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导游我的家乡作文五年级
小导游我的家乡作文五年级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导游我的家乡作文五年级,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导游我的家乡作文五年级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眼中的扬州,而我眼中的扬州,是我最美丽的家乡。
扬州是一座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它既是风景秀丽的风景城,又是文化荟萃的文化城,历史悠久的博物城;而这些堆砌起来的美词都不足以形容她的秀美与内涵!这里有最古老的运河,汉隋帝王的陵墓,唐宋古城遗址,明清私家园林……众多的人文景观,秀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今天,就让我做大家的小导游,带领大家游览扬州的代表景点——瘦西湖吧!
瘦西湖位于扬州市城西北,历史悠久,六朝以来即为风景胜地,清乾隆时期盛极一时。各位,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要一睹它的风采啦?好了,咱们这就要踏进瘦西湖的大门啦,瞧,一眼望去,湖边到处都是树,个个根深叶茂,最多的要数妩媚的柳树,它们都站在湖边,长长的柳条垂向湖面。它的湖水碧绿碧绿的,远远望去,尤如一条翡翠般的玉带,系在小山的周围。湖的对面是一座小山,山顶有一座威武、雄伟的白塔,白塔呢,相传是古代盐商一夜之间堆砌起来的,让人为之震撼!咱们继续往前走,还有更具标志性的建筑——五亭桥等着我们呢,我们登上五亭桥,站在五亭桥上就能看到整个瘦西湖的美景,满眼的绿草红花,就连湖中的天鹅似乎都沉浸其中,高歌一曲呢!如果到了晚上,乘上一叶小舟,五个洞中都能看到明月,是不是很期待呢?
我们就这样沿着瘦西湖边走边看风景,我想迷人的瘦西湖一定拨动了你们的心弦,对不对?
扬州这样的美景数不胜数,相信你们和我一样,看不尽,说不完。而在扬州,除了有美丽的景色,更有无数可爱的人。
扬州,我美丽的家乡,您是我成长的摇篮,幸福的乐园,我永远爱您!
小导游我的家乡作文五年级2嗨!大家好,我是小导游,叫盖立群,欢迎朋友们来到我的家乡做客。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观赏这里的青山秀水!
我们站在高山之巅,俯瞰笼罩在绿荫之下的'小镇,云雾迷蒙,炊烟袅袅。环绕小镇的木其河,波光粼粼,蜿蜒曲折。岸边是一望无际的田野。春天,一畦畦稻田,像一块块明亮的镜子,倒映着蓝色的天、白色的云和掠过的燕子。夏天,又似一张张绿色的地毯,让你爱不释手。秋天展现在你眼前的则是一片不断翻滚的金色海洋。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会让你耳目一新,怦然心动。
小镇的四周,是生机盎然的高山林密。进到山里,映入你眼帘的是一棵棵粗壮挺拔的大树,伸展出有力的枝干,在半空中纵横交错,和你缠我绕的藤条撕扯在一起,形成遮天蔽日的自然“天网”,令人叹为观止。在绿草铺就的地面上,在蝴蝶成群,蜜蜂绕飞的花丛中,弥漫着心醉的芬芳,顿时让你心旷神怡,是任何化妆品都替代不了的。山中飞瀑声震耳欲聋,溅起浓浓的雾气。河水清澈见底,清脆的鸟鸣不绝于耳。当你陶醉在如诗似画的梦境中,可会体验到行在山水中,似在画中游的感觉,不信你不为之欢呼雀跃,拍手称快!
密林下盛产品种繁多的野山菜,仅菌类就有十几种,像猴头菇和羊肚蘑都是家喻户晓的名贵珍品;还有蕨类菜、芹类等等几十种野山菜和百十种野生药材。大家在观赏原始森林的古老形态时,还可以采集,让你即收获了心情,也收获一份实惠。值得一提的是,人参、鹿茸可都是远近闻名的滋补特产,临走时不妨带几份回去,送给亲人、朋友,会感觉很体面,也会觉得不虚此行!
百闻不如一见,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这美丽的画中世界,领略美的感受吧!
第二篇:我做家乡小导游
大班社会《我做家乡小导游》
密山市富源乡中心幼儿园 刘玲
活动目标:
1、了解导游的职业,知道导游在旅行过程中的职责。
2、通过扮演小导游,大胆讲述家乡的特产和风景,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导游证、导游旗、图片、课件、背景音乐。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请来了‘喜洋洋旅
旅行’的导游,大家跟着我们的导游小姐去游览我们的家乡密山吧。”
教师打扮成导游和小朋友打招呼。
2、教师:“游客们大家好,我是‘喜洋洋旅行社’的导游,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美丽的边陲小城密山,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看看密山有哪些景点。”
基本部分:
1、教师播放视频《密山风光片》,让幼儿初步了解密山都有哪些旅游景点。
2、教师带领幼儿坐上大巴车,给幼儿介绍旅游的行程,提醒游客上下车注意安全,带好随身物品,不能掉队。
3、下车后导游带领幼儿分别去兴凯湖、蜂蜜山、书法长廊和农家乐去游览。(教师给幼儿讲解图片上风景区的历史和特点)
4、提问:回忆一下,在刚才的游览中,我为大家做了什么事情?
