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诵读作文(精选五篇)

时间:2022-04-04 02:25: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学诵读作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学诵读作文》。

第一篇:国学诵读作文

精选国学诵读作文汇编10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学诵读作文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学诵读作文 篇1

或许风只是稍纵即逝,但湖水知道它来过,给行人带来了清凉;或许花只是绚烂一时,但泥土知道它来过,给世界带来了芬芳;或许人生只是短短数十载,但很多人知道他来过,因为他们笔下的书籍早已成为经典,流芳百世。

每一缕星光都闪烁着如歌的往事,每一个清晨都预示着无限的启迪。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回头望,一路上的点点滴滴,如同沙滩上的脚印,真真实实地刻在心头,时刻提醒着我:我们在成长。

人生,就是一节在铁路上飞驰的列车,而我,则是那个怀里抱着书本的乘客,瞳孔里纷飞着黑玫瑰般的铅字,望着窗外那飞舞的人生,不停地转动的时光,我陷入了深思……经典,仿佛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翻开书本,一切的烦恼忧愁,都离我而去。在我的脑海中,只剩下那壮阔浩瀚的故事,一次次冲击着我的心房。

读到《大学》,我懂得“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只有现拥有光明正大的品德,革旧图新才能达到最好的境界。在文章中,“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称为解决自己浮躁的方法。

修身是“八目”中的核心;“八目”包含着“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而“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只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做到了,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事物要看实质,只有拥有良好的品德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才能确立正确的目标。只有确定目标,志向坚定,才能镇静不燥的心安理得的思虑,进而得到收获。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呼?”我相信,每个人在努力之后,都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天之明命”是指上天平等赋予每个人的德性。它强调了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美好的,但是可能由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不同才导致了人们在品行和德性方面的差异。因此“皆自明也”,是说要我们自己加强自身的修养才行。

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心中有一个目标,低着头去努力,也许某一天,当你抬起头的时候,目标就在咫尺之间,不要远望目标,那样只会让自己感觉遥不可及,要“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在做学问的时候,只要像打磨美玉一样,反复琢磨,就能将自我修炼成人生的最高境界。成长的旅程中,我们需要的是从容地经历,平静地感知,勇敢地面对。每个人的成长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若成长是一篇著作,那么烦恼便是藏在段落深处的错字;如果成长是一张白纸,那么烦恼便是附在背面的一个瑕疵。

在成长的岁月里,我一直享受着读书所带来的快乐。翻开书本,我默默地成长,合上书本,我看见百变的人生。

一本本经典让我们成长,看懂人生中的花开花落,我已停不下成长的脚步。

经典,伴我一生!

国学诵读作文 篇2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名言,古诗词,经典故事,我觉得这本书特别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因为每首古诗都有注释,文章还配有插图,所以它不仅使繁冗的文句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生动有趣,更能让我们深刻的读懂文章的内涵,这不正是我们所喜欢的愉快阅读吗?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自信不疑”这一单元,它用许多的古代寓言和成语故事,以及古诗来教育我们:人要树立起自信心,失败了不能气馁,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读了之后,我受启发很大,我本身是一个胆小的人,处处都爱面子,竞选班干部时,我很想当,但又怕落选,结果看到别人当选之后那开心的样子,我心里却很不是滋味,哎,都怪我自信心不足,怕失败啊,从今以后,我一定要胆大起来,自己想做什么就大胆去做,因为只有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才能敢去尝试,才能做得更好!

阅读时,我还积累了不少的名言、成语,如“天生我才必有用”,“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胸有成竹”、“果于自信”、“舍我其谁”、“集思广益”等,这些对我们拓宽知识,提高写作都有很大帮助,同学们以后可要多多积累哟!

茫茫书海,好书难求,愿《国学经典诵读》这样的好书多起来,也愿读这样好书的读者多起来,拓宽知识,丰富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写作,好处多多,同学们,快快行动吧!

国学诵读作文 篇3

文化乃民族之本,国学乃文化之基。国学可以开启一个人的智慧,培养一个人的性格,给予一个人通往知识殿堂的阶梯。

我近期读的国学是《唐宋八大家》。翻开这本厚厚的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韩愈的《马说》。看着这字字珠玑,我面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手拿马鞭,洋洋自得的人。而在他身边被抽打的一匹马,却在不停地哀鸣。这可是一匹千里马啊!可是,它为何看起来却显得瘦弱无比呢?原来是马夫没有给它充足的食料,千里马吃不饱,力气不足,越发被当作了普通的马来对待。“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但是千里马何时能等来伯乐?又何时才能盼来脱颖而出的机会呢?假如世上已无伯乐,已无擅于洞察的慧眼,那么世上的千里马也会随之“消失”。

我领悟到了,韩愈所讲的千里马,是暗喻世上的人才。而伯乐,是暗喻发现和挖掘人才的眼睛。名家的古文,并不是高深得让人难以企及,直到今天,也仍然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再看下面这篇《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看到这句话,我不禁想起了老师们经常嘱咐的:“如果课上有不懂的地方,下课再问老师”。可是在现实中,不是每个人都会这样做。大家都弄明白了吗?不一定。甚至有些人以主动请教他人为耻!被动接受和主动请教,都是获得知识的途径,对于我们来说,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多么一语中的的文字!真理在谁那里,谁就有资格成为老师,而不论他的地位和名气。如果有人对此不以为然,他就会“惑”到永远而一事无成。韩愈的《马说》让我明白了伯乐是多么的重要,那么他的《师说》则让我懂得了学习求知的态度和解疑释惑的方法。国学总是能使我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使我洗涤了心灵,让我明白了许许多多,让我在成长的过程中豁然开朗。

国学诵读作文 篇4

尊敬的各位学生家长:您好!

