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好企业用工服务(市局汇报)
做好企业用工服务,服务“五区四地”发展
建宁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随着建宁交通瓶颈的打破和区位优势的凸显,县域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如何做好企业用工服务,确保企业用工需求,是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的重点,也是劳动保障部门服务跨越发展的应尽职责。我局始终把就业工作作为民生之本抓好落实,不断强化职业培训,创新服务方式,坚持促进就业与服务用工两手抓,两手硬,做到摸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促进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建宁县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用工要素保障。
一、摸实情,建立“两库”“两卡”。开展用工调查,建立劳动力资源和岗位资源信息数据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发放《就业援助卡》和《就业服务联系卡》。一是由局相关股室和就业中心成立服务企业小分队,分别深入县内各企业,详细了解企业用工,缺工情况,建立岗位资源数据库,掌握了企业用工第一手资料,为做好企业用工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依托乡(镇)、村劳动保障平台,建立全县劳动力资源库。在全县92个行政村设立劳务信息员(由劳动保障协理员兼任),结合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摸底及入户宣传工作,详细登记本村劳动力情况及就业意向并登记造册,由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定期收集汇总上报县就业中心。同时为就业困难人员发放《就业援助卡》226张,为就业服务对象发放《就业服务联系卡》3485张,对全县就业情况和就业服务需求做到了“家底清、底细明”。据统计我县现有人口1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1.08万人,农村劳动力4.87万人。目前,全县共转移劳动力2.37万人,其中劳务输出1.17万人。三是在县规模以上企业设立联络员,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动态掌握用工情况。
二、出实招,实施五策联动。一是组织推动。把企业招工与招商引资摆在同等位置,确立“招工就是招商”的理念,列入绩效考核。对县内重点企业用工,县政府下发目标责任状给予保证。二是宣传发动。在全县9个乡(镇),92个行政村建劳动保障宣传专栏,及时印发用工信息速递到乡进村入户。通过LED电子屏幕、有线电视,手机短信,政府门户网等媒介,累计分布招工信息2000余条。三是服务促动。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援助月”、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全县建立1个外省劳务输入基地,举办专场招聘会10场,提供各种岗位1470个,发放宣传材料3500余份,接受求职咨询3800人,达成就业意向1200人。帮助企业培训800个职业技能人才,解决全县紧缺用工1000个。四是培训带动。按照就业前“定向”培训、求职时“定单”培训、上岗后“提升”培训的思路,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县域经济发展企业用工需求相结合,举办造纸、林产加工、石板材加工、服装培训、电动缝纫、电焊、电工培训;二是与我县特色农业发展需求相结合,举办果树栽培、食用菌栽培、竹山管护、笋竹加工、黄花梨市场营销、品牌维护、农村经纪人培训;三是与发展我县旅游业相结合,举办烹饪、酒店管理培训。今年采取订单、菜单式、委托培训等方式举办各类培训54期,培训人员3025人,其中创业培训15期,培训375人。五是真情感动。深入实施“回归工程”,通过宣传引导、资金扶持、税费减免等配套政策,激发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热情,采取座谈会、项目推介会、专场招聘会及返乡农民工专场文艺晚会等形式,组织返乡农民观看专题宣传片,现场参观县内重点企业,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据统计,2008年实施该项活动以来,已有9000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初步达到人才回归、资金回流、企业回迁、创业就业回乡的目的。
三、求实效,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农村劳动力就业观念由喜欢“外出”打工到“家门口”打工转变。据统计,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年劳务收入就能增加1.6万余元。不仅改善了家庭生活质量,而且树立了市场经济意识,实现了“以工促农”。二是培训观念由要我培训到我要培训的转变。经过综合素质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掌握了一定技能,增强了就业能力,企业争相录用,实现了培训与就业的良性互动。三是全县就业局势向稳中趋好转变。至目前全县登记失业率3.67%,比市级下达目标降低了0.53个百分点、新增就业人员1126人,完成任务数的75%;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75人,完成任务数的73%;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485人,完成任务数的85%;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用技术培训1316人,完成任务数的66%;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284人,完成任务数的52%;创业培训 375 人,完成任务数的94%;劳动职业技能鉴定1050人,完成任务数的105%;小额贷款发放125笔,共计1000万元,完成任务数的66%。
