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韦应物《长安遇冯著》赏析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赏析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赏析1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韵译】
你从东方回到长安来,衣裳沾满灞陵的春雨。
请问你来此为了何故?你说为开山辟地买斧。
冥冥春雨百花淋雨开,习习和风燕子新孵雏。
去年一别如今又逢春,双鬓银丝添生了几缕?
【赏析】
冯著是韦应物的朋友,其事失传,今存诗四首。韦应物赠冯著诗,也存四首。据韦诗所写,冯著是一位有才有德而失志不遇的名士。他先在家乡隐居,清贫守真,后来到长安谋仕,颇擅文名,但仕途失意。约在大历四年(769)应征赴幕到广州。十年过去,仍未获官职。后又来到长安。韦应物对这样一位朋友是深为同情的。
韦应物于大历四年至十三年在长安,而冯著在大历四年离长安赴广州,约在大历十二年再到长安。这诗可能作于大历四年或十二年。诗中以亲切而略含诙谐的笔调,对失意沉沦的冯著深表理解、同情、体贴和慰勉。它写得清新活泼,含蓄风趣,逗人喜爱。刘辰翁评此诗曰:“不能诗者,亦知是好。”确乎如此。
开头两句中,“客”即指冯著。灞陵,长安东郊山区,但这里并非实指,而是用事作比。汉代霸陵山是长安附近著名隐逸地。东汉逸士梁鸿曾隐于此,卖药的韩康也曾隐遁于此。本诗一二句主要是说冯著刚从长安以东的地方来,还是一派名士兼隐士的风度。
接着,诗人自为问答,料想冯著来长安的目的和境遇。“采山”是成语。左思《吴都赋》:“煮海为盐,采山铸钱。”谓入山采铜以铸钱。“买斧”化用《易经·旅卦》:“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意谓旅居此处作客,但不获平坦之地,尚须用斧斫除荆棘,故心中不快。“采山”句是俏皮话,打趣语,大意是说冯著来长安是为采铜铸钱以谋发财的,但只得到一片荆棘,还得买斧斫除。其寓意即谓谋仕不遇,心中不快。诗人自为问答,诙谐打趣,显然是为了以轻快的情绪冲淡友人的不快,所以下文便转入慰勉,劝导冯著对前途要有信心。但是这层意思是巧妙地通过描写眼前的春景来表现的。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冥冥”是形容造化默默无语的情态,“飏飏”是形容鸟儿飞行的欢快。这两句大意是说,造化无语而繁花正在开放,燕子飞得那么欢快,因为它们刚哺育了雏燕。不难理解,诗人选择这样的形象,正是为了意味深长地劝导冯著不要为暂时失意而不快不平,勉励他相信大自然造化万物是公正不欺的,前辈关切爱护后代的感情是天然存在的,要相信自己正如春花般焕发才华,会有人来并切爱护的。所以末二句,诗人以十分理解和同情的态度,满含笑意地体贴冯著说:你看,我们好象昨日才分别,如今已经是春天了,你的鬓发并没有白几缕,还不算老呀!这“今已春”正是承上二句而来的,末句则以反问勉励友人,盛年未逾,大有可为。
这的'确是一首情意深长而生动活泼的好诗。它的感人,首先在于诗人心胸坦荡,思想开朗,对生活有信心,对前途有展望,对朋友充满热情。因此他能对一位不期而遇的失意朋友,充分理解,真诚同情,体贴入微,而积极勉励。也正因如此,诗人采用活泼自由的古体形式,吸收了乐府歌行的结构、手法和语言。它在叙事中抒情写景,以问答方式渲染气氛,借写景以寄托寓意,用诙谐风趣来激励朋友。它的情调和风格,犹如小河流水,清新明快,而又委曲宛转,读来似乎一览无余,品尝则又回味不尽。(倪其心)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赏析2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此句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长安遇冯著》
长安遇冯著原文: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长安遇冯著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客人从东方过来,衣服上还带着灞陵的雨。问客人为什么来,客人说为了上山砍伐树木来买斧头。百花正在悄悄地盛开,轻盈的燕子正在哺乳新雏。去年一别如今又是春天,两鬓的头发不知又生出多少。
韵译
你从东方回到长安来,衣裳沾满灞陵的春雨。
请问你来此为了何故?你说为开山辟地买斧。
冥冥春雨百花淋雨开,习习和风燕子新孵雏。
去年一别如今又逢春,双鬓银丝添生了几缕?
