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乡的婚嫁风俗-风俗作文600字(共5则范文)

时间:2022-03-29 04:2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家乡的婚嫁风俗-风俗作文600字(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家乡的婚嫁风俗-风俗作文600字(共)》。

第一篇:我家乡的婚嫁风俗-风俗作文600字(共)

我家乡的婚嫁风俗-风俗作文600字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家乡的婚嫁风俗-风俗作文6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是一个民俗文化十分丰富的国家,每个地区都有不一样的习俗,就像人所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样。”那么长春是什么样婚嫁风俗呢?在我参加一次婚礼后发现了许乡的婚嫁习俗。

要先择“正日子”,结婚当天的日子叫做“正日子”一般由新郎家选的。新娘家要选‘待客日”,他们需要完成两次同样的婚礼,也就是正日子”从及待客了“正日子”就是正式婚礼了。

然后是新房布置可忙了,但在婚嫁风俗中个颇为有趣的项目,作为女方的弟弟,要担任主力要上窗帘。订结婚照,以及擦一遍地

送亲必须要新娘弟弟,并且新人还要给一个大红包,准备开始迎亲。迎亲,迎亲当天是越早越好。因为有“抢头”一说,新郎迎亲时间也是找人占卜指定好时辰,一般有8和9这两个数字,寓意发财和长久之意。新郎接亲人数是单数,这与我们正好相反娶回家就成双数了,其中也必须要有小孩。

结婚时可热闹了!每十个人围着一张桌餐桌上有让人垂涎三尺的可口美味佳肴。有炖小鸡,炖鱼炒,地三鲜等。美食所有人都在祝福这对新人,女方妈妈眼睛里眼泪在打圈。但大部分是喜悦的泪水,可能是看见自己女儿长大了吧。大屏幕上有这对新人的照片,花童扯着新娘的纱裙并送到新郎那边便下场。新郎全身西装十分帅气并竟是人生大事。新娘的婚纱是白色的,头上戴朵白色的花。纱裙上有许多珍珠,像在“舞池”上的白天鹅。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新娘要改口叫妈。改口费一般是1001。寓意是新娘千里挑一

我认为这个是智慧的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这就是长春的婚嫁习俗了。

第二篇:家乡风俗

家乡风俗

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的各个节日的风俗和别的地方有所不同,那么就由我来把家乡的风俗介绍给大家吧!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年节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广大城乡年节前就开始备办年货,杀猪、羊、兔等,制腊肉、购食品、逢新衣,过年时大家穿好衣服、挂年画、贴春联,年三十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清明节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历的4月5日前后,主要是郊游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坟扫墓等活动。这一习俗活动也是城乡较普遍的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我们四川的风俗都很特别,我喜欢我的家乡!

南山实验鼎太小学五年级(2)班四年级:何垠羲

第三篇:家乡风俗

以上10点是我们温州人在过年时会准备的事情。

在我们的温州的传统节日有:

1、正月初一春节

2、正月初五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元宵节)

4、二月初二春龙节又叫龙抬头青龙节

5、二月十五花朝节

6、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

7、三月初三上巳节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8、春分后十五日清明节(现定阳历四月五日)

9、四月初八日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端午节

11、夏至节

12、六月六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

13、七月七日,习称七夕、七月

七、乞巧节

14、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

15、七月三十地藏节

16、八月十五日中秋节

17、九月九日重阳节

18、十月初一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19、十月十五日下元节20、十一月二十二日冬至

21、十二月八日腊八节

22、腊月二十三日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23、腊月的最后一天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

十、大年三十。

以上是我们家乡的节日与习俗。

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的各个节日的风俗和别的地方有所不同,那么就由我来把家乡的风俗介绍给大家吧!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年节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广大城乡年节前就开始备办年货,杀猪、羊、兔等,制腊肉、购食品、逢新衣,过年时大家穿好衣服、挂年画、贴春联,年三十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清明节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历的4月5日前后,主要是郊游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坟扫墓等活动。这一习俗活动也是城乡较普遍的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我们四川的风俗都很特别,我喜欢我的家乡!

