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厅:争创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城区工作情况汇报定稿
立足民生
锐意进取
实现和谐社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全国及省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迎检汇报
中共沈河区委员会 沈河区人民政府
2009年5月
2005年以来,沈河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民政部《关于开展“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通知》要求,在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下,结合区情,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始终站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把社区建设作为促进沈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强力实施,全面推进,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社区建设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现将我区争创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工作情况作以汇报:
一、城区基本情况
沈河区是沈阳市政治、经济和商贸中心,面积19.65平方公里,人口63.4万,目前全区辖10个街道办事处,67个社区,社区平均管辖3700户。全区现有专职社区工作者1131名,社区用房总面积40870平方米,平均面积610平方米。沈河区是社区建设“沈阳模式”的开拓者,2002年被民政部命名为首批“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此后,我区继续加大 1
工作力度,抓实社区建设等各项工作。通过不断努力,取得丰硕成果,并先后获得了中国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基层党建联系点、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区等17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山东堡、阳光社区相继成为全国社区建设先进典型。到2008年底,沈河区争创省级文明和谐示范社区10个,市级和谐社区先进单位13个,市级和谐社区标兵单位1个,成为辽宁省文明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
二、和谐社区建设主要做法与发展成果
2005年以来,沈河区把建设沈阳首善之区纳入全区“三大目标”之一,并将和谐社区建设作为打造首善之区的工作载体和具体体现,全面巩固和提升社区建设整体水平,立足“东北领先、全国一流”的定位,按照社区建设“硬件出形象,软件树品牌”的目标,围绕“六好”的实施准则,以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为主线,以居民广泛参与的民主自治为方向,以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改造为突破,本着服务效率最高、居民受益最大的原则,扎实开展了新一轮社区建设实践,开辟出了一条具有沈河特色的和谐社区建设与发展之路,以全力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全面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为核心内容的和谐社区建设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致力改善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 沈河区按照“深耕沈河”发展战略,以中央商务区目标引领全局,以和谐社会建设覆盖全局,实施“依托两金,发展商务”的基本方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品牌立区、功能强区、开放活区、科教兴区、和谐建区,着力创建活力沈河、文化沈河、生态沈河、平安沈河、和谐沈河,强力打造东北金融中心与沈阳首善之区,积极推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累计投入2.8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建设,使沈河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区居民。2008年沈河区GDP完成371亿元,人均GDP为58517元。完成人均GDP耗能下降指标为4.41%。第三产业增长率为23.5%,大于GDP增长率3.1%。全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860元。城区居民贫困率为2.34%。居民人均住房面积高于全省同类城市平均水平。全区2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居全省同类城区前列。
(二)坚持科学发展,组织领导坚强有力
全心全意为全区人民谋福祉,是沈河区四大班子的工作宗旨。对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靠前指挥,经常深入社区视察调研,亲临一线指导工作。区人大常委会每年听取一次区政府关于社区建设的工作汇报。区政协年年视察社区建设工作。2002年,沈河区就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区委、区政府主管领导任副主任,各相关委、3
办、局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统一规划指导社区建设工作。2008年,将原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改组升级为和谐社区建设委员会,统筹和谐社区建设各项工作,每年至少召开2次会议,专题研究社区建设工作。各街道、社区成立相应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区形成了区、街、社区三级社区建设组织领导网络。2009年1月19日,沈河区召开了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参加的沈河区争创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动员大会,对争创与迎检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调动全区上下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创建工作,充分显示出沈河区争创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的决心和气势。
同时,沈河区委、区政府结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区委书记张晨率6名常委赴武汉百步亭等先进社区考察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学习社区自治和管理经验。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开展了“深入街道社区办实事,服务基层促和谐”实践活动,建立常委包块、主管领导包线、机关党组织包点的工作机制。即:区委常委指导街道做好全面工作,每位领导同志到联系点开展工作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主管领导指导责任部门狠抓落实,本着“条件具备、立即解决,创造条件、抓紧解决和建章立制,长效解决”的原则,重点解决影响和制约和谐社区建设的关键问题,全面提升和谐社区建设水平;机关选定67个党支部与67个社区结对子,出点子,出服务,促进和谐社区全面发展进步。此举使社区建设的目标定位更加准确,部门责任更加明晰,共建关系更 4
加顺畅。
(三)凝聚共建合力,部门职责落实到位
