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理想哲理故事
理想哲理故事
其实,我这次回家并没有什么好心情。宛城对于我来说,如果没有父母在,我不知道还能不能称之为“家”。尽管,这里有我的兄弟和亲戚们。
我们兄弟三个,我是老二。我们从小在宛城的市郊长大,父母辈是从农村里走出而落户到城市的,但我们的根仍在农村。生存的环境和经历使我们这一群人的地位似乎有些尴尬,在农村人的眼里,我们是城市人,在城市人眼里,我们是农村人,我不知是不是这种潜意识的驱使,我考上了汴京大学美术系,毕业后我留在了汴京师专,我成了真正的城市人。虽然,我一直认为汴京并不比宛城好。
如今,已是毕业后的第五个年头了,其间经历了太多的事,我都记不起来了,有时我甚至怀疑我是在故意忘记。师专的生活平静也动荡,它让我想起了故乡白河里的`暗流,表面上水平如镜,底下却水流湍急,而我却恰似水面上的一片枯叶。偶尔的静夜里,我会奇想我这种人要是生活在古代该是很好的,可惜我回不去了。一直以来,我被安排教美术理论,一周12节课,除去周四下午的政治学习,其余时间都是我的,我可以外出写生,也可以一整天关在屋里在画布上涂抹。这种情况延续到去年秋天我给院长送了一次礼,原因是他病了,我可能是鬼迷心窍,床头堆满了补品的老院长笑头说:“天翼啊,开窍了!”过完春节,我被通知可以到中央美院进修一年。
到七月底,我请了几天假,决定回家看一下,已快一年半没回过家了。先回汴京,毕竟那里有我的事业,有我的“圈子”,再到宛城,那里有我的父母。
在亲戚眼里,我是出门闯事业赚大钱的人,回来该算是“省亲”,应受格外礼遇的。父母身体都还算好,惟是又苍老多了。老大,三儿,还是那样,一个没工作没媳妇,一个没工作朋友一大堆,老大已经三十了,从二十岁复员家至今,他十年的生活范围未突破过我们家,鼓励责备,苦口婆心,我早已不想再问。三儿见了我很高兴,吃饭时跟我说:“二哥,我谈了个女朋友,公安干校的,长得还可以。”我清楚他的选择标准。“是不是春上打电话时跟我说的那个?”我问。他犹豫了一下说:“这个是公安局的,他们家……”“算了,算了,半年以后你再跟我说吧!”我打断了他的话。我有些烦,其实我回来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想回老家艾庄去看看小新。
第二篇:理想哲理故事
理想哲理故事10篇
理想哲理故事1语文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道作文题:《我的理想》。
大多数孩子都用一两千字的篇幅,展示了自己的雄心壮志,说自己长大以后要为人类做出如何如何大的贡献之类,他们都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只有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受到了批评,他基本上是个胸无大志、没出息的孩子,因为在这篇作文里面,他的全部理想也只是想做个普通人,他说长大后能够自己养活自己,并让父母过上幸福的生活就非常不错了。
许多年过去了,这群学生都长大成人。
有一天,他们和当年的那位语文老师聚到了一起。
回忆过去,对照现在,大家感慨万端。
那个立志做普通人的孩子做了一个自食其力的普通人,那些立志成就一番宏伟事业的同学们也没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来——大家都是普通人。
这一次,已经白发苍苍的语文老师表扬了自己当年批评过的那个学生:“我这些年教过无数学生,他们都曾有过许多伟大的理想,但没有一个人将它们变为现实,只有你,实现了自己少年时代的理想!”
理想哲理故事2里基-亨利是在贫穷中长大的。他的梦想是体育明星。当亨利16岁的时候,已经很精通棒球了,他能以每小时90英里的速度投出一个快球,并且能击中在橄槛球场上移动的任何东西。不仅如此,他还是非常幸运的:亨利高中的教练是奥利-贾维斯,他不仅对亨利充满信心,而且他还教会了亨利如何对自己也充满自信。他教亨利认识到拥有一个梦想和显示出信念是不同的。终于,在亨利和贾维斯教练之间发生了一件非常特殊的事情,并且永远地改变了亨利的一生。
那是在亨利高中三年级的那年夏天,一个朋友推荐他去打一份零工。这对亨利来说是一个难得的赚钱机会,它意味着他将会有钱去买一辆新自行车,添置一些新衣服,并且,他还可以开始攒些钱,将来能为妈妈买一所房子。想象着这份零工的诱人前景,亨利真想立即就接受这次难得的机会。
但是,亨利也意识到,为了保证打零工的时间,他将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棒球训练,那就意味着他将不得不告诉贾维斯教练自己不能够参加棒球比赛了。对此,亨利感到非常害怕,但他还是鼓足勇气,去找贾维斯教练,并决定把这件事情告诉教练。
当亨利把这件事告诉给贾维斯教练的时候,教练果然就像亨利早就料到的那样非常生气,“今后,你将有一生的时间来工作,”他注视着亨利,厉声说,“但是,你能够参加比赛的日子却能够有几天呢?那是非常有限的。你浪费不起呀!”
