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安塞县无公害大棚蔬菜标准化示范区汇报
安塞县无公害大棚蔬菜标准化示范区
建
设
工
作
汇
报
安塞县位于延安市北部,辖7镇5乡1个街道办,总人口16.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89万人,面积2950平方公里,全县人均占有土地29.5亩。安塞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日平均气温8.8℃,年平均日照2359.9小时,年降雨量505.3毫米,无霜期157天,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县份。1992年我县借陕鲁干部交流之际率先引进日光温室蔬菜栽培技术,并获成功。经过18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由起步时的21棚发展到目前30841棚,种植业辐射到全县14个乡镇(管委会)160多个行政村9300多户菜农,形成了沿河湾等8个蔬菜专业乡(镇)和50多个百棚村。2004年建成的沿河湾镇李家湾示范区,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占地300亩,建有高标准大棚100棚、农产品检测中心、培训楼和全空调育苗室等。安塞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于2003年8月1日获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003年9月2日番茄椒、西红柿农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由于我县无公害大棚蔬菜已作为县政府石油产业反哺农业,实现产业化发展的一项策略,而且我县无公害大棚蔬菜已具备一定基础和规模。2004年向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申报无公害大棚蔬菜标准化示范区,2004年12月 31日国家标准委确定我县无公害大棚蔬菜为第五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示范区域为沿河湾、真武洞、高桥、楼坪等14 个乡镇(管委会)示范面积1.8万亩,示范户数9300户,单位产量5000公斤,示范区病虫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95%以上的蔬菜要达到A级无公害标准,推广区基地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10%以下,90%以上蔬菜达到A级无公害标准。时间为三年。经过三年建设,2007年11月,通过了省局的考核验收。
自验收以来,我县无公害大棚蔬菜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验收后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新的目标任务,提出新的措施,继续推进大棚蔬菜标准化生产工作。目前共有大棚30841棚,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民有10000多户,产量15.27万吨,产值2.98亿元,棚均收入9200元,全县共建蔬菜销售市场5个、产地市场15个,成立蔬菜协会18个,安塞县无公害大棚蔬菜已成为安塞县的品牌商品在外地热销。蔬菜标准化生产已经成为我县农民脱贫致富,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现将具体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
为了切实加强对验收后我县无公害大棚蔬菜标准化生产的组织管理,充分发挥示范区的典型带动作用。一是加强领导。县上成立了由县政府主管县长任组长,质量技术监督局和蔬菜局等单位为主要成员的无公害大棚蔬菜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组织实施示范区项目建设规划,每年度召开两次专题工作会议,研究大棚蔬菜标准化生产的重要决策和重点工作。成立了标准化示范区技术推广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实施无公害大棚蔬菜标准化建设技术工作,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和相应的奖惩、考核办法,并组织对阶段性目标任务的检查考核。县蔬菜局又成立了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技术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大棚蔬菜标准化生产全过程。二是落实责任。逐年制定发展计划、分解任务、落实责任。14个乡镇按照县政府每年大棚蔬菜发展实施意见,层层分解任务落实目标责任,乡镇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县、乡、村、户层层签订责任书,制定严格的时限和量化指标、层层落实责任,形成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示范区标准化生产的工作格局。三是严格考核奖惩。对各乡镇完成大棚蔬菜生产完成情况进行单项考核,对涉农、执法等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
二、加大宣传力度,推行政策扶持,确保标准化工作顺利实施