一是社区管理全面加强。2005年,沈河区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和谐社区建设方案,制定了沈阳市第一个和谐社区建设标准,明确目标,明确时限,明确责任,全面加强和谐社区建设与管理。同时建立社区工作目标责任机制、社区齐抓共管联动机制、社区监督检查约束机制和社区评优选佳激励机制,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沈河区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关于加强社区民主自治网络建设的意见》等29个相关制度。通过2008年社区换届,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得到了优化,大专以上学历达100%,硕士、本科学历占相当比例。同时组织全体社区主任到新加坡等国考察社区工作,到上海、南京等地学习社区建设经验。2008年8月,沈河区组织召开了老旧小区改造暨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全区和谐社区建设推进情况,沈河区社区建设迈入了提升层次、提升品位、全面推进的新阶段。社区工作真正实现了规范化、科学化,推进了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进程,社区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二是民主自治水平有效提升。几年来,沈河区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一精髓,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坚持民生听民意、民事由民主、民利依民维、民困靠民帮的方向,指导社区建立起以社区党组织、社区居 5
民委员会为主导,各种协会社团为骨干,楼院长为支撑的社区民主自治管理网络。通过社区事务听证会、社区党建联席会、社区居民评议会和社区民情恳谈会四个民主议事载体,聚民心,纳民意,培养居民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迄今为止,全区举办社区事务听证会1000余场,参加居民代表15000余人次,解决民生实事2200余件,关注社区、关心社区、关爱社区已经成为全区居民的共识。同时,在各社区组建了“社区博爱互助中心”,把爱心超市、低保互助会、博爱基金会、社区旧物银行、亲情联合会等社区互助组织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引导社区居民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弱势群体帮扶和其他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在社区形成了良好的互帮互助风尚,营造了和谐融洽的社区氛围。
三是社区服务功能逐步完善。2005年以来,沈河区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合理配置资源,健全配套设施,完善社区功能。以街道市民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和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社区公共用房建设,使社区用房面积由原来的平均120平方米,达到了平均610平方米,社区“三室二站一场”功能配套,平均每个社区建有3套以上健身路径。全区社区实现了办公格局、社区标识、外部粉饰、服务功能、办事程序的“五个统一”,社区整体形象全面提升,在全市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目前,我区建有区级社区服务中心1个,街道市民服务大厅10个,社区服务网点达1万余个,直接从事社区服务 6
人员近3万人。按照“让市民少跑一趟路、少跨一个门槛、少走一道程序”的要求,在社区实行“一门式”办公,将涉及政府职能的各项便民服务工作,集中受理,一门办结,形成了以区市民服务中心为龙头,街道市民服务大厅为支撑,社区“一门式”服务为基础,覆盖居民生活服务、党务服务、政务服务、特色服务的多元化服务网络,同时采取代办服务、上门服务、开辟求助热线等方式对特殊群体实行个性化服务。全区建有10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9个责任医师团队,面向居民广泛开展健康咨询、疾病防治、家庭病床等综合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与上级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关系,全面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实现400种常见病、慢性病药品零差价,较好的缓解了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通过建立博爱互助会、爱心大院、社区银行等多种载体,引导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的自助互助服务。挖掘各社区服务资源,统一制作、发放社区便民服务手册,吸引商家积极参与,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在此基础上,通过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单位、集体、个人从事社区服务产业,如“社区大管家”等项目实行市场化运作、实体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在规范服务队伍和工作程序的同时,不断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提高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素质,确保志愿者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上述种种举措,使沈河区社区服务全面升级,成功打造5分钟便民服务圈,社区居民基本可以做到“小事不出社区”。
四是社区环境显著改善。2008年,沈河区把百姓最为关切的老旧小区环境整治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投入7850万元,在全市率先启动了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改造工程,以居民群众最需要、最迫切、最直接的22个问题作为小区改造项目,完成了15个优秀小区、38个达标小区改造任务,还对47个小区道路、边石、方砖进行了整修,社区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按照民生工程听民意的原则,下发了《沈河区居民参与社区(小区)环境改造监督及管理办法》,从每个小区改造方案规划论证,到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及后期管理,全面发动居民参与,先后召开了20余次“小区改造居民听证会”,同时引导各小区成立了不少于20位居民参加的“小区改造义务监督队”,对施工质量、工程进度等方面提出344条有效建议。使小区改造的过程成为居民灵魂再造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居民爱我家园、自治自管、共建社区的积极性。改造完工后,红巾小区被确定为“沈阳市老旧小区改造示范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我区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改造工程进行了相关报道,外省市先后有30多批800多人次来参观学习。在改造的同时,沈河区积极探索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出台了《普通住宅区物业管理实施方案》,尝试建立起“政府扶持、市场运作、街道负责、社区主导、居民参与、部门配合”的普通住宅区物业管理体系,巩固了老旧小区环境改造成果,保障了居民的优质生活。2009年,区委、区政府还将投入1亿元资金,完成12个优秀小区和其它小区全部达 8
标的改造任务,全面提升沈河居民居住环境。
五是社区平安建设稳步推进。加大社区警务治安建设力度,全面推进平安社区争创工作。切实做到人防抓落实,物防抓巩固,技防抓管理,联防抓合力,完善以社区民警为主导,以社区巡防队伍、物业保安队伍为依托,以维安义工为补充,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群防群治网络体系。在全区67个社区共配备206名社区民警,实现一区两警或一区多警,规范了民警接待、监控室值班、巡逻力量整合等10项警务室工作制度,形成“群众身边的派出所”。将全区1634名社防队员整合分配,因地制宜进行24小时全方位巡逻,自行设计、装备了140辆警务巡逻自行车,在东北地区率先实行警务自行车巡逻。全区80%的社区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大大提高了居民的安全感。
六是社区文化活力不断增强。沈河区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工程,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居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健全区、街、社区三级联系网络,实现自娱自乐活动队伍统一协调管理。经过整合,沈河区现有秧歌、戏曲、合唱、长跑等门类的文体骨干队伍342个,骨干人数达16200多人。广泛开展以社区文化艺术节及“文化四进社区”活动为载体、以社区文体活动室和文体广场为依托、以业余文艺队伍为骨干的特色文化活动,提高社区开展文体活动的能力,打造社区文化品牌。加强多功能社区文体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社区文体器材的配备,各级公益文体活动场所全 9
