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昌2017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奖励资金绩效自评报告
南昌县2017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奖励
资金绩效自评报告
一、基本情况
省内下达预算和绩效目标情况
(一)省内下达预算情况
2016年12月21日江西省财政厅下发了《关于提前下达2017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一般项目补助资金的通知》(赣财文指【2016】107号),下达给我市预算资金760.5万元。
(二)市内下达预算情况
2017年6月9日南昌市财政局、南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下发了《关于下达2017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奖励资金的通知》(洪财政【2017】12号,下达我县预算资金157万元)
3、市内下达绩效目标情况
(1)改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条件
(2)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3)提升服务质量
(4)促进数字化文化馆建设
(5)促进南昌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人民群众文化艺术生活,推动南昌县公共文化服务及文艺事业发展 提升南昌县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管理效能,融合大数据等技术引导政府更好决策,精准调配相关资源
二、绩效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一)前期准备
1、绩效评价的原则和依据
(1)原则
①持统一领导原则
②坚持分类管理原则 ③坚持客观公平原则 ④坚持科学规范原则
(2)依据
①国家有关法律、行政规范及规章制度 ②财政部门制定的绩效评价办法及工作规范 ③部门(单位)事业发展规划及目标 ④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确定的绩效目标
(二)组织过程
(1)工作部署
成立“局2017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转移支付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下发了《南昌县文化广电旅游新闻出版局2017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奖励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2)单位自评
局属各相关单位、各相关乡镇综合文化站,按照《南昌县文化广电旅游新闻出版局2017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奖励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方案》的要求,成立了本单位绩效评价工作小组,对2017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奖励资金进行了绩效自评,形成了书面绩效自评报告,并于2018年5月17日前将“绩效自评报告”和“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区域(项目)绩效目标自评表”电子版,纸质版上报至我局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3)分析评价
根据10个项目单位上报的“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区域(项目)绩效目标自评表”和“绩效自评报告”分析,截止2017年12月31日止,只有7个项目已经完工,7个项目正在实施,另有一个项目因区域调整直接拨资金至高新区。全部14个项目的资金到位率为100%,资金执行率为44.5%。
三、综合评价结论
我县2017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奖励资金绩效自评综合评价为:部分达成预期指标并具有一定效果(80%-60%)。
四、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分析
(一)项目资金情况分析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分析
2017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奖励资金共计157万元,截至2018年5月21日止,该专项资金到位157万元,资金到位率为100%。
2、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分析
2017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奖励资金共计157万元,截至2018年5月21日止,该专项资金已使用了70万元,项目资金执行率为44.5%。项目资金执行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部分项目单位的项目正在实施,未进行结算。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
我局对2017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奖励资金使用目标明确,资金管理,会计核算,财务审批制度健全。拨款程序规范,符合国家有关财务管理规定;项目支出严格按照项目进度和《合同》条款的规定进行审批把关,并按照会计制度的有关要求执行。
(二)项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分析(1)项目完成数量
南昌县图书馆完成总分馆图书加工3万本;组织培训1次以上;购置桌椅10套、书架25组;开展各类活动10次以上。
南昌县文化馆完成展厅、舞蹈房改造;
南昌县三江镇、莲塘镇、泾口乡、塔城乡、向塘镇等乡镇完成东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澄湖北路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东岗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北洲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黄堂村蜀溪傅家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2)项目完成质量
南昌县图书馆通过购置基础设施、设备,提升服务质量,提升了服务水平。
南昌县文化馆通过展厅、舞蹈房改造,提升服务质量,提升了服务水平。
南昌县三江镇、莲塘镇、泾口乡、塔城乡、向塘镇等乡镇完成的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成为服务当地群众的重要文化活动场所。
(3)项目实施进度
2017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奖励资金共有14个子项目,其中:7个项目在2017年12月31日前已组织实施,7个项目仍在实施,且进展顺利。
(4)项目成本节约情况
