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线工作法”富民强村
“一线工作法”富民强村
2014年起,水城县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构建基层导向型管理机制,按照“乡镇为主、部门自愿、行政村全覆盖”的原则,精心选派305名县、乡机关干部挂任各村(居、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对本村(居、社区)工作全包干、负总责,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一线工作法 书记勤作为
水城县全面推行包村工作制度,加强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和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三支队伍建设”,由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全面统筹,由第一书记分解落实各村工作,构建了“乡统筹、村为主”基层导向型管理机制。
各村第一书记将村级工作“一对一”分解落实,绘出了一幅幅民富政通的美好画卷。
蟠龙镇李家寨村第一书记付杰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取信于民的大事来抓,积极争取到各类资金共计88.2万元。她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组织发动群众修建通组、串户公路9公里,硬化庭院、美化墙面共计5100平方米,修建小水池、水窖5个,切实解决了该村民小组40余户400多人的生产生活用水困难问题。
新街乡马路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第一书记陶长品的带领下,大力发展规模化种植。目前,全村已发展茶叶种植200亩、特色经果蓝莓种植150亩、樱桃种植50亩、中药材黄精种植1050亩。马路村还争取到61万元资金,新修了2.5公里通组公路,成为全乡第一个实施村民组通水泥路的村。
在杨梅乡,一线工作法取得的成效更为明显。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慕尼克村成为全省同步小康创建中等村,群联村成为全县同步小康创建示范村,姬官营村引进资金20万元建成“四在农家”科技示范点1个、蔬菜大棚3个,预计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创业致富,并形成长效机制。
集体有积累 群众得实惠
各村第一书记结合农业项目、扶贫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专项项目实施,将各类项目的实施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从资金转股金、融资股份合作、乡村旅游、异地置业等八个方面打造出88个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采取产权转股权、资本转股本、农民转股民的方式,将村级组织与经济能人、普通村民融为一体,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灭“空壳村”,又实现群众发展致富。通过他们的积极努力,全县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空壳村从年初的305个减少到157个,减少率达48.52%。村集体经济积累10万元以上的村31个,88个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2015年有望突破30万元以上。
滥坝镇滴水岩村第一书记王瑞召集村“两委”班子商议,充分利用资源、资产、资金,多方筹措,创新思路,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采取以村集体投资并负责组织实施的方式,投入资金21万元,在滴水岩村建成“滥坝镇劳动实践基地”。目前,该基地除了带动基地周边群众增收外,每年还将为村集体创造近2万元的收入。同时,滴水岩村还引进外商投资1000余万元,创办水城敬月饮食有限公司。公司建成运行后,除了带动企业周边群众增收外,每年还将为村集体创造近3万元的收入。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勺米镇坡脚村、蟠龙镇法那村、滥坝镇尖山村等组织创办经济实体,带动村民就业增收;猴场乡补那村、米箩乡倮么村、俄戛村等通过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为企业提供土地流转、矛盾纠纷调处等服务;老鹰山镇石河村、滥坝镇法都村通过活动场所门面出租等方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在各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水城县掀起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热潮。通过各级部门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全县各村逐步走上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作者单位:水城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姚 远)
第二篇:富民强村 科学发展
富民强村 科学发展---来龙镇张大庄村典型事迹材料
来龙镇张大庄村位于来龙镇东南,南与保安乡接壤,兴张路横穿腹部。该村在上世纪80年代,由河滨、尖湖和大庄三个自然村庄合并而成,因张姓居多,取名张大庄。近年来,张大庄村党支部一班人齐心协力,围绕农民所想所盼和群众反映的焦点难点问题,以公仆心凝聚民心,多办实事取信于民,得到群众拥护。村、支两委在书记张先宁同志的带领下,张大庄村的各项工作都能按照党委、政府的要求出色完成。
强化领导班子 健全基层组织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张大庄村“两委”班子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从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入手,打造一个团结务实的村班子。
