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氏女原文翻译及赏析(五篇材料)

时间:2022-10-12 01:4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送杨氏女原文翻译及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送杨氏女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一篇:送杨氏女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杨氏女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

送杨氏女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译文

我整日忧郁而悲悲戚戚,女儿就要出嫁遥远地方。

今天她要远行去做新娘,乘坐轻舟沿江逆流而上。

你姐妹自幼尝尽失母苦,念此我就加倍慈柔抚养。

妹妹从小全靠姐姐养育,今日两人作别泪泣成行。

面对此情景我内心郁结,女大当嫁你也难得再留。

你自小缺少慈母的教训,侍奉婆婆的事令我担忧。

幸好依仗你夫家好门第,信任怜恤不挑剔你过失。

安贫乐俭是我一贯崇尚,嫁妆岂能做到周全丰厚。

望你孝敬长辈遵守妇道,仪容举止都要符合潮流。

今晨我们父女就要离别,再见到你不知什么时候。

闲居时忧伤能自我排遣,临别感伤情绪一发难收。

回到家中看到孤单小女,悲哀泪水沿着帽带滚流。

注释

⑴杨氏女:指女儿嫁给杨姓的人家。

⑵永日:整天。戚戚:悲伤忧愁。

⑶行:出嫁。悠悠:遥远。

⑷溯:逆流而上。

⑸尔辈:你们,指两个女儿。无恃:指幼时无母。

⑹幼为长所育:此句下有注:“幼女为杨氏所抚育。”指小女是姐姐抚育大的。

⑺结中肠:心中哀伤之情郁结。

⑻义往:指女大出嫁,理应前往夫家。

⑼自小阙内训:此句下有注:“言早无恃。”阙:通“缺”。内训:母亲的训导。

⑽事姑:侍奉婆婆。贻:带来。

⑾令门:好的人家,或是对其夫家的尊称。这里指女儿的夫家。

⑿任恤:信任体恤。庶:希望。尤:过失。

⒀尚:崇尚。

⒁资从:指嫁妆。待:一作“在”。周:周全,完备。

⒂容止:这里是一举一动的意思。猷:规矩礼节。

⒃尔:你,指大女儿。当何秋:当在何年。

⒄居闲:闲暇时日。自遣:自我排遣。

⒅临感:临别感伤。

⒆零泪:落泪。缘:通“沿”。缨:帽的带子,系在下巴下。

赏析:

诗人的大女儿要出嫁,他的心情异常复杂,遂写了此诗。此诗是父女情的白描,是真性情的流露,令人读来感伤不已。

女儿即将远行,父亲心有不舍,却情难敌义。开头点明女儿将出嫁之事:女儿要嫁往夫家路途很遥远。念及女儿幼年丧母,自己一身兼父母之慈爱,当此离别之际,心中甚为不忍。然而女大当嫁是天经地义的事。诗人忍痛告诫女儿到了夫家,要遵从礼仪孝道,要勤俭持家,这是对女儿的一片殷殷期望。

这是一首送女出嫁的好诗。送女出行,万千叮咛;怜其无恃,反复诫训。诗人早年丧妻,因为对亡妻的思念,对幼女自然更加怜爱。在长女出嫁之时,自然临别而生感伤之情。诗中说幼女与长女“两别泣不休”,其实父女之间也是如此。作者没有多写自己的直观感受,而是把更多的笔墨用于谆谆教导和万般叮咛:“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强忍住泪水说完这些,送走女儿才发现自己还是控制不了自己,只能与幼女相对而泣。一个情感复杂、无可奈何的慈父形象由此跃然纸上。

全诗情真语挚,至性至诚。慈父之爱,骨肉深情,令人感动。“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两句,可作为嫁妆的千秋典范。

创作背景

诗人早年丧妻,留下两小女相依为命,父女感情颇为深厚。此时大女儿要嫁的夫家路途遥远,当此离别之际,心中自然无限感伤。然而女儿出嫁是天经地义的事,在临行前,诗人万千叮咛,谆谆告诫:要遵从礼仪、孝道,要勤俭持家。其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送杨氏女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送杨氏女

