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建委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2006

时间:2019-05-14 09:17: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宁波市建委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2006》,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宁波市建委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2006》。

第一篇:宁波市建委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2006

市建委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 前言

理清思路,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加速建设事业信息化发展,不仅是一项事关我市建设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工作,也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宁波市建设委员会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编制工作是在我委的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借鉴国家、省和有关城市的建设事业信息化发展经验,依据《浙江省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纲要(2006—2010)》、《宁波市信息化发展规划(2003-2007)》、《宁波市电子政务“十一五”发展规划》等国家和省市重要指导性文件,在充分把握我委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机遇的基础上,提出我委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等。

本《纲要》是我委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相关信息化建设计划、方案的重要依据,适用范围为各机关处(室)及委属事业单位。2 信息化建设现状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委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加快下一步信息化建设奠定了有利的基础。2.1 信息化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目前,我委已建成的信息中心机房位于房产大厦12楼,建筑面积约690平方米。中心机房分基本办公区域和机房设备区域(占地325平方米),其中基本办公区域包括接待室、联合办公区、中心办公室、培训室、储藏室;机房设备区域包括消防室、精密空调与配电室、信息中心主机房、住房公积金分机房、房产交易与权籍中心分机房。

信息中心机房的建设为实现设备集中存放、数据统一管理奠定了基础。目前中心机房的主要设备有:内网与外网核心交换机、内网与外网防火墙、办公自动化服务器、邮件服务器、数据服务器、网站服务器、病毒服务器、FTP服务器、NAS服务器等设备,主要用于外网与办公自动化建设。各处(室)和委属事业单位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所需的软硬件设施须另外购置,并统一放在中心机房运行管理。

我委已初步建立内、外网,并实现与市政府专网互联。机关各处(室)和部分委属事业单位已实现网络联通。目前已联网的单位有: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经济适用房管理办公室、建委企改办、市房地产交易与权籍中心、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四自”工程结算中心、市装饰协会。2.2 信息化应用建设初见成效

我委已建立了面向公众的对外服务网站——“宁波建设网”。依托委信息中心管理的软件系统有:宁波市建设委员会办公事务系统、宁波市勘察设计协会网站、宁波城建档案馆网站、建委人工工资支付担保统筹管理系统。

目前机关部分处(室)正在开发的应用系统有:

1、市场处的“宁波市建筑业行政管理信息系统”。

2、城建处的“城建管理信息系统”。

委属事业单位已经建成或正在开发的应用系统有:

1、档案馆的“城建档案管理”和“城市建设工程照片档案管理”系统。

2、住房资金管理中心的“宁波市住房公积金综合管理系统”。

3、房产交易与权籍管理中心的“房地产档案管理系统”、“备案卡管理系统”、“网上透明售房系统”。2.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委信息化建设初期阶段,因未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缺乏统筹规划和管理,所以我委的信息化建设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多头管理。由于历史的原因,除了科技处外,部分委属事业单位建立了信息化管理机构,机构之间各自为政,给信息化的协调、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2、重复建设。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机关各处(室)及委属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存在重复建设现象,资源利用率不高。

3、资源共享困难。机关及属委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较少考虑资源共享的要求,导致建成的系统所采用的软硬件设施、应用开发技术架构等自成体系,资源共享困难,制约了我委综合利用资源能力的发展。

4、信息孤岛。机关及属委事业单位的业务系统建设时,未考虑互联互通的要求,信息共享的困难较大,形成了“信息孤岛”,不利于充分发挥各种信息资源的作用。

5、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各单位间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制约了我委整体信息化效能的发挥;信息化建设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培训现象。

6、缺乏统一标准。缺少与网络平台、安全系统、运行保障、标准体系等相关配套工作的协调发展,尚待制定统一规划下的整体和优先推进策略。

暴露出来的问题,制约着我委信息化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如何转变思路,提出构建完善、高效的管理信息体系新战略,切实提高我委行政管理和公众服务效率,已经变得刻不容缓。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建设原则 3.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委信息化建设,以建设“数字宁波”战略方针为指导,贯彻落实建设部、省建设厅关于 “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统一验收,促进资源共享”的精神,切实推进我委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制定我委今后信息化建设框架方案,实现整合资源、信息共享、推动数字城市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3.2 建设原则

我委的信息化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必须从宏观、系统的角度出发,做好统筹规划,构建信息化整体框架。在统筹规划基础上,找准各个阶段的发展瓶颈和突破口,有重点、分步骤地予以推进。

(2)统一标准、统一验收。必须着眼未来,用科学的理论和系统的方法,强调“统一规范、统一接口”。采用和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建立统一的调控机制和验收体制。

(3)应用主导,务求实效。将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作为信息化发展首要任务,狠抓应用和服务,努力提高应用水平,促进信息化发展。从解决我委当前信息化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选择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典型业务应用系统优先开发,确定有限目标。避免形式主义、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

(4)资源共享、安全可靠。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网络、业务系统等资源基础,加强整合,促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减少重复投入,避免“信息孤岛”,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加强制度建设,积极运用先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促进信息化健康发展。3.3 建设目标

我委信息化建设环境进一步改善,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效益明显。

1、建成比较完善的信息化主体框架和运行体系,实现信息传递、业务管理、业务流程电子化、标准化、网络化,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为公众与企业的服务水平有大幅提高。

2、初步建立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相适应的体制和环境,形成统一的规范、标准体系和资源开放的良性机制,实现全市建设系统范围内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应用,使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我市城市现代化进程相同步。3.4 主要任务

我委信息化建设牵涉面广,持续时间长。建设时要求牢牢围绕我委信息化建设的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3.4.1 加强管理,成立信息中心实体机构

为解决我委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多头管理、重复建设等问题,成立实体化的信息中心机构,负责制订宁波市建设系统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贯彻国家、省、市信息化建设标准,组织协调应用系统信息共享平台与数据库的建设、重要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化建设实施中的有关问题。实现建委信息网和设备资源管理、信息资源整合及综合开发利用。新建的信息中心应牢固树立为各部门服务的思想,定位于网络与通信中心、数据中心、安全监控中心、安全认证中心等四大职责,切实做好各项技术保障和服务工作,成为我委信息化坚实的技术支持后盾。

3.4.2 整合资源,构筑适应建设事业发展的信息化基础环境

采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努力构筑适应建设事业发展的信息化基础环境,使之成为各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汇集、发布、交流、处理和共享业务信息的平台。围绕信息化基础环境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1、调整完善政务网

依据宁波市政务内外网建设规范和要求,完善我委的网络建设,改造我委局域网,进一步扩大网络规模容量、优化网络结构、提升网络性能,建成安全、稳定的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网,适应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扩大网络的覆盖面,构建覆盖各处(室)、各委属事业单位的网络体系。

2、加强运行保障平台的建设

加强信息处理和存储系统的建设,提供基础数据资料存储、查询、交换以及各类应用系统访问、管理、维护的服务,完成信息资源从分布到集中的战略转变;建立数据备份系统,实现所有业务数据实时存储与备份。建立异地容灾系统,制定容灾机制,确保在各种灾难损害发生后,最大限度地保障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正常应用服务。

3、建成应用支撑平台

以信息交换和共享为目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源头、信息网络为载体。围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共享做好各项工作。通过采用公共资源配置系统,使各个应用系统在管理上采用一致的界面,进行集中的管理,使用共同的安全机制和用户管理,提高基于网络的系统和应用的可靠性,并使管理任务自动化,同时减少重复建设。使用户能够以一种身份登录后直接使用其权限所规定的相应功能。3.4.3 理顺流程,建立高效的综合业务管理主线

在我委信息化发展规划框架内,建设和完善“项目库”、“人员库”、“企业库”三大信息资源库,进一步增加数据库的容量、涵盖面和更新频率,方便查询各类信息。增强数据集成度,实现建设数据的交换和集成。

以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为基础,以整理业务和管理流程为核心,从信息孤岛模式向系统集成模式转变,建设和完善综合办公系统、五条业务管理主线(即“数字城建”、“数字房产”、“建筑业管理”、“建设行政管理”和“住房公积金管理”),建成高效的建委综合业务管理体系。3.4.4 重视人才,启动信息化队伍培训计划

启动信息化队伍培训计划,培养一支信息化专业队伍,即要突出应用、强化培训、加大培训投入,尽快培养一支能胜任当今信息化环境下开展工作的新型队伍,为我委信息化发展和应用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这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在加强信息中心专业队伍建设的同时,力争使每个机关处(室)、委属事业单位至少1人成为我委信息化方面的行家。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与信息化技术装备建设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计算机技术和应用专项培训,提高应用水平,提高系统运行、管理和服务的能力。3.4.5 规范指标,制订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

认真执行国家、省有关信息化的标准规范。制定我委统一的信息化应用规范标准体系,加速资源整合、系统整合和业务整合,为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的共享提供保障。并充分利用委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组织机构合协调能力,积极推行标准体系的实施,使信息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共享。

结合国家和省相关安全规范,参照ISO17790标准,在我委建立完整、科学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通过推广网络安全软硬件技术,对各数据库、应用系统制定硬件技术应用标准,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建立集多种安全系统为一体的网络安全服务系统,基本实现信息的安全传输;建立网络安全事件快速反应处置机制,提供杀毒、病毒防御、网络安全监测维护、网络安全咨询等一系列安全防护服务;形成完善的网络安全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为网络安全管理提供可靠依据。4 建设框架

我委信息化建设系统众多,涉及面广,必须根据我委的信息化总体定位,发挥优势,统一协调,突出重点。我委信息化的建设框架如图1所示。

1、我委信息化建设框架示意图

建委信息化建设框架可分为五个层次和三大保障体系。

1、五个层次

五个层次包括接入层、应用层、应用支撑层、数据库层、基础设施层,各个层次的结构和功能相对独立,下一层为上一层提供支持和服务。

(1)接入层包括办公系统接入、宁波建设网及建设事业服务热线接入;

(2)应用层包括综合办公系统(OA)、决策分析系统两套系统,“数字城建”、“数字房产”、“建筑业管理”、“建设行政管理”和“住房公积金管理”五条主线;

(3)应用支撑层包括公共资源配置系统、数据交换系统和数据共享系统;

(4)数据库层包括项目库、人员库、企业库等数据库;

