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华】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精华】家乡的民俗的作文七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的民俗的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1老家的人们都爱唱戏,更爱听戏。每逢村子里有了什么喜事,必定先请个豫剧班子,在家门口搭个戏台,这么唱下去。一般持续三天左右,这三天里,可忙坏了人们:一大早儿就急急忙忙去下地,收工后回家拿个小板凳,若是在夏天再拿一把蒲扇,飞也似地赶去看戏,只怕耽误了剧情。
看戏时,人们把整一个戏台“包围”得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的,就像蚕吐出的丝,裹得紧紧的。若是你来晚了,那就是站在外面竖着耳朵听吧,这人群是任凭你怎么挤也是挤不进去的。
豫剧中也不乏大腕,例如常香玉、马金凤等等,她们可是诸多戏迷心目中的偶像呢!
姥姥喜欢听常香玉的戏曲,她的声音变幻无穷,有时如大海的涛声般浑厚,有时又如小溪的流水声般恬美,有时候喜气洋洋的,有时候又使人感到无比的忧伤。
出门在外的游子听到了这熟悉的乡音是都会禁不住潸然泪下,想起幼时依偎在母亲的怀中,听她哼唱着豫剧才能入睡。
如今,姥姥去了北京,但她说并不会留太长时间。我很惊奇,问:“难道北京不好吗?”姥姥摇摇头,说:“这里没有使我魂牵梦萦的豫剧!”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2我家乡,山清水秀,非常美丽。
那的山是那么的绿,远望如一条巨龙在守护着我那美丽的我家乡;那的水是那么的清澈,近看像一面硕大的银镜一样闪亮……
春节的这一天是我家乡最美的时候。
刚下过雪,那雪是那么的洁白,那么的柔美。“啪啪啪……”活泼可爱的孩子们跑来了,一双双小手拎着一只只红通通的小灯笼,心里觉得美滋滋的。中午,房屋上就挂上了一只只红灯笼,这样当夜晚来临后,就可以点燃这些灯笼,我家乡便成了灯得海洋。
夜晚终于来临了,人们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吃团圆饭。每张餐桌上都会有一道菜——鱼。俗话说得好“年年有余,岁岁平安”,所以每到春节家家户户的桌子上都不能少了“鱼”。
人们吃完年夜饭后,还会放烟火。这个时候的天空就如盛开了五颜六色的花朵一样,别提有多美了。
啊!我爱你我家乡!更爱我家乡那热闹非凡的春节!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3我的家乡是清丰,各地过年的习俗也是不同,五花八门,但都有幸福美满的欢乐寓意。
农历十二月是最冷的天气,我家乡的腊八节差不多就算是春节的开始,也就是说开始准备过年的年货了。特别是家乡的农会,商店的老板会把店里的商品都搬出来,给客人们选购。家乡的腊八节标志着春节的慢慢到来,同时家乡还有说这样一种说法“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一日还要喝上一碗香香的腊八粥,胃里热热的,心里暖暖的。在这个粥里放入了各种豆、米,足足有八种以上的谷类进行熬制,这不仅是粥,而是小型农业展览会。
现在农民生活好了,鸡鸭鱼肉是必不可少的,而小孩们最喜欢的却是那甜甜糖果儿,有的晶莹剔透,有的“红红火火”,这也是春节必备之一。再有就是买花炮了,那包装精致的柳叶鞭,更是我们男孩子的最爱。还有就是增添新衣服了,这是家乡的孩子所盼望的,穿着新衣服,心里那个美呀!
年三十那日走在大街上更是热闹,小孩们成帮结队的在大街上放花炮,无忧无虑的跟朋友们走街串巷。特别是各家各户都做着美味的佳肴,散出的那个味道,那真是香味扑鼻呀!下午黄昏时,火红的对联开始上门了,喜气洋洋的对联迎接着祝福,迎接着春天,迎接着各路大神的到来。晚上的除夕大餐就是饺子了,我们在家门口放鞭炮,而奶奶们却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烧香拜神,烧元宝,拜五神,企求他们保佑我们一家平平安安。吃着香香的饺子,看着好看的春晚,一家人其乐融融,快要睡觉的时候,长辈们会在我们的枕头下面放上盼望已久的压岁钱。
正月初一的早晨四五点钟,家乡还有起五更的习俗,我就跟在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后面就开始先给?爷爷们?奶奶们磕头,然后再给爷爷、奶奶磕头,哈哈哈,小小孩们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糖果了。吃完早饭,我们就开始去逛庙会、走亲戚了,我们小孩子就可以跟在大人的后面,去买好吃的东西,在亲戚家还可以挣到压岁钱,呵呵,心里那个美呀!真希望天天过大年!晚上的节目就是放烟花了,看着那一朵朵绽放的花朵,真是心花努放。这就是我农村家乡的春节,是不是很美呀!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4回到家乡,心里可高兴了,春节习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日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和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席了。
吃完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和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
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漂亮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和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习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这日,是初一,才刚起来,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年声:“给您老拜年了啊!”“哎!来了来了,新年欢乐!”“新年欢乐!”这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这样的对话总会听见很多次。
我赶紧吃完早餐和小舅舅他们出门了。小舅舅的双胞胎女儿紫依和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增加一点,可高兴坏她们了。所谓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动,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着个袋子去拜糖。声明一下啊,我可没有哦!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而不同的家乡也会有不同的习俗。你想知道我的家乡有什么习俗吗?别急别急,君情听我慢慢道来……
我的家乡在广西平南县的大安镇。说到习俗,我们每年都要举行“拜社火”的活动,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大年初一的凌晨,也就就是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村民们纷纷拿出“拜社火”的祭品来,先在自家的大厅里祭拜拜社神。祭品有很多,有巧克力、饼干、糖果、桂叶、沙田柚等等,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大富大贵”、“甜甜蜜蜜”。
在家里拜完灶神后,大家有争先恐后的赶在第一时间去社庙祭拜社神,祈求在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万事如意、财源广进!不一会儿,村子里、镇子上,顿时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烟花声!到处都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怎么样?我家乡的习俗有意思吧!你家乡的习俗呢?不防也说来听听吧!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6“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中国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少数民族的泼水节、火把节,热热闹闹的春节等等。当然在我的第二家乡:茂名也有自己的节日和风俗,那是茂名的节日,渔民的节日,也是大海的节日——开渔节。
茂名市,广东省辖地级市,地处广东省西南部,鉴江中游,东毗阳江,西临湛江,北连云浮,南临南海。由于靠着南海,许多人都靠打鱼为生。但是,为了让海洋中的鱼类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长时间,每年在规定的时间内,禁止任何人在规定的海域内捕鱼。这样做,对鱼类的生长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这就叫“休渔期”。每年各海区的休渔期时间长短不定。
现在国家实行“休渔期”。“休渔”结束为“开渔”。博贺的政府和旅游部将原来民间的祭海活动组织成节庆活动,称之为:“开渔节”。在开渔节前一天,庆祝活动其实就已经开始了:在码头舞台上表演。而且,所有的船都会被停放的很整齐,每条船上都会装上彩灯和大红灯笼。码头也会好好布置一番。
在开渔节当天,上午会有隆重的游行和祭海活动。其中“祭海”是渔民出海捕鱼时,为求平安、丰收的一种仪式。在下午,渔民们会在码头摆开酒席,其实是老板请家人和员工们吃饭,为的是让员工们在开渔后好好工作。
开渔节时候,原本风平浪静的海面瞬间成为汽笛长鸣的活跃场景。送别的码头人头涌动,鼓乐喧天,大家都希望渔船能平安归来。晚上,爆竹齐鸣,烟花怒放,一派壮观的景象!
