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化馆站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五篇

时间:2019-05-13 07:33: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文化馆站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文化馆站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一篇:加强文化馆站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强文化馆站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摘要 文章阐述文化馆、文化站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构建文化馆、站服务体系的目标及对策。

关键词 文化馆;文化站;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作者简介 范向健,北流市文化馆馆长,广西北流,543002

中图分类号 G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9)03-0174-0003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举办的以非营利为目的,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各种政府文化机构的总和。国家设立文化馆、站,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基层文化部门,县文化馆以及乡镇文化站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馆、站的性质、特征、功能、作用,决定了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支柱性构件。因此,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为公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是文化馆、站义不容辞的职责。

今后的5至10年,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强文化馆、站建设,以全新的方式重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文化馆、站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文化馆、站是负责群众文化活动的专门机构。具有文化采集、示范、演练、宣传和推广功能

文化馆、站是政府所属的文化事业单位,专业涵盖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美术、民俗等领域,人员由各类文艺创作辅导干部构成,负责从文化艺术的层面上搜集、整理、展演、培训,组织地方和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宣传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的先进文化。

(二)文化馆、站是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策划者与直接实施者,是农村文化的强劲支撑

文化馆、站的职能是服务乡村文化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一个地方文化生活水平层次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职能部门工作的策略、方式与工作力度。作为政府最基层的文化单位,文化馆、站不但要积极策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娱乐社区群众生活,在各乡镇、村屯中起到示范作用,而且要引导农民设立村级文化活动室,引导小组社区设立文化中心户,起到农村文化活动的总导演作用,策划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农民乐队、田间地头草台戏等种种文化活动形式,建设从县到乡到村到屯都有的立体的文化责任与宣传指导网络,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把健康美好、愉悦身心的多彩的文化娱乐,编织进人们的生活,使其深入到人们的心灵。

(三)文化馆、站担负着搜集、整理、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使命,这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课题

新时代的农村文化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肩负着建设现代先进文化的任务,还肩负着传承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任,在将具有现代色调的先进文化注入乡村生活中,播种到农民的心田的同时,还要继承、发扬甚至抢救保护濒临灭绝、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古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察当今的乡土文化,由于受西方观念、现代科技与时尚生活的冲击,一些“土得掉渣”的古老文化遗存,包括民间音乐、舞蹈、美术、戏剧、民俗以及传统手工艺等,因后继乏人,正渐渐远离我们的视野,不少文化“品种”已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新形势下的农村文化建设,不仅要充分展现富于时代特点的新型农村气象,还要复活其古老而优秀的民间乡土文化,使社会主义新农村既具有现代气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又成为保存了完好的原生态文化、折射着古典光芒的具有浓郁人文色彩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美丽村庄。

(四)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离不开文化馆、站卓有成效的管理、指导与培训

文化馆、站,是政府部门最基层的文化机构,是基层文化活动的实施者,是乡镇村屯、社区文化活动的指导者和人才的培养主体。目前,我们面临的现状是,农村文化队伍基本处于一个断层状态,文化人才严重缺失,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与农民的文化需求。要搞好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文化队伍短缺的问题,造就一批业务过硬、肯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农村文化新人。文化馆、站从事文化宣传工作的人员要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在使自己真正成为农村文化队伍的一员、全心参与到农村文化建设上来的同时,积极扶持农村文化队伍,通过辅导、培训和帮带的方式,培养一批活跃于乡村聚落的文化骨干,变单纯的“送文化”为“种文化”和“城乡文化互动”,建设一支支“永远不走的文艺队”和一批批“永远留下来的文化队伍”。

二、构建目标体系和服务体系,细化文化馆、站的工作目标

先进文化、城市文化、现代文化的渗透与影响,上级宣传、文化部门的指导,政府有关文化政策在乡村得到落实,都离不开文化馆、站在两者之间所起的“桥梁”与“纽带”作用。然而,由于受诸多条件制约,文化馆、站的主动性发挥不够,长期扮演着“中介”的角色,很多时候仅仅起着“上传下达”的功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文化馆、站应该构建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目标体系和服务体系,改变这种“被动”的工作局面,强化职能,及时转型,担负起不可或缺的重要使命。

