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问题和对策探析
关于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问题和对策探析
摘要:根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逐步推进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实行退休人员与原企业相分离,养老金由社会服务机构发放,人员由社区管理”,南安市结合自身实际,在多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体系,取得了一些经验成果。本文旨在分析现阶段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不断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
关键词:企业退休人员 社会化管理 服务体系 困难 问题 对策 建议
为了配合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南安市对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作了诸多探索,主要表现为两种不同形式:第一,对于仍然在经营生产的国有企业,单位退休人员由原单位的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对于“关门走人”的破产企业退休人员,一般由原单位留守部门负责管理,例如一些独立工矿企业,基本上以原单位为基础构成小社会,离退休人员依托工矿企业留守处进行管理。第二,还有相当一部分离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
分析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前者适用于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初期,退休人员人数较少,原单位了解退休人员基本情况,且当时乡镇(街道)、村区组织自身建设和网点分布不能满足退休人员管理工作的情况。而南安市截至2016年4月已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离退休人员已达到9729人,其中大多分布于27个乡镇(街道),部分安置外地,还包括少数移居境外人员。为了方便管理和及时了解退休人员动态,亟需依托街道社区比较完善的服务网络及其服务功能,建立退休人员服务平台,与退休人员(及其家属)及时产生联动。因此,社区化管理服务将成为退休人员管理的最主要形式。
一、实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意义
1.社会化管理服务是保障企业退休人员晚年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广大离退休人员长期以来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有利于他们在经济上得到了回报和保障。在此基础上,通过积极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可以更好地实现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使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得到保障,顺应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了广大企业退休人员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社会化管理服务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迫切要求建立既具有中国特色,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的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这种体系覆盖下,企事业单位要依法履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不再承担发放基本社会保险金和管理社会保障对象的日常工作,这是社会保障发展完善的一个必然选择,也是为企业减负、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举措。
3.社会化管理服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破产兼并企业的增加,一些企业退休人员失去了原单位的依托,亟需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为他们提供相关服务;且我国家庭逐步趋向小型化,离退休人员更需要社会组织为他们提供能够安度晚年更周全到位的服务。
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面临的问题
第一,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全国各地建立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信息库都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模式。同样,我省虽然有统一操作系统,但设置权限有限,南安所在社保也只能查询到本泉州地区的离退休人员情况,这样就不能达到信息共享。例如南社保【2011】5号文中,提及原三明钢铁厂职工戴韵文落实华侨子女政策已领取退职费,后于1988年经南安县第二轻工业局批准办理退休,并在1999年7月补缴后,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给社保基金造成损失。
第二,缺乏统一的科学的退休人员生存状况认证制度,冒领养老金现象时有发生,而且查处养老金冒领问题缺乏执法依据。离退休人员死亡后,由于单位或家属缺乏沟通,未能及时送达火化证,而社保机构目前还未能与公安网及民政部门联网,无法准确掌握离退休人员死亡情况,南安市仅2014年就追回15笔共计18.35万元的误发社保资金,社保权威性就会受到质疑。
第三,社区建设滞后,企业退休人员对社会化管理服务认识不足,他们从感情上与企业难舍难分,对社区管理的归属感不强。同时他们也对进入社区管理后,遇到问题能否得到及时解决产生顾虑。
第四,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条件不配套、管理服务不规范等问题。南安27个乡镇虽都成立劳动保障事务所,但人员都为兼职,即使开具退休人员社保进入社区管理介绍信,也不能及时为其建档立卡,造成管理上的缺失。
三、对于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对策与建议
1.加快建立规范统一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信息库。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其变化在于离退休人员打破了长期以来以单位为纽带的管理方式。离退休人员遍布各个社区,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政府部门传统的面向单位的模式,加大政府投入,运用网络技术建立离退休人员数据库,实现离退体人员管理服务信息化,提高服务质量和便捷程度。同时社区在接收、管理离退休人员档案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掌握离退休人员的动态,及时进行离退休人员生存状况认定,实现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和离退休人员之间的双向沟通。
2.加强社区建设和政策宣传。在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过程中,要认真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的政策宣传。有关部门和街道、社区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离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有关政策措施,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消除离退休人员的顾虑,争取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充分理解和广泛支持。
3.尽快规范统筹项目和加快实现全国统筹。统筹项目和标准不统一,是制约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障碍。对此,省级社保机构,在清理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项目、规范基发标准、调整机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规范政策,切实控制基本养老保险不合理不公平的发放待遇。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直接面对个人,杜绝了养老金的冒领和降低了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成本问题。离退休人员无论从哪个单位退休,只要实现了养老金全国统筹,其养老金就可以由当地的社保机构就近拨付,人员可通过当地社区进行管理。
4.保障有力,设施到位。社区服务要在政府出资建立基础设施和解决活动场所的前提下开展活动,以国家优惠政策为导向,以社区组织为平台,围绕离退休人员以及社区成员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机制市场化、社会福利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因地制宜、创造条件,逐步完善服务设施。
第二篇:浅析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这二年多来对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了解和实践,把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一个系统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方案,希望有助于推动企业退体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不断发展.
