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科学教案 有味的菜
教学活动:有味的菜
教学目标:1.知道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2.初步了解盐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黄瓜丝(有盐、无盐)盐、糖、醋、酱油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律动“wake up”
二、基本部分: 1.厨师出场与小朋友互动
2.引出主题“无味的黄瓜、有味的黄瓜” 1)第一次是无盐的黄瓜。提问:什么味道的?
2)第二次是有盐的黄瓜。提问:什么味道的?为什么?你尝出了什么味道?
3.出示调味品并请小朋友通过看、闻、尝辨别。1)眼睛看 2)鼻子闻 3)舌头尝
小结:这些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咸盐更是不可缺少的。小朋友刚才品尝味道好的那盘黄瓜就是咸盐的功劳。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盐 4.认识盐
1)实验一:盐去哪里了(小朋友动手拌、尝黄瓜)2)实验二:盐去哪里了(老师示范溶解)
小结:盐是白色的,吃起来咸咸的,遇到水就溶解了。他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关系。如果长期不吃盐人就会出现全身无力,头晕等症状。但是吃过多对身体也不好要注意适量吃盐。
三、结束部分
幼儿品尝黄瓜
李
宁
二0一二年十一月
第二篇:小班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教案:自己动手做
活动目标:
1、知道肥皂水是吹出泡泡的主要材料
2、认识并学习制作肥皂水,体验劳动的快乐材料和方法 活动准备:阅读本、评量册、洗发液、洗碗精、肥皂水、白糖、甘油、吸管、透明杯 活动过程:
一、游戏、泡泡制造机
1、教师打开U盘阅读本<自己动手做>,点击(游戏)标签,指导幼儿完成游戏。
2、“你会制造泡泡水吗?猜猜泡泡水是用什么什么制作的?”
二、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泡泡,了解制造泡泡水的部分材料
1、教师询问孩子在平时生活中见到过哪些泡泡?
2、请孩子讨论:为什么洗衣服、洗碗、洗澡的时候会有许多泡泡?
3、教师为孩子总结生活用到的洗手液,洗发精、肥皂、沐浴遇到水之后都会产生泡泡
三、制作泡泡水
1、请孩子思考自己制作泡泡水可以采用哪些原料?
2、教师打开u盘阅读本,为孩子介绍肥皂水的制作过程(1)分组后请不同的材料选择不同原料
(2)引导孩子往原料逐渐且少量加水,搅拌后用吸管是否能吹出泡泡
(3)鼓励孩子观察吹出泡泡大小,泡泡是否能持久不破(4)各组吹泡泡,进行对比展示
四、吹泡泡
将孩子制作的泡泡水粘贴标签,带孩子用自己制作的泡泡水到户外吹泡泡。延伸活动:
探讨制作泡泡水的多种方法 评量册:
中班第10页《我的肥皂水》 小班第9页《我会做》
活动反思:偶尔出现争抢的现象,虽然课堂上我即兴想出交替操作的办法来解决,但对于幼儿操作环节来说,最好还是人手一份,让每个幼儿都有同时操作的机会。
第三环节吹泡泡,体验泡泡水的效果。在吹泡泡之前,先让孩子们猜一猜我们刚刚溶解的泡泡水哪种最容易吹出泡泡来,通过猜一猜让幼儿进行有目的性的操作行为。安排尝试操作的环节,为幼儿提供猜想、操作、发现的机会,让他们在这过程中,满足自主操作、试验的需要,满足表现的愿望和相互认同的心理需要,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最后,教师总结幼儿实验后得出的结论,并让幼儿认识到洗涤用品中都含有吹泡泡是每个人童年最美好的回忆,看着五彩缤纷,随风飞扬的泡泡,心情不由变得舒畅起来,而现在的孩子们也对泡泡充满了兴趣,根据小班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将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生成为有价值的教育活动,通过各种感官去发现各种洗涤用品的区别,并观察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培养他们探索的兴趣,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由此生成了本节教学活动:《制作泡泡水》。活动设计时,我给活动预设了两个目标:
一、1.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激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好奇心。
二、尝试用洗涤用品制作能吹出泡泡的水,从而体验科学活动的快乐。考虑到小班幼儿的理解能力,我将材料的准备缩减成为比较常见的生活洗涤用品。
分为三种状态的活动材料:一块块的肥皂,一颗颗的洗衣粉,一滴滴的洗洁精。
第一环节时用神奇的泡泡枪打出的泡泡成功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回忆各自不同的游戏经验,唤起幼儿大脑皮层原有“暂时联系”通道的觉醒,激发每个幼儿参与探索活动的积极性,回忆起在哪看到过泡泡。并且初次尝试用清水吹泡泡。让幼儿在实践中了解沾清水并不能吹出泡泡,从而为下一环节做铺垫,引发幼儿的思考:在清水里面加什么能吹去泡泡呢?由于之前给孩子们提供了经验回忆环节,孩子们马上能联想到:用洗手的肥皂,洗衣服的洗衣粉和洗碗用的洗洁精。考虑到幼儿的控制能力有限,可能会不小心吸进泡泡水,所以活动时,在每次幼儿动手操作前,我都会提醒幼儿拿到吸管以后请你拿着吸管在泡泡水里搅一搅,沾一沾,吹一吹。“ABA”的重复语句,小班的幼儿特别容易理解和接受。第二次念时,孩子们都自觉地跟着边念边做了。
第二环节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里的溶解现象,我把每一种材料分别放在了每一个桌子上,在我的带领下在不同的桌子上观察和实验,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幼儿对每一种材料有针对性的认识,而且全部的幼儿和老师围在一起讨论做实验的氛围更加的轻松和谐。本次环节重点让幼儿观察溶解现象,但由于发放给幼儿的仍然是吸管,我强调着“只是搅一搅,现在还不能吹噢”,有些孩子还是控制不住,拌好以后就直接吹了。课后,有老师和我说:“我自己拿着吸管,也是跃跃欲试,搅好以后就想吹呢,何况孩子呢!这里把吸管换成筷子搅一搅不就行了。”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看来,作为新教师的我,需要前进的路还很长呢!由于在幼儿操作的材料上准备不充足,幼儿在进行操作时一种产生泡泡的化学品。所以小朋友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能吃到嘴巴里,并以拍泡泡的游戏带领幼儿走出活动室,自然的结束本次活动。
我们总认为小班的孩子因为年龄小,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差,所以开展探究活动会比较困难。但这样的活动让我们看到,只要我们选取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又遵循他们探究事物的特点,同样能在小班很好的开展科学活动!
小班科学教案 好玩的磁铁
活动目标 :
1、通过尝试初步了解磁铁能够吸引铁的特性。
1、乐于积极寻找生活中的磁铁。
重点
难点 重点是让幼儿了解磁铁的特性,乐于探索科学的奥秘。活动准备
1、多种不同形状的磁铁。
2、一类铁质物品,如钥匙、铁勺、曲别针等;一类非铁质物品,如积木,雪花片、圆珠笔等。
3、一张硬卡纸,数枚大头针。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游戏形式导入情境。
1.准备好道具。左手拿起硬纸板,将数枚大头针放在纸板上。师:“现在老师要给小朋友表演一个神奇的魔术,让大头针跳舞。” 手握小磁铁,置于纸板下,利用磁铁让大头针立起来,并左右摇摆。让幼儿猜一猜,这些大头针为什么会跳舞。2.出示磁铁,向幼儿介绍磁铁的特性。
师:“这个神奇魔术师的名字是磁铁,它最喜欢铁和铁制品。”用磁铁吸引大头针,让幼儿直观的观察磁铁吸铁的过程。
(二)磁铁娃娃找朋友。
1.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磁铁,引导幼儿知道磁铁有各种不同的形状。2.提供各种铁质和非铁质的物品,让幼儿拿磁铁自由探索。3.让幼儿将被磁铁吸住的物品放在一起,观察其共同特性——含铁。4.教师小结:磁铁能够吸引铁及铁制品。
(三)游戏:寻宝活动
组织幼儿开展寻宝活动,寻找周围环境里的磁铁。
1.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是磁铁?(黑板上的磁贴、文具盒的盖子、妈妈的包等)它们都有什么作用?