(一)构建文化馆、站的目标体系

文化馆、站的建设目标,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始终把为人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当作自身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的、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根本目的。构建文化馆站目标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积极探索构建文化馆、站的少儿工作目标、青年工作目标、中年工作目标、老年工作目标以及妇女工作目标,要深入研究构建全球化形势下的文化馆、站的文学工作目标、美术工作目标、摄影工作目标、戏曲工作目标、曲艺工作目标、舞蹈工作目标、书法工作目标、音乐工作目标、社会文化理论研究工作目标、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目标。通过目标体系建设,使广大文化馆、站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把文化馆、站的价值和作用发挥到极致。

(二)构建文化馆、站服务体系。就是要求文化馆、站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强活力

文化馆、站服务体系建设要植根在深厚的群众基础之中,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享受到文化服务的实惠。服务体系建设要坚持社会化、科学化、系统化、网络化。文化馆、站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乡镇文化服务体系、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文化服务体系、家庭文化服务体系、社会文化信息共享服务体系、校园文化服务体系、企业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服务体系建设要明确服务范围、服务方法、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目标、服务措施等。通过服务体系建设,凝聚社会文化人才,整合社会文化资源,建立社会文化人才库、节目库,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社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营造人人参与社会

文化的氛围,打造公共社会文化服务发展的大格局。

三、构建活动体系,强化文化馆、站的主导作用

活动,是文化馆、站生存的根本,文化馆、站要保证生命之树长青,必须努力构建好阵地文化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两大体系。阵地文化活动体系建设要坚持制度化、规范化、公共化,要以社会文化骨干培训、少儿艺术培训、老年文化休闲、群众文艺创作、馆办文艺刊物、阵地文艺演出、民俗展览、社会艺术(美术、书法、摄影、工艺品等)展览、音乐舞蹈创排、科普知识讲座、文化艺术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在馆内举办的活动为主体构建。社会文化活动体系要坚持主题化、品牌化、系列化,要紧扣传统民俗节日、现代节庆、党和政府工作大局来构建,选择一批普遍的、大众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或民族特点、能带动整个社会文化活动的项目,为其寻找符合乡情、民情的活动载体,把其打造成既能操作在手,又能充分体现特色、富有牵动性的特色文化品牌。

作为政府基层文化部门,文化馆、站不仅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阵地文化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而且要了解农民的文化需求,培训农村文化工作人员,帮助每个村庄制订切实可行的文化发展规划,引导农民自己重视文化,提高素质,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将“送文化”变为“种文化”,将“输血”变为“造血”,从而加强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和推动农村文化活动。

(一)深入农村,了解新时期农民的文化需求

文化馆、站的工作人员要经常深入农村,对农村文化设施、民间文艺活动、农民文化水平以及农民的文化需求、精神追求、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综合,了解当前农村文化现状及农民的文化需求。只有充分了解,在掌握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定量、定性的科学分析,文化工作人员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对策。

(二)发现、培养农村文艺拔尖人才

农村文化除了挖掘传统、引入外来之外,还要整合优势,不断创造,才谈得上农村文化的真正发展。要有所创造,就必须发挥农村文艺能人、骨干的积极作用。在农民文学、绘画、书法、摄影、戏剧、歌唱、舞蹈等各种展览、比赛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只有如此,才能对当地的各项农村文化工作起到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三)培训农村文化工作人员

农村文化建设最终靠农民自己,但文化馆、站的指导作用不可忽视,引导农民建设一支文化骨干队伍尤为重要。将农村文化中心、文化室工作人员以及热爱群众文化,热衷宣传工作,具有文艺特长、组织才能、示范能力的农民组织起来,培训锻炼,让他们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带动整个村庄农民群众文化的积极开展。

