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宋]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原文、注释、赏析
[宋]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原文、注释、赏析
[宋]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原文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注释:
1萧萧:形容萧瑟清冷的样子。锁窗:窗棂作连锁形的图案,名锁窗,又称琐窗。
2酒阑:酒喝完了。团茶:挤压成一团的.茶叶,类似今天的茶饼。据《宣和北苑贡茶录》载:“太平兴国初,初制龙凤模,遣使臣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团茶当时有龙团与凤团两种,后又有小凤团。欧阳修《归田录》载:“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
3瑞脑:香料名,又名龙脑,即入药的冰片。
4仲宣怀远:东汉末年文人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属“建安七子”之一。董卓之乱,他避难荆州,依附刘表,不得重用。曾作《登楼赋》,以抒思乡之情。其中有“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等句。
5随分:照样,照例。
6东篱:指种菊花的地方。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赏析:
每到秋来,寒日萧萧,梧桐夜霜,愁恨依旧。词人不甘心就此忍受痛苦的折磨,她饮酒品茶,寻找种种消遣,以排解内心愁苦,终于在昏然中睡去。瑞脑香尽,梦中醒来,按捺下去的痛苦必将再度翻腾上来。夜深人静之际,更叫人不堪忍受。秋日已尽,冬季越发昼短夜长,但是词人依然感觉到白日的漫长。孤寂无聊,痛苦难耐,当然会感觉到时光流逝的缓慢而有所怨言了。“仲宣怀远更凄凉”,李清照借以写浓烈的怀念故国、思念故乡的悲凉怀抱,也解释了前文表现的秋日愁怨、日长难熬所产生的原因。
第二篇: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原文翻译赏析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原文翻译赏析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原文翻译赏析1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朝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译文
深秋惨淡的阳光渐渐地照到镂刻着花纹的窗子上,梧桐树也应该怨恨夜晚来袭的寒霜。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秋天快要过去了,依然觉得白昼非常漫长。比起王粲《登楼赋》所抒发的怀乡情,我觉得更加凄凉。不如学学陶渊明,沉醉酒中以摆脱忧愁,不要辜负东篱盛开的菊花。
注释
萧萧:凄清冷落的样子。原为象声词,如风声、雨声、草木摇落声、马蹄声。《诗经·小雅·车攻》有“萧萧马鸣”,《楚辞·九怀·蓄英》有“秋风兮萧萧”,《史记·刺客列传》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琐窗:镂刻连锁纹饰之窗户。多本作锁窗,当以琐窗为胜。酒阑:酒尽,酒酣。阑:残,尽,晚。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有“酒阑”,裴骃集解曰“阑,言希也。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有“白露凝兮岁将阑”,李善注曰“阑,犹晚也”。团茶:团片状之茶饼,饮用时则碾碎之。宋代有龙团、凤团、小龙团等多种品种,比较名贵。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瑞脑:即龙涎香,一名龙脑香。仲宣:王粲,字仲宣,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登楼赋》抒写去国怀乡之思,驰名文坛。随分:随便,随意。尊前:指宴席上。尊:同“樽”。东篱菊蕊黄:化用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的“采菊东篱下”句。
赏析: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应是李清照晚期作品。依词中“仲宣怀远”和“莫负东篱”两句,这首词大概作于李清照南渡后不久,时间大约是公元1128年(宋高宗建炎二年),那时赵明诚正在江宁任知府。
此词写作时间尚有争议,有人认为是李清照“晚年流寓越中所作”,当时赵明诚已去世,“茶苦”和“梦断”二语是暗寓作者的亡夫之痛。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原文翻译赏析2原文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翻译
深秋惨淡的阳光渐渐地照到镂刻着花纹的窗子上,梧桐树也应该怨恨夜晚来袭的寒霜。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秋天快要过去了,依然觉得白昼非常漫长。比起王粲《登楼赋》所抒发的怀乡情,我觉得更加凄凉。不如学学陶渊明,沉醉酒中以摆脱忧愁,不要辜负东篱盛开的菊花。
注释
萧萧:凄清冷落的样子。原为象声词,如风声、雨声、草木摇落声、马蹄声。