(5)软硬件基础设施包括网络系统、服务器和存储系统、应用系统基础设施。

2、三大保障体系

三大保障体系包括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和信息化运行保障体系。(1)安全保障体系为各层次提供安全措施和安全技术手段;

(2)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在技术上和管理上提供标准化依据;

(3)运行保障机制为网络和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提供组织机构、岗位职责和管理规范等方面的保障。

上述五个层次和三大保障体系构成了建委信息化系统这个整体,在我委信息化建设中,上述各部分必须同等看待,统一建设,缺一不可。5 建设重点

我委信息化建设重点归纳起来为“二三三五”,即重点建设“两套系统、三个平台、三大数据库、五条主线”。

1、两套系统:即建委综合办公系统(OA)、领导决策分析系统;

2、三个平台:软硬件基础平台、应用支撑平台、统一接入平台;

3、三大数据库:项目信息数据库、人员信息数据库和企业信息数据库;

4、五条主线:“数字城建”业务主线、“数字房产”主线、“建筑业管理”主线、“建设行政管理”主线和“住房公积金管理”主线。

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和运作,构建起我委信息化综合体系,推动建设事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5.1 两套系统

两套系统包括建委综合办公系统(OA)和领导决策分析系统。5.1.1 建委综合办公系统(OA)

建委综合办公系统(OA)主要面向委机关及各委属事业单位,提供完整统一的综合办公平台,实现以下功能:

1、实现办公自动化,包括公文管理、日程安排、电子邮件收发、档案管理、信息发布与管理、信访管理、人事管理、会议管理、车辆管理等功能,并提供与市政府和省建设厅的办公系统接口;

2、建立应用接入标准,为五条主线的业务管理系统提供统一的入口;

3、根据各类人员的职责和工作特点进行个性化设置,使各层级工作人员方便地获取各种必要的信息,接受各种系统服务。5.1.2 领导决策分析系统

以我委业务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库为基础,建立领导决策分析系统,依托应用支撑系统,根据支持子系统提供的信息,强化信息的后台处理、综合分析和深度挖掘,加强数据综合分析,分析经济活动的特点、规律,研究决定我委工作的重点、方针,更好地指导工作,提高信息的综合应用和共享水平。

利用丰富的统计分析工具,采用各种多维图形分析功能,直观地展示一定条件下的工作成绩、发展趋势和潜在风险;参照工作计划,对工作完成比率、工作完成进展情况进行统计,客观评估各业务处室、委属事业单位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通过实施具有我委特色的效绩评价系统,实现对工作评价的量化。通过查询功能模块,领导可以全面查询各业务处室工作开展和计划完成情况;通过一定条件下的组合查询功能,能查询出一定时期、一定数量的统计资料,多角度多维度掌握全局的工作情况。5.2 三个平台

三个平台包括软硬件基础平台、应用支撑平台、统一接入平台。5.2.1 软硬件基础平台

软硬件基础平台主要包括网络系统、主机及存储系统和应用系统基础设施。

1、网络系统。遵循国家和省政府电子政务网络技术规范,与宁波市政务内外网调整改造保持步调一致、标准统一,在我委现有的网络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先进成熟的技术手段,建成结构合理、符合国家保密要求的网络,实现与宁波市政务外网的联网,连接我委各职能部门系统,以及因工作需要接入的企事业单位,支持数据、语音和视频业务,传输性能满足业务需求,具备网络管理和信息交换等完善的功能。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整体优势,为全市建设系统各业务系统的应用和发展、信息资源共享和综合利用提供一个功能完备、稳定可靠、高度安全的网络通信环境。

2、主机及信息存储系统。为了确保各应用系统的运行,必须建设主机及信息存储系统;建设应用系统的基础设施,如各主机的操作系统、系统所需的数据库软件、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措施等。

3、网络安全系统。加强网络安全的建设,为各部门提供包括咨询、管理、维护在内的完整的安全解决方案;并以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功能强大的安全管理平台,实现简化操作、集合功能,统一配置,提高对于网络安全的快速应对机制,极大地方便安全管理和网络管理。

4、数据安全系统。实现所有业务数据实时存储与备份;建立异地容灾备份系统,为信息存储平台提供业务数据的灾难备份服务。5.2.2 应用支撑平台

应用支撑平台包括公共资源配置系统、数据交换系统和数据共享系统。5.2.2.1 公共资源配置系统

公共信息资源是指在整个系统各个业务系统中共同使用到的信息资源。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是适用于系统中所有的业务系统的,它所提供的服务协议必须是其他系统所能使用的,它的管理方式和所提供的服务协议必须相对稳定。

通过采用公共资源配置系统,各个应用系统采用一致的集中管理界面,使用共同的安全机制和用户管理,提高基于网络的系统和应用的可靠性,并使管理任务自动化,同时减少重复建设。

公共资源配置系统主要提供如下的功能。

1、统一用户身份管理

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管理系统,实现以下几个功能:

(1)身份管理:对网络中所有的有关身份标识的信息统一管理,包括用户信息、服务器信息、应用系统等信息的管理。

(2)集中认证:确认用户的身份,同时为我委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有效的身份标识。认证的方式可以采用用户名和密码方式,也可以结合数字证书的方式。

(3)分级授权:满足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多部门的需要,不同级别的管理员将权限范围内的信息资源授权给相应的用户。授权控制可以基于用户、角色、访问类型来进行。既可应用于内部软件系统的授权保护,也可以应用于外部的控制如防火墙等。

(4)单点登录:用户在整个建委信息系统只需登录一次,当用户进入其他应用系统时不需要重复登录。

2、资源管理

公共资源配置系统中的业务系统管理集中对系统中的各个功能及各个服务栏目进行授权控制,并提供完整的系统功能信息。应用系统管理服务将各个应用系统的具体功能作为可以被授权的对象实体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监控和统一授权。

3、授权管理

授权过程具备三个最基本的组成要素即被授权的实体、被保护的实体和权限类型。系统通过这三个要素的组合和继承过滤等机制,利用灵活方便的授权规则来实现复杂的授权管理要求。5.2.2.2 数据交换系统

为实现资源共享,构筑一个信息全面、数据共享、条块互通的建委数据交换系统:

1、对内,为建委内部的各类应用系统提供相互之间的数据交换服务;

2、对外,提供与市数据交换中心的数据交换接口,依托市数据交换中心实现市建委与宁波市其它如国土、规划、城管等有关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

通过数据交换系统,减少人工干预,做到信息的自动收集、自动分类、集中处理和统一发布。加快行政管理从金字塔型向扁平化管理的转变,最大限度实现各部门的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逐步实现建设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5.2.2.3 数据共享系统

数据共享系统主要针对共享性数据资源,如三大基础数据库,以及面向一些专题应用的专业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平台的信息共享体系应提供数据描述、注册、发布、目录、汇总、分发、同步、上/下载、组装等功能模块,以支持多种模式的数据共享。

数据共享系统的共享模式包括:

1、共享数据库模式:实现从业务系统中及时自动提取数据的功能。

2、虚拟数据库模式:基于元数据和Web Services的方式,实现分布式查询的功能

5.2.3 统一接入平台

面向使用人员提供统一接入功能。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宁波市建设网” 网站、“建设事业服务热线”系统。办公系统的接入为机关处(室)、委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供综合办公系统(OA)的登录界面,通过OA系统中实现统一接入。5.2.3.1 “宁波市建设网” 网站

“宁波市建设网”对五条业务主线进行有效的整合,并以统一的、人性化的界面,为社会公众发布建筑市场、房地产市场、开发、城建以建筑企业、房地产企业及各种相关从业人员的各种信息,并提供我市建设系统各种行政审批业务的网上入口,实现网上申报和受理。

通过“宁波市建设网站”建设,最大限度地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高我委及各属委事业单位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5.2.3.2 “建设事业服务热线”系统

根据省建设厅《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纲要(2006—2010)》的要求,利用最新的现代信息化技术,建立统一的呼叫中心——“建设事业服务热线”系统,集中受理与城市供水、市政、拆迁、房屋交易、招标投标、房产管理、建筑工程交易、建筑质量和安全监督等城市建设管理方面有关的咨询、投诉、建议、批评、意见等。该系统将利用计算机网络,与市我市供水、市政工程、房产交易、房屋拆迁等相关企业和部门实现多点、多部门联网联动。5.3 三大数据库

我委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围绕各处(室)、委属事业单位共用数据库的建设和运维着手。根据省厅统一部署,先期重点建设三个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三大数据库”),即城市建设项目基本信息数据库(简称“项目库”)、企业基本信息数据库(简称“企业库”)和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简称“人员库”)。

另外,各条业务主线均有与该主线有关的专业数据,也需建设相应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作为“三大数据库”的重要补充,与“三大数据库”共同支撑起我委整体的信息应用系统。5.3.1 项目库

项目库以项目信息为基本元素,存储项目申报、审批、监管的基本信息。项目库建设涉及多个领域、关系到多个部门。通过为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各类项目基础信息服务,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各处室、各委属事业单位之间在项目建设、管理方面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保证项目质量,强化监管力度。

项目库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和管理有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建设部、建设厅、市政府以及我委的有关规划;项目建议书的有关内容等;与项目审批、建设有关的信息等。

项目入库应按照“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规划一批”的原则,做好重大项目储备工作,确保我市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5.3.2 企业库

企业库以企业信息为基本元素,包括我市建设行业各类企业的基本情况及其在市场活动各环节中的业绩、违法违规和不良行为情况等,真实地反映了企业在建设领域的动态状况。

通过为相关职能部门提供企业的基础信息服务,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为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企业的真实状态信息,实现对建设行业各类企业的全方位监管,促进我市建设行业良性、健康的发展。5.3.3 人员库

人员库以人员信息为基本元素,存储宁波市建设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情况及其在市场活动各环节(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招标投标、施工许可、工程监理、质量安全监督、合同管理和竣工验收备案等)中的业绩、违法违规和不良行为情况等。

通过为相关职能部门提供人员的基础信息服务,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真实反映从业人员在建设领域的动态状况,使我市建设行业管理更加公开、透明。5.3.4 其它专业数据库

根据各业务系统的要求,建设其它专业数据库,作为“三大数据库”的重要补充。5.4 五条主线

根据《浙江省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纲要(2006—2010)》及我委行政管理职能和业务发展要求,按照“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原则,我委的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包括五条主线:“数字城建”、“数字房产”、“建筑业管理”、“建设行政管理”和“住房公积金管理”。