2.让幼儿拿起磁铁,寻找教室里有哪些铁制品,能和磁铁娃娃做朋友。如衣服拉链、纽扣、暖气、毛巾架等。
3.教师制作小标志,让幼儿去户外寻找磁铁的好朋友,将标志贴在上面。活动反思
这次教学活动进行的十分顺利,充分的达到了既定目标。游戏活动贯穿了整个教育活动。
在教学活动的开始,教师利用魔术表演吸引了幼儿的兴趣,成功的导入教学情境,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并为幼儿的自主探索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材料。
在材料方面,不仅仅提供了铁质物品,同时提供了非铁质物品,利用游戏让幼儿自己操作并分类,对磁铁吸铁的特性有了明确直观的印象。教学以游戏结尾,让幼儿充分活动起来,教学联系生活,增强幼儿探索能力
第三篇:小班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教案——家具家电真能干
活动名称:家具家电真能干 活动目标:
认识常见的家具家电,并进行辨别了解相关的安全小常识。活动过程:
角色导入:
小朋友们,早上好!我是你们的新老师,大家可以叫我闫老师。今天,闫老师给大家变一个魔术。变变变,瞧它是什么呢?(教师从身后把图片拿出来让小朋友猜一猜它是什么?)
教师介绍:大家好,我是电视机,电视机、电视机、电视机里动画多,小朋友们快坐好,大家都来看动画片!(告诉幼儿看电视前腰插插头,注意不能用湿手碰插头,要擦干手上的水)变变变,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洗衣机,洗衣机、洗衣机、洗衣机真能干,能帮我们洗衣服,洗衣服变成漂亮的小宝宝(告诉幼儿用洗衣机时要插插头不能用湿手碰插头,洗完衣服要把手擦干拔插头)。电视机、洗衣机真能干我们都是小家电、小家电。
大家好,我是沙发小兄弟,不用电来不怕,又能坐来又能躺,客厅里面少不了。
大家好,我是小桌子!小桌子真能干,不用电来不用怕,能放东西能吃饭是个生活的小帮手。结束语:回顾儿歌 电视机、电视机、电视机里动画多,小朋友们快坐好,大家都来看动画片。洗衣机、洗衣机真能干,能帮我们洗衣服变成漂亮的小宝宝。我是沙发小兄弟不用电来不用怕,又能坐来又能躺,客厅里面少不了。大家好,我是小桌子。小桌子真能干,不用电来不用怕,能放东西能吃饭,是个生活的小帮手。拓展活动:
星期天的时候,小朋友在家的时候认真的观察一下家里都有什么样的家具和家电,观察爸爸妈妈是怎样使用的。
第四篇:小班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教案:谁松的土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引导幼儿发现许多东西都需要泥土,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帮助幼儿初步了解蚯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1.为幼儿提供有关蚯蚓的多媒体课件,丰富有关蚯蚓的知识。
2.给幼儿讲述有关蚯蚓的故事,帮助幼儿了解蚯蚓的作用。
活动过程:
1、过幼儿观看图片,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哪些东西需要泥土? 还知道泥土有什么?小结:泥土的用处真大,泥土是我们的好朋友。
2、启发幼儿交流:哪些东西离不开泥土?泥土里有什么?(泥土里有小虫,有小石子,有蚯蚓,花、草、树„„离不开土。)
3、组织谈话:
(1)蚯蚓张的什么样?它生活在什么地方?
(2)你在哪里见过蚯蚓?
