,抢抓灾后重建机遇,建设1座三星级多功能县级电影院及22座镇乡数字影院,积极开拓城乡电影消费市场,推进农村电影放映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县电影产业收入可到1000万元以上。

三、强力推动——从大处着眼真情为民汇民意,从细处着手真抓实干为民生,从严处着力真诚服务聚民心

县广电局坚持将宣传动员贯穿“村村通”建设始终,切实做到“政策宣传到家、思想工作入户、技术服务到人”。一是组织专 5 业技术人员深入村社与农户座谈,指导村社干部给群众对比算帐,宣传“村村通”的意义,解答农村群众的疑问和顾虑;利用广播影视、新闻网站、散发资料、宣传标语、宣传车辆以及将客服电话印制成温馨卡片和墙体广告等方式,在城乡营造浓厚发展氛围。二是降低安装费门槛,做到让利于民,把入户率高低与安装费价格挂钩,对入网农户实行以奖代补,鼓励集体入网;还大力开展活动营销,利用春节农民工回家过年、秋后丰收等农户手头宽裕时机,策划优惠安装活动,收到较好入网效果。三是张榜公示,阳光作业,做好政务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让群众从内心理解,用行动支持,迅速形成“抓好村村通、服务千万家”的共识与共为。同时,加强硬件投入,成立三台县有线广播电视村村通维护服务中心、客服投诉中心和投诉热线,实行“四统一、两挂钩”:即把服务与责任挂钩,责任区投诉与责任区员工工资挂钩,形成“网格式”服务体系,做到巡回问诊与“网点坐诊”相结合,形成实时接听投诉,即刻分区打单,当天回访的客服体系,以优质服务加快农户入网。

在实施过程中,严把“六关”:一是方案关。严格按照《“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因地制宜,科学设计,一村一案,认真实施。二是设备关。“村村通”所需设备全部由政府公开招投标方式统一采购,设备验收、入库、出库、使用,均严格按照程序操作,做到不浪费每一台设备、每一米线缆、每一颗 6 镙钉。三是资金使用关。严格规范资金管理,专项专户、专款专用,严格按照规定标准向农户收取费用。四是质量关。牢固树立“抓质量就是抓安全、抓效益”理念,规范施工行为,严把质量关,杜绝“豆腐渣”工程出现。五是督查关。市、县广电局随时进行“村村通”督查,市广电局局长亲自联系三台县,多次带领相关部门实地督查指导。县广电局对镇乡各营业部一周一报,及时向市、县通报进展情况;适时召开现场会,总结经验加快推进。六是验收关。所有“村村通”工程,均由县广电局统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县级相关部门人员共同组成验收组初验,根据《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106-1999)和《四川省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验收大纲》规定,通过问卷调查和客观测试,依照规划图纸实地查看、验收设备材料的使用情况,严把工程质量关,凡不合格工程一律返工整改,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几年来,在省、市组织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验收中,三台县建设的1225个 “村村通”工程全部一次性合格,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标准。

四、灾后重建——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完成“跳起摸高”

三台县是“5〃12”特大地震灾难全省30个重灾县之一,广电系统直接经济损失达4319万元。震后半小时,局党委启动紧急预案,成立了广电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设宣传报道组、突击抢修组、灾情核查组与抗灾自救组,班子成员靠前指挥,分头组织抢救设 7 备、应急恢复、避险疏散、核查灾情。5月12日下午3时,在频频余震中搭建起“两台一站”(三台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临时编辑制作间,率先开辟“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和“抗震救灾英雄谱”等专栏恢复节目播出,5时恢复无线信号应急传输,灾后13天,全县广电网络基本抢通。至6月12日,“两台一站”共计播发新闻稿件1932条,被中央、省、市台采用稿件162条,网站编发图片新闻666幅、视频短片30个,大量政府、捐赠、监测、水质等公告、通告、救灾标语、避险知识等,每半小时一次,全天36组(次)滚动播出,确保了第一时间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到灾区千家万户。

