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国人物贾诩简介文学常识
三国人物贾诩简介文学常识
贾诩简介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
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拜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曹丕曾问贾诩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
黄初四年(223年),贾诩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曰肃侯[1]。《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首[2]。贾诩精通兵法,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3-4],并为《吴起兵法》校注
贾诩人物评价
阎忠:诩有良、平之奇。[21]
曹操: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21]
荀勖: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
陈寿: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21]
裴松之:
①列传之体,以事类相从。张子房青云之士,诚非陈平之伦。然汉之谋臣,良、平而已。若不共列,则余无所附,故前史合之,盖其宜也。魏氏如诩之俦,其比幸多,诩不编程、郭之篇,而与二荀并列;失其类矣。且攸、诩之为人,其犹夜光之与蒸烛乎!其照虽均,质则异焉。今荀、贾之评,共同一称,尤失区别之宜也。
②夫仁功难著,而乱源易成,是故有祸机一发而殃流百世者矣。当是时,元恶既枭,天地始开,致使厉阶重结,大梗殷流,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余之酷,岂不由贾诩片言乎?诩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21]
令狐德棻:周瑜赤壁之谋,贾诩乌巢之策,何能以尚。一言兴邦,斯近之矣。
《唐会要》:魏晋以贾诩之筹策、贾逵之忠壮、张既之政能、程昱之智勇、顾雍之密重、王浑之器量、刘惔之鉴裁、庾翼之志略,彼八君子者。[22]
朱敬则:神人无功,达人无迹。张子房元机孤映,清识独流。践若发机,应同急箭;优游澹泊,神交太虚,非诸人所及也。至若陈平、荀彧、贾诩、荀攸、程昱、郭嘉、田丰、沮授、崔浩、张宾等,可谓天下之菁英。帷幄之至妙,中权合变,因败为功,爰自秦汉,讫於周隋。[23]
杨炯:孝通神明,忠定社稷。马伏波来游二帝,晏平仲能事百君。在魏则贾诩、荀攸,在周则太颠闳夭。
贾诩典故
弘农王刘辩的妃子唐姬在刘辩死后,回到故乡颍川,宁死不愿再嫁。李傕掌权时,想要娶唐姬,她坚持不从,李傕最终没有和唐姬成婚。贾诩听说此事后,把事情的本末告诉了汉献帝刘协。刘协感到悲怆,便将唐姬接到宫中,拜她为弘农王妃。
贾诩作品
贾诩精通兵法,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3-4],并为《吴起兵法》校注[5]。《全三国文》辑录有其文。
贾诩文学形象
在中国著名历史演义章回小说《三国演义》中,贾诩亦有耀眼的'表现。他初登场于第九回“除暴凶吕布助司徒犯长安李傕听贾诩”,以西凉谋士身分从属于董卓集团余党李傕、郭汜阵营。当时董卓已死,李傕等四人上表求赦不果,正欲各自逃难,贾诩建议他们召集西凉人马入京攻打吕布,结果成功驱逐吕布。可是李傕等人却擅权暴虐,欺凌帝上,甚于董卓。第十回中,西凉马腾、韩遂东征勤王,贾诩劝李傕深沟高垒,不与接战,待西凉兵粮尽退兵加以追击,结果亦大败马、韩。李、郭掌权期间,贾诩一直引导他们安抚天下,征用贤能,朝廷稍微有所恢复。[49]
第十三回,李、郭失和,互相攻讨,一劫天子一劫公卿,长安大乱,贾诩与左灵被李傕任命负责监押帝后车驾。但贾诩当时仍心系汉室,答应献帝尽力阻止李傕暴行。李傕要杀帝使皇甫郦时,亦赖贾诩等力劝才得免。其后贾诩暗地劝喻李傕阵中的羌兵解散,又设计建议献帝以重爵加封李傕,让其暴露自身贪婪信巫的缺点,李傕军中因而士卒离心。第十四回曹操举兵勤王,贾诩劝李傕投降求赦,李傕怒欲斩之,贾诩于是离开李傕回到家乡武威。
第十六回,正当曹操与吕布鏖战时,南方传来讯息指张济攻南阳中流矢而死,其侄张绣继统其军,占据宛城,并用贾诩当谋士,与刘表结连,成为曹操南方的大患。于是曹操放下东边战线,赶赴南方亲征张绣。大军压境,贾诩又建议张绣投降曹操,张绣亦愿意接受。可是曹操因私纳张绣婶母邹氏辱及张绣,张绣怒不可当,贾诩唯有献计让张绣引军围攻没有戒备的曹操,此役令曹操几乎失陷,并折损了大将典韦、长子曹昂及侄儿曹安民等。[50]
第十八回回目以贾诩为主,是为“贾文和料敌决胜夏侯惇拔矢啖睛”。曹操击败袁术后,再议征讨张绣。贾诩以将计就计之法,再次令曹操中伏,大损兵马,将领于禁、吕虔亦受战伤。后来曹操退兵,张绣、刘表议欲追袭,贾诩认为必败,果如其言;然而贾诩又劝二人再次起兵追袭,张绣听从其计,结果大胜而还。此回尽显贾诩料事如神的本领。[51]直至第二十三回,袁绍、曹操分别遣使劝张绣归顺。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降服曹操。贾诩被曹操封为执金吾使。官渡之战中,贾诩亦有随军出征,多为曹操守寨。
第五十九回,马超兴兵讨曹操,贾诩随军西征,并献离间计,致抹书予韩遂令马超疑惑,使马超与韩遂失和相攻,曹军因而得胜。[52]第六十七回,曹操征张鲁,欲得猛将庞德归顺,贾诩献计透过贿赂杨松,离间庞德与张鲁之间的关系,亦成功令庞德降曹。
第六十八回,曹操议立嗣子,贾诩属意曹丕,故当曹操问及其意见时,贾诩淡淡地提到袁绍、刘表二人,让曹操联想到二人立幼废长终致覆灭的故事,然后决意立曹丕为后嗣。第七十八回,曹操欲筑建始殿,贾诩推荐洛阳良匠苏越;曹操夜梦三马同槽,问于贾诩,贾诩为其释虑。曹操临终托孤,贾诩亦是顾命大臣之一。曹丕继位后,封贾诩为太尉,位列三公。第八十回,曹丕篡汉,贾诩建议曹丕筑受禅台以避后世之议,又劝献帝诏书禅位。第八十二回,孙权遣赵咨为使,向曹丕称臣宾服,使者到魏,亦先见太尉贾诩,可见贾诩于朝中地位超然。第八十五回,曹丕乘孙刘鏖兵夷陵,于是遣三路兵马暗袭东吴,贾诩劝阻,曹丕不听,招致大败。[53]最后,第八十六回,小说正式交代贾诩之死。[54]
贾诩在演义中由第九回横跨至第八十六回,形象突出,计无不中,甚至曾令善于用兵的曹操几度败绩。其所从属势力颇多,先随李傕,再随张绣,最后事曹操曹丕两代。加上他曾助曹丕篡汉,其形象不算十分正面。可是即使贾诩曾助李傕、曹魏这些在《三国演义》形象比较负面的势力,他的才能仍备受肯定。而且不论是李傕、张绣,还是曹操、曹丕,都将贾诩视为心腹。可见其人善于交际,亦深晓乱世自保之术。
第二篇:三国时期历史常识简介
三国时期历史常识简介
挟天子以令诸侯
公元196年,汉献帝和大臣们从长安返回洛阳。洛阳城经过董卓之乱后变得残破不堪,粮食极度匮乏。曹操已经占据了许县(今河南许昌),他采纳谋士的建议,以方便供给粮食为由,将汉献帝迎接到了许县,并将许县改名为许都。从这以后,曹操以天子的名义向天下诸侯发号施令,在政治上占有了极大的优势。
