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赞美立秋的古诗(5首)(含5篇)

时间:2022-07-27 01:5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赞美立秋的古诗(5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赞美立秋的古诗(5首)》。

第一篇:关于赞美立秋的古诗(5首)

关于赞美立秋的古诗(精选5首)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赞美立秋的古诗(精选5首),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莲叶 李群玉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在君塘下种,埋没任春浦。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2、落叶 齐己

落多秋亦晚,窗外见诸邻。

世上谁惊尽,林间独扫频。

萧骚微月夜,重叠早霜晨。

昨日繁阴在,莺声树树春。

3、落叶 王建

陈绿向参差,初红已重叠。

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

4、红叶 吴融

露染霜干片片轻,斜阳照处转烘明。

和烟飘落九秋色,随浪泛将千里情。

几夜月中藏鸟影,谁家庭际伴蛩声。

一时衰飒无多恨,看着清风彩剪成。

5、岳州看黄叶 张说

白首看黄叶,徂颜复几何。

空惭棠树下,不见政成歌。

第二篇:立秋诗三十一首

立秋诗三十一首

立秋诗之一

文/秋月秋风吾所爱,叶落凉意来。举目望秋山,林岚流烟霭。低眉看瘦水,浅塘残荷在。欲寻花间词,篱边秋菊开。人间最美意,林间采楸叶。

陌上踏露光,枫下月入怀。立秋诗之二 文/秋月枝上墨蝉正鸣暑,叶间金丝已知秋。声声慢慢声声疾,风来叶动起凉意。立秋诗之三 文/秋月日中喷流火,晚夕起凉风。一轮冰雪月,明朝霜色重。青瓜失鲜色,枇杷老金黄。

岁月中年过,梧桐沧桑落。立秋诗之四 《秋风引》

文/秋月不觉秋已立,花疏剩残红。瑟瑟西风来,纷纷萧木落。朝起湿白露,暮归踏草霜。

单衣嫌薄凉,还听织更寒。立秋诗之五 文/秋月三伏虽言尽,暑气仍逼人。榴红带日火,热杀比老虎。幸遇立秋至,早晚凉风送。

一叶动秋声,天当应节气。立秋诗之六 文/秋月疍水人家泛小舟,绿榕荫下起乡愁。一曲乡水一曲音,万里白云万里游。曲江处处绿蕉舞,白云朵朵飞汀洲。

两地相思两地隔,天下最愁一个秋。立秋诗之七 文/秋月晓径寻家树清幽,风摇叶扇凉嗖嗖。最是寂寞得意处,月悬园空已立秋。立诗秋之八 《秋思》

文/秋月人哀秋风伤萧杀,我爱秋色赛春阳。无边落叶萧萧下,恰似红花满江山。立秋诗之九 《秋月》

文/秋月不管人间圆与缺,天上最美,秋月。

清晖照万里,白玉盘,十分温润。桂子又献奇世香,只因她,娉娉袅袅。

嫦娥仙子应在,且相邀、诗酒一阙。立秋诗之十 文/秋月年年春夏忙播种,只等秋来喜收成。稻黄粟红橙橘绿,最是一年好光景。立秋诗之十一

文/秋月花叶黄,蝉声寒。叶落时分,窗前月如霜。风中飘零,相思惹肠断。天下苍凉,秋水未央。梦中人,天各一方。风一乍,水一横。古道黄昏,萧瑟满桅杆。水上波光,斜阳照惆怅。人间凄凉,难言沧桑。天涯人,梦醒难欢。立秋诗之十二

文/秋月当空一轮明朗月,欲洒天下茫茫雪。只因南国炎夏长,立秋一到盼雪霜。立秋诗之十三 文/秋月团扇捕萤火,鹅羽扇星光。一墙紫青藤,爬上金月亮。立秋诗之十四 文/秋月日照清水墙,薄薄一层霜。晨光来相敷,立秋时清凉。立秋诗之十五 文/秋月酷暑与严寒,煎熬知苦甘。待到清凉秋,欲笔词悲伤。立秋诗之十六 文/秋月年老知岁晚,夕至知日暮。未待草木衰,新秋已生悲。立秋诗之十七 文/秋月秋来分炎凉,日落隔阴阳。晨起望南山,天下将肃杀。立秋诗之十八 文/秋月立秋时分欲说秋,不言景光迥不同。长叹天下伤心事,总爱伤秋惹伤心。立秋诗之十九 文/秋月一片叶落已知秋,天气清凉好个秋。骚客弄墨喜写秋,人间诗话爱赋秋。立秋诗之二十