5、教师播放导游的图片,幼儿观察,找出和教师的共同点。引出导游的职业。
6、小结:导游是组织游客参观游览,为游客介绍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另外还要安排游客的交通,食宿,保护游客的人身和财务的安全。导 游的责任可真大呀!
7、教师:“我们的家乡密山有这么美的旅游景点,所以吸引了许多的 外地游客,我们‘喜洋洋旅行社’真的是火爆极了,导游人手不够,所以现在想招聘3名小导游,谁的声音大,风景介绍的好,就请谁来 做小导游。谁想试一试?”
8、教师分别找2名幼儿来模仿导游,带领游客游览各个景点,教师指导。
9、为了让幼儿做文明小游客,教师假扮成游客,到处扔垃圾,乱涂乱画,让幼儿说一说这种行为对不对。从而引导幼儿要文明旅游。
10、将幼儿分成三组,每组选一名幼儿做导游,分别去三个景点游览,教师巡视指导。每组幼儿交换景点游览。
11、评选出三名优秀的小导游,并颁发导游证。
12、小结:大家表现的都很不错,学习了如何做一名小导游,不仅能 带领游客游览我们家乡的景点,还能介绍家乡的特产和小吃,相信未 来都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游。
结束本分:
1、教师:“我们家乡特产丰富,旅游景点很多,建设发展特别快,高楼不断建成,一条条马路越来越宽,每一个地方都是一处风景,外地游人不断,小朋友生活在这里,高兴吗?你喜欢我们的家乡吗?现在咱们就来夸一夸我们美丽的家乡。
2、童谣《赞密山》 教师与幼儿一问一答。
3、教师:“今天在兴凯湖畔举行篝火晚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音乐《兴凯湖我心中的月亮》,教师和幼儿一起舞蹈。
大班社会
《我做家乡小导游》教学设计
姓 名: 刘 玲
单 位:密山市富源乡中心幼儿园
大班健康《绳子用处大》
姓 名: 刘 玲
单 位:密山市富源乡中心幼儿园
第三篇:我是家乡小导游(导游词)
我是家乡小导游(导游词)
我的家乡胡家回族乡,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游客们,让我们便开始胡家之旅吧!
现在,我们正站在鸡冠山脚下,鸡冠山是九台地区有名的风景之一,因山形像鸡而得名。山上风景十分美丽,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岩石多成黄黑色色,其中坚硬的石头还形成了一座山洞,人们传哪里有狐狸居住称“狐仙洞”,里面有水流过像对水一样。每到春天,漫山遍野开放着粉色的杜鹃花.成了花的海洋,站在其中尤如花仙子一般。南邻松花江,山水相依,风光绮丽,树林众多,是我们家乡的骄傲。
来,大家品尝一下我们家乡有名山野菜。它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食口。再看看农家老人编织的筐、篓给人以清新雅致的感受,它体现出了浓厚的乡土气息。
游客们,今天的游览到这里就结束了,明天我们继续参观游览清真寺古城址等地方吧!
