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推荐]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
郑老师说倾听不仅是一种交往技术,更是一种美德。善于倾听的人身上有一种善良的天性和善解人意的特质,这种力量超出你对别人的道德说教而非常自然地能赢得人们对你的尊敬和爱戴。
倾听还是一种个人能力的综合表现,对个人的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思考力等等这类智力因素的挑战和训练,而且倾听还是丰富情感的一种表现。
我发现班级的中等生成绩上不去的原因各不同,有的是性格内向,能跟着老师的指令行动,但不爱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是因为经常做小动作,虽然回答问题很积极,但是注意力难以集中;有的是缺乏想象力,思维狭隘……
我觉得在我们的堂中特别需要关注中等生,因为他们是很有潜力的,关键是让他们学会倾听。
全班集体交流时,一位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时另外几位学生觉得与自己的意见不合,就马上打断别人的发言,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还有的学生开着小差,根本就没有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教室里一片混乱。这时发表意见的同学声音越来越小了,甚至不敢说了。如果学生们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举手示意:“老师,我要补充……”“老师,我有不同的建议……”也许对别人和自己是不是都是尊重呢。
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也不相同,可以说,孩子是一个世界。小学语文提倡小组合作,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解决问题。从小培养孩子们小组合作还有利于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而在我们的堂中,经常能看到小组合作环节热闹非凡,看上去孩子们激烈的讨论问题,可近看却是叽叽喳喳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完,根本没有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并没有起到合作的效果。
所以,学会倾听也是互动评价的前提,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学会倾听可以使学生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学会倾听可以使学生萌发灵感,触类旁通,闪烁智慧的火花。
一旦良好的倾听习惯养成,这个习惯将会影响一个人一生。
作为老师我们也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和观点,因为学会了倾听,我们才可能通过倾听而学会别的更多更重要的东西。
第二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之一百(完结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之一百(完结篇)
《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之一百: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 欣赏:
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修养乃是教师劳动修养的一面镜子。在上课时,教师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关于本门学科的思路,而且要注意到学生。
驾驭学生思维的艺术,绝不在于事先把自己的每一条思路都规定好,并且只讲事先准备了的东西,而在于根据具体情况来讲当时需要讲的东西。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能觉察课的发展情况,能正好从本节课发展的逻辑出发,按照此时此刻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在对少年的智育中,这种办法和技巧尤其重要。要教会少年展开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师就得有高度的洞察力和灵活性,随时变换教学方式。为了满足少年们喜欢进行抽象思维和对事实进行深入思考的这种精神需要,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慷慨地提供事实而吝啬地给予概括。对少年和青年来说,最有兴味的讲课,是那种把某些东西故意保留而不讲完的讲法。许多学生在童年期学习的很顺利,而到了少年期,据一些教师鉴定说,却变得愚笨,没有才能,对知识漠不关心了。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正是在这个时期,当学生的头脑需要思考、推论和研究的时候,他却被“解除”了思考的任务。教师想出的各种巧妙办法,都是为了尽可能减轻学生对掌握教材的困难。结果得出一种很荒诞的情况:按教师的本意应该是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的办法,却在实质上把学生教得不会从事脑力劳动了。对那些“难教”的、理解力差的少年要特别耐心地对待,任何时候都不要责备他们头脑迟钝,也不要让他们拼命记忆——这些都没有用处。如果没有探究和思考,记忆就会有“漏洞”,什么也记不住。记忆力变坏正是在少年期发生的,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正当一个人应当尽量多地思考的时期,却把他从思考中“解脱”出去了。应当引导理解力差和思维不敏捷的学生去独立地发现真理。发现带来的喜悦,在经过自己努力而发现的真理面前的惊异感,这是智力发展的动力。这是走向自我确立的一个阶梯:学生体验到自豪感,体验到自己对自己的尊重。对少年的脑力劳动进行的观察使我们得出一条结论:如果滥用那些有趣的、形象的、鲜明的、花花绿绿的东西,就会导致学生过于兴奋。这种兴奋可能使学生一连几节课安不下心来。于是也就根本谈不上进行正常的脑力劳动了。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的许多问题中,关于已知和未知的相互关系问题特别吸引我们的注意。……,揭示未知和已知之间的深刻练习,这是培养对知识的兴趣的教育诀窍之一。他们看到的只是教师在布置个别作业:给一些人的作业比较容易些,给另一些人的作业比较难一些。教师布置这些不同的作业,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才能不断地得道发展。按照“各尽所能”的原则而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能为提高学生集体的智力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由于实施这一原则,可以使“差生”不失去自信心,使他们逐步地发展起一些智力技巧,而到了一定的阶段,他们就能在哪怕一门学科上取得好成绩。缺乏动脑的劳动,也跟随便让人去搞一点什么体力劳动一样,都是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很有害的。有些思维品质是只有在双手从事精巧劳动的条件下才能发展的。手在精细的工作中好像能使头脑听从指挥,能培养对于准确性的精密性的敏感。此外,这种工作还大大有助于培养自我检查能力,培养学生对马虎从事,漫无条理的不可容忍的态度。手能够教会脑准确地、清晰地思考。
在小学各年级,知识跟技能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孩子们首先学习读、写、观察和表达自己思想的技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里都包含着积极地活动:孩子们写字、阅读、自编和解答应用题,测量和观察自然界的现象,编故事,等等。笔记:这是最后一篇建议,其中很多的内容是精华。请仔细的阅读原文全文,你能从中找到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好方法。
(以此更新完毕,感谢真心阅读这些文章的人们!)