开展无公害大棚蔬菜标准化工作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需要。在宣传方面,县质监局充 分利用“3〃15”、“质量月”等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计划》、《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国家标准委《抓紧落实农业标准化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和利民政策《安塞县鼓励扶持发展棚栽业的实施办法》。在每年的“3〃15”活动中,质监局通过张贴农业标准化宣传标语,设立咨询台,现场解答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问题及我县开展无公害大棚蔬菜标准化示范区的意义、目标及任务,从而营造氛围,增强干部群众对发展优质安全质量可靠农产品的紧迫感和市场意识。蔬菜局通过编印《大棚菜无公害病虫防治技术要点》、《茄子的嫁接栽培管理》、《安塞县无公害蔬菜生产使用的肥料技术指标及内容》、《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及产品质量要求》等宣传资料,散发到户,指导菜农积极使用综合防治技术,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使用农家肥。通过宣传培训,增强了菜农的科技意识、标准意识和环境意识,使农业标准化知识深入人心。在政策扶持方面,县政府继续推行三项扶持政策,即: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在技术上给予扶持、在土地流转上给予扶持,调动群众发展棚栽业的积极性。如:政府对每标准棚补助1000元优惠政策外,对于新建大棚集中连片达到100棚以上的,政府协调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农业、科技、质监部门蹲点进行技术服务,实行全方位技术指导,保证科学生产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通过大力 宣传和政策扶持,调动了群众发展棚栽业的积极性,激发大棚产业发展的活力。
三、建立标准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质量
1、建立健全大棚蔬菜标准体系。一是搜集国家、行业蔬菜、农药、肥料、农残检测等6类72个标准。同时根据安塞大棚蔬菜生产现状,由蔬菜局和质监局共同组织制定了《无公害蔬菜生产肥料使用准则》、《无公害蔬菜生产农药使用准则》、《黄瓜无公害生产操作技术规程》、《番茄椒无公害生产操作技术规程》、《无公害蔬菜生产禁止使用农药一览表》、《无公害蔬菜生产农药安全间隔使用说明》等,建立了较完备的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的建立使示范区标准化生产从建棚、育苗、栽种到施肥打药等方面都能遵循生产技术中的标准化、规范化指标,为标准化组织生产奠定基础。二是制定《安塞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环境保护措施》、《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印发《安塞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等,杜绝污染,优化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大力开展技术培训。按照标准化生产规程,抓好县乡村三级技术骨干和菜农的培训。一是从2008年以来,我们先后以《安塞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范》、《安塞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执行标准》等地方标准、技术规范为教材,进行标准宣传培训。二是制定《全县农民技术员和菜农技术培训 计划》,共举办培训班93期,培训农民技术员95人,培训菜农1万多人(次)。主要采取聘请专家教授,从育苗、定植、生长期、采收期等各个环节对温湿度调控、肥水管理、整枝打叉、病虫害防治和化肥农药的配用等进行系统讲解,现场示范、现场操作,让每一位菜农听懂、看会、学通;加强菜农种植习惯的养成教育,转变大田种植粗放式管理习惯,从草帘揭盖、浇水、放风、打药、施肥等严格按照各项生产技术规程去管理。通过一系列标准知识培训,示范区果农真正认识到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标准就是质量就是效益。
3、推行标准化生产。按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要求,结合安塞大棚蔬菜生产实际,一是坚持高标准建棚,统一规划,统一规格,统一建棚材料。大棚主体温室为寿光第五代日光温室,采用挖取耕作层以下的容积热容量较大的生土作大棚墙体材料,储热保温性能好,棚内种植地比地平面下挖0.8米,增加了棚的高度,大棚保温性能更优越,正常情况下,可达30℃以上,更适合种植喜温性的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和豇豆等蔬菜,并配套推杆式卷帘机、保温被、滴灌设施等。二是从育苗管理、定植前的准备工作,定植后的水肥管理,病虫害的定期预防,以及定期排湿、通风、卫生等,依据相关标准规程,严格组织实施。对于关键技术,实施联乡包村抓点,技术员负责到底,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 管理技术,定时限按标准规范化管理。三是在棚栽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上求突破。首先从品种选择上求突破,从国内外种苗公司引进了67个新品种在生态农业示范园进行对比试验,目前,已筛选出布利塔茄子、37-72辣椒、芭莱姆辣椒等适合安塞栽培、能大幅度提高产量效益的蔬菜品种,这些品种将在全县大面积推广种植;从山东寿光市引进了5个食用菌新品种,在我县进行了试种,目前长势良好。其次推广了四项新技术。即:推广了大棚自动卷帘技术;引进推广了寿光的大棚滑轮放风技术;推广了“一边倒”大棚油桃栽培技术,这项技术使王家湾乡的油桃上市时间由去年的4月10日提前到今年的3月10日,批发价每斤达到了15元;引进试验了大棚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并在示范园和侯沟门村对这项技术进行了试验,抗病增产效果十分明显,2月上市的辣椒在两个月内比对照棚多产600斤,每棚增收2000元左右。四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在示范园建起了养猪大棚,棚里配套沼气池,沼渣作为蔬菜大棚的底肥,沼液用来做滴灌,沼气照明做饭,蔬菜残果以及菜叶做为饲料喂猪,探索一条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子。在真武洞镇井居村实施了“百千万”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在王家湾乡屈家畔村搞了一个山地循环农业示范点,通过养猪来解决大棚肥料短缺的问题,配套沼气站以后,实现沼渣还田、沼液施肥、沼气照明做饭的生态循环。