部实现对外开放,社区活动室利用率和满意率达到95%以上,公共文体事业呈现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和谐社区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和谐社区建设创新做法
(一)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创新基层民主的实现形式
沈河区始终把建立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作为社区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围绕自治下工夫,创新载体,搭建平台,以疏为主,疏堵结合。重点整合民间社团、中介组织组建社区居民委员会下属的各类专项委员会,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资助,有效承接一部分政务性工作和公共服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同时,建立社区准入制度,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对部门工作进社区进行严格过滤,明确社区组织自治权、协管权、监督权和拒绝权四项民主自治权力,减轻社区负担。加强社区民主监督,积极引导居民通过合法渠道表达利益诉求,建立社区“下评上”的评议机制,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社区居民评议社区和社区评议区政府相关部门的活动,评议结果纳入区委目标考核体系。我区还在每个社区建立“三为联民直通车”和“政协委员信箱”,每天将居民的投诉意见向区信访局报送,由区信访局负责督办居民意见和建议的落实。迄今共受理居民投诉654件,办结满意率达到100%。切实保障了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知情 10
权、决策权、监督权,受到居民群众的广泛支持,社区居民对相关政府部门、街道、社区和社区工作者开展的社区公共服务满意率连续4年保持在85%以上。
(二)开展社区“评星晋级”活动,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总体思路,制定下发《开展社区“评星晋级”活动实施方案》,开展社区“评星晋级”活动。通过创建“凝聚星、服务星、平安星、生态星、活力星”社区,对原有社区建设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进行系统深化、整合、创新,以评“星”的形式强化部门责任,调动社区积极性,抓实社区建设的核心工作,以社区获“星”的数量反映社区建设的综合水平。一方面,理顺了各部门在社区建设中的关系,形成共建和谐社区的合力;另一方面,既保持了社区建设评价标准的连续性,又超越了固有的评价模式,激励社区不断进取“争星升级”,为社区工作提供了上升的空间。
(三)设立沈河区“和谐社区日”,创新居民共建和谐、共享和谐的活动载体
确定每年5月25日为沈河区“和谐社区日”,谐音取意“吾爱吾家”。2009年“和谐社区日”主题为“爱我家园,融入社区”,陆续开展“心手相牵”邻里大认亲、“扮靓家园”全民大清扫、“帮您就业”社区系列招聘洽谈会、“我爱我家”社区设施大认养、“爱在社区”慈善大行动、“共建平安” 11
维安行动、“健康是福”市民健康大讲堂、“欢乐沈河”百场文艺演出进社区、“佳片有约”百场电影进社区、“感动沈河”社区10大人物评选等10大系列主题活动,以居民心手相牵、共建和谐家园为主线,以服务居民、改善民生为宗旨,以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打造全体沈河人共有的盛大节日。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沈河区坚持“以人和,兴沈河”发展理念,采取一系列积极举措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初步建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社区,激发基层社会活力,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形成了全区居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当然,我们深知,我区和谐社区建设距离“东北领先,全国一流”的既定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以此次创建活动为契机,继续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大力开展具有沈河特色的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确保实现首善之区的目标!
第二篇:争创“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汇报
争创“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汇报 邯山区罗城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对来我中心进行现场复核评估的各位领导及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就我中心创建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邯山区罗城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罗城头水厂路5号,是省级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示范机构、河北省全科医学社区培训基地、邯山区城镇居民医疗定点机构。辖区6.2平方公里,有10个居委、11790户、37113人。是一区域广泛、人口密集、以居住及高校区为主的大型综合社区。中心现有职工54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9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5人,初级职称11人,行政及托老人员15人。
中心占地面积28亩,总建筑面积6000余㎡,医疗设备总值400余万元,其中主要设备有500毫安X光机、动态心电监护仪、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自动血球仪、颈颅多普勒、心电图仪、红外线乳腺扫描仪、中药熏蒸床、全自动牵引床、康复训练床等。中心设有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医技科、办公室、托老中心 1 等,设有综合康复病房床位20张。
中心交通便利,环境幽静,是邯郸市花园式先进单位,邯郸市绿色医疗机构,能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的卫生服务。中心坚持“三个四”的服务承诺,即:四公开:公开服务形式、公开服务时间、公开监督内容、公开收费标准;四免费:免费接送患者、免费医疗咨询、免费健康处方、免费康复锻炼;四优先:残疾人和老年人就诊优先、建立家庭病房优先、出诊优先、检查优先。打造15分钟就诊圈,体现有效经济、方便快捷、综合连续的优质服务,当好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中心连续多年在全区及全市的考核被评为优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荣获全国特色疗休养先进单位,河北省养老服务体系先进单位,河北省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示范机构,邯郸五好党支部等荣誉称号,为创建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创建过程
2012年初,罗城头街道社区卫生中心被市卫生局推荐为创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单位,中心领导班子统一思想,重新优化团队组合,以自身现状和特点为基础,从实际出发,制定发展规划,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按照《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活动方案》,对照《2012年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考指标体系》,按标准逐条落实,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努力打造一 2 个合格的、优秀的社区卫生服务示范机构。