我们金华人有一种很特别的习俗,那就是金华斗牛。

金华斗牛,曾与金华火腿齐名,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清末民初尤其盛行。金华斗牛是牛与牛斗,不同于西班牙的人与牛斗,被誉为“东方文明斗牛”。斗牛当日,参斗之牛装以勇士之饰,由其主人护送进入斗牛场,此时鞭炮齐鸣,观者欢呼雀跃。

我就看过几场:牛主把牛牵到赛场上。此时,两牛怒目而视,各自刨腿,四肢并力,奋力斗争,观众则呐喊助威,呼声响彻云霄。败者血肉模糊、仓皇而逃;胜者则奋蹄而追,紧随其后,斗牛即将结束。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在这里有相当大的体现。败退之牛将被主人贬成耕牛甚至宰杀;而胜者则身价加倍,威风一时。

第四篇:家乡风俗

家乡的风俗

一年结束了,在除夕夜是团圆夜,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的,庆祝一年平安结束,新的一年好的开始。

在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年夜饭的食材,一大早就能闻到鸡鸭鱼肉的香味。客人们纷至沓来的来到我家,大人们就会给我们小孩压岁钱,我们小孩在新年里最开心,因为就要放鞭炮了。

早晨,我们一家人忙开了。妈妈在大门上贴春联。映入我眼帘的是“日丽春常驻,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我呢,则帮妈妈贴“福”字,正要贴在门上。妈妈连忙阻止我,说道:“„福‟字应该倒贴,就是„福‟到的谐音,福光临我们家了。春节帖春联有喜庆、财气、吉祥之意。”我一听,赶紧把“福”字倒贴了。爸爸也在精心准备,挂起了一盏盏红灯笼。我想:这红灯笼难道不就代表着我们祖国的面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吗?

大人们把一串串的鞭炮,排在门口,把一个个的圆形鞭炮也放在门口。大人们拿着打火机把一个个的鞭炮全点上了,一串串的鞭炮“噼里啪啦”得响,圆形鞭炮“嗖”飞上天,再“轰”得一声爆炸。我们小孩子开心极了。

放完鞭炮后,一家人就围着一张桌子吃团圆饭,还有吃饺子,吃饺子最有趣了,这吃饺子还能吃到钱,谁吃到钱了那谁在新的一年里的运气将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争着吃,看谁也抢到那个有钱的饺子,但是不管吃到的也好,没吃到的也好,这种抢着吃饺子的气氛是最难忘的。

晚上八点整,我们全家准时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话,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使人开怀大笑……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客厅

家乡的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到那天,人们整天都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气氛里。

每逢端午节那天,人们都包粽子吃。听说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爱国大诗人,他叫屈原,当初他被别人杀害了并且扔进了又急又宽的汩罗江里,人们知道了,怕江里的鱼虾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便包了许多味道鲜美的粽子扔进江里,这样鱼不会吃屈原的尸体了。正好那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把这天定为端午节,以示悼念。

知道粽子是怎么包得吗?让我来告诉你吧。首先把新鲜又绿油油的粽叶洗得干干净净,然后用左手托着粽叶,右手轻轻地勺起糯米,并加上绿豆、蜜枣、葡萄干、排骨、花生米,包起来用绳子捆紧,最后把美味的粽子煮上几个小时,熟透了就可以吃了。还在煮的时候那香味早已传遍了整个大街!你咬上一口尝尝,保证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闻一闻,都会令人垂涎欲滴,并且那香味直往心里钻。

一顿丰富的午餐过后,人们就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不约而同地来到河边,来观看激烈的赛龙舟。只见两队选手精神抖擞地坐在船上,手紧紧地握住船桨,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前方,整装待发。“叭”的一声,一条条龙舟像射出的箭一样向前冲。两岸的人们也欢腾跳跃,兴奋地大声喊着:“加油,加油。”那简直锣鼓喧天,响彻云霄,热闹非凡!

到了下午,人们也早已满头大汗,该洗个舒服的澡了。按着传统的习惯,人们把早已准备好的艾叶、菖莆、鱼腥草等烧上一大锅水。全家人都要洗,说是避邪气,其实按中药原理是杀菌除湿气。洗了以后,不会生痱子。

朋友们,欢迎你们到我的家乡来过端午节,那一定一饱会眼福和口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花市何处有?的士直驶望海村。”星期五,我与爸爸到江北观音桥的望海花市去开了一番眼界。

刚进花市,一股淡淡的花香味迎面扑来。接着听见了鸟叫声和人们贩卖物品的吵闹声。我想:“花市人真多,可真是热闹啊!”我随着爸爸走了进去,那鲜艳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的双眼,使我的眼睛迷蒙了,这一丛,那一簇,让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我和爸爸一边挪着小小的步子,一边观赏一些奇花异草。有绿叶镶嵌着像猫眯眼睛的斑纹,叶底是紫色的,叫“钻石猫眼”;有像狮子头的“三色堇”;还有能捕捉虫子的“猪笼草”……我在花店里看见了许多鲜花的种子,我很感兴趣,并购买了既害羞又含蓄的含羞草和碧绿的宝葫芦花种。

走过花店,我和爸爸又进入了观赏鱼市场。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画卷。那一条条可爱的小鱼儿轻巧地穿过颜色各异、形态不一的珊瑚,那珊瑚似乎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小鱼跳起了“摇摆舞”,我在鱼缸前看得津津有味。我还发现了一些不曾见过的小鱼。有身体很长爱左右摇摆的龙鱼;有尾巴像剪刀身体漆黑的象鼻鱼;有全身血红,犹如一簇火苗的血鹦鹉……