现在《弟子规》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广下,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家庭、学校、企业、团体掀起了学习弟子规的热潮。《弟子规》是由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女: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这本书是儿童启蒙读物;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女敦伦尽份、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但是由于“十年**”及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为中心,人们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导致有些人的道德伦丧,甚至有些人触犯法律,走向犯罪的深渊。

我们学校在20xx年3月起,在教师内部掀起学习《弟子规》和向学生、家长宣传《弟子规》活动。本学期初,我们制定出了教育中心口号“古人训,正言行,读经典,修身心”,并根据此精神本学期的德育中心“诵读中华经典,创建书香校园”和“推广国学精萃,传承民族精神,创建文明校园”。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个孩子做人的根本,只有了孝心,才会有爱心,有了爱心才会惠心,有了惠心才会让家长放心、省心。现在家庭是一个到两个孩子,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就是把孩子教育好、培养好。家长朋友,你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教好子女,只有我们学习《弟子规》才能把孩子教好,“教儿教女先教已”,要把儿女教好,首先要提升自己,自己先学好,这样才能当好身教的家庭老师。古人所说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齐而后天下治。如果家庭都不稳定,社会肯定就乱了……如今的社会现象:恐怖战争、残害杀伤、争名夺利、以丑为美……以及我们常常听说:学生之间打架出人命、跳楼、离家出走,不听父母话的孩子越来越多……种种不良现象令人担忧。

家长同志们:学校每周开设一节国学课程,加大学生对国学的诵读并践行国学的力度,学校要求家长要全力配合学校的教育,和孩子一起学习和践行《弟子规》。弟子规不仅仅是教导孩子的,就其内容而言,更是我们大人践行给孩子看的。孩子的模仿力极强:你教他礼貌,他就懂得尊敬人;你教他说脏话,他就学会骂人。所以,我们大人的一言一行都应当给孩子做出表率。

家长同志们:我们要建立幸福的家庭,就必须把孝植根孩子心中,把孝的习惯在日常生活实践,把孝的美德代代相传。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祖国的下一代,让子女都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

国学诵读作文 篇5

对于经典,我起初并不了解,后来在信息孙老师的指导下,我才对经典有了一些认识。我现在正在读《论语》。《论语》是我踏入经典世界的第一步,说实话,我对经典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并不觉得读经典有多么的好。

不过,孙老师每逢信息课就向我们推荐。我想:孙老师这么积极,也许经典真的对我们帮助。接着,在孙老师的要求下,我们班很多人都买了《论语》。在经典的世界探索起来。我记得以前孙老师对我们说:“我女儿也读经典,如果我要害了你们,那我也已经把我的孩子给害了。”我知道孙老师的女儿俞典典读经典读得很棒,要是我也能这么厉害就好了!我要努力了!俗话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反正也没什么坏处,多读点书也好啊!我觉得经典中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精华。现在很多外国人都在读中国的经典,我们这些实在的中国人怎么能不如外国人呢?所以说,我们就要更了解经典,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我要让自己更深地体会经典。

国学诵读作文 篇6

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学习国学经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学习国学经典让我学会感恩、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

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总而言之,在古文经典中,古圣先贤把思想、理念、精神中的精髓传承给我们,我们颂读《经典》,能够聆听到圣贤的教诲,对我们是莫大的幸事。学贵力行,圣贤文化的学习,贵在把它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从中得到真实的利益。诵读国学经典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一路向前,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们应遵循古圣先贤的教诲,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国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识绚丽的奇葩,他的无穷魅力值得我们长久而深入的探究。

国学诵读作文 篇7

挥汗如雨,金桂飘香,在这个喜悦的季节里,让我们掀起诵读经典的高潮,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我们更好地认识经典文化,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经典的传承。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文明家园。中华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名族精神,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美德,是民族经典文化的结晶,是建设文明社会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情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国学经典,文化蕴含丰厚,蕴藏着丰富的文明礼节和做人道理。如《论语》中所记载的孔子的许多循循善诱之言,至今仍被世人奉为至理;也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在《孟子》卷十二的“丹之活水”中,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否定了他的说法。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令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这件事讲了白圭总自以为是,自私自利,只图个人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到别人身上,自私自利的表现。孟子则用和蔼的态度、尊敬的言辞批评了白圭自以为是、以邻国为壑的错误做法,体现了孟子的仁爱思想。主要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有一颗仁爱的心,处理事情的时候既要有利于自己,又要有利于邻居,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一首《游子吟》体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母爱如空气,阳光和水,拥有他就拥有了世上的珍宝,什么也不能换取,她却让平凡的生活充满色彩。但没有她,即使有世上的珍宝,也不过是一堆货物而已。母爱神圣、淳朴,只求给予,不求回报。但我们一次次的辜负她,只求索取,不求报答。可恶的我们却将母亲一声声甜蜜的问候当做一次次烦躁的唠叨,将母亲一次次的关心当做是一种施舍……苍天无情,世间万物,唯独将母亲渐渐变老。

