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德歌·冬原文翻译及赏析
大德歌·冬原文翻译及赏析
大德歌·冬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译文
大雪纷飞,掩蔽重门,不由得人不断魂,消瘦憔悴得有如江梅而失去往日之风韵。抬眼望去,哪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来理睬与慰问? 好一个面容憔悴翘首远望的凭栏人!
注释
双调:宫调名,元曲常用的十二宫调之一。大德歌:曲牌名,入双调,共七句七韵。
断魂:形容人极度悲伤。
江梅:暗用梅妃之典。梅妃,唐玄宗的妃子,本姓江,因爱梅,玄宗赐名梅妃。韵:风韵。
那里:即哪里。此句是写思妇遥望远处的景象。
“好一个”句:意谓思妇在大雪纷飞中倚着楼栏,面容憔悴地翘望远人的归来。凭阑,即凭栏。
赏析:
这支小令,多半内容反映的是闺中少妇绝望的心情。开头两句“雪纷纷,掩重门”,点明季节,说年冬腊月,大雪纷飞,造成交通阻塞的困难,远行人就更不易归来了,少妇不能不为之心碎。在这个时候,要表露少妇的感情再也容不得半点含蓄,因此第三句接着直抒胸臆,明白写出了“不由人不断魂”的惨痛句子。第四句“瘦损江梅韵”,以梅妃的故事作比,表明思妇由于怀念远方丈夫而变得削瘦,失去了往昔的风韵。第五句“清江江上村”,是化用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等词句的意境,进一步表现少妇的孤寂与悲痛之情。第六句“香闺里冷落谁瞅问”,是少妇发出无可奈何的慨叹。
小令的重点句则是最后的“好一个憔悴的凭阑人”,在大雪纷飞,家家紧闭重门这样严寒的日子里,冒雪凭栏遥望远方归人。在漫天风雪中,惟有她依栏远望、凝思,表达思念之情的深沉严冬都封杀不了。“好”字意义双关,下得非常妙,它似是修饰“憔悴”,用作甚辞,有“很”“太”等意,寄寓着作者深厚的同情,但也有更多的赞赏之意。此句一扫上文所言绝望的情绪,显示出一个少妇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坚强的性格。有此一句,才显出此曲的精妙之所在,它可以使全篇的消沉气氛为之一振。
此曲在结构上,采用的是前后矛盾对立的写法。前面几句极写少妇的绝望心情,经彩笔左涂右抹,色调越来越浓,似乎已经绝望到底,而最后一句,则急转直下,一反常态。这样,先抑后扬,更富有吸引人的艺术魅力。
大德歌·冬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译文
大雪纷飞,掩蔽重门,不由得人不断魂,消瘦憔悴得有如江落而失去往日之风韵。抬眼望去,哪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来理睬与慰问?好一个面容憔悴翘首远望的凭栏人!
注释
双调:宫调名,元望常用的十二宫调之一。大德歌:望牌名,入双调,共七句七韵。
断魂:形容人极度悲伤。
江落:暗用落妃之典。落妃,唐玄宗的妃子,本姓江,因爱落,玄宗赐名落妃。韵:风韵。
那里:即哪里。此句是写思妇遥望远处的景象。
“好一个”句:意谓思妇在大雪纷飞中倚着楼栏,面容憔悴地翘望远人的归来。凭阑,即凭栏。
赏析:
这支小令,多半内容反映的是闺中少妇绝望的心情。开头两句“雪纷纷,掩重门”,点明季节,说年冬腊月,大雪纷飞。接着直抒胸臆:“不由人不断魂”。第四句“瘦损江梅韵”,以梅妃的故事作比,表明思妇由于怀念远方丈夫而变得削瘦,失去了往昔的风韵。第五句“清江江上村”,是化用辛弃疾词句的意境,进一步表现少妇的孤寂与悲痛之情。第六句“香闺里冷落谁瞅问”,是少妇发出无可奈何的慨叹。重点句则是最后的“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在大雪纷飞,家家紧闭重门这样严寒的日子里,冒雪凭栏遥望远方归人。在漫天风雪中,惟有她依栏远望、凝思,表达思念之情的深沉严冬都封杀不了。此句一扫上文所言绝望的情绪,显示出一个少妇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坚强的性格。