4、建立检验检测体系。为了确保我县大棚蔬菜产得出,卖得了,无残留,无公害。2005年,县政府投资40多万元,在沿河湾镇李家湾村示范园区建立了安塞县农产品检测中心,2008年8月安塞县县政府决定将检测中心划归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管理,属临时机构,办公场地在示范园,办公楼和检测仪器设备所有权归属县蔬菜局,使用权归属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共有检测人员4名,交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管理,业务经费和临时工作人员工资纳入县财政预算。检测中心划归县质监局后,县质监局及时汇报省质监局,并获得了省、市质监局的大力支持,先后配备了气相色谱仪、原子荧光光谱和浊度计等价值80余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为农产品检测工作提供了装备保障。同时,检测中心制定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严格按照文件运行,这项业务填补了我县蔬菜检验检测空白。一是检测中心近几年分别对西河口、砖窑湾、高桥、楼坪、沿河湾、谭家营等乡镇大棚蔬菜农药残留量和土壤成份进行了检测,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乡镇技术员,指导菜农及时平衡土壤成份,科学施肥、打药、采取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手段,科学防治病虫害。二是净化产地环境,建立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全面开展蔬菜生产基地环境监测。三是加强测报,强化示范园管理,提升示范作用。质监局固定5名测报员对黄瓜、番茄、辣椒、茄子等蔬菜病虫情况进行监测,共发检测情报50多期,现场解决病虫害问题320多次。
5、加强基层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2009年由山东寿光出资70万元购置设备在沿河湾镇、高桥乡等7个乡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平均每个检测站配备了3名工作人员,负责基层农产品(主要是蔬菜)质量的快速检测工作。基层农产品检测站的设立,解决了各个乡镇新鲜蔬菜的检测问题,保障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也使得蔬菜从产出到销售时间上更加快速,不影响蔬菜的新鲜程度。
6、加强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安全执法检查。质监局会同相关部门,把查处假冒伪劣农资,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和有毒有害物质农资产品作为执法检查的重点,加强部门协作,充实执法队伍,严厉打击各种制假售假、冒用认证产品标识、超范围和逾期使用认证标志等违法行为。三年共出动执法人员300多人次,检查农药、化肥等农产品经销门点86个,清理柜台72多个,查处违法案件15起,有力地净化了农资经销市场。由于标准化示范区建在镇、乡、村、户,示范点布局比较分散,质监局适时进行检查指导,一方面协调、处理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及时了解示范区的建设进度,掌握有关情况,给予针对性地指导,加快示范区建设步伐。
四、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取得成效 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安塞县棚栽业发展,通过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把单家独户的盲目式生产统一到规模的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大棚蔬菜的产量和质量,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2007年底我县大棚蔬菜规模为26620棚,产量12万吨,产值1.83亿元,棚均收入7100元,人均1720元,最高收入2.8万元。2008年底我县大棚蔬菜规模为28620棚,产值12.89万吨,产值2.45亿元,棚均收入8100元。2009年底我县大棚蔬菜规模为30841棚,产值15.27万吨,产值2.98亿元,棚均收入9200元。建立了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重点是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县环保局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大气、水、土壤等质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生产基地的大气质量、灌溉水质和土壤环境质量完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总之通过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的实施,安塞县大棚蔬菜全面推进了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提高了大棚蔬菜的科技含量和档次,同时生态环境质量也显良性发展。
在大棚蔬菜标准化示范建设上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经费不足,围绕大棚蔬菜标准化生产的科研试验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二是政策支持相对滞后,尤其是农资政策与 标准化生产要求存在矛盾。三是农业标准化实施与推广的主体不明白,职能不清,责任不实。四是产业社会化、组织化程度底,特别是合作经济组织如蔬菜协会建设缓漫,服务功能不强,作用发挥不够大。今后,我们把安塞县大棚蔬菜作为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继续深入农业标准化工作,提高大棚蔬菜的质量和效益,在有限的面积里创造最高的价值。抓好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工作,树立品牌意识,质量安全意识,走“精品、优品、名品”之路,实现“基地规模化、产品绿色化、销售品牌”目标。把安塞县建成陕北地区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成名副其实的“蔬菜之乡”
