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的现实途径思考
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的现实
途径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当前,从大的背景来看,我们国家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各种矛盾的凸显期。全党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和繁重的国内发展任务,面对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面对当前党性修养及作风建设中存在的党性观念不强、理论修养不够,思想偏于保守、缺乏创新意识,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效率不高,执行纪律不严、廉洁意识不强等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县党员干部如何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如何在“作风转变年、产业建设年”活动中积极行动起来,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与时俱进,练好内功,紧紧围绕“转作风、兴产业、促跨越、建小康”的总体目标,全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的重要意义
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方面,按照党性原则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 造和自我完善
第一、党性修养包括理论修养、政治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修养、作风修养、组织纪律修养。这六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构成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所必须的基本素质要求;第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一性质,决定了每个党员应当具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坚定的政治信念,先进的思想觉悟,坚强的组织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必备的文化知识,从而成为社会的中坚,民族的脊梁,阶级的先锋和时代的楷模;第三、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必须自觉地进行党性锻炼,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强化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积极履行好党员义务,才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一名合格的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党的作风是党员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反映党的特征和品格的整体精神风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第一、作风是由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以及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党在社会活动中比较稳定的行为的外在表现,更是党的公共形象的外在展示,因此,作风养成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迫切需要;第二、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 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地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直至夺取政权,关键就在于我们的党始终加强作风建设,形成和发展了优良作风,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戴;第三、我们党长期执政后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虽然我们党十分重视作风建设,但是当前的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着深刻变化,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二、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的现实途径思考
始终坚持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灵魂,是动力,是方向。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也是每个共产党员的信仰和追求。无论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这种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战胜了一切敌人和一切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全体党员干部更要始终把党的事业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不良诱惑,从而真正把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筑牢,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纪 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党员干部要永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本色,必须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名利观、荣辱观,追求健康纯洁、节俭朴素的生活品位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古人云:“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个人要自立,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富强,都离不开艰苦奋斗。打下江山,建设国家,时刻离不开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须臾离不开艰苦奋斗;实现小康,繁荣富强,仍然不能忘记艰苦奋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每个党员都要切实改进作风,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糜之风等“四风”,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要求。改进作风,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干劲抓下去,在“作风转变年”活动中积极查找问题,认真剖析整改,着力整治慵懒散奢等不良风气,让艰苦奋斗的精神永放光芒!
始终坚持心系百姓的爱民情怀
“群众在我们心中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就有多高”。党群关系,好比鱼和水,深入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纵观党的历史,没有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共同奋斗,就没有我们党的发展壮大。“政之所兴,在 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我们党员干部只有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虚心群众学习,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事、坚持不懈为群众做好事,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是心系群众还是高高在上,是亲民爱民还是脱离群众,这是衡量党员干部作风是否端正的试金石,也是体现一个政党是否先进的鲜明标志。因此,我们要按照中央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结合省委开展的“四群教育”活动,通过学习与剖析、教育与整改,实现“照镜子、正衣冠”和“洗洗澡、治治病”的目标,注重密切联系群众,自觉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生产一线开展调查研究,要大力推行“干部在一线工作,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体现,成效在一线检验”的“一线工作法”,嘘寒问暖解民意,访贫问苦送温暖,努力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这样才能找到事业的落脚点,才能真正体现人生的价值。