2、五条主线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5.4.1 “数字城建”主线

“数字城建”主线依托现有各行业信息资源,初步建立以GIS为基础的,CAD为应用的数字化城市建设管理系统,实现对市政工程立项、招投标、拆迁、前期管理、图审、施工监管、综合验收、资料存档等各项工作的管理。

3、“数字城建”主线结构示意图

5.4.1.1 城建管理信息系统

城建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城建处的行政管理职能,对城建工程项目的计划管理、项目报批等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5.4.1.2 市政工程前期管理信息系统

市政工程前期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前期办的管理职能,对工程计划、工程三算、工程管理、世行项目管理等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5.4.1.3 招投标管理信息系统(市政基础设施部分)

招投标管理信息系统(市政基础设施部分):根据招标办的行政管理职能,对市政工程的招标投标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5.4.1.4 拆迁管理系统(市政基础设施部分)

拆迁管理系统(市政基础设施部分):根据拆迁办的管理职能,对市政工程涉及的拆迁费用预测及预算编制、拆迁调查登记、拆迁协议签订及政策咨询、拆迁安置、建设用地土地报批及征用、拆房管理、拆迁善后等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5.4.1.5 施工图审查管理信息系统(市政基础设施部分)

施工图审查管理信息系统(市政基础设施部分):根据科技处的行政管理职能,对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的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5.4.1.6 数字城建档案馆

数字城建档案馆:根据城建档案馆的职能,对城建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数字城建档案馆”。充分发掘城建档案信息的价值,更好的为社会各界服务。城建包括纸质档案,照片档案和缩微档案。5.4.2 “数字房产”主线

“数字房产”主线围绕房地产业务,基于GIS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建设房地产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房屋产权产籍管理、房地产市场管理、房屋拆迁管理、白蚁防治和信息发布等业务的一体化管理。

4、“数字房产”主线结构示意图

5.4.2.1 房地产开发管理信息系统

房地产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根据房地产开发处的行政管理职能,对房地产开发计划、房地产开发项目论证、项目初步设计会审和竣工验收、商品房预售管理、房地产市场监管、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审核等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5.4.2.2 拆迁管理信息系统(民用部分)

拆迁管理信息系统(民用部分):根据拆迁办的管理职能,对民用建筑和住房安置资金管理涉及的政策调研、拆迁纠纷调解、拆房施工管理、资金管理等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

5.4.2.3 施工图审查管理信息系统(民用部分)

施工图审查管理信息系统(民用部分):根据科技处的行政管理职能,对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审查的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5.4.2.4 招投标管理信息系统(民用部分)

招投标管理信息系统(民用部分):根据宁波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的行政管理职能,对房地产项目的招标投标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5.4.2.5 白蚁防治管理信息系统 白蚁防治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宁波市白蚁防治所的职能,对全市新建房屋涉及的白蚁预防工程质量管理、白蚁预防合同管理、药物管理、档案管理、回访复查等各方面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5.4.2.6 房地产交易与权籍管理系统

房地产交易与权籍管理系统:根据宁波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的职能,对有关房产交易、产权产籍管理等方面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5.4.2.7 房产档案管理系统

房产档案管理系统:根据宁波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的职能,对地籍图档、房屋拆迁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建设用地档案、产籍卡、房地产登记清册、土地房产登记清册等档案资料进行管理,并利用各种形式为城市建设及房地产开发单位、购租房消费者等各种用户提供查询咨询服务。5.4.2.8 经济房管理信息系统

经济房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宁波经济适用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对经济适用房的发展规划、项目储备、经济适用房销售及出租等各方面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

5.4.2.9 房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房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根据房屋综合管理处的行政职能,对房地产项目的物业管理、维修专项资金管理等各方面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5.4.3 “建筑业管理”主线

“建筑业管理”主线实现对建筑行业的信息化管理,重点实施内容为建设业行政管理信息系统、施工图审查管理信息系统、建筑工程检测管理信息系统、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信息系统等。

5、“建筑业管理”主线结构示意图

5.4.3.1 建筑业行政管理信息系统

建筑业行政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市场处和质量安全与行业发展处的行政职能,对建筑业有关各类单位资质及资格审查和管理、建设工程人工工资支付担保、建设工程质量及安全检查、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建设工程质量及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建筑工程竣工验收等各方面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5.4.3.2 施工图审查管理信息系统

施工图审查管理信息系统:根据科技处的行政管理职能,对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的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5.4.3.3 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信息系统

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信息系统:根据宁波市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监督站的职能,对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等方面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5.4.3.4 建筑工程检测管理系统

建筑工程检测管理系统:根据宁波市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监督站的职能,对工程质量检测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管理等方面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5.4.4 “建设行政管理”主线

“建设行政管理”主线包括行政执法管理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6、“建设行政管理”主线结构示意图

5.4.4.1 行政执法管理信息系统

行政执法管理信息系统:根据法规处的行政职能,对行政执法文书格式和执法流程管理、有关规章制度管理、房屋拆迁法规的实施、调解和裁决、拆迁许可证和拆房单位资格审核、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应诉等方面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5.4.4.2 信访管理信息系统

信访管理信息系统:根据法规处的行政职能,对信访登记、信访事项交办、督办等方面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5.4.4.3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信息系统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信息系统:根据组人处的行政职能,对建设系统各类专业人员实现信息化管理。

5.4.4.4 建设培训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培训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培训中心的职能,对建设系统人员实现培训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

5.4.4.5 建设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根据科技处的行政职能,对建设科研项目的立项申报、受理、审核、项目执行情况跟踪、项目成果验收等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并以宁波市建设系统信息网络为基础,实现科研信息资源的共享,为提高科研部门的办公效率、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强化质量监督管理提供信息平台,以提高科研系统的科研开发能力,为建设系统科技主管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5.4.5 “住房公积金管理”主线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的通知》,我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将从管理型逐步向管理服务型转变,下设若干分中心。中心和分中心实行统一的规章制度、统一的财务核算和统一的业务管理。分中心受中心委托,具体负责所在县(市)区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和运作。

为适应形势的发展,理顺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和运作流程,归纳“住房公积金管理”主线,主要包括归集管理系统、信贷管理系统、计财管理系统和行政执法管理系统、统计分析系统、公积金监管系统。

7、“住房公积金管理”主线结构示意图

5.4.5.1 归集管理系统

归集管理系统:根据宁波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的职能,对全市范围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支取、转移、变更、年度对帐等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5.4.5.2 信贷管理系统

信贷管理系统:根据宁波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的职能,对全市范围的职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申请、受理、申批、贷款发放及贷后跟踪等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

5.4.5.3 计财管理系统

计财管理系统:根据宁波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的职能,对全市范围的资金使用计划编制、资金运用、资金核算,单位行政经费核算等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5.4.5.4 行政执法管理系统

行政执法管理系统:根据宁波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的职能,对住房公积金管理的行政执法、年度验审、公积金缴交扩面、执法指导、政策咨询以及有关贷款咨询等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5.4.5.5 统计分析系统

统计分析系统:根据宁波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的职能,对公积金管理数据统计分析,生成文字、图形、报表等形式,及时反映住房资金变化的信息,监控各项业务运行情况。5.4.5.6 公积金监管系统

为贯彻落实《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2号)关于“建设部要充分依托现有网络系统基础,建立健全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管信息系统,与各省(区)住房公积金监督机构联网,对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和使用实施监督”的要求,根据建设部《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实施方案》的规范标准,在省建设厅统一部署下,部署公积金监管系统运行所必须的运行环境,安装公积金监管系统软件。建立完成基于公积金监管系统数据接口标准的数据对应关系,实现向部级、省级公积金监管系统的数据传输。6 保障措施

我委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确保建委信息化建设重点工程的顺利建设和各项信息化目标的实现,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强化组织、人才、资金、文化、安全、制度等保障,有计划、有重点地分步实施,形成有效的促进机制和保障机制。

1、加强领导,为信息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理顺领导管理体制,建立以委主管领导为首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职能和作用,定期研究、部署和指导工作,加强对我委信息化建设重大问题和重大项目的协调。健全信息化建设工作责任制,明确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各处(室)和委属事业单位的主管领导和专职工作人员,负责落实相关的任务,做到责任、措施和投入“三到位”。加强信息化建设考核,把信息化工作列入对各处(室)和单位领导考核的内容。

2、完善规范,为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包括信息系统硬软件管理规定、规章和相应的技术标准、规范等内容,是建委信息系统主要应用、重点资源建设以及网络平台等任务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是建委信息化建设稳定、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必须适时制订我委的信息硬软件管理规定等规章和相应的技术规范,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权威性、严肃性和规范性。保护软件知识产权。加大对规章规范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强化对我委信息化发展监督管理。保证我委信息化建设的依法有序健康发展。

3、健全机制,为信息化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把信息化建设资金列入年度预算,并保持每年有一定比例增长,切实增加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统筹安排建设项目的资金安排,注重对软件开发、系统应用与示范工程的投资力度。规范和完善市场融资方式,鼓励特许开发等方式开发和经营,推动建设信息化发展的社会化动作。

4、强化管理,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实施保障

要加强我委信息化项目建设立项、论证、经费安排、项目实施、项目评估验收等环节的规范化管理,积极引进、实施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责任追究制等现代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研究制定信息建设项目量化指标评价体系,建立条块结合、层层分解的目标管理责任制,逐步形成系统、规范的信息项目建设管理规章制度体系。

要积极贯彻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加快有关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扩大现行标准体系的内涵和外延,从单纯的技术标准向管理标准、工作标准、质量控制体系和工作规范等多个层面拓展,不断完善标准化技术体系。

要采用先进的安全保密技术手段,依法对重要的信息交换环节进行监控,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设施。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依法对信息安全进行管理,从监管和威慑两个方面加强信息安全,切实保证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5、引进外力,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引进外力,聘请相关专家,建立统一评审、统一验收的机制。在各子系统建设前期,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对建设方案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统一评审,使方案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开放性。各子系统分步骤建设,各子系统建成后,我委组织专家进行统一的验收。

引入咨询和监理机制,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和运行模式。项目建设应采用工程管理国际通行的模式,即由投资建设部门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咨询商、开发商和监理机构,形成咨询商、开发商和监理机构相互制约机制,共同对建设项目负责。