目前,县文化馆展厅舞蹈房升级改造、东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澄湖北路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东岗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北洲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黄堂村蜀溪傅家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项目已按项目预算资金全部执行到位。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项目实施的经济效益分析
由于2017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奖励资金属于公益性,不产生经济效益。
(2)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分析
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县图书馆、县文化馆、县广播电视台的服务能力,以及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加快了南昌县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步伐,服务群众能力进一步增强。
(3)项目实施的生态效益分析
由于2017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奖励资金属于公益性,不产生生生态效益。
(4)项目实施的可持续影响分析
通过项目的实施,县图书馆、文化馆、广播电视台以及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可持续性,项目可复制性。
3、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已组织实施并完工的项目,项目公众或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能够达到90%以上。
五、绩效目标为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1、绩效目标未完成的原因:
一是下拨项目资金较晚;二是部分项目需要走政府采购程序,耽误了一定的时间。
2、下一步改进措施:
一是要加快项目资金的拨付,与县财政局进行沟通协调,争取在当年第一季度下拨项目资金;二是要督促未实施的项目要立即组织项目实施,并编制项目进度计划,抓紧时间,加快进度,使项目尽早完工,尽快投入使用,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六、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和公开情况
1、通过这次绩效自评。对效益好的项目予以表扬,下一预算年度的同类项目优先安排;对绩效差的项目要进行通报批评,并对下一预算年度的同类项目资金予以调减或取消,同时列入局系统,县财政、县审计部门的重点监督对象。
2、利用项目绩效监督将,促进部门(单位)增强责任和效益观念,提高财政资金支出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
3、在绩效自评结果的运用中,还应积极探索建立绩效自评结果的责任追究制度,把绩效自评结果与经济责任审计,行政监察结合起来,建立公告警示制度,对绩效自评中发现损失浪费现象和其他违纪违规行为坚决进行揭露和处罚。
4、在5月30日之前将《南昌县2017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奖励资金绩效自评报告》发布到局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
七、绩效自评工作的经验、问题和建议
(一)绩效自评工作的经验
一是领导重视。项目单位领导高度重视专项资金的使用,严格资金的审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而是管理规范。各项目单位都能按照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来严格执行,强化监督检查,有效规范和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三是专款专用。严格按照省、市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做到专项核算、专项专用,没有截留,挤占现象。
(二)绩效自评工作的问题和建议
由于这次“南昌县2017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奖励资金绩效自评工作”是绩效目标自评试点的第一年,在实现没有经过专项资金绩效目标自评业务培训的情况下,开展这次绩效自评工作,给县级主管部门带来很大的工作难度,尤其是乡镇无法按要求按时上报绩效自评材料。因此,建议:省、市两级财政绩效评价管理部门,在近期组织乡镇负责绩效目标评价工作的人员进行绩效目标评价业务培训,提高这类人员绩效目标评价的业务素质和对专项资金的管理能力。
八、其他需说明的问题。无
南昌县财政局 南昌县文化广电旅游新闻出版局 2018年5月18日
第二篇:科技奖励绩效自评报告
科技奖励绩效自评报告
根据福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2016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自评工作方案》的通知(榕财统[2017]1号)精神,我局认真研究,积极部署,对实行绩效目标管理的2016科技奖励项目进行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的实施依据、基本性质、用途和主要内容、涉及范围、预期投入情况及实施后达成的主要效益
根据《福州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若干配套政策》(榕政综„2011‟54号)文件精神,《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落实我市科技发展专项规划,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集中力量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加高新企业申报,对获市科技进步奖项目和单位分别给予一定奖励。2016年投入1350万元,实施科技奖励项目130项。据统计数据,市财政投入1350万元,项目实施后2016年获得项目销售收入达7.56亿元,获得利税5000万元,带动社会效益10.4亿元以上。
(二)项目执行基本情况
1、项目资金(包括财政拨款、自筹资金)实际到位及支出情况 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350万元,支出1350万元
2、为保障项目实施而制定的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
根据《2016年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要求,对申报项目进行形式审查,按照《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规定,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根据专家意见,择优对130个项目立项并进行管理。
二、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绩效评价指标和选用原则和依据 根据《2016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自评工作方案》要求,利用比较法对2015年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获市级科技进步奖企业进行评价。