(四)积极引导农村的创造性文化活动

充分利用农村的文学、文艺、戏剧爱好者,利用节假日、红白喜事、民间节庆活动,通过比赛、展演等形式,鼓励农民参与其中,投入其中。

(五)帮助每个村庄制订切实可行的文化发展规划

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历史状况、经济条件不一,哪怕同一乡镇中的不同村庄,文化建设也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措施。文化馆、站要针对每一村庄的具体情况,指导他们制订切实可行的农村文化建设发展计划,既要有一年、两年的短期计划,也要有五年、十年的长远规划,由量变的渐进式发展过渡为质变的超越式发展。

(六)引导农民加强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是一门相当重要的学问。农村文化工作当然离不开管理,管理好了,可科学有序地向前发展;若没有管理或管理混乱,别说发展,还可能滞后。因此,文化馆、站干部要督促农村配备文化管理员,指导他们对文化设施的使用,如阅览室、棋牌室、活动室要经常开放,否则便形同虚设。

(七)建立翔实的资料档案,随时掌握发展动态,及时反馈,不断调整,将农村文化发展规划落到实处

文化馆、站要对每一乡村建立文字、图像等方面的资料档案,定期了解情况,及时反馈、及时备案;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及时指导,尽可能地使各乡村的文化发展规划落到实处。

(八)建立特色文化民俗村,以点带面。推动创造性文化的普遍开展

广大农村,特别是原生态村落,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有着建立特色文化民俗村的必要条件。对那些已初具建立特色文化村的条件与雏型,文化馆、站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促进,可重点投入精力,积极扶持具有典型意义的农村文化示范村的建立,不断摸索总结,积累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第二篇:浅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

浅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如何发挥教育技术的作用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服务的一种制度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公共文化生活的公平与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此,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应该大力发挥教育技术的作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同时,也促进教育技术自身的成熟。

所谓教育技术,就是指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应用于教育和教学过程的信息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它包括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互联网络通讯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在此,我们主要讨论多媒体教学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就是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可控性,教会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表现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效率;利用多媒体,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部仅仅能用在教学中,还能够充分发挥这种训练、传播作用在宣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信息促进学习,虚拟仿真效果使学生如临其境,还可以为社会各界提供绘声绘色的文化服务宣传,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社会主义先进文明文化的意识,满足人们的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利用其优越的表现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学习的效率,还能够进一步增进社会各界的学习文化的效益,使不可能进行的实验在屏幕上展现,化微观为直观,化想象为直觉,化抽象为具体,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服务的可视效益。多媒体教学用一种直观的效果让学生在直接接受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创造力,同时,还可以在传播社会文化的同时集思广益,充分发挥社会群众的创造力,让社会文化服务体系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的信息来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和失业,还能为社会各界提供广博的文化信息,让国内外优秀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补充,让社会优秀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学通过普通的数字信息、视音频信息、控制信息创设了开放、合作、和谐的课堂教育模式,同时,也为社会文化服务的建立创建一个开放式、创新性、交流性、互补性、和谐化、智能型、科学型的体系。

因此,要大力加强重大公益性文化工程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等公共文化服务工程。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设施作用,积极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加大产业支撑和市场供给,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要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创新文化服务方式,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技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