(一)领导重视:
自创建工作以来,得到邯山区委、区政府和邯郸市卫生局大力支持和帮助,区长张荷红、市卫生局局长周海平,副局长胡书芬等领导多次亲临指导创建工作,期间,市政协主席彭学增及政协委员等领导到我中心视察指导,使我们深感激励和鼓舞,同时将创建活动与“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等活动相结合,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能力,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满足社区居民健康服务需求,使中心职工统一了思想,对创建工作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有力地推进了创建工作。
(二)科学谋划
根据国家“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卫生工作向社区卫生服务转移,构建新的卫生服务体系”这一大战略为前提,我中心制定“一个中心,三个亮点”的发展规划。即:以“公共卫生工作”为中心,拓展“托老”、“健康小屋”、“家庭责任医生”三个新亮点。把社区卫生工作落到实处,服务百姓,造福百姓,降低发病率,提高百姓健康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三)环境提升
根据《创建标准》的要求,社区服务中心先后投入资金60余万,对社区进行了改造装修,重新布局和整合,将计免、儿保、3 妇保、康复、全科门诊、健康档案、社区办等公卫科室整体调整到一楼服务区域,划分了公卫区和医疗区。这样的布局,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环境更加温馨,服务流程更加规范,管理系统的运行更加良好,优化了服务模式。挂号收费、药房、检验科室设立了开放式服务窗口,中心各区域均有规范的标识,设有绿色通道,老年人、残疾人及军人等特殊人群的快速窗口,能够满足社区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四)强化公卫
以公共卫生这一重中之重的工作为核心,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组织中心全体人员认真学习《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考评估指标》,逐条细化,逐条落实,各科室明确职责,做到标准铭刻在心,扎实地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强化工作重点,以老年人、妇女儿童为重点服务方向,强化了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及慢病管理的工作内容。社区办不定期深入辖区,调查居民满意度,监督各科室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使公卫这个中心工作做到扎实、有效、有序开展。在创建过程中,中心加强与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的沟通和联系,取得居委会和社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免费体检、义诊宣传等形式,提高辖区居民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多次开展健康进社区大型义诊活动,发放各类宣传单2万余份,营造了创建活动氛围。目前,我中心建立纸质健康档案人数 4 22824人,建档率61.5%。电子档案20538份,建档率55%。65岁以上老年人2975人,健康管理率89.1%。精神病确诊人数18人,规范管理率94.4%。高血压规范管理人数1420人,规范管理率97.9%。糖尿病规范管理人数468人,管理率94.3%。管理孕产妇312人。0-6岁儿童1760人,健康管理率98.9%。一类疫苗接种7000人次,接种率100%。
同时,组织全体人员开展业务培训,突发应急演练,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近两年,参加省、市两级组织的培训共70余人次,人员培训率100%。做为河北省全科医学社区培训基地,接受省、市全科医学培训258人次,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社区培训任务。
(五)创新服务
为了让居民得到更温馨更人性更便利的公卫服务,我中心开拓思路,努力创建和打造“托老中心、健康小屋、家庭责任医生”三个新亮点。
1、托老中心。是我中心拓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一个亮点,是河北省养老服务体系先进单位,设有接待室、餐厅、健身广场、澡堂、人工湖等设施。开展床位150张,床位使用率100%。房间均为双人标准间。室内设有卫生间、高档家具、有线电视、电话、紧急呼叫系统等,每个区域设有活动室、阅览室,拥有400平米 5 的健身广场。是一所集康复保健、休闲娱乐、临终关怀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院。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优势,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结合,和居委会建立沟通机制,优先收住辖区老年人,对居家养老人员提供医疗服务和家政服务,对每位入住老人免费建立健康档案,每周进行两次健康巡诊,指导健康饮食、科学用药及治疗。老人们在这里安度晚年,解除家属后顾之忧,减轻子女的负担,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入住老人的赞扬。
2、健康小屋
健康小屋是我中心为深化和拓展社区健康教育及慢病防治而推出的一个特色项目、亮点工作,是健康教育工作的拓展,得到卫生部疾控局、省卫生厅、市卫生局等领导的肯定。健康报、河北日报、河北卫生杂志、邯郸日报等多家媒体给予报道,新华社近期转发我中心开展的这项新颖的健教模式,邯郸市将依此模式建立“百家健康小屋”,健康小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推广平台,通过在社区建立系统、全面的慢性病管理及健教体系,为居民及社区医生提供了健康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使患者和居民在健康小屋享受到“专家级健康教育和医疗服务”,以此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
我中心健康小屋以中心医院内分泌专家马晓云命名的,由中心3-5名医护人员组成工作团队,针对糖尿病的防治和慢病的日 6 常管理,组织糖尿病患者、高危人群及家属,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每月到中心开展1期,每期课程连续5天,上午为糖尿病治疗并发症,伴发症等知道讲座,下午是饮食运动治疗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健康小屋配备宣教设施和厨房操作间,在讲座的同时,亲身体验科学的一日三餐的制作,通过这一新颖的健教模式,一些抽象的实物等量置换、吃饭多少量的概念,人均每日食用盐5克,食用油25克,蔬菜水果400克,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科学合理分配等等,这些模糊的数字和概念变得更加直观、更具量化、更易掌握。改变了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了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参加此项活动的患者家属及居民,深有感触地说:“在大医院,医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我们交流,更谈不上教我们如何科学的合理饮食和健康生活方式。”目前,健康小屋已举办8期,参加人员568人次,下社区开展活动16次,参加人数2865人次。
3、家庭责任医生。
按照邯山区卫生局2010年第38号文《关于在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责任医师服务》有关规定,我中心成立了家庭责任医生领导小组,制定服务工作方案,服务团队的服务范围和职责,每个团队包括一名医生和两名护士,配备电动车,出诊箱和必要 7 的诊疗设备,实行上门服务,定时服务,定人服务,满足不同个性需求,本着自愿选择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推广和宣传家庭责任医师签约服务,受到辖区居民的欢迎,深深地体会到更贴近群众更方便群众询医问药,目前已签约2000余人。
三、创建成效