监理公司在项目中受业主单位委托,代表业主方的利益,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对信息化项目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监理方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公正地对待承建方,通过控制项目质量、投资、进度和变更,管理工程合同、工程信息和工程安全,协调项目建设各方的关系,来确保最终圆满地完成建设目标。

6、吸纳人才,为信息化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完善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的有关政策措施,优化环境,尽快形成一支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结构合理的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大力普及信息化基础知识,提高我委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装备的能力,以适应我委信息化发展对高素质专门人才的要求。7 效益分析

我委信息化建设工程充分利用当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来融合建委业务工作,使之发生整体性的进步。因此,我委信息化建设工程的效益是非常显著的。

1、通过我委信息化的建设,将极大地提高我委的管理水平和监管力度,实现我委各处(室)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电算化。并将会为我委的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活力。

2、降低管理成本,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促进建委业务的深入开展和宏观决策,改进工作流程和方法。

3、增加我委管理的透明度,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促进工作方式和作风转变。

4、通过信息化建设,建立起集中的数据库,并发挥数据库巨大的使用价值,通过信息的流动和利用,拓展数据的交换和共享。

5、公共服务网站的建立,促进了政务公开制度的实施,大大加强了与公众和企业的联系。并将加大建设事业政策的宣传力度,更好地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同时极大地方便公众和企业的查询及办理事件。

6、电子政务系统和各种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提高我委的办公效率,促进各级机关的信息交流。推动政府电子政务延伸。

总之,随着我委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应用层次的不断深入,既提高了建委系统工作本身的效益,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8 附件、我委“东部新城”建委机房和网络建设构想 8.1 概述

根据宁波市政府的统一规划,宁波市建设委员机关和委属事业单位将搬迁至宁波市东部新城。为了使“东部新城”建委机房和网络系统能够满足信息化应用的需求,同时也为新大楼设计时能充分考虑机房的特殊需求,新大楼设计中涉及信息化建设部分如机房、大楼综合布线等,应由我委信息化主管部门参与论证。以下各节为“东部新城”建委机房和网络建设的构想。8.2 建委机房建设构想 8.2.1 关于机房选址

根据规划,东部新城建委大楼由主楼、附楼和裙楼组成。主楼高约90米,附楼高约60米。机房是新大楼的网络中心和数据中心,考虑到网络布线、设备放置等要求,将机房选在主楼。

根据《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的建议,“电子计算机机房在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物内宜设于第二、三层。”同时考虑到新大楼的实际情况,可以将机房选择在第2 ~ 6层。

在新大楼设计时,应保证大楼的货梯能够到达机房区所在楼层,否则应具备室外吊装条件,以方便大型设备进入机房。货梯的高度及宽度等均应考虑到大型设备进出的要求。8.2.2 关于机房总体布局

机房包括办公区和机房区两部分。

一、机房区

机房区参考国标A类机房标准进行设计。机房区主要用于放置各种机房重要设施,实现对各种设施的集中管理和维护。机房区主要包括主机房、值班室、操作及监控室、空调及配电间、消防间、介质存储间、备用房间等。各房间位置要适当,面积要留足,要考虑扩展余地。机房区面积应不低于1200平方米。

二、办公区

办公区是信息中心的主要办公场所,按国标机房辅类机房标准设计。包括办公室、小会议室、接待室、储藏室、维修间、配件间等,面积应不低于1200平方米。

8.2.3 关于机房的设计规范标准

一、机房场地条件要求

在新大楼设计时,根据国家A级机房标准和《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机房场地满足应如下要求:

1、机房区的主体结构采用大开间大跨度的柱网,内隔墙宜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2、机房区层高不低于3.6m,梁下高不低于3.1m。

3、主机房的楼板荷载按5.0~7.5kN/m2设计。空调及配电间的楼板设计荷载不得低于10 kN/m2,并应能根据电池数量和摆放位置,按需另行加固。

4、空调及配电间应设计给排水管道,且该管道不得经过主机房。

5、要避开强电磁场干扰,远离嗓声源,不能与卫生间等贴邻。

6、在空调及配电间附近预留合适的室外平台,用于安放机房专用空调的室外机。空调外机会释放噪音和热量,故新大楼设计时应予以充分考虑,以免与其它单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二、机房区动力供电系统

主机房动力供电系统包括不间断电源系统(UPS)、辅助设备供电系统、照明供电系统。新大楼设计时,应考虑如下因素:

1、考虑到主机房供电安全,大楼应专为主机房提供2路足够容量的供电线路。

2、主机房配置2台UPS组成冗余系统,保证供电安全。

3、大楼应专为辅助设备提供供电线路。辅助设备主要包括主机房的精密空调、新风机、维修插座等。

4、机房配置单独的配电柜,大楼提供的专门供电线路敷设进入该配电柜。

5、照明供电分为正常照明供电和应急照明供电,其中应急照明供电由UPS提供。

三、主机房精密空调和新风系统

主机房采用专用的精密空调和新风系统,设计时应主要考虑如下的因素。

1、根据机房的设备数量、摆放位置选择合适的空调容量。

2、合理安排精密空调的进水和出水位置,保证进出水管不经过主机房区域。

3、合理选择精密空调的室外机摆放位置,避免室外机距离过远。

4、主机房新风系统设计时,采风口的设计位置,需考虑是否与大楼的新风系统相结合。

5、大楼设计时,应为气体灭火区域预留排风口,用以排除可能出现的烟雾及灭火后出现的气体。

四、防雷接地系统

主机房防雷和接地系统设计时主要考虑如下的因素:

1、在大楼动力室电源线总配电盘上安装并联式专用避雷器构成第一级防雷系统;

2、在机房配电柜进线处,安装并联式电源避雷器构成第二级防雷系统;

3、在UPS输入端安装第三级防雷系统;

4、大楼应提供联合接地体端子,要求接地电阻小于1Ω;

5、主机房所有的桥架、金属管等需进行跨接,并连同活动地板支架一起,与主机房内接地铜排相连,组成接地系统。

五、设备环境监控系统

设备环境监控系统设计时主要考虑如下因素:

1、将压配电设备、UPS、精密空调、消防设备、安防系统等统一监控、统一管理。

2、合理设置漏水检测线布置,保证对漏水检测的准确性。

3、合理设置多种报警方式,保证报警能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六、主机房消防系统

主机房消防系统采用七氟丙烷气体全淹没灭火方式。消防系统设计时应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1、消防系统设计方案应符合相关消防标准规范,并报市消防部门批准。消防系统需通过消防部门的验收。

2、方案设计时应考虑与大楼消防报警系统的联动。

七、主机房安防系统

主机房安防系统包括门禁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安防系统设计时应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1、安防的监控可以整合到环境监控系统中,进行集中监控。

2、设计时应考虑与大楼的安防进行互联,将部分监控信号传送给大楼的监控中心。

8.3 异地容灾备份中心构想

由于我委涉及的领域关系国计民生,尤其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责任重大,而且具有数据庞杂、业务众多、开放度高等特点,给我委信息化规划、建设以及维护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确保万无一失,进一步提高管理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委应有异地容灾备份解决方案。

异地容灾备份解决方案是在主信息中心发生事故或灾难时由异地设备提供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容灾恢复。异地容灾中心具有主信息中心的相同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两个中心的数据是同步的。在无大灾难时,主信息中心正常运行。在有大灾难时,即以最快速度将系统从主信息中心切换到异地容灾中心,而异地备份中心提供已同步的数据,保证业务管理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确保切换接管过程迅速、平滑、稳定。

新大楼建成后,我委网络系统和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迁移到新机房,成为主信息中心。老机房非但不会因此废弃,而且适时地定位于远程灾难备份中心。这样既提升了我委信息化建设层次,又达到了充分保护原有投资目的。8.4 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主要包括大楼综合布线和主机房内综合布线。线缆采用多模光纤和全六类双绞线。

大楼综合布线系统包括在大楼的智能化工程中,各楼层的接入光纤引至主机房的配线机柜内。大楼智能化工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线路冗余及扩展性,以适应将来中心机房各种不同的要求。

机房综合布线主要在活动地板下通过弱电桥架敷设。

大楼综合布线属于楼宇智能化工程一部分,无论设计还是实施阶段都有严格国家标准规范,因此大楼综合布线方案应由建委信息化主管部门参与论证。

以下为我委大楼综合布线设计的几个重要规范。

一、弱电间的设置要求: 为建设大楼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新大楼每个楼层应设计一间弱电间,用于摆放机柜及楼层接入交换机等设备。弱电间不小于6平方米。楼层弱电间之间通过弱电井贯通。弱电间位置要能保证至该楼层任一计算机信息点线缆长度不超过90m。弱电间向外开启,并朝向公共通道,采用防火门。桥架进出弱电间留洞必须提供,内部楼板留洞一般宽度250mm,长度根据实际需要。

了解层高、吊顶情况,特别是通道吊顶高度。提供弱电桥架安装位置及标高。

向结构专业提供进出建筑物管线穿越地下层剪力墙孔洞大小、数量及位置。有的建筑物如果进出管线多,则要出管线剖面图,注明管子间距,行距及标高。

二、平面布置位置: 详细部署计算机信息点、电话点、电视终端、电视前端放大器、分配器箱平面布置位置,并要求电气专业设置相应的单相电源插座。一般电源插座与计算机信息插座外沿间距200mm。并告知每层平面计算机信息点的计算负荷(考虑同时系数),由电气专业提供电源。

三、信息点供电要求

一般工程中计算机终端不由机房UPS供电,办公楼计算机电源最好有单独的配电箱,不与普通照明共用配电箱。8.5 网络系统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省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通知》(浙政办函〔2003〕88号)和《浙江省人们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电子政务网络技术规范的通知》(浙政办发〔2005〕95号)的要求和规范,进行新大楼的网络系统建设。

网络系统的设计,应主要考虑如下的因素:

1、网络设计应符合省、市有关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要求和技术规范;

2、总体网络平台的设计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组网,包括核心、汇聚和接入三个层次;

3、核心层包括2个核心节点,位于主机房,组成冗余系统;

4、汇聚层为1个汇聚节点,位于附楼,通过1000M光纤双归上连到2个核心节点;

5、接入层包括各楼层接入节点,位于各楼层(或几个楼层一个)的弱电间内,通过1000M接入汇聚节点(附楼)或核心节点。为端终PC提供10/100M的桌面接入服务,同时应具备划分VLAN的功能。