啊!这是多么隆重的盛典,多么壮观的景象啊!相信你也很想亲身体验一下。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家乡的这个独一无二的风俗!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7欢歌笑语辞旧岁,载歌载舞迎新春。农历正月十四,舞钢市一年一度的花社大赛在温州路北段拉开帷幕。我作为一个小市民,当然不会错过这个美好的场面咯!
一大早,妈妈就喊我起床,说是要去看花社,我一听见“看花社”三个字,就快速穿上衣服,吃完饭,和弟弟、妈妈、爸爸一路小跑来到那儿,锣鼓喧天,彩带飘扬,放眼望去,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温州路那宽阔的路面也变得有些狭窄,依次被人们围出了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圈子。
我和弟弟迫不及待地跑到人最多的一个圈子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钻了进去,“我们幼儿园!”我惊呼道,怪不得这个节目这么吸引人,原来这个节目都是些小娃娃们表演的,他们一个个浓妆艳抹,穿着鲜艳的表演服,有的踩高跷,有的舞狮子,还有一个七品芝麻官,最搞笑的就要数他了!只见他的脸上长了两撇翘翘的胡子,穿着鲜红的官服,表情夸张,举止幽默,走起路来,大摇大摆,仿佛他真的是一个了不起的大官一样,让人笑弯了腰,人们不时地对他指指点点,窃窃私语,有的还不停地举起手机来拍照,留下这美好的瞬间。
今年的节目特别丰富,不但有划旱船、扭秧歌、舞龙灯、扇子舞、高跷等,还有精彩的杂技表演,他还是我们老家武功乡的参赛节目,我和弟弟挤到台前,津津有味地看着。
其中有一个节目的名字叫“吞钢球”,这个名字听起来都吓人,我心里想:“钢球能吞下去么?吞下去会怎样?”终于开始了,只见表演人先围着舞台转了几圈,伸伸腿,弯弯腰,做了热身运动,然后拿出了一个钢球,并让在场的一个小朋友检查了钢球的真伪,最后,他让小朋友把钢球缓缓的放入他的嘴中,他做了吞咽很困难的样子,脸憋得通红,我正担心着呢呀,很快他把球吞了下去,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他又调整呼吸,踢踢腿,做出用功的样子,只听“呸”的一声,没吐出来,又吐了几次。还是没吐出来,我真担心他会不会出什么事儿,心也七上八下,仿佛要跳出胸膛。终于,他用尽了全身力气,才把它吐出来。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表演结束了,我对爸爸说:“我终于知道我们老家为什么叫武功了,”你知道吗,对了!就是武功乡里面有很多会武功的人呀!哈哈!我也是其中一员吧!
花社比赛不仅给美好的节日带来了喜庆,而且为这个传统佳节画上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句号。
第二篇:家乡民俗
LRY
集美食与工艺于一身的家乡
——美丽的新会
家乡介绍
小时候坐在妈妈的自行车后座,仰望着湛蓝的天空,以为世界就只有家乡这么大;长大后坐在快速的列车车厢时,发现原来家乡只是世界的一丁点儿。纵然它是欠缺发达的小地方,但在我心中分量却是极其重的,因为它不但承载着我的童年,还绽放着其他地方所没有的“奇珍异宝”,洋溢着朴素悠闲的居家气氛;而且它的人文气息培育了现在的我,它就是我美丽的家乡——集美食与工艺于一身的新会。
新会区位于广东省的南部,隶属江门市。新会古称冈州,同时还有许多别称比如“葵乡、侨乡、陈皮之乡和明星之乡”。根据这些别称大概也能猜出新会有哪些独具风味的事物了吧。下面我将从美食、工艺和民俗这三个部分介绍家乡的乡土人情。
垂涎三尺的美食
每每跟同学介绍我的家乡,脑海中首先浮现的肯定是美食,而且是种类丰富的美食,上至饭桌的正式佳肴,下至小孩极爱的小吃。其中古井烧鹅当属是新会美食中的一块瑰宝。(1)古井烧鹅
古井烧鹅不仅美味好吃,还有一段传奇的历史渊源。1相传七百多年前,新会崖门发生了元朝统一中国的宋元大海战,大战结束后,在南宋宫廷负责制作烧鹅的厨师带着他的女儿往新会的南部逃亡,女儿长大后嫁到了现在的新会古井,由此制作烧鹅的手艺也传到了古井。经过多年的精心制作和配料的不断调配,古井“平香烧鹅”和“恒益烧鹅”的师傅们,终于把烧烧鹅的手艺发扬光大,烧出了古井烧鹅的两大品牌“平香烧鹅”和“恒益烧鹅”,从此,古井烧鹅不仅受到了香港美食家的青睐,更吸引了央视美食节目的采访。随着古井烧鹅的日益发展,古井现在竟然有条著名的烧鹅街——天成街。天成街里有很多烧鹅店,但最正宗的当属“平香烧鹅”和“恒益烧鹅”,在这两家店前排队等买烧鹅的人数往往是最多的。而且在古井当地流传着一句话:古井人吃“恒益”,外地人吃“平香”。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新会古井人,每次看到天成街人头涌动,车水马龙地排队买烧鹅,心里总是有些不理解,“古井烧鹅虽然好吃,但也不至于这么夸张吧?”。1《百度百科》
1/ 9
LRY
但每次逢年过节母亲把香喷喷的烧鹅放在饭桌上时,我的口水就不自觉流出来了,确实很诱人。
古井烧鹅得以在众多烧鹅品牌中脱颖而出和名扬四海,主要依靠三宝:①鹅必须是马岗鹅,马岗鹅产于广东省开平市马岗镇,其肉质优良,且不受污染,是一般鹅所不能媲美的;②烧柴必须用荔枝木,这就是古井烧鹅制作过程中极具有亮点的一步,制作烧鹅的木柴只能用荔枝木,因为荔枝木天然带着一股清香,所以烧出来的鹅肉也自带清香的味道;同时新会地区荔枝树资源十分丰富,所以人们才得以如此奢侈地利用荔枝木做柴;③独家配方,具体的配方只有烧鹅传人才得知,但相传配方里有一味配料也是新会的特产——陈皮。制作时把调味料调和均匀后灌入鹅腹,扎紧,再用天然的蜂蜜和麦芽糖均匀地擦拭鹅的外皮,出炉时就可以达到外皮焦香、内里脆嫩的效果;而且鹅腹中的调味料此时混合着鹅肉的水分变成浓香的“烧鹅水”。此时夹一块烧鹅,稍沾“烧鹅水”,咬一口下去,外皮香脆,清香扑鼻,同时少量鹅油沿皮入口,不肥不腻,鹅肉弹而不韧,确是下饭的好佳肴。
虽然古井有一条烧鹅街,但人们并不是每天都会吃烧鹅的,毕竟烧鹅的价格并不便宜,所以普通人家只有在特别的日子才会买烧鹅,即每逢传统节日,比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七夕节等等,每家每户都一定会买烧鹅(而且鹅头也必须要买的),因为在新会吃烧鹅有这样的寓意:生活红红火火(因为烧鹅外皮的红色的,而且其是用火烧制而成);同时在供奉祖先时也会用烧鹅,因为希望让祖先也可以品尝好佳肴。所以如果说广东人吃饭聚餐一定要有鸡,那新会人吃饭聚餐不仅要有鸡还一定要有烧鹅。
如果说烧鹅是饭桌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那下面司前的“糖不甩”则是小孩童年的美好记忆。(2)司前糖不甩
