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5篇

时间:2019-05-13 21:28: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一篇: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屹立到现在的国家,靠的就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这是维系整个中华的灵魂所在。但是现在的一些小学生却漠视中国的文化传统,例如,一些独生子女骄纵、缺乏责任心,即使犯错也找各种借口,推脱责任。还有一些小学生拉帮结派,搞小团体主义。还有一些小学生,为了小食品里的卡片,就大量购买这种零食,取出卡片后,就把食品扔掉了,久而久之养成了浪费的坏毛病。这些都是与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相背道而驰的。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最主要、最重要的场所,而教师在教导学生正确认知上无疑担负着不可替代的重任。作为教师,我把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渗透到了日常的教学中:

一、发扬民族气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青少年时期正是立志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对青少年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的健康成长起着决定作用。19世纪法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道德规范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而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挖掘文章所蕴涵的思想内容,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让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善恶,给学生以直接、感性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积极的人生态度,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英雄先烈,热爱祖国的今天,矢志不渝地开创祖国的未来。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养成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他们心中树立坚实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这是让学生成长为有志、有为青年的首要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精心提炼语文教材中那些闪耀的爱国主义思想,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可以受到语言文化知识的洗礼,认识客观世界,同时也影响改变着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含有深刻爱国主义情操的课文,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狼牙山五壮士》、《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等,利用这些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小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

二、感受祖国美景,高涨对祖国的喜爱之情

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壮美秀丽的河山,是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最初基础,学生通过有关课文的学习,了解祖国生机勃勃的面貌,了解得越深,热爱祖国的感情就越深厚。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描绘和赞美了祖国秀丽的自然景观。其中有《桂林山水》、《草原》、《美丽的小兴安岭》、《观潮》、《丝绸之路》、《日月潭》等等。课文中描写的日月星辰、巨川大山、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景物,已经融进了作者赞美之情。享受课文中美的内容、美的语言、美的画面、美的情感,对学生无非是一种熏陶感染,会情不自禁的赞叹祖国之美。如《草原》一课,在研读草原景色部分时,我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感受到草原的美丽、辽阔。例如:各种形式的读,个人读、自由读、默读、师引读、集体诵读、配乐朗读等,通过读加强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了解草原的辽阔壮美以及自己的喜爱之情。

三、瑰丽古代文明,燃起对祖国的敬佩之情

我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有很多的历史文物、历史建筑,这些都凝结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比如万里长城、颐和园、圆明三园、赵州桥、秦兵马俑等。

在第六册《赵州桥》前布置学生预习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来设计一座桥梁。本意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讲到桥的设计特点和美观图案并与学生设计的桥梁进行比较时,我发现学生对石匠李春异常敬佩。这可是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好时机,我立即让学生发表他自己的看法。有学生提到桥的特点,他说:“我在设计桥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会有洪水对桥的冲击,更没有想到给桥加上一些美丽图案,让它更加的美观呢?”当我提到更多学生所熟知的一些著名历史建筑时,他们的敬佩之情就更浓了。我想,不须我多说什么,学生自然会对我国悠历史。

四、怀乡思亲之情,饱含浓浓的爱国之情

对故乡、对亲人的爱,珍惜真挚的友情,是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之一,是民族审美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它是我们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具体表现的一个方面。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那些怀乡思亲的课文和古诗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如:王维的《杂诗》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等,通过这些怀乡思亲,珍惜友情的古诗的教学,我把学生的认识和情感统一起来,运用一系列想象和联想,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提高对祖国的认识,让他们知道,一个连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朋友都不爱的人,很难设想他会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的人民的热爱。我们常说的爱国爱民,这句话不是空洞的,它应该体现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对故乡、对亲人、对长辈、对朋友的热爱等方面。

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有法,教无定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亦是如此。因此,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注重内外部因素相结合,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同时还要注重把握好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渗透,不能影响语文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造就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建设人才的教育目的。

第二篇: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屹立到现在的国家,靠的就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这是维系整个中华的灵魂所在。但是现在的一些小学生却漠视中国的文化传统,例如,一些独生子女骄纵、缺乏责任心,即使犯错也找各种借口,推脱责任。还有一些小学生拉帮结派,搞小团体主义。还有一些小学生,为了小食品里的卡片,就大量购买这种零食,取出卡片后,就把食品扔掉了,久而久之养成了浪费的坏毛病。这些都是与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相背道而驰的。