6、网络系统应考虑安全体系的设计,包括:访问控制、病毒防治、入侵防护、日至审计、安全评估、安全修复等。8.6 视频会议室

新大楼设计时,应考虑预留视频会议室位置。在该会议室中将建设一套视频会议系统,连接市建委上级机关、各县(市)、区的建委,视频会议终端的数量按16个设计。

视频会议主会场的选址应充分考虑我委领导及各业务处室工作的便利性,放置在适当的楼层。主会场可召开160人的会议,并在该会议室中将配备必要的大屏幕显示系统、扩音系统、会议系统及控制系统等。8.7 电子培训室

为促进我委的人才培训工作,新大楼还应设计电子培训教室。放置在适当的楼层。可容纳至少50台终端的规模,并在培训室中将配备必要的投影系统、扩音系统、发言系统等。8.8 小结

随着我委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委日常工作将越来越依赖各种信息化设施、工具。机房作为各种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集中存放地,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地。为保证将来机房能安全、高效的发挥作用,就要求新大楼设计单位,在进行大楼总体设计时,与我委信息化主管部门进行充分交流和沟通,充分了解机房建设的各种要求,征求他们的意见,共同做好大楼的总体设计工作,为将来机房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

《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提纲

目录(略)

第一章、规划基础

◆《十五计划》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任务。

◆2001年11月26日吴邦国在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联合举办的“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大会”上

作了“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带动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讲话。明确提出了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三改一加强”相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强化企业的基础管理相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

◆XX集团充分认识到经营管理信息化对提高集团整体运转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以及自

身基础和差距,把信息化规划列为五年发展规划的专题子规划。

◆XX集团各级领导对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建设性的意见。

----以上背景是集团信息化规划工作的基础,也是集团信息化规划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

第二章、总体建设目标

以集团五年发展规划确定的管理改进计划为基础,配合集团体制、机制、管理和技术的持续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经过三到四年的努力和拼搏,建立和形成满足集团公司及其控股企业协同运转、高效管理和科学决策需要的XX集团综合信息系统。为深度开发信息资源、加速信息流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提高信息利用能力提供有效手段,促进集团公司及其控股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方式的改进和优化,提高集团的整体创新能力、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章、基础规划

一、信息资源规划

◇经过一年的努力,分别完成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全统的全面信息资源规划工作。摸清信息家底,搞清信息需求,建立和初步形成集团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体系;

◇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工作,配合集团管理改进计划的实施,分析和建立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的经营

管理主系统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

◇结合信息资源规划工作,建立和形成全集团的信息开发应用管理体系。包括信息管理组织职能、信息归口管理制度、信息管理责任网络和信息内容管理制度等,确保经营管理和决策支持信息的明时、准确和完整;

[可增加适合企业需求的其它任务]]

二、集团公司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

◇以集团公司X大功能定位及其管理和决策流程的改进和优化为基础,经过三到四年的努力,建立

和形成以战略信息管理为龙头、财务信息管理为核心、人力资源管理和核心知识管理以及办公信息系统为配套的集团公司综合信息系统。

三、生产经营主系统的信息系统完善和应用

Copyright@ 2002 大连圣达计算机发展有限公司第 1 页

◇[描述当前生产经营的完善或开发的任务,要达到的目标]

四、全集团基础应用服务系统建设和推广

◇经过一到二年的努力,借鉴生产经营主系统实施[或企业内成功的应用系统的实施]以及国内外先进的基础应用服务系统建设的成功经验,以互联网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和形成全集团互连和协同运作的基础应用服务系统,包括电子邮件系统、协同办公系统、企业信息门户等。

五、集团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

◇经过一到二年的努力,实现集团公司与所属企业的网络互联,完善、建立和形成支持集团综合信息系统的高效、安全、可靠和稳定运行的分布式数据中心和集团广域网等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六、信息系统组织、管理、安全与运行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

◇以生产经营主系统实施[或企业内成功的应用系统的实施]的组织、开发、管理、运作和维护的经验和制度为基础,再经过半年至一年的努力,完成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的信息统筹管理。建立和形成目标明确、组织科学、业务规范、制度健全、运作高效、服务优质的信息系统组织体系、管理体系、运行服务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信息系统可靠、稳定、安全和高效运行,为全集团提供优质的信息技术服务。

七、信息化人才队伍整合、培养和使用

◇以生产经营主系统实施[或企业内成功的应用系统的实施]的信息技术力量为主体,全面整合集团集团现有的信息技术力量,形成合力,培养和形成一支统一管理的专门为XX集团信息化建设服务的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

第四章、指导原则

XX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原则确定为:“集团领导,归口管理;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一标准,互连共享”。[根据企业实际调整修改]

本指导原则贯穿于集团信息化规划的全过程,也是今后集团信息化规划实施的指导方针和政策依据。

一、集团领导,归口管理

◇成立由集团公司总经理任组长的集团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整个集团的管理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集团信息化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根据集团日常运作、管理和决策的需要,组织编制和修订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

◇建立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信息化委员会制度。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指定一名副总经理担任该企业的首席信息主管(CIO),负责具体领导本单位的信息化工作,组织和管理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接受集团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指导和监督;

◇对全集团现有的信息技术力量进行整合,成立集团信息中心,作为整个集团的信息技术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整个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具体实施、运行维护和技术服务工作。

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集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日常运作、管理和决策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统筹规划,统一部属的原则;

◇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按照自身的发展目标和集团信息化规划,落实和分解自身的信息化目标,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以实用为准绳,以效益为目标,在集团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集团信息中心统一组织,扎实有效的分步开展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

三、统一标准,互联共享

◇信息技术成功应用和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条件是信息基础标准的建立和统一。XX集团必须建立和形成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信息基础标准体系(包括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要领数据库标准、逻辑数据库标准、网络系统设计规范、应用系统设计规范、IT基础设施配置规范、信息管理和开发利用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这些标准的建立和执行,是集团信息化建设避免重复投资、加速信息流通、实现信息授权共享、取得最大效益的基本前提和基础;

◇从集团管理和发展的需要出发,在不断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以及信息分类授权体系的基础上,把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的网络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作为一条基本要求逐步落实,最终实现集团公司与所属企业之间信息双向的授权互动共享和高效的协同运作。同时,使集团内的信息技术队伍的知识和经验、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共享和利用。

第五章、系统结构和功能

一、集团信息化基础框架

由四层框架构成(图5-1)。

二、集团应用系统功能说明

·基础应用服务平台·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系统; ·集团公司管理信息系统

·集团数据仓库和决策支持系统。

[各系统展开说明,比较复杂]

一、关键差距说明

二、任务表

图5-1:XX集团综合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第六章、差距和任务

第七章、差距和任务

一、建设思路

◇规划实施总体思路(图6-1)◇信息资源规划实施要点 ◇IT基础设施工程实施要点 ◇数据库工程实施要点 ◇应用软件工程实施要点

图6-1:XX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实施的总体思路

二、关键技术

在本规划实施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问题和难题。本章列举了其中七大关键技术,包括:

·信息资源规划技术 ·B/S应用开发技术; ·企业应用集成技术;

·信息组织与数据库技术; ·数据仓库技术; ·异构网络互联技术;

·数字证书与安全控制技术。

这些关键技术需要给予高度重视,一方面需要安排足够的培训使有关领导、用户尤其是信息技术人员切实了解甚至全面掌握相关技术,另一方面,需要与外部有关有实力和信誉的厂商和有关技术专家建立战略性的长期合作关系,主动借助外部技术力量全面研究和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以确保XX集团综合信息系统在技术上获得成功。

第八章、实施计划

[进程表]

实施计划任务要点

第九章、投资估算、效益与风险分析

一、投资估算

二、效益分析

三、风险分析 ·管理决策风险 ·系统实施风险 ·成本控制风险 ·效果评估风险

第十章、对策和措施

第三篇:农发行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纲要

信息技术是现代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五年是我行加大支农力度,着力打造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关键时期。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11-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科学规划未来五年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结合我行信息化建设现状,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制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建设回顾

“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两大平台”和“三大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形成了以综合业务系统和信贷管理系统(CM2006)为业务经营核心、综合前置系统为系统接入核心、数据交换平台为数据应用核心的现代银行IT架构雏形,“两地三中心”灾备、研发体系建成,科技支撑能力大幅提高。

(一)信息技术基础平台。建成功能完备、同业先进的总行数据中心、同城灾备中心和珠海异地灾备中心;建成并优化“分网运行、互为热备”的企业网;分支行机房建设与管理逐步规范。

(二)经营决策平台。全面优化综合业务系统,使之成为支撑业务经营、产品创新、渠道拓展的核心业务系统;建成信贷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大集中,信贷管理全流程自动化控制;建成综合报表平台,初步实现经营数据的集成和共享;建成统计数据集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外汇金宏、反洗钱、反假数据报送、计算机辅助审计等管理信息系统;建成覆盖全行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综合办公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三)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制定软件合作开发跟踪与控制管理办法和省级分行软件研发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提升IT项目管理规范化水平;制定网络管理办法、机房建设技术规范、安全等级标准和运维管理规范等制度规范。

(四)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成同业领先的“两地三中心”灾备系统;初步建成总行集中监控系统、省级分行和二级分行机房预警监控系统;完成全网防病毒体系建设;建立信息系统应急预案,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有序推进;各级行有效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五)信息技术组织管理体系。总行信息技术部和营运中心分设,成立软件研发和灾备中心;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总行信息技术人才数量显著增加,全行初步建立一支既懂技术也懂管理的信息技术人才队伍。

“十一五”期间,我行信息化建设基本完成了规划任务,很多方面甚至超过预定目标,与先进银行的差距大幅缩小,其中的经验弥足珍贵。一是必须把信息化建设提升到全行改革发展的战略高度。离开信息科技支撑,建设现代银行就是空谈。正是由于将信息化建设提升为全行的战略高度,确立了赶超型发展战略,我行信息化建设才得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信息化建设必须与农发行的实际紧密结合。我行没有零售业务,业务特色鲜明,决定了我行信息化建设不能简单照搬商业银行模式,必须紧密结合我行实际,建设具有政策性银行特色的科技支撑体系。三是信息化建设必须充分利用内外部各种资源。我行的信息化建设底子薄、基础差,信息化建设必须实施开放式发展的模式,既要充分调动全系统积极性,也要广泛利用同业和社会资源。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行信息化建设与现代银行要求相比,仍存在很多不足。一是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尚待提高。现有系统仍存在功能不完善、协同性不足等问题,对大集中后业务数据的深层次利用不够。二是信息系统稳定运行基础仍显薄弱。系统运维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滞后,保障安全运行的技术手段还需加强。三是信息技术队伍与信息化快速发展形势不适应。现有信息技术队伍数量、素质、结构仍不足以支撑研发、运维的需要。四是信息技术治理体系仍需完善。信息化建设决策机制有待完善,产品设计和研发统筹规划不足,管理、研发、运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理顺。

