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解析权威发布
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共有8套,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3套,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分省自主命制5套。8套试卷均保持了较高质量,体现了合理难度。
2018年高考语文命题牢牢扣住“新时代”和“新一代”的历史内涵与特点,以培养和选拔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具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优秀人才为目标,追求试题的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和示范性,更好地彰显和发挥了语文科在高考评价体系中“立德树人”“育才成人”“以文化人”的独特功能。
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立德树人:扬帆新时代,化育新一代
高考语文命题立足于时代特征,着力于把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团结奋进、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精神有机融入命题。试题鲜明地体现出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意义,明确传达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增强考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考生树立远大理想,投身新时代建设伟业,在接力奋斗中追梦、圆梦。融会新思想,增强“四个自信”
今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命制充分调动文化积淀,融会新思想,将“四个自信”贯穿整个试卷之中,并着力画龙点睛,在关键处破题,形成点面结合、精神深蕴的格局。如全国I卷作文试题“世纪宝宝中国梦”: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9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试题既选取新世纪以来中国在科技、民生以及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成就作为材料,又选取“2020”“2035”这两个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作为材料,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更创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这样饱含启迪、指明方向的引导语,启发考生强化自己的代际身份感、集体认同感,引导考生在体会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同时,感受大国风采、民族精神和时代品格,从历史的纵深与未来的愿景中,更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时代的深刻关联,不断增强自己和同代人的获得感、荣誉感、责任感,更切实地感受到“四个自信”,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和激情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讲好改革故事,定位历史坐标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语文科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以全国III卷作文“改革开放三部曲”为例: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特区口号,深圳,1981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时评标题,浙江,2005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新区标语,雄安,2017
三条标语口号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浓缩了改革开放不平凡的四十年历程,折射出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式等方面的变迁。分开来看,三条标语口号分别喊出了各自阶段的历史任务与时代精神的最强音;组合起来看,三条标语口号则为改革开放四十年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发展三部曲,可以帮助考生在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中,时刻铭记改革前辈的光荣与梦想,深刻领会当代青年的使命与挑战,不忘初心,接力奋斗,砥砺前行,全力以赴走好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唤起青春理想,奋起追梦圆梦
/ 9
全国I卷作文试题“世纪宝宝中国梦”精心选取7个年份,以年表的形式列举中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的重大事件和重要规划,但在2000年和2018年两个年份,却以“世纪宝宝”的出生和成年作为当年的主要内容,并在试题的引导语中明确指出“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试题直接面向考生发声,直接点明他们的独特身份,直接揭示他们与国家、时代之间的紧密关系,直接激发他们的青春梦想与奋斗豪情,引导他们深刻思考自身一代人所面临的共同际遇与机缘,把追梦、圆梦的时代主潮落到实处。尤其是,命题要求考生写一篇文章留待2035年18岁的一代人阅读,即由“世纪宝宝”发起一场两代青年在成人之际的跨时空对话,实则是要求考生想象自己成为代际接力奋斗中的主体,放眼未来,关注、思考下一代青年的成长际遇和追梦旅程,进而自觉思考对国家、民族未来的责任担当。北京市作文题“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的命制也以2000年出生的同学走进高考考场为切入点。另外,全国高考语文Ⅲ卷作文题“改革开放三部曲”中,“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在引导考生回顾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同时,激发考生深入思考如何走好自己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将青春梦想融入追梦旅程。
二、育才成人:聚焦关键能力,助推素质教育
2018高考语文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为考查目标,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聚焦关键能力,围绕学科主干内容,创新试题设计,强化素养导向,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不同水平的学生充分展现才华的空间。尤其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重点体现语文科考查的内容改革,提高语用水平、塑造思维品质、关注信息处理、倡导主动学习,融入有利于终身学习的语言、文学、文化的必备知识,育才成人,助推素质教育。创设真实情境,突出语文实践
2018高考语文紧扣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通过创设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实现对广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和素养的测评。
一是将具体的语言文字、文学作品置于特定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如语用题的成语、语病题,过去都在独立的句内完成,今年在一个文段中设计3道选择题,使考查语料从句子变为篇章,更加突出对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启事与书信的命题设计指向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有助于引导学生活学活用。这种自然语境的设计,在考查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基础上更加强调融会贯通。
全国I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了小说《赵一曼女士》。作为抗日英雄,赵一曼的事迹曾感动和影响过几代人。试题扣住“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的叙述方式来设题,创设历史具体情境,让学生关注文本中
/ 9
现实对历史的追问、历史的现场叙事、史料的还原,体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在感动与思考中自然深化对革命文化的认识。
二是体现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等普遍性能力要求的考查,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中凸显语文特点。
文学类文本,引导考生针对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如全国II卷第6题要求考生体会并简析老舍幽默生动的语言、全国III卷第6题“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古代诗歌赏析艺术特色,都着眼于考查考生鉴赏的关键能力。
论述类文本,要求考生在掌握基本论证结构和手法的基础上,洞悉立论背后的动机与目的,最终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判断,如全国卷第2题讨论“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要求考生基于文本内容,对文本的论证前提、论证手法、论证逻辑和论证内容的关系形成认识。
实用类文本,需要准确解读材料,筛选整合信息,还要能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社会价值和影响”,如全国卷多个文本材料相互呼应,附以一组题的设计,循序渐进,各有侧重,对实用文本的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进行全面考查,也赋予“实用”以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新内涵。
三是试题面对当代生活,体现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料选择突出时代性和问题性,引领学生了解我国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和世界发展的前沿问题。
全国Ⅱ卷《“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突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理解和处理人与技术的关系;
Ⅲ卷《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突出在命运共同体的诉求中,如何理解建构社会弹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Ⅰ卷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了三则新闻报道,要求简要概括“《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并分析其原因,这既是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也从“新闻立场”的角度,引导学生参与生活、观察社会。
/ 9
提升思维品质,促进独立思考
2018年高考语文加大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进行了全面测查。
首先,深化对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的考查。以全国Ⅱ卷作文“幸存者偏差”为例。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其次,聚焦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重视对形象思维能力的考查。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以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方式呈现美,层层设问,考查学生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全国Ⅱ卷文学类文本选择老舍《有声电影》,小说在有限的篇幅内对诸多人物形象进行了精细刻画。考生在高中阶段对现代文学经典作家老舍的写作风格已有初步了解,试题对小说丰富的内涵、生动的形象、幽默的语言等分别进行了考查。全国I卷的作文试题也特别加强了对形象思维能力的考查。试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并想象把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学生要在材料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直觉体验和想象力,与2035年成年的一代人进行跨时空对话。关注信息处理,强化探究意识
2018高考语文面对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强对考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能力的考查,从文本呈现方式、试题设问等方面,有效考查了考生面对不同类型的信息时选取恰当策略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
一是注重对考生在整合加工、辨析推断信息方面的策略考查。文本的类型不同,所提供信息的形式、密度及设题的方式也不同。论述类文本主要关注文本的核心概念、关键语句、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考生要对文本信息进行深加工,进而分析、推断,形成独立见解;实用类文本关注文本的信息内容、信息间的关联、信息背后的立场等,考生在作答时首先要快速浏览,根据试题内容定位信息、筛选信息,然后进一步整合加工。
/ 9
二是重视考生面对信息的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浙江卷第6题要求针对给定文段归纳主要内容,将信息的整合、提炼与写作能力的考查结合在一起。全国II卷实用类文本四则材料内容围绕“知识产权”主题展开,第9题要求考生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方的作用进行简述,考生要定位、筛选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并结合问题进行分类和归纳,认识到高校在大力倡导创新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应为与可为的巨大空间。通过对信息处理与应用能力的全面深入考查,也进一步强化了对考生探究意识的要求。引导自主学习,凸显创新导向
2018高考语文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与创新兴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把学生从标准答案中解放出来。
首先,创新内容与题型,激发学习兴趣,防止刷题、宿构。全国III卷选用了科幻作家刘慈欣的短篇小说《微纪元》,这是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科幻小说首次进入高考。语用题第20题变换题型,采用主观题的方式,要求考生在判断得体与否之后作出修改。全国I卷、III卷的第21题用图文转写的方式来进行考核,需要读懂构图,分析关键词与思考路径间的整体关系,从“解答题目”转向了“解决问题”,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其次,增强试题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引导学生多角度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全国III卷《精卫词》主观题设置开放性答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张力。由于时代的变迁、语言的变化,对一些古诗的解读是可以多元的,为鼓励考生主动思考、发散思维,能够言之成理的答案即可视为正确。
三、以文化人:彰显文化优势,突出引领功能
2018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将“以文化人”列为提高学生政治思想水平、文化道德修养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科以古今优秀作品为载体,包罗万象,蕴含丰富,在落实“以文化人”方面具有天然优势。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在这方面匠心独具,进行有益尝试和探索,取得了显著效果。萃取思想精华,以优秀的文化传统浸润人
今年全国高考语文三套试卷“文言文阅读”材料分别节选东汉王涣、魏晋鲁芝、北宋范纯礼三位历史人物的传记,集中赞美他们清忠履正、沉毅刚正、宽厚为政等高尚品质,同时也显示了陈宠知人善任、任峻勇于为政、羊祜谦逊推让等美德。范纯礼的传记中还提及他是范仲淹之子,有助于唤起考生对范
/ 9
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记忆。