四、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公共就业服务设施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全县没有固定的劳动力市场,无法定期举办招聘会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同时不能给企业与求职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二)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建设滞后。我县虽按上级要求乡镇设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村级设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但绝大多数乡镇没有专职人员,经费也无法正常保证,随着劳动保障工作向乡(镇)村延伸,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具体事务明显增多,我县现有乡镇经办力量相对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的开展。
五、需要市局协调解决的问题
恳请市局帮助协调争取县级劳动保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对原中央苏区县老区县给予政策资金倾斜,加快项目落地。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一日
第二篇:做好企业用工服务(市局汇报)(推荐)
做好企业用工服务,服务“五区四地”发展建宁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随着建宁交通瓶颈的打破和区位优势的凸显,县域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如何做好企业用工服务,确保企业用工需求,是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的重点,也是劳动保障部门服务跨越发展的应尽职责。我局始终把就业工作作为民生之本抓好落实,不断强化职业培训,创新服务方式,坚持促进就业与服务用工两手抓,两手硬,做到摸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促进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建宁县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用工要素保障。
一、摸实情,建立“两库”“两卡”。开展用工调查,建立劳动力资源和岗位资源信息数据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发放《就业援助卡》和《就业服务联系卡》。一是由局相关股室和就业中心成立服务企业小分队,分别深入县内各企业,详细了解企业用工,缺工情况,建立岗位资源数据库,掌握了企业用工第一手资料,为做好企业用工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依托乡(镇)、村劳动保障平台,建立全县劳动力资源库。在全县92个行政村设立劳务信息员(由劳动保障协理员兼任),结合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摸底及入户宣传工作,详细登记本村劳动力情况及就业意向并登记造册,由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定期收集汇总上报县就业中心。同时为就业困难人员发放《就业援助卡》226张,为就业服务对象发放《就业服务联系卡》3485张,对全县就业情况和就业服务需求做到了“家底清、底细明”。据统计我县现有人口1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1.08万人,农村劳动力4.87万
人。目前,全县共转移劳动力2.37万人,其中劳务输出1.17万人。三是在县规模以上企业设立联络员,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动态掌握用工情况。
二、出实招,实施五策联动。一是组织推动。把企业招工与招商引资摆在同等位置,确立“招工就是招商”的理念,列入绩效考核。对县内重点企业用工,县政府下发目标责任状给予保证。二是宣传发动。在全县9个乡(镇),92个行政村建劳动保障宣传专栏,及时印发用工信息速递到乡进村入户。通过LED电子屏幕、有线电视,手机短信,政府门户网等媒介,累计分布招工信息2000余条。三是服务促动。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援助月”、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全县建立1个外省劳务输入基地,举办专场招聘会10场,提供各种岗位1470个,发放宣传材料3500余份,接受求职咨询3800人,达成就业意向1200人。帮助企业培训800个职业技能人才,解决全县紧缺用工1000个。四是培训带动。按照就业前“定向”培训、求职时“定单”培训、上岗后“提升”培训的思路,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县域经济发展企业用工需求相结合,举办造纸、林产加工、石板材加工、服装培训、电动缝纫、电焊、电工培训;二是与我县特色农业发展需求相结合,举办果树栽培、食用菌栽培、竹山管护、笋竹加工、黄花梨市场营销、品牌维护、农村经纪人培训;三是与发展我县旅游业相结合,举办烹饪、酒店管理培训。今年采取订单、菜单式、委托培训等方式举办各类培训54期,培训人员3025人,其中创业培训15期,培训375人。五是真情感动。深入实施“回归
工程”,通过宣传引导、资金扶持、税费减免等配套政策,激发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热情,采取座谈会、项目推介会、专场招聘会及返乡农民工专场文艺晚会等形式,组织返乡农民观看专题宣传片,现场参观县内重点企业,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据统计,2008年实施该项活动以来,已有9000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初步达到人才回归、资金回流、企业回迁、创业就业回乡的目的。