“叽叽喳喳”这叫声连续不断,原来是一家鸟店发出的声音,我走进去瞧了瞧。有活泼的小麻雀;惹人喜爱的八哥;全身白如雪,犹如一团棉花的鹦鹉……

清明节逛花市的人可真多啊!这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人都来购买美丽的鲜花,去祭奠先逝的亲人,以对逝者表示深切的哀思,送去一分挂念。我为这文明、古朴的民风而感到欣慰,望普天之下的中国人要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清明时节——家祭无忘思乃翁。

小学六年级作文:家乡的春节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春节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春节已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统节日了。春节,是热闹的象征,是团圆的象征。

我的家乡在建西,这儿的春节习俗我最熟悉不过了。我们这的春节差不多在农历腊月二十四就开始了,这一天,也就是小年。在这天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祭灶:在灶台上方的墙壁上贴上一张红色的灶君画像。还得把这一天买来的“灶糖”、“灶饼”和各种糕点放进盘子里装好,摆在画像前。最后还要点上几柱香,来接灶神爷来家里吃东西。在民间,还有一个幽默的说法:如果灶神爷来了你加,并且吃了你家里人供上的物品,他就会一直住在你家的锅灶里。其实,这种说法也只不过是为了喻意着年年都能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祭灶过后,就开始打扫卫生,叫做“扫尘”。因为“尘”与“陈”为谐音,在新春来临之前扫尘有“除旧布新”的涵义。这样做是为了把一切穷运和晦气统统都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套和窗帘。到处都洋溢着欢欢喜喜扫尘,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扫尘”过后,大人们就开始准备年货,为了让家人们吃上一顿好的年夜饭,他们也不辞辛苦。

终于到了大年三十,大家都开始贴春联,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除此之外,人们还要贴上倒着的“福”字。“福”字指“福运”、“福气”,把“福”字倒着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现在的“福”字贴,更是花样繁多,有的还有在“福”字的周围加上寿星、寿桃、龙凤呈祥、五谷丰登和鲤鱼跃龙门等等图案。

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在做年菜,家乡春节的的食物,一般都有一定的喻意。例如,过年时家家常吃饺子,饺子的形状像元宝,过年时吃饺子有“招财进宝”之意。过年时,人们还吃年糕,因为“年糕”与“年高”为谐音,所以有“年年都能步步高升”的意思。另外,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和白银,有“新年发财”意思。还有,过年人们都吃鱼,有“年年有余”的意思……

做好了年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分外的热闹。一家人难得能团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大餐,因此,所有的人都是开开心心,其乐融融的。

吃过了年夜饭,大家各自回到自己的小家庭,洗澡过后,穿上新衣,迎接新年的到来。现在,大多数人家都会在这一天晚上观看中央一套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直到新年的钟声敲响后,大家才会放鞭炮,放烟火。这样的鞭炮声和烟花会一直到深夜。

新年过后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晚辈都要到长辈家里去拜年,祝长辈们长寿安康。另外,长辈还要分别给晚辈们压岁钱。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有“平平安安过了一岁”的意思。这一天里,同辈人如果见了面,也要说声新年好。以示对对方的新年祝福。

家乡的春节过得多么热闹啊!这样一个喜庆的节日,这样一个古老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可见它对人们是多么重要。我爱家乡的春节。

小学生中秋节作文400字:中秋月儿圆中秋月儿圆

常熟外国语附属小学六年级二班张欢

10月3日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家家户户都团聚在一起,在阳台一边赏月,一边吃着月饼,就连我家也不例外。

我和家人一起在阳台赏月。刚刚升起来的月亮倾泄下了一片清辉,月亮亮灿灿的,慢慢地,慢慢地变成了白色。月光静静地洒在了地面上,整个世界都被罩上了一层银色的光,镇上像被笼罩着薄薄的银纱。月亮穿过了云朵,将光辉洒在了马路上,马路就好像是用银子铺成似的。它还将月光倒映在了水面上,晚上的风一吹,河面上就波光粼粼的。

月亮像个害羞的小女孩,一会儿躲进了云里,一会儿又从云中探出了可爱的小脑袋,将大地浸成了梦幻一样的银灰色。看着月亮,又不禁让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人们是为了纪念嫦娥才将八月十五定为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还令我想起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李白思念家乡的感情。使我不时想起了驻守边疆的战士在中秋节这个日子里不能与家人团聚。

我过了一个快乐的中秋节。

家乡的端午节

转眼间,春节已经过完,再过3个月,就是端午节了。想一想去年的端午节,真的很期待。

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等。相传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日子,到了端午节,人们就用棕子等方式来祭祀屈原。