此曲在结构上,采用的是前后矛盾对立的写法。前面几句极写少妇的绝望心情,经彩笔左涂右抹,色调越来越浓,似乎已经绝望到底,而最后一句,则急转直下,一反常态。这样,先抑后扬,更富有吸引人的艺术魅力。
大德歌·冬原文翻译及赏析3原文:
大德歌·冬景
元代:关汉卿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译文: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大雪粉白光华,就像满天飞舞的梨花,依稀可辨那拥有四五户人家的村庄。雪花密密层层的飘洒,值得人们描形写画。白茫茫的世界中,稀疏的树林里晚归的寒鸦悲啼不止。一条钓鱼的小船正斜揽在枯黄芦苇掩映的.清江下。
注释: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双调:宫调名,为元曲常用的十二宫调之一。大德歌:曲牌名,入双调。句式为三三五、五五、七五,共七句七韵。雪粉华:洁白的雪花。粉,白色。或谓“粉”疑当作“纷”,纷华,形容雪之大。华,光彩、光辉。堪:值得。图画:此处用为动词,犹画图。疏林:稀疏的树林。噪:鸣叫。黄芦:枯黄的芦苇。掩映:半藏半露。清江:言江水之清,泛指而非实指。斜缆:斜系着。艖:木筏,小船。
赏析:
这支小令描绘了一幅淡雅的傍晚郊野雪景图,勾画了饱含着作者无限感慨之情的冬景,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向往安宁闲适稳定生活的感情,也表现了元朝文人儒士无限的历世感叹和兴亡之感。全曲用字讲究,境界开阔,层次分明,画面清新淡雅,富于立体感,是描绘景物的好作品,从中可感触戏曲大家智慧的光芒。
大德歌句式为三三五,五五,七五,凡七句七韵,曲题《冬景》是王季思等编辑《元散曲选注》时加上的,这样文眼更加明晓。
“雪粉华,舞梨花。”大雪像白色的花海,像缤纷的梨花。古人常用梨花喻雪花,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李渔《闲情偶寄》:“花花耐观,雪为天上之雪,此是人间雪”。作者饱蘸着热爱之情,写出了雪
花的形状和神态。着一“舞”字,说明北风吹紧。作者仰视天空,雪花纷飞,弥漫天际,为下文写具体的景物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北风吹扫,扬起雪粉,烟雾笼罩,仍依稀可辨那拥有四五户人家的村庄。此言久久平视之景。“四五家”,作者没有确指,说明烟雾之大,难以辨认清楚,联系下句这是傍晚黄昏时的景色。在此,作者既写出了冬天的特色,又写出了傍晚的特点。
“密洒堪图画。”“堪”,值得。雪花稠密地飘洒下来,是值得描形写画的。此句总结以上二句,远望烟村雪景,银装素裹。下面三句写近景。“看疏林噪晚鸦。”看,那傍晚归巢的乌鸦,在稀疏的树林中正噪闹着,是准备栖息。着一“看”字引起下文。疏林,稀疏的树林,叶落树疏,冬之景也。“噪”,说明乌鸦之多。乌鸦的叫声,引起作者的注意,引起作者无限情思。正因为疏林,所以看得清楚乌鸦。作者在此用景取色是高明的:在白色的底子上只有疏林,再“着”上黑色的乌鸦,使得景物更醒目,更引人注意。黑色为冷色,而乌鸦的叫声很凄惨,显得荒凉,这样就给整个画面带来荒凉之感。
“黄芦掩映清江下。”“清江”,泛指而非实指,言江水之清。黄色的芦花倒映在水里,形成一条黄橙色的彩带,给这荒凉环境带来了几分温馨和一丝快意。黄色为暖色。北风的吹拂,江岸边的黄芦在清江白景映衬下,更显得光彩夺目,摇曳多姿。“斜缆着钓鱼艖。”那岸边泊着一叶钓鱼舟,独览着一清江之景。作者勾画出了“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清远意境。船泊在岸边,说明天气太晚,渔夫已归家,这样使环境更显得宁静。作者摄景“钓鱼艖”,描绘出了人活动的足迹,给荒凉宁静的环境增加了生机和魅力,同时给人以期待和希望。
