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州一院历史 建国前[范文模版]
第一节 建国前医院状况
一、建院背景
清光绪三年(1877年),常武地区创建长年医局,每年施诊给药,以拯危扶困。清末民初,每年夏历六,七月间,对外开诊,以慰贫黎。这些措施,虽给民众带来一些便利,却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一九一三年七月五日,经当时议事会议决,在原育婴堂的基础上改办“武进临时医院”,并对办院宗旨等事宜作了规定。所谓“临时医院”,即一年之内,仅夏历六月十五日至九月十五日这三个月内开院诊治。临时医院以实行救济为宗旨,诊治一律不收医药金。治疗范围以时疫为主。医院分为两部,其中特别病部专治时疫、霍乱、吐泻急症;普通病部诊治内外科各症。院址设在东下塘李公祠。
武进临时医院,是一个具有社会性的医疗机构。它的创办,对于求医心切的民众来说,无疑带来了一丝福音.然而,武进临时医院自一九一三年开办以来,道路坎坷,尤以经费拮据,屡陷困境。一九一五年,按例于夏历六月十五日开院的临时医院,因预算案未能解决,只得暂缓开办。后由地方团体聚集开会,议决由商会、农会、四乡公所、公善堂合垫一千元,才于七月三十一日开院。
当时,临时医院每年只开院三个月,时间短暂,诊治有限,每当闭院之时,民众求医呼声强烈。一九一三年九月,《新兰陵报》登载广告云:“临时医院自赵辛馀君主任以来,医理之精,手术之妙,久为称颂。兹医院将近期满,行见地方失此良医,同人深为憾爱。特恳请赵君暂行驻常,仍就临时医院地址改组。特登报以诸君之饥渴”。可见在常州建立常年医院以供社会需求是何等必要。
二、创办期
临时医院开办五年,时办时辍。经费、医资等项问题,政府均无力解决。本邑人士凡遇疑难重症,仍须远道去苏州、无锡诊治,深感不便。地方人士便有创办常年医院的愿望。
一九一八年四月,地方商会、市公所、乡公所、公款公产管理处联合具函,推派钱琳叔为代表,专程至无锡普仁医院,请求在常州设立分院。
无锡普仁医院是美国“圣公会”所办的教会医院,因常州不属他们的教区,无意向常州发展,于是推称缺乏人手,将函件转至苏州博习医院。
苏州博习医院是美国“监理公会”办的教会医院。“监理公会”早在一九一四年在常州已有传教活动,在常东教区和常北教区设有教堂和学校。设立医院系教会必办之事。博习医院接函后,即与华东年议会洽商,并电告美国总布道会。回电表示赞成。有各公团的函请,有钱琳叔的交涉,再有教徒武进人段彦琛的说合,事情进展比较顺利。“监理公会”决定派芮真儒医师(美国医学博士)、施密德宣教士(美国人)、段彦琛药剂师来常筹办医院。
一九一八年五月,芮真儒来到常州,与各公团磋商开办事宜。经过商讨,议决暂借旧阳湖县署部分房屋作为院址,定名为“武进医院”;开办经费由教会与地方公团各半负担;常年经费除医院收入外,地方每年拨款一千元,不足部分由教会补贴。
一九一八年六月二日,美国教会正式委派芮真儒为院长,段彦琛为副院长,与宣教士施密德一起来常。原先设在旧阳湖县署内的第一女子学校,迁入白云渡旧育志学舍内。经过二十多天的整理修缮,购置木床三十张及一些零星器具。以“文昌阁”等楼房、平屋三十余间,因陋就简地布置了临诊室、割症室、药室,化验室、消毒室、重症病房等。
开办经费预算为五千元银币,其中武进临时医院原办理经费一千元,乡公所、商会、公善堂等筹款两千元,不足部分待美国总布道会确定经费补贴数额后,凭购货发票报销。
六月二十五日,在施密德住宅召开中美干事员会议,拟定开幕式礼仪及柬请各界人士名单。六月二十六日《武进报》登载消息云:“武进医院已择于阳历七月一日即夏历五月二十三日上午九时举行开幕典礼。兹将开幕典礼程序公布如下:
一、行开幕礼;
二、干事部报告医院宗旨;
三、官长演说;
四、来宾演说;
五、干事长致谢来宾;
六、引道参观;
七、款待茶点;
八、散会”。
一九一八年七月一日上午九时,武进医院举行开幕典礼。首先由牧师毕来恩祈祷,继而由牧师胡稼农代表干事祁天锡(美国人)报告筹建情况;石蕴山代表县知事致颂词,童伯章、庄伯俞、王完白等人也相继发表演说。
一九一八年七月一日,《武进报》登载武进医院开办广告:“本院系监理公会及常州士绅、商民集资创设。聘请苏州博习医院美国医学博士芮真儒为院长并主任医务,统治男、妇、内、外科、儿科、眼科、产科、戒烟等一些难症。院内设有清洁病房,酌收男女病人。规定于七月一日行开幕式,二日即诊。门诊:上午十点至十二点;出诊:下午二点至五点。门诊:头等大洋一元;二等小洋一角;贫民不收诊金,且免药资。请本院西医出诊,上午十二点前五元;下午二点至八点三元;夜间八点至清晨五元,轿金每次二十元。若遇真贫难产,可酌量减轻出轿金或免收轿金。
医院开办不久,即收到外科病人王实琦的感谢信,赞扬芮医生的医术。一九二〇年二月七日,医院成功施行本邑第一例剖腹产。由于医务人员的勤奋努力,医院名声大振,来院求治者日益踊跃,大有人满之患。
院长芮真儒早有发展医院的雄心。按他的设想,要另觅院址,新建医院,经费预算约需十一万元。虽经多方面交涉,终因巨款难筹而告吹。
一九二一年,医院董事会集议,大家认为医院借用公处终非久计。遂由地方各公团提议,经财政部核准,允许医院使用旧阳湖县署全部基地,基地上原有房屋八十余间,由“监理公会”出资约六千元购进。前带警察所,也于—九二六年下半年搬迁至局前街“同善社”址内,基地及房屋二十多间全部划归医院。至此,医院基本成形,原由东侧门进出改为由马山埠大门进出,交通等项方便了许多。陆路由马山埠进出,水路有两只固定渡船与后北岸相通。医院大门前河水一湾来自西水关,南流唐家湾,经太平桥可直达火车站。
武进医院创办后,临时医院名存实亡,其每年一千元经费拨作武进医院常年经费,一切诊务也由武进医院担任。—九二六年,临时医院直接附设于武进医院内。一九三〇年后,地方上不再提及“临时医院”这一名称。
医院创办初期,医资缺乏。二十七名工作人员中,只有两名医生,七名看护。一九二〇年,医院聘请湖州湖郡医院医师倪尔逊博土主持诊务。一九二二年八月,聘请美国医生—人,中国医生三人,主治内外妇儿科及戒烟、花柳、霍乱等难症。一九二六年,各科均有人主持,唯妇产科尚欠缺,于是聘请美国医学博土爱海德主持妇产科诊务。
医院先是美国人惠师母担任护士长,一九二七年改由美国人福士德任护士长。为了培养护理人才,—九一九年六月医院附设看护学校,每届招收学生六至八名,学膳费均免,经过三年培训后留院使用。一九三五年,该校在教育部立案。
医院创办初期,陆续添置了一些设备。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医院购进美国爱克司光机一台。收费:胃病透视每次头等十五元,二等十元,三等六元;后肋及胸部透视每次头等十二元,二等八元,三等四元。一九二四年,化验室新添了显微镜一具,病房内的木床一律改用铁床。
医院还陆续搞了一些建设。一九二三年底,院长芮真儒在医院后面空地上,建筑洋房公寓一座,工程由上海工程师沈杏初承搅。因工程造价亏蚀,沈避逃上海,不敢来常。—九二三年六月二十日,芮真儒在《新武进》报上登载要求惩处的声明,此工程才得完竣。一九二三年四月,鉴于不治身死者家属在医院内随地焚化冥仪,有损医院观瞻,于是在警察所后面西首空地上,建造平房两大间,西横眉额题为“慎终堂”,地方人士称为“太平间”。此后几年内,医院还先后建造护士长住宅、护士学校教室、护士宿舍、医生职员住宅等用房和水塔。
—九二三年至—九二四年间,爆发了“江浙战争”。江苏齐燮元、浙江卢永祥两大军阀混战。激战之际,武进医院受“红十字会”委托,担任收容伤兵事宜。凡重伤士兵先用爱克司光检查,然后施行手术。当时医院忙碌程度为建院以来所未有。自开战之日起至停战之日止,共收住院伤兵二百余人次,门诊伤兵一千余人次。所有费用,除“红十字会”津贴大部分外,武进县商会捐助一百五十元。直到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九日,“江浙战争”渐趋平静,医院将原有住院伤兵全部移入前面警察所房屋内疗养,与医院完全隔离,一切诊务才恢复正常。
一九二九年,武进医院的建制正式得到政府注册。八月十五日县政府致医院的公函称:“民政厅转奉卫生部命令,各县应筹办民众医院或诊所一案,经提交县政会议筹商遵办。县府以为,武进医院开办以来,成效卓著,平时就诊,仅收号金铜元五枚,经费方面,地方税项可按年出费补助。此项医院虽非民众医院名义,实具民众医院性质,拟不必再行添设,希贵院速将办事细则及医师、药师、助产、看护等详细履历分别录送各两份,以便呈报”。
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芮真儒院长因患斑疹伤寒,在苏州博习医院病逝。博习医院遂派苏迈尔医生前来代理院长。一九二五年六月,美国“监理公会”派美籍医生贝德来院担任院长。一九二九年冬,贝德院长例假回美国休养,苏迈尔再次代理院长,中国人黄木或 任副院长。一九三〇华夏,苏迈尔因苏州诊务忙碌,不能兼代武进医院院长,教会派赵乐门代理副院长。一九三〇年秋,贝德休假完毕,回到医院担任院长。
贝德回美国休假时,已经捐得巨款,此番回常,颇具信心.拟大力扩展医院。
三、发展期
继武进医院之后,常武地区又先后成立了福音、常州等医院,而声誉和就诊人数均不及武进医院。武进医院用自身的实绩表明,它确是地方上首屈一指的医疗卫生机构。
然而,医院的病房是利用旧阳湖县署的平房旧屋,地势低洼,砖地泥墙,晴天一层灰,雨天一汪水,冬天寒风刺骨,夏季闷热难当,对病员的治疗休养非常不利。据《新武进报》记载,一九二三年因梅雨连绵,水灌医院,门诊处术深两尺有余,来院就诊者,无不望“洋”兴叹。加上设备又不完善,诊务终不能令人满意。
当时,全县每年事业经费约六七十万元,拨助医院仅一千元,区区之数犹如杯水车薪。医院和地方人士虽有改造扩展医院的愿望,终因经费困难,不能如愿。
一九二九年冬,美教会凯思主教来常州视察,觉察到医院急需病房大楼和好的设备,决心利用他的势力来满足此项需要。其时正好贝德院长回美国休假,他利用度假之机四处活动。由于贝德的同学、“监理公会”会督甘保罗出面帮助,加上凯恩的努力,终于在“圣安东尼沃”这个地方,由富孀伊达·史蒂文逊夫人捐助二万五千美金作扩建医院之用,“监理公会”也同意拨助二万五千元美金购置医疗设备。同时,芮真儒夫人也将芮真儒生前的人寿保险金一千元捐助医院。当贝德在美国捐得巨款的消息传到医院,同人无不振奋,地方士绅也表示愿意筹集二万元建造门诊室。
一九三〇年十月,监理公会甘保罗送来捐款,商会负责人林俊保收集地方捐款二万元也已凑足。贝德专事建房事宜,院务工作由副院长赵乐门负责。病房大楼由无锡实业建筑公司承包,聘请上海江应鳞工程师建造,式样参照苏州博习医院的图纸。门诊楼由本城青山桥西上街钱虎大木匠承包。经过一年的筹备,一九三一年冬季破土动工。一九三三年夏,病房大楼、门诊楼两工程基本完竣。常州书法家唐驼书写的“武进医院”四个大字镶嵌在门楼正中。因捐款之故,曾题名为“史蒂文逊”纪念医院,上报材料则称“江苏常州武进医院”,但这两个名称均未通用,仍以“武进医院”为人们所熟知。
一九三三年七月一日,是武进医院创办十五周年纪念日,适逢新院将要竣工,因此决定乘纪念开院十五周年之际,一并补行新院奠基典礼。