“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如此孝顺的孔融,一个只有四岁的小孩都知道孝顺和谦让。孝顺是一个人的品德,谦让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当今社会发展较快,但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素质越来越低,都遗失了自己的思想品德。现在一个比孔融大三四倍的青少年也不一定会做到孝顺和谦让。好听的话语谁都会说,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去做呢?所以语言在行动面前往往都是苍白的。经典文学都是易学难行。放眼望去,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代诗人虽然生活贫困,但精神的财富战胜了生活的贫寒。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明白了只有精神财富才能托起民族的骨气。

《三字经》运用事理并举的方法,以大量典故、故事,蕴含了我们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导尊敬师长,宽厚待人的,有颂扬勤劳节俭,清正廉洁白,有劝诫谨慎持身,悔过改错的,有爱国爱民,弘扬正气的,有激励立志勤学,发愤图强的,可以说这些内容包含了我们生活的诸多方面。经典诗文感人肺腑,中华美德动人心玄,《三字经》就是教我们在现代生活中怎样对待人与事,如何找到人生的坐标,如何培养道德情操的。

“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这是《三字经》中两则多么激励人勤奋学习,发愤图强的典故呀。当我读到这两句时不禁感慨万千,在现在的社会,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中的小皇帝,家庭条件优越,不愁吃穿,整天就沉迷网络游戏、电视,很多的孩子都成了荧屏儿童。现在的孩子很难理解典故中古人那奋发学习的决心。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任重而道远,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经典诗文中的故事来教育学生,还应该在经典诗文典故的基础上予以拓展,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现代生活的实际,去教育学生,去塑造他们的灵魂,为孩子的终身打下做人成才的良好基础。

经典诵读可以提高我们自身文化品味和人文素养,通过诵读经典可以使我们了解中华文化历史,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让经典浸润人生,传承国学文明。

国学诵读作文 篇8

今天是传统的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兴高采烈地来到奶奶家。奶奶家里聚集了很多亲戚,大人们都在帮忙准备饭菜,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爷爷奶奶在一边看着笑得更是合不拢嘴。

吃完晚饭我和表姐就迫不及待地把月饼和饮料搬到了阳台的桌子上,打算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然后再到天府广场上去观花灯。这时月亮隐隐约约地出现了,慢慢地越来越圆,越来越亮,就像一块圆润的宝玉挂在了天上,皎洁的月光如清水般洒向大地。我们凝神望着月亮,这时,我的脑海里突然涌现出苏轼的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月亮里面真的有宫殿住着仙人吗?正想着,妈妈就走过来给我们讲起《嫦娥奔月》的故事……我边听边想:嫦娥一直住在月宫里多孤单啊!人间就是她的故乡,她会思念亲人吗?月宫里也有月亮吗?她会不会像李白一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呢?不知她那里有没有电脑呢?我多想发QQ信息邀请她到我家来玩呀。听说嫦娥的舞姿很美,我们可以一起唱歌跳舞;我还可以带她去看咱们四川可爱的大熊猫;我们还可以畅游美丽的府南河,参观壮观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正在想得开心的时候,就听到表弟在大喊:“姐姐,广场上好热闹啊!我们赶快去玩吧!”

果然,天府广场上人头攒动,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广场上到处都挂着一排排色彩绚丽的纸灯笼,装扮得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灯谜令人大开眼界,大伙儿都猜得兴趣盎然。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在这样团聚的日子里,看着身边的亲人,看着身边与亲人共欢笑的人群,我感到幸福的月光温柔地拥抱着我,还有什么能和亲人相依更幸福的呢?真心祝愿所有思念故乡的游子们和亲人早日团聚,长伴此时。

国学诵读作文 篇9

爸爸和妈妈都是老师,他们很喜欢读书。受到父母的影响,我也喜欢上了读书。

上三年级后,《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课余时间,我便取出《国学经典诵读》来看。遇到不懂的地方,我便借助书上的插图和注释理解书中的文句。《国学经典诵读》中的“满招损,谦受益”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句话出自《尚书大禹谟》,意思是“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虚并时时感到自己的不足,能因此而得益。”这句话让我明白并改正了自己的不足。

因为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很好,我对班里的同学夸下海口:“学数学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于是我不再认真学习。当第一单元数学检测成绩出来后,我傻眼了,班里好多数学考到了95分以上,而我只得了83分。这一切都怪我太骄傲了!

从那以后,我开始认真听讲、认真做题了,我的成绩提高了一大截。我自己知道让我学习态度发生改变的是“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做人要谦虚的道理。

现在,《国学经典诵读》已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在和《国学经典诵读》相处的日子里,我的知识面渐渐拓宽了,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今后,我会更加用心领悟《国学经典诵读》中词句的内涵,让《国学经典诵读》伴我成长。

国学诵读作文 篇10

书籍,是记录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学形式,是每个人心头的情感咨询师,是人类艺术的一项瑰宝。我就是一个在经典书籍的沐浴下慢慢成长的美德少年。

上一二年级时,妈妈就开始陪着我读经典故事,一直坚持着。从《格林童话》中,我看到了王子和公主的美好爱情故事;从《安徒生童话》中,我认识了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无能的国王;从《中国神话故事》中,我领略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开始背诵经典。从《三字经》、《弟子规》到《百家姓》、《千字文》,从《大学》到《中庸》,从《诗词启蒙》到《唐诗宋诗》。妈妈也会背经典,给我做榜样,现在我们正在背诵《论语》,挑战自我。