中心自成立以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从无到有、从单一的医疗到“六位一体”的全方位服务,有了质的飞跃,深感社区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和可及性,也给我们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带来发展的机遇。如何更好地担当起居民健康的“守门员”,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为此,我们以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提升服务,做好创建工作,经过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有了进一步提高。中心环境更加优美舒适,服务更加系统完善,“治未病”“以预防为主”“健康生活方式和理念”深入人心,基本的医疗和康复也为居民搭建了简便快捷、质优价廉的医疗平台,有力地保障了辖区居民多种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部分亮点工作得到了国家卫生部、省、市、区各级卫生部门的肯定和表彰,7月份通过了省级对我中心进行的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的考核和评估,为这次创建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也越来越得到老百姓的欢迎,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还有很多不足,也面临很多 8 困难。特别是缺少全科医学专业人员,以及现有的公卫经费补贴与百姓对公卫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以这次复核评估为动力,开拓思路,拓展渠道,更好的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的社区卫生服务。
汇报完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及领导批评指正。谢谢。
2012
罗城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年9月14日
第三篇:争创“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汇报(精)
争创“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汇报邯山区罗城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对来我中心进行现场复核评估的各位领导及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就我中心创建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邯山区罗城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罗城头水厂路5号,是省级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示范机构、河北省全科医学社区培训基地、邯山区城镇居民医疗定点机构。辖区6.2平方公里,有10个居委、11790户、37113人。是一区域广泛、人口密集、以居住及高校区为主的大型综合社区。中心现有职工54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9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5人,初级职称11人,行政及托老人员15人。
中心占地面积28亩,总建筑面积6000余㎡,医疗设备总值400余万元,其中主要设备有500毫安X光机、动态心电监护仪、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自动血球仪、颈颅多普勒、心电图仪、红外线乳腺扫描仪、中药熏蒸床、全自动牵引床、康复训练床等。中心设有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医技科、办公室、托老中心
等,设有综合康复病房床位20张。
中心交通便利,环境幽静,是邯郸市花园式先进单位,邯郸市绿色医疗机构,能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的卫生服务。中心坚持“三个四”的服务承诺,即:四公开:公开服务形式、公开服务时间、公开监督内容、公开收费标准;四免费:免费接送患者、免费医疗咨询、免费健康处方、免费康复锻炼;四优先:残疾人和老年人就诊优先、建立家庭病房优先、出诊优先、检查优先。打造15分钟就诊圈,体现有效经济、方便快捷、综合连续的优质服务,当好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中心连续多年在全区及全市的考核被评为优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荣获全国特色疗休养先进单位,河北省养老服务体系先进单位,河北省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示范机构,邯郸五好党支部等荣誉称号,为创建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创建过程
2012年初,罗城头街道社区卫生中心被市卫生局推荐为创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单位,中心领导班子统一思想,重新优化团队组合,以自身现状和特点为基础,从实际出发,制定发展规划,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按照《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活动方案》,对照《2012年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考指标体系》,按标准逐条落实,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努力打造一
个合格的、优秀的社区卫生服务示范机构。(一领导重视: 自创建工作以来,得到邯山区委、区政府和邯郸市卫生局大力支持和帮助,区长张荷红、市卫生局局长周海平,副局长胡书芬等领导多次亲临指导创建工作,期间,市政协主席彭学增及政协委员等领导到我中心视察指导,使我们深感激励和鼓舞,同时将创建活动与“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等活动相结合,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能力,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满足社区居民健康服务需求,使中心职工统一了思想,对创建工作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有力地推进了创建工作。
(二科学谋划
根据国家“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卫生工作向社区卫生服务转移,构建新的卫生服务体系”这一大战略为前提,我中心制定“一个中心,三个亮点”的发展规划。即:以“公共卫生工作”为中心,拓展“托老”、“健康小屋”、“家庭责任医生”三个新亮点。把社区卫生工作落到实处,服务百姓,造福百姓,降低发病率,提高百姓健康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三环境提升
根据《创建标准》的要求,社区服务中心先后投入资金60余万,对社区进行了改造装修,重新布局和整合,将计免、儿保、妇保、康复、全科门诊、健康档案、社区办等公卫科室整体调整到一楼服务区域,划分了公卫区和医疗区。这样的布局,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环境更加温馨,服务流程更加规范,管理系统的运行更加良好,优化了服务模式。挂号收费、药房、检验科室设立了开放式服务窗口,中心各区域均有规范的标识,设有绿色通道,老年人、残疾人及军人等特殊人群的快速窗口,能够满足社区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四强化公卫