文/秋月秋风起,秋草伤,花谢叶落意阑珊。秋气爽,秋水凉,雁鸣寒潭月沉沙。立秋诗之二十一 文/秋月荷风才送十塘香,秋月又赠万亩浆。青莲飘飘仙居士,丹桂琼浆正好饮。江山春秋各有色,人间四时皆有情。

最是秋天爱不足,处处水寒烟却暖。立秋诗之二十二 文/秋月叶动闻秋声,风吹散夏色。凉水泊霜月,空林满秋香。立秋诗之二十三 文/秋月

赤日炎炎几时休?一片落叶来报秋。

只是立秋凉未到,无限惆怅到晚秋。立秋诗之二十四 文/秋月

明月初上水清圆 水村树岸蝉两声 梦中梧桐片片叶

随风飘落满江面立秋诗之二十五 文/秋月

莫恨炎夏长,秋来晚风凉。事事皆有定,秋去又苦寒。

天下最美事,秋风荡秋千,抛去旧时光,红叶成新欢。

非是风景异,秋缝新衣裳。叶叶皆花色,心中一个样。

立秋诗之二十六 文/秋月

谁言云天收夏色,南国骄阳总照头。

一年四季炎如夏,春寒叶落偶觉秋。立秋诗之二十七 文/秋月

枯莲衰荷败秋色,金菊丹枫艳秋颜。潇潇水照残阳影,瑟瑟风吹黄柳垂。立秋诗之二十八

文/秋月秋来莫怨暑热残,七月流火还未央。待到八月十五日,中秋明月送凉爽。立秋诗之二十九 文/秋月

晓径晚归风微凉,花枝轻眠碧纱帐。

如是一夜秋雨来,天下秋意方阑珊。立秋诗之三十《秋风吾所爱,叶落凉意来》文/秋月 喜欢 春雨如丝的缠绵 夏花如锦的热烈 秋菊孤芳的傲霜 冬梅隆冬的暗香 一年四季 美美的品尝着 时节毫不吝啬的馈赠 生命与岁月 在轮回时 可以欢喜 可以随性 可以悠闲 而这份随性