此外,全国语文Ⅱ卷、Ⅲ卷“名篇名句默写”部分对《孟子?鱼我所欲也》和诸葛亮《出师表》的考查,也触发考生联想中国历史上众多“不食嗟来之食”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仁人志士,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三套试卷立足考查范围,回应教材内容,或实或虚,或正面或侧面,为考生提供了一幅生动的古代优秀人物群像图。考生在答题时犹如对话前贤先哲,其熏陶感化可想而知。博采古今名篇,以精彩的文学作品感召人
全国高考语文三套试卷的“古代诗歌阅读”部分精心选取李贺《野歌》、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和王建《精卫词》。陆游的诗歌中,既有“欲试无路空峥嵘”的苦闷,又有“酒为旗鼓笔刀槊”的豪壮,还在“如见万里烟尘清”中寄寓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强烈渴望,使考生在艺术审美中体验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爱国主义精神。
李贺《野歌》即景抒怀,以“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将诗人不得意的苦闷、对命运的不甘不屈转换为对未来的信心与乐观,可以给正处于青春期的考生以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深刻的人生启迪。王建《精卫词》中,精卫“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的誓言本身动人心魄,又能引发考生对“愚公移山”故事及内涵的联想,可谓言外有意,韵外有旨。
四、9道高考作文题有4个亮点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共9道,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6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命制。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总体上以厚重感与鲜活性兼具的材料、新颖而灵动的形式,直接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最全 | 2018高考九套作文题汇总,命题专家、名师权威解读!1.增强“四个自信”,落实立德树人 2.讲好改革故事,凸显时代主题 3.提升思维品质,助推素质教育 4.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写作热情 2018高考语文卷具体分析
一、总体评价
/ 9
2018年全国高考试题的命制,严格遵循教育部修订颁布的《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既体现新《考试大纲》的精神,同时又尽量保持与往年的衔接照应,以体现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在命题思路上,体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的核心立场;在考察内容上,体现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察目标;在考查形式上,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导向。
二、试题分析
第一大题为现代文阅读,分为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三个部分。与2017年保持一致,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都是必考。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原文论证以及综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阅读材料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一文,适合高中毕业水平考生的阅读和理解。3道题考点各不相同且指向明确,第1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第2题考查分析原文论证的能力,第3题考查综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阅读材料是阿成的小说《赵一曼女士》。选择这篇材料作为高考文学类阅读材料,追忆了革命先烈,彰显了爱国精神,且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导向意义。第4题作为客观题,考查的综合性较强,涉及到文章内容的理解,也涉及到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第5题考查文中关键句子的含意;第6题考查艺术特色的鉴赏。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为实用类文本阅读,它是包含图表在内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目的文本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文体的基本特征,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原文内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目的性非常明确,文本材料总要基于一定的逻辑进行谋篇布局。学生在阅读时,应该认识到文本背后的逻辑架构,对其行文内容进行分析。
从2017年实用类和文学类阅读变成必答题的华丽转身之后,今年的实用类阅读题在保持去年面貌的基础上,又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从分值上来看,虽然总分依然是12分,但却把5分的多选变为了3分的单选,多出来的两分加在了主观题上。和文学类阅读12分的主观题相比,可以看出实用
/ 9
类阅读的特色是主观客观并重,既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文体的基本特征、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原文内容,也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论证和表达能力。
2018年全国卷实用类阅读在选材上和2017年相似,都具有实际性和科普性,变化在于去掉了图表,用的是文字材料,更注重学生的文字阅读功底。
总的来看,今年全国卷的实用类阅读题,仍偏重于对材料本身的分析和理解,材料本身清晰简明,总体上通俗易懂,不难把握。
第二大题
第二大题为古代诗文阅读,分为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和名篇名句默写三个部分。(一)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包括4道小题。关于鲁芝的这段文字选自《晋书·鲁芝传》,原文篇幅较长,有680余字,考题根据需要做了少量删节。本次重点考查了文言虚词“以”和“为”的多种用法以及帝王世系方面的专门用词。从整体看,这段人物传记属于典型的文言文作品,文字浅显,故事性强。考点并不生僻,而且故事背景是大家极为熟悉的三国时期,非常适合对高中毕业生进行的考查。
(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诗是李贺在落第之后自我排解的诗篇。开篇先写自己射技高超,实际上是暗指才华不凡。第二联写自己命途多舛时的自我开解。第三联开始转向抒怀,感慨的是自己仕途蹭蹬难展抱负的命运(文言文中“穷”一般指处境恶劣)。尾联自我安慰,畅想未来如春柳重萌,颇为乐观。整体上看,本题需理解其基本意涵即可。
第三大题
第三大题集中测试考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由3道选择题和2道主观题组成。该大题与2016年相比,题量相同,但在命题形式上有较大变化。
三道选择题均与一篇阅读材料相关,从材料出发来设题。第17题考察病句,但是改变了以往正确或错误四选一的出题模式,而是在文章中设置病句,让考生选择修改恰当的一句,形式虽然有所变化,但本质与以往并无区别。第18题,原本的补写题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考察学生对句子结构等方面的掌握。第19题,依然考察成语的正确使用,但采取了回到文章中填空的考察方式;试题难度上并无太。
/ 9
第二篇:2014年湖北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权威解析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笑靥(yè)
盥(ɡuàn)洗 粗犷(guǎng)
蓦(mù)然回首 ....B.书箧(qiè)
装帧(zhēn)
碑帖(tiè)
博闻强识(zhì)....C.敷(fū)粉
脂(zhǐ)肪 烙(lào)印
刀耕火种(zhòng)....D.采撷(jié)
竹笋(sǔn)
咋(zé)舌 拈(niān)轻怕重 ....1.B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A.蓦(mò)然回首;C.脂(zhī)肪;D.采撷(xié)。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俸禄
切蹉
投桃报李
一笑泯恩仇 B.发轫
枢纽
并行不悖
久旱逢甘霖 C.花哨
原委
如雷贯耳
时事造英雄 D.调剂
伸张
促不及防
真人不露相 2.B [解析] 此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A.切磋; C.时势造英雄;D.猝不及防。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湖北的国画创作受浪漫瑰丽的荆楚文化的______,源远流长,底蕴丰厚。当今的湖北画家既尊崇传统,又勇于创新,风格________,为中国美术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②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又________,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________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系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A.滋润
绚丽多彩
顽固
框定 B.滋养
绚丽多彩
稳固
锁定 C.滋润
多姿多彩
稳固
框定 D.滋养
多姿多彩
顽固
锁定
3.D [解析] 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特别是近义词语。“滋润”指增添水分,使不干枯;含水分多,不干燥;舒服。“滋养”指供给养分,补养。“滋养”比“滋润”更突出供给养分以促使其生长的意思。“绚丽多彩”指灿烂美丽,色彩丰富。“多姿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绚丽多彩”单纯指颜色,而“多姿多彩”多了“姿(形态)”的意思,形容“风格”更合适。“顽固”本多用作贬义词,指思想保守,不愿接受新鲜事物。“稳固”指安稳而巩固。“顽固”在这里是贬词褒用,指家乡的味道给人的印象很深,更能表现“故乡的味道”挥之不去,更有表现力。“框定”指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锁定”是使固定不动的意思。本句强调异地和故乡的联系,用“锁定”更能表现这种牢不可破的联系。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满足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了《通用规范汉字表》。
B.自 1993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市老龄化速度加快。据统计,我市 60 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145.6 万,占总人口的17.7%,老龄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C.截至去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 10 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 1 万公里、在建规模 1.2 万公里,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D.随着国家信用体系的建设,公民不仅将拥有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到 2017 年,还会有一个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交通违章等的统一平台建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4.A [解析] 此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B.“老龄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应在“高于”前加“比例”。C.逻辑错误,“其中”指代前文“运营里程”,不能包括“在建规模”。D.句式杂糅,成分残缺。去掉“建成”,并在“等”后面加上“信用信息”。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孟子·离娄》:“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意思是观察一个人,再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因为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内心的丑恶。正如俗语所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B.《明天》的结尾处,丧子的单四嫂子希望在梦中与儿子相会,朦朦胧胧地睡去。作者并不去写她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这是为了遵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的将令,减少作品的消极色彩而采用的曲笔。
C.周冲是《雷雨》中最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人物,四凤对于他来讲不只是理想的伴侣,更是爱与美的象征,因此四凤选择周萍意味着周冲所追求的理想之梦终归破碎,于是这个陷入绝望的青年选择与四凤一同触电而亡。
D.卡夫卡的《骑桶者》描绘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真实”是因为作者对骑桶者生活细节和心理状态的描写逼真,使人感到是真实的;“荒诞”是因为故事的主要情节——“我”骑着煤桶去煤店不符合生活逻辑,不是对现实的真实摹写。
5.C [解析] 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C项,“因此四凤选择周萍意味着周冲所追求的理想之梦终归破碎,于是这个陷入绝望的青年选择与四凤一同触电而亡”理解有误。周冲触电而亡属于偶然,并非有意的“选择”。复习名著时要细致全面,不仅要熟悉其主要情节,还要领会其思想内容,把握其艺术技巧。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艺术与中国社会
宗白华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三句话挺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中国人由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来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这“生生而条理”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这种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礼乐使
【注】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三代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三代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于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奴役自然的态度。中国人对他的用具(石器铜器),不只是用来控制自然,以图生存,他更希望能在每件用品里面,表出对自然的敬爱,把大自然里启示着的和谐、秩序,它内部的音乐、诗,表显在具体而微的器皿中。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
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的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根据。
孔子是替中国社会奠定了“礼”的生活的。然而,孔子更进一步求“礼之本”。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理想的人格,应该是一个“音乐的灵魂”。
社会生活的真精神在于亲爱精诚的团结,最能发扬和激励团结精神的是音乐!音乐使我们步调整齐,意志集中,团结的行动有力而美。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就是节奏与和谐。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
但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人性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固然,中国人心灵里并不缺乏雍穆和平的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灵的冒险,不怕悲剧,以窥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的悲剧、贝多芬的乐曲,这却是西洋人生波澜壮阔的造诣!(本文有删改)