关键词: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党中央、国务院适时提出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即企业职工退休后,其管理服务工作与原企业相分离,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人员移交街道和社区实行属地管理,由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这项政策的施行,有效地化解了企业深化改革过程中“人往哪里去”的矛盾,将退休人员由“企业人’,平稳地过渡为“社会人”,有力地支持和配合-,国企的改革和发展,为改革发展的大局服务。在这个基础上,通过积极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其晚年生活不再与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联系在一起,可以更好地实现退休人员“六个老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使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得到组织管理和服务上的保障。随着劳动保障工作重心逐渐下移,根据各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各街道(乡镇)设立劳动保障事务所,各社区成立了劳动保障服务站,并将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作为主要职能之一。绝大多数社区(乡村)招聘了劳动保障协理员,专门从事退管服务工作。同时,各地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社区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除部分经济困难县外,全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平台已延伸到区、街道和社区,有些市县还延伸到村一级,实现了退管信息资源共享和社会化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目前,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资格认证、组织退休人员免费体验和一些文体活动等工作绝大多数由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派出机构具体承办或协助开展,真正。管理观襄?2010年8月下旬刊意义上实现了劳动保障工作向街道社区的延伸,更加贴近基层,更加贴近城乡民众,促进丫我国劳动保障工作在新时期的新突破。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各省社会化管理服务站工作标准为依据,以社区管理服务为载体,以实现企业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宗旨,以经常化、规范化、特色化的服务打造社区退管服务口牌,努力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社会化管理服务制度化、规范化、特色化为目标。按照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社会化管理服务站工作标准的通知的要求,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服务制度,健全各类台帐,做到制度全、数据实、信息准,为退管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结合社区自身不同条件,因地制宜,以创新理念创造性地开展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形成自身的特有亮点,打造自身特色品牌,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实行以点带面,推动各地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一、目前在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示范点创建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社会化管理服务经费严重短缺。由于经费短缺,很多服务项目无法开展,如对重病人员不能上门慰问,不能组织退休
人员自管小组经常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等,这些都严重影响社区退管工作水平的提高。2.社区工作条件与社区负担不相适应。社区办公活动场所严重短缺,退休人员开展公益性活动没有场所,没有配套的生活服务设施。3.社会化管理软件建设需加强,由于没有社会化管理系统软件,保障机构信息同社区不能共享,使社区退休人员信息不能及时更新,退休人员不能及时享受到社区服务。4.社区退休人员服务发展状况与退休人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相适应。服务项目比较单一,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影响着退休人员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对社区的认同。如退休人员养老服务,暂时还不能为无力照料自己又不愿离开家的高龄退休人员、空巢退休人员提供居家退休养老服务等。5.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有些部门和机构各自为政,公共资源整合程度唾待提高,影响社会化管理发展速度。如体育局、文化局、民政局、劳动局等,各自在社区建设上都有各自的要求,没有协调进社区。6.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开展不够完善,不能确保资格认证率达100%。由于退休人员信息变更不及时,部分退休人员无法寻找,加上保障机构没有及时停发退休人员养老金,造成社区退休人员信息不够全面。
二、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解决的对策1.加大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经费的投入。2.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社区办公经费、办公用房及公共设施的投入力度。3.劳动保障机构加强社会化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4.劳动保障机构要统一布署工作思路,早准备,早谋划,做实、做细,确保社区能将好事办好。5.加强培训,确保退休人员社会化工作正常有序开展。针对全市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目前退休人员已列入社区管理的现状,对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工作人员进行政策、业务操作全方位的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6.延伸管理范畴,提升人性化服务理念。彰显和谐人居环境。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接踵而至,现在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模式是步建立以居家养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的养老服务体系。