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抓好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抓好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摘要]:班级文化建设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它就像春天的阳光,沐浴着每一位同学,使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提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本文阐述了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方面有效的实施措施。[关键词]:小学 班级文化 建设策略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载体。那么什么是班级文化呢?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和制约功能,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就会加速班级的快速良性发展。所以如何让班级充满活力,充满人情味,让班级成为孩子们温暖的家,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一、作为一线的小学教师兼班主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在教室里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黑板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 因为教室是孩子们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一旦班里有了各种物化的东西,就能给孩子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就好像多了一位无声的老师起着细雨润物的教育作用。所以我们要布置好教室,努力营造优美,温馨,且具有教育意义的班级环境文化。
1.班训
班训就是班级管理的总目标,可以“团结、进取、勤学、乐思”的精神作为班训,指引孩子们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冲刺,或把班级建设成一个“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班集体,这些言简意赅的目标都可以用标语的形式写出来,贴在教室正前方醒目的位置。
2.评比台
一般有卫生评比、纪律评比、考试成绩评比、好人好事评比等。配以丰富多彩的奖励勋章,让孩子们觉得很新颖很有创意。每周对于日常行为表现良好同学给予适时的鼓励与表扬。
3.手抄报展览区
展示孩子们自己的才华和奇思妙想,从而愉悦心情,陶冶情操,发展特长。可定期更换,突出每一期的主题,起舆论导向作用。
4.黑板报
每个月出一期,尽量让孩子们参与选材、搜集、设计、抄写、绘画,让他们在劳动中体验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
5.图书角
书籍是人的精神食粮,好书使人受益终身。书可以用书袋或书架摆放,由孩子们轮流管理,借阅制度要清楚并严格执行。书的来源可由孩子们自愿捐出。
6.卫生角
干净整洁的教室环境有益于身心健康,因此保持教室的干净相当重要,摆放扫除用具整齐有序,切不可杂乱堆放。
7.其他标语
适量张贴点《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名人名言、宣传画、格言警句等,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教育作用。
(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我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的具体做法是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学做真人,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1.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主要有六种功能:教育、情感感染、凝聚、品德教育、导向和激励。一个有教育意识与教育艺术的班主任,会经常巧妙地利用主题班会这种形式来加强班级管理,同时以此为手段和途径,来达到育人的目的。比如:本学期我教的班级就已根据学校德育办的要求,并结合本班实际开展了庆三八节懂感恩、学雷锋从身边小事做起、防校园欺凌等主题班会活动,效果十分好。
2.开展轻松、愉快的文体活动
例如,下棋、跳绳、打乒乓、打球、唱歌等多样化的文体活动,不仅能让每个孩子都有兴趣投入进去,而且每个孩子也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从而达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发展特长的效果,不失为一举多得的好措施。
3.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可以结合重大节日来开展,主题要鲜明,要有针对性和有意义。比如说,三月学雷锋慰问敬老院的老人、四月清明到烈士陵园凭吊先烈、以及郊外踏青、文艺演出、征文竞赛、课本作业展、手抄报展等。这些活动都是既具教育意义又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使孩子们耳濡目染,动心动情。此外,开展“献爱心慈善一日捐”等爱心活动,更能让孩子们的感恩奉献之心得到提升。
4.重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
定期召开班级文化建设家长培训会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这样能使家长们理解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进而鼎力支持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工作才愈加顺风顺水,事半功倍。
(三)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的好坏、合理与否,是班级文化程度高低的表现。班级制度文化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我认为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讲究科学,切合学生实际,尊重学生意见,才能真正发挥其正面教育的作用。
1.班规班约
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班规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约束机制,是形成班级良好风貌的必要条件。班规最好由班级成员民主表决、共同制定,内容包括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基本规范、卫生执勤、奖惩等,条款不宜过多过杂,要具有民主性、科学性、简洁性,同时要适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能便于记忆、理解和执行。可用一张长方形大纸贴在墙壁一侧醒目的位置上,字迹要工整、大方,多用楷书、隶书或整体美术字。