三、求实效,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农村劳动力就业观念由喜欢“外出”打工到“家门口”打工转变。据统计,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年劳务收入就能增加1.6万余元。不仅改善了家庭生活质量,而且树立了市场经济意识,实现了“以工促农”。二是培训观念由要我培训到我要培训的转变。经过综合素质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掌握了一定技能,增强了就业能力,企业争相录用,实现了培训与就业的良性互动。三是全县就业局势向稳中趋好转变。至目前全县登记失业率
3.67%,比市级下达目标降低了0.53个百分点、新增就业人员1126人,完成任务数的75%;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75人,完成任务数的73%;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485人,完成任务数的85%;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用技术培训1316人,完成任务数的66%;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284人,完成任务数的52%;创业培训 375 人,完成任务数的94%;劳动职业技能鉴定1050人,完成任务数的105%;小额贷款发放125笔,共计1000万元,完成任务数的66%。
四、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公共就业服务设施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全县没有固定的劳动力市场,无法定期举办招聘会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同时不能给企业与求职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二)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建设滞后。我县虽按上级要求乡镇设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村级设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但绝大多数乡镇没有专职人员,经费也无法正常保证,随着劳动保障工作向乡(镇)村延伸,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具体事务明显增多,我县现有乡镇经办力量相对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的开展。
五、需要市局协调解决的问题
恳请市局帮助协调争取县级劳动保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对原中央苏区县老区县给予政策资金倾斜,加快项目落地。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一日
第三篇:服务企业用工文件
关于服务企业用工的若干意见
为加强企业用工服务,有效解决企业结构性用工矛盾问题,推动“工业兴市”战略深入实施,促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支持职教发展,促进劳动力资源开发
(一)支持职业学校打造品牌。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促进职业教育规模化、特色化。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引导、督促各类职业学校根据本市企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建设特色专业,努力为本地企业培养和输送急需的技能人才。加强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和“双师型”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打造职业教育品牌。
(二)支持职业教育模式创新。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新机制,组织引导学校与本地企业联合办学,实行订单定向培养,以需促培,以培供需,直接向企业输送人才。健全“一年学基础知识、一年学职业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三段式”职教办学模式,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坚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实施“工业兴市”的重要举措,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优先将职业学校的实习基地、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给予项目和资金扶持。
二、强化服务指导,帮助企业化解用工难题
(四)加强企业用工指导。定期组织开展企业用工政策咨询、业务指导,引导企业根据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和自身生产经营特点
合理确定招聘条件,帮助企业制定全年用工和岗位培训计划,对用工规范、稳定的企业,优先提供用工服务。
(五)促进劳动力供需互动。加强市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和企业用工信息库建设,健全完善劳动力供求信息收集、发布、统计和分析制度,由市人社部门至少每周发布一次用工供求信息。积极打造劳动力供需互动平台,每年由市政府主办1-2场大规模用工招聘大会。配合重大节庆活动、招商引资活动或大型企业进驻**,由市人社部门举办专场劳务招聘会。全市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每周举办2次以上的招聘活动,促进劳动力与企业有效互动对接。
(六)招引外地高技能劳动力。建立高校和民企信息对接机制,开设民企高校招聘网,拓宽大学生与企业的沟通渠道,帮助企业招引高素质人才。加强与相关院校的联系合作,建立校企劳务合作关系,招引外地高技能劳动力。充分发挥职业中介机构作用,及时为企业引进高层次、有一技之长的实用型人才。组织企业到劳动力富余地区招工或委托就业服务机构代理招工,有计划地引进外地劳动力。