刚开始读经典时,我觉得读经典没有用,我心里很反感。妈妈告诉我:圣贤其实是内心强大的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是无论身处顺境逆境,都能快乐幸福的人;是遇到什么困难,都有足够的智慧去应对的人;是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委屈磨难,都能从最合适的角度去看待的人;是无论到哪里,都能与人和谐相处的人;圣人,是无论做高官还是普通人,都能够幸福的人。这也是妈妈让你读经典最大的心愿,愿你今后可以做个幸福的人!幸福的人,是具备幸福力的人,幸福的人,是有教养的人,让他人感觉到舒服顺眼的人。虽然我对妈妈的这番话还是朦朦胧胧不太明白,但我明白了妈妈的良苦用心。

是呀,像爱国诗人屈原,他坚持自己的信念永不动摇。像李白和苏轼,他们虽然被贬官多次,但是他们仍然坚持创造诗词。他们的诗词既反应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败。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性格豪迈,具有浪漫主义精神。他们根据人生境况,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这种人生观非常了不起。读他们的诗词,让我常常心情大好。

最近,我正在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这本书带着我穿越古今,走过诗经汉赋,走过四大名著,走过腐败清朝,停留在繁荣大中国。我在历史长河中徜徉,更是学习了余秋雨先生的批判精神。他居然否定了大思想家孟子“天时、地利、人和”的观点。余秋雨先生性格直爽,大胆思考。他总是把一个看上去简单的问题绕得很复杂,他的文章总是让我觉得多一字不可以,少一字也不行,我不得不佩服他的过人才华。

让我们接过圣贤手中的接力棒,传承中华文化,诵国学经典,做美德少年。

第二篇:国学诵读

南岗中学“国学大讲堂”

《诵读国学经典》

负责人:肇校长

主讲人:周莹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2、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3、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意义:

第一,在一个崇尚物利、冷落读书的时代,倡导国学经典诵读,这是一种高贵。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显示出高远的文化眼光和对国家文化教育的责任心,所以,我说这是一种值得我们深表敬意的高贵!

第二,在一个文化碰撞、五色杂陈的文化格局中,倡导国学经典诵读,这是一种坚守。倡导并实践国学经典诵读实在是一种令人敬佩的坚守,而这种坚守正是缘于对煌煌五千年文化的敬仰与挚爱!

第三,在一个远离阅读、训练泛滥的教学生态下,倡导国学经典诵读,是对语文教学之道的弘扬。在语文教学生态之下倡导国学诵读,让学生在与经典文本的亲密接触之中,在朗朗书声之中,在自我的理解感悟之中,去陶养感悟语言的灵性与润泽自我的人格。这就是对语文教学之道的回归与弘扬,对教学观念的改变有着巨大的意义。

第四,中学时期是一个人成长中特别关键的时期,在高中学生中进行国学诵读的实验,这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心灵雕塑的负责!中学时代,正是一个人的黄金时期,在这时让他们读读经典,让学生在名篇佳句、锦绣华章的书香中熏陶浸染,既感受汉字内涵之深厚,又领悟人生哲理之睿智,就不单单是对语文教学的贡献了,用雅言传承文明,以经典浸润人生,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心灵的雕塑的尽职尽责!愿和大家一起去努力做好,传承经典,润物无声。

国学经典诵读

第一讲:孝

曾经,美国杂志记者劳特斯问李嘉诚先生:你能成为华人首富,是因为什么。勤劳?是比别人聪明?比别人更会沟通?李嘉诚就用两个字回答:气概。

气概是什么?气概是一个人的格局,一个人的高度。如果一个孩子长大能有一番作为,培养他的精神气概是最根本的。

劳特斯再问李嘉诚:你这种气概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李嘉诚先生感叹:儿童时期学的《三字经》、《千家诗》、《诗经》、《老子》、《庄子》等,这些知识弥足珍贵,它令我终身受益!虽然李嘉诚只有初中毕业,但不影响他成为大企业家、大慈善家,所以一个人的成就,关乎他小时候精神喂养的是什么!

国学是什么?就像你问中国人,中华民族是什么民族一样,看似很好回答,其实又不那么好回答。国学,不是某一种学问,不是某一个学者,不是单一一种观念。说起国学,就像说起中国人的性格一样,既包罗万象,又一言难尽。国学好不好?好!可是中国人的‘国学’,让中国人败给了洋人,而且败额一塌糊涂。你说国学无用?这些信仰‘国学’的中国人,几千年来,内心是如此的坚贞。土地没有了,国家破落了,身体流血了,生命逝去了,却始终保留着一个不屈的灵魂。

国人如水,水无形而质不变。任山川之起伏,地势之高低,时而为滚滚江河,时而作涓涓溪流。藏百米地下,则为甘泉;积千里旷野,则成湖泊。有利器可断金刚,而无利器可断流水。

国学如盆,水形易散,有盆盛之,人心易散,国学凝之。于是,千年来的国人,身易碎,而魂不灭,形易散,而神仍在,此之大功劳者,舍国学其谁?!