唐代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译文

我整日忧郁而悲悲戚戚,女儿就要出嫁遥远地方。

今天她要远行去做新娘,乘坐轻舟沿江逆流而上。

你姐妹自幼尝尽失母苦,念此我就加倍慈柔抚养。

妹妹从小全靠姐姐养溯,今日两人作别泪泣成行。

面对此情景我内心郁结,女大当嫁你也难得再留。

你自小缺少慈母的教训,侍奉婆婆的事令我担忧。

幸好依仗你夫家好门第,信任怜恤不挑剔你过失。

安贫乐俭是我一贯崇尚,嫁妆岂能做到周全丰厚。

望你孝敬长辈遵守妇道,仪容举止都要符合潮流。

今晨我们父女就要离别,再见到你不知什么时候。

闲居时忧伤能自我排遣,临别感伤情绪一发难收。

回到家中看到孤单小女,悲哀泪水沿着帽带滚流。

注释

1、杨氏女:指女儿嫁给杨姓的人家。

2、永日:整天。戚戚:悲伤忧愁。

3、行:出嫁。悠悠:遥远。

4、溯:逆流而上。

5、尔辈:你们,指两个女儿。无恃:指幼时无母。

6、幼为长所溯:此句下有注:“幼女为杨氏所抚溯。”指小女是姐姐抚溯大的。

7、结中肠:心中哀伤之情郁结。

8、义往:指女大出嫁,理应前往夫家。

9、自小阙内训:此句下有注:“言早无恃。”阙:通“缺”。内训:母亲的`训导。

10、事姑:侍奉婆婆。贻:带来。

11、令门:好的人家,或是对其夫家的尊称。这里指女儿的夫家。

12、任恤:信任体恤。庶:希望。尤:过失。

13、尚:崇尚。

14、资从:指嫁妆。待:一作“在”。周:周全,完备。

15、容止:这里是一举一动的意思。猷:规矩礼节。

16、尔:你,指大女儿。当何秋:当在何年。

17、居闲:闲暇时日。自遣:自我排遣。

18、临感:临别感伤。

19、零泪:落泪。缘:通“沿”。缨:帽的带子,系在下巴下。

赏析

诗人的大女儿要出嫁,他的心情异常复杂,遂写了此诗。此诗是父女情的白描,是真性情的流露,令人读来感伤不已。

女儿即将远行,父亲心有不舍,却情难敌义。开头点明女儿将出嫁之事:女儿要嫁往夫家路途很遥远。念及女儿幼年丧母,自己一身兼父母之慈爱,当此离别之际,心中甚为不忍。然而女大当嫁是天经地义的事。诗人忍痛告诫女儿到了夫家,要遵从礼仪孝道,要勤俭持家,这是对女儿的一片殷殷期望。

这是一首送女出嫁的好诗。送女出行,万千叮咛;怜其无恃,反复诫训。诗人早年丧妻,因为对亡妻的思念,对幼女自然更加怜爱。在长女出嫁之时,自然临别而生感伤之情。诗中说幼女与长女“两别泣不休”,其实父女之间也是如此。作者没有多写自己的直观感受,而是把更多的笔墨用于谆谆教导和万般叮咛:“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强忍住泪水说完这些,送走女儿才发现自己还是控制不了自己,只能与幼女相对而泣。一个情感复杂、无可奈何的慈父形象由此跃然纸上。

全诗情真语挚,至性至诚。慈父之爱,骨肉深情,令人感动。“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两句,可作为嫁妆的千秋典范。

第二篇:送杨氏女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杨氏女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杨氏女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送杨氏女