(七)引导劳动力就近就业。大力实施“计划”,支持工业园区重点企业招揽本土高端管理人才。组织市属各类院校至少每年举办一场全市就业创业形势报告会,引导毕业生在本地自主择业。引导各类劳动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以服务本地企业为己任,尽可能的回**就近就业。
三、改善用工环境,增强企业用工吸引力
(八)引导企业善待职工。引导企业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加大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员工宿舍、娱乐室等投入,为员工提供必要的生产、生活条件。引导企业关心员工精神需求,加强与员工的感情交流,真正做到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以精神凝聚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为企业服务。逐步完善工业园区的教育、医疗、交通公共设施和职工公寓、商业网点等配套设施,尽力改善企业外部环境。
(九)建立工资增长机制。及时发布工资指导线和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引导企业合理确定企业工资增长率,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稳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形成工资公平决定机制,保障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进一步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督促按时足额发放工资。
(十)督促企业遵守劳动保障法规。督促企业执行劳动合同制度,与职工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并到人社部门办理用工登记和备案手续。督促企业落实各项社会保险政策,足额缴交各项社会保险费。加强劳动执法监察工作,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劳动保护、劳动时间、劳动报酬等相关政策,切实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实施财政激励,给予企业招工优惠政策
(十一)实施用工社会保险补贴政策。企业吸纳本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对企业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的单位部分,按照规定给予社保补贴。
(十二)实施职业培训补贴政策。企业新录用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毕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及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四类人员,并签订6个月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订立之日起6个月内组织员工到所属培训机构或政府认定的就业培训定点机构开展岗前就业技能培训,可按规定享受定额职业培训补贴。企业因生产经营发生困难、转产、重大技术革新、经营方式调整等情形开展职工转岗培训,可申请转岗培训安置补贴。
(十三)实施就业见习补贴和职介补贴政策。企业建立就业见习基地,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见习机会、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发放不低于本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生活补贴,可按见习人数享受每人每月500元的见习补贴。各类职业中介机构免费为登记失业人员和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并实现就业的,按每人150元的标准向当地人社部门申请职业介绍补贴。职业中介机构在申请职业介绍补贴时,按每位符合免费服务条件的人员每年享受一次职业介绍补贴计算,不得重复申请。
(十四)实施小额贷款贴息补贴政策。申请小额担保贷款200万元以内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凡符合用工等方面的贷款贴息条件,均可按规定享受地方财政贴息补贴。
(十五)实施企业招工税费减免政策。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800元。上述企业招录失地农民、当大学毕业生,比照以上优惠政策执行。
(十六)实施企业高端人才引进政策。企业引进博士等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的若干意见》精神,给予高层次人才在住房、子女上学、配偶安置、科技项目等方面的特殊政策,为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创造条件。
(十七)实施农民工城镇入户改革政策。凡在中心城区和县市城区、乡镇驻地及建制集镇拥有合法固定的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农民工,均可申请办理城镇常驻户口,与其共同生活的直系亲属户口可随转。市内农民工在城镇入户后,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保留。经批准在城镇落户的人员,在入学、就业、社保等方面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权利。
五、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服务工作机制
(十八)建立企业用工协调机制。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人社局、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教育局、市商务局、市统计局、市扶贫办、市广电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等单位共同参加的市劳动力协调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企业用工工作的统筹协调,办公室设在市人社局。建立联席会议会商制度,及时解决企业用工问题。