一九三三年七月一日下午二时,医院举行开院仪式。各机关、公团、士绅等中西男女代表三百余人,聚集新大楼西首礼堂。礼堂内悬挂各机关赠送的银屏、对联、镜框等,宾客济济一堂,颇极一时之盛。茶点毕,振铃开会。会场在大楼前西首,先举行宗教仪式,后由钱琳叔演说。他介绍了医院创建的经过,称颂了新大楼的经费来源和建筑的宏伟,回忆了医院十五年来的医务成就,希望新院落成后能成为地方上卫生设施的榜样。传教士霍约翰、副院长黄景度也分别作了演说。最后,将医院历届报告和十五年的历史,第一任院长照片,历任及现任医生、职员的姓名,当日上海报和本城《武进中山日报》,现行银币、角子、铜元及来宾签名簿等,封存在紫铜匣内,砌入墙脚下,由来宾分别铲泥,外面盖上大理石。
新建的病房大楼,中间四层,两翼三层,红砖红瓦,钢筋水泥结构,这在当时的常州城,确实令人瞩目。加上大楼前面植以冬青、花草,后面衬上假山,凉亭,更显得雄姿挺拔。
大楼的内部设备均系新式,颇为完善。建筑大楼预算经费为美金二万五千元,内部设备也为美金二万五千元。所以,整座大楼包括设备,对外宣称总预算为美金五万,折合当时中国币四十万元。为了纪念已故院长芮真儒,一九三三年,看护学校改名为真儒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并在病房大楼另辟芮真儒纪念堂。
一九三五年,苏州博习医院苏迈尔院长病逝,武进医院副院长赵乐门调苏州接替当院长。卫斯德(美国人,护校校长助理、副总护士长)亦调去当总护士长。一九三六年夏,贝德再次例假回美国,院长由华克门代理。
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六年,是武进医院整治、发展比效迅速的几年。正当医院同人励精图治之时,发生了“七·七”芦沟桥事变,战争的硝烟很快弥漫到苏南地区。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农历十月二十),日军侵占常川。从此武进医院沦陷敌手,进入了一个动荡的阶段。
四、沦陷期
一九三七年“八·一三”事件后,日本军队侵入上海,魔爪很快伸向常州。十月份开始,日本飞机经常飞临常州上空骚扰、轰炸,搞得人心惶惶。
十一月份,南京政府急电医院,命令携带重要药品和医疗器械等,随汽车撤往南京。医院接电后,立即停止门诊,住院病人迅速出院。医院贴出通知,愿意撤离者签名。当时,自愿签名的有六十余人,由华克门、黄景度、吴福臻带领,携带一批重要药品和德园造爱克司光机等医疗器械,于十一月十七日在文在门内乘车撤往南京。没有去的人,自动分散,医院处于无人管理状态。
武进医院撤出人员,属中国红十字总会救护委员会医疗队和医务队建制。在南京休息几天后,便进行编队。医生、男护士、化验员、药剂员等编为第十六医疗队,其余的人和护校生编为第十七、十八、十九医务队。十六队队长徐崇思,十七队队长章裴成,十八队队长段蓉珍,十九队队长徐文涛。十七队和十八队分别在南昌、贵阳工作,十六队与十九队在—起。十九队主要在收容站和列车上换药,十六队流动性较大,主要在前线的兵站医院抢救国民党军队和老百姓的伤员。王利亚、王赛娟、胡佩珊三位护士因公牺牲。
医疗队、医务队的救护工作持续了半年多时间,后因国民党军队溃败,自行解散。少数人回常州仍到武进医院工作,大多数人自谋生路。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日本飞机连续对常州城大轰炸,常州城到处断垣残壁,一片凄凉。武进医院也未能幸免。门诊楼全被烧毁。病房大楼屋面大半被炸毁,东翼平台被炸穿,百分之八十的门窗被破坏。东园的四间一幢的宿舍全被烧光,六间一幢的宿舍东半部屋面飞去一半。四周围墙七处被毁坏。病房内的一百五十张“席梦思”铁床全部不见。经历这场浩劫,医院物资已所剩无几。
一九三八年正月初七,在武进湟里避难的医院职工王景珊回到医院,见此凄凉景象,立即召集秦和尚、谢浩昌、郑金郎,周炳华、周炳秀等七位原医院职工看管医院。同时,找来了泥水匠修补围墙。由于生活费用没有来源,王景珊先到马山埠的恒秦福米店赊米,后又到乡下去找段彦琛。段写一张条子,介绍王景珊到上海慕尔堂找美国人裴克萌(此人在常州传过 道),裴克萌给洋二百元,作为医院看管人员的生活费用。
一九三八年九月,贝德从美国回到常州。他先到日本宪兵司令部交涉,日本人同意医院复业.经过修缮房屋器具和采办物资后,本当开诊,但当时只有贝德医生一人,护士两人,难以应付。经段彦琛介绍,在戴溪桥乡下避难的杨堃、孙静霞夫妇来到医院。此后,一些医生、护士、职员陆续回院,门诊、住院的病人也渐增多。
一九三九年下半年,“监理公会”拨款重建门诊楼,由本城木匠蒋坤培承包。一九四〇年春动工,深秋竣工。原是木质楼板,重建时改用水泥楼板。
一九四一年十—月,日美即将交战。贝德收到美侨集中上海的电报后,即将院务交待给杨堃,声明杨堃为院长。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翌日上午八时许,日军大队包围医院,断绝交通。几个军官随带翻译进入医院,杨堃出面交涉,日军在院内外骚扰约三个多小时后离去。
一九四二年八月,日军突然占领医院,强令医院人员限期离院,所有物资不准带出。并将医院改为“二十七师团第四野战医院”。
一九四二年夏秋季节,常武地区霍乱流行,许多平民失去生命。而武进医院这样一所名闻四乡的医院,却被日军占领,老百姓不能入内治病,一时社会反映强烈。日军迫于压力,加上常州绅士江上达、赖倜等人的交涉,同意将崇真学校校址改成医院,院名定为“公立武进医院”,并同意带走一部分医疗器械。
崇真学校是美国教会于一九二三年办的一所教会学校,座落在鸣珂巷陈家园,基地约七亩四分。有洋式楼房校舍上下三十六间,楼房宿舍上下八间,西式住宅和室内操场各一座。学校改为医院后,学生迁到府直街礼拜堂上课。
公立武进医院由董事长赖倜、院长杨堃,护理部主任孙静霞,事务部主任段彦琛,带领医师八名、护士二十六名、护生十名、勤杂工二十名前在开业行医。但医院毫无经费来源,后由董事会与华一银行交涉,得到一笔贷款。由于大家的努力,医院渐有起色,床位从三十张扩展到一百二十张,门诊每天一百五十余号,工作人员也增加到一百二十余名。除了还清银行欠款外,还略有积余。
沦陷期间,日军一面对医院滥施暴行,一面玩弄手法,对医院表面上仍实行保护措施。一九四四年秋,日本特务屠竹山带领一帮人,手持短枪等武器到医院寻衅闹事,医院即去人报告宪兵队。宪兵队长派勤务山本到院,当场训斥特务,并允赔偿损失。另据老职工回忆,此后凡是佩戴医院标志的人员,进出城门可免受搜查。如遇夜间出诊,日军还给以开城门的方便。
五、恢复期
一九四五年八年十五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
十二月三十一日,国民党政府宣称:“本邑武进医院暨院内一切设备,自敌军缴械后,由军政部常锡接收组彭组长派员封存。”当时,前来正式接收的是“军政部京沪区特派员办公处常锡接收组”彭鼎宣、胡祖乾,日军移交者是“第二十七师团第四野战医院”院长陆军军医少佐林二郎。十二月三十日,贝德从美国来函,委托主持院务的杨堃医师代为负责接收。同时,“监理公会”已派美国人安迭忠博士到常参与接收事宜。当时签字验收的是院长杨堃,事务主任段彦琛、牧师张景一。
接收后,尚有二三百名日本病员住在医院。一九四六年一月十三日,董事会庄仲希等出面与敌降部商洽,限十日内将病员全部迁出。但直到三月九日,日俘才全部遣送上海候船回国。
三月份,鸣珂巷的住院病人迁入马山埠医院治疗,门诊仍暂时在鸣珂巷,直到马山埠门诊室修缮完毕,才全部迁回原址工作。而鸣珂巷院址则在七月份暂时改作时疫医院,设置病床四十张,专治霍乱。
一九四六年四月十二日,贝德来到常州,前往火车站迎接的有县府盛科长,善救协会庄仲希,教会代表钱洁身及武进医院代表数人。贝德赴镇江“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并致函美国教会,洽商救济武进医院事宜。结果仅运来一些奶粉、罐头、毛毯、帐布、药品等物。
一九四六年九月十六日,福士德来院复任护士长。一九四七年四月二十八日,贝德应召回美国另有任用,由杨堃代理院务。七月份,杨堃赴美学习,教会聘请湖州福音医院院长翟培庆代理院务。翟培庆主持院务后,积极整顿。将特大号菲利普双灯泡爱克司光机装置在门诊二楼,每天上午对外开诊。专设公共卫生护士,轮流到出院病人家中访问,按时注射防疫针。根据教会向农村发展的意图,在卜弋桥设医疗站,在孟河设服务站。医疗站、服务站除了治病外,还进行传教和收集长江地形水文资料等。
一九四六年八月,武进医院曾向法院提出使用西邻监狱基地的要求,法院基本同意。一九四七年二月十六日,县政府临时参议会作出决议,批准武进医院函件。一九四八年六月十日,公款公产管理处用公产换得监狱四亩多基地,拨给医院使用。后地方公团也集资购买基地上的房屋拨予医院。医院虽有早年兴建的病房大楼,但求医者甚多,病房不够使用。一九四八年九月,医院从教会捐得美金一千二百元,又从“援华委员会”筹得国币十二万元,将病房大楼东西两翼加高一层,安置了几十张病床。因有国际女子部的捐款,指定为妇产科病房。
一九四八年冬,盛传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渡江。为了维护教会医院利益,赵乐门在苏州家中召开会议,武进医院翟培庆、段彦琛出席。会议内容是:
一、漫谈时局变化;
二、维护教会医院内的宗教活动;
三、选中国人做院长,挽留医院职工继续工作;
四、医院准备黄金作应变费用,分散物资,购买粮食及必需品,让职工支借工资,以安定人心;
五、组织应变委员会,支持院长工作,必要时组织董事会,从外面支持医院;
六、回去后分头作准备,做好思想舆论工作。
武进医院由翟培庆、段彦琛、吴福臻三人组成应变小组,分别对医生、护士、职员、工友做工作,稳定人心。当时,孟杰叫人送来美金八百元,金圆券六千元,加上帐上余款,都兑换成黄金储存。吴福臻负责购买粮食及必需品,分散保管,不少职工也借支了薪水。附:武进临时医院归并报告
启者:本处于民国二年起,每至夏秋之间办理武进临时医院两个半月,以济贫病。数年以来,市乡称便。本年春,地方各公团会同监理公会组织武进医院,业已择定七月一日开幕,所有前办临时医院两个半月,并入该院办理。一切仍照旧章,嗣后年署为例。恐未周知,合行登报布。
武进公款公产处
(摘自一九一八年七月一日《武进报》)武进医院开办广告
本院系监理公会及常州士绅商民集资创设,聘请苏州博习医院美国医学博士芮君为院长,并主任医务,统治男妇内外科、儿科、眼科,产科、戒烟等一些难症。院内设有清洁病房,酌收男女病人。现定于七月一日行开幕式,二号即起诊。门诊上午十时至十二时,出诊下午二时至五时。所有规章另订。院址暂设常州旧阳湖县署东首。
干事:祁天锡 钱琳叔 赵颂平李仲覃 孟杰特启
(摘自一九一八年七月一日《武进报》)武进医院开幕记
武进医院于昨日上午九时行开幕礼,并请县知事及童伯章,庄百俞、王完白、屠友梅到场演说,各节已志昨报,兹将昨日开幕典礼之大略录左:
一、西牧师毕来恩祈祷。
二、牧师胡稼农代表干事长祁天锡(西人)报告武进医院成立的情形。