司前糖不甩做工简单,价格便宜,青年老少都可以吃。傍晚走在司前的大街小巷你总可以看见,三四个小朋友结伴成群,拿着长辈们给的一元人民币,飞奔地跑到小吃店前,迫不及待地大喊:“老板、老板,我要一串糖不甩”,热情的老板总会笑嘻嘻地说“好勒,幸好早点来,不然又卖光啦~”
司前糖不甩,又名“如意果”;刚出炉的时候,糖不甩表面的麦芽糖热乎乎的,呈流体状,但却不会滴下来,而且其黏而不沾牙,入口即融,外面是脆脆的,里面却是弹牙软绵的,这也是它的一大特点。相比之下,广州的糖不甩是在做好的糯米糍上浇糖浆花生粒,而司前的是把炸过的糯米团子放在糖锅里蘸,虽然这样做会比较容易上火,但口感却更好。
2/ 9
LRY
在新会每逢过年长辈们都会让小孩去买一串糖不甩,寓意着新的一年“甜甜蜜蜜,事事顺利。”所以小孩都喜欢过年,不仅有红包,还可以吃到热乎乎的糖不甩。而对于外出工作的新会人来说,糖不甩就是家乡的味道,寄托着在海外游子的乡愁。
其实新会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独具特色的美食,比如:司前温蛋、睦州手工豆沙月饼、三江牛耳壳、罗坑土鸡等等。这些美食都蕴含着当地的乡土民俗,在不发达的年代,智慧的新会人利用简单的食材制作出令人垂涎三尺的传统美食,这不但记载着新会辉煌的历史发展。更见证了勤劳的新会人一直以来的努力与付出。
古井烧鹅
司前糖不甩
朴素实用的工艺
新会又名“葵乡”,其葵树种植与葵艺加工的历史和新会历史一样源远流长。新会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气候,所以盛产蒲葵,而且蒲葵质量极好——叶大而不开裂,心蒂园正,色泽光洁,体质轻盈;由于葵树资源丰富,且葵叶质量优良,智慧的新会人利用葵树制作了许多颇负盛名的葵工艺品,其中“葵
3/ 9
LRY
扇”当属新会的第一工艺。(1)新会葵扇
回想童年时期,每每晚饭过后坐在家门前的石板上,总可以看见巷子中有许多老奶奶坐在门前用葵叶编制葵扇,我总会问外婆“为什么大家都爱编制葵扇?”,外婆总会说:“我们那个年代人人都会编制葵扇,因为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工艺,而且还可以用来赚钱。”
新会葵扇是新会区最著名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古称“梭扇”,其“始于魏晋,盛兴明代”,明代时期甚至把新会葵扇列为“贡品”,可知当时葵扇的地位有多高。即使在今天,新会葵扇仍然熠熠生辉,葵扇一共有三种款式:普通扇、玻璃扇和织扇,其中普通扇是最常见,在新会每家每户都会自备一把普通葵扇用来纳凉,所以当你看到哪户人家房子放有葵扇,大概可以肯定房子主人就是新会人了。同时葵扇比较轻盈,所以毫不费力就可扇出清凉的风。郭若沫视察新会葵艺厂时曾赞叹:“清凉世界,出自手中,精愈鬼斧,巧夺天工”。精美实用的新会葵扇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到新会的游客,离开时都会带上一把葵扇以作纪念。
最后除了葵扇,新会还有类型各异的葵工艺品,比如:葵席、葵花篮、葵簸箕和葵花瓶等等,在资源匮乏的时代,聪明的新会人利用丰富的葵资源制作了许许多多的生活用品,以维持生计。
如果说“葵扇”是老祖宗留下的源远流长的传统工艺品,那“新会陈皮”就是传统且新兴的新会特产工艺。(2)新会陈皮
新会陈皮之所以传统,是因为在七百多年前新会人已经开始利用当地的大红柑的果皮晒成陈皮以作香料和入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陈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
但在以前新会陈皮的制作只是小规模的,每家每户也只是晒适量的陈皮以供自己调味;但近年来随着陈皮市场的扩大,新会人都开始了大规模地晒柑皮,而且还出现了陈皮村,同时陈皮村每天的游客都络绎不绝。
在广东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广东有三件宝:陈皮、老姜、禾秆草”,“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等等,所以陈皮拥有巨大市场也不足为奇。但是并不是所有柑皮晒干后都可以称之为陈皮,只有在新会境内种植的大红柑的果皮经过晒干并陈化三年以上才可以称之为真正的陈皮。新会陈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所以在新会,家家户户的厨房都会备有少量陈皮,而且长辈们煲汤总爱在汤里加少量陈皮,不仅可以增加清香,更可以增加汤料的药用价值,以此调理身子。
4/ 9
LRY
而且陈皮的药用价值随着陈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所以新会人晒柑皮一晒就是五~十年,经过十年的陈化,柑皮从黄色变成暗红色再变成黑红色,而此时陈皮的香味也将越发浓郁。新会人对于陈皮十分讲究,十年以下的陈皮一般用于煲汤和调味,而十年以上的陈皮一般用于泡茶和收藏。
在新会每逢夏季盛产大红柑时,走在大街上,你都会看见不管是楼顶、田间空地或马路边都会铺满大片大片的柑皮;有些长辈还会坐在柑皮旁,以防下雨可以及时收皮,因为柑皮一旦遇水就很容易长虫。而且有趣的是,一旦下雨,晒柑皮的人们就会大喊“下雨啦,下雨啦,快收皮啦”,不一会儿从四面八方就会冲出许多拿着防水塑料布、米袋和竹扫把的人们,互帮互助地收起在地上的柑皮。
随着陈皮的火热,随之也生产了“柑普茶、陈皮鸡、陈皮月饼”等新型美食。所以新会陈皮不仅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帮互助,更提高了新会人民的经济效益。
朴素勤劳的新会人除了熟练制作葵扇和陈皮这两种工艺,而且在其他领域也是大放异彩的,比如制作广东大儒陈白沙先生发明的文房四宝领域中的“茅龙笔”,现已为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制作茶叶界中的“柑普茶”等等。
陈皮
葵扇
5/ 9
LRY
细微动人的民俗
新会,地方虽不大,但却有着许许多多独具风味的小民俗——民间活动。每逢到了举办民俗活动的时候,街头人群总会熙熙攘攘的,热闹非凡。每次的民俗活动都是一次深入认识新会、认识新会人的绝好机会。
(一)三江舞龙
