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原文翻译及赏析(含五篇)

时间:2022-07-03 02:4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原文翻译及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一篇: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原文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原文翻译及赏析1

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

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风翦一丝红,红丝一翦风。

翻译

满天是雾花的寒窗对着天空渐暝的暮色,傍晚的天空遥遥对着寒窗的雾花。花儿凋零,啼鸦声声。乌鸦开始啼叫,正值落花时节。

垂着罗袖的影子显得清瘦不已。清瘦的身影正垂着罗袖。和风剪出一丝丝红线,红线似春风剪得整整齐齐。

注释

暮天:傍晚的天空。

风剪:即风吹。剪,有快速之意。

一丝红:常用“红丝”比喻姻缘巧合。

赏析

这首词每两句都是反复回文。“雾窗寒对遥天暮”,从最后一个字“暮”倒着往前读,就是下一句“暮天遥对寒窗雾”;“花落正啼鸦”,倒过来也就是下一句“鸦啼正落花”,这就是回文诗的一种。一般的选本里很少会选这首词,原囚很简单:这是纯粹的文字游戏,并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和深刻内涵在里边。这道理是完全正确的,回文诗大多都仅仅是文字游戏而已,就像厨师雕刻出来的一朵精美绝伦的萝卜花,无论多漂亮,也只是正餐旁边的一个装饰。但是厨师愿意去雕刻萝卜花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是要让整桌菜卖出更贵的价钱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炫技。这是人的天性,如果掌握了高于常人的技术,总忍不住会拿出来卖弄卖弄,没机会卖弄的话,在受到环境的刺激后,就会“技痒”。

从词的作法看,上片布景,下片说情,或者叙事、造理,这是宋词基本结构模式。回文体的歌词,大体上亦依此模式填写。上片的相关物景,包括雾窗、暮天,花落、鸦啼,经过回环往复,变而成为窗雾、天暮,落花、啼鸦,其实际项目并不曾添加。下片通过人物形态的转换,叙说故事。其之由袖罗、瘦影,风翦、红丝,变而为罗袖、影瘦,翦风、丝红,同样也不曾添加。无非是一位女子,于花落、鸦啼的背景下,通过风翦、红丝及翦风、丝红的变换,以展现其婀娜多姿的身段而已。这就是回文的奥秘。

这首词描摹的是眼前风物,虽然意义不大,但是依旧不失隽永别致。从中更可看到词人娴熟的文字技巧。

创作背景

这首词具体的创作年代不详。诗词在清朝是是一种社交手段,文人士大夫社交活动聊天的主要内容。在诗词游戏中大家也很容易融入交际圈,也不身份,都可以参与。作者在社交活动中写下这首词。

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原文翻译及赏析2

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

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

风翦一丝红,红丝一翦风。

注释:

回文:词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即诗或词中之各句皆可颠倒读之并均能成诵,使一句化为两句,又两两成义有韵。对此种修辞手法的起源说法不一,一说源于南朝梁刘勰,其《文心雕龙·明诗》中云:“回文所兴,则道原为始。联句共韵,则柏梁馀制。”但道原之作已佚;一说起自前秦窦滔妻苏蕙的《璇玑图》诗。

风剪:即风吹。剪,有快速之意。

简析

盛冬铃《纳兰性德词选》:“这是一阕回文词,每句都颠倒可诵,一句化为两句,两两成义有韵。回文作为词的一种别体,历来不乏作者,但要做到字句回旋往返,屈曲成文,并不是容易的事。有些人把这当作文字游戏,不免因词害义,以至文理凝涩,牵强难通,结果是欲显聪明,反而给人以捉襟见肘的感觉。容若此作虽然并无特别值得称颂之处,但清新流畅,运笔自如,在同类作品中自属佼佼者,故录之以备一格。

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风翦一丝红,红丝一翦风。

译文

满天是雾花的寒窗对着天空渐暝的暮色,傍晚的天空遥遥对着寒窗的雾花。花儿凋零,啼鸦声声。乌鸦开始啼叫,正值落花时节。

垂着罗袖的影子显得清瘦不已。清瘦的身影正垂着罗袖。和风剪出一丝丝红线,红线似春风剪得整整齐齐。

注释

菩萨蛮:词牌,也用作曲牌。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下片后二句与上片后二句字数格式相同。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