《朱子治家格言》中讲: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国学经典能提升人的境界,放大人的格局,提升智慧,只有这样才是人格饱满,人性光明,德才兼备的中国少年。

一、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智慧小结】也许,每一位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你们忘了,忘了真主的定然,忘了索命天仙的召唤,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父母走了,带走对我们的挂念和他们的口唤,留给我们的是永久长远的懊悔,和难以了结的孝愿。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二、芦衣顺母

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智慧小结】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三、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智慧小结】“奉养者,不必珍馐也。善供服者,不必锦绣也。以己之所有尽事其亲,孝之至也。”赶快为你们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礼拜后的一个好都尔,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道家常小菜;也许是听他摆以前的事。做个耐心的听众;也许是任他们唠叨,撒气。及时行孝,就是要勉励自己勤奋和上进。恰恰是这个好的愿望让我们误以为:要行孝,就是要出人头地,就是要功成名就,就是要衣锦还乡,就是要风光无限。殊不知,在父母那里,当总统的儿子和种土豆的儿子是一样的,而在“孝”的天平上,豪宅与瓦房,美味与粗粮,华衣与旧袄,都是等值的。只要我们健康、平安、努力、进步,父母就会无限的宽慰。如果我们还能在立身行道方面有所作为,有所贡献,那他们就更加知足了

四、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智慧小结】有些东西一旦错过,将永远没法弥补,尽孝就是。毕淑敏曾说,‚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曾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时间是不等人的,如果等到你自以为拥有了可以孝顺能力的时候,可能已经为时已晚,父母可能吃不动了也穿不了,有的父母也许会远离尘世。

五、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智慧小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什么让杨香敢于直面猛虎?那是爱的力量;是什么,让一个父亲的生命离开死神的怀抱?那是爱的力量。想一想,每天早晨,对妈妈说一句祝福的话,这一天,你们都会沐浴在美好的心情里;想一想,每天晚上,为爸爸捧上一杯热茶,你们心里都会感到暖洋洋的。这些都是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都体现出了爱的力量,孝的力量。

六、小结

古人曰:“百善孝为先”,真可谓振聋发聩。自古忠良出孝子,因为有孝家庭和谐,民族兴盛,国家有望,真乃善莫大焉。孝是一种理论,耀古烁今;孝是一种文化,源远流长;孝是一种责任,不容推托。

孝属于道德的范畴,尽孝凭良心,行孝视能力。因此,尽孝的底线和具体标准会因人而异。但是我认为应该有一个大家都公认的底线和标准。我提出的底线是:与父母同甘共苦。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家庭经济状况千差万别,但是做子女不管任何时候都不应冷落曾经生养自己的父母,境况好时应如此,境况不好时也应如此。至于行孝的标准则是:尽心尽力,问心无愧。一家一本难念的经,每个父母在养育自己的孩子过程中都有自己的甜酸苦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于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怎么报答都不为过,最基本也应做到尽一份心,出一份力,心底坦荡的面对父母,面对亲人,面对社会。国学经典诵读

第二讲:志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凡欲成大事者,必须自强,其德必须淳厚,以此为本,方可成一代英杰。人生路,处处风雨阻,莫畏难,事事天地成。宿命不该成为堕入平庸的挡箭牌,奋斗才是一切美好人生的原动力。但愿我们都能有朝一日,鲜衣怒马,春风得意,让宿命也为这些来之不易的荣耀喜极而泣。

一、志存高远

从前有一个少年,家里十分贫困,靠砍柴养活自己,晚上就照着月光读书。附近村庄有一位富人,穿锦绣衣裳,吃肉食,经常向众人炫耀。一天富人出去打猎,左右随从拿着弓箭,鹰和猎犬跟随在后面,途中与少年相遇。富人当着众人侮辱他说:“像你这样贫困,还不如我的鹰和猎犬呢。”少年不回答他。富人又说:“你跟随在我后面,和我的鹰、猎犬一同追捕狐狸和兔子,谁先追到,我就赏他!”少年改变了脸色,说:“我家里虽然只有四面墙壁,然而追求远大的理想,不是你们这些鼠辈可以比的!”左右随从想要打他,少年瞪大眼睛怒斥他们:“你们这些人也是别人的鹰和猎犬!”少年头也不回就离开了。

【智慧小结】高远的志向,使人充满热情,纵然崎岖阻抑却奇趣横生。高远的志向,不被困难,挫折所吓到。他真正是咬定青山不放松。雨果说过:让自己的内心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乐趣,诺贝尔不就是在炸药的烟火中鲜血淋漓地高呼“我成功了”了吗?

青少年更要立高远的志向。要“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高远的志向,就像那茫茫海雾中导航的灯塔。就像那悬崖峭壁上挂着的奖杯。志存高远的人们扬起风帆,披荆斩棘,奋力前行吧!

二、卧薪尝胆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每天睡在柴草上,临睡前,用舌头舔舔鹿胆的苦味,以此来提醒自己过往苦日子,要发奋图强,报仇复国。原来吴王夫差发兵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被捉来吴国当了马夫,日夜侍候马匹。对于一个君王来说,这实在是非常难堪的。但是勾践暗下决心,一定要恢复自己的国家,所以他没有露出丝毫的抗拒神态,老老实实养马。勾践还装出对夫差忠心耿耿的样子。用心替他驾驭马车,态度谦卑。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就放他回国。勾践回国后,决心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和百姓同甘共苦,他怕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就“卧薪尝胆”,还常自问:“你忘了在吴国的耻辱吗?”

