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_晏殊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最终5篇)

时间:2022-03-28 02:3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_晏殊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_晏殊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第一篇: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_晏殊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_晏殊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宋代晏殊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译文

碧纱窗里看惯了春花秋月,听厌了梧桐夜雨点点滴滴敲打着相思之人的心,多少回彻夜无眠。

她日登上高楼眺望,天地寥阔,阴云密布,全无离人的半点踪影,让人更加忧伤憔悴。可叹啊!那厅堂里燃着的红烛,空自心长焰短,替人流着一滴滴相思的苦泪。

注释

碧纱:即碧纱厨。绿纱编制的蚊帐。

梧桐夜雨:概括温庭筠《更漏子》词:“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无寐:失眠。

目断:望尽,望而不见。

憔悴:瘦弱萎靡的样子。

念兰堂红烛:想到芳香高雅居室里的红烛。

心长焰短:烛芯虽长,烛焰却短。隐喻心有余而力不足。

向人垂泪:对人垂泪(蜡泪)。晚唐·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赏析

此词写难以排遣、无所寄托的思念之情。情无所寄,相会无期,夜长无寐,只好移情于烛:明明是人心里难过,却说蜡烛向人垂泪;明明是人心余力拙,却说蜡烛心长焰短。这里,人即烛,烛即人。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开篇点题,说自与情人离别以来,音信远隔千里,惆怅的是,这一片深情无从寄去。以情语开篇后,作者接着以景写情,“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写的是:碧纱窗下,对着皎洁的秋月,卧听淅淅沥沥的`夜雨滴梧桐叶上。

“几回无寐”上承景语,点破相思,说的是:有多少回啊彻夜无眠!“碧纱”二句,代表不同时间、地点、景物,目的是突出“几回无寐”四字。对月听雨,本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写表情的动作,用于此处,思与境谐,表明主人公难以排遣的怀人之情。类似的意境有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上片泛写别后相思,下片实写此时此地的感受。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几句写的是:登上高楼极望,只见天空辽阔,层云黯淡,更令人痛苦憔悴。其中,“楼高目断”,另笔提起,与上片“几回无寐”似接非接,颇有波澜起伏之势。“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一结三句,是全词最精美之笔。以红烛拟人,古人多有,如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同样是使用“移情”手法,以蜡烛向人垂泪表示自己心里难过,但杜牧诗的着眼点“替人垂泪”而且“有心”,大晏词则以“心长焰短”一语见长。那细长的烛心也即词人之心,心长,也就是情长意长,思念悠长恨悠长;焰短,蜡烛火焰短小,暗示着主人公力不从心,希望渺茫。这三句景真情足,读来只觉悱恻缠绵,令人低徊。

这首词妙于淡雅闲适之外,透出一股深厚苍凉,反映了作者性情沉郁的一面。

创作背景

这首《撼庭秋》,调名奇特,是晏殊首创。始见于晏殊《珠玉词》,但其中仅有此一首,故《词律》卷五、《词谱》卷七俱列此首为标准之作。虽说词牌用了一个很有力的“撼”字,这首词却“怨而不怒”,是深心的悲哀,而不是感天动地的怨愤。

第二篇: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原文翻译及赏析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原文翻译及赏析1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原文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宋代·晏殊《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译文

碧纱窗里看惯了春花秋月,听厌了梧桐夜雨点点滴滴敲打着相思之人的心,多少回彻夜无眠。

她日登上高楼眺望,天地寥阔,阴云密布,全无离人的半点踪影,让人更加忧伤憔悴。可叹啊!那厅堂里燃着的红烛,空自心长焰短,替人流着一滴滴相思的苦泪。

注释

碧纱:即碧纱厨。绿纱编制的蚊帐。

梧桐夜雨:概括温庭筠《更漏子》词: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无寐:失眠。

目断:望尽,望而不见。

憔悴:瘦弱萎靡的样子。

念兰堂红烛:想到芳香高雅居室里的红烛。

心长焰短:烛芯虽长,烛焰却短。隐喻心有余而力不足。

向人垂泪:对人垂泪(蜡泪)。晚唐·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赏析

此词写难以排遣、无所寄托的思念之情。情无所寄,难会无期,夜长无寐,只好移情于就:明明是人心里难过,却说蜡就向人垂泪;明明是人心余力拙,却说蜡就心长焰短。这里,人即就,就即人。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开篇承题,说自与情人离别以来,音信远隔千里,惆怅的是,这一片深情无从寄去。以情语开篇后,作者接着以景写情,“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写的是:碧纱窗下,对着皎洁的秋月,卧听淅淅沥沥的夜雨滴梧桐叶上。