各镇、街道、社区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积极组织退休人员开席酽温情邻里”系列主题活动,帮助身边的困难家庭、年老体弱无人照顾 试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的必要性口李娟(山西昆明烟草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太原030002)摘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得到确立,企业的组织形式、领导方式、管理模式相应发生深刻变化。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充分说明了一些经营者忽视党的建设。本文就新时期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得必要性。j关键词:党建工作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得到确立,企业的组织形式、领导方式、管理模式相应发生深刻变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经济性,即企业生存的目的是获取最久的经济效益。相对于生产经营而言。企业党的工作对生产经营的作用一般是间接的,这种间接性往往容易使一些经营者忽视党的建设,似乎只要经济效益好,其他一切工作自然都会好,而有的党组织也存在相同的认识,放松了自身建设。由此引伸出的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新时期企业党建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企业党的建设?笔者就此谈以下看法。
一、从市场经济的二重性,看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的必要性竞争性,是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迫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迫使企业诚信经营,依法经营,塑造良好的市场形象。求利性,是驱动市场竞争的强大动力。追求财富,多多益善,无论对经济体还是个人,都是一种自然的心理反映而无可厚非;依法经营,坚守底线,否则极易诱发人的私欲膨胀,导致拜金主义甚至腐败行为,对企业乃至个人的健康发展造成危害。等价性,是市场交换原则的直接体现。买卖公平,公平交易,能够达成交易双方互利共赢及资源的合理配置;但这种等价交换原则绝不能渗透到党内政治生活和社会人际关系中,其危害性不仅仅是损害领导者的个人形象,还直接损害到企业的形象乃至执政党的形象。自丰性,是增强企业竞争活力的必要条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于明晰企业法人财产权,理顺企业同国家的关系,激发企业及员工的创造精神,具有不可估鼍的作用。开放性,是做强做大企业的不二选择。内联外引,联合重组,使优势企业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加盟,带来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成为现实。
二、用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党员,使之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发展市场经济,决不意味着党性标准可以降低。党性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要求,改革开放新时期企业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应体现在:有较强的党员意识、党性意识和党纪意识,忠实践行入党誓词,无愧于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的称号;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以最佳的工作质鼍、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为实现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经济改革的市场趋向,决不等于利益关系上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决不等于一切统统变成可交换的商品,这是全社会价值观建设的一个不可动摇的原则。但作为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不能局限在这个水平上,还应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在党内政治,圭活中,必须按党性原则办事,而不能按商品交换原则办事。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其价值判断准则是自我利益;党性原则是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其价值判断准则是集体利益和集的孤寡老人,依托社区资源,增进邻基感情,塑造现代社会团结、友爱、和睦的新型邻里关系,营造一个文明、和谐、健康的人居环境,达到共建和谐的目的。◆ 作者简介:谭秀琴,女,本科学历经济师,从2003年到现在一直从事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就职于江苏省大丰市黄海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所长.体主义。因此,决不能把等价交换原则引入党内政治生活,否则,党的组织就失去了先进性。
三、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首先,要正确处理好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的关系。十七大党章对围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定位是: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作为执政党的基层组织理所当然要坚持这个中心,不能有丝毫动摇。党建工作始终是国有企业的独特政治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建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本质特征,因而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这也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在要求。其次,要正确处理妒核心’,和“中心” 的关系。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和董事长(经理、厂长)的中心地位,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政治、经济双重属性决定的。就企业党组织而言,要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意识,把支持董事长(经理、厂长)依法行使职权,提高参与企业重大决策能力,建屯在自觉能动的基础之上。就企业行政领导来说,要牢固树它党的观念和群众观念,明白政治核心是党组织而非个人,董事长(经理、厂长)是党员本身就在核心之内,行使职权理应站在党的立场上。