【智慧小结】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志向与毅力,二者缺一不可。要做到对未来、未知的掌握,除了必要的知识面跟眼光,还必须有坚韧不拔之志。志向像黑暗隧道、管道尽头的光明,如果这个光明熄灭了,人在黑暗里就坐恐惧死亡。人之所以往前走,是因为有光明,加上毅力,你在黑暗中才能不断地往前走。若今日之苦难为明日之荣光,便要乐于、积极且主动接受。

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传说远古时候,在遥远的北海有一条特别大的鱼,它的名字叫做鲲(kun)。鲲身宽几千里,至于身长有多少,那就没人知道了。后来,鲲变成了一只大鸟,名字叫做鹏。大鹏鸟的背像泰山那样高,飞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遮天蔽日。有一次,大鹏鸟向南飞去。它在南海海面上击水而行,一下就是三千里。它向高空飞去,卷起一股暴风,一下子就飞出九万里。它飞出去,要过半年才能飞到南海休息。当它在高空飞行的时候,背靠青天,云层却在它的下边。生活在洼地里的小燕雀,看见大鹏鸟飞得这么高,这么远,很不理解,就说:“我们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了,飞过树梢也就算最高了。大鹏鸟为什么要飞向九万里以外的远方呢?” 是的,鸟儿只求在草地上找到虫儿,只求在屋檐下的巢不受风雨袭击,怎么会有在高空逍遥游弋,俯瞰大地,志在四方的境界? 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有一天,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意而愤慨叹息了很久,说:“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老朋友啊。”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智慧小结】心存远大目标,并努力到达心中那片田地,这是一种气度,一种毅力,一种志向。花谢了,但志永在!只有心怀鸿鹄之志,才会去努力探寻新生活,活出最美丽的人生。心怀鸿鹄之志,是不屈服命运的起源。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有三种之志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第一志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此第二志也;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此第三志也。第一志说的是以民为忧,第二志说的是自信,第三志说的是必胜的信念,“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正是这三种志向的精华。

试问:你成为“鸿鹄”了吗?

四、破釜沉舟

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巨鹿之战,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智慧小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西椘霸王项羽,正是借着破釜沉舟的勇气,鼓舞军心,才得以攻下百二秦关。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可吞吴。越王勾践痛定思痛,韬光养晦,卧薪尝胆来提醒自己昔日的亡国之痛。最终,他以三千越兵吞并吴国,报亡国之仇雪见陵之耻。项羽和勾践,所凭借的不过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逼入绝境后无路可走,只能奋力一搏的精神意志。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有一个强大的内心来应对风暴的斡旋。是否能在风雨中站立不倒,是否能在困难前镇定自若,都源于你内心精神的力量,与其他无关。

五、闻鸡起舞

东晋时,祖狄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青年时代就胸怀为国立功的大志。他有个好朋友刘琨,也是一位抱负不凡的人。他们两个同做“司州主簿”(司州,今河南洛阳一带,主簿,掌管文书簿籍的官吏)时,对当时内忧外患的国家危局看法相同,共同怀着光复河山的报国之志,经常谈论国家大事到深夜。有一天半夜,忽然听得鸡啼。祖狄使用脚踢刘琨说:“你听听,这鸡啼的声音是多么激越昂扬,它是在叫人奋发图强啊!”于是,俩人便披衣起床抽出宝剑,在鸡啼声中舞起剑来。后来,祖狄果然领兵北伐,为晋朝收复了许多失地。

【智慧小结】自古英雄出少年,宜立志,乘风万里破巨浪,长剑一把闯天涯。闻鸡起舞立长志,读书卷卷知天下。少年狂,黄金台上谈四方。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功夫不负有心人,文韬武略各显神通。当你把自己的追求、渴望放到人生的最高点,你会发现,没有什么能阻挡你的步伐!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难倒你。一颗子弹,不会射过自己的最远距离;一杯水,不会大于杯子的容积;一个人的成就,同样也是无法高过自己的理想!古书《训欲遗规》里面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话:“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何所底乎?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六、小结

立志高远而始于足下,也许这样的词语非常的讽刺或者不协调。无非是一个在天空中,而另一个在大地上吧。然古人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又何尝不是告诉我们这个脚踏实地努力践行的重要呢?

俗话也有:“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空有拼命的努力向前而没有一个努力的方向,也不过是徒劳无功。墨子也说过:“志不强者智不达。”年轻的生命注定不甘于孤独地蜇伏,真正的人生不会因眼前的安乐而满足。风华正茂让我们用立志高远去抵抗那狭隘的慵慵碌碌,始于足下的拼搏让我们脱尽那书生意气中的粗俗。现在的我们应该用高远的志向去作为飞向无限未来的翅膀,相信我们只要立足于不断进取不断突破,必然有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一天!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明白,空有高远之志或者空有不断进取的态度都不可能让一个人真正的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只要两者结合结合起来,便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必定将对一个人的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以致应到你走向成功的彼岸。

待到一个人真正洗净浮华时暮然回首,或许才会发现身后的风风雨雨不过是人生路上的弹指一笑。而始终陪伴在身边的,也不过是沿途那或坎坷或平坦的崎岖小路,也不过是一串或深或浅的脚印,也不过是或优美或雄壮的风景。而抬头看去的风轻云淡,那种蓝天白云,不正是我们苦苦追寻而不可得的高远之志么?