(十九)建立市用工指导服务平台。成立由市人社局牵头,市
经信、教育部门参与的用工指导服务工作专班,负责收集全市重点工业园区、重点工业企业、重点工业项目的用工需求信息,发布用工政策和用工需求信息,指导企业用工工作。
(二十)建立公益性宣传制度。市政府及人社部门主办的招聘活动信息和市政府认定的重大企业(项目)的招聘广告,由日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新闻网和市政府网站免费发布。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二日
第四篇:关于我县企业用工情况的汇报
关于我县企业用工情况的汇报
县政府:
根据县领导指示精神,我局于10月下旬,组织专门力量对县内定报企业尤其是“2020100”企业进行了一次用工情况调查,现将相关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企业用工及缺工情况:
1、定报企业:对235家定报企业进行了入户调查,用工总人数为10.56万人,其中:男性劳动力3.81万人,女性劳动力6.75万人。现缺工5815人,其中:挡车工2150人,缝纫工2685人,电子工550人,机械制造170人,化工操作260人。
2、“2020100”企业:140家“2020100”企业用工总人数为6.86万人,其中:男性劳动力2.83万人,女性劳动力4.03万人。现缺工3160人,其中:挡车工1130人,缝纫工1460人,电子工360人,机械制造90人,化工操作120人。
二、缺工原因分析:
年初,我县实际缺工人数达13000余人,用工矛盾非常突出。为了缓解企业用工矛盾,我局于春节后开展了一系列用工服务活动,闽华织造、奥泰重工等企业能积极配合部门动作,运用提高工资、参加保险、改善用工及食宿条件等手段,较好地解决了用工难题。但仍有部分企业错误地把政府、部门当作用工主体,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造成自身不能走出“用工荒”,加之其他社会因素,更导致他们无法解决用工难题。
1、人口红利下降。我国已实行三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效果已显现,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总人口中适龄劳动力逐年下降。
2、高校扩招。逐年提高的高校升学率导致我县大量适龄就业人口流失。1
且我县是人力资源差出县,流出的人力资源短期内很难回流,差出差进难以平衡。
3、同类型工种工资差距较大。如电焊工在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每月工资达3500—4500元,而在我县每月工资仅2000元左右。数控车工在经济发达地区月工资为4000—6000元,而在我县每月工资不足3000元。这势必造成技术工人首选到经济发达地区就业。
4、县内企业利润空间狭窄。不少企业由于是代工型生产,靠加工费生存,大幅提高员工工资及生活待遇,势必影响企业利润,甚至是无利可图。一些企业无力提高工人工资及福利待遇。面对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不敢竞争,不能竞争,不会竞争。特别是一些过去招商中冲着我县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而来的企业,难以适应。
5、社会保险参保率不高。我县定报企业用工总人数达10.56万人,但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不足6万人,出现了招不进、留不住的现象。
6、企业用工性别需求比例严重失衡。女工需求过大,男工需求相对不足,造成了结构性缺工。
三、帮扶企业解决用工问题的措施:
(一)实施“凤还巢”工程
我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在15万人以上。他们由本土走出,在外打工多年,已具备了一技之长。由于家在本土,亲缘、地缘、生活习惯、技能水平都能很快与企业“无缝对接”,是我县经济建设中一支宝贵的生力军。吸引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应成为企业招工的重中之重。我们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要利用中秋节、春节等节日,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及其亲属座谈会、联谊会,靠感情留人的办法吸引他们回乡就业。
(二)调配外地劳动力资源
赴经济欠发达地区招工,也是解决我县企业缺工问题有效途径。招工如招商,以商引商,招商效果最好。同样,以工引工,招工效果最佳。我们多次组织赴外招工,最难的就是企业积极性还不高。企业要抛弃看中眼前现实利益的旧观念,不要指望一次招聘活动就能取得多大有成效。但一次招聘活动就象一次播种,几年以后就会收获一片绿色。虽然招进来的员工,由于文化水平、技能水平、生活习惯的差异,短期内未必就能适应企业的需要,但企业要放远眼光,注重培养,善待员工、关心员工。留住一个员工,就多一个宣传员;撵走一个员工,就多一个反宣传的扬声器。
(三)加大“校企”对接力度
目前留在县内的剩余劳动力数量不多,有可能转移的1.8万人左右。人力资源部门已在全县确立了24家定点培训机构,长年性地对县内有就业愿望的剩余劳动力进行培训,企业要经常性地与培训机构对接联系,能争取培训机构的积极配合,争取与明达职业技术学院、县职高、县职业中心校等培训“巨头”开展“订单式 ”培训,千方百计多留住本地人才。
(四)改善企业用工条件
1、要重视员工权益保护。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集体工资协商制度,有序合理的提高员工待遇,提高企业用工劳动合同签订率,扩大企业社会保险参保率。
2、要改善职工生活环境。有条件的企业都要建设职工生活设施,解决职工吃饭难、洗澡难、住宿难、交通难、娱乐难等生活难题,让职工安心上班,尽心工作。
3、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在待遇留人、情感留人的基础上,重视文化留人。一支没有共同的追求、没有共同的行为准则凝聚起来的队伍,注定是一盘散沙的队伍。我县部分企业沦为发达地区培训基地的教训主要就
是文化缺失。
四、建议
1、政企联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及职能部门经常性地在县内外举办形式多样的招聘活动,为企业搭建了很好的用工服务平台。广大用工企业也要积极配合,积极参加各类招聘活动,放弃坐在家里等、靠、要的思想,与县委、县政府及职能部门形成互动,共同努力解决用工难题。