小令前四句写大雪漫天飞舞的迷离景色,说明野外的扑朔迷离,依稀难辨,远景的衬托,同时透视出作者赞叹之情,境界开阔,层次分明。后三句,精心摄取几个近景:“晚鸦”、“黄芦”、“钓鱼艖”一目了然,同时层次清楚:岸上、岸边、水中,三层由高及低,层次清晰,形色鲜明。前四句朦胧,后三句明晰,把朦胧的远景和明晰的近景紧密配合,使得整个画面的空间层次鲜明,而近景中又分三层,富有空间层次感和画面的立体感;白中有寒鸦,一分荒凉;黄芦掩映,色彩富有质量感,给人温馨;渔舟斜缆,安详静谧,给人以想象:雪过天霁,照样下江捕鱼,表达了作者对安闲稳定的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这首小令,作者通过对“冬景”的描绘,曲折地表现了元朝文人儒士无限的历世感叹和兴亡之感。大雪纷飞,是冬季的天气特征,冬是一年之末,雪是雨的回归。作者虽将雪喻作“粉华”、“梨花”,而这是以乐景写哀情,饱含着作者的无限辛酸。取景“噪晚鸦”和“钓鱼艖”,这种酸楚不觉溢于言表。自然界里的乌鸦飘泊了一天,正在聚集归巢,准备度过安宁之夜。而作为人——渔夫,也归家了,唯独作者身在大雪纷飞的茫茫原野中默默地领受这一切,无限凄凉,无限感慨。这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而是有其深厚的生活基础和思想积累的。由于社会的影响,读书人没有出路,作者长年漂泊在外,生活毫无安宁,自然向往着闲适恬静的生活,看到归巢的“晚鸦”和渔夫归去留下的“钓鱼艖”,自然而然想到自己它(他)们有归,为何自己无归?这种诘问是对元政府野蛮种族歧视政策的控诉,同时也为一代文人发出带着血泪凄凉的感叹。作者这种造语取境正如贯么石在《阳春白雪序》中所说:“适如少美恰怀,使人不忍对殢”。
第二篇:大德歌·冬景原文翻译赏析
大德歌·冬景原文翻译赏析
大德歌·冬景原文翻译赏析1大德歌·冬景
作者:关汉卿
朝代:唐朝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译文
大雪粉白光华,像飞舞的梨花,遮住了郊野三三两两的农家。雪花密密层层的漂洒堪描堪画。看那稀疏的树林上鸣叫着晚归的寒鸦。一条钓鱼的小船正斜揽在枯黄芦苇掩映的清江下。
注释
⑴华:光彩、光辉。⑵黄芦:枯黄的芦苇。⑶艖:小船。
赏析:
十三世纪的中国戏曲舞台戏曲作家,堪与西方的莎士比亚相媲美,当推关汉卿。他有六十多本杂剧,散曲据隋树森等编校的《全元散曲》收有七十篇,其中小令五十七篇,套曲两篇。郑振铎论及散曲时称:“散曲的历史开场,仍当以大诗人关汉卿为第一。以他的作风,无论在小令或套数里所表现的都是深刻细腻,浅而不俗,深而不晦的,正是雅俗共赏的最好作品。”正基于此,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推他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他的小令《冬景》是件描绘景物的最好作品,其中可感触戏曲大家智慧的光芒。
大德歌是他在元成宗年间创作的新曲调,此调句式为三三五,五五,七五,凡七句七韵,曲题《冬景》是王季思等编辑《元散曲选注》时加上的,这样文眼更加明晓。
“雪粉华,舞梨花。”大雪像白色的花海,像缤纷的梨花。古人常用梨花喻雪花,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李渔《闲情偶寄》:“花花耐观,雪为天上之雪,此是人间雪”。作者饱蘸着热爱之情,写出了雪花的形状和神态。着一“舞”字,说明北风吹紧。作者仰视天空,雪花纷飞,弥漫天际,为下文写具体的景物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北风吹扫,扬起雪粉,烟雾笼罩,仍依稀可辨那拥有四五户人家的村庄。此言久久平视之景。“四五家”,作者没有确指,说明烟雾之大,难以辨认清楚,联系下句这是傍晚黄昏时的景色。在此,作者既写出了冬天的特色,又写出了傍晚的特点。
“密洒堪图画。”“堪”,值得。雪花稠密地飘洒下来,是值得描形写画的。此句总结以上二句,远望烟村雪景,银装素裹。下面三句写近景。
