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采玉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19-05-15 10:38: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老夫采玉歌》原文翻译及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老夫采玉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一篇:《老夫采玉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老夫采玉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贺。其古诗全文如下: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前言】

这首诗写采玉工人的苦难生活和痛苦心情,是李贺诗中少见的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蓝田县出产名贵的蓝田碧,但由于山势险峻,开采这种玉石十分困难,民工常常遇到生命危险。《老夫采玉歌》便是以这个地方为背景,描写了采玉人的艰辛。

【注释】

(1)水碧:碧玉名,产于水中。

(2)步摇:妇女的首饰。

(3)老夫两句:年老的玉工们为饥寒所迫,不断到蓝溪水中翻搅寻玉,搞得溪水没有清白的时候,龙都烦恼了。蓝田县在陕西省长安附近,产玉,世称蓝田玉。《太平寰宇记》:“蓝田山在蓝田县南三十里,一名玉山,一名车覆车山,灞水之源出于此。”蓝溪水中出产一种名贵的碧玉,叫蓝田碧。

(4)蓁:同榛。榛子可食。

(5)杜鹃句:写采玉的老夫哭得眼中出血,就像杜鹃啼血一样悲惨。

(6)蓝溪两句:写溪水与采玉者互相憎厌,溪水夺去人命。

(7)泉脚句:岩石上道道水流之间,还悬挂着采玉人攀援时用的绳索,在风雨中摇摆不定。

(8)白屋:穷人住的简陋的房屋。

(9)悬肠草:又名思子蔓、离别草等。这里用作生死离别的象征和见证。

【翻译】

民工不断地采玉,不过是雕琢成贵妇的首饰,徒然为她们增添一点美色而已一个采玉的老汉。他忍受着饥寒之苦,下溪水采玉,日复一日,就连蓝溪里的龙也被骚扰得不堪其苦,蓝溪的水气也浑浊不清了。夜雨之中留宿山头以榛子充饥,老夫流泪就象杜鹃啼血,充分表现了老夫内心的凄苦。采玉的民工经常死在溪水里,好象溪水厌恶生人,必定要致之死地。而那些惨死的民工,千年后也消不掉对溪水的怨恨。山崖间,柏林里,风雨如啸;泉水从山崖上流下来形成一条条小瀑布,采玉人身系长绳,从断崖绝壁上悬身入水,只见那绳子在狂风暴雨中摇曳着、摆动着。就在这生命攸关的一刹那,采玉老汉看到古台石级上的悬肠草,这草又叫思子蔓,不禁使他想起寒村茅屋中娇弱的女儿,自己一旦丧命,她将怎样为生呢。

【鉴赏】

首句重叠“采玉”二字,表示采了又采,没完没了地采。“水碧”就是碧玉。头两句是说民工不断地采玉,不过是雕琢成贵妇的首饰,徒然为她们增添一点美色而已。“徒”字表明了诗人对于这件事的态度,既叹惜人力的徒劳,又批评统治阶级的骄奢,一语双关,很有分量。

从第三句开始专写一个采玉的老汉。“龙为愁”和“水气无清白”都是衬托“老夫饥寒”的,连水中的龙都已经这样了,人就更不用说了。

下面两句就“饥寒”二字作进一步的描写:夜雨之中留宿山头,采玉人的寒冷可想而知;以榛子充饥,采玉人的饥饿可想而知。“夜雨冈头食蓁子”这一句把老夫的悲惨境遇像图画似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杜鹃口血老夫泪”,是用杜鹃啼血来衬托和比喻老夫泪,充分表现了老夫内心的凄苦。

七、八句写采玉的民夫经常死在溪水里,好像溪水厌恶生人,必定要致之死地。而那些惨死的民夫,千年后也消不掉对溪水的怨恨。“恨溪水”三字意味深长,正如王琦所说:“夫不恨官吏,而恨溪水,微词也。”(《汇解》)这种写法很委婉,对官府的恨含蓄在字里行间。

接下来作者描绘了令人惊心动魄的一幕:“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就在这生命攸关的一刹那,采玉老汉看到古台石级上的悬肠草,这种草又叫思子蔓,不禁使他想起了寒村茅屋中娇弱的儿女,他自己一旦丧命,那他的儿女就将很难为生了。

早于李贺的另一位唐代诗人韦应物写过一首《采玉行》,也是取材于蓝溪采玉的民工生活,诗是这样的:“官府征白丁,言采蓝溪玉。绝岭夜无家,深榛雨中宿。独妇饷粮还,哀哀舍南哭。”对比之下,李贺此篇立意更深,用笔也更锋利,特别是对老夫的心理有很细致的刻画。

第二篇:采葛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葛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葛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注释:

①葛:一种蔓生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

②萧:植物名。蒿的一种,即青蒿。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

③三秋:通常一秋为一年,后又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这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年,义同三季,九个月。

④艾:植物名,菊科植物,可制艾绒灸病。

翻译:

那个采葛的人儿啊。一日不见他,好像三个整月长啊。

那个采蒿的人儿啊。一日不见他,好像三个秋季长啊。

那个采艾的人儿啊。一日不见他,好像三个周年长啊。

赏析:

故因以指其人,而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吴懋清《毛诗复古录》则以为采葛(萧、艾)比喻平时蓄养人才,“临时方获其用,若求之太急……一日则如三月之久”;牟庭《诗切》又说是“刺人娶妻……而徒溺其色,一日不见,则思之如三月之久”;姚际恒、方玉润、吴闿生却一致认为是怀友忆远之诗,方氏申述云:“夫良友情亲如夫妇,一朝远别,不胜相思,此正交情深厚处,故有三月、三秋、三岁之感也!”(《诗经原始》)近人则多主恋歌说。就诗论诗,视为怀念情人之作为妥。闻一多指出“采集皆女子事,此所怀者女,则怀之者男”(《风诗类钞》)。译文取闻说作男词。

热恋中情人无不希望朝夕厮守,耳鬓相磨,分离对他们是极大的痛苦,所谓“乐哉新相知,忧哉生别离”,即使是短暂的分别,在他或她的感觉中也似乎时光很漫长,以至于难以忍耐。本诗三章正是抓住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反覆吟诵,重叠中只换了几个字,就把怀念情人愈来愈强烈的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了,仿佛能触摸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听到他那发自心底的呼唤。全诗既没有卿卿我我一类爱的呓语,更无具体的爱的内容叙述,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绪,然而却能拨动千古之下读者的心弦,并将这一情感浓缩为“一日三秋”的成语,审美价值永不消退,至今仍活在人们口头。其艺术感染力的奥妙在哪里?拙作《风诗含蓄美论析》曾剖析本诗“妙在语言悖理”,意思说:从科学时间概念衡量,三个月、三个季节、三个年头怎能与“一日”等同呢?当是悖理的,然而从诗抒情看却是合理的艺术夸张,合理在热恋中情人对时间的心理体验,一日之别,逐渐在他或她的心理上延长为三月、三秋、三岁,这种对自然时间的心理错觉,真实地映照出他们如胶似漆、难分难舍的恋情。这一悖理的“心理时间”由于融进了他们无以复加的恋情,所以看似痴语、疯话,却能妙达离人心曲,唤起不同时代读者的情感共鸣。(蒋立甫)

采葛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译文

那个采葛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月啊!