我是家乡小导游(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小导游。我叫赵冰鑫,大家可以叫我赵导。胡家有“连绵起伏的群山,清真寺的古迹,树的海洋,牛的世界”的美称,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介绍我们的家乡胡家。
胡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景色优美,物产丰富。首先我先来介绍我们的清真寺,胡家是回族主要的聚居地。全九台市至今发现的古建筑就2处,这2处都在我们胡家回族乡境内,一是蜂蜜村清真寺;二是宝山村清真寺。据《九台文物志》记载:宝山寺约建于清光绪年间,规模不大,均为青色砖瓦结构,大殿内的北面,悬挂一个“万岁牌”,上写“当今皇帝万万岁”。蜂蜜清真寺于光绪二十四(公元1898年)建成。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蜂蜜清真寺蜂蜜清真寺。一进寺门,就会看见砖瓦门楼。气势庄严、巍峨壮观建筑让你变的严肃起来。它的工艺超群。在正殿的横槛上有许多山水画,栩栩如生。有空中云朵之美;有牧场放牛的情景,有伊兰教的器具之美,画出浓浓民族特色。打开门,你会看见大殿内非常空旷,能容纳400多人礼拜。北讲堂为小型礼拜兼净身房,内设沐浴间。这里最有名的就是在大殿的东南侧这块碑文了,它是清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初十记上去的。
据说,每到有人去逝或开斋节时穆民(伊斯兰语回民的意思)就会都到寺里来参加活动。阿訇会讲教义。诵读《古兰经》,穆民也会诵经、礼拜„„还吃到回民特有的食品“油香”。
从这座古建筑物清真寺中我们体会到以回族为代表的民俗文化风情。
在我们胡家有许多的山,这里里群山环绕,连绵起伏。有名的有峨头山、尖山、宝山、鸡冠山„„站在鸡冠山胡家乡的美景尽收眼底。还可看到烟雾笼罩的松花江。
这里还有“牛的世界”每到集市这里的黄牛市场便“哞哞”声四起,让你看到各种各样的牛。我相信今天的旅途一定很愉快吧。欢迎你们下次再来这里做客。
我是家乡小导游(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现在我们正来到一回族的农户家。参加他们的开斋节。回族的三大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是宗教节日。伊斯兰教历九月,所有成年的、身心健康的穆斯林男女都要履行一个月的斋戒。斋月结束时举行开斋节,届时人们沐浴净身,施散钱财,听阿訇讲经,互相道安,祈祷亡人。
开斋节:开斋节回族的重大节日。每年伊斯兰历9月是穆斯林的斋戒之月,凡符合条件的穆斯林男女,都要奉行一个月的斋戒,白天不进饮食,一月结束,望见新月,斋戒完成,次日即为开斋节。清晨起来,穆斯林们沐浴净身,换上洁净的上午,到清真寺参加会礼。礼拜散乜贴,因此开斋节又叫“济贫坟,纪念亡人。走坟后,走亲访进行款待。回族穆斯林对开斋节以又叫“回民过年”。
衣服,开始在家中炸油香、馓子。后,还要向老弱病残和贫苦之人出节”。然后请阿訇为已故的亲人走友,相互祝贺,邀请亲戚乡邻到家,特别重视,庆祝场面十分隆重,所
我是家乡小导游(导游词)
游客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参观的是回族的宗教场所—清真寺
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主要的宗教活动场所,阿语称“麦斯志德”,意为“礼拜的场所”。但中国历史上对伊斯兰教的“麦斯志德”则有过不同的称谓。唐代称“麦斯志德”为“礼堂”,宋代称“礼拜堂”,元代称“礼拜寺”等,明中叶以来则通称为“清真寺”。