在秋季是最好不过了 秋天的性格 加上秋天的底色 合我 又均是我 一年四季中 最盼望的了 不会太匆忙 不会太热闹 更没有浮躁与急进 淡淡的天 淡淡的云 淡淡的树烟

淡淡的水色

倘若枫叶火红

银杏金黄

荻花雪白 有时会让人兴奋的大叫 但却不会有丝毫的不安 这霜叶如花似春 这芦花如雪似冬 显得特别又独到 究竟是秋 飘飘扬扬的 不是恣意潇洒

不会让人忌妒 也不会生厌 倒让人生怜与心疼 究竟草木一秋的凋零 在生命与季节收尾阶段 还有这样的绚烂色彩 和不屈勇气

足让人敬佩

爱恋与惋惜了 秋天

用最美的生命颜色来告别这个世界、这一轮季节 用最凄美的萧瑟与苍凉来留住生命、留住精彩 这是一个离别又流连的季节 没有不忍 却频频回首

在凋落中徘徊

没有苟且

却诗意离开 在斑斓中谢幕 这种态度与脾气 正是我的最爱 就连这天 虽有些薄情 高荒的云野 没有寡义

这是生命的尊贵所在 不是爱理不理 而是我行我素 也如同这秋风 有时柔凉似水 有时冷傲如冰 即使岁月是把刀

也无法伤害到这冰凉背后的多情 多情的秋岚

多情的秋林

多情的秋月 就算是一双多情的眼睛 也无法一眼看透这多情的秋天 惊鸿一瞥

足以让人在秋的美丽当前惊艳 但不会迷离

且当作一个秋天的童话 再发生到

另一个生命岁月的轮回中立秋诗之三十一文/秋月

一叶飘零起菩提,一叶圆寂知生灭。命如草木皆一秋,一生一死轻若叶。

作者秋月简介:月,真名肖明葵;秋,真名王继秋。中国知名诗人、词人、作家。两人组成秋月诗人组合,合署秋月笔名创作发表作品。诗歌版权归秋月诗人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第三篇: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昭明文选》,作者为东汉时期已不可考的一些下层文人。他们或直抒胸臆,或借题发挥,书法的大都是个人的厉害得失,怀才不遇,以及穷困潦倒的各种忧愤之情。由于这些作品本无统一名称,但在内容风格上相近,萧统讲这些作品编在一起,题名为《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早期文人五言诗的重要作品,对后代具有很大影响,钟嵘说它“几乎一字千金”,亦被刘勰喻为“五言之冠冕”。

建安风骨是前人概括出的建安时期作品的风格特点。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这些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

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最早出现于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此时,声律说有了突破发展,诗人自觉地把声律说自觉地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面目一新的新体诗。这些新体诗自觉地运用“四声”、避免“八病”,形成了“永明体”。永明体的代表作家有谢朓、沈约、王融。

变文简称为“变”,它是在佛教僧侣所谓“唱导”的影响下,继承汉魏六朝乐府诗、志怪小说、杂赋等文学传统逐渐发展成熟的一种说唱体的通俗文学。变文和后世的“演义”相类似,即把古典的故事,重新再演说一番,变化一番,使人们容易明白。变文以长篇叙事为主,极善于敷衍故事,充分发挥了佛教文学的想象奇特、色彩瑰丽、布局宏大、场景宏伟的特点。变文在艺术形式上也有独特的创造。除了叙事曲折、描写生动、想象丰富、语言通俗外,体制上韵文与散文相结合是其重要特点。变文对唐代文人创作,特别是传奇的创作,对后代的诸宫调、宝卷、鼓词、弹词等讲唱文学和杂剧、南戏等戏曲文学,也有积极的影响。

□ 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是指感情而言,“沉郁”者,“意”也,“沉郁”是指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的感情内容;“顿挫”者,“法”也,“顿挫”是指感情的力度,深度,浓度,侧重于意和思想,是指感情表达的方式。沉郁与作品的内容主题有关;顿挫与作品的谋篇、结构、遣词造句等表达方法有关,而两者之间又是统一的。纵观杜甫的作品,思想内容博大精深、韵味深远;感情境界凝重深沉、忧郁悲壮;表达方式百转千回、反复咏叹。

沉郁顿挫在杜诗中,有感情和形式两方面的体现。在感情上,是深厚、悲怆。感伤、郁结的,体现了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沉郁顿挫“风格形成的原因与杜甫的经历、思想、美学观点有密切的联系。

□ 王官采诗

王官采诗是汉代学者对《诗经》作品来源的一种说法。据汉代人记载,西周时期,朝廷设有采诗的专职人员,定期到民间采诗。班固说:“古有采诗之官,王者可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又说:“孟春之夜,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据说,《诗经》中的作品就是这样被收集到朝廷的。

□ 赋、比、兴

赋、比、兴是前人概括出的《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所谓“赋”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如《氓》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比”是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如《硕鼠》中用“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作比;“兴”是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时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如《关雎》用“雎鸟”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尚书》即上古之书,是一部上古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了从上古到周朝的历史,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虞书》、《夏书》是春秋战国人根据古史传说编纂而成的;《商书》、《周书》主要是商周两代的官方文献。《尚书》以记言为主,其特点是质木古朴,读起来佶屈聱牙,艰涩难懂。《尚书》后被儒家奉为经典。

《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著作,原名《左氏春秋》,司马迁认为作者是左丘明,但这一说法并不准确,现在认为是儒家一派学者杂采各国史料及传闻编纂而成,其成书约在战国初年。《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此外还附录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书中生动反映了这一时期巨大而深刻的历史变迁,再现了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有关的诸侯、卿大夫等各类人物的活动。在思想上,《左传》基本倾向于儒家。