注释
1.冯著:韦应物友人。
2.灞陵:即霸上。在今西安市东。因汉文帝葬在这里,改名灞陵。
3.客:即指冯著。
4.冥冥::是形容造化默默无语的情态
5.扬扬:鸟飞翔的样子。
6.燕新乳:指小燕初生。
7.昨别:去年分别。
8.鬓丝:两鬓白发如丝。
长安遇冯著赏析
诗人与朋友别后重逢,对朋友的遭遇深表同情,同时予以慰勉。全诗叙事中抒情写景,以问答方式渲染气氛。既情意深长,又生动活泼,清新明快,回味无穷。它的感人,首先在于诗人心胸坦荡,思想开朗,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前途有展望,对朋友充满热情。因此他能对一位不期而遇的失意朋友充分理解,深表同情,体贴入微而又积极勉励。
本诗首二句主要是说冯著刚从长安以东的地方来,还是一派名士兼隐士的风度。接着,诗人自为问答,料想冯著来长安的目的和境遇。“采山”句是俏皮话,打趣语,大意是说冯著来长安是为采铜铸钱以谋发财的,但只得到一片荆棘,还得买斧斫除。其寓意即谓谋仕不遇,心中不快。诗人自为问答,诙谐打趣,显然是为了以轻快的情绪冲淡友人的不快,所以下文便转入慰勉,劝导冯著对前途要有信心。但是这层意思是巧妙地通过描写眼前的春景来表现的。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这两句大意是说,造化无语而繁花正在开放,燕子飞得那么欢快,因为它们刚哺育了雏燕。不难理解,诗人选择这样的形象,正是为了意味深长地劝导冯著不要为暂时失意而不快不平,勉励他相信大自然造化万物是公正不欺的,前辈关切爱护后代的感情是天然存在的,要相信自己正如春花般焕发才华,会有人来并切爱护的。
所以末二句,诗人以十分理解和同情的态度,满含笑意地体贴冯著说:你看,我们好像昨日才分别,如今已经是春天了,你的鬓发并没有白几缕,还不算老呀!这“今已春”正是承上二句而来的,末句则以反问勉励友人,盛年未逾,大有可为。
这首赠诗,以亲切诙谐的笔调,对失意沉沦的冯著深表理解、同情、体贴和慰勉。
这的确是一首情意深长而生动活泼的好诗。它的感人,首先在于诗人心胸坦荡,思想开朗,对生活有信心,对前途有展望,对朋友充满热情。因此他能对一位不期而遇的失意朋友,充分理解,真诚同情,体贴入微,而积极勉励。也正因如此,诗人采用活泼自由的古体形式,吸收了乐府歌行的结构、手法和语言。它在叙事中抒情写景,以问答方式渲染气氛,借写景以寄托寓意,用诙谐风趣来激励朋友。它的情调和风格,犹如小河流水,清新明快,而又委曲宛转,读来似乎一览无余,品尝则又回味不尽。
第二篇:韦应物《东郊》赏析
韦应物《东郊》赏析2篇
韦应物《东郊》赏析1韦应物
吏舍局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
【韵译】
整年拘束官署之中实在烦闷,清晨出去郊游顿觉精神欢愉。
嫩绿的杨柳伴随着春风荡漾,苍翠的山峰淡化了我的思虑。
靠着灌木丛自由自在地憩息,沿着涧流旁任凭意愿地徘徊。
芳香的原野落着迷蒙的细雨,宁静的大地到处是春鸠鸣啼。
本爱长处清幽屡次不得如愿,只因公务缠身行迹十分匆促。
终有一日罢官归隐在此结庐,羡慕陶潜差不多能得到乐趣。
【赏析】
韦应物晚年对陶渊明极为向往,不但作诗“效陶体”,而且生活上也“慕陶”“等陶”。这首诗歌就是韦应物羡慕陶渊明生活和诗歌创作的证明。
这是写春日郊游情景的诗。诗先写拘束于公务,因而案牍劳形。次写春日郊游,快乐无限。再写归隐不遂,越发慕陶。韦应物不想在局促的官署里度日,清晨来到了清旷的郊外。但见春风吹拂柳条,青山能荡涤自己的俗虑,又有微雨芳原、春鸠鸣野,于是心中为之清爽。走倦了歇歇,歇完了再沿溪边散漫行走。但毕竟他是个做官的人,心中时时要冒出公务之念,因此想以后能摆脱官职,结庐此地,过像渊明一样的田园生活。