2、采取积极措施留住员工。实践证明,留工比招工重要,只要能留住现有员工,就能招来紧缺员工。企业出现缺工的原因很多,或劳动环境有待改善,或工资待遇有待提高,或食宿条件有待改进等等。县内缺工企业就是要通过改善劳动环境、提高工资待遇、改进食宿条件等,职工来上班了,企业不仅要留住他们的人,还要留住他们的心。招进一个工人,要造就一个主人翁,这样才能形成招用工的良性循环。
3、完善园区配套设施。企业存在于社会之中,并不独立于社会之外,企业职工也是如此。他们除工作之外的的生活、娱乐需求都应得到重视和满足,不然也会造成工人流失。各地要超前规划重点园区的生活、娱乐、交通等配套设施,努力解决企业职工在交通、食宿、购物、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问题,促进企业招好工、留好工、用好工。
第五篇:市局自查汇报
狠抓责任落实确保稳定安全
关于2010年稳定安全工作的自查报告
(岚皋县教育体育局)
安康市教育局:
按照安康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全市教育系统2010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评自查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我们认真对照工作责任书,组织专人划分五个工作组,对全县所有学校稳定安全工作及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就我县的稳定安全及综合治理工作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及成效
岚皋县国土总面积1956平方公里,总人口17.1万,辖17个乡镇198个行政村。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60所,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8所(含完全中学、九年制学校)。在校学生20677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15191人,高中在校学生2896人,学前教育在校学生2590人。
近几年来,随着稳定安全工作宣传教育的深入人心,安全稳定工作及综合治理工作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学校更是全方位的狠抓稳定安全工作。不仅建立健全了组织管理机构、安全工作制度,而且保障了经费来源,加强了队伍建设和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做到了宣传到位,培训到位,监督考核到位。坚持了人防和技防结合,从而使全县教育系统的稳定安全及综合治理工作出现了政令畅通、齐抓公共、责任明确、落实到位、治理有效、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2010年初,在全县教育体育工作会上,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了中小学安全稳定及综合治理工作责任书,县教育体育局与各中小学也签订了稳定安全及综合治理责任书,形成了稳定安全工作的双向目标责任制。各乡镇各学校按照责任制的目标要求,建立了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和考评考核实施细则,坚持做到安全工作想到位,讲到位,做到位,监督到位,投入到位,形成了学校稳定安全人人抓,人人有责、部门配合,协调一致的长效机制。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成效显著,现在在学校周边看不到乱摆摊、乱停车、乱贴广告的现象了,网吧、游戏厅、歌舞厅也远离了学校。2010年,没有教师群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个体上访和校园安全责任事故各一次,我县稳定安全工作总体良好。
二、主要措施及经验
稳定安全工作是压倒学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不保,谈何教育,更谈不上发展,这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我县紧紧围绕稳定安全工作目标责任,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狠抓了以下工作。
1、健全组织机构、建立保障体系。从县教育行政部门到各中小学都成立了学校稳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规范适用的规章制度,建立了稳定安全通讯网络,培训了安全管理人员,落实了安全经费,实行预算制保障稳定安全的硬件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实施营养早餐工程之后,各中小学进一步改造了食堂、餐厅的应用设备,学校自筹近百万余元购置食品加工设备,保障“蛋奶工程”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各校在公用经费异常紧张的情况下,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改造学生宿舍,添置床架、物品柜,为学生统一购
置床单、被罩、枕巾、窗帘等,让所有寄宿生,特别是留守儿童能安心生活,安心学习,有在校如在家的感觉。各中小学生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不断重视,不断规范,不断创新,坚持做到了食品采购索证、登记入库、食品消毒记录、食品留样、准餐“五项制度”齐全,落实到位。
2、坚持预防为主、加强检查监督。