第三篇:国学诵读

国学诵读

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学而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篇》)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篇》)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篇》)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篇》)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篇》)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泰伯篇》)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篇》)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篇》)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篇》)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里仁篇》)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篇》)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冶长篇》)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篇》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篇》)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颜渊篇》)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篇》)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篇》)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篇》)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篇》)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子路篇》)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篇》)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篇》)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篇》)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子罕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篇》)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篇》)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篇》)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篇》)

子曰:“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篇》)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篇》)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卫灵公篇》)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篇》)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篇》)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篇》)

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阳货篇》)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篇》)

孟子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梁惠王上》)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梁惠王上》)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尽心下》)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梁惠王下》)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上》)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尽心上》)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公孙丑上》)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尽心上》)

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公孙丑下》)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公孙丑下》)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尽心上》)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滕文公上》)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滕文公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尽心上》)

《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滕文公上》)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告子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告子上》)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离娄上》)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告子上》)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离娄上》)

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离娄上》)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离娄上》)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上》)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离娄下》)

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告子上》)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中庸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豫:同“预”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礼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学记》)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曲礼》)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学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运》)

易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上经坤》)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系辞上》)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系辞下》)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贲卦•象传》)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国风•周南•关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国风•王风•黍离》)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国风•周南•桃夭》)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国风•郑风•子衿》)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秦风•蒹葭》)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卫风•木瓜》)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邶风•击鼓》)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小雅•车辖》)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小雅•鹿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卫风•氓》)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雅•小旻》)

不愧于人,不畏于天?(《小雅•何人斯》)

尚书

诗言志,歌永(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舜典》)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尚书•周官》)

史记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史记•报任安书》)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史记•留侯世家》)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列传》)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郦生陆贾列传》)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淮阴侯列传》)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秦始皇本纪》)

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八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四十三章》)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六十三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六十四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十二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八十一章》)我恒有三宝,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六十七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七十八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之能与之争。(《二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六十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三十三章》)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四十五章》)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四十一章》)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八十一章》)

庄子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人间世》)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养生主》)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知北游》)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知北游》)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秋水》)

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列御寇》)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

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 骈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教。(《 知北游》)

第四篇:国学诵读

国学经典诵读

第一周——复习上册晨读内容 第二周——国学经典名句

wùyǐlâijùrãnyǐqúnfânyìjīng1.物 以 类 聚,人 以 群 分。《易 经》 mǎnzhāosǔnqiānshîuyìshàngshū2.满 招 损,谦 受 益。《尚 书》 liángyàokǔkǒulìyúbìngzhōngyánnìěrlìyúxíng3.良 药 苦 口 利 于 病,忠 言 逆 耳 利 于 行。mǐnãrhàoxuãbùchǐxiàwânlúnyǔ4.敏 而 好 学,不 耻 下 问。《论 语》 wēngùãrzhīxīnkěyǐwãishīyǐlúnyǔ5.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 矣。《论 语》 shìkěshābùkěrǔkǒngzǐ6.士 可 杀 不 可 辱。《孔子》 dàotīngãrtúshuōdãzhīqìyěkǒngzǐ7.道 听 而 途 说,德 之 弃 也。《孔子》

jiājīng 经》 《家 第三周——弟子规 【总 叙】

dìzǐguīshângrãnxùnshǒuxiàotìcìjǐnxìnfànàizhîngãrqīnrãnyǒuyúlìzãxuãwãn弟子规 圣 人 训 首 孝 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第四周~第九周——弟子规【入则孝】

fùmǔhūyīngwùhuǎnfùmǔmìngxíngwùlǎnfùmǔjiàoxūjìngtīngfùmǔzãxūshùnchãng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dōngzãwēnxiàzãqìngchãnzãxǐnghūnzãdìngchūbìgàofǎnbìmiànjūyǒuchángyâwúbiàn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shìsuīxiǎowùshànwãigǒushànwãizǐdàokuīwùsuīxiǎowùsīcánggǒusīcángqīnxīnshāng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qīnsuǒhǎolìwãijùqīnsuǒwùjǐnwãiqùshēnyǒushāngyíqīnyōudãyǒushāngyíqīnxiū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qīnàiwǒxiàohãnánqīnzēngwǒxiàofāngxiánqīnyǒuguîjiànshǐgēngyíwúsârïuwúshēng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jiànbùrùyuâfùjiànháoqìsuítàwúyuànqīnyǒujíyàoxiānchángzhîuyâshìbùlíchuáng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第十一周——十二生肖成语

shǔmùcùnguāngniúguǐshãshãnhǔhǔshìdāndāntùsǐhúbēi

tïushǔjìqìduìniútánqínhǔkǒuyúshēngtù

sǐgǒupēng

bàotïushǔcuànniúdǐngpēngjīhǔtïuhǔnǎojiǎotùsānkūlïngmǎjīngshãnjīngshãrùcǎomǎ

gãguǒshī

zhāngtïushǔmùhànniúchōngdînghǔbâixiïngyāojīfēitùzǒulïngfângchãngxiánglïngshãhúnzáyì

mǎdāngxiān【鼠】 鼠目寸光 投鼠忌器 抱头鼠窜 獐头鼠目 【牛】 牛鬼蛇神 对牛弹琴 牛鼎烹鸡 汗牛充栋 【虎】 虎视眈眈 虎口余生 虎头虎脑 虎背熊腰 【兔】 兔死狐悲 兔死狗烹 狡兔三窟 鸡飞兔走