三、石蕴山代表县知事致颂词。(其词云„„)。
四、童伯章演说,谓治病之求,须药品治疗与精神治疗并重。
五、庄百俞演说:“地方上办医院与办学同一重要„„”。
六、王完白演说:“现在监理公会与邑人合办医院,固属盛事,难以此种事业最好以自力创办,不用外力„„,希望将来武进医院亦能收回自办,则不受人掣肘。”
七、屠友梅演说:“武进医院之成立,须谢监理公会之热心赞助,地方公团并望地方人士永久维持”。其言简而意深。
八、于团长演说:“„„病人群如火烧,医院医如消防队,消防队愈多,火烧愈少„„”。
九、西医芮真儒演说。十,毕来恩祝福。遂散会。(摘自一九一八年七月二日《武进报》)
第二篇:建国前承德历史综述
建国前承德历史综述
分类:历史文化 | 标签: 承德 世界文化 北京 围场 热河
2006-11-20 20:04阅读(170)评论(8)
走进承德建国前的历史
一
承德,古称滦阳、热河,是河北省省辖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介于北纬40°12’—42°40’、东经115°54’—119°15’之间。东与辽宁省接壤,西邻张家口市,西南与北京市、天津市毗邻,东南与秦皇岛市、唐山市相连,北靠内蒙古自治区。距首都北京224公里,距省会石家庄435公里。全市总面积39512.98平方公里,总人口361.28万人。全市共有汉、满、蒙古、回、朝鲜等4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40%。全市现辖承德、兴隆、平泉、滦平、隆化、丰宁、围场、宽城8个县和双桥、双滦、鹰手营子3个区。其中,丰宁、围场、宽城3个县是少数民族自治县。承德市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沟通关内外的咽喉和联结华北、东北的枢纽,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已成为联结华北、东北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还是环渤海、环京津经济圈的重要开放城市。
承德地处冀北山区,境内地形多样,山脉纵横,河流交错。西北部为内蒙古高原,东北部为七老图山山脉,中部、南部为燕山山脉。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架构,海拔为200—1800米。燕山主峰——被誉为京东第一高峰雾灵山位于兴隆县境内。沿承德境内的长城要塞有喜峰口、罗文峪口、铁门关、马兰关、将军关、古北口等隘口。承德的地形地貌属于冀北山地和内蒙古坝上高原两个自然区域,具有地形高低差度大,山多平原少,地貌复杂的三大特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承德的气候类型属暖温带向寒温带过渡,半湿润半干旱的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特点,无霜期为82—180天,年平均降雨量为400—8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4℃—19℃;极端最高气温为35℃—41℃左右,极端最低气温为-37℃—42℃左右。
承德境内河流较多,主要有滦河、潮白河、辽河、大凌河4大水系。其中,被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称之为濡水的滦河是全市境内最大的河流。滦河由小滦河、兴洲河、伊逊河、武烈河、瀑河、柳河、老牛河等支流汇合而成,素称为承德的“母亲河”。此外,滦河水和潮白河水还分别注入潘家口水库和密云水库,成为天津市和北京市的重要水源。
承德的各类资源比较丰富。现已探明的各种矿山资源有50多种,主要有铁、钒、钛、金、银、铜、铅、锌、锰、煤、萤石、冰洲石、珍珠岩、膨润土等,其中钒和钛的储量分别排在全国的第二位和第六位。在林草牧资源方面,全市的有林地面积约占全省的43.4%,草场面积占全省的43.7%,森林覆盖率居全省第一位。其中,塞罕坝机械林场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林基地。承德丰富的森林、草场资源不仅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而且对京津地区还具有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等重要作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承德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畜牧、干鲜果品、农产品的重要产地之一。其中,围场、丰宁、隆化3县被列为全国商品牛基地县,兴隆县被列为全国山楂生产基地,承德、平泉、丰宁、围场4县还被列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蔬菜供应基地。平泉县被列为全国玉米制种和食用菌生产基地,围场被列为全国马铃薯生产基地。磬锤峰、木兰围场、辽河源、雾灵山分别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此外,承德的野生资源也很丰富。其中,蘑菇、黄花等野生珍品有100多种,黄芩、柴胡、金莲花等野生药材有500多种,鹿、狍子等野生动物有300多种。
承德旅游资源丰富,是“集七顶桂冠于一身”①的著名旅游城市。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以及木兰围场为主的“世界文化遗产游”,以京北第一草原、塞罕坝机械林场为主的塞外草原风光游,以金山岭长城为主的“长城古迹游”,以“京东第一峰”雾灵山为主的生态游,以董存瑞烈士陵园为主的“红色经典游”,以及“承德满族风光游”、“承德坝上狩猎滑雪游”等旅游项目别具一格,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承德的交通较为发达,现有干线公路20条,实现了县县通二级公路,乡乡通油路;北京—承德高速公路承德段已基本实现试通车。另外还有承德—北京、承德—天津、承德—石家庄、承德—锦州、承德—沈阳、承德—通辽等多条铁路从承德境内通过。二
承德有着悠久的历史。考古证实,约10万年以前史称“鸽子洞人”的原始人群在这一带生存。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出现了“红山文化”。稍晚,出现了以游牧为主的游牧民族和以农耕为主要生存方式的农耕民族。殷商时期,承德大部分地域为孤竹国属地。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成为燕国、东胡、山戎的活动、生活之地。从秦汉至三国时期,承德一带分属辽西、渔阳、右北平郡,先后有匈奴、乌桓、鲜卑等民族在此居住活动。这一时期,在承德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县治——白檀县○1。魏晋时,承德是乌桓属地。西晋末是鲜卑段氏西境地,嗣后是慕容垂后燕地。冯跋继后燕都和龙○2,承德属北燕冯氏地。后魏时,承德是提携县地○3。隋朝在营州○4设总督府,承德属营州地。唐朝时,承德是松漠都督府辖境,在墨斗岭○5驻有戍边军队。隋唐时期,承德先后有库莫奚族、契丹族在此居住、活动。唐朝末年,迭刺部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及邻近各部,建立了契丹国(后改为辽国),承德大部分地区归中京道大定府管辖,分别在承德境内设置北安州○1和泽州○2。金时,承德属兴州○3辖地。元朝时,承德是上都路大兴州○4属地。明初,承德归北平行都司所属宜兴守御千户所管理,明成祖朱棣时,归朵颜卫管辖,属朵颜卫的西南境,后统属诺音卫。
清代,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为提高八旗军队的素质和加强对蒙古各部的管理,建立了以“习武绥远”为目的的木兰围场。承德的政治、战略地位日益显现出来。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用时89年之久,修建了工程浩大、规模宏伟的避暑山庄(即热河行宫)和溥仁寺、溥善寺、普宁寺、安远庙、殊像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等十二座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的寺庙群(清代称“外八庙”),承德已成为清代中期重要的政治活动场所。雍正元年(1723年)设热河厅,雍正十一年(1733年)改热河厅为承德州。乾隆七年(1742年)复设热河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设承德府。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成立了中华民国。1914年,改建热河特别区,与察哈尔、绥远并称热察绥三特别区。当时的热河特别区共辖2盟15县17旗,特别区的首府设在承德。1929年2月改建热河省,省会设于承德。1933年3月,日本侵略军占领承德及热河全境后,设立了伪满洲国热河省,省会设于承德街。今承德地域均成为伪满洲国的“西南边境”。
1945年8月19日,承德第一次解放。同年10月,正式撤销承德街,设立承德市。经中共冀热辽区委热河分委和热河行政公署批准,10月11日至13日,中共承德市委、承德市民主政府相继成立。10月14日至11月10日,热河省民主政府和中共热河省委先后成立,省会设于承德市。
1946年8月,国民党军队占领承德后,中共热河省委、省政府,中共承德市委、市政府实行战略转移,撤离承德市。国民党热河省省会设于承德市。
1948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冀察热辽部队收复承德市,承德以及热河全境获得第二次解放。1948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和东北局决定重建中共热河省委、热河省军区,充实扩建热河省政府。热河省省会设于承德市。当时的热河省共辖承德、赤峰2市,承德、平泉、滦平、丰宁、围场、隆化、兴隆、青龙、青平、林西、叶柏寿、乌丹、建西、赤峰、宁城、建平、凌源、建昌18县和克什克腾、巴林左、巴林右、阿鲁科尔沁、翁敖、敖汉、喀喇沁左7旗(1949年5月将朝阳、北票、羊山三县重新划归热河省)。