2.建立有效的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老师的小助手,是班级的骨干,是班集体的核心,是架设在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凝聚班集体向心力的纽带。一个班能否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与小干部在班级的威信和工作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建立一支能以身作则、责任心强、素质高、能力强的班干部队伍就显得特别重要。班主任要以伯乐的眼光挑选合适的人选,确定班子成员,制定班干部工作规则,明确分工。既要放手放权,又要加强引导培养,把工作搞得有声有色,秩序井然,能减少班主任不少的繁琐事情。
3.设立安全小卫士、文明监督岗、值日生轮流制
在班级中设置这些不同的岗位从而将制度渗透到学生的方方面面,让相当一部分学生参与到班级的日常行为管理中来,逐步提高学生的班级主体与主人翁意识,形成人人主动愿意为班集体文化建设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创建班级文化,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成功地建立班级文化,则要求班主任,第一、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第二、要有更高的组织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及亲合力;第三、要知识渊博,并尽可能地多才多艺;第四、能高瞻远瞩,着眼全局,有整个学段的意识;第五、头脑灵活,点子多。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领头雁,他的个性、能力、知识层面、工作作风、教学热情无不影响班级文化的建设质量,因而要创建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班主任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还要用严格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才能抓好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才能得心应手地建设出高质量、有特色、充满朝气、蓬勃向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
参考文献
[1]刘玉华,赵培亮.关于农村小学班主任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02):181.[2]李方安,向敏.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7):56.[3]贠宁.浅谈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J].学周刊,2016,(19):146-147.[4]吴文丹.浅谈小学班级文化建设[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76.[5]韦秀兰.小学班主任要如何做好班级的文化建设[J].亚太教育,2016,(36):208.
第二篇:如何抓好班级文化建设
如何抓好班级文化建设
姓 名:汪永琼
工作单位:贵州省罗甸县边阳一小
联系电话:*** 【摘 要】:不管是成人还是学生,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熏陶中成长起来的。班级是老师辛勤耕耘,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只有心系着学生,耐心细致才能抓好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使之已成为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关键词】班级、学生、老师、文化、管理 【正文】
恩格斯说过: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是一种教育的力量。学生的思想素质的形成是一定环境中进行和完成的。班级文化是班主任和全体学生共同创设的独自具有的文化,充分发挥其功能,会让每一个学生在和谐、快乐的氛围中度过每一天,享受生活,享受学习,享受生命的魅力。
什么是班级文化呢?所谓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优秀的班级文化是班级积极向上的动力,健康的班级文化具有一种内在的凝聚力,成功的班级文化可以通过所有学生自觉的而不是被动的行为来实现的班级管理。每一位班主任根据自己的风格,形成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但特征总体一致,根据我十多年来对班级管理经验认为班级文化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推动班级文化的原动力是班主任的民主和尊重
1、班主任不民主,他只能是一个独裁者,也就成了光杆司令。影响班级文化的因素很多,但实践和探索告诉我们,离开学生的主体,没有学生主体参与的班级文化是没有生命张力的,是一种远离学生生存状态的文化,是不可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也就称不上是真正的班级文化。我崇尚蓝色的的班级文化,它最大程度的发挥班主任的民主,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营造蓝色班级文化的实施中,我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一日常规》、《中小学138德育工程》等文件由学生来制定班规、班训、卫生考核制度对教室文化评比制度、板报制度、三操评比制度等;让学生自荐或他荐、班主任协调的办法组成学生干部班子,由学生监督和决定任免等。如几天前的一件事情:有几个学生因为期半期考试不理想,考后生活、学习散漫,经常迟到、旷课,不完成各科作业,性质非常的恶劣。一般情况下班主任随意的处置学生,有老师可能让学写检查,有的班主任可能让学生面壁思过,有的班主任可能发学生站一节课。而我气,但是我当时没有发作,先冷静,然后我找“肇事者”了解心情和原由,采取个别谈话后决定具体的“拯救”办法,最后在治病救人的原则下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做通思想,做不通思想的再与家长联系;共同教育学生改正不好的行为习惯。给予学生定目标,要求期末成绩进步10名左右。这样的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使学生有了主人的意识,使学生的身心向健康、进步的方向发展。
2、好荣隐辱,好利恶害,乃人之天性。