(二)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接到市财政局绩效考评通知后,我局高度重视,立即召开局务会,成立机构,研究制定制定方案。为进一步规范绩效自评工作,提高绩效自评质量,市科技局成立了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领导小组,对2016列入绩效评价的科技奖励项目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各业务处按照财政支出项目绩效目标要求,收集整理2015年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获市级科技进步奖的企业相关数据报计财处。
(三)存在不足。
由于我局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处于摸索阶段,没有专门的绩效评价机构,缺乏绩效评价专业人才。
三、项目绩效评价结论
(一)项目绩效评价得分及等级
2016年,市科技局较好地完成绩效目标任务,自评分数86.3分,自评等级良好。
(二)项目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分析
本项目设定4个绩效目标,从项目投入标准、项目资金投入、投入项目数、产生效益对市区域科技重大项目进行考核,从统计的数据看,均完成目标。
1、目标完成率。每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奖励10万元;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0万元、二等奖6万元、三等奖2万元。完成率100%。
2、投入项目数,目标2016投入项目数量为130项。
3、投入资金数,目标1350万元,实际1350万元。
4、产生效益,目标带动企业R&D投入5000万元,实际超过1亿,同时通过强化龙头企业产业带动作用,提升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通过重大项目带动资金投入,带动社会效益14.5亿元。
(三)绩效评价指标得分具体分析
1、目标完成率。本指标6分。目标完成率A=目标实际完成数/6×A期初目标编制数,得分为6×A。我局为6×4/4=6,按要求完成,自评得分6分。
2、项目单位请款率。本指标5分。项目单位请款率B=项目单位实际申请资金/项目单位预算执行期间根据进度情况或支出需要应向财政部门申请资金×100%,本指标5分。B﹥100%时不得分,B≦100%时得分为5×B。按要求完成,自评得分5分。
3、财政部门核拨资金与项目单位请款资金偏离率。本指标5分。财政部门核拨资金与项目单位请款资金偏离率C=财政部门核拨率-1,C=0时得5分;则∣C∣每偏离10%分扣1分,扣完为止(如∣C∣=0.25%,则扣1分),按要求完成,自评得分5分。
4、预算执行率。本指标6分。预算执行率D=当年预算对应的实际支出资金/本预算安排资金×100%,D=100%时得6分,D﹤100%时得分为6×D。按要求完成,自评得分6分。
5、资金使用率。本指标6分。资金使用率E=当年预算对应的实际支出资金/财政部门核拨资金,得分为6×E。“财政部门核拨资金”为0时,本项不得分。按要求完成,自评得分6分。
6、预算绩效管理组织保障情况。本指标5分。其中:项目单位成立以主要领导为预算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得3分,按市财政局评价方案要求成立评价工作组得2分。均按规定成立,自评得分5分。
7、目标编制数量。期初每编制1个绩效目标得0.3分,本项最高3分。我局编制为4个,自评得分1.2分。
8、目标个性化程度。编制充分反映项目专业特点的“产出与效益”类个性指标的,每1个个性指标得0.5分,本项最高5分。我局为2个,自评得分1分。
9、目标全面程度。本指标5分。编制的绩效目标全面涵盖投入、产出、效益三类10种目标得5分,不满10种的按比例计分(如期初编制三类5种目标,得分为5×5/10=2.5分),我局为5×3/10=1.5自评得分1.5分。
10、预算执行监控情况。项目单位开展预算执行监控并按要求填报监控表和监控报告得5分,否则不得分。我局均有认真完成,自评得分5分。项目列入财政重点监控名单并按要求填报监控表和监控报告得2分,否则不得分。我局无重点监控表和监控报告,本项不得分。
11、项目管理制度健全。项目单位独立或会同其他单位共同制定项目相关管理制度得1分(制度应包含但不局限于项目范围管理、资金分配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项目中止管理等内容),否则不得分。我局按要求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自评得分1分。
12、项目管理制度执行有效性。项目管理符合相关项目管理制度得2分,有1处不符合扣0.5分,扣完为止。无项目管理制度此项不得分。我局项目管理符合规定,自评得分2分。
13、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性。项目单位独立或会同其他单位共同制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得1分(办法应包含但不局限于资金使用范围、参与者职责、风险防控等内容),否则不得分。我局独立制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自评得分1分。
14、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有效性。资金管理符合相关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得2分,有1处不符合扣0.5分,扣完为止。无资金管理办法此项不得分。我局资金符合资金管理办法,自评得分2分。
15、会计信息质量-财政、审计检查情况。项目被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列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对象的得3分,财政监督检查或审计发现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1个问题扣0.5分,扣完为止。没有发现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自评得分3分。
16、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师事务所检查情。项目单位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得1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发现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1个问题扣0.2分,扣完为止。没有发现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自评得分1分。
17、会计信息质量-单位自查情况。项目单位自行开展会计信息质量自查得1分,自查发现问题的,1个问题扣0.1分,我局自查没发现问题,自评得分1分。
18、奖励项目数。本指标 6 分。实际完成值不低于绩效目标值 130项时得满分,低于绩效目标值得分为指标分值×绩效目标值完成率。我局2016年完成130项,自评得分6分。
19、带动企业R&D(科技研发经费)投入。本指标 6 分。实际完成值不低于绩效目标值 5000万元 时得满分,低于绩效目标值得分为指标分值×绩效目标值完成率。我局2016年绩效目标值为5000万元,自评得分6分。
20、可持续效益。本指标 6 分。实际完成值不低于绩效目标值 100% 时得满分,低于绩效目标值得分为指标分值×绩效目标值完成率。自评得分6分。
21、服务对象满意度。本指标 6 分。实际完成值不低于绩效目标值 100%时得满分,低于绩效目标值得分为指标分值×绩效目标值完成率。自评得分6分。