面对地震后全县网络杆倒线断、成片瘫痪、机房倒塌、设备损毁的现状,全体广电干部职工不等不靠,奋不顾身抢设备保播出、抓恢复保畅通,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地震袭来时,中太广电站副站长王绍伦看到机房摇晃不定、设备纷纷坠落,一边冒险冲进机房关设备电源,一边组织职工向安全地带撤离,随后抓紧抢救设备,保证了站内工作人员与机器设备安全。而王绍伦在北川工作的妻子却被埋在废墟里,解放军救出来时骨折达9处之多,先后送到绵阳富临医院、市中心医院抢救,由于伤情不断恶化于5月27日被转移到北京治疗。王绍伦匆匆送别妻子赴京治疗后,仍一直坚守岗位,战斗在抗震救灾一线,夜以继日地抗震救灾、防洪抢险、应急恢复广播电视线路,还与全系统职工一起 8 积极缴纳“特殊党费”,支援极重灾区,以自己行动生动诠释了三台广电人的本色。在抗震救灾中,县广电局被市人事局与市广电局评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有5人评为市级先进个人,1人被市委表彰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根据省发改委„2008‟2667号文件,三台县广播影视灾后重建项目9个,总建筑面积60900m,总投资26063万元。中央资金12981万元,其中广播电视6368万元,电影6613万元。灾后重建中,我们牢固树立“艰苦奋战一两年,加快发展二十年”的理念,将灾后重建视为三台广电浴火重生和加快发展的特殊机遇,响亮喊出“再造一个新广电”。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斜向到角的责任制,制订了《灾后重建项目推进管理制度》、《灾后重建项目日报告和周报告制度》、《灾后重建资金监管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切实做到“决心下够,力度加大,整体推进,梯次突破,逐步完工”,确保了项目建设质量高、成本低、速度快、效益好。2010年底,三台县广播影视灾后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其中恢复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778个自然村,灾后重建“村村通”447个自然村,全县广电事业不仅得到全面恢复,而且大大超越震前水平。县广电局还自加压力,按照绵阳市三网融合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相继完成了广电网络资源整合、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化骨干环网建设、有线数字电视前端平台搭建、农村标准化互动数字电视影院建设等重大工程,正积极推进县城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加9 快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着力打造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覆盖全面的广播影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市场服务体系,使广播影视成为集公共传播、文化娱乐和信息服务于一体的、连接千家万户的多媒体信息终端。

五、注重长效——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服务体系,构建“村村通、户户通、长期通、优质通”长效机制

三台县于2000年率先实行县乡广播电视垂直管理体制,促进了全县广播电视规划、建设、维护、管理、经营“五统一”,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为确保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长期通、优质通”,我们不断完善县乡广播电视垂直管理体制,严格做到机构、人员、经费、管理、考核“五落实”,强化县、乡(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职能,夯实了农村广播影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创新运行机制,制订了城乡广播影视网络“四位一体”整体推进发展战略,作出了“立足三台实际,定位全省一流,明确八大方向,狠抓六个重点,落实四下功夫,实现四大转型”的总体部署。一是目标考核由村村通向户户通转变。将用户扩张、提高入户率和费用回收率作为全县光纤联网、村村通后第三步战略发展目标来实现,在全面加强用户清查基础上,把保证80%的网内用户率、95%的正常用户收视费“回收率”作为硬指标来考核,通过考核杠杆促使员工将重心转移到户户通上。二是增长方式由投入拉动型向管理效益型转变。10 其一是查漏补缺,提高相符率;定期组织对私拉乱接开展拉网式巡查,对常年欠费用户给予一定的优惠劝其入网,并逐户上网登记、上门钉牌。其二是巩固用户,提高续费率;全县实行分片管理,落实“四定”目标责任制,不仅提高乡镇员工待遇,而且巩固了回收率,提高了续费率。其三是实行成本管理,提高利润率;把成本管理纳入工程申报材料领取和工程验收的每个环节,出台了《材料成本管理实施方案》,从制度上堵塞漏洞。同时,实行材料统一派送制,降低库存,提高资金利用率。另一方面,核算维护成本,实行节约奖励,超额处罚的奖惩机制,强化员工节约意识,大大减少了材料、器件的浪费与丢失现象。三是管理模式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其一是建立全县信息化管理平台,做到材料管理分级授权、信息资源城乡共享、网络运行实时监控,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还有效杜绝了“跑、冒、滴、漏”。其二是鼓励管理创新。一年一度优秀经营者创新奖的设立,激发了员工自主创新热情;其中,运维部自主开发设计的有线电视网络多功能运用系统获得县政府科技创新二等奖。其三是加强硬件投入,培育企业文化软实力。与中国传媒大学、西科大、绵阳师院等高校建立院地共建机制,在组织员工开展拓展训练、培养团队精神的基础上,从企业的标识、员工服装、施工车辆、服务规范流程都进行整体的文化包装、设计,通过品牌形象的打造,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精彩属于过去,开拓创造未来。“十一五”期间,我们通过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实现了广播、电视全覆盖,电影全数字放映,较好地满足了全县148万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广播影视不仅成了党政部门的嘴、基层干部的腿,还让广大农村群众“耳朵有听头,眼睛有看头,头脑有学头,生活有奔头”,成为了解信息、学习科技、丰富生活的平台。“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抢抓“三网融合”战略机遇,按照“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宣传战略向精品化转型、发展战略向集约化转型、管理战略向精细化转型、覆盖战略由村村通向户户通转型;围绕建设“一流体制机制、一流基础设施、一流设备技术、一流服务内容、一流监管手段、一流经营效益”目标,加快实施有线数字整体转换和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完成从模拟到数字、标清到高清、单向到双向、“看电视”到“用电视”的历史转变,建立健全新型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一一年三月二日