教师教育学生应有更理智的办法,不然会适得其反,失去教育的本意。对于学生,一方面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另一方面要尊重他们的思想。有一件事情我的印象很深:我班级有一个学生叫陈厚银,是女生,性格男性化,特别的活跃,上课老是控制不住自己和同学讲话,做小动作,导致同学常来反映,要求将其调离。每个学生都不愿意和她坐在一起。很多老师建议我将其“孤离”,就是将这个学生的座位单独的放在最前或最后,和其他同学隔离起来,其实,你能隔开她的人,难道就不知道也能隔开她的心吗?我了解一下,我发现她还是很喜欢学习的,而且想坐一个好的座位。于是本着爱和解决问题的原则,我课余的时间找她谈心,谈理想,谈生活和人生,以及一些漫无边际的话题,最后拐到了学习上,采用“心交心”取得她的信任,我和她成为了好朋友,而不是教师与学生,最后才让她主动提出要与谁坐同桌的良好愿望。其实人我早就找好了,也统筹安排好了,我只是善意的给她上了一个套,成了她的要求和承诺。没有想到,这个学生后来上课的话少了,学习反而用功了,这次期中考试考到了班级的第四名。要是将其放在“孤离”的位置,后果会怎么样呢?不想而知。
在创建蓝色班级文化的过程中,我努力的舍弃家长式、命令式的工作作风,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热情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幽默的调侃走进班级,与学生共同讨论、决策、评论班级的大小事务、好事坏事。让学生觉得他们就是这个班集体的成员,应该为这个班集体出力负责,创造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二、班级文化从学生层面上讲负责和诚信
1、负责,具体解释为“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心理学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了一些责任感,也渴望负起一些责任,实现自己的价值,营造班级文化时必须予以关注的。今年我接任五年级(2)这个班级,我只好适时抓住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是关键。但是现在认为,更也是培养班级精神的最佳时机,因为这是他们适应这所学校环境以及管理自己的开始。他们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身体素质差、集体观念不强、不好的习惯等等。往往这时候我会首先开一个《成功秘诀》的主题班会,通过活动和事例,向学生说明:进入高年级,意味着长大,因此要对自己负责,做自己的主人,改变自我,自胜则强;并要对别人负责,生活在集体中,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以集体的身份而有所考虑,要从对别人的尊重、理解、帮助、爱护、谅解中,得到的别人对自己的尊重、理解、帮助、关怀、谅解,生活在与别人融洽和谐的环境中才回感到自豪和幸福;要对集体负责,做的越多,集体对你的回报也会越多。
事实证明,班级文化抓的好,可以制造严肃而又关爱的班级风气,最有效的灌输治班理念。我抓住这个契机,通过“第一课”,把对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的理念锲入每一个学生的头脑中。此外我还从细节处体现和巩固这种精神,设计每周回家一个主题活动,比如:自己单独上学和回家;回到家里和父母平心静气的谈一次话,帮助妈妈扫一次地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矫正了学生的一些不良的行为,家长也反映学生在家的表现很好,进入高中进步了许多,长大了很多。
2、诚信,可解释为“透明”,这是班级“负责”精神的进一步提升和发挥。比尔盖茨《未来之路》一书中讲到:“诚信一大保障是管理制度的合理性,要有合理、详尽、明晰的管理制度,具体的管理理念是“坏消息必须尽快传递”。也就是要学生在第一时间认识和承认错误,并保证只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找出改正的办法之后决不会有严厉的处罚。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教育管理者以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引路者,应该将学生的诚信放在第一位。学生有错误在所难免,但是不同的处理态度和方式,所产生的效果自然也不同。如果总是强调成绩,没有莺歌燕舞,只会让学生产生麻痹心理,从而是整个班级陷入一个混乱的局面。比如:学生乱丢乱扔是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的一大软肋,大部分学生乱丢乱扔,给学校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班级如家,走进一个班级,第一感觉是这个班级是否整洁干净,给人的感觉是否温馨愉悦。干净的教室是打扫出来的,但更重要的是保持。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教育学生“眼中要有事情”,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班级的小主人。我的做法是:抓住学生,罚扫地一周,限度也是一个学期抓住5次不给评优评末。这样的做法还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学校乱丢乱扔学生逐渐少了,甚至没有了,班级室内外卫生比以前干净多了。
严格的制度,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态度诚恳,方式温和,具有春风般的温暖,学生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改善,敢于承认,敢于揭露,诚信做到了实处,也使整个班级向良性的方向发展。
三、加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为了更好地加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学校要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布置经典诵读内容。从低年级的《论语》、《三字经》,到中年级的《千字文》、《唐诗》到高年级的《宋词》、《名人名言》。要求学生每天利用晨读时间,饱览古今传统经典,理解内容,注重理论实践结合,阐述表达现实意义。从“学而知”入手,逐步达到“知而行”,从而完成“行更知”的德育途径。
通过以上几点,我认为不管是成人还是学生,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熏陶中成长起来的。班级是老师辛勤耕耘,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只有心系着学生,耐心细致才能抓好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使之已成为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第三篇:浅谈如何抓好小学班级管理
浅谈如何抓好小学班级管理
班级:11级美术班姓名:孙喜学号:1113000374
摘要: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它既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微观环境和学生个性社会化的起始基地,又是教师岗位成才的根据地;它既是学校管理的前沿阵地,又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的汇集处。班级是学校大厦的基石。班级管理的好坏,决定着学校管理的成败。对班级管理这门科学与艺术,我将坚持不懈地学习和探索,开创一个新局面。建立完善的班级规章制度;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确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耐心聆听学会接纳;注重德育教育,努力营造互助互爱、民主和谐、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
