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汶川地震灾区和四川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和建议[定稿]

时间:2019-05-14 08:2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50-4汶川地震灾区和四川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和建议[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50-4汶川地震灾区和四川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和建议[定稿]》。

第一篇:50-4汶川地震灾区和四川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和建议[定稿]

汶川地震灾区及四川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与建议

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研究员

盛昌明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当前对人类生命财产最为直接的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除外)等地质灾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必然增加了对自然与自然环境的破坏作用,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在减弱,地质灾害的频率和强度在增大。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由“又快又好”发展转变为“又好又快”发展,由以往效率优先发展模式转为经济、社会、民生、生态平衡和和谐发展要求。关注地质环境问题和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当前国土资源事业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本人实地调研了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北川旧城特大山体崩塌、绵竹清坪乡文家沟与走马岭特大山洪泥石流、汶川映秀镇红椿沟特大山洪泥石流和雅安地质灾害监测网等地质灾害现场,了解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实际情况,与省国土厅、国土资源基层管理部门及其地质灾害防治施工企业进行了深入的座谈。并研究了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总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建议,希望问题具普遍性,建设具可操作性。一、四川省地质灾害概况

四川省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气候多变,是全国地质灾害严重省份之一,并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大、成灾快、暴发频率高、延续时间 长的特点。“5.12”汶川地震后,四川省广大山区特别是地震灾区地质环境条件急剧恶化,加之近年来局地强降雨和各类极端气候频繁出现,以及该区域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地质灾害呈高发势态。

据统计(见附表),2010年四川省发生地质灾害2163起(滑坡1493起,崩塌261起,泥石流345起,其它63起),造成77人死亡,44人失踪,7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90195.11万元。造成有人员伤亡的灾害点达59起。与2009年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是去年总数2.31倍,因灾死亡和失踪人数下降了23.9%。其中,5月至9月,四川省发生地质灾害2135起(滑坡1475起,崩塌253起,泥石流344起,其它63起),占总数的98.80%,并造成75人死亡,44人失踪,7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89412.61万元。造成有人员伤亡的灾害点达57起,占有人员伤亡地质灾害总数的96.61%。2010年四川省实现成功避险183起,搬迁避让48902人,成功避免39932人伤亡,避免直接经济损失36279.9万元,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四川省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达3.4万处,威胁170余万人的生命和500亿元资产的安全。根据四川省气候中心预测,四川省2011年5~9月川西高原南部、川西高原北部部分地区、盆地南部、东北部及北部总降水量正常偏多,省内其余地区正常偏少。今年的防治工作形势更加严峻,防范风险巨大,防治任务更为艰巨。

二、地质灾害防治成效

1、通过反复巡查、排查和详细调查,基本摸清了地震灾区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基本特征、威胁对象和危险性状况并纳入数据库进行信息化管理,逐点编制了防灾预案,做到了对一定时期内的已有地质灾害的全面掌控,为灾后恢复重建及未来时期地质灾害的防治奠定了重要基础。

2、通过群测群防体系的建立和运行,2008年以来成功预报地质灾害247起,在灾害来临之前,各级政府沉着应对,紧张有序组织撤离,避免了4.67万人因灾伤亡。尤其是2010年,四川省又经受了历史罕见的多次强降雨袭击,地震灾区与强降雨区相互重叠,原有地质灾害隐患与地震破坏因素相互交织,致使四川省范围内产生了群发、多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特别是8月13日,地震极重灾区绵竹清平乡、汶川县映秀镇、都江堰虹口乡发生了群发性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对灾害范围内的群众房屋以及交通、河道等造成巨大损失和重大影响。2010年四川省发生地质灾害2160余起,超过2009年全年总数2倍以上。但由于四川省各级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切实有效的组织开展防灾避灾工作,全省实现成功避险182起,避免了3.9万人因灾伤亡,其中“8·13”期间成功避险83起,避免了2.5万余人的因灾伤亡,出色保卫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灾后恢复重建成果,创造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奇迹。