屯田制
屯田亦称屯垦。西汉以来,历代为解决军粮供给、军费开支及补充国库储备,多组织士兵、利用犯人或招募百姓垦种。主要采取军屯和民屯两种形式。军屯即以军事组织形式由士兵及其家属进行垦种,民屯则以民户为主体进行有组织之屯垦,其中也有利用犯人者。此外,明代还有商屯。东汉末,曹操组织的屯田为民屯,效果非常显著。
其后,历代多沿此制
租调制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在《收田租令》中颁布了新的租调制,规定的田租是每亩每年缴纳粟四升:户调是平均每户每年缴纳绢二匹、绵二斤,具体实行时根据民户的资产划分等差进行征收。这种征收实物的户调制,实际上自东汉后期以来就已经开始,而曹操把它正式确定下来,并以此代替了繁重的口赋和算赋。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曹魏政权起到了一定的巩固作用,使它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据有了实力上的优势。租调制也是中国古代赋税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对后代的赋税制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曹丕称帝
公元220年,曹操因病去世,其子曹丕继其位。当时东汉已完全在曹魏的控制之下,汉献帝已等同于傀儡。曹丕又实行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同年十月,曹丕迫使汉献帝让位,即位为帝,定国号为魏,改元黄初,定都洛阳,并追尊曹操为武皇帝。
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魏文帝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220年)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九品中正制就是通过各州、各郡中正官的品评,把人才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被评为上等的人才将推荐给各级政府,吏部选拔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者的家世情况、品级。晋以后就完全由家世确定品级,形成了重家世轻德才的风气,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晋书·刘毅传》)的情形,并造成豪门世家把持各级官僚机构的局面。
高平陵事变
公元249年(魏正始十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诛杀曹爽及其党羽,将朝中大权控制在自己手中。此前曹爽一直结党专政,并排挤司马懿。司马懿称疾不朝,但却在暗地里积蓄力量,安排长子司马师为中护军,掌握部分禁军,以亲信蒋济为太尉。并伪装病笃,麻痹曹爽。
249年,曹芳去洛阳城外祭谒曹睿的陵墓高平陵。曹爽及其兄弟曹羲、曹训、曹彦一同前往。洛阳城内守备空虚。司马懿趁此机会发动政变,将洛阳城控制在自己手中。同时,用太后的名义关闭城门,占领武库,截断高平陵与洛阳的交通。接着便向曹芳上书,言为除逆臣曹爽不得,进而兵谏。
事情发生得太突然,曹爽不免惊慌失措,大司农桓范逃出洛阳,劝曹爽挟天子奔许吕,传檄天下,共讨司马懿。曹爽没有听从他的劝说,后交出兵权返回洛阳,没过多久便被司马懿处死,同时罹祸的有其兄弟多人及何晏、丁谧、毕轨、李胜、桓范等,并诛及三族。至此,司马懿便牢牢地控制住了曹魏的军政大权。
孙策定江东
公元195年,孙策率领数千兵马前往江东,将扬州刺史刘繇击溃,使自己在江东的势力大增。196年,孙策攻下会稽(今浙江绍兴)。在以后的几年时间里,又先后削平了当地的割据势力,大体上统一了江东。200年,孙策遇刺身亡,但他为弟弟孙权在江南建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曹操企图一举统一南方,带领大军南下,迅速占领荆州的部分地区。在荆州的刘备退驻樊口,只有兵力1万多人。而曹操拥有兵力20多万人,实力相差悬殊。为破曹兵,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一带共同抵抗曹军。曹操的兵力在数量上占着优势。但是水军的实力不如孙、刘联军。双方刚一交战,曹操因为军队里发生疫病,就引军退到长江北岸。孙、刘联军利用火攻,烧毁曹操的船只,大火延烧到岸上的曹营,孙权和刘备的联军乘势猛攻,曹军大败,烧死和溺死的再加上饥疫死伤的人数在半数以上。曹操带领少数人马,逃回北方。
吕蒙袭取荆州
公元219年,关羽在樊城之战中水淹七军,震动了整个中原大地。曹操暗中派人与孙权取得联络,双方达成了前后夹击关羽的密谋。孙权为了麻痹关羽,派不出名的陆逊代替大将吕蒙驻守陆口(今湖北嘉鱼。关羽看不起陆逊,果然上当,抽调守军支援襄樊前线。这时吕蒙趁机率领精兵偷袭,很快就将蜀汉占据的荆州地区给占领了。关羽慌忙往回撤退,结果败走麦城(今湖北当阳),最后全军溃散,关羽及其儿子关平都被吴军斩杀。
夷陵之战
建安二十五年(219年),孙权俘杀蜀将关羽,出兵攻占荆州(今湖北襄阳)。章武元年(221年),蜀汉刘备为替二弟关羽报仇,夺回荆州,亲率十万大军向东吴进发。孙权派大将陆逊率兵5万迎敌。蜀军连战连捷,攻入吴境五六百里,自巫峡连营至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同时得到武陵蛮的支持,声势浩大,锐不可当。刘备沼江设置军营几十个。陆逊以逸待劳,坚守不出。公元222年,蜀军已经被弄得十分疲惫,士气一下子变得低落起来。陆逊于獍亭(今湖北宜都北长江北岸)与蜀军决战。吴军利用火攻,大破蜀军40余营,刘备尽失舟船器械。狼狈逃回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北)。蜀军主力遭受重创。刘备于次年忧愤病故。夷陵之战后,蜀军再无力攻吴,吴亦无力西进,三国鼎立局面最终稳定。
三顾茅庐
官渡之战后,刘备没有自己的根据地,处境十分艰难,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带领关羽、张飞、赵云等将投奔荆州刘表,暂时停留于此。寄人篱下,大业无成,刘备对此非常焦急。为了能够成就一番事业,他多方延揽人才。后经当时名士徐庶的推荐,便亲自前往襄阳隆中访问隐居在那里的诸葛亮。
刘备第一次去时,没有见到诸葛亮,刘备无功而返。没过多久,刘备再次去拜访,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又不见诸葛亮,只好作罢。第三次去时,诸葛亮刚回来,正在午睡。刘备于是静静地在门外等候,一直等到他睡醒。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所打动,便赶忙将刘备兄弟迎进屋内。刘备进屋与之交谈,诸葛亮未出茅庐,便已知三分天下,刘备对此非常高兴,认为他确是一个奇才,请求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从此刘备十分看重诸葛亮,诸葛亮也尽心竭力地辅佐刘备。后来,诸葛亮凭借自己杰出的才智,为刘备建立蜀国。