第三篇:《一百个人的十年》读后感
《一百个人的十年》读后感
《一百个人的十年》主要讲述的是文革时期一百个人的遭遇。在这十年里,许多知识分子,比如工程师、医生、老师都遭到了残酷的迫害,忍饥挨饿已不在话下,高强度的劳动,睡牛棚,甚至被严刑拷打,他们忍受着非一般的折磨。那个时候,哪怕只要说错一句话,便可能引起杀身之祸,那个时候,越穷越光荣,那个时候,毛主席语录背的越多越光荣。
不堪回首的文革十年
虽然在历史教科书也有提及文革十年的动荡与反思,但那仅仅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不为人知的未被提及。这本书详实地记录了亲身经历文革并遭遇文革迫害的人的经历,让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文革那段历史。我曾有好几次想终止看这本书的想法,他们的遭遇让我不敢相信这仅仅发生在40年前。有一些孩子响应党的号召,去东北开垦荒地,那里的条件异常艰苦,衣服不够,粮食也严重不足,常常要忍冻挨饿,睡的地方也只有草席和一床薄薄的被子,每天工作至少12小时,有些女生还因为这样而终生不孕。绝大部分的人都因为这段时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风湿,关节疼痛,甚至骨头坏死。更有甚者,一些高级工程师被抓到牢房,每天只能喝一碗白粥,睡在没有厕所的牢房里,被红卫军们严刑拷打……肉体的折磨应如此痛苦,精神上的折磨更加残忍。在那个年代,可以看的书只有毛泽东语录,其他一切书籍,皆被视为伪科学,很多重要的资料因此被烧毁,一旦发现偷看这些书籍,便会立刻被送去批斗。读完这本书,我终于
能理解为什么老舍先生不忍痛苦,选择自杀。这一百个人,都有他们各自的经历,但共同的是他们都是文革中的受害者,忍受着非人一样的生活。而这一百个人,仅仅是文革时期大部分人的代表,也许有更惨痛的经历随着他们的枉死而远去。
文革的反思
历史终归历史,我们还得回到现实中来。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忘记历史,应以史为鉴。在文革时期,民主和法制遭受严重的践踏,国家法律成一纸空文,即便刘少奇主席拿着宪法维护自己的尊严也无济于事。这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我们的监督机制?诚然,文革之后,我们不断地反思与总结,我国的法制建设也得到快速发展,但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而现实中,宪法的实际作用非常有限,违宪审查机制也没有得到落实。我国人权保障力度也不如西方先进国家完善,比如西方国家规定犯罪嫌疑人享有沉默权,而我国却无此规定,一旦犯罪嫌疑人被判刑,沉默将会成为他加重刑罚的酌定情节。再比如,十八大以来,我们看到一批贪污腐败的高官落马,从重庆市委书记***,重庆市公安局长王立军,再到近期的湖北副省长郭有明,这显示了中央打击贪污腐败的坚定决心,然而,虽然公开国家工作人员的收入的呼声越来越高,也有一些地区实施了这项工作,全面而细致的财产公开却迟迟未能实现。
改革需要循序渐进,切忌操之过急,虽然我国在民主与法制方面仍然有很多缺陷,但我始终相信,随着人们的法制意识越来越强,政府依法办事的观念日渐深入,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会愈加完善,确
立宪法之上,不会让一人独大的现象再次发生!同时,这也需要我们每一位公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这样,我们的国家必能在法律的引导下越走越好!