每逢过年,在新会除了有常规的过年活动——喝早茶,逛花市,拜年等等,更有热闹非凡的“三江舞龙”。每逢大年初四和元宵节,新会三江镇都会举办规模庞大的“舞龙活动”,之所以说规模庞大,是因为:①龙身长,金黄色的龙身足足有百米长,如果把龙身围起来里里外外可以绕许多圈;二零零八年为了庆祝申奥成功,龙身竟达.长,创下举办以来龙身最长的纪录;②活动范围广,舞龙活动不是固定在某个地方举行,舞龙者会举着金龙绕整个镇子走一圈,元宵节还会舞着金龙上山;③观看人数多,三江舞龙不仅是本地人热衷的活动,更吸引了许许多多外地人特意前来参加,往往活动正式开始之前大街上就已经站满了满脸期待的人们,这时有些长辈会拿着礼佛的香等待龙头的出现就进行祈福,年轻人则拿着相机抓拍这热闹的场景,男女老少都激动地等待着远处传来的打鼓声。
随着一阵阵喜庆的鞭炮声响起,踏着铿锵的锣鼓声,金龙开始舞动起来了,此时人们也躁动起来,头伸得高高的,手也伸得长长的,生怕金龙经过时摸不到龙身。金龙所到之处都是炮声连连、人潮涌涌,大家都争相穿越龙身,触摸龙身,以讨好意头。因为在当地摸龙身是有寓意的:“新的一年顺顺利利,风调雨顺”,所以男女老少摸到龙身后都会喜笑连连。除了摸龙头和龙身,三江舞龙还有一个特别的活动,就是“烧爆竹”,代表着来年红红火火,阖家兴旺。
三江舞龙一共会举办两场,第一场在大年初四,主要是下午在镇上进行舞龙;第二场在元宵节,舞龙者需要举着龙身上山到达山顶再进行舞龙。两场舞龙活动都可以让人们近距离感受新会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
每逢春节,家乡的各色各样独具地方风味的民俗活动都会竞相出现,除了“三江舞龙”,更有大年初一到初五的“逛庙会和放生鲤鱼”活动。
(二)放生鲤逛庙会
《朝花夕拾》中的鲁迅喜欢逛庙会,那在新会长大的我每逢春节也总爱跟着父母一起逛庙会。逛庙会在家乡算是比较大型的全民活动,每逢大年初一~初三,庙会都会如期在圭峰山上举办,现场热闹非凡,游客络绎不绝;不仅有大型的歌舞表演、传统舞狮节目、还有猜灯谜看花灯等有趣活动,而且全对外免费,所以
6/ 9
LRY
庙会期间都会吸引许许多多的人前来观看;最具特色的是,期间广东四大名寺之一“玉台寺”的和尚会应邀到庙会主会场进行诵经祈福,祈祷新的一年“平平安安,万事如意”。
逛完庙会,人们并不急着下山,而是提着刚买的鲤鱼到圭峰山旁边的玉湖公园——放生鲤鱼,以求“年年有余,事事顺利”。一般长辈们在湖边放生鲤鱼,小孩则到小卖部里买小包鱼料,抛进湖中投喂鲤鱼,大家都怀着相同的美好愿望,其乐融融。所以每逢春节,玉湖中的鲤鱼数量都会剧增,但这些都寄托这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期待。
除了“三江舞龙”和“逛庙会放生鲤鱼”,新会还有“元宵节挂鲤鱼灯”、“赵姓皇族四月初二祭拜杨太后”等特有民俗。
新会的民俗虽然都不是大型的活动,但确实细微动人的;每个小活动都可以体现新会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简单朴素的生活态度。
三江舞龙
7/ 9
LRY
庙会
家乡总况 2框架图中的斜体为本文介绍的美食、工艺和民俗。
8/ 9
LRY
结语
新会,当你就这样去观察它时,或许会觉得其平平无奇,但当你用“显微镜”去探索它时,就会发现它有着许多触碰你内心的且各具特色的小民俗风味和地方小奇特。所以新会这个美好的地方,有待我们用心去看待它、品尝它以及挖掘它深处的小独特!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陆志霖 《陈皮收藏有讲究,不是所有柑皮都叫“陈皮”》 金羊网 2015.09.25
9/ 9
第三篇:家乡的民俗作文
精选家乡的民俗作文汇编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民俗作文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民俗作文 篇1艾饺是我们绍兴当地清明节前后家中常吃的美食,清明食艾饺,能驱邪排毒,越谚有“清明吃艾饺,不怕阵雨浇”之说。
清明未到,我和妈妈也在家里做了一些鲜美的艾饺。我们在田间地头采来一些艾叶,挑去老叶、艾梗,清洗干净。接着是煮艾叶,待锅中的水沸腾后,倒入这鲜嫩碧绿的艾叶,煮艾叶时不能盖锅,还要拿筷子不停地搅拌,防止它颜色发黄。煮到艾叶软嫩,汤水碧绿,就关火,等到水有些凉了,就来和粉。先准备一个盆子,将米粉和少量的糯米粉一起倒在盆子里,再舀上煮好的艾叶和汤水,周围顿时清香四溢,一边用手使劲和着面粉,一边根据面团的湿软程度添加汤水或面粉。
妈妈双手不停地和着面粉,最后揉成了一个均匀的绿色团子,软乎乎如气球,绿莹莹如翠玉,还散着一阵淡淡的幽香。开始包艾饺了,我洗净手从面团上扯下一个小团子来,把它揉成一个小圆团,再用手一压,变成了一块小圆饼,然后双手拇指和食指轻捏四周,小圆饼成了一个碗状大小的圆片,中间厚四周薄。接着把馅料裹进去,我加的是炒熟的芝麻糖粉和葡萄干,当然根据个人的喜好,也可以加其他的馅料,如咸菜竹笋等,最后小心翼翼地把它四边开口捏紧,这样一只艾饺就包好了。
我和妈妈忙碌了两小时,包了四十多只艾饺,看着这一只只千姿百态的艾饺:有的像枝头未成熟的柿子,有的如海面跃动的海豚,有的似林间觅食的小兔,心里美滋滋的。妈妈把这些可爱的的艾饺被放进了锅中蒸,二十分钟后,当锅盖被掀开时,香味扑鼻而来,口水在我的嘴里不觉地流了下来……
家乡的民俗作文 篇2“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中国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少数民族的泼水节、火把节,热热闹闹的春节等等。当然在我的第二家乡:茂名也有自己的节日和风俗,那是茂名的节日,渔民的节日,也是大海的'节日——开渔节。
茂名市,广东省辖地级市,地处广东省西南部,鉴江中游,东毗阳江,西临湛江,北连云浮,南临南海。由于靠着南海,许多人都靠打鱼为生。但是,为了让海洋中的鱼类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长时间,每年在规定的时间内,禁止任何人在规定的海域内捕鱼。这样做,对鱼类的生长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这就叫“休渔期”。每年各海区的休渔期时间长短不定。
现在国家实行“休渔期”。“休渔”结束为“开渔”。博贺的政府和旅游部将原来民间的祭海活动组织成节庆活动,称之为:“开渔节”。在开渔节前一天,庆祝活动其实就已经开始了:在码头舞台上表演。而且,所有的船都会被停放的很整齐,每条船上都会装上彩灯和大红灯笼。码头也会好好布置一番。
在开渔节当天,上午会有隆重的游行和祭海活动。其中“祭海”是渔民出海捕鱼时,为求平安、丰收的一种仪式。在下午,渔民们会在码头摆开酒席,其实是老板请家人和员工们吃饭,为的是让员工们在开渔后好好工作。
开渔节时候,原本风平浪静的海面瞬间成为汽笛长鸣的活跃场景。送别的码头人头涌动,鼓乐喧天,大家都希望渔船能平安归来。晚上,爆竹齐鸣,烟花怒放,一派壮观的景象!