马谡失街亭
蜀国街亭为汉中咽喉要地,诸葛亮派将驻守。马谡请令,诸葛亮再三叮嘱须靠山近水扎营,并令王平辅之。马谡刚愎自用,违令,对王平谏言置之不理,竞在山顶扎营,因而被魏将张邰所败。街亭失守。马谡不遵诸葛亮将令,导致街亭失守,与王平回营请罪。诸葛亮虽惜其才,但以军法无私,挥泪斩之,并因己用人失当,上表自贬。
白帝托孤
公元222年蜀军猇亭大败,刘备的精神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心情抑郁。退回白帝城后,刘备一病不起。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于是召诸葛亮来到白帝,托付后事。
太子刘禅年幼,蜀汉形势尚不稳定,这些都让刘备放心不下。他叮嘱诸葛亮:如果太子成器,就好好辅佐太子,定能成就国家;如果太子实在不行,请自代刘禅为帝。以拯救国家。诸葛亮动情地表示: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23年(蜀汉章武三年),刘备在自帝城永安宫病逝,享年63岁。之后刘禅即位,是为蜀后主,改元建兴。封丞相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无巨细,皆出于亮。日后辅政,诸葛亮不负先主。这确是历史上君臣相知的一段佳话。
七擒孟获
后主刘禅继位之后不久,南蛮王孟获便带领蛮兵10万,不断对蜀国边境进行侵掠。公元225年,诸葛亮亲自带领50万人马前去征讨,以赵云、魏延为大将,长驱直人攻向南中。
南蛮王孟获,听说蜀兵南下就带兵迎战,远远看见蜀兵队伍交错、旗帜杂乱,心里就想:“人们都说诸葛亮用兵如神,我看也不过如此。”孟获冲出阵去,蜀将王平以诈败之计打败孟获,事先埋伏在山路旁的大将魏延活捉了他。
孟获被押到大帐里,口口声声不服诸葛亮,诸葛亮立即让人给孟获松绑。放他回去。
回寨以后,孟获因两个洞主与诸葛亮作战,吃了败仗,就狠狠地揍了他们一顿。这两人一怒之下带了100多个南兵,冲进孟获的营帐,把喝醉了的孟获绑了起来,献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见孟获仍摆出一副不服的样子就又放了他。这样提了放,放了捉,前后捉了孟获七次。
到了第七次擒住孟获时,诸葛亮又给他松了绑,并送到邻帐饮酒压惊,孟获对此非常感动。他来到诸葛亮面前,跪倒在地上说:“丞相天威,南人永远不再造反了。”诸葛亮当即封孟获为南人洞主,并退还占领的全部土地。孟获及家人感恩不尽,高高兴兴地回去了,诸葛亮便率领大军回到成都。
从那以后。诸葛亮的后顾之忧便解除了。他可以一心一意为北伐中原做准备了。
诸葛亮开门退敌
诸葛亮在阳平时,派遣魏延整合大军向东进发,自己只留万余人守住阳平。此时,司马懿带领二十万大军要与诸葛亮作战。派出去的军探回报司马懿说:“诸葛亮城里面兵力很少。力量很小,我们大军进攻肯定可以取胜。”
诸葛亮也知道司马懿大军即将来到,怕他逼迫自己一战,因此想要赶往与魏延的部队会合。但由于距离遥远,看来一定赶不到,将帅士兵都非常惊恐,一时间人心惶惶。不知如何才好。
一天,诸葛亮的神色态度完全如平常一般从容自在,命令军中将军旗战鼓收拾一边,不可随便出城,又命令将城门大开,四处打扫干净。然后自己坐在城门之上,面带微笑,悠然抚琴,没有丝毫的慌乱,旁边只有两个小童陪伴。
司马懿已经率领大军到达城下,看到此番情景,一时间竟然不敢攻打。他一向认为诸葛亮为人谨慎庄重。现在突然展现兵力弱小,疑心有伏兵,于是率部众往北到山间去。
第二天吃饭时刻,诸葛亮与参谋佐吏拍手大笑说:“司马懿一定认为我素来胆小,此次大开城门,可能城里有重兵埋伏,于是沿着山路离去了。”
军探回报,情况果然如诸葛亮所说。后来魏延率领部队与诸葛亮会合,情势好转。司马懿后来知道了,但已经失去了这大好时机,懊悔不已。
乐不思蜀
公元263年,蜀国灭亡,蜀国后主刘禅被司马昭俘虏。一次,司马昭(魏国大将军)宴请刘禅,席间表演蜀国乐舞,刘禅的侍从都感到悲哀。刘禅不但不感伤,反而表现得很高兴。司马昭看到刘禅的表现后,禁不住问他:“你想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很好,我不想念蜀国。”事后。刘禅原来的大臣郤正悄悄对刘禅说:“如果司马昭再这样问您,您应该哭着回答:‘先辈的祖坟远在陇蜀,我的心因怀念西方而悲痛,没有一天不想念。’然后将眼睛闭上。这样,司马昭可能会放我们回去。我们就可以再招兵买马,以图恢复汉室江山。”后来,司马昭果然又问刘禅是否想念蜀国。刘禅就将邵正所教的话说了一遍,然后在将眼睛闭上。司马昭说:“这话不像是出自于你的口中,倒像是郤正说的。”刘禅惊讶地睁开眼睛说:“这话确实是郤正教我这么说的。”司马昭和他左右的人听后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曹操
曹操生于东汉末年,当时的一大政治特点就是宦官专权,尤其是在桓帝和灵帝时期更为突出,而曹操的父亲曹嵩正是极受桓帝宠信的大宦官曹腾的养子,其本人又高居太尉,因此,曹操的身世背景在当时极为显赫。
公元184年,曹操因镇压黄巾起义有功,被升为济南相,上任后,他罢免了八个县的赃官,禁断淫祀,一时间,济南奸尻逃窜,济南一郡清平。但曹操也因此触犯了权贵,被贬为东郡太守,东郡靠近京师,权贵横行,曹操怕招致家祸,称病辞职。188年,曹操又被灵帝起用为典军校尉。
189年,灵帝去世,年仅14岁的刘辩登基。何太后听政,皇舅大将军何进辅政。何进一直对宦官集团深恶痛绝,一心想铲除宦官集团,于是,他暗招董卓进京。然而,待董卓进京时,何进已经被宦官所杀。董卓废掉刘辩,扶9岁的皇子刘协做了皇帝,并自封丞相。曹操不想为董卓效力,遂逃出洛阳,间行东归。后来,曹操将矛头指向了黄巾军,得降兵30万,并“收其精锐,号为青州兵”。曹操的势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成为了北方的大军阀。
198年,曹操灭掉吕布。200年,曹操在官渡打败了袁绍,消灭了他的主力。205年,曹操歼灭袁谭,袁熙、袁尚逃至乌丸。
207年,曹操远征乌丸,将袁熙、袁尚力量消灭,结束了汉末以来军阀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北方统一。
216年,曹操晋爵魏王,车舆服饰皆同天子。220年,其子曹丕篡汉,追尊曹操为魏武帝。
诸葛亮
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他三岁丧母,五岁丧父,之后由叔叔诸葛玄抚养。15岁那年,叔父诸葛玄带诸葛亮来到豫章以避战乱。哥哥诸葛谨留守家中,后于200年南下投靠孙权。但不幸的是,诸葛玄在两年后就病逝了,17岁的诸葛亮担起了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在襄阳城西20里的隆中山里盖了几间茅屋,“躬耕于南阳”十载。10年之中,他躬耕苦读。逐渐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年成长为一个能综观天下时事的俊杰,随时准备辅佐明君,治国安邦。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将诸葛亮请出山。公元208年。曹操趁刘表病重,荆州内乱之际,发兵30万南下,“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夺取了荆州。刘备无所依附,只好让出荆州,退往江陵。208年10月,孙、刘联军在赤壁采用火攻,大败曹操。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很快占据的荆、益两州,在汉中立稳了脚跟。