二、“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期间,我行外部配套改革加快,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建设将迈出新步伐,信息化建设蕴含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首先,随着业务范围的逐步拓展,客户将更趋多元化,对我行客户响应能力、客户服务水平将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完善以客户为中心的多渠道的信息技术生产支撑体系。

其次,随着我行改革的不断深化,经营管理的复杂程度将提高,难度将加大,管理决策将更加要求精细化和科学化,需要加快建设以数据深度利用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管理支撑体系。

第三,外部监管将更多采用信息化手段,要实现行内外系统的有效对接,必须构建安全高效、灵活便捷、严谨规范的金融信息服务架构。

我行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和同业先进水平相比仍处于赶超阶段,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我行信息化建设将肩负更加艰巨的历史使命。

三、“十二五”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11-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信息创造价值,科技引领发展”的信息技术文化理念,坚持科技强行战略,坚持以满足客户需求和经营管理要求为导向,坚持以内部自主创新和外部资源引入相结合,转变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式,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我行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信息化建设质的飞跃,为全行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的原则:围绕中心:信息化建设应以我行改革发展为中心,以响应市场变化和服务业务需求为抓手,采用成熟的技术,建设功能完善、稳定高效的信息系统,全面提升我行的核心竞争力。

统一规划: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健全权威、科学、有效的科技治理体系,总体规划、全面设计,形成统一蓝图,强化应用系统的协同一致性,避免重复建设。

有序规范:充分研究并切实遵循信息化建设内在规律,规范应用架构和技术标准,把握轻重缓急,统筹资源配置,有序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

安全优先:坚持把安全第一的理念贯彻到信息化建设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项目建设、运行维护和安全设施之中,全面落实外部监管部门和业务稳健运行对风险防控的要求,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风险可控。

“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夯实“四个平台”,推进响应快速化、产品多元化、服务个性化、渠道网络化和决策智能化,使我行信息化水平整体接近国内同业先进水平。

“四个平台”指:生产经营平台;内部管理平台;决策支持平台;信息技术基础平台。

为实现总体目标,必须突出“五个更加注重”,即突出以提高客户服务能力为目标,更加注重以“客户为中心”为导向实施信息化建设;实施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的总体设计和管控,发挥整体架构快速支撑业务发展的优势,更加注重提升信息系统的内在价值;开展业务流程梳理和优化,促进“流程银行”建设,更加注重整体协同的业务流程信息化;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实施科技引领战略,推进业务和服务创新,更加注重业务与技术双向驱动、互相融合的发展模式;健全IT治理体系,完善管理、研发、运维、安全的规范衔接机制,坚持研发和运维并重,更加注重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四、“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生产经营平台建设。生产经营平台是提供对外服务、开展业务经营的信息技术平台。“十一五”期间,搭建了架构合理、支持产品和服务创新的综合业务系统,建成信贷管理系统。“十二五”期间,要以提高对客户服务能力为重点优化综合业务系统,以有效满足信贷管理要求为重点完善信贷管理系统;完善网上银行,建设短信平台,丰富服务渠道;全面实现国际业务信息化;启动中间业务系统和分行特色业务系统建设。

到2015年末,形成以综合业务系统和信贷管理系统为核心,包括网上银行、短信平台、国际业务系统的生产经营平台,推进本外币一体化经营,支撑主体业务以及各类创新业务,使之成为运行稳定、功能完整、架构灵活的基础运营平台和渠道丰富、结算便捷的产品创新平台,满足客户对金融产品多元化和服务个性化的需求。

(二)内部管理平台建设。内部管理平台是实现内部工作集约化、流程化管理的信息技术平台。“十一五”期间,建成统计数据集中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公文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等主要业务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十二五”期间,要按照业务流程和信息流转的有序衔接,整合现有管理信息系统,有效解决数据多头重复录入问题;扩展应用综合办公平台,使之成为高效、协同的全行办公环境;优化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提高审计覆盖面和效率;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深化系统应用范围;建设采购管理、资产管理、绩效考评、内容管理等流程驱动系统;启动资金业务、财务管理等系统建设;完善企业信息门户,实现内部管理的统一接入。

到2015年末,构建支持移动办公和多种接入方式的协同工作环境,打破条线分割和部门壁垒,促进流程优化和重组,实现流程规范化、资源可视化、过程透明化和内部管理的刚性控制和有序运转。

(三)决策支持平台建设。决策支持平台是提供分析预测、辅助经营决策的信息技术平台。“十一五”期间,建成数据交换平台和综合报表平台,初步实现业务数据共享。“十二五”期间,要对业务经营数据进行梳理,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为目的,实施数据质量工程;以数据交换平台为基础,建设数据仓库;采用商业智能技术,基于数据仓库,启动决策分析模型研究,推进客户关系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管理会计、信用风险管理等系统建设。

到2015年末,实现经营和管理数据在全行范围的共享,以数据仓库为基础,推动建立面向主题、面向市场、面向决策、满足内部管理和外部政策要求的智能应用,力争形成全行完整统一、各有侧重的决策支持平台,为经营管理和客户服务提供基础信息和决策依据。

(四)信息技术基础平台建设。信息技术基础平台是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进的治理体系和基础设施平台。“十一五”期间,实现管理与运行、研发与运行相分离的机制,强化制度建设,建成总行“三大中心”,完善基础设施。“十二五”期间,要健全组织和人员管理、规划管理、项目管理、服务管理、外包管理等IT治理体系。要持续完善“两地三中心”灾备系统,确保业务连续性;完善适应“两地三中心”运行格局的运维监控系统;完善安全基础设施,提升信息系统安全水平;建设有利于加快软件研发速度和提高软件质量的研发平台和测试平台;以资源动态配置为目标完善网络系统;着手启动需求管理系统建设,实现对需求的全过程管理;全面完成机房标准化工程。

到2015年末,按照业界先进的IT治理理念、方法和工具,整合我行IT决策、组织、流程、人员等各方面因素,在全系统内建立和完善立项、研发、测试及运维的标准和规范,形成有利于业务和技术深度融合的IT治理体系。全面提升系统安全运行水平,做到开发与运维并重,在快速开发应用系统满足业务发展需要的同时,改善现有软件系统质量和系统安全运维水平,确保重要核心系统的稳定高效。

五、“十二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十二五”期间是我行信息化建设实现质的飞跃的关键时期,信息技术的广泛覆盖和深度利用必将引起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的深刻变革,必须进一步提高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认识,并将这种认识转化为具体行动,为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深化信息化组织体制建设。完善适应数据大集中的科技管理体制,建立以信息化建设委员会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强化信息技术部对全行信息化建设的统一管理职能,完善研发和运行有序衔接、规范运转机制,完善各级行信息技术部门职能,使总行成为全行管理、研发、数据中心,省级分行成为区域数据和特色业务中心,二级分行成为一线技术支持服务中心。

(三)全面推进人才发展战略。人才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资源。必须充分利用全社会资源,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引进、培养、使用、储备各类专业结构的复合型人才、专家型人才、实用型人才。建立适合我行模式的信息技术核心团队,承担总体IT架构设计、研发管理、核心系统自主测试、运行维护任务。设立专门面向信息技术人员的业务岗位,拓宽信息技术人员职业发展通道。

(四)加大资金投入。继续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优先保障信息化建设资金需要。逐步优化投资结构,在继续保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适当提高在信息化战略咨询、标准化体系研究、运维体系研究等方面的投入,全面提升资金投入的使用效益。

(五)完善研发机制。继续坚持和完善“自主研发、合作研发与外包研发相结合”的研发机制。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以总行为主、分行补充的全系统参与的研发机制,引导和调动各级行、各部门的研发积极性,继续充分利用外部专业IT合作厂商、外包合作伙伴的先进经验和成熟资源,提高信息化建设速度和质量。

(六)探索重要核心系统的常态化升级模式。对综合业务系统、综合前置系统、数据交换平台和综合报表平台等核心系统,要加强需求整合,逐步实现产品化研发,形成稳定的持续优化、常态化升级和问题解决模式。对信贷管理系统,逐步建立系统同步升级、同步优化机制。

本文来自: 中间件技术社区论坛(http://bbs.middleware123.com/)详细文章参考:http://bbs.middleware123.com/thread-1995-1-1.html

第四篇:市建委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近几年来,市建委在市委、市政府的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信息中心的指导帮助下,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大力开展电子政务工作,在门户网站建设及行业系统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不断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市委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

从XX年政府机构进行改革开始,我委由三个局级单位合并后组成。当时,信息化建设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建委连自己的门户网站都没有,与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工作职能及上级关于开展电子政务的要求很不适应。为了改变信息化建设的落后局面,委领导高度重视,经委党委研究决定,成立了委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由一把手田庄主任任组长,有关领导及处室参与,专门负责委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及重大项目的决策。根据工作需要,建委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信息中心,负责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技术支持与服务。几年来,委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我委建筑业、房地产开发、城市管理、拆迁管理等行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制定了信息建设发展规划,并根据上级要求和业务管理实际需要,将信息化建设经费列入预算范围,有步骤地实施网站及相关业务系统的开发建设。

二、加强济南建设网建设,构建行业信息化政务平台

济南建设网于XX年9月正式开通运行,作为市建委信息发布的窗口与平台,是实现政务公开,施行电子政务的重要载体,是市建委与政府部门、企业、广大市民之间的信息沟通桥梁和纽带。网站坚持“开拓创新、稳妥务实、滚动发展、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以“构建网上政府,推行网上办公,推进电子政务工作”为工作目标。经过4年多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现在的济南建设网版面更加美观,功能更加完善,内容更加充实,栏目设置更加合理,访问量也逐步上升,在市政府的网站群访问量排行中,长期处于前列。目前,济南建设网设有一级栏目20余个,二、三级栏目80余个。此外,我们紧紧围绕市里和建委工作重点以及社会热点,先后设立了一系列专题栏目,有力地推动了重点工作的开展,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许和好评,截至目前,网站共发布各类信息1.5万余条(篇),网站累计访问量突破3000万人次。