始终坚持勇于开拓的创新动力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不能墨守成规,对变化发展的客观世界熟视无睹、刻舟求剑,仍然按老经验、老办法办事;也不能只在口头上讲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而必须要有敢为人先的闯劲,百折不挠的韧劲,无私无畏的拼劲。只有 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我们的事业才会不断取得新的进步,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我们的“中国梦”才能早日变为现实。作为党员干部,首先要有创新思维,勇于实践,争做各项事业的排头兵、领头羊。只要是有利于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大胆地想、勇敢地试、坚决地做,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对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要紧紧抓住不放,咬定青山不放松,迎难而上,顽强攻关,不叫苦,不言败,不见成效不罢休。
始终坚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良好的精神状态,既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衡量党员干部思想觉悟、道德情操的基本标准,也是艰苦奋斗作风的重要体现。具备了这种精神状态,才能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在失败面前不灰心,遇到挫折时不退却,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革命斗志,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都能坚决地战斗下去。当前,有的同志精神不够振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怨气、骄气、俗气,这不仅与我们所处的时代不相适应,也与我们党员干部所担负的责任与使命不相适应。现在,我们党的事业、国家的发展,都处在重要的历史时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旺盛的进取精神。因此,我们共产党员必须始终怀有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大力弘扬 “泽世担当、汇治图强”的XX精神,以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为全县人民作贡献。
始终坚持勤学善思的良好习性
学习是我们的终身追求,也是从政干事的基础。党员干部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强强化对基本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兼收并蓄,不断提高领导、管理、协调、服务等各种能力。自觉地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通过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进而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能力素质和道德水平。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做到高瞻远瞩,才能科学规划、不断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党员干部,只有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常态,及时进行知识更新,并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问题,才能正确把握大局,明辨是非,减少失误,提升技巧,科学地实施决策,有力地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的各项工作。
始终坚持乐观向上的品质追求
乐观向上的态度,是我们对共产主义事业执著追求的生动反映。共产党员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始终牢记“两个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为人民大众的利益而艰苦奋斗。要奋斗就会有艰辛,要前进就会有曲折。只要信念不动摇,就能够苦中有甜、苦中有乐,有了这种革命乐观主义,就会愈挫愈勇、愈战愈猛,使苦难 变成财富;有了这样的理想和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正如全国“最美乡村教师”—— “80后XX七子”那样,对个人的名利得失就看得淡了,就能以积极的精神状态面对社会和人生,就能积极乐观、满腔热情地为自己的事业而付出。
始终坚持廉洁奉公的从政素养
廉洁自律、品行一致、知行合一、德法兼治,是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具备了这种基本素质,才能创造性的完成党和人民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也才能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一是要树立廉洁自律的形象,要在广大党员和群众中树起一面旗帜,带动整个社会形成廉洁之风,我们要时刻牢记人民大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二是要树立公道正派的形象,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秉公办事,一视同仁,不分亲疏远近,要倡导风清气正,维护好党的形象;三是要树立真抓实干的形象。要以求实为本、落实为责,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抓落实上。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四是要树立服从意识和大局意识。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切忌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同时,要 做到慎独、慎欲、慎权、慎微,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力争做一名新时期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模范。
第二篇: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遵行
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遵行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遵行与党的先进性有着天然的关联。一方面,党的先进性建设为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遵行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并规定了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严明纪律的内容和实践方式;另一方面,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意识是体现党的先进性最好的载体,也是维护和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主观条件和基础。没有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都无法落实。党的先进性和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遵行是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事业的全过程之中。
首先,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遵行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内容。我们党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就必须与时俱进,始终站在历史潮流的前列。“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广大党员、干部也要这样站在历史潮流的潮头,引领时代的前进方向。这就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要在加强党性修养方面走在前列.在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方面作表率,在遵守和执行党的纪律方面当模范。在党性修养方面。着力加强理论修养、文化修养和科技修养.坚持在马