关键词:班级管理抓德育抓质量强素质
正文:“班级像一座长长的桥,通过它,人们跨越理想的彼岸。”“班级像一条挺长的船,乘着它,人们越过江河湖海,奔向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高山、平原、乡村、城镇。”“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了这个家庭,走向社会。”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它既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微观环境和学生个性社会化的起始基地,又是教师岗位成才的根据地;它既是学校管理的前沿阵地,又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的汇集处。一言以蔽之,班级是学校大厦的基石。
一. 全面发展,班级管理
“治校先治班”,从某种意义讲,班级管理的好坏,决定着学校管理的成败。实践证明,抓住了班级工作,就管住了全体学生。班级作为一个学校的基层组织,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关系到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从管理的价值取向的历史沿革看,班级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班级的管理不是程序的管理,依靠的不仅仅是训练几个得力的班干部或者是制定一个完善的班规就能解决的事。它所需要的是每一个孩子都能独立的管理好自己的行为。小学阶段正是个人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很容易受环境的干扰,正确的导向可以使其养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家把“素质”这一抽象的名次解释为:走出校门学生们身上所剩下的东西。
二.确定方针,德育为先
班级体建设,必须首先抓好德育,并使“五育”和谐发展。忽视德育,不能保证班级体的建设方向,不能形成集体的凝聚力。良好的班级体不能形成,而不同时抓好智育、体育、美育和劳技教育,班级体没有全面发展的基础,德育就会形成空中楼阁,良好的班级体也不可能形成。
要建设好班级体,首先要对每一个学生有较全面的了解。本班级学生其思想素质和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现象十分突出。大部分学生属于归侨。他们无心学习,纪律涣散,尤其是现在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又是义务免费教育,他们认为读不读书不重要,只要会
赚钱就行。而且在现代通讯宣传工具发达的条件下,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增大,而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他们思想开放,性格独立,心理上求变,兴趣上求知,喜欢横向看问题,但认识问题往往偏激,信仰摇摆,人生观模糊。不少教师认为,教书难,教广东学生更难,教差生尤其难。难就难在学生对教师的教育不轻易信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做;教师管,学生服的教育方式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教师对学生的惩处,很容易受到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干预,增大了工作的难度。
三.抓质量,提高学生素质
教学质量是指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优劣程度。教学质量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总是居于学校教育的中心地位。学生成绩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标准,它具体集中地体现着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教师要倒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先有一河水。因此,我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对本学科知识有比较透彻的了解并熟悉本学科的复杂问题,不断钻研专业技术水平知识,不断提高教学效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此,我们应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教法与学法上,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注意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引导学生深入浅出,收到豁然开朗之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常穿插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有知识性、趣味性的小故事。注意教与学相结合,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扩大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每学年对学生进行等多种竞赛活动,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四. 增强自身素质,提高管理水平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天职。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要教好学生,首先自己必有较高的素质。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教师的品德、语言、仪表和风度等修养,是一种潜意识的影响力,对学生处处起着表率作用。因此,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品德修养上,要有奉献精神。作为一名教师,应爱校、爱生、爱教育,各方面堪为学生之表率。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克己奉公,无私奉献。
周恩来同志说过:“健全自己的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教师的语言修养应具备高尚、准确、清晰、文雅、生动、丰富等特点,争取形成有自己风格的教学语言,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班级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只有不断加强班级管理,才能使班级管理走向科学化。
学无止境,干无尽头。对班级管理这门科学与艺术,我将坚持不懈地学习和探索,把班级管理同教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开创班级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浅谈班级管理艺术》《辽宁教育》雍贵鹏 2010年4期