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发展。

第三篇: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对于现代政府的职能,一般认为包括两个方面:政治统治与公共管理。随着社会的变迁,国家“首先是政治统治者其次才是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者”的特征逐渐被“公共服务”所取代。正如法国公法学家莱昂・狄骥所言:国家就是政府为着公共利益进行的公共服务的总和。可见,提供公共服务已成为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能。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公共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的角度看,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根本区别于经营性文化产业,它主要着眼于社会效益,是为社会提供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文化领域,与文化领域中可以实行市场化、产业化经营的文化产业一起,构成国家的文化建设的全部范畴[2]。近年来,我国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增强,表现在公共文化服务上,就是提出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主要涵盖以下六个基本要素:一是公共文化政策法规。即鼓励、保障和扶持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如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及正在制定的《图书馆法》。此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基础。二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指政府财政预算投入的各种文化设施和设备,也包括社会自愿参与投入的具有文化服务功能的设施设备等,如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广场、文化中心、影(剧)院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物质保障。三是公共文化组织机构和人才。组织机构是指从事文化管理和服务的各级政府和文化事业单位;人才即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支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管理、辅助人员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力量。四是公共文化活动主体。作为大众文化建设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是实现文化“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目标的保障。五是公共文化活动方式。即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技术手段、方法和设备。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注重运用科技因素和现代服务的理念,如2002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及流动图书馆、流动演出、网上博物馆、网上文化培训等,就是在公共文化活动方式上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范围的体现。六是公共文化事业经费。包括政府拨款、贴息、集资、社会捐助、赞助、基金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常运转、各种文化服务得以顺利开展的资金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不同于市场化的经营性文化产业,应具有如下特征:其一,公平均等性。公共文化服务应是公平分配的服务,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资源应均等分布,尽可能保证人人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同等程度的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平均等性突出地体现了社会平等的伦理要求。其二,公益性。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具有公益性质,它不以营利为目的,追求的是全体公民共享文化成果的社会效益,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应降低收费或免费供人们享用。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体现着政府公共管理的人文关怀。其三,多样性。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的品种、层次和特色应该是多样的,应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文化需求,尽量提供多种相应的文化服务和产品。其四,便利性。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应是近距离的、经常性的服务,使人们随时随地能够方便获得。其五,普及性。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应面向大众,为全体公民所普遍享用。公民共同分享丰富的、基本无差别的文化内容,有利于新知识、新观念的传播和普及。新时期新阶段,包含多种基本要素、具有多样特征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在积累、传承、创新和发展民族文化,落实公民文化权利,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社会功能;在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自主创新的文化环境,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亦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

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显著改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文化消费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为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市场的繁荣,同时对公共文化产品、基础设施、服务网络、资源配置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文化设施还比较落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农民群众以及城镇低收入居民、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文化生活还很匮乏,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任务十分艰巨。对此,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重点分阶段地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抓紧抓好。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

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益性文化服务建设。党的十七大以来,明确指出了今后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重点在农村,主要目标是:

1.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机构经费运行保障机制,使文化机构能正常运转,图书馆有钱买书、文化馆站有经费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剧团能够下乡演出,把它们的活力调动起来。

2.加大重点工程实施力度,特别是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每个乡镇和每个村都要建立基层的服务点,实现“村村通”,继续推动送书下乡、流动舞台车等重点文化工程。

3.充分挖掘优秀非物质文化资源,包括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等,使这些非物质文化资源得到很好的利用,推动各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文化重在积累,要从基础做起,特别是从农村作起,扎扎实实地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好,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需求。

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及措施

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应坚持的基本价值理念以及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任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就有了发展的方向。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收到实效,还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落实具体的措施。

1.健全公共文化投入机制。政府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纳入工作部署,纳入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纳入考核奖惩,落实领导责任,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十一五”时期受到应有重视,得到长足发展。通过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等重大文化工程,加大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逐步健全政府主导、财政投入稳定增长、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公共文化投入机制。首先,保障公益文化事业单位经费投入。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各级财政要逐年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投入,保障其必需的事业经费支出。其次,设立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制定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复次,以奖代补。对新建文化设施要给予适当的经费资助,以此调动建设基层文化设施的积极性。2.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立足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和文化建设需求,统筹规划公益性文化单位、文化设施的数量、布局、类别。在城市和有条件的县(市)新建、改扩建一批具有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的标志性社会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县、乡、村基层文化设施,“十一五”时期末,实现文化馆、图书馆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乡镇文化站(中心)、村文化大院建有文体娱乐场所,能够开展图书阅览、艺术培训、科技推广、文化娱乐等多种活动。在全面建设城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提高建设水平和质量。

3.壮大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把培养造就文化人才、专业文化艺术队伍和公益性社会文化服务队伍,作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大力提高社会文化服务队伍的人员规模、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省、市、县三级都要制定出台专业文化艺术队伍和公益性社会文化服务队伍建设规划;在注重引进人才的同时,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大规模培训,通过在职教育、举办各类专业技能竞赛评比活动,建设一支作风好、业务精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