1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运用先进的理论不断加强对人类发展规律的探索,有助于形成我国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良好机制,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途径。在作风养成方面,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党员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有助于实现党员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在纪律遵行方面,深入开展党的各项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教育,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意识、政权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有助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可以说,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遵行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础环节。党的先进性必然体现在每个党员干部的先进性之上,党的先进性建设也必须扎根于我们每个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意识之中。
其次,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遵行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组织.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党员核心。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能永远自动保持.而是必须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经过长时间艰苦的自我修养才能获得和保持的。党的先进性
要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我们党已经拥有近8000万名党员。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所处的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党员队伍的状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具备坚强的党性、良好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观念,既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也是党生机勃勃、坚强有力和有信心的表现。只有各级党员干部党性坚强、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才能贯彻落实,党的团结统一才有保证,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再次,以坚强的党性、优良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创造一流工作业绩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一切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也必须体现在每名党员、干部的具体工作中。目前正值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持续稳定发展,中国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指日可待。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这是一个英才辈出的时代。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平台。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就能创造出一流的业绩。而只有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优异的工作成绩.我们的社会整体才有活力。党和人民的事业是由无数具体工作组成的,工作无大小,奉献
有高低。每一名党员的工作岗位看似平凡.但都是同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党的整个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要始终树立坚强的党性、良好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意识,通过不断努力,一样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一样可以为党增光、为民谋利。各级党员干部只有倍加珍惜党和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才能创造出一流工作业绩,以实际工作成效回报党和人民。
第三篇: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
解放思想大讨论重点发言材料: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领导暨党员干部
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一、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的概念
党性的概念:
第一、党性就是指政党所固有的本质属性。
第二、任何政党都代表了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而政党是由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精英所组成。所以,政党的本质属性就是其所代表的阶级的阶级性。
第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党性要求的重点有所不同。
可见,党性是党员素质的根本内涵,具不具备党性,是党员与普通群众的重要区别。
修养的概念:是指个人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能力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和培养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和能力,比如政治修养、文学修养等等。
党性修养的概念:就是指党员在自己的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地按党性原则办事,是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
“党性”这一概念,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没用过。但在他们的著作和实践中都体现了这样的原则要求。列宁在指导党的建设中,明确使用了党性这一概念。不仅在理论上有大量的论述,在实践上也有许多的举措。而党性修养的重要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来的。
“党性”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范畴,修养则是中国优秀文
化传统的一个内容,是我们党把二者结合起来,创造了党性修养的理论和实践。
刘少奇同志在我们党创建党性修养理论进程中作出了重大贡献。1939年夏,刘少奇做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报告中,全面论述了党性修养的科学涵义,阐述了进行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内容、方法和途径。此后,中央领导人的一系列文章、著作和党的文件中,都进一步阐述了党性修养的理论。所以说,党性修养理论是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党的建设实践中,针对中国共产党所面对的错综复杂的条件,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基本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进行的伟大创造。
作风的概念:是指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理解:一是作风涵盖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二是作风是人们在长期的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三是作风是人们世界观的行为表现;四是作风包括了人们的言谈举止和态度。
党的作风的概念:就是指在党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党的性质、宗旨和世界观在党的活动中的表现,是干部党性修养、政治品质、道德境界的具体表现。
党的作风应当包括五个方面,即思想作风、政治作风、组织作风、工作作风和学风。
党的作风具有直观性、相对稳定性、示范性、阶级性、群体性五个明显特点。
作风建设,就是要端正党员领导干部和党的各级组织的思想作风、政治作风、组织作风、工作作风和学风,树立与党的宗旨相适应的良好风尚。