3、在地震灾区组织实施的避让搬迁工程,使受2416处地质灾害威胁的27473户农户、10万余人搬离地质灾害危险区,使他们的地质安全得以保障。

4、实施的排危除险工程,解除了1128处地质灾害对1万户近10万人的威胁。

5、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2334处,可使46万群众的地质安全得以保障。

6、由于采取了综合防范措施,无论是救灾阶段的抢险救援人员,还是恢复重建阶段的临时安置区、过渡安置区和恢复重建工地,包括“8.13”特大山洪泥石流在内,均未发生因地质灾害造成的重大伤亡,确保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如期完成。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些年来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的应急处置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无论从机构及队伍建设、应急设备装备、信息集成与综合分析、经费保障等方面与实际需要尚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质灾害防治机构不健全

地质灾害应急监测机构尚不健全,目前,全省173个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县(市、区)还有114个未建立地质环境监测站,往往一旦出现临灾,临时调人、调车,严重影响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的群测群防以及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应急处置能力和政府决策。

2、地质灾害防治专业人员匮缺

当前,四川省已建各级基层监测站编制标准不统一、人员不落实,普遍缺乏懂专业、精业务、实战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受行业与 地区条件等因素影响,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制定了专门措施,进一步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但效果还不明显,特别是市(州)及县(市、区)基层监测站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使正常监测、防治工作受到很大影响,严重影响了各地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的正常开展。

3、地质灾害防治应急管理系统不完善

目前,与国内发达省、市相比,四川省的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基本处于起步状态,信息化建设还不能达到自动化、高速化的要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卫星应急通讯系统、无人机遥测等科技含量高的技术手段还未充分应用到实践中,缺少有效模型来进行综合分析,影响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准确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突发地质灾害事件现场快速反应、信息畅通,影响管理层的决策。

4、地质灾害防治应急装备欠缺

在地震、极端降雨以及不合理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影响下,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各类地质灾害频发,已成为四川省经济和生态和谐发展的主要威胁。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四川省已建的各级地质环境监测站在装备配置上离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市(州)及县(市、区)级等基层监测站,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应急调查、应急抢险及应急处置能力明显不足,加之地质灾害本身一般发生在山区、沟谷地带,交通、通讯困难,基层监测站普遍缺乏越野车及卫星电话,基本不能满足应急调查与处置快速、及时的要求,影响地方政府决策。因此,急需加强应急防治能力建设,进一步武装省、市(州)与县(市、区)三级地质环境监测站,以迅速提高四川 省突发性地质灾害快速响应、救援处置能力。

5、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保障落实差

地质环境监测是公益性工作,工作条件艰苦,虽然各级地质环境监测站均为本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直属事业单位,但经费保障差别较大,尤其是市(州)及县(市、区)级站,既有全额拨款、差额补助、自收自支的,甚至还有县(市、区)级站未明确经费来源,且已占到已建站的20%,同时,受地方财力影响,目前四川省大部分县(市、区)级政府未落实年度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地质环境监测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有关建议

一是深化防灾机制。强化工程监管机制,认真执行工程建设领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通过公示、告知、承诺、督查、除险等5项监管制度的落实,强化对工程建设活动的监管力度。深化预防避让机制,大力推广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建设工作,使广大群众在较大强度降雨来临前能够临时避让安置在安全场所。建立预防避让补助经费制度,对主动避让的群众适当给予生产、生活补助,提高其积极主动参与预防避让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刚性管理机制,从国家法律法规层面推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刚性规划要求。从乡、县、市、到省,由下至上开展地质灾害风险专项评估工作。按照刚性评估的要求,综合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论,将地域分别划定可建区、限建区、禁建区三类区域,并通过政府审批地质灾害防治 规划形式予以审批后,未经有权部门批准,不得擅自调整区域类型和属性。加强与土地利用规划等的衔接,认真落实这种刚性评估、刚性规划和刚性要求,巩固和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法律约束力,从根本上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实施。