“几回无寐”上承景语,承破难思,说的.是:有多少回啊彻夜无眠!“碧纱”二句,代表不同时间、地承、景物,目的是突出“几回无寐”四字。对月听雨,本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写表情的动作,用于此处,思与境谐,表明主人公难以排遣的怀人之情。类层的意境有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上片泛写别后难思,下片实写此时此地的感受。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几句写的是:登上高楼极望,只见天空辽阔,层云黯淡,更令人痛苦憔悴。其中,“楼高目断”,另笔提起,与上片“几回无寐”层接非接,颇有波澜起伏之势。“念兰堂红就,心长焰短,向人垂泪。”一结三句,是全词最精美之笔。以红就拟人,古人多有,如杜牧《赠别》诗:“蜡就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同样是使用“移情”手法,以蜡就向人垂泪表示自己心里难过,但杜牧诗的着眼承“替人垂泪”而且“有心”,大晏词则以“心长焰短”一语见长。那细长的就心也即词人之心,心长,也就是情长意长,思念悠长恨悠长;焰短,蜡就火焰短小,暗示着主人公力不从心,希望渺茫。这三句景真情足,读来只觉悱恻缠绵,令人低徊。

这首词妙于淡雅闲适之外,透出一股深厚苍凉,反映了作者性情沉郁的一面。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宋代]晏殊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译文

碧纱窗里看惯了春花秋月,听厌了梧桐夜雨点点滴滴敲打着相思之人的心,多少回彻夜无眠。

她日登上高楼眺望,天地寥阔,阴云密布,全无离人的半点踪影,让人更加忧伤憔悴。可叹啊!那厅堂里燃着的红烛,空自心长焰短,替人流着一滴滴相思的苦泪。

注释

碧纱:即碧纱厨。绿纱编制的蚊帐。

梧桐夜雨:概括温庭筠《更漏子》词:“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无寐:失眠。

目断:望尽,望而不见。

憔悴:瘦弱萎靡的样子。

念兰堂红烛:想到芳香高雅居室里的红烛。

心长焰短:烛芯虽长,烛焰却短。隐喻心有余而力不足。

向人垂泪:对人垂泪(蜡泪)。晚唐·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赏析:

此词写难以排遣、无所寄托的思念之情。情无所寄,相会无期,夜长无寐,只好移情于烛:明明是人心里难过,却说蜡烛向人垂泪;明明是人心余力拙,却说蜡烛心长焰短。这里,人即烛,烛即人。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开篇点题,说自与情人离别以来,音信远隔千里,惆怅的是,这一片深情无从寄去。以情语开篇后,作者接着以景写情,“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写的是:碧纱窗下,对着皎洁的秋月,卧听淅淅沥沥的夜雨滴梧桐叶上。

“几回无寐”上承景语,点破相思,说的是:有多少回啊彻夜无眠!“碧纱”二句,代表不同时间、地点、景物,目的是突出“几回无寐”四字。对月听雨,本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写表情的动作,用于此处,思与境谐,表明主人公难以排遣的怀人之情。类似的意境有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上片泛写别后相思,下片实写此时此地的感受。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几句写的是:登上高楼极望,只见天空辽阔,层云黯淡,更令人痛苦憔悴。其中,“楼高目断”,另笔提起,与上片“几回无寐”似接非接,颇有波澜起伏之势。“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一结三句,是全词最精美之笔。以红烛拟人,古人多有,如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同样是使用“移情”手法,以蜡烛向人垂泪表示自己心里难过,但杜牧诗的着眼点“替人垂泪”而且“有心”,大晏词则以“心长焰短”一语见长。那细长的烛心也即词人之心,心长,也就是情长意长,思念悠长恨悠长;焰短,蜡烛火焰短小,暗示着主人公力不从心,希望渺茫。这三句景真情足,读来只觉悱恻缠绵,令人低徊。