端午节在农历的五月初五。大约在初二或初三人们就开始筹备过节所需的用品,做棕子的棕叶,肉馅……

到了端午节,早上人们就去包棕子,包棕子是很难的。包完了棕子,还得把棕子拿去煮。真是麻烦。

差不多到了中午的时候,人们就通通祭祀祖先,祭祀品最多的就是棕子。

吃完了棕子,人们就都去看赛龙舟。这时到处锣鼓喧天,彩旗飘扬。龙舟赛开始了,一条条龙船在大江里游,龙船各种各样,五颜六色,有黄色的,粽色的,红色的,蓝色的……比赛开始了,赛龙舟的人都用尽了全力划船,都想争夺第一名,大江两岸人山人海,观众在岸边大喊大叫,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他们在为船队加油。听奶奶说,每年举行龙船赛是我们潮州人的民俗文化,它是潮州人民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象征。这样的龙舟赛既好看又有意义,真让人喜欢至极。

端午节还有三个月就到了,大家都来看我们家乡的赛龙舟哦!

这就是我记忆里的端午节,同学们,你们记忆里的端午节又是怎样的呢?美满的,还是……

第五篇:各地婚嫁风俗调查报告范文

各地婚嫁风俗调查报告

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张立歆

余鄂瑶

赵若姿班级:B130401

学号:B13071107(张立歆)

B13010109(余鄂瑶)

B13040103(赵若姿)B13041503(孔金筱)联系电话:***(张立歆)

***(余鄂瑶)

***(赵若姿)

***(孔金筱)

孔金筱

摘要: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华夏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古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华夏文明是人类文明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历史上下5000年,自从黄河流域开始有人类居住,人类按照季节与时间的推移,便对天灾等灾祸到规定出许多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就逐渐演变成一些传统的习俗,民间的习俗也是中国独特而又悠久的文化现象。

现代中国的婚礼结合了中国传统以及受西方影响的元素。公民结婚仪式实际上只是到地方政府进行结婚登记,并没有太多的程序,然而喜酒就会举办得非常盛大。现代中国婚礼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会拍摄婚纱照。

关键词:北京、上海、内蒙古、陕西、婚嫁风俗

【调查目的】:了解各地的婚嫁风俗习惯 【调查时间】:寒假

【调查地点】:内蒙古通辽以及陕西渭南 【调查方法】:走访、网络问卷调查及查阅资料

【调查内容】:主要从婚礼前的准备到婚礼进行时以及婚礼之后等方面展开的调查。

【调查分工】: 张立歆:查阅资料以及走访 余鄂瑶:问卷调查以及调查报告

赵若姿:查阅资料及问卷调查

孔金筱:走访及问卷调查

一. 访谈了解

根据走访与长辈交流了解到如下的变化:经济迅猛发展也给各地婚嫁风俗带来了变化,老一辈的婚礼同我们现在的有很大的不同。各个地方的适婚年龄的朋友其实并不是很了解婚礼习俗,经过我们的走访调查可以大致总结出几个地方的婚姻风俗如下:

北京的婚嫁习俗: 第一步:聘礼

男女双方家长说媒、相亲、订婚后男方往女家送彩礼,表明聘定女方为妻。聘礼的一部分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下聘礼要送女方茶叶、点心盒、酒、女方衣服钱)

第二步:陪嫁

女方在收到男方送来的聘礼后,在出嫁前某天下午将娘家陪送的嫁妆送往男家。有的人家陪嫁有相应还礼之意,原则上以男方聘礼增一倍还礼。(不过现在一般都是男方准备新房,女方的陪嫁一般都是新房的家具电器,实用性强)第三步:娶亲

吉期一到,喜轿执事上门,娘家忙着打发上轿,夫家忙着迎娶进门,排场大又隆重,礼数也多。现代婚礼虽然没有古代的那些讲究,而且也轿子换成了汽车,也有了专门的司仪和婚庆公司来办理婚礼,但是整个娶亲和婚礼的仪式还是一直被沿用了下来了!第四步:洞房坐帐

新人拜过天地后,上炕抓盖头,夫妇才算正式见了面。拜堂后要“闹新房”。新婚夫妇进行同吃子孙饽饽啊、喝交杯酒、撒床、上头等一些仪式。其中贯穿着祝愿新人称心如意,家道兴旺发达的主题。(闹新房、喝交杯酒这些习俗现在也变得越来越明面了,不用到洞房里闹,婚宴的时候闹得是最热闹的了!)第五步:回门