二是深化防灾手段。推进群专结合查灾向专业化普查转变。推进当前以群众报灾、专业单位核灾为手段的地质灾害调查方式,向专业化的网格大比例尺普查方式转变,尽快开展精度更高、专业化工作量投入更大的地质灾害普查工作。推进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模式向专业化监测预警模式转变。针对地质灾害的降雨敏感性,尽快部署开展雨量计等简易雨量监测仪器的大规模布设活动,辅以雨情信息的采集、汇总、分析和预警自动化体系建设,提高监测预警的精度和深细度,由广义的区域性概率预测向局部乃至单点的险情预警转变。推进重点治理向全面整治拓展。在进一步强化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作的同时,立足于统筹兼顾、全面防治的原则,加大中小型地质灾害应急排危除险和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工作实施力度,通过多灾种联防、多手段并用的方式,突出地质灾害综合防灾效益。

三是深化防灾保障。在基层执行层面,要强化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提高基层地质灾害防治参与力度。建立监测经费补助和奖励制度,建立汛期全职监测员队伍,提高汛期地质灾害监测实效。探索“以补代奖”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经费补助制度,提高基层国土资源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地质灾害防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技术保障层面,建议国土资源部尽快完善出台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规范,明 确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标准。同时,建议国土资源部尽快联合有关部委出台地质灾害勘查、设计和治理工程投资估算、概算、预算的相关定额标准,以利于全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在财力保障层面。要进一步明确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在各级政府常规预算中的来源和比例。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探索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地质灾害防治的新模式,拓展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渠道,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实施。

地质灾害具有长期性、突发性、隐蔽性和破坏性强等特点,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任务还十分繁重。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将切实强化防灾工作主体责任,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命工程”,加强地质灾害动态调查制度,狠抓操作层面防范,落实部门联动防灾职责,坚持果断预防避让机制,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长效防治,充分发挥社会机制与市场机制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扎实地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篇: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精选)

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 浴火重生的“中国奇迹”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如今,当我们再次走进汶川地震灾区,那些曾经的山河破碎之地,已经在灾难中浴火重生,书写出一幕幕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

怆然回首,震后新生的巴蜀大地上,留下的是一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足印。安置群众“百日攻坚”,灾后重建“千日奋战”,发展振兴“万米长跑”„„四川没有垮,繁重的重建工作反而成为灾区加快发展振兴的强大引擎,在困境中画出一条“止滑提速—巩固回升—高位求进”的发展曲线。

这一幕幕“中国奇迹”,是如何创造的呢?

世界惊殊,“中国力量”创造“中国奇迹”

白墙青瓦的川西民居,独具特色的藏羌碉楼,孩子们在街边喧闹地嬉戏,几个老人在门口静静地闲坐„„映秀,汶川大地震震中,这个曾经被彻底摧毁的小镇,如今渡尽劫波,矗立在奔流不息的岷江之畔。镇上一切的生活气息都表明:这是一座比过去更加美丽的新城。

2008年发生的“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造成四川、甘肃和陕西三省极重灾区县和重灾区县51个,1.2亿多平方米民房倒塌,8万多人遇难、失踪,1500多万人无家可归,7400多所学校损坏,直接经济损失8400多亿元„„

地震发生后不久,面对满目的疮痍,汶川县水磨镇居民高守明一度深陷于绝望之中。如今,他遍布皱纹的脸上洋溢着喜悦,这缘于水磨镇这几年发生的沧桑巨变。这个震前粉尘飞扬、污水横流的工业镇,如今三步一景、碧波荡漾,已成为“现代桃花源”式的旅游热点。2011年4月,在纽约召开的“第六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上,水磨镇获得“全球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最佳范例”称号。

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说,重建后的地震灾区发生脱胎换骨的历史性巨变,实现了中央确定的“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超过震前水平,书写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恢弘篇章。

走在新北川中学的校园里,记者看到的是一栋栋既现代又充满民族风格的校舍,教室里不时传出朗朗的读书声。站在学校门口,只见37米高的北川第一羌族碉楼高高耸立,仿佛向世人诉说着这座城的悲壮与豪迈。走进北川新县城的居民区,三三两两的居民平静地交谈,曾经肝肠寸断的北川人,今天在各自的生活里播撒着希望。

2011年是完成灾后重建规划任务的最后一年。四川省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切实把灾区公共服务设施运营好、管理好、维护好,深入推进与对口援建省市的合作交流,制定实施灾区发展振兴规划。到2011年9月底,纳入国家规划的39个重灾县重建项目已全面完成,纳入本省规划的103个一般受灾县重建项目也已基本完成。