第三篇:浅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

浅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如何发挥教育技术的作用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服务的一种制度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公共文化生活的公平与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此,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应该大力发挥教育技术的作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同时,也促进教育技术自身的成熟。

所谓教育技术,就是指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应用于教育和教学过程的信息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它包括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互联网络通讯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在此,我们主要讨论多媒体教学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就是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可控性,教会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表现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效率;利用多媒体,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部仅仅能用在教学中,还能够充分发挥这种训练、传播作用在宣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信息促进学习,虚拟仿真效果使学生如临其境,还可以为社会各界提供绘声绘色的文化服务宣传,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社会主义先进文明文化的意识,满足人们的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利用其优越的表现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学习的效率,还能够进一步增进社会各界的学习文化的效益,使不可能进行的实验在屏幕上展现,化微观为直观,化想象为直觉,化抽象为具体,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服务的可视效益。多媒体教学用一种直观的效果让学生在直接接受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创造力,同时,还可以在传播社会文化的同时集思广益,充分发挥社会群众的创造力,让社会文化服务体系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的信息来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和失业,还能为社会各界提供广博的文化信息,让国内外优秀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补充,让社会优秀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学通过普通的数字信息、视音频信息、控制信息创设了开放、合作、和谐的课堂教育模式,同时,也为社会文化服务的建立创建一个开放式、创新性、交流性、互补性、和谐化、智能型、科学型的体系。

因此,要大力加强重大公益性文化工程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等公共文化服务工程。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设施作用,积极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加大产业支撑和市场供给,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要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创新文化服务方式,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技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

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发展。

第四篇: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加快构建我县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根据全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满足农村广大人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需要,充分享受文化娱乐和科普教育的基本文化权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各类科学文化知识和经济信息,提供丰富多彩的娱乐节目,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通过合理规划、精心组织、科学实施,不断扩大广播、电影、电视覆盖面,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构建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

二、目标任务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大力度,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采用有线、数字多路微波、无线和直播卫星等方式,逐步扩大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推进乡镇广播电视站的垂直管理体制建设,建立起三级联动的运营体制(即县有管理中心,乡有广播电视站,村有广播电视室)。到2010年全面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创造条件,深化改革,尽快推进县电影公司改制。多方争取项目、设备和资金,力求在城乡放映队伍、设施建设上取得新突破,逐步推广城乡电影数字化放映服务。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农民受惠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同时,鼓励各放映队转变观念,打破长期以来传统陈旧的工作方法,努力开拓农村放映市场,创造良好的电影放映环境,逐步建立起统一、活跃、有序的电影市场。到2010年,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

三、实施方法

㈠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⒈现状:全县共建成广播电视转播台站4个,中继站1个,村村通广播电视乡(村)收转站(室)52个,有线小前端7个。全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0%,有线、数字微波电视用户达10194户。

⒉方法

⑴、全力提高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水平。积极争取中央广播电视节目覆盖工程,严格按照建设标准和技术方案,合理规划、精心组织、科学实施,着力完成***转播站、***转播站的更新改造建设,保证从2009年起让覆盖范围内的广大群众能够收听、收看到中央一套调频广播节目和中央一、七套无线电视节目。