公元222年,刘备不听诸葛亮劝告,执意要攻打东吴。败退后,不久便在永安辞世,17岁的刘禅即位。刘禅听从父命,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委以重任,主理政事。227年,诸葛亮认为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统帅三军征伐魏国,恢复汉室。
第一次北伐失败后,诸葛亮并没有灰心,他回到汉中后,总结经验,痛斩马谡,重新调整军队。之后,诸葛亮又先后率兵5次伐魏,但均未成功。234年,54岁的诸葛亮因日夜操劳,积劳成疾,在与魏将司马懿对峙渭南时,病倒在五丈原军中,临终遗命撤军。
关羽
关羽,原名长生,字云长,公元161年出生在河东解县一个极具封建文化教养的农家,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武艺。又因其长髯飘飘,人称美髯公。中平元年(184年),关羽因杀死家乡的郡豪,被迫逃亡到涿郡。恰逢刘备招兵,遂与刘备、张飞结识,三人意气相投,于桃园结义,情同手足。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占领汉中,并称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并假节钺。7月,关羽统大军进攻樊城的曹仁,曹操派大将于禁增援。八月,汉水猛涨,关羽借汉水杀死曹将庞德收降于禁。一时间,关羽威名,震动中原。致使曹操听后恐慌不已,竟要“徙许都以避其锐”。
然而,关羽虽然骁勇善战,但他本人却骄纵狂傲。关羽得志于荆襄后,孙权便对关羽起了戒心,但表面上仍显得与关羽十分要好。
10月,孙权派遣大将吕蒙率军白衣渡江,抄关羽的后路,袭取荆州。关羽的手下糜芳和士人平日受尽关羽的轻视和训斥,孙权派人诱降,两人当即归顺。吴军与曹军配合,关羽腹背受敌,他向上庸的蜀兵求救,不料守将刘封、孟达正闹矛盾,两人都坐视不管。11月,关羽欲从樊城撤军,夺回荆州,但又遭吴军截击,部卒逃散,溃不成军。关羽无奈,只得先抵麦城,试图从麦城往西川与刘备会合。这就是史称的“败走麦城”。12月,关羽身边只剩了少数的随从,他们日夜兼程,疲惫不堪,在蜀境边的章乡被孙权伏兵擒住,因其誓死不降,被孙权所杀。
关羽一生,重情重义,信守诺言,虽感激曹操的厚爱,但却始终不改其忠义,并且致死不渝。关羽的一生又自始至终都盈灌着勇武,戎马几十年,擒杀敌军兵将无数,被称作刘备“五虎上将”之首。尽管他狂放自傲,但丝毫没有影响人们对他的忠勇之气的崇拜和敬仰。佛教将其作为护法,道、儒两教将其作为“忠义”的象征,因此,他也成了唯一一位受到佛、道、儒三家尊崇的神。
嵇康
嵇康,字叔夜,谯郡锤县(今安徽宿州)人。祖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为了避怨,乃迁徙至此。“竹林七贤”(另六人为阮籍、向秀、山涛、刘伶、阮成、王戎)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诗人、音乐家,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嵇康幼年丧父,有奇才,卓尔不群。后娶曹操曾孙女为妻,在曹氏当权时,曾做过中散大夫。后来家道清贫,常与“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在树下打铁谋生。
嵇康“性烈而才隽”,为人耿直。好友王戎和他交往二十年,没见他怒色相向,但嵇康得知山涛推举自己代他为官后,竟愤而写书信与其绝交,言辞犀利,锋芒毕露。嵇康博学多才,熟知音律。他在《琴赋》序中说:“余少好音声,长而习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倦。”据刘籍《琴议》载:嵇康曾从杜夔之子杜猛处学得《广陵散》。嵇康酷爱此曲,经常弹奏。有很多人慕名前来求教,嵇康概不传授。前一恨与此一爱,可见嵇康的愤世嫉俗、桀骜不驯。由于性情刚烈,最后终于当权者司马氏结仇,招来杀身之祸。临行前,有三千太学生为其求情,终不得免。嵇康死前索琴弹奏了一曲《广陵散》,慨然长叹道:“《广陵散》如今绝矣。”死时四十岁。
嵇康的文学创作,主要集中在诗歌和散文上。今存诗50余首,以四言体居多。(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第三篇:贾诩传的文言文翻译
贾诩是东汉末至三国曹魏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也是曹魏的开国功臣。那么贾诩传的文言文翻译是什么?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贾诩传的文言文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原文: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贾诩有良、平之奇。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余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董卓之入洛阳,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迁讨虏校尉。卓败,众恐惧,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后诩为左冯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诩说绣与刘表连和。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锈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绣欲许之,诩显于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何至于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诩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节选自《三国志贾诩传)
译文:
贾诩字文和,是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县)人。年少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只有汉阳人阎忠看出他是个特异的人才,认为贾诩有张良、陈平的奇策。被推选为孝廉,任郎官,因为身染疾病而离开官职,向西回还,到达了汧,道途中遇到了叛逆氐族人,和贾诩同行的几十个人都被他们所拘执。贾诩告诉他们说:“我是段公的外孙,你们千万不要活埋我,我家人一定会以厚礼来赎我的。”当时太尉段颎,从前做过很长时间的边将,威势震惧西方各地,所以贾诩借段氏来惊骇氐人。氐人果然不敢伤害他,和他结盟后把他护送回去,其余的人都被杀死。贾诩事实上并不是段家的外甥,他能权衡变局以渡过危难,均类似这些例子。董卓进入洛阳,贾诩以太尉掾的身份任平津都尉,升迁为讨虏校尉。后来董卓失败,大家都深感恐惧,当时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人都想解散军队,乘隙走小道回还故里。贾诩告诉他们说:“听说长安中正在商议想把凉州人全部诛杀,而你们抛弃属众单独行动,就是一个亭长也能把你捆缚起来。你们还不如率领着兵众向西行去,在所经过的地方收编兵卒,来攻打长安,为董卓报仇,如果能有幸把事办成,就遵奉朝廷来征讨天下,如果没有成功,再逃走也不算晚。”大家都认为这样对。后来贾诩为左冯翊,李傕等想因他的功业而封他侯爵,贾诩说道:“这是救命的策略,哪有什么功劳!”坚持拒绝不肯接受。张绣在南阳,贾诩暗中勾结张绣,张绣就派人迎接贾诩。贾诩游说了张绣与刘表联合。后来太祖接连出兵征伐张绣,有一天曹操带兵退回,张绣亲自追讨。贾诩告诉张绣说:“不可以去追击他,追击他一定会失败。”张绣不肯接纳贾诩的意见,派兵前往和太祖会战,终于大败而退还。贾诩告诉张绣说:“现在赶紧再极力追讨,继续打下去一定可以获胜。”张绣谢绝贾诩的意见而说:“就因为没有采用你的话,以至到这种地步。现在已经失败了,为何还要继续追击呢?”贾诩回答他说:“出兵作战的形势是随时变化的,赶紧前往追击一定会获利。”张绣采信他的话,于是整收溃散的兵卒前往追击,和太祖再度作战,果然获胜而回来。在这之后,太祖在官渡抵抗袁绍的军队,袁绍派人去招请张绣,并且写了封信给贾诩请求结盟。张绣想答应,贾诩就公然的在张绣面前告诉袁绍的使者说:“回去谢绝袁本初,兄弟之间都不能互相容纳,却想要能容纳天下国士,可能吗?”张绣听后大为惊慌,恐惧地说:“何至于到这种地步!”随即私下对贾诩说:“既然如此,那么当何去何从?”贾诩就告诉他说:“倒不如追随曹公。”张绣又问道:“袁绍兵强曹公势弱,而且又和曹公互结怨仇,如何去追随他呢?”贾诩告诉他说:“正因为如此更应该追随曹公。曹公尊奉天子以统令天下,这是第一个应该追随的原因。袁绍兵力强大,我们以少数的部众前去追随他,他一定不会重视我们。曹公属众弱而少,他能得到我们,一定感到非常的欣喜,这是第二个应该追随的原因。凡是有称王称霸于天下的雄心大志的人,一定会抛弃所的有私人恩怨,来在四海之内表明自己大公无私的崇高的德行,这是第三个应该追随的原因。希望将军你千万不要再迟疑了!”张绣果然听从了贾诩的建议,率领徒众归服了太祖。太祖见到他们,大喜,亲自握着贾诩的手说:“使我的威信显布于天下的人,就是你。”上表推荐贾诩为执金吾,又封他为都亭侯,升迁为冀州的州牧。文帝即位,任贾诩为太尉,进封为魏寿乡侯的爵位,贾诩年七十七岁逝世,谥号肃侯。
第四篇:三国军事人物简介
军事:郭嘉,周瑜,司马懿,贾诩,诸葛,陆逊,荀彧,庞统,李儒,荀攸,徐庶,田丰,法正,姜维。
政治:司马懿,诸葛亮,张昭,荀彧,李儒,徐庶,荀攸,周瑜,贾诩,法正,鲁肃,庞统,陆逊
名声:诸葛(按理说是老刘,可是他不是谋士),徐庶,庞统,郭嘉,荀彧,田丰,姜维
算命(观星):诸葛,庞统,司马懿,荀彧,陆逊
武力:周瑜,姜维,曹操,司马懿
智力:庞统,周瑜,司马懿,诸葛亮,郭嘉,陆逊,荀彧,贾诩。
怪招:诸葛,郭嘉,贾诩,曹操,郑艾
人品:诸葛,徐庶,陆逊,周瑜,荀彧,司马懿,郭嘉
远见:司马,庞统,郭嘉,诸葛,李儒,周瑜,鲁肃
综合:司马,诸葛,贾诩,周瑜,郭嘉,陆逊,庞统,荀彧和荀攸,姜维,徐庶。
第一 郭嘉 为曹操奠定了霸业的谋士,智谋足备,判断无误,如果是正史排名我一定排他为第一,可惜天妒英才,38岁就英年早逝,因此名气没诸葛和周瑜大,再加上一直以来拥刘反曹的思想,也就使奉孝兄很少被捧出来,赤壁之战后曹操仰天叹曰:若奉孝在,吾焉有此失!曹操众谋士皆面有惭色。我敢说,假如郭嘉活到50岁左右,绝不会有三国鼎立!可能曹操早早就一统江山了,也不会有司马的晋朝篡魏,也就不会有三国演义了!我们的历史就会改写,呜呼...郭嘉,我的最爱...第二 诸葛亮 诸葛是三国正史和演义评价相差最大的智谋人物,其实我心里很是不愿意排诸葛第一,其在三国史上只是常败将军,一生唯谨慎,只会用水淹用火烧,烧掉无数森林,对后世破坏极大,但我们玩的是三国演义,演义上的诸葛就是神!不可否认诸葛的八阵图和发明的木牛流马
第三 周瑜 风流美周郎一直都是文武全才的代表,12岁带兵,年纪轻轻做东吴的大都督,以其卓越的运筹帷幄的谋略使程普等老名将从不服不满到心悦诚服,整个赤壁之战都是周郎一手制作,与诸葛关系不大,苏轼有诗赞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墙舻灰飞烟灭...演义里的羽扇纶巾就嫁接给诸葛兄了,和和,幸好周郎的智谋不是盖的,演义中照样是出色的美仑美奂,可惜也英年早逝,智谋未得到充分施展,呜呼...第四 司马懿 司马是曹家的四代谋士,计谋无穷,成功击退诸葛的无数次北伐进攻,是曹操后期最得力的谋士,是和诸葛亮,周瑜一样的能文能武能带兵的全才,未有败绩,预见性很强,能洞察到每次战役的胜机,谋划整个战役的始末,其智谋如果诸葛亮打100分 郭嘉给98分 那么司马和周瑜就应该都给97分了。
第五 庞统 和诸葛亮并称卧龙凤雏,赤壁向曹操假献连环计,使得周郎的火烧赤壁取得更辉煌的战绩。军事上往往有独特的谋略,可惜在攻西川在落凤坡被张任伏击,乱箭身死,又是一英年早逝的极佳谋士...第六 荀阈 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老谋深算智谋无穷,不妒才忌能,是三国里最绅士最有风度最有内涵的谋士,先给曹操推荐智士邓志才,邓死后再推荐郭嘉,为曹操出谋划策数十年,少有失策,在曹操意欲称公的时候拼死阻谏,不果后郁郁病死。荀和庞统智力评分都应该给96。
第七 徐庶 和诸葛亮庞统同是司马微下的门生,智谋超群,最先化名在刘备手下做军师,大破曹操南下军,后被曹操伪造其母的假书信讹骗到曹营,恐被人笑不得已作了曹操的谋士,但立誓终身不为曹设一谋一计,在赤壁之战洞察到周瑜的苦肉计黄盖的诈降书庞统的连环计,但自己的逃生法却要庞统指明,只好委屈徐兄坐第七把交椅了。
第八 陆逊 属于大器晚成型,东吴周郎之后的最杰出谋士,曾以骄兵之计使关羽轻敌,而夺回荆州生擒武圣关羽,整个过程都应归功于陆老兄,后在刘备为关羽报仇的忿怒攻击下,东吴节节败退无人能挡的危难情况下,负命出战,火烧刘备连营三百里,使得刘备怒气交迸病死在白帝城。陆逊出战前要孙权赐予尚方宝剑,说自己比不上周瑜,不能以卓越的谋略服众,必须加以尚方宝剑统御将领,赢得战争,因此只好把他列为第八了,陆逊和徐庶的评分应为95。
第九 曹操 虽然是一代枭雄,但曾和袁绍一起在何进手下做过谋士,因此也给他排名,曹操是一代枭雄一代奸雄,当然是诡计多端。校尉时曾悬七色棒以树立威信,名声大噪。在何进手下献过无数妙计但未被采纳,有孟德献刀的有勇有谋典故。在一次带兵作战,部队渴的无法忍受时想出了望梅止渴的高招,顺利度过了难关。自己编写了兵书《孟德新书》,可惜张松过目不忘的本领激的孟德兄一个激动烧掉了可能名传千古的兵书。带兵打战常常有比麾下谋士更精妙独到的计谋。