“清真”,原为普通的名词,是纯洁质朴的意思。唐宋时期有名的文人墨客以“清真”入诗的不少。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有“韩生信英彦,裴子含清真”,宋代陆游《园中赏梅》诗有“阅尽千葩百卉春,此花风味独清真”等等。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借用了“清真”一词,并赋于“清真”以新的含义加以“垄断”专用。如明清之际的回族学者解释为;“清”指真主清净无染,不拘方位,无所始终;“真”指真主独一至尊,永恒常存,无所比拟。从此以后,回族穆斯林虔诚地称伊斯兰教为“清真教”,称其寺院为“清真寺”。
回族的清真寺职能用途比较广,作用较大,它既是回族穆斯林沐浴洁身、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又是举办宗教教育、传播宗教常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讲坛和经堂,还是回族群众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以及公益事业的一个中心。回族穆斯林每日五次礼拜,每星期五的主麻聚礼以及一年一度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都要在这里举行会礼。阿訇平时还要在清真寺给满拉讲学,给回族群众讲“瓦尔兹(戒劝)”,主持婚丧嫁娶屠宰食用禽畜等有关活动。在**年代和革命战争年代,清真寺曾成为回族群众进行反抗斗争的重要场地。如清朝回族几次抗清斗争都是在清真寺里举行仪式的。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在宁夏建立的豫海县回族苏维埃政府,就是在同心县清真大寺举行庆祝大会的。现在凡是回族聚居的地方,都建有清真寺。如宁夏回族自治区目前已有大小清真寺2666座。
回族的清真寺,从建筑风格看有两类:一类是圆柱拱顶的阿拉伯式建筑,另一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宫殿式建筑。回族的清真寺院干净卫生,清新宁静,古朴典雅,寺院墙壁上绘有各种花卉图案,殿门多是古体字《古兰经》经文浮雕、阿拉伯文匾额、图案绘画装饰,肃穆庄严,别致壮观。
回族的清真寺其礼拜大殿均为坐西朝东的方位,整个寺一般都由大殿、望月楼、宣礼塔、经堂等组成教育讲堂,是整个清真寺的重要建筑;分前、中、后堂。礼拜堂正殿和壁龛背向麦加,似示跪拜的朝向,壁龛的右方有敏拜楼。凡穆斯林入礼拜堂必须洗大小净和脱鞋,非穆斯林一般不让进去。
回族的清真寺有一套制度。最早在教坊制度方面,实行的是“三教”制,即有一位掌教,专门掌握宣传教义、领拜说教、劝导教民;有一位阿訇辅佐掌教执行教务、专司教学;还有一位乡老,专管清真寺里日常杂事。现在,有些地方已有所突破和改进,如北方,特别是西北,所有清真寺互不隶属,每个清真寺都有一个阿訇,管事作主,招收学生,开学讲经,处理本坊的宗教事务活动。有一个在回族群众中德高望重的乡老,主管收学粮以及干“尔埋里”等宗教活动的行政事务工作,每个清真寺还有一位寺师傅,在清真寺沐浴堂烧水,斋月敲梆子等,为众人服务。现在清真寺里的阿訇,由于教派和门宦不同,实行不同的方法,有的是委任制,多数是选聘制。聘任期为一年,一年满后可以连聘。这种方法比较民主,群众如果对某一阿訇不信任可以解聘,另请高明。大一点的清真寺还成立了寺管委员会。大事由寺管委员会讨论决定
我是家乡小导游(导游词)
回族风俗习惯
一、主要习俗
回族的生活习俗与“清真”融为一体。“清真”的宗教意义是“洁净无染”、“真而独一”和 “至清至真”,因此,回族生活习俗,十分讲求身心的清洁干净,质纯品正。
从用水来说,回族对生活用水十分讲究。家家都有砖砌加盖的水井,提水的桶不用时悬空垂挂,汲水前必须洗手。出外用水以流水为上,平时洗涤均用汤瓶、吊罐或勺浇冲洗法,不用盆洗。
回族喜食牛、羊、鸡、鸭、骆驼、鱼、兔等动物肉,忌食猪肉,不食猛禽猛兽及爬虫类动物的肉,不食自死的或未以安拉名义宰杀的动物肉,不食动物的血。
二、饮食
回族群众主食为面食,其种类繁多,如馍类就有花卷、塔锅盔、糖酥馍、油酥馍、烘馍、蒸饼、各种花样的蒸馍、油果子、傲子、麻花等。醒面、把子面、拉条子、面、拨刀子面、炒面、蘸面、揪片子、寸寸子、炮面、面条、面旗子、臊子