三年多来,四川省成功解决了540多万户、1200多万城乡居民的住房修建问题;妥善解决了20万失地农民异地安置,帮助170多万受灾群众实现就业;对因灾导致的9524户困难家庭,1449名孤老、孤儿、孤残人员,2.7万余名地震伤残人员从政策、制度和工作上给予了帮扶和救助;在142个受灾县高标准高质量地维修加固和重建了各类学校8283所、医疗卫生机构2292个,新建了一批功能完善的社会福利院、社区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完成了2334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整理复垦了200多万亩灾毁土地,恢复了林草植被近450万亩。

四川省省长蒋巨峰说,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面广、量大、难度高。三年多来,我们坚持把恢复重建作为全省中心工作,认真实施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感天动地的灾后恢复重建斗争,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胜利完成。

不到4年的时间,在这块遭受重创的土地上,奇迹一个个被创造。如今的灾区,城乡整体布局全面优化,新城镇拔地而起,新村落别具一格,风貌与功能适应协调,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迁。

无怪乎,所有到灾区来的中外人士,都无不惊叹:只有中国,只有中国人民,才能创造出如此的奇迹!

制度优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决定了党和政府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科学决策、果断指挥,集中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应对特大自然灾害。在抗震救灾阶段,党和政府把抢救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

进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强调“救灾就是救民、重建就是为民”,把安民贯穿恢复重建始终。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国家救援制度,极大地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灾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

人们不会忘记,大地震发生后仅仅24天,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研究部署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震后仅仅一个月,中央就正式作出对口支援的决策。随着中央一声令下,19个对口支援省市,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奔赴灾区开展援建。对口援建省市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硬件与软件结合、当前与长远兼顾、重建与发展并举,优先援建灾区群众最急需的民生项目。

徐世卿与陈芬芳都是中共党员,入川前,一个在浙江临海市委办工作,一个在临海市汛桥中学任教。两人原来准备2008年底结婚,当年8月,得知市里要选派干部入川援建,徐世卿在第一时间便提出申请。看到未婚夫入川的决心,陈芬芳只说了一句话:“我们把结婚证先领了吧。”就这样,他俩在援川前一小时领了结婚证,随后徐世卿奔赴青川县营盘乡开展援建。

援建过程中,徐世卿与陈芬芳经常互通电话,谈话的内容总是离不开营盘乡的灾后重建。渐渐地,陈芬芳也对灾区产生了感情,不久也来到营盘乡小学担任语文教师。徐世卿和陈芬芳小夫妻俩夫唱妇随,共同投身灾后重建工作,让人们看到了“80后”年轻人的精神风貌。当许多同龄人在物质条件充裕的城市享受生活时,他们俩却在条件艰苦的地震灾区,书写出不一样的青春。

在这几年里,国际国内发生了许多大事,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宏观经济形势严峻。但这些困难,都没有影响中央灾后重建资金和对口支援省市援建资金的安排。几年来,中央调度、安排各类政府性资金和公益性资金确保灾后重建顺利进行;尽管对口支援省市财政收入一度出现大幅减少,但援建资金没有缩水,有的省市甚至压缩本地行政开支,也要确保援建资金及时到位。三年多来,四川省142个受灾县用于恢复重建和发展重建的资金达到1.7万亿元。

理县甘堡藏寨,古时称为“甘堡甲穹”,意为 “山坡上的百户大寨”,是阿坝州最大最集中的藏族村落之一,有“嘉绒藏区第一寨”之称。藏寨老人王文泽说,整个村寨依崖而建,幢幢相连,户户相通,体现了甘堡人精湛的建筑技艺。

地震给甘堡藏寨造成重大损失,千年古寨几乎毁于一旦。全寨房屋全部受损,藏羌地区仅存的百年守备官寨大部分垮塌。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对甘堡的灾情非常重视,亲临现场视察,听取村民意见,并作出了“原地重建,修旧如旧”的指示。在湖南人民的倾情援助下,甘堡藏寨在重建中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丰富藏寨文化景观。援建者利用原有的灌溉水源建设寨中水系,形成了丰富的景观,将甘堡藏寨打造成为“嘉绒藏族藏区文化生态体验旅游最佳目的地”。