只有实现‘‘核心,和“中心”的融合,才能保证企业的和谐发展。第三、要Ⅱ三确处理好加强与改进的关系。企业党组织要丰动适应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要求,主动适应参与国际化竞争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新特点,主动适应企业党员职工队伍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发,圭的新变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改建的过程中加强,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经营大局。党组织的机构设置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积极探索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与维护董事会行使重大事项决策权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探索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尊重支持董事会、经理层依法行使用人权有机结合的具体程序,探索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方式方法。综上所述,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的需求,证明企业党建工作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大有可为。企业党建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并要在改进中不断加强。
第三篇: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服务
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服务
办事事项: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服务
受理部门: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设定依据:增委办法2005[12]号
时 限:法定时限:1 工作日; 承诺时限:
收 费:无
咨询电话:8277608
3所需资料:
1、本人(不能代办)
2、身份证
3、退休证
办理流程: 工作日日。1
第四篇: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汇报
我们会同县地处湖南省西南边陲,怀化市南部,现辖8镇17乡,346个村,15个居委会,总人口34.2万。境内共有参保企业98家,实际参保在职人员4437人,其中退休人员2050人。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深入和兼并、破产、关闭企业的不断增多,导致一些企业退休人员形成了上面管不着、单位不想管、街道管不了的“三无”管理局面,其“生、老、病、死”等状况无法及时掌握,退休人员与企业因劳资纠纷而产生的上访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企业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和企业的正常生产,成为当前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今年4月,我县被确定为全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示范点以来,我们紧紧抓住这一契机,采取有力措施,精心组建了“会同县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并以此为载体,切实加强管理,积极提供优质服务,有效地实现了企业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走出了一条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新路子。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狠抓“六个到位”,精心组建“服务中心”
县委、县政府对开展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试点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分管劳动保障的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协调领导小组。在组建“服务中心”的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湖南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会同实际,狠抓了“六个到位”:一是机构到位。XX 年5月23日,县编委作出了《关于县企保局加挂“会同县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心”牌子的批复》(会编[XX]5 号),使“服务中心”正式成为县人民政府的下设机构。与此同时,我们还在县城6个街道居委会和8个建制镇设立了“劳动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站”(以下简称管理服务站),形成了健全的网络体系。二是场地到位。县财政及时调整预算支出结构,出资35万元购买了原地税局办公楼作为“服务中心”的专用办公场所,面积达650平方米。并按“服务中心”硬件建设的要求,设立了“老年学校”及8个棋牌室、2个健身室、1个书画室、1个阅览室。另外,还添置了1台电脑、2 台彩电、1套音像设备、6个档案柜、8套健身器材、30 套课桌、40副棋牌、XX册图书资料及其它办公用品。三是人员到位。根据县里文件精神,县“服务中心”共配备5名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街道、乡镇管理服务站分别由居委会主任和分管乡镇企业的副乡镇长或副书记兼任站长,并各配备2名专职工作人员。四是经费到位。“服务中心”5名工作人员和县城6个街道管理服务站站长均由县财政全额拨款。同时,XX年县财政安排预算1 万元作为“服务中心”的办公经费,并保证逐年将有所增加。五是制度到位。制作了业务操作简易流程图、机构设置与机构职能流程图、个人帐户管理示意图,并把基金征缴、养老金发放、退休审批的相关政策、法律公布上墙。制定了“四个中心”、“一校一室”的各项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六是职责到位。根据设立的工作岗位,明确了“服务中心”和街道、乡镇管理服务站工作人员的职责,实行挂牌上岗,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二、按照“六化”要求,全面推行规范管理
“服务中心”工作能否真正取得成效,加强管理是关键。设立“服务中心”以来,我们按照上级的有关规定,大力推行规范化管理,力求达到“六化”要求:一是基本情况信息化。设立“服务中心”以后,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退休人员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更加清楚掌握了他们的家庭详细住址、联系电话、健康状况、政治面貌以及家属、直系亲属的情况,建立了专门的数据库,按分区管理原则,实行微机化管理,实现了快速查询、统计、增减。二是社区服务网络化。为了延伸服务网络,健全服务体系,我们在乡镇、街道居委会聘请了素质较高且热心老龄工作的同志担任信息员。信息员经常组织本辖区退休人员开展各类活动,及时掌握他们的健康状况,引导社会力量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和服务,定期向社保机构提供退休人员的综合信息。并经常向退休人员宣传社会保障政策,反映他们对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三是学习活动经常化。我们按照“整合资源、利于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充分利用“老年学校”及棋牌室、健身室、书画室、阅览室等活动载体,积极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四是管理服务规范化。制定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流程,实行多窗口衔接、“一站式”服务和首问责任制,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将工作和服务制度上墙公示,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五是政策咨询专业化。“服务中心”设立了“政策咨询室”,配备了在劳动保障部门工作多年的同志为政策解答员,轮流值班,定期服务,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六是组织活动自治化。由德高望重、有组织能力的退休人员组成“自管领导小组”,对各项事务实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使他们更加团结友爱,互助互学,生活更加充实。