“看疏林噪晚鸦。”看,那傍晚归巢的乌鸦,在稀疏的树林中正噪闹着,是准备栖息。着一“看”字引起下文。疏林,稀疏的树林,叶落树疏,冬之景也。“噪”,说明乌鸦之多。乌鸦的叫声,引起作者的注意,引起作者无限情思。正因为疏林,所以看得清楚乌鸦。作者在此用景取色是高明的:在白色的底子上只有疏林,再“着”上黑色的乌鸦,使得景物更醒目,更引人注意。黑色为冷色,而乌鸦的叫声很凄惨,显得荒凉,这样就给整个画面带来荒凉之感。
“黄芦掩映清江下。”“清江”,泛指而非实指,言江水之清。黄色的芦花倒映在水里,形成一条黄橙色的彩带,给这荒凉环境带来了几分温馨和一丝快意。黄色为暖色。北风的吹拂,江岸边的黄芦在清江白景映衬下,更显得光彩夺目,摇曳多姿。
“斜缆着钓鱼艖。”那岸边泊着一叶钓鱼舟,独览着一清江之景。作者勾画出了“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清远意境。船泊在岸边,说明天气太晚,渔夫已归家,这样使环境更显得宁静。作者摄景“钓鱼艖”,描绘出了人活动的足迹,给荒凉宁静的环境增加了生机和魅力,同时给人以期待和希望:雪过天霁,照样下江捕鱼,表达了作者对安闲稳定的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这首小令,作者通过对“冬景”的描绘,曲折地表现了元朝文人儒士无限的历世感叹和兴亡之感。大雪纷飞,是冬季的天气特征,冬是一年之末,雪是雨的回归。作者虽将雪喻作“粉华”、“梨花”,而这是以乐景写哀情,饱含着作者的无限辛酸。取景“噪晚鸦”和“钓鱼艖”,这种酸楚不觉溢于言表。自然界里的乌鸦飘泊了一天,正在聚集归巢,准备度过安宁之夜。而作为人——渔夫,也归家了,唯独作者身在大雪纷飞的茫茫原野中默默地领受这一切,无限凄凉,无限感慨。这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而是有其深厚的生活基础和思想积累的。元朝统一中原以后,推行的是与宋代绝然相反的重武轻文政策,读书人处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科举中断了达八十年之久,断绝了读书人的仕途,这无疑把读书人推到生活的绝境。为了生存,有些文人不得不远游谋生,过着漂泊的生活。正如作者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自称为“浪子风流”、“浪子班头”,就是对这种生活的总结。长年漂泊在外,生活毫无安宁,自然向往着闲适恬静的生活,看到归巢的“晚鸦”和渔夫归去留下的“钓鱼艖”,自然而然想到自己它(他)们有归,为何自己无归?这种诘问是对元政府野蛮种族歧视政策的控诉,同时也为一代文人发出带着血泪凄凉的感叹。作者这种造语取境正如贯么石在《阳春白雪序》中所说:“适如少美恰怀,使人不忍对殢”。
这首小令通过对傍晚郊野景物的描绘,勾画出了饱含着作者无限感慨之情的冬景,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向往安宁闲适稳定生活的感情。小令前四句写大雪漫天飞舞的迷离景色,说明野外的扑朔迷离,依稀难辨,远景的衬托,同时透视出作者赞叹之情,境界开阔,层次分明。后三句,精心摄取几个近景:“晚鸦”、“黄芦”、“钓鱼艖”一目了然,同时层次清楚:岸上、岸边、水中,三层由高及低,层次清晰,形色鲜明。前四句朦胧,后三句明晰,把朦胧的远景和明晰的近景紧密配合,使得整个画面的空间层次鲜明,而近景中又分三层,富有空间层次感和画面的立体感;白中有寒鸦,一分荒凉;黄芦掩映,色彩富有质量感,给人温馨;鱼舟斜缆,安详静谧,给人以想象。整个画面给人种寒而不冽、淡而有味之感,正是件雅俗共赏的好作品。
大德歌·冬景原文翻译赏析2原文:
大德歌·冬景
元代:关汉卿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译文: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大雪粉白光华,就像满天飞舞的梨花,依稀可辨那拥有四五户人家的村庄。雪花密密层层的飘洒,值得人们描形写画。白茫茫的世界中,稀疏的树林里晚归的寒鸦悲啼不止。一条钓鱼的小船正斜揽在枯黄芦苇掩映的清江下。