亨利低着头站在他的面前,绞尽脑汁地思考着如何才能向他解释清楚自己要给妈妈买一所房子以及自己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够有钱的这个梦想,他真的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教练那已经对自己失望的眼神。
“孩子,能告诉我你将要去干的这份工作能挣多少钱吗?”教练问道。
“一小时3.25美元。”亨利仍旧不敢抬头,嗫嚅着答道。
“啊,难道一个梦想的价格就值一小时3.25美元吗?”教练反问道。
这个问题,再简单、再清楚不过了,它明白无误地向亨利揭示了注重眼前得失与树立长远目标之间的不同。就在那年夏天,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之中去了,并且就在那一年,他被匹兹堡派尔若特棒球队选中了,签订了20000美元的协议。此外,他已经获得了亚利桑那大学的橄榄球奖学金,它使亨利获得了大学教育,并且,他在两次民众票选中当选为“全美橄榄球后卫”,还有在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队员第一轮选拔中,亨利的总分名列第七。1984年,亨利和丹佛的野马队签订了170万美元的协议,终于圆了为妈妈买一所房子的梦想。
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有人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定位梦想的体积,然后做大它!
理想哲理故事3一个小沙弥在一个寺庙里修行。那儿香火鼎盛,前来烧香的人络绎不绝,每天晨钟暮鼓,香客川流不息。小沙弥想静下心神,潜心修身,但寺庙的应酬太多,自己虽青灯黄卷苦苦习经多年,但谈经论道起来,自己远不如寺里的许多僧人。有人劝小沙弥说:“这个寺庙是个名满天下的名寺,水深龙多,纳集了天下的许多名僧,如果你想很快崭露头角,应该到一些偏僻小寺中潜心修行,大量阅读经书,很快你就会高出一般僧人了。”
小沙弥想了一会儿,听着这话很有道理,就准备辞别师父,离开这个喧闹拥挤的寺庙,到一个偏僻冷清的小寺庙去。于是,小沙弥打点了经卷、包裹,去向方丈辞行。
方丈知道小沙弥的想法之后,问他:“太阳和月亮谁能量更大?”
小沙弥说:“当然是太阳了。”
方丈说:“你愿做月亮还是太阳呢?”
小沙弥想都没想回答道:“不用问也是太阳了!”
方丈微微一笑说:“我们到寺后的林子里去走走吧。”
寺庙后面是一片青翠茂盛的树林。方丈将小沙弥带到不远处的一个山头上,这座山头上树木稀疏,只有一些灌木和三两棵松树,方丈指着最粗壮的一棵问小沙弥:“这棵树最大,可它有什么价值呢?”
小沙弥围着树看了看,这棵松树乱枝纵横,树干又短又扭曲,便说;“它只能做煮粥的劈柴。”
方丈又带小沙弥到更深的林子中去,这里的树都长得枝繁叶茂,每一棵大树都笔直挺拔,像参天古木一样。方丈问道:“为什么这里的松树每一棵都这么修长、挺直呢?”
小沙弥说:“它们都有个目标,就是为了更多地承接天上的阳光吧。”
方丈语重心长地说:“这些树就像现实中的人一样,他们一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为了一缕的阳光,为了一滴的雨露,它们都奋力向上生长,于是它们棵棵都可能成为栋梁。而那些没有目标的三两棵树,大片大片的阳光是它们的,许许多多的雨露是它们的,但是它们在这样的奢侈生活中早已迷失了方向。”
小沙弥听后,想了一会儿,惭愧地说:“不管在什么林子里,只要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就能长成参天大树是吗?”方丈点了点头,小沙弥对方丈说:“我决定留下来了!”
理想哲理故事4不久前,一位作家朋友应邀回小学母校做演讲,告诉我他在和学生们交流的时间里,有学生递上了不少纸条。有一张纸条上写的是:您上小学时的理想是什么?