一丝红:典出五代蜀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牵红丝娶妇》:“郭元振少时,美风姿,有才艺……张曰:‘……吾欲令五女各持一丝,慢前使子取便牵之,得者为婚。’元振欣然从命。遂牵一红丝线,得第三女,大有姿色。”后常用“红丝”比喻姻缘巧合。

暮天:傍晚的天空。

风剪:即风吹。剪,有快速之意。

赏析:

这首词每两句都是反复回文。“雾窗寒对遥天暮”,从最后一个字“暮”倒着往前读,就是下一句“暮天遥对寒窗雾”;“花落正啼鸦”,倒过来也就是下一句“鸦啼正落花”,这就是回文诗的一种。一般的选本里很少会选这首词,原囚很简单:这是纯粹的文字游戏,并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和深刻内涵在里边。这道理是完全正确的.,回文诗大多都仅仅是文字游戏而已,就像厨师雕刻出来的一朵精美绝伦的萝卜花,无论多漂亮,也只是正餐旁边的一个装饰。但是厨师愿意去雕刻萝卜花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是要让整桌菜卖出更贵的价钱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炫技。这是人的天性,如果掌握了高于常人的技术,总忍不住会拿出来卖弄卖弄,没机会卖弄的话,在受到环境的刺激后,就会“技痒”。

从词的作法看,上片布景,下片说情,或者叙事、造理,这是宋词基本结构模式。回文体的歌词,大体上亦依此模式填写。上片的相关物景,包括雾窗、暮天,花落、鸦啼,经过回环往复,变而成为窗雾、天暮,落花、啼鸦,其实际项目并不曾添加。下片通过人物形态的转换,叙说故事。其之由袖罗、瘦影,风翦、红丝,变而为罗袖、影瘦,翦风、丝红,同样也不曾添加。无非是一位女子,于花落、鸦啼的背景下,通过风翦、红丝及翦风、丝红的变换,以展现其婀娜多姿的身段而已。这就是回文的奥秘。

这首词描摹的是眼前风物,虽然意义不大,但是依旧不失隽永别致。从中更可看到词人娴熟的文字技巧。

第二篇: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原文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原文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

清代:纳兰性德

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

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

译文:

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

乍暖还寒的天气下着小雨,酒醉后残存的余香似乎也在模仿着秋天的伤感情绪。果然是在怀念远方的人啊,连眼泪都把青衫湿润了。

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

相思之情不胜愁苦,我一个人孤枕而眠,更觉烦闷无聊。弹指间,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还记得当初和你分别时,桃花千树、杨柳依依的画面,这一切多么令人怀念又惆怅啊。

注释:

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niǎo)秋情绪。才道莫伤神,青衫(shān)湿一痕。

中酒:犹酒酣,非醉非醒之状态。青衫:古代学子或官位卑微者所穿的衣服。

无聊成独卧,弹指韶(sháo)光过。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

弹指:极短的时间。本为佛家语。韶光:美好的时光,此处指春光。

赏析:

这首词写思念之苦。

词先由凄苦情绪写起。上片第一句,“新寒中酒敲窗雨”,“中酒”意思是喝醉酒,新寒是指寒冷冬季来临前时期,即深秋时节。“残香细袅秋情绪”,意思是说:悲秋的情绪,像一缕残香,细袅如丝,萦绕心头,窗外的秋雨,不断地敲打着窗门,也敲打着他的心扉,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当时凄苦的心境。他在周围一片静寂中,望着香炉里的残烟,袅袅升起,满腹愁思,只能以酒浇愁。秋风秋雨,萧飒凄凉,搅得人愁怀似醉。“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道出了词人心情凄苦惆怅的缘由,正是因为思念心上人。诗人以“酒”、“雨”、“烟”几样景物,构成一幅凄残景象,把抒情主人公愁肠百结、泪洒衣衫的思念之苦,巧妙而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下片“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指的是尽管孤枕而眠,弹指间,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可是思念之心却清清醒醒,他依然还清楚地回忆着春天分手时的情景。词人在这里却将笔锋一转:“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主人公的眼睛一亮突然眼前出现一派春意融融、情意缠绵的幸福画面。这桃红柳绿的妩媚景色,这如此美好的幸福回忆,与前面的“新寒”、“窗雨”、“泪痕”的惨淡孤寂的情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出人意外,令人回味。层层深入地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又以反常的出人意外的感受表现感情的起伏变化,是词人最为熟悉,并且运用最多也最为成功的艺术手法。