22、资金拨付情况(适用于对下补助项目)。本指标 6 分。当年资金拨付有不及时、不足额、不符合补助标准的,有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我局均按要求及时、足额拔付,自评得分6分。
23、财政投入乘数(适用于非财政投入大于财政投入的项目)。本指标 6 分。财政投入乘数=非财政资金投入/财政资金投入,J≧10得满分;J﹤10时每少1按分值的10%扣分,扣完为止(如:分值为5,J为7.1,则得分为5-30%*5=3.5分)。既为5000/1350=3.7×6=2.4,自评得分2.4分。
(四)项目实施中好的经验和做法
科技奖励政策在引导我市企业自主创新、培育高质量企业群体、鼓励企业研发投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手段,作为科技、经济、产业政策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其在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方面的积极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存在问题是对科技奖励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建议:
1、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扶持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2、挖掘和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有自主知识产权、成长潜力大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群体。
3、进一步拓展高新技术产业上升空间,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加大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培养工作,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4、继续大力宣传高新技术企业等科技政策,针对有潜力的地区和园区专门举办高企、加计扣除等相关政策培训班,拓展政策服务面。
5、帮助企业做好研发费用的归集,设立研发费用辅助核算账目,规范整理相关凭证及明细表。
6、及时了解应参加复审企业的情况,主动帮助企业分析复审中的难点,提前做好申报相关材料,提高企业复审通过率。
福州市科技局
2017年4月22日
第三篇: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对于现代政府的职能,一般认为包括两个方面:政治统治与公共管理。随着社会的变迁,国家“首先是政治统治者其次才是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者”的特征逐渐被“公共服务”所取代。正如法国公法学家莱昂・狄骥所言:国家就是政府为着公共利益进行的公共服务的总和。可见,提供公共服务已成为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能。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公共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的角度看,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根本区别于经营性文化产业,它主要着眼于社会效益,是为社会提供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文化领域,与文化领域中可以实行市场化、产业化经营的文化产业一起,构成国家的文化建设的全部范畴[2]。近年来,我国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增强,表现在公共文化服务上,就是提出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主要涵盖以下六个基本要素:一是公共文化政策法规。即鼓励、保障和扶持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如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及正在制定的《图书馆法》。此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基础。二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指政府财政预算投入的各种文化设施和设备,也包括社会自愿参与投入的具有文化服务功能的设施设备等,如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广场、文化中心、影(剧)院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物质保障。三是公共文化组织机构和人才。组织机构是指从事文化管理和服务的各级政府和文化事业单位;人才即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支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管理、辅助人员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力量。四是公共文化活动主体。作为大众文化建设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是实现文化“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目标的保障。五是公共文化活动方式。即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技术手段、方法和设备。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注重运用科技因素和现代服务的理念,如2002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及流动图书馆、流动演出、网上博物馆、网上文化培训等,就是在公共文化活动方式上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范围的体现。六是公共文化事业经费。包括政府拨款、贴息、集资、社会捐助、赞助、基金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常运转、各种文化服务得以顺利开展的资金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不同于市场化的经营性文化产业,应具有如下特征:其一,公平均等性。公共文化服务应是公平分配的服务,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资源应均等分布,尽可能保证人人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同等程度的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平均等性突出地体现了社会平等的伦理要求。其二,公益性。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具有公益性质,它不以营利为目的,追求的是全体公民共享文化成果的社会效益,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应降低收费或免费供人们享用。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体现着政府公共管理的人文关怀。其三,多样性。