这位作家朋友在学生们面前很坦诚,微笑着说他上小学时的理想不是当一名作家,而且也没有想到自己现在会成为作家并且靠写作安身立命。他给同学们讲述起了自己上小学四年级时的一堂课。在那堂课上,语文老师问同学们的理想是什么?同学们纷纷站起来畅说。
有的说是当科学家,要发明很多对人们有用的东西;有的说是当歌唱家,唱出许多动听的歌曲;有的说是当作家,要出很多人们爱看的书;有的说是当画家,画出幅幅美丽的画来;有的说做一名光荣的军人,保家卫国;有的说做航天员,飞上月球……那时的他站起来唯唯诺诺地说:我想上初中。作家朋友告诉我说,立刻,那演讲台下的同学们爆发出了笑声。作家朋友微笑着给我说,记得当时在小学课堂上,语文老师和同学们也都是笑了,觉得他说的太没有理想色彩了。
紧接着,作家朋友告诉我,他之所以说出那样的话,是因为他的农民父母对他小时候的教育。那时,他家境不好,父母要他好好上学读书,就盼着他读完小学上初中,上完初中读高中,读完高中上大学,上完大学参加工作。因此,他的父母从他上学时就教育他,不管将来做什么,都要像农民种庄稼那样,踏踏实实地劳动。天灾不收庄稼那是没办法,但还可以再等来年啊。将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怨天尤人,要有勇往直前向前冲的干劲。当时,他觉得那时的理想就是考上初中,只有考上初中,才算登上一个新台阶,谁也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才会有美好的未来,这是他所坚信的。
后来,他确实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过来的,虽然第一次考大学时落榜了,但他在复读时通过努力还是考上了大学。再后来,他靠辛勤的笔耕成长为一名作家。
作家朋友还告诉我,演讲结束时,他把荀子《劝学篇》中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送给了同学们做赠言。
“从你的成长上,我现在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有理想是很好的,但不是最重要的。拥有一颗踏实、平和、稳步又积极进取的心灵比理想更重要。这种可贵的生活态度将会使人受益终生。”听完他给我的讲述后,我无限感慨地说。
理想哲理故事5一年夏天,美国诗人爱默生接待了一位乡下青年。青年人自称是个诗歌爱好者,从七岁起就开始进行诗歌创作,但由于地处偏僻,一直得不到名师的指点,因仰慕爱默生的大名,所以前来请教,老少两位诗人谈得非常融洽,爱默生对他欣赏有加。
临走时,青年诗人留下了薄薄的几页诗稿。但爱默生读了这几页诗稿后,认为这位小伙子在文学上很有天斌,经过努力必将前途无量,所以他决定凭借自己在文学界的影响大力提携他。
于是爱默生将那些诗稿推荐给当时有名的文学刊物发表,但反响不大,他希望这位青年诗人继续将自己的作品寄给他。于是,两人开始了频繁的书信来往。
青年诗人的信总是长达几页,大谈特谈文学问题,激情洋溢,才思敏捷。爱默生对他的才华大为赞赏,在与友人的交谈中经常提起这位诗人。正是出于爱默生不断的赞赏与推荐,青年诗人很快就在文坛有了点小小的名气。
但是,这位青年诗人以后再没有给爱默生寄诗稿,信却越写越长,奇妙想法层出不穷,言语中开始以著名诗人自居,语气越来越傲慢。爱默生开始感到不安。凭着对人生的了解,他发现这位年轻人身上出现一种危险的倾向。
但他不忍心伤害年轻诗人,所以通信一直在继续。爱默生的态度却逐渐变得冷淡,成了个倾听者。
很快,秋天到了。爱默生去信邀请这位青年诗人前来参加一个文学聚会。他如期而至。在这位老作家的书房里,爱默生问小伙子为什么不给他寄诗稿了。小伙子回答说,他正在创作一部长篇史诗,因为他认为自己作为一名大诗人,必须写大作品才可以,还信誓旦旦地说,他的史诗巨著马上就会公之于世。面对小伙子这番狂妄语,爱默生无语。
文学聚会上,这位青年诗人大出风头。他逢人便谈他的伟大作品,表现得才华横溢,锋芒咄咄逼人。虽然谁也没有读过他的大作,即便是他那几首由爱默生推荐发表的小诗也很少有人读过,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位年轻人必将成大器,否则,大作家爱默生怎能如此欣赏他呢?
转眼间,冬天到了。青年诗人仍然给爱默生写信,但他不再提起自己的大作品。信越写越短,语气也越来越沮丧,直到有一天,他终于在信中承认,长时间以来他什么也没写,以前所谓的大作品是他的空想。他写道:“周围所有的人都认为我是个有才华、有前途的人,我自己也认为,所以很久以来我就渴望成为一个大作家。我曾经写过一些诗,并有幸我得了阁下的赞赏,我深感荣幸。”
“使我深深苦恼的是,自从获得您的赞赏以后,我再也写不出任何东西了。不知为什么,每当提起笔来,我的脑中便一片空白。在想象中,我感觉自己和历史上的大诗人是并驾齐驱的,包括和尊贵的阁下您,所以必须写出大作品才可以。在现实中,我对自己深感鄙弃,因为我浪费了自己的才华,再也写不出作品了。而在想象中,我是一大诗人,我已经写出了传世之作,已经登上了诗歌的王位。尊贵的阁下,请您原谅我这个狂妄无知的人。“