注释: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双调:宫调名,为元曲常用的十二宫调之一。大德歌:曲牌名,入双调。句式为三三五、五五、七五,共七句七韵。雪粉华:洁白的雪花。粉,白色。或谓“粉”疑当作“纷”,纷华,形容雪之大。华,光彩、光辉。堪:值得。图画:此处用为动词,犹画图。疏林:稀疏的树林。噪:鸣叫。黄芦:枯黄的芦苇。掩映:半藏半露。清江:言江水之清,泛指而非实指。斜缆:斜系着。艖:木筏,小船。
赏析:
这支小令描绘了一幅淡雅的傍晚郊野雪景图,勾画了饱含着作者无限感慨之情的冬景,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向往安宁闲适稳定生活的感情,也表现了元朝文人儒士无限的历世感叹和兴亡之感。全曲用字讲究,境界开阔,层次分明,画面清新淡雅,富于立体感,是描绘景物的好作品,从中可感触戏曲大家智慧的光芒。
大德歌句式为三三五,五五,七五,凡七句七韵,曲题《冬景》是王季思等编辑《元散曲选注》时加上的,这样文眼更加明晓。
“雪粉华,舞梨花。”大雪像白色的花海,像缤纷的.梨花。古人常用梨花喻雪花,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李渔《闲情偶寄》:“花花耐观,雪为天上之雪,此是人间雪”。作者饱蘸着热爱之情,写出了雪
花的形状和神态。着一“舞”字,说明北风吹紧。作者仰视天空,雪花纷飞,弥漫天际,为下文写具体的景物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北风吹扫,扬起雪粉,烟雾笼罩,仍依稀可辨那拥有四五户人家的村庄。此言久久平视之景。“四五家”,作者没有确指,说明烟雾之大,难以辨认清楚,联系下句这是傍晚黄昏时的景色。在此,作者既写出了冬天的特色,又写出了傍晚的特点。
“密洒堪图画。”“堪”,值得。雪花稠密地飘洒下来,是值得描形写画的。此句总结以上二句,远望烟村雪景,银装素裹。下面三句写近景。“看疏林噪晚鸦。”看,那傍晚归巢的乌鸦,在稀疏的树林中正噪闹着,是准备栖息。着一“看”字引起下文。疏林,稀疏的树林,叶落树疏,冬之景也。“噪”,说明乌鸦之多。乌鸦的叫声,引起作者的注意,引起作者无限情思。正因为疏林,所以看得清楚乌鸦。作者在此用景取色是高明的:在白色的底子上只有疏林,再“着”上黑色的乌鸦,使得景物更醒目,更引人注意。黑色为冷色,而乌鸦的叫声很凄惨,显得荒凉,这样就给整个画面带来荒凉之感。
“黄芦掩映清江下。”“清江”,泛指而非实指,言江水之清。黄色的芦花倒映在水里,形成一条黄橙色的彩带,给这荒凉环境带来了几分温馨和一丝快意。黄色为暖色。北风的吹拂,江岸边的黄芦在清江白景映衬下,更显得光彩夺目,摇曳多姿。“斜缆着钓鱼艖。”那岸边泊着一叶钓鱼舟,独览着一清江之景。作者勾画出了“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清远意境。船泊在岸边,说明天气太晚,渔夫已归家,这样使环境更显得宁静。作者摄景“钓鱼艖”,描绘出了人活动的足迹,给荒凉宁静的环境增加了生机和魅力,同时给人以期待和希望。
小令前四句写大雪漫天飞舞的迷离景色,说明野外的扑朔迷离,依稀难辨,远景的衬托,同时透视出作者赞叹之情,境界开阔,层次分明。后三句,精心摄取几个近景:“晚鸦”、“黄芦”、“钓鱼艖”一目了然,同时层次清楚:岸上、岸边、水中,三层由高及低,层次清晰,形色鲜明。前四句朦胧,后三句明晰,把朦胧的远景和明晰的近景紧密配合,使得整个画面的空间层次鲜明,而近景中又分三层,富有空间层次感和画面的立体感;白中有寒鸦,一分荒凉;黄芦掩映,色彩富有质量感,给人温馨;渔舟斜缆,安详静谧,给人以想象:雪过天霁,照样下江捕鱼,表达了作者对安闲稳定的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这首小令,作者通过对“冬景”的描绘,曲折地表现了元朝文人儒士无限的历世感叹和兴亡之感。