唐代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译文

我整日忧郁而悲悲戚戚,女儿就要出嫁遥远地方。

今天她要远行去做新娘,乘坐轻舟沿江逆流而上。

你姐妹自幼尝尽失母苦,念此我就加倍慈柔抚养。

妹妹从小全靠姐姐养溯,今日两人作别泪泣成行。

面对此情景我内心郁结,女大当嫁你也难得再留。

你自小缺少慈母的教训,侍奉婆婆的事令我担忧。

幸好依仗你夫家好门第,信任怜恤不挑剔你过失。

安贫乐俭是我一贯崇尚,嫁妆岂能做到周全丰厚。

望你孝敬长辈遵守妇道,仪容举止都要符合潮流。

今晨我们父女就要离别,再见到你不知什么时候。

闲居时忧伤能自我排遣,临别感伤情绪一发难收。

回到家中看到孤单小女,悲哀泪水沿着帽带滚流。

注释

1、杨氏女:指女儿嫁给杨姓的人家。

2、永日:整天。戚戚:悲伤忧愁。

3、行:出嫁。悠悠:遥远。

4、溯:逆流而上。

5、尔辈:你们,指两个女儿。无恃:指幼时无母。

6、幼为长所溯:此句下有注:“幼女为杨氏所抚溯。”指小女是姐姐抚溯大的。

7、结中肠:心中哀伤之情郁结。

8、义往:指女大出嫁,理应前往夫家。

9、自小阙内训:此句下有注:“言早无恃。”阙:通“缺”。内训:母亲的训导。

10、事姑:侍奉婆婆。贻:带来。

11、令门:好的人家,或是对其夫家的尊称。这里指女儿的夫家。

12、任恤:信任体恤。庶:希望。尤:过失。

13、尚:崇尚。

14、资从:指嫁妆。待:一作“在”。周:周全,完备。

15、容止:这里是一举一动的意思。猷:规矩礼节。

16、尔:你,指大女儿。当何秋:当在何年。

17、居闲:闲暇时日。自遣:自我排遣。

18、临感:临别感伤。

19、零泪:落泪。缘:通“沿”。缨:帽的带子,系在下巴下。

赏析

诗人的大女儿要出嫁,他的心情异常复杂,遂写了此诗。此诗是父女情的白描,是真性情的流露,令人读来感伤不已。

女儿即将远行,父亲心有不舍,却情难敌义。开头点明女儿将出嫁之事:女儿要嫁往夫家路途很遥远。念及女儿幼年丧母,自己一身兼父母之慈爱,当此离别之际,心中甚为不忍。然而女大当嫁是天经地义的事。诗人忍痛告诫女儿到了夫家,要遵从礼仪孝道,要勤俭持家,这是对女儿的一片殷殷期望。

这是一首送女出嫁的好诗。送女出行,万千叮咛;怜其无恃,反复诫训。诗人早年丧妻,因为对亡妻的'思念,对幼女自然更加怜爱。在长女出嫁之时,自然临别而生感伤之情。诗中说幼女与长女“两别泣不休”,其实父女之间也是如此。作者没有多写自己的直观感受,而是把更多的笔墨用于谆谆教导和万般叮咛:“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强忍住泪水说完这些,送走女儿才发现自己还是控制不了自己,只能与幼女相对而泣。一个情感复杂、无可奈何的慈父形象由此跃然纸上。

全诗情真语挚,至性至诚。慈父之爱,骨肉深情,令人感动。“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两句,可作为嫁妆的千秋典范。

送杨氏女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送杨氏女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朝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译文

我整日忧郁而悲悲戚戚,女儿就要出嫁遥远地方。今天她要远行去做新娘,乘坐轻舟沿江逆流而上。你姐妹自幼尝尽失母苦,念此我就加倍慈柔抚养。妹妹从小全靠姐姐养育,今日两人作别泪泣成行。面对此情景我内心郁结,女大当嫁你也难得再留。你自小缺少慈母的教训,侍奉婆婆的事令我担忧。幸好依仗你夫家好门第,信任怜恤不挑剔你过失。安贫乐俭是我一贯崇尚,嫁妆岂能做到周全丰厚。望你孝敬长辈遵守妇道,仪容举止都要符合潮流。今晨我们父女就要离别,再见到你不知什么时候。闲居时忧伤能自我排遣,临别感伤情绪一发难收。回到家中看到孤单小女,悲哀泪水沿着帽带滚流。

注释

⑴杨氏女:指女儿嫁给杨姓的人家。⑵永日:整天。戚戚:悲伤忧愁。⑶行:出嫁。悠悠:遥远。⑷溯:逆流而上。⑸尔辈:你们,指两个女儿。无恃:指幼时无母。⑹幼为长所育:此句下有注:“幼女为杨氏所抚育。”指小女是姐姐抚育大的。⑺结中肠:心中哀伤之情郁结。⑻义往:指女大出嫁,理应前往夫家。⑼自小阙内训:此句下有注:“言早无恃。”阙:通“缺”。内训:母亲的训导。⑽事姑:侍奉婆婆。贻:带来。⑾令门:好的人家,或是对其夫家的尊称。这里指女儿的夫家。⑿任恤:信任体恤。庶:希望。尤:过失。⒀尚:崇尚。⒁资从:指嫁妆。待:一作“在”。周:周全,完备。⒂容止:这里是一举一动的意思。猷:规矩礼节。⒃尔:你,指大女儿。当何秋:当在何年。⒄居闲:闲暇时日。自遣:自我排遣。⒅临感:临别感伤。⒆零泪:落泪。缘:通“沿”。缨:帽的带子,系在下巴下。