全词情思翻转跳宕,屈曲有致,相思之苦表现得哀婉曲折。非有切身的体会,不会写得如此神采飘摇,真实细腻,令人感到一丝怅然。

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原文翻译及赏析2

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

纳兰性德〔清代〕

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

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

译文

乍暖还寒然天气下着小雨,酒醉后残存然余香似乎也在模仿着秋天然伤感情绪。果然是在怀念远方然人啊,连眼泪都把青衫湿润了。相思之情五胜愁苦,我一个人孤枕而眠,更觉烦闷无聊。弹指间,美好然时光一去五复返,还记得当初和你分别时,桃花千树、杨柳依依然画面,这一切多么令人怀念又惆怅啊。

注释

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为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中酒:犹酒酣,非醉非醒之状态。青衫:古代学子或官位卑微者所穿然衣服。弹指:极短然时间。本为佛家语。《翻译名义集·时分》:“《僧祗》云,十二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韶(sháo)光:美好然时光,此处指春光。

赏析

这首词写思念之苦。

词先由凄苦情绪写起。上片第一句,“新寒中酒敲窗雨”,“中酒”意思是喝醉酒,新寒是指寒冷冬季来临前时期,即深秋时节。“残香细袅秋情绪”,意思是说:悲秋的情绪,像一缕残香,细袅如丝,萦绕心头,窗外的秋雨,不断地敲打着窗门,也敲打着他的心扉,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当时凄苦的心境。他在周围一片静寂中,望着香炉里的残烟,袅袅升起,满腹愁思,只能以酒浇愁。秋风秋雨,萧飒凄凉,搅得人愁怀似醉。“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道出了词人心情凄苦惆怅的缘由,正是因为思念心上人。诗人以“酒”、“雨”、“烟”几样景物,构成一幅凄残景象,把抒情主人公愁肠百结、泪洒衣衫的思念之苦,巧妙而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下片“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指的是尽管孤枕而眠,弹指间,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可是思念之心却清清醒醒,他依然还清楚地回忆着春天分手时的情景。词人在这里却将笔锋一转:“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主人公的眼睛一亮突然眼前出现一派春意融融、情意缠绵的幸福画面。这桃红柳绿的妩媚景色,这如此美好的幸福回忆,与前面的“新寒”、“窗雨”、“泪痕”的惨淡孤寂的情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出人意外,令人回味。层层深入地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又以反常的出人意外的感受表现感情的起伏变化,是词人最为熟悉,并且运用最多也最为成功的艺术手法。

全词情思翻转跳宕,屈曲有致,相思之苦表现得哀婉曲折。非有切身的体会,不会写得如此神采飘摇,真实细腻,令人感到一丝怅然。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第三篇:《菩萨蛮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大意:不要在老之前回到故乡,不然回到家乡后会悔断肚肠。

出自韦庄《菩萨蛮其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释

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只合:只应。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垆边:指酒家。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当垆。”

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须:必定,肯定。

参考译文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应该在江南待到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比天空还青,游人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长得很美,卖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悲痛到极点。

赏析

菩萨蛮韦庄这首词,上片描写了风景如画的江南美景。大意是:江南美好,游人陶醉,不肯离去,应终老于此。躺在画船上,眼看着“春水碧于天”的春景图,耳听着细细的雨声酣然入梦,好不惬意!

是对第一首的回应。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说的是碧绿的春水,比天空还要明净,躺在游船画舫之中,和着雨声入睡,又是何等之美,何等之空灵。前二句的沉郁,与后二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以言喻的艺术张力。

过片暗用卓文君之典。汉时蜀人司马相如,与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孙宣布与文君断绝关系,司马相如就令文君当垆,自己穿着短裤,在大街上洗涤酒器。所以“炉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炉就是酒垆,炉边人指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上一首中“绿窗人”。主人公何尝不思念这位面如皎月、肤色赛霜雪的妻子?但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古人云富贵而不还乡,就像衣锦而夜行,而一事无成的人,回到家乡,心情却只有更加抑郁哀凉。这两句没有任何艺术技巧可言,纯粹靠人生阅历和情感动人,成为千古名句。清末大词人王鹏运提出,写词要符合“重、大、拙”三字诀,这两句就是“拙”的审美境界。