大雪纷飞,是冬季的天气特征,冬是一年之末,雪是雨的回归。作者虽将雪喻作“粉华”、“梨花”,而这是以乐景写哀情,饱含着作者的无限辛酸。取景“噪晚鸦”和“钓鱼艖”,这种酸楚不觉溢于言表。自然界里的乌鸦飘泊了一天,正在聚集归巢,准备度过安宁之夜。而作为人——渔夫,也归家了,唯独作者身在大雪纷飞的茫茫原野中默默地领受这一切,无限凄凉,无限感慨。这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而是有其深厚的生活基础和思想积累的。由于社会的影响,读书人没有出路,作者长年漂泊在外,生活毫无安宁,自然向往着闲适恬静的生活,看到归巢的“晚鸦”和渔夫归去留下的“钓鱼艖”,自然而然想到自己它(他)们有归,为何自己无归?这种诘问是对元政府野蛮种族歧视政策的控诉,同时也为一代文人发出带着血泪凄凉的感叹。作者这种造语取境正如贯么石在《阳春白雪序》中所说:“适如少美恰怀,使人不忍对殢”。
第三篇:大德歌·春原文及赏析
大德歌·春原文及赏析
原文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译文
春天的杜鹃叫了,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你走的时候说是春天就回来,而今春已到,却不见你的踪影。近日才几天面色已显得枯槁瘦弱,憔悴多了。等了整整一个春天,九十个日夜啊,却一点消息也没等到;而旧时檐前燕子早已归来,忙忙碌碌地营巢筑窝干得多欢!
注释
①子规啼,不如归:子规啼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容易引起离人的乡愁。
②憔悴:疲惫没有精神。
③鱼雁:书信的代称。
④则见双燕斗衔泥:只见一对对燕子争相衔泥筑巢。
赏析
关汉卿的.大德歌分别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以一位闺中女子的口吻抒发其久久盼望离人归来,而屡屡失望的相思之苦。这首是写春季的,以春季而人未归,抒写女主人公的哀怨情愫。
此曲首二句“子规啼,不如归”,既写景,又写时。意为:春天的杜鹃叫了,好像在说“不如归去”。声声响在少妇耳旁,深深触动了她怀念远人的情怀。所以第三句写道:“道是春归人未归。”意为:你走的时候说是春天就回来,而今春已到,却不见你的踪影。由于盼人人不至,精神饱受折磨,于是引出“几日……絮飞”两句。“几日憔悴”是从外形上描绘其愁苦。“虚飘飘柳絮飞”,表面写的是景,实际是比喻少妇的心理状态。情侣在外是凶、是吉、是祸、是福都不得而知,不能不令人担心。因而心绪不定,正如虚飘飘的柳絮,无所适从。下句“一春鱼雁无消息”是说:她等了整整一个春天,九十个日夜啊,却一点消息也没等到,痛苦已极,百无聊赖。妙的是作者未从正面明写这种感情,而是宕开一笔,用“则见双燕斗衔泥”来反衬。燕是“双燕”,它们为筑爱巢在比赛着衔泥。此情此景,和孤居独处、落落寡欢的少妇形成鲜明的对比,不禁使人又添几分苦涩。
曲子以“归”为眼。首句“子规啼”,因其声若“不如归去”,能发闺妇怀远之情。二、三句妙用三个“归”字,贴切、自然流畅,强烈地传达出思念的情感。在飘飘柳絮衬托之下,“添”字尤见精神,准确地把握了因“思”而起的恍惚神态。末句写眼前景,以双燕衔泥营巢继续映衬和强化浓郁的思念和独寂之情。
此曲开头用的是比兴手法。中间写少妇的离别之苦,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最后用双燕衔泥反衬少妇的孤独之苦。全篇紧紧围绕一个“春”字,从各个侧面描绘,突出了少妇的思念。行文上惜墨如金,不蔓不枝。
第四篇: 关汉卿《大德歌·春》原文及翻译
《大德歌·春这首是写春季的,以春季而人未归,抒写女主人公的哀怨情愫。下面就有小编分享 关汉卿《大德歌·春》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学习!