安塞县无公害大棚蔬菜标准化示范区
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0一0年七月十二日
第二篇:无公害蔬菜园区汇报材料
南开无公害蔬菜产业园区2013年工作汇报
材 料
(2013年11月20日)
尊敬的各位人大代表:
现在我代表中共南开乡委、南开乡人民政府就南开无公害蔬菜产业园区建设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园区概况
(一)园区规划现状
南开无公害蔬菜产业园区范围涉及南开乡发仲、兴寨、浑塘、新发、合兴、双山等6个村。从业农民6840人,参与企业、合作社人数690人。园区规划总面积5万亩,由核心区和拓展区组成,其中核心区土地总面积2万亩,拓展区带动周边乡镇发展特色优质蔬菜生产基地5万亩。规划建设特色优质蔬菜生产基地1万亩,其中大葱种植基地2000亩、红香蒜种植基地2000亩、辣椒种植基地5000亩、叶菜类种植基地1000亩,年平均种2季,年总种植面积2万亩。带动周边3个乡镇发展特色优质蔬菜生产。将园区基地建成钟山区、水城县及工矿企业消费需求和向外地市场提供特色优质蔬菜的专供基地。
(二)园区现状
产销主体情况:现有企业、合作社及种养殖大户共14
家,注册资金达500万元。园区设施建设情况: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公路主干道3条,长17公里,已硬化路面14公里,蔬菜基地引灌沟渠(含管网)8公里,电力线路12公里。园区主要生产性设施:加工厂房数量1座,建筑面积2670平方米,温室大棚数量226个,建筑面积50624平方米,喷(滴)灌设施1公里,辐射基地面积300亩,微耕机机数量160台,抽水机400台,沼气池数量161口,容量2415立方米。园区产业发展情况: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数2个,签约金额为200万元,到位资金160万元。园区建设投资情况:2013计划投资额2000万元,完成投资185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90万元,生产性投资1660万元。园区主导产业:种植类基地面积1.02万亩,产品产量1.53万吨。养殖业家畜存栏5792头,家禽55380羽,家畜出栏2924头,家禽出栏40075羽。园区总产值情况:园区总产值6588.5万元,其中:农业业产值5959.8万元,占90.45%。
二、2013年园区项目实施情况
(一)硬件项目:园区管理委员会办公楼已出台设计方案,选址征地完毕。道路硬化14公里,河道治理3公里。大发仲坝区蔬菜基地示范核心区喷灌、蔬菜生产塑料大棚(160个棚)棚内滴灌设施1千米,辐射基地面积300亩。“四在农家”住房改造实施了280户。秋季大蒜及蔬菜高产示范样板种植面积2200亩,种植红梨600亩。组建农民专
业合作社2个。
(二)产业技术培训:对园区核心区的农民进行了包括农机维修在内的5次培训,对全乡农技人员进行了2次培训。于5月份先后派出合作社负责人、大户、农户到本市内外考察参观学习。于6月份邀请全县33个乡镇的农技负责人、果蔬产业大户90余人到发仲村观摩交流学习。于10月份单独邀请木果乡乡村干部、农户40人到园区观摩交流学习。
(三)招商引资:引进水城县帮兴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园区落户,主营辣椒半成品加工,其年均收购加工鲜辣椒3万吨以上。
(四)园区富民型党组织建设:园区合作社推行村党支部办社工作措施,5名党员积极入社,成为实际意义的园区党员致富带头人。培训入党积极分子10名,列为考察培养对象的有2名。
三、工作措施
园区建设按照“四个转变、四个支撑”的发展思路即:园区的经营模式从“生产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变,盈利模式从生产产品向价值链转变,耕作管理模式从传统模式向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转变,经济内型从单一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强化投入支撑,强化人才支撑,强化体系支撑,强化关键技术支撑抓好落实。一是强化行政组织管理。成立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搞好宣传动
员,产业规划布局,推进园区产业项目实施。二是重视园区规划。得到省、市、县高度重视园区规划由省级具有园区规划资质的机构对园区实地考察,调研并进行园区建设规划。规划工作已完成,正在申请评审。三是做好土地流转。四是重视园区建设业务指导。省、市农委领导多次莅临园区检查指导工作,以县农业局副局长刘祥友同志为组长的专门工作组常驻园区,全力帮助我乡抓好园区建设工作。五是争取建立园区信息网络,扩大园区产品知晓率。动员发仲村住在水城的村民(大部分从事蔬菜销售)组建合作社,实行产品直销。多形式多渠道做好蔬菜产品销售。六是积极创造良好的招商引资条件,加快招商引资步伐。
四、存在的困难
一是业务人员少,工作量大,工作种类多,其它工作分散精力,没有完全形成专人专抓。二是科技推广不力、生产技术水准不高,农业机械普及面不广,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薄弱。三是农户抵御风险能力弱。四是园区建设起步晚,彻底改变种植模式需要较长过程。五是招商引资难度大。
五、明年工作打算
一是抓好当前已落脚的项目建设:冬春季蔬菜基地10000亩,优质核桃300亩;推进园区管理委员会办公楼、园区观景台、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高度重视园区项目招商引资工作,招进有实力的企业1家,让大企业落脚和扎根园区建设。三是推进园区体制创新,细化工作管理措施。四是整合资金,加大对园区建设资金的投入,投资3000万元以上,园区产业集聚功能增强。五是建议将园区管委会设置成常设机构,落实机构、编制和人员。
第三篇:饶阳县无公害蔬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饶阳县无公害蔬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促