琐窗:镂刻连锁纹饰之窗户。多本作锁窗,当以琐窗为胜。
酒阑:酒尽,酒酣。
阑:残,尽,晚。
团茶:团片状之茶饼,饮用时则碾碎之。宋代有龙团、凤团、小龙团等多种品种,比较名贵。
瑞脑:即龙涎香,一名龙脑香。
仲宣:王粲,字仲宣,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随分:随便,随意。
尊前:指宴席上。
尊:同“樽”。
东篱菊蕊黄:化用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的“采菊东篱下”句。
赏析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是一首典型的易安晚期作品。通篇从醉酒写乡愁,悲慨有致,凄婉情深。此词开头两句写寒日梧桐,透出无限凄凉。“萧萧”这里是萧条、寂寞之意。“琐窗”是雕有连琐图案的窗棂。“上”字写出寒日渐渐升高,光线慢慢爬上窗棂,含着一个时间的过程,表明作者久久地观看着日影,见出她的百无聊赖。梧桐早凋,入秋即落叶,“恨霜”即恨霜落其叶。草木本无知,所以,梧桐之恨,实为人之恨。从而借景抒情,绘出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寥。因为心情不好,只好借酒排遣,饮多而醉,不禁沉睡,醒来唯觉瑞胸熏香,沁人心脾。三、四两句分别着一“喜”字“宜”字,似乎写欢乐,实际它不是写喜而是写悲。“酒阑”谓饮酒结束的时候。“团茶”即茶饼,宋代有为进贡而特制的龙团、凤团,印有龙凤纹,最为名贵。茶能解酒;特喜苦茶,说明酒饮得特别多;酒饮得多,表明愁重。“瑞胸”,熏香名,又名龙脑,以龙脑木蒸馏而成。“宜”表面似乎是说香气宜人,实则同首句的寒日一样,是借香写环境之清寂,因为只有清冷寂静的环境中,熏香的香气才更易散发,因而变得更深更浓,更能使人明显感觉到。
上片叙事,主写饮酒之实“秋已尽,日犹长”写作者个人对秋的感受。“仲宣”句用典,以王粲思乡心情自况。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十七岁时因避战乱,南至荆州依刘表,不受重视,曾登湖北当阳县城楼,写了著名的《登楼赋》,抒发壮志未酬、怀乡思归的抑郁心情。这两句透露出词人孤身漂泊,思归不得的幽怨之情。深秋本来使人感到凄清,加以思乡之苦,心情自然更加凄凉。“犹”、“更”这两个虚词,一写主观错觉,一写内心实感,都是加重描写乡愁。结句是为超脱语。时当深秋,篱外丛菊盛开,金色的花瓣光彩夺目,使她不禁想起晋代诗人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自我宽解起来:归家既是空想,不如对着尊中美酒,随意痛饮,莫辜负了这篱菊笑傲的秋光。“随分”犹云随便、随意。下片写饮酒之因,是对上片醉酒的说明:本来是以酒浇愁,却又故作达观之想,而表面上的达观,实际隐含着无限乡愁。李清照的这首词是其晚年流寓越中所作,词中表露的乡愁因和故国沦丧,流离失所的悲苦结合起来,其中的忧愤更深。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应是李清照晚期作品。依词中“仲宣怀远”和“莫负东篱”两句,这首词大概作于李清照南渡后不久,时间大约是公元1128年(宋高宗建炎二年),那时赵明诚正在江宁任知府。
第三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注释,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注释,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朝代: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翻译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注释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佳节:美好的节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zhū)萸(yú)少一人。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茱萸: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在当时封建社会里,交通闭塞,人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间的往来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们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语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诗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异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单。诗人平淡地叙述自己身在异乡,但是其中却包含着诗人质朴的思想感情。
如果说平日里思乡之情可能不是感到那么强烈,那么,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大家在一起畅谈欢笑,而现在呢,诗人只身客居异地,在代表团圆的节日里不禁想到了家乡里的人和事、山和水等诗人在家乡时的美好回忆,种种回忆触发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并且越想越思念,以致于一发不可收拾。这句写得自然质朴,如娓娓道来,也写出了许多在外漂泊游子的真切感受,很具有代表性。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遥知兄弟登高处”,诗人从直抒胸臆,转笔写到自己对亲人团聚的联想,遥想兄弟们在重阳佳节登上高山,身上插着茱萸,该是多么的快乐。如果诗人单单是想到亲人们的欢乐,倒可以缓解诗人的思乡之情,但是,诗人在最后写到“遍插茱萸少一人”,原来诗人想到的不是欢乐,而是自己没有在家乡和亲人们欢度佳节,所以亲人在插茱萸时也会发现少了一个人,这样亲人们肯定会思念我的。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第四篇:[宋]晏殊《清平乐(春花秋草)》原文、注释、赏析