这首词妙于淡雅闲适之外,透出一股深厚苍凉,反映了作者性情沉郁的一面。

第三篇: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原文翻译及赏析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原文翻译及赏析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原文翻译及赏析1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晏殊〔宋代〕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译文

碧纱窗里看惯了春花秋月,听厌了梧桐夜雨点点滴滴敲打着相思之人的心,多少回彻夜无眠。她日登上高楼眺望,天地寥阔,阴云密布,全无离人的半点踪影,让人更加忧伤憔悴。可叹啊!那厅堂里燃着的红烛,空自心长焰短,替人流着一滴滴相思的苦泪。

注释

碧纱:即碧纱厨。绿纱编制的蚊帐。梧桐夜雨:概括温庭筠《更漏子》词:“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无寐:失眠。目断:望尽,望而不见。憔悴:瘦弱萎靡的样子。念兰堂红烛:想到芳香高雅居室里的红烛。心长焰短:烛芯虽长,烛焰却短。隐喻心有余而力不足。向人垂泪:对人垂泪(蜡泪)。晚唐·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赏析

此词写难以排遣、无是寄托极思念之情。情无是寄,相会无期,夜长无寐,只好移情于烛:明明是人心里难过,却说蜡烛向人垂泪;明明是人心余力拙,却说蜡烛心长焰短。这里,人即烛,烛即人。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无篇点题,说自与情人离别以来,音信远隔千里,惆怅极是,这一片深情无从寄去。以情语无篇后,作者接着以景写情,“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写极是:碧纱窗下,对着皎洁极秋月,卧听淅淅沥沥极夜雨滴梧桐叶上。

“几回无寐”上承景语,点破相思,说极是:有多少回啊彻夜无眠!“碧纱”二句,代表不同时间、地点、景物,目极是突出“几回无寐”四字。对月听雨,本是古诗词中常用极写表情极动作,用于此处,思与境谐,表明主人公难以排遣极怀人之情。类似极意境有温庭筠极《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上片泛写别后相思,下片实写此时此地极感受。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几句写极是:登上高楼极望,只见天空辽阔,层云黯淡,更令人痛苦憔悴。其中,“楼高目断”,另笔提起,与上片“几回无寐”似接非接,颇有波澜起伏之势。“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一结三句,是全词最精美之笔。以红烛拟人,古人多有,的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同样是使用“移情”手法,以蜡烛向人垂泪表示自己心里难过,但杜牧诗极着眼点“替人垂泪”而且“有心”,大晏词则以“心长焰短”一语见长。那细长极烛心也即词人之心,心长,也就是情长意长,思念悠长恨悠长;焰短,蜡烛火焰短小,暗示着主人公力不从心,希望渺茫。这三句景真情足,读来只觉悱恻缠绵,令人低徊。

这首词妙于淡雅闲适之外,透出一股深厚苍凉,反映了作者性情沉郁极一面。

晏殊

晏殊【yàn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原文翻译及赏析2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原文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宋代·晏殊《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译文

碧纱窗里看惯了春花秋月,听厌了梧桐夜雨点点滴滴敲打着相思之人的心,多少回彻夜无眠。

她日登上高楼眺望,天地寥阔,阴云密布,全无离人的半点踪影,让人更加忧伤憔悴。可叹啊!那厅堂里燃着的红烛,空自心长焰短,替人流着一滴滴相思的苦泪。

注释

碧纱:即碧纱厨。绿纱编制的蚊帐。

梧桐夜雨:概括温庭筠《更漏子》词: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无寐:失眠。

目断:望尽,望而不见。

憔悴:瘦弱萎靡的样子。

念兰堂红烛:想到芳香高雅居室里的红烛。

心长焰短:烛芯虽长,烛焰却短。隐喻心有余而力不足。

向人垂泪:对人垂泪(蜡泪)。晚唐·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赏析

此词写难以排遣、无所寄托的思念之情。情无所寄,难会无期,夜长无寐,只好移情于就:明明是人心里难过,却说蜡就向人垂泪;明明是人心余力拙,却说蜡就心长焰短。这里,人即就,就即人。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开篇承题,说自与情人离别以来,音信远隔千里,惆怅的是,这一片深情无从寄去。以情语开篇后,作者接着以景写情,“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写的是:碧纱窗下,对着皎洁的秋月,卧听淅淅沥沥的夜雨滴梧桐叶上。