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的品种、层次和特色应该是多样的,应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文化需求,尽量提供多种相应的文化服务和产品。其四,便利性。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应是近距离的、经常性的服务,使人们随时随地能够方便获得。其五,普及性。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应面向大众,为全体公民所普遍享用。公民共同分享丰富的、基本无差别的文化内容,有利于新知识、新观念的传播和普及。新时期新阶段,包含多种基本要素、具有多样特征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在积累、传承、创新和发展民族文化,落实公民文化权利,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社会功能;在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自主创新的文化环境,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亦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
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显著改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文化消费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为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市场的繁荣,同时对公共文化产品、基础设施、服务网络、资源配置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文化设施还比较落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农民群众以及城镇低收入居民、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文化生活还很匮乏,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任务十分艰巨。对此,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重点分阶段地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抓紧抓好。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
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益性文化服务建设。党的十七大以来,明确指出了今后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重点在农村,主要目标是:
1.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机构经费运行保障机制,使文化机构能正常运转,图书馆有钱买书、文化馆站有经费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剧团能够下乡演出,把它们的活力调动起来。
2.加大重点工程实施力度,特别是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每个乡镇和每个村都要建立基层的服务点,实现“村村通”,继续推动送书下乡、流动舞台车等重点文化工程。
3.充分挖掘优秀非物质文化资源,包括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等,使这些非物质文化资源得到很好的利用,推动各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文化重在积累,要从基础做起,特别是从农村作起,扎扎实实地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好,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需求。
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及措施
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应坚持的基本价值理念以及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任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就有了发展的方向。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收到实效,还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落实具体的措施。
1.健全公共文化投入机制。政府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纳入工作部署,纳入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纳入考核奖惩,落实领导责任,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十一五”时期受到应有重视,得到长足发展。通过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等重大文化工程,加大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逐步健全政府主导、财政投入稳定增长、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公共文化投入机制。首先,保障公益文化事业单位经费投入。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各级财政要逐年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投入,保障其必需的事业经费支出。其次,设立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制定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复次,以奖代补。对新建文化设施要给予适当的经费资助,以此调动建设基层文化设施的积极性。2.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立足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和文化建设需求,统筹规划公益性文化单位、文化设施的数量、布局、类别。在城市和有条件的县(市)新建、改扩建一批具有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的标志性社会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县、乡、村基层文化设施,“十一五”时期末,实现文化馆、图书馆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乡镇文化站(中心)、村文化大院建有文体娱乐场所,能够开展图书阅览、艺术培训、科技推广、文化娱乐等多种活动。在全面建设城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提高建设水平和质量。