“莫还乡”实际正是由于想到了家乡。他没有用“不”字,而是用的“莫”带有叮嘱的口吻,是想还乡,但是由于此人逃避战乱,来到江南,饱尝离乱之苦,有故乡欲归而不能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未老”是第三层意思,意思是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没有关系,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所以五个字有三层意思的转折,表面上写的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实际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所以韦庄的词是“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纵观全词,通过分析我们得知本次乃忧时伤乱抒发思乡情感之作。虽借他人之口极言异乡美好,但也只不过是以乐景衬哀情,更突出词人哀伤之极、思乡之切!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江南之佳丽,但有思归之意。起两句,自为呼应。人人既尽说江南之好,劝我久住,我亦可以老于此间也。“只合”二字,无限凄怆,意谓天下丧乱,游人飘泊,虽有乡不得还,虽有家不得归,惟有羁滞江南,以待终老。“春水”两句,极写江南景色之丽。“垆边”两句,极写江南人物之美。皆从一己之经历,证明江南果然是好也。“未老”句陡转,谓江南纵好,我仍思还乡,但今日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情意宛转,哀伤之至。

第四篇: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3篇

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原文翻译及赏析1

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

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

译文

乍暖还寒的天气下着小雨,酒醉后残存的余香似乎也在模仿着秋天的伤感情绪。果然是在怀念远方的人啊,连眼泪都把青衫湿润了。

相思之情不胜愁苦,我一个人孤枕而眠,更觉烦闷无聊。弹指间,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还记得当初和你分别时,桃花千树、杨柳依依的画面,这一切多么令人怀念又惆怅啊。

注释

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为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

中酒:犹酒酣,非醉非醒之状态。

青衫:古代学子或官位卑微者所穿的衣服。

弹指:极短的时间。本为佛家语。《翻译名义集·时分》:“《僧祗》云,十二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

韶(sháo)光:美好的时光,此处指春光。

赏析

这首词写思念之苦。

词先由凄苦情绪写起。上片第一句,“新寒中酒敲窗雨”,“中酒”意思是喝醉酒,新寒是指寒冷冬季来临前时期,即深秋时节。“残香细袅秋情绪”,意思是说:悲秋的情绪,像一缕残香,细袅如丝,萦绕心头,窗外的秋雨,不断地敲打着窗门,也敲打着他的心扉,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当时凄苦的心境。他在周围一片静寂中,望着香炉里的残烟,袅袅升起,满腹愁思,只能以酒浇愁。秋风秋雨,萧飒凄凉,搅得人愁怀似醉。“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道出了词人心情凄苦惆怅的缘由,正是因为思念心上人。诗人以“酒”、“雨”、“烟”几样景物,构成一幅凄残景象,把抒情主人公愁肠百结、泪洒衣衫的思念之苦,巧妙而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下片“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指的是尽管孤枕而眠,弹指间,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可是思念之心却清清醒醒,他依然还清楚地回忆着春天分手时的情景。词人在这里却将笔锋一转:“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主人公的眼睛一亮突然眼前出现一派春意融融、情意缠绵的幸福画面。这桃红柳绿的妩媚景色,这如此美好的幸福回忆,与前面的“新寒”、“窗雨”、“泪痕”的惨淡孤寂的情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出人意外,令人回味。层层深入地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又以反常的`出人意外的感受表现感情的起伏变化,是词人最为熟悉,并且运用最多也最为成功的艺术手法。

全词情思翻转跳宕,屈曲有致,相思之苦表现得哀婉曲折。非有切身的体会,不会写得如此神采飘摇,真实细腻,令人感到一丝怅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康熙年间。纳兰在百无聊赖之时,回想起初恋的情景,感慨万分,为了表达对恋人的思念之情,故作下此词。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

清代:纳兰性德

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

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

译文:

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

乍暖还寒的天气下着小雨,酒醉后残存的余香似乎也在模仿着秋天的伤感情绪。果然是在怀念远方的人啊,连眼泪都把青衫湿润了。

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

相思之情不胜愁苦,我一个人孤枕而眠,更觉烦闷无聊。弹指间,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还记得当初和你分别时,桃花千树、杨柳依依的画面,这一切多么令人怀念又惆怅啊。

注释:

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niǎo)秋情绪。才道莫伤神,青衫(shān)湿一痕。

中酒:犹酒酣,非醉非醒之状态。青衫:古代学子或官位卑微者所穿的衣服。

无聊成独卧,弹指韶(sháo)光过。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

弹指:极短的时间。本为佛家语。韶光:美好的时光,此处指春光。

赏析:

这首词写思念之苦。

词先由凄苦情绪写起。上片第一句,“新寒中酒敲窗雨”,“中酒”意思是喝醉酒,新寒是指寒冷冬季来临前时期,即深秋时节。“残香细袅秋情绪”,意思是说:悲秋的情绪,像一缕残香,细袅如丝,萦绕心头,窗外的秋雨,不断地敲打着窗门,也敲打着他的心扉,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当时凄苦的心境。他在周围一片静寂中,望着香炉里的残烟,袅袅升起,满腹愁思,只能以酒浇愁。秋风秋雨,萧飒凄凉,搅得人愁怀似醉。“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道出了词人心情凄苦惆怅的缘由,正是因为思念心上人。诗人以“酒”、“雨”、“烟”几样景物,构成一幅凄残景象,把抒情主人公愁肠百结、泪洒衣衫的思念之苦,巧妙而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下片“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指的是尽管孤枕而眠,弹指间,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可是思念之心却清清醒醒,他依然还清楚地回忆着春天分手时的情景。词人在这里却将笔锋一转:“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主人公的眼睛一亮突然眼前出现一派春意融融、情意缠绵的幸福画面。这桃红柳绿的妩媚景色,这如此美好的幸福回忆,与前面的“新寒”、“窗雨”、“泪痕”的惨淡孤寂的情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出人意外,令人回味。层层深入地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又以反常的出人意外的感受表现感情的起伏变化,是词人最为熟悉,并且运用最多也最为成功的艺术手法。

全词情思翻转跳宕,屈曲有致,相思之苦表现得哀婉曲折。非有切身的体会,不会写得如此神采飘摇,真实细腻,令人感到一丝怅然。

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

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

翻译

译文

那时,天气也刚好是这时。却醉倒了。心中有事,酒未入唇,人就醉了。此时,冷雨敲窗。屋内,烛光摇曳,残香仍袅袅,伊人已不在。秋情依旧。孤独的你,是那散落的梧桐叶子,——不起时光,风雨,化作黄叶飘去。刚刚还在劝慰自己,不要黯然神伤。可青衫已湿,不知是何时滴落的泪。回想与伊人分别的时候,正是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三月。那姹紫嫣红的小园外,杨柳如烟,丝丝弄碧。当寂寞在唱歌的时候,伊人唱着寂寞,执子之手,与你分离。

注释

①中酒:醉酒。

②青衫句:谓由于伤心而落泪,致使眼泪沾湿了衣裳。青衫,古代学子或官位卑微者所穿的衣服。

③弹指句:弹指,极短的时间。本为佛家语。《翻译名义集·时分》:“《僧祗》云,十二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韶光,美好的时光,此处指春光。”

赏析

此篇写春日与伊人别后的苦苦相思。上片前二句写此时相思的情景,接二句转写分别之时的情景。下片前二句再写此时无聊情绪,后二句又转写分别时的景象。小词翻转跳宕,屈曲有致,其相思之苦情表现得至为深细。

第五篇:菩萨蛮·回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菩萨蛮·回文原文赏析及翻译4篇

菩萨蛮·回文原文赏析及翻译1

菩萨蛮·回文冬闺怨

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

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

翻译

雪花飞暖融了少妇的香脸。香气的脸上融化了飞花似的雪。在铺天盖地的雪面前,我凭着单衣抵挡。尽管我衣服单薄,靠着它就不怕雪欺压。

离别时梅的果子已经结了结子的梅熟时,我们离别。只要他归来的话,我不恨梅花开得太晚。梅花迟开了,我愁恨的是他还不归。

注释

香颊:少妇的香脸。

欺:压,盖。

任:凭靠。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十月。苏轼被贬黄州,“杜门谢客”,冬至后又去天庆观养炼。在无所收获之后,作该词以解脱。

赏析

上片,用烘托的笔法,写少妇暮冬时节站在雪地里,忍着严寒的威胁,盼望郎君归来的情景。将阻碍爱情的原因归怨于一种客观事物的表达手法,人们称之为“移恨于物”。“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点明盼望郎君的时令、气氛与环境。漫天飞雪扑面来,反觉雪暖了脸,脸融了雪。冷就是冷,雪就是雪。冷、雪不可变暖,这纯属于一种心理变化。雪有人情,人有真理,物随人变。“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直议少妇穿着单衣,冒着严寒而不动摇的坚贞如一的精神。一“欺”,一“任”,辩证地烘托了少妇铮铮贞骨的爱情。

