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江花夜叹月作文
春江花夜叹月作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江花夜叹月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月光下的江水,浩瀚一如渺茫的大海,与似乎隔着一个世纪的天边连为一体,让人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江,哪是星,哪是闪烁着的粼粼波光。
岸边的水,轻轻掀起层层叠叠的银色花边,擦拭着零落江岸的残红。远远地,有滔声传来,恍若天宫的乐音随着连天的江水倾流而下,带着仙镜特有的空灵和不着人间烟火的气质泻将进他的耳朵。
此时,他的思绪就像一只飘飞的纸鸢,在宇宙中轻盈地遨游着,衣袂飘飖,婆娑着熠熠发光的星辰。然而身后一根细线却牵着他将他系在这美丽的月夜中。
他的心,已在这月下蹋陷了。
世界阒无人烟,他独自伫立,任凭月光像随风飘舞的飞霜一般打在他身上,染白他许长的'发,染白他紧锁的眉,染白他深思的目光。
而这年年岁岁皆相似的月光在千年前染白过谁的容颜?又将在千年之后寂寞谁的相思?
没有谁知道,没有谁知道。今后,也许也没有人知,这样一个夜里,有一个曳着长衫的诗人在这月下饮着月色,煮着相思。
他长长地叹了口气,仰头注视着缀在泼了墨的天幕上的星月。
这皎皎的月亮,是青泪阑干的太真,还是掩胸蹙眉的西子?怕也是在这空寂的夜里数着过尽的千帆,遥想着已等待千年的恋人吧?这澄澈的月夜,是茜少窗下的多情公子,还是遥望着千里孤坟感叹生死茫茫的向首词人?怕也是在这溢着愁的月光下数着相思豆,思念着故乡的青楼上倚窗而盼的红颜吧?
风吹动,月光随风舞,似乎响起了风月相击的纵瑢乐声。这一切,都让他想起了临行之夕,她眼里盈盈的泪光,和抚着他脸颊的冰凉的指尖。
相忆今如此,相思深不深?
有什么样的鸿雁才能飞过这茫茫的落寞,有什么样的锦鲤才能载得起这浩浩的相思将我的音信传与你盈满你松了的裙衫?
明月不胜愁,依旧倾泻,依旧叹息,依旧怀念。
春已深了,早有纤弱的花瓣飘零若翩跹的裙裳,不知在这春尽的时候,月光能不能点亮游子归家的路……
闲愁万种,醉乡一夜白头。
第二篇:高一_写景作文《天叹月吟》
天叹月吟
作者:不详
若第一只眼看到的是“只有兴亡满目”,第二只眼看到的是“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那么第三只眼看到什么,依旧看到“落日搂头”的凄惨吗,依旧看到“绿野风烟,东山歌酒”?不,他看到了“神州毕竟,几番离合”,看到了“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看到了“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漫漫红尘外,悠悠天地间,稼轩独处带湖雪楼。楼下,长江滚滚;楼上,鹏翼垂空;而人间早已是泪洒天外。帝王的歌舞升平,纸醉金迷,让辽阔神州,一点点被入侵者夺去。斗转星移,有谁可知君已几代,春秋交替,人间离合悲欢。也许文人墨客都有感知天下而先于人的灵敏触感,但稼轩的第三只眼,做到的更胜一筹,因为“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因为“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因为“鹏翼垂空,笑人世,苍然无物”。此时,天叹,月吟。
泪已尽,心已碎,一切不再回头,楼已毁,官已罢,一切令人悲愁。“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一句十二字,一生戎马,归来白头,写的淋漓尽致。曾策马挥刀,号军百万,还记得曾“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那是独属于英雄的霸道。一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谁能否认,稼轩不是英雄。然而,被迫从战场调往边疆,当寒蟾与玉兔泣成的天色飘进大漠,微醺下饮酒,忽转身,看见那把与自己征战数年的剑,叹道“倚挂空斋作琴伴,未得携去斩娄兰”。月色如水泻下,微醉的眉宇间,有些怨,有些愁。对于英雄的宿命,从未怀疑,因为英雄的死是壮美的,华丽的,而自己看到的英雄下场是“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的凄惨。此时,天叹,月吟。
徙转铅山,摆脱纷争,抛掉喧扰。曾经的情思与气魄,威风与霸道;如今的,离合与悲欢,沉寂与孤寥一并袭来,心情变复杂了,“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不知何去何从。让过去过去,让未来到来,要做到谈何容易。夜晚如期而知,不如放怀,看到自己“左手把青霞,右手挟明月”的闲适,看到自己“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的快意,看到自己“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的叹惋。这世间“溪上路,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瞬间,一切恍悟“富贵千钧如发”,“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认清了世间,看清了现实,那么,不如让“水随天去秋无际”。此时,天叹,月吟。
当一切由第三只眼看清,英雄,处在“烟柳断肠处”,却早已名撒万里江天。当夜咬破明的唇,将最后一丝血迹流于天际,独倚危楼,独处铅山又怎样第三只眼看到的是天明,是潇洒转身,是柳暗花明;第三只眼看到天的泪为英雄而流,月的情为英雄而动。
英雄,笑了!