刘奇葆说,重建后的灾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现在灾区“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安全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百姓”,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重建中得到充分体现。以对口支援为契机,四川省与援建省(市)建立起了更紧密的长期合作机制,推进由援建到合作、由对口到全面、由重建到发展的转变,促进了东中西部经济大合作、文化大交流、理念大融合、民族大团结。

自力更生,在废墟上坚强站立

汶川地震灾区始终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上,充分发挥灾区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的主动意识、主体作用和主导力量,把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的实际行动。

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超常的工作强度与群众共渡难关,经受住了特殊检验和重大考验,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藏族干部三郎乓是理县古尔沟镇丘地村党支部书记。地震发生后,他立即组织群众避险,不到半个小时就把全村253人全部聚集到了安全地带。随后又组织全村党员和群众全力抗震救灾,积极协调发电机、柴油,搭建过渡房,震后第二天就让村民在过渡房里看上了电视,党员干部的关怀感动了村民。

避险安置结束后,三郎乓又动员村民开展生产自救,修建和装修永久性房屋,2009年底,全村群众搬入新居过了一个温暖的春节。产业重建中,三郎乓又奔波于丘地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精品旅游村寨建设工作中,现在丘地村56户嘉绒新居,家家都有标间客房、宽带上网、供客人使用的厨房,具备了旅游接待能力,其温馨时尚的藏家接待风格受到了游客的喜爱。2011年,全村旅游接待呈井喷状态,创收十多万元。群众都说:“在灾后重建中要感谢三郎乓书记,他就是我们的主心骨。”

灾区群众发挥“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困难能战胜”和“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精神,不等不靠,互帮互助,在断壁残垣上重建新家园。

“独臂英雄”石光武是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村民。2008年7月,石光武带领全家冒着频发的余震开始重建,成为全村最先动手重建房屋的农户。建房过程中,石光武喊出励志口号 “有手有脚有条命,再大的困难也无所谓”,后被改成标语“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困难能战胜”,与另一标语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一同被称为灾区最打动人心的两幅标语。

有这样一户来自重灾区安县的普通人家,看着他们一家人,你也许很难想象他们经历过那么大的一场灾难,你可能也想不到这么幸福的一家人竟是来自5个不同的家庭。这家男主人叫林兴聪,女主人叫李芸香。即使震后再结合了,林兴聪却依然带着遇难妻子的父母、自己的父母与李芸香再组家庭。当问及他为什么想到带着遇难妻子的父母一起生活时,他朴实地说:“没有想这么多,他们在地震中失去了自己的儿女已经很难过,我们活下来的人一定要把走了的人没法做的事做好,孝敬他们、照顾他们是我们该做的事。”

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灾区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同舟共济、坚强奋进的精神力量。

四川省省长蒋巨峰说,我们依靠群众、激发活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立群众主体地位,通过民主决策,调动群众参与规划设计、户型设计、工程施工等各个环节的积极性;通过财税、金融政策,调动群众建房兴业、创业就业、增收致富的主动性;同步推进精神家园重建,深入开展感恩教育,引导和激励灾区群众自力更生、坚强奋进。

提升振兴,画出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

随着灾后重建任务完成,灾区发展进入提升振兴阶段。灾区化危为机、恢复提升,推动可持续发展。各地把基础设施重建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工程,重点建设一批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灾区发展条件发生根本性改善。四川省适时把工作重点转向灾区发展振兴,推进产业发展、就业促进、扶贫帮困、生态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等重点工作,灾区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说,四川人民万众一心、穿越灾难、坚忍奋进,创造了抗震救灾的奇迹、灾后重建的奇迹和加快发展的奇迹。遭受世所罕见的巨大灾难,四川没有垮、四川的经济没有垮、四川人民的精神没有垮,全省经济发展没有耽误、全省重大工作没有耽误、全省民生事业没有耽误,重建成为全省加快发展的强大引擎,在困境中划出了一条 “止滑提速—巩固回升—高位求进”的坚强曲线。

在巩固和发展灾后恢复重建成果的基础上,四川省出台《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2011—2015年)》,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新家园,促进灾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振兴,为灾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让我们尽情展望灾区的未来吧!