4、欣赏故事《谁松的土》,向幼儿介绍泥土对于动植物和人类的重要作用。
5、听音乐创造性的表现蚯蚓的生活习性。
(1)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学小蚯蚓爬、吃东西、松土、晒太阳等动作。
(2)如果你是一条小蚯蚓,你会做什么?
6、学习儿歌《小蚯蚓》,激发幼儿爱护泥土、关爱泥土中的动植物的情感:
(1)如果没有土,树、花、草、小蚂蚁、小蝴蝶会怎么样呢?
(2)如果没有这些动植物,泥土会高兴吗?
活动延伸:
启发幼儿思考泥土有好朋友,自己也应给和好朋友欢乐相处。雨后,带领幼儿在幼儿园的草地上边寻找并观察蚯蚓。
小班科学教案:颜色对对碰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体验到颜色配色带来的乐趣。
2、通过对颜色配色的探索,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发生的变化,积极关注周围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发生的变化。
2、难点:通过对颜色配色的探索,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发生的变化。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刷子、白色圆圈、轻音乐、调色盘、颜料、杯子。
2、知识准备:了解两种颜色配色后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导入:(3分钟)
师:今天,老师当一次魔术师,给大家变一个小魔术,请仔细观察。看老师手中的这瓶水是什么颜色啊?(无色)
“小朋友看清楚了,魔术开始了。千万不要眨眼啊!”
教师晃晃瓶子,变变变。
师:我们一起喊,一二三。一二三变成什么颜色了?(黄色)
换盖再晃一次变变变。师:一二三。这次变成什么颜色了?
(二)展开:(13分钟)
1、教师揭开谜底。(2分钟)
将黄色与蓝色混在一起就会变成绿色。告诉幼儿变色的小秘密:老师手里是一瓶清水,把该拧下来涂成黄色,晃一下就变成了黄色。再用我准备好的瓶盖上涂上蓝色,然后在摇晃瓶子,水就变成绿色了。
2、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颜色的变化。(8分钟)
(1)师:小朋友想不想也来玩玩变色的小魔术啊?教师为每组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料。(水粉、油画棒)请大家随便选两种颜色混在一起调匀或涂匀,看看会有什么结果。(蓝和红混在一起变成什么颜色?黄和蓝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什么颜色。
(2)教师讲解操作时注意事项。
师:好,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做一下这个实验,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每人只能哪两种颜色不能把颜料洒在衣服或桌子上,注意保持卫生,做一个不乱涂乱画的好孩子。
3、幼儿说说颜色的变化。(3分钟)
(1)个别幼儿展示。请幼儿说说红宝宝和黄宝宝合在一起变成了什么宝宝?生活中什么东西是橘色的?答:橘子等。紫宝宝是哪两个宝宝合在一起变成的?答:红宝宝与蓝宝宝。生活中紫色的物品有哪些?