下片,以回忆与推进相结合的手法,深一层地展示少妇思念郎君、盼望郎君而未愿的心态。“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忆起甜蜜的岁月,美好的离别。“梅子”不仅表明少妇与郎君离别的时令,更重要的象征着他们高洁的爱情与青春。“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再透过一层,道出了少妇此时此地难言之隐痛。只要你归,我不嫌梅花开晚了我最大的愁恨则是梅花开了,果子结了,你还是不回到我的身边。“恨”中饱含几分真情,“恨”中平添几分情趣。可谓牵肠挂肚,刻骨铭心,“恨”思绵绵无尽期。

全词,通过现实与回忆、景物与人情、回环与强化、直写与烘托等相结合的手法,将一位痴心的少妇思念郎君又不能如愿从而产生的愁“恨”推向了高潮。

菩萨蛮·回文原文赏析及翻译2

菩萨蛮·回文

宋代 苏轼

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

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

译文

山南的江水浅处红梅开出小花,浅红色小朵梅花,开放在江南山岭上。红梅探看我倚靠着稀疏的篱笆,红梅从篱笆的缝里朝我望着。

南极老人星行将到来,老人星到时,就是进入暮年时。离别时我们叮嘱要珍惜余年,红梅枯谢了,我们会依恋别离时的情谊。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菩萨篁”、“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等。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

回文:诗词的一种形式,因回环往复均能成诵而得名,相传起于前秦窦滔妻苏蕙的《璇玑图》。

江南:代指黄州。

疏篱:稀疏的篱笆。

篱疏:篱笆之间的缝隙。

老人:老人星,又叫寿星,暗指时光流逝很快。

行人,代指赵晦之。老:暮年。

残枝:残败的梅花树枝,这里代指余年。

惜:依恋。

创作背景

苏轼贬居黄州后写了不少咏梅诗词。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元月,时值梅花盛开,苏轼作该词歌颂红梅高洁的品格,赠给在藤州(今广西藤县)任知州的好友赵晦之。

赏析

上片,以拟人的手法,写梅与人传情,赞美了梅一样高洁的人格。“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开头两句用回环句式特写了细弱的“小梅”开在很不显眼的“江南”黄州这块土地上,苏轼借以自喻贬谪的孤芳生活。“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突出了细弱的梅花与贬谪的苏轼同是苦命根,如坐篱牢,只能通过篱缝传话慰藉,借以显露出梅的孤傲品格,人的独立性格。上片,既描写了景物梅的形象,又体现出景物梅的形象中的苏轼的情感体验,引起读者的共鸣。

下片,从时空变化的角度,苏轼叮嘱赵晦之要把握住有限的时光,珍重自己,爱惜余年。“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反复进言,以“老人”点明双方生存的时间,以“行人”点明双方生存的空间。时空交错,造成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苍凉感。“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苏轼仍以梅的品格自喻,点明了该词“红梅赠别”的主旨:虽是暮春的残枝梅,仍傲立于自然间,但应珍惜。说不定来年一到,“春风吹又生”,新枝发新芽了,暗示着苏轼傲然不屈,期望重返朝廷的美愿。

与其他咏梅词一样,该词仍然是以梅格喻人品的。残梅的枯凉景象与词中“行人”的孤独身影融合无间。这是以景物渲染出“惜别离”的环境与气氛,寄寓着岭南的残梅和黄州的残梅,终有一天,会焕发出新枝而青春永驻的情意来。

菩萨蛮·回文原文赏析及翻译3

菩萨蛮·夏景回文

火云凝汗挥珠颗。颗珠挥汗凝云火。琼暖碧纱轻。轻纱碧暖琼。

晕腮嫌枕印。印枕嫌腮晕。闲照晚妆残。残妆晚照闲。

古诗简介

《菩萨蛮·夏景回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十一月。上片,写少妇挥汗如珠、轻纱裹体的夏日容貌。下片,描绘了少妇午睡美和晚妆美。全词,采用渲染、比拟的手法,描写了夏日少妇的体态美、午睡美和晚妆美。

翻译/译文

火云夏热凝聚着的汗水散成珠粒,颗粒珠子般的挥汗凝聚成火云。玉石般的身上,天暖得只穿碧色的轻纱。轻厚、碧色的衫衣,裹着如玉般的肌体。

脸颊上泛出的红晕,怕是被枕头印出来的。印在枕头上的是讨厌的脸上胭脂。空闲时,对照镜子,一看晚妆残散了。卸了妆,对着夕阳,也觉得轻闲无享。

注释

①菩萨蛮: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菩萨篁”、“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等。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