——发展速度高于全省。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大幅增加。

——产业结构优于灾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效明显,产业结构优于灾前水平。现代农牧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的比重和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灾区群众充分就业。群众就业渠道更多,就业稳定性更强,全面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大力改善灾区贫困村发展条件,全面提升贫困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灾区2516个贫困村人均收入超过全省贫困村人均收入水平,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为灾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防灾减灾能力增强。防灾减灾体系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升。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治理,基本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生态功能逐步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刘奇葆说,灾后重建规划任务已经胜利完成,但巩固重建成果,推进灾区全面发展振兴,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坚定信心,再鼓干劲,扎实工作,再还人间一个锦绣巴蜀!

第三篇:四川汶川地震演讲稿

各位**的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仪表公司的***,我演讲的题目是《责任重于泰山》。

5月12日大家都知道发生了什么,虽然感觉不明显,但也心有余悸,可能好多人都不记得30年前,也就是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9分56秒,河北省唐山市发生强烈地震,这是中国历史上、也是400多年来世界地震

史中最悲惨的一次,这次地震破坏范围超过3万平方公里,有感范围波及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相当于国土面积的一半,这次地震共造成人员死亡24.2万余人,重伤16.4万余人,轻伤者不计其数。但大家知道那次的震级吗?是7.8级。

在12号的下午2:28分四川汶川发生的地震也是7.8级,从已知的报道看死亡人数已达1.2万人,但还有6万人生死不明,据现场直升机发回的报道,汶川县城现在已经成为废墟,超过了48小时,生还的希望渺茫,空中救援部队的一个连已经冒着雷阵雨空降,150名解放军战士已经牺牲4名。温总理在都江堰的临时帐篷中日以继夜的指挥救援工作,每到一个现场他总是亲自向被埋的幸存者喊话,鼓励他们一定要坚持,见到遇难者的遗体年过花甲的总理哭得不成样子,那场面真得让人揪心。但他们都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让所有人都平安脱险,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我真想说,老天爷,我愿意放弃几十年的寿命去换取那些被埋人员生的希望。

对于现在我们这些安全的人,仅仅是应该庆幸吗?还是继续去享受我们的快乐时光?我们该反省了,我们该有压力了,我们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了。

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成为国内一流的电力装备制造商和一流的电力装备系统集成商,到2012年我们的销售收入要达到150个亿,利润要达到15个亿。我们如何做到?培养自觉地把份内的事做好的态度。但如何做才能真正提高责任心并看到效果呢,我觉得每天早到1分钟,每天晚走1分钟,每天多做1件事,每天帮别人多做1件事,每天都对别人说1句礼貌用语,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坚持这样做,我们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并能创造出和谐的工作氛围和无缝沟通的合作渠道,到那时我们不仅是一支钢铁团队,更能创造比现在多十倍的经济价值;但有些人说了,让我天天多做事,我是傻子呀!那大家看看这次救援的解放军战士,看看救援的青年志愿者,看看我们的总理,正是有了他们高度负责的态度,才有了被困群众生的希望,正是由于他们,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才能降到最低。你想拥有更好的前途吗?那就学傻子,做傻子,让我们做得每一件事情都能使自己和别人共同受益,有了这样的心态和行动,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目标

所以提高责任心就是这么简单,重要的是能不能坚持这样的人生价值观,我相信我能行,我更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事都能比我做的更好。现在我们的产品不仅销往全国也销售到其他国家,在这时产品所代表的含义便融入了国家情结,我们生产的产品不仅是“**制造”更是“中国制造”,当然,近阶段“中国制造”的威胁论又重新出炉,不幸的是,这次与以前多少还有点安慰感的产品倾销无关,这次它指的不仅是价格低,而且是价值次;这对我们中国企业是一种自尊上的打击,所以说我们今后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公司的愿景是什么?“成为电能计量产品与系统的卓越供应商”,我们不仅要做终端产品的制造商,更要成为这个行业的系统提供商,我们提供的是最新的技术,最新的理念,和全新的解决方案,我们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创造”“中国创造”,这需要我们每一位员工以高度的责任心共同努力,不断创新,最后,用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结束我的发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谢谢大家

第四篇:四川汶川地震慰问信

四川地震灾区校友及四川籍校友们:

昨日,惊闻四川汶川地区出现了重大的地震灾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房屋被毁,通讯中断,给饮水饮食、电力供应、交通运输和工农业生产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对于校友及家人们现在所面临的灾难,我们深表同情和慰问!