来源:http:///zuowen/gaozhong/gaoyi/xiejing/135818.htm
第三篇:《沱河夜月》读后感
《沱河夜月》读后感
聂白银永城市第二小学
沱河是永城的母亲河,它优美,典雅,时尚,婀娜。醉倒了今古才子佳人和诗人。自古以来就有“一河金,一河银,一河文。”的说法。是啊!白天在阳光下它金光闪闪奔流向前,两岸金黄的麦浪,一眼望不到边,白色经济的发展全国闻名。翠色欲滴的荷叶与鲜美的荷花下,鱼虾肥硕。夜晚它银光焕发,安静娴熟安卧在美丽的永城旁边,像慈爱的母亲守护着它亲爱的宝贝——永城,哼着夜曲,哄他安睡。赞美沱河的诗篇如同天上的银河浩瀚无边,其中有一首诗《巴河夜月》写的特别清新自然,“.夜静风清月正圆,晴光斜照小桥前。劝君慢举捞鱼网,永挂冰轮水底天。”我读了又读,品了又品,美了又美,爱了还爱。在办公室里,老师们都忙着写诗词书法。旁边也不乏观看欣赏的孩子们。有一个女孩问我:“老师你写什么?”我立即说:“我不写其他诗,我只写咱们永城的诗,咱们永城是诗词之乡。你看这首《巴河夜月》写的多么美!我读给你们听......沱河的前身叫巴河。”学生不由的脱口而出:“是真的!”真心感谢陈玉岭著写的《沱河夜月》,给我们带来了这么美的享受!真心感谢王献岭校长编著的《永城故事》,令永城人骄傲无限!
今天绿化后的沱河大堤是一条长长的风景带,犹如绿色长廊,四季鲜花盛开。新颖的、别致的亭台楼阁,夜间两岸彩灯闪烁,美不胜收。巴河夜色如潮,如歌,如梦,如幻。泛舟碧波,漫步河岸,春夏秋冬都是一种很美的享受。往日的小桥变成了白色壮阔的现代大桥,上面各色各样甲壳虫似的小轿车疾驶而过。下面游船上传来了人们欢乐的笑声。一对恋人似的小夫妻,在春光潋滟的美景下,登上了红色的小游船,船家解开了缆绳,帅气的男人奋力用脚蹬着划船,美丽的女人怀抱洁净、长毛、雪白的漂亮的小白狗,幸福地说着,笑着,乐着!“一家三口”的那种甜蜜劲,赛过了尹相杰和于文华演唱的《纤夫的爱》!
第四篇:蝶恋花·秋叹(100字)作文
精选作文:蝶恋花·秋叹(100字)作文
月色渐明人渐少。
陌上生风,白雾生残照。
花谢萧萧何处绕,人生漫漫何时了?