三、围绕“六有”目标,积极开展优质服务
“服务中心”成立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企业退休人员“六有”目标(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及时发放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老有所养。由县企保局通过银行、邮政实现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100%社会化发放,并由社区网络信息员或代发银行信息反馈员实行跟踪服务,使广大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得到养老金。对特困户定期上门调查了解,经常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千方百计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仅“服务中心”成立半年多来,县委、县政府领导就带领企保局的同志上门慰问企业退休人员达350人次,累计发放慰问金1.8万元,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退休人员的关怀。二是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实现老有所医。以前,我县大多数企业由于效益较差,企业职工没有及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导致退休人员有病无钱医治,严重影响和损害了他们的身体健康。“服务中心”成立后,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想方设法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目前,我县企业退休人员已基本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并参加大病医疗互助。特别是企业在破产、改制的过程中,我们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对退休人员按人均6500元、840 元的标准,一次性向县医保局交纳了医疗保险费和大病医疗互助费,切实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同时,我们确定了县级定点医疗服务机构,随时为企业退休人员免费提供体检服务。使他们小病有处治,大病有钱医,从根本上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是积极创造条件,实现老有所教。一些退休人员由于长期的工作积累,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为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我们经常邀请他们到各种培训班、研讨会、交流会上辅导课,使他们无私地传授知识,体现自身价值。四是加强学习教育,实现老有所学。充分利用“老年学校”这一载体,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向广大企业退休人员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通过开展“与时俱进求发展、开拓创新奔小康”等座谈研讨会,使广大退休人员摒弃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陈旧思想,鼓励他们发挥余热,为社会多作贡献。同时,我们还收集了教育、文化、历史、娱乐、科学等各类书籍XX余册,订阅各类报刊杂志12份,供退休人员平时阅读,并经常组织他们参加各类书画比赛。仅今年以来,共有2幅书画作品获省级奖励,5幅作品获市级奖励。五是充分发挥余热,实现老有所为。经常性组织退休人员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满足他们为社会奉献余热的强烈愿望,使广大退休人员在维护交通秩序、整治环境卫生、解决邻里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共有20名德高望重的退休人员受聘担任县城环境卫生和社会治安监督管理员。经常召开“建言献策”座谈会,由退休人员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并积极予以采纳。同时,积极开展“献爱心”活动。仅今年以来,退休人员共资助失学儿童12名,帮助特困家庭65户,捐款5600 元,捐衣物3200件。六是经常开展各类活动,实现老有所乐。组织成立了老年腰鼓队、模特队、舞蹈队、戏剧队、唢呐队、民乐队、夕阳红合唱队、棋牌队、各类球队等15支兴趣活动团队。聘请有专业特长的人员授课,动员退休人员积极参与,目前,参加各类活动的人数多达1650人。今年以来共组织节目演出32次,极大地丰富了退休人员的精神生活。
尽管我县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离上级的要求和新形势的发展仍有较大差距。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促进社区服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篇: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近几年,特别是2003年下半年中办发[2003]16号文件下发以来,我市采取出台文件、确定试点区县,摸索经验,召开现场会,进行典型引路等措施,初步确立起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框架。截止到2004年12月底,全市共有企业退休人员95.04万人,已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有93.29万人,社会化管理率达到64.99万人,占实行社会化管理企业退休人员的69.66%;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管理的7.07万人,占7.57%;依托企业管理的20.8万人,占22.29%;由其他办法管理的0.43万人,占0.48%。
现状
1、管理服务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我市及各区县均以党委、政府名义下发了贯彻落实中办发[2001]16号文件的通知,对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目标、内容、条件、措施、工作机构和人员经费等做出具体规定,有力推动了面上的工作。市劳动保障局协调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各区县(自治县、市)还在工作中边摸索,边总结,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社会化管理服务制度体系的完善,使这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保证了稳步推进。
2、街道(镇)社区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基本搭建。截止2004年11月底,我市已批准建立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有395个,80%已经开展工作。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也已基本到位。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初步实现功能整合,兼具就业和退管工作职责。平台的工作条件也随着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推进逐步得到改善。