第十 贾诩 最开始在李榷手下做谋士,后来为张绣出谋划策,做张绣军师时,曾以其智谋划计大败曹操三次,在袁绍还比曹操强大时有远见的说服张绣一起投降曹操,三国最无耻最圆滑最会顺风倒的谋士就是贾兄了,为曹丕献良策极多。应该和曹操一起智谋得分为94分。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枪神张绣和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吕布、赵云、典韦、关羽、马超、张飞、黄忠、许禇、孙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渊、张辽、张郃、徐晃、庞德、甘宁、周泰、魏延、张绣、文丑、颜良、邓艾、姜维。)
上面这个说法是三国中的二十四员战将,当然三国中的英雄不止二十四位。显然是为凑二十四一数,因为排名中没有钟会,因为邓艾、钟会是三国后期中同时出场的两个将军,要有都得有。
编辑本段三大战役
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官渡之战
简略内容:袁绍与曹操,以曹操获胜告终,曹操统一了北方。赤壁之战
简略内容:孙刘联军与曹操,以曹操大败告终,揭开了三国鼎立的序幕。夷陵之战
简略内容:蜀汉与孙吴,以刘备失败告终,刘备病死白帝城,三足鼎立局面确定。
第五篇:三国各章及主要人物简介
三国演义1-120回简介
第一回 汉朝末年,张角兄弟发动叛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踏上了保国安邦的道路。第二回 督邮故意刁难刘备,张飞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邮一顿。朝廷上宦官专权,大将军何进立外甥刘辩为帝,掌握兵权后决定剿除宦官。
第三回 何进被宦官所杀,而与此同时他所召来的凉州刺史董卓已经率兵来到洛阳。董卓欲行废立之事,遭到丁原的反对,董卓用离间之计使丁原义子吕布背叛丁原,投奔了董卓。
第四回 董卓废掉少帝,立陈留王为帝,引起朝臣不满。曹操自告奋勇前去刺杀董卓,但却失败了。第五回 曹操在陈留起兵,发矫诏声讨董卓。前来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立袁绍为盟主,关羽在阵前斩了董卓大将华雄,自此威震三军。吕布出关挑战,刘备兄弟三人奋勇击败吕布。
第六回 董卓用李儒之计,将汉献帝劫往长安。长沙太守孙坚得到传国玉玺后离开了洛阳,准备回江东发展大业。
第七回 十八路诸侯联军开始瓦解,袁绍占据冀州后与公孙瓒开战,但公孙瓒得到了猛将赵云,袁绍与战不利。孙坚为报刘表拦路之仇,率部攻打江夏,却被乱箭射杀。
第八回 董卓暴虐无度,司徒王允利用美女貂蝉离间董卓、吕布,董卓在凤仪亭用画戟掷打吕布,自此二人结仇。
第九回 吕布在王允的挑拨下亲手杀了董卓,董卓余党李傕、郭汜起兵攻打长安,杀害了王允。第十回 李傕、郭汜掌握大权后,假借献帝名义使曹操攻打青州黄巾军。曹操父亲被陶谦部将张闿杀害,曹操迁怒陶谦,率兵前往徐州,望风劫掠。
第十一回 孔融被黄巾余党攻击,派同乡太史慈前往平原请刘备前来解围。刘备来到徐州,曹操又因为后方被吕布袭击,因而撤兵。陶谦有意把徐州让给刘备,被刘备婉言谢绝。
第十二回 陶谦病死,刘备自领徐州牧。曹操用计击破吕布,攻陷濮阳城,吕布被迫弃城而逃。第十三回 杨彪用反间计使李傕、郭汜反目成仇,不料二人竟在长安城中作乱,杨彪惭愧无地。李傕部将杨奉对李傕的暴虐不满,起兵攻打李傕,但事机败露,杨奉败走。
第十四回 曹操起兵击败李傕、郭汜,将汉献帝迎至许都,自此掌握朝廷重权。杨奉、韩暹不敌曹操,前往投奔袁术。刘备收留吕布,曹操假借汉帝手诏使刘备攻袁术,张飞奉命守城,但张飞却因饮酒而醉倒,吕布乘机攻取了徐州城。
第十五回 孙坚之子孙策向袁术借兵,意图继承父亲遗志,发展大业。孙策攻取秣陵,击败扬州刺史刘繇,收降太史慈。吴郡严白虎企图造反,会稽王朗起兵相助,被孙策击败。
第十六回 刘备为袁术所逼,不得已求助于吕布,吕布辕门射戟替刘备解围。张飞盗吕布马匹,吕布将刘备逐出徐州,刘备投奔曹操。张绣在宛城夜袭曹操营寨,曹操大将典韦战死。
第十七回 袁术在淮南称帝,同时起兵攻击吕布,陈登前往说韩暹、杨奉,二人背叛袁术,袁术因此战败。曹操发檄使刘备、吕布、孙策三方面合攻袁术,袁术不得已渡淮而逃,曹操攻陷了寿春。
第十八回 曹操与张绣、刘表作战,双方互有输赢。刘备为吕布所逼,曹操派夏侯敦前去相助,但夏侯敦被吕布部将曹性射伤左眼。
第十九回 曹操结连陈登为内应,导致吕布节节败退,据守下邳城。曹操用荀彧、郭嘉之计水淹下邳,城中无粮。吕布部将宋宪、魏续、侯成反叛,献城投降,吕布被三人所擒,曹操下令将吕布处死。
第二十回 曹操将刘备带回许都,献帝认刘备为皇叔。曹操在许田和献帝围猎,意在观察朝臣举动。献帝因为曹操专权而感到不安,将血字诏书写在玉带之中,付与国舅董承。
第二十一回 董承将衣带诏给刘备观看,刘备在义状上签字。曹操请刘备前去饮酒,指出刘备为天下英雄,刘备惊得手中竹筷落地。刘备为逃出曹操控制,自愿前去攻击袁术,袁术死于淮南。徐州刺史车胄欲害刘备,但计谋被陈登识破。
第二十二回 刘备复夺徐州后,担心曹操前来攻击,写信向袁绍求救,袁绍命陈琳写檄文讨伐曹操。曹操使刘岱、王忠前往攻徐州,但二将分别被张飞、关羽所擒。
第二十三回 张绣投降曹操后,孔融向曹操推荐祢衡,但祢衡当众侮辱曹操,使曹操大为不满。曹操使祢衡招降刘表,但祢衡被黄祖所杀。董承向太医吉平吐露心事,吉平在曹操的药中下毒,却被曹操发现,从而使得衣带诏一事泄露。
第二十四回 曹操将董承全家处斩,起兵前去攻打刘备,刘备弃城而走,前往投奔袁绍。曹操攻打下邳,程昱向曹操献计招降关羽。
第二十五回 张辽前去劝降关羽,关羽不得已投降曹操。袁绍听刘备之言,遣颜良前去攻打白马,关羽出马斩了颜良。
第二十六回 袁绍又派文丑去报颜良之仇,但文丑又被关羽所杀。刘备写书欲与关羽联络,关羽得到刘备来信后,毅然决定离开曹操,前去河北寻找刘备。
第二十七回 曹操率部下众将前去为关羽送行。关羽在前往河北的路途中,经历五个关口,守关将有意拦阻关羽,均被关羽所杀。
第二十八回 关羽来到古城,在张飞面前斩了曹将蔡阳,打消了张飞对兄长的疑忌。关羽在前往河北的途中收留了周仓、关平等人,而刘备也终于逃出河北,和关羽、赵云等人一同来到古城见到张飞,兄弟终于相会。
第二十九回 孙策被许贡家客袭击,身受重伤。琅琊宫道士于吉为百姓散施符水,孙策认为于吉妖言惑众,就将他斩杀。孙策因此急火攻心,疮口迸裂,不治身亡。孙策之弟孙权继领父兄基业,在江东招贤纳士。第三十回 袁绍起七十万大军攻打曹操,曹操军中无粮,许攸向袁绍献计攻取许都,但袁绍认为许攸子侄作奸犯科,不予采纳,许攸一气之下投奔曹操,劝说曹操袭取袁绍粮草囤积地点——乌巢。
第三十一回 袁绍粮草被烧之后,军力很快瓦解,曹操在仓亭背水一战,大破袁军,袁绍逃回邺城。刘备在汝南结连刘辟、龚都,欲乘虚攻击曹操,但被曹操用计袭取汝南,刘备败走,在孙乾等人的劝说下投奔了荆州刺史刘表。
第三十二回 袁绍病死,幼子袁尚继立,引来袁尚之兄袁谭不满。曹操趁袁氏兄弟自相残杀之时,从中取事,最终袁氏兄弟两败俱伤,被曹操从中渔利。曹操攻破邺城,审配身死,陈琳归降曹操。
第三十三回 曹操之子曹丕在邺城中发现袁绍儿媳甄氏,曹操为二人主婚。曹操在平原攻杀袁谭,又遣吕旷等人在壶关大破袁绍外甥高干。袁熙、袁尚投奔乌桓,郭嘉劝曹操攻打乌桓,二袁不得已又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却反被公孙康斩杀。
第三十四回 刘备攻打江夏张武、陈孙,缴获的卢马。蔡瑁屡次设计陷害刘备,但均未成功。刘表在襄阳摆下筵席,请刘备前来主持,蔡瑁想借此机会除掉刘备,但计谋被伊籍识破,刘备从西门逃脱,的卢马一跃三丈,跳过了檀溪。