油香(油炸饼)、各种面条类有干拌吃的片片揪面、韭叶切片子;带汤吃的有烩丈子、疙瘩片面、擀面、拌汤;此外还有搅团、凉粉、粉汤、凉皮子、面精、饺子、粉汤饺、包子、油塔子、肉龙、油炸糕、火烧、水煎包子、切糕。肉食有腊牛羊肉、酱牛羊肉、煮牛羊肉、羊杂碎、凉拌牛舌、全牛汤等。逢年过节或嫁娶喜庆待客人,大部分人家仍然做传统待客菜看“九碗三行子”席。90年代以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兴一道道上菜,一般上10道菜。
三、饮料
回民喜喝茶,一般用获砖茶,有的老年人用熏茶,还添加糖、红枣、沙枣、葡萄干、杏仁、核桃仁、蜂蜜、果干、杏干、枸杞、桂圆等辅料。一般老人在晨礼之后先喝茶。各家各户都有 盖碗茶具,茶具由茶碗、掌盘、盖子配套。给客人一般泡糖茶,糖茶又分红糖砖茶、白糖清 茶、冰糖窝窝茶,尊贵的客人要放八宝茶或三香茶。沏茶讲究用牡丹花水(沸水),要当着客 人的面,将碗盖揭开,放入茶料,然后盛水加盖,双手捧递。喝茶时,边刮边喝边添水。除喝 清茶用一种不用茶叶的条“,即将牛、羊油面粉炒至微黄,加葱等,三者拌均,饮用冲泡或煮沸用,这是出时食饮兼用的一饮食。
外,还饮茶,叫”油炒熟,加 花、盐末时用沸水回族人外种方 便
四、服饰
回族讲求“服饰净,居处净”。服饰偏爱白色,婴儿用白布包,长大戴白帽,归真(死亡)后用白布裹尸。因白色不藏污垢,发现不洁之处便于及时清洗。
焉耆回族妇女都精于针线活,特别擅长绣花,绣工精细,枕头、马甲、鞋、婴儿的裤子、帽子甚至男人的袜跟上都绣上花、昆虫。姑娘出嫁后,能取得“上炕的裁缝,下炕的厨师”称 号,才能算是个好媳妇。中年妇女多穿短装,上衣上窄下宽且长,一般都是过膝盖或达到膝 盖;头戴发网,有的则蒙上棕色或白色的头巾。青年妇女爱穿颜色鲜艳的服装,不少少妇、少女穿的肚兜、夹袄、棉袄、坎肩的胸部和裤脚上都绣有各式各样的花边,头扎红、绿色丝 绸头巾,脚穿绣花鞋。年老妇女喜欢青、黑两种颜色的布料,服饰纯朴、素净。
60年代前,焉营的回族男子服装多肥大,外衣为黑色,内衣为白色小褂,对襟直领,锁 扣、外穿坎肩;裤子多用黑色,长及脚面,扎裤腿(青年不扎);一般常戴白色小帽。
焉耆妇女向有喜戴饰物的习惯。过去女孩最迟在五六岁就要扎耳朵眼,开始戴银丝耳 环,买不起耳环的贫穷人家用粗细适中的茶叶棒涂上清油塞住耳朵眼,以防长严,有的女 孩十几岁仍用此法。除耳环外,金戒指、金手锅、玉锅、项链、发卡也都是回族妇女喜爱的装饰品。
五、住行
家户室内都注重摆设,陈设整齐,窗明几净,庭院每日洒水清扫,室内常燃巴兰香等。栽植葡萄、养花是焉耆回民的传统习惯,家家葡萄架成荫、院子里花草繁茂。
六、婚姻
限制同乳兄弟姐妹结婚,不管有无亲属和血缘关系,只要吃过同一个人的奶(母亲或 奶妈),都不能通婚。双方都是穆斯林才能通婚,如遇特殊情况也可以通婚,但非穆斯林一 方必须改信伊斯兰教。
回族人结婚必须举行宗教仪式,婚姻才算合乎教律。回族的婚礼喜庆热闹,但不奢华。70年代前,回民联姻过程中的求婚、允婚、纳聘、证婚虽说礼节繁多,但很讲节俭。一般男 女青年婚事由父母包办。先由男方请1-2位媒人带着糖、茶、干果等四色礼到女方家提话(说媒),女方家经过了解男方家情况,并向至亲和女儿征求意见,如果不中意,在媒人第二 次上门时,婉词回绝,并退还礼物;如果还需进一步了解,则托词延缓几天给话,一般在媒 人第三次上门时,要作决定,如同意,女方父母就给媒人明确表示,并提名点定另2位媒 人,加原提话的媒人共为四大媒人。然后由男女家请四大媒人共商下聘定亲事宜。定亲礼 随男家心意,一般是4套衣服。80年代,多是8块布料。定亲后,通过媒人串连决定送大礼 和结婚日期。大礼由女方提出礼单,通过媒人与男方家反复相商确定,在送大礼时决定结 婚日期。然后男女一同去领结婚证。结婚前二三日,媒人给女方家送催妆(一般为一套棉衣)。