②回文:诗词的一种形式,因回环往复均能成诵而得名,相传起于前秦窦滔妻苏蕙的《璇玑图》。

③琼:透明的`玉石,代指少妇的肌体。

④嫌:怕。

⑤嫌:讨厌。晕(yùn):代指胭脂。

⑥闲:空闲。

⑦残:卸退。晚照:夕阳。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十一月,苏轼诗情高涨,作该词咏暮春闺情。

赏析/鉴赏

上片,以比拟的手法,写少妇挥汗如珠、轻纱裹体的夏日容貌。“火云凝汗挥珠颗,颗珠挥汗凝云火”,渲染了少妇脸部的热汗如珍珠般的美。动静结合,神韵飞舞,光彩照人。上句突出“夏”之意,下句突出“汗”之美。“琼暖碧纱轻,轻纱碧暖琼”,写少妇绿中透白的肌体美。第三句突出“碧纱”的“轻”飘美,第四句突出白玉般的朦胧的体态美。诸多群像巧妙组合,造成了一种宛如仙女飘逸、分外妖烧的意境美。

下片,采用渲染手法,进一步描绘了少妇另外两种美:午睡美和晚妆美,即突出写了少妇午睡之后和晚照卸妆的体态美。“晕腮嫌枕印,印枕嫌腮晕”,将红脸与红枕互为因果,映衬出少女午睡而生的“晕”、“羞”的“红颜”美。“闲照晚妆残”句中“晚”字,点明少妇“闲”与“妆残”的时间。“残妆晚照闲”句中“晚照”,则渲染了少妇“残妆”后的“闲”适生活氛围。这种侧面描写具有极好的审美效果,颇有迷人的魅力。

为表现少妇的体态美,全词总是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同质同构的客观物象,来创造符合自己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的意象。通过“火云”、“碧纱”、“琼暖”、“晕腮”和“晚照”等色彩词语,塑造了“火云凝汗”,碧纱琼裹、晕腮枕印、晚照残妆等少妇特有的体态美和闲适美的睡美人形象。

菩萨蛮·回文原文赏析及翻译4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翻译

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

注释

柳庭风静人眠昼: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昼眠人静风庭柳: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香汗薄衫凉: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薄汗香: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手红冰碗藕: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藕碗冰红手: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冰:古人常有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的习惯,待盛夏之时取之消暑。

郎笑藕丝长: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长久。在古典诗词中,常用“藕”谐“偶”,以“丝”谐“思”。

长丝藕笑郎: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担心他薄情寡意不如藕丝长)。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

注释

柳庭风静人眠昼: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昼眠人静风庭柳: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香汗薄衫凉: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薄汗香: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手红冰碗藕: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藕碗冰红手: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冰:古人常有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的习惯,待盛夏之时取之消暑。

郎笑藕丝长: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长久。在古典诗词中,常用“藕”谐“偶”,以“丝”谐“思”。

长丝藕笑郎: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担心他薄情寡意不如藕丝长)。

鉴赏

通常的回文诗,主要是指可以倒读的诗篇。回文诗尽管只有驾驭文字能力较高的人,方能为之,且需要作者费尽心机,但毕竟是文人墨客卖弄文才的一种文字游戏,有价值的作品不多。宋词中回文体不多,《东坡乐府》存有七首《菩萨蛮》回文词。

苏东坡的回文词,两句一组,下句为上句的倒读,这比起一般回文诗整首倒读的作法要容易些,因而对作者思想束缚也少些。东坡的七首回文词中,如“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颦浅念谁人,人谁念浅颦”、“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等,下句补充发展了上句,故为妙构。