党员干部加强学习,通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科学发展观,提高了自身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和依法治村能力,树立了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团结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带领群众致富。“两委”班子有了凝聚力,群众有了向心力,干部、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发展经济,使张大庄村甩掉了“落后”帽子。在工作中,“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为老百姓办实事,受到全村干部群众的一致拥护。2008年底,张大庄村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在几年来的班子建设实践中,张大庄村逐步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党员队伍的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组织建设上注重选拔培养后备干部人才,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在学习制度上,积极利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学理论、学业务、学经济、学管理,不断增强广大党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组织制度上,充分尊重党员的民主政治权利,实行民主议事和党内监督制度。在重大决策上,坚持集体研究,科学决策,使全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在工作制度上,坚持村务公开制度和村干部考核制度,积极组织党员参与经济建设,参与村务管理,村民委员会坚持村民自治方针,村民代表例会制度。注重群众意见和建议,积极开展依法治村的活动。党总支让广大党员同志在参与经济建设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从而较好地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风带民风,以民风促村风,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
强调理论学习理清发展思路
理论是指导工作科学开展的前提,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就不可能有清晰的发展思路。只有高中文化的张先宁书记多年来没有放弃对党的政策理论学习。他时常告诫支部一班人:党的一系列“三农”政策,主要靠我们这一级贯彻落实,缺乏理论知识,思路不清晰,就会走弯路,带来损失。为此,他把理论学习作为理清工作思路的前提。村、支两委经常利用上级配备的远程教育设施,组织村民学习科学技术。村、支两委还自发学习共产主义理论,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市场经济理论等相关知识,并理论联系实际,开创性做好工作。结合本村实际,张书记提出了“借助优势,主攻三产,形成支柱,强村富民”的工作思路。张大庄村、支两委坚持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作风民主,依法行政,同时,他又心系百姓,办事公道,用科学的思路引领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科学发展。
近年来,张大庄村的工农业发展始终走在全镇前列,这主要得益于村干部明确的发展思路,了解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张大庄村处于来龙镇和保安乡接壤处,交通便利,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是发展工农业的理想场所。张大庄村干部始终把带领农民创业致富放在首要地位。村、支两委指导村民跑市场,搞创业,奔小康;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引导村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激励村民爱家乡、爱集体,为发展集体经济,改变村貌做贡献。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实现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村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为推进村级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
保持环境优美 争创平安村居
长期以来,党总支十分重视卫生工作,村委会专人负责,制度落实,资金到位,一支专业的保洁队伍每天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河道配备专人长效管理做到无漂浮物,无白色污染物。村内主干道路安装夜间路灯,村里的企业无“三废”。村舍布局统一规划,整齐美观。同时抓安全生产不放松,专职安全员每天巡视在各个企业中,全年无事故。治保委、调解委、联防队组织健全,无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民事调解率100%,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无非法宗教和法轮功等邪教活动。
全面推进富民强村,促进科学发展
张大庄村的农业项目主要有养牛厂和即将开工的养猪厂,这两个项目都是规模化养殖,带动本村其他小规模养殖户致富。工业项目主要是来料加工项目。一是地毯厂,建于上世纪90年代,目前,承包给私人经营,正常用工20人左右。二是针织针织服装厂,总投资上百万,主要吸纳本村及周边村民就业,用工人数达50人,工人平均工资达1000元/月。三是村部的纽扣厂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加工项目,虽然规模小,但经济效益很高,为本村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那就是创新发展项目。四是板厂,这个项目是最近刚投资兴建的,厂址设在原村校,该厂设施齐全,规模较大,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很显著。村里根据上级要求定期组织村民进行创业培训,让有意向创业的村民能够得到指导帮助。除了形成规模的企业,张大庄村还有许多以家庭为单位的所进行的经营活动。
庄村干部积极引导农民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推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新机制,通过科学开发自然资源、盘活存量集体资产、依法经营土地资产、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大力发展物业经济等形式,着力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提升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积极落实上级党委、政府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第三篇:一线工作法