赏析

诗人早年丧妻,留下两小女相依为命,父女感情颇为深厚。此时大女儿要嫁的夫家路途遥远,当此离别之际,心中自然无限感伤。然而女儿出嫁是天经地义的事,在临行前,诗人万千叮咛,谆谆告诫:要遵从礼仪、孝道,要勤俭持家。其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第三篇:送杨氏女原文及赏析

送杨氏女原文及赏析

原文: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译文

我整日忧郁而悲悲戚戚,女儿就要出嫁遥远地方。

今天她要远行去做新娘,乘坐轻舟沿江逆流而上。

你姐妹自幼尝尽失母苦,念此我就加倍慈柔抚养。

妹妹从小全靠姐姐养育,今日两人作别泪泣成行。

面对此情景我内心郁结,女大当嫁你也难得再留。

你自小缺少慈母的教训,侍奉婆婆的事令我担忧。

幸好依仗你夫家好门第,信任怜恤不挑剔你过失。

安贫乐俭是我一贯崇尚,嫁妆岂能做到周全丰厚。

望你孝敬长辈遵守妇道,仪容举止都要符合潮流。

今晨我们父女就要离别,再见到你不知什么时候。

闲居时忧伤能自我排遣,临别感伤情绪一发难收。

回到家中看到孤单小女,悲哀泪水沿着帽带滚流。

注释

⑴杨氏女:指女儿嫁给杨姓的人家。

⑵永日:整天。戚戚:悲伤忧愁。

⑶行:出嫁。悠悠:遥远。

⑷溯:逆流而上。

⑸尔辈:你们,指两个女儿。无恃:指幼时无母。

⑹幼为长所育:此句下有注:“幼女为杨氏所抚育。”指小女是姐姐抚育大的。

⑺结中肠:心中哀伤之情郁结。

⑻义往:指女大出嫁,理应前往夫家。

⑼自小阙内训:此句下有注:“言早无恃。”阙:通“缺”。内训:母亲的训导。

⑽事姑:侍奉婆婆。贻:带来。

⑾令门:好的人家,或是对其夫家的尊称。这里指女儿的夫家。

⑿任恤:信任体恤。庶:希望。尤:过失。

⒀尚:崇尚。

⒁资从:指嫁妆。待:一作“在”。周:周全,完备。

⒂容止:这里是一举一动的意思。猷:规矩礼节。

⒃尔:你,指大女儿。当何秋:当在何年。

⒄居闲:闲暇时日。自遣:自我排遣。

⒅临感:临别感伤。

⒆零泪:落泪。缘:通“沿”。缨:帽的带子,系在下巴下。

赏析:

诗人的大女儿要出嫁,他的心情异常复杂,遂写了此诗。此诗是父女情的白描,是真性情的流露,令人读来感伤不已。

女儿即将远行,父亲心有不舍,却情难敌义。开头点明女儿将出嫁之事:女儿要嫁往夫家路途很遥远。念及女儿幼年丧母,自己一身兼父母之慈爱,当此离别之际,心中甚为不忍。然而女大当嫁是天经地义的事。诗人忍痛告诫女儿到了夫家,要遵从礼仪孝道,要勤俭持家,这是对女儿的一片殷殷期望。

这是一首送女出嫁的好诗。送女出行,万千叮咛;怜其无恃,反复诫训。诗人早年丧妻,因为对亡妻的思念,对幼女自然更加怜爱。在长女出嫁之时,自然临别而生感伤之情。诗中说幼女与长女“两别泣不休”,其实父女之间也是如此。作者没有多写自己的.直观感受,而是把更多的笔墨用于谆谆教导和万般叮咛:“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强忍住泪水说完这些,送走女儿才发现自己还是控制不了自己,只能与幼女相对而泣。一个情感复杂、无可奈何的慈父形象由此跃然纸上。

全诗情真语挚,至性至诚。慈父之爱,骨肉深情,令人感动。“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两句,可作为嫁妆的千秋典范。

创作背景

诗人早年丧妻,留下两小女相依为命,父女感情颇为深厚。此时大女儿要嫁的夫家路途遥远,当此离别之际,心中自然无限感伤。然而女儿出嫁是天经地义的事,在临行前,诗人万千叮咛,谆谆告诫:要遵从礼仪、孝道,要勤俭持家。其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第四篇:杨氏之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杨氏之子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