对此,爱默生只有无尽的惋惜,却无能为力,他后来再也没有收到这位青年诗人的信。
有目标,只是成功人生的第一步,而更重要和更关键的则是确立目标后的具体行动,而这个行动则起决定作用。如果我们有无限美好的理想,却不脚踏地地去工作和争取,最后只能望着自己未实现的目标,抱憾终身,因此,在世界上行走,我们不但需要一对幻想的翅膀,里需要一双踏踏实实的脚。
理想哲理故事6其实,我这次回家并没有什么好心情。宛城对于我来说,如果没有父母在,我不知道还能不能称之为“家”。尽管,这里有我的兄弟和亲戚们。
我们兄弟三个,我是老二。我们从小在宛城的市郊长大,父母辈是从农村里走出而落户到城市的,但我们的根仍在农村。生存的环境和经历使我们这一群人的地位似乎有些尴尬,在农村人的眼里,我们是城市人,在城市人眼里,我们是农村人,我不知是不是这种潜意识的.驱使,我考上了汴京大学美术系,毕业后我留在了汴京师专,我成了真正的城市人。虽然,我一直认为汴京并不比宛城好。
如今,已是毕业后的第五个年头了,其间经历了太多的事,我都记不起来了,有时我甚至怀疑我是在故意忘记。师专的生活平静也动荡,它让我想起了故乡白河里的暗流,表面上水平如镜,底下却水流湍急,而我却恰似水面上的一片枯叶。偶尔的静夜里,我会奇想我这种人要是生活在古代该是很好的,可惜我回不去了。一直以来,我被安排教美术理论,一周12节课,除去周四下午的政治学习,其余时间都是我的,我可以外出写生,也可以一整天关在屋里在画布上涂抹。这种情况延续到去年秋天我给院长送了一次礼,原因是他病了,我可能是鬼迷心窍,床头堆满了补品的老院长笑头说:“天翼啊,开窍了!”过完春节,我被通知可以到中央美院进修一年。
到七月底,我请了几天假,决定回家看一下,已快一年半没回过家了。先回汴京,毕竟那里有我的事业,有我的“圈子”,再到宛城,那里有我的父母。
在亲戚眼里,我是出门闯事业赚大钱的人,回来该算是“省亲”,应受格外礼遇的。父母身体都还算好,惟是又苍老多了。老大,三儿,还是那样,一个没工作没媳妇,一个没工作朋友一大堆,老大已经三十了,从二十岁复员家至今,他十年的生活范围未突破过我们家,鼓励责备,苦口婆心,我早已不想再问。三儿见了我很高兴,吃饭时跟我说:“二哥,我谈了个女朋友,公安干校的,长得还可以。”我清楚他的选择标准。“是不是春上打电话时跟我说的那个?”我问。他犹豫了一下说:“这个是公安局的,他们家……”“算了,算了,半年以后你再跟我说吧!”我打断了他的话。我有些烦,其实我回来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想回老家艾庄去看看小新。
理想哲理故事7英格:「如果你完全不冒险去做,其实是冒了更多的险。」
再平凡的人们都有他独特的理想,再困顿的生活都有他光采的价值,不需要羡慕功成名遂的人,他们年少也曾经不知所措,你想从他们身上获得秘诀,他只会老实告诉你:「放手去实现你的理想!」
有两个年轻人,去求助一位老人,他们问着相同的问题:「我有许多的理想和抱负,总是笨手笨脚,不知道何时才能实现。」
老人只给他们一人一颗种子,细心的交代着:「这是一颗神奇的种子,谁能够妥善的把它保存下来,就能够实现你的理想。」
几年后,老人碰到了这两个年轻人,顺道问起种子的情况。
第一个年轻人,谨慎的拿着锦盒,缓缓地掀开里头的棉布,对着老人说:「我把种子收藏在锦盒里,时时刻刻都将它妥善的保存着。」
老人示意的点着头,接着第二个年轻人,汗流浃背的指着那座山丘:「您看,我把这颗神奇种子,埋在土里灌溉施肥,现在整座山丘都长满了果树,每一棵果树都结满了果实。」
老人关切垂爱的说着:「孩子们,我给的并不是什么神奇的种子,不过是一般的种子而已,如果只是守着它,永远不会有结果,只有用汗水灌溉,才能有丰硕的成果。」
不晓得谁说的,人类因为有梦想而显得伟大,也因为有了梦想而产生不凡。我倒觉得可以这么修改,生命因为有了理想而呈现伟大,生活因为有了实践而变得不凡。有了理想可以让你产生伟大的抱负,有了实践可以让你变得楚楚不凡。
如果种子有了神奇的力量,没有接触土壤,没有灌溉耕耘,没有精心栽培,最多也不过是一颗普通种子,一点也神奇不起来。
电视报导了登山专家,正要征服巇崄的瑞士高峰,碍于气候不佳发生了山难,最后仅存一位法国的队员被救了回来,记者现场报导说:「请问,你为什么要坚持爬那座山?」
法国的登山队员,透露了坚毅的眼神:「为什么?因为山在那里!」
山在那里就要想办法去爬,困难在你前方就得设法去突破,实现你的理想不要怕慢只怕站,你的进度纵使缓慢仍然有在前进,但是,你站着无所事事,却是原地不动。
许多人有良好的理想,却花费许多的时间在获得别人的认同,只要别人认同我的想法,理想的成就才有延续的希望,没有别人认同,就认定自己走错了路,难道你无法下定决心认同自己?
只要你愿意下定决心,用正确的方法极力的去做,坚持你的理想,随时实践你的理想,不管是好是坏,每一天都是你的幸运日。
你知道自己并不是什么伟人,又有谁在成为伟人以前就知道自己是伟人?你只是做出了一个决定,一个愿意去实践理想的决定,相信我,你的人生会因为这个决定而改观。
你该不会想把理想收藏在锦盒里,数十年来按兵不动,却无时无刻期待它辉映光芒吧?