那个采萧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秋啊!

那个采艾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年啊!

注释

采:采集。葛:葛藤,一种蔓生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

萧:植物名。蒿的一种,即艾蒿。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

三秋:三个秋季。通常一秋为一年,后又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这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年,义同三季,九个月。

艾: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科,茎直生,白色,高四五尺。其叶子供药用,可制艾绒灸病。

岁:年。

赏析:

这是一首思念情人的'小诗。采葛为织布,采萧为祭祀,采艾为治病。都是女子在辛勤劳动。男子思念起自己的情人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月、年)。说一天会像三个月,三个季节,甚至三年那样长,这当然是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区别所在。用这种有悖常理的写法,无非是为了极言其思念之切,之深而已。

热恋中情人无不希望朝夕厮守,耳鬓相磨,分离对他们是极大的痛苦,所谓“乐哉新相知,忧哉生别离”,即使是短暂的分别,在他或她的感觉中也似乎时光很漫长,以至于难以忍耐。此诗三章正是抓住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反复吟诵,重叠中只换了几个字,就把怀念情人愈来愈强烈的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了。第二章用“秋”而不用“春”“夏”“冬”来代表季节,是因为秋天草木摇落,秋风萧瑟,易生离别情绪,引发感慨之情,与全诗意境相吻合。

全诗既没有卿卿我我一类爱的呓语,更无具体的爱的内容叙述,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绪,然而却能流传千古,后人并将这一情感浓缩为“一日三秋”的成语。关于此诗艺术感染力的奥妙,蒋立甫《风诗含蓄美论析》曾剖析说:“妙在语言悖理。”其意是说:从科学时间概念衡量,三个月、三个季节、三个年头与“一日”等同,当是悖理的,然而从诗抒情看却是合理的艺术夸张,合理在热恋中情人对时间的心理体验,一日之别,逐渐在他或她的心理上延长为三月、三秋、三岁,这种对自然时间的心理错觉,真实地映照出他们如胶似漆、难分难舍的恋情。这一悖理的“心理时间”由于融进了他们无以复加的恋情,所以看似痴语、疯话,却能妙达离人心曲,唤起不同时代读者的情感共鸣。

采葛原文翻译及赏析3

《诗经: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注释:

1、萧:芦荻,用火烧有香气,古时用来祭祀。

2、三秋:这里指三季。

译文:

心上人啊去采葛。一天不见她的影,灯像隔了三月久。心上人啊采芦荻,一天不见她的影。好僳隔了三秋久。

心上人啊采香艾,一天不见她的影,好像隔了三年久。

赏析:

热恋中的情人,总觉得时间太快,相聚短暂;也觉得时间太慢,分高大久。处于这种状态之中,除了热乎乎的情感体验之外,脑子里是容不下其它东西的,也不可能有其它东西。

这是一种完全主观的内心状态。客观真实在情人心中转变成了主观真实;主观真实掩盖了生活的实际状态。客观真实完全可能被夸大凸现,或者彼缩小忽略。

“以我现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这样一种心境是艺术化的心境,也是在热恋时的心境,因此才会有“情人眼里出西施、即使实际上是丑八怪,在情人眼中也会变成天使。

这不是变态了么?是的,是变态。主观心境,把客观真实主观化就是一种心理变态。对恋爱来说,变态是正常的,理性得一切都有条不紊滴水不漏,反倒是不正常的。艺术也是如此。所以,恋爱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艺术化的心理。

第三篇:采蘩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蘩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蘩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译文:

什么地方采白蘩,沼泽旁边沙洲上。采来白蘩做何用?公侯之家祭祀用。

什么地方采白蘩,采来白蘩溪中洗。采来白蘩做何用?公侯之宫祭祀用。

差来专为采白蘩,没日没夜为公侯。差来采蘩人数多,不要轻言回家去。

注释:

⑴于以:问词,往哪儿。一说语助。蘩(fán):白蒿。生彼泽中,叶似嫩艾,茎或赤或白,根茎可食,古代常用来祭祀。

⑵沼:沼泽。沚(zhǐ):《说文》:“小渚曰沚。”这里用为水中的小块陆地之意。

⑶事:此指祭祀。

⑷涧:山夹水也。山间流水的小沟。

⑸宫:大的房子;汉代以后才专指皇宫。

⑹被(bì):同“髲”。首饰,取他人之发编结披戴的发饰,相当于今之假发。一说这里是用为施加之意。《尚书·尧典》:“施加允恭克让,光被四表。”僮(tóng)僮:首饰盛貌,一说高而蓬松,又说光洁不坏貌。一说这里用为未成年的僮仆、奴婢之意。《说文》:“僮,未冠也。”

⑺夙:早。公:公庙。

⑻祁(qí)祁:形容首饰盛,一说舒迟貌。这里用为众多之意。

⑼薄:这里用为减少之意。归:归寝。

赏析::

此诗主人公采蘩者的身份,历来有很多说法。《毛诗序》曰:“采蘩,夫人不失职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矣。”是以为此乃贵族夫人自咏之辞,说的是尽职“奉祭祀”之事。朱熹《诗集传》则曰:“南国被文王之化,诸侯夫人能尽诚敬以奉祭祀,而其家人叙其事以美之也。”定主人公为“家人”,这是对毛序的一大修正。不过以为那辛勤“采蘩”、“夙夜在公”的还是“诸侯夫人”,于诗意未免仍有隔膜。

诚然,古代贵族夫人也确有主管宗庙祭祀的职责,但并不直接从事采摘、洗煮等劳作。《周礼·春官宗伯》称:“世妇,掌女宫之宿戒,及祭祀,比其具。”贾公彦疏谓“女宫”乃指有罪“从坐”、“没入县官”而供“役使”之女,又称“刑女”。凡宫中祭祀涉及的“濯摡及粢盛之爨”,均由“女宫”担任。而此诗中的主人公,既称“夙夜在公”,又直指其所忙碌的地方为“公侯之宫”,则其口吻显示的身份,自是供“役使”的“女宫”之类无疑。因此,把这首诗定为是一首反映宫女们为祭祀而劳作的诗,更为合理。