进农民增收
2006年5月12日 09:56:20 来源:标准化科
饶阳县无公害蔬菜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饶阳县无公害蔬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自2003年10月被国家标准委列为全国Ⅰ类示范区一以来,依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规定,严格按照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进度要求,我们进行了认真安排,2004年初市局组织去玉田、昌黎学习回来后,抓紧时间召开了局班子会,专门研究示范区建设,并及时向县政府主管县长汇报,得到了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县政府经研究成立了饶阳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相关组织。制定了实施方案,实行部门分工负责制,认真加以落实。
一、示范区基本情况
饶阳县辖四乡、三镇、一区,总人口28万,耕地58万亩,无公害蔬菜面积23万亩。京九铁路纵贯全县,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直通京、津、石、保等大中城市、全县各乡镇、区及周边各县,大部分村也修通了柏油路,交通极为方便。
饶阳县属于亚洲东部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3℃,年平均降雨量为552.6毫米,年相对湿度为64%,平均无霜期191天,年均日照总时数为2745.2小时,年均风速为2.4米/秒。1995年,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对饶阳的大气、灌溉水及土壤等五项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我县的生态环境指标均在国家所制订的一级标准以内,属于无污染的优质环境。饶阳的自然环境条件非常适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2003年,全县2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通过环评,取得了省无公害办公室颁发无公害产地认定证书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环评证书。2004年被农业部列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创建县。
二、为确保示范区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确立、完善示范区项目的组织管理。
为保证我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区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主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农业、水利、质量技术监督、环保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并且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示范区的各种日常事务。成立技术指导小组,下设七个技术指导站,负责该项目建设技术保障,为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套技术服务和标准化的实施工作。各乡镇技术站作为示范区建设的基础技术服务机构。指导小组定期召开示范区建设工作会议,分析、研究、解决示范区建设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定期深入到各农业标准化示范点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现场办公,开展工作。各机构层层划分责任,落实到人,使示范区建设中每项工作都做到有人负责,对示范区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县政府出台了《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饶阳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全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无公害蔬菜检测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创建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政策保障。把无公害蔬菜生产与对乡镇部门的年终考核挂钩,把基地管理、投入品使用、产品检测等情况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制定了优惠政策和奖惩措施,从协调地域、贴息贷款、打井补贴、办电优惠等方面予以支持。通过政策引导、参观学习、技术培训等措施,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为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化管理工作,我们常年设7个技术站活动在第一线,进行现场指导、督查工作。
(二)、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化管理工作。