啊!这是多么隆重的盛典,多么壮观的景象啊!相信你也很想亲身体验一下。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家乡的这个独一无二的风俗!
家乡的民俗作文 篇3各地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它们各不相同,多姿多彩,如同朵朵鲜花点缀着这历史悠久的大地。我的家乡嘉兴新丰也不例外,在那里,逢年过节,都会举行一个简洁而庄重的仪式——祭祖。
春节时,我们到了老家,看到奶奶已经烧好了十多碗菜,正在把红烧肉盛到碗里。“奶奶,您已经盛过一碗红烧肉了,怎么还盛 一碗呢?”我指着灶台上的另一碗红烧肉说。奶奶回答道:“是啊!这些菜是为祭祖准备的,到时候分开摆,好让祖宗夹菜方便。对哦,菜还应该放在门板上,走,我们把它抬过去。”
把门板摆到了桌上,奶奶把红烧肉一碗摆在南边,一碗摆在北边,别的菜也是这样。“门板这么长,如果没有两碗,有些祖宗可能根本夹不到呢!”我想道。
爷爷拿来了许多筷子和小酒盅。他先摆酒盅,再把筷子放在酒盅的右边。奶奶把蜡烛分别摆在了南北两侧,点燃了蜡烛。接着,爷爷用一个酒壶在每一个酒盅里面倒了大约小半酒盅的酒。最后,爷爷把大门虚掩着,他解释说:“这样可以让祖宗进来,还可以防止风吹灭蜡烛。”
在我们拜了祖宗之后,爸爸又给酒盅里加了一点酒,对我说:“你也来加一点酒吧!”于是,我接过酒壶,刚准备给第一个酒盅加酒呢,却傻眼了:它已经满得只剩顶上一点儿了!我把酒壶稍微倾斜了一下,可是那些酒却在口子上徘徊着,就是不肯出来。我就把酒壶稍微向下倾斜,但是那些不听话的酒就开始淘气了,“哗”的一下,一段酒就掉到了盅里。我赶忙把酒壶恢复正常,急急忙忙往下一看,天啊!酒盅倒没满,反而溅得桌子上到处都是。我只好拿了纸巾,把它们擦干了。
好不容易把这些挑剔的酒盅伺候好了,奶奶已经开始烧纸钱了。她先拿来一个脸盆,在中间放上一捆像竹子一样的东西,把金银二色的纸钱放在四周,用火一把烧了。顿时屋内烟味弥漫,奶奶去把大门打开了,仿佛方便祖先离开。
待纸钱烧完了,把蜡烛熄灭,这一天的祭祖也算结束了。我们把菜端到灶台上,然后才能端到其它桌上,可能是出于对祖先的尊敬吧。我们在将门板装回去,就差不多吃晚饭了。
祭祖体现了我老家人们对于祖先的尊敬,是一种淳朴的民风民俗。祭祖既是对生活美好的期盼,也是对祖宗的怀念、尊敬。
家乡的民俗作文 篇4说到我家乡的春节习俗,那可真多啊!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与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大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大大小小的“福”字。
拜年:
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我最喜欢的就是除夕了。
因为我喜欢听那个传说,我给大家讲讲吧!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日,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日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日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怎么样,看了我们这儿的习俗,才知道各地习俗没多大差别吧!
家乡的民俗作文 篇5过年了,过年了,终于过年了!我高兴地喊着:“我又长了一岁,我十一岁了。”
一大早,全家就开始忙上了,爷爷在一旁监督,我和爸爸贴对联,这对子写得真好“财源滚滚来,年年发大财”。如今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爷爷也年轻了好几岁呢!
每到过年的时候,妈妈都要包好多的饺子,有酸菜猪肉馅的,有韭菜鸡蛋馅的,有牛肉萝卜馅的……新年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好吃的,看着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期待着零点钟声的敲响。10点左右,家家户户好像是约好的事,都燃起了烟花炮竹,火熊熊的燃烧起来了,饺子下锅了,我们要围着火堆绕几圈,听爷爷说这样就不会生病,可以去去晦气。
热乎乎的饺子上桌了,刚刚热好的菜端上来了,全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了,爷爷、奶奶乐得合不拢嘴,我们把祝福送给他们。
和妈妈收拾完以后,我进入了甜甜的梦乡,我希望下一年马上来到,因为我想再长一岁。
家乡的民俗作文 篇6我的家乡在江西上饶,那里虽然没有都市那么繁华,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
光吃的就有无数,老家的豆食果可是数一数二的。豆食酱、南瓜和辣椒等做成一块一块的,每块捏得大小均匀。再放到太阳底下晒上三五天,干了放到锅里蒸,就可以吃了。可放在不密封处储存,拿出来直接吃,又香又辣,甭提多美味了。
其次就是芝麻果。它是用糯米蒸的,蒸熟后放入盆子里,拿木棍用力打压每个地方都要被打烂,拿出来和芝麻、糖一拌,味道不一般,那浓浓的甜味,有股家乡的感觉,是那么温馨和蔼。
当然,我们过年时也有规矩。每逢过年,大人们十分忙乱,除打扫卫生外,还要拜祖宗。除夕下午,大人们开始烧菜,鱼啊肉什么都有。把它们摆在祖宗的佛像面前,说他们回来吃。小孩不能呆在旁边,否则祖先会生气的;大人拜完也要马上离开,中途还要烧香,为祖先们烧纸钱,让他们在极乐世界过得安好 哪些食物摆在那几天都不能拿走,以表示对祖先的尊重。
除了这些,如果家中有人去世了,也要做很多事情。亲人们会请来道士,保他们一路走好;家中的人要穿白衣,戴有 孝 字的黑袖子,还要背个小红包。过三天下葬,带着棺材一路敲锣打鼓,一路悲伤叹息
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你要是来我的家乡玩,就找我当导游,因为我了解家乡的一切,我爱我家乡!