这首诗写春天山野之景很清新,显示出诗人写景的才能。但韦应物不是陶渊明,陶渊明“复得返自然”后能躬耕田里,兴来作诗歌田园风景,农村景象处处可入诗中,处处写得自然生动。韦应物则是公余赏景,是想以清旷之景涤荡尘累,对自然之美体味得没有陶渊明那样深刻细致。陶渊明之诗自然舒卷,而韦应物则不免锤炼,如此诗中的“蔼”字。但平心而论,韦应物写景,在唐朝还是能卓然自成一家的。
这首诗以真情实感诉说了官场生活的繁忙乏味,抒发了回归自然的清静快乐。人世哲,经验谈,话真情真,读之教益非浅。“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可谓风景陶冶情怀的绝唱。
韦应物《东郊》赏析2《东郊》
唐代:韦应物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东郊》译文
困守官舍,使我终年地烦闷。漫步郊野,曙光荡涤我的胸襟。
杨柳依依,在和风里摇曳不定。青山如画,淡泊了我的尘念俗情。
斜倚树丛,我休息得多么安宁;沿着山涧,继续信步前行。
微雨过后,芬芳的原野更加滋润清新,斑鸠声声,却不知在哪里欢鸣。
我向来喜爱幽静,可惜总难以遂心。公务缠绕,生活常感觉迫促不宁。
我终将辞谢官职,去营造茅屋一进,追随陶潜的步履,但愿得到那清雅的风情。
《东郊》注释
跼(jú):拘束。
旷清曙:在清幽的曙色中得以精神舒畅。
澹(dàn):澄净。虑:思绪。
丛:树林。憩(qì):休息。
缘:沿着。涧:山沟。还复去:徘徊往来。
霭(ǎi):云气,这里作动词,笼罩。
“乐幽”二句:意谓自己颇爱这地方的幽静,想住下来,却又几次终止,就因公事在身,形迹上还是显得很匆忙。
“终罢”二句:典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表面要效仿陶渊明辞官归隐。斯,一作“期”。慕陶,指归隐。直,或作真,就。庶,庶几,差不多。
《东郊》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大历十四年(779)春在鄠县令任上作。
《东郊》鉴赏
韦应物晚年对陶渊明极为向往,不但作诗“效陶体”,而且生活上也“慕陶”“等陶”。这首诗歌就是韦应物羡慕陶渊明生活和诗歌创作的`证明。
这是写春日郊游情景的诗。诗先写拘束于公务,因而案牍劳形。次写春日郊游,快乐无限。再写归隐不遂,越发慕陶。韦应物不想在局促的官署里度日,清晨来到了清旷的郊外。但见春风吹拂柳条,青山能荡涤自己的俗虑,又有微雨芳原、春鸠鸣野,于是心中为之清爽。走倦了歇歇,歇完了再沿溪边散漫行走。但毕竟他是个做官的人,心中时时要冒出公务之念,因此想以后能摆脱官职,结庐此地,过像渊明一样的田园生活。
这首诗写春天山野之景很清新,显示出诗人写景的才能。但韦应物不是陶渊明,陶渊明“复得返自然”后能躬耕田里,兴来作诗歌田园风景,农村景象处处可入诗中,处处写得自然生动。韦应物则是公余赏景,是想以清旷之景涤荡尘累,对自然之美体味得没有陶渊明那样深刻细致。陶渊明之诗自然舒卷,而韦应物则不免锤炼,如此诗中的“蔼”字。但平心而论,韦应物写景,在唐朝还是能卓然自成一家的。
这首诗以真情实感诉说了官场生活的繁忙乏味,抒发了回归自然的清静快乐。人世哲,经验谈,话真情真,读之教益非浅。“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可谓风景陶冶情怀的绝唱。