《春秋》本是周朝各国史书的通称,我们今天见到的《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书中按年代记载了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二十四年的重大事件。相传孔子曾对它加以修订,后来被儒家当作经书。《春秋》记事简略,不带有文学色彩,在记事的用语和行文中,体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

百家争鸣是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战国时期,多政治中心并存的现实,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激烈。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及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本阶层、本集团的立场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以优厚的待遇招揽游士,鼓励不同的学派自由讲学议论,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他们都思想积极,勇于建功立业,而且敢想敢说,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互相辩难。于是出现了历史上百家争鸣的局面。

“浩然之气”是孟子提出的关于个人道德修养的观点。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孟子?公孙丑》上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通过“义”的积累而养成,它“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表现为崇高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

《逍遥游》出自《庄子》内篇。逍遥游是庄子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在《庄子》作品《逍遥游》中,对其有所描述。逍遥游即所谓“乘天地之气,御六气之辨,无所待而游无穷的人”的绝对自由的境界。庄子的逍遥游,只是心灵的遨游,带有某种神秘色彩,但又并非随心所欲的主观冥想。这篇文章想象丰富,带有很多寓言故事,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祭歌,总共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等十一篇作品。《九歌》本是古代的一首乐歌名,据说它是夏启从天上偷来的。所以《楚辞》中的《九歌》并非指九篇歌曲,而是沿用了古《九歌》的名称。在形式上,《九歌》是由巫觋扮神分角色演唱的歌曲,保持着原始歌、乐、舞三者合一的痕迹。

楚歌是中国古代流行于楚地的一种民歌,一般句式长短不齐,中间、句尾带“兮”字,用于歌唱,比较悲凉。战国后期,屈原在“楚歌”基础上,创作出“楚辞”这一文体。西汉项羽、刘邦等人亦用楚歌进行创作,创作出《垓下歌》、《大风歌》等作品,刘彻也有《秋风辞》、《瓠子歌》。东汉用“楚歌”创作的文人有张衡的《四愁诗》和梁鸿的《五噫歌》。

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骚体赋的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首倡者是汉初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服鸟赋》等。

散体大赋是汉代辞赋的代表,它师承屈原、宋玉及《诗经》的“雅颂”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它的内容多属为统治者扬威颂圣,思想倾向比较空泛,艺术形式过于简单僵化。散体大赋普遍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作品篇幅巨大,文字排铺堆砌,对事物进行铺陈描写。从形式上来说,它更像散文,直接继承了先秦散文。散体大赋的代表作有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两京赋》等。

“互见法”是《史记》选取,安排材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在一个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的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基本特点,而其他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就是苏洵所说的“本传晦之,而他传发之”的方法。

乐府是个音乐机关的名称,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乐府机关的只能一是写词配曲,演习排练,以供给皇帝和有关部门的需要,另一方面,就是组织人到各地去采集民间歌谣。乐府中的作品后来又被称为乐府诗,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乐府诗在思想上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痛苦,如《病妇行》。其二,反映战争徭役给劳动人民造成的灾难,如《十五从军征》。其三,反映青年男女婚姻恋爱方面的问题,如《孔雀东南飞》。其四,反映社会**给文人造成的忧惧漂泊之痛,如《西门行》。流传至今的大约有六十余篇,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中。□ 试论《庄子》哲理与诗意交融的特点。

答:庄子追求的逍遥游的境界,本身就带有艺术的特点,富于艺术魅力,所以说逍遥的境界就是艺术的境界。庄子哲学的核心就是人生问题。

①饱含激情的笔触,描写体道、得道的情景,形成了诗意盎然的艺术境界。注重表现生活理想和内心感受,全书带着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给人以哲理的启迪,更富于艺术魅力。②以艺术的态度来体味人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诗意。③强烈的抒情色彩。庄子主张齐物,在他的作品中跳荡着强烈的激情,不仅表达了对生活的理性认识,更包含着深厚的情感体验。

以《离骚》为例,说明屈原的艺术成就。

答: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作品,开辟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通过此诗展现出屈原杰出的艺术成就。

①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这个形象是对自我形象的描写。屈原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备受打击,作者在长期政治上斗争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态度加以升华,运用想象进行高度的集中概括和大胆的艺术夸张。他一再克服这痛苦的经历,这是具有伟大心灵和坚强意志的人才能够作到的。这种对未来的道路进行过苦苦的探寻的心情在《离骚》中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所体现。这种情怀与伟大的人格,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峻洁、高大。