2.《浅谈小学生班级管理》单华然 2010.04.08
3.《法言·学行》汉代杨雄。
4.《我的修养要则》周恩来 1943年3月18日于红岩。
第四篇:浅谈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浅谈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如何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我把思考综合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标准应体现变革与提升
变革班级文化,重建班级文化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学校和谐发展,提升班级品位,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文化变革是一切变革的根本力量。
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是探索建设和谐班级,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策略。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班级必然面临许多问题改革,重建班级文化,有利于改变班级中某些落后的文化,有利于使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种具有精神感召力、创新活力的班级文化。
2.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提升班级品位。
班级品位是指班级教育体系的品质与层次。班级品位反映的是班级中人的品位,人的生活方式,人的行为方式,以及班级作为一种组织内在的性质、功能及其运作方式,其核心是班级文化。有品位的班级基本标准包括:(1)班级中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态度的合理性;(2)班级组织的性质表现与制度化组织与日常生活组织、学习组织的有机统整,人的地位、人格、权利、能力得到合理的尊重与发展;(3)具有优化的教育活动体系,具体表现为一整套先进的理念,一整套具有活力的教育行为方式,一整套具有创新意义的班级制度,一整套具有精神感染力的班级文化。班级品位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经营的,班级文化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学校的系统变革。
二、班级文化的内涵及构成应具有弥散性、日常性、价值性
“班级文化”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往往使人更多地把文化建设仅仅理解为班级物质环境的文化建设,忘却了对班级文化的整体关照。随着人们对班级文化的整体关照,班级文化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究竟什么是班级文化?一直以来人们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它是指班级所有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在朝着班级共同目标不断迈进的过程中,用智慧和实践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积极良好的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促进一个班级快速健康地发展。因此,如何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是每一个班主任所要思索的问题。班级文化时刻影响着学生的认识及对教育价值的追求。作为思想意识的班级文化不仅直接影响并反映教师的教育观念体系,而且影响教师处理教育事件或教育问题、采取教育行为的普遍思维方式,最终体现为班级中人的普遍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班级文化是内隐在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方式、班级内部制度及班级环境等因素中的价值取向,其核心是班级作为一种有活力的组织内在的“人文系统”。从其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作用来看,具体包括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管理文化。从其他方面来看,班级文化包括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但班级文化就是教育理念、行为、制度和物质,只有当教育理念、行为、制度和物质环境真正进入师生的生活过程之中时,才真正具有教化意义。从此意义上说,班级文化不仅仅包括外显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内隐的层面,它内隐于班级人的生活之中,因此,班级文化具有导向意义,具有弥散性、日常性、价值性。
三、班级文化应以人为本,体现“童心、童真、童趣”
班级文化建设基本出发点应“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班级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求,尊重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需要,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构建班级文化。另一方面要突出教师的作用,用教师的发展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在小学教育中应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儿童文化,小学教育活动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小学教育环境的设计都应关注儿童的生活背景和生活需要,体现“童心”、“童真”、“童趣”;第二是教师文化,要能引领学生感悟“教育人
生”的意义。让班级成为学生的摇篮,教师成为优秀的摇篮人,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成长。
四、班级文化应以学生为本,凸显学生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应凸显学生文化,学生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原点。班级文化应在“学生观”和“教育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反映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班级中地位等方面观念上和行为上的倾向性。要以学生为本,首先要确立全新的学生观。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生命的火种,全面理解学生。