结婚这天,男女家都要搭喜棚,招待亲友。上午女方家先给新娘绞脸(即把新娘脸上额 前的毛发除去),再打扮一新,然后打发新媳妇的弟弟或者小侄儿到男家新房门上去钉门 帘(表示女方己准备好,即将发亲)。这时,新女婿由陪女婿(伴郎)及至亲好友约10多人,前往女方家娶亲,娶亲队伍到女方家后,先认亲,然后由阿訇念“尼卡哈尔”(证婚词)。阿訇 念“尼卡”中询问双方是否同意结为夫妇,男方自己回答,女方由至亲(窝其力)代答。从 1950年起,阿訇念“尼卡”时,必须询问是否领过结婚证,到此证婚仪式结束。发亲前,先由 娶亲来人将小面值的红包和糖果、花生、干果向围观的人众撤布,然后新媳妇由已婚至亲 妇女作伴娘,另有女方至亲送亲,并带上嫁妆。喜车快到男方门前时,男方客人耍公公、婆 婆,要给公公翻穿皮袄,倒骑毛驴,背上插扫把,脸上抹黑灰;给婆婆戴纸糊高帽,耳朵上挂 两串红辣椒。公公前往迎亲,婆婆在采棚前候亲。过去,迎送新娘还有“姑不娶亲,姨不送 亲”的说法。晚上,要闹洞房(叫耍床),一般只限于青年和小辈之间,现在改为参加婚礼的 青年人和新人一同唱歌跳舞,越热闹越好。
第二天清早,娘家弟弟给新媳妇送睁眼包子,以示父母关心女儿,同时新女婿由陪女 婿陪同到岳父家行谢礼,并在岳父家吃睁眼包子。有的亲友和好事者还在个别包子中包上 盐巴、辣椒等物,以试探女婿是否精明。夹上盐巴或辣椒馅的包子,只要咬开,不管多么难 吃,新女婿都得吃下去,也会引起一场哄笑。吃完睁眼包子后,由送亲的人领着新媳妇一一 认婆家的大人、小孩。中午,娘家人要携带礼品去婆家“下堂”。第三天,新婚夫妇和公婆到 女方家拜谢新娘父母,叫做回门。此后,婆婆还要带着新媳妇到娘家各亲戚家去认亲。
婚后如感情不和允许离婚,离婚后的妇女要等一百天后才能改嫁,这叫“守限于”。这样的规定,一方面是为了让双方重新考虑是否复婚,另一方面是查看妇女是否怀有身孕,以免酿成不必要的纠纷。
1950年国家颁布《婚姻法》后,嫁娶习俗发生了较大变化。现在男女青年多自由恋爱,但在婚礼形式上仍然保留着传统风俗。
七、命名
焉耆回族无论男女,每个人都有一个“经名”,习惯上把这种名字叫“小名”。婴儿出生 '的第三天要用清水沐浴,同时请阿訇念经起名,男婴一般用《古兰经》和伊斯兰教史上的先 圣、先哲、英雄的名字,如“而不都”(穆罕默德的父亲)、“木合买”(穆罕默德)、“阿里”(穆罕默德堂弟)等;女婴用《古兰经》和伊斯兰教史上的妇女名,如“海迪车”(穆罕默德的妻子)、“在乃拜”(穆罕默德的另一妻子)、“法图买”(穆罕默德的女儿)等。命名时,阿訇要询问家 人,避讳长辈中的同名。也有以出生时间命名的,如“主麻”(星期五聚礼日)、“古尔邦”(古 尔邦节日)、“潘闪”(星期四)。儿童入学或成年步人社会时,都要起官名(学名)。
焉耆口语中经名的最后一个字往往儿化,而且通过儿化给这个名字增添了一些亲呢 的感情色彩,如阿舍儿、海姐儿等;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家长非常疼爱孩子,在经名外又有 爱称小名,如燕燕、蛋蛋、豆豆、二姐、三姐、四娃、大头等。
经名的叫法与阿拉伯语有很大变异,如回族命名中往往选择较为简短的经名,凡是超 过3个字的,在口语中都有意无意地压缩在3个字以内,如经名“而不都拉”成了“而不 都”、“穆罕默德”成了“木合买”或“穆罕尔”。回民起官名(学名)时,旧社会家中兄弟多的有 用“福禄寿喜”、“荣华富贵”、“仁义礼智信”和“龙虎豹彪”等排行的;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 人名有解放、建新、建国、学兵等;80年代,给小孩命名多用单字,如男孩叫晶、敏、锐、卓、渊、涛、斌、波等,女孩名琼、静、援、萍、莉等。
八、割礼
回族男孩10岁左右要作“逊奈提”(行割礼)。割礼这天要请阿訇过“也贴”,邀请亲友前来祝贺。
九、丧葬
回族主张简葬、速葬,提倡“入土为安”。当一个回民“无常”了(死了)后,就要及早安 葬,以求得落土安然。所谓“亡人盼土”就是回民共同的丧葬观。一般对年老、病重的人早就准备了丧事,当天“无常”就当天埋,最多三天。
回民推行土葬,不用棺木,不穿寿衣,不放随葬品。人去世了,先给亲友报丧,亲友要前 往吊唁,吊唁来的亲友不论男女都戴白布孝帽或束白腰带。安葬前要做好四件事:一是挖 坟,焉耆回民坟墓都是先挖南北向2米多深长方形深坑,再在坑底西侧壁挖一个洞口,洞 内再南北方向挖1个高1米多、长2米、宽1米的洞,活人能躬着身出入;二是缝“克番”(尸衣),“克番”用的布料是3块白布,共3丈3尺,亡者生前、亡后概不用绸缎细软做“克 番”;三是准备水床、浴板、皂角水或肥皂水。亡人在埋葬前,要将遗体洗净、揩干,然后包在 “克番”里,一般要在埋体(尸体)的额头、手脚之处放上冰片、红花等防腐药物,然后放入塔 木匣子(一个公用的木匣子)里面。塔木匣子、木床平时都存放在清真寺里。遗体入塔木匣 子后,由阿訇站“乃麻孜”(阿訇站立诵读古兰经有关经文,祈求真主宽恕亡人在生前所犯 的过失,祝愿亡人安息),然后把遗体抬到坟地,放置在挖好的“拉哈提”(洞穴)内,放置埋 体必须头北脚南,仰面平放,打开面部“克番”,将面部扭向朝西,然后用土坯封住“拉哈提” 洞口,再用土填平,多余的土堆成马脊梁形坟包。一般还在坟上用土坯作标记,在坟旁栽树 木,有的地方渐兴立碑。