(一)及时发布政务信息,扩大信息公开范围

作为市建委门户网站,实时发布建委各类政务信息是济南建设网必不可少的功能之一。网站设有近日动态、政务公开、网上下载、通知公告、政策法规、党建工作、财务审计等政务信息栏目。凡市建委下发的各类文件和通知,都第一时间在网上发布,处室职能、联系电话、人事变动、财务状况等受网民关注的问题,都进行及时更新。使公众在第一时间即可从网上了解我市最新的城市建设与管理信息,监督市建委工作状况。

(二)因事制宜,业务信息个性化设计

我们在网站建设的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了我委业务管理的内容多样性及独立性。为了让每个行业都能最大程度的使用好、利用好信息发布平台,我们在网站设计时,就让有关业务处室的人员参与进来,通过政府采购确定了设计企业以后,网站开发人员深入每个处室进行充分调研,了解其业务性质与个性成份,由业务部门对网站提出栏目设置、业务办理流程、相关功能等具体要求,技术人员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为此,我们的网站开通后,经过几次的小修小改,各业务处室用着方便,访问者觉得信息好找、实用。因此,济南建设网的大多数栏目都能得到充分利用,保证了信息的权威性和及时性。

(三)突出特色信息,精心打造特色栏目

济南建设网由于栏目更新及时,内容相对权威,现已成为市民和企业获取相关信息的主要途径,这些栏目也已成为市政府网站群特色栏目。

拆迁管理栏目累计发布拆迁冻结通告、动迁公告340余条,济南建设网已成为我市拆迁人和广大被拆迁户查询拆迁范围、冻结期限和了解拆迁信息的主要途径和依据。去年10月,我们又开通了专门的拆迁管理平台与拆迁网,将拆迁评估、安置房建设等更多、更全的信息进行发布。

招标投标栏目是我市建设工程招投标信息唯一的权威发布平台,经市建委招标办审核的招投标信息都必须第一时间通过济南建设网进行发布,凡未经济南建设网公示的中标结果一律无效,自网站建设以来累计发布招标公告、中标公示4500余条,济南建设网已成为我市招标代理、投标企业等相关单位查询招投标信息的最主要途径。去年年底,我们按建设部要求,开通了建筑业诚信管理平台与诚信网,与建筑业有关联的12个处级单位,在一个平台上实施对建筑类企业、建筑项目和工程质量与安全的跟踪管理。

透明售房栏目作为济南建设网特色栏目之一,也长期高居市政府网站群特色栏目第一位。通过透明售房栏目,市民不仅可以了解我市当天和前一天房地产交易数据,还可以查询我市所有合法的在售房地产项目及楼盘信息。通过楼盘表的颜色显示,购房者足不出户,即可查看每一套房子的销售状态,房子是待售、已预订、已签约还是已备案。网站开通以来,网上售房栏目累计完成网上签约75000余套,网上销售面积近700万平方米。交易数据被新浪、搜狐、济南时报、生活日报、济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长期载用,成为众多媒体房地产栏目的重要数据来源。网上售房不仅方便了群众,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开发商捂盘惜售、一房多售等违规行为,对于抑制房价、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紧跟工作重点和社会热点,丰富专题栏目

除网站固定栏目以外,我们紧紧围绕工作重点及社会热点,先后设立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抗震救灾、学习科学发展观、环境综合整治、新农村建设、清欠工程款等专题栏目,对各个专项工作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设置互动栏目,及时了解民意,为民排忧解难

济南建设网设有城建在线、网上信访、投诉举报、网上调查等互动栏目。为市民提供网上咨询,接受市民对我市城市建设的意见建议,网站开通以来累计接受市民咨询、意见建议15000余条,对市民提出的问题都认真对待,有关处室按分工视情况给予答复。这些栏目,不仅让我们为群众提供了相关服务,还了解了群众对城建城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把有些问题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进一步树立了政府部门的良好形象。

(六)各司其职,加强管理,保证信息发布的及时性

市建委不仅有济南建设网这一个门户网站,按上级要求及业务需求,我们还有四个专业性网站,分别是济南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济南拆迁网、济南建筑业信用网、济南数字城管网,还有建委五大行业的业务管理系统,如果仅靠信息中心几个人,是完成不了日常信息更新与维护管理任务的。为此,我们把网站维护与信息更新任务进行分解优化,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为了加强网站管理,我们以委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加强济南建设网网站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各专业栏目由相应的处室负责维护更新,并实行身份与角色管理制度,由系统管理员为每个处室定制了仅用于维护自己业务内容的身份锁(usbkey)。按照信息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要求及时更新相关信息,为了确保发布信息的安全,我们还制定了信息发布分级审核负责制度,重要和敏感信息由主要领导审核后才能发布,保证的发布信息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同时,信息中心负责信息化建设的协调作用和技术服务,保障所有设备及系统的正常运行。

(七)加强网络安全,开展技术合作,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为保证各业务系统的运行和设备设施处于稳定状态,我们十分重视网络安全,除硬件防火墙、ips入侵监测等常规设备外,为了保证24小时机房安全,我们还采购了机房自动报警装置,一旦机房出现高温、高湿等异常,会自动拨打预设的电话,确保管理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为保障重要数据的安全,我们采用双机热备方式,重要数据实行异地备份,确保数据万无一失。此外,由于市建委网站和业务系统较多,软硬件设备相对复杂,为解决日常工作中深层次的技术问题,我们按照软硬件类别,与几家专业企业签订了服务外包协议,确保了系统长期安全稳定运行,4年多以来,基本没有因为网络安全及系统故障等原因,影响网站和各应用系统的运行。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市建委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与市委市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例如,工作标准还不够高,在用的济南市基础地理信息更新不够及时,部分设备老化,机房条件相对简陋,技术人员不足,有关业务系统因不是一个时期设计的,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等等。

下一步,我们将以数字城市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建设领域信息化建设与网站管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加大系统整合,通过系统建设形成更加完善的网上服务体系,加大宣传与网络服务力度。同时,认真学习与借鉴其他城市及市里兄弟单位的的建设经验,进一步开扩视野,拓展思路,使我委信息化建设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第五篇:信息化信息化建设规划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IT产业已渐渐走进人们生活,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主流,趋势。这个趋势是不可扭转的。而且,现在很多企业都以实现信息化管理为荣。但是,现在中小企业搞信息化管理存在一些盲点。正是这些盲点,影响了信息化管理在企业中的效果,而一些地方没并有专业从事计算机信息建设顾问与规划的专业人员,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到盲目,不知道如何是好,请一个专职的网管,只能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不能真正实现企业信息化的飞腾,让很多企业领导都感到头痛,笔者在计算机领域专业从事企业信息化研究,现任仙腾网络企业信息化建设顾问,就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和相关内容作具体讲解希望能够帮助企业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概念:

企业信息化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加强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和数据库技术集成化,综合利用帮助企业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的有效利用,用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提高管理水平、开发能力、经营水平的过程---我们称之为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信息化水平是一个标准。

二、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已经不是一个认识问题,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常规的管理显然已不能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所以如何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就成为一个新的议题。企业一直要面临来自各方的挑战,包括市场需求、销售渠道、人才流动,资金周转等等方面。今天IT技术的发展能够帮助企业积极应对这些挑战,提高企业竞争力,并为企业带来更多更稳定的新业务。随着业务的快速成长,信息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如果不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网络平台、业务平台、管理信息系统,就很难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获胜。宏观上来看企业信息化是一个趋势,计算机早已取代算盘并取代一部分传统的信息记录方式,由于工作的环境,所以我们经常用到扫描设施和文字识别软件,这样大大提高了我们工作的效率,让最新的资料在第一时间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们进入了新数字办公的时代。而电脑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创新,以及增强性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有助于增强我们公司数字化办公应用的协作性、移动性、安全性和可管理性.快速 高效 富有现代化;短期看 企业的信息化需要一定的投入。但是长远看来,一个成熟的企业信息化体系对企业的成长和管理有着非常的好处和利益。企业的信息化就是用计算机手

段去实现企业的管理运作,其业务流程、实现方法和原来都有变化,所以信息化的企业管理和非信息化的企业管理是不一样的。企业信息化不是模拟现有管理方式,而是对现有管理模式进行结合和变革。企业在实施信息化时应做好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等变革的准备,以及做好将来人员岗位设置和调整的准备, 使企业在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绩效考核等方面有明显改进、提高和创新。.贴合企业实际需求,实行通用化的产品设计,充分体现企业规范管理、提高办公效率的核心思想,为用户提供一整套标准的办公自动化解决方案,以帮助企业迅速建立便捷、规范的办公环境,迅速提升企业的管理和信息化应用水平,并降低投资成本。信息化的目标非常明确,不是为了形象不是为了赶潮流,确确实实是为了提高运营水平而提出建设信息系统;而且运营绩效的目标非常明确,提高订单响应和周转时间,提高客户服务的满意度。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象买机器设备只要买过来按照说明书一装就可以了,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导入更多的是作业方式和理念的导入,我们讲的也是理念问题,仙腾网络立足之初,就考虑到现在社会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的引入,专业而细致的研究了一系列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服务,充分了解及分析了企业需求与市场结合,凭着这一个理念仙腾网络走进了各个中小企业,我们讲的是理念和技术的实践性。

三、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出现的状况

1)认识不够

我们所讲的认识不够,一方面是对企业内部管理的认识不够,另一方面是对企业员工认识不够,企业要发展就需对企业作一个长期和短期的规划,这要求我们对企业内部及外部关系有个充分的认识,争对具体情况领导者需作分析及重要部署,各部门职责规划与管理模式。对于企业员工,我们应有个充分的了解,了解其在工作上的态度,现在很多企业讲就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其实往往过程才是企业对员工最基本且重要的认识,员工是企业的生力军,要让这支生力军在工作中突出自己的生力为企业创造出应有的价值。领导者应了解员工对工作的态度与工作计划,这样才更有利于为企业培养一批优秀人才。

2)企业流程不能充分体现

流程对企业的运作和管理将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并不是所有企业的管理者都能够深刻认识到这一点。