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决议,从1955年12月30日起正式撤销热河省建制,将原属热河省管辖的承德市和承德、平泉、滦平、丰宁、围场、隆化、兴隆、青龙8县划归河北省管辖;将朝阳、北票、建平、建昌、凌源5县和喀喇沁左旗划归辽宁省管辖;将赤峰、宁城、乌丹3县和敖汉、喀喇沁、翁牛特3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
1956年1月,承德市划为河北省直辖,同时建立承德专员公署,辖承德、平泉、兴隆、青龙、滦平、隆化、丰宁、围场8县。1956年9月,承德市改归承德专区代管。同年11月,鹰手营子、寿王坟从兴隆县划出,设鹰手营子矿区,归承德市管辖。1958年4月,河北省通县专区撤销后,其所辖怀柔、密云2县划承德专区管辖。同年10月,该2县又从承德专区划出。同月,承德县建制撤销,其辖区并入承德市。1960年3月,承德地、市合并。合并后的承德市(地级市)增设市区、下板城区,并辖隆化、围场、丰宁、滦平、兴隆、青龙、平泉7县。1961年5月,承德地、市分设。同时,下板城郊区恢复承德县建制,原设的市区、郊区撤销。分设后的承德市始设翠桥区、虹桥区、双塔山区、红石砬工委、双峰寺工委。1963年1月,增设宽城县,由承德专区辖属。1965年2月,鹰手营子、寿王坟、马圈子重新划归承德市。1967年11月,承德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领导上述9县1市。1978年7月,承德地区革命委员会撤销,改设承德地区行政公署,仍辖9县1市。1984年1月,承德市改为省直辖市。同时,承德县改由承德市管辖。辖双桥区、双滦区、鹰手营子矿区和承德县共3区1县。青龙县划属秦皇岛市。承德地区辖围场、隆化、丰宁、滦平、兴隆、宽城、平泉7县。1993年7月,承德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的体制,辖承德、平泉、兴隆、滦平、隆化5县和围场、丰宁、宽城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以及双桥、双滦、鹰手营子3个区。三
承德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中国历史上是个有着重要影响的地方。尤其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在承德的大地上曾经发生过许多在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许多历史人物在此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曾率军来到今承德一带解救燕国之危,讨伐山戎,并给后人留下了“老马识途”这一千古流传的成语典故;在汉代,被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为“飞将军”的著名将领李广曾任右北平郡太守,在今承德一带抵御匈奴入侵;三国时期,曹操曾亲率大军北上来到承德一带征讨乌桓,为当时我国北方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宋代,著名的外交家、诗人苏颂曾先后两次途经承德出使辽国,并写下了许多赞美承德山水风光和记述当时承德一带社会生活状况的不朽诗篇;成吉思汗之孙、元王朝的创建者忽必烈曾经多次来到承德、内蒙古一带,为这里的农牧业发展和民族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明代开国元勋之一常遇春曾率大军越过长城来承德、内蒙古征讨元军,为明朝统一大业立下不朽功勋;明代著名爱国将领戚继光在任蓟镇总兵期间,曾设计和监修了包括被称之为“万里长城中最精萃的一段”——金山岭长城在内的京东600公里长城。清代,“康乾盛世”的创建者爱新觉罗·玄烨、爱新觉罗·弘历一生中数十次来到承德。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在通往漠北的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地上设置了以“习武绥远”为目的的木兰围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肇建了供避暑休息、处理政务、怀柔“徕远”之用的热河行宫(即避暑山庄)。稍后敕建了承德“外八庙”中的溥仁寺和溥善寺。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帝还曾坐镇波罗河屯○1,指挥十余万大军在距木兰围场30余里的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同沙俄勾结,妄图分裂祖国的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进行了著名的乌兰布通之战。此役基本上巩固了清朝北部边防,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完整。乾隆继位后,完善了避暑山庄功能,敕建了“外八庙”十二座寺庙中的十座。在承德几乎每年都在避暑山庄或木兰围场接见各地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和外国使节。如接见西藏政教首领六世**、蒙古土尔扈物部首领渥巴锡、杜尔伯特部首领“三策凌”、英国特使马嘎尔尼等,为当当时清朝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国运昌盛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此外,在承德地域内还曾上演过多幕令国人蒙受屈辱的历史活剧。清代的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于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仓惶逃到承德,在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先后批准了《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三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并追认《瑗珲条约》有效,咸丰帝病死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后,他的贵妃叶赫那拉氏与恭亲王奕等人密谋,发动了“辛酉政变”(亦称“北京政变”),杀、贬了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开始了长达48年之久的“垂帘听政”,中国的封建社会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承德人民是具有光荣斗争传统和反抗精神的人民。仅在清末至“五·四”运动前夕,面对国运衰败,帝国主义势力的侵略和掠夺以及封建军阀、地主官僚、王公贵族的横征暴敛、残酷剥削和奴役,承德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地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国内封建统治者的斗争。
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西方的天主教势力陆续渗透到热河一带,以建天主教堂和育婴堂等形式称霸一方,欺压百姓。与此同时,当地的王公贵族、封建地主、贪官污吏对百姓的压迫剥削也有增无减。稍有反抗,立即遭到打击、镇压,众百姓对此早已恨之入骨。1891年秋,与承德相邻的内蒙古敖汉旗金丹教首领杨悦春和在理教首领郭万淳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联合起来在敖汉旗杨家湾子发动起义。起义军提出的“仇杀天主教,仇杀蒙古王公,仇杀贪官”的口号,深受广大民众拥护,赤峰、朝阳、平泉等地的民众也积极响应,“旬日之间,由数千聚至数万”○1。起义军所到之处烧毁天主教堂,驱赶天主教徒,抗拒清军围剿,大有席卷整个东北之势,曾经引起了中外各界的关注。时隔约10年之后的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日、俄、英、法、德、美、意、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野蛮侵占北京、天津等地,与京津毗邻的热河地区也从此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之苦。1900年6至7月间,在全国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下,地处承德北部的围场义和团组织400余人围攻了设在围场佟家营的外国传教堂,响亮地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并愤怒地打死教徒60余人,烧毁教堂1间……此外,承德各地还曾多次开展抗捐、抗粮、抗税的反抗剥削压迫的斗争。
上述一次又一次持续不断地反抗和斗争,表现了承德人民的初步觉醒,但最终的结果却是空怀壮志,一次又一次地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除了受当时许多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制约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因为这些反抗和斗争,都是属于自发性的和分散的斗争,没有一个具有科学的理论、先进的思想、严密的组织的革命政党来统一领导。因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中华民族振兴的神圣使命,就历史地落在了即将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的肩上。
分享到:
最后修改于 2006-11-20 20:10
第三篇:常州历史
常州历史沿革
延陵
春秋时,吴王寿梦之子季札为避让王位躬耕于舜过山(今武进郑陆东);周灵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47年)吴王徐祭遂封季札于延陵。延陵邑大约在今常州、武进、江阴、丹阳一带,是为常州历史上见诸文字最早的名称。延陵先邑后县,其名相继沿用345年。毗陵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延陵为毗陵。毗陵之名从县治,到三国吴嘉禾三年(234年)置典农校尉屯田垦殖,到西晋大康二年(281年)建郡统县,相继沿用506年,其间,虽曾在王莽当政时改过毗坛,但时间很短前后仅14年,东汉建武元年时又复称毗陵。毗陵为郡曾统辖丹徒、曲阿(丹阳)、武进、延陵、毗陵、暨阳(江阴)、无锡7县,是为江南大郡。以毗陵命名的江南大驿一毗陵驿就设于此。