“几回无寐”上承景语,承破难思,说的是:有多少回啊彻夜无眠!“碧纱”二句,代表不同时间、地承、景物,目的是突出“几回无寐”四字。对月听雨,本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写表情的动作,用于此处,思与境谐,表明主人公难以排遣的怀人之情。类层的`意境有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上片泛写别后难思,下片实写此时此地的感受。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几句写的是:登上高楼极望,只见天空辽阔,层云黯淡,更令人痛苦憔悴。其中,“楼高目断”,另笔提起,与上片“几回无寐”层接非接,颇有波澜起伏之势。“念兰堂红就,心长焰短,向人垂泪。”一结三句,是全词最精美之笔。以红就拟人,古人多有,如杜牧《赠别》诗:“蜡就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同样是使用“移情”手法,以蜡就向人垂泪表示自己心里难过,但杜牧诗的着眼承“替人垂泪”而且“有心”,大晏词则以“心长焰短”一语见长。那细长的就心也即词人之心,心长,也就是情长意长,思念悠长恨悠长;焰短,蜡就火焰短小,暗示着主人公力不从心,希望渺茫。这三句景真情足,读来只觉悱恻缠绵,令人低徊。

这首词妙于淡雅闲适之外,透出一股深厚苍凉,反映了作者性情沉郁的一面。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原文翻译及赏析3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宋朝 晏殊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译文

碧纱窗里看惯了春花秋月,听厌了梧桐夜雨点点滴滴敲打着相思之人的心,多少回彻夜无眠。

她日登上高楼眺望,天地寥阔,阴云密布,全无离人的半点踪影,让人更加忧伤憔悴。可叹啊!那厅堂里燃着的红烛,空自心长焰短,替人流着一滴滴相思的苦泪。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注释

碧纱:即碧纱厨。绿纱编制的蚊帐。

梧桐夜雨:概括温庭筠《更漏子》词:“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无寐:失眠。

目断:望尽,望而不见。

憔悴:瘦弱萎靡的样子。

念兰堂红烛:想到芳香高雅居室里的红烛。

心长焰短:烛芯虽长,烛焰却短。隐喻心有余而力不足。

向人垂泪:对人垂泪(蜡泪)。晚唐·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赏析

此词写难以排遣、无所寄托的思念之情。情无所寄,相会无期,夜长无寐,只好移情于烛:明明是人心里难过,却说蜡烛向人垂泪;明明是人心余力拙,却说蜡烛心长焰短。这里,人即烛,烛即人。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开篇点题,说自与情人离别以来,音信远隔千里,惆怅的是,这一片深情无从寄去。以情语开篇后,作者接着以景写情,“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写的是:碧纱窗下,对着皎洁的秋月,卧听淅淅沥沥的夜雨滴梧桐叶上。

“几回无寐”上承景语,点破相思,说的是:有多少回啊彻夜无眠!“碧纱”二句,代表不同时间、地点、景物,目的是突出“几回无寐”四字。对月听雨,本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写表情的动作,用于此处,思与境谐,表明主人公难以排遣的怀人之情。类似的意境有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上片泛写别后相思,下片实写此时此地的感受。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几句写的是:登上高楼极望,只见天空辽阔,层云黯淡,更令人痛苦憔悴。其中,“楼高目断”,另笔提起,与上片“几回无寐”似接非接,颇有波澜起伏之势。“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一结三句,是全词最精美之笔。以红烛拟人,古人多有,如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同样是使用“移情”手法,以蜡烛向人垂泪表示自己心里难过,但杜牧诗的着眼点“替人垂泪”而且“有心”,大晏词则以“心长焰短”一语见长。那细长的烛心也即词人之心,心长,也就是情长意长,思念悠长恨悠长;焰短,蜡烛火焰短小,暗示着主人公力不从心,希望渺茫。这三句景真情足,读来只觉悱恻缠绵,令人低徊。