第四篇:世界一百名人故事读后感
世界一百名人故事读后感
世界一百名人故事读后感
这个故事主要讲莫扎特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从小就喜欢音乐:小的时候,妈妈经常唱摇篮曲给他听,只要妈妈停下不唱,他就会大声地哭叫;还有一次,他独自吃饭,忽然吃饭的勺子掉在地上发出了声音,他捡起勺子,好奇的敲打盘子,左敲敲、右敲敲,敲出了美妙的声音,这不同的的声音让他开心地笑了,从而就开启了他的音乐之门。
让我感到神奇的是:有一天,他妈妈抱着他睡午觉,趁妈妈睡着了,他轻轻地从妈妈身上跳下来,在家里左看看、右瞧瞧,最后,跑到爸爸的书房里,把爸爸的钢琴当成大玩具,开心地弹起了钢琴,美妙动听的音乐把爸爸、妈妈惊呆了,因为他弹出的居然是合音!
从此,他每天夜以继日的坚持练琴,对音乐孜孜不倦地学习,最后他成了一位世界著名的钢琴家,并且一生创作了许多动听优美交响曲。真令人惊叹!
我也是一个学习钢琴的人,有时为了练习一段乐曲或是练一种指法却缺乏耐心,时常冲着妈妈发脾气,总认为枯燥的练习没有什么作用!一遇到挫折就开始泄气!读了《莫扎特的故事》这篇文章后,我深受启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不是随随便便能成功的,只有勤奋学习、不断苦练,才能成功,真正的体会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世界一百名人故事读后感
这是我这个暑假看的第3本书了,我觉得它对我真的很有影响力,而且我也很震撼。
震撼什么呢?当然是这书上讲的100位古代伟人的故事和经历了。他们大多都是贫困家庭出身,最后不是当上了皇帝就是被朝廷重用。还有的是身为皇室的人,可是正在他小时候,皇上被害,江山也没了。他最终还是夺回了江山。他们为什么有这般成就呢?当然是一个艰苦的环境造就了一个坚强而又勇猛的伟人。他们从小都立誓要成才。有的是要复仇,有的是要改变生活,可表面上是这样,难道他们当上管以后百姓没有得到好处吗?他们当官以后就开始为黎明百姓着想。其实他们不只是单纯的想实现自己的誓言,还有一个要改变天下苍生生活的愿望啊!他们当官以前是在勤学苦练,要实现誓言,可是当官以后在干什么呢?当然不是吃喝玩乐了!而是改变生活的同时为百姓操劳啊!这也是很辛苦的!可以说这个目的的达到为了百姓比为了自己的分量还重呢!
我觉得这一百位人真的很伟大,他们艰苦奋斗的故事能激发我们无穷的斗志。我看了这本书觉得对自己很有帮助。
第五篇:《给教师的推荐》读后感
《给教师的推荐》读后感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无论是教学经验还是专业水平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读书既能够提升个人的修养,也能促进一名教师各方面的发展。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想要让自我的学生变得优秀,首先就要让自我变得更优秀!但是,我感觉自我有太多不足的方面。因此,我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又不明白从何学起。为了让自我成为一名更合格甚至优秀的教师,我利用将近一个月的寒假时间来给自我冲电,我看了一些关于《新教育》、《新课程标准》和《给教师的推荐》等书籍,但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给教师的推荐》这本书,我从中受益匪浅。
《给教师的推荐》是一本十分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虽然不是什么很有名的书,但是它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推荐,并且每一条推荐都谈到一个老师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典型事例相结合,加上精辟的理论分析,发自内心的觉得这是一本对于一名想要进步教师的好书。比如,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让我从中真的学到很多,虽未亲身经历,但却受益匪浅。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推荐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我的教育素养,就务必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就应要不断培养自我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资料深入地思考。“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有一桶水。”这句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上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比如,上课的时候,一个优秀的老师不只是有课本上的知识,肚子里还就应装有其他的知识。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我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
在现实生活中,我了解到许多老师经过多年的教学,认为自我对所教资料已烂熟于心,没必要再认真努力地学什么新东西。我是很不认同有这种想法的老师。首先,我觉得一名老师知识越丰富,讲起课来资料就越生动搞笑,而学生的思维也就越容易跟上老师;其次,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知识是需要时时更新的,老的东西总会被淘汰的;最后但不只是只有这一点,就是教师在不断学习和亲身体验学习过程的同时才能更加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制定学习计划,实施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容易做出与学生实际的相贴合的对策。总之,教师永远没有理由停止学习或放松学习,而学习就正是在不断的阅读中实现。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透过《给教师的推荐》这本书,我们教师,尤其是年轻的教师更要坚持不懈地读书,读教育名家的书,吸纳各家思想之所长,为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学水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