不准妇女送葬,不准进坟地。亡人埋葬后,“三天”、“头七”、“二七”、“月斋”、“四十”、“百天”、“周年”都要请阿訇在家念“索儿”(《古兰经》章节),祭奠亡人。逢“主麻日”或肉孜 节、古尔邦节亲人都要去上坟。过去,老人“无常”后还要请阿訇或念经人走坟念经100天。
十、日常礼俗
回民对长者均尊敬有礼,晚辈见长辈要道“色兰”问好,宴席上长辈要坐上席;吃饭,要 先让长辈;行路,要让长辈先走。禁止背后诽谤别人和议论别人的短处,反对骄傲、怠惰、欺 骗和恶语伤人,禁止在人面前袒胸露臂,反对抽烟、喝酒、赌博、游手好闲,禁止在果树旁和 河边大小便。
回民很讲究礼节,热情待客,亲友间往来密切,平时常互相走访、问候。第一个孩子过 满月时,亲友要贺礼;一百天要过“百禄”,请客;一年过“岁岁”(周岁),亲友也要行贺礼。
回族人的重大节日
回族有三个重大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一)开斋节每年的回历九月为穆斯林斋戒日,斋戒的最后一天,要登上清真寺的望月楼,观望新月,见月开斋,现在则统一按全国伊斯兰教协会推算确定日期开斋。开斋这一 天的清晨,回族男人要沐浴净身,穿新衣服,熏香,到清真寺参加会礼。会礼结束,要走坟,探亲访友,待客;同时,自愿向清真寺出“也贴”(布施),向老弱病残、生活贫困、孤寡无依靠 的人施舍。因此,开斋节又被称为“济贫节”。在回族人的心目中,斋月是“吉祥的月份”,斋月里不能说伤害别人的话,不干损人利己的事。无论穷富都斋戒,提倡施舍行善。
(二)古尔邦节又叫“宰牲节”、“易难节”,其宗教本意在于提醒穆斯林学习圣贤为遵 主命而献身的精神。节日这天的清晨,回族要上寺会礼,之后走坟,回家举行宰牲仪式。宰 杀的牛、羊、驼肉不能出售;除自己食用一部分外,分送亲友和贫穷的人。吃完肉后,要把骨 头埋在干净的地方。根据伊斯兰教义宰牲可以1头牛抵7只羊或1只骆驼抵12只羊。
(三)圣纪节先知穆罕默德的生日与逝世之日,都在回历三月十二日,因此习惯上把圣纪和圣忌合并纪念。这天,穆斯林们聚集在清真寺里冰浴,诵《古兰经》赞圣,阿訇要讲述穆圣的功绩、品德,之后清真寺施散油香。
我是家乡小导游(导游词)
坝上水库
Hi,欢迎来到我们旅游集团,大家可以叫我闫导。
我们胡家乡虽然不怎么大,但也是山清水秀,也有许多名胜古迹。第一站就是和水有关。这就是宝山下的大水库。这里的景色非常优美,水库的四周都是小山包,小山包上有墨绿色的松树,也有刚发芽的松树。小山包上还有嫩绿的小草,这些绿色倒映水中不像一块碧玉。这才叫山水相依呢。大家感觉到了吗?微风吹着水面,荡起一道道波纹,还有点朦朦胧胧的,真是“潭面无风镜未磨”呀!水库里还有许多的鱼,请游客们钓鱼吧。
我是家乡小导游(导游词)
亲爱的游客们:
欢迎你们来到我的家乡—九台市胡家回族乡。这里山清水秀,良田肥沃。
现在我们就站在鸡冠山脚步下。这里的风光秀丽。它位于胡家回族乡周家村,距九台54公里,该山形似鸡冠,由三座山峰组成,主峰卯日峰,海拔530米。传说是“卯日新官儿”天天在山顶打鸣报晓,后来老了就爬在哪里变成了山,身子与山体结合,只剩下鸡冠子突出来形成了此山模样。这鸡冠山还有一块巨石,酷似一个人站在那儿,披着袍子向远方望,那就是周公„„是历史传说魅力,还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切不得而知,但这里的奇物景观的确使人流恋忘返。它婀娜多姿,妩媚清秀,它没有任何污染,没有任何娇揉造作,一切显得那么纯朴,那么真实,那么可爱。愿这美丽的阳光,给您带来美好的心情,欢迎您再来观光!
我是家乡小导游(导游词)
桥卧流水人家 亲爱的游客们:
大家好!