理想哲理故事81988年,一位中国青年男子怀揣200美元和梦想,孤身走出国门,去参加一个由瑞典歌剧院主持的音乐考试。
考试前夕,他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打工赚了少量的生活费,算算离考试还有好多天,只好躲到一个小酒店,计划着怎么过,每天仅仅以一顿冷水拌面包果腹。
考试那天,他需要一口气唱完14首曲目,加之身体虚弱,台上的他没有半点力气。当他唱完第一首咏叹调后,不争气的肚子开始咕噜噜响,饥饿的咕噜声与安静的音乐厅极不协调,台下的评委对此很纳闷。
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钢琴伴奏师站起来主动帮他解释。在场的一位瑞典老教授对此非常感动,马上差遣工作人员买了一杯热巧克力和饼干等充饥物品,他这才顺利完成了这场考试。
等待考试结果需要一段时间,于是他跑到一家中餐馆,希望他们给他一个洗碗的机会。由于没有签证,人家不让他打工,无奈,他厚着脸皮跑到了警察局。
警察们对此莫名其妙:“你来这里干吗?”他坦然地回答:“因为来参加一个考试,我已身无分文,但我必须吃饭。”他把邀请信给他们看。警察把他带到休息室,然后给他买了一份炒牛肉片的大盒饭。
为表达谢意,他给警察们唱了一首《我的太阳》,因为他们很少有机会聆听这样高雅的音乐,听完之后,大家报以雷鸣般的掌声,然后还让他唱第二首……那段时间,他天天跑到警察局吃饭,天天给他们唱歌。他和警察们成了朋友。
功夫不负苦心人,11位评委全部给他打了最高分,他在这次考试中得了第一名。他就是用自己富有感染力的歌声打开了瑞典皇家歌剧院的大门,并最终成为挪威歌剧院终生签约演员的歌唱家——蔡大生。
每当有人问及他成功的经验时,蔡大生总会提及瑞典歌剧院考试的那段经历,并直言不讳地说:“我要感谢自己那份无畏的勇气,是这份可贵的勇气,让我赢得了钢琴伴奏师和警察朋友们的帮助,才能顺利渡过危机。”
理想哲理故事9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甚么呀?”
小朋友天真的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当在现场的观众笑的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着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
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的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
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甚么要这么做?”
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你听到别人说话时......你真的听懂他说的意思吗?你懂吗?如果不懂,就请听别人说完吧,这就是“听的艺术”:
1.听话不要听一半。
2.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头。那可真是一个可怕的景象。
小故事大智慧:取自己够用的,不必贪求,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修练。
理想哲理故事101.有位老人,从事了一辈子的摆渡工作。无论是酷暑寒冬,还是风中雨里,老人周而复始,一趟趟往返于小岛和大陆之间。
一天,一个细心的年轻乘客发现,在老人的一只桨上,刻着“工作”两个字,而在另一只桨上,刻着“理想”两个字,于是向老人询问其中的含义。老人回答道:“我先给你演示一下。”说着,老人丢下一只桨,只用刻着“工作”的那只桨划动小船,小船在水中转了一圈。然后,老人又捡起“理想”,丢下“工作”,继续划船,小船调了一个方向,仍旧在水中转了一个圈。之后,老人同时拿起“理想”和“工作”两只桨,划动小船,小船快速向前驶去。老人望着年轻人,意味深长地说道:“你看,划船就如同人生,用‘理想’和‘工作’两只桨来划,你就能划到彼岸;如果丢掉其中的任何一只,你就只能永远在原地打转转了。”
2.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第三篇:哲理故事
哲理故事
一天早上,小和尚发现师父得到了6个馒头,大师兄也得到了6个馒头,只有他自己得到了4个馒头。
小和尚觉得太不公平了。师父得6个馒头,他没意见,可大师兄也得6个馒头,不是跟师父平起平坐了吗?不行,不行!
于是小和尚找到师父,也要6个馒头。师父说:“你能吃下6个馒头吗?”小和尚大声说:“能!我要6个馒头!” 师父看了看小和尚,把自己的馒头拿了两个给小和尚。不久,小和尚就将6个馒头吃完了,他吃得很饱很饱。小和尚拍着肚子高兴地对师父说:“师父,你看,6个馒头我都吃下去了。我能吃6个馒头,以后每天早上我都像大师兄一样要6个馒头!”师父微笑着看小和尚,说:“你是吃下去了6个馒头,但明天你要不要6个馒头,还是等会儿再说吧!”