诗之开篇,出现的正是这样一些忙于“采蘩”的女宫人。她们往来于池沼、山涧之间,采够了祭祀所需的白蒿,就急急忙忙送去“公侯之宫”。诗中采用的是短促的问答之语:“哪里采的白蒿?”“水洲中、池塘边。”“采来作什么?”“公侯之家祭祀用”答问之简洁,显出采蘩之女劳作之繁忙,似乎只在往来的路途中,对询问者的匆匆一语之答。答过前一问,女宫人的身影早已过去;再追上后一问,那“公侯之事”的应答已传自远处。这便是首章透露的氛圈。再加上第二章的`复叠,便愈加显得忙碌无暇,简直可以从中读出穿梭而过的女宫人的匆匆身影,读出那从池沼、山涧飘来,又急促飘往“公侯之宫”的匆匆步履。

第三章是一个跳跃,从繁忙的野外采摘,跳向了忙碌的宗庙供祭。据上引《周礼》“世妇”注疏,在祭祀“前三日”,女宫人便得夜夜“宿”于宫中,以从事洗涤祭器、蒸煮“粢盛”等杂务。由于干的是供祭事务,还得打扮得漂漂亮亮,戴上光洁黑亮的发饰。这样一种“夙夜在公”的劳作,把女宫人折腾得不成样子。诗中妙在不作铺陈,只从她们发饰“僮僮”(光洁)向“祁祁”(松散)的变化上着墨,便入木三分地画下了女宫人劳累操作而无暇自顾的情状。那曳着松散的发辫行走在回家路上的女宫人,此刻带几分庆幸、几分辛酸,似乎已不必再加细辨——“薄言还归”的结句,已化作长长的喟叹之声,对此作了无言的回答。

如此看来,以《采蘩》为诸侯夫人自咏,固属附会;而认其为“家人”赞美夫人之作,亦属穿凿。穿行于诗中的,其实是夙夜劳瘁的女宫人而已:短促的同答,透露着她们为贵族祭祀采蘩的苦辛;发饰的变化,记录着她们“夙夜在公”的悲凉。古代的祭祀排场,原本就为鬼神“降福”贵族而设,卑贱的下人除了付出劳辛,没有幸福可言。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一首为封建王公贵族服劳役的山歌,是奴仆们在服劳役休息时闲唱的。山歌中第一、二段是互相问答,问答内容为采蘩的地点和目的。第三段则是奴仆们不满的牢骚怨言,因为王公贵族的祭祀,连小小的僮仆也要服劳役,更不要说是成年男女了。歌中所表现出的不满和无奈,在最后一句里发挥得淋漓尽致。人们夙夜在公侯家,昼夜服役,连想回家的话都不敢说,表现出封建王公贵族的残酷。为封建王公贵族服劳役,这本是召南地区的一种风俗习惯,但是,在以往的服劳役中,没有哪一次像这次一样劳累,所以这次的服劳役便以山歌的形式留传下来了。

此诗为三章叠咏,而其主要特色在于前两章以一问一答出之。末章写采蘩者的仪容,用“僮僮”、“祁祁”,言语虽简,而人物之仪态神情可现。而一问一答的形式,明显地受了原始民歌的影响。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古代学者有两种说法:一说为祭祀而作,一说为养蚕而作。其主人公采蘩者的身份,历来也有很多说法。《毛诗序》曰:“采蘩,夫人不失职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矣。”是以为此乃贵族夫人自咏之辞,说的是尽职“奉祭祀”之事。朱熹《诗集传》则曰:“南国被文王之化,诸侯夫人能尽诚敬以奉祭祀,而其家人叙其事以美之也。”定主人公为“家人”,这是对毛序的一大修正。不过以为那辛勤“采蘩”、“夙夜在公”的还是“诸侯夫人”,于诗意未免仍有隔膜。诚然,古代贵族夫人也确有主管宗庙祭祀的职责,但并不直接从事采摘、洗煮等劳作。《周礼·春官宗伯》称:“世妇,掌女宫之宿戒,及祭祀,比其具。”贾公彦疏谓“女宫”乃指有罪“从坐”、“没入县官”而供“役使”之女,又称“刑女”。凡宫中祭祀涉及的“濯摡及粢盛之爨”,均由“女宫”担任。而此诗中的主人公,既称“夙夜在公”,又直指其所忙碌的地方为“公侯之宫”,则其口吻显示的身份,自是供“役使”的“女宫”之类无疑。因此,现代学者多以为这首诗是一首反映宫女们为祭祀而劳作的诗。

采蘩原文翻译及赏析2

采蘩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译文

哪儿采白蒿?

去那洲与池。

哪儿用白蒿?

公侯的祭祀。

哪儿采白蒿?

去到山涧旁。

哪儿用白蒿?

公侯的庙堂。

夫人多谨慎,

早晚在公庙。

夫人多安详,

进退亦有度。

注释

蘩:水草名。

沚,水中沙洲

被:即彼,只从事祭祀的人。被、彼古通

僮僮:《毛传》:“竦敬也。”恭敬谨慎貌

祁祁:《毛传》:“舒迟也,去事有仪也。”安详舒徐之貌。

采蘩.夫人不失职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矣.

于以:问词,往哪儿。一说语助。蘩(fán繁):白蒿。生彼泽中,叶似嫩艾,茎或赤或白,根茎可食,古代常用来祭祀。

沼:沼泽。沚(zhǐ止):水中小洲。

事:此指祭祀。

涧:山夹水也。

宫:大的房子;汉代以后才专指皇宫。

被(bì币):即“彼”,祭祀之人。

僮僮(tónɡ同):首饰盛貌,一说高而蓬松,又说光洁不坏貌。

夙:早。公:公庙。

祁祁(qí其):舒迟貌。

归:归寝。

题解:女子采蘩参加贵族祭祀。

赏析

阅读此诗,先予判明诗中主人公的身份,也许有助于把握全诗的情感。

《毛诗序》曰:“采蘩,夫人不失职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矣。”是以为此乃贵族夫人自咏之辞,说的是尽职“奉祭祀”之事。朱熹《诗集传》则曰:“南国被文王之化,诸侯夫人能尽诚敬以奉祭祀,而其家人叙其事以美之也。”定主人公为“家人”,这是对毛序的一大修正。不过以为那辛勤“采蘩”、“夙夜在公”的还是“诸侯夫人”,于诗意未免仍有隔膜。

诚然,古代贵族夫人也确有主管宗庙祭祀的职责,但并不直接从事采摘、洗煮等劳作。《周礼·春官宗伯》称:“世妇,掌女宫之宿戒,及祭祀,比其具。”贾公彦疏谓“女宫”乃指有罪“从坐”、“没入县官”而供“役使”之女,又称“刑女”。凡宫中祭祀涉及的“濯摡及粢盛之爨”,均由“女宫”担任。而此诗中的主人公,既称“夙夜在公”,又直指其所忙碌的地方为“公侯之宫”,则其口吻显示的身份,自是供“役使”的“女宫”之类无疑。