⑵、努力巩固“村村通”工程建设成果。根据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制定具体办法,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建立无线收转站(室)、有线小前端的有效管理和维护服务体系,切实解决设备运行和维修经费,确保现有7个有线小前端和52个无线收转站(室)有效运行。

⑶、大力发展数字多路微波网络。川区农村以大力发展数字多路微波电视为主,利用现有数字多路微波基站和网络,在巩固现有用户的基础上,坚持“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的技术维护方针,实行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管理、维护等有关规章,切实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和维护管理水平,确保永久畅通。同时,认真研究制定具体办法,通过广泛宣传发动,提高广大群众认识,降低入户门槛,减轻广大群众负担,大力普及、发展数字多路微波用户。力争2010年数字多路微波电视入户率达到30%以上;2020年基本实现川区农村覆盖范围内的数字多路微波广播电视户户通。

⑷、以消除有线、数字多路微波网络覆盖盲区为侧重点,采用直播卫星等方式,逐步扩大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山区农村和川区数字多路微波覆盖网外侧重于依靠“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进行建设。在进一步调查摸底,核实盲点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村村通”工程实施政策,积极争取建设项目,采取直播卫星等建设方式,力争在2010年消除山区农村和川区数字多路微波覆盖网外的广播电视盲点。

⑸、逐步理顺乡镇广播电视站管理体系。积极创造条件,落实三个统一,即人事统一管理,经费统一管理,财务统一管理,将乡镇广播电视站的人权、财权、物权统一归属县广电局管理,推进乡镇广播电视站的垂直管理体制建设,真正建立起三级联动的运营体制,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奠定良好的体制保障。同时,进一步充实乡镇广播电视站的工作力量,配备一批热爱和胜任广电事业的干部职工,切实加强乡镇广播电视站队伍建设。

㈡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⒈现状:自1993年电影行业经营机制改革后,由于种种原因,我县电影事业大幅度滑波,原有的农村放映队已名存实亡,县电影

第五篇: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加快构建我县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根据全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满足农村广大人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需要,充分享受文化娱乐和科普教育的基本文化权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各类科学文化知识和经济信息,提供丰富多彩的娱乐节目,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通过合理规划、精心组织、科学实施,不断扩大广播、电影、电视覆盖面,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构建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

二、目标任务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大力度,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采用有线、数字多路微波、无线和直播卫星等方式,逐步扩大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推进乡镇广播电视站的 垂直管理体制建设,建立起三级联动的运营体制。到XX年全面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创造条件,深化改革,尽快推进县电影公司改制。多方争取项目、设备和资金,力求在城乡放映队伍、设施建设上取得新突破,逐步推广城乡电影数字化放映服务。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农民受惠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同时,鼓励各放映队转变观念,打破长期以来传统陈旧的工作方法,努力开拓农村放映市场,创造良好的电影放映环境,逐步建立起统一、活跃、有序的电影市场。到XX年,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

三、实施方法

㈠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⒈现状:全县共建成广播电视转播台站4个,中继站1个,村村通广播电视乡收转站52个,有线小前端7个。全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0%,有线、数字微波电视用户达10194户。

⒉方法

⑴、全力提高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水平。积极争取中央广播电视节目覆盖工程,严格按照建设标准和技术方案,合理规划、精心组织、科学实施,着力完成***转播站、***转播 站的更新改造建设,保证从XX年起让覆盖范围内的广大群众能够收听、收看到中央一套调频广播节目和中央一、七套无线电视节目。

⑵、努力巩固“村村通”工程建设成果。根据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制定具体办法,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建立无线收转站、有线小前端的有效管理和维护服务体系,切实解决设备运行和维修经费,确保现有7个有线小前端和52个无线收转站(室)有效运行。

⑶、大力发展数字多路微波网络。川区农村以大力发展数字多路微波电视为主,利用现有数字多路微波基站和网络,在巩固现有用户的基础上,坚持“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的技术维护方针,实行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管理、维护等有关规章,切实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和维护管理水平,确保永久畅通。同时,认真研究制定具体办法,通过广泛宣传发动,提高广大群众认识,降低入户门槛,减轻广大群众负担,大力普及、发展数字多路微波用户。力争XX年数字多路微波电视入户率达到30%以上;2020年基本实现川区农村覆盖范围内的数字多路微波广播电视户户通。