《东郊》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第三篇:冯唐诗赏析
冯唐诗赏析
1.冯唐简介:冯唐,男,真名张海鹏,1971年生于北京。金牛座。1990年-1998年就读于协和医科大学,获临床医学博士,妇科肿瘤专业,美国工商管理硕士。现居香港,曾就职于麦肯锡公司(McKinsey&Co)。曾为华润集团战略管理部总经理。2011年10月,当选为华润医疗集团有限公司CEO。已出版长篇小说《万物生长》、《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北京北京》、《欢喜》、《不二》,散文集《猪和蝴蝶》、《活着活着就老了》、《如何成为一个怪物》、《三十六大》,诗集《冯唐诗百首》。
2.诗简介:
2.1成诗时间、出处:出自冯唐《三十六大》之二十四<大喜>里的“其三十”。《三十六大》原为2009年始在男性时尚杂志《GQ》中文版专栏文字集结,计36封公开信:写给小师弟、唯一的外甥、90后、文艺男女青年同志们;致司马迁、马拉多纳、韩寒、唐玄奘并梁思成;甚至写给自己的公文包„„就世间有所感悟的人、事、物们,讲四十不惑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传授“金线”之上的俗世生活。
2.2诗: 无题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3.简析:
3.1第一遍阅读:
第一次读这首诗肯定是理解这首诗的字面意思啦。这首诗就是说春天的时候,干枯的小溪、小河等等,都开始有了水流;花草树木开始由枯萎长出新枝,渐渐变绿,慢慢繁盛;一阵温暖柔和的春风轻轻的拂过十里长的距离;但是这一切的好,都不如你好。初初读这首诗,觉得也没什么稀奇,不过就是首情诗罢了,先写了一堆漂亮的景色,最后以一句“不如你”来反衬出“你”的漂亮。3.2第二遍阅读:
品位遣词造句。字数15字,4443;用字(都是春字开头)。后来读第二遍,开始有点细细品读它的意味。这首诗总共就15个字,以极少的字数表达了诗人想表达的感情,突然觉得这种极简主义的用法,不是寻常人能用好的。再看,诗人前三句都是四个字,最后一句只有三个字,前三句都以春字开头,最后一句偏偏就没有春字,始才意识到诗人行文不拘一格,真不是一般诗人敢这样来写的。前三句句式一致,描写的景象也属一类,最后一句突然改变句式,描写的对象也突然改变,于是在峰回路转间将诗推向了高潮。3,3第三遍阅读:
这个时候,忍不住又从头再来读这第三遍,再细细品味一遍。这一次就开始尝试去体会诗中所描写的意境。闭上眼睛,开始在脑海中描画诗中所述的场景,自己置身于一片森林中,身旁是潺潺的溪水,花草树木都焕发生机,情不自禁的就会听到鸟语,闻到花香,这时,一阵温柔的微风拂过我的脸庞,我知道这一定是春风,因为夏天的风太过炙热,秋天的风太过无情,冬天的风太过冷酷,只有这春天的风会是如此的温柔,如此的温暖人心。就在我沉浸在这一片美好的景象中时,诗人峰回路转,突然告诉我,这一切温暖的美好的事物,都不如那一个女子美,都不如那一个诗人心中爱慕的女子美。一句“不如你”犹如当头棒喝,醍醐灌顶,一瞬间清醒了,明白了,原来先前的一切,都不过是诗人在为了最后这一刻做铺垫,为了最后赞美那个女子而做的铺垫。这一瞬间,诗的感情被推向高潮,而我的心情也跌到了谷底,因为,我不是那个女子,不是诗人爱慕的那个女子,所以,没有人为我写诗,更没有人能为我写出如此好的诗。此时,只能放下书卷,心中萦绕着一丝忧伤,出去散散步,以求能缓解一下。3.4第四遍阅读:
散步归来,又情难自禁的开始想这首诗,这时拿起书来,又读一遍这首诗,这次有点感觉诗人似乎想表达的不是这么简单,并不只是想像那些情种诗人一样写首诗表达一下爱慕之意就算了,似乎还有更多的东西可以挖掘。于是又开始再次品读起这首诗来。这一次读完,发觉诗人原来前三句以自然之美来进行铺垫,最后一句以人来收尾,其实真正想赞美的既不是自然之美,更不是这个女子的美,其实诗人想赞美的是爱情,是诗人真挚的爱情,不得不说诗人可能还是有点自恋的一个人。但谁又能说真挚的爱情不是最美的呢?这样的爱情,既是自然的,天性使然,同时又是人类的心理效应,既和自然有关,又和人有关。这时候,才明白诗人的立意原来不是那么简单的。一点春色难入诗人法眼,一个女子也难入诗人心田,原来是男女之爱,真挚的爱情,才是诗人在赞美的、在歌颂的。3.5第五遍阅读:
待到读至第五遍时,渐入佳境,深入诗的内涵,开始探究其本质。最后才发觉,诗人真正想说的不是春色,不是女子,不是男女之爱,而是:爱没有分别,只要是爱,就是这世间最美好的事情,也只有是爱,才是这世间最美好的事物。
这个时候可以和前段时间的热映电影《西游 降魔篇》进行一个对比,相信大家应该都已经看过这部电影了,有很多评论认为,这是周星驰近年来最好的作品,也是最有思想深度的作品。那么我们看到,在电影结尾处,唐僧提到,世间的爱没有大小之分,男女之爱也是大爱,跟此诗的深沉含义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处就不得不再提到作者冯唐,是一个对于佛学有较深入研究的人,所以,才会提出如此和佛教理念基本一致的理念。个人感觉这首诗表达这种“爱没有区别,就是最美”的观念,所使用的方法比《西游 降魔篇》更加的自然与巧妙。大家最终都只是想表达出爱不分大小、种类,爱是这世间最美好的事物。电影花了大量绚丽的画面,再加上一个悲伤至极的男女情爱的故事,作为铺垫,最后在结局处,借主人公之口,说出了导演、编剧想表达的思想内涵;而冯唐在这首诗中用的字词常见得不能再常见,整首诗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总共就15个字,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但是冯唐巧妙就巧妙于此,用了最朴实的语言,最简单的词语,最精炼的字句,描画出的不过只是一副春天的景色和一个美人而已,根本只字未提什么爱不爱,什么爱美好不美好的问题,初看之下,不过是首普通的情诗罢了。但是不能细细去品位呀,一品位就会发觉越来冯唐此诗是顾左右而言他,本意根本不是在写一个女人,更不是为了赞美什么春天的自然景色,在不用一个“爱”字的情况下,便将爱的最高意境和爱的本质,诉说得如此贴切,不得不惊叹其用心的巧妙,也恰恰是这种简单的表现更好的暗示着爱其实是简单的,简朴而纯粹的才是最美的,这也就是天工造物,大巧不工的意思了吧!
同时,冯唐还通过此诗,将读者很自然的分了类,有些人读着就只是首情诗,有些人看到了其中美好的爱情,有些人则看到了其中的爱的本质,这是为什么?这就是读者本身的素质不同,(当然,这种素质,既有后天学习到的素质,也有天赋在其中,)当读者读了几遍,品位到了什么,体会到多少,都尘埃落定之后,不同世人之间的素质,便立刻高低立判,浮夸和沉稳立分,一览无余。虽然冯唐这一手是有点残忍,但也不失机灵之感。一首短短的小诗,便可将人们划分出三六九等,不得不惊叹作者的聪明呀!