晋陵
西晋惠帝永兴元年(305年)为避东海王越(司马越)世子毗讳,改毗陵为晋陵,晋陵之名前后沿用290多年。其间,西晋永嘉之乱中原士族纷纷南迁,占地聚居,设置侨治郡县,一度曾在武进县境内设有兰陵郡、兰陵县,在晋陵县境内设有东莞郡领宫县、东莞、姑幕3县,直至南朝末期遂先后废止。
常州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郡,以州统县。开皇九年(589年)于常熟县置常州,后割常熟县入苏州,遂移常州治于晋陵,常州之名由此始,此后,虽曾改称过毗陵、晋陵、长春、尝州,但时间都很短暂,而常州之名不论贯州、称府,为郡沿用至今将近1400年。唐武宗会昌四年(840年)升常州为望,列入全国州府十望之一。清雍正四年(1726年)析武进另置阳湖,析无锡另设金匮,析宜兴另立荆溪,加上原领江阴、靖江,常州府统领8县,故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称。
武进市
晋太康二年(281年)分曲阿(丹阳)、丹徒东部地区置武进县。嗣后各朝时有置废分合,改称过兰陵、永定,并入过曲阿、晋陵,析置过阳湖。1912年,民国成立,废常州府,阳湖县并入武进县,城区一度称武进市,沿称常州。
常州市
1949年4月23日,常州解放,城乡分别建立常州市和武进县。1953年,常州市为省辖市。1983年3月1日,常州市管辖武进、金坛、溧阳3县。1990年8月、1993年11月、1995年7月三县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成立溧阳市、金坛市、武进市,仍由常州市管辖。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现辖金坛、溧阳两个县级市和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五个行政区。
建置
延陵邑:周灵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47年)。毗陵县: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毗陵郡:东汉建武元年。晋陵县:西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常州:隋开皇九年(589年)。常州望(全国十望之一):唐武宗会昌四年(840年)。常州府:清雍正四年(1726年)。常州市:1949年。常州专区:1958年(原镇江专区迁往常州)常州市(地级):1983年3月1日。
漕运的繁华历史
相关景点:常州
我国封建王朝的都城大多选在北方,而我国的粮食作物又多处南方。所以在当时,解决南粮北运的最好方法便是经过“漕运”。
隋炀帝开凿南北大运河后,大批漕粮开始经过大运河运输到北方,而富庶的江南地区,向来被称作“鱼米之乡”,粮食充裕。“四大米市”中的无锡和芜湖都是位于江南这一区域。无锡西北侧的常州,上通京师,下行姑苏,河川纵横,湖泊密布。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转运赋粮中心,贡粮必由之路。
唐元和八年(813年),常州刺史孟简为加强江南漕运,疏浚了孟渎(今孟河)于常州西北引长江水南接运河,以利漕运。宋代,在常州专门设立了江浙、荆湖、广西、福建路都转运使司来承办漕运。南宋淳熙年间,疏治荆溪(今南运河),成为漕运通渠,宜兴、溧阳以及临近的安徽芜湖一带的漕粮船皆由此而运。明弘武二十六年(1393年)常州府征收的粮米占全国实征总数的2.16%,相当于当时广西、云南两省征粮数的总和。明正统五年(1440年)为解决常州漕米储存,在今武进怀南乡运河南建西仓,储存武进漕米,在阳湖(今武进东)东直厢运河南建东仓,储阳湖漕米。在清代,常州仍是京师赋页最重的地区之一。清雍正二年(1724年)武进全县共有糟白粮船120科艘,停泊在西门城外永丰里大王庙一带,后泊延至白家桥一带,直到道光初年。道光五年(1825年),随着试航海道的成功运漕,常州这个中转中心才逐步东移无锡。从此专以海运,常州与运河漕运的二千多年历史才告结束。
在漕运历史上,常州留下了浓墨一笔。
苏东坡的常州情怀
相关景点:东坡公园
1101年(宋徽宗建中元年)8月24日,中国文学史上名闻遐迩的杰出文学家,66岁的苏轼在江苏常州与世长辞。
苏轼是四川眉山人,但人生的后半程,他至爱着并想终老一生的地方却是位于江南的常州。苏轼这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诗人的从政仕途生涯非常坎坷。在长达40年的从政生涯中,他屡遭贬谪流放,转辗走过了大半个中国。中华大地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二月,他在南都(今河南商丘)接到了朝廷批准他常州居住的诏命,其实只是让他挂了个“常州团练副使”小官的空名。就在他赴常州途中,他又接到朝廷命令,任登州(今山东蓬莱)军事诏命。
其实,早在苏东坡年轻时,他和当时常州所属宜兴县(今无锡宜兴市)的蒋颖叔、单锡,及武进县(今武进区)的胡完夫是一科进士,他们至为好友。当时,苏轼对宜兴的荚蓉山秀、古洞奇穴、玉潭凝碧等胜景,对延陵季扎让国躬耕等故事,仰慕之至,心往神驰。这也许是他和常州之间的最早接触。后来,苏轼在常州武进,和常州人钱洛明、单锷、胡仁修、刘道人,以及报恩寺长老等人建立了不寻常的友谊,他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胡仁修,成为了常州的老丈人。
苏轼一生曾11次到过常州,每当他仕途不顺时,他都想到了在常州退隐,他甚至还托人在宜兴给自己“买房置地”,归隐田园之心溢于言表。那里有太多他的人生知己和牵挂。在常州期间,他留下了诸多诗文和遗迹。
北宋元符三年(1101年),苏轼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8月24日卒于常州。苏轼的去世,当时常州“士民惜哲人之萎,朝野嗟一鉴之逝”。满城上下咨叹出涕,寄托了常州人民对这位伟大文豪的哀思。
如今,在常州境内,到处都能看到纪念这位大文豪的遗迹。如东郊公园内的舣舟亭,前北岸的65、70号的孙氏藤花馆,武进的香泉亭、香泉井,常州东坡祠等等。
历史背景
延陵,作为常州历史上的第一个名称,具有永久的纪念意义。公元前547年,吴王余祭封其弟季札于延陵,从此常州就有了第一个地名。以延陵命名,是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意蕴的。历史发展
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底蕴深厚。公元前547年的春秋时期,建邑立邦,始称延陵。别名龙城,系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季扎的封邑。秦置县。西晋以后。向为郡、州、路、府治,城名多次更迭为毗陵、毗坛、晋陵、兰陵、常州、南兰陵、尝州、武进等。“常州”之名始于隋,此前称“郡”,此后至宋称“州”,元称“路”,明、清称“府”,均有辖县。
清雍正四年(1726)起,常州府辖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等8县。清末,城内尚有一府(常州府)两县(武进、阳湖)治所。
1912年废常州府,阳湖县并入武进县。解放初,常州专署辖常州市和无锡、江阴、武进、宜兴、溧阳、金坛6县;
1953年1月常州市定为省辖市,当年3月共辖6区;
1958年7月,镇江专区迁往常州,改称常州专区,常州属之。
文化特色
常州,别称“龙城”。自西晋起,常州一直是郡、州、府治所在地,素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称。这里人杰地灵,人文荟萃,享有“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之誉。“常州今文经学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和“孟河医派”饮誉全国。著名历史人物
自古以来,常州人杰地灵,名家辈出。有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季札,《昭明文选》的编纂者萧统,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陈济,清代语言学家段玉裁和思想家龚自珍。从隋唐开科取士到清末,共出过9名状元,1546名进士。
近现代直到当代,《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李宝嘉(李伯元),“常州三杰” 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七君子”中的李公朴、史良等一批政治领袖和革命家辉映史册;实业家盛宣怀、刘国钧,语言学家赵元任,数学家华罗庚,医学家吴阶平,书画大师刘海粟等名贯中外。目前,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常州籍院士有56名。在全国位列第4。
常州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底蕴深厚。公元前547年的春秋时期,建邑立邦,始称延陵。别名龙城,系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季扎的封邑。秦代置县。
西晋以后,向为郡、州、路、府治,素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称。城名多次更迭为毗陵、毗坛、晋陵、兰陵、常州、南兰陵、尝州、武进等。“常州”之名始于隋,此前称“郡”,此后至宋称“州”,元称“路”,明、清称“府”,均有辖县。
清雍正四年(1726)起,常州府辖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等8县。清末,城内尚有一府(常州府)两县(武进、阳湖)治所。
1912年废常州府,阳湖县并入武进县。解放初,常州专署辖常州市和无锡、江阴、武进、宜兴、溧阳、金坛6县;1953年1月常州市定为省辖市,当年3月共辖6区;1958年7月,镇江专区迁往常州,改称常州专区,常州属之。