产前管理。首先,我们从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标准化意识和技术素质入手抓好宣传培训。一是聘请省市专家对县乡干部和技术人员、示范户、重点户进行六期大规模技术培训,培训人员2600多人次;二是技术指导小组成员和技术人员一起负责全县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检查,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解决群众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定期召开一次碰头会,汇报总结交流情况和存在问题,安排下步工作任务;三是利用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电视台在《农村天地》栏目举办专题讲座,大力宣传发展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的重大意义和靠科技致富的典型经验。《今日饶阳》每期刊登一篇关于无公害蔬菜生产方面的文章;四是出动宣传车,赶科技集,印发资料等形式搞宣传;五是组织全县干部群众赴寿光、青州、永清、乐亭、昌黎、秦皇岛等市县参观学习,进一步学习推广先进经验,带领老百姓走出去,引进来,进一步解放思想,形成合力,促进我县蔬菜产业再上新台阶。开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建设工作以来,共举办电视讲座67期,在《今日饶阳》发稿件51篇,技术下乡88次,培训农民600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明白纸30000余份。赶科技集16次,书写永久性标语100多条,组织大型外出参观学习5次。通过扎扎实实、卓有成效的技术指导、服务、宣传、督导、检查等活动的组织落实,做到了棚棚有明白纸,户户有明白人,进一步调动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全县形成了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的浓厚氛围。
其次是扩大生产规模,落实区域规划。通过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制定任务,落实责任,严明奖惩,优惠扶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我县的蔬菜面积不断扩大,规模逐年膨胀,特色更加突出,形成了规模优势和产业优势。蔬菜种植方面实现了明显的品种区域化和种植形式区域化。
全县蔬菜品种有西红柿、黄瓜、茄了、甜椒、甘兰、茴香、韭菜、豆角、胡萝卜、白菜、蒜黄、冬瓜、西葫芦、北瓜等30种类,占种植面积比例较大的种类都推选了标准化管理。“春阳”牌西红柿已获全省名牌产品称号。从调查情况来看,蔬菜种植品种打破了原来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的格局,由示范户发展到示范村,由示范村向周边辐射,不以行政区域为界限扩散。目前,已形成以东万艾、西万艾、合方、师钦、大齐、流班寨、吕汉、南北岩、北北岩等村为中心的西红柿生产区域;以沃地、张岗、王岗、李岗、北歧河、圣水、寨子等村为中心的黄瓜生产区域;以西沿湾、南北岩、北北岩、留名佛、吾固等村为中心的茄子生产区域;以大官厅、小官厅、段庄、河头、张池、李池、朱池、吕汉等村为中心的甜椒、尖椒生产区域;以刘苑村、程各庄、河头、套里等村为中心的韭菜生产区域;以大宫殿、西刘庄等村为中心的冬瓜、北瓜生产区域;以程各庄、单铺、葛同岳、横头等村为中心的胡萝卜生产区域;以合束、张池、朱池、李池、良见等村为中心的白菜、大葱生产区域;以吕汉、南流满、北流满、南北岩等村为中心的厚皮甜瓜生产区域,高口蒜黄生产村。种植形式已形成了以西沿湾、沃地、东万艾等村为中心的温室蔬菜生产区域;以南流满、北流满、吕汉、师钦、合方、南北岩、北北岩、索庄、高村、大何庄、段庄等村为中心的大棚蔬菜生产区域;以刘苑村、园子、高口、套里、影林、横头、程各庄、单铺等村为中心的中小拱棚、露地菜生产区域。
2、加强生产过程监管,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
生产过程中我们依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规定,严格执行农业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饶阳县人民政府2004年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考核实施方案》等,落实饶阳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关于严禁在蔬菜生产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政府通告》、《无公害蔬菜生产病虫害安全控制规程》、《饶阳县农药经营使用管理办法》、《饶阳县肥料经营使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1)、我们制定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用药用肥指导》等技术小册子,从地块选择、品种选用、种子处理、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防、栽培措施等方面全面规范生产经营活动。
减少用药量和用药次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蔬菜质量,我们推广了隔虫网防虫技术,推广黄胶板、黑光灯防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技术的应用,引进害虫天敌桨角蚜小蜂和食蚜瘿蚊和采用生物制剂的生物防治技术,有效地降低了虫源基数,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肥料施肥方面,增施有机肥,尽可能减少化肥用量,并掌握施肥与收获期的间隔天数,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今年,农业局投资15万元搞了全县蔬菜的地力调查,对全县所有菜地的蔬菜品种、栽培形式、施肥、浇水、用药、投入、产出等情况做了调查摸底,对土壤质地、结构、性状、养分含量、污染等情况有了全面掌握,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了我县蔬菜的配方实施方案,避免了盲目施肥造成的浪费和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解决了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硝酸盐含量超标这一最大的技术难题。