4.结语:通过对于这首诗的阅读及细细品味,最后小结一下我个人的感悟,那就是:爱,不应该有分别心,最简单最质朴的,便是最美的。
第四篇:韦应物-韦应物,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
韦应物-韦应物,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
韦应物。韦应物。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人。
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本名,韦应物。别称,韦苏州。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长安。出生时间,737年。去世时间,792年。主要作品,《寄全椒山中道士》《学仙二首》《韦苏州集》《观田家》。信仰,道教。职
业,诗人。文学家。
生平成就。韦应物是京兆万年人。韦氏家族主支自西汉时已迁入关中。
定居京兆。自汉至唐。代有人物。衣冠鼎盛。为关中望姓之首。不但贵宦辈出。文学方面亦人才迭见。《旧唐书》论及韦氏家族说:“议者云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其孝友词学。承庆。嗣立力量;明于音律。则万里为最;达于礼仪。则叔夏为最;史才博识。以述为最。”这些韦姓人物。还只说到中。盛唐以前。中庸前期的韦应物。则可以说是韦氏家族中作为诗人成就最大的一位。
韦应物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
苏州。从肃宗广德二年 起到德宗贞元七年。将近三十年间。韦应物大部分时间在作地方官吏。其中也有短期在长安故园闲居。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有“五言长城”之称。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
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人物年谱。1岁 玄宗开元25年生于京兆14岁 玄宗天宝九年本年前后以门荫补右千牛15岁 玄宗天宝十年在“三卫”为玄宗侍卫。
同时入太学附读。在此期间。他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少年荒唐。并未认真读书。做人。……改羽林仓曹。正八品下。……授高陵尉。廷评。20岁 玄宗天宝十五年本年8月在京兆府昭应县成婚。夫人元苹16岁。23岁 肃宗乾元元年安史乱后撤出三卫,后数年在长安,曾一度在太学读书。
韦应物折节读书。痛改前非。从一个富贵无赖子弟一变而为忠厚仁爱的儒
者。诗歌创作也从此开始了。27岁 代宗广德元年本年秋冬间为洛阳丞。29岁 代宗永泰元年仍为洛阳丞。后为河南兵曹。永泰中因惩办不法军士被讼。后弃官闲居洛阳。33岁 代宗大历四年本年前后。从洛阳至长安。38岁 代宗大历九年任京兆府功曹。正七品下。40岁 代宗大历十一年朝清郎。正七品上。九月夫人卒。十一月葬。42岁 代宗大功十三年本年秋已为户县令。
43岁 代宗大历十四年六月自户县令除栎阳县令。七月以疾辞官。44岁 德宗建中元年在长安闲居。45岁 德宗建中二年四月。迁尚书比部员外郎。从六品上。46岁 德宗建中三年仍在尚书比部员外郎任。47岁 德宗建中四年夏。由前任领滁州刺史。秋到任。正四品下。48岁 德宗兴元元年仍在滁州刺史任上。冬罢任。49岁 德宗贞元元年春夏闲居滁州西涧。秋加朝散大夫。迁江州刺史。正四品下。50岁 德宗贞元二年在江州刺史任。
第五篇:韦应物东郊译文及赏析
韦应物东郊译文及赏析2篇
韦应物东郊译文及赏析1《东郊》
唐代:韦应物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东郊》译文
困守官舍,使我终年地烦闷。漫步郊野,曙光荡涤我的胸襟。
杨柳依依,在和风里摇曳不定。青山如画,淡泊了我的尘念俗情。
斜倚树丛,我休息得多么安宁;沿着山涧,继续信步前行。
微雨过后,芬芳的原野更加滋润清新,斑鸠声声,却不知在哪里欢鸣。
我向来喜爱幽静,可惜总难以遂心。公务缠绕,生活常感觉迫促不宁。