文化特色:常州人杰地灵,人文荟萃,享有“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之誉。“常州今文经学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和“孟河医派”饮誉全国。近代人物中,尤以常州三杰最为有名:
瞿秋白(1899.1-1935),原名瞿双,后改名瞿霜、瞿爽。江苏常州人。早年曾到武昌外国语学校学英文,后到北京谋生。1917年考入北洋政府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读书。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同年11月参与创办《新社会》旬刊。1920年初,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特派记者的身分,去莫斯科采访。1921年兼任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的教员。1922年2月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介绍人张太雷)。曾先后出席远东民族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三、四次代表大会。1923年春回到北京,主持起草了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纲领草案,参与制定国共合作的战略决策。同年6月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还担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向导》编辑,7月去上海创办上海大学,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1924年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后又担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1925年1月当选为中共四大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成员。后又参加领导五卅运动。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7月接替陈独秀负责中央工作。主编过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曾将为陈独秀等人压制和拒绝发表的毛泽东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并为之写了序言。大革命失败后,在汉口主持召开临时中央紧急会议,后任中央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成为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8年4月去苏联,6月主持召开中共六大,并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后,作为中共代表,参加了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团委员及政治书记处成员。后留在莫斯科,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在苏联期间开始研究中国共产党党纲、中国苏维埃宪法、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等问题,写了大量论著,翻译了共产国际纲领以及斯大林论列宁主义的著作。1930年8月回到上海,9月和周恩来一起主持中共六届三中全会。1931年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开除出中央政治局。1931年夏参加了“左联”的领导工作,反击国民党文化的“围剿”,系统向中国读者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及普列汉诺人关于文学艺术的理论,翻译了苏联的许多著名文学作品。1934年2月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教育委员。还兼任苏维埃大学校长。同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任中央分局宣传部长。
1935年2月23日在福建i省长汀县被捕,6月18日英勇就义,年仅36岁。
恽代英,字子毅,1895年出生于湖北武昌一个书香之家。父亲是未能补实缺的清朝八品官,出身士宦之家并颇有旧学根底的母亲一起,从小便督促他学习古文和诗词。后来他上
了新式小学堂,因文才出众被老师誉为“奇男儿”,并接触到西洋新学和民主思想,崇拜维新思想家梁启超、谭嗣同,以“我自横刀向天笑”自勉,决心冲破封建思想樊笼。
1913年,恽代英入武昌中华大学预科,1915年进入文科中国哲学系学习。这一年,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问世,恽代英读后欢呼这是“传播自由、平等、博爱、互助、劳动的福音”,并向其踊跃投稿。1917年,他在武汉发起组织进步团体互助社,1920年,又创办了利群书社,成为在长江流域宣传新思潮的重要阵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恽代英便申请加入。同年秋,他入蜀担任川南师范学校校长,引导大批青年出川参加革命。1923年,他赴沪执教于党创办的上海大学,并于10月间同邓中夏一起创办了共青团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其发行量迅速增至3万份,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青年杂志。恽代英在该刊发表过一百多篇文章和几十封通讯,成千上万的青年正是手捧这份杂志并呼唤着“代英”的名字,奔赴黄埔军校、去寻找党团组织。
1926年初,恽代英到广州担任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并兼中共党团书记,在校内与周恩来并列为最受欢迎的演讲人。1927年初,他赴武汉主持中央军校工作,并成为精神上维系全体进步师生的核心。同年5月,在党的五大上他当选中央委员,7月间赴南昌参加组织起义。当张国焘赶来阻挠行动时,平时待人一向和善的恽代英拍案而起喝道:“如果你再动摇人心,就要打倒你!”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受挫后,恽代英乘小舟飘到香港。12月中旬广州起义爆发时,他担任苏维埃政府秘书长,其间发布的政纲、宣言、告示等多是经这位大手笔挥就。失败时,他在指挥部大楼中坚守到最后,因同志们都劝他潜伏下来写暴动史才被迫离开,潜往香港。
1928年秋,恽代英被调到上海,主编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后调任中央组织部秘书长,协助部长周恩来工作。1930年初,他曾前往闽西苏区视察,高度评价了朱毛红军长期游击战争的经验。同年5月,他在上海的工厂前偶然被捕,押转南京途中有些黄埔毕业的国民党军官认出了他,出于钦佩之情却相约不指认。在狱中,恽代英看到囚粮夹着砂粒和脏物,便不顾暴露的危险出面领导难友斗争改善了待遇,同时还编写了一本解释中国共产党十大纲领的工人读本。1931年4月,他被叛徒出卖而暴露身份,第二天便英勇就义。张太雷,1898年6月生,江苏常州人。1915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法科学习。1919年投身五四运动。1920年10月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积极开展工人运动,与邓中夏到长辛店组建劳动补习学校,培养了北方铁路工人运动的第一批骨干。后到天津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春赴莫斯科,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书记。多次陪同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代表会见李大钊、陈独秀等,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张太雷还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人之一,曾任青年团中央总书记。
在复杂的斗争中,张太雷具有清醒的政治头脑。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他主张武装工农予以反击。1927年参加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坚决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错误,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后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9月到潮(安)汕(头)组织群众接应南昌起义军。11月到上海中共中央参加制订广州起义计划,下旬回广州主持武装起义准备工作,兼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12月11日领导广州起义,建立广州苏维埃政府,任代理主席、人民海陆军委员。12日,遭敌袭击时牺牲,时年29岁。临终,他向战友们嘱托:要和敌人战斗到底,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民间工艺:根雕、金坛刻纸、梳篦、乱针绣、汉画砖刻屏、留青竹刻。
第四篇:常州一院深化创先争优推动科学发展
常州一院深化创先争优 推动科学发展