诗之开篇,出现的正是这样一些忙于“采蘩”的女宫人。她们往来于池沼、山涧之间,采够了祭祀所需的白蒿,就急急忙忙送去“公侯之宫”。诗中采用的是短促的问答之语:“哪里采的白蒿?”“水洲中、池塘边。”“采来作什么?”“公侯之家祭祀用”答问之简洁,显出采蘩之女劳作之繁忙,似乎只在往来的路途中,对询问者的匆匆一语之答。答过前一问,女宫人的身影早已过去;再追上后一问,那“公侯之事”的应答已传自远处。这便是首章透露的氛圈。再加上第二章的复叠,便愈加显得忙碌无暇,简直可以从中读出穿梭而过的女宫人的匆匆身影,读出那从池沼、山涧飘来,又急促飘往“公侯之宫”的匆匆步履!

第三章是一个跳跃,从繁忙的野外采摘,跳向了忙碌的宗庙供祭。据上引《周礼》“世妇”注疏,在祭祀“前三日”,女宫人便得夜夜“宿”于宫中,以从事洗涤祭器、蒸煮“粢盛”等杂务。由于干的是供祭事务,还得打扮得漂漂亮亮,戴上光洁黑亮的发饰。这样一种“夙夜在公”的劳作,究竟把女宫人折腾成什么样子?诗中妙在不作铺陈,只从她们发饰“僮僮”(光洁)向“祁祁”(松散)的变化上着墨,便入木三分地画下了女宫人劳累操作而无暇自顾的情状。那曳着松散的发辫行走在回家路上的女宫人,此刻究竟带几分庆幸、几分辛酸,似乎已不必再加细辨——“薄言还归”的结句,不已化作长长的喟叹之声,对此作了无言的回答?

如此看来,以《采蘩》为诸侯夫人自咏,固属附会;而认其为“家人”赞美夫人之作,亦属穿凿。穿行于诗中的,其实是夙夜劳瘁的女宫人而已:短促的同答,透露着她们为贵族祭祀采蘩的苦辛;发饰的变化,记录着她们“夙夜在公”的悲凉。诗写得很妙,读来却只觉得酸涩。古代的祭祀排场,原本就为鬼神“降福”贵族而设,卑贱的下人除了付出劳辛,又有何福可言!(潘啸龙)

第四篇:明日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明日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明日歌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世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翻译

一个明天接着又是一个明天,明天是何等的多啊!可是人的一生如果在等待中度过,那么,他将虚度光阴,一事无成。世上的人们如果被明日所羁绊,则年复一年,光阴飞逝,暮年将会在不知不觉中到来。早晨看河水东流而去,傍晚看夕阳西下,一日之中无所事事。百年之中又能有多少个明日呢?请大家听一听我的明日歌吧。

赏析

这一首诗七次提到“明日”,反复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不要蹉跎岁月。诗歌的意思浅显,语言明白如话,说理通俗易懂,很有教育意义。

这一首《明日歌》给人的启示是: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不要今天的事拖明天,明天拖后天。要“今日事,今日毕。”

明日歌原文翻译及赏析2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若 一作:苦)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版本一 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版本二 文嘉)

赏析

这一首诗七次提到“明日”,劝告迷失的世人珍惜每一天活在当下,不要永远等待明日而浪费时间,蹉跎光阴。诗歌的意思浅显,语言明白如话,说理通俗易懂,很有教育意义。

《明日歌》两个明显的优点:一是思想内容有新意。它不是空泛的珍惜时光的教诲,而是针对人们的拖延症,围绕“明日”二字展开说理。二是语言形象生动。杂言歌谣形式,使用口语化、形象化的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顺耳好记。其中“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两个写景句子,穿插在议论当中,使全诗活泼生动不少。

《明日歌》自问世至今,数百年来广为世人传颂,经久不衰。诗人在作品中告诫和劝勉人们要牢牢地抓住稍纵即逝的今天,今天能做的事一定要在今天做,不要把任何计划和希望寄托在未知的明天。今天才是最宝贵的,只有紧紧抓住今天,才能有充实的'明天,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否则,“明日复明日,”到头来只会落得个“万事成蹉跎”,一事无成,悔恨莫及。因此,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牢牢铭记:一切从今天开始,一切从现在开始。

这首诗内容充实,语言流畅,释理通俗明了,说服力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等的多。

如果天天只空等明天,那么只会空度时日,一事无成。

世人和我一样辛苦地被明天所累,一年年过去马上就会老。

早晨看河水向东流逝,傍晚看太阳向西瞬息坠落。

人的一生又能有多少个明天呢?请您听取我的《明日歌》。

注释

复:又。

何其:多么。这句说:明日是何等的多啊。

待:等待。

蹉跎(cuō tuó):光阴虚度。

若:一作“苦”,有些版本为“世人苦被明日累。”

累(lěi):带累,使受害。这句说:世上的人都受“待明日”的害处。

请君:请诸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是明代文人钱福所作。有人认为是续文嘉的《今日歌》而作,其实只要看两者的生卒年即可知,应该是文嘉(1501~1583)续钱福(1461—1504)的《明日歌》而作《今日歌》。

第五篇:采芑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芑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采芑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采芑

[先秦]佚名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呈此菑亩。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乘其四骐,四骐翼翼。路车有奭,簟茀鱼服,钩膺鞗革。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中乡。方叔涖止,其车三千。旂旐央央,方叔率止。约軧错衡,八鸾玱玱。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葱珩。

鴥彼飞隼,其飞戾天,亦集爰止。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钲人伐鼓,陈师鞠旅。显允方叔,伐鼓渊渊,振旅阗阗。

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方叔元老,克壮其犹。方叔率止,执讯获丑。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玁狁,蛮荆来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战士们采苦菜在行军间隙,从那片去年刚开垦的新田,转到这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尊贵的方叔带领大军到来,三千战车滚滚而来势逶迤,三军儿郎挥盾演武有士气。尊贵的方叔我们的好统帅,高坐战车把青黑骏马驾驭,四匹青黑骏马进退都有序。高大的战车远看遍体彤红,垂方纹竹帘鱼皮箭袋斜披,马儿胸前大带缨络嚼头系。

战士们采苦菜在军营四旁,从那片去年刚开垦的新田,转到这块民居田野的中央。尊贵的方叔带领大军到来,三千战车滚滚而来势浩荡,蛟龙龟蛇的战旗高高飘扬。尊贵的方叔我们的好统帅,他的战车红皮缠毂纹横辕,马嘴边的八只鸾铃响叮当。尊贵的方叔身着天子命服,大红蔽膝是那样富丽堂皇,身上的青苍佩玉朗朗脆响。