雁过西梁斜日缈。
忽?s行云,唯恐惊飞鸟。
归见长天云似扫,梧桐飘坠秋风老。初一:冬的温度 篇一:蝶恋花·秋叹
蝶恋花·秋叹
月色渐明人渐少。陌上生风,白雾生残照。花谢萧萧何处绕,人生漫漫何时了? 雁过西梁斜日缈。忽怱行云,唯恐惊飞鸟。归见长天云似扫,梧桐飘坠秋风老。
初一:冬的温度
篇二:秋叹
秋叹 现已入了深秋,枯黄的树叶也随风飘去了。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叶的凋落是树的不挽留,还是风的残忍?”我想:每片树叶都有自己的命运,正如《红楼梦》里,林黛玉把花瓣埋进土壤里,她觉得花掉在地上,漂在水里不干净,不如“化作春泥更护花”。甚至还想到了以后的事,吟出“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在这四个季节中,我恐属秋。那淡淡的忧愁就随着秋风停息,春有“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夏有“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冬有“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世人绝多喜夏、春,我却心喜秋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多愁善感的秋,那带着一缕缕冰凉气息的情风,那凋落在地上的枯叶,那繁盛的菊花„„都能引起我的思绪,就像连成了一条线,越过千山万水,最终到达我的目的地。
那便是了——秋!
篇三:蝶恋花读后感
苏轼——蝶恋花读后感
苏东坡乃北宋一代大文豪,其书法与诗词并雄于世。词风则更是独具一格,自成一家。后人皆称之为豪放派代表,曰其词风流豪迈,大气浑雄。然而他的多情婉约之作却占多数,此首便是极具典型的伤春多情之作。
此词作于东坡被贬惠州途中,时值残春,遂开句便点出时节,正是伤春之笔,与“红英落尽青梅小”异曲同工。道旁流水人家,轻燕斜飞,何等幽美安详之境!此一笔乃为过片写“秋千佳人“作暗示和铺垫。紧跟着的两句最为要紧,乃全篇之警策。
此作上片写春天的景色,本应美好的春景在词人眼中却变成了“花褪残红青杏小”让人感到词人的落寞。“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燕子”二句,既交带了地点,也描绘出这户人家的所处环境,空中轻燕斜飞,舍外绿水环绕,何等幽美安详。“人家”二字为下片的“墙里佳人”的出现,作了暗示和铺垫。“枝上”二句,先抑后扬,在细腻的景色描写中传达出词人深挚旷达的情怀。柳絮漫天,芳草无际,最易撩人愁思,着一“又”字,见得谪居此地已非一载矣。“天涯何处无芳草”,表面似乎只是说天涯到处皆长满茂盛的芳草,春色无边,实则化用《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又何怀乎故宇”之意,谓只要随遇而安,哪里不可以安家呢?
下片抒写出了词人见不到佳人的相思之愁,随只有一墙之隔,却咫尺天涯,词人驻足观望,只看到露出墙头的秋千架。闻得墙里佳人笑,原来词人只是一行人。让读者深深的感受到词人的懊恼与惆怅。“天涯何处无芳草”词人强打精神,安慰自己。让读者看到词人乐观豁达的人生观,虽不得志却懂得随遇而安。我很是佩服苏轼的情怀,经历了种种,面对这一切还能泰然处之,一笑解千愁,虽然这个笑是自嘲的笑,可谁又能在悲苦失意中又含蕴着乐观旷达。词中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往往体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例如上片结尾二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强自振奋。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毕竟是人,大诗人苏轼也是有矛盾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学会诗人的洒脱,也要看出面对世间的种种,他们是用什么来充实,来调节自己的内心的。我认为人生观是我们很重要的一课,当你遇到不如意,不得志时,应该怎样去面对这一切,苏轼很好的诠释给了我们,从中我们能得到许多的哲理,随遇而安。做人不能一味的激进,有时退一步海阔天空,面对困难,不如意,我们不仅要学会去克服,有时也要懂得妥协。
以苏轼的为例说说吧:
此词经疏澹的笔墨、温婉的格调、谨严的章法,传达出作者的暮秋怀人之情。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笔。“槛菊愁烟兰泣露”,开篇即推出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为写照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轻寒”,即是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燕子又飞去”,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映衬。前人往往视明月为聊寄相思怀抱的多情之物。如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孟郊《古怨别》:“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张泌《寄人》便径直赞叹明月多情:“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而作者却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当是从另一角度加以生发——月已圆而人未圆,作者对那皓洁的月光羡极生妒、略致微词,不也是情理中的事吗?后来,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怅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正是从同一方向去发掘明月这一意象的丰饶而复杂的内蕴。下片写登楼望远。“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澹、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萧瑟、几分凛冽?