【注】 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6.关于诗书礼乐与中国社会的关系,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根基,因此,从根本上讲,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内容就是艺术文学,教育的目的是以情动人。
B.诗书礼乐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礼”作用于群体,造就群体生活的和谐;诗与乐则作用于个体,陶冶个体的性灵。
C.诗书礼乐的文化能够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对中国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礼乐可以在群体生活中养成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
D.正是由于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所以二者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成为“兴于诗”得以实现的基础。
6.C [解析] A.“诗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根基”不能得出“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内容就是艺术文学”的结论。原文说“艺术文学”是“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不是“教育内容”。原文还说“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所以“教育的目的是以情动人”表述错误。B.“诗书礼乐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说法过于武断,原文只是说“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诗书礼乐只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再者,“„礼‟作用于群体”“诗与乐则作用于个体”也曲解了原文意思,原文是“„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产生作用,“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D.强加因果,“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并不是“二者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成为„兴于诗‟得以实现的基础”的原因。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石斧石磬升华到圭璧等礼器乐器,烹调器及饮器升华为国家至宝,礼乐使生活中的日用器具超越了实用层面,进入艺术领域。
B.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亲和、“不隔”的,对用具器皿的制作不单是为了控制自然,满足生存所需,还希望以此表现对自然的敬爱,反映自然所给予的启示。
C.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这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意识:在制作具体器皿时希望以富有美感的形式表现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
D.礼乐在社会生活中担负具体功能,调节社会关系,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具有更深的意义和美。7.D [解析] 从“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以及“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等语句中可知,礼和乐承担的不是“具体功能”,而是广泛的、普遍的、抽象的功能。“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具有更深的意义和美”理解错误,原文中说“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层的意义和美”,这里的“人生”泛指一般人的生命历程,不是指具体的个人;原文中是使“现实的人生”而非“个体人生”具有“更深的意义和美”。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在中国社会的礼乐中得到反映与体现,物质器皿、礼乐生活与天地境界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三者融通和谐。
B.人类社会里的礼和乐体现着天地运行的大道,而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所以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髙境界和最终追求。
C.中国的礼乐文化讲求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与天地大道、宇宙秩序、自然节律的交融,由此导致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悲剧精神”。
D.西洋艺术直面人生中的冲突与悲剧,展现波澜壮阔的人生气象,与表现和平静穆的中国艺术相比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8.A [解析] B.“所以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髙境界和最终追求”属无中生有。C.“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悲剧精神‟”不对,原文只是说“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它“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并不是完全没有。D.“西洋艺术……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于文无据。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吴德基传 [明]宋 濂
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扃钥甚严。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籍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瘠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郡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德基为吏,不求威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居潍二年,召还。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曰:“自得吾父,潍民肤无笞瘢。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 .德基至京师,遂谢事归。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濂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德基至家,如濂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改)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
若:你们 .B.脱道中牛死 脱:逃离 .C.愿得只履事之 事:供奉
.D.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多:称赞 .9.B [解析] 此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脱:如果。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吴德基“爱民”的一组是(3分)()①德基自如
②民有诉,召使前与语 ③德基独戒民勿偿 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 ⑤潍民肤无笞瘢 ⑥德基至家,如濂戒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10.C [解析] 此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①是说德基不在意别人的轻视。⑥是说德基听从宋濂的劝诫。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县令周以中征调乡民不成,反遭乡民斥骂,便施以刑罚,并罪及无辜,吴德基劝他不要滥用国法泄愤。
B.在吴德基看来,百姓未隐瞒官驴的繁殖数量,而莱守强令百姓偿驴,不合情理,违背了为吏之道。
C.县令役使千人代送邻县牛,吴德基认为其命不可从,因为牛在运送途中折损,会没有人代为赔偿。
D.作者与吴德基关系亲密,辞去官职的时间相近。作者所言“慎毋出户”等,体现了对朋友的关爱。
11.C [解析] 此题考查概括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会没有人代为赔偿”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中德基说“谁当代偿耶?”,意思是说这事的后果比较难处理,但并不是说没有人来赔偿。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答案](1)老百姓有人拉着吴德基的衣襟,以你我相称,(吴德基)也不责怪。(“援”“相尔汝”、句意各1分)(2)老百姓不讲道理,当众侮辱我,你竟然释放了他们,为什么轻视我到这般地步呢?(“乃”、反问句句式、句意各1分)(3)做官的人应当宣扬传布恩德,为老百姓解除困苦,(国家)难道还缺少几头驴吗?(“宣布”“少数”、句意各1分)13.[2014·湖北卷]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万夫长易俊原独恃骁勇,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德基曰:“易氏未有反状,奈何激之使生变乎?不若先以计致之,果反,用兵未晚也。”
(选自宋濂《吴德基传》)
13.[答案] 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
[解析] 文言断句首先要通晓文意,然后再沿波探源抓标志。本题以语言内部相对完善的独立单位为主,考查对文意的把握。
【文言文参考译文】
吴德基,名履,是婺州兰溪人。官吏向朝廷举荐了(他),(他)被任命为南康丞。南康这个地方民风剽悍,那里的人认为南康丞是一个书生,轻视他,吴德基像往常一样。几个月后吴德基完全了解了南康的弊病,(并)把(它们)揭露了出来,全县人为之震惊并且臣服(于他)。吴德基于是更加用宽容之政来教化他们。老百姓有申诉,(吴德基)就让百姓上前与(他)诉说实情,从不加以呵斥;老百姓有人拉着吴德基的衣襟,以你我相称,(吴德基)也不责怪。
县令周以中刚刚到任时,要征调民力转运物资到州郡而没有找到人,县令亲自到乡里征调民力。有一个人逃走了,(被抓到后,)(县令)命令吏卒鞭打了这个人。(遭受鞭打的这个人)不服气,逃到了山里,并辱骂县令:“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凭什么这样做呢?”县令发怒了,吏卒又趁机用一些话语说动县令,想诬陷那一乡的百姓图谋钱财,于是县令抓了六七个人下狱,看管得非常严厉。吴德基认为百姓没有罪过,亲自来巡察监狱,大声命令狱卒释放那几个人,狱卒用其他的借口推辞。吴德基捶破监狱的门放走了那些人,并说:“你们无罪,回去告诉你们的家人不必害怕。”然后吴德基就去向县令汇报,县令大怒,说,“老百姓不讲道理,当众侮辱我,你竟然释放了他们,为什么轻视我到这般地步呢?” 吴德基说:“冒犯您的只是一个平民百姓,那些乡邻有什么罪过?况且法律是天子的法律,哪里能成为你个人泄愤的工具?”县令感到很惭愧,这件事才算罢了。
(吴德基)入朝为官,被提拔做莱郡的潍州知府。百姓养的官驴应该是四十头,莱郡的太守来核对毛驴的繁殖情况,与登记的不相符,说:“毛驴当年就会产小毛驴,现在有几年就应该有几头小毛驴,却为什么少了呢?”想用欺瞒罔上的罪名责罚百姓并向(他们)征税索要赔偿。其他各县都已勒令百姓买毛驴,只有吴德基告诫百姓不要赔偿。太守发怒,问吴德基:“潍州不赔偿毛驴,有什么理由?”吴德基说:“老百姓的确没有欺骗你,怎么可以苛责他们赔偿呢?国家在四海之内都非常富裕,做官的人应当宣扬传布恩德,为老百姓解除困苦,(国家)难道还缺少几头驴吗?”太守一时无法应答。吴德基又指出几件不便于百姓的事,太守没有敢再说什么,并且其他那些已赔偿毛驴的县也停止了这种做法。山东百姓希望用羊牛替代秋税,官府听从了百姓的意见。吴德基与百姓商量,羊牛死亡后会有疾疫传染,不如交纳粮食便利,唯独吴德基收的是粮食。其他的县送羊牛到陕西,百姓赶着羊牛走两千里路,都耗损了家财,全郡唯有潍州得以保全。县令役使上千人替邻县送羊牛,吴德基列举不能这样做的理由,说:“有牛的人家送牛,即使辛劳也不敢埋怨。如果让人替代送牛,如果路上牛死亡了,谁能为替代者补偿呢?”(吴德基)据理力争不听从安排。
吴德基做官,不追求威望名声,而把爱民放在首要位臵,百姓感激他。在潍州两年,被朝廷召回。潍州的百姓拦在门口抱着他的脚哭泣,说:“自从您来这里做官,我们这里的百姓再没有受到鞭笞。现在您要离开我们,希望得到您的这只鞋来供奉,来慰藉我们(对您)的思念之情。”
吴德基到了京城,就辞官归家。我与吴德基交情很深,时常玩笑,这时我也将离职回家,叫吴德基过来对他说:“你愿意听长者的教导吗?”吴德基说:“愿意,(您)有什么指教?”我说:“少出门,与世俗之人绝交,少来往。”吴德基回到家,遵从我的教导,品行高尚的人赞扬他能接受他人的建议。
【断句文言文译文】
唯独万夫长易俊原依仗自己骁勇善战,带领手下数十人逃入山谷中,占据险要位臵自保,周围的乡邑担心这件事,江阴侯吴良奉诏追讨贼寇,已将公文发布到周围的县里了,军队即将集合出发,召吴德基来商议这事,吴德基说:“易俊原没有反叛的迹象,为什么要刺激他使他走向极端呢?不如先用计招他来,如果他真的反叛了,(再)用军队讨伐(他)也不晚。”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 发 罗 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简要分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答案] ①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②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③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表现“早发”之“早”。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题型为一字领全诗,也有人称为“诗眼”题。解题时应注意根据题干要求,逐句或逐层分析。
(2)[答案] 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
[解析] 这种表达效果题,答题时表述要规范:某字(词、句)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及其效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 5 个小题,如超过 5 个,按所答的前 5 个小题计分)(5分)
(1)月明星稀,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2)问今是何世,______________,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3)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__________。[杜甫《咏怀古迹(其三)》](4)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5)垆边人似月,______________。[韦庄《菩萨蛮(其二)》]
(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7)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8)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15.[答案](1)乌鹊南飞(2)乃不知有汉(3)独留青冢向黄昏(4)唯见江心秋月白(5)皓腕凝霜雪(6)云归而岩穴暝(7)抱明月而长终(8)弓如霹雳弦惊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六指猴 墨中白
侯六是新来为东家赶马车的,右手六指,护院的都笑称他六指猴。侯六也不恼,伸出手问:“像六指猴吗?”
“六指猴是江洋大盗,你是给东家赶马车的。”说完,大伙善意地笑了。
东家江大佬有钱,有钱的东家不住在泗州城。东家喜欢住在五里城的凤凰墩。凤凰墩背靠九座梅花山,西临拦山河,东边一条大道直通南边的泗州城。
东家爱去泗州城听戏。
东家听完泗州戏,侯六就陪他去梅岭茶馆。东家和众玩家边品茶,边玩赏古玉。众玩家要看东家腰上的玉。
东家掏出洁白的手帕,用嘴吹吹,才解下玉放在上面。只见手帕上的蟠螭,圆眼怒睁,细眉飞扬,脚爪上翘,胛骨尽显,活泼有趣。
众人夸:“好玉。”
侯六却在旁边大碗喝着茶,喝完,就到泗州大街上逛。
东家品足了茶,侯六准时套好马车等他。坎坷道,马车如履平地。东家喜欢坐在车上眯着双眼哼着泗州戏,回味着茶馆玩玉时的惬意。
到家,东家拎起长衫下车,侯六就看到他腰带上那只活泼的蟠螭。东家有钱,可有钱的东家人不坏。东家喜欢拿出白花花的银子救济乡邻。侯六常听人夸,东家是善人。
侯六拴好马,路过东家房时,就听东家和老婆说:“侯六人不小了,是该成家了„„” 侯六听后心一热,父母去世,无人再关心自己。泗州大街,仁义当铺。黑衣人闪身进屋。
老板贾仁义低声问:“玉呢?大人催要。” 黑衣人说:“盗不来。”
“没有你偷不来的宝贝,否则告知官府,丢的不仅是玉,还有多人的性命!” 黑衣人不回答,抛下酬金,飞跃离去,眨眼钻进黑夜里。天亮,府衙有人投案,声称自己是大盗六指猴。师爷马皮金一看是马夫侯六,笑说:“你手长六手指,就是六指猴?”