②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抒情性。他的整个心灵都被痛苦所充塞,但从未忘记国事,这种至死也不忘怀祖国的真情,在那种险恶的环境中本身就带有某种悲剧因素,体现在作品中基调就是苦,感情核心却是恋,这种苦恋使屈原在精神上经受着巨大的折磨,在作品表现出浓郁的悲剧情调及无限的悲愤,在失望夹杂着希望的感情中抒发着作者强烈的感情,使作品融进一种缠绵凄婉的悲剧气氛,如《离骚》中„惟昔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表达出了作者的那种危机感与无奈的恋之情。

③浓郁的浪漫主义思想。在创作中驰骋想象,采用夸张的手法,使作品充满着激荡人心的浪漫色彩。作者运用想象,大胆的夸张,使作品奇诡动人,在《离骚》中。诗人把现实和幻想结合起来,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乘坐美玉、象牙的宝车,由飞龙驾驶,腾空而逝,辞国远游”,上天入地的,富有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和感情。屈原善于把神话传说与自己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运用神话素材抒情写志,扩大了诗歌的境界,使他的诗歌别具风格。

④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独具特色的“比兴”的表现手法。《离骚》突破了《诗经》中既有的“比兴”手法,开辟了香草美人的典范。在屈原笔下,花鸟虫兽、日月风雷、仙灵神鬼、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都成了诗人展示内心世界的意象。比喻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奇特性为诗人驰骋浪漫主义的奇思妙想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⑤在文学形式和诗歌语言的运用上,极富开创性。汲取楚地民歌的丰富营养,又吸取散文的章法和句法,创造出一种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顿挫、章法灵活多变的“骚体”诗。不受形式的拘束,使诗的结构错综变化。《离骚》善于运用楚国的民间方言口语来写,带有大量的“兮”字,诗歌语言丰富多彩,显示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和叠音词,创制对偶句式,使诗歌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增强了诗的音乐美。此外,《离骚》中含有不少散文化句式,大量运用“之”、“乎”、“者”、“也”等语助词,打破了《诗经》四言为主的句法形式,创造出了舒卷自如的新诗体。屈原作品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诗歌的表现手法,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论述《史记》的人物形象塑造。

答:《史记》中的人物个性形象鲜明、生动,为我们展现了一首丰富多彩的悲剧英雄人物的画廊。这些人物形象都具有非凡的感染力,无一例外的具有一种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它们身上无一不闪现着司马迁本人的美学理想,《史记》中的人物能写得如此成功,有几个方面。

①注意刻画细节,极力描摩人物的神情口吻。在《项羽本记》中,关于项羽瞋目镇敌的细节描写,最能表现这位英雄豪杰叱咤风云的威势和气概。据司马迁说,项羽是重瞳子,就是一眼双眸,显然“炯炯有神”一词已不足以形容这双重瞳之目射出的威严之光。司马迁紧紧抓住项羽这一容貌特征进行细节描写。项羽威严的目光,竟使惯于骑射的高手目畏手软,又使久经沙场的骑将人马俱惊。《史记》中这样的细节描写比比皆是,这些细节看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际上却是作者精心选择、提炼而得。这些人物的只言片语,一颦一笑,较之千军万马的会战和攻城掠地的壮举,更能显示出人物的性格。

②通过矛盾冲突集中、尖锐的场面来表现人物。“鸿门宴”一节,是刘邦、项羽较量的关键时刻。宴前的紧张气氛,宴会上的剑拔驽张,使双方人物的神经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作者通过这场面对面的斗争来表现人物性格。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不仅写活了项羽,而且也写出了刘邦的老练权变、善使手段,张良的沉着冷静、察颜观色,樊哙的忠勇无畏、善于言辩,范增的阴险狠毒、脾气暴躁等,显而易见,这种写法又能在一件事中写许多人物,达到一石数鸟的艺术效果。