以公共卫生这一重中之重的工作为核心,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组织中心全体人员认真学习《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考评估指标》,逐条细化,逐条落实,各科室明确职责,做到标准铭刻在心,扎实地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强化工作重点,以老年人、妇女儿童为重点服务方向,强化了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及慢病管理的工作内容。社区办不定期深入辖区,调查居民满意度,监督各科室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使公卫这个中心工作做到扎实、有效、有序开展。在创建过程中,中心加强与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的沟通和联系,取得居委会和社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免费体检、义诊宣传等形式,提高辖区居民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多次开展健康进社区大型义诊活动,发放各类宣传单2万余份,营造了创建活动氛围。目前,我中心建立纸质健康档案人数
22824人,建档率61.5%。电子档案20538份,建档率55%。65岁以上老年人2975人,健康管理率89.1%。精神病确诊人数18人,规范管理率94.4%。高血压规范管理人数1420人,规范管理率97.9%。糖尿病规范管理人数468人,管理率94.3%。管理孕产妇312人。0-6岁儿童1760人,健康管理率98.9%。一类疫苗接种7000人次,接种率100%。
同时,组织全体人员开展业务培训,突发应急演练,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近两年,参加省、市两级组织的培训共70余人次,人员培训率100%。做为
河北省全科医学社区培训基地,接受省、市全科医学培训258人次,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社区培训任务。
(五创新服务
为了让居民得到更温馨更人性更便利的公卫服务,我中心开拓思路,努力创建和打造“托老中心、健康小屋、家庭责任医生”三个新亮点。
1、托老中心。是我中心拓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一个亮点,是河北省养老服务体系先进单位,设有接待室、餐厅、健身广场、澡堂、人工湖等设施。开展床位150张,床位使用率100%。房间均为双人标准间。室内设有卫生间、高档家具、有线电视、电话、紧急呼叫系统等,每个区域设有活动室、阅览室,拥有400平米 的健身广场。是一所集康复保健、休闲娱乐、临终关怀为一体的 综合性养老院。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优势,与社区卫生服 务工作结合,和居委会建立沟通机制,优先收住辖区老年人,对 居家养老人员提供医疗服务和家政服务,对每位入住老人免费建 立健康档案,每周进行两次健康巡诊,指导健康饮食、科学用药 及治疗。老人们在这里安度晚年,解除家属后顾之忧,减轻子女 的负担,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入住老人的赞扬。
2、健康小屋 健康小屋是我中心为深化和拓展社区健康教育及慢病防治 而推出的一个特色项目、亮点工作,是健康教育工作的拓展,得 到卫生部疾控局、省卫生厅、市卫生局等领导的肯定。健康报、河北日报、河北卫生杂志、邯郸日报等多家媒体给予报道,新华 社近期转发我中心开展的这项新颖的健教模式,邯郸市将依此模 式建立“百家健康小屋”,健康小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推广平台,通过在社区建立系统、全面的慢性病管理及健教体系,为 居民及社区医生提供了健康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使患者 和居民在健康小屋享受到“专家级健康教育和医疗服务”,以此 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我中心健康小屋以中心医院内分泌专家马晓云命名的,由中 心 3-5 名医护人员组成工作团队,针对糖尿病的防治和慢病的日 6 常管理,组织糖尿病患者、高危人群及家属,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每月到中心开展 1 期,每期课程连续 5 天,上午为糖尿病治疗并 发症,伴发症等知道讲
座,下午是饮食运动治疗等实践性较强的 课程,健康小屋配备宣教设施和厨房操作间,在讲座的同时,亲 身体验科学的一日三餐的制作,通过这一新颖的健教模式,一些 抽象的实物等量置换、吃饭多少量的概念,人均每日食用盐 5 克,食用油 25 克,蔬菜水果 400 克,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 质的科学合理分配等等,这些模糊的数字和概念变得更加直观、更具量化、更易掌握。改变了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不健康的生活 方式,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了全民 健康素质的提高。参加此项活动的患者家属及居民,深有感触地 说: “在大医院,医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我们交流,更谈不上教 我们如何科学的合理饮食和健康生活方式。”目前,健康小屋已 举办 8 期,参加人员 568 人次,下社区开展活动 16 次,参加人 数 2865 人次。
3、家庭责任医生。按照邯山区卫生局 2010 年第 38 号文《关于在全区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开展责任医师服务》有关规定,我中心成立了家庭责任 医生领导小组,制定服务工作方案,服务团队的服务范围和职责,每个团队包括一名医生和两名护士,配备电动车,出诊箱和必要 7 的诊疗设备,实行上门服务,定时服务,定人服务,满足不同个 性需求,本着自愿选择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推广和宣传家 庭责任医师签约服务,受到辖区居民的欢迎,深深地体会到更贴近群众更方便群众询医问药,目前已签约 2000 余人。
三、创建成效 中心自成立以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从无到有、从单一的医 疗到“六位一体”的全方位服务,有了质的飞跃,深感社区卫生 工作的重要性和可及性,也给我们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带来发 展的机遇。如何更好地担当起居民健康的“守门员”,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为此,我们以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提升服务,做好创建 工作,经过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有了进一步 提高。中心环境更加优美舒适,服务更加系统完善,“治未病” “以预防为主” “健康生活方式和理念”深入人心,基本的医疗 和康复也为居民搭建了简便快捷、质优价廉的医疗平台,有力地 保障了辖区居民多种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部分亮点工作得到了 国家卫生部、省、市、区各级卫生部门的肯定和表彰,7 月份通 过了省级对我中心进行的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的考核和 评估,为这次创建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也越来越得到老 百姓的欢迎,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还有很多不足,也面临很多 8
困难。特别是缺少全科医学专业人员,以及现有的公卫经费补贴 与百姓对公卫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以这次复核评估 为动力,开拓思路,拓展渠道,更好的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的社 区卫生服务。汇报完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及领导批评指正。谢谢。罗城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2 年 9 月 14 日 9
第四篇:XX办事处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城区工作汇报
XX办事处
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城区工作汇报