中央这次讲党性修养,突出强调“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就是着重从改善和转变作风入手讲党性,非常具有针对性。特别是中央把党性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使党性获得了新的内涵。
二、为什么要强调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
党性修养方面:
194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20周年之际,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中央增强党性的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增强党性的正式文件。
1992年,党的十四大修改党章,第一次将增强党性写入党章,上升到党的最高法的高度。
党的几代领导人也始终高度重视和强调党性修养的问题。毛泽东同志站在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从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分析党性。
邓小平同志讲了党性与派性水火不相容。
江泽民同志强调了党性与国家使命、民族责任、历史考验的根本一致。
作风养成方面: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党的作风建设当作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来抓;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不懈地抓党的作风建设;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
在今年中纪委三次全会的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深刻阐明了党性与道德、党性与作风的辩证关系,并作出了“德”的核心就是党性;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等重要论断,这是对我们党的建设的丰富和完善。
同时,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中又创新性地提出了领导要培养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要求,明确指出了当前领导干部作风存在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八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第二,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
回顾党的历史,每一次对党性的突出强调,都伴随着迎接重大挑战、实施重大战略任务的时代背景。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难度加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
在这种形势下,要抓住机遇,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要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更好地化危机为机遇,变压力为挑战;要更好地团结带领各级干部群众共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群策群力、共同努力,都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
第三,我们的干部队伍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要靠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
当前,我们党员领导干部队伍作风总体是好的,但是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身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州党委号召各级领导干部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关于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牢记使命,恪尽职守,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共同开创奇台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加强党性修养,大力弘扬优良作风和重点任务
(一)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一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
二要始终做到顾全大局、令行禁止;
三要始终不渝地强化党的政治纪律;
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成熟。我们要以一贯之地抓好加强理论学习。一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要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二要深入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三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二)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能否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是检验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标尺,也是衡量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标准。
我们具有加快发展、科学妇女的“六大优势”,也面临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加强党性修养,树立良好作风,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力推动又红又专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首先,要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第二,要进一步坚定发展的信心;第三,要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
(三)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和公仆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核心问题是优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有坚持把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突出抓好食品等产品的质量和特种设备这两个安全,同时,要确实提升我们的能力和水平,为企业、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帮助他更好地发展。要通过这次科学发展观活动,解决我们在监管服务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成功经验,健全完善制度、落实责任。
(四)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质监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是决定因素”。
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认真抓好干部的教育
培训工作。
在领导班子建设方面,要继续开展好创建科学发展观好班子活动。要深入贯彻民主集中制。要发挥班子主要领导作用。
在提高领导干部能力方面。要认真对照“六种能力”,深入查找自身与之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方面,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驾御复杂局面、应对复杂问题、领导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能力,为奇台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五)扎扎实实地改进党员干部作风,以优良的党风取信于民。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
具体到我们自身而言,要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求突破:
第一,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我们局与内地发达地区、与兄弟县市的差距,表面上看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思想观念的差距,在于思想解放不够、创新办法不多的差距。解放思想的重点是领导班子,关键在于党员领导干部。一是“不想解放思想”;二是“不敢解放思想”;三是“不会解放思想”。