③通过渲染来烘托人物,增强故事的感染力。项羽打被败后,四面楚歌,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竟落到了这步田地,本来已经使人感慨嘘唏了。在如此气氛之下,又写他慷慨悲歌,“美人和之”,“左右皆泣”,更加构成了一种无限的悲凉的气氛。

④运用互见法写人。在《项羽本记》中,司马迁基本上如实记载了项羽一生的功过是非,作者的态度和评价也基本上是客观的,既写了他“气吞山河、功盖天下”的一面,也写下了“凶狠残暴”的一面。但对于项羽的弱点,司马迁还是本着本传略,他传详的原则,用互见法补足人物的全貌。《高组本纪》载刘邦、项羽形成相持状态时,刘邦出了项羽十大罪。关于项羽十大罪状,《项羽本记》也多有涉略,但借刘邦之口集中道出,确有一种触目惊心之感。

□ 论述《史记》“无韵之离骚”的含义(《史记》的抒情性)。

答:《史记》有强烈的抒情色彩。鲁迅曾赞《史记》为“无韵之离骚”。

①所写人物融入了自己的感情。文章从始至终都带有一种强烈的主观色彩,充满了自己的爱憎感情。司马迁写《史记》不是为了客观地记载历史,而是要通过写史来表达他的政治理想,达到他改造或改良现行社会的目的。《史记》是一部饱含作者激情的文学著作,它是爱的颂歌、恨的诅曲,是一部充满血泪的悲愤诗。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指出自己因为被处以腐刑后,决定发愤著书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对现实抗争,让后人通过《史记》去理解自己的理想和冤屈。

②有的作品通篇像一首抒情诗。《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写屈原在困境下创作《离骚》,表现出屈原不公的待遇,表达出很深的感慨。又因贾谊写过《吊屈原赋》,亦为感伤诗人。司马迁将屈原、贾谊两个怀才不遇的诗人放在一起同时写,从形式上更像抒情诗。

③多处引由歌谣、俚谚,融合在叙事议论之中,挥洒自如。这些歌谣谚语用于刻画人物、说理记事,妙趣横生,寓意透辟,使读者恍睹其容,恍闻其曲,形成《史记》另一道别致而亮丽的风景线。《项羽本记》中,垓下之围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用《垓下歌》作为项羽英雄末路垓下之围的序曲,将楚歌原本具有悲凉慷慨之韵,揉以项羽叱咤风云、而最终以悲剧作结的一生,抒写了英雄末路之悲与儿女情长不免英雄气短的一面,呜咽悲慨,凄凉动人。

④夹叙夹议。议论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对廉颇失势时与人的对话的描写,抒发了他对世态炎凉之感慨,对廉颇不怕死的精神,给予赞扬时,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景仰之情以及司马迁本人的生死观。

⑤语言的总体风格朴拙、浑厚、气势沉雄。在记叙悲剧人物的篇章中(如《项羽本记》),突出了体现了《史记》语言的风格。《史记》语言风格多样,随各篇内容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使语言与其表达的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和谐。辛弃疾曾用“雄深雅健”来形容《史记》的语言。

□ 论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答:陶渊明是东晋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

①内容平淡自然,内容贴近生活,亲切淳真,富于真情实感。所描绘的场景、叙写的事情,为人们熟知习见。通过朴素自然的田园风光的描写,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不加雕饰,把生活的情景和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原原本本地描述出来。这就形成了一种清新自然的特点。如《归园田居》中的“少无适俗韵”的描写,“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平淡自然,这些生活情景及诗人的志趣,心情,都是诗人真实的感受,写得十分亲切。

②浑融完整,意境高远。作者善于创造意境,他的田园诗中多有精彩的景物描写,取与自己心境相合之景入诗,既有客观实境,又有意中之境。使自然景物都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令人回味无穷。它往往与具体的景物和诗人的真挚感情有机结合在一起,具以情景为主,把人们引向一种更加高远而深沉的境界,这种情、景、理的高度融合,即诗与哲理的结合,更使陶诗意境高远,清新拔俗。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一词,很朴实,但又含有一种韵味,是不经意的看到了南山,人和自然之间是一种非常亲和的关系,这种关系 在平淡的语言中得到了表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是一种客观的景物描写,从”飞鸟相与还“可以看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充分的肯定和满足的情感,韵味很深。