“我是六指猴,为东家赶车,实是想偷他的玉。” 马皮金只好向吴知府禀报。
吴知府听后,说:“通知江大佬,让他看着办吧。”
马皮金把知府的话转告给东家,临别小声叮嘱:“大人的嘴,大着呢!” 东家忙带上金银赶到府衙。
看着满眼的金银,吴知府叹道:“你有钱心善,好人呀,可好人如何会让飞贼赶车呢,要追究„„”吴知府眯着小眼盯着东家的腰间。东家取下玉佩递过去,说:“一个赶马的怎会是大盗哟?”马皮金忙上前接玉,旁边的吴知府就怪怨说:“好好马车不赶,非说是飞贼,自己的命贱,也不为主人着想,再说,他真是六指猴,怎敢自己找上门来?这些下人呀,醉酒后,全是醉话!”
东家忙谢过知府,刚把侯六带走,贾仁义就求见吴知府说:“真是六指猴呀。” 吴知府笑道:“抓了六指猴,还会有七指猴八指猴,那么多飞贼抓得完吗?要的是玉!”看着吴知府把玩着圆眼怒睁的蟠螭,贾仁义连赞:“大人高明!”
侯六得知东家用古玉救他,跪谢说:“我不配。”东家伸手拉起他说:“玉是宝,可活人更是宝哩!”
侯六说:“不能再为您赶马了。”转身欲去。
东家也不挽留,说:“走正道吧!路平整,好走!” 六指猴点头,飞身上了大路。平原大道,晨光如金。
东家坐着马车去泗州城,路遇一老者,停车,让其坐。老者摘去胡须,是侯六。
侯六感慨地说:“东家的善心无处不在呀。”双手递来一玉。东家见是那块活泼有趣的蟠螭,摇头叹说:“何必呢!”
侯六说:“东家放心,他们无可奈何,日后还会尊敬您呢!”看着东家一脸莫名,侯六笑着跃到马后,接过马鞭说:“再为您赶一趟吧。”望着飞舞马鞭的侯六,东家仿佛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侯六走了,东家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东家不明白,古玉被盗,官府也不追问,吴知府对他尊敬如宾,像是他偷了自己的古玉。东家进城时还爱听泗州戏,去梅岭茶馆。东家品茶时,听茶客们说,江湖上有一飞侠,专盗贪官金银救济穷人,飞侠盗金银,还拿他们记录贪污的私账簿儿„„
听着,听着,东家会猛喝一口茶,他希望飞侠是六指猴,却又为侯六捏着把汗。(本文有改动)
16.下列对这篇微型小说的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有错项得0分)()
A.小说中有关“凤凰墩”的一段环境描写,寥寥数语,却细腻鲜活,生动传神,充分地体现了小说的环境描写对真实性的追求。
B.侯六听到东家与东家老婆的对话后,“心一热,父母去世,无人再关心自己”。这种叙事中的闲笔,增加了作品的生活气息。
C.知府勾结当铺老板,当铺老板收买黑衣人,黑衣人就是大盗六指猴,六指猴亦即侯六,作者在极短的篇幅内巧妙地交代了这些人物关系。
D.通过描写人物语言的前后矛盾,可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吴知府在得到玉蟠螭前后对东家说的那两段话,就具有这种鲜明的表达效果。
E.侯六将盗回的玉蟠螭交还东家时说的话是伏笔,后来茶客们的话是照应。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避免了平铺直叙。
16.[答案] AB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细腻鲜活,生动传神”不恰当,特别是“细腻”二字,文中的描写极其简略,根本谈不上“细腻”。B项,“这种叙事中的闲笔”错。虽是不经意的一笔,却从侧面佐证了东家对侯六关心备至,恩重如山,为后文写东家舍玉救侯六以及侯六盗玉回报东家做铺垫。
17.小说中那块活泼有趣的玉蟠螭在情节安排与人物塑造方面有何作用?请分别做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答案] ①在情节安排方面,它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东家有宝玉,侯六来盗玉,侯六被东家感化自首,东家舍玉相救,侯六窃玉以报东家。②在人物塑造方面,它可以衬托人物的品格。例如东家爱玉,衬托其风雅;知府爱玉,表现其贪婪。
[解析] 本题的题干指向清晰,文本中某物在情节方面的作用:线索,串起全文;推动情节发展;照应相关内容等。而在人物塑造方面往往是以物来衬托人物的性格品质,要注意的是该物往往不只对一个人物有衬托的作用,解答要全面。这类题型一定要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来分析。
18.请概括侯六与东家的性格特点,并做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答案] ①侯六的性格特点是知恩图报、迷途知返、行侠仗义。小说通过东家关心侯六婚事、侯六主动投案、东家舍玉救侯
六、侯六窃玉及账本、结尾时茶客们的谈论等情节,生动地写出了侯六侠义性格的内涵。
②东家的性格特点是乐善好施、仗义疏财、待人宽厚。小说通过人们对东家乐善好施的传扬,东家关心侯六婚事、舍玉救侯
六、为侯六担心等情节,具体写出了东家仁义性格的内涵。
[解析] 分析概括小说中人物性格题是高考的常见题型,答题时一定要既有总评,又有分析,答案呈总分式结构。分析时要从小说情节发展中总体把握人物性格,要关注小说中人物的言行举止,有的作品还要注意作者的议论或作者借助小说中其他人之口对人物的评价。
19.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答案] ①便于密集且清晰地组织、传达信息,适合本文丰富、复杂的叙事内容的表现需要。
②便于加快叙事节奏,适合本文迅速推进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
③便于叙事场景的灵活切换,适合本文于多场景中叙事、写人的需要,产生电影分镜头的效果。
④本文段落虽然短小,但内容的表达简洁而准确,富有“提示”性,能够有效调动读者的想象。
[解析] 小说阅读的试题解答维度往往是:内容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场景、阅读心理。本题看似考查的是小说的写法,其实我们可以把它转换过来,也就是这样短小的段落对“内容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场景、阅读心理”各有什么作用。要注意的是,必修、选修模块中,小说阅读的相关知识要有机地嵌套进去。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下面四个字是由象形字“人”()变化组合而成的会意字。请根据给出的古文字义,仿照“比”“化”两例,用七字句描述“从”“北”的形体结构与字义。要求:①形义描述合理;②押韵。(4分)
______
二人排齐向右站
______
左人正立右倒画 ______
亲密并列肩比肩
______
人形颠倒表变化
20.[答案] 一人前行一人后 后人跟着前人走(从)二人站立背靠背 字义相背可意会(北)[解析] 本题是对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考查,既关涉到中国汉字的相关知识,如“象形”“会意”等,又关涉到语言形式的押韵,还有整句的形式及精要的表达。
21. 高一年级将举办“读《论语》,谈交友”读书交流会,拟向参会者赠送纪念书签。请写一则赠言,用以印制书签。要求:①紧扣活动主题; ②必须原创;
③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④不超过30字。(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答案] 读论语辨损益悟先贤睿智,借慧眼识真伪觅交友良方。
[解析] 本题关涉到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1的“名著导读”部分。“读《论语》,谈交友”这一主题将对《论语》和儒家的认识聚合于一点,既开放又收拢。书签上的赠言不仅要内容健康、有激励性,而且语言要雅正。
22.[2014·湖北卷] 下边的绘画和书法作品,展现了画家和书法家心中的奔马的神韵。请用诗或文的形式描绘你心中的奔马。要求:①必须原创; ②运用比喻、比拟两种修辞手法;③不超过60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答案] ①奔跃气如虹,昂首啸长空。龙马抖精神,奋蹄疾如风。
②哒哒哒哒,蹄声敲醒草原;啸啸长嘶,鸣声激荡群山!啊,草原的精灵,大地的骄子,迅疾如风,快似闪电!骏马奔驰,一往无前。
[解析] 本题引中国传统书画入卷,解答时不仅可用文,还可用诗。“你心中的奔马”可以是草原上奔驰的骏马,也可以是人们心中的神驹,关键是要有奔腾的气势。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23.[2014·湖北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问下山的人:上面好看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3.[解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有着浓浓的文化气息,承载着新课程理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关键句,给了考生很大的写作空间,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立意:
1.人生处处有风景,要发现生活中的美。2.景由心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判断,要靠自己的眼睛观察,自己看到的才是最真实可靠的。4.生活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在过程中感受美好,也可以收获幸福。当然也可立意为: 1.正确地听取他人的意见。
2.攀登的目标一旦确定,就应咬定目标不动摇,坚持到底,因为绝美的风景在顶峰。立意角度多,记叙文、议论文都可以写,“落笔容易”。不过,立意有高下,“风景”有不同,出彩不易。
第三篇:2014高考语文海淀一模作文权威解析
从时政理解、预测、备考高考命题
——2014高考语文海淀一模作文权威解析
杨洋
一年以前的今天,那是一个周六,刚刚结束在海淀剧院高考命题解读讲座的我,在海淀图书城教学区的班里,给同学们详解了“文化软实力”专题的作文写作,细致地分析了莫言、李安、孔子学院等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标志。第二天的一模考试内容为“莫言得奖与李太白奖的设立”。其实,我班里的学生都知道我为什么要专门讲这条时政与写作的关联。
就在一周前,那还是一个周六,同样刚刚结束在海淀剧院高考命题解读讲座的我,又举办了一场高考志愿填报和政策分析的讲座,下午在艾瑟顿教学区为海淀的学生补了一次课。在这次课上,相比同周的平行班,我加讲了“家风(家族精神)”的时政专题解读。听过海淀剧院那一场的学生和家长们,还记得我讲米歇尔访华那段关于中美教育比较的解读么。甚至,我当时还讲了一个和梁启超有关的作文题。我想,现在考场上面对作文的各位,一定都会心一笑吧。
这不是杨老师前天给我们讲的,家族中的治学精神、治学方法吗!这不是杨老师苦心经营和反复渗透的高考改革和美氏教学理念吗!