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各国思想、文化相互交融,中国在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的同时,也有一些腐朽的文化渗透进来,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对小学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例如小学生越来越热衷于过洋节,对外国的节日过分追捧,甚至产生了外国比本国好的不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最主要、最重要的场所,而教师在教导学生正确认知上无疑担负着不可替代的重任。作为教师,我把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渗透到了日常的教学中:

一、发扬民族气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青少年时期正是立志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对青少年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的健康成长起着决定作用。19世纪法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道德规范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而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挖掘文章所蕴涵的思想内容,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让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善恶,给学生以直接、感性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积极的人生态度,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英雄先烈,热爱祖国的今天,矢志不渝地开创祖国的未来。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养成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他们心中树立坚实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这是让学生成长为有志、有为青年的首要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精心提炼语文教材中那些闪耀的爱国主义思想,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可以受到语言文化知识的洗礼,认识客观世界,同时也影响改变着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含有深刻爱国主义情操的课文,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狼牙山五壮士》、《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面五星红旗》等,利用这些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小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

二、感受祖国美景,高涨对祖国的喜爱之情

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壮美秀丽的河山,是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最初基础,学生通过有关课文的学习,了解祖国生机勃勃的面貌,了解得越深,热爱祖国的感情就越深厚。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描绘和赞美了祖国秀丽的自然景观。其中有《桂林山水》、《草原》、《美丽的小兴安岭》、《观潮》、《丝绸之路》、《日月潭》等等。课文中描写的日月星辰、巨川大山、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景物,已经融进了作者赞美之情,不再是纯客观的景物,而是一种人化了的自然美。享受课文中美的内容、美的语言、美的画面、美的情感,对学生无非是一种熏陶感染,会情不自禁的赞叹祖国之美。如《草原》一课,在研读草原景色部分时,我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感受到草原的美丽、辽阔。例如:各种形式的读,个人读、自由读、默读、师引读、集体诵读、配乐朗读等,通过读加强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了解草原的辽阔壮美以及自己的喜爱之情。

三、瑰丽古代文明,燃起对祖国的敬佩之情

我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有很多的历史文物、历史建筑,这些都凝结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比如万里长城、颐和园、圆明三园、赵州桥、秦兵马俑等。

在第六册《赵州桥》前布置学生预习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来设计一座桥梁。本意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讲到桥的设计特点和美观图案并与学生设计的桥梁进行比较时,我发现学生对石匠李春异常敬佩。这可是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好时机,我立即让学生发表他自己的看法。有学生提到桥的特点,他说:“我在设计桥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会有洪水对桥的冲击,更没有想到给桥加上一些美丽图案,让它更加的美观呢?”当我提到更多学生所熟知的一些著名历史建筑时,他们的敬佩之情就更浓了。我想,不须我多说什么,学生自然会对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伟大的古代文明赞叹不已。

四、新旧社会对比,激发建设祖国的斗志

通过《卖火柴的小女孩子》、《圆明园》、《凡卡》、《穷人》等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旧中国儿童的悲惨命运和社会制度的腐败、国家的贫穷而受侵略,国家和人民而蒙受耻辱。通过讲读课文,使学生深入领会课文的内容,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抵制外来侵略,建设伟大祖国的激情,增强学生爱国意识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五、怀乡思亲之情,饱含浓浓的爱国之情

对故乡、对亲人的爱,珍惜真挚的友情,是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之一,是民族审美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它是我们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具体表现的一个方面。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那些怀乡思亲的课文和古诗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如:王维的《杂诗》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等,通过这些怀乡思亲,珍惜友情的古诗的教学,我把学生的认识和情感统一起来,运用一系列想象和联想,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2提高对祖国的认识,让他们知道,一个连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朋友都不爱的人,很难设想他会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的人民的热爱。我们常说的爱国爱民,这句话不是空洞的,它应该体现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对故乡、对亲人、对长辈、对朋友的热爱等方面。

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有法,教无定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亦是如此。因此,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注重内外部因素相结合,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同时还要注重把握好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渗透,不能影响语文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造就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建设人才的教育目的。

第三篇: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语文教学有四个基本的环节,那就是听、说、读、写。在日常生活中被一般人运用最多的其实是“说”这个环节。无论是大人小孩,只要你不是身体上有语言缺陷,在交流的时候一般运用的就是“说”,可见“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所以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问题。