③精工而本色的语言。陶诗的语言朴素、直率,毫无斧凿之痕,平淡、本色,简练朴素,明白易懂,但绝不是浅薄粗俗。他诗中那些看似极其普通的“田家语”,实则是经过艺术提炼的,是诗人苦心经营的结果,其中有许多极富形象性和表现力。《时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中的“翼”字、《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均能于本色中见精工,于朴素中见华采。钟嵘在《诗品》中评价陶诗“文体省净,殆无长语”。

□ 分析岑参、高适边塞诗的异同。

答:二人都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都创作了许多广为流传的边塞诗,都在诗中抒发了自己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描述了边塞的风俗风光。但二人的边塞诗又具特色,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①内容方面。岑参的边塞诗成就最高的是在边塞风光、边塞生活的描写。“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入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十分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一幅边地雪景。充满着异域情调和浪漫色彩。高适的边塞诗则以思想深刻见称,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比岑参的诗更强烈。《燕歌行》,诗中通过对比手法,写出了我军将士浴血奋战,保卫孤城的献身精神。更更可贵的是同情下层士兵,还通过对比,揭露将士之间苦乐悬殊的不平待遇,指出这是造成边战失利的重要原因,“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就难怪使士兵们“至今犹忆李将军”。这种前后呼应的描写,饱含了作者对视士兵如草芥的将军的强烈遣责。使诗的思想性更为深刻。

②艺术方面。岑参的边塞诗以壮丽姿肆的浪漫主义为主要特色,形式上用自由的七言歌行体,自己另立新题,善于表达更丰富思想感情,描写边塞的奇和丽,采用丰满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多变的节奏,如“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内容上除写军旅生活外,同时还抒发报国豪情,特别是表现边塞风格、边地风俗方面,风格上是浪漫主义。高适的边塞歌和岑参的热烈浪漫、想象夸张不同。最大特色和最高成就在于思想深刻,触及到深层次的社会内容,现实意义比岑参诗更强烈。其诗作常常是直抒胸臆、直陈其事、直议其理,比兴寄托,寓情于景,含蓄委婉的描写较少,显得更凝重深沉、浑厚苍老。体裁更习惯乐府旧题和整齐的五七言体。如“校慰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既写出了军情的紧急,又通过“羽书飞传”“猎火照山”等进行形象的描写,使整首诗具有高亢悲壮的格调。

③清朝王士桢说:“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大致说出了两人的区别。

□ 论述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李商隐的诗歌内容丰富,师承极广,继承了屈原香草美人的寄托手法,阮籍旨趣遥深、难以情测的风格,杜甫的忧国伤时的精神和沉郁顿挫的诗风,韩愈的雄奇横放,李贺的幽冷奇艳,六朝诗歌的精工秾丽,以及民歌的清新流丽。

①构思缜密,情致深蕴。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力避平直之语,诗中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造成一种缠绵顿挫,缜密深曲的特色。精确的对偶,工丽深细的语言,和美婉转的音律,外形特别美丽,意义往往隐晦。《锦瑟》中,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②长于用典,精工贴切,含而不露,可以使人产生更多的联想,如《安定城楼》,作者表达了自己的不得志和失落之情绪,“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诗中以这两位古人自比,显得既含蓄而又贴切。“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竞未休”借用庄子寓言告诫一些人不要妄加猜疑,从而表明自己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典故的灵活运用比直抒胸臆有更好的效果,诗人通过典故可以表达更多的思想内容,这是直抒胸臆不能所做到的。

③锤炼字句,工于造语。李商隐的诗语言凝练而丰富,不但注重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用叠字,同时注重对成语典故、民谚方言的敷色加工,使诗歌语言造境新颖,蕴涵丰富。《向晚》“花情羞脉脉,柳意怅微微”中叠字的运用,创造出了声、色、情俱佳的境界。另外,李商隐的诗歌中,在后世有大量精美典雅的名句传世。如“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使干”等等。

④总之,李商隐诗秾丽而时带沉郁,摇拽而不失厚重。丰富深厚的思想内容与曲折见意的表现形式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形成“深情绵邈”、典丽精工的独特风格,以其意蕴的深婉、词采的精美和朦胧的美学追求,为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为古典诗歌以及后世词、曲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篇:古诗1-36首