为不断激发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争创热情,给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强大动力,卫生部要求各卫生系统紧紧围绕行业中心工作创先争优,把“落实医改任务、提高服务水平、改进医德医风、加强基层组织”等落到实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积极响应号召,引领全院各党支部和党员在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效能、树立先锋形象、改善服务质量上争先进、创一流,实现医、教、研等各方面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医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文明单位”等几十项荣誉称号。
一、强化理念教育,提升创先争优活动内动力
院党委高度重视市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精神的全面落实,认真组织召开动员会,搞好思想发动,结合具体实际,制定出特色鲜明、务实管用的活动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目标要求、参与对象、活动载体和推进措施。
通过领导干部示范领学和各支部集中研学,打牢思想基础,提升活动内动力。一是党委领导带头学习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等,加强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各支部宣传骨干深入一线组织送学,从门诊到病房,从机关到后勤,面对面向全体党员及员工宣传创先争优活动的精神实质,大力营造创先争优浓厚的舆论氛围。二是有计划地邀请国内知名的社会学家、人文学者来院作专题文化讲座,提升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通过各类形势报告、培训讲座,拓宽思路,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组织支部书记、科主任、护士长等中层干部200余人参加上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管理人员高级研修班,举办《从人文角度解读〈侵权责任法〉》、《医院经营中的法律问题》等多场法律讲座,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管理能力及执行力。
二、抓好公开承诺,提升创先争优活动影响力
医院党委把“三承诺”,即基层党组织向上级党组织作出承诺,党员向党组织作出承诺,党组织和党员向群众作出承诺作为关键环节来抓。
公开承诺前,组织全体党员进一步学习和明确当前卫生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医院、科室工作目标等内容,做到制定承诺有目标、有依据、有内涵。确定承诺内容前,通过调研走访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让承诺内容更切合实际,更具备可落实性。党支部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方案和工作目标提出承诺事项,明确争创目标、重点任务、时间进度和具体措施。各党员结合岗位特点和本人实际,提出参加活动的具体打算,明确努力方向。承诺内容确定后,对承诺内容进行层层审核确定和公开公示,进一步修订承诺内容,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在制订公开承诺过程中,紧紧围绕医院的重点工作来制定目标,落实内容,履行责任,以就医患者满意为最高标准,注重结合自身的职责和岗位实际,坚持实事求是。院党委、各支部加强对公开承诺工作的分类指导,特别在承诺落实和完成时限上严格考核,并根据实际情况下达督查指导意见书,明确整改期限,及时跟踪问效,不让公开承诺流于形式。
三、注重典型示范,提升创先争优活动感召力
结合迎接建党90周年,集中评选和表彰一批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借助院内外多种媒体,大力宣传本院涌现的先进人物和优秀事迹,激发和引导广大党员对照先进找差距、学习模范见行动、立足岗位创佳绩。大力开展“道德讲堂”建设活动,院内组建一支12人的宣讲员队伍,半年内举办15场“身边人讲身边事”演讲活动,20块院内道德人物事迹展板在30多个病区巡展,以省劳动模范王永清为代表的我院20多位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在全院广为传播;陆续开展“人人学唱道德歌”“人人来读道德书”“人人来看道德片”等系列活动;举办“记录身边的动人瞬间”手机摄影大赛,鼓励大家用心发现身边的美丽和感动。通过“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在全院形成创先争优、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四、突出为民服务,提升创先争优活动公信力
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周密部署,通过深入开展“三绩三评四公开”等群众评议活动,有效调动了从门诊窗口到临床一线的全体党员和普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各科室在活动中服务内容不断深化、活动载体不断创新,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活动效果。门诊服务中心在承担导医导诊、咨询审批等一站式服务基础上,全面开展预约挂号服务,热情服务困难患者,照顾特殊需求。急诊科不断优化急救流程,完善应急预案,确保急救“绿色通道”畅通无阻。输液室实行弹性排班制,CT、MRI室实行无预约检查制,按病人需要提供各种延时、及时、适时服务。各大服务窗口制定详细的服务规范和承诺,从细节处落实人性化服务理念。各病区积极创建“静霞护理”优质服务品牌,提倡秉承我院护理前辈、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孙静霞的奉献精神,将人文关怀融入到为患者服务中,“想在需要之前、做在开口之前、走在铃声之前”,示范病房患者满意率均超过97%,胃肠外科病房及该科护士翁亚娟分别被评为全国优质护理服务优秀病房和个人,成为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病区和个人。
五、紧扣医院实际,提升创先争优活动创造力
围绕创先争优活动主题,根据不同专科、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特点,开展“筑牢坚强堡垒,促进医院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激发广大党员和员工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精神。
一是各科室和窗口开展“满意杯”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努力创建“满意窗口”、“文明科室”和“服务明星”,切实提高医疗质量,融洽医患关系,今年全省出院病人问卷函调中一院综合满意度达97%,跃居全省第三。二是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积极参加各类岗位竞赛,佳绩连连。以周曙俊为代表的急诊科医务青年在市医疗急救技能大赛中包揽团体和个人冠军,药剂科青年党员钱春燕等3位同志在市职工职业技能比赛中夺得团体冠军和个人第一、二、四名的好成绩,马一博等在市医患沟通技能大赛中获团体和个人三等奖,全院护理双语授课比赛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教学水平,医工技能操作比赛在广大医工中掀起争当技术能手的热潮。三是健全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使志愿服务日趋常规化。建立志愿服务台帐和评优总结制度,完善志愿者门诊服务带教制度,把志愿服务列入各支部评先评优的重要内容。一年来,我院有131名医务志愿者深入27个社区、农村、工地和校园,开展大型义诊、健康宣教等公益活动。
随着创先争优活动的不断深入,我院基层党支部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等党建基础性工作不断加强,医疗技术水平跃上新台阶,医疗护理质量大幅提高,科教研工作成绩显著,医院综合实力和作为地区中心医院的辐射功能不断增强。
第五篇:常州渊源历史
常州文脉被现代行政区域划分的支离破碎
月华如水,夜色阑珊。今晚的月色真美。
这个时候,正好在读张戬炜的《旧时月色》,一看书的名字,就生出几跟欢喜。在常州住了数十年的我,自认对常州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很多常州的风物,在我的少年时代,就已经变成历史,进了档案馆,进了人们那封存的记忆,对我而言,那只是人们偶尔口头上谈及的断片,对这座生我养我的城市没有感性认识的我,想要捕捉那一点点残存的常州文脉,怕是力不从心的。
近年来,本地报纸上多了对老常州的记忆,那些属于那个时代的回忆,现在出现在我们这些读者的眼前。不过,那多是个人的感怀,而能一气呵成,同时又娓娓道来叙述旧常州府的往事,这样的文章和书,还是很少。那些或者已经在史书里,或者尚在那些老人们的心里的往事,需要钩沉,而张兄就做了件大好事,他把这些碎珠串起来,如同在历史的天空下闪烁出灿烂光芒的常州府文化。现在的常州,仅占了旧常州府1/5的地方,即武进这一块,而其他几个旧的属县,现在由于行政区划的变更,都和常州脱离了,而武进的西来桥,马山等乡镇,现在也没了,常州被割头断足,地脉断了,文脉也为之一蹶不振。
有回看到某个帖子,大意说是旧常州府的文脉大部分被无锡继承了,理由是无锡现在管辖三个旧属常州府的县市,时空变幻,人物更迭,风流不再,只留下荒草野蔓,给人以黍离之感,幸而有张兄重拾府城旧家山河,于文化常州的残垣断壁间,支撑起一片新的天地,也可以说是承继了原常州府的荣光,风云咸淡,星聚星散,此地留下的风流,尚不至被雨打风吹去。但是影像只是在纸面上记载了那当时的宇宙,而现实中,作为危房处理掉的常州特色住宅,甚至是名人故居,寺庙,那些传承着,曾经传承着常州的人文历史的载体,都在现代化的口号中灰飞烟灭,后人如果没有前人的指引,哪会知道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厚重的历史?