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由此驰骋想象,作者亦当是朱颜尽改。而从结构上看,碧树尽凋,野外才能变得格外空旷,作者也才能骋目远眺。这样,“凋碧树”又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的一种必要的铺垫。“独上西楼”,正面点出“独”字,与上片的“双飞”遥相照应,是章法谨严的又一实例。“望尽”,既表明其眺望之远,也见出其凝眸之久,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词境。但“望尽天涯路”,不见天涯人。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书寄意了。于是逗出歇拍,“欲寄彩笺” 二句。“彩笺”与“尺素”都是指代书信。二词重叠使用,一则是表示寄书意愿之热切,二则表示欲书内容之繁富。“山长水阔知何处”,以无可奈何的怅问作结,给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作者另词有句:“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踏莎行》)另诗亦有句:“鱼书欲寄何由达,山远水长处处同。”(《无题》)措辞相近,而不及此二句意味深长。
篇四:蝶恋花·初秋月夜
蝶恋花·初秋月夜
细雨微尘秋色早 天盖层云,料想嫦娥恼
人影青灯阑夜小 谁家欢笑歌声渺 月色去年何处找 更有青春,同与流年老
往事烟云人睡了 梦中花落知多少
第五篇:春 江 花 月 夜教学设计
春 江 花 月 夜教学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古代名曲的欣赏,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悠久传统,培养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从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 和“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2)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演唱、乐曲主旋律,在音乐律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学难点
打击乐表现:师生用电子琴和打击乐器进行演奏,培养简单合奏协作能力与群体意识。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1、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片段,试着说出乐曲的名字
(导语:在上一节课,我们系统地学习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华民族乐器的基本常识。今天,老师将要向大家推荐一首用中华民族乐器演奏的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
2、简介乐曲: 古曲《春江花月夜》
运用情境教学法,引情激趣,在如诗如画的意境中走进音乐的世界。
二、熟悉主题 • 哼唱主题
1、欣赏歌曲《春江花月夜》
2、运用听唱法,哼唱主旋律。加深对主题音乐的印象。
• 感受欣赏
欣赏民族管弦乐队演奏的《春江花月夜》主题音乐:
1、【思考题】
2、①在乐曲中多次出现了哪些中华民族乐器?
②
乐句一头一尾的音有何特点?(这段主题旋律如歌,给人以恬静安谧、令人陶醉。也是全曲的基础。我们可以用一句民间的俗语来形容它叫“鱼咬尾”。)
2、揭示音乐主题。这首乐曲一般分为十段。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富于诗意的小标题。(出示乐曲结构图)注意音量与声音位置的控制,体会音乐的意境。
① 在乐曲中多次出现了琵琶、洞箫、古筝、二胡等中华民族乐器。
②
发现乐句一头一尾的音都是用同度音贯串连接的。
运用听唱法,熟记音乐主题,有利于后面的欣赏教学。
欣赏前提出相关问题,请学生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解决问题,能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欣赏音乐。
三、画面 联想
运用画面联想法,分段欣赏乐曲,教师在此过程中绘声绘色地进行讲解①江楼钟鼓②月上东山③凤回曲水④花影层台⑤水深云际⑥渔歌唱晚⑦回澜拍岸⑧桡鸣远濑 ⑨欸乃归舟⑩尾声【课件演示】 放各段音乐的同时,向学生演示包含各段基本内容及相应图片的页面。
【思考题】 比较乐曲每段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乐曲的音乐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它每一段的结尾都是一样的,而前面却有 所变化。这就是中国传统乐曲中常用的“换头合尾”变奏法。
四、合作演绎 打击乐表现:师生用电子琴和打击乐器进行演奏。
【课件演示】展示标有各打击乐器演奏谱的页面。
分组排练,集体展示。学生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乐趣,参与性极高,充分发挥创造性,在自主的环境中学习,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
五、创作升华
1、创作:①欣赏编钟演奏的《春江花月夜》片断,要求学生根据音乐意境,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景和神韵,并根据音乐的意境选择适合的图画。
2、欣赏一段以《春江花月夜》为题的现代芭蕾舞,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与西洋芭蕾的完美融合。
【课件演示】
①a、展示有编钟演奏的《春江花月夜》片断,包含有几幅风景图片的页面(课件中出现提示文字:“试一试,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景和神韵,并根据音乐的意境,寻找认为合适的图画!”)
b、在电脑上展示学生选择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