第四篇: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精选家乡的民俗的作文汇编10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民俗的作文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1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老百姓心中的头等大节日。中华民族这个具有传统色彩的民族,过着头等大日子的传统习俗可是规规矩矩的、一点也不能少。
贴春联。贴春联是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春联上写着对新一年的祝福。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门中还有一个福字。我们通常会将福字贴倒,意为福到了。这看似简单的习俗。放鞭炮。我们会在大年三十放鞭炮,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生性异常凶残,每年冬春之交就会出来伤害人畜。比较聪明勇敢的人就想到一个妙计:在院中摆放“年”爱吃的东西,当“年”来时,大家就放鞭炮、敲锣鼓,是“年”落荒而逃。从此,放鞭炮的习俗也就保存了下来。压岁钱。这个习俗是小孩们的最爱,这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美好的祝愿。吃团圆饭。我最爱的还有团圆饭,生在北方长在北方的我最爱吃饺子,而在北方的团圆饭中饺子又必不可少。饺子可以包很多馅,样子也各异,是最具传统色彩的家常便饭了。
包饺子是一门学问,别看家中长辈手十分灵巧,包饺子迅速而美观。其实,饺子的厚薄、饺子馅的多少、煮饺子的时间……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也许少了或没有做好哪个环节,饺子就没有那么美味了。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究其原因:一、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饺子有馅,便有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进去,以寄托人们对新一年的期望。饺子这一节日佳肴在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想过春节不只是吃饺子之美味,更是享受传统节日的风俗带来的欢乐。
【篇二:家乡过年的民俗作文】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2我的家乡在郑州,在那里,有许多过春节的习俗。我来给你讲讲吧!
在我的家乡,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节,也是小年。从今日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听妈妈说,这一天,大家都要拜见灶王,还要吃麻糖,这日的麻糖特别难买。
腊月二十四日是“扫房日”,大家都要彻彻底底打扫房子。妈妈还教了我一首过年的歌谣:“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馒头;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杀鸡;二十八,把酒打;二十九,洗头手;大年三十,包饺子,福字、对联贴上门。”
过年贴春联是我最喜欢的事情。每逢过年我都和爸爸一起贴春联。春联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喜庆和吉祥,意为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我们还在门上倒贴一个方方正正的大“?”字,表示“福到临门”。
在我的'家乡,重头戏就数放鞭炮了。每到大年三十晚饭前,还有大年初一凌晨我们都会放鞭炮。使我最开心的是大年初一凌晨的那一响。大年初一的凌晨,大家都争先恐后放响新年第一炮。每当倒计时开始的时候,我们就一个人看着电视给放炮的人数着倒计时,一个人用一根长棍子挑着炮,一个人拿着打火机,等着那千钧一发的一刻。“5、4、3、2、1”。顿时,全社区雷炮齐鸣、爆竹声声,热闹的不得了。
在我的家乡,还有很多习俗:饺子里包上钱,看谁来年发财,看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其乐融融,串亲戚等等。过年好热闹啊!
你的家乡有什么习俗呢?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3我的爸爸、妈妈来自不同的地方,所以家乡的习俗也不同,那就给你们说一说家乡的习俗吧!
我妈妈的家乡风俗—春节,在春节来临前一个月大家都在不可开交的忙碌着,有的烤腊肠、腊肉,有的买对联,有的买新衣,还有的买鞭炮…
正是过年了,三十初一,全家人包汤圆、吃年饭、看春晚,一到初一的一大早,就有人拜年、拿红包。
我爸爸的风俗—端午节,端午节和春节一样热闹,在一个月前就可以看到赛龙舟的人们在忙碌的练习。到五月初五,很多人都会来看龙舟。端午节除了赛龙舟,还有人会吃荔枝、龙眼、美味的粽子。龙舟比赛一直到下午二点多才结束哩。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那你的呢!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4说到我家乡的春节习俗,那可真多啊!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与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大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大大小小的“福”字。
拜年:
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我最喜欢的就是除夕了。
因为我喜欢听那个传说,我给大家讲讲吧!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日,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日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日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怎么样,看了我们这儿的习俗,才知道各地习俗没多大差别吧!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5我的家乡在江西上饶,那里虽然没有都市那么繁华,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
光吃的就有无数,老家的豆食果可是数一数二的。豆食酱、南瓜和辣椒等做成一块一块的,每块捏得大小均匀。再放到太阳底下晒上三五天,干了放到锅里蒸,就可以吃了。可放在不密封处储存,拿出来直接吃,又香又辣,甭提多美味了。
其次就是芝麻果。它是用糯米蒸的,蒸熟后放入盆子里,拿木棍用力打压每个地方都要被打烂,拿出来和芝麻、糖一拌,味道不一般,那浓浓的甜味,有股家乡的感觉,是那么温馨和蔼。
当然,我们过年时也有规矩。每逢过年,大人们十分忙乱,除打扫卫生外,还要拜祖宗。除夕下午,大人们开始烧菜,鱼啊肉什么都有。把它们摆在祖宗的佛像面前,说他们回来吃。小孩不能呆在旁边,否则祖先会生气的;大人拜完也要马上离开,中途还要烧香,为祖先们烧纸钱,让他们在极乐世界过得安好 哪些食物摆在那几天都不能拿走,以表示对祖先的尊重。
除了这些,如果家中有人去世了,也要做很多事情。亲人们会请来道士,保他们一路走好;家中的人要穿白衣,戴有 孝 字的黑袖子,还要背个小红包。过三天下葬,带着棺材一路敲锣打鼓,一路悲伤叹息
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你要是来我的家乡玩,就找我当导游,因为我了解家乡的一切,我爱我家乡!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6我的家乡虽然没有大城市那么豪华,那么漂亮,但是一但到过年,那是多么令人难以忘记!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吧!
每当快要到过年的时候,人们会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打扫完以后,人们就会去天虹,大超市里卖各种各样的年货,比如糖,水果等,这一去就会大包小包地提回来。
你知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在过年的时候在自家门上贴上对联和放鞭炮吗?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吧!
从前在一个山谷里有一个黑漆漆的山洞里,山洞里住着一只叫做“年"的怪兽。在这个山谷下面有一个小村庄,这个年到了过年的最后一天的时候,就会下山来害人,这村庄里的人就会把门关得紧紧的。可是,年依然有办法进入村民的家中吃村民的东西,村民没有一点办法。有很多村民都到了城市里过年。有一年,村民们正在去城市的路上,有一位仙人对村民们说:“这怪兽最怕红色的东西和响声了。”村民们听了后,就把红色的对联贴在了门上,把鞭炮放在了门前,怪兽一来,就会看见红色的东西和“砰砰砰”的响声,吓得直往山里跑。就这样,过年放鞭炮和贴对的习俗就持续到现在。
我家乡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做上一顿丰盛的饭——年夜饭。家家户户忙东忙西的,烧了一桌子的菜,有鸡,鱼等。让人看了一定会口水流不停。吃完后,妈妈会给我一件很帅气的衣服,大人会给我们压岁钱,里面的钱还不少哦!