旧时的月色值得我们想念,但那只是梦,而张兄的这本书,作为文史小品也好,作为旧闻轶事也好,都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品味那与城市共呼吸的感觉。
文宗溯源
明成化十九年(1483),翰林院侍读学士徐琼为《重修毗陵志》作序,序中盛赞常州儒风说:“余考毗陵,本周吴国,继是历代称为名郡。……郊野多诗书之士,庠序有俊义之才,其用而见诸事功,光明正大可观者,济济乎盛矣。”
常州之所以能称为“儒风蔚然,为东南冠”,与2500年来,中原文化和吴文化在常州
地区交汇、碰撞,进而融合,并在此基础上生成一种新的文化特质有关。
常州开郡之祖季札,其家族来自当时中国文化的发源地河套地区,先进的农耕文明、中原文化,被带到吴地,对古吴地区的文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唐朝时有李栖筠、独孤及、孟郊,宋朝时有王安石、杨万里等大儒宗师在常州为官,旷世文豪苏东坡生前曾11次来常州,还在常州府宜兴县买田买屋,并两次上表乞住常州,最后终老常州。南宋大儒、理(洛)学的传人、闽学的开创者杨时,在常州地区讲学多年,开明朝东林书院先声。
值得常州骄傲的是——
春秋时期,季札的治世思想、政治实践、艺术才能,曾使中国文化的大宗师孔子为之倾倒并从而师之,成为中国儒学的人文先导和实践依据。
东晋年间,常州的土地上走出了“中国书圣”王羲之、“中国画祖”顾恺之这两位中国书法、中国绘画的绝代大师,以后又产生了如倪瓒(云林)、恽格(南田)等绘画书法大师,为中国美术和中国书法作出了无可估量的贡献。
南北朝时,常州人萧道成、萧衍、萧纲、萧绎、萧统、萧子显、萧子云或以帝王之尊,或以王公之显,常州人刘勰更是以平民之身登堂入室,在中国文化史上开宗立派,别辟蹊径。
在他们的努力下,汉文学继“永明体”之余韵,立“新变”说之观念,树立规范,创建理论,在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转折关头,以无法替代的努力,为唐朝时中国文学巅峰的到来,作了不可或缺的铺垫。
在他们的努力下,南朝产生了如《昭明文选》、《文心雕龙》、《诗品》等划时代的文学理论巨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独领风骚。《昭明文选》、《文心雕龙》这对中国文学史上的“双璧”,双双花落常州。
在他们的努力下,佛教理论和佛教事业开始兴盛,并成为南梁朝国教,为中国传统文化自唐宋间起儒、释、道实现“三教合流”,创造了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在他们的努力下,民间流传的中医药方、验方正式进入皇家文库,王孙贵族开始对中医进行扶持,帝王本身也参与其中,为中国的中医医学、中医药学兴灭继绝,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进入北宋,王安石的变法思想,最早形成于常州这块土地。
同在北宋,程灏、程颐兄弟在河南洛阳开创的理(洛)学,事隔百年后,于南宋中期在地远千里之外的福建兴起,由朱熹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并雄踞此后的中国文化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学术史首要位置近千年。其传承人物,是杨时,而赖以传播的桥梁,就是常州。
中国的文化传播,自北宋后大行于世,印刷术的发明功不可没。活字印刷术名列中国
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足见文化传播,印刷术的重要。
常州是中国印刷业的要地。自明朝以来,常州一直领中国印刷技术和印刷事业之风骚,是中国古代15个纸张生产基地之一,是中国最早使用活字印刷的地区,也是中国典籍校勘印刷的重镇。皇皇成就,让史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推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升,应该是常州人。
明朝初年,“上斥唐、虞、夏、商、周、孔,下及关、闽、濂、洛,根实精明,随事类别,勒成一经”的旷世奇书《永乐大典》,在编修工作陷入困境时,是常州人陈济奋起蒿莱,拔擢而出,一介布衣,直登庙堂,领《永乐大典》都总裁之衔,起例发凡,区分钩考,为中国文化的保存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奉献。
明朝中叶,中国文学从“复古”起,继而走进“拟古”的歧途时,常州人唐顺之高举“取法唐宋,规抚秦汉”的旗帜,第一个提出了“唐宋八大家”的概念,并将其作为文章审美法则,在其同人茅坤的推广下,使“唐宋八大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范例。
明朝末叶,国运凋敝,由常州府武进县、无锡县、宜兴县士子组成的东林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时使常州府地成为全国的舆论中心,一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名联,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流传至今。
清代康乾时期,常州诗人黄仲则,面对把经学训诂当诗意、诗歌创作进入萎靡状态的清初诗坛,承盛唐之诗宗,竖浪漫主义之旗帜,曳清奇瑰伟之雄风,为清代诗坛重新找回了中国诗魂。
清乾嘉年间,汉学兴起,常州学派、阳湖文派、阳羡词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常州)孟河医派在有清一代独领风骚,足为天下师表。
是阳湖文派所倡“当事事为第一流”的为文处世原则,一语道破了常州文化发展精旨,同时也准确揭示了常州人文传统、地方文化的精神核心。
是常州词派以自己的理论建设和创作实践,使中国的词创作在清代得以复兴,并拥有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词学作为一种文学理论,正式进入了中国文学史。
必须着重指出的是,中国近代以求强图存为宗旨的思想启蒙运动,其源头发于常州。中国的近代求强之路的起点,起于常州。
清乾隆年间,常州学派筚路蓝缕,辟中国思想启蒙运动之先路,从宗师庄存与传至刘逢禄,继传龚自珍、魏源,影响林则徐,再传廖平、康有为,带出谭嗣同、梁启超,在中国近代史上,上演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风云壮剧。
清末以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以薛福成、郑观应、盛宣
怀、张謇、汤寿潜为代表的实业救国派、以及以中国国民党为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乃至社会主义革命,都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它的印记,其巨大的影响至今犹绵绵不绝。
进入近现代,彻底改变中国面貌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都铭刻着常州儿女为之作出的巨大贡献:
在中国文坛上第一个赏识鲁迅,倡导鲁迅小说,并把张恨水、叶圣陶等人引上文学之路的,是时任商务印书馆《小说月报》主编、常州文人恽铁樵。其后,恽铁樵又以一人之力,挽狂澜于既倒,在中医被国民政府禁绝开业的前后,两次开办中医学校,并整理大量中医著作,倡导中西医结合,成为中国中医事业最坚定的捍卫者、中西医结合道路的重要开拓者。
为中国新文化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商务印书馆,其主要编务,是由常州文人恽铁樵、蒋维乔、庄俞、陆尔奎、方毅、谢观、顾实之等承担。其中,恽铁樵主编《小说月报》,蒋维乔、庄俞负责主编新式教科书,正式取代《三字经》、《百家姓》,陆尔奎、方毅编纂《辞源》,谢观编辑地理、医学图书,主编《中国医学大辞典》。同在商务印书馆的常州人杨小仲,执导了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并成为中国最早的故事片导演。是他们,在中国的近代文化、科学、艺术普及的道路上,留下了第一批脚印。
常州府人刘半农,以中学生的学历,被蔡元培聘到北京大学当国文教员。此后,与胡适同辟中国新诗之先路,与钱玄同同倡白话写作,与周作人合创“小说研究所”,开收集民间歌谣的风气并使之成为学科,与郑振铎发起“俗文学”研究,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竭尽心力。他与另一个常州人、语言学家赵元任合作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至今仍在传唱。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声号角,自称“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所著的《革命军》,是在上海《苏报》上刊载而燃起国内民主革命大火的。孙中山在评价这一举动时指出:“设非其人提倡革命之早,其书入人之深,今日收功恐难若斯之速。”
为此,清政府越租界缉捕《苏报》社长陈范、以及作者章炳麟(章太炎)、邹容等6人。因为捕人涉及租界,引起美、英、德、法等国议会关注,《苏报》一案因此震惊中外。常州报人陈范,毁家纾难,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史、中国报业史上,留下了自己不屈的声音。
常州人吴稚晖,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的二十世纪“世界100名文化名人”之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家、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在二十世纪初,他高瞻远瞩,认定日本留学已经不能帮助中国民主革命,新开并主理中法留学班,亲自担任中法里昂大学校长,把中国优秀儿女送法国学习民主与科学。
毛泽东当年就是为了赴法勤工俭学才走出湖南、北上京都的。正是在中法留学班中,走出了刘少奇(留法预科第三班学员,预科完成后转赴苏联)、周恩来、李立
三、赵世炎、蔡和森、向警予、陈毅、李维汉、王若飞、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
1910年,常州府为中国文化贡献了自己最后一位文化巨人——钱锺书。《管锥编》、《七缀集》、《谈艺录》及长篇小说《围城》,被文化界誉为难以逾越的“文化昆仑”。
这,就是文化常州!
常州的儒风,自季札当年奠下基础,经这些杰出的文人代代陶冶、薪火相传,终于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称杰于东南,并为中国文化史增色。
应该这样说,自西晋太康二年(281),晋朝将毗陵升格为郡,统辖丹徒、曲阿(丹阳)、武进、延陵、毗陵、暨阳(江阴)、无锡7县后——
常州,就不再是一个具体的城市概念,而是一个区域的概念、一个行政区划的指称、一个地区的都城、一个被称之为“中吴”的文化、政治中心。
作为政治中心,常州在1700余年中,一直是这一区域的政府机构所在地,负责管辖这一区域的政治、文化、经济等事务。
作为文化中心,常州因地处南北要冲,在长期的南北文化交汇之中,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为所辖区域提供文化滋养,并形成了常州文化圈。
正象儒教文化拥有一个儒文化版图一样,常州文化亦可认为拥有一个常州的文化版图,它包括文化区域、文化精神、文化追求、文化风气、文化语码等内容,文风所披,遍布八邑。
自此,常州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一种“常州文化现象”。这种现象的内涵,是儒学,尤其是理学的优秀成份,以及由这种优秀成份凝聚而成的理性的人文精神,外延则是这种优秀成份的理性外化,具体体现为常州文人的仁义精神、至高追求、澹定文风、坚贞操守。
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一部中国文化史,如果缺少了常州、缺少了常州人,将会是断章残简,不成体系。
唯有如此认识,常州才当得起“儒风为东南冠”的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