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建立小学班级文化的根基。学生是生活中的人,是具体的人,是未完成的人,是有待发展的“完人”。因此,面向小学生的教育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面向他们生活的世界,处理好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文化的关系,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对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的健全价值观、良好的情感,逐步形成健康负责的生活态度。
学生是文化中的人。特定的文化遗产、种族文化及其文化性格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社会意识。因此,班级文化不能脱离特定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背景,相反,要让学生去吸收、理解文化遗产的精髓,去批判、发展人类的文化遗产。从此意义上说,班级文化应具有文化品位、文化气息。无论哪个班级都应从教育活动设计、教育环境设计、班级内部管理着手,将班级建成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感染力的学生发展空间,凸显学生文化,以学生为本,使班级成为具有童趣的学生发展的精神居所。
总之,时代发展要求我们提升班级文化建设的品位。我们应该紧紧围绕班级文化的基本点,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班级文化、合作创新的班级文化、具体精神感染的班级文化。
第五篇:浅议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浅议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提要】新课程倡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要求班主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那么,如何建设蓬勃向上的班级文化,有效促进小学生的成长和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教育者必须循序渐进地采用一定的方法,使用恰当的形式完成对学习者的“雕琢”,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关键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时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入到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班级文化包括精神文化、激励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等内容。
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班级文化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班级文化所形成的规范体系,制约着学生的言行。这种规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使班级成员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班级规范。班级文化对成员的这种制约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得以实现:氛围制约(环境、关系、风气等);制度制约(规章、纪律、守则等);观念制约(理念、道德、舆论等)。
一、树立班级目标
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它在班集体的建设过程中起着导向、推动、激励和标准的作用。班主任要善于为班集体提出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并使之起到吸引和鼓舞学生不断前进的作用。班主任在制定班集体目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结构要有层次性。班集体的目标为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便于执行和实践,可把总体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分目标,依次排出远期、中期、近期,使之成为一个相互衔接的、完整的教育目标体系。使班级全体成员立足今天,看到明天,脚踏实地为达到更高的标准而努力奋斗。
2.目标的制定要体现民主性,要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进来。班集体的建设目标是集体成员共同的目标,只有发动全班学生参与制定,才能使之成为真正的集体目标。因此,班主任在提出班集体目标之前,不仅要经过班委会的讨论,而且还要征求全班学生的意见,使每个学生感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价值和地位,从而自觉自愿地去实现班集体的目标。
3.班级目标既要适度,又要有激励作用。所谓适度,就是班集体目标的提出要从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并使之符合全班大多数学生的要求,能被全体成员所接受和实现。同时,目标的提出还应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即要有一定的高速和难度,是学生经过认真的努力才可以实现的,或是学生做起来容易,而坚持下来又不容易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进取的精神,从而刺激和提高班集体的现有发展水平,使其向着更高的水平迈进。
4.班级目标要体现针对性,要抓主要矛盾,解决班集体形成和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以使班集体尽快步入正轨,早日迈入先进的行列。
二、精心营造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营造文化育人的氛围。
当你走进书香弥漫的一方小天地,你会油然升起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对知识的崇尚、渴求会一下子被书香所勾起,使你不得不想遨游在书的海洋中。窗台上,几盆兰花、几盆海棠静静地生长、开花,吐露芬芳。为班级增添一份宁静,一份安谧。无论你有多么烦恼,只要一走进这样的教室,你就会被这浓浓的文化气息所感染,自然而然地想要在其间学点什么。黑板报上,留一片“文坛漫步”,一首小诗,一句名言,也将带给学生思想的启迪、文学的陶冶,日积月累,受益无穷。教室两侧开辟“展示园地”,在这里,时而展示班级活动剪影,时而粘贴学生日记佳作,时而展出学生获奖作品,时而刊出丰富精当的剪报,时而是学生的奖状,时而是老师根据学生近段时间表现所写的教师寄语。小小的一块墙就是大大的一片天,它成了班级信息交流,师生互相沟通了解,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媒体。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同学间你追我赶,积极进取,勤奋好学,关心集体的人越来越多,学生的心灵世界得到净化和充实,文化素养得以提高,班级体焕发这生命的活力!