欢迎你们来到我的家乡,现在大家来到是我们胡家乡最大的桥——英俊大桥。这座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了。这个“俊”让你感到非常的雄伟壮观,站在桥上往下看,你会看到一条清澈的水流从桥下流过。这座桥是通往舍岭的交通要道。我们沿桥走过就会来到这绿绿的水田地。这是希望的田野。是家乡人民的水稻的主要产区。游客们我们将前往下一站了。
第四篇:社会教案:我是家乡小导游
社会教案:我是家乡小导游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语言大胆连贯地介绍家乡。
2、通过欣赏有关家乡的土特产、名胜古迹、人文景观的照片、图片等资料,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3、通过剪剪贴贴画画,提高幼儿动手制作能力。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课前请父母带孩子参观家乡的主要风景点、标志性建筑物,了解家乡的特产及名人。
2、物质准备:有关家乡土特产、名胜古迹、风俗景观的照片、图片、家乡风光介绍ppt、家乡宣传画一张、剪刀、双面胶、油画棒、水彩笔、小旗、导游证若干、音乐《今日宝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小旗,教师与幼儿谈话:“现在我们家乡的景色越来越美,引来了全国各地以及全世界游客到我们家乡来旅游,旅行社想增加一批小导游,介绍家乡出色者将颁发小导游证,你们愿意当导游吗?”
二、基本部分
1、谈话引出家乡的话题: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家乡,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2、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家乡的土特产和名胜古迹。
师:我们家乡物产丰富,有好多的土特产,你知道哪些? 教师结合图片进行介绍。师:小朋友!我们来看看老师找的土特产是否和你说的一样。
3、师:西安不仅物产丰富,名胜古迹更美。小朋友,让我们坐上巴士一起去 游览一下好吗?坐稳了!教师结合图片,引导幼儿回忆各名胜古迹:
4、制作“古城西安宣传画”,帮助游客介绍西安
情境:(电话铃响),家乡旅游团叫小朋友去小导游帮忙向游客介绍西安,师:您好!你们刚到了一批外国小客人,想请我们班的孩子去当小导游,向他们介绍西安。哦,好的好的。
师:孩子们你们愿意吗?好!那我们每人把自己最能讲的景点或特产等制作一张宣传画,介绍给小客人们听。
5、教师讲解宣传画范例,激发幼儿制作家乡宣传画的欲望。师:老师已经把的景点制成了一幅宣传画,等会就拿着这张宣传画,给他们介绍我们家乡西安的特色景点""。
6、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7、幼儿学当小导游介绍自己的宣传画。
三、结束部分
今天每个小朋友表现都很不错,学习当了小导游,更加认识到了我们美丽的家乡,旅行社决定为小朋友们分发小导游证,让我们以后有机会可以带从外地来的亲戚来西安时,好好地给他们当回小导游。
第五篇:我是家乡小导游(社会、语言)
我是家乡小导游(社会、语言)
中班 下学期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的主要旅游景点,知道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萌发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2、能在集体前用完整的语言大胆介绍家乡的景点。
3、丰富对导游这一职业的认识,尝试学做小导游。
(二)活动准备:
1、多张旅游景点图片。
2、自制导游证,导游旗,小喇叭、歌唱家乡的代表性音乐。
(三)活动过程:
1、播放《美丽的家乡》,介绍认识家乡。
——提问:我们居住的地方叫什么名字,你喜欢家乡吗?为什么?
——师幼共同观看《美丽的家乡》,提问:你刚才看到了哪些地方?你们还知道家香港有哪些好玩好看的地方吗?
2、尝试做小导游
——招聘小导游,激发兴趣:好孩子旅行社的经理要在我们班招一些小导游,来带领外地的小朋友参观我们的家乡。今天,想报名当小导游的小朋友都要上台啦介绍你们自己的家乡。谁的声音好听,谁就可以领取导游证。
3、扮演导游和游客,开展模仿游戏。
——教师介绍讲台,交代要求:说出照片中的景点是在哪里,这个地方的特点是什么。并吸引大家去参观游玩。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小导游举着导游旗集合自己的旅行团成员。——小导游带团员参观景点。
4、评选“最佳小导游”,结束活动。
——请幼儿说说导游带自己观看了哪些景点,他们是怎么介绍的?
——幼儿评选最佳小导游。
活动建议与提示:
1.幼儿看课件、介绍自己的风景照片、与小导游共同参观家乡风景图片展,体会到家乡的美后,教师可激发幼儿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从而更深层次地激发幼儿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歌唱家乡的代表性音乐可贯穿活动始终。
2.活动后,建议家长为孩子准备一张家乡风景照片,并在家里练习如何介绍这张照片上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