虽然,每一个企业都在经营过程中,迫于某种需要,自觉和不自觉地建立了一些流程(一般反映在规章制度中),或者自然形成了一定的运作习惯。但是,由于未能系统地、深入地研究流程,至使低效流程、断口流程、部门流程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运作效率和效果。

3)未重视其自身企业文化的建设

多数中小企业都有不够重视企业文化的情况,有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总是认为企业文化是大企业的事。实际上,无论什么企业,无论你是否意识到,每个企业都存在一种文化氛围。这种实际存在的文化氛围,要么是有益的,要么就是有害的。企业文化是每个企业都不能回避的一个管理问题。

依靠制度可解决一些管理问题,但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人们的观念、价值观往往决定着人们的行动。一个企业如果处于错误观念的笼罩下,就将会使正确的行动寸步难行。所以,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可能会对企业带来长远的、根本性的伤害。

4)生产流程未能有效管理

对进、销、存、资金没有一个整体管理,笔记切身体验很多企业任还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帐方式,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管理及生产效率,未有一个整体思路几者相互之间的关系,于是就出现了五乱现象---采购环节乱、仓库管理乱、业务营销乱、生产管理乱、账务账目乱。

5)企业员工流失量大,增加了企业资料风险

员工流失也是很多企业容易忽视的盲点,员工的流动势必会给企业带来影响,企业长期过高的流动定会给企业的发展形成很大的阻力。就短期而言也是会造成人事管理的成本的大幅度上升,给企业带来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当员工流失率过高时,肯定对企业会造成不利影响,例如招聘的压力、客户资源的流失等等。员工流失造成的不良影响大致分为3个方面:一是成本上升,包括培训费用、薪资以及招聘压力;二是潜在威胁,如商业秘密的流失和客户资源的流失,特别是一些高层销售人员的流失;三是增加管理难度,在其他员工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从而影响氛围。员工流失会给企业增加运行的管理成本费用。除了上面我提到的有岗无人的低产值和招聘培训新进员工的费用外,还有无形的负面影响。过高的员工流失对企业其他在职人员的负面影响,使企业增加了额外的管理成本。在民营企业里,通常情况下部门的一个技术人员或是管理人员外流,都会或多或少地带走几个“熟人”,人一走就会造成连环的负面不良影响。

以上几点,是笔者的切身体会,如果一个中小企业能够解决上述几点,就可为企业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就建立了进一步提升和良性的发展平台。

四、如何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工具,是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的载体。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资源计划,其主要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外有效利用和整合资源;二是对内实行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因此,要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内容:

1.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的业务流程的自动化程度,业务流程中的一些环节被省略或合并。而且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间交易的自动化程度也将得到提高。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是根据业务流程的各

个环节以及交易方式来进行的,因此,业务流程的自动化不可避免地对内部控制的各个要素以及控制理念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企业信息化改变了数据和信息的获取方式。传统方式下,原始数据的获取靠的是企业员工肉眼观察、手工计数或使用仪器测量。在信息化条件下,可以利用传感设备全自动地获取所需的数据或信息。例如:用装有重量感应装置的货架自动测量存货数量、用自动监控装置代替值班人员等等。利用自动传感设备具有高度自动化、准确性高、24小时不间断、数据实时获取、不受恶劣环境影响等优点,为企业实施更有效的内部控制提供了基础。

3.企业信息化改变了信息存储的方式,存储介质由纸变为磁盘或光盘。与纸介质相比,磁介质或光介质具有存储密度大、擦写不留痕迹的特点,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存储密度大使得企业可以集中保存数据和信息资源,便于对其加以保护,但一旦毁损或被盗将使企业遭受更大的损失。擦写不留痕迹使得数据被篡改的可能性增大,需要加强内部控制。

4.企业信息化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在信息化环境下,借助计算机的高速处理能力,能够使得信息处理的速度大为加快,效率大为提高。然而,这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也是双方面的。一方面,信息处理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企业实施更复杂更有效的控制措施和控制方法,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和效率。另一方面,借助高速的信息处理能力,企业员工或管理当局造假的能力也能得到提高,例如:利用随机数产生程序伪造应收款项或存货的金额、利用报表编制程序快速编制多份虚假财务报表等等。这又要求企业加强内部控制。

5.企业信息化改变了信息的传递方式。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传递,改变了手工环境下的传票、报告、电话等方式,利用电缆、光缆、无线电波等以光速传递信息,而且传递的信息量远非传统方式可比,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供了基础。但如果信息传递过程中受到了阻碍或破坏,也将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

6.企业信息化提高了信息的集成性。在完善的企业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企业领导足不出户,就能够在电脑屏幕前对遍布世界的跨国公司了如指掌。轻点几下鼠标就能成交生意、调动资金、指挥员工。企业信息系统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供了基础,同时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企业信息化提高了信息的价值。在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力得到提高。人们已经认识到企业的数据和信息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之一。而信息是无形的,与有形的资产相比,对信息的窃取更隐蔽,更不易被发现。这要求内部控制不但要保护有形资产,更要对企业的数据和信息资产加以保护。同时应当针对信息的特点,采用有效的保护措施。

8.企业信息化将对人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信息化环境下,人们可能越来越多地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联系和沟通,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将有所

减少。网络世界的无形性和匿名性将对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控制环境。

五、信息化实现的目标

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应创造出一个集成的办公环境,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提高办公效率,使所有的办公人员都处于同一个办公桌面的环境下一起工作,摆脱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实现协同工作与知识管理。管理更加规范化、现代化,实现轻松管理,并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有效提升企业的无形资产,从而带动整个企业迅速发展。具体来说主要实现目标有以下几点:

1)建设一个可保障性的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的建设应规范化、现代化、可扩展化,网络平台是办公平台的基础,应具备,稳定性、及时性、键壮性、安全性。

2)真正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工作效果

★ 加速信息流转,节约办公时间 无论您身处总公司还是分公司,无论您们是否在同一间办公室工作。都能让您感觉和同事们在一个办公室工作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工具,使大家方便快捷进行工作中的交流与讨论,实现企业内部的日常协同办公,使企业的个人与个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及总部与分部之间形成紧密有机的统一结合。

★ 随时随地都可办公 实现远程办公和移动办公,无论您身处何地,都可借助网络的力量随时投入到工作中来,有效地把握办公的工作进度与状况,及时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改进建议,以免事出后再弥补,即便出差在外也不会耽误工作。

★ 合理统筹高效开展工作员工不用为某件事而几次跑到相关人员办公室办理,从而节约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让其集中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来。领导也可利用空闲时间安排自己一天需完成的工作,据需办事宜的重要程度来安排自己的工作,以免在工作中不断的被一些非紧急事宜打扰。★ 快速准确查询文件资料 实行电子文档管理,方便快速查找阅读相关文件。而不用为找一份文件花上很长时间,可随时随地调阅并打印出来,及时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

★ 方便领导同各级员工的交流与沟通 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使企业的管理者同企业员工保持有效、快捷的工作交流与信息沟通,排除了信息沟通不畅给企业发展带来的羁绊。

3)管理规范化

★ 监控工作进度 掌握工作状态 及时有效监控各部门工作进度情况;实时全面掌控各部门的工作办理效率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减少差错。系统将记录每个工作完成流转监控状态。

★ 明确各人职责 增加责任感 帮助企业明确赋予各岗位的权限,任何人都不可越权处理工作,使得各自责任明确,落实到人,查有所依;杜绝

工作中出现职权不明相互推脱扯皮现象。解决多岗位、多部门的协同工作问题,实现高效协作办公。

★ 按权限职能分类管理不同等级资料 根据文件性质及保密需要,不同的人员享有不同的访问与操作权限,有效地确保数据的安全与完整,使得各项资料得以不断积累和有效共享利用,发挥效益。

4)减少办公开支,降低管理成本

★ 节约纸张 节省时间 减少差错 相关资料的发送,任意指定收信人,直接传送给所需人,而无需任何中间环节,无需打印出发给相关人员,缩短办理时间,节省办公开支,减少差错率,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5)最大化地利用现有资源

★ 硬件资源 充分利用企业现计算机和网络资源,真正意义上实现无纸化办公,减少办公费用,提高办公效率,不仅仅是停留在最初简单的打字文字处理、文件共享、上网阶段。而充分发挥了使用计算机的实质意义。★ 经验资源 充分利用老员工的工作经验帮助新进员工快速进入工作状态,起到很好的工作衔接作用。

★ 知识资源 将优秀员工、优秀思想、优秀方式、优秀资料提供给员工共享学习,实现知识与工作经验的积累共享与再利用,使新员工最快进入工作状态,使全体员工的业务不断的熟练。使每位操作者都可以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快速的获得各种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快速积累工作经验,因培训期是有限的,因此赋予他们一定的权限查看工作的相关文档,从而达很好的了解公司,快速投入工作。

★ 人力资源 可动态记录公司全体员工的个人情况,以及员工在公司的表现状况和发展状况。进行分类归档动态管理,便于资料的查询、调阅等。

★ 提升形象、建立信誉、引以为荣 信息化建设、在线办公的实施无形中增强了客户的信誉感、增加了员工的自信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消除员工对公司的发展而担忧,建立长期信心,让员工亲身感受到企业的不断发展,心中的信念存在。员工感觉身为这样企业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为企业真正进入信息化时代、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时代建立竞争优势。

下载宁波市建委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2006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宁波市建委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2006.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化建设规划

    长春师范大学“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高等教育格局。以“数字化校园”为核心的高......

    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纲要

    《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纲要》释义 [日期:2006-07-06] 来源:作者:admin [字体:大 中 小]《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经过各方面一......

    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纲要

    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十五”期间,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把档案信息化纳......

    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纲要

    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纲要 城建档案信息化是根据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总体要求,在建设部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城建档案工作领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的现代化的城......

    浦东新区卫生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纲要

    浦东新区卫生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纲要(精简版) 一、建设现状 进入“十二五”以来,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计生委按照市“健康信息网”工程和浦东新区“智慧浦东”战略的总体部署,积极落......

    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纲要

    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纲要(摘要)为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推进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战略目标的实现,满足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和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提高政......

    设计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纲要

    设计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纲要(第一阶段)(草案) 第一部分:设计院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 为加强职能管理、减少操作不规范或人为失误,在设计生产方面提供更安全、合规、合法的平台,使流程更......

    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

    彰显班级文化,打造温馨校园 ——西山小学未来学校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加强校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