小和尚觉得肚子胀,也口渴,然后就去喝了半碗水。接着,小和尚的肚子比刚才更胀了,而且有点儿发痛。小和尚开始难受起来,根本没法像平时那样挑水扫地念经。这时,师父对小和尚说:“平时你吃4个馒头,今天你却吃了6个馒头,你多得到了两个,可是你却并没有享受到这两个馒头的好处,相反,它们给你带来了痛苦。得到不一定就是享受。不要把眼光盯着别人,不要与人比,不贪,不求,自然知足,自然常乐。”
小和尚点点头,捂着肚子,说:“师父,以后,我还是吃四个馒头”。
第四篇:哲理故事
可怕的成功模式
肺鱼不但可以像其他鱼类那样用鳃呼吸,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那就是靠肺在大气中直接进行呼吸,因此被称为肺鱼。肺鱼大多生活在沼泽地带,一旦栖息地的水质发生变化或沼泽不涸,它们的肺就派上用场了。
每当旱季到来,水源枯竭的时候,肺鱼就将自己藏匿于淤泥之中。它们巧妙地在淤泥中构筑泥屋,仅在相应的地方开一个呼吸孔。它们就这样使身体始终保持湿润,在泥屋中养精蓄锐。数月后,雨季来临,泥屋便会在雨水的浸润冲刷下土崩瓦解,肺鱼又重新回到有水的天地。
最近,科学家发现,当地的土著人居然拿肺鱼当美食。他们在旱季出发,来到肺鱼生活的沼泽地。这时,沼泽地里到处布满了泥屋,几乎每间泥屋都藏着一条肺鱼。土著人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将肺鱼捉住了。但他们并不立即将肺鱼煮着吃,而是先用一盆清水将肺鱼养几天,等体内的脏东西都吐出来了,再将肺鱼放在早就用清水以及各种调料和好的面糊里,肺鱼以为旱季到了,便将面糊做成泥屋将自己包裹起来。这时,土著人便可以将肺鱼连同它的“泥屋”一起烤熟后再吃。据说肺鱼自己构筑的面屋因为充分渗入了肺鱼的黏液,故而味道十分鲜美。
千百年来,肺鱼靠构筑泥屋成功地熬过了残酷的旱季,但它们想不明白,为什么没有逃脱被土著人吃掉的命运。其实,正是这种一成不变的成功模式让它们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人生中,前人的成功经验总是吸引着后人去学习和借鉴,但是当前人的成功经验成了后人的模式之后,当事者便很容易走入误区,轻则令事业惨败,重则危及生命。
鱼与渔者
有一个吹萧高手在河边钓鱼,连续3天想以美妙的萧音引鱼上岸,但是一条鱼影也没有见到!第四天,高手撒网捕鱼,一下子捕了几十条大鱼,网中的鱼蹦跳不己!高手愤怒地吼道:之前我吹出那么美妙的音乐,你们不跳,现在才来跳?!鱼回答说:可是我们并不喜欢音乐啊!
这个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哲理???
其中“吹萧高手”就是-----我们的“营销精英”,而“鱼”则是----我们的“客户” 但这哲寓言的寓意告诫我们:做市场营销的时候首先要搞清楚客户的心态,如果客户不喜欢的东西就算你再怎么去推(就算吹出再精美的萧曲),也是白费力气,客户也会无动于衷,一点用处也没有....
第五篇:哲理故事
经营好自己一生中的三天
人生到底有多少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我看人的一生无一例外地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经营好这三天,就经营好了一生。
昨天的日子很长,说不清有多少天,但不管有多少天,也不管是受到挫折,还是取得辉煌,都办能代表过去,不能代表将来。比如昨天贫困潦倒的人将来可能会变成富翁;昨天锦衣华食的人将来可能沦为乞人;昨天打工的人将来可能会变成老板。这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世上没有永远的胜利,也没有永远的失败,胜利和失败在合适的条件下是能够转化的。因此,我们不必为昨天的挫折而萎靡不振,也不必为昨天的辉煌而狂妄自大。只有把过去的挫折和辉煌都作为今天的垫脚石,才能攀登美好的明天。
今天的日子很短。而且正在自己的脚下以秒计算地缩短。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接力棒交得好,便会走向辉煌的明天;接力出问题,便会前功尽弃。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总是怀念过去,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了,只有从零开始,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今天的事一定要今天完成,绝不能推到明天。如果总是面对今天望明日,明日何其多,明日的明日便是人生的尽头了,结果不但今天没有经营好,明天也悄悄地溜走了。
明天的日子还有多长?谁也说不清。明天是辉煌,还是落败?谁也道不明。明天既向我们显示机遇,又向我们发出挑战。明天的希望是美好的,但路途绝不平坦,到处布满荆棘。但不管怎样,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花好月圆的明天只接纳奋斗不息者。
因此,我们只有善于汲取昨天的经验和教训,利用今天做好新跨越的准备,斗志昂扬地去挑战明天,才能为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半根香蕉
某时尚杂志列出一些著名女影星减肥瘦身的妙招,其中有美国女影星黛米·摩尔,在她的介绍中,早餐只食一杯燕麦粥,半根香蕉。我不禁停下来思考,另外半根香蕉在哪?不妨先猜测一下:仆人(如果有)给主人端上盛有半根香蕉的盘子,另外完整的半根由仆人享用。还有可能,是掐头去尾只取精华的半根香蕉,其他边角余料弃之垃圾箱。最后一种可能是余下半根放入冰箱冷藏,待明天再吃,但细想,这个可能性不大,一个国际影星,怎么会在乎那半根香蕉呢?