苍鹰隼鹞长空中疾飞如电,它尽展雄姿时而一飞冲天,时而停止飞翔栖落在树尖。尊贵的方叔带领大军到来,三千战车滚滚而来起尘烟,三军儿郎挥盾演武壮如山。尊贵的方叔我们的好统帅,士兵们鸣金击敲响彻霄汉,列队誓师发出必胜的宣言。我们尊贵的方叔威风凛然,击鼓前进咚咚咚响个不停,鸣金收兵锵锵锵肃然静安。

你这愚蠢不开化的荆蛮人,胆敢跟我泱泱大国作对头。尊贵的方叔元老英雄人物,老当益壮操劳国事善筹谋。尊贵的方叔带领大军到来,抓捕审讯万千俘虏竞授首。战车阵滚滚而来隆隆作响,隆隆作响滚滚向前不停留,犹如雷霆万钧震天动地吼。我们尊贵的方叔威风凛凛,亲率大军出征讨伐猃狁族,愚蠢的蛮荆人敢不低下头!

注释

薄言:句首语气词。

芑(qí):一种野菜。

新田:毛传:“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日畲(yú)。”

菑(zī)亩:见上注。

涖(lì):临。止:语助词。

干:盾。试:演习。

骐(qí):青底黑纹的马。

翼翼:整齐严谨的样子。

路车:大车。路,通“辂”。奭(shī):红色的涂饰。

簟(diàn)茀(fú):遮挡战车后部的竹席子。鱼服:鲨鱼皮装饰的车箱。

钩膺(yīng):带有铜制钩饰的马胸带。鞗(tiáo)革:皮革制成的马缰绳。

中乡:乡中。

旂(qí)旐(zhào):画有龙和蛇图案的旗帜。

约軝(qí):用皮革约束车轴露出车轮的部分。错衡:在战车扶手的横木上饰以花纹。

玱(qiāng)玱:象声词,金玉撞击声。

服:穿起。命服:礼服。

芾(fú):通“韨”,皮制的蔽膝,类似围裙。

有玱:即“玱玱”。葱珩(héng):翠绿色的佩玉。

鴥(yù):鸟飞迅疾的样子。隼(sǔn):一类勐禽。

戾(lì):到达。

止:止息。

钲(zhēng)人:掌管击钲击鼓的官员。

陈:陈列。鞠:训告。

显允:高贵英伟。

渊渊:象声词,击鼓声。

振旅:整顿队伍,指收兵。阗(tián)阗:击鼓声。

蠢:愚蠢,无知的举动。蛮荆:对南方部族的蔑称。

大邦:大国,指周王朝。

元老:年长功高的老臣。

克:能。壮:光大。犹:通“猷”,谋略。

执讯:捉住审讯。获丑:俘虏。

啴(tān)啴:兵车行走的声音。

焞(tūn)焞:车马众多的样子。

玁(xiǎn)狁(yǔn):古代少数民族匈奴在周朝时的名称。

来:语助词。威:威服。“蛮荆来威”即“来威蛮荆”。

赏析:

《小雅·采芑》诗的开首以“采芑”起兴,很自然地引出这次演习的地点:“新田”、“菑亩”。紧接着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出现在旷野上,马蹄得得,敲不碎阵列中之肃穆严整;军旗猎猎,掩不住苍穹下之杀气腾腾。在这里,作者以一约数“三千”极言周军勐将如云、战车如潮的强大阵容,进而又将“镜头的焦距”拉近至队伍的前方,精心安排了一个主将出场的赫赫威仪。只见他,乘坐一辆红色的战车,花席为帘、鲛皮为服,四匹马训练有素、铜钩铁辔,在整个队伍里坐镇中央,高大威武而与众不同。真是未谋其面已威勐慑人。诗的第二章与上大体相同,以互文见义之法,主要通过色彩刻画(“旗旐央央”,“约軝错衡”),继续加强对演习队伍声势之描绘。在对方叔形象的刻画上则更逼近一步:“服其命服”的方叔朱衣黄裳、佩玉鸣鸾、气度非凡。同时也点明他为王卿士的重要身份。第三章格调为之一变,以鹰隼的一飞冲天暗比方叔所率周军勇勐无敌和斗志昂扬。接下来作者又具体地描绘了周师在主帅的指挥下演习阵法的情形:雷霆般的战鼓声中,战车保持着进攻的阵形,在响彻云霄的喊杀声中向前冲去;演习结束,又是一阵鼓响,下达收兵的号令,队伍便井然有序地退出演习场,整顿完毕后,浩浩荡荡地返回营地。(“伐鼓渊渊,振旅阗阗”)。第四章辞色俱厉,以雄壮的气概直斥无端滋乱之荆蛮(“蠢尔蛮荆,大邦为仇”)。告诫说,以方叔如此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之师旅讨伐荆蛮,定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摧敌之军,拔敌之城,俘敌之人,败之于谈笑挥手之间(“方叔率止,执讯获丑”)。

统观全诗,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是此诗并非实写战争,而是写一次军事演习。这从诗中“师干之试”等处可证。其二,此诗从头至尾层层推进,专事渲染,纯以气势胜。

采芑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采芑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呈此菑亩。

方叔涖止,其车三千。

师干之试,方叔率止。

乘其四骐,四骐翼翼。

路车有奭,簟茀鱼服,钩膺鞗革。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中乡。

方叔涖止,其车三千。

旂旐央央,方叔率止。

约軧错衡,八鸾玱玱。

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葱珩。

鴥彼飞隼,其飞戾天,亦集爰止。

方叔涖止,其车三千。

师干之试,方叔率止。

钲人伐鼓,陈师鞠旅。

显允方叔,伐鼓渊渊,振旅阗阗。

蠢尔蛮荆,大邦为仇。

方叔元老,克壮其犹。

方叔率止,执讯获丑。

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

显允方叔,征伐玁狁,蛮荆来威。

译文:

战士们采苦菜在行军间隙,从那片去年刚开垦的新田,转到这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尊贵的方叔带领大军到来,三千战车滚滚而来势逶迤,三军儿郎挥盾演武有士气。尊贵的方叔我们的好统帅,高坐战车把青黑骏马驾驭,四匹青黑骏马进退都有序。高大的战车远看遍体彤红,垂方纹竹帘鱼皮箭袋斜披,马儿胸前大带缨络嚼头系。

战士们采苦菜在军营四旁,从那片去年刚开垦的新田,转到这块民居田野的中央。尊贵的方叔带领大军到来,三千战车滚滚而来势浩荡,蛟龙龟蛇的战旗高高飘扬。尊贵的方叔我们的好统帅,他的战车红皮缠毂纹横辕,马嘴边的八只鸾铃响叮当。尊贵的方叔身着天子命服,大红蔽膝是那样富丽堂皇,身上的青苍佩玉朗朗脆响。

