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同心现象”警示录
“同心现象”警示录
孙波/周健伟
中央纪委、监察部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经委的配合下,最近严肃查处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长、自治区人事劳动厅原厅长周文吉严重违反组织人事纪律、以权谋私案件。1993年8月至1998年3月,周文吉在任宁夏人事劳动厅厅长期间,滥用职权、违反规定,先后将未经任何考试或考核的15名亲属吸收录用为干部。这些人中包括周的儿子、女儿、儿媳、弟弟、侄子、妻妹、外甥,甚至还有周文吉亲家的子女。不仅如此,周文吉还应其家乡同心县及其工作过的地方的老同事、老部下以及他们介绍的人员的要求,违反规定,亲自签批、写条子或打招呼,使117人未经考试、考核直接被吸收录用为干部。经党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决定给予周文吉开除党籍处分;建议撤销周文吉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委员、政协副主席职务。
与这起严重违反组织人事纪律、以权谋私的典型案件相关联的是,在周文吉的家乡同心县——人口不过33万的国家级贫困县,居然供养着大批长期“拿着俸禄不上朝”的“挂职干部”、轮流上班的“轮岗干部”、八九岁的“书包干部”甚至四五岁的“学龄前儿童干部”,以致于“皇粮”吃尽财政遭殃,大批专项资金被挪用。自1991年至1998年,宁夏同心县三任主要领导和部分干部先后将362人非法、违规录用为国家干部。此案涉及副科级以上干部近百人,其中厅级干部3人。去年,当宁夏同心县这一干部人事工作严重腐败问题被揭露后(详见本报1999年10月31日报道),引起了全社会的震惊。目前,一批违法乱纪的干部被摘掉“乌纱帽”,或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然而,人们在庆幸挖出了一个腐败“毒瘤”的同时,也在深深地反思“同心现象”背后所掩盖的问题:周文吉以及同心县少数干部演绎的这场“新官现形记”,历时七八年时间,历任三任县委书记,为什么时至今日,盖子才被揭开?近年间,当地群众的状纸不断,“有关部门”为何视而不见?我们从中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警示之一:干部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事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
周文吉以及同心县大批干部违反组织人事纪律、以权谋私案件的出现,决不是孤立偶然的,也不是短期内能形成的,而是放松了从严治党和“三个代表”的先进性这一要求所吞下的“苦果”。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如果对干部的继续教育,考察考评制度是完善的、严格的,而不是流于一般形式;如果我们把那些挂在墙上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条例落到实处,就会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已被撤职的原同心县粮食局长陈学文说,在曝光之前,组织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找他谈过话,党员民主生活会上,也从未有人对他提出过批评。因涉及此案而被撤职的原同心县法院院长马少清是党组织多年培养起来的一个年轻的回族干部,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政治上的幸运儿”,先后有20多次被自治区、地、县评为先进个人,曾经被树为“全国青年标兵法官”。他痛心疾首地说:“我是在不知不觉中犯了错误,这一跤摔得太狠了,也把我摔醒了!”他感慨道:“严是爱,宽是害,如果当时有一个环节卡住我,我就不会栽这个跟头,如果县上有一个好的环境,就不会害了这批干部。”
警示之二:干部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
许多同志在反思时认为,“同心问题”涉及干部之多,时间之长,影响之大,不能说是偶然事件,而属于体制性腐败,是“铁交椅”式的干部体制客观上放纵的结果,说明干部管理体制上存在一些弊端。
“同心现象”正是这种弊端的典型表现:一方面是食者众,生者寡,机构臃肿,人员严重超编,有限的经费被吃空;另一方面,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一脚踏进政府门,便永久是政府人。那些滥竽充数者,素质低下者,甚至失职渎职者,只要无“大过”,谁也奈何不了。对于那些搞特权、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的人,现行的干部管理体制恰恰为他们提供了最安全的“避风港”。原同心县粮食局长陈学文说:“如果有一套严密的制度,我本事再大,也没胆子为两个孩子办‘招干’。”
周文吉以及同心县所暴露的问题说明,机构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必须拿起改革的解剖刀向一切不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僵化、官僚的陋习开刀,要建立用人失察追究制度,在干部的推荐、考察、任命等重要环节上落实责任制,发生重大问题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从体制、机制、法制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警示之三:实行干部流动制度势在必行