4.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社会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以及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必将对公共文化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创新内容和形式,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吸引力。要指导和支持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在广泛开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节庆文化、校园文化等活动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文化内容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进程,用现代传播技术和先进科技手段,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力和效能。继续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一步拓宽传输渠道,确保文化信息资源能够及时、通畅、高质量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5.提供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实施精品战略,集中力量抓好精品生产,推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体现地域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优秀文艺作品。艺术创作要注重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文化,借鉴国内外文化产品生产的新形态,大胆推进文化内容、形式和手段的创新,形成拥有一定原创性和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要多生产群众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图书及音像制品,多生产赞美生活、塑造典型、讴歌劳动、陶冶情操的戏剧、影视节目等精神产品,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最广泛地赢得群众。

6.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文化权利、文化成果,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方向。一是推进农村重点工程建设。继续通过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流动文化服务工程,“金钥匙”农村文化出版工程等,改善和提升农村文化基础条件和服务能力。二是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保证农村题材作品在艺术生产总量中占一定比例,对重要文化项目和文化产品采取政府补贴,以政府采购的方式直接送到农村;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把农民喜爱的文艺节目、图书、音像等送到田间村头。三是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发挥地域优势,办好诸如农村文化艺术节、农民电影年、庄户剧团文艺调演等活动;组织文艺专干辅导农村文艺骨干及群众文化活动;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四是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把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财政预算,保证文化馆(站)开展业务必需的经费、基层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和农村电影放映补助经费等。县乡文化机构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制定农村公益性文化项目实施计划,结合当地实际和按照农民群众的意愿,提供文化产品和开展文化服务。

参考:【1】百度文库,【2】新浪网,【3】人民网。

第四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人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局党委等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下,越秀公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期间举办了多场花卉展、书画展、摄影展等专题展览,并且在每年的春节举办广州园林博览会,在国庆黄金周举办“与游客同乐”大型文艺演出等。在上级的正确指导下,我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设施日趋完善,服务运行机制逐步健全,服务能力快速提高。现将近几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及经验介绍如下:

一、大力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打造游客喜爱的生态公园

针对不同游客的文化活动需求,公园近几年兴建了多个文化亭廊、表演场和小舞台,在踏趣园、鲤鱼头、老人山增设了文体活动设施,并重点维护好韩国园、成语寓言园等专题文化园,为游客打造舒适的文化活动场所。

另外,园内设有有三大游乐场及两大游艇部,包括金印游乐场、东秀儿童乐园、北秀游乐场以及东秀北秀游艇部,大大满足了不同游客玩乐的需求。

二、着力提升公园文化内涵,为广大游客奉献精品大餐 公园每年都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尤其利用节假日、重大纪念日等举办多项活动,活动形式多样,涉及层面广,让广大市民游客都能感受到公园的文化气息。

(一)展览方面,近几年来,公园举办了“哥德堡号扇艺展”、“南雪金石书画作品展”、“越秀墨韵书画展”、“迎亚运书画展”、“叶建强跑街摄影展”、“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和谐越秀图片展”、“鸟语花香,给力羊城摄影展”、“新加坡陶艺家烧陶个展”等展览。

(二)演出方面,公园以往每年邀请专业演出团队于春节或国庆黄金周期间为游客奉上精彩的演出节目,有歌舞表演、魔术表演、变脸表演,还有杂技表演等。现在,公园更创新形式,与园内游客合作,邀请常在公园表演的多个游客团体同乐演出,举办了多场“越秀公园与游客同乐演唱会”,更是广州公园首次举办此类活动,受到了游客的高度评价。

(三)兰文化方面,围绕兰花的生长特性,结合春节、五

一、国庆、元旦公共假期举办特色兰花专题展览。并积极开展兰文化宣传活动,向市民展示灿烂悠久的兰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兰花名品,让广大游客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兰花以及兰文化。在兰圃的兰文化知识长廊内有各式各类、内容丰富的兰文化和兰花知识介绍,使人们在观赏兰花的同时,亦进一步加深对兰花的了解。