苍鹰隼鹞长空中疾飞如电,它尽展雄姿时而一飞冲天,时而停止飞翔栖落在树尖。尊贵的方叔带领大军到来,三千战车滚滚而来起尘烟,三军儿郎挥盾演武壮如山。尊贵的方叔我们的好统帅,士兵们鸣金击敲响彻霄汉,列队誓师发出必胜的宣言。我们尊贵的方叔威风凛然,击鼓前进咚咚咚响个不停,鸣金收兵锵锵锵肃然静安。

你这愚蠢不开化的荆蛮人,胆敢跟我泱泱大国作对头。尊贵的方叔元老英雄人物,老当益壮操劳国事善筹谋。尊贵的方叔带领大军到来,抓捕审讯万千俘虏竞授首。战车阵滚滚而来隆隆作响,隆隆作响滚滚向前不停留,犹如雷霆万钧震天动地吼。我们尊贵的方叔威风凛凛,亲率大军出征讨伐猃狁族,愚蠢的蛮荆人敢不低下头!

注释:

1、薄言:句首语气词。

2、芑(qí):一种野菜。

3、新田:毛传:“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日畲(yú)。”

4、菑(zī)亩:见上注。

5、涖(lì):临。止:语助词。

6、干:盾。试:演习。

7、骐(qí):青底黑纹的马。

8、翼翼:整齐严谨的样子。

9、路车:大车。路,通“辂”。奭(shī):红色的涂饰。

10、簟(diàn)茀(fú):遮挡战车后部的竹席子。鱼服:鲨鱼皮装饰的车箱。

11、钩膺(yīng):带有铜制钩饰的马胸带。鞗(tiáo)革:皮革制成的马缰绳。

12、中乡:乡中。

13、旂(qí)旐(zhào):画有龙和蛇图案的旗帜。

14、约軝(qí):用皮革约束车轴露出车轮的部分。错衡:在战车扶手的横木上饰以花纹。

15、玱(qiāng)玱:象声词,金玉撞击声。

16、服:穿起。命服:礼服。

17、芾(fú):通“韍”,皮制的蔽膝,类似围裙。

18、有玱:即“玱玱”。葱珩(héng):翠绿色的佩玉。

19、鴥(yù):鸟飞迅疾的样子。隼(sǔn):一类猛禽。

20、戾(lì):到达。

21、止:止息。

22、钲(zhēng)人:掌管击钲击鼓的官员。

23、陈:陈列。鞠:训告。

24、显允:高贵英伟。

25、渊渊:象声词,击鼓声。

26、振旅:整顿队伍,指收兵。阗(tián)阗:击鼓声。

27、蠢:愚蠢,无知的举动。蛮荆:对南方部族的蔑称。

28、大邦:大国,指周王朝。

29、元老:年长功高的老臣。

30、克:能。壮:光大。犹:通“猷”,谋略。

31、执讯:捉住审讯。获丑:俘虏。

32、嘽(tān)嘽:兵车行走的声音。

33、焞(tūn)焞:车马众多的样子。

34、玁(xiǎn)狁(yǔn):古代少数民族匈奴在周朝时的名称。

35、来:语助词。威:威服。“蛮荆来威”即“来威蛮荆”。

赏析:

《小雅·采芑》诗的开首以“采芑”起兴,很自然地引出这次演习的地点:“新田”、“菑亩”。紧接着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出现在旷野上,马蹄得得,敲不碎阵列中之肃穆严整;军旗猎猎,掩不住苍穹下之杀气腾腾。在这里,作者以一约数“三千”极言周军猛将如云、战车如潮的强大阵容,进而又将“镜头的焦距”拉近至队伍的前方,精心安排了一个主将出场的赫赫威仪。只见他,乘坐一辆红色的战车,花席为帘、鲛皮为服,四匹马训练有素、铜钩铁辔,在整个队伍里坐镇中央,高大威武而与众不同。真是未谋其面已威猛慑人。诗的第二章与上大体相同,以互文见义之法,主要通过色彩刻画(“旗旐央央”,“约軝错衡”),继续加强对演习队伍声势之描绘。在对方叔形象的刻画上则更逼近一步:“服其命服”的方叔朱衣黄裳、佩玉鸣鸾、气度非凡。同时也点明他为王卿士的重要身份。第三章格调为之一变,以鹰隼的一飞冲天暗比方叔所率周军勇猛无敌和斗志昂扬。接下来作者又具体地描绘了周师在主帅的指挥下演习阵法的情形:雷霆般的战鼓声中,战车保持着进攻的阵形,在响彻云霄的喊杀声中向前冲去;演习结束,又是一阵鼓响,下达收兵的号令,队伍便井然有序地退出演习场,整顿完毕后,浩浩荡荡地返回营地。(“伐鼓渊渊,振旅阗阗”)。第四章辞色俱厉,以雄壮的气概直斥无端滋乱之荆蛮(“蠢尔蛮荆,大邦为仇”)。告诫说,以方叔如此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之师旅讨伐荆蛮,定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摧敌之军,拔敌之城,俘敌之人,败之于谈笑挥手之间(“方叔率止,执讯获丑”)。

统观全诗,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是此诗并非实写战争,而是写一次军事演习。这从诗中“师干之试”等处可证。其二,此诗从头至尾层层推进,专事渲染,纯以气势胜。

采芑原文翻译及赏析3

采芑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呈此菑亩。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乘其四骐,四骐翼翼。路车有奭,簟茀鱼服,钩膺鞗革。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中乡。方叔涖止,其车三千。旂旐央央,方叔率止。约軧错衡,八鸾玱玱。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葱珩。

鴥彼飞隼,其飞戾天,亦集爰止。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钲人伐鼓,陈师鞠旅。显允方叔,伐鼓渊渊,振旅阗阗。

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方叔元老,克壮其犹。方叔率止,执讯获丑。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玁狁,蛮荆来威。

译文:

采呀采呀采芑忙,从那边的新田里,采到这边菑田旁。大将方叔来此地,战车就有三千辆,士卒舞盾操练忙。方叔统帅自有方,驾起战车驱四马。四马齐整气昂昂。大车红漆作彩饰,竹席帷子鱼皮箱,牛皮胸带与马缰。采呀采呀采芑忙,从那边的新田里,采到村庄的中央。大将方叔来此地,战车就有三千辆,龙蛇大旗鲜又亮。方叔统帅自有方,车毂车衡皮饰装,八个马铃响叮当。朝廷礼服穿在身,红色蔽膝亮堂堂,绿色佩玉玱玱响。鹰隼振翅疾飞翔,迅猛直上抵云天,忽而落下栖树上。大将方叔来此地,战车就有三千辆,士卒舞盾操练忙。方叔统帅自有方,鼓师击鼓传号令,摆阵训话军容壮。威风凛凛我方叔,击鼓咚咚阵容强,整军退兵气势壮。愚蠢无知那蛮荆,与我大国结仇怨。想那方叔为元老,谋划一定很谨严。方叔统帅自有方,俘虏敌军必凯旋。战车行进响隆隆,隆隆车声不间断,如那雷霆响彻天。威风凛凛我方叔,曾征玁狁于北边,也能以威服荆蛮。