一线工作法
2010年
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民爆行业面临新的挑战,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为适应民爆行业发展形势,更好地服务我县经济建设,杨总对我公司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公司领导以推进作风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行“力量向一线倾斜、领导在一线指挥,业务骨干在一线培养,问题在一线解决,服务在一线体现,经验在一线总结,形象在一线树立、成绩在一线创造”的“一线工作法”.坚持把干部作风建设作为促进工作落实、保障安全的一项保证措施来抓。着力深化“一线工作法”,努力做到“四个到位”,引导干部扑下身子,静下心,真抓实干,较好地解决了部分干部作风不深入、管理措施不到位的问题,切实增强了干部的责任心和主动性。
一是上级精神传达到位。组织理论学习和座谈会使职工了解上级精神,加强理论、安全、专业学习,明确工作任务和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每个站、队传达上级会议情况都要做好会议记录。二是基层信息反馈到位。领导干部同一线人员同吃同住、共同劳动、相互学习。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这样便于了信息反馈和沟通。三是工作总结评比到位。常言说:“一线是实施的现场,也是出经验的地方。”领导都亲自参加一线艰难、险重的工作,了解一线实际情况。便于总结取得的工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下步工作要点。四是奖惩措施落实到位。依据爆破现场录像资料的档案管理,对爆破人员实行量化考核管理。优秀的,可直接作为评先树优的对象,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对表现差、工作造成被动局面的给予通报批评、处罚,并采取“末位淘汰制”。公司正在建立完善一线检验员工、一线考核奖惩的长效机制。
实战大练兵,让典型在一线推广。队伍在一线磨练。领导带队静下心、沉下身,深入一线开展工作,密切了与基层的联系,切实做深做细检查、指导和服务工作。通过不断地“学中干,干中学”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掌握有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及标准规范。适时召开有关爆破安全、技术培训现场会、工作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放大典型效应,切实做到在一线发现典型,在一线总结典型,在一线推广典型。
十分注重安全管理,推行化精细管理。从现场的实际出发,积极开展了以“整顿思想、整顿作风、整顿纪律、整顿秩序、整顿现场”为内容的五整顿活动。领导干部深入一线发现问题,并努力做到“见于未萌,禁于未发”,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或使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得到预防。以查隐患、查质量、查劳动纪律、查工作作风为主要职责。把精细管理理念贯穿于安全生产全过程。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跟踪处理,按照发现问题、处理意见、整改落实的程序,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穿于现场管理的全过程,形成严密的安全管理防线。最终以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为目的,推动爆破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公司领导以“下”为上,脚往“施工现场跑”,眼睛往“施工现场”看,心往“施工现场”想,劲往“施工现场”使,工作要往“施工重点”地方干,以实际行动促进了工作,确保了安全生产。有效实现了安全管理“零距离”。打破了单一的逐级安全管理体制,实现了整个管理过程的闭路循环,形成了安全管理人人有份、人人有责、人人能管事的管理格局,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际操作过程中,把重点放在管理环节中,以《爆破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为标准,狠抓现场管理,每月进行定时和不定时的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疑难问题必须立即解决、对违纪违章进行严厉处罚,确保维护正常生产。加强对重点部位和重点人的管理。做到重点部位不放过,重点人员不放松。配送、爆破作业是安全事故易发和有前例的重要环节。从所涉及人员的工作、责任、思想进行全面考核,加强管理,保持“风路畅、风量足”,对违规者实行了重处重罚,造成事故者,都按四不放过原则追到人头。严肃处理,从不姑息迁就。
在安全工作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培养安全意识,强化安全教育,继续通过宣传、专业培训、安全知识和专业知识考试、事故分析等措施来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变压力为动力,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增强公司安全工作严管严教严罚的认同感和抓安全工作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促进人的本质安全。
克服困难、开拓创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努力完成全年各项生产任务。强化员工安全意识,从自身教训中提炼出员工灵魂的警句,逐渐形成员工认同的安全文化理念。牢固树立“安全务必优先,安全务必从严”,花大力气、下硬功夫,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地抓好安全。按照“宁要亏损、不要伤死;宁停产整顿、不盲目生产的指导思想”,突出“天天安全、警钟长鸣”的观念,努力实现全年“安全事故为零”的目标。
管好人、用好人,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让人人都为企业献计献策、发挥好群策群力作用;继续推行层级管理制度,一级管好一级、一级抓好一级,抓落实、抓出成效;抓住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强化专业知识,思想意识、工作能力方面的考核。加强过程管理,严格劳动纪律,充分发挥督查作用,要求工作尽可能“严、细、实、真”,做到针对性强,让重点部位的安全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挖掘工作中管理空白和真空带,及时消除隐患在萌芽状态。