师幼小结:在我们周围,到处是各种各样漂亮的颜色,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我
们的世界非常美好。
(三)结束:(2分钟)
宝宝们,为我们的世界做出一点贡献吧。老师这有一棵树宝宝,但没有漂亮的颜色,我们一起来装扮一下它吧。把橘色的当树宝宝的果实,绿色的当树干,紫色当花心。树宝宝终于有漂亮的衣服和大大的果实了说:“谢谢小朋友。”“不用谢”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了解到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成另一种颜色,也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颜色变化的快乐,活动开始以魔术的方式引入主题,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当小魔术师,从而体验魔术师带来的快乐,之后以爱护树宝宝,引导幼儿做一个乐意帮助人的好孩子,整节活动达到了活动的目标,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发展了创造与想象的能力。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整节活动对幼儿的提问较少,针对性较欠,在科学的中小结部分比较重要,在教学活动中也漏掉了这一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学习与探索创新,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实践经验,给幼儿恰到其分的指导,并以幼儿的心态,兴趣和目光参与教学,融入孩子,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小班科学教案:有用的网
活动目标:
1、发现网状物品与蜘蛛结网这一自然现象的关系,感知仿生学的奇妙。
2、了解生活中网状物品的作用及其广泛应用,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
3、知道网眼的大小不同,用途也不同,会根据物品选择网眼大小的合适的网。
活动准备:
1、让幼儿在生活中观察蜘蛛网的过程,收集各种网状物品并了解其用途。
2、绳织蛛网一张,布制蜘蛛若干。
3、收集的各种网状物品若干(如窗纱、菜罩、蝇拍、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网兜、捕虫网、发网等)。
4、录象机及有关网的录象带。
5、网眼大小不同的网若干,花生、黄豆、小米、盆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自制的“蜘蛛网”和“蜘蛛”,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讲一讲蜘蛛用网能干什么.2、组织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网,了解网状物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请幼儿介绍一下自己搜集的网,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网或网状的东西,在哪里见到的。如:“我发现妈妈的衣服像网”“我发现装西瓜的袋子是网状的”“我看到足球门像网、乒乓球桌的中间有有网”等等。
(2)组织幼儿一起讨论:网的作用。(有的是为了美观,有的是为了透气,有的是为了让人们看的更清楚。)
(3)组织幼儿观看录像,了解网的广泛应用。
录象内容有:儿童公园的网状跳跳床、电扇上的安全网、空调上的防尘网、洗衣机里的滤网、围墙上的铁丝网以及网状保安窗、纱门、纱窗、各种球网等。
(4)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平时看到的网状物品,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3、通过游戏“用网运物”,引导幼儿了解网眼的大小不同,用途也不一样。
(1)请幼儿观察网,它们的网眼有什么不同。再观察花生、黄豆、小米,请幼儿想一想用哪种网捞它们比较合适。
(2)自由实验,探索出用那种网去捞花生、黄豆、小米比较合适。
(3)组织幼儿进行“用网运粮”比赛,看哪组运的粮食最多,并且路上不掉粮食。
活动延伸:教幼儿学习用绳子织网。
小班科学教案:物体的软硬
活动目标:
1、对探究物体软硬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体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软硬的乐趣。
2、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掌握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并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初步掌握软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掌握感知的方法。
2、活动难点:能按物体的软硬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两个神秘袋、一个大筐两个小筐;
(2)软的物品:棉花糖、面包、娃娃、枕头、毛衣、毛巾、衣服、泡沫板、气球、面巾纸、洗碗布若干;
(3)硬的物品:硬糖、铁片、木头、硬纸盒、茶杯、勺子、积木、石头、玻璃瓶等。
2、经验准备:能说出软硬物体的名称。
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猜一猜,感知物体的软硬
1、教师出示神秘袋(一个装软软的物品,一个装硬硬的物品),先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摸一摸,捏一捏,说一说感觉怎么样?猜一猜里面是什么?(教师把东西从神秘袋里拿出来)
2、所有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该物品,验证这名幼儿说的感觉,让所有幼儿都感受到物体的软硬,并且能说出“感觉软软的/硬硬的”。
(二)分一分,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各种材料并试着进行分类。
1、把软硬材料混在一起,分成若干份。
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尝一尝,敲一敲,摔一摔。
3、幼儿分组实验,把软软的和硬硬的物品分成两组,教师做适当指导。
4、操作完成后,交换分组进行检验。
5、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
小结:通过手,牙齿,皮肤,耳朵等感官摸一摸,捏一捏,咬一咬,敲一敲都可以感知物体软硬。
(三)巩固:游戏“送玩具宝宝回家”,学习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游戏规则:天黑了,软宝宝玩具,硬宝宝玩具都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把软宝宝和硬宝宝送回家吧。
(教师将幼儿刚刚分组操作的物品再次混合在一起,幼儿和教师一起分类,幼儿说感知方法,教师演示)。
活动延伸: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软硬。
小班科学教案:蚯蚓松土
活动目标:
1、了解泥土与动植物的关系,知道很多动物的生存和成长离不开泥土。
2、认识蚯蚓简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本领(吃垃圾、给植物松土等),渗透情感教育及环保教育,培养孩子热爱小动物的情感,3、培养孩子的观察、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带孩子到周围环境中观察生活、生长在泥土中的动物、并在户外活动中带领孩子玩泥,并设置泥工角、种植角、饲养角,让孩子在操作中了解和自己发现泥土和动植物的关系。
2、泥土、蚯蚓、大挂图、动物图片、音乐磁带、装饰有花草的长布。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今天呀,我给大伙带来了一大堆的宝贝,你想不想看一看是什么?”带领孩子找一找,发现泥土。
(二)通过引导提问,让孩子根据已获得的经验建构新的知识
(1)是什么呀?