在一次饭局中,一个企业家朋友为我讲述了另外一个关于半根香蕉的故事。几十年前,他只有十来岁,还在贫困的农村,那时候还不知道香蕉为何物。一次他母亲带他去参加在县城远方亲戚的婚礼。在宴会上,他平生第一次见到了香蕉,黄灿灿的,月亮一样的形状,透着诱人的香味。母亲为他剥好一根,递给他,他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风卷残云。母亲也拿了一根,在亲戚众目睽睽下,剥开,吃了一口,然后拿着香蕉若无其事地到里间找水喝。整个宴会,他都沉醉在那根香蕉的美味中,其他退居其次了。
回家的路上,母亲突然从兜里掏出手帕,细致地展开,里面竟是那根只咬了一小口的香蕉,母亲微笑着把香蕉交到他的手上。他虽然幼小,但他懂得那半根香蕉的分量,母亲在亲戚里面不失体面地为他保存半根香蕉,这里面包含太多„„母亲在贫困中强烈的荣誉感、不卑的尊严以及对他浓浓的爱。
他意味深长地说:“吃那半根香蕉,我没有了第一根香蕉的美味,但吃在嘴里的感觉永生难忘。
正是那半根香蕉让我时时铭记,奋发图强。”
同样是半根香蕉,大影星只是为了消除赘肉,而我朋友则改变了一生。
母亲
因为假期不长,因为路程不短,因为天气不好,等等有太多的理由让我打电话回家告诉母亲我春节不回家。母亲接到电话后,听不出她有任何情绪上的波动,只是淡淡地说:哦,那有时间我去你那住几天吧。
整个春节一直细雨蒙蒙,让人平添几许惆怅。正月初六,老天爷一改往日的缠绵,电闪雷鸣,哗哗啦啦的下起了暴雨,下午4时一阵电话铃声把窝在被子里上网的我惊起,我抓起电话,耳机里传来母亲哆嗦的声音:我已经到了A市,可人太多,买不到火车票,可能要晚些才能到你那里了,不知你们那最晚的班车是几点。我气极,大吼:这么大的雨,谁叫你来的,买不到火车票,你不会坐直达班车吗?母亲说:知道了,知道了,就把电话挂了。
我撑着雨伞站在站台下一个多小时了,记不清有多少趟班车停下又走了,可依然不见母亲的身影。坐直达班车从A市到B市是两个小时,再从B市坐车到我处约四十分钟,母亲应该在晚上七时就会到达,可现在已经是晚上九时了,还没见到母亲,我开始着急,开始埋怨,鼻炎也适时发作,喷嚏连连更让我觉得寒冷和烦燥。一趟班车“嘎”的一声,在溅了我一身脏水后停了下来,终于一个熟悉的身影探出了车门。
我接过母亲沉甸甸的行李,一言不发朝家走去,母亲走在身后唯唯喏喏地说:本来想坐直达的,可后来又买到火车票了,所以就晚到了。其实我心里明白,母亲是嫌直达班车的票价要比火车票贵一倍多。
初八午饭后,母亲说:你帮我把这衣服的边放放吧。我望望母亲身上我淘汰给她的衣服,也真有点象裹棕子,太窄了。我把剪刀、尺子递给母亲说,我下午还上班呢,你自己改吧。晚上刚到家,儿子就报告说母亲把衣车针弄断了。再望望母亲,呵呵,衣服让她改的凹凸不平,针脚歪歪扭扭,衣车针不给她拉断才怪。
在我的印象里,母亲是很能干的,我们兄妹头上带的、身上穿的、脚上套的都是她亲手做的,况且往年我淘汰的衣裤给她后,也是她自己修改,还挺合身,为何这次改不好呢,我心里直纳闷。
晚饭后,我一边帮母亲重新修改衣服,一边与她闲聊。母亲说,自去年始,她的眼睛看东西就很模糊了,如今针线活基本做不好了。我说:那明天我带你去医院看看。母亲说:不用了,在家乡已经看过医生了,说是白内障,不是很严重,能看得见就不必花那个钱,到时严重了再说吧。我抬头望望母亲,鬓角已有了丝丝缕缕的白发,脑后粗大辩子已换成小麻雀尾,那干练、好强在菊花般的脸衬托下已变成柔和与慈爱,那双我曾羡慕的巧手,已是血管突显。
在我处小住了一段时间的母亲要回老家了,当她跨入班车车门的一刹那,已是孩子他妈的我无法顾及车上车下人们诧异的目光,泪水倾涌而出。自从我独自一人在远离故土的这座小城定居后,与母亲抑或兄妹相聚,成了我最大的企盼。
外婆在母亲5岁多时就已去世,母亲忍受了太多没娘孩子的苦,有了我们兄妹后,把所有的母爱加倍倾注在我们身上。记得在上世纪70年代,在那同样贫穷的乡村同龄伙伴中,我们兄妹是最先穿上毛衣的,那是母亲把她心爱的嫁妆——毛衣袖子拆了,在煤油灯下为我织成一件漂亮暖和的毛衣,弟弟出生后,把毛衣全拆了,为弟弟织了毛衣毛裤。在我启蒙上学后,我也不象别的小
伙伴一样,把书挟在腋窝下上学,而是把书装进绣花书包里。那是母亲利用工余把一条不能再穿的旧裤子的裤腿改装成书包,再在上面绣上五角星、向日葵等,就成了一个美观实用的书包。特别是我们兄妹脚上大方舒适的布鞋,不知引来多少大人小孩的注目。而所有这些,不知花费了母亲多少心血,包含了母亲多少慈爱。