⑷、以消除有线、数字多路微波网络覆盖盲区为侧重点,采用直播卫星等方式,逐步扩大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山区农村和川区数字多路微波覆盖网外侧重于依靠“村村通广播 电视工程”进行建设。在进一步调查摸底,核实盲点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村村通”工程实施政策,积极争取建设项目,采取直播卫星等建设方式,力争在XX年消除山区农村和川区数字多路微波覆盖网外的广播电视盲点。

⑸、逐步理顺乡镇广播电视站管理体系。积极创造条件,落实三个统一,即人事统一管理,经费统一管理,财务统一管理,将乡镇广播电视站的人权、财权、物权统一归属县广电局管理,推进乡镇广播电视站的垂直管理体制建设,真正建立起三级联动的运营体制,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奠定良好的体制保障。同时,进一步充实乡镇广播电视站的工作力量,配备一批热爱和胜任广电事业的干部职工,切实加强乡镇广播电视站队伍建设。

㈡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⒈现状:自1993年电影行业经营机制改革后,由于种种原因,我县电影事业大幅度滑波,原有的农村放映队已名存实亡,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处于瘫痪状态,从业人员仅剩8人,原有2座电影院,因设施、安全等方面的原因,已停止放映。同时,放映设备陈旧、破损,绝大部分已不能使用,库存影片基本都是老旧过时影片,不能满足农村电影放映需要;经费缺乏,致使农村电影放映工作难以为继。目前,电影放映工作仅以完成省、市下达的一系列公益性放映任务为主。

⒉方法

⑴、切实加强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纳入各乡镇、有关部门精神文明考核内容,为农村电影放映提供体制保障。并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放映经费,明确目标任务,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各放映队,实行责任制管理,保证全县农村电影放映工作顺利实施。

⑵、创造条件,通过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县电影公司职能。县电影公司也要正视存在的问题,理清发展思路,拿出相应的对策,在加强对放映队业务指导、培训和保障片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有利于电影发行放映的新途径,拓展城乡放映市场,建立起既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又富有生机活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⑶、积极争取国家资助设备,并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文化水平好、热爱电影放映工作的群众,着力恢复农村电影放映队。力争XX年组建6个放映队;XX年组建2个放映队;XX年根据国家数字电影设备争取情况,再组建3个数字放映队,使放映队总数达到11个。

⑷、积极组织放映队在完成省、市下达的一系列公益性放映服务的前提下,努力开拓农村放映市场,创造良好的农村电影放映环境。要与各乡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经常性开展政策性宣传放映活动;与农村广大群众脱贫致富 奔小康结合,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宣传放映活动;与青少年教育相结合,送爱国主义优秀影片进校园,积极配合学校搞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通过与各行业宣传教育相结合等方式,不断增加放映场次,努力扩大放映范围,逐步建立统一、活跃、有序的农村电影放映市场。力争到XX年,基本实现交通便利的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到XX年,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

⑸、着力加强电影放映事业建设,逐步推进电影数字化进程,提高县城放映技术品位,构建数字电影放映的新体系。积极争取电影放映影院数字化改造建设项目,在县城新建1座电影院和1—2个数字化放映厅,在土门镇、大靖镇各建一个数字放映厅,拓展城镇电影放映市场,提升县城文化品位。并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现代传输方式和技术手段,在经济条件较好、人口比较集中的**镇、**镇、**镇、**镇、***镇、***镇、***镇等集镇建设室内放映室,逐步实现由16毫米向35毫米、由露天放映向室内放映、由免费放映向低价有偿放映过渡。

下载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_努力构建新型广播影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_努力构建新型广播影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年来我国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让文化惠泽民生 —— 十年来我国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7月23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

    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http://www.jy365.net 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李媛媛 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文学博士 课程前言 大家好!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是文化体......

    梅溪湖街道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全)

    梅溪湖街道办事处创建国家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根据《长沙市岳麓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岳政办函[2011]122号)精神,区委、区政府对岳麓区创建示范区......

    金川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纪实

    金川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纪实 本报特约通讯员 杨城 走进金川区宁远堡镇西坡新村社区综合文化室,一册册图书整齐摆放在书架上,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电子阅览室内,社......

    加强文化馆站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五篇

    加强文化馆站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摘要 文章阐述文化馆、文化站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构建文化馆、站服务体系的目标及对策。 关键词 文化馆;文化......

    如何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浅见

    如何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浅见我国十一五规划纲领确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杨建新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

    关于构建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调研报告

    关于构建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调研报告 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