杨老师明确地告诉各位,近两年的模考、真题作文,皆有时政有紧密的关系。这一点背后的玄妙,杨老师在海淀剧院的命题解读讲座中已经有过详细论述。
下面是2013年春季一二模题目与时政内涵的对应
作文题目
时事
2013海淀一模:李太奖
文化软实力
2013西城一模:有我还是无我 走基层:奉献
2013东城一模:动物冬眠、迁徙
走基层:坚守
2013海淀二模:结伴同行
走基层:团结
2013西城二模:小确幸
中国梦:幸福
想考好一模其他城区的试卷吗,想考好二模吗,想考好高考吗?杨老师告诉你,作为春季班的学生,你们的知识、解题能力都应该日臻纯熟,但在余下的时间里,还需要学三个东西:新题型分析、作文时政解读和对应练习、考场解读思维和能力强化。
如何在考场上有条不紊地审题立意并形成深刻的论证、展示你思想的深度、阅读的功底和文字的精彩呢。下面,就此考场上的重中之重,杨老师告诉你如何做来。
一、现在高考时间:上午10:40
距离高考结束还有50分钟的时间,正好用来解第六大题第二问,即50分的大作文。合理的时间控制体现出你对各个题型的熟练把握,不能因为阅读大题而拖累作文的质量。同时也可以让你在与平时一致甚至比平时更加缓和的写作节奏里,保持良好的应考写作状态。
二、在7~8分钟内,完成审题立意
(一)这个题型怎么做:此题是杨老师在考前再次提到的题型,导语+角度。
2008北京
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随后,他拿出一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放在讲台上,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答:“满了!”“真的?”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子吗?”学生们若有所思。老师又拿来一壶水倒了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老师问道。课堂活跃起来。
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看起来到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
一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先放这桶沙子,有此石块肯定就放不进去了。”
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
一个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
2011北京卷
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门一起议论。
生甲:太好了,中国对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话。
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 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项体育比赛的金牌,其实并不利于这一项目的发展。
生丙:有人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我不赞成。如果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争的原则和奥林匹克精神。……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以上两道真题是北京近年的同题型,刚刚结束的丰台一模也是这个形式。各位同学要在发言者的几个角度中选择一个或多个进行展开,但尽量不要脱离所给的提示角度。
这个时候的审题工作,往往会带有学生们强烈的个人感情喜好。特别是在大家学习压力都很大的时候,学生们特别容易选择太过于理想化的角度,动手写作时才发现难以自圆其说。例如,去年海淀一模中很多同学去写“淡茶白花”式恬淡的生活,2013浙江高考很多同学去写“坐在路边为英雄鼓掌”也不愿去做英雄,今年西城期末很多同学去写愿意在山腰徜徉而不去冲击巅峰。仔细想来,你现在能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么,考得不好的话,你能说一句“我恬淡”就淡定了吗。我想这样的同学现在根本没必要看一模解析,你可以直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所以,选择立意角度要充分考虑到结合自己和现实的情况,更要充分领会命题人的提示信息,以及充分了解时政命题的背景。这才是一个专业的、富有头脑的解题者。
请按照杨老师上课所讲此题型的分析公式入手,从三个家长的发言切入,总体说来,此题有两个大的写作方向:
1、甲:加快教育的投入,早学早慧。
2、乙、丙:拒绝严苛的训练和猛进。
我们迅速发现,原来乙、丙是一拨的,从题目字数、论证的理性,还有最后甲家长无力的申辩“可是时代不一样了啊”,可以看出,“拒绝严苛的训练和猛进”是命题人真正想让我们写的东西。
(二)立意要有区分度、层次感和扩展度
这是杨老师上课反复强调的东西,你听了我讲的作文课,与众不同、超群拔萃是必然而然,在考场上不仅要有自信,更要有优越感、要有精英意识。
1、你能想到,有一批选手居然会去写要多学猛学这样简单粗暴的观点,甚至一边骂自己口是心非,一边哭着列举司马迁、苏轼、沈从文的例子。这时,选择后者的你已经远远地甩开了他们。
2、你又能想到,好一些的选手们会写乙、丙,但他们只会就材料论材料,而绝不会产生明确的立意、方法论。一句话,他们只会答题,而不作文。
那么,此时请你拿出自己的立意来。一等作文评分中明确要求:立意明确,中心突出。那些让学生们写得含蓄隽永的老师们,根本没有仔细地看看评分标准。请牢记一点,考场作文是一种高级的解题,但前提是不能脱离解题的本质。当我要写乙、丙时,我首先明确,学习不可猛进,尽早、赶快恐怕利少弊多。那么,最重要的,学习的状态到底应该是怎样的。这是乙、丙最致命的问题,也是决定你是否高分的分水领,方法论方法论!乙、丙只有反论点,他们没有方法论,所以你必须写出自己对于教育的看法,否则一定一切都是空谈和口号。有了方法论,你的文章就有灵魂,有了论点整个文章都有了生命。
这时候,我多么希望你听过我海淀剧院或是公主坟的政策、志愿讲座,或者至少你加过我的微博。在上面,我曾经分享过《西方名著入门》中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教育的目标如果是传递现时的信息和灌输现时的做法,则这种教育必然会失败,因为现时的信息和做法正在逐渐过时”。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是培养理解力的教育,是能够让受教育者形成学习能力的教育。
杨老师给出一定立意:学习不必尽早赶快,但培养对知识的兴趣、求学的精神,则可以使人终身受益。
阅卷者在千万庸作中自然眼前一亮,此生观点明确、立意清晰,值得一读也!
3、你还能想,更好的一些选手们,他们虽然有了明确的立意、方法论,但他们不会有清晰、富有层次的论述。一句话,他们只会作文,却不会思想和论辩。
杨老师在课上反复讲到,当题目中有反观点和提出人物时,反观点及人物自然成为一个反例段落。去批驳他们,自然会形成一个层次,同时也为正面观点的出现做好铺垫。反例反论、正例正论,已经有了两个内涵丰沛的段落。接下来做什么,可以站在时政的高点、教育的角度来俯论材料的现象。此时,阅卷老师早已经被你清晰、冷静的思维所摄服,你将继续论述,告诉他,哥才刚刚开始。
杨老师在课上反复讲到,当题目中有反观点时,千万不要忘记辩论分析的精彩。正反观点的对立统一,可以让文章闪耀理性的光彩,具有成人般成熟的哲思,让阅读者完成折服于你全面的论述。当你同意乙、丙时,难道甲家长就没有苦衷和些许合理性了吗。他也是为孩子的未来着想,其出发点并没有错。我们未尝不可以去理解他,再去教育他、说服他、改变他。据杨老师所知,钢琴是需要童子功的,半路出家成为大师很难。家长的选择是可以理解的,但家长没有权力强行把不合理的理想强加给孩子。如果孩子更喜欢数学呢,钢琴就不妨成为陶冶情操的工具,钻研数学一样可以成为大师。教育的目的是启发受教育者对于知识的热爱,并让受教育者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的理想和未来。甚至,结合中美教育和改革方向,不妨大胆提出,难道所有人都要成为钢琴家吗,难道过别人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人生。甚至还可以更大胆一些,难道只有成为“家”才算成功吗,如果成为一个维修钢琴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就不行吗。教育未来的变革有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培训知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相结合。在国外,高技术型人才所受到的尊敬,其薪水都不亚于一个大学教授。所以,求学的本质是求知,而不是求快;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不是育“家”。
于是,论述由对立再转回统一。从时政的高点与现实进行紧密的结合,此时,老师已有即被你全面、客观、理智的论述摧毁的节奏。但是你还不能放过他,你要告诉他,哥才刚刚开始。
4、你还能想,那些写议论文的高手们,他们虽然有了明确的立意、方法论,还有了清晰、富有层次的论述,但他们没有真挚的抒情、发自肺腑的陈述。一句话,他们太会思想和论辩,但不会抒情和自省。
杨老师在课上反复讲到,作文的本质是做人,“人情练达即文章”。作文的目的是进行深刻的自我教育,“君子日参省乎己”。如果作文的结尾就是几句空洞无力的口号,则前功尽弃,终入末流,为阅读卷奚冷。可以拿到高分,但很难成为满分。写这样的作文,和呆坐在琴凳上练琴,却与音乐没有任何情感交集一样,这绝对不是“大家”的境界。
18岁的我,可能已经错过了成为钢琴大师最好的练习期,但我并没有错过探究学问最美的青春。像一篇乐曲,也许我的前奏合缓,但每一个音符都铿然有力,我无愧于人生的抉择。我感谢父亲、师长对我严苛而智慧的教育,让我一直有着对于知识的热爱、求学向上的决心。大学的学业会让我找到治学的方向,未来我会在所爱的知识中勇猛精进,也会徜徉在博学的海洋享受智慧的快乐,在快与慢中演奏人生的乐章。
5、你还能想,那些真正全面的高手们,他们虽然有了明确的立意、方法论,还有了清晰、富有层次的论述,甚至还有了真挚的抒情、发自肺腑的陈述,但他们往往没有全篇布局的意识。一句话,他们太关注段落,但缺少结构意识和全局谋篇。
想拿满分,要经得起推敲。有的文章初看上去不错,但阅读者准备提交高分试卷的时候,回过头一着,却发现不过是碎玉断琼,拼凑成篇而已,想拿满分,须能再造完璧才行。
杨老师在春季课上反复讲到,高考作文高级写作手法,要能够与散文阅读的布局思维互鉴。此部分涉及几点文学手法的使用,此文字数有限不详讲。
三、在40分钟内完成700字作文,段落控制在7段之内,平均每段使用8分钟。考试结束。
人生乐章的变奏 ——教育之早快与求学之长远
开篇:分析材料,注意杨老师强调过的,如何运用反例引入。(高阶技术请班上同学自行关注)
一段段铿锵有力的节奏、行云流水的指法,背后有多少挥汗如雨、枯燥机械的练习。感人的乐曲、宏伟的作品、伟大的灵魂,往往都需要经历最为痛苦的历练。当我在聆听和阅读的时候,可否思考过背后伟大人物成长的历程,并在作品之外对人生产生更深刻的反思呢。
朗朗父亲的教育让我深受启发,父亲如山,严教如爱。朗朗成功的经历让人感叹勤奋的力量和家教的严格。然而,我们也不得不反思,80年代中国第一批钢琴热,为何只出现了朗朗一人,难道就没有第二人历经了如何巨大的磨练吗。我们也不得不反思,是否朗朗的成功可以被复制和值得被复制。教育的目的、意义,是否只能靠不断地提前、加快、从严来实现。
分析:正例、反例,文史积累和现实眼光兼具。
严父之形象、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形式,似乎在中国的传统教育里已经成为了家教的榜样。不断地加快和赶早,是否符合教育的规律和受教育者的现状呢。我想,一味求快求早不会是真正科学的做法,而只是一些家庭和家长的一厢情愿。而为孩子选择的理想,又是否真正符合社会未来的需要、孩子的兴趣志向,则完全是一种猜测。王安石笔下的仲永可算是中国启蒙教育成功的典范了,但没有后期持续的努力和真正治学的精神,早慧可能只是昙花一现。我们今天的英语教育已经不断地尽早、赶快了,从小学提前到初中,再到幼儿园甚至到胎教,但我们今天还没能产生梁实秋、林语堂这样英语语言大师。今天,我们有让美国都感叹的扎实的基础教育,我们的学生已经提前掌握了很多知识和技能,但为什么我们却没有对应地产生更多影响人类的成就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似乎在前几日的阅读中找到了灵感。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出版的一套《西方名著入门》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精神的论述:“教育的目标如果是传递现时的信息和灌输现时的做法,则这种教育必然会失败,因为现时的信息和做法正在逐渐过时”。长远的教育不是让孩子在填鸭式的教学中,一边忍受教学的痛苦,一边渴望着成功,而应该培训求知的能力和兴趣。“真正有效的教育是关于理解力的教育”,作者说,如果给年轻人一个建议,就是“随时准备好去做任何事”。所以,快学早学未必是真正的好事情,热爱知识、长久地发力,才能踏上真正的大师之路。
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曾经说过“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让孩子少承担一些未来的重负,并不是不负责任。但让他们体会到青春的快乐、健康的成长,也是不可牺牲的人生财富。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在摄影界里做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无愧于父辈的教导,也无愧于自己的一生。我看这也是一种成功。