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为此,公司制定了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努力建立健全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依照《河北省民爆器材管理条例》及总公司制定的《百分量化考核细则》及时制定修改出台了 等 项职责、制度,并把制度全部上墙,定期组织学习,使规章制度深入人心。切实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严格规章制度管理。一方面,建立健全安全领导小组责任制,每月至少二次对各站、队安全生产大检查。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落实专人负责、限期整改,不达安全标准绝不生产。制定了安全隐患排查规定,把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带班作业作为硬性规定来抓,对现场不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对发现隐患进行主动整改和排除,把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全面推进爆破、仓储、配送工作。
全年爆破炸药吨,管类万发;全年运输炸药吨,管类 万发,全年无一起安全事故发生,注重安全生产培训。利用停工民爆物品期间全公司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每月定时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并建档管理。安全生产,必须依靠较强的安全意识。为此,全矿职工经过全员培训上岗,特种人员参加各种培训、复训持证上岗。让全矿职工成为采矿专业知识和安全意识兼备的劳动者。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加强对一线人员安全意识的教育,每天利用班前会议强化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工作,使企业职工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积极推行准军事化管理。公司普遍推行准军事化管理,通过行动军事化、工作标准化、管理制度化、语言规范化。几多耕耘,几多收获。通过“一线工作法”一系列的管理办法深入实施,工作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但这仅仅是个开始,我们要进一步探索,不断丰富和完善,使“一线工作法”一系列的管理办法能真正起源于一线,落实在一线,提高在一线,完成了阶段性发展任务,理清了思路,积累了经验,坚定了信心。这必将推动我公司各项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条件,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对各站仓库进行整改,使仓库达到安全生产标准。不仅如此,企业将继续加大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有了主管部门的政策以及安全指导,使企业的安全生产有了重要保障。一个企业的安全,完全取决于企业经营者的理念。有的企业业主为了追求所谓的经济利益,却忽视安全生产,最终导致了悲剧以及更大的经济损失。但是,我公司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臵。为此,企业专门为自己制定了一个“零事故”的目标和口号。为了这个目标的顺利实现,办企业是要有经济效益,但是必须确保安全条件才具有真正的经济效益”。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任何会议,都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由于对安全意识的重视,企业走向稳步正常规范程序。
人性化管理,以情为连接。以“同事相处,友爱尊重”的形式,在工作、生活中同甘共苦缔结友情。使得工作配合默契、优势互补,和谐完美地促进工作任务的完成。
第四篇:一线工作法(推荐)
“一线工作法”学习
2014.04.04 “一线工作法”概括为“六个一”:
一是力量向一线倾斜,就是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面了解真实情况,把工作力量集中向基层倾斜,向一线倾斜;
二是问题在一线解决,就是要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影响转型跨越发展的突出问题,发现在基层,解决在一线,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是感情在一线融合,就是要通过与群众零距离的接触,培养亲民爱民的鱼水情怀,融洽干部群众的感情,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四是干部在一线检验,就是要通过拜群众为师,在实践中磨炼,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矛盾、破解工作难题的本领;
五是形象在一线树立,就是要通过深入一线,深入现场,谋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为群众做好事、解难事,赢得人民群众的赞誉,树立新时期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六是政绩在一线创造,就是做工作、办事情的绩效究竟如何,要让实践来检验,让群众得实惠,由人民来评判;
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456”工作法
主要内容
(一)四进家门。即以政策宣讲、解决问题、帮困带富、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四进家门”活动。推动党员干部主动上门服务群众常态化,全力实现扶持一批发展项目、解决一批民生问题、强化一批基层组织、锻炼一批党员干部的目标。积极推进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业务工作进村入户,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健全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质量,推进政府职能由传统管理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