洞房花烛夜后,第二天一早,新婚夫妻要一同祭拜神、佛和宗亲三代,并拜见父母等长辈,定名分,认大小。

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通常新娘要回娘家与父兄亲友行回见礼。这就是所谓“回门”,也叫“回酒”。一般是一大早娘家便派人赶着马车来接新妇,新妇临行前,向公婆叩头,然后与新郎坐马车到娘家会亲。到娘家后,新婚夫妇要向家堂中的神、佛及宗亲牌位行礼,然后给女方父母及长辈们行叩首礼。见完礼后,便摆开宴席,请新婚夫妇喝酒。饭后,新郎独自回家,新娘则要到晚上才能回来。(虽然现在这年代已经很少有媒人拉红线,也没有太多繁杂的讲究,但是精简了的传统还是被流传了下来。)

上海的婚嫁习俗:

上海旧式婚姻,男女双方的结合,率多为媒的之言,父母之命。上海开埠后,已对此俗加以摒弃和改良,大多是由男女双方,经人介绍,在约定地点,互看人选。此谓之“相亲”。也有男女双方自己结识之后,约定地点,请双方家长来识看一下,也称之为“相亲”。双方相看满意后,还要挽请德高望重者来作媒人正式说合,由于此媒人实际并不担任介绍作用,故被称作“现成媒人”,从中亦可见“婚嫁必得有三媒六证”之旧俗的影响。女家表示同意后,男家便要行“小礼”,俗称“裁红”,其中便要送上未来姑爷的生辰八字等。再隔一段相当的日子,男家又要行“盘礼”,并宴请亲友,藉此向亲邻告之婚事已定。

上海浦东风俗:

在浦东乡下,这一“谒岳”仪式是放在女家担嫁妆前一天的,准新郎挑了装着公鸡、青鱼、猪腿、自鹅以及干果等礼品的“上盘头”到女家去,女家招待准女婿以茶点,然后告诉他女家有多少嫁妆、需要多少普绳、单杠、落担等,因为这是要男方准备好以后,第二天来把嫁妆接去,而不是由女家送去的。

在浦东乡下(特别是奉贤一带)男家去女家迎嫁妆,习俗上还有很多花头的。隔夜,女家已把所有嫁妆放在客堂内,就像办博览会一般招徕四邻参观,以显示自己的富有。这里亮妆尚未尽兴,那里从男家出发来迎妆的一群拿着贴有“囍”字扁担、罗筐的青年人(人数须成双),已赶到了女家门口,并放响了迎妆鞭炮。

按照习俗,男家迎妆者此时一切行动都须听女方父兄的指挥,如迎妆工具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杠棒和扁担靠在场院柴堆旁,罗筐和篮子放在场院上。习俗是此时女家要表示“生气”而不发妆,男家迎妆者则敲锣放鞭炮不停地“催妆”。这样便引来更多的观看者,使男女家都感到满足。如是约1~2个时辰后,新娘哥哥征得妹妹同意后开始发妆:先马桶,再铺盖、衣裳箱子„„,这时迎妆者站在门外,至多也只能踏进一只脚在门槛里接妆,以免“抢妆”之嫌。至于发妆先发马桶,因为这在上海习俗中马桶又叫“子孙桶”,旧时妇女生产都是在家进行,孩子便接生在马桶中,故马桶是预祝新婚后瓜瓞绵绵、子孙繁延的重要物事。嫁妆接到后,男家小伙们一路挑回去不能中途停歇,有的从女家出来时还须朝东或朝南方向跑,称之“兜青龙”,习俗以为如此大吉大利。

内蒙古的婚嫁习俗:

()订婚:

在旧婚俗中,订婚前先由媒人互传男女‘命单’。命单是一个三寸长、二指宽的红纸条,一边写着“金银满堂”,另一边写着“福贵长命”,中间写着男(女)方的姓名、年龄、生辰、属相等内容。双方根据“命单”看大相是否相克,命运是否相合。若大体相合,命运不相克,便可换帖。男女双方把姓名、年龄、住址等情况填在帖上,经媒人互相交换,即为“换帖”。换帖时男方要给女方带去点心、羊腿、烧酒之类的礼品,俗称“水礼”。同时要交付双方大人预先讲定的彩礼和部分衣物。一旦换过帖,就不许赖婚、退婚。否则,就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或官府的过问。交了彩礼换罢帖,定婚手续便算完成,即择日迎娶。

而在新时期的青年婚姻中,订婚这个习俗被保留下来,但象命单,换帖,彩礼,衣物等等都已经逐渐推出历史的舞台。自由恋爱的男女,当双方决定结婚,会把双方父母邀请到一起,宣布他们的心意,这时男方会象征性的给女方一个订婚礼物,通常为首饰。新时期追求男女平等的女性,有时也会回赠男方礼物。这时的订婚仪式,已经非常简化,双方父母也不会干涉,一切尊重儿女的意见。订婚后,男女双方会考虑到影响而有一些约束。