杨氏之子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注释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延尉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甚:非常。

诣:拜见。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

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乃:就;于是。

曰:说。

未:没有

赏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

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人家里面九岁的小男孩的一个故事。故事的意思是这样的: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端水果来招待孔君平,水果里面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举例如下: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本文虽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要采取以下步骤帮助学生理解短文的意思:文中的"家禽”吴说的“家禽”吗?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

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读中体会九岁孩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交流对这个问题的体会。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对比:“孔雀是夫子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有什么不一样,体会这个孩子回答的委婉和机智。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不是我家的果,所以请您知道这个道理”这个意思,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使孔君平无语可答了。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

创作背景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引》,这部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饶有情趣。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古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义;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和主人公的聪慧。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本课描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趣。

杨氏之子原文翻译及赏析2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南北朝·刘义庆《杨氏之子》

译文

梁国一户姓杨父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父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父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父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父鸟。”

注释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延尉。

氏:姓氏,表示家族父姓。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父尊称。

设:摆放,摆设。

甚:非常。

诣:拜见。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

惠:惠同“慧”,智慧父意思。

乃:就;于是。

曰:说。

未:没有。

赏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解a>的《世说新语》,轶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

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人马里面九岁的小男孩的一个故事。故事的意思是这样的: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马,马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马,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端水果来招待孔君平,水果里面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马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马的鸟。”

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举例如下:

梁国解杨氏子解九岁,甚解聪惠。孔君平解诣解其父,父解不在,乃解呼儿出。为解设果,果解有杨梅。孔解指以示儿解曰:“此解是解君马果。”儿解应声答解曰:“未闻解孔雀解是夫子马禽。”

本文虽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要采取以下步骤帮助学生理解短文的意思:文中的“马禽”是说的“马禽”吗?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

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读中体会九岁孩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意流对这个问题的体会。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对比:“孔雀是夫子马禽”“未闻孔雀是夫子马禽”有什么不一样,体会这个孩子回答的委婉和机智。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马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马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马的鸟。”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马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马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马的鸟,杨梅不是我马的果,所以请您知道这个道理”这个意思,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马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使孔君平无语可答了。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

第五篇:杨氏之子原文及翻译

导语:《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这部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杨氏之子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词句与词语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②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③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④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2)对词语的理解。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设:摆放,摆设。甚:非常。诣:拜见。未闻:没有听说过。示:给……看。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乃:就;于是。曰:说

(3)对题目的理解杨氏之子杨氏:姓杨的 之:助词,相当于“的” 子:儿子 把它连接起来.整个意思是: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字义:甚:很 惠:同慧 智慧的意思 指:拜见 乃:就,于是 示 :给 看 曰:说 未:没有

孩子的回答很妙,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是在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下载送杨氏女原文翻译及赏析(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送杨氏女原文翻译及赏析(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静女原文翻译赏析5篇

    静女原文翻译赏析静女原文翻译赏析1作品原文静女其姝⑴,俟我於城隅⑵。爱而不见⑶,搔首踟蹰⑷。静女其娈⑸,贻我彤管⑹。彤管有炜⑺,说怿女美⑻。自牧归荑⑼,洵美且异⑽。匪女之......

    贫女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5篇)

    贫女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3篇贫女原文翻译及赏析1贫女秦韬玉〔唐代〕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

    送友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5篇]

    送友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送友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明年一作:年年)译文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

    《送春 》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5篇)

    《送春 》原文及翻译赏析10篇《送春 》原文及翻译赏析1蝶恋花·送春 宋朝朱淑真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

    送毛伯温原文、翻译及赏析(五篇)

    送毛伯温原文、翻译及赏析送毛伯温原文、翻译及赏析1送毛伯温朝代:明代作者:朱厚熜原文: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

    送魏二原文翻译及赏析范文合集

    送魏二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送魏二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译文:江楼上醉饮话别橘柚正飘香,江风吹洒细雨带给小船凄......

    蝶恋花·送春原文翻译及赏析[共5篇]

    蝶恋花·送春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蝶恋花·送春原文翻译及赏析1蝶恋花·送春 宋朝朱淑真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

    送贺宾客归越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贺宾客归越》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词全文如下: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前言】《送贺宾客归越》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