大德歌·春元代:关汉卿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的杜鹃叫了,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你走的时候说是春天就回来,而今春已到,却不见你的踪影。近日才几天面色已显得枯槁瘦弱,憔悴多了。等了整整一个春天,九十个日夜啊,却一点消息也没等到;而旧时檐前燕子早已归来,忙忙碌碌地营巢筑窝干得多欢!
注释
⑴双调:宫调名。大德歌:曲牌名。
⑵子规啼,不如归:子规啼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容易引起离人的乡愁。
⑶憔悴:疲惫没有精神。
⑷鱼雁:书信的代称。
⑸则见双燕斗衔泥:只见一对对燕子争相衔泥筑巢。斗:竞相,争着。
[ 关汉卿《大德歌·春》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第五篇:明日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明日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明日歌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世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翻译
一个明天接着又是一个明天,明天是何等的多啊!可是人的一生如果在等待中度过,那么,他将虚度光阴,一事无成。世上的人们如果被明日所羁绊,则年复一年,光阴飞逝,暮年将会在不知不觉中到来。早晨看河水东流而去,傍晚看夕阳西下,一日之中无所事事。百年之中又能有多少个明日呢?请大家听一听我的明日歌吧。
赏析
这一首诗七次提到“明日”,反复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不要蹉跎岁月。诗歌的意思浅显,语言明白如话,说理通俗易懂,很有教育意义。
这一首《明日歌》给人的启示是: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不要今天的事拖明天,明天拖后天。要“今日事,今日毕。”
明日歌原文翻译及赏析2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若 一作:苦)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版本一 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版本二 文嘉)
赏析
这一首诗七次提到“明日”,劝告迷失的世人珍惜每一天活在当下,不要永远等待明日而浪费时间,蹉跎光阴。诗歌的意思浅显,语言明白如话,说理通俗易懂,很有教育意义。
《明日歌》两个明显的优点:一是思想内容有新意。它不是空泛的珍惜时光的教诲,而是针对人们的拖延症,围绕“明日”二字展开说理。二是语言形象生动。杂言歌谣形式,使用口语化、形象化的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顺耳好记。其中“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两个写景句子,穿插在议论当中,使全诗活泼生动不少。
《明日歌》自问世至今,数百年来广为世人传颂,经久不衰。诗人在作品中告诫和劝勉人们要牢牢地抓住稍纵即逝的今天,今天能做的事一定要在今天做,不要把任何计划和希望寄托在未知的明天。今天才是最宝贵的,只有紧紧抓住今天,才能有充实的'明天,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否则,“明日复明日,”到头来只会落得个“万事成蹉跎”,一事无成,悔恨莫及。因此,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牢牢铭记:一切从今天开始,一切从现在开始。
这首诗内容充实,语言流畅,释理通俗明了,说服力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等的多。
如果天天只空等明天,那么只会空度时日,一事无成。
世人和我一样辛苦地被明天所累,一年年过去马上就会老。
早晨看河水向东流逝,傍晚看太阳向西瞬息坠落。
人的一生又能有多少个明天呢?请您听取我的《明日歌》。
注释
复:又。
何其:多么。这句说:明日是何等的多啊。
待:等待。
蹉跎(cuō tuó):光阴虚度。
若:一作“苦”,有些版本为“世人苦被明日累。”
累(lěi):带累,使受害。这句说:世上的人都受“待明日”的害处。
请君:请诸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是明代文人钱福所作。有人认为是续文嘉的《今日歌》而作,其实只要看两者的生卒年即可知,应该是文嘉(1501~1583)续钱福(1461—1504)的《明日歌》而作《今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