(二)下茶:

也叫对月茶,在旧婚俗中,是娶亲之前男方和女方最后敲定完婚的时间。在迎娶的前一个月,一般由媒人带领男方合适代表,带上茶礼前往。茶礼包括酒,羊腿,茶叶,糖果等。还有预先讲定的彩礼及金银首饰等。若双方对物品数目没有商量好,可以对之前所商量好的聘礼及日期进行确定与磋商。

而在现代婚姻中,下茶这个环节被流传了下来,但是由于自由恋爱没有媒人,男方父母会在前一个月带上四色礼到女方家拜访,四色礼分别为烟、酒、糖、茶。礼物从繁从简在现在已没有严格要求,大多数文明家庭也不会在意。甚至糖会用巧克力代替。男方父母到女方家后,会收到热情招待,因为已经没有了聘礼这个环节,只剩磋商日期。那么下茶和订婚一样,更是双方父母联络感情的机会。(三)卯宴席(男方):

在旧婚礼中,婚礼的前一天叫做“安鼓”,男方家所邀请的宾客分俩种:底亲、朋亲。底亲指男方家的远近亲属,而朋亲则指没有亲属关系的客人安鼓这天男方父母要宴请底亲。这天晚上男方家还要找新郎的妹妹“压喜床”,也就是在新床上睡一晚,之后才能由新人睡,意义为送子、辟邪。(四)娶亲:

在旧婚俗中,时间上讲究俩头不见日,也就是早去晚回。迎亲车一般是两俩,一辆娶亲人坐,一辆专供新娘坐。专门制造的轿子不多见,一般都是牲畜拉车,但拉车的马有讲究,不用骡子,因为这种动物不能生育,用之不吉。所以用驯良的马匹。娶亲时,临时在车棚上搭个小棚,用绸缎棉被之类装饰一番。新郎身穿中山服或是其他,只要正式整洁就好。迎亲之前家里会给迎亲的人们吃“上马饺子”,因为这里的马拉车也是由骑马转变来的。之前的上马饺子很小,大概只有平时的一半,包有胡椒面,辣椒等,为了耍笑新郎。

吃完上马饺子,迎亲队伍就出发了,成员主要包括:新郎、新郎的姐姐、姐夫。姐姐带一床新郎母亲新做的被子,和新娘的衣物。被子的角里面已经被塞好一团新棉花,表示以后的生活富足有余。姐夫则带上四色礼,四色礼为 烟酒糖茶,及带有三根肋骨的猪肉。到女方家后,将肉留下,肋骨抽出带回。同时把带来的四色礼中的酒打开,把酒倒出,放进绿豆,插入同根双枝葱,再由男方带回,意为“栽根立后”。(五)婚礼举行:

在旧婚俗中,迎亲车队是不可过早的回来的。要等到日落之后。叫做“娶黑媳妇”。意思就是这不可张扬的私家宝贝。在将新娘接回到男方家后,男方家的人们都要出来迎接,这时,需要新郎将新娘子从车内背回喜房中,在这段路程中会遭到很多人们的为难和耍笑,也会被人们抢去一些物品以图吉利,如鞋子,袜子,胸花等。而若想索回,则需赠送红包。当新郎经过千辛万苦将新娘背回家里,新娘坐在喜床上的被子上,也就是被姐姐一直带着的被子。这时可以看到喜床上摆着男方母亲准备的被褥,层层叠起,绸缎被面露在外面,一般为四铺四盖。

小姑子给嫂子端洗脸水,新娘象征性的洗一下,赠送一个红包。然后大姑子给俩位新人煮碗面让他们共同吃完,意为天长地久。之后便是洞房花烛夜。

而在新式婚礼中,男方于上午将新娘接回后,也有以上众人耍笑,洗脸,吃面的程序。休息一会,快到中午,便与众人到酒店举行婚礼。在酒店中,新娘身穿婚纱和新郎着西服站在入口处迎宾,当宾客陆续到齐后,大概在中午12点后,仍然由卯宴席的代东及主持人宣布婚礼开始。

婚礼分以下几个程序:

1、新人入场:在主持人的介绍下,新人携手在婚礼进行曲中逐渐走向宾客前方的空地或舞台。

2、父母入场:在主持人的介绍下,新人携手在婚礼进行曲中逐渐走向宾客前方的空地或舞台。

3、新人向父母鞠躬以表感谢。

4、新人改口,新人开口叫爸妈,父母赠送装有“改口钱”的红包。通常为1001,意为千里挑一。

5、主持人宣布宴席开始。此后宾客开始用餐,新人则由姐夫带领着敬酒,此时新娘已经换了衣服,一般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旗袍。颜色通常为大红,也有粉色,款式与颜色均为新人喜好所定。(六)回门:

在旧风俗中,洞房花烛的第二天,要亲戚走人,新人回门,乘坐娘家的送亲车,同时新郎当晚留宿在岳丈人家。而在新婚礼中,婚礼举行完后,新娘在男方家过夜,第二天一早,女方家人来将新人接回。一般是舅舅来接。至此,整个婚礼方算结束。

陕西的婚嫁习俗: 1.订婚、请介绍人:

求婚之家,欲择某户子女为婚,先请介绍人到家招待一番,说明求婚之意,于是介绍人奔走双方,发挥媒介作用。见面

经介绍人媒介同意联姻者,约定时间两对象在男方或其亲戚家相见,经谈话同意,即订婚约。见面时,男方要简单招待,双方主要亲戚要参加,参与意见,谈话后,两人要互赠礼品(男给女一身衣服和四样礼,女给男方礼品稍轻)。如对方收礼,就表示同意,否则就有问题。2.看屋

近年来兴起了女方到男方家看屋的规矩。看屋时,女方的主要亲属要陪同,男方要设像样的宴席,要给女方比见面时更重的礼物,至少一身好衣料。如男方不同意看屋,需将看屋的花费折成现金给女方,纯属一种索礼之举。3.扯衣服

看屋之后,介绍人即与双方协定给女方扯衣服的数量、花色、时间、地点以及去什么人等。这天,男方主婚人与介绍人同女方去的人进县城,一般扯四至六身(每身2件,每件7—9尺)的衣料,十身、八身不等,至少要花二三百元,多者千二八百。解放初多买布料,现在以毛料、绸料为主。除衣料外,还有鞋、袜、围巾、毛线、提包等。扯衣服完毕,一行人还要到饭馆进餐,叫十个八个菜,花上百元。农村人常为扯衣服犯难。4.坐喝

渭河北人叫“吃酒席”,渭河南人叫“过礼”,民间人贬之为“抄、抄、抄”,意谓“吃、吃、吃”,坐喝之礼仪非常隆重。这天,男家要杀猪、宰羊,备齐鸡、鸭、鱼、肉,请厨做菜,搭棚待客,房上架高音喇叭等搞得排排场场,以示富有。男方亲属应邀带礼品赴宴,女方通知族门、乡党、亲戚扶老携幼来坐吃媒席,以表赞同。普通坐喝,待客七八桌,多者竟达二十多桌,上菜二三十道,其程序是:

(1)进门先喝茶,佐以糕点、干果,有四碟九盘者,亦有十三花(九大盘上架四小碟)。

(2)吃先饭,以吃臊子面居多数,专请村中巧妇操作,要达到:“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臊子有猪肉、羊肉、鸡丝等。

(3)两顿饭:先喝酒,再吃饭。喝酒时,开始出盘摆八个或四个菜;然后边饮酒边上菜,山珍海味、五花八门。饮中,男对象由女家一人领上为女家客人逐一敬酒,叫认女婿,女对象则由男家一人领上给男家客人敬酒,让其认媳妇。酒过三巡,介绍人将男方为媳妇所备衣物和客人所赠之礼品,放在大盘内,呈于女家主婚人面前(包括事先约定的婚礼现金,用红纸封好)当面交付,如无意见,即完成订婚(过礼)任务。酒后吃饭,一般是一盘端,九个菜带馍。现行订婚礼,大体分为“仁义亲”240元,“普通亲”360元,多于以上者为“高价亲”。过礼之后,每逢四时八节,未婚男女要互送节礼,男方之礼重于女方,女方来男家送节礼叫回门,男家必盛情接待。5.择吉

即选择吉期结婚,乡下人叫合日子。男方欲娶,经媒人说通女方后,请先生推算吉期。首先看男、女属相的“利月”、“败月”,有一首合婚“利月”谣:“正、七迎鸡兔,二、八虎与猴,三、九蛇共猪,四、七龙与狗,牛羊五、十、一,六、腊鼠马走。”其次,选择吉日、吉时,除上述讲究之外,还忌讳择吉时寡妇和四只眼(孕妇)的人接近,怕冲了“喜”等,今天此种陋习逐渐减少了。6.完婚

也叫嫁娶,乡下人称娶媳妇,旧的婚礼很复杂、很讲究,其主要项目有:

(迎亲准备)请执事:即请主持婚礼仪式的人。请礼笔:即请收礼先生,于前一日书写喜联(大门、洞房门),结婚之日收写礼品名单。请“宾相”:乡下人叫请相客。男方请宾相,女家请扶女(或称侍女)。“宾相”要选年龄与新郎相当,关系好,且家庭条件好(谓有福的人)的已婚者2人担任,任务是陪伴新郎参加婚礼仪式。请厨师(包括做菜的红案师傅和蒸馍的白案师傅)。请跑乱:即请族人、亲友专司勤杂工作,如借家具、搭棚、买东西、烧水、招待等。请乐人:即叫、“龟子”(民间乐队),有三口、五口、八口之分,钟鼓乐之,奏乐助兴。赁轿:轿分红轿(花轿)、绿轿(蓝轿)两种,皆木制,长方形,双杆,顶如方盖,厢长5尺,宽3.5尺,高5尺,上有顶,底有平板,开前门有帘,轿内设一座,两轿杆长1.2丈,四人抬。红轿用红布作帷,花轿为雕花彩帷,绿轿以绿布或蓝布作帷。顶呈锥形,上雕“麒麟送子”,四角吊红色绣球,四臂刻八仙人物。7.迎亲:

作为男家为“合婚”仪程序幕;而女家则是“送女”仪式。此日一早,新娘子由梳头侍女(伴娘)梳妆打扮,等待男家迎娶。新郎身穿长袍礼服(蓝色绸缎做),头带礼帽,披红插花,由本家叔(伯)、迎姑、宾相、轿夫、乐人等陪伴,骑马或坐轿(旧时世家、富户亦有新郎坐绿轿伴红轿迎亲的),携带“凤 冠霞帔”及一面照妖镜、一把遮日伞等礼品来到岳丈家。在奏乐中,新郎为岳父母行叩头礼,入宴席。女方伴娘为新娘戴冠披霞,穿红绣鞋,蒙红绸盖头,向祖先神位告别,向父母兄嫂行礼辞行。

此时新娘离别之情油然而生,哭声感人,叫“哭轿”或“哭嫁”。还有哭词叫《哭轿歌》:“娘呀娘您养我身,今日出嫁成客人,丢下弟妹谁照看,好比钢刀挖我心”。在乐声、炮声中由梳头侍女扶入轿中,轿门垂帘。照妖镜悬于轿杆,选二童扶轿护送叫“押轿”。乐人前头吹奏,“衣架”(摆新娘的妆奁等针钱活的木架)随后,紧跟“什罗”(专放新娘装饰品及生活用具的木抬箱),新郎骑马于轿前,梳头侍女之车随后,再后是娘家客人的乘车,形成一列长长的队伍,名为“吃筵席的”。

凡轿过之村,皆鸣炮停歇,村女皆争观品评新娘的手艺。轿过桥头、十字路口、街道,必要鸣炮,有的还要贴红纸条表示以喜驱邪(送女仪式的隆重与否,因贫富而异)。若途中撞亲(两家花轿相遇),以互换礼物让道,表示互不干扰,各自平安。若遇丧棺,则要改道,或以红绸遮轿,在炮声中前行。

二.感想

经过这次的调查,为我们对各地的婚嫁习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发觉我们自己成长了不少,虽然在调查过程中并不是那么的顺利,但我们最终还是克服了困难,完成了课题研究。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我们得到了锻炼,尽管当中经历过辛酸苦楚,以及某些方面的不足,但这些也是我们成长的足迹。如果有下一次,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蒙古族婚礼习俗》 作者:蔷薇雨

《各地的有趣婚嫁聘礼习俗》 作者:徐海芹 昌乐传媒 网

《陕西民俗结婚》 出处:西安文明 网

下载我家乡的婚嫁风俗-风俗作文600字(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家乡的婚嫁风俗-风俗作文600字(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乡风俗5篇

    社戏 一提起社戏,我们脑海里就有鲁迅的《社戏》,其实我家乡这里的社戏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社戏,只是每年的农历二月份,他们在对着庙扎一个台子,等台子架好,就去请戏班过来唱戏,因为我......

    《家乡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 滨河小学 王海鲲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知道不同地区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2、情感目标:学生初步感受风俗带给人们的丰富多彩的生活......

    家乡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讲我家乡过节的风俗习惯。 我的家乡在枫溪镇张家湾先联村小溪沟组,我是土家族,是少数民......

    家乡风俗-中山

    我家乡的风土人情——中山 广东省中山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西、北江下游,北接番禺市和顺德市,西邻江门市区、新会市和斗门县,东南接珠海市,并隔珠......

    家乡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美食 先市中学初一年级三班鄢幔指导教师杨承德 虽说我的家乡是四川,但我却一直随母亲生活在深圳,也是最近,回到四川读书的一年,才感受到四川,感受到家乡的风俗,可谓是“......

    我的家乡风俗 800字

    我的家乡——宁乡,这个小县城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的西部,这里虽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众,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共五篇]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10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相信许多人会觉得......

    家乡的清明风俗

    家乡的清明风俗 中建小学:闫继云 教学目的: 1、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 2、通过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清明的诗歌,感受清明节的风俗,以及我国的传统文化。 3、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