第二,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首先,要转变作风抓落实;其次,要改革创新抓落实;最后,要攻坚克难抓落实。
第三,廉洁自律,清正廉洁。重点是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坚决反对贪污贿赂;另一方面,要坚决反对侵害群从利益。
第四,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我们新疆、在我们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特殊的政治意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关键是领导机关和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第四篇: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之管见
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之管见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各级党委要把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这一重要论述直接说明,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工作和在中央党校干部培训班的学习,就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党性修养方面
(一)、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党的意识,做高举旗帜、信党爱党的表率。
一是要切实提高政治素质。把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摆在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这是我们党提高自身能力,完成重大任务的一条重要经验。讲政治是几代领导人一贯的要求,是对全党发出的号召,是党章赋予党员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二是要切实增强党员意识。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入党誓词、党员标准、党员义务,做到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急关头冲得上去。所有党员领导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在严格落实组织生活中增强党员意识,锤炼坚强党性。三是要切实严守党的纪律。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遵章守纪,克服侥幸心理,生活中要算好五笔账:算好政治账,不做丢“乌纱帽”、身败名裂的事;算好
道德账,不做受人指指点点的事;算好家庭账,不做辜负父母期望、对不起妻子儿女使家庭破裂的事;算好经济账,不做给国家、部队和个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事;算好自由账,要想想失去自由的痛苦、身陷牢狱的悲哀。
(二)、要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增强忧患意识,做勤学苦练、锐意进取的表率。
一是要保持高涨旺盛的学习热情。对党的创新理论要真信、真学、真用,充分认识学习既是解决领导能力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思想境界问题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同时,学习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把学习的过程变成指导实践、指导工作、促进世界观改造的过程,防止和克服“以干代学”、“以学代干”等学用脱节的现象,在学用结合中提高能力素质、升华思想境界、激发前进动力。二是要保持天天向上的进取之心。每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树立以素质立身、凭本事吃饭、靠实绩进步的观念,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思想品格,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的坚韧毅力,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求形势任务之“真”,务艰苦奋斗之“实”,赢得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认可。三是要保持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要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放在工作上。要始终坚持工作的高标准,用“无功就是过,不进就是退,平庸就是错”的警言鞭策自己,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释放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三)、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责任意识,做秉公用权、清正廉洁的表率。
一是在权力运作上要透明公正。要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问题,坚决避免把手中的权力当成商品,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问题的发生。要解决好“情面大于原则”的问题,要珍惜、爱护、慎待权力,毫不动摇地按党性原则办事。坚决做到为民掌权、秉公用权,不断强化透明用权意识。二是在生活情趣上要健康高尚。生活中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党性观念与生活情趣,“大节”与“小节”是很难分开的,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一言一行都可能是一种导向。要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单位事业的发展之中,不为虚名所累,不为官位所动,以平和心态和执著信念做好本职工作。三是在工作作风上要团结互助。党员领导干部要倡导团结友爱、互助协作的风尚和价值观,要以共同的事业心、责任感为基础,形成相互信任、协作共事、尽心尽责的人际环境。要努力做到“四要”:要诚实,有意见当面说,有看法当面谈,不搞阳奉阴违;要宽容,不斤斤计较,有容人容事的雅量;要正派,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决不越雷池半步;要公道,在成绩面前不夸大其辞,在问题面前不开脱责任。
二、作风建设方面
(一)、党员领导干部要通过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学风与思想作风。其根本在于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思想方法,坚守共产党人的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是党员领导干部良好作风养成的科学路径,是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
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的能动过程,即自省、自警、自励、自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党员领导干部首先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只有坚持不懈的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使自已的思想不脱离实际,不断生成富有时代气息的思想和理念。其次,是要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我认识能力,努力做到四个统一,从根本上解决思想方法科学化的问题。再次,要通过学习强化终身修养意识。良好作风的养成是领导干部的终身课题,领导干部的和良好作风必须是坚强党性作支撑,而坚强党性又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它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过程。党内生活的实践证明;一个领导干部要有坚强的党性,需要持之以恒的历练。过去坚强,不意味现在坚强;今天优良,不等于明天优良,只有坚持终身修养的观念,才能不断的养成良好作风。