[宋]晏殊《清平乐(春花秋草)》原文、注释、赏析
[宋]晏殊《清平乐(春花秋草)》
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总把千山眉黛扫,未抵别愁多少。劝君绿酒金杯,莫嫌丝管声催。兔走乌飞不住,人生几度三台。
注释:
1、只是:总是,尽是。
2、“总把”二句:化用唐李商隐《代赠》诗:“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
3、总,纵然,即使。
4、兔走乌飞:指时光飞逝。兔,代指月亮。
5、乌,代指太阳。
6、三台:本为星座名,代指崇高的官位。《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
7、古代以星象征人事,称三公为三台。又,汉因秦制,设置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
赏析:
《清平乐》大约为晚唐创调,较早见于唐末五代初韦庄词中(《尊前集》载有李白词四首,恐不可信)。为四十六字双调小令,为平仄韵转换格,上片四句四仄韵,下片四句三平韵。晏殊词中共有此调五首。本篇借此短调,直抒胸臆,自道身世之感,畅发其及时行乐的一贯思想。与他许多同主题作品先景后情的写法不同,本篇一开始就直抒怀抱,出以感叹语。春花秋草,都是悦人心目的美景,但在词人眼中,它们“只是”(总是、尽是也)催人衰老之物。生派愁怨与无知的自然物,一起便觉作者运意之妙。上片后两句,进一步做极度的情感夸张,谓纵然扫尽千山眉黛,亦难抵词人之无穷别愁。别愁之深就被如此表现出来了。过片两句,由感叹别愁之深转入以实际行动来销愁释恨——饮酒和听音乐。盖酒可使人暂时忘忧,丝管之声可以悦耳醒心、并释心灵之郁结也。末两句,自述身世,点出题旨。词人虽身登“三台”之高位,仕途比别人显达,但也曾几度罢相、外任州郡,尝到了许多不得意的苦闷烦恼。此词大约为罢相外放任期间所作,故感叹曰: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像我这样显达的人,虽登台阁,能有几度?还不如趁此美好时光,充分享受人生吧!晏殊的'许多宣扬及时行乐之作,写的都是普泛化的感情,但本篇却是写他这种身份的人独有的感受,故值得重视。
第五篇:[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原文、注释、赏析
[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原文、注释、赏析
西湖春色归2,春水绿于染3。群芳烂不收4,东风落如糁5。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6。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7。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8。
注释:
1西湖:指许州(今河南许昌)西湖。谢法曹:指谢伯初,字景山,晋江(今属福建)人,天圣、景祐年间以诗知名,当时在许州任司法参军。宋代州府置录事参军、司理参军、司法参军等属官,统称曹官,司法参军即称法曹。
2归:回去,指春光将逝。
3绿于染:比染过的绿丝绸还绿。
4烂不收:指落花委地,到处飘散,难于收拾。
5落如糁:碎米粒,引申指散粒状的东西,这里形容飘落的花瓣。以上四句写想象中的许州西湖暮春景色。
6参军:指谢伯初。春思乱如云:春天思绪缭乱,如同天空的云彩动荡不定。按,谢伯初曾先寄给欧阳修一首诗,其中有“多情未老已白发,野思到春如乱云”之句,这里便是针对谢伯初的这两句诗而发。
7天涯万里人:作者自指。因被贬在边远之地的夷陵,故如此自称。
8殊:不同,引申为“陌生”的意思。这句连同下句的意思是,夷陵的景色对我很陌生,只有春风依然和过去一样。
赏析:
这首古风也写于景祐四年(1037)春天。前一年十月,作者因为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和范对保守派的斗争,写信痛斥保守派谏官高若讷,被降职为峡州夷陵令。友人谢伯初从许州寄诗安慰他,他便写这首诗作答。此诗着重表现朋友间的思念之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受贬谪、览物伤春的苦闷心情。诗的前半部分写想象中的许州西湖春景和谢伯初游湖的心情,实际上是含蓄地表达对友人寄诗安慰自己的这番情意的感激。后半部分通过对夷陵春天景物的描绘,抒写自己的苦闷。全篇融情入景,即景抒情,从写想象中的西湖春景自然过渡到写眼前的夷陵春景,可谓步步生春,不但情景历历如画,而且都与友人和自己的心境浑然一体。这首诗想象丰富,意境悠远,音节铿锵流利,情韵绵长,风格接近李白而稍逊其豪迈,是欧阳修自己比较得意的作品。他在《六一诗话》中特意提到这首诗,并说明诗中有些抒情句子的来头道:“余谪夷陵时,景山方为许州法曹,以长韵见寄,颇多佳句。有云:‘长官衫色江波绿,学士文华蜀锦张。’余答云:‘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盖景山诗有‘多情未老已白发,野思到春如乱云’之句,故余以此戏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