家族和睦,人际关系融洽,本是社会稳定的因素,但它在同心县与政治清明、社会廉洁竟构成如此矛盾的二律背反:方圆不足10平方公里的同心县城,各种关系盘根错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加上亲情关系、姻缘关系和“近亲繁殖”,形成了“亲靠亲一串串”的局面。由于当地干部很少向外流动,不到十年八年,便编织起了一张无形的关系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可谓百弊丛生。无怪乎有人说,裙带关系是同心县政治腐败的“沃土”。被开除党籍的原同心县人事局长杨占德向记者诉冤道:“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干部,加上县上的头头打招呼,我顶不住啊!如果我顶了,不仅‘乌纱帽’保不住,而且在同心县无立锥之地。”
自治区纪检委书记刘丰富同志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古时尚有“八百里不为官”一说,现在我们应以史为鉴,倡导干部异地交流制度和任职回避制度,这是加强管理,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个有效措施。
警示之四:强化监督机制要加强治本的力度
同心县违纪违法超编进人的问题,早在几年前就曾引起自治区有关部门的重视,并进行了调查,但最终都不了了之。因为,凡是敢违纪违法的,不仅本身有实权地位,而且有相应的社会背景,有一个关系网和保护层,何况许多交易都是私下完成,外部人很难掌握内情。一些纪委干部反映,地方的纪律检查部门如果得不到党政一把手的支持,开展工作非常困难,而且,调查也缺乏相应手段,许多事情尽管看到了现象,群众反映强烈,但由于抓不到证据,结果往往只能是“查无实据”。
记者在同心县采访时,也确实感觉到了查处此案的艰难。一位受到查处的干部就曾说过,自治区纪检委查我的问题都很困难,市、县纪委连边也摸不着,更何况老百姓呢?自治区纪委一位领导认为,加强对干部纪律和制度监督,单靠干部的觉悟和自律是不够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把干部的觉悟估计过高,我们在对各级干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三讲”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治本的力度,做到干部到哪里,监督就跟到哪里,防患于未然。
警示之五:“屋漏在下,止之在上”,“同心现象”给组织、人事部门再一次敲响了警钟
“同心现象”使我们思考,组织人事部门针对任人唯亲、买官跑官、嫉贤妒能、结党营私等现象有哪些新办法?制定了哪些有力的措施?组织部门如何把好干部考察、选拔、任用关?用人失察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周文吉以及同心县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违纪却仍能得到提拔,出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怪现象”,即“超编的县委书记当上了自治区编办副主任,挪用扶贫资金的县委书记当上了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违纪违规的县委书记当上了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的纪检组长”。这说明我们在干部考察、选拔和任用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往往流于形式,回避矛盾和问题,群众路线还不够深入,以致于造成用人失察。同心县的一些群众说,今后考察干部的政绩,是否可少看一些材料和数字,多听听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声音?
第二篇:警示录
职场警示录:白领年终总结报告之完全攻略
年终岁末,又到一年“总结”时。本来用总结来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分析、评判,从理论认识的高度概括经验教训,以明确努力方向,指导今后工作很重要,也很必要。但不知从何时起,不少单位和个人的年终总结偏离了总结的目的,要么是套话连篇,空洞无物,官样文章;要么大肆铺排渲染成绩,变相褒扬自己„„有些人甚至大言不惭的说“会工作不如会总结,否则,你做了一些什么别人并不知道„„”
一、哪些人会在意你的年终总结?
首先,是你自己。有人将计划比作赛跑的起点,而年终总结比作赛跑的终点,只有停下来往回看的时候你才知道自己是否偏离了跑到,是否需要还有足够的能量继续跑下去„„因此,年终总结其实最主要的是写给自己看的,是自我的总结,也是自我的一种鞭策。
其次,就是你的领导。也许你的越级领导不一定会看你的年终总结,但是你的直接领导一般一定会看。所以职场中的你不要心存侥幸,敷衍塞责。他们会通过你的总结来看你是否与你的职位称职,也会通过你的总结看看你的表现是否与(她)观察的一致。
二、职场的年终总结怎么写才会有新意,让领导过目不忘?
首先,应该是“精”。在写总结时,应该尽量像写新闻一样用最少的文字把一年工作中“新”的东西、“实”的东西写出来,而不要说空话、套话,长篇大论,否则你写的吃力,领导看的时候也吃力,而且还会给领导一个干事不干练的印象。
其次,应该是“新”。年年岁岁工作都相似,岁岁年年总结都相同应该是年终总结的大忌。在一个岗位上呆久了,而写年终总结时总觉得老生常谈、无话可说的人,说明你在工作中缺乏创新精神。因此,写总结的时候虽然模式大致相同,但也应该写出自己重点。
再次,应该是“细”。细节最有说服力,因此在写总结的时候注重细节,拿出一些可以 1
衡量的数据,会为你的年终总结增色不少。比如说你是做销售的,那你最主要就是写上你完成了多少销售额,到款率是多少;如果你是教师,你就可以写写上了多少堂课,家访了几个留守儿童等,这样以来,你所做的工作就一目了然了„„
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怎么处理?