三、着力建设制度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集体要维护自己的统一,必须有一定的行为准则与判断标准,这就是集体规范。在班级管理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习和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同时还要以此为依据,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在全体成员的参与下,制订若干合理而且可行的具体条例与规定,如班级公约、课堂常规、学习纪律、卫生公约等,以引导和规范集体成员的日常道德和学习等行为习惯。
班规是全班共同遵守的制度,包括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基本规范、卫生值勤、奖惩制度等多个方面,是班级活动的行动指南。班规的制定和完善要激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再通过民主表决确定,这样可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成其追求的目标,才能 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才能促使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班级还相应地制定了操行平分细则,依据班规进行有效的约束。
在抓好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两点:一要对学生加强宣传,使学生正确理解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容,明确遵守规章制度的作用,以使制度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将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二要积极创设条件,使规章制度能够更快、更好地实施。
为了使班级规章制度能顺利有效的实施,我在班级中建立了“班级分级管理制”,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自主化。一级管理:七名班委负责全班的学习、纪律、劳动、宣传、文体等各大项工作的监督总结;二级管理:小组长分管各组的学习和卫生;三级管理:课代表负责各学科学习情况的检查工作,及时协助任课老师的教学工作;四级管理:把班内一些细小琐碎却又十分重要的工作分解到个人,从而使班级的每个人都是班内小主人,都有着为他人服务的岗位,每个人都要承担一份责任,从而收到了很好的平等培养、民主激励的效应。
四、积极开展活动
集体活动是富于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学生从中可以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得到激励,从而使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每学期学校都有大量的活动,除此之外,班级还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活动。班内活动的开展,是锻炼学生活动、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我在班内开展了各种有益有趣的活动:如两周一次的“中队会”、课本剧表演、最佳小组评比、每周之星、各种体育竞赛、手抄报比赛等等,对于班内开展的各种活动,我进行适当指导后,放手让小干部自己来组织、主持,锻炼他们的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展示学生的才能,又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还给班级带来了活力,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五、构建和谐关系
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我要求学生一要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注意注重对方的要求,又能适当满足自己的需求,同时要做到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亲近同学。二要能客观了解他人。不要以表面现象评价他人,不要将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人,看到别人的短处更能看到别人的长处。三要关心他人。世界上最可贵的东西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尊重和关心。而每个人都希望为人所信任、尊敬、关心和照顾,只有懂得尊重关心他人的人才能得到回报,良好的关系只有在信任、尊重和关心中才能得到发展。四要诚心的赞美和善意的批评。对方的优点要诚心诚意的赞美,缺点也不迁就,而以合理的方式加以善意批评。这样才能产生集体教育的效果,形成良好的班风。
在丰富的班级教育资源里,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是很重要的一块。经常
多渠道地与家长沟通给我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好处。我不仅可以和家长及时交流学生在家在校的情况,还可以和家长探讨怎么教育学生,真正做到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这不但拉近了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更是收到了比教师或家长“单打独斗”更理想的教育效果。
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在一个具有健全文化建设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和谐风气。在这样的集体中,学生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与老师交流,友好地进行合作,彼此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这样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中,学生就会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我们的教育也会获得了成功。
参考文献:
[1] 钟家胜.谈谈班级文化建设[J].教育教学,2007,(3).[2] 吴水清.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J].南方论刊,2007,(3).[3] 陈易.浅谈班级文化建设[J].校长阅刊,2007,(3).[4] 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艺术[J].赤峰学院学报,2006,(6).[5] 刘玉华、赵培亮.关于农村小学班主任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J].[6] 王芳.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辽宁教育,2006,(11).[7] 徐英.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J].教育前沿,2007,(3).[8] 谌启标,王晞等.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8-1
附件一:
海州区班主任优秀论文参评申报表
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