第三十五回 刘备在筵席上逃脱后,不觉来到司马徽的草堂,司马徽向刘备介绍了伏龙、凤雏。刘备回到新野,一个自称单福的人前来投奔,为刘备出谋划策,击败了曹仁部队。
第三十六回 单福向刘备献计,袭取了樊城,曹仁、李典败走。程昱告诉曹操,单福只是一个假名,此人真名为徐庶。曹操假借徐庶母亲书信赚徐庶往许都,徐庶临走之前劝刘备前往隆中寻找卧龙先生诸葛亮。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前来拜访刘备,对刘备叙述了诸葛亮的才能。刘备带领关羽、张飞前往隆中,适逢诸葛亮出游,只得返回新野。几日后,刘备又前往隆中拜访,遇到诸葛亮之弟诸葛均,诸葛均告诉刘备说诸葛亮行踪不定。
第三十八回 刘备第三次来到隆中草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向刘备阐述了‚天下三分‛的形势。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拜诸葛亮为军师。孙权为报父仇,率兵袭取夏口,用降将甘宁为先锋,攻杀黄祖。第三十九回 刘表之子刘琦因为后母蔡氏的迫害,向诸葛亮询问脱身之计,在刘琦的再三追问下,诸葛亮终于告诉刘琦如何脱身。曹操派夏侯敦率兵攻打新野,诸葛亮用计在博望坡火烧曹军,大获全胜。第四十回 刘表病死,蔡瑁立幼子刘琮为荆州之主。蒯越等人劝刘琮投降曹操,曹操因此得到了荆州。刘备用诸葛亮之谋,弃城而走,火烧新野,击退曹仁部队。
三国演义_每回简介/章节内容概括(第四十一041一百二十120回)2009年11月14日 星期六 下午 04:36 第八十一回 刘备欲兴兵伐吴,张飞在阆中预备白旗白甲,因为部将范疆、张达没有按期完备而被张飞毒打,二人心怀怨恨,入帐刺杀张飞,逃往东吴。刘备愤恨,当即率领七十万大军,讨伐东吴。
第八十二回 孙权派赵咨向曹丕求援,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孙权欲罢兵不战,刘备不允,派关羽、张飞之子关兴、张苞为前部先锋,杀向东吴。
第八十三回 黄忠战死,刘备愈加愤恨,加紧攻打东吴。孙权不得已将刘备仇人送往蜀军营寨,但刘备仍然不肯罢休,定要扫平东吴。阚泽向孙权推荐陆逊为大都督,但陆逊年少,诸将大都不服。
第八十四回 陆逊设计火烧连营,刘备七百里营寨均被烧着,刘备率残兵败将回到白帝城。陆逊追击至鱼腹浦,诸葛亮预先在此地布下石阵,阻拦住陆逊的军队。陆逊担心曹丕乘虚伐吴,引兵返回。
第八十五回 刘备在白帝城永安宫病重,召诸葛亮等人托付后事。刘备病逝,诸葛亮立年幼的刘禅为帝,曹丕乘机派五路大军攻击西蜀。诸葛亮暗地调遣兵马,退去其中四路,又将心事告诉了后主刘禅。邓芝看透了诸葛亮的心思,诸葛亮就派他出使东吴。
第八十六回 邓芝对孙权陈述蜀、吴两国利害关系,终于使孙权决定断绝与魏国的来往,联合蜀国共同抗魏。曹丕御驾亲征,南下伐吴,吴将徐盛设计大破曹丕,魏将张辽身死。
第八十七回 建宁太守雍闿结连蛮王孟获起兵造反,诸葛亮用反间计各个击破,平定雍闿叛乱。孟获与诸葛亮对抗,诸葛亮设下伏兵,生擒孟获,但孟获并不心服。
第八十八回 孟获倚仗泸水天险,坐守不出,诸葛亮夜渡泸水,孟获帐下洞主对孟获不满,生擒孟获,献给诸葛亮。孟获仍然不服,率兵再度反抗,遣弟孟优前去蜀营中诈降,却被诸葛亮识破,孟获前来接应,又被诸葛亮所擒。
第八十九回 诸葛亮弃寨而走,诱孟获深入,设下伏兵,生擒孟获。诸葛亮再度放走孟获,孟获求援于秃龙洞主朵思大王,朵思倚仗周边险恶的环境,认为蜀军无法进入,但诸葛亮得到孟节的帮助,深入蛮方,孟获被迤西银冶洞洞主杨锋所擒。
第九十回 孟获因三江城失守而向木鹿大王求救,以巨兽击退蜀兵,诸葛亮巧用假兽驱逐蛮方真兽,孟获大败。孟获欲用诈降计骗过诸葛亮,但失败遭擒。孟获欲借乌戈国藤甲军击垮蜀军,但诸葛亮用火攻消灭了藤甲军。孟获对诸葛亮心服口服,终于投降。
第九十一回 诸葛亮回到成都,上《出师表》一道,劝后主刘禅尽心治国。诸葛亮率领众将北伐,令赵云、邓芝为前部先锋。魏主曹丕身亡,曹睿继立,派遣武帝曹操女婿夏侯茂引兵迎战蜀军。
第九十二回 西凉名将韩德带领四子出马迎战蜀军,但五人皆被赵云所杀。诸葛亮用计生擒夏侯茂,命他前去招安安定、天水二郡太守。安定太守崔谅诈降,但被诸葛亮识破,崔谅身死。
第九十三回 诸葛亮派赵云攻打天水城,大将姜维出迎。赵云引军而回,诸葛亮用反间计离间姜维和天水太守马遵之间的关系,姜维因受马遵所攻而降蜀,诸葛亮取了天水。诸葛亮出祁山,魏主曹睿派曹真迎战诸葛亮,军师王朗欲说降诸葛亮,却反被诸葛亮骂死。
第九十四回 曹真欲借羌人之力击破诸葛亮,诸葛亮用计击败羌军,羌王彻里吉答应断绝与魏国的关系。孟达欲归蜀国,决定起兵伐魏,但计划泄露。曹睿重新起用骠骑大将军司马懿,司马懿攻破上庸,孟达战死。第九十五回 诸葛亮遣马谡镇守要塞街亭,马谡不听王平之言,坚持在山顶下寨,导致蜀军的惨败。诸葛亮在西城用‚空城计‛使得司马懿产生疑心,下令撤军。
第九十六回 诸葛亮率军退回汉中,下令斩了马谡,并自贬三级。吴将周鲂诈降魏国,魏国大将军曹休起兵伐吴,周鲂为了取得曹休的信任,割断头发为誓。曹休进兵石头城,却中了埋伏,大败而归。
第九十七回 赵云病逝后,诸葛亮再上《出师表》,二出祁山,却在陈仓道口受挫。姜维诈降曹真,曹真部将费耀出兵攻击诸葛亮,中了埋伏,费耀身死。
第九十八回 诸葛亮军中无粮,决定退兵。魏延受诸葛亮密计,斩了前来追击的魏将王双。吴王孙权称帝,改元黄龙。诸葛亮三出祁山,计破陈仓城,守将郝昭身死。
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计取武都、阴平,后主刘禅诏诸葛亮官复原职。诸葛亮欲破司马懿,以退兵为名,大败前来追击的魏军。张苞病逝,诸葛亮下令退回汉中。曹真、司马懿入寇西蜀,诸葛亮预测一月内必有大雨,坚守不战。
第一百回 曹真与司马懿打赌,各守一谷等候蜀兵。陈式擅自进兵箕谷,兵马损伤,被处斩。曹真被诸葛亮击败,一病不起,诸葛亮遣人送信往魏营,曹真看后气死。诸葛亮四出祁山,与司马懿斗阵,魏军大败。司马懿遣降将苟安散布流言,刘禅召诸葛亮回。
第一百一回 诸葛亮五出祁山,在卤城附近用奇计使司马懿不敢进犯,因此士兵得以在卤城打麦。李严误了粮草,恐诸葛亮责怪,谎报军情,说东吴入寇。诸葛亮撤军回蜀,张郃前往追击,诸葛亮在木门道设下伏兵,射死张郃。
第一百二回 诸葛亮六出祁山,准备攻击司马懿营寨,但却被司马懿预先发觉,吴班战死。诸葛亮在上方谷制造木牛流马运粮,司马懿决定仿造,但诸葛亮却设计将魏军的木牛流马尽数夺得。
第一百三回 诸葛亮设计将司马懿困在上方谷,放火焚烧,但天降大雨,司马懿得以逃脱。诸葛亮患病,自知时日不多,欲用禳星之法延长寿命,但还差一天就成功的时候,大灯被魏延失足扑灭。
第一百四回 诸葛亮病重,唤姜维、杨仪等人托付后事。刘禅差李福前来问安,李福向诸葛亮询问后继者。诸葛亮病逝,姜 维等人用诸葛亮的木像瞒过司马懿,因此蜀兵得以退回。
第一百五回 魏延不满杨仪领兵,起兵造反,杨仪用诸葛亮遗计斩了魏延。曹睿在魏国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拆取故汉所遗承露盘,以求长生不老。
第一百六回 辽东公孙渊起兵造反,司马懿率兵前去平定,斩了公孙渊,辽东平定。曹睿身死,曹芳即位,权臣曹爽设计撤去司马懿兵权,司马懿为消除曹爽的戒心,诈作重病,使曹爽消除了疑心。
第一百七回 司马懿用计除掉了曹爽,曹爽亲族夏侯霸心怀不安,投降蜀国。姜维乘魏国内乱而伐魏,却被郭淮、陈泰用计击败,姜维不得已而退兵,在路上设下连弩,防止追兵。