母亲虽然识字不多,却非常看重知识,她常常对我们说:世上只有学问“晚上不怕贼来偷,白天不怕人来借”。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南下打工潮的诱惑下,我曾荒废学业,外出打工,是母亲的諪諪教诲又让我拾起书本。
母亲虽是农村妇女,却从不包办子女的行为,特别是在我们兄妹的婚姻上。我和丈夫结婚前,母亲不知要与我结婚的人是高还是矮、是胖还是瘦,当我打电话告诉母亲我要结婚了,母亲只是轻轻地嘱咐:“婚姻不是儿戏,一定要慎重,只要你自己觉得幸福,我们没意见。”在农村生活的弟弟也是自由恋爱结婚。
我们长大了,母亲却衰老了。素有做粗活比得上一个男人的母亲在前些年的一次伐竹中不小心闪了腰,一躺就是十多天,以及腰部现今每逢刮风下雨就酸痛;患了眼疾也是捂着掖着,每次报给为生计忙碌的子女们却均是一封封平安家书。
母亲养育了我们的身躯,也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谨记母亲“什么事都要一分为二来看”的观点,遇事不钻牛角尖,以平和的心态迎接人生的风风雨雨.你努力了吗
1927年,美国阿肯色州的密西西比河大堤被洪水冲垮,一个9岁的黑人小男孩的家被冲毁,在洪水即将吞噬他的一刹那,母亲用力把他拉上了堤坡。
1932年,男孩八年级毕业了,因为阿肯色的中学不招收黑人,他只能到芝加哥读中学,家里没有那么多钱。那时母亲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让男孩复读一年。她则为整整50名工人洗衣,熨衣和做饭,为孩子攒钱上学。
1933年夏天,家里凑足了那笔血汗钱,母亲带着男孩踏上了火车,奔向陌生的芝加哥,母亲靠当佣人谋生。男孩以优异的成绩中学毕业,后来又顺利的读完了大学。1942年,他开始创办一份杂志,但最后一道障碍是缺少先队500美元邮费,不能给订户发函。一家信贷公司愿借贷,但有个条件,得有一笔财产做抵押。母亲曾分期付款好长时间买了一批新家具,这是她一生最心爱的东西。但她最后还是同意将家具做了抵押。
1943年,那份杂志获得巨大成功。男孩终于能做自己梦想多年的事了:将母亲列入他的工资花名册,并告诉她算是退休工人,再不用工作了。那天,母亲哭了,那个男孩也哭了。
后来,在一段反常的日子里,男孩的一切仿佛都坠入谷底,面对巨大的困难和障碍,男孩已无力回天。他心情忧郁的告诉母亲:“妈妈,看来这次我真要失败了。“
“儿子,”她说,“你努力试过了吗?”
“试过。"
“非常努力吗?“
“是的。”
“很好。”母亲果断地结束了谈话,“无论何时,只要你努力尝试,就不会失败。”
果然,男孩渡过了难关,攀上了事业的巅峰。这个男人就是驰名世界的美国《黑人文摘》杂志创始人,约翰森出版公司总裁、拥有三家无线电台的约翰·H·约翰森。
上帝和三个商人
在西方国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商人死后去见上帝,讨论他们在尘世中的功绩。
第一个商人说:“尽管我经营的生意几乎破产,但我和我的家人并不在意,我们生活得非常幸福快乐。”上帝听了,给他打了50分。
第二个商人说:“我很少有时间和家人生活在一起,我只关心我的生意。你看,我死之前,是一个亿万富翁!”上帝听罢默不作声,也给他打了50分。
这时,第三个商人开口了:“我在尘世时,虽然每天忙着赚钱,但我同时也尽力照顾好我的家人,朋友们很喜欢和我在一起,我们经常在钓鱼或打高尔夫球时,就谈成了一笔生意。活着的时候,人生多么有意思啊!”上帝听他讲完,立刻给他打了一百分。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不会欣赏和享受每日的生活是我们最大的悲哀。现代人总是为了赚钱而无意中预支了“此刻的生活”。想一想吧,早上还没起床时,你就开始担心起床后的寒冷而错失了被子里最后几分钟的温暖;吃早餐的时候你又在想着上班的路上可能会堵车;上班的时候就开始设计下班后怎么打发时间;参加派对又在烦恼着回家路上得花多少时间了;口袋里还有用不完的钞票,却时刻想着如何去赚更多更多的钱......累死在钱字上,不就失去了来到这个世界的真正意义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