我终将辞谢官职,去营造茅屋一进,追随陶潜的步履,但愿得到那清雅的风情。
《东郊》注释
跼(jú):拘束。
旷清曙:在清幽的曙色中得以精神舒畅。
澹(dàn):澄净。虑:思绪。
丛:树林。憩(qì):休息。
缘:沿着。涧:山沟。还复去:徘徊往来。
霭(ǎi):云气,这里作动词,笼罩。
“乐幽”二句:意谓自己颇爱这地方的幽静,想住下来,却又几次终止,就因公事在身,形迹上还是显得很匆忙。
“终罢”二句:典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表面要效仿陶渊明辞官归隐。斯,一作“期”。慕陶,指归隐。直,或作真,就。庶,庶几,差不多。
《东郊》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大历十四年(779)春在鄠县令任上作。
《东郊》鉴赏
韦应物晚年对陶渊明极为向往,不但作诗“效陶体”,而且生活上也“慕陶”“等陶”。这首诗歌就是韦应物羡慕陶渊明生活和诗歌创作的证明。
这是写春日郊游情景的诗。诗先写拘束于公务,因而案牍劳形。次写春日郊游,快乐无限。再写归隐不遂,越发慕陶。韦应物不想在局促的官署里度日,清晨来到了清旷的郊外。但见春风吹拂柳条,青山能荡涤自己的俗虑,又有微雨芳原、春鸠鸣野,于是心中为之清爽。走倦了歇歇,歇完了再沿溪边散漫行走。但毕竟他是个做官的人,心中时时要冒出公务之念,因此想以后能摆脱官职,结庐此地,过像渊明一样的田园生活。
这首诗写春天山野之景很清新,显示出诗人写景的才能。但韦应物不是陶渊明,陶渊明“复得返自然”后能躬耕田里,兴来作诗歌田园风景,农村景象处处可入诗中,处处写得自然生动。韦应物则是公余赏景,是想以清旷之景涤荡尘累,对自然之美体味得没有陶渊明那样深刻细致。陶渊明之诗自然舒卷,而韦应物则不免锤炼,如此诗中的“蔼”字。但平心而论,韦应物写景,在唐朝还是能卓然自成一家的。
这首诗以真情实感诉说了官场生活的繁忙乏味,抒发了回归自然的清静快乐。人世哲,经验谈,话真情真,读之教益非浅。“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可谓风景陶冶情怀的绝唱。
《东郊》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韦应物东郊译文及赏析2东郊原文: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东郊译文及注释
译文
整年拘束官署之中实在烦闷,清晨出去郊游顿觉精神欢愉。
嫩绿的'杨柳伴随着春风荡漾,苍翠的山峰淡化了我的思虑。
靠着灌木丛自由自在地憩息,沿着涧流旁任凭意愿地徘徊。
芳香的原野落着迷蒙的细雨,宁静的大地到处是春鸠鸣啼。
本爱长处清幽屡次不得如愿,只因公务缠身行迹十分匆促。
终有一日罢官归隐在此结庐,羡慕陶潜差不多能得到乐趣。
注释
①跼:拘束。
②旷清曙:在清幽的曙色中得以精神舒畅。
③澹吾虑:澹,澄净。虑,思绪。
④依丛适自憩:丛,树林。憩,休息。
⑤缘涧还复去:缘,沿着。涧,山沟。还复去,徘徊往来。
⑥霭:迷蒙貌。
⑦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意谓自己颇爱这地方的幽静,想住下来,却又几次终止,就因公事在身,形迹上还是显得很匆忙。
⑧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意谓终当辞官在此筑室,平生敬慕陶潜的愿望,到这时就可以接近了。慕陶,指归隐。直,或作真,就。庶,庶几,差不多。
东郊赏析
这是写春日郊游情景的诗。诗先写拘束于公务,因而案牍劳形。次写诗人走出官衙,春日郊游,呼吸到郊外清新的空气而心旷神怡,快乐无限。再写归隐不遂,越发慕陶,想到要在此结庐长住,表现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诗以真情实感诉说了官场生活的繁忙乏味,抒发了回归自然的清静快乐。人世哲,经验谈,话真情真,读之教益非浅。“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可谓风景陶冶情怀的绝唱。作者晚年对陶渊明极为向往,不但做诗效陶体,而且在生活上也慕陶,等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