(二)五措梯进。即以发卡征集问题、日记分析问题、建账梳理问题、专办解决问题、入档考核问题解决情况为主要内容的“五措梯进”措施。
1、发卡征集问题。党员干部要根据服务范围和帮扶结对情况,深入基层发放“征求意见卡”,明确告知承诺事项和联系方式等内容,主动收集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扶单位要记录好民情台帐,逐户建档立卡,全面了解结对帮扶对象致贫原因和程度,掌握第一手情况,要落实解决问题首问负责制,及时回应和解决群众诉求。
2、日记分析问题。党员干部要坚持记写民情日记,如实记录日常工作和下基层服务群众的所见所闻和心得体会,特别要真实记录群众提出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民情日记经群众(联系嘎查村、社区党组织)签字(盖章)确认后,记入党员干部个人民情台帐。
3、建账梳理问题。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和下基层过程中,要对征集到的问题进行集中梳理,党员干部个人可以解决的事项,记入民情事项个人专办台账,并明确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限;对个人难以解决的,记入个人交办台账,上交所在党组织统一办理。各部门
和各单位要对联系嘎查村、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党员干部上交的各类问题进行集中梳理,记入民情台账。
4、专办解决问题。单位和党员干部可以自行解决的问题,由单位和党员干部个人专办;需要其它部门解决的问题,交至其主管部门专办;由多个部门统筹解决或难以在本层面解决的问题,要及时提交上级专项研究解决。
5、入档考核问题解决情况。建立党员干部民情档案,将党员干部《民情日记》和《工作台账》按期记录入档。民情档案入档情况将作为党员干部评优和晋职推荐提名的重要依据。
(三)六个一遍。即以每月走访一遍村、社区“两委”班子、每季度走访一遍帮困对象、每季度走访一遍特殊群体、每半年走访一遍模范人物、每半年走访一遍工商个体户、每季度梳理一遍民生政策落实情况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遍”。
1、每月走访一遍村、社区“两委”班子。深入村、社区“两委”班子走访一遍,积极参与村、社区“两委”班子集中性会议和活动,及时了解掌握“两委”班子运行情况和活动阵地管理使用情况;协调理顺村、社区“两委”班子关系,规范议事决策程序;推进各项惠民政策全程透明运行,保障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做好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摸排工作,及早发现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结合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帮助开展各项工作,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2、每季度走访一遍帮困对象。帮扶单位和党员干部每季度至少要走访一遍帮扶对象,通过分类落实帮扶措施,保障无劳动能力帮扶对象的基本生活条件;对已帮助落实致富项目的帮扶对象,要扩大项目收益和规模,努力提升困难群众自主脱贫致富能力。
3、每季度走访一遍特殊群体。加大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和残疾人的关怀力度,每季度要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一次走访慰问活动,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4、每半年走访一遍模范人物。党员干部每半年要走访一遍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和学科带头人、实用人才、模范党员、致富带头人等先进人物,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听取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要大力宣传各类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模范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匡正社会风气。要着力构建有利于模范人物干事创业的长效机制,强化政策支撑,落实保障措施,力争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5、每半年走访一遍工商个体户。根据服务范围,每半年走访一遍工商个体户,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6、每季度梳理一遍民生政策落实情况。党组织每季度要梳理一遍各类民生政策的落实情况,及时改进完善工作,确保各项民生政策更加贴近基层实际、符合群众需求。
第五篇:一线工作法
推行“一线工作法”创新帮扶工作
——阿里河森工公司(林业局)工会创新申报材料
阿里河森工公司(林业局)工会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公司(林业局)工作重心,大力营造文明、和谐、发展、创新的氛围,在扶贫帮困工作中不断创新帮扶形式,拓展帮扶内容,满腔热忱为困难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使困难职工深深感受到党和企业的关怀和温暖。
2013年,公司工会结合在帮扶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并推行了“情况在一线掌握、思路在一线创新、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实绩在一线创造、作风在一线转变”为主要内容的“一线工作法”载体活动,促进了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工会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解决了“一线问题”,化解了基层矛盾,维护了企业和谐发展稳定,推动了公司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 公司成立了以党政领导为组长,主管领导、工会主席为副组长,各部委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领导小组,成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帮扶中心分配专兼职工作人员3名,配臵了电脑、电话、打印机、照相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并由一名副主席分管帮扶