(2)你在哪里见过泥土?(通过观察泥土,引起孩子兴趣,发现许多东西都需要泥土)
(3)你见过的泥土里有什么?(引发泥土与动植物的关系,他们与泥土都是好朋友)
(三)实物观察,认识蚯蚓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嘘!什么声音?”教师故做神秘,充分引起幼儿兴趣“哇!这里还藏着一堆泥土呢!它在跟谁玩呢?”(引出蚯蚓)
1、这是谁?你知道它的名字吗?打个招呼吧!(Hello!蚯蚓)
2、你看蚯蚓长的什么样?(引导孩子发散思维)
3、(捏着一个孩子的小脸蛋)你看××的皮肤滑滑的、白白的,小蚯蚓跟我们的一样吗?蚯蚓是什么颜色的?(„„)你用小手摸一摸它。
4、小蚯蚓的嘴巴在动呢!它在干嘛呢?(引出吃东西)小蚯蚓吃什么?(如果孩子答不出来)师:那我问问它,小蚯蚓吃什么呀?(如果孩子答不出来的话):师:那我问问它,小蚯蚓你吃什么呀?(蹲下来非常神秘的听小蚯蚓回答,引起孩子的兴趣)小蚯蚓原来吃垃圾、还有树上掉下来的树叶。你学一学小蚯蚓是怎样吃东西的?
(四)以生动形象的故事贯穿,让幼儿了解蚯蚓给植物松土的本领。
1、“你们看这条小蚯蚓要爬到哪里去?我们走路用脚,小蚯蚓走路用什么?你学一学。”让孩子来表现,把孩子引到挂图前。
2、结合情景演示,教师讲故事。
3、提问:是谁帮小柳树松的土?(„„)原来是你们和小蚯蚓一块帮我松的土啊!谢谢你们!你们是怎么帮我松的土?(让孩子表现,引孩子离开故事场景)
(五)肢体表现:学做快乐的小蚯蚓,为花园里的动植物松土、清除垃圾。
“你们看!在那边有一片花园,花园里的小花、小草都快长不动了。泥土太硬了?我们一块去帮它们松松土好吗?”引导孩子到装饰有花草的长布下面。
活动延伸:带幼儿饲养小蚯蚓。
附故事:谁松的土
春天到了,桃树上长出了绿色的叶子,开满了漂亮的花朵。小桃树说:“不知道是谁帮我松的土,让我的绿叶长得这样好看,桃花开得这么美。”小蝴蝶飞来了。小桃树说:“谢谢你,小蝴蝶,是你帮我松的土吧?”小蝴蝶说:“我不会松土,我只会传播花粉。”小蜜蜂飞来了。小桃树说:“谢谢你,小蜜蜂,是你帮我松的土吧?”小蜜蜂说:“我不会松土,我只会采蜜。”啄木鸟飞来了。小桃树说:“谢谢你,啄木鸟,是你帮我松的土吧?”啄木鸟说:“我不会松土,我只会捉害虫。”小灰兔跑来了。小桃树说:“谢谢你,小灰兔,是你帮我松的土吧?”小灰兔说:“我不会松土,我只会拔草。”大象走来了。小桃树说:“谢谢你,大象,是你帮我松的土吧?”大象说:“我不会松土,我只会浇水。” 一条蚯蚓慢慢地从泥土里钻了出来,一声不响地站在一旁。小桃树说:“谢谢你,小蚯蚓,原来是你帮我松的土。”蚯蚓小声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不用谢。”小蚯蚓说完,扭动着身子,又慢慢地钻进了泥土里。
小班科学教案:太阳你好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太阳的本领,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2、能轻松自如地画圆,培养幼儿的手腕动作灵活协调性。
活动准备:油画棒、彩笔、太阳能热水器的图片或太阳灶的图片。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找找太阳在哪里?引出活动。
2、欣赏故事《小兔找太阳》,请幼儿说说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师:我们天天都能看见太阳,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有很强烈的阳光,人的眼睛不能直接看太阳。