(四)文化科学方面。不定期举办花卉专业知识讲座,吸引了大批花卉爱好者前来听课。

三、抓重点,求突破,积极开展示范性文化品牌建设

(一)传承广州园林博览会这一知名品牌,不但举办艺术园圃、大型公共景点、植物造景、艺术插花、元宵灯会等园林艺术精品展览,还精心打造了多姿多彩的游览项目,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市民游客的节日生活。尤其是第十六届园博会,在公园免费开放、收入递减的情况下,为给广大市民游客提供一个娱乐休闲的场所,我园识大体,顾大局,不讲价钱,全体干部职工群策群力,上下齐心,迎难而上,勇于创新,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园博会的工作,为公园免费开放后最受市民关注的第十六届园博会的成功举办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结合科技活动周,认真组织开展“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科普宣传活动。集中精力,利用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等资源,重点打造扁颅蝠保护区,桫椤保护区等区域。

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不断加强文化人才培养 一方面以公共文明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加大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文化项目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基层公共文化资源综合利用、共建共享。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理论政策和制度设计研究,探索建立符合我园实际、符合文化发展特点和公园发展规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基本框架。另一方面,大力引进人才,努力提高原有人员文化知识构架,培养了一大批文化有特色、业务有专长的高素质人才。

“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是今后我园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公园党委、全体干部职工的重要职责和首要任务。

目前我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文化专业人才缺乏、培训不够、经费缺乏等。今后将针对薄弱环节加强人才建设、体制建设,着力提升人员素质,打造一支具有越秀公园自身特色的高精尖服务队伍。

今年,我园将结合建党90周年以及辛亥革命100周年契机,举办相关的历史图片展览等。选定兰圃几处层次丰富,品种多样、较有特色的植物区作为科普植物区,详细介绍该区的品种和搭配特色,并增加科普设施,为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认树种、摄影、绘画场地。

下一步,我园将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挖掘各类节庆活动的文化内涵,组织好群众文艺精品展演、客家山歌节等公益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努力形成繁荣发展的局面,丰富广大市民游客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和谐社会、文明广州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较大。

二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设施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基层文化建设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方法与城乡居民的现实需求还不相适应,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尚未形成。

四是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还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等问题,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完善。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以下措施,供考生参考: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各级文化部门要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创新运行机制,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继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硬件基础。以重大文化工程为抓手,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县、乡镇和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二是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强体制机制等软件建设。加快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扩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渠道,抓紧制定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办法,确保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渐增长,建立分区域的人均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经费保障标准,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三是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促进公共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和契机,以地方党委、政府为主导,突破体制障碍,加大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的文化项目的共建共享力度,加强基层文化资源的整合。

四是大力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高度重视数字文化服务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努力将文化共享工程建成资源优质丰富、技术先进实用、服务便捷高效、网络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阵地。

下载加强文化馆站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文化馆站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文化馆事业繁荣发展(模版)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文化馆事业繁荣发展——文化部确定甘南州文化馆参加全国第三次文化馆评估等级 今年以来,为了进一步加强、规范文化馆管理,促进文化馆事业发展,根......

    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http://www.jy365.net 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李媛媛 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文学博士 课程前言 大家好!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是文化体......

    梅溪湖街道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全)

    梅溪湖街道办事处创建国家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根据《长沙市岳麓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岳政办函[2011]122号)精神,区委、区政府对岳麓区创建示范区......

    金川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纪实

    金川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纪实 本报特约通讯员 杨城 走进金川区宁远堡镇西坡新村社区综合文化室,一册册图书整齐摆放在书架上,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电子阅览室内,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汇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汇报近年来,在区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利通区文体工作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综述

    新华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综述 2011-09-24 17:25:30 来源: 新华网 转发到微博(10) 有16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新华网北京9月24日电 在上海,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可按需自主选择......

    4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精选合集)

    4.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实现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举措。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

    关于上饶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关于上饶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有关情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王雨星 单 位:解放军理工大学一旅十队 1 关于上饶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关情况调查报告 “建党九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