1工作主抓工作的实施落实。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和不定期到基层一线调研,以走访困难职工、召开座谈会、进行现场办公等多种形式为困难职工解难事、办实事。在公司领导影响带动下,基层党员干部都能带头深入一线到职工中去,进职工家门、知职工家情、解职工家忧、帮职工致富,真正做到了“情况在一线掌握、思路在一线创新、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实绩在一线创造、作风在一线转变”。
(二)制定措施 制定了《阿里河森工公司(林业局)帮扶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制度》,明确了工作目标,确定了工作原则、工作纪律、工作职责,完善了帮扶救助工作流程。修改下发了《阿里河森工公司(林业局)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实施细则》、《阿里河森工公司(林业局)领导干部联系困难职工制度》及职工捐助管理办法,困难职工帮扶资金管理办法,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同时针对每个阶段帮扶内容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百分考核办法,对帮扶工作突出有亮点的单位实行“即时通报、月点评、月打分”制度,并进行公开,使各单位都能相互了解、学习帮扶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达到帮扶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在全公司上下形成了良好的帮扶氛围。
(三)强化载体 2013年工司工会在全公司开展了“双百”重点帮扶活动,即:重点帮扶百名特困户、重点困难户、重点帮扶百名困难职工子女就学活动。经各基层工会组织认
真走访调查摸底,公司工会确定2013年“两节”送温暖特困户42户、重点困难户81户,金秋助学困难职工子女101名,为2013年“双百”活动重点帮扶对象。活动中各单位根据本单位和困难职工实际制定帮扶措施,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
1、搭建平台,定期帮扶。全公司成立“爱心志愿服务队”19个,志愿者人数达191人,志愿服务队利用节假日、双休日为困难职工打扫卫生、劈烧柴、维修房屋、买煤送烧柴、自筹资金为困难职工购买生活用品、帮助家庭经济户平整场地、采摘晾晒木耳等,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如阿南林场爱心志愿服务队集体为96岁孤寡老人唐秀芝过生日并送去生日蛋糕、果篮、蔬菜等生日礼物。刘正春是西棱梯林场的职工,2012年患直肠癌手术化疗,花光家里所有积蓄并欠下近2万元的外债,丧失劳动能力,妻子没工作,仅靠夏季种植蔬菜大棚维持生活且劳动力欠缺无钱雇人,林场工会得知这一情况,组织爱心志愿服务队多次来到刘正春家帮助平整土地、插秧、进行田间管理,并和党政领导汇报协商林场食堂所用蔬菜全部在刘正春家购买,同时号召林场职工购买刘正春家蔬菜,帮助其增加收入。公司工会为其办理医疗救助3千元,并积极协调民政部门为他们夫妻二人办理了低保,通过局场两级的帮扶,使他们家的生活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成为我公司帮扶工作的一大亮点。2013年全公
司爱心志愿服务队累计活动158次,参加人数937人,义务出动工时2273小时,为困难职工办好事222件。
2、延伸触角,丰富形式。不断创新“金秋助学”活动载体,3月份公司所辖7个林场所举办了“春风送暖 爱心助学”结对帮扶活动,7个林场的工会主席分别与所在单位最困难的职工子女结成“一助一”帮扶对子,为他们购买了书包、图书、笔、本、学习资料等学习用品,并与帮扶对象签订了长期帮扶协议书,制定了长效帮扶计划。公司工会于4月份向即将参加高考的困难职工子女送去了“致莘莘学子的一封信”鼓励贫困考生坚定信念、刻苦学习、顽强拼搏实现理想。
3、率先垂范,引领带动。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在扶贫帮困工作中,高度重视,俯下身子,结合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基层、深入困难职工家庭,倾听他们的呼声和困难,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和困难职工真正结成了“穷亲戚”,拉近了干部与职工的距离,改进了干部作风。在领导干部“一助一”和“多助一”活动中,公司12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与12户困难职工家庭结成帮扶对子,送去慰问金0.7万元,156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与44户困难职工家庭结成“多助一”帮扶对子,送去慰问金3万元。
4、汇聚爱心,传递正能量。积极开展季访月助和“学雷锋 献爱心”职工捐助活动,公司工会和基层工会每季度走访困难职工25%以上,对于走访中发现的问题,随时予以解
决处理,西棱梯林场工会在走访时发现困难职工张艳芳(本人肢体残疾,孩子智力残疾)家已经到了无米下锅的境地,立即和公司工会联系,购买了米面油为她家送去,解决了她家的燃眉之急。截至目前,累计临时救助困难户25户,共发放临时性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3.48万元。公司工会还制定了职工捐助管理办法,并实现了由过去的职工捐什么给困难职工发放什么向困难职工急需什么向困难职工捐助什么的转变。公司机关工会在深入困难职工家庭走访时发现特困户郭春荣(遗属和两个残疾儿子一起生活)家里3口人的被褥破烂陈旧不能遮体,立即动员机关干部捐助了3套崭新的被褥送去,解决了她们家冬季御寒问题,2013年全公司干部职工捐助物品折合资金3.1万元,受助困难职工261人,受助物品折合资金2.5万元。在元旦春节送温暖和金秋助学期间组织公司干部职工捐款两次,累计捐款7.84万元,并及时发放到困难职工和困难学子手中。
二、取得成效
阿里河森工公司工会通过推行“一线工作法”使公司帮扶工作取得了是实实在在的效果,公司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由过去的要我帮向我要帮转变,纷纷深入一线困难职工家中,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做到了把人“沉下去“,把心“带下去”,从困难职工最“盼”的事情做起,从困难职工最“难”的事情干起,从困难职工最
“怨”的事情改起,使公司的扶贫帮困工作真正做到了全覆盖、不遗漏,形成了公司广大干部职工人人关心帮助困难职工的良好氛围,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公司科学发展、转型崛起、富民兴林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