3、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基础工作扎实,活动开展有声有色。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五个一”的要求将退休人员移交街道社区管理。并结合本地实际拓展工作内容,在街道社区积极开展退休人员基本信息采集、退休人员服务联系卡发放、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等各项基础工作,这些措施提高了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社区建设和功能的完善,推动了社区就业。
问题
1、社区建设基础仍显薄弱,难以适应加快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要求。目前,我市街道社区建设的整体水平比较低,在人员、经费、场地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影响工作的整体推进。如何用较经济的人力、财力、物力,打通社会化需求与从给之间的“瓶颈”,是推进工作面临的关键问题。
2、转型时期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部分企业医疗保险问题仍然由企业负担,影响了“社会化”的进程。退休人员对此忧心忡忡。
3、制度建设有待加强。目前,我市街道、社区建设还比较落后,管理服务形式有待规范,与推动工作配套的各项制度仍有待完善,缺乏规范化、程序化。虽然中办16号和渝委办22号文件明确了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形式和框架,为推动工作指明了方向,但在实际工作中,因各区县存在管理水平和工作基础上的差异,致使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
4、管理服务内容还有待拓展。目前,我市实现真正意义的社区管理的退休人员比例较低,即使是纳入社区管理的,很多地方也只是开展了四项基础工作,距中办16号文件和渝委办22文件的要求和退休人员的预期还有很大差距。
5、异地居住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难度大。市内异地居住的退休人员都存在着人员移交、衔接、管理等诸多问题,跨市异地居住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情况更加复杂,由于国家没有出台明确的操作办法协调难度更大。
对策
1、理顺两个关系,进一步完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体系。一是在工作的推进上,要形成政府重视,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在开展管理服务活动时,要理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与街道、社区的工作关系,突出“政府管理,社会服务”。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的积极性,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形成科学、完善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体系。
2、充分利用信息,多渠道开展服务。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要尽可能多的掌握各种社区生活信息,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方便退休人员生活、学习和娱乐。要探索社区建设的新途径,引导更多的楼盘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等市场元素为社区建设服务,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服务。
3、建立和完善两个服务体系:一个是自我管理、互助服务的体系,一个是社区志愿者义工服务的体系。自我管理、互助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是开展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组织保证。要高度重视和充分鼓励、发挥退休党员干部和一般人员的奉献精神、潜在的热情和创造力,善于激发,善于引导。积极鼓励年轻的老人为年老的老人服务,成立组织严密的退休人员自我管理、互助服务组织,开展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健康的友爱互助、扶危济困活动。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志愿者义工制度,可在条件相对成熟的区县先进行试点,以示范性辐射影响全局,逐步促使全社会都参与到为老年人、为退休人员服务的行列中来。
4、加大对社区的投入,多渠道筹集经费。各级财政应按照中央要求,切实落实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人员编制、机构和经费,特别是应明确企业退休人员活动经费的列支渠道,使纳入社区管理的退休人员开展各种活动能有相应的经费保障。政府的投入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社会化管理必需的设施建设和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投入,如聘用人员、管理档案、办公场地建设及专项活动经费等;另一部分是政府出资从市场上购买服务,即通过选择委托社会机构进行管理服务。通过科学测算测定所需经费数额,由各级财政按一定比例共同负担,解决所需工作经费和活动经费。特别是破产企业或者改制企业应当预留一部分资产,用于缴纳企业退休人员管理费用。企业原用于退休人员活动的场所无偿转让给社区使用的办法。
同时要积极摸索许多非政府的资源的利用。比如,房地产开发商按照政府规划在社区兴建管理服务设施;社会慈善机构捐资建设托老所、老年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福利设施;再比如,社区可以提供一些有偿服务项目,用收益来补贴服务设施的运行。
5、完善相关制度,使社会化管理工作既积极又稳妥地进行。可先将破产关闭、改制重组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居住地街道(乡镇)社区管理,档案移交可不作为硬性指标来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先做,暂不具备条件可将档案先放在原单位。移交的档案要相对集中管理,应放在街道以上的机构;在医疗保险方面,建议尽快制定相关政策,解决困难企业、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在统筹外项目方面,要加强对有能力的企业是否继续发放统筹外项目待遇的监督,使已纳入社区管理的退休人员解除后顾之忧,使暂未纳入社区管理的退休人员提高进社区的积极性。同时要建立异地居住人员的协管、协查制度。
6、抓好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目前,街道(乡镇)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已基本到位,但工作人员对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还不够熟悉,应加强培训。同时,也可考虑继续聘用原企业退管工作人员,利用其丰富的退管工作经验和与退休人员深厚的感情开展工作,充实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