注释:

(1)薄言:句首语气词。芑(qí):一种野菜。(2)新田:毛传:“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日畲(yú)。”(3)菑(zī)亩:见上注。(4)涖(lì):临。止:语助词。(5)干:盾。试:演习。(6)骐:青底黑纹的马。(7)翼翼:整齐严谨的样子。(8)路车:大车。路,通“辂”。?amp;#93;(shī):红色的涂饰。(9)簟茀(diàn fú):遮挡战车后部的竹席子。鱼服:鲨鱼皮装饰的车箱。(10)钩膺:带有铜制钩饰的马胸带。鞗(tiáo)革:皮革制成的马缰绳。(11)中乡:乡中。(12)旂旐(qí zhào):画有龙和蛇图案的旗帜。(13)约軝(qí):用皮革约束车轴露出车轮的部分。错衡:在战车扶手的横木上饰以花纹。(14)玱(qiāng)玱:象声词,金玉撞击声。(15)服:穿起。命服:礼服。(16)芾(fú):通“韍”,皮制的蔽膝,类似围裙。(17)有玱:即“玱玱”。葱珩(héng):翠绿色的佩玉。(18)鴥(yù):鸟飞迅疾的样子。隼(sǔn):一类猛禽。(19)戾:到达。(20)止:止息。(21)钲人:掌管击钲击鼓的官员。(22)陈:陈列。鞠:训告。(23)显允:高贵英伟。(24)渊渊:象声词,击鼓声。(25)振旅:整顿队伍,指收兵。阗(tián)阗:击鼓声。(26)克:能。壮:光大。犹:通“猷”,谋略。(27)执讯:捉住审讯。获丑:俘虏。(28)嘽(tān)嘽:兵车行走的声音。(29)焞(tūn)焞:车马众多的样子。(30)来:语助词。威:威服。“蛮荆来威”即“来威蛮荆”。

赏析:

《小雅·采芑》描绘的是周宣王卿士、大将方叔为威慑荆蛮而演军振旅的画面。从整体而言,此诗所描绘可分为两层。前三章为第一层,着重表现方叔指挥的这次军事演习的规模与声势,同时盛赞方叔治军的卓越才能。第四章为第二层,犹如一纸讨伐荆蛮的檄文,表达了以此众战、无城不破、无坚不摧的自信心和威慑力,也点明了这次演习的目的和用意。

诗的开首以“采芑”起兴,很自然地引出这次演习的地点:“新田”、“菑亩”。紧接着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出现在旷野上,马蹄得得,敲不碎阵列中之肃穆严整;军旗猎猎,掩不住苍穹下之杀气腾腾。在这里,作者以一约数“三千”极言周军猛将如云、战车如潮的强大阵容,进而又将“镜头的焦距”拉近至队伍的前方,精心安排了一个主将出场的赫赫威仪。只见他,乘坐一辆红色的战车,花席为帘、鲛皮为服,四匹马训练有素、铜钩铁辔,在整个队伍里坐镇中央,高大威武而与众不同。真是未谋其面已威猛慑人。诗的第二章与上大体相同,以互文见义之法,主要通过色彩刻画(“旗旐央央”,“约軝错衡”),继续加强对演习队伍声势之描绘。在对方叔形象的刻画上则更逼近一步:“服其命服”的方叔朱衣黄裳、佩玉鸣鸾、气度非凡。同时也点明他为王卿士的重要身份。第三章格调为之一变,以鹰隼的一飞冲天暗比方叔所率周军勇猛无敌和斗志昂扬。接下来作者又具体地描绘了周师在主帅的指挥下演习阵法的情形:雷霆般的战鼓声中,战车保持着进攻的阵形,在响彻云霄的喊杀声中向前冲去;演习结束,又是一阵鼓响,下达收兵的号令,队伍便井然有序地退出演习场,整顿完毕后,浩浩荡荡地返回营地。(“伐鼓渊渊,振旅阗阗”)。第四章辞色俱厉,以雄壮的气概直斥无端滋乱之荆蛮(“蠢尔蛮荆,大邦为仇”)。告诫说,以方叔如此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之师旅讨伐荆蛮,定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摧敌之军,拔敌之城,俘敌之人,败之于谈笑挥手之间(“方叔率止,执讯获丑”)。

统观全诗,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是此诗并非实写战争,而是写一次军事演习。这从诗中“师干之试”等处可证。吴闿生《诗义会通》云:“皆误以‘蛮荆来威’为实有其事,不知乃作者虚拟颂祷词。”可谓得诗真义。其二,此诗从头至尾层层推进,专事渲染,纯以气势胜,正如清方玉润《诗经原始》所评:“振笔挥洒,词色俱厉,有泰山压卵之势。”

采芑原文翻译及赏析4

原文: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呈此菑亩。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乘其四骐,四骐翼翼。路车有奭,簟茀鱼服,钩膺鞗革。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中乡。方叔涖止,其车三千。旂旐央央,方叔率止。约軧错衡,八鸾玱玱。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葱珩。

鴥彼飞隼,其飞戾天,亦集爰止。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钲人伐鼓,陈师鞠旅。显允方叔,伐鼓渊渊,振旅阗阗。

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方叔元老,克壮其犹。方叔率止,执讯获丑。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玁狁,蛮荆来威。

翻译

战士们采苦菜在行军间隙,从那片去年刚开垦的新田,转到这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尊贵的方叔带领大军到来,三千战车滚滚而来势逶迤,三军儿郎挥盾演武有士气。尊贵的方叔我们的好统帅,高坐战车把青黑骏马驾驭,四匹青黑骏马进退都有序。高大的战车远看遍体彤红,垂方纹竹帘鱼皮箭袋斜披,马儿胸前大带缨络嚼头系。

战士们采苦菜在军营四旁,从那片去年刚开垦的新田,转到这块民居田野的中央。尊贵的方叔带领大军到来,三千战车滚滚而来势浩荡,蛟龙龟蛇的`战旗高高飘扬。尊贵的方叔我们的好统帅,他的战车红皮缠毂纹横辕,马嘴边的八只鸾铃响叮当。尊贵的方叔身着天子命服,大红蔽膝是那样富丽堂皇,身上的青苍佩玉朗朗脆响。