1画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咏 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江   南

汉乐府

江 南 可 采 莲,莲 叶 何 田 田。

鱼 戏 莲 叶 间。

鱼 戏 莲 叶 东,鱼 戏 莲 叶 西,鱼 戏 莲 叶 南,鱼 戏 莲 叶 北。

5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8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0春日

南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1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2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3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4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5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6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7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8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9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0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21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2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3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4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5早梅

唐•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26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7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8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9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30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1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32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3送上人

唐•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34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35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6关山月

南北朝•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第五篇:古诗一百二十首

古朗月行 李白 小识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恐惊天上人。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悯农二首(其一)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飞在青云端。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近,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霜叶红于二月花。

清 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塞下曲六首(其二)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二月春风似剪刀。池 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塞下曲六首(其三)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绝句四首(其三)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花重锦官城。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蚕 妇 宋 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江 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梅 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鹰恰恰啼。鹿 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绝 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

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示 儿 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出 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雨夜归人。

早 春 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似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七步诗(三国.魏)曹植 煮豆然豆萁,豆在斧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秋浦歌(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菊 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蓠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峰。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墨 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题临安邸 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赠花卿 唐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蜂 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乌衣巷 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迟日江山丽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乐游原 唐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竹枝词 唐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宋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 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菩萨蛮 大柏地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清平乐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鸣 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晚 春 唐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春 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绝 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山一程,春 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雨晴 唐 杜甫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三月晦日送春 唐 贾岛

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长歌行 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初夏绝句 宋 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

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曲院风荷 清 陈璨

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木兰舟上如花女,采得莲房爱子多。

初夏睡起 宋 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山亭夏日 唐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采莲曲 唐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秋 词 唐 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风引 唐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秋 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天净沙·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夜曲 唐 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中秋月 宋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秋雨中赠元九 唐 白居易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初 秋 唐 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秋 月 宋 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四 时 陶渊明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终南忘余雪 唐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问刘十九 唐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冬至夜怀湘灵 唐 白居易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冬郊行望 唐 王勃 桂密岩花白,梨疏树叶红。江皋寒望尽,归念断征篷。

冬夜送人 唐 贾岛

平明走马上村桥,花落梅溪雪未消。日短天寒愁送客,楚山无限路迢迢。

夜 雪 唐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秋日郊居 陆游

行歌曳杖到新塘,银阙瑶台无此凉。万里秋风菰菜老,一川明月稻花香。

早 冬 唐 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下载关于赞美立秋的古诗(5首)(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赞美立秋的古诗(5首)(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立秋的古诗50首

    立秋的古诗50首立秋的古诗(一):《秋前一日览镜》李益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唯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

    赞美立秋的古诗词五篇

    赞美立秋的古诗词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

    赞美立秋佳句(精选5篇)

    赞美立秋佳句1、立秋,立秋,天凉好个秋。风儿拂过愿望树,吉祥鸟儿鸣啾啾。友谊酿出浓情酒,春华秋实庆丰收。秋水盈盈添福寿,清凉心情乐悠悠。2、立春时你种下真心,立秋时你收获了真......

    赞美立秋的唯美句子

    赞美立秋的唯美句子 赞美立秋的唯美句子1 1.立秋了,秋水涨起来,心情爽爽;秋风吹起来了,日子美美;秋雨飘起来了,清凉阵阵;秋景美起来了,美仑美奂。愿你开心,秋天逍遥!2.用秋雨般连......

    古诗十九首教案

    经开一中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古诗十九首选讲 开发者:刘巍 申容 2011年11月 《古诗十九首》选讲 课程名称:《古诗十九首》选讲 任教教师及课程开发者:刘巍、申容(其中第一、二、......

    古诗十九首之二

    古诗十九首全文注释和译文评析 【《古诗十九首》简介】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五言......

    赞美立秋的优美古诗词大全

    赞美立秋的优美古诗词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赞美立秋的......

    《立秋》文案(含五篇)

    《立秋》文案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文案吧,文案具有在理智上启发人们,在情感上打动人们的作用。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文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