(课上刚讲过的备选例段:以科举出身的曾国藩,他的家教也没有强迫两个孩子一身穷攻科举,曾纪鸿和曾纪泽先后放弃自小修习的旧学投入新学之中,一个成为外交家,一个成为物理学家。)
辩证:对立统一,结合时政,关注其现实意义。
当然,成为一个钢琴家的确需要童子功,天份与努力同样重要。孩子需要父亲母亲的成熟的指导和督促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必须成为朗朗。模仿别人的人生,永远只能亦步亦趋,难以成为大师。以米歇尔访华为标志,我们开始慢慢开始寻找中美教育的互补。特别是美国教育中,对个性的尊重、对兴趣的培养,尤其值得我们深思。在哈佛和耶鲁的招生中,分数并非唯一的标准,一个学生怎样认识自己和构建未来,才是他是否可以成为一个有建树的人更重要的标准。而想实现这一点,完全依靠家长严苛的训练和监管绝不可能实现,这也就是为何很多中国中学生在摆脱高中的学业重压进入大学后,很可能放松放纵的原因。所以,培养对于知识的热爱、学业的追求,给予其一生永不放弃求学精神的态度,更加重要且富有远见。
尾段:结合自己,畅谈感想。
18岁的我,可能已经错过了成为钢琴大师最好的练习期,但我并没有错过探究学问最美的青春。像一篇乐曲,也许我的前奏合缓,但每一个音符都铿然有力,我无愧于人生的抉择。我感谢父亲、师长对我严苛而智慧的教育,让我一直有着对于知识的热爱、求学向上的决心。大学的学业会让我找到治学的方向,未来我会在所爱的知识中勇猛精进,也会徜徉在博学的海洋享受智慧的快乐,在快与慢中演奏人生的乐章。
杨洋,新东方集团教学培训师,20年功勋教师。新浪全国课外教师评选冠军。
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金融学学士,多年于北京语言大学向本硕留学生及访华学者讲授汉语文化课程、中国书画与篆刻课程。《新京报》《京华时报》高考分析特约撰稿人,多篇高考分析文章登载于《中国网教育特刊》《中国青年报》《京华时报》《北京晚报》,编撰高考畅销书《决胜高考的12种品质》。
杨老师的新东方在线网络课程、北京面授实体课程成为高考语文教学的新权威,其命制的新东方模考班试卷由于连续命中高考语文题目而成为全国高考语文考前重点研究材料。
新浪博客、微博:东方一只羊 人人网公共主页:杨洋
QQ群:高考语文和志愿填报 326966594 微信公共平台:博物 oceaninfinite
视频全卷解析、其他城区解析稍后奉上。
第四篇: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及解析
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及解析
全国Ⅰ卷(河北、河南、山西、广西、西藏):期待成长
全国1卷:期待成长。基本上,这是一个北京中考难度的题目。与2009年北京“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给他希望、飞向远方也相当接近。估计文章立意雷同的会相当多,看对“成长”是否有足够个性化的理解了。我曾经在学而思高二语文课上谈过人生规划问题,要明确,要细致,作文才能得到青睐。
全国Ⅱ卷(贵州、云南、甘肃、新疆、内蒙古、青海):诚信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全国卷:关于代买彩票。今年的春晚已经呈现出导向来了,这篇作文重要的事情不在于就事论事,而在于呈现每种选择背后的价值观与当下社会形态。选把500万给别人的不会少,但谈得深或浅还是会有很大的不同的,选这种观点当然最安全,但不是以一种“显然得证”的方式去写。其实我觉得这个事儿挺简单:号是人家选的,500万当然归人家。但作为让人垫付的一方,也应该给人家一定的酬谢。500万对不对半分,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应该讨论的问题,说到头,给你多少钱,那是人家得主想的事,你要做的就是把钱原封不动给人家送过去,这才是关系到你的事,关系到做人的事。
提示:这个材料作文一个是信息含量大,直接面对现实生活,你替一个彩民垫资中了500万大奖,怎么处理,各种形式,直击人心,在今天这个商品经济的社会里,500万摆在你面前,面对这样的考验,人性会是什么样的反应。让一个高中生,就这样的一个一些尖锐的问题,坦诚你个人见解,引导学生面对现实,坦诚己见。把做人和作文很好的结合起来。
在审题时,可以抓住第一则材料的事件,紧扣“诚信”的话题来写,同时也可以由此引申,写道德、人性等话题。第二则材料是一个网上调查,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正义的力量所占比例还是偏少,这就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国人素质还待提高,所以考生也可以列举现实生活中不道德、不讲人性的事件进行阐释,如毒奶粉、毒食物、假论文等事件都可作为素材,从而进行正反比较,进一步倡导人性的提高。
新课标卷(河南、山西、吉林、黑龙江、宁夏、新疆、海南):中国崛起的特点
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该所跟踪了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那么,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中国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排在前六名的分别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及解析
这样。关于北京高考作文,观点一强调硬实力,凭本事说话;观点二强调垄断会导致退步,谈的是竞争与活力的问题;观点三谈的是道德底线问题。三个写哪个都行,要是我,我估计写第一个的少,所以我会写第一个;同时,无论写哪一个,也别忘兼顾到其它观点,不必提太多,但涉及一下会突出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上海卷: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
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2.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相关个人信息。
上海:过不过得去。我觉得这个题目挺跟考生过不去的,哲学味儿较浓。本题破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两句话下判断的理由,为什么会过去?为什么过不去?过得去的理由可有如下:不要纠结于往日而应关注现在、时间会带走一切、宽恕和原谅、过去与未来注定代代更迭、人应懂得走出过去的阴影等。同时,过不去也可能基于如下角度:忘记了过去就等于背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的印记不会因个人的逝去而终结、只要人类尚未灭绝过去的记忆和精神就会代代相传、遥远的过去同样可以影响今日和未来等。不论考生选取哪种角度,都应明白,仅谈世界观不如总结方法论,如何让哲理指导未来的人生才是要点。
湖南:
某歌手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以此为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点评:今年的作文要求“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改变了以往限制题目的一贯做法。这个题目很活,让学生的发挥空间更大。你长于叙事,可以写记叙文;你擅长议论,可以写议论文;你会日记体,可以写日记体作文;甚至还可以编写戏剧。体裁任君挑选。材料简单,却蕴含深意:不仅仅是话语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观念、态度的变化,我们应该赋予其积极的意义:歌手由以自我为中心变为以他人为中心,由趾高气扬变为俯下身子,由人人为我变为我为人人,由高高在上变为谦逊感恩等等,从歌手生发开去,可以联想当今国民大都以自我为中心,90后的独生子尤其如此,只注重自我的利益,忽视他人存在,凡事情先替自己着想,后替别人打算等现状做理性反思,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
湖南:由“大家好,我来了”,到“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体现的是一个思考问题角度的转换,由从我出发到从别人出发。所以这个题目往高点儿写就是本位转换问题,往低点儿写就是关心别人、从别人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没有表面上看的那样玄虚。
2011年湖南高考作文题属于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现,可谓意料之外,有情理之中。湖南从2009年的“踮起脚尖”到2010年的“早”,命题形式都属于命题作文。按理说今年必考命题作文:此乃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因为本题可以说是对2008年湖南省高考作文题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根据“材料”(诗意)写作文的回归。2008年材料作文后,老师们对这种形式都应该做过比较详细的指导,考生也比较熟悉这种命题形式,做起来应该轻车熟路。再者,命题形式的变化突出了湖南人命题力求每年创新的宗旨,凸显了敢为人先的精神。从命题方式上来看,摄取某歌手的出场话语的变化引导学生走出书斋,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社会现象,不仅具有现实性和直观性,更具有深刻性和影响性。本题为“新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个部分组成。材料通俗而又深刻,既具有导向性,又有启发性:某歌手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
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及解析
由于“拒绝平庸”题意指向较为单一,所以写作内容就显得促狭,因而考场上一定会出现千篇一律的文章,这又应归于命题者的责任!但不是不能将其写深入,可以写“拒绝平庸的„„”„„
也可以写成记叙文,通过写“拒绝平庸”的人或事或物,来给人们反思和启示等。
浙江卷:我的时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赋予也在变。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初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匆匆地流逝,而人生的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浙江:我的时间。这道题目从外观上有点像“流逝的时间”,但在题目引言里提到了季羡林等大师,这就不得不让人往著名的“人最宝贵是的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去动脑筋。题目本质其实是“认识自己”,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写到这里深度就够了。还有另外一种取巧,即是充分利用考场这个特殊环境。比如作文开头写“距离语文考试结束还有67分钟。这就是我的时间。对我来说,时间意味着什么?”,行文中充分展开各种哲理思考,结尾写“再看看表,距离高考结束只剩下5分钟了。”这种手法在“流逝的时间”与“我的时间”里,都算是个小创意。
湖北卷:旧书
请以“旧书”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请先将作文题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字数不少于800字。(60分)
湖北:旧书。可记叙可议论还可散文。书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旧既可以客观也可以主观。若给我写,我一定会写成纸质书与电子书之间的矛盾。旧式的书会不会在新时代消亡?旧书究竟只是一种载体还是一种情怀或生活方式?可惜高中生一定绝少有驾驭这种题材的闲情逸致或底蕴。
湖北:旧书。稳妥一点呢,就写文学中的经典意味,这种意味可以与时俱进,“旧”中带“新”。这种写法建议只写一本,把书写透,鲁迅、柏杨等先生的著作就非常合适,“旧”书不“旧”。如果考生将其它门类的经典都指认为“书”,比如“XX是一本大书”之类,可能要冒一些风险。
【解题思路】本题看似命题作文,限制了具体写作对象,但没有规限立意方向,具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本题可以从虚实两个方面立意:“实”的方面,既可以写某天整理书柜发现自己求学某个阶段的某本书,以及围绕某本书展开回忆;也可以是家中某本“旧书”,以及背后的历史。“虚”的方面,将“旧书”虚化成古代历史文化,以及由此引伸出“传承与创新”等话题。
四川卷:总有一种期待
6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及解析
比如写第一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要点出现今独生子女“唯我独尊,对父母不理解”的社会问题,写第二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与人”可与瘦肉精、爆炸西瓜等社会热点结合,点出作为人的“责任”与“气节”。
如果是选择议论文,最忌讳分析无力度,说理单薄。如果选择因果论证,则一定要将材料作为论据,针对社会现实,内因与外因分析相结合,得出较为深刻的结论,最后重构“三乐”的价值。如果选择记叙文,则要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文末要有点睛之笔,深化中心。