“说”的能力也即口头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说和听、读、写一样重要,相辅相成,不能偏废任何一个环节,只有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在中国式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只注重读、写能力的训练,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说”的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能力发展不平衡,多数学生只善于做题,不善于言谈,不善于表现自己。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趋于综合型、应用型。我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乡村中学,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多数学生不敢当众讲话,或者不能准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一开口就脸红,说起话来结结巴巴。这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个人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说”的训练,努力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一、提高学生对“说”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口头表达是人们交际活动中最主要、最方便、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口头表达与一个人日常工作,生活等密切相关,可以说,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人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在考试这一指挥棒的指导下,学生还是普遍认为只要考试成绩好,能顺利地毕业就行了。至于会不会“说”,他们觉得无所谓,反正考试时又不会考试。因此不重视口才的训练。

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练“说”,首先要提高学生对“说”能力的重要性的认识。因此,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尤其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的实际,举一些具体的例子,讲清道理,让他们意识到学习语文,特别是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用普通话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对于他们未来的人生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例如一个能说会道的学生和一个不善于言辞的学生在其他能力相同的前提下,能说会道者被单位录用的可能性远大于不善于言辞者,这说明口头表达能力在生活、工作中是多么的重要。在课堂上,我举了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绝对挑战》栏目中企业招聘人才的例子,其实企业的领导都非常注重应试者的口才和表演艺术,并要求学生抽时间看这一节目。与此同时,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贴近学生的生活去启发、引导学生,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认识到只有今天练好口才,明天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样,学生对于练好“说”这个环节才会有了动力,就能够积极主动地练习“说”。

二、培养学生对“说”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迷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一个人的潜能,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一个人对某项活动产生了兴趣,那么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因此,老师要想办法培养学生对“说”产生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才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积极性,练习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练习口头表达能力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学生又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有话可说,练习效果会更好。

由于学校学生的特殊性,针对我的学生,他们有一些不仅仅是“说”存在着比较大的障碍,有一些甚至连拼音都拼不全,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普通话其实没有像他们想象得那么困难,在教学中就注重鼓励教学法,让他们觉得自己在这些口语训练中有所提高,有多收获。在他们愿意开口的前提下有组织地进行一些小型比赛,比如进行一些小型的辩论赛,让学生就某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分组讨论,最后评比回答得最有条理,且最大胆,进步最大。并给予表扬和鼓励。有时候也会根据所学课文的情节,请同学们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这样进行口语训练,学生乐于接受,有话可说,也愿意开口说。一个学期下来已经有很多学生用普通话跟我交流,像开学的时候用本地话回答或跟我打招呼的学生明显少了很多。这让我更加有信心去实行自己的教学计划。

三、强化学生“说”的训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说”,把“说”的训练与听、读、写结合起来,多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比如,课堂上多提问,多让学生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口头作文,或开讨论课,组织演讲比赛、辩论赛、课本剧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说”的训练。通过课堂上多提问,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或朗读比较简短优美的课文段落,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最好是要求学生从座位走到讲台,面对几十位同学开口讲,使学生在提高“说”的能力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可以联系实际以及当前的形势,开讨论课。

这一学期来,我先后在班上开展了《如何培养青少年健康心理,克服理障碍》,《如何看待身边的“酷”行为》、《结合校园生活,践行“八荣八耻”》等大讨论,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发言,学生干部带头发言。通过讨论和发言,同学们从不敢开口说话到积极发言,口头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都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使同学们知荣耻、明是非,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树立了远大的理想。

除此之外课堂上练习口头作文,也是培养“说”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在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把“说”的训练与“写”的训练结合起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口头作文之前,先给时间让学生思考观察一下所要写的东西,进一步要求学生在进行口头作文时语言要规范,条理要清楚,不能只是片言只语,更不能散乱无章,学生按要求当场口头作文之后,再写成书面材料,进一步理清思路,规范语言,达到既培养“说”的能力,又提高“写”的水平。通过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鼓励并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有些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对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口语表达能力表现出严重的不自信,不敢当众开口说话,或者说话时紧张,脸红耳赤,心跳加剧,本已准备好的话一开口语无伦次。这时候老师就要鼓励他们,给他们营造一个比较轻松的语言环境,适当去开导学生,帮助他们克服这一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信心。古语有言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罗马也不是一日就造成的。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要靠长期的训练和积累。要使学生的积极性得以长期有效的发挥,就必须增强学生的信心。假如在每次口语训练中,教师都以挑剔的眼光对待学生,求全责备,学生一见训练就发怵,那么,学生不仅没有建立自信,就连原有的一点热情都荡然无存。相反,如果每次训练,老师都能从学生中找出闪光点,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让学生在口语训练中体验到愉快,尝试到成功,享受到尊重,这样学生就有了信心,有了热情。因此,每次练习口头表达时,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一个比较融洽、轻松的气氛,使学生放得开去“说”,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一定行,自己是最好的,学生 “说”完后,老师要及时做出评价,以肯定成绩,鼓励学生为主,并指出其优点。对于较差的学生,即使是用准一个词,也要给予表扬,要让他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诚然,鼓励也不是一味地去肯定学生,如果不把他们的缺点点出来,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弊端,所以还要委婉地指出缺点,以便下次改正。这样,同学们就会对“说”产生了兴趣,增强了信心,长此以往口头表达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的。