3.壮大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把培养造就文化人才、专业文化艺术队伍和公益性社会文化服务队伍,作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大力提高社会文化服务队伍的人员规模、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省、市、县三级都要制定出台专业文化艺术队伍和公益性社会文化服务队伍建设规划;在注重引进人才的同时,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大规模培训,通过在职教育、举办各类专业技能竞赛评比活动,建设一支作风好、业务精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
4.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社会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以及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必将对公共文化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创新内容和形式,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吸引力。要指导和支持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在广泛开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节庆文化、校园文化等活动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文化内容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进程,用现代传播技术和先进科技手段,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力和效能。继续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一步拓宽传输渠道,确保文化信息资源能够及时、通畅、高质量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5.提供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实施精品战略,集中力量抓好精品生产,推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体现地域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优秀文艺作品。艺术创作要注重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文化,借鉴国内外文化产品生产的新形态,大胆推进文化内容、形式和手段的创新,形成拥有一定原创性和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要多生产群众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图书及音像制品,多生产赞美生活、塑造典型、讴歌劳动、陶冶情操的戏剧、影视节目等精神产品,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最广泛地赢得群众。
6.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文化权利、文化成果,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方向。一是推进农村重点工程建设。继续通过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流动文化服务工程,“金钥匙”农村文化出版工程等,改善和提升农村文化基础条件和服务能力。二是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保证农村题材作品在艺术生产总量中占一定比例,对重要文化项目和文化产品采取政府补贴,以政府采购的方式直接送到农村;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把农民喜爱的文艺节目、图书、音像等送到田间村头。三是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发挥地域优势,办好诸如农村文化艺术节、农民电影年、庄户剧团文艺调演等活动;组织文艺专干辅导农村文艺骨干及群众文化活动;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四是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把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财政预算,保证文化馆(站)开展业务必需的经费、基层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和农村电影放映补助经费等。县乡文化机构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制定农村公益性文化项目实施计划,结合当地实际和按照农民群众的意愿,提供文化产品和开展文化服务。
参考:【1】百度文库,【2】新浪网,【3】人民网。
第四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人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局党委等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下,越秀公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期间举办了多场花卉展、书画展、摄影展等专题展览,并且在每年的春节举办广州园林博览会,在国庆黄金周举办“与游客同乐”大型文艺演出等。在上级的正确指导下,我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设施日趋完善,服务运行机制逐步健全,服务能力快速提高。现将近几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及经验介绍如下:
一、大力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打造游客喜爱的生态公园
针对不同游客的文化活动需求,公园近几年兴建了多个文化亭廊、表演场和小舞台,在踏趣园、鲤鱼头、老人山增设了文体活动设施,并重点维护好韩国园、成语寓言园等专题文化园,为游客打造舒适的文化活动场所。
另外,园内设有有三大游乐场及两大游艇部,包括金印游乐场、东秀儿童乐园、北秀游乐场以及东秀北秀游艇部,大大满足了不同游客玩乐的需求。
二、着力提升公园文化内涵,为广大游客奉献精品大餐 公园每年都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尤其利用节假日、重大纪念日等举办多项活动,活动形式多样,涉及层面广,让广大市民游客都能感受到公园的文化气息。
(一)展览方面,近几年来,公园举办了“哥德堡号扇艺展”、“南雪金石书画作品展”、“越秀墨韵书画展”、“迎亚运书画展”、“叶建强跑街摄影展”、“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和谐越秀图片展”、“鸟语花香,给力羊城摄影展”、“新加坡陶艺家烧陶个展”等展览。
(二)演出方面,公园以往每年邀请专业演出团队于春节或国庆黄金周期间为游客奉上精彩的演出节目,有歌舞表演、魔术表演、变脸表演,还有杂技表演等。现在,公园更创新形式,与园内游客合作,邀请常在公园表演的多个游客团体同乐演出,举办了多场“越秀公园与游客同乐演唱会”,更是广州公园首次举办此类活动,受到了游客的高度评价。
(三)兰文化方面,围绕兰花的生长特性,结合春节、五