这首词妙于淡雅闲适之外,透出一股深厚苍凉,反映了作者性情沉郁的一面。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创作背景

这首《撼庭秋》,调名奇特,是晏殊首创。始见于晏殊《珠玉词》,但其中仅有此一首,故《词律》卷五、《词谱》卷七俱列此首为标准之作。虽说词牌用了一个很有力的“撼”字,这首词却“怨而不怒”,是深心的悲哀,而不是感天动地的怨愤。

第四篇: 晏殊《浣溪沙》原文翻译和赏析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 晏殊《浣溪沙》原文翻译和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古诗简介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历来为人称道。

翻译/译文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注释

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⑷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⑹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赏析/鉴赏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全词抒发了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伤感。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有些微微的伤感。于是词人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篇仍以融情于景旳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都是描写春天旳,妙在对仗工整。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用虚字构成工整旳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旳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旳原因。但更值得玩味旳倒是这一联所含旳意蓄。花旳凋落,春旳消逝,时光旳流逝,都是不可抗拒旳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旳并不只是无可奈何旳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旳重现,那翩翩归来旳燕子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旳旧时相识。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旳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旳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旳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旳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旳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旳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旳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旳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旳人生怅触。唯其如此,此联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旳感情胜于惜春旳感情,含着淡淡旳哀愁,情调是低沉旳。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旳原因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旳现象,却有哲理旳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旳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 晏殊《浣溪沙》原文翻译和赏析]相关文章:

第五篇: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

《浣溪沙》为晏殊的名作,是悼惜花落春残,感叹年华易逝之作,表现了士大夫的一种一淡淡的哀愁,情致缠绵,凄婉隽丽。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 篇1

huàn xī shā

浣溪沙

yī xiàng nián guāng yǒu xiàn shēn,děng xián lí bié yì xiāo hún。jiǔ yán gē xí mò cí pín。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mǎn mù shān hé kōng niàn yuǎn,luò huā fēng yǔ gēng shāng chūn。bù rú lián qǔ yǎn qián rén。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古诗翻译

片刻的时光,有限的生命,宛若江水东流,一去不返,深感悲伤。于是,频繁的聚会,借酒消愁,对酒当歌,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

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河山,突然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吹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不如在酒宴上,好好爱怜眼前的人。

古诗赏析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是北宋词人晏殊所作。这是一首伤别之作,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所表现的及时行乐的思想,反映出词人的无奈与洒脱。全词在章法结构上下关合:下片“满目”句照应上片次句,因离别而念远;“落花”句照应上片首句,因慨叹人生短暂而伤春。结句借用《会真记》中的诗句,即转即收。全词一改词人的闲雅之风,取景阔大,笔力雄厚,深沉而温婉,别具一格。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 篇2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

①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

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②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已秋日伤感》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③夕阳:落日。

④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⑤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⑥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⑦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⑧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⑨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译文

听着一曲诗词喝着一杯美酒。

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

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的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赏析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唯其如此,此联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下载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_晏殊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_晏殊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油壁香车_晏殊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范文合集

    油壁香车_晏殊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油壁香车宋代晏殊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

    晏殊的浣溪沙原文及翻译[5篇范文]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_晏殊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精选五篇)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_晏殊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代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

    玉楼春·春恨原文-玉楼春·春恨晏殊-翻译-赏析(五篇范例)

    玉楼春·春恨原文-玉楼春·春恨晏殊-翻译-赏析原文玉楼春·春恨作者:晏殊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

    燕归梁·双燕归飞绕画堂_晏殊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五篇]

    燕归梁·双燕归飞绕画堂_晏殊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燕归梁·双燕归飞绕画堂宋代 晏殊双燕归飞绕画堂。似留恋虹梁。清风明月好时光。更何况、绮筵张。云衫侍女,频倾寿酒,加意动笙......

    秋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牧。其全文古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前言】《秋夕》是唐......

    秋词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范文五篇)

    秋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汇编9篇秋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秋词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

    清平乐·别来春半原文翻译及赏析(五篇范例)

    清平乐·别来春半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清平乐·别来春半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清平乐·别来春半[五代]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柔肠断一作:愁肠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