(二)、领导干部要通过形成正确的工作方式,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所谓正确的的工作方式,就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大多数人利益的实现。坚持工作作风要实,就是要坚持群众路线,求真务实的原则。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同群众一起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开创工作新局面。领导作风要勤,就是要坚持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群众难在哪、急在哪、苦在哪,听听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忧什么,出好主意、解决好问题。话风要真,就是要养成良好、端正的话风,小心谨慎地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话语权,讲话要管用、有效。要彻底改变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大话连篇,“不会说话”,“话没人听”的种种尴尬局面。说话平等一些、谦虚一些,真正使群众能听得进去、听得下去,只有把这些做好,群众才会信服。
(三)、党员领导干部要通过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生活要素健康不是小事,但要做到也并非是件难事,只要有决心、有毅力,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在日常生活中,领导干部尤其是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二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由此生成一身正气、高尚人格,行成合乎规律而又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要形成有效的制度方式,为党员领导干部良好作风的养成提供制度保障,为领导干部良好作风养成提供制度平台、监督屏障、价值导向,归根到底需要一套以人民利益为价值取向的良好作风的养成的制度机制。因此,党员领导干部优良作风养成是应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落实的,特别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围绕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制度创新,形成有利于党员领导干部良好作风养成的制度环境。要强化领导干部良好作风养成的教育制度,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要尽快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良好作风养成的监督机制,形成党内、群众、舆论、社会各方构成的立体监督网络,把领导干部良好作风养成原则、要求落到实处。特别是要加强惩戒力度,充分发挥惩治的威慑作用,警醒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养成良好作风,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以共产党的人格力量引领群众、成就事业。
第五篇:党员干部如何加强党性修养
读《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概论》
——党员干部如何加强党性修养
加强每个党员的党性修养,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需要同每一名党员的党性修养紧紧联系起来,不断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每一名党员的党性修养的实际行动中去。
一、党性修养的涵义及意义
(一)党性修养的涵义
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修养主要是指培养高尚的品性情操,以正确的为人处事的态度求得知识、才干、品德、涵养等各方面的充实完善和提高。党性修养就是要以共产党的特性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达到自觉自愿履行的程度,即具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坚定的政治信念,先进的思想觉悟,坚强的组织观念,必备的文化技能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社会的中坚、民族的脊梁、阶级的先锋和时代的楷模。党性修养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既是一个不断克服人性弱点(私心、惰性、虚荣心、嫉妒心、报复心)的痛苦过程;又是一个不断克服不正确的思想、不健康的情趣、不道德的行为、不文明的习惯的漫长过程;也是一个批判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不断从思想上入党的成长过程。
(二)党性修养的重要意义
从党性的先进性来看,党的先进性(抽象的)体现在党员主体的先进性(具体的)上,党员队伍的质量影响党的性质,党员队伍的质量影响党的领导,党员队伍的质量影响党群关系。从我党执政地位的特殊性来看,党始终面临着三大考验:一是执政地位的考验,能否克服腐败“周期律”,始终保持执政为民,完成“三大历史任务”;二是市场经济的考验,能否克服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物质利益原则与等价交换原则的泛化),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三是亡我势力的考验,能否挫败西方的图谋,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和平的崛起。由于执政,党员干部容易滋长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由于执政,党员干部成为“糖弹”攻击的主要对象;由于执政,一些带着个人目的的人就趁机挤进党的队伍。面临如此严峻考验,担着齐天重任的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成为事业成败、民族兴衰的头等重要问题。
从端正党风的艰巨性来看,党风问题是事关党和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而党风的好坏是由党员个体的素质决定的。从总体看,党的肌体是健康的,党的主流是好的,党建设的丰功伟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党内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也是不可回避的,甚至到了较为严重的程度。从价值取向这个层面看:理想信念弱了,功利思想强了;敬业意识弱了,择业意识强了;思想道德意识弱了,物质利益意识强了;群众趋同性弱了,自由竞争意识强了;谋求社会价值意识弱了,追求个人价值强了。从思想作风这个层面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公仆意识弱化,特权思想膨胀;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盛行。从政治腐败这个层面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的党员干部的思想投向、情感趋向、价值取向和奋斗方向发生了嬗变,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利的工具,贪赃枉法、行贿受贿、腐化堕落、鱼肉百姓,走向党的反面,成为人民的罪人。
二、党性修养的目标及内容
党性修养的根本目标、核心任务是增强自己的党性观念,保持政治上、思想上的纯洁,提高自己的品质和能力,做一个名符其实的中共党员。党性观念的具体内容包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观念;坚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思想观念;坚持人民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观念;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观念;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念;坚持党的团结就是党的生命的观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形势下党员修养的根本要求,重点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加强政治修养。不断增强政治警觉性和政治辨别力,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理想。它是一个人的政治信仰和“三观”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既是生活动力,又是生活的指南,是精神支柱。如若没有理想,人就成了“无舵之舟”,只能随波逐流,目光短浅,思想空虚,缺乏高尚的思想境界,以致思想失落、道德滑坡。河北第一贪李真忏悔说:“人可以没有金钱,但不能没有信念,丧失它会毁灭一生。”其次,就是要顾全大局。学会站在全党、全国乃至世界大局的高度观察形势,分析问题,才能使自己政治上真正成熟起来。
第二,要加强理论修养。理论是管全局的,管方向的,也是管思想、管灵魂的。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精神上的高尚与亮节,来源于理论上的深刻与彻底。要解决好认识模糊、兴趣缺乏、态度消极、学风浮躁、空谈理论等问题,要在把握科学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上下功夫,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优化思维方式,指导工作实践。