苍鹰隼鹞长空中疾飞如电,它尽展雄姿时而一飞冲天,时而停止飞翔栖落在树尖。尊贵的方叔带领大军到来,三千战车滚滚而来起尘烟,三军儿郎挥盾演武壮如山。尊贵的方叔我们的好统帅,士兵们鸣金击敲响彻霄汉,列队誓师发出必胜的宣言。我们尊贵的方叔威风凛然,击鼓前进咚咚咚响个不停,鸣金收兵锵锵锵肃然静安。

你这愚蠢不开化的荆蛮人,胆敢跟我泱泱大国作对头。尊贵的方叔元老英雄人物,老当益壮操劳国事善筹谋。尊贵的方叔带领大军到来,抓捕审讯万千俘虏竞授首。战车阵滚滚而来隆隆作响,隆隆作响滚滚向前不停留,犹如雷霆万钧震天动地吼。我们尊贵的方叔威风凛凛,亲率大军出征讨伐猃狁族,愚蠢的蛮荆人敢不低下头!

注释

薄言:句首语气词。

芑:一种野菜。

新田:毛传:“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日畲(yú)。”菑

亩:见上注。

涖:临。

止:语助词。

干:盾。

试:演习。

骐:青底黑纹的马。

翼翼:整齐严谨的样子。

路车:大车。路,通“辂”。

奭:红色的涂饰。

簟茀:遮挡战车后部的竹席子。

鱼服:鲨鱼皮装饰的车箱。

钩膺:带有铜制钩饰的马胸带。

鞗革:皮革制成的马缰绳。

中乡:乡中。

旂旐:画有龙和蛇图案的旗帜。

约軝:用皮革约束车轴露出车轮的部分。

错衡:在战车扶手的横木上饰以花纹。

玱玱:象声词,金玉撞击声。

服:穿起。

命服:礼服。

芾:通“韍”,皮制的蔽膝,类似围裙。

有玱:即“玱玱”。

葱珩:翠绿色的佩玉。

鴥:鸟飞迅疾的样子。

隼:一类猛禽。

戾:到达。

止:止息。

钲人:掌管击钲击鼓的官员。

陈:陈列。

鞠:训告。

显允:高贵英伟。

渊渊:象声词,击鼓声。

振旅:整顿队伍,指收兵。

阗阗:击鼓声。

蠢:愚蠢,无知的举动。

蛮荆:对南方部族的蔑称。

大邦:大国,指周王朝。

元老:年长功高的老臣克:能。

壮:光大。

犹:通“猷”,谋略。

执讯:捉住审讯。

获丑:俘虏。

嘽嘽:兵车行走的声音。

焞焞:车马众多的样子。

玁狁:古代少数民族匈奴在周朝时的名称。

来:语助词。

威:威服。“蛮荆来威”即“来威蛮荆”。

鉴赏

《小雅·采芑》诗的开首以“采芑”起兴,很自然地引出这次演习的地点:“新田”、“菑亩”。紧接着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出现在旷野上,马蹄得得,敲不碎阵列中之肃穆严整;军旗猎猎,掩不住苍穹下之杀气腾腾。在这里,作者以一约数“三千”极言周军猛将如云、战车如潮的强大阵容,进而又将“镜头的焦距”拉近至队伍的前方,精心安排了一个主将出场的赫赫威仪。只见他,乘坐一辆红色的战车,花席为帘、鲛皮为服,四匹马训练有素、铜钩铁辔,在整个队伍里坐镇中央,高大威武而与众不同。真是未谋其面已威猛慑人。诗的第二章与上大体相同,以互文见义之法,主要通过色彩刻画(“旗旐央央”,“约軝错衡”),继续加强对演习队伍声势之描绘。在对方叔形象的刻画上则更逼近一步:“服其命服”的方叔朱衣黄裳、佩玉鸣鸾、气度非凡。同时也点明他为王卿士的重要身份。第三章格调为之一变,以鹰隼的一飞冲天暗比方叔所率周军勇猛无敌和斗志昂扬。接下来作者又具体地描绘了周师在主帅的指挥下演习阵法的情形:雷霆般的战鼓声中,战车保持着进攻的阵形,在响彻云霄的喊杀声中向前冲去;演习结束,又是一阵鼓响,下达收兵的号令,队伍便井然有序地退出演习场,整顿完毕后,浩浩荡荡地返回营地。(“伐鼓渊渊,振旅阗阗”)。第四章辞色俱厉,以雄壮的气概直斥无端滋乱之荆蛮(“蠢尔蛮荆,大邦为仇”)。告诫说,以方叔如此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之师旅讨伐荆蛮,定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摧敌之军,拔敌之城,俘敌之人,败之于谈笑挥手之间(“方叔率止,执讯获丑”)。

统观全诗,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是此诗并非实写战争,而是写一次军事演习。这从诗中“师干之试”等处可证。其二,此诗从头至尾层层推进,专事渲染,纯以气势胜。

创作背景

这首歌颂的雅歌,是人们在誓师宴会上唱的雅歌。众将士本来以为这次出征就是去打仗,但到边界后,人们才知道这次行动是屯兵演习。周朝自周文王起,就开始了屯兵制度,周朝每占领一地,或准备去占领该地,都要动员人们迁移到该地居住,以此来巩固国家的安定。

下载《老夫采玉歌》原文翻译及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老夫采玉歌》原文翻译及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采苓原文翻译及赏析[推荐5篇]

    采苓原文翻译及赏析采苓原文翻译及赏析1采苓采苓原文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人之为言,苟亦无与。舍旃舍......

    采薇原文翻译及赏析集合5篇

    采薇原文翻译及赏析集合5篇采薇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采薇(节选)[先秦]佚名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

    采蘋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范例)

    采蘋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采蘋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采蘋先秦:佚名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

    垓下歌原文翻译及赏析[范文模版]

    垓下歌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垓下歌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垓下歌朝代:两汉作者: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翻译: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

    《舂歌》原文翻译及赏析范文大全

    《舂歌》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舂歌》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舂歌朝代:两汉作者:戚夫人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谁使告女。译文:儿子啊,你为赵王,而你的......

    荆轲歌原文翻译及赏析(大全5篇)

    荆轲歌原文翻译及赏析荆轲歌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荆轲歌,渡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还 一作:复反)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此句疑为后人补作)译......

    舂歌原文翻译及赏析[全文5篇]

    舂歌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舂歌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译文儿子啊,你为赵王,而你的母亲却成了奴隶。整日舂米一直到日落......

    大德歌·冬原文翻译及赏析五篇

    大德歌·冬原文翻译及赏析大德歌·冬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译文大雪纷飞,掩蔽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