五、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循序渐进原则的提出,正是科学知识系统性,教学过程的规律性和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形成实践能力,促进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在进行“说”的训练时,要注意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既符合认识规律,又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我的学生开始训练时,往往不敢开口说,或者不知道说什么,一站起来就一头雾水,针对这个情况,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内容入手,进行简单的口语训练,让大家有话可说。比如作自我介绍、介绍“我的家乡”、讲一讲“我的童年”、说一说“我的朋友”等,这样的题目就会有很多的同学比较愿意起来说,或者讲一些简单的、亲身经历的小故事,这样的话题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语言环境,让他们不害怕说,因为是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训练时起点低些,要求严些,让学生先想后说,每次训练都提前布置题目,提出要求,让学生稍做准备后再当众“说”,这样学生有准备的话会对这样的活动在心理上不排斥。

训练进行一段时间后,再提高要求,逐渐加大难度。在之前的“说”的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叫学生进行课文复述,讨论、演讲、辩论等,让学生即时发挥。起初,我只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先讲《我的同桌》。后来,要求学生口头作文《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等,最后,组织开展以践行“八荣八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这样,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说”的训练,使学生逐渐克服心理障碍,从不敢说到敢说,从不愿意说到积极主动说。通过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语言实践的重要工具,在交谈、会议等各种日常交往活动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书面表达的有力基础。我们应该把说话训练当作一个重点来抓,使之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关键词:说话训练;课文;生活;师爱;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所在。它是衡量学生的语文素质水平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准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说话能力呢?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一、以课文为载体,增强说话意识。

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应以感受、积累为主。而课文就是他们学习规范语言的一个重要平台。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重说话训练。坚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凭借教材对学生进行语言转换训练。如我在教《小雨》一课中,教学用“称赞”说话造句时,引导学生先说写课文内容:(1)、课文中()值得称赞。(2)、奶奶称赞()是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3)、()受到了奶奶的称赞。„„在这些训练的基础上,再开放思路,让学生独自说话、造句。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再启发学生的说话、写话。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如果碰到下雨天,同学没带伞,你带了伞会怎么做,怎么说?同学们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脸上露出跃跃欲试的神情。说话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二、以人文主义为蓝本,注重情境教学,拓展说话空间。

根据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看图说话(即情境说话、叙事说话)是说话训练中的主线。因此,在训练说话时,教师可以把课堂变为商店,医院甚至是车水马龙的街道。设计有趣的、贴近生活的情境片断。如我在教听说训练课《这样安全吗》时,就把教室当作公路,让一学生扮演正在开车的司机,四个小朋友表演在“公路”上玩游戏、打羽毛球等。大家展开讨论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害处„„。这既对他们进行了安全教育,又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再如教《水的脾气》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集体讨论的话题:“你知道水还会干哪些好事与坏事吗?”有的说“如果没有水,庄稼不能生长,人们也会渴死”,有的竟然能结合生活实际说“像去年雨水很少,老是停电,我们就看不到精彩的电视节目,天气那么干燥,还经常发生火灾”„„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三、采取多种训练形式,重视指导说话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的口才是在不断的交谈和交往中得到锻炼的。教师在训练的形式和方法上,要注意摆正师生的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采取讨论、交流、竞赛、评议等多种说话形式,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同时强调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形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并做到大方、得体、有礼貌。指导学生抓住一件事的时间、人物、地点、事情说清楚,不说半句话,不说有语病的话,及时发现,相互指正。