第三,要加强思想修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党组织、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坚持抵制和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过好金钱关、权力关、美色关,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第四,加强道德修养。这是党性修养的主体部分。民间谚语:“马美在奔跑,人美在德高”。又如但丁所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加强道德修养,很重要的内容是吸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依照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而进行反省,检查批判和纠错,在工作实践中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达到应有的境界,使自己沿着道德的阶梯去攀登浩然健康的理想人格制高点。这方面培养的内容十分广泛,但主要应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为人的态度是否诚实正直;二是待人的态度是否忠实信义;三是处事的态度是否公道正派。坚持一以贯之不为权钱美色所迷惑,不为世俗虚名所困扰,上交不谄,下交不傲,对能者不妒,对弱者不欺,顺境不狂,逆境不馁,憎恶人,亲贤人,远小人,帮穷人,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第五,加强作风修养。作风是力量、是形象,是党性强弱的外在表现。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有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毛泽东概括为三大作风,邓小平强调了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两条,胡锦涛重申“两个务必”。这些是我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永不枯谒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作风建设上,目前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好人主义,党和政府的形象受到严重的污染。作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必须注重作风(包括学风)的修养,做到思想求实,说话老实,办事扎实,对人诚实,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图虚名,不做表面文章。
第六,加强纪律修养。法纪具有强制性、权威性和不可亵渎性。大凡守法度者,为人处事必然讲求规矩方圆,不干违反法度的事。党员的组织纪律观念是党员党性观念的外在表现。要坚决反对实用主义、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倾向,重点是解决好服从大局、听从指挥、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保密纪律的问题。把法典纲纪视为“高压线”,把法律、纪律转变为高度的自律,循规蹈矩,处理好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的关系,不越雷池半步,夹着尾巴做人。
三、党性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党性修养是用无产阶段先锋队的优良特征来改造自己,使自己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无产阶级的一切优良品质;就是用正确的思想来征服头脑中形形色色的主人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使自己具有立党为公、敬业奉献的精神;用人类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武装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四有”新人。途径有四:一是理论武装:汲取营养(政治营养、思想涵养、知识素养),明确方向(人生奋斗方向、工作努力方向),增添力量(增强前进动力、提高防腐能力)。二是实践砺练:在实践中养成,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完善,正确处理好目的与手段、主观与客观、认知与行动三对关系。三是反躬自省:以史为镜,以人为镜,见微知著,防微杜渐,通过内省超越自我,塑造“新我”。四是见贤思齐:敬贤,亲贤,学贤,敬贤是把外在的榜样变成自己心中的偶像,亲贤是把敬仰之情内化为强烈的支配自己行动的力量,学贤是不断地向榜样靠近。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加强道德修养,必须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一)公与私的关系
公与私是人们对人生一系列问题认识的出发点,是人生观中最重要的组织部分。“公”即公共利益(国家、集体),“私”即个人利益。在一般情况下,考虑和维护个人的物质利益,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提倡大公无私,反对极端的个人主义。为此,我们要做好公而忘私(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公私兼顾(道德底线)、先私后公、私而忘公(损公肥私)的选择。在党性修养中,也有个循序渐进问题,要从道德底线、公私兼顾做起,逐步提升到先公后私、公而忘私。为此,青年学生要增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使命感,增强集体主义责任感,增强服务社会的主人翁责任感。
(二)人与己的关系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是处理好人际关系,搞好学习与工作的有效途径,是加强修养、提高道德水平的阶梯。对己我们要做到“四要四不要”:要自知不要自欺;要自信不要自负;要自谦不要自卑;要自律不要自纵。对人要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诚信对人,善待他人。在任何时候都用一种目光看人,对下不俯视,对上不仰视,始终保持着平视的目光;在待人的态度上,体谅他人的难处,学习他人的长处,帮人克服短处。在交往对象的选择上,亲贤人,帮穷人,远小人,憎恶人。在与人恩怨的问题上,感他人之恩,责自身之过,恕别人之错,忘施人之恩,这是一种严己宽人的高风亮节,更是一种至仁至善的道德风范。
(三)义与利的关系 义与利,即道德与利益,或道义与功利的关系。义是社会意识形态,而利则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义是利的实质,利是义的载体,义不能脱离利而单独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儒家以对义与利的态度来划分君子与小人:“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那些“为官不仁”、见利忘义之徒历来为世人所不齿。正确的义利观强调的是以义率利,义利统一,其中的核心是集体主义。要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必须牢牢确立“万事德为先”的处事原则,淡泊名利,平和心态,不断克服急功近利、唯利是图、金钱至上思潮的影响。我们承认个人利益,但不得损害他人利益、集体利益来满足个人利益;我们祝愿个人幸福,但反对把个人的幸福建筑在他人痛苦之上;我们讲求经济效益,但更加注重社会效益;我们允许个人价值的实现,但更要鼓励大家谋求社会价值。
(四)失与得的关系
失与得是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体,“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小失小得,大失大得”,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轨迹。世间从来没有只有得而不失,或只有失而不得的特例。就人的一般心理而言,只想得而不想失,或者小失而大得,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但这只能是奇思遐想,不可能成为现实。你要收获知识,你首先就要潜心学习;你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你首先要尊重别人;你要赢得荣誉,你首先要对集体、社会做出成绩;你要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党员,你首先就得按党员标准来要求自己。人的命运也是福祸同行,利害相邻,得失相伴。《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了“安危相倚,祸福相出”的深刻哲理,而虎死于皮、鹿死于角、熊死于掌、象死于牙,也是“祸福相依”的写照。所有这些都在提醒人们,走在“华容道”时,要想到“走麦城”,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总是不会有错的。而当遭遇灾祸、挫折、困难时,最好换个角度想问题,想到“雨后既光”、“柳暗花明”这层意思,防止好事变坏事,促进坏事变好事。总之,眼光要放远一些,视野要放开一些,这就是处事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