3、带领幼儿到户外去寻找太阳,带上不同的玻璃纸或太阳镜,看看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4、引导幼儿了解:太阳光作用大。
说说太阳光都能照射到什么地方?太阳光有什么作用?(太阳能晒被子褥、晒衣服、植物生长等)还有哪些人和动物也喜欢太阳?
师:太阳有什么作用?比如:晒太阳有利于健康,太阳光能杀死病毒,太阳能汽车、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计算器等。
有了太阳就有花、草、树木,有了花、草、树木就有水,也才有山、河流。太阳一直照着水,就有了水蒸气,就有了雨、霜、雪、冰雹和彩虹等众多自然现象,才有我们美丽的世界。太阳照亮了世界,让我们有了明亮的世界,人们可以上班、劳动、学习、玩耍。有了太阳八大行星和众多卫星就有了母亲,才不会迷失方向。
你看,太阳对我们的人类有很大的作用吧!
5、鼓励幼儿大胆地画太阳晒到的物体。
(1)太阳出来了——用油画棒由里向转圈,逐步扩大画出太阳。
(2)好朋友们也出来了——在纸的周围用彩笔画出太阳晒到的物体。
(3)鼓励幼儿展开想象,画出沐浴着温暖阳光的多种事物。
6、幼儿创作绘画,教师指导。
教师观察了解幼儿想象及做法,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并提醒部分幼儿相互合作。
7、展示幼儿作品,讲评。
(1)引导幼儿相互欣赏、评价。
(2)请个别幼儿到集体前介绍自己作品。
小结及反思:孩子在观察太阳时,眨一下眼睛,太阳的光线、颜色、形状、感觉又不一样了,对太阳有了真切的体验,能轻松自如的画出太阳所照到物体,在活动中教会孩子用眼睛来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大脑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创新的翅膀
才会在自由的天空中翱翔。
第五篇:小班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教案:小雪花
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感受一起玩雪、赏雪的快乐。
2、通过撕纸,促进幼儿小肌肉群的协调发展。
3、通过观察,让幼儿初步了解雪花的特征。
活动准备
1、音乐:小雪花
2、趣味练习:贴雪花
3、图片:雪景
4、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活动。冬爷爷给我们送来了礼物,看看是什么礼物?
二、展开
1.感受雪花,欣赏优美的雪景(图片)
告诉幼儿雪是冬季才会有的自然现象,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雪的颜色、特征。
2.欣赏故事《冬爷爷的礼物》
提问:
(1)冬天来了,莹莹来到花园里,发现有什么变化?
(2)冬爷爷送给莹莹的礼物是什么?
(3)雪花是什么样的?
3.组织幼儿布置冬天的环境,放音乐。
(1)撕雪花:每个幼儿一张白纸,让他们撕成小碎片,比一比谁撕的最小。
(2)布置雪景:洒落雪花,感受下雪的场景。
4.趣味练习:贴雪花
按照雪人身上的数字贴出相应数字的雪花。
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雪的变化,并体验和小伙伴共同游戏的快乐感觉。
三、结束