今年我们认真搞了操作规程入棚工程,所有蔬菜相应的无公害操作技术规程塑封后挂于棚室内,便于菜农随时查看,熟练掌握,规范操作。(2)、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在县委、政府的引导扶持下,我县组建了辣椒协会、胡萝卜协会、西红柿协会等四十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对蔬菜协会予以指导和支持,协会会员通过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规定权利和义务,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开展技术服务,规范菜农的操作行为,促进无公害生产,开拓销售市场,规范销售行为,保证菜农利益。协会会员与行政领导配合,保证制度执行,提高服务质量,协会会员在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过程中推行“四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物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
(3)、完善技术服务体系
首先,农业局各副局长分包乡镇,各业务站抽调技术骨干,组成技术指导小组,制定技术实施方案,搞好技术培训、宣传、咨询、服务并根据生产情况和存在问题,定期召开碰头会,第二农业局常年聘请蔬菜专家做全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顾问,负责关键技术的培训和指导。第三加强了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建设,每乡有2-3名,重点村有至少一名专职技术员,建成了120个科技进村服务站,保证了工作到位。
(4)、建立生产过程及投入品管理档案
在无公害蔬菜基地,技术人员为示范户建立技术管理档案,档案记载农户的栽培品质、栽培制度、茬口安排、种植户将生产过程的追肥、使用农药时间、使用量等如实记录,作为是否按无公害操作及质量追溯的依据。技术人员既做技术指导又做质量监督,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对不按规程操作的予以指正,并记录在案。
(5)、依托高科技园区的示范作用
投资260万元兴建的占地220亩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建有52个冀优Ⅱ型高标准温室和智能连栋温室,现已成功引进并推广了俄罗斯黄瓜、卡耶罗、百利西红柿、茄杂
8、丰研2号茄子等二十多个新品种,成为我县新品种引进试验基地和推广中心,促进了新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3、推行市场准入制度,认真搞好产后服务
一年多来,饶阳县共培育成姚庄、流满、圣水、沃地、西沿湾等5个蔬菜批发市场,并且自发形成了东万艾、刘苑村、高桥等村的田间地头市场,全县90%以上的蔬菜通过市场销售,从未出现过卖菜难现象。姚庄瓜菜批发市场占地面积300亩,建筑面积1.15万平米,总投资1700万元。市场交易蔬菜28亿公斤,交易额18.6亿元。建有办公楼、综合服务楼、封闭式交易大厅及防雨交易棚,设有无公害蔬菜检测中心、无公害蔬菜配送中心、信息中心、建有电子屏幕报价系统和电子地磅。市场被评为“全国百强蔬菜批发市场”。投资80万元的无公害蔬菜检测中心设备齐全,功能完善,对进入市场交易的北京实行市场准入制后,饶阳县成为首批“场地挂钩”蔬菜生产基蔬菜批批抽样检测,第一次不合格产品就地销毁并找出不合格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四)、完善保障体系,多措并举,严格控制,确保产品质量
1、落实行政负责人和技术承包责任制
为了加强无公害生产基地管理,我县在无公害蔬菜生产区建立了行政首长和技术人员承包责任制,每个生产区由农业局统一制作蔬菜生产技术操作标牌,标明示范区面积、蔬菜品种、技术要求、行政负责人、技术承包人,严格落实捆绑责任制,一旦出问题要追究当事人责任。
2、以模式化促进无公害生产
在蔬菜生产区推广“四统一分”、产地编码、产品质量追溯等生产模式和管理方式。“统一规划”即在一个区域统一安排品种布局;“统一物资供应”即种子公司、植保站、土肥站等单位统一供应优质种子、农药、肥料,确保蔬菜无污染,达到无公害质量要求;“统一技术指导”即在生产中由技术人员按照无公害要求指导生产,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统一销售”即由蔬菜批发市场与农户签订合同,统一组织销售做到优质优价,实行分户管理。
3、完善检测体系,加强检测工作
为了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切实搞好质量检测,饶阳县政府多次召开各乡镇和有关科局召开的调度会,安排无公害蔬菜生产及产品检测,制定了《无公害蔬菜检测实施方案》规范了无公害生产产品检测方法和具体内容,对进入市场销售的蔬菜批批抽检,对生产基地蔬菜随机抽检,检测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检测合格后统一使用“春阳”商标和无公害标识,检测出不合格产品要严肃处理,第一次不合格,蔬菜就地销毁,严禁上市销售,找出不合格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第二次不合格要追根溯源,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取消无公害蔬菜生产资格。自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创建以来,共检测260批次,涉及蔬菜品种30多个,检测范围是全县25万亩蔬菜生产基地的生产过程及产品。2004年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98%,硝酸盐检测合格95%,除完成蔬菜自检外,还每月定期向市检测中心送样,并按时完成今年四次的全省各市之间的异地互检。
三、项目完成情况:
截止到目前,全县按时间进度要求,已完成以下项目:
1、改造旧棚室6万个,主要改造示范区的节水设施、电力、道路、新品种引进推广。
2、新建温室大棚 4.5万个;
3、示范园区一期工程完成400亩;
4、建立起信息中心,产品检测中心,新品种引进推广中心;
5、发展无公害露地菜8万亩;
四、地方配套经费使用情况
1、改造旧棚室6万个,每个平均投资7500元(群众投资),共4.5亿元;电力设施配套投资1500万元,新修道路130公里,投资2600万元,打井、节水设施投资900万元,新品种引进100万元(县、乡政府投资)。