一、国庆、元旦公共假期举办特色兰花专题展览。并积极开展兰文化宣传活动,向市民展示灿烂悠久的兰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兰花名品,让广大游客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兰花以及兰文化。在兰圃的兰文化知识长廊内有各式各类、内容丰富的兰文化和兰花知识介绍,使人们在观赏兰花的同时,亦进一步加深对兰花的了解。
(四)文化科学方面。不定期举办花卉专业知识讲座,吸引了大批花卉爱好者前来听课。
三、抓重点,求突破,积极开展示范性文化品牌建设
(一)传承广州园林博览会这一知名品牌,不但举办艺术园圃、大型公共景点、植物造景、艺术插花、元宵灯会等园林艺术精品展览,还精心打造了多姿多彩的游览项目,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市民游客的节日生活。尤其是第十六届园博会,在公园免费开放、收入递减的情况下,为给广大市民游客提供一个娱乐休闲的场所,我园识大体,顾大局,不讲价钱,全体干部职工群策群力,上下齐心,迎难而上,勇于创新,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园博会的工作,为公园免费开放后最受市民关注的第十六届园博会的成功举办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结合科技活动周,认真组织开展“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科普宣传活动。集中精力,利用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等资源,重点打造扁颅蝠保护区,桫椤保护区等区域。
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不断加强文化人才培养 一方面以公共文明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加大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文化项目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基层公共文化资源综合利用、共建共享。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理论政策和制度设计研究,探索建立符合我园实际、符合文化发展特点和公园发展规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基本框架。另一方面,大力引进人才,努力提高原有人员文化知识构架,培养了一大批文化有特色、业务有专长的高素质人才。
“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是今后我园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公园党委、全体干部职工的重要职责和首要任务。
目前我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文化专业人才缺乏、培训不够、经费缺乏等。今后将针对薄弱环节加强人才建设、体制建设,着力提升人员素质,打造一支具有越秀公园自身特色的高精尖服务队伍。
今年,我园将结合建党90周年以及辛亥革命100周年契机,举办相关的历史图片展览等。选定兰圃几处层次丰富,品种多样、较有特色的植物区作为科普植物区,详细介绍该区的品种和搭配特色,并增加科普设施,为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认树种、摄影、绘画场地。
下一步,我园将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挖掘各类节庆活动的文化内涵,组织好群众文艺精品展演、客家山歌节等公益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努力形成繁荣发展的局面,丰富广大市民游客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和谐社会、文明广州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较大。
二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设施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基层文化建设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方法与城乡居民的现实需求还不相适应,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尚未形成。
四是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还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等问题,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完善。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以下措施,供考生参考: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各级文化部门要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创新运行机制,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继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硬件基础。以重大文化工程为抓手,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县、乡镇和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二是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强体制机制等软件建设。加快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扩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渠道,抓紧制定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办法,确保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渐增长,建立分区域的人均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经费保障标准,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三是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促进公共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和契机,以地方党委、政府为主导,突破体制障碍,加大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的文化项目的共建共享力度,加强基层文化资源的整合。
四是大力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高度重视数字文化服务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努力将文化共享工程建成资源优质丰富、技术先进实用、服务便捷高效、网络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