XX办事处位于XX区中心地段,是XX是的老城区,辖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下辖8个社区居委会,共有居民2万户,其中常驻人口5.5万人,流动人口2万余人。近年来,我们结合辖区特点,始终把社区文明创建活动抓在手,积极推进“文明社区”、“平安社区”、“阳光社区”的建设。特别是自去年以来,区委、区政府提出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城区活动后,我们在辖区内迅速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城区活动。在创建工作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条块结合,以居委辖区为单位,以办事处为中心,从增强社区居委会的凝聚力、合心力入手,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充实社区教育、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管理四大体系,有力地加强和推进了社区文明创建工作,创造了辖区文明、和谐、安全、温馨地社会和生活环境。几年来,办事处先后获得了“全国青年文明社区”、“XX省拥军优属模范单位”、“XX省城区科普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安全文明办事处”、“XX市城区科普工作先进单位”、“XX市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社区XX街XX号楼也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文明楼”,XXX还作为居民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做了经验汇报。下面我们把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城区活动地情况汇报如下:
一、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居民的文明水平
居民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文明创建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为此我们把切实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当做文明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大力度来抓。我们在社区先后开展了“创建文明社区,争做文明市民”、“讲卫生、除陋习、树新风”、“美在社区、美在家庭”等一系列活动,并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倡导公民树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新方式。我们向社区居民发放了2万余份倡议书,同时以居委为单位深入基层,组织居民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20字基本道德规范。各居委把每一处休闲纳凉的地方都变成居民生动的课堂,广大居民也借此围绕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以及社区创建中普遍关心的卫生、治安、服务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交流,大大增强了社区居民参与创建的自觉性。如今社区居民对创建文明城区的知晓率达到了90%以上,创建文明活动的支持率同样达到90%以上。
除了通过宣传来开展社区教育以外,我们还多方筹措资金90余万元开办市民学校,在每个居委会设立了市民教学点,定期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免费授课,努力做到“下岗不下课,退休不退学,离校不离教”。尤其是我们与区劳动服务公司等单位联合,定期针对下岗职工进行心理素质培训和技能培训。目前,已经开办家电维修、服装裁剪、微机等十几期培训班,对800余名下岗职工进行了培训,使下岗职工再就业能力大大提高。
二、贴近实际,不断深化社区服务
搞好社区服务工作是满足现代化城市居民生活多元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完善的社区服务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为此,我们本着方便群众的原则,一切从群众实际需要出发,采取多种多样的服务方式,推行登门服务、定点服务、包户服务、互助服务、热线服务、承办服务等多种服务形式。除了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外,我们还针对不同的受服群体推行有针对性的服务。比如,围绕老人,我们办起家庭敬老院13处,通过开展邻里互助和志愿者活动进行定人、定时、定责帮扶服务,还为16位老人设立了求助门铃,邻里随叫随到。我们还建立了向阳老年活动中心,开辟了11处露天活动场地,为老人们的休闲健身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围绕儿童,我们针对上学孩子中午就餐难问题,组织成立了11处小餐桌,并制定了统一的收费标准、卫生标准,实行挂牌服务。目前,辖区内已经有500多名儿童接受了此类服务,解除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围绕下岗职工,我们除了开展前面提到的再就业培训外,我们还与辖区内用工单位积极配合,共同促进再就业。目前我们已经与辖区内30多个单位开展了用工合作,通过多种途径使23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占辖区下岗失业人员的30%。
三、突出特色,积极营造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是文明创建的一条重要战线,对提高居民素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及促进稳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正因如此,我们在创建活动中始终注重社区文化建设,并逐渐形成了广场文化、楼院文化和家庭文化相结合的特色社区文化。
广场文化是社区文化的重要内容。我们针对区内中老年人强身健体的愿望,结合与邪教“xx”的斗争,因势利导,大力宣传倡树科学文明健身之风。我们开辟了13个群众性文化活动点,专门请来老师组织中老年人学习交谊舞和健身操,并义务为他们提供音响和灯光设备,现在参加人数已达1000多人。我们还成立了向阳社区文化联谊会,并依托联谊会因时、因地制宜地定期组织各类文体演出和比赛,极大丰富了居民的文体娱乐生活,同时在活动中增进身心健康和团结友谊。
楼院文化是社区文化的重要基础。我们制定了文明评选标准,开展了争创星级文明楼栋的活动。在活动初期,我们通过向居民下发了《致辖区居民的一封信》1万余份,组织居民开展大讨论,得到了广大居民积极响应,激发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热情,在社区内形成了全民动手,人人参与,争当星级文明楼栋的浓厚氛围,涌现出了一批文明楼院,特别是友谊街23号楼被评为“全国文明楼”。
家庭文化是社区文化的“细胞工程”。我们围绕树立良好道德风尚,提高家庭成员素质,开展了一系列评比活动,评选出了“爱国之家”、“廉洁之家”、“教育之家”、“科技之家”、“卫生之家”等等。通过发展家庭文化,有效达到了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目的。
四、多措并举,强化社区管理
为规范社区管理,我们加强了创建工作的纵向制度化建设,实行领导责任制,抓检查、抓落实、抓考核。将市、区文明办确定的创建任务逐一进行分解,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清晰。办事处成立了由一把手亲自挂帅的“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城区”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一把手责任制和定期通报制度,还建立了有党工委成员参加的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委员会,制定了具体的工作制度。我们还进一步完善了相关考核制度,更加科学的制定考核指标,杜绝了考核工作中的形式主义。正是由于做到制度先行,从而实现了在社区管理上事事有章可循,事事有人关心,事事有效监督,事事有序运作,为文明创建工作提供了保障。
在社区管理中我们还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工作与社区工作结合起来,坚持围绕社区抓党建,依托党建促社区。我们首先完善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制度,充分发挥社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调动社区单位建设社区,发展社区的积极性。同时,我们组织各层次的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并通过抓典树标,推动争先创优工作的开展。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实施“争当表率”工程,在机关居委干部中实施“优质服务工程”。通过本次活动,树立一批典型,推选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质服务标兵,号召全体机关、居委党员干部进行学习,并在辖区党员干部中加以推广,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如今在社区里,党员干部各尽所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尤其是退休的老党员纷纷走上街头,有的看门望锁进行巡逻,有的种花育树进行卫生环境保护,有的清理野广告和“xx”非法宣传品。党员们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使一个党员一面旗的党员风采飘扬在社区,为居民群众营造了“风气正、环境美、秩序好、治安稳”的优良环境。