lïngtãnghǔyuâshãxiēxīnchángmǎdàochãnggōnghïuniánmǎyuâjīmáosuànpígǒujítiàoqiángzhūtūxīyǒng

lïngfēifângwǔhuàshãtiānzúmǎ

bùtíngtí【龙】 龙腾虎跃 龙飞凤舞 龙马精神 龙凤呈祥 【蛇】 蛇蝎心肠 画蛇添足 惊蛇入草 龙蛇混杂 【马】 马到成功 马不停蹄 马革裹尸 一马当先

mùhïuãrguànjīmínggǒudàogǒuwěixùdiāozhūgǒubù

jiānzuǐhïusāijīfēidàndǎgǒuzhàngrãnshìshāzhūzǎiyáng

shājīxiàhïujīquǎnbùnínggǒuxuâpēntïufângtïuzhūdǔ【猴】 猴年马月 沐猴而冠 尖嘴猴腮 杀鸡吓猴 【鸡】 鸡毛蒜皮 鸡鸣狗盗 鸡飞蛋打 鸡犬不宁 【狗】 狗急跳墙 狗尾续貂 狗仗人势 狗血喷头 【猪】 猪突豨勇 猪狗不如 杀猪宰羊 凤头猪肚 第十二周——经典诗词

lâyouyuánxiàngwǎnyìbúshìtángqūlǐshāngyǐn

xīyángwúxiànhǎozhǐshìjìnhuánghūn1.乐游原 唐.李商隐

chēdēnggǔyuán向 晚 意 不 适,驱 车 登 古 原,夕 阳 无 限 好,只 是近黄 昏。

2.赠花卿 唐.杜甫

jǐncǐchãngqǔsīzhīguǎnrì

fēn

fēnyǒu

bàn

jiāngfēngnãng

jǐbànhuí

yúnwãn锦 城 丝 管 日 纷 纷,半 入 江 风 半 入 云。

yìngtiānshàng

rãnjiān此 曲 只 应 天 上 有,人间 能 得 几 回 闻。

mùjiāngyínyíkědàoliáncánjiǔyángyuâtángpūchūbáijūyìshuǐzhōngsān

bànlù

jiāngsì

sâzhū

bànyuâ

jiānghïngsì

gōng3.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 道 残 阳 铺 水 中,半 江 瑟 瑟 半 江 红。

zhēn可 怜 九 月 初 三 夜,露 似 珍 珠 月 似 弓。

qiūxīyíntiānzhújiēqiūyâtángdùmù

huàrú

píngshuǐ

qīngzuî

luïkàn

xiǎoshànqiān

niú

pūzhī

liúnǚ

yíngxīng4.秋夕 唐.杜牧

guānglěngsâliáng银 烛 秋 光 冷 画 屏,轻 罗 小 扇 扑 流 萤。天 阶 夜 色 凉 如 水,坐 看 牵 牛 织 女 星。

qiūyâjiāngxiǎochūlímãnyíngliángyǒugǎnsānyíwànlǐhãdōnghú

rùchãn

hǎilǐ

qiān

sîngrân

yuâ

lùyoushàng

yîu

mïyī

tiānnián5.秋叶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 万 里 河 东 入 海,五 千 仞 岳 上 摩 天。

mínlâijìn

nánwàngwángshī遗 民 泪 尽 胡 尘 里,南 望 王 师 又 一 年。

cïngjūnhángqīnghuánghǎishāchángbǎiqísìyúnàn

tángwángchānglíngxuějīn

shānjiǎ

gūbù

chãngpî

yáolïu

wànglán

yùzhōng

mãnbù

guānhái6.从军行(其四)唐.王昌龄

青 海 长 云 暗 雪 山,孤 城 遥 望 玉 门 关。

zhànchuān黄 沙 百 战 穿 金 甲,不 破 楼 兰 终 不 还。

第五篇:国学诵读

水泉小学2015-2016国学诵读总结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国学进课堂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

充分体现学校“博爱做人,博学成才”的办学理念,通过学校国学课堂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达到“以博砺德,以学启智”,人人爱国学、诵国学的目的。

2.具体目标

(1)教育教学形成合力,通过在全校范围开展诵读《弟子规》,规范学生行为,树立崭新形象。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4)通过国学课堂,提升学生诵读水平,使学生达到“四美”即:节奏美、韵律美、情感美、仪态美。

三、课程设置

拟定为三、四年级--《弟子规》《三字经》,侧重习惯养成; 总之,国学诵读活动是提升少年儿童文学素养和道德品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我们将按计划和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以满腔的激情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全面落实“博爱做人,博学成才”的办学理念,以博砺德,以博启智为孩子的人生奠基。

下载国学诵读作文(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学诵读作文(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学诵读

    国学诵读 1不学礼,无以立。 2礼之用,和为贵。 3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4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弟子规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

    国学诵读

    男:你有结绳记事的传说,仓颉造字使你的记忆不再失落; 女:你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华,你使野蛮的原始走出荒漠。 合;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国学诵读作文(5篇)

    国学诵读作文汇编七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学诵......

    国学诵读作文[5篇]

    精选国学诵读作文汇编七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

    关于国学诵读作文[5篇]

    关于国学诵读作文(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

    国学诵读作文(精选合集)

    国学诵读作文汇编十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

    国学诵读作文(精选5篇)

    国学诵读作文15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学诵读作......

    国学诵读作文五篇范文

    国学诵读作文(15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