这首回文词是作者“四时闺怨”中的“夏闺怨”。上阕写昼眠情景,下阕写醒后怨思。用意虽不甚深,词语自清美可诵。“柳庭”二句,关键在一“静”字。上句云“风静”,下句云“人静”。风静时庭柳低垂,闺人困倦而眠;当昼眠正熟,清风又吹拂起庭柳了。同是写“静”,却从不同角度着笔。静中见动,动中有静,颇见巧思。三、四句,细写昼眠的人。风吹香汗,薄衫生凉;而在凉衫中又透出依微的汗香。变化在“薄衫”与“薄汗”二语,写衫之薄,点出“夏”意,写汗之薄,便有风韵,而以一“凉”字串起,夏闺昼眠的形象自可想见。过片二句,是睡醒后的活动。她那红润的手儿持着盛了冰块和莲藕的玉碗,而这盛了冰块和莲藕的玉碗又冰了她那红润的手儿。上句的“冰”是名词,下句的“冰”作动词用。古人常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留待夏天解暑之用。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诗“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写以冰水拌藕,犹此词“手红”二句意。“郎笑耦丝长,长丝藕笑郎”,收两句为全词之旨。“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绵长,古乐府中,常以“藕”谐“偶”,以“丝”谐“思”,藕节同心,故亦象征情人的永好。《读曲歌》:“思欢久,不爱独枝莲(怜),只惜同心藕(偶)。”自然,郎的笑是有调笑的意味的,故闺人报以“长丝藕笑郎”之语。笑郎,大概是笑他的太不领情或是不识情趣吧。郎的情意不如藕丝之长,末句始露出“闺怨”本意。

赏析

东坡的回文词,两句一组,下句为上句的倒读,这比起一般回文诗整首倒读的作法要容易些,因而对作者思想束缚也少些。东坡的七首回文词中,如“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颦浅念谁人,人谁念浅颦”、“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等,下句补充发展了上句,故为妙构。

这首回文词是作者“回时闺怨”中的“夏闺怨”。上片写闺人昼寝的情景,下片写醒后的怨思。用意虽不甚深,词语自清美可诵。“柳庭”二句,关键在一“静”字。上句云“风静”,下句云“人静”。风静时庭柳低垂,闺人困倦而眠;当昼眠正熟,清风又吹拂起庭柳了。同是写“静”,却从不同角度着笔。静中见动,动中有静,颇见巧思。三、四句,细写昼眠的人。风吹香汗,薄衫生凉;而在凉衫中又透出依微的汗香。变化在“薄衫”与“薄汗”二语,写衫之薄,点出“夏”意,写汗之薄,便有风韵,而以一“凉”字串起,夏闺昼眠的形象自可想见。过片二句,是睡醒后的活动。她那红润的手儿持着盛了冰块和莲藕的玉碗,而这盛了冰块和莲藕的玉碗又冰了她那红润的手儿。上句的“冰”是名词,下句的“冰”作动词用。古人常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留待夏天解暑之用。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诗“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写以冰水拌藕,犹此词“手红”二句意。“郎笑耦丝长,长丝藕笑郎”,收两句为全词之旨。“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绵长,古乐府中,常以“藕”谐“偶”,以“丝”谐“思”,藕节同心,故亦象征情人的永好。《读曲歌》:“思欢久,不爱独枝莲(怜),只惜同心藕(偶)。”自然,郎的笑是有调笑的意味的,故闺人报以“长丝藕笑郎”之语。笑郎,大概是笑他的太不领情或是不识情趣吧。郎的情意不如藕丝之长,末句始露出“闺怨”本意。

这首词在格律、内容感情、意境等方面都符合回文词的要求,同时又不失作者的大家气派,实为难得。

下载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原文翻译及赏析(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原文翻译及赏析(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菩萨蛮·回文原文翻译及赏析(推荐阅读)

    菩萨蛮·回文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菩萨蛮·回文原文翻译及赏析1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翻译院......

    春暮原文翻译及赏析(含5篇)

    春暮原文翻译及赏析(汇编15篇)春暮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春暮西园明代: 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译文:在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美景里......

    《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可选)

    《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刚与病相宜,锁窗薰绣衣。画眉烦女伴,央及流莺唤。......

    梦天原文翻译及赏析

    《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贺。其古诗全文如下:老兔寒蟾泣天色,去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翻译,赏析(5篇范文)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翻译,赏析3篇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翻译,赏析1作品原文菩萨蛮[唐]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

    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原文翻译及赏析(全文5篇)

    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原文翻译及赏析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原文翻译及赏析1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今日是何朝,看予度石桥。梢梢新月偃,午......

    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原文翻译及赏析[本站推荐]

    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原文翻译及赏析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原文翻译及赏析1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绿杨堤下路,早......

    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原文翻译及赏析[五篇材料]

    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原文翻译及赏析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忆郎还上层楼曲。楼前芳草年年绿。绿似去时袍。回头风袖飘。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