2、新建棚室4.5万个,每个棚室平均投资1.5万元,共6.75亿元(群众投资);新上电力设施投资2100万元,新修道路90公里,投资1800万元,新打机井及配套设施投资1100万元(政府投资)。
3、示范园区400亩,投资2000万元。
4、建立信息中心投资1000万元,产品检测中心80万元,新品种引进推广中心1000万元,共2080万元(政府投资)。无公害露地菜8万亩,平均每亩投资5000元,包括水、电、肥、种子等(群众投资),共4000万元。
五、示范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和取得的经济效益
通过一年多的示范区建设,我县的蔬菜面积不断扩大,规模逐年膨胀,特色更加突出,形成了规模优势和产业优势。2004年蔬菜面积25万亩。建有八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种植方面实现了明显的品种区域化和种植形式区域化。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方面,促进了农村稳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据调查,全县从事蔬菜生产的劳动力约6.2万人,加上蔬菜外销、经营人员,总人数达到6.6万人,广大农村劳动力由农闲变农忙,全身心投入生产,改善了村风,促进了农村稳定;另一方面,蔬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全县蔬菜产业收入占人均收入二分之一的村占总数的52%。自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以来,全县无公害蔬菜累计销售收入达到了18.6亿元,增加农民收入14.5亿元。
第四篇:无公害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区农业操作记录
无公害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区农业操作记录
姓名:基地号:
日期
主要操作
通风、降温、防寒
温度掌握在白天25-28℃夜间15-18℃
4月中旬4月下旬5月上旬
中期田间管理 后期管理适时收获
撤棚、浇水、防病防治病虫
撤棚前要通大风施药防病并浇水
冲洗消毒车辆,运输马铃薯 5.5 储存加工包装销售
5.5 4.25—4.30 4.12-2
5齐苗后-浇水
3.10-15 3.15-4.10
具体要求
实施内容 亩
12.月下旬-1月上旬马铃薯选种、晒种
1月上中旬切块、催芽
2月10-28日播种
2.10-2.28 1.5—1.15实施日期
耕地、施底肥农家肥3吨/11.2-1120
3中、下旬 前期田间管理
文章来源摘自贵州马铃薯信息网http:///
百度知道《知识农业》团队编制,欢迎交流,pingancapital.com@gmail.com
第五篇: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一、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选择规程
产地必须选择在生态环境条件良好的地区,产地区域和灌溉上游无或不直接受工业“三废”、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必须避开公路主干线、土壤重金属含量高的地区,与土壤、水源有关的地方病高发区,不能做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地。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必须接受县级以上环境监测部门检测,并每三年复测一次。
二、无公害蔬菜生产栽培技术规程
1、茬口:提倡轮作,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蔬菜切忌连作;
2、品种:选择抗逆能力强、商品性好、农药和硝酸盐富集能力低的品种;
3、种子消毒:种子暴晒后必须用温汤、药剂浸种或拌种;
4、场地消毒:清除前茬作物残株后,对育苗盘、钵、基质、育苗室进行彻底消毒;
5、育苗:采用穴盘基质育苗技术,利用遮阳网、防虫网等设施培育无病壮苗,适时移栽;
6、管理:中耕除草,清除残枝病叶,并及时整枝、搭架、压蔓、摘心、打杈及疏花疏果。
三、无公害蔬菜肥水管理规程
无公害蔬菜施肥以提高土壤肥力、降底蔬菜硝酸盐含量、改善品质和提高产量为指导思想,应优化配方施肥技术,氮磷钾合理搭配。其基本思路是以有机肥为主,控氮、稳磷、增钾,针对性施用微肥,提倡施用蔬菜专用肥、生物肥和复合肥,重施基肥,少施、早施追肥,收获前20天不施氮肥。
以下肥料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肥或生物肥料;硝态氮肥、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有机或无机肥;未腐熟的有机肥;以生物产量为商品的蔬菜收获期不允许使用粪水追肥。
四、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健身栽培为基础,优先使用生物防治,协调利用物理防治,科学应用化学防治,即要把蔬菜病虫害的损失降底到经济阈值以下,又要使农药残留符合标准。
1、农业防治:选用良种,合理轮作,清洁田园。
2、物理防治:
a 利用晒种、浸种、拌种等方式处理种子;
b 利用黑光灯、糖醋液诱虫或防虫网防虫。
3、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天敌、杀虫微生物、农用抗生素及其它生物制剂防治蔬菜病虫害。
4、化学防治:
a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无“三证”或“三证”不齐的农药;
b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c 正确掌握用药量,不得随意增加使用浓度和次数,交替使用多种农药;
d 严格掌握农药的安全间隔天数,一般上市前7天不施任何农药。
五、无公害蔬菜采收上市技术规程
1、及时采收,防止老熟及抽苔,轻摘轻放,不碰伤;
2、严禁用污水或不洁水清洗或浸泡蔬菜;
3、整理时去老叶、黄叶、病叶以及病果,并按不同规格分类;
4、无公害蔬菜生产必须由农技部门负责全程化技术指导,并经质量检测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