重庆卷:坚守梦想
一、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以“坚守梦想”为题,写一篇作文。题材不限,不少于800字。注意:1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问题不限;2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 不得透露个人信息;4 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重庆:坚守梦想。跟全国1卷的命题角度差不多,可以理解为梦想与成长的方向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区别点在于“坚守”,对困难、主流的表述要足够充分。也就是说,这个梦想一定是要受到重重打击的梦想,要坚持;同时,“守护”的意味,表明这个梦想与传统或多或少要有所关联。当然,完全与传统没有联系也不是不可以,但传统会给文章赋予相当的文化品位,同时对“守”也表述也会更见内涵与深度。总之,这个题目表面上看波澜不惊,中规中矩,但题目包含的东西还是蛮多的;如果再算上对个性化的要求,这简直可以认为是今年最“平淡而山高水深”的一个题目了。
二、材料一:香港大学校工袁苏妹没有上过大学,不知道什么是“院士”,也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44年如一日用心、用情为学生做饭、扫地,深深 地感动了学生。学生说 “她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 ”。2009年9月,香港大学授予她“荣誉院士”,称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是“香港大学之宝”。材料二: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20年独守讲台,13年残体支撑,在大山深处点燃知识的火把,着凉了小村里一代代渴求的眼睛。他在22年检延展自己的爱心,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在春天发芽。他因“师魂灿烂”而被评为2010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
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以“情有独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选题角度,明确立意; 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提示:总体来说“情有独钟”这个话题可写性比较强,但是想拿高分也不那么容易。今年的作文题目体现了如下特点:
第一:生活气息浓厚,要求考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强。
材料一中香港大学的校工袁苏妹虽然没上过大学,但44年如一日,为学生做饭扫地这一平凡的举动深深地感动了学生跟周围的人。材料二是重庆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在33年间为学生的辛勤付出。校工袁苏妹和乡村教师赵世术,他们无疑都是普通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的因为坚守而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及解析
第一,从我们“怎样看待世间在流逝”的角度立意。
考生对“时间”类的命题应该是不陌生的,它往往可以转化成“生命”类命题,毕竟“时间”与“生命”是一对孪生兄弟,能结合命题,谈面对时间的流逝,表达哲理性的思考,这就将写作立意上升到“生命价值”的高度。“时间”与“生命”关联类素材很多,《论语》中的名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苏轼《赤壁赋》的名句:“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还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打开思路,如时间在流逝,什东西会改变?什么东西不会改变?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就是很好的借鉴。
顺着这样的思路,作文的立意思路就很容易打开了,但这也不是所有的考生都能做到的,毕竟要上升到一定的哲理的高度。
第二,从“面对时间在流逝,我们怎么办的”角度立意。
就这个题目,从“怎么办”的角度入手是最容易的,其实,怎么办的问题本身是明确的。正面立意即时间在流逝,应当珍惜时间,积极有为——我们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我们能拓宽生命的宽度,以积极有为的方式对抗时光的流逝,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提升人生的意义。反面立意自然是批判、否定浪费时间虚度人生的行为,当然通常是将正反两种情况进行对比,从而水到渠成。
从“惜时”角度展开,可以写一篇议论文,也可以叙述某件事,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写一篇记叙文。
广东卷:回到原点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认识,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广东:回到原点。其题目实质可以轻易地转换为去年江西的“找回童年”,而作文要求又更为宽泛。从立意角度而言,立足现代社会“快”“紧”“文化缺失”等现状,结合个人自身、人类群体、社会结构等加以探讨,当为最佳。当然,如果考生乐意写那些历史人物评述,这里的转换也非常容易,强调扣住“原点”之题即可。但如果材料陈旧,纵然陶渊明归隐可以认为是回到原点,李白走出官场可以认为是回到原点,苏东坡在贬谪之路的回到内心也是回到原点,但千篇一律的文章,高考考场毕竟没有竞争力。还得力求材料出新。
一、审题:
提示语里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大千世界”告诉考生思维要放得开,写作范围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是指考生要选准一个切入点;“道路的起点”“长河的源头”“坐标的中心”“事物的根本”提示考生什么叫“原点”,弱化了考生审题的难度;“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指明了考生可以选择的文体,或是记叙文,或是议论文。
“原点”究竟是什么?它的的本意是指出发的地方,提示语里的“原点”,都是其比喻义。那么,文题“回到原点”这个动宾结构的词组,亦即回到初始的状态。也就是说,这个“原点”代表或者象征着一种美好的东西,例如“人之初,性本善”即是典型一例,这也回答了为什么要“回到原点”的原因。当然,“原点”也代表了一种蒙昧、启蒙和混沌。禅界有言: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最高的境界就是回到原点,经历沧桑岁月,历览世事变幻,回归本真,再次回到原点。新加坡有部电视剧就叫《原点》,故事叙述3名好友自小就许下同一个愿望,0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及解析
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看山是山,看水是岁;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福建卷:材料作文
根据以下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点评]2011年福建卷的作文是道材料作文题。通过提炼材料的主要内容,我们发现材料只是叙述了“一个人、两件事”:以省略号为分界点,一是“工作”让工作的人有个好身体,二是“工作”让工作的人有个梦想。将两件事进一步提炼,命题者的思路也就水落石出了:一份经常需要日晒雨淋、异常艰苦的“工作”,在乐观的袁隆平看来,那些艰难困苦对自己是一种锻炼;袁隆平之所乐观,是因为心中有一份梦想。理清题意后,立意角度也就水到渠成了。围绕“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展开,笑看苦难、挫折,将之当做成功道路上的磨练。也可以围绕“梦想”展开,正是因为心中有梦想、目标,一切艰难困苦都阻挡不了成功。
审慎地想了半天,觉得还是把袁隆平前后两段基本不挨着的话处理成“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比较靠谱。
根据文意,袁隆平曾经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口增长率,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引导中国人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现在他虽然年已八旬,仍旧保持着对稻田的热爱,甘于寂寞,潜心科研,努力完成两大心愿:一是实现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二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
据此,我们就能很好地理解材料中某些词句,如“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是实现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这一心愿的形象说法;“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象征着袁隆平希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一方面为世界人民造福,一方面为国家创造价值,和国人共享这一伟大成果。所以,读过此文,或着近几年阅读过有关袁隆平的报道和文章的考生这一次将文思泉涌,这再一次凸显了福建高考语文的课外阅读导向。
不过,如果对袁隆平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思想政治、生物或地理课本里的知识上,那也不必气馁,因为这道作文的角度还是多元的,如理想与现实;平凡与伟大;转变就业、择业观念;从职业到事业;以感恩的心态面对工作;苦中作乐;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再苦再累也是一种幸福;学会从工作中寻找乐趣;人因梦想而伟大,因务实而精彩,等等。只要是从材料出发,只要能自圆其说,都能各得其所。
辽宁卷:材料作文
要求:请就以上材料,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哲学家举着一个苹果对他的学生说:“这个苹果是是我刚从果园摘来的,你们闻到它的香味了吗?”有一个学生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哲学家又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说:“你们怎么了?”其中一个学生又闻了闻,说:“什么味也没闻到”还有一个学生上来摸了摸说,这是什么什么苹果?还有一个学生讷讷地说:“老师,213-
第五篇:2013山东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语文试题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校订(jiào)戛然(jiá)佝偻病(gōu)自怨自艾(yì)....B.降服(xiáng)惊诧(chà)超负荷(hâ)流水淙淙(zōng)....C.奇葩(pā)胴体(tóng)拗口令(ào)三缄其口(jiān)....D.称职(chân)谄媚(chǎn)一刹那(shà)良莠不齐(yǒu)....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山上有许多寺院,善男信女络绎不绝。B.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故有领土,这在历史和法理上都是清楚的。C.作为一位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他不单给孩子们上课、辅导,还细心照料他们的生活。D.对峙的双方情绪激动,箭拔弩张,幸亏民警及时赶到,才避免了—起暴力事件的发生。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阳春三月,一位老人在杭州西湖岸边展示他高超的拳脚功夫,引来许多行人侧目观赏。..B.大学毕业已经十年了,其间,他换过几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但始终没有放弃专业学习。..C.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夜不成寐。....D.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最近两天,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的日平均气温达到了入夏 以来的最高值。B.《新民丛报》虽然名为“报”,其实却实期刊,是梁启超等人于1902年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C.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他不得不认真思考公司的业绩为什么会下滑,怎样才能打开产品的销路?