稳定安全工作我们始终坚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工作方针,加强防范。我们按照稳定安全工作的需要制定了各项工作实施方案。为积极应对校园突发事件,我们制定了《岚皋县学校重大突发事件件应急预案》,各校进行了应急演练,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收到积极的效果。各中小学在集会、大型活动之前,都做到了先制定安全预案,报告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再开展活动,有效地保障了重大活动的安全。县教育体育局制定了《岚皋县学校安全“三项行动”实施方案》,对学校安全执法、治理、宣传教育进行了周密部署和安排,并进行了两次专项检查,对校园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各中小学还组织学生听取公安消防人员进行的消防安全知识讲座。为预防煤气中毒,各校向学生发放了预防煤气中毒明白卡和宣传画册,让学生既当好宣传员,又当好自我保护员,让不必要的安全损失降到最低。为了树立稳定安全的典型,我们每年坚持开展评选稳定安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坚持创建平安校园。2010年评选出县级先进集体5个,先进个人10名,市级先进集体2个,先进个人4名,省级平安校园1个,市级平安校园2个。
3、注重宣传教育、做到警钟长鸣。
中小学稳定安全工作要能够深入各个学校,深入到家长和学生,深入到社
会各个层面,必须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坚持做到警钟长鸣。稳定安全的宣传工作,我们做到了这样几点:一是将中小学的宣传工作纳入综合考核目标,每年进行评比。二是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等宣传媒体对稳定安全工作的典型事例,突发事件,好的经验进行系列宣传报道。三是利用大型活动或法制宣传日等重要节日对校园安全管理办法、校园安全事故处理办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印刷成宣传传单、宣传画册等进行专项宣传;把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定为校园安全宣传周,现在已经形成了常规。四是各中小学坚持把稳定安全的宣传做到进计划、进课表、进课堂,人人讲、天天讲,警钟长鸣。五是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充分利用板报、画栏、文化墙等校园宣传阵地按照一年四季的时空季节变化,及时安排稳定安全的宣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六是加强教师培训,广泛发挥教师在稳定安全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每年的寒暑假,利用教师业务培训的机会,安排专人进行稳定安全知识讲座,并进行稳定安全基本知识考试,让广大教师在熟悉业务的同时不断熟悉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的基础知识,在教育工作中学会正确的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关爱生命。七是及时做好教职工的矛盾纠纷查处和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回复工作。教职工的矛盾纠纷做到了不积存、不出校,群众来信来访做到了及时回复,耐心解释,正确引导,不推卸责任,不将矛盾扩大,从而使2010年的群众来信来访案件率下降,结案率为100%,积案率为零。
2010年,我们不仅取得了稳定安全工作的好成绩,也积累了稳定安全和综合治理工作的成功经验:稳定安全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加强预防是前提,狠抓落实是重点,健全制度是核心,强化监管是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发扬成绩,把中小学的稳定安全及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抓好抓实。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县的稳定安全及综合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今年11月29日,在岚皋县溢河中学发生的在校学生伤害致死事件,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领导下,相关部门经过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及时妥善的解决了善后事宜,把不良社会影响控制在了最小范围,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这次事件也给我们的稳定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学校的硬件设施仍然存在较多安全隐患,特别是校舍安全。二是“蛋奶工程”的全面实施,中小学常规工作量成倍增加,各校人员严重不足,管理难度增加。三是缺少专职校医或心理健康教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滞后。四是校外存在许多的安全隐患,如道路交通,室内煤气中毒,火灾消防等,教育部门和学校很难管理监督。五是历史遗留的一些问题和社会转型期产生的新的矛盾,仍然是教育系统不稳定因素产生的导火索,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应对。
经验值得认真总结,问题必须积极面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的按照党和政府的要求,坚持稳定安全压倒一切,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管理理念,继续完善稳定安全制度建设,构筑安全稳定的网络体系,积极增加经费投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稳定安全的应急水平,进一步端正管理思想,坚决克服在稳定安全工作上的麻痹大意思想,克服在安全管理
工作中的畏难情绪,强化管理,强化监督,强化考核,强化舆论宣传,使稳定安全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们有多年积累的稳定安全及综合治理的工作经验,有各级领导、各级各类学校的高度重视,我们将继续夯实稳定安全工作责任,继续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把中小学的稳定安全及综合治理工作抓实抓好,为建设平安和谐校园做出努力,为创建平安和谐的新岚皋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0一0年十二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