四、倡导“微笑教学”,以师爱鼓舞学生敢说、多说。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认可。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每个孩子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对于一些胆子小,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鼓励他们,哪怕只有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要充分肯定,即使是说的不好或错了,也要对他们付诸微笑。这样,学生通过教师鼓励的眼神,可以减轻心里的恐惧感,消除不愿说、不敢说的心理障碍,从而大大增强了说话的信心,形成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老师信任的目光中会变得乐于说话,争取发言。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应试教育已成为历史。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搞好说话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说”解千愁

在一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上,不光是靠老师的飞扬的激情,悬河般的说教,更是要学生的百花齐放,因此“说”在课堂上有着举足重轻的作用。随着教育不断的改革和深入,各种不同教学形式相涌而出,但无论哪种教学形式都离不开听、说、读、写的培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说话能力呢?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一、以课文为载体,增强说话意识

总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说的情境,鼓励他们大胆尝试,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篇:浅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

浅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岩湾中心小学:高翠琴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方式的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手段,主动探索新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能力档次的过程。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它更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功。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往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当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时,学生那一张张因争论而激动涨红的脸,让我深深感动。这意味着我们的探究性教学顺利地叩开了生物学科的大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 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兴趣是一种带有积极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它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促使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所以,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去,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增强学习的兴趣,主动的学习。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自我定向。帮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来自主的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自主活动、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体验到主动学习的乐趣。

三、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出充分的发展空间

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的机会大大增加。注重启发学生,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和补充建议,引导学生不迷信权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新课程为学生展现自己才华创造了机会,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课堂上教师为同学们出众的表现喝彩,学生们也从自已的成功获得快乐,激发了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途径。只要我们把握自主学习的原则,充分挖掘自主学习的 内涵,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定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动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趣味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从而主动学习。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五、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六、激励学习热情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重要一环。

在教学中,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把枯燥课堂变成有趣的学堂,学生在问题面前才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能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己有的知识,诱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从不敢问到勇于问,并通过引导,教给方法,让学生做到既勇于更善于质疑问难,提高学习的效率。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疑问,就能主动地向求知领域做新的探索。《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但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中逐步提高的。

七、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动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趣味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从而主动学习。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八、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 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为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有责任心的小组长。让他(她)来做好组织工作,从而保证了每一次的讨论结果。另外,给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教《古诗三首》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朗读。可以自由读,也可以小组读,要读准字音,读出情感。(2)我会理解。古诗教学应避免老师逐字逐句地解释,所以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己去理解发挥。(3)我会画图。根据课后要求,让学生发挥想象,画出一些诗句的景象。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

2、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

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进行品读、体会,努力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教学时,我先用故事来导入,这样一来,就激起了学生欲望。然后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走进课文并认真地阅读自己喜欢的内容,他们先是在四人小组里轻声地边读边划,然后又自由地朗读,而且时不时地停下来写下自己的想法。我下去巡视课堂,去发现他们都读些什么内容,划些什么内容,写些什么内容。由此可见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可引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动机,发展他们的思维,增强他们学习兴趣。所以 一定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这样久而久之,就把学习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3、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古人云:学贵有疑。韩愈在《师说》中有言:“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如教学《蟋蟀的住宅》时,我让学生看题目提出问题。有学生就问:“住宅是对人来说的,为什么蟋蟀这种昆虫也会有住宅?”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又会问:“为什么蟋蟀可以做出那么复杂的住宅?”随着这些问题就可以层层深入地去学习课文。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教师要根据学生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

九、激励学习热情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重要一环。

在教学中,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把枯燥课堂变成有趣的学堂,学生在问题面前才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我做了如下尝试:

1、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将课文内容编成课本剧,受到学生的喜爱,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寓言《守株待兔》时,让学生理解课文和寓意的情况下,将课文内容进行扩展,把故事编排成一个短剧:一位男同学扮成等兔的人,先后让几名学 生扮作过路人,看他们将怎样劝说等兔的人。学生甲:“叔叔,上次兔子撞死在树上,只是一件偶然的事情,你别再等了,不会再有兔子来了。”学生乙:“叔叔,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你执意要等兔子,那就边种地边等吧,等不到兔子还会有庄稼收获呢。”……学生通过身临其境,进一步认识《守株待兔》错在哪里,从而进一步发挥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课前3分钟活动。不论是哪一节课,我都经过精心构思。活动形式、活动安排,完全由学生自己设计。“连词成龙”、“带你去旅游”、“短剧表演”等都锻炼孩子们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培养了想象力、创造力,增强了参与意识,养成了积累知识,搜集信息的好习惯,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总之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学习热情,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能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己有的知识,诱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从不敢问到勇于问,并通过引导,教给方法,让学生做到既勇于更善于质疑问难,提高学习的效率。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疑问,就能主动地向求知领域做新的探索。《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 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但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中逐步提高的。