过年还真是令人难忘啊!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7各地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它们各不相同,多姿多彩,如同朵朵鲜花点缀着这历史悠久的大地。我的家乡嘉兴新丰也不例外,在那里,逢年过节,都会举行一个简洁而庄重的仪式——祭祖。
春节时,我们到了老家,看到奶奶已经烧好了十多碗菜,正在把红烧肉盛到碗里。“奶奶,您已经盛过一碗红烧肉了,怎么还盛 一碗呢?”我指着灶台上的另一碗红烧肉说。奶奶回答道:“是啊!这些菜是为祭祖准备的,到时候分开摆,好让祖宗夹菜方便。对哦,菜还应该放在门板上,走,我们把它抬过去。”
把门板摆到了桌上,奶奶把红烧肉一碗摆在南边,一碗摆在北边,别的菜也是这样。“门板这么长,如果没有两碗,有些祖宗可能根本夹不到呢!”我想道。
爷爷拿来了许多筷子和小酒盅。他先摆酒盅,再把筷子放在酒盅的右边。奶奶把蜡烛分别摆在了南北两侧,点燃了蜡烛。接着,爷爷用一个酒壶在每一个酒盅里面倒了大约小半酒盅的酒。最后,爷爷把大门虚掩着,他解释说:“这样可以让祖宗进来,还可以防止风吹灭蜡烛。”
在我们拜了祖宗之后,爸爸又给酒盅里加了一点酒,对我说:“你也来加一点酒吧!”于是,我接过酒壶,刚准备给第一个酒盅加酒呢,却傻眼了:它已经满得只剩顶上一点儿了!我把酒壶稍微倾斜了一下,可是那些酒却在口子上徘徊着,就是不肯出来。我就把酒壶稍微向下倾斜,但是那些不听话的酒就开始淘气了,“哗”的一下,一段酒就掉到了盅里。我赶忙把酒壶恢复正常,急急忙忙往下一看,天啊!酒盅倒没满,反而溅得桌子上到处都是。我只好拿了纸巾,把它们擦干了。
好不容易把这些挑剔的酒盅伺候好了,奶奶已经开始烧纸钱了。她先拿来一个脸盆,在中间放上一捆像竹子一样的东西,把金银二色的纸钱放在四周,用火一把烧了。顿时屋内烟味弥漫,奶奶去把大门打开了,仿佛方便祖先离开。
待纸钱烧完了,把蜡烛熄灭,这一天的祭祖也算结束了。我们把菜端到灶台上,然后才能端到其它桌上,可能是出于对祖先的尊敬吧。我们在将门板装回去,就差不多吃晚饭了。
祭祖体现了我老家人们对于祖先的尊敬,是一种淳朴的民风民俗。祭祖既是对生活美好的期盼,也是对祖宗的怀念、尊敬。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8欢歌笑语辞旧岁,载歌载舞迎新春。农历正月十四,舞钢市一年一度的花社大赛在温州路北段拉开帷幕。我作为一个小市民,当然不会错过这个美好的场面咯!
一大早,妈妈就喊我起床,说是要去看花社,我一听见“看花社”三个字,就快速穿上衣服,吃完饭,和弟弟、妈妈、爸爸一路小跑来到那儿,锣鼓喧天,彩带飘扬,放眼望去,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温州路那宽阔的路面也变得有些狭窄,依次被人们围出了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圈子。
我和弟弟迫不及待地跑到人最多的一个圈子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钻了进去,“我们幼儿园!”我惊呼道,怪不得这个节目这么吸引人,原来这个节目都是些小娃娃们表演的,他们一个个浓妆艳抹,穿着鲜艳的表演服,有的踩高跷,有的舞狮子,还有一个七品芝麻官,最搞笑的就要数他了!只见他的脸上长了两撇翘翘的胡子,穿着鲜红的官服,表情夸张,举止幽默,走起路来,大摇大摆,仿佛他真的是一个了不起的大官一样,让人笑弯了腰,人们不时地对他指指点点,窃窃私语,有的还不停地举起手机来拍照,留下这美好的瞬间。
今年的节目特别丰富,不但有划旱船、扭秧歌、舞龙灯、扇子舞、高跷等,还有精彩的杂技表演,他还是我们老家武功乡的参赛节目,我和弟弟挤到台前,津津有味地看着。
其中有一个节目的名字叫“吞钢球”,这个名字听起来都吓人,我心里想:“钢球能吞下去么?吞下去会怎样?”终于开始了,只见表演人先围着舞台转了几圈,伸伸腿,弯弯腰,做了热身运动,然后拿出了一个钢球,并让在场的一个小朋友检查了钢球的真伪,最后,他让小朋友把钢球缓缓的放入他的嘴中,他做了吞咽很困难的样子,脸憋得通红,我正担心着呢呀,很快他把球吞了下去,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他又调整呼吸,踢踢腿,做出用功的样子,只听“呸”的一声,没吐出来,又吐了几次。还是没吐出来,我真担心他会不会出什么事儿,心也七上八下,仿佛要跳出胸膛。终于,他用尽了全身力气,才把它吐出来。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表演结束了,我对爸爸说:“我终于知道我们老家为什么叫武功了,”你知道吗,对了!就是武功乡里面有很多会武功的人呀!哈哈!我也是其中一员吧!
花社比赛不仅给美好的节日带来了喜庆,而且为这个传统佳节画上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句号。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9端午节,在我的家乡是没有什么很特别的,就那几样,吃粽子,插艾草,和家里人坐在一起吃吃饭罢了。唯一让我觉得有些特别的就是在端午那一天每个小孩子手上都要系个丝线——五色缕。
五色缕,说白了就是五种颜色明艳、鲜亮的丝线放在一起编成的五彩的首饰绳,然后系在手腕上,有辟灾免难的意思。这都是老一辈儿传下来的,深究也不知晓到底是从那一辈儿来的,仿佛是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自然而然就有的。
而且这五色缕还有一个讲究,解下来的时候一定要在雨天,而且不能随意的丢弃,一定要扔在活水河里。记得,有一次,我把端午时系的五色缕提前解了下来,原因不过是把丝线质量太差,一出汗就红一道、绿一道的印在了手腕上,花花绿绿的,活像个调色盘。我等到没人时,就趁机将其解了下来,随手扔在了垃圾桶里。
不幸的是,正当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过去了的时候,我的外婆发现了,将我带到客厅里狠狠的斥责。那神态仿佛是我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大错,令天地都无法原谅似的。最后,她又仔仔细细的挑选了五种颜色明亮的丝线,编在一起系在了我的手上并且一遍又一遍的叮嘱我,千万不要解开,一定要等到下雨时才可以。
后来,我才知道,据说在下雨天将五色缕解开扔到活水河里,有将在并从身上驱走,让灾难病痛随波而逝,这一年就会过得平安顺利。
现在,我的外婆和我已不住在一起了,每逢端午节时妈妈也会仔细的挑五条丝线编成五色缕系在我的手腕上,只是她早已不记得当年那种繁复的编发了,就撮一撮应付一下,在过节的时候应应景,讨一个好兆头罢了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10说实话,我的家乡民风挺淳朴的。而且,人都挺实在,也没有太多的勾心斗角。多的是人与人的信任,也有自己要遵守的风俗。
乡里乡亲们的原则就是不太会计较。也不占小便宜,别人有错都会直说。自己有错就会改。
比如说:有个老太太买鱼,卖鱼人一般都会自动便宜些价钱。他已经看到了,老太太的没办法了的样了啊,他是会能便宜一点就便宜一点,更有把鱼切好的老板呢。看到这一幕,我着实的感动了一把。这,不是一种民风吗?这,不是一种乡情吗?这,又何尝不是民俗呢?