总之,XX办事处在文明创建工作中领导重视,责任明确,措施得力,深入人心,成效显著。在今后,向阳办事处将继续统一思想,强化认识,持之以恒,长抓不懈。在强化措施的同时,继续坚持既定方针,进一步改进前期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继续加大力度完善四大体系建设,使创建工作深入人心,争取成为我区文明创建工作的排头兵。
XX办事处
第五篇:XX办事处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城区工作汇报
XX办事处
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城区工作汇报
XX办事处位于XX区中心地段,是XX是的老城区,辖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下辖8个社区居委会,共有居民2万户,其中常驻人口5.5万人,流动人口2万余人。近年来,我们结合辖区特点,始终把社区文明创建活动抓在手,积极推进“文明社区”、“平安社区”、“阳光社区”的建设。特别是自去年以来,区委、区政府提出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城区活动后,我们在辖区内迅速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城区活动。在创建工作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条块结合,以居委辖区为单位,以办事处为中心,从增强社区居委会的凝聚力、合心力入手,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充实社区教育、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管理四大体系,有力地加强和推进了社区文明创建工作,创造了辖区文明、和谐、安全、温馨地社会和生活环境。几年来,办事处先后获得了“全国青年文明社区”、“XX省拥军优属模范单位”、“XX省城区科普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安全文明办事处”、“XX市城区科普工作先进单位”、“XX市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社区XX街XX号楼也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文明楼”,XXX还作为居民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做了经验汇报。下面我们把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城区活动地情况汇报如下:
一、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居民的文明水平
居民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文明创建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为此我们把切实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当做文明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大力度来抓。我们在社区先后开展了“创建文明社区,争做文明市民”、“讲卫生、除陋习、树新风”、“美在社区、美在家庭”等一系列活动,并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倡导公民树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新方式。我们向社区居民发放了2万余份倡议书,同时以居委为单位深入基层,组织居民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20字基本道德规范。各居委把每一处休闲纳凉的地方都变成居民生动的课堂,广大居民也借此围绕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以及社区创建中普遍关心的卫生、治安、服务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交流,大大增强了社区居民参与创建的自觉性。如今社区居民对创建文明城区的知晓率达到了90%以上,创建文明活动的支持率同样达到90%以上。
除了通过宣传来开展社区教育以外,我们还多方筹措资金90余万元开办市民学校,在每个居委会设立了市民教学点,定期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免费授课,努力做到“下岗不下课,退休不退学,离校不离教”。尤其是我们与区劳动服务公司等单位联合,定期针对下岗职工进行心理素质培训和技能培训。目前,已经开办家电维修、服装裁剪、微机等十几期培训班,对800余名下岗职工进行了培训,使下岗职工再就业能力大大提高。
二、贴近实际,不断深化社区服务
搞好社区服务工作是满足现代化城市居民生活多元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完善的社区服务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为此,我们本着方便群众的原则,一切从群众实际需要出发,采取多种多样的服务方式,推行登门服务、定点服务、包户服务、互助服务、热线服务、承办服务等多种服务形式。除了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外,我们还针对不同的受服群体推行有针对性的服务。比如,围绕老人,我们办起家庭敬老院13处,通过开展邻里互助和志愿者活动进行定人、定时、定责帮扶服务,还为16位老人设立了求助门铃,邻里随叫随到。我们还建立了向阳老年活动中心,开辟了11处露天活动场地,为老人们的休闲健身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围绕儿童,我们针对上学孩子中午就餐难问题,组织成立了11处小餐桌,并制定了统一的收费标准、卫生标准,实行挂牌服务。目前,辖区内已经有500多名儿童接受了此类服务,解除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围绕下岗职工,我们除了开展前面提到的再就业培训外,我们还与辖区内用工单位积极配合,共同促进再就业。目前我们已经与辖区内30多个单位开展了用工合作,通过多种途径使23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占辖区下岗失业人员的30%。
三、突出特色,积极营造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是文明创建的一条重要战线,对提高居民素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及促进稳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正因如此,我们在创建活动中始终注重社区文化建设,并逐渐形成了广场文化、楼院文化和家庭文化相结合的特色社区文化。
广场文化是社区文化的重要内容。我们针对区内中老年人强身健体的愿望,结合与邪教“FLG”的斗争,因势利导,大力宣传倡树科学文明健身之风。我们开辟了13个群众性文化活动点,专门请来老师组织中老年人学习交谊舞和健身操,并义务为他们提供音响和灯光设备,现在参加人数已达1000多人。我们还成立了向阳社区文化联谊会,并依托联谊会因时、因地制宜地定期组织各类文体演出和比赛,极大丰富了居民的文体娱乐生活,同时在活动中增进身心健康和团结友谊。
楼院文化是社区文化的重要基础。我们制定了文明评选标准,开展了争创星级文明楼栋的活动。在活动初期,我们通过向居民下发了《致辖区居民的一封信》1万余份,组织居民开展大讨论,得到了广大居民积极响应,激发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热情,在社区内形成了全民动手,人人参与,争当星级文明楼栋的浓厚氛围,涌现出了一批文明楼院,特别是友谊街23号楼被评为“全国文明楼”。
家庭文化是社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