总之,倡导主动性学习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种重要手段,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以便更进一步优化我们的育人方式,使基础教育改革得以顺利实施,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真正提高。

第五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它点明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为实现小语教学的目的,真正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就要在教学中转变观念,创建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加强语文实践活动,重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多参与,引导实践。

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应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个体学习时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有效学习。例如,在朗读训练时,怎样培养学生语感,怎样使学生在朗读时入情入境,光凭教师的几遍范读,学生听听就能达到要求是不可能的。要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训练之中,亲自试一试,读一读,悟一悟。朗读时学生可能内心感觉都很好,可是读出的效果和感觉不一样,引导学生再读再悟,让学生反复实践是提高朗读水平的关键,学生从感觉到读,就是实践的过程。在指导朗读《小抄写员》这一课时,让学生紧紧抓住叙利奥的心理活动,围绕叙利奥瞒着父亲抄写签条时担心、害怕、高兴、矛盾、伤心等的复杂感情,自读自悟,通过示范、交流,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进行一次次的练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一步步加深,学生再朗读时就会被叙利奥从小主动承担家庭责任的优秀品质所深深感染。这就是学生在教学中参与实践的结果,尽管不是每个学生都达到了朗读目标,但不同的学生通过实践对语文学习有了不同的收获。

二、多动手,学习实践。

“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头上。”儿童看别人操作和自己动手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学生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有感受,有体验,进而深入理解。培养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强调在教学空间里,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环境,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积极主动的操作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进行实践活动。如人教课标版第六册《燕子》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文中对燕子外形的描述,让学生画出机灵活泼的小燕子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像《捞铁牛》《曹冲称象》等一系列涉及物理原理的课文,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积极动手实验,在操作实验中发展语言和思维。另外,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培养实践能力,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会做批注、写读书笔记,每月还可以指导学生办一期手抄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办报,并对版面、内容、书写做出具体的要求,如“新北京、新奥运”、“环保小卫士”、“科学小知识”、“英雄故事”等。并把手抄报放到橱窗进行展示,使每个同学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多活动,大胆实践。

理想的语文教学应打破时空界限,变禁锢、封闭的课堂为课堂、校内、社会彼此相连的一泓活水。因此我们必须把语文教学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相联系,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实践中提高语文水平。例如:人教版第七册《登山》一课中,巴果茨基认为列宁“是不能通过那条危险的小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巴果茨基说的话有没有道理,让学生分成正方与反方两组,仔细研读课文,找出依据,展开辩论。正方认为:列宁是俄国革命领袖,俄国人民不能没有列宁,万一不幸失足会影响俄国革命的进程。反方认为:列宁不走这条危险的小路,就看不到日出,同时作为一个革命领袖,遇到危险时不能害怕,更应该勇敢地面对它。在争辩中,学生对革命领袖列宁的伟大品格不

待教师讲,自然都理解了,同时也受到了感染与熏陶。论辩展示了他们的灵气和才华,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激发了智慧的光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人。再如,学习了《西门豹》、《将相和》等课文后,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它们改编成课本剧并进行表演。把静态的文字演变成活灵活现,生动感人的剧情,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体现,是实践活动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很多,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正确引导,放手让学生参与,把“教、学、做”融为一体,就会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下载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学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学生正处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起步时期和个人素质的奠基时期,......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学科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自始至终的,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下面我就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主讲人:王翠丽 讲座时间:9月24日 地点:二(1)班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大纲指出:“要......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

    从小处着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从小处着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李艳 摘要: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当代青少年是我们祖国未来国防的接班人,然而让人不禁担忧的是......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培......

    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黄山学院广德函授站 郑培雷 【内容提要】: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采用了“语文素养”的概念。过去语文课一般只讲语文能力,比如......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言语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言语意识 【摘 要】指导学生领会课文,品味语言,增强言语意识,训练他们的语言敏感度,领会经典文章的严谨之美,解除阅读中的疑惑,深层次地挖掘语言的内涵,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