获悉四川地区遭遇地震灾害,学校予以高度关注。校友们都曾经或正在郑州大学生活和学习,母校就像是校友们的家,在灾害和困难出现的时刻,学校将不遗余力地汇聚全校力量,对受灾地区的校友提供帮助;对于每一位家在灾区的同学,我们能够理解你们家庭受灾甚至至今无法与家人取得联系的痛苦与焦急,母校愿意随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你们一同走过困难、克服灾难!也请你们把全国人民齐心救灾、全校师生齐心援助的消息告诉你们身处灾区的亲人们,让他们一定放心、等待救援。〖xiexiebang.comwww.xiexiebang.com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亲爱的校友们!在灾害面前,最重要的是镇定、信心、勇气。在这样一个面临严峻考验的关键时刻,请你们坚强意志,心怀希望,请相信,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同舟共济,与灾区人民心连心,我们就一定会取得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郑州大学校友会

二〇〇八年五月十三日

第五篇:四川汶川地震慰问信

四川地震灾区校友及四川籍校友们:

昨日,惊闻四川汶川地区出现了重大的地震灾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房屋被毁,通讯中断,给饮水饮食、电力供应、交通运输和工农业生产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对于校友及家人们现在所面临的灾难,我们深表同情和慰问!

获悉四川地区遭遇地震灾害,学校予以高度关注。校友们都曾经或正在郑州大学生活和学习,母校就像是校友们的家,在灾害和困难出现的时刻,学校将不遗余力地汇聚全校力量,对受灾地区的校友提供帮助;对于每一位家在灾区的同学,我们能够理解你们家庭受灾甚至至今无法与家人取得联系的痛苦与焦急,母校愿意随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你们一同走过困难、克服灾难!也请你们把全国人民齐心救灾、全校师生齐心援助的消息告诉你们身处灾区的亲人们,让他们一定放心、等待救援。〖xiexiebang.com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亲爱的校友们!在灾害面前,最重要的是镇定、信心、勇气。在这样一个面临严峻考验的关键时刻,请你们坚强意志,心怀希望,请相信,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同舟共济,与灾区人民心连心,我们就一定会取得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郑州大学校友会二〇〇八年五月十三日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下载50-4汶川地震灾区和四川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和建议[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50-4汶川地震灾区和四川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和建议[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川汶川地震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发生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境内,m7.8级大地震,截止目前,遇难人数超过1.2万人,失踪7841人,被埋9404人,受伤26206人。同时,出现余震达XX多次,受余......

    关于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赈灾的倡议书

    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赈灾的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 下午好! 今天下午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在这里举行集会,目的就是募捐。想必大家从媒体上已看到听到一些情况。 北京时间2008年5......

    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我省震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的监督与管理,切实做好震后地质灾害......

    援助四川地震灾区倡议书

    各位朋友: 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成都受到波及,也发生5.4级地震。四川省地震局今晚第六次新闻发布会披露,截至二十二时二十分,四川地震已造成8533人死亡,其中绵阳......

    援助四川地震灾区倡议书

    各位朋友: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援助四川地震灾区倡议书。成都受到波及,也发生5.4级地震。四川省地震局今晚第六次新闻发布会披露,截至二十二时二十分,四川地震已......

    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调查报告—重建

    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调查报告—都江堰模式受汶川大地震影响,都江堰市大面积受灾,两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海市对口援助下,都江堰的......

    汶川地震灾区小朋友们一封信

    亲爱的地震灾区的小朋友们: 你们好! 首先祝哪些受伤的小朋友早日康复,重返校园。前几天你们哪里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使一些学校的校舍遭到严重损害,甚至有的学校瞬间变成了一......

    悼念四川汶川地震演讲稿两篇(精选合集)

    (一) 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坚强――――沉痛哀悼在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们!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伤亡惨重,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