第一百八回 司马懿病卒,司马师、司马昭掌管魏国大权。吴主孙权亡,孙亮继立,司马昭乘机伐吴,吴将丁奉率领步卒上敌船,一举击败魏国船队。吴国皇族孙峻对太傅诸葛恪不满,设计谋杀诸葛恪,掌握吴国兵权。
第一百九回 姜维二伐中原,斩魏将徐质,将司马昭困在铁笼山上,但救兵来到,司马昭乘机下山。魏兵请羌兵来助,姜维退走,郭淮来追,被姜维射杀。司马师掌握大权,魏主曹芳欲谋杀司马师,但被司马师发觉,废曹芳为齐王,另立曹髦为帝。
第一百十回 魏将毋丘俭、文钦起兵反对司马师的暴政,文钦之子文鸯率兵突入魏营,所向披靡。司马师眼瘤发作,不治身亡。司马昭镇压了毋丘俭叛乱。姜维乘机三伐中原,背水一战,击败魏将王经,但随后因轻入敌境,被魏将邓艾设计击败。
第一百十一回 姜维四伐中原,邓艾设计将姜维困于段谷,蜀将张嶷阵亡,姜维退回蜀地。魏将诸葛诞起兵讨伐司马昭,结连东吴共同进兵,东吴大将军孙綝派兵援救,司马昭起兵前往镇压。第一百十二回 诸葛诞暴虐无度,部将皆出城而逃。吴将全端、文鸯等人投降司马昭,诸葛诞被杀。姜维乘诸葛诞叛乱,五伐中原,与邓艾父子交锋。邓艾用缓兵之计延捱时日,诸葛诞失败之后,姜维只得退兵。第一百十三回 吴国大将军孙綝废吴主孙亮为会稽王,另立孙休为帝。老将丁奉联络张布设计杀了孙綝,东吴内乱平息。姜维六伐中原,与邓艾、司马望斗阵,大破魏军,邓艾用党均之谋,派人往成都散布流言,刘禅将姜维召回成都。
第一百十四回 魏主曹髦不满司马昭的大权,率兵讨伐,司马昭部下武士成济杀了曹髦。司马昭另立曹奂为帝,姜维假借问罪之名七伐中原,邓艾遣王瓘前去诈降,却被姜维识破,击败魏军,但同时蜀军也因此损失重大,只得退军。
第一百十五回 姜维不听劝阻,八伐中原,导致夏侯霸阵亡。姜维设计在祁山寨围困邓艾。刘禅听宦官黄皓之言,召回姜维,姜维因此对黄皓恨之入骨。姜维为避灾祸,请求前往沓中屯田。司马昭派邓艾、钟会兵分两路,去取西蜀。
第一百十六回 钟会率兵取道汉中,汉中守将蒋舒、王含、蒋斌投降,钟会因此得了汉中。诸葛亮在定军山显圣,告诫钟会入川后不要伤害百姓。姜维往守剑阁,以拒魏兵,声东击西,使得魏将诸葛绪退兵。第一百十七回 邓艾部将诸葛绪违了军令,钟会下令将诸葛绪押送魏国,自此钟、邓二人不睦。邓艾取道阴平岭,从险峻之地度过,攻取江油、涪城。刘禅遣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守绵竹城,邓艾欲招降不成,乃设计围困蜀军,诸葛瞻自刎而死。
第一百十八回 邓艾进军成都,后主刘禅之子北地王刘谌坚决主战,被刘禅斥退,刘谌自刎而死。刘禅出降邓艾,蜀汉灭亡。姜维为复兴汉室,假意投降钟会,欲借钟会之力消灭邓艾。
第一百十九回 司马昭命卫瓘收监邓艾,钟会欲率部将造反,部将不从,被钟会囚禁。部将胡烈遣子胡渊出告卫瓘,卫瓘引军来收钟会,钟会被射杀,姜维自刎而死。卫瓘又遣田续追斩邓艾。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袭爵,废魏主曹奂,自立为帝,建立晋朝。
第一百二十回 吴主孙休病卒,乌程侯孙皓继立。晋帝司马炎派羊祜前往伐吴,羊祜与吴将陆抗结好,孙皓大怒,罢免陆抗。羊祜病卒,临终前向司马炎推荐杜预。司马炎遣杜预、王浚等人分兵攻击东吴,兵临城下,吴主孙皓出降,吴国灭亡,晋朝统一了天下。
曹操: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错,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错,有句歇后语就是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为得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为曹孟德之雄才大略之体现,他不急于求成,知道韬光养晦,不挣一时之得,深谋远虑,可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无意是他吃败仗之原因。他的野心亦能体现在他的生性残忍,为报父仇,攻城屠杀百姓数万,无辜的残骸把汜水都堵的水泄不通。可是他的雄才大略依然为我们至尽传诵。曹操是中国百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誉之者为为命世英雄、毁之者称其为逆贼奸臣。曹操有统一北方的历史功绩,这是无法泯灭的历史事实。在北方统一的战争中,曹操发挥了杰出的才干,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说曹操是军事家,这点我很同意。有的学者认为曹操是个诗人,我也赞同。因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的诗句不是一般文人所能达到的文学意境。有的人认为曹操是政治家,我认为有些评价偏高:首先,曹操有屠杀百姓的暴行,公元193年,曹操借替父亲曹嵩报仇,曾经血洗徐州和从雍、凉逃难来的手无寸铁的百姓,战争是残忍,而百姓是无辜的。他们不应该成为军阀之间征战的牺牲品。屠杀的黎民达到几十万之多,‘泗水流之不畅’(《后汉书〃陶谦传》)足见当时杀人场面之惨烈。太残忍了,这件事暴露了曹操内心深处的凶残。也是曹操一生最大的污点。曹操也有镇压农民起义军的罪行,曹操的双手沾满了黄巾军的鲜血。其次,曹操个人作风也有很大问题,曹操这个人非常的好色,虽然‘圣人’有云:‘食、色,性也’的高妙论调,但曹操为了女人确实到了疯狂的地步。征战张秀时霸占其婶母,打吕布时强占其部将秦宜禄的夫人。虽然不是很坏,可在道德问题上,是应该予以谴责的。最后,曹操为了自己的权力‘挟天子令诸侯’而屠杀了许多文臣武将。孔融、杨修、崔炎等对曹操有极大贡献的手下也尽死其手。验证了封建统治者能为我所用留之 不用则杀之的恶劣作风。可笑的是中国文坛所谓的巨子郭沫若先生竟然写《替曹操翻案》这样毫无价值的文章,文章没有正视曹操屠杀百姓的一些列罪行而单方面鼓吹曹操实行的屯田,曹操的屯田实际上是一种高度的剥削制度,不足后人效仿。我们国人所崇拜的鲁迅认为曹操‘至少是个英雄’曹操到底英雄在何处?却并未明言。任何极端的评价曹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更加辨证公正的评价和认识曹操。关羽:
1,忠。对刘备就不用说了。但这恰巧是在对曹操的不仁不意中体现出来的。这似乎是一对矛盾体。可谓忠而不义。死忠者,关羽,大不义者亦关羽。
2,勇。勇冠三军。温酒斩华雄可见一斑。死在刀下之鬼及多,不乏颜良,文丑之大将。但又绝不是及勇之人。三英战吕布而不胜,让人也有质疑其武力的嫌疑。
3,自负。东吴约婚,竟然说出虎女不嫁犬子的话。不想自己也乃一卖枣儿。
4,没有大局观。只能是一介武夫。诸葛亮让守东吴,他没有做到联吴抗曹,而是刚愎自用,落的残死下场。刘备之川蜀灭亡既始于关羽丢荆州。失去荆州要地,是一次重大的战略失败。使江中不的形成鼎足之势。蜀军退入川中。
5,讲小义不论大义。放曹操一事,事先立了军令前去,事中却不忍下手,不是丈夫行为,江山是刘备的,不是关羽的,为自己当初受恩而放强敌,岂不知日后刘备半壁江山皆死于其手。从此知其人度量及小,私事公报,放在今天也是一个贪污腐败分子。
本人从心里对关羽是7分过,3分功之评价。若论武圣,不知为何不立吕布,岳飞,而立三英战吕布而不胜的关羽。其人实乃一介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