D.新鲜大米,手感滑爽,米粒光洁,透明度好,腹白很小(米粒上呈乳白色的部分),做出的米饭清香可口。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B.跟随广播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C.这种新研制的牙膏香气浓郁,清新爽口,去污洁齿力强,而且不损伤牙釉质,能保持牙齿洁白光亮,深受消费者喜爱。
D.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语文试题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
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D.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看松庵记 宋濂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奕,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历游三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②以相娱。君唶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仲,根而蕴者,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
(选自《宋濂全集》,有删改)
[注] ①九节筇(qióng):一种竹杖。②唶(jiâ):赞叹。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之可茹 茹:吃 .B.皆竞秀献状 秀:开花 .C.被鹤氅衣 被:通“披”,穿着 .D.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 狎:接近.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因号之为“匡山” B.蛟龙潜于其中 ..不如因善遇之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语文试题
子曰:“道不同。”(《论语•卫灵公》)(4)闾阎扑地,;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高山仰止。
(《诗经•车辖》)
五、(12分)
16.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要求:语意连贯,合乎逻辑。(4分)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① 我们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长,而忽视质量的改善,对自然资源盲目开发,② 竭泽而渔,势必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从而断送可持续发展的前景。③ 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是确保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
17.以下是某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4分)学生甲:老师,您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 学生乙:老师,您勤耕三尺讲台,① ; 学生甲: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 学生乙: ②。
18.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不超过30字。(4分)
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创造一定要获得成果。形形色色的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物。这些创造成果不管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具备‚首次获得‛这个必要条件。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的(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活 着
余 华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夏季刚刚来到。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叶子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去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家里五口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第二年,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有个很大的牛市场。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有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想想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摊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人说:‚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你说什么?‛我说:‚我要买这牛。‛
语文试题
知。照相又只是从光影分配布臵中见巧的艺术,其艺虽巧,学成亦不甚困难。蕴藏于定和生命中的特长,当然只有用无固定性音符捕捉热烈而缥缈观念、重新组织加以表现的音乐,方可见功。定和因此就改学了音乐。这过程实由着迷开始,音乐迷的称呼即由此而来。
③二十六年春天,有位常走江湖的西洋朋友从上海过北平旅行时,他告诉我认识了一个朋友,这人名张定和。认识以后从名姓上才想起一定是我的亲戚,这位西洋朋友说,定和身上的可爱处就是那点超越功利世故的单纯气质,他觉得这是当时中国青年少有的气质。他们那时一同住在法租界霞飞路附近一条马路上,各据一小房,比邻对窗,原本不相识。西洋朋友虽热爱人生,可不惯在已够骚乱的上海弄堂房子中从耳朵浸入西洋古典音乐。定和却刚好买来一个廉价收音机,又借来个留声机,把两种刺激耳膜的玩意儿,终日轮流开放,闹得个神经质的朋友简直要神经衰弱。最不能使洋先生原谅的,也许还是定和午夜以后还在窗边手舞足蹈的狂态:一脑子古怪欲迸而未迸的狂态。这个有修养的老洋人真上了火,皱了个八字眉摇头说:‚嗐,艺术家,你难道当真已经和地球那边有些人一样,为音乐着了迷吗?‛过不久,他们在法租界的小饭馆同吃饭时,偶然有了说话的机会,一谈天,才知道定和原来当真是个音乐迷。肖邦、巴赫、莫扎特,或这位或那位,总之,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他的可爱处就是那点狂与痴混合作成的无可比拟的忠诚,简直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这位久住中国的洋先生说:‚这性格太可爱了。我就想不到十五岁就玩政治、二十岁就吃政治饭的早熟的中国青年中,还有你这么一个天真烂漫的人!‛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
④九年前的八月二十一,上海战事正十分激烈。定和担心他的乐谱会丧失,抱了一堆不值钱的物事,由上海回到苏州家中。看看家中那一房子旧书,那几大箱旧画,以及那些老式大皮箱中的世传的珍贵古玩、貂褂狐裘,觉得不拘是什么,都在战争中无意义,存在或遗失,对于他都无多关系。临走时,只是抱了那一捆沉甸甸的旧乐谱,上路向后方跑。苏州,合肥,武汉,一直跑到重庆,知道音乐迷的资格还存在,方才停住放了心。身边除了一堆使个人发迷的乐谱外一无所有,好,那就啃乐谱吧,于是在国立戏剧学校教音乐了。这就是他后来作曲和近十年话剧发生重要关联的原因。过不久,他又离开了剧校,转入重庆中央广播电台,任作曲专员,定期将新作的抒情歌曲,或与战争时事有关的新歌曲,由电台广播。
⑤在困难的局面下,对伟大文学能产生如何作用,我不免感到困惑——可是却保留一点希望,即文学或其他艺术,尤其是最容易与年青生命结合的音乐,此一时或彼一时,将依然能激发一些人做人的勇气和信心,使之对一切不良现实所形成的信仰敢于怀疑,承认以外还知否定,于明日将来接受更大挫败时,始终不至于随便倒下或退逃躲避,这点希望使我想起‚音乐迷‛三个字的庄严意义。定和的年龄刚过青年而转入壮年时代,过去的‚迷‛ 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
(选自《沈从文全集》,有删改)
[注] 定和,即张定和,著名作曲家,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三弟。
19.本文第②段介绍“我”与定和初见时的情形,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20.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2分)
(2)过去的“迷” 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
21.本文③④段通过哪些方面的内容表现定和对音乐的痴迷?请作简要概括。(4分)22.定和追求音乐的经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
语文试题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1.【答案】A B流水淙淙(cóng)C胴体(dòng)D一刹那(chà)2.【答案】C A“佛教胜地”应为“佛教圣地”;B“故有领土”应为“固有领土”;D“箭拔弩张”应为“剑拔弩张”。
3.【答案】B A“侧目”形容对对方敬畏或者愤恨,此处用来形容人们欣赏的状态是不对的。
B此题学生易误认为“其间”一词应为“期间”,“其间”与“期间”都表示在某段时间里面或某个时期中间,其中“其间”也可以理解为“那段时间里、那个时期中”,但“其间”一词可以单独充当表示时间的状语,而“期间”不能单独充当时间状语,使用时它的前面必须添加修饰语。
C“如坐春风”指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这里用错对象。
D“鼎足而立”指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4.【答案】B A并列不当,“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应该改为“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
C不是疑问语气而是陈述语气,故最后的问号改为句号。
D把“(米粒上呈乳白色的部分)”放到“腹白”后面,解释成份要紧贴在被解释的词后面。
5.【答案】C A有歧义,“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有歧义。
B成分残缺,应改为“对于初学英语的人来说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D偷换主语,“世界”不是“时代”。
二、(9分,每小题3分)6.【答案】D A原文中说的是“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而并没有说化解了这种冲突
B 原文是说“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而并未说这种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C原文中并未提到“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无中生有。
7.【答案】D D对应原文“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缥缈,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可知是将“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全然荡去,而不是用它反衬生机。
8.【答案】A 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为了论证“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
10语文试题
21.(4分)【提示】耳朵倾听音乐,身体表演音乐,内心热爱音乐,战争中不弃乐谱,教授音乐,创作音乐。
22.(6分)【提示】结合文章第5段进行提炼概括,可从年轻人应该热爱艺术热爱音乐,做人需要勇气和信心,对不良现象敢于怀疑,直面困难勇于经受挫折等角度结合文本谈体会。
七、(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审题立意点拨】
整个材料意在倡导勇于挑错、勇于改错的严谨求实的治学作风。可以从莫言的话“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切入立意,同时还可以从《咬文嚼字》杂志敢于给名人挑错、铁凝莫言等名人面对别人指出的错误,所持有的态度等角度着手。
【解析】
纵观几年的山东高考,我们不难发现,藏在作文题背后的主题,无非就是三个大方向。
世界所需要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价值观
世界所需要的正确的人生定位——人生观
青少年特有的精神风貌(理想、奋斗、挑战困难、质疑、公民意识)——世界观
今年亦是如此。首先我们先来看看2013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材料大意:铁凝、莫言小说中的文史常识差错被《咬文嚼字》杂志挑出,近日引发网友关注并热烈讨论。作家纷纷表示,只有敢于认错,感谢纠错人,才能免得谬误流传。
今年以材料作文为基本形式,之前不止一次的给学生讲过,作文以材料作文为难度顶峰,材料作文尤其以热点类和寓言类为最大难度,而今年的作文审题本身不难,符合山东卷出题“不藏考点,不考偏点”基本特征。今年的材料作文,考生们抽出稳定的审题时间完成审题,还算比较顺畅,所以,只要围绕题目书写难度都不太大。
其次今年的“咬文嚼字”,还是有值得思索的部分,在命题主旨上,继承了“不平凡的真善美”和“历史的哲学的思辨”这两大不变的主题,“向内探究人性的魅力”与“向外取得外物的倚助”的哲学矛盾,体现哲学的内蕴。山东卷语文作文出题思路在探寻考生语文试题
对于社会、人生、自我的价值实现、人生定位等方面的思索与评价层面继续加深,逐步走向更广义的发展方向,更加注重成功的“内外兼修”。
从审题点上来说,材料提出主干来对考生来说并非困难,文章沿着“权威人物”——“被发现错误”——“诚恳接受错误”——“影响他人”的思维流程,这样我们就容易抽取在题目中的相应信息,在整个的思维流中,作家是一个维度而纠错人又是一个维度,也就是说,从作家角度来看强调了“改变自我寻求人生价值高度”“虚心接受错误实现自我”这两个大层次,而在纠错人的角度来说“寻求真理”与“不迷信权威”也是可以突破的内容,在内容中包含这些的属于完美审题。
关照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三观是山东卷的常态,在去年的山东高考中,孙中山的名言体现着从关注个体到关注个人融合关注社会,“外力”也会与“自省”一样,成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而在今年山东终于走上了“内外兼修”的道路,总得来说,今年的山东高考语文作文相对平稳,高分不易,分差不大将会是今年作文的典型状态。
附:范文
接受改变不负青云之志
也许莫言、铁凝们自己都没有发现,他们承担错误、接受改变的特质为他们的成功提供了强大地保障。“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在他的人生旅途之中发现了自己生活的使命。”茨威格这样定义人生,在生活中,面对人生的困境,有的人选择了固执己见,而有的人却选择了接受改变,战胜困难与荆棘,探索生活的真正使命。承担错误彰显大师风范,人们理应接受改变实现精彩自我。
面对征程中的困境,人们总是接受改变,赢得人生。“仁”“礼”是你毕生的追求。乱世群雄容不下你的“为政以德”“礼乐治国”,政治理想终生未遂,但这并不影响因为接纳错误,改变生命的轨迹而成为后世的模范。从政治到教育,风尘仆仆的奔波,言传身教的讲授,九尺七寸的身形渐渐佝偻,美髯青丝也挂上了霜雪;迂回漫长的逐梦路上五经、《论语》、七十二贤都是是你一路走来的见证者!孔子虽生不逢时,政治理想终生未遂,但他诚恳接受改变,实现人生抱负。纵使心中有对事业的理想坚定,若无接受改变的能力,一切终为幻影。话语擎不起理想,豪情撑不住壮志,理想的玉宇需扫除人生路上的种种错误来建造。
当人们在矛盾中迎难而上继续前行的时候,殊不知,承担错误、接受改变其实不仅仅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大师境界。你爱山林,那里有山下兰芽,短浸明溪;那里有松间沙路,净无尘泥。那里有时时可见的翻空白鸟„„可是投身官场,屡遭贬谪让你伤痕累累。面对人生的起伏,你勇敢的承受着人生的变化。接受改变,远离仕途的你依旧潇洒人生。独登山顶,感受“料峭春风吹酒醒”“山头斜照却相迎”的惬意。独涉山间,你有着“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意。苏轼,一个于孤独中笑傲人生的勇者,纵使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