不可否认,年终总结是一次自我展示的机会,但并不是说在年终总结中只说自己的优点,而不说自己的不足。如果优点说的过多会让人觉得过于骄傲,而缺点说的过多会让人忽略掉你的业绩和功劳,因此两者的比重有讲究。一般情况下,要把你的优缺点写的和领导对你的印象想接近。成绩主要写那些领导暂时不知道的,但不要写足,而不足呢,要挑一些自己在来年有把握改正的来写,为下一年的总结铺路。
(文章来源于《你好,地球人》的博客)
第三篇:警示录学习心得
警示录学习心得
经过这次学习,本人有许多的感慨。一个个血的教训,令人叹息。假如当初不是那么贪婪,假如当初加强学习,假如当初能够听取意见……没有那么多的假如。一切都迟了,一切都没用了,我们除了叹息之余,只能够从血的教训中得到警示。
其实,有的同志是受过党教育多年的老同志,曾经为我们的劳改事业作出不少的贡献,曾经是一名令人尊敬的人民警察,最后却沦为阶下囚。每一个不同的故事都在告诉我们一段可悲的经历。
反思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你会发现他们的错都是从思想上开始错的,都是从小事开始,逐步的走向犯罪的深渊,都是因为从思想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都是没有好好珍惜温馨的家庭,都是没有好好珍惜亲情、友情、爱情,都是没有好好珍惜难得的工作岗位,都是没有好好珍惜大好的前程而走上了不归之路。可怜、可悲、可恨,为了不让悲剧重演,我们要时刻牢记血的教训,加强自身的修养,自觉接受监督,经常检讨和反省自己的工作,充分发杨民主,永葆人民工仆本色!
年月日
第四篇:消防安全警示录
消防常识
火警电话119,遇到火灾快快拨
火警电话“119”,及时拨打早施救
疏散通道,生命之门
看准安全通道,学会救生措施
烟头虽小,祸患无穷
“火”不单行,防在易燃物品,人莫大意,重在安全为本 爱护消防器材,遵守消防法规;掌握消防常识,一生平安幸福
火灾不难防,重在守规章
企业规模争上游,消防安全要带头
反违章、除火患、保安全、促生产
制度实、责任强,火不起、祸不闯
消防安全勿侥幸,违章蛮干要人命
乱扔烟头,火患无穷
随意扔烟头,安全有隐优
慎放烟花,快乐全家
小孩玩火,迟早闯祸
疏散通道不能锁,否则火灾酿恶果
防盗网上开扇门,发生大火好逃人
烧香祭祀不注意,小心火神发脾气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堵寒消防通道
火场逃生最要紧,切莫恋财把命丢
发生火灾要互助,老人孩子别不顾
火场穿行身要低,逃生选择跑楼梯,切莫着急乘电梯
油锅起火别慌乱,找个锅盖速盖上;油锅起火别惊慌,找些青菜锅里
放
第五篇:《警示录》观后感
《警示录》观后感
怎么说呢?处在大学的我们,现在就是处在十字路口,正朝着自己的理想的方向前行。大学,是多少人所向往的,同样对有的人来说,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可是,有的人却身在福中不知福,经不住来种种诱惑,做一些违纪、违法的事。甚至把自己的后半生都交到高高的围墙之中。
大学就是社会的缩影,社会上各种不安全因素和负面影响必然反映到学校来,正在读大学的我们,由于涉世未深,思想单纯,缺乏社会经验,年轻气盛,极易冲动,各种状况都可能发生。《警示录》里面的案例都是发生在我们青少年身边的真人真事。这些案例内容非常具有代表性、教育性、通俗性,以案说法,寓理于例,是一个个生动的法律教材。例如:“提高警惕,慎防受骗”中的,黄某本来和李某就不认识,可是就是在聊得来的情况下,互留了对方的电话号码和地址。黄某就收留李某到他宿舍留宿,并把自己密码箱的密码当众刚在宿舍说了出来,并把自己的电脑和同寝室的一名同学的电脑放在里面,结果就是自己的电脑和同宿舍同学的电脑都被盗走。这个案例告戒我们千万要就交友慎重,最终将自己毁灭。这些鲜活的事实,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时刻提醒着我,要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要交友慎重。还有许多的案例摆在我们的面前,案例中没有深奥难懂的法律条文,却使我学到了不少法律小常识,让我知道了哪些是违法犯罪,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靠近他的,这本书,还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书中从交通安全、识别坏人、如何同坏人斗智斗勇、拒绝邪教等方面,告诉我们一些经验和方法。这对我们以后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危险条件下自救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看完这些案例,丰富了我们的法律知识,增强了我们的法律意识。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牵动着社会上每一个人的心!有家庭的关爱、社会的关心、学校的教育,我们一定能茁壮成长。“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句话是三国时期刘备在临终时嘱咐儿子刘禅所说的,意在教育刘禅不可轻视小事情,不要因为好事影响小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坏事影响小就去做。这句话至今对我们修身养性仍具有指导意义。学好非常不容易,而学坏却很简单。一失足成千古恨,好人滑向犯罪深渊只有一步之隔。我们一定要借这次学习《警示录》的机会,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良好习惯,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小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