又或者暖心的在你冷的瑟瑟发抖之时给你送上一杯热水。
又或者是邻居家的小孩子生病了他爸妈又不在怎么办?放心,只要你家旁边有人,你的邻居肯定会帮你送到医院。还会慰问你更多的甚至还会买牛奶,棒棒糖什么的。虽然这只是小小的一点心意却是足以温暖人心,甚至有些人看着孩子是留守儿童,直接说:不需要还药费了。这又是多么温暖的一件事啊!
关于风俗,家乡人则是很谨慎。新婚包糖一定要放九个糖。寓意天长地久,长长久久。等新娘来了。一大堆孩童会赢,用方言说着:“添丁添丁!”然后新娘就会给你红包。做房子,做房子吃完酒席后晚必定一张张叠起来,代表着更上一层楼,还有就是碗不能过夜,所以每天晚上都要洗完碗,大家都这么遵守着风俗是为什么呢?其一:它是习惯了。其二:民风,民风实在。不勾心斗角,所以风俗,也变成了民风之一。因民风所致,大家都很本分遵守。有时,我看着家乡蔚蓝的天空,我会觉得很自由,有时,我看着家乡的绿地,我会觉得很平静,我看着我的家乡,我会觉得世界很美好。可能家乡……就是有这样的魔力吧!
家,生我养我。乡,则是育我的家的地方,家乡!我爱你,同时也爱你那淳朴的民风!
第五篇:家乡民风民俗
家乡民风民俗
XX
XX班
人人那个都说 沂蒙山好 沂蒙那个山上 好风光 „„
是的,俺的家乡有山、有石、有水、有人。山是蒙山,石是金鸡钻石(现下落不明)和常林钻石(现我国最大的钻石),水是沂水,人是 “书圣”王羲之。
过春节是临沂的民风民俗也是中国的民风民俗,是中国每年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也叫“过大年”。
中国农历的12月23日,叫做“腊月二十三”,算是春节的“预备演习”,称作“过小年”。这一天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祭灶”,就是祭祀“灶王爷”。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往人间的钦差大臣,得罪不起,需要恭而敬之的送他“上天言好事”。正因为灶王爷重要,大家在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就要进行“祀灶”活动。供品中以甜食最多,普遍点的糖瓜都有的,枣子、柿饼少不了;还用黍米粉糕枣糕等,都带黏性的。为什么要弄一些味甜的粘的东西来孝敬灶王爷呢?这是据说灶神上天是汇报去的,要让他带一张甜嘴巴去,这样说的就都是好话,粘粘的也可以封住灶王说坏话的嘴,总之是为灶王爷涂涂口吧。有的人家会真的在灶神的嘴边或者锅灶台里粘上一点块糖;另外有人到灶门这边里涂上点酒糟或者老酒,这就叫“醉司命”了。灶王爷醉意朦胧,可不敢乱讲话了。
小年过后,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宰猪杀羊,蒸馍馍,做豆腐,赶制新衣,写对联,买年货,离家在外的人要千里迢迢赶回家„„ 除夕之夜饺子香 饺子,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美食。但春节期间的饺子却别有寓意,象征着团圆、祥和。中国农历每年的最后一天,叫做“腊月三十”。这天下午,家庭主妇便开始准备包饺子。饺子的馅有猪肉、羊肉、海鲜、鸡蛋和素菜馅等几十个品种。腊月三十晚上,一家人团团圆圆围坐在一起,以吃最好的菜、喝最好的酒的吃喝形式辞旧迎新。传统的除夕夜必须吃素馅饺子,而且必须等到午夜时分才吃,也就是新的一年的零点钟声敲响之后。人们燃放过爆竹、礼花,高高兴兴吃饺子。除夕夜的饺子有很多名堂,比如在几个饺子里包进消过毒的硬币,有幸吃到的人,被认为在新的一年中财运好;新婚夫妻如果能吃到包有大枣、花生、栗子的饺子,寓意新的一年中会早生贵子„„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一声响似一声的鞭炮声向人们宣布新的一年到来了。大年初一早上,要用桃条子水洗脸,然后每人都要吃一个用加桃树枝条的水煮的鸡蛋,保佑一家人不受邪气侵害,平平安安。小孩子还要在口袋里装上几根桃条子辟邪。吃完鸡蛋后就要祭天了,说是祭天,其实祭天过后还是要祭灶的(民以食为天嘛)。祭天就是把祭品摆好,在祭品前烧一堆黄纸,家里的每一个人都要向火上扔祭品,全家人在父亲的带领下向“老天爷”和灶王磕头。如果纸都烧完了,纸屑都飞起来了的话就说明老天爷很高兴,来年的日子会顺顺利利的之。在过年的这段日子,每顿饭前都要先用刚做出的饭祭天。之后,全家人就开始吃早餐,而且早餐必须是素馅教子。以后剩下的事情就是拜年了:首先是给自己的父母拜年,要磕头说吉利话。父母会给孩子一定的压岁钱。然后是一家人一起到爷爷奶奶家给爷爷奶奶磕头,再然后是整个家族的晚辈们聚集起来,一家一家的给长辈们拜年、磕头。最后街坊邻居进行互拜,互问“过年好”、“恭喜发财”等。
大年初二时叫亲的日子,就是由哥哥或弟弟到姐姐或妹妹家叫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姑娘家要好好准备一桌酒菜,款待娘家人。如果姑爷也随同到了娘家的话,娘家也必须好好款待的„„
过年要说吉利话,如水饺煮破了不说“破”或“毁”,而说“挣了”;馍馍裂了头不说“裂纹”,而说“开花”或“笑了”。过年尽拣好听的话说,有“大年五更死了驴不好也说好”之谚。
正月十五叫一声响似节,也叫“灯节”,人们管这一天晚上的欢庆叫做闹元宵,也叫“闹花灯”。这一天,要用黍子面、糯米面或粘高梁面作皮,红糖或白糖作馅制成汤圆,象征举家团圆,吉祥如意。晚间,先到祖茔送灯,回家后将白面做成的象征十二个月或十二属相的灯点燃,照射各处,灯光所及预兆洁净,不孽生虫蝎。小孩三五成群手提彩灯,放“滴滴金”,并在大人指导下用面灯照射身上各个部位,寓意心明眼亮,不生疾病。正月十五的花灯,与除夕夜悬挂的大红灯笼又有不同,首先是样式不同,不再是单一的圆形灯笼,而是各种几何形体和动植物形体;其次是颜色不同,不再是统一的红色,而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五光十色;再次是内容不同,灯笼上绘有各种历史故事、历史人物或山水花卉、动物植物。
说实话,过了大年初二年味就